素食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因为就生物性的角度来看,少吃肉的话就是意味着我们能够少杀生,它有着很多的意义。其实很久以前素食就有着很多的历史了,素食在古代的一些意义。
涅槃经和大智度论等都说慈悲有三种:第一种叫‘众生缘慈悲’。这是在凡夫地修道之人发的慈悲心,因为是凡夫,他对众生相没有空掉,看见众生在受苦不知苦,反而以苦为乐,重造苦因,将来痛苦无穷,于是就生起慈悲心。这慈悲心还不够亲切,须再观想一切众生,六道轮回,舍生受生,生生不已,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的过去父母,姻亲眷属,这样的慈悲心就亲切了;既然把六道众生,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亲属,你给他与乐拔苦还来不及,还能把他宰杀,吃他的肉吗?第二种叫‘法缘慈悲’,这是菩萨的慈悲,法缘就是证得诸法缘起性空之理的菩萨,他本身已证我法皆空,没有人我相,没有众生相,但是他怜愍有情,不知诸法缘起性空,在那里终日奔忙,起惑、造业、受苦,菩萨为其生起慈悲心,缘于法空之理,随顺众生,与乐拔苦,就叫法缘慈悲。第三种‘无缘慈悲’,这种慈悲,惟独诸佛才有,佛已究竟证得诸法实相,生相无明都断了,故心无所缘。但是众生没有证得诸法实相,轮回六道,受苦受难,佛还是要大慈大悲,救度六道众生,给众生与乐拔苦。虽然救度众生,而不起众生相,那是佛的大慈悲心,任运自然流露与乐拔苦,这就叫无缘慈悲。
梵网经说:‘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食肉之人,杀生自肥,这就是残忍的行为;将这种残忍之心,推而广之,可以损人利己,无恶不作。食肉之人,畜类众生,见到他的身子,闻到他食肉过后身上发出的臊气,舍之远避,例如屠夫入村,狗见惊吠。素食之人,心存仁慈,日益增长,推而广之,一切众生,皆可喜可爱,皆欲与乐拔苦,这就是慈悲为佛道之根本的原理。至若大智度论卷十一记载:往昔雪山中,有一仙鸽,生活优游自在。有一天,鸽见一人,为大雪弥漫而失道,穷厄困苦,饥寒交迫,在须臾,鸽见此人,大发慈悲心,即飞行求火,聚薪燃之,为此人烤火取暖;又复以己身投火***,以施此饥人果腹。仙鸽以此功德,后来转世成佛,即释迦如来。这是慈悲为佛道之根本的事实。我国儒家有‘君子远庖厨’之说,古时候齐宣王,以羊易牛,孟子许其不忍之心,推恩及人,可以王天下。这和佛教的素食可以增长慈悲,以及慈悲为佛的根本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东西二方大圣人,世出世法,各臻极至。真使我们凡夫众生,赞佩不已。
周礼云:‘天子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庶无故不杀犬豚。’而唐朝的颜真卿,白居易等,曾先后奏请建放生池,凡此德政,皆慈悲之道,是故周朝享国八百年,唐朝二百九十余年,此皆戒杀护生之善报,非无因而致也,所以我们要想为国家奠基业,为世界求和平,为自身求健康长寿,为子孙求累世繁荣,应竭力戒杀茹素。
知道了素食的价值的话,关键还是看我们自己是否能够很好的坚持,所以对我们来说,可能素食就是让我们能够很好的放生动物的方式,这也是一个能够让我们的身体能够得到健康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随着天气的渐渐转凉,大多数人都喜食物以增加营养,滋补身体,维持身体内部的平衡,以抵抗将来的严冬的寒冷。这时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品,对于身体是
素食资讯时间:2025-01-29
随着天气的渐渐转凉,大多数人都喜食物以增加营养,滋补身体,维持身体内部的平衡,以抵抗将来的严冬的寒冷。这时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品,对于身体是大
素食资讯时间:2025-01-28
吃素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得到一定的调理和改善,也能够为我们减少因果和罪孽,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安宁,而且通过吃素还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福报和功德,使我们能早日修成
学佛感应时间:2025-01-27
鼎州禅师与沙弥在庭院里经行,突然刮起一阵风,从树上落下了好多树叶,禅师就弯着腰,将树叶一片片的捡起来,放在口袋里,在旁的沙弥就说道:禅师!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天早,我们都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6
和香在古代有一整套严正的礼法和内涵,不是简单的合成。和在古代,1、是指和谐。《礼记》其声和以柔;2、适中、适当。《论语》礼之用和为贵;3、和睦、融洽;4调和、调制。
沉香知识时间:2025-01-26
风水1.什么原因使我在孤儿院长大,不像其他人一样,能享受到母爱?为什么我必须搬家十二次?什么原因让我患有高血压,甲状腺和精神衰弱?为什么一听到小孩子叫,我就会受不了,必须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2
燃香疤的意义问:《四种清净明诲》其中有一段: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 (音ru,燃烧的意思)一香柱。我说是人,无始宿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2
关于教育教育三大原理:1、空瓶子原理2、种子原理3、唤醒原理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就是什么!坏人教我们掠夺,好人教我们创造,圣人教我们发现。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造佛像能够让我们劫祸和罪孽得到消减,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专注,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焦虑和杂念,使我们在面对任何事情时都能快速的解决并冷静的思考,而且通过
学佛感应时间:2025-01-11
邪YIN家庭的一些共有现象,一人作恶全家遭殃家中有子女邪淫,父母肯定也多灾多难。很多子女邪淫后,父母也接着发生不顺的事情。想想也是有道理的,与最亲的人,共业影响最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5-01-06
问:唯识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义?惟贤法师答:唯识法相系说明染净因果缘起事,此因果缘起不离于心。佛法重点是指出心灵的修养,达到心灵净化,证得解脱。无论大小显密,尽管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惟贤法师答:容就是心胸要像大海一样,能容纳百川。心胸广大就是佛的境界,就是佛心。能够容纳一切、包容一切,心量要大,心量大所感的果报,容貌上也庄严。因此这个容字有两个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藏传佛珠玩法很多,我们很难见到两条一模一样的藏传佛珠。琳琅满目的藏传佛珠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随意的假象,但实际上藏族人民的信仰是非常虔诚的,每一条佛珠每一个构造都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30
今天,我要讲的经典是《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一部大家比较陌生的经典。有人可能会问:佛教的经典很多,就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如《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地藏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沙弥是出家身份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个人来说,当好如法的沙弥,将给未来僧伽生涯奠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谓有比丘出家已后,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为上,余悉不为。用为非道,内多嗔怒。自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惟贤法师答:这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不要执著,也不要害怕,要有平等对待的思想。你白天念佛,晚上念佛,这个念佛的思想一直要保持。保持住,你就不会惊,纵然有邪气,邪不胜正,他战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8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中印学会、国联同志会、国民外交协会,在中央图书馆欢迎新近返国之文化教育访印团顾一樵、吴俊升、吴文藻,沈宗濂氏,朱骝先氏主席。邀顾、吴、沈四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三十多年以来,我本人在闻思修行的过程当中,密法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每一次灌顶的力量的加持,好像比听课还多得多。有时候,一灌完顶之后,相续当中很多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11-18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联合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特在今日推出《香道芳器古代香器专题展》,以百余件香器展品(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中国、香道、香
香道资讯时间:2024-10-26
卐的读音及其意义卐(Wan,万)字在梵文中作Sr1vatsa(室利靺蹉),意为吉祥之所集,它是佛和十地菩萨胸部之吉祥相,为佛的三十二相之一。菩提流支译此语为万字,玄奘则译作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我们讲过香文化的起源,发展,成长,繁荣,兴盛,也知道香文化随着朝代更替,以及战乱的洗礼,曾一度沉息,但未曾断绝,在盛世时期又将以全新的面貌现世。物极必反,盛极必
香道历史时间:2024-10-23
禅之和谐观的历史内蕴与现代意义以《坛经》中的惠能禅思想为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图书馆馆长 洪修平禅源于印度,但兴盛于中国,不仅在后来千百年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9
10月8日,首届江苏佛教素食文化博览会在无锡灵山祥符禅寺盛大开幕。此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弘扬素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培养素雅品味,实现五福人生,设置厨艺比赛、素食展示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0
其实,佛教是不兴烧戒疤的,佛教的戒律中,并没有在受教人头顶上烧戒疤的规定。因此,除了汉地的和尚以外,世界各国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和尚是看不到戒疤的;即使是中国汉族
禅理故事时间:2024-10-05
黄念祖老居士:火烧功德林的真实意义!黄念祖: 修行人常犯轻敌之病,常以为自己一用功便能克制烦恼,一切太平,这实是不符合实际的主观愿望。应知贪嗔痴三毒,多劫以来,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在当代唯识学研究领域,隐然有一种现象,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那就是对玄奘所译传的有相唯识学持一种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玄奘所译传乃至创宗的法相唯识宗,在中国可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4
中华汉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里,不断吸收外来民族的营养,不断地在融会中壮大自己。历史证明,吸收外来文化最多、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佛教文化了。佛教文化的输入,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18
对于有志于大乘的一切佛弟子而言,发菩提心是极为重要的,故大乘诸经一再强调,尤其是《大般若经》,所说最为详尽。首先,诸菩萨唯有为求一切智智发菩提心,并且不执着如是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3
虽然是现在吃素了,吃得很讲究,要吃这个、那个的,还有什么素鸡、素鸭、素什么,全都上来了。现在这个素食铺,做得非常象形,我说你吃了,跟吃动物的身体是一样的罪,因为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8-31
香、灯、烛、花、果、水等供具的表法意义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寺院本来就是教学的场所,是专门研究从国外引进的佛学经典著作并实施佛学教育的。因此,寺院里几乎没有一样不可
布衣百姓时间:2024-08-30
文:一诚长老佛不是万能的,拜佛也不是实现愿望的方便快捷的法门。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潜能,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
学佛导航号时间:2024-08-18
很多的情侣在步入婚姻成为了夫妻之后,在很多事情上就不会那么的用心了。往往就是因为这样的心态,所以在结婚后,人的很多陋习就会慢慢的展现出来,夫妻矛盾就会由此而来。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4
跟女友成为了过去式之后,还是忘不掉这一段感情,说一些挽回女友最感人的留言来挽回有用吗?其实如果感情很好的话说不定是有用的,但是如果双方的感情还不是非常稳定,这个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8
相爱的两个人在一起,他们的感情也会有身体一切,对于真正相爱的两个人来说,他们的感情都会比较深,偶尔出现吵架的时候,可能他们就会说是要面临着分手的现象。很多的情侣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5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作为开店的时间对生意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如果在这个时间段不多加注意,很有可能会对后续的生意造成影响,所以在早上开店的时候要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2
了解经文的意义世间的凡夫只修习了一部分禅法,知道一些数息观和不净观的观法,虽然记住了经文,却没能深入了解经文的意义。对禅观的种种方法并没有实际掌握,却自己说自己
佛典故事时间:2024-06-28
皮肤干燥除了保湿以外也可以吃出美丽肌肤,下面就一起看看以下5种素食不仅味美而且美肤哦!莲藕莲藕粥尤具药效,如果和莲子合用,效果更好,只需在粥中加入30克的莲藕。红
素食资讯时间:2024-06-27
孩子在满月之前,往往只会见到家中的父母、爷爷奶奶等亲近的人,其他比较远的亲戚,要等孩子满月之后,才能够介绍给亲戚朋友见面。满月酒,可以说是将孩子介绍给亲戚朋友见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6
莲藕:生吃能凉血散淤,熟食则补心益胃,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与红枣同食,则可补血、养血。和肉一起煨可以调养脾胃。板栗:栗子能养胃健脾、壮腰补肾、活血止血。栗子和粳
素食资讯时间:2024-06-25
我们知道传统意义的结婚指的是举办婚礼,而在当今社会,领了结婚证就算是结婚了。因为领结婚证和举办婚礼一般是分开进行的,所以,就会出现两个日子。那么,选好日子领结婚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5
我们中国人向来都注重择日,也就是挑日子、看日子,图个吉利。我们都知道黄历上也有破土、开市、搬移、远行、嫁娶、结婚等词且有标注宜忌,不少人只根据它来选,其实这种择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4
佛陀遗嘱《佛遗教经》---正如法师讲于纽约青年佛教中心诸位法师、居士:阿弥陀佛!首先,向诸位合十问好!非常欢喜,从今天开始的每个周六下午,我们将聚会在这里共同学习《佛遗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3
第六章 取相忏的意义第一节 礼佛罪灭的征象在国内,可能有不少的佛教徒,以为只要礼佛、持咒,就可以消除业障、灭除罪业。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它,这是有经典可作根据的。然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3
我们知道传统意义的结婚指的是举办婚礼,而在当今社会,领了结婚证就算是结婚了。因为领结婚证和举办婚礼一般是分开进行的,所以,就会出现两个日子。那么,选好日子领结婚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2
大家知道古代婚姻择吉日法吗?在古代,婚姻这样的头等大事都是由父母做主,俗话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作出的决定,子女往往只有听从的份。而到了现在,我国的经济不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2
对于剖腹产还是顺产,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争议,关于剖腹产看时辰有意义吗?有的人认为:如果一味的通过择日子再选择出生,就算为孩子选择优质八字的日子来进行生产的话,那么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0
择吉日结婚的由来在中国流传已久,在古代,男女成婚之前,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这个程序步骤称为六礼,在六礼中占有比较重要地位的步骤就是纳吉和请期,这就和结婚择吉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9
如本法师答:人类出生在世间,必然终归要死亡一次,平等无有特权,这是生死(梵语samsaya)业报的定律,若现世不修证不得果,平时又无念佛功夫,临命终之际,必然随业投胎受生,漂流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