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大愿:广修供养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每个学佛者多少会有过供养的行为,如以香、花、灯或其它财物供养三宝。在佛教中,与供养内涵接近的是布施,都是供给对方所需。但供养更强调了亲近、奉事、尊重的成分,而布施则含有对弱者的同情、怜措、爱护之义。故对佛菩萨及父母、师长,是以恭敬心供养。而且,若能以供养心修布施,将更有利于平等心的修习,将迅速成就清净、圆满的功德。
人天路上,修福为先。福报从何而来?正是通过供养、布施而来,就像收获是通过播种而来。供养的对象,又称为福田。福田有三,一是悲田,如穷困者及弱势群体;一是恩田,为父母等有恩于我们的人;一是敬田,为三宝或师长等我们恭敬的善知识,这些都是培植福德的土壤。有了福报,人生和修行道路才能畅通无阻。或许有些人不解,生存自然是需要福报,难道修行也要福报吗?确实如此。如果没有福报,修行会遇到很多障碍,所谓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我们的色身需要物质滋养,若是资粮不具,甚至整天要为生计奔忙操劳,又如何安心办道?
另一方面,供养还能帮助我们克服悭贪和吝啬的心理。凡夫最大的特点就是贪著,将属于自己的物品也视为自身的一部分。烦恼便因这种对我所的执著而产生,物品损坏后会为之伤感,失去后会为之心痛,赠予他人更是万般不舍。贪著和我执,是对我们伤害极大的两种烦恼,而供养正是破除它们的重要法门。菩萨之所以能为众生舍弃一切,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众生和自己是平等无二的。在世间,母亲对儿女的付出是最无私的,但离菩萨的境界却相距甚远。因为菩萨行还具有无相、无住、无所得的特点,毫无执著和期待。
说到供养,可能有些人会担心:如果缺乏供养的财力,又该怎么办呢?其实,供养的重点并不在于实际财物,而是在于心行的调整。同样是供养,发心不同,采取的方式不同,所获效果和福报也大不相同。《行愿品》中,普贤菩萨为我们揭示了将有限供养转为无限的观修法门,以此获福无量。
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供养,首先要有供养的对象。《行愿品》所言为广修供养,即广泛供养一切。本品的修行所缘境有二:一是以佛菩萨的品质为观修所缘境,一是以所有众生为发菩提心的所缘对象。在此,重点是以佛菩萨功德为所缘境。我们每天供佛时,不仅仅要供养眼前这尊佛,也应像礼敬诸佛和称赞如来那样,礼拜并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果只供一尊佛,成就的也仅是一份功德;如果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则能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面对海会围绕的佛菩萨,我们又以什么作为供养呢?
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应以最上等、微妙、圣洁的供品供养诸佛,以此表达我们的无比敬意。
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华云,比喻花盛如云;鬘云,是将花串成一串串的花鬘;天音乐云,是最为美妙的天籁之音,所谓此曲只应天上有;天伞盖云,是帝王出巡或举办法会时使用的伞盖;天衣服云,是天人享用的霓裳羽衣;天种种香,是指最馥郁、芬芳的香;涂香,是涂抹于身体的香膏;烧香,是通过燃烧散发香味的香;末香,是研磨成粉状的香末。每一种供品皆多如云涌,数不胜数。
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须弥山,又译妙高山,佛教多认为是最高大的山,高广无边,此处形容供品之多,堆积如山。
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此外,还要点燃种种明灯,包括酥油灯、油灯及各种香油制作的灯。在佛经中,灯明为六供具之一,比喻佛的智波罗蜜。
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这些供佛的灯明,并非我们平时所用的供灯,而是灯炷高如须弥,灯油多如大海的巨型供灯。
或许大家会担心:如何有条件准备这些香、花、灯、油?不必担心,因为《行愿品》是通过观修来完成如此广大殊胜的供养。我们看到一切花草树木,皆可通过观想转化为供养所需珍妙物品;看到万家灯火,则可观想为供佛的酥灯、油灯、诸香油灯。包括我们的每个心念乃至色身,皆可转化为供养于诸佛菩萨前的一盏明灯、一朵莲花。若能作如是观想,我执、我所执就无处藏身了。因为一切都是献给诸佛的供品,何处有我的存在?所以,广修供养也是对治凡夫心的有效法门。
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时刻作如是观修,我们的心自然能从我执、我所执中超越出来。若能将一切供养诸佛菩萨,心便是无量的。以无量之心观想无量供具并供养无量诸佛菩萨,当下即可成就无量福德。以这样的方法积累功德,则能迅速成满佛道资粮。当我们供养一杯水时,可将之观想为四大海的净水;当我们供养一盏灯时,可观想为尽虚空遍法界的灯明。无论供养什么,皆观想为广大无限的供养,使我们的心胸像虚空那样无限广阔,不住于相。如果能这样的话,即使供养一杯水,也能成就虚空般的无尽功德。反之,若心有所住著,所获福德将极为有限,就像《金刚经》所说的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在一切供养中,财供养虽然功德很大,却远不如法供养殊胜。当然,如能像本品所说的观想,供灯、供花的本身,就已升华为法供养了。通过依法修行,我们可以开智慧、断烦恼并获得究竟解脱。故佛陀在很多经典中都为我们宣说了法供养的意义,如《金刚经》数数以校量功德引导人们行法供养。为什么财布施不及法布施,财供养不及法供养呢?因为财供养只能满足暂时的需要,而法供养却能改变生命品质。一个品格低劣、烦恼重重的人,即使拥有许多财富,依然不会获得快乐。反之,对于断除烦恼的圣者而言,哪怕一无所有、生活清贫,却能处处自在、时时安乐。那么,什么是法供养呢?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即闻思佛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佛陀出现于世,目的正是为了帮助众生解脱烦恼和生死。所以说,按照佛法指引的道路修行,像佛菩萨那样广泛利益一切众生,才是至高无上的供养。若仅仅是对佛教有兴趣、对佛陀有感情,于了生脱死并无实际帮助,也不是令诸佛欢喜赞叹的真正佛子。就像在家庭中,依父母意愿行事的孝顺孩子才能令长辈欢喜,若不听父母教诲而胡作非为,虽能给父母带来钱财,却无法令其安心。同样的道理,依法修行才是佛弟子们应有的作为。
利益众生供养,时刻心系众生,并尽自己所能利益他人,也是供养如来的方式之一。《行愿品》第九大愿谈到:若令众生欢喜,即令如来欢喜,随顺众生,即是随顺如来。诸佛如来从发心开始,为救度众生而精进修行。很多人以为,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成佛。这固然不错,但我们要知道,成佛的目的却是为了更好地度化众生,所谓为利有情愿成佛。所以,对于利益众生的行为,十方诸佛都会欢喜、赞叹,因为我们正是在行佛所行。
摄受众生供养,是以布施、利行、爱语、同事四摄法门摄受众生皈依、学佛,以此作为对诸佛如来的供养。
代众生苦供养,愿担当天下苍生的痛苦,愿以己身代替一切众生承受苦难,是慈悲心的极致。慈悲是佛菩萨悲智二德之一,以这种广大悲心与众生同甘共苦,正是对诸佛如来的真实供养。
勤修善根供养,勤,是精进、勤奋。佛法所说的善行有着不同内涵,如以五戒、十善为主的人天善行,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为主的解脱道善行,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为主的菩萨道善行。勤修善根,能使出离心、菩提心的力量得到增强,最终证佛所证,是为究竟供养。
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生生世世永不舍离菩萨道事业,永不舍离菩提心实践,尽未来际走在菩提大道上,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才是究竟圆满的法供。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此处以一系列比喻,衬托法供养的功德之大。《金刚经》中,也是通过反复校量来突显法供养与财供养的功德差别。如以恒河沙生命或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所获福德虽巨,却比不上受持《金刚经》四句偈的功德。因为单纯的财供养不能在根本上解决生命问题,故无法与依法修行所获功德比拟。
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三世诸佛皆依法修行而成就,故法以其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倍受尊重,即使是诸佛如来,同样要礼敬于法。如果没有法存在于世间,那么诸佛也无法证道并成就。
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如果菩萨能行法供养,才是最究竟、最真实的供养。《行愿品》所阐述的广大供养乃无上妙法,发心极为广阔,在空间上周遍十方,在时间上尽未来际。如果虚空会有尽头,众生及众生的烦恼会有尽头,这种广大供养才会结束。事实上,虚空是无尽的,众生及众生的烦恼是无尽的,所以对诸佛如来的供养也是永无止境的。并且,这种供养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从来不曾间断,始终不会厌倦。
由此可以看到,普贤菩萨所发大愿之深广,境界之高超,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也正是它被尊为愿王的关键所在,因为每一愿的实践皆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为所缘对象。
【经典原文】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1
如何广修供养我们要念经、要修行的时候,就得要供香、供花、供灯、供涂(即香油涂身),有好多要供养。但是,你没有,就量你的力量所及,要是都没有了,你合起掌来供养,你念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2-19
《地藏经》是一部荐亡易诵的经典,在教界有佛门孝经的美誉,是佛陀在忉利天为其生母摩耶夫人所宣说的经典,主要内容是叙说地藏菩萨「因地」的孝行故事;本生的大愿大行--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13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192006年4月4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昨天讲到随烦恼。随烦恼分为小随、中随、大随。小的烦恼有十种,昨天讲到第四种,今天讲五种:诳。诳,是一种欺骗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202006年4月5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昨天讲到八种大随烦恼。大随烦恼在心理的活动中,主要是遍于一切染污心;中随烦恼是遍于一切不善心;小随烦恼是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今天,我要讲的经典是《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一部大家比较陌生的经典。有人可能会问:佛教的经典很多,就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如《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地藏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五、佛教对欲望的态度佛教对欲望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呢?同样是遵循中道法门。佛陀不主张偏离中道的禁欲。他通过六年苦行,体会到一味禁欲对修道并无意义。盲目的自苦,既没有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解深密经 第五章 诸法唯识诸法唯识是唯识宗的核心理论,最能反映这种思想的著作,是世亲的《唯识三十论》、《唯识二十论》,玄奘糅译的《成唯识论》,及窥基注的《成唯识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一、什么是欲?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质上的希求。前者属于心理欲望,后者属于生理欲望。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所以,经典中将我们这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物质财富 PK 精神财富】我们可能会失去财富,但不会失去智慧;我们可能会失去健康,但不会失去慈悲;我们可能会失去家庭,但不会失去爱心;我们可能会失去事业,但不会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文化自觉需要自觉的文化现在政府提出了文化自觉,这种自觉应该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认识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现代文明基本是全面西化的,鼓励人们追逐物欲,纵情享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制造苦,缓解苦,没完没了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也比古人有了更多缓解痛苦的途径。古人离别时,天各一方,音讯渺茫,这种思念因难以解决而与日俱增。一旦相见,由此产生的喜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寻找调心之道所谓无明,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内心,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那些此起彼伏的念头是什么时候生起,又是什么时候占据我们的心。我们以为,所有念头都是这个我想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需求带来的危机】我们对世界的每一种需求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是环境培养出来的。尤其是今天的人,需求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多,更大。一方面,我们自己在不断制造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借我一双慧眼吧】《金刚经》有个广为人知的偈颂,那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只要对佛教稍有涉猎,多半都会知道这个偈颂,也知道它在说些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无须千里追寻,解脱当下即是人是什么?相貌吗?地位吗?身份吗?这些都是外在符号,暂时和我们有关而已。真正的内涵不是其他,正是我们当下的心态、性格和人格。这种心态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沙弥是出家身份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个人来说,当好如法的沙弥,将给未来僧伽生涯奠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知苦,是为了给心灵排毒】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的感受时时被各种刺激所麻痹,被各种诱惑所分散,终日在妄念中蝇营狗苟,已经失去感知痛苦的能力。但这种痛苦并不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何等为十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06
夫受戒者,超凡鄙之秽流,入圣众之宝位也。既慕心弥博,故所缘弥多。以多缘故,法事攸难。以难知故,理须详检。而世情尘染,每昏教法。为师为匠,实易实难。但由习俗生常,不思沿革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四分律行事钞选读标宗显德篇第一章律宗纲要第一节叙宗劝学【赞戒殊胜】夫律海冲深,津通万象。虽包含无外而不宿死屍,腾岳波云而潮不过限。【劝勉大众】故凡厕豫玄门者,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第一章 具缘成受济群第五节 事成究竟第五,事成究竟。始从请师,终至白四,九法往来,片无乖各。界非别众,僧无不足,羯磨无非,受者心至,则成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谓有比丘出家已后,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为上,余悉不为。用为非道,内多嗔怒。自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地藏菩萨的威神力量实在不可思议,如果有按照上面所说断恶修善的善男子善女人听到这部《地藏经》及地藏菩萨的名号,或者是恭恭敬敬瞻仰,经常的诚心毕恭毕敬礼拜地藏王菩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3
东台市观音禅寺祈愿:正法久住,法轮常转!供养地藏像就能得到这样大利益◎节选自《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梦参老和尚2007年于普寿寺【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7
佛陀在世时,有一户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仅和乐融融,而且家财万贯,奴婢随从众多,不可胜数。一天,佛陀与阿难到城里托钵,行至这户人家时,全家人都非常欢喜,于是乞请佛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4
基本佛法 3布施供养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布施是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施与他人,这是舍与的思念(cetanā),在执行时能消除对布施物的执著,在业报上是能获得财富。布施能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1:我今天以香花、水果来供佛,希望佛保佑我发财,你说佛接不接受?这个条件很苛刻,佛不敢接受。为什么?接受你供养,要保佑你发财,佛不愿意保佑你发财,所以他也不接受你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0
辐轮王率众供养如来 辐轮王率众供养如来有一大菩萨名叫寂慧问佛说:“世尊,其他诸佛刹土清净离垢,远离一切污浊,具种种功德庄严。唯有圆满功德、具安乐之大菩萨,而无声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08-20
供佛的东西,再供养给众生,功德愈大往往有这样的弟子、道友,若他给我一件东西,他的心里想顶好是我用一用,用了他才高兴;我要是把它转到别处,他心里就不大高兴——“我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08-09
【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这一段经文很重要。临命终的人,我们见过不少,在病重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7-25
清净修法,就是对我最好的供养!近来很多弟子祈请我到他们那里去传传法,讲讲法,他们思念上师,渴望见到上师的心情我都知道,我也思念我的弟子们,也很想去但我不好意思,
邪淫果报时间:2024-05-26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的时候,对众比丘说:有两种坏品行,如拍球一样块地堕入地狱。哪两种呢?一是不供养父母,二是对父母做恶事。又有两种好的品行,如拍球一样块地生到天上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5-11
业的造作与积聚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对业的体性存在不同观点。有部将业解释为无表色,而唯识则将它与心法统一起来。按唯识的观点,业本身表现在身语意上,而身语意发动之后,又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分别与执著分别,有地前分别和地后分别之分。《道次第》的观修,主要是指地前分别。宗大师认为,地前的修行,应从分别获得无我正见,然后进入无分别。格鲁派的这一修行套路,和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我见为一切烦恼之本坏聚见、边执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皆属于恶见的范畴。坏聚见,又称身见、萨迦耶见。坏为毁坏、无常之义,坏聚指五蕴色身,于此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止观的实质《道次第》建构的实修理路,指导我们将本论阐述的各个法门落实于心行。一切教理能否在心行上产生作用,归根结底,不外乎止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经教都是为止观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烦恼、业、果报没有学过教理的人,说起业障时会很笼统。最近妄想很多,他会说是业障现前;最近诸事不顺,也会说是业障现前。我们学习教理,必须明确业障究竟是什么,也必须分清烦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当前佛教界呼声最高的莫过于反对佛教“商业化”,而当我们将目光对焦于寺院上市,寺院被承包,高额门票和烧高香,假僧人敛财等乱象时,也许忽略了寺院的另类“商业化”,那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18
在佛教的《长部第一六大般涅盘经》《长阿含第二游行经》中有一段释迦牟尼佛解释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供养的故事,才恍然大悟。释迦牟尼佛在临近涅盘的时候,来到了末罗国的拘尸
佛教故事时间:2024-03-17
达真堪布:非典型供养以前在工布地区,有一个叫觉沃奔的人。有一天他到拉萨朝拜觉沃佛(存放于拉萨大昭寺内的释迦佛十二岁等身像),看到供桌上有很多神馐(糌粑做的供佛用的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3-13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为人敬仰悉来供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王大子群
佛经时间:2024-03-06
达真堪布: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都可以供养给十方诸佛“巍巍珍宝山”:将巍峨高耸的金山等宝山、须弥山、高山奇林,统统做供养。 “静谧宜人林”:将远离喧嚣愦闹、舒心悦意的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2-15
宝贤龙子供养皈佛 授记独觉一时,佛在舍卫城,大海中有一龙王(Naga Raja)名宝,长大后取了龙妻,夫妻共享美好的生活。后来,生下了一个很庄严的龙子,夫妇为小龙子举行了隆重的诞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时间:2024-01-21
在南无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期,有一天,佛陀与阿难外出托钵,途中遇见两个童子在玩耍,他们用沙子做成很多城池、宫殿、珍宝、谷物,看见佛陀向他们走来,被佛陀的光明威仪深深
佛教故事时间:2024-01-15
达真堪布:智慧+戒律=供养处有甚深智慧和清净戒律的人,定会成为人天的供养处——不仅是人,天界的帝释王、梵天王等,也会恭敬、供养他们。 所以,不用想太多,也不用求太
禅理故事时间:2023-11-01
荟供和献供曼达拉一样,都是金刚乘(密乘)不共的方法,是一种以简单的方法就能快速圆满二资粮的殊胜法门。所谓「秘密道究竟善巧方便」是指这样的方法容易做、有意义且具大
文殊花开时间:20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