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
布施度 持戒度 忍辱度 精进度
禅定度智慧度 自他苦 从此度
梵语六波罗蜜,汉译六到彼岸,或六度。意谓以此布施等六法认真修学,自能由生死苦海的此岸,度化到解脱自在的涅槃彼岸,故名六度。
1、布施度:此有三种:①法施,②财施,③无畏施。如悲悯众生愚痴,解除众生迷惑,成就众生善根,而为众生宣说正法正教,故名法施。如悲悯众生贫穷,拔除众生饥寒,延续众生生命,而施与一切饮食、衣服等资生众具,故名财施。如悲悯众生灾难,除遣众生怖畏,令其获得安隐,而为众生施与一切力与方便,故名无畏施。《摄大乘论》世亲释云:由法施故,资他善根;由财施故,资益他身;由无畏施故,资益他心。以是因缘,故说三施。《瑜伽师地论》说布施威力中有四相,如该论卷三十七云:谓诸菩萨修行惠施,能断悭吝,施所对治,是名第一,即此惠施,能作自己菩提资粮,亦即能作布施摄事,成熟有情,是名第二;施先意悦,施时心净,施已无悔,于三时中,常心欢喜,以自饶益,亦能除他饥渴寒热种种疾病,所欲匮乏怖畏众苦,以饶益他,是名第三;于当来世,在在生处,恒常富乐,得大禄位,得大财宝,得大朋党,得大眷属,是名第四。是名布施威力四相,此外无有若过若增。
2、持戒:此有三种:①律仪戒,②摄善法戒,③饶益有情戒。防护一切恶不善法而不造作,如杀生等十恶性罪戒及招人讥谦的遮罪戒,是名律仪戒;摄受广修一切善法,如悲悯他人苦厄所修的施戒忍等,明因识果通达真理的闻思修等,福慧双修,积集资粮,以成熟一切佛法,故名摄善法戒;对诸有情,常行四摄,力修六度,拔苦与乐,广行利益,故名饶益有情戒。《摄大乘论》世亲释云:三种戒中,律仪戒者是依持戒,为欲建立其余二戒,是故安立。所以者何?住律仪者,便能建立摄善法戒,由引修集一切佛法,证大菩提。复能建立益有情戒,由此故能成熟有情。以是因缘,故说三戒。《瑜伽师地论》说持戒威力有四相,如该论卷三十七云:谓诸菩萨受持清净身语律仪,能断犯戒,戒所对治,是名第一。即所受持清净尸罗,能为自己菩提资粮,亦即能作同事摄事,成熟有情,是名第二。受持净戒,舍离犯戒为缘所生怖畏众罪怨敌等事,寝寤安乐,以自饶益。又由净戒,无悔欢喜,乃至心定,以自饶益。受持净戒,不损恼他,普施一切有情无畏,以饶益他,是名第三。由是因缘,身坏以后,生于善趣天世界中,是名第四。是名持戒威力四相,此外无有若过若增。
3、忍辱:此有三种:①耐怨害忍,②安受苦忍,③谛察法忍。谓于一切有情不饶益事,打骂讥毁,种种违害,以慈悲心,不生嗔恚,而忍耐之,故名耐怨害忍;谓修正行,于正行时,所有饥寒渴热险难劳累,皆能安受,而不退转,故名安受苦忍;于佛圣教,坚固信受,于诸邪教,力摧决了,道心坚固,永不移易,故名谛察法忍。《摄大乘论》世亲释云:三种忍中,耐怨害忍,能忍受他所作怨害,勤修饶益有情事时,由此忍力,遭生死苦而不退转。安受苦忍,能正忍受所遭众苦,由此忍力,于生死中,虽受众苦而不退转。谛察法忍,堪能审谛观察诸法,由此忍力,建立次前所说二忍。以是因缘,故说三忍。《瑜伽师地论》说忍辱威力有其四相,如该论卷三十七云:谓诸菩萨修行忍辱,能断不忍,忍所对治,是名第一。即此忍辱,能作自己菩提资粮,亦即能作同事摄事,成熟有情,是名第二。由此忍辱,济拔自他大怖畏事,饶益自他,是名第三。由是因缘,能令菩萨于当来世,无多怨敌,无多离隔,无多忧苦;于现法世,临命终时,心无忧悔;身坏以后,生于善趣天世界中,是名第四。是名忍辱威力四相,此外无有若过若增。
4、精进:此有三种:①被甲精进,②加行精进,③无退转、无怯弱、无喜足精进。谓求无上正等菩提,为度无量受苦有情,于中应行种种难行,大誓庄严,勇决无畏,如将上阵,身披铠甲,勇往向前,故名被甲精进;谓于止恶修善、自利利他之事,精勤加行,不怠不逸,故名加行精进;谓修加行时,设遇阻挠,心不退转,设遇艰险,心不怯弱,设诸所行如愿成就,心无喜足,如是便能不屈不挠,精进不息,直趋无上正等菩提。《摄大乘论》世亲释云:三精进中,其体差别,即薄伽梵契经说:有势、有勤、有勇、坚猛、不舍善轭。由被甲精进故,最初有势;由加行精进故,于加行时,能有精勤;由无怯弱、无退转、无喜足精进故,如其次第,于此后时,有勇、坚猛、不舍善轭。所以者何?或有最初为求无上正等菩提,虽有势力,而加行时不能策励,故说有勤。虽复有勤,心或怯弱,为对治彼,故说有勇。由有勇故,心无退屈。应知怯弱,即是退屈;心虽无怯,逢生死苦,心或退转,由此退失所求佛果,为对治彼,立无退转。无退转者,即是坚猛,故无退转,显示坚猛。由坚猛故,逢苦不退,有虽逢苦,能不退转,而得少善,便生喜足,由此不证无上菩提,是故次须说无喜足,是不得少生喜足义,此即显示不舍善轭。以是义故,说三精进。《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七说精进威力有其四相:谓诸菩萨,住勤精进,能断懈怠,精进所治,是名第一。即此精进能作自己菩提资粮,及所依止,亦即能作同事摄事,成熟有情,是名第二。勤精进故,得安乐住,不为一切恶不善法之所杂乱,后后所证,转胜于前,倍生欢喜,以自饶益,勤修善品,不以身语损恼于他,令他发生精进乐欲,以饶益他,是名第三。由此因力,于当来世,受乐殊胜,士夫工业,是名第四。是名精进威力四相,此外无有若过若增。
5、禅定:玄奘译为静虑。《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三云:言静虑者,于一所缘,系念寂静,正审思虑,故名静虑。此有三种:①安住静虑,②引发静虑,③成所作事静虑。谓于所观境(菩萨藏法),专注一趣,心不散乱,无倒分别,如理思维,得现法乐住,远离慢见贪爱,身心适悦,无染无罪,故名安住静虑;以此静虑,能引广大神通,及无量智慧,故名引发静虑;又能成办所作,饶益有情,除自他苦,得乐法乐,故名成所作事静虑。《摄论》世亲释云:三静虑中,安住静虑者,由此能安现法乐住。引发静虑者,由此引发六种神通。成所作事静虑者,谓依此故,成立所作,利有情事。《瑜伽师地论》说静虑威力有其四相,如该论卷三十七云:谓诸菩萨入静虑时,能断烦恼语言寻伺、喜乐色想等随烦恼,静虑所治,是名第一。即此静虑,能作自己菩提资粮,及所依止,亦即能作同事摄事,成熟有情,是名第二。现法乐住,以自饶益,其心寂静,最极寂静,远离贪爱,于诸有情,无损无恼,以饶益他,是名第三。由此因缘,智得清净,能发神通,于当来世,生净天处,得静虑果,是名第四。是名静虑威力四相,此外无有若过若增。
6、般若:此有三种:①文字般若,②观照般若,③实相般若。梵语般若,此属五不翻中的尊重不翻,汉译为清净无漏智慧。《摄大乘论彼入因果分》中称为:①无分别加行慧,②无分别慧,③无分别后得慧。《解深密经地波罗蜜多品》中又称为:①世俗谛慧,②胜义谛慧,③饶益有情慧。《成唯识论》中更称为:①生空慧,②法空慧,③俱空慧。此中依于文字圣教受学通达所获智慧,名文字般若;依解起行,观照诸法事相因果之智,名观照般若;实证法性,言忘虑绝,心行处灭,名实相般若。依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加行位,努力修学四寻思,得四如实智,名无分别加行慧;加行至极,见道开悟,一相无相,豁然现前,名无分别慧(根本无分别慧);见道之后,方便善巧,借用语言,广度众生,名后得无分别慧。如理如量通达蕴、处、界等诸法,也就是通达尽所有性一切性,名世俗谛慧;通达染净凡圣一切诸法平等法性的七真如,名胜义谛慧;不取不舍,真俗圆融,自他两利,同得解脱,名饶益有情慧。通达能取之性本空,无实人我,名生空慧;通达所取之性亦空,无实法我,名法空慧;通达我空、法空及以空空,名俱空慧。是名诸慧差别。《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七说般若威力有其四相:谓诸菩萨,具足妙慧,能断无明,慧所对治,是名第一。即此般若能作自己菩提资粮,能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摄事成熟有情,是名第二。于所知事,如义觉了,能引广大清净欢喜,以自饶益,普为有情,称理说法,令其获得现法当来利益安乐,以饶益他,是名第三。由是因缘,摄诸善根,能正能作,于当来世,能证二障离系,谓烦恼障离系及所知障离系,是名第四。是名般若威力四相。此外无有若过若增。
另外:除上六度,还有方便、愿、力、智四度为其助伴。
此中方便助前布施、持戒、忍辱三度。谓修此三度时,方便善巧,权衡度量,或先施财,或先施法,或先施无畏。或三戒并守,或舍律仪而守摄善法和饶益有情戒。或安受众苦,或发愿除遣;或耐他怨害,或善巧劝阻;抉择审量,不可拘溺。是故《解深密经》卷四佛对观自在菩萨云:谓诸菩萨于前三种波罗蜜多所摄有情,以诸摄事,方便善巧而摄受之,安置善品,是故我说方便善巧波罗蜜多与前三种而为助伴。
此中愿助精进波罗蜜多。谓诸菩萨修正行时,若欲远离懈怠及以放逸,无喜无足,不舍善轭,有勇坚猛,大雄无畏,无有怯弱,亦无退转,勤修加行,精进勇猛,烦恼不侵,具大威势,则必须大愿恒住其心,方可成办;犹如良将,披甲入阵,勇决无畏,而获全胜。《解深密经》云:若诸菩萨于现法中烦恼多故。于修无间,无有堪能,羸劣意乐故,下界胜解故,于内心住,无有堪能,于菩萨藏不能闻缘善修习故,所有静虑,不能引发出世间慧,彼便摄受少分狭劣福德资粮。为未来世烦恼轻微,心生正愿,如是名愿波罗蜜多。由此愿故,烦恼微薄,能修精进,是故我说愿波罗蜜多与精进波罗蜜多而为助伴。
此中力助静虑波罗蜜多。谓诸菩萨,发大愿心,于十二分教,听闻受持,如理思维,无倒分别,能于其心,正知而住,已能获得殊胜的上界胜解,是名为力。由此力故,能使其心,住正念中,是名力助静虑。《解深密经》云:若诸菩萨,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为因缘故,转劣意乐,为胜意乐,亦能获得上界胜解,如是名力波罗蜜多。由此力故,于内心住,有所堪能,是故我说力波罗蜜多与静虑波罗蜜多而为助伴。
此中智助般若波罗蜜多。谓诸菩萨,于菩萨藏闻缘修习,已能获得闻思修慧及以神通,安住、引发、成所作事三种静虑亦现在前,是名为智。由此智故,能够引发出世间慧,是故说名智助般若。《解深密经》云:若诸菩萨,于菩萨藏,已能闻缘,善修习故,能发静虑,如是名智波罗蜜多。由此智故,堪能引发出世间慧,是故我说智波罗蜜多与慧波罗蜜多而为助伴。
问:六波罗蜜多,为何不五不七,而数唯有六呢?
答:据《摄大乘论》说总有三因:一者、成立对治所治诸障;二者、证诸佛法之所依处;三者、随顺成熟一切有情。
所谓成立对治所治诸障者:所治诸障,指不发趣因、发已退还因、虽不退还而已失坏因三种,由此建立施等六度以对治之,是故六度不多不少。
不发趣因者:谓具大乘菩提种姓的人,贪著世间财位,及著妻儿室家,不能发起上成下化的菩提大心,由此因缘,佛立布施、持戒二波罗蜜多以对治之。此中布施能治贪著世间财位,持戒能治贪著妻儿室家。此二对治,方可发起上成下化的菩提大心。
发已退还因者:谓菩萨众,从初发心,至证菩提,并非易事,中间必经种种苦恼及长时广大加行,若不忍苦及起倦怠,虽发上成下化菩提大愿,则已退还;由此因缘,故佛立忍辱、精进二波罗蜜以对治之。此中忍辱能治菩萨处生死中、有情违犯所生众苦而不能忍。精进能治善品加行长时倦怠。此二对治,便能获得不退大愿。
虽不退还而失坏因者:谓菩萨众,虽不顾恋财位及著室家,亦能忍受众苦及离倦怠,于已发大愿而不退还,然心常散动,不能得定,又由邪恶杂慧而起邪证,于不真实不究竟义中谓为真实,谓为究竟,由是因缘,于证菩提即已失坏,故佛立静虑、般若二波罗蜜多以对治之。此中静虑对治掉举散动,般若对治邪恶杂慧。此二对治,便能于证无上菩提永不失坏。
如上三障,六度能治,故立六数,不多不少。
所谓证诸佛法之所依处者:佛法谓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等清净无漏功德善法,如是佛法,依于般若大智证得,般若复因静虑而起,静虑更因施、戒、忍、精进而得。此中前四度为不散动因,第五静虑为不散动果,由是因缘,发生真实智慧,如实遍知诸法真义,便能证得一切佛法。
故此六度是一切菩萨证诸佛法之所依处,故立六数,不多不少。
所谓随顺成熟一切有情者:谓由布施波罗蜜多,于诸有情能正摄受;由戒波罗蜜多,于诸有情而不毁害;由忍波罗蜜多,虽遭毁害,而能忍受;由精进波罗蜜多,能于现实生活中止恶修善,舍染趣净,积集无量福德智慧二种资粮;由般若波罗蜜多,能令有情心未定者,令其得定;由般若波罗蜜多,能令有情心已定者,开悟见道,解脱出离。是故六度能够随顺成熟一切有情,故立六数,不多不少。
问:何故施等六法通名波罗蜜多?
答:施等六法最为殊胜,超过一切世间及以二乘所有施等善根,能到究竟涅槃彼岸。《解深密经》说有五种因缘名为波罗蜜多:一者无染著,二者无顾恋,三者无罪过,四者无分别,五者正回向。是故施等通名波罗蜜多。又于因中能破悭吝,及能引发广大福德资粮;果中能破贫穷,及能招感广大财位,故名为施。又于因中能息恶戒及得等持;果中能灭恶趣及得善趣,故名为戒。又于因中能灭忿怒怨仇之心而无恚恼;果中自无仇敌,不损恼他,能使自他善住安隐,故名为忍。又于因中能治懈怠怯弱,及少得为足,果中能出生无量善法及令增长广大,故名精进。又于因中摄心一境,远离烦恼所有散动;果中能使其心获得等引、等至及得广大现法乐住,故名静虑。又于因中能使其心无倒思维,如理分别,简择诸法因果真理;果中自能不迷不惑,转识成智,获得广大圆满自在,故名般若。是故六度通名波罗蜜多及名布施乃至名为般若之由。
问:六度以布施为始,般若为终,为何建立如是次第?
答:由三因缘建立次第。一者、对治;二者、生起;三者、异熟果。所谓对治者:由布施故,不著财位,以治悭贪;由持戒故,不著室家,以治毁禁;由忍辱故,慈悲众生,以治嗔恚;由精进故,勤修诸善,以治懈怠;由静虑故,一心禅寂,以治散乱;由智慧故,简择诸法,不落二边,以治愚痴。所谓生起者:诸菩萨众,对于身财无有顾恋,便能受持清净禁戒;为护禁戒,能忍他恼,便修忍辱;由忍辱已,于诸善品,勤修加行,便发精进;发精进已,离诸放逸,能触妙善心一境性,成办静虑;办静虑已,便能引发现见一切诸法真实相的出世间无漏智慧。所谓异熟果者:诸菩萨众,于现法中精勤修习施等六法,于当来世便可获得种种外妙珍财,并可获得五种自体圆满。五自体圆满者:由持戒故,便能往生人、天善趣之中,大生所摄,寿命殊胜,是为第一圆满;由忍辱故,堪忍他恼,不乐恼他,是为第二圆满;由精进故,普于一切所作诸善坚固勇猛,是为第三圆满;由静虑故,于其自心能自在转,心有堪能,于一切义速证通慧,是为第四圆满;由般若故,于一切义其慧广大聪敏捷利,是为第五圆满。
问:六度有几最胜相?
答:六度有六最胜相:一者、所依最胜:谓以无上大菩提心而为所依。何以故?六度定为发菩提心者所行持。二者、事最胜:谓诸菩萨所行六度无不具足现行。如行施时,内身外财,头目髓脑、国土城邑,皆能施舍,难行能行,难舍能舍。三者、处最胜:谓诸菩萨所行六度,并非只为一人,而是把所有一切众生摄为一体,普为令其获得利益安乐。四者、方便善巧最胜:谓诸菩萨行六度时,常以无分别智而摄受之,方便善巧,远离过咎,其中无实修行之人,亦无实六度为其所修,内心清净,三轮体空,如是修学六度,功德最大。五者、回向最胜:谓诸菩萨所行六度别无他求,唯以一心自觉觉他,令其获得无上菩提。六者、清净最胜:谓行六度,分分能破我法二执及断烦恼所知二障,异诸二乘,成就转依,究竟证得清净法身。
问:六度由几学所摄?
答:施等六度,由三学所摄。如布施、持戒、忍辱三度摄于戒学之中,静虑定学所摄,般若慧学所摄,精进一度,遍通三学。《解深密经》卷四佛告观自在菩萨云:善男子!当知初三但是增上戒学所摄,静虑一种但是增上心学所摄,慧是增上慧学所摄,我说精进遍于一切。
问:六度能摄多少善法?
答:六度能摄一切善法。如十一善法中,无贪、无嗔、无痴三善根,此是六度的自体因缘;信、惭、愧、精进、轻安、行舍、不放逸、不害,此为六度的随顺增上缘。又如佛的十力、十八不共法、大悲、愿智等,此是六度的等流果。更如四摄中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此是六度中财、法、无畏三种布施所摄,也是饶益有情戒摄,还是精进及定慧各一分摄。其他如四无量心,既是静虑所摄,也是整个六度所摄。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四念住者,六度中慧所摄;四正勤者,精进所摄;四神足者,静虑所摄;五根、五力者,后三度摄;七觉支者,后二度摄;八道支者,戒、定、慧摄;六神通者,定慧所摄;方便、愿、力、智者,六度助伴所摄;十地、佛地诸果者,六度果摄。是故一切善法,六度尽摄。
问:六度能治多少染法?
答:六度能治一切染法。如一切染法中的悭吝、犯戒、嗔恚、懈怠、散乱、愚痴,此是六度所治的自相;不信、放逸、掉举、昏沉、失念、不正知等,此是六度所治的杂染法因;由彼所起诸不善业恶行恶果,是此悭吝、犯戒等果。当知六度,既能对治六度所治的自体,又能对治杂染法因,更能对治杂染法果。是故一切染法皆为六度之所对治。
问:如是六度,几是福德资粮所摄?几是智慧资粮所摄?
答:如是六度,初三布施、持戒、忍辱,是福德资粮所摄;最后般若是智慧资粮所摄;中二精进、静虑,遍通福德、智慧二种资粮。《解深密经》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若增上戒学所摄者,是名福德资粮所摄;若增上慧学所摄者,是名智慧资粮所摄;我说精进、静虑二种,遍于一切。
问:如是六度,凡经几时修学圆满?
答:如是六度要经三无数大劫,方能修学圆满。谓从最初发菩提心,至胜解行地后入现观边位,中间修行六度,成就善法,而诸烦恼犹常现行,未能制伏,但能在此位中由下品转至中品,由中品转至上品,此时名为波罗蜜多。后从见道登初地至第七地后,修行六度,渐复增上,成就善法,而诸烦恼虽犹现行,然能制伏,是名近波罗蜜多。再从八地以上至成佛时,修行六度,转复增上,成就善法,一切烦恼皆不现行,而无量功德皆得圆满,是名大波罗蜜多。《解深密经》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经无量时,修行施等,成就善法,而诸烦恼犹故现行,未能制伏,然为彼伏;谓于胜解行地软中胜解转时,是名波罗蜜多。复于无量时,修行施等,渐复增上,成就善法,而诸烦恼犹故现行,然能制伏,非彼所伏;谓从初地以上,是名近波罗蜜多。复于无量时,修行施等,转复增上,成就善法,一切烦恼,皆不现行;谓从八地以上,是名大波罗蜜多。
问:修学六度以何为因?以何为果?得何义利?
答:修学六度以无量大悲为因,以微妙可爱诸果异熟饶益一切有情为果,以圆满无上广大菩提为大义利。谓悯他贫穷,施之以财;悯他愚痴,施之以法;悯他惊惧,施之以无畏。自持净戒,引摄众生,止恶修善等等。如是一切,是以无量大悲为因。谓得大财富,往生善趣,无怨无坏,多诸喜乐,为大众师,身无恼害,得大眷属,是为以微妙可爱诸果异熟饶益一切有情为果。谓得大圆镜智相应心品、平等性智相应心品、妙观察智相应心品、成所作智相应心品及法身、报身、化身的圆满大菩提,是为以圆满无上广大菩提为大义利。
问:六度修满,可得多少自在?
答:六度修满,可得十种自在,谓布施修行圆满,可得资具自在(财施招感)、心自在(法施招感)、寿自在(无畏施招感);净戒修行圆满,可得生自在(律仪戒招感)、业自在(摄善法、饶益有情二戒招感);忍辱修行圆满,可得解自在(谛察法忍招感);精进修行圆满,可得愿自在(被甲精进招感);静虑修行圆满,可得神力自在(引发、成所作事二静虑招感);般若修行圆满,可得智自在(能证的无分别智)、法自在(所观的有为、无为诸法)。是为六度修满,所得的十种自在。
总之,六度属菩萨藏法,也是菩萨修证佛果的唯一法门,如法修习它,既与因果律相符合,又与无我律相符合;既不落于有边,也不落于空边;既能随顺俗谛,又不舍离真谛;既能积福,又能积慧;既显大悲,又显大智;既能体现言传,又能体现身教;即是于法不增,又是于法不减;既是不取于相,又是不舍诸善;既可不住世间,又可不住涅槃;既是法法平等,无有高下,又是因果不爽,历历分明。真可谓是:三藏之精华,万行之纲宗,苦海之舟楫,黑夜之明灯,四生依之,咸得解脱。
五蕴色受想并行识此五蕴本空寂蕴之一名含有积聚、和合二义。每一蕴皆由同类的许多法积聚而成,也就是许多同类法的归纳总合,故称为蕴;同时每一有情皆由五蕴法和合而有,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8
转八识成四智末那识 为第七 阿赖耶 第八识眼等八识在前五蕴中都已谈过,今不重释。现就末那、赖耶二识的异名和作用,略作介绍。末那名意,意是思量义,思量阿赖耶识见分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8
净土宗此宗以专修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法门得名,又因慧远大师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西方净土,所以该宗又名莲社宗。晋慧远 住匡庐 结莲社 德不孤慧远大师,东晋雁门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8
茶 之 六 度 明海法师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如,
行业资讯时间:2024-08-10
显定散二善,不如念佛;定散二行,为归念佛。善导大师释:虽说两门,意在专称。刚刚讲念佛的功能力用,是大利无上,念佛才是真善,超越定散二善。其实释迦牟尼佛在《观经》
禅理故事时间:2024-07-13
六六度万行六入。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是六根的别名,入是涉入之义,谓根境互相涉入。六凡。天、人、修罗、畜牲、饿鬼、地狱。因这六者都是凡
佛识慧集时间:2024-04-11
菩萨的修行方法(六度)六度,是获得无限智慧.力量与生死解脱的六种修行方法。六度的修行,可以使一切有情生命度脱生死苦海,成就佛果。六度是自度度他的利器,是修行解脱所
极乐之光时间:2024-04-06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菩萨名阿泥察。佛说经道。常
佛经时间:2024-02-11
第三篇 六度四摄壹·前言佛法浩瀚无边,但是归纳起来总不出: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五乘佛法。此五乘佛法是依发心、目的与方法的不同而区别。人天乘是佛陀
星云法师时间:2023-09-01
【六度法】:一,布施度悭贪。 二,持戒度毁犯。 三,忍辱度嗔恚。四,精进度懈怠。五,禅定度散乱。六,般若度愚痴。【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
学佛常识时间:2023-09-01
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1、施度----布施度悭贪:分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与众生利乐。2、戒度----持戒度毁犯:包括出家、在家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15
什么叫做“六度”学佛人必定听过六度之说,那么什么佛教中的六度呢?所谓佛教六度,指的是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可以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佛教六度又译事究竟、到
初识佛法时间:2023-08-05
无法过苦行的生活而还俗吉答(Citta,古译:质多)比库是个驯象师的儿子。他小时候遇见过一位老比库,他正托钵乞食回来,钵中有样非常美味的食物。老比库对它并无贪欲,便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07-30
林黎,2005十二因缘与六度万行以下文字出自宣公上人所讲的《佛说阿弥陀经》:什么是十二因缘?即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
答疑解惑时间:2023-07-23
“因果定律”告诉我们,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受恶报。布施是菩萨“六度”万行之一,也是“四摄法”之一法。布施有“三种”,就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里每
坛城新闻时间:2023-07-04
六度(佛教解释)六度,佛教教义。又译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简译为度;音译波罗蜜、波罗蜜多;梵汉并译六波罗蜜(多)。度即渡之意。六度是指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即布
名词解释时间:2023-06-18
六度中的每一度又具足六度,并以法布施为例作了说明。其实财布施也一样。在财布施中,当我们布施乞丐食物时,所布施的东西、作布施的人以及所布施的对境,这三者具足而作施
索达吉堪布时间:2021-05-25
得波罗蜜者,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满足。而今一心念佛,万缘自舍,即布施波罗蜜。一心念佛,诸恶自止,即持戒波罗蜜。一心念佛,心自柔软,即忍辱波罗蜜
大安法师时间:2021-03-12
这个六度的功德,它每一个法在心中操作的时候都能够灭恶生善。布施灭除我们的悭贪、贫穷,生起我们广大的财富、福德的资粮等等。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生命都是自作
净界法师时间:2021-03-03
第一个,爱重。这是对六度的功德特别的爱乐珍重。这个是偏重在自利。我希望离苦得乐,谁能帮助我呢?就是六度能够帮助你灭恶生善、离苦得乐。所以你对这六度法门如贫得宝想
净界法师时间:2021-02-12
问:怎样放生能具足六度?希阿荣博堪布答:大乘菩萨所有的行为可以归摄为六度,而行持一种善法也可以同时具足六度。以放生为例:第一:布施。大乘菩萨的布施有三种:无畏布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17
问:何为六度? 净空法师答:这是菩萨生活的六条原则、规范。佛的经论是永恒不变的,而解释是随著时代、地区有所不同。佛法与世间书不一样,世间书只有一种解释,不能做第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20
问:请慈悲开示何为六度? 净空法师答:这是菩萨生活的六条原则、规范。佛的经论是永恒不变的,而解释是随著时代、地区有所不同。佛法与世间书不一样,世间书只有一种解释
汉传法师时间:2014-01-27
顶礼有身顶礼、语顶礼和意顶礼三种。在这三种顶礼当中,最重要的是意顶礼,也就是恭敬心。佛法里讲的恭敬心,也就是世俗中讲的礼貌。我们能够表里如一地做顶礼,就可以具足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
布施是一个好事。在菩萨六度里面,布施摆在第一。大家体会为什么会摆在第一?我们凡夫众生与生俱来很大的一个毛病就是贪吝贪吝心。吝啬就是自己的东西舍不得给别人,这叫吝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0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面,择法觉支是摆在第一。所以我们读很多经典,接触了很多法师,跟我们讲了种种的法,搞得我们眼花缭乱啊。我修这个念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3
如何学佛?我们要依六度来学佛。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是菩萨成就佛道的身体力行的工具。如今我们学佛,也要从这六种工具来成就。第一个是要布施。
汉传法师时间:2014-03-20
“众生无边誓愿度,法门无量誓愿学。”作为大乘修行者,我们要学的东西非常多,要做的事情也非常多,但是都集中在六波罗蜜多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
藏传法师时间:2014-12-30
编者按: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不是遥不可及,远离尘嚣的深山孤影,亦不是玄而又玄的无谓空论。真正的佛法,一直行走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亦行走在世间的每一寸时空
其他文章时间:2015-02-20
一、六度波罗蜜如何落实于生活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而是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欲。持戒并不只是断恶行善,而是能生起对轮回的出离。忍辱并不只是压抑愤怒,而是能调伏内心的嗔
藏传法师时间:2015-07-13
这个“菩萨”是已经发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见的菩萨,他准备要很正确地走在菩萨道上,当然他内心一定有智慧,我们说过智慧是生起六度的因。他依止智慧,怎么修六度呢?第一个
汉传法师时间:2015-08-27
要把生活与佛法相结合有些人在皈依佛门之后,非常迷恋学佛的外在形式,只喜欢念佛、修法等等,对工作变得漠不关心了,对家人也冷淡了。比如说,有些居士只愿意关在佛堂里盘
藏传法师时间:2016-09-02
【经典原文】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忍辱是道场,于诸众生心无碍故。精进是道场,不懈怠故。禅定是道场,心调柔故。智慧是道场,现见诸法故。——《
汉传法师时间:2016-09-29
开幕现场嘉宾如云开幕现场为书店揭幕读者参观六度书屋六度书屋里宽敞的阅读区通讯佛学厦门讯 国庆长假第二天,鸿山寺一楼人潮涌动,一派喜庆欢乐的景象。由鸿山寺精心打造
新闻资讯时间:2016-10-03
当所怀抱的证悟愿望已经坚固时,你就应该实践它。这叫做「菩萨行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六种圆满」〔「六度」〕:一、「布施」:包括﹙1﹚捐出物质的东西,抱括钱、衣服
藏传法师时间:2016-10-13
放生兼修六度放生做得完美,则能涉及菩萨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一、布施有四种:慈心施、无畏施、法施、财施。(1)慈心施:我们不仅希望动物获得
汉传法师时间:2017-03-29
念佛时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念佛时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念佛时不挂怀是非人我,即大安忍;念佛时不间断、不夹杂,即大精进;念佛时不随妄想驰逐,即大禅定;念佛时不为他
汉传法师时间:2017-05-15
若不精进,不得成就大部分学佛的人都有一颗虔诚的心,知道要学发菩提心,学习布施、持戒、忍辱。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的认知上,不付诸行动,是没有意义的。很多人认为自
藏传法师时间:2017-06-01
修行 (资料图)何谓六波罗蜜?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合称为六度,亦称为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过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以抵彼岸,学佛修行的
汉传法师时间:2017-06-21
大乘佛法是心地法门,一切在于心。菩萨的学处六度波罗蜜,也是在心上圆满的。布施包括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无论哪种都要具备施舍心,否则不是真正的大乘佛法所讲的布
藏传法师时间:2017-12-06
本期法义说的是六度的安立及次第安立。其中,六度是按照菩萨道修行的全部条件“身份、利益、大乘、方便和三学”而安立的,且缺一不可。另外六度也是依据“生起次第”“胜略
菩提书院时间:2018-02-08
佛学视频时间:2020-03-06
佛学视频时间:2020-03-21
生活处处皆学问,人生时时需修行 下午就简单跟大家分享几点我自己特别有感触的方面。相对于学习来讲,我觉得我们人生更需要的是修行。修行就是如何把知道的、懂得的东西落
贤宗法师时间:2020-03-25
以慧心,谱一曲生命的弦歌 ——贤宗法师开示于香海禅寺杨柳整理一、知识见于行动,行动源于省觉人们常说,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意思就是指现在人类所掌握的知识每天
贤宗法师时间:2020-03-25
第十五期止语禅修班开示 贤宗法师开示佛光居士整理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我们在这个世间的每一个修行者每天要自我觉察的十个方向。十善业道,就是说
贤宗法师时间:2020-03-25
净空法师:这个世界有救!人类的最后一颗救命灵丹。
佛学视频时间:2020-05-22
大安法师微开示:阿鞞跋致三不退
佛学视频时间:2020-05-22
净空老法师带领弟子念佛
佛学视频时间:2020-05-24
菩萨六度 六度万行是菩萨所修的法门,万行又称为八万细行。何谓六度?就是六种波罗蜜到彼岸的法。1、布施:分为三种。一为财施:即用财物救济贫穷的人。菩萨能舍内财(头目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