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陈兵:维摩诘经讲解_陈兵《维摩诘所说经》讲解 菩萨行品第十一(2)

居士人物 2024-09-06

尔时,众香世界菩萨来者,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初见此土,生下劣想,今自悔责,舍离是心。所以者何?诸佛方便,不可思议!为度众生故,随其所应,现佛国异。唯,然,世尊!愿赐少法,还于彼土,当念如来。

香积佛国来的众菩萨听了释迦牟尼佛说法,改变了初来时以此土为下劣的看法,在佛前忏悔,赞叹诸佛方便不可思议,能随所度众生的根机而现不同的佛土,并祈请释迦牟尼佛赐予他们一点佛法,回到本国后,将会经常想念释迦牟尼佛。

佛告诸菩萨:有尽无尽解脱法门,汝等当学。何谓为尽?谓有为法;何谓无尽?谓无为法。

佛开示香积菩萨尽无尽解脱法门,尽指有为法,都是可以拿数量来计算的,叫有尽。无尽指无为法,无为法超越时空,超越数量,所以无尽。

如菩萨者,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声闻是证得无为法后住于无为,即住于涅槃,菩萨则不尽有为,不住无为,虽然超出了三界生死,但不独自住于无余涅槃,而主动入于生死中修菩萨行度化众生,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就是所谓无住处涅槃。下面佛进一步具体解释菩萨如何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何谓不尽有为?谓不离大慈,不舍大悲;深发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教化众生,终不厌倦;于四摄法,常念顺行;护持正法,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无有疲厌。志常安住,方便回向;求法不懈,说法无吝;勤供诸佛。故入生死而无所畏;于诸荣辱,心无忧喜;不轻未学,敬学如佛。

不尽有为,就是不断尽有为法、不远离生死,其出发点是以大慈大悲为因而发的菩提心,一切智心即求佛果一切种智的菩提心,以此心为本,于三界中教化众生不知厌倦,常以四摄法摄取众生,为护持正法不惜身命,万善齐修,求法不懈,说法无有吝惜,一切功德回向众生,供养诸佛。主动入于生死之中无所畏惧,受辱不忧,荣贵不喜。不轻未学就是不轻视那些没有进入到有学位的凡夫。敬学如佛,学指有学和无学,就是小乘的四果圣者,菩萨对他们也敬之如佛。

堕烦恼者,令发正念,于远离乐,不以为贵。

教化堕于烦恼淤泥中的众生,令其发起正念,对声闻以厌离心远离三界五欲而受的法乐、涅槃乐,菩萨不以为贵。

不著己乐,庆于彼乐。

对自己的快乐不执着,对别的众生所受的乐能随喜庆幸。

在诸禅定,如地狱想。

虽然能够深入禅定,住在定中,但是把禅定看作跟地狱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小乘、外道修禅入定,只求自己独善独乐,执着禅定乐而味禅,菩萨如果贪着禅定乐,就不能去度众生、修六度四摄了,所以菩萨把禅定看作是像地狱一样,把你关在那里让你不能度众生。现在有些人向往入山修定,即便能得定,也多贪着定,很少有能出山做事的。

于生死中,如园观想。

菩萨把来往于生死看作像逛公园一样。

见来求者,为善师想。

菩萨把向他来求法或求布施的众生,看作老师和善知识。

舍诸所有,具一切智想。

菩萨能够舍弃一切所有,以获得一切智。

见毁戒人,起救护想。

见了到破戒者,菩萨发心救护他们。

诸波罗蜜,为父母想。

菩萨把六波罗蜜、十波罗蜜看作父母,因为佛果功德从诸波罗蜜生,诸佛皆以般若波罗蜜为母、为祖母。

道品之法,为眷属想。

菩萨把三十七道品看作自己的眷属。

发行善根,无有齐限;以诸净国严饰之事,成己佛土。

菩萨修行诸善没有限量,齐限就是界限。菩萨广泛参观诸佛净土,搜集各种各样的庄严,发心把所有的庄严都用来成就自己将来成佛时的佛土庄严。阿弥陀佛当时发心成就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样,足足用了五劫来思维怎么样建设一个理想的净土。

行无限施,具足相好。除一切恶,净身口意。

菩萨以行无限量的布施,以具足佛身三十二相等相好。常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三业,除一切恶。

生死无数劫,意而有勇。

菩萨有于无数劫出入生死当中的意愿和勇气。

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

听说佛的无量功德,志求佛果,没有疲倦。

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出阴界入,荷负众生,永使解脱。以大精进,摧伏魔军。常求无念实相智慧,于世间法,少欲知足;于出世间,求之无厌,而不舍世法。

菩萨以如实知见的智慧利剑破烦恼贼,超出蕴处界,主动承担起令一切众生永远解脱的重任,以大精进摧伏魔军。常求般若实相智慧。虽然自己少欲知足,力求出世间,但是不舍世法,不舍人间的家庭社会责任、学问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不舍荣华富贵、金钱等,因为度化众生,利益众生需要这些。

不坏威仪,而能随俗。

菩萨不失庄严的威仪,行住坐卧皆不违戒行,而能入乡随俗。

起神通慧,引导众生。

按声闻戒律,僧尼得了神通后如果随便示现,是犯戒的,宾头卢罗汉就因为这个,被佛陀罚他不得入灭,常住人间。菩萨不是这样,按菩萨戒,如果菩萨得了神通,当需要用神通去度化众生、护持正法的时候,不用神通是犯戒的。菩萨必须要修得神通,要用神通去度化必须用神通去度化的众生。

得念总持,所闻不忘。

念总持,就是记忆的总持,对所闻的佛法全都牢记不忘。

善别诸根,断众生疑。

善于了别众生根器的不同,一一的断除他们的疑惑。

以乐说辩,演说无碍。净十善道,受天人福;修四无量,开梵天道。

菩萨应以无碍的辩才,乐于演说佛法。应修行十善获得人天福报,修行四无量心具备做梵天王的条件。十善、四无量心虽然都是世间法,菩萨为了度众生,必须要修。

劝请说法,随喜赞善,得佛音声。

菩萨要常常劝请诸佛说法,请转法论,这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两大愿。听佛说法后随喜赞叹,能够得到佛说法的音声。佛说法的音声有八种或是六十种梵音,声音非常好听,非常动人。

身口意善,得佛威仪。深修善法,所行转胜;以大乘教,成菩萨僧。心无放逸,不失众善。行如此法,是名菩萨不尽有为。

修行大乘的僧叫做菩萨僧,菩萨僧包括出家、在家,不是仅仅指出家僧尼,菩萨僧要勤修、深修身口意三业的种种善行,以获得佛的威仪,令善法不断增长、提升,常行精进,毫不放逸,不失众善。这样修行,叫做菩萨不尽有为。

何谓菩萨不住无为?谓修学空,不以空为证。

什么叫菩萨不住无为?虽然修习与本来空性相应的空三昧,但不以空为证,不是不证空性,是不单单住在空性里,像小乘人那样偏空。无为,即无为法,以不生不灭为特性,即真如、涅槃。

修学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为证。修学无起,不以无起为证。

虽然也修学共小乘的空、无相、无作三三昧,但是不像小乘一样住着于三三昧。无起,指与无生的法性相应,不起心动念,菩萨虽然也修学无起,而不住于无起,要起念利益度化众生。

观于无常,而不厌善本。

菩萨虽然观一切法包括善法皆是无常,但是不厌善本,修行善法不知厌倦。

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

菩萨虽然也跟小乘一样观世间的诸苦,观诸受皆苦,而不厌恶生死。

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

菩萨虽然也同于小乘,观自他无我,而教化众生,诲人不倦。

观于寂灭,而不永寂灭。

菩萨虽然也同于小乘,观涅槃寂灭,而不永远进入无余依涅槃。

观于远离,而身心修善。

菩萨虽然也同于小乘,观远离世间,但身心要修世间善、出世间善,万善齐修。

观无所归,而归趣善法。

菩萨观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即使成了佛也是无所归,而归向善法。

观于无生,而以生法荷负一切。

菩萨虽然观本来无生,但无生而生,从无住心中生起菩提心及一切善法,荷负普度众生、护持佛法的使命。《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是此意。

观于无漏,而不断诸漏。

菩萨虽然也像小乘一样观无漏法,但是不断诸漏。不断诸漏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不以烦恼为实而着意去断,唯观烦恼本空而以智慧转化烦恼;二是留惑润生,为度众生,不断尽烦恼的种子,留下一些作为度化众生的方便。

观无所行,而以行法教化众生。

菩萨观一切所行、一切修行,实际上无所行,毕竟空故,无修无行,没有能行的我及所行的实体,虽然如此观察,而不断修行教化众生。

观于空无,而不舍大悲。

菩萨虽然观空,一切法无所有,而不舍大悲心,这就是密法所说的悲空不二。

观正法位,而不随小乘。

正法位就是证阿罗汉果,菩萨虽然也观阿罗汉果及涅槃,但不随小乘法而住于无余依涅槃。

观诸法虚妄,无牢无人,无主无相,本愿未满,而不虚福德禅定智慧。修如此法,是名菩萨不住无为。

菩萨虽然观诸法虚妄不实,无我无人无相,而在菩提心本愿未满之前,不会把福德、禅定、智慧都看作虚妄而不去修。无牢,是不坚实的意思。如上修菩萨行,叫做菩萨不住无为。

又,具福德故,不住无为;具智慧故,不尽有为。

具足福德故不住无为,具足智慧故不尽有为。菩萨须福慧双修。

大慈悲故,不住无为。满本愿故,不尽有为。集法药故,不住无为。

菩萨以大慈悲度众生而不住无为,为满菩提心本愿而不尽有为。为集备法药而不住无为,法药,指治疗各种病的法,因为众生的病非常多,所以法药也要非常多,要修道种智,明了无量众生各自的根性、所适合修的法,及在各个修行阶段会出现的问题、解决的要点等等,圆满道种智。天台宗讲要把尘沙惑断尽,尘沙惑,就是像尘沙一样多的惑,断它要比小乘道断见惑、思惑多得多,因为众生无量,众生的毛病也无量,所以度众生的佛法智慧无量,像尘沙一样多,这要修行很长的时间才能圆满,不是像小乘证到阿罗汉果断尽烦恼,是可以一生达到的。《阿含经》中讲,比丘修六年可以得到六通,可以证得定慧俱解脱阿罗汉,当时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有很多都是修习不长的时间就证到阿罗汉果。但是,要修满菩萨的道种智,绝不是一生两生可以完成的,必须修多生多世。

随授药故,不尽有为。知众生病故,不住无为。灭众生病故,不尽有为。诸正士菩萨已修此法,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是名尽无尽解脱法门,汝等当学。

菩萨备齐法药后,要应病与药,去治疗无量众生的病患,不尽有为。知晓众生皆病,需要治疗,故不住无为。为除灭众生诸病故,不尽有为。诸大菩萨们都已如此修行,不住无为,不尽有为,叫做尽无尽解脱法门。香积佛国的菩萨,也应修学这一法门。正士,即修行正法之士、正而不邪之士,是对菩萨的一种尊称。

尔时,彼诸菩萨闻说是法,皆大欢喜,以众妙华,若干种色,若干种香,散遍三千大千世界,供养于佛及此经法并诸菩萨已,稽首佛足,叹未曾有。言:释迦牟尼佛乃能于此善行方便!言已,忽然不现,还到彼国。

香积世界来的众菩萨听释迦牟尼说法后,皆大欢喜,以众妙香花散遍大千世界,以供养释迦佛及此经所说法、此土诸菩萨,赞叹释迦佛能于此娑婆世界善行方便。然后忽然消失,回其本土,所谓此没彼现,其来去的速度远超光速。

原标题:《维摩诘所说经》讲解菩萨行品第十一(2)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陈兵教授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