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沈家桢:(九)为什么佛答‘诸菩萨摩诃萨’和先答‘应云何降伏其心’?

居士人物 2024-09-03

(九)为什么佛答诸菩萨摩诃萨和先答应云何降伏其心?

在《金刚经》里,须菩提向佛陀请示的问题是: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先说了一个综合的答覆说,你好好听著,我讲给你听: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可是在详细解释时,佛陀不再说善男子、善女人,而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在这里我产生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佛在详细解答须菩提的问题时,称菩萨摩诃萨,而不称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很多大德的注解都说,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就已有资格被称为菩萨,所以佛称他们为菩萨,多少有点称赞他们之意。但是为什么称菩萨摩诃萨呢?摩诃萨是印度的梵文,摩诃是大,菩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对初发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善男子、善女人,佛称他们为菩萨,也许还可以讲得过去,称他们为菩萨摩诃萨似乎可能性不大。也有的大德将菩萨摩诃萨这个名字分开来讲,就是说菩萨及摩诃萨。认为在《金刚经》里,佛说如来是为了发大乘者说这个金刚法门,为发最上乘者说金刚法门,所以此句菩萨摩诃萨中,菩萨是指发大乘心的人,摩诃萨是指发最上乘心的人。这两种解释各有见地,但仍不能解除我心中的疑问。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大学的开学典礼,当校长向一千多名新生(即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训话时,他讲了很多大学里硕士及博士班的功课项目及研究设备,又讲了这批未来的硕士博士怎样的学习,怎样的研究,可是一个字也没提到一年级的功课是怎样子的。那时我忽然想到,啊!佛陀在《金刚经》法会中对这批大比丘不也是一样吗?不也是一样地讲给他们听,大菩萨是怎样的理解、怎样的修行、怎样的降伏他们的妄心吗?换句话说,一旦发了心学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应该一开始就以大菩萨们的理解修行为榜样,大菩萨们应该怎样降伏其心,我们也应该怎样降伏其心。也就是说,我们一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应该依照大菩萨们降伏其心的修法,一直修上去,做菩萨是这样修,成了大菩萨也是这样修,一直修到成佛还是这个心。因此佛陀说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并不是称这批大比丘为菩萨摩诃萨,也不是称这批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为菩萨摩诃萨,而是告诉那些发了无上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就像各位一样,是告诉我们,大菩萨是怎样修的,要我们都以大菩萨为榜样,如此去修,去降伏我们的妄想心。我这个解释,在别的注解里我还没有找到,也许我有自作聪明,不对的地方,希望各位能同我一同来研究。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佛陀不直接照须菩提所问的次序先答应云何住,而先解释应云何降伏其心?上面我们已讨论过应云何住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善男子、善女人发了无上菩提心,应该怎样保持它,使这个无上菩提心不会退失;另一种是对程度比较深的讲,我们本有的真心,应该怎样安住,使它不动摇。

先拿深的解释来讲,真心本来没有动摇,也无所谓动摇的观念,动摇的观念完全是妄想。真心亦无所谓安住,这个安住不安住的观念,也仍旧是妄想,所以真心根本无所谓住。佛经里有所谓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就是根本无所谓住的意思。所以只要妄想心降伏了,平息了,不存在了,真心也就显现。这就是《圆觉经》里佛说的离幻即觉。这并不是有一个和幻对立的觉。青天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遮满了云,一旦云散,即是青天。因此用不著去管真心的住或者不住,修行用功就只是降伏妄心。所以佛不答住,只答降伏。

照浅的一种来讲,发无上菩提心的会退失,也是因为妄想心的炽盛,像火一样的在烧,所以要保持已发的无上菩提心,也只有降伏妄心的一法,禅宗所谓但求息妄,莫更觅真,要知道一觅真,仍旧是妄。各位明白这点,就能了解佛陀之所以只讲降伏,而不答应云何住了。

从上面两个问题解释来看,可见佛陀接下去所讲的修行方法,实在是极为重要。我们学佛如果能把握这个法门,依教实行,不但可以福慧双修,而且是直趋菩提成佛的正路,也和与各位有极深因缘的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悲愿,及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的无量悲心相契相应。

更新于: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