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练习境界
问:何谓见法?见法意谓着所见的事物不同于世俗所见吗?
答:见法是见到法,是要真正来练习,实际来修行的人,才见得到法。否则,就算我们跟别人讲,别人也听不懂。一般的世俗语言就是人类的语言跟法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法的语言和一般世俗的语言是完全不一样的。就象此刻在座有一些人,真正实际地修持之后,有了一些了解,就把这些去跟一般人讲,讲完后,别人可能并不了解,心里会想:你到在讲什么啊?所以知道法和不知法的人,见法跟不见法的人,是不一样的,见解完全不同。
问:动中禅的修行过程中是否有次第?用功多久可达猫自动抓老鼠?
答:有次第,但不详细说。约略是证果的次第: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此外也有五禅那,但不说,练了以后就会看见。看过经典的也很好,没有看的人实修也可看到。至于多久,要看你养猫的状况如何,抓什么老鼠。很厉害的猫会把老鼠砍断。
问:练到某个阶段不练是否会退转?
答:五禅那未达到最后阶段还是会退转,这之前要好好保持,像钱财一样,未能守住就会散掉。
问:第五禅那是哪一果?须陀洹、斯陀含?
答:最后是阿罗汉。前面三果会有起伏,会退转。到终点可以说是涅槃了,没有地方可去了,但日常生活还是可以跟一般人一样。
问:隆波你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了没?
答:没有了,三界都没有了,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没有了,不是要你相信,只是让你听听而已这样讲你会相信吗?(回答不知道)这样很好,不知道很好,没有相信,也没有不相信,就说不知道,这样表示你很聪明,因为不晓得要怎么回答。
问:隆波你断了三毒了吗?
答:贪、嗔、痴?没有!因为贪、嗔、痴本来就没有没有贪、没有嗔、没有痴,有的只是人忘失自己。因为忘失正念,贪、嗔、痴才会升起。
问:两个问题请问了隆波:首先,新生第一次练习,要练习到什么阶段当作指标?第二是看《自觉手册》,隆波田说他好像死掉又活过来,在莲花上站起来,那是指什么?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要问自己只要练习到觉性强了,就会知道自己到哪里了。至于要到哪个阶段呢?就是觉性能持续不要断掉,那时就会知道。因为觉性都不停地断掉,没有持续如链。只要觉性能够持续不断,就会很快。
至于书上所写的死掉了再活过来,这死是指所有不好的东西都没有了,就像新生再活过来。觉性圆满就只有好的,所有贪、嗔、痴都死了,就像新生一样。没有贪、嗔、痴的时候,心就象盛开的莲花一样,没有任何的事情可以干扰你。随时都保持平常心。有些佛像坐在莲花上,只是象征,指心就像盛开的莲花一样自由自在光明。只要心没有贪、嗔、痴,没有无明,就是自由自在,随时都是光明、洁亮的。心不再起伏,不再悲伤、快乐,不会因为任何
人而苦,就是没有苦,所以就用这个盛开的莲花来象征,来作譬喻。只要还有贪、嗔、痴,心中的莲花就不是随时盛开的,有的时候是枯萎的,有的时候是稍微开放的,有的时候是干枯的,没有办法随时盛开。
问:南传的开悟是阿罗汉吗?
答:是!开悟是阿罗汉。下面还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还没有开悟。阿罗汉是证悟者,没有什么好做的了。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有学,就是还有待学习,阿罗汉是无学,不用再学。所以,世尊不用再学。但有一样,就是教导佛法。阿罗汉也一样,灭苦以后,只剩下教导别人的责任,教导那些还在迷惑、还不清楚、还有苦恼的人:点燃灯火,让那些人变得光明。
问:现在隆波到底是无学,还是有学?
答:不是什么!不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不是!一也不是,二也不是,没有什么可以成为的。就这样!
问:开悟以后是不是可以不要练了?
答:第一部分:凡人要练;第二部分:圣人(阿罗汉)不练,因为他已经到达那个境界,所以永远不会退!
问:隆波还需不需要再练习?
答:也练!坐着!坐着就开始练习了。也一样练。
问:阿罗汉他们都不生,他们去哪里?
答:没有地方可以去,没有地方可以来。过去也不去,未来也不去。就靠我们的觉、定、慧来了解,阿罗汉是不生、不死、不病、不死的。如果阿罗汉一百年、二百年后再生,那是个阿罗汉,不是真的,或许是宣传要让人来相信而已。因为没有真正地了解,或者只是因为从经典上看来的,就这么说,以为一百年、二百年会再生。如果真正地了解就不会这么说。阿罗汉不会再去哪里,也不会再生了。没有苦,所以,不会再生。如果再生就是有苦,因为阿罗汉没有苦了,所以他没有办法再生。再生是因为无明,无明让我们再生。现在来培养觉性,就要要来破除无明了。
问:假使阿罗汉扭伤了,会感觉怎样?
答:身苦还是在,可是心超越了苦受。经典上提到,有一次佛陀和阿难出去,佛陀身体不舒服,要阿难到河边拿水来。佛陀的身体苦,心会即刻知道,但心是不苦的。就算有病情,还是可以舒解,不会那么的苦,会轻松。(隆波伸手在杯子旁边比)受、受苦,在这里(杯子),可是心(手掌)是有距离的正念(觉性)越强,手就离杯子越远。有痛但是不粘着,而一般人是粘着在一起,心粘在苦受上,没有正念,不知道怎么离开。如果有正念、有智慧,就有办法离开,超越受,超越苦。如果身体扭伤了,却不知道身苦的感受,这样不自然,不正常了。
问:佛陀觉性圆满了,还需要睡觉吗?
答:每一个人的身体都需要休息,佛陀也要睡觉。佛陀一样行、住、坐、卧,可是跟一般烦恼还很粗重的凡夫是不一样的。他不会粘着在味上,睡觉有睡觉的滋味,但他不会粘在睡眠或饮食的滋味中。一般人不同,好吃,就粘好吃;睡觉时,睡得好舒服!继续睡吧,就不想起床,这就是粘着睡眠。差别就在于有没有粘着。就好象苦与不苦,不苦的时候就是涅槃,苦了就下地狱了。佛陀只是(在根门)简单地入与出,进来了就出去了,不会粘,不会抓。
问:灭苦的人已经降伏五盖了,要修深定是否很容易?再修神通加行,岂不美上加美?一位有神通之解脱圣者,又有实际可行的修行方法,人们一定趋之若鹜。又有神通,更能够知道众生的心病所在,更能够对治。经过指导的人,学起来更容易,这样不是更能成就隆波帮助众生灭苦的愿望吗?
答:五盖有五项,有时候我们只讲三项(贪、嗔、痴)。觉、定、慧中,觉包括了定、慧,如果有觉性也会有定与慧。虽然名相上分觉、定、慧,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像佛、法、僧意义也一样。所有的法,真正说来只有一样,可是名相上会讲很多。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名相?只不过是为了大家更清楚。有关神通,有天眼通、耳通、他心通等等,这是个人的。这些神通与熄灭贪、嗔、痴是两回事。我们讨论的是实修内在的部分。关于某些大师有神通,知道别人的贪、嗔、痴,因此有助于他的弘法,这似乎是我们自己的想法。《葛拉玛经》里面有讲到十项不能随便信以为真的,有谁记得?佛陀的弟子有神通,佛陀不希望他这样做,不希望他练了这些执着迷失。佛陀希望大家重视灭苦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谁都不想要有苦,但还是有苦。佛陀教导大家来修行,真正了解四圣谛(苦、集、灭、道)。如果有那些神通,可还是没办法解决内在的困扰。某某大师可教人飞行,来去自如,佛陀也学会了,可是内在还是有苦。后来决定离开,自己去修行,实修证悟了四圣谛的真理,因体验苦的原因之后,一项一项熄灭,最后才能灭苦。佛陀真正体悟真理,才成为我们的导师。我们每个人来修行,并不是要修神通,那些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执着。所以,还是要把那些放下,来修行灭苦。无论再生什么都是苦,不再生没有苦,怎样灭苦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土净能令心自空,无边妙色现其中。千灯互照身光映,十镜交辉佛土融。珠网重重悬宝树,天童历历在华宫。龟龄鹤算浑闲事,直得虚空寿量同。】——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玛瑙是常用于镶嵌首饰和雕刻工艺品的一种宝石。真假鉴选方法如下:(1)颜色:真玛瑙色泽鲜明光亮,假玛瑙的色和光均差一些,二者对比较为明显。天然红玛瑙颜色分明,条带十
宝石佛珠时间:2025-02-16
鬼灭之刃:这不就是自在极意功么!炭治郎进入无我境界随着鬼灭之刃动画的开播,这部作品的漫画原作也成功被带动了人气,因此小编决定开始做漫画跟踪分析,从刚刚更新的鬼灭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5
佛珠,象征着佛法的传承。皈依,是为了获得如法的、由诸佛世尊一脉相承的皈依体,这正是佛法最殊胜的传承。我们平时念咒,就用菩提子佛珠比较好。现在很多人爱用计数器代替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6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珠宝首饰,特别是职业女性,珠宝首饰已成为她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但在我国,珠宝知识的教育仅限于业内人士。因此,大
宝石佛珠时间:2025-02-01
顶礼主要是对治傲慢。人都有傲慢这些不好的习气,若是有傲慢心,不会有任何进步。傲慢的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另一个是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功德。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30
话说很多人抱着崇敬之心把老珠子请回家,本以为会有灵性,有助修为,转天发现,珠子是泡的或炸的,佛头是塑料的,穿的老蜜蜡孔道是琴弦磨得,你说郁闷不。所以还得多看多学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29
第一个就是运用参话头的方法来停心!就一个修行人来讲,行住坐卧它都是禅。站也是禅、坐也是禅、卧也是禅,行住坐卧,四大威仪都可参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7
香河老人的生命境界修行的功夫不在奇异,而在平凡、在身口意,是在日常生活中!香河老人所展现的生命境界,不但有物理现象的「证具」可以证明祂是符合宇宙真理的运作模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4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我给企业家讲课,我问,你能让兔子拼命吃草吃成羊吗?你能让羊拼命吃草吃成牛吗?你的企业你不去改命,你天天想拼,兔子想拼成羊这行吗?你拼得比其他兔子肥这个是可能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老蜜蜡在岁月的沧桑中形成,默默凝结了千年的年华。有的通体透明,有的丝丝飘渺。它有细腻的质感,一串很拿在手里,重量轻,似塑料般,不过,在颜色和质感上跟塑料又是截然
蜜蜡知识时间:2025-01-21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从前,有一个农民赚了很多钱,他很自豪地说,我靠着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发财了。我们仔细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吗?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他能发财吗?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贪求深空”,毛病在贪求上什么叫“深空”?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汝当先觉,不入轮回”:阿难哪!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入这个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0
紫檀自古以来深受国人的喜爱,以前多为皇家贵族所使用,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如今喜欢紫檀的朋友越来越多,下面就将介绍一下紫檀的保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常言道“紫檀
紫檀佛珠时间:2025-01-05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藏传佛珠玩法很多,我们很难见到两条一模一样的藏传佛珠。琳琅满目的藏传佛珠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随意的假象,但实际上藏族人民的信仰是非常虔诚的,每一条佛珠每一个构造都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30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所以历来大德高僧莫不巧用佛珠。在经典当中特别强调,持用不同质料的佛珠,其念诵的功德利益,也有胜劣的差异。如《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中,佛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29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参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演变成五宗,就是禅、教、律、净、密。禅是禅定,教是教理,律是戒律,净是净土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2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当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有人会说:既然如此,那我等到临终时再念佛就好了,何必平常时时要念呢?您想想看,为什么我们平常时时要念?比如一个小孩,从小不写习题,爸爸妈妈、老师说的话也不爱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2
强烈推荐:神奇的求财方法!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必须把因果的事搞好,因为你懂了因果,自己的烦恼就会降低,自己只会做好事,不会做坏事,因为这个身口意一动就是一个种子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2
佛陀开示——“同XING恋”产生的原因、解决办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弥勒!复有四缘,令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爱欲。乐他于己,行丈夫事。何等为四? 一者,或嫌、或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1
参禅以修止观为下手。止观功深,而得定慧。参禅以修止观为下手。止观功深,而得定慧。止观二字,必须并重,不可偏废。若止过于观,必落昏沉;若观过于止,必至掉举。昏沉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1、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我慢心礼拜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师教我,绝不蹲摆拜垫,所以我们磕头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师说礼佛还要摆个架子,这叫我慢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7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香,不仅要芳香养鼻,更要养神养生,开窍开慧,这是传统制香工艺的一个核心原则。正是由于秉承了这一理念,才使传统香品不仅成为芳香之物,更成为开慧养生之药,在从秦汉到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1-06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佛教徒常会犯一个相同的错误:他们不做小事积聚福德,例如每日做净水供养——因为他们觉得这微不足道、没有价值。可是他们也不做大动作,例如捐一年的预算给佛教大学、每个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25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一、禅的文化禅文化的发达显现了现代人心对古老智慧的需求。但就禅的本义来说,非属东方,也与时间上的古老无关。禅是令心灵觉醒的方法和觉悟心灵的智慧,原本不属于宗教,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认真修持,以转前业也。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09-17
问:谁是观自在菩萨?答: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也称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依耳根圆通法门而证悟,并且救苦寻声,大悲应化,广行救度,观世音三个字很恰当地概括了菩萨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0
茶,解渴之物;茶,禅茶一味。饮茶的经历与心境,有相似也有不同。茶中的六种境界,是在境里还是境外,心中自有答案!境外凡开始喝茶时,茶味都是一个样苦的。茶味单一,味
行业资讯时间:2024-09-05
学佛毕竟是一条长远的道路,多长?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要无量劫。可是我们只需要学一门,一门通了,门门都通了,好就好在这里。要怎么样通?得放下。我早年学佛,那时候刚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3
主讲:楼宇烈先生主题: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时间:2006年11月4日上午地点:昌平随园国学会所主持人傅桦: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优雅别致的随园,来到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2
正念获得动力(MINDFULNESS GAINS MOMENTUM) 德加尼亚尊者 Ashin Tejaniya当你对于正念练习还是新手的时候,你不得不经常提醒自己保持觉察。开始的时候,你对于意识到失去觉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陆、福慧双修问:如何无我?答:只要不断培养觉性,觉性越高,我执就自然逐渐减少了。问:无我跟空一样或不一样?空是大乘后来传承的,一直强调空。在此一直强调活在当下,究竟是指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2011年6月22日隆波通尊者关于手部动作的特别开示时间:2011年6月22日下午地点: 镇安寺翻译: 邓虹嵘居士有些学员曾参加过别的老师教导的动中禅,学习的是14个动作,现在想拜隆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五章:练习德宝法师虽然禅修有许多主题,我们强烈建议你从专注于呼吸开始,以达到某种程度的基本定力。请记得,你这样做,并非修习什么高深或纯粹的禅定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尊者开示:对于念头,我们要明白这两种情形:第一种就是我们工作产生的念头,如果我们在工作的当下能够聚精会神、心无旁骛,那这是我们对于工作的安排,是我们有方向性的去思考、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练习呼吸吸气、吐气大家来练习,第一次静坐的人要注意:脊椎骨要放直,头部下额要稍微收回来,肩膀放轻松,两肩平等,目标放在鼻孔里,嘴闭起来,眼睛也闭起来,注意鼻孔中间,手平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开启解脱大门之钥心纯粹接受的状态是非常短暂的思考过程,人们几乎无法察觉到。培养「念」的方法,是为展现心的潜力,注意力多强,「全然专注」即维持多久。「全然专注」因此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译言五盖是禅修中的恶不善法,它们不单止妨碍入定,更遮盖和歪曲我们对世间实相(无常、苦、无我)的认知。禅修的工作就是去对治五盖。当五盖在心中越是减薄时,内心越是清淨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文/本性禅师1放下是境界,不是方法放过他人不易,放过自己更难!20年前,已尝试放下与他人的恩怨,今天,却还在和自己纠缠。当年,严阳禅师与赵州禅师有一段对话:严阳禅师
学佛导航号时间:2024-08-18
第十卷 第一章 行阴境界十种魔境(上)《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麁重前尘影事。观诸世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