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确指》序分(一)
现在我们来看序分。
一时菩萨自极乐国来,降于娑婆震旦古勾吴地。在会弟子以往昔因缘得蒙化度。菩萨将显净土法门,而说偈言:“诸佛之法要,微密不思议,以非思议故,无能尽宣说。牟尼大慈父,悲悯众生者,说所不能说,导彼今后世。更以异方便,显示安乐刹,令发愿往生,横截诸恶趣。由佛阿弥陀,大愿摄群品,闻名能受持,决定生无惑。若有大力人,专念心常一,成就深三昧,现前亦见佛。今我如佛教,将开化导门,念尔等迷倒,确指正修路。是非弱小缘,应具难遭想,西方万亿程,一念信即是。”
菩萨说偈已,令诸弟子朗宣一过,复言:“汝等向来学宗玄术,心溺邪修。我以夙缘慈念深故,来此化导。今已首标西方净土,为正向正修一门。犹虑未能极信,次当说我名号及我所证,令知说是法者,是大菩萨。善男子,我昔因中以妙湛觉心,照明一切诸所有刹土,众生所同具足。即以觉妙妙觉,觉明妙心,起无量妙行,度诸众生。是故阿弥陀佛印我名号,号曰‘觉明妙行’。汝等从此皈依,更无疑二。”
时同会者八人,俱合掌至心,念:“南无觉明妙行菩萨!”敬礼而起。菩萨曰:“善哉,如是。”
好,序分就是“降坛化导,首标净土”。在序分里面,把这部《西方确指》的重要宗旨、修行路向以及诸佛菩萨开显净土法门的本怀都和盘托出。
下面我们依文消义。“一时”,这就是叫“时成就”——六种成就当中时成就。这“一时”是什么?他并没有说哪年哪月,或者崇祯癸未年什么。这就是佛经的一种表述方法。因为时间是心不相应行法,这个时间是会变化的,记载时间的方式各个民族不一样。所以不用那种很具象的时间表述方法,而是用“一时”。这种“一时”的抽象表现方法,第一,代表佛教对时间的一种智慧观照。时间只是我们表述状态的一种工具、手段,我们本身不要执著这个时间。这个时间怎么构成“一时”?就是师资道合。这个构成“一时”的成就,就是由弟子八人这种修道的心,然后觉明妙行菩萨在八百年前曾经跟他们是师父,以悲愿来救他的弟子——这个缘。这个师救度众生的悲愿以及学生求救度的心,在这里交感了,在这里成熟了,相互建立了信任关系,这就成就了“一时”。
降坛的是一位菩萨,不是来自其他各路的神仙。这八个人扶乩大概是请什么仙来,倒是菩萨来了。而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的菩萨,这里指出是从极乐世界过来的菩萨。过来了,就“降于娑婆震旦古勾吴地”——地成就。古勾吴地就是现在的苏州。说起吴地,那追溯远古,当时古公亶父的三个儿子,老大叫泰伯,泰伯为了推让皇位给第三个儿子王季——当时古公亶父发现第三个儿子王季还生了一个很有盛德的儿子,那就是周文王,所以他就有心把这个王位传给第三个儿子,但是按照长子继承制,这又很难说得过去——泰伯作为长子体察到父亲这份心,就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到了吴地。当时吴地是一个蛮夷之地——不开化的地方,叫披发纹身。泰伯到那里施行圣贤的教化,那个地方文明程度就很高,就是“古勾吴地”。所以苏州一带还真的是:这种道德、礼仪、宗教文化自古以来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跟泰伯的盛德教化是有关系的。指出这么一个地方,这叫“地成就”。这个地方也很殊胜。
在会的弟子由于往昔的因缘,这八个人扶乩竟然把菩萨感召过来了。这不是偶然的,其实这八个人在八百年前就修过净土法门,但没有成功,在这里迷惑颠倒,还在轮回不已。但是由于八百年前原来的老师已经成就了,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做大菩萨了,所以这个师生的因缘关系,感召过来这样一桩事情。既然有师生的关系,所以这位觉明妙行菩萨一讲,他们就会相信。这就是缘很深厚,能得到这位菩萨的教化、度脱。这位觉明菩萨过来,开始循着他们的欲望:你想求身体健康,给你身体健康的方法;想了解你什么命运,跟你一讲,都讲得很准。慢慢地他们八个人对这个登坛的很相信。最后菩萨在他们产生信心之后——这叫“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就开始要让他们进入佛的智慧了。进入佛的什么智慧?就要显示净土往生一法。所以在详细解说净土往生一法的时候,先说了个偈颂。这个偈颂,大家要常常去读诵,去思惟,真的是微言大义!
“诸佛之法要,微密不思议,以非思议故,无能尽宣说。”十方诸佛证到法身——实相真如,他那种无量的智慧如大海,那种不二的、绝待的、圆融的清净佛法的精要,在我们凡夫层面真的是感觉非常的微妙、秘密、大不可思议!我们不能用心意识去思惟,我们很难用语言去表述。佛法就称为“不可思议,无能宣说”,因为真正的佛法离语言相,离心缘相。佛所证到的一切种智如深广的大海,一切凡夫众生不能测度。心无尽故,佛法亦复无尽。以不可思议故,诸佛示现他的报身或应化身来教化众生,来宣说佛法,是没有办法来说尽的。就象释迦牟尼佛所表述,他在我们娑婆世界示现八相成道,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所说的法我们看来已经很多了,三藏十二部在那儿一摆,我们都望洋兴叹——佛告诉我们,对我们说出的法只是象手上的土,没有说出的法如大地土。因为我们众生不堪接受,佛说了也没意义,所以说了一点点。但是一点点,我们都看得不得了的大,所以“无能尽宣说”。佛是一切种智者,佛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以他所说的经典可以三千大千世界都装不下。
再就谈到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他是“大慈父”啊——是我们这个世间所有众生的大慈悲父!我们一切苦难的众生迷惑颠倒,都不了解这个概念——大慈。他在这个世间八千次的往返,示现八相成道,就是由于他有甚深的悲悯众生的心。他没有大悲心不可能来到这个五浊恶世。这个五浊恶世——这种众生的烦恼,这种刚强难化,站在佛的眼里看来,真是悲悯之极!这是一切天人、有福德有智慧的人远离的地方,这是一个三界火宅——洞烧的地方啊!但是释迦牟尼佛,由于他因地发了五百大愿,就要在末法浊恶的时候到这个世间救度苦难的众生。
那救度,过来说什么?要讲经说法,要我们知道这个世间的苦难——苦空无常,要我们知道我们自性本具佛性,要我们知道还有一个清净的刹土是我们本有的故园。他要宣说这些佛法。这些佛法都不是我们凡夫常识范围当中的,也不是我们思惟里边的东西。但是佛在很难说的佛法当中,为了救度众生故,勉强去宣说,而且反复去宣说——无间说,炽然说,默然说,种种善巧方便说。“说所不能说”,说的是很难说的法。为什么很难说?由于众生都不相信啊!众生都觉得太不可理解,那众生对不可理解的,他就会说:“这是迷信,是虚无缥缈,不切实际。”他都会生起这样一种颠倒诽谤的心。虽然有这么多的诽谤,有这么多人不相信,但是这个地球上只要有一个众生相信,佛也会宣说——哪怕就一个众生。
这种“说所不能说”,你理解什么意思?就好像对一个很蛮、很没有文化的地方,那里都是赤身裸体生活的人,你能够宣说:“哎呀!你要有羞耻感,你要穿衣服!”你跟他说,他不相信。你向一个井底之蛙去宣说整个大海、整个天空的情况——和它不相信一样。但是佛还得说,是要引导末法的众生来认证当下生存状态的苦难。实际上这个苦难不是我们应有的,是冤枉的。我们本具的涅槃的常、乐、我、净,才是我们的常态。来引导我们离开虚妄的八苦煎熬,获得真实的心性上的安乐。
那么完成这样一个救度众生的目标,就会惠以众生真实大利——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的这个本怀怎么实现?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实现佛度众生本怀的方法,但所有的方法当中有一个特别的方法,叫做“异方便”,又叫胜异方便。什么叫异方便?方便,就是指一切法门——都叫方便。那一切法门里面最奇异的方便、方便当中第一方便、最殊胜的方便是什么?就是展示西方极乐世界的妙好庄严,让众生生起信愿之心求往生,这就是一切法门当中的异方便。这个异方便,从马鸣菩萨、龙树菩萨、天亲菩萨,乃至于我们中土的历代祖师大德,都是这么界定的。我们碰到这个异方便,可不要交臂而过啊!
那异方便就是详细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佛的愿力所显现的无有众苦、但受极乐的境界,让我们生起神往之心,让我们发愿求生。我们在这个六道轮回里面已经无量劫了,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感觉到一种深重的苦难:我们的心理状态——晚上都睡不着觉,五阴炽盛,身体不健康——四大失调;外部,冤家对头碰面,生存压力——紧张,环境、资源的污染,各种人际关系、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等等这些。碰到这些,你就会感觉到这些苦难的。在我们最苦难,最身心憔悴的时候,忽然展开了另外一种境界。而这个境界作为我们世间的一个对比:那是一个非常清凉的世界,这是一个燃起大火的世界。而且那个世界也是我们众生自心本具的,所以我们求往生是很容易的。还能不去吗?所以显示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目的,就是让我们产生愿往生之心——令一切众生生起愿往生之心。你只要愿往生,就能蒙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带业往生。
带业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横截诸恶趣”。这个“横”,注意了!我们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竖”——竖出诸恶趣,一定要断见惑、思惑才能出离三界。那么净土法门仰靠佛力,没有断见、思惑,以信愿持名感通佛力,就可以横超。“横超”的意思,就可以不断惑,可以带业。那么横超过去,就截断了六道轮回的急流。这个六道,站在净土法门来看都是恶趣,我们可不要以为只有地狱、饿鬼、畜生才是恶趣。实际上修罗、人、天都是恶趣,因为他们都是无常的,都是败坏的,都是苦难的,都是轮转的。只有到清净的刹土才是善趣,才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的地方。所以净土法门告别六道的恶趣,而且靠弥陀的愿力和我们信愿的沟通就能够横截。这种“横”就像香象过河一样,截断了我们轮回的急流。
下面就表达,“横截诸恶趣”的功德来自什么。是由于有阿弥陀佛在因地发的四十八“大愿”,这个愿已经成就了,已经弥漫在虚空法界了,它像巨大的磁力场,只要信愿念佛,它就紧紧地摄受。摄受你,让你不在诸恶趣里面轮转。这种“群品”就是九法界众生。四十八大愿所对境摄受的众生,是九法界众生。四十八大愿摄受众生的一个胜异方便的方法,就是以名号度众生,建立“阿弥陀佛”名号。这个名号就有召唤、激发十方众生的善根、信种的功能作用。十方众生只要闻到阿弥陀佛名号,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名字,能够产生信心,能够念这个名号,执持在怀——忆佛念佛,那就一定能够仰凭佛力——决定往生。对这个不要有丝毫的疑惑,这就是带业往生的情况。
《西方确指》序分(二)
还有一等人,如果善根深厚,上根利智——“有大力人”。大力人,就是他心性比较清净,心力比较大。他就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专念心常一”。大家要注意,这个净土法门一定要强调专念,一定要专念阿弥陀佛。不要今天念念阿弥陀佛,明天念念地藏菩萨,再后天念念药师佛。念得很多,心就不能专一。专念一声佛号,这句佛号是万德洪名,这句佛号“一法具足一切法”。名号是我们所系缘之境,我们能念之心跟所系缘之境常常打成一片,念念不忘,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如果你能这样念,心就越来越清净,越来越打开我们自性的宝藏——我们自性有种种力,这种力量上来了,就能够破见惑、思惑,就像金刚王宝剑。金刚——能断金刚,断种种的烦恼,就能成就甚深的念佛三昧。获得念佛三昧,当生就能见到阿弥陀佛。
这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佛念佛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当来见佛,就是我们心力还比较弱,没有得一心不乱,于是在临命终时见阿弥陀佛;或者临命终时由于迷惑颠倒看不清楚,那就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从莲华出来见阿弥陀佛。但无论是临终,还是到彼土华开见佛,都能见佛,这是当来见佛。那么现前见佛,就是得念佛三昧、无生法忍,相当于大势至菩萨讲的“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得无生忍马上就能见阿弥陀佛的报身——“现前亦见佛”。
觉明妙行菩萨说:“我现在依循着佛的教敕——我跟你们开显都是圣言量——两土世尊的教诲,在这里将要开示教化、引导的法门。我是忆念你们这些人迷惑颠倒,几百年来都在轮转不休,而且你今生又找不到正法,下辈子可能就更惨。”所以“念尔等迷倒,确指正修路”,这传达什么信息?西方极乐世界的大菩萨在极乐世界的本土有六种神通,就能够现量看到他方世界众生的情况。他能观察哪些有缘的众生根机成熟,就不失时机过来用种种的方法救度。所以觉明妙行菩萨在极乐本土,就观察到八百年前的这八个弟子还在迷惑颠倒。这就引起了这位菩萨的大悲心——摄取不舍:“是忆念你们的迷惑颠倒,我才过来跟你们确切地指出一条真正修行的光明大道!这样一种因缘的和合——一种感应,不是小小之缘。这是追溯到八百年以来的一个缘,所以你们应该具难遭之想。”包括我们在座的诸位,能够在这个时代讨论《西方确指》也不是弱小之缘,也是我们多生多劫曾经与净土法门有过甚深因缘,才能感得这么一个机会。所以应该要生难遭之想——百千万劫难遭遇。
西方极乐世界在事相上的表达,距离我们有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路程。但是在心性层面,我们只要具足一念清净的信心,就能够去——“一念信即是”。净土法门的圆顿在这个地方。很多人听说西方极乐世界一念清净的信心就能往生,表示很怀疑。他一定会想:“一般的,一定要经过刻苦的修行,一定要得什么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清净心,才有可能。”这是我们凡夫的知见。在佛菩萨那里,心、佛、众生等无差别,西方十万亿佛刹之遥远,就在我们介尔一念的心内。我这一念清净的信心就含裹着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去,极乐世界的莲华里面就有一朵莲华长出来,绽开它的芬芳:一念信即是。这个偈子非常浓缩,也非常精辟地把净土法门最核心的理念展示出来。佛法在紧要处无多子,不是搞的很多。可以说觉明妙行菩萨这个偈颂,就把净土法门最精要的核心以及两土世尊的悲怀,以及菩萨系念众生的这种悲悯都展示出来了。
觉明妙行菩萨说完这个偈颂之后,就令这八个弟子:“你们再跟我朗诵一遍。”其用意就是:你们要铭记在心中,不要忘记啊!这八个弟子就把这个偈颂朗诵了一遍。觉明妙行菩萨又作开示,他说:”你们这些人一向以来——不仅今生,而且这几百年来都是修道教的功夫。”“玄术”,就是《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时候就称为玄门,或者玄术。玄门还有“道”——修道心性在里面;但很多道家的功夫有时候会在“术”——道术方面去展开。很多炼外丹、小周天、大周天这些长生不老久世之术了。“你们都是把这个玄术看得很究竟,历来这个心都是溺于邪修——心外求法。”不能认证生灭心是贼——认贼为子,在那儿修行,坚固妄想。“学宗玄术”,这是可悲悯者!这样煮沙永远不能成饭,就再精苦修行,动经无量劫也不能解决解脱的问题。
菩萨说:“我以往昔的那种因缘,慈悲地忆念你们甚为深切,才来降坛对你们进行教化、引导。教化、引导的宗旨,首先就标举出西方净土,为正向正修一门。”从现在开始把原来的全都放下,就专门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一门是正向正修之门。“虽然向你们指出了这种修行的方向,但看看你们还是很难产生信心,”菩萨说,“我还在忧虑你们没有产生极信。”不是一般的信,要极端的信——百分之百的信。“为了你们产生极信,所以我要宣说一下我的名号和所证的境界。让你们知道,给你们说这个法的人不是一般的人,是大菩萨。”——八地以上的菩萨。“善男子,这个名号是怎么来的?就在我往昔因地修行当中,以妙湛觉心,照明一切诸所有刹土,众生所同具足。”
“妙湛觉心”是什么?妙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超越凡夫境界的那种奇妙的、不二的叫妙;湛,就是清净。妙湛总持,首楞严三昧讲妙湛总持——这个本觉之心。这个菩萨说证到了妙湛觉心,就是证到了本觉的理性。用净土法门的话来说,就是证到了无量寿。就是“生灭灭已,寂灭现前”的那个寂灭,又指称为妙湛觉心。当涅槃的这种常、这种寿的体性证得之后,自然就会显发它的光明。从体启用的光明就“照明”,就是无量光,能够照明十方一切所有的刹土。所以觉明妙行菩萨讲这个话,实际也就证到了无量寿、无量光的这个德能。可以说他是等觉菩萨!同时他说,这些妙湛觉心照明刹土的功能作用——这种体用,是一切众生所同具足的。就是我们这些众生、与会的八个人,都具足这样觉心和照明的功能。也就是觉明妙行菩萨证到了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体性。
那么我现在就以所证的觉妙妙觉——本觉成为奇妙,就用这样的一个表述方法。这个本觉的体性,是透明的。他就能够由这个显发妙用,生起无量的妙行,这个妙行也就是无作妙用。他就到他方世界行菩萨道。不要作意,不要“我想做什么”,而是由于众生有根机一感,他马上就应。这种“应”的过程是无心的,是不作意的。他以无著的妙行,来广度一切苦难的众生,他证到了这样的一个境界。“阿弥陀佛就印我的名号叫觉明妙行。”“觉明”是他自利的一方面——自证的境界,本觉之明显发出来了。利他,又有大慈悲心,化度众生的菩萨行就叫“妙行”。由自觉觉他的功能作用建立他的名号。
“你们应当要皈依,不要有怀疑。”觉明妙行菩萨说出自己的名号和所证,不是说有虚荣心,要“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是为了度这八个人故,实际上也是为了度读到这本书的众生故。由于要对他所做的开示产生信心,所以他必须要谈自己所证的境界。如果觉明妙行菩萨说:“哎呀,我水平不行,我还是一个凡夫。”那大家就听得没有信心。你是凡夫,还跟我们保证——听你的话能上品往生,那我们没有信心啊!所以要让他们产生信心,一定要说“我是大菩萨”。大菩萨所证的与诸佛等,就好像善财童子所证的与普贤等,与诸佛等一样的。那么在讲净土经典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在宣说的时候首先也要讲自己所证。所证什么?“我是一切智人,我能够了知法界的一切,我能够智慧无碍,我能够在一念之间住百千万亿劫。”让大家对佛的智慧产生信心,就能够继而对他说的法语——这个法门产生信心:是这么一个意思。所以这还真的具有佛经的内涵、功能、作用在里面。
当时与会的这八个人,听到之后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就合掌至诚地称念“南无觉明妙行菩萨!”当他要归命、听话——称“南无”的时候,对觉明妙行菩萨就完全信受了,接纳了——“我就是听你的话”,对菩萨恭敬顶礼,起来。觉明妙行菩萨对他们这样的表达赞叹:“善哉,如是!”你们就应该这样。
这是我们跟大家介绍的序分。
——2009年11月7日大安法师讲于秦皇岛
居士:破戒后,有补救的办法吗?破戒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忏悔,也得下地狱吗? 法师:杀、盗、淫、妄、酒,前四戒为性戒,又为根本戒。毁破根本戒,称断头罪,意为头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20
居士: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好像印光大师也提到最好“六字洪名”。我想知道净土宗祖师和您是怎么念的?我每天早晚课百余声六字,其他时间都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慈善根力的无作妙用,能顺应众生的需要,出现为众生救苦救难的神奇现象。这种感应很难说是由于佛的力量,还是由于众生的力量,还是由于佛与众生和合的力量。非自非他,非自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问:配偶已邪淫有年,怎么讲都不改,请师父开示怎么办?答:这是这个时代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受及时行乐的思想的误导,加上种种媒体网络的诱惑,邪淫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居士:家里人反对我学佛、拜佛、诵经,怎么办? 法师:遇到这个情况,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你家里的人为什么反对你学佛。通常是家里人对佛教有些偏见,认为学佛迷信,会走火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不能去走极端。我们对十天百万佛号闭关,只要求斋戒清净,守八关斋戒,过午不食,但不能不吃。不吃不睡不是尔我凡夫所堪能。走极端或许会出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阿弥陀佛旧业新业一揽子解决-大安法师开示问:请问师父,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这种情况下信愿持名能够往生吗?带业往生是否只带旧业不带新业?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居士甲: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法师: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大安法师 这两者并无冲突,印祖在这里这个开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生只要信愿真切感通佛力,一定能够往生。你如果总是怀疑,哎呀怕我功夫不够啊,我功夫没有成片啊,我没有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问: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答: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这个观点原则上是对的。吾人目前所修的无论何种行法,都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请看下面:【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面,择法觉支是摆在第一。所以我们读很多经典,接触了很多法师,跟我们讲了种种的法,搞得我们眼花缭乱啊。我修这个念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那么《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四愿:供具自皆如意)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在十方诸佛前,显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四愿:声闻广多无量)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二愿:光明遍照十方)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光明有限量,最低限度不能照百千亿亿佛刹的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十八讲)这个深信就是对三种不可思议的深信。这样特殊的凡圣同居土,是阿弥陀佛因地的大愿。大愿所成就的力量显现的这种凡圣同居土,不是一般他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三十二讲)好,那么最后总结性的劝勉。净土法门大不可思议,难以相信,难以了知,没有一个人能够发问,释迦牟尼佛,以一切种智观照与会大众的根机,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二十九讲)那十方诸佛他们的功德、智慧所证到的法身功德都是平等的,但是他在不同的刹土施设教化众生的方法却有难易的差异。好,从难易的差异来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三愿:各得真金色身)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天人身上的颜色不全是紫磨真金色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五愿:菩萨演一切智)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三愿:一时普供诸佛)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四十愿:随意见诸佛国)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译文】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劝修净土诗》第十三首好,我们请看下面第三段。“如来本愿非虚诳,称我名皆到此中。莫患棘墙无客住,只愁枷锁几时空。百川归海水宁溢,万国朝王地岂穷。易往无人真可惜,不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略述净宗信愿行6六、结 语净土法门,奇特胜妙,超情离见,唯信乃入。由信启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愿心坚牢,万牛莫挽。由愿导行,执持名号,仗佛慈力,往生净土,径登不退,毕竟成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
给众生最后一次机会被疾病严重折磨的时候,你至诚去念佛,就能够在弥陀名号当中超越这些,至少会减轻很大的痛苦,绝对不会想去自杀。死刑犯在临刑的时候,跟他讲阿弥陀佛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
《劝修净土诗》序实贤谫劣庸僧,褊卑陋器。本无大力,仰承前辈宗风。时有好怀,独结西方净愿。虽躬行不逮,原无实得于自心。而兼济未忘,乃有愚衷于此世。原夫净土一门,理极顿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
什么叫菩提?菩提是觉的意思,也就是佛果的意思。心是众生能发之心,菩提是所得之果,发有激发的意思、激活的意思、发生的意思,就是我们凡夫众生发成佛的心,就叫菩提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
阿弥陀佛我们的依靠现在是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时期,释迦佛已经灭度了,弥勒佛还没有来到这个世间。所以在第四尊佛、第五尊佛之间这样的一个空荡的时间,众生就很可怜了,他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
对一切人,上至诸佛菩萨,下至悠悠凡夫,一毫一善,都去随喜、赞叹,都修到了福报。这就是《普贤行愿品》第五行愿随喜功德的内在的心性价值。要让小孩子孝顺父母,要让他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8
戒定慧三无漏学戒,是让我们了解烦恼贼在什么地方,每一条戒都是指向我们烦恼的,降伏它的。定,就是把这烦恼绑住。慧,就是以智慧剑把这个烦恼贼杀死。这是戒定慧三无漏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8
智慧光 欢喜光 清净光智慧光是对治我们的愚痴的心,让我们接纳这光明,透视诸法的性相因果,种种因缘,了了分明。欢喜光是对治众生的瞋恨。嗔恨是由于有人我的分别,有欲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8
东林佛号把我们的悲心唤醒东林佛号念得一定要深沉一点,然后掌握它的节奏。一句佛号走四步,它有抑扬顿挫的关系,要唱得哀婉有致,这样容易摄心,可以把我们的悲心唤醒,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8
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 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这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当机并且又能够契理。所以这是十方三世诸佛慧命所在,是所有众生得救的核心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7
厌离娑婆厌离娑婆首先要从厌离自己的身心开始。观身不净,身体是不干净的,污秽的。观心无常,心是生住异灭,没有一点真常的宁静。透过身心的厌离,再进一步厌离由这个身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7
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幽深之处,因为八万四千法门是依据众生的根机而加以施设的。以禅定的功夫开发我们本具的福德智慧,哪怕你一天用上十分钟、回归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7
问:师父曾说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此不是违背因果论,往昔禅师误说不落因果,而受五百世狐身,此是否有同此之忧,因为我们也学师父向人说法。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9
问:人往生后烧出舍利子,一定是去西方极乐世界了吗?答:不能简单的这样说,能够烧出舍利子,说明他还是不错,有修行,也感得了加被的力量,但是它不是往生的必要前提。曾
舍利瑞应篇时间:2024-09-10
为什么清末民初 的知识分子那么痛恨儒家?实际上它最远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它跟先秦的原始儒家有很大的不同。宋明理学用心性的,佛家禅宗、华严的大道理来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6
问: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断气之后,智慧高出断气前的九倍,等他断气后再进行助念比断气前更容易搞定。那临终助念是在断气前进行?还是等他即将断气之时或断气之后,再进行助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8
问:我学佛有十年了,近来一年经常耳中有念佛声,有时家中也有念佛声,请问法师这个现象是不是魔障?我有些疑惑,请开示。答:对这个耳边出现的念佛声音,包括梦中出现的声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7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就会把重心放在自己这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7
请看经文:“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专持名号,就能契入三昧,就能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6
慈悲心的直接的表达就是不杀生,我们住在沿海地区的众生常常杀业很重,喜欢吃海鲜。这也是众生相互之间的共业所感,但是我们怎么去认知这个事情?我们不要以为这些飞禽走兽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6
大安法师:念佛深妙义,唤醒梦中人念佛深妙义,唤醒梦中人大安法师《彻悟禅师语录》讲记“佛悟此心,如醒时人;众生迷此心,如梦中人。离醒时人,无别梦中之人,岂离梦中之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6
问:我看到一位女同事有婚外情,我是佛弟子,我该怎么办?答:这是物欲横流的社会比较普遍问题了,原来婚外情大家都是众口所指啊,很难站立社会上的丑行;但是现在,特别是对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6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居士问: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师或居士他们还会有病?常常看到很多大德遗愿都没有完成就往生了,修行到他们这种境界对我们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5
问: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答:我们要发一种心,今生得人身,闻到佛法,走上了一条解脱道路,就得要有壮士断腕的那种勇猛,一定要截断无量劫以来生死轮回的湍流、急流,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5
问:怎样才算真用心念经?标准方法怎么样?有杂念就算没用心吗?答:诵经主要的心态是至诚恳切。诵经时用心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口中清楚地念出来,耳朵清楚地听进去,而且不能边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