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十一
圭峰兰若沙门宗密于大钞略出
经问所修中疏为复一人等者据下疏文此等皆有谓初三轮则三人各一最后一轮即一人具三中间交络者或前后(文云先修中修后修等)或同时(经云齐修等)亦有依次(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即是也)或超次(先修奢摩他次修禅那等)。
经长行中疏二一正说下科分二随释。
经标数中疏义同前段者三观文初也欲分观为轮故却牒起也轮者二义一摧辗义二动转义更有圆满义无始终义等广在大疏。
经观网交罗疏二一二观下分科叙古悫疏等者然此观名亦未能显发经意亦未能引人心入于观行但缘文辞美畅多有爱者故存之矣今全用者依之管经兼能释观名以将配合经意二正释经文。
经科澄浑者约喻说也谓水有尘泥须澄令清心有烦恼攀缘垢浊亦尔息用者非唯不缘诸境亦不起用观察幻与不幻等也故悫疏云且水性清润溉灌呈功投于外尘汩(音骨)然将浊弃之则亡其所用留之则济饮不堪在器安澄随流分异去泥纯水则永断无明明相精纯斯何不证疏法空座者经云诸法空为座座是安居之处菩萨常居诸法空境入寂灭者无住究竟涅槃也据寂灭理合是中观由此菩萨利根心静功成于法空处便证中道不待空病亦空方至中道以此菩萨入空本无住空之病故据后文例断烦恼入寂皆是绝待观中行相故须作此释也。
△经庖丁恣刃观云以佛力等者前开幻众及内发大悲此以佛力即当大智变世界者如前变化诸幻也种种作用含于逆顺自他之利备行等句则唯顺行于陀罗尼下总明动而常寂寂念静慧即定慧也。
经呈音出碍观疏二一三呈下解科名取前锽声出外作此观名谓音是锽等之声呈是远闻碍是钟体及楼出是不能拘局疏器质等者器是钟等质是质碍融是通流扣是杵击若据彼疏即云随揵应响今云扣者意在顺本喻意。
▲疏以诸下二释经义无边等者有二意一此幻境是世俗人间古今差别利害之事及三世因缘染净差别等事广多无边不可推穷今悉会尽营之无有了期受之无有足曰故不如绝念灭迹一切都休二幻体是空都无边底而可穷究故达者绝心不预名为灭也作用等者如前章起幻变化而开幻众及此前科种种作用等今皆不取也不可得者是前空义无所观者证绝观义绝观义者不取前静境幻境也。
经交络三观疏五一后交下配结轮数。
▲疏然每下二显示交络两段二二共合者如以静观为首即第一初静后幻第二初静后寂(各兼其一)三行次第者一初静次幻后寂二初静次寂后幻(次兼余二)先一后齐者初静后齐幻寂(齐兼余二)先齐后一者一初齐静幻后单寂二初齐静寂后单幻今以静观为首既如此余二为首一一例之。
▲疏今每下三用科义式二一正明长科七者若据上所科判即合且每观分为四段然后于一二四中每段复各分二今恐节级碎分展转惑于观照之意故但长科七也一一须牒者缘观名各有四字若二观为一轮即有八字三观为一轮即有十二字二十一轮相计虚书二百余字又文句重迭纷起难寻次绪故须略之后寂者经中一一云寂灭也。
△疏寂与下二辨异寂是中道故影法师中论序云寂此诸边名之为中故与静异前威德章此观已广分析。
▲疏文中下四总别科分。
▲五随文销释。
经初七轮一中疏二一一运下解科名修定者即取至静也缘对经云以静慧心故直言定律宗以戒为船筏禅门以定为舟航矣言运舟者运通二意一自运故云出尘二运他即是兼济若无二意何名为兼如船师渡人岂自住此岸邪若住者但名借船不名度人也细详舟体正是静观余文易见。
▲疏标静下二节经义。
经二中疏二一二湛下解科名湛海澄空者如海波浪不生湛然不动(静观成也)空无云雾廓尔清虚海无边涯连天一色空彻海底海含空相故云澄也(修寂观也)故云波澜不动等大波曰澜反生死流如波不起故水即清明如静观功成灵心寂照即是性也故云显性。
▲疏寂也下二节经义蹑静修寂者如水因不动即清明清明即可澄空也余文可了。
经三中疏二一三首下解科名首罗者大自在天三目如涅槃经说以喻涅槃三德今三观理亦昭然。
▲疏静也下二节经义。
经四中疏二一四三下解科名三点者亦是涅槃三德之喻悫意等者观名齐修经云先后故为彼出其意耳若约伊字三点如此经云不纵不横今此三观有先中后即是其纵且约大纲细详不切若无损益不能改也。
▲疏静下二节经义。
经五中疏二一五品下解科名。
▲疏静下二节经义。
经六中疏二一六独下解科名此一兼前品字皆全似也。
▲疏齐标下二节经义。
经七中疏二一七果下解科名静定之树等者离念静心为道之本如树寂灭是极证之法故如果虽顿契证寂灭随俗渐修自利利他然亦不失寂念故如果落还依树开华也此亦且取大意不得始终的切。
▲疏齐灭下二节经义。
疏次七轮一中疏二一今初下解科名武王等者尚书说武王以顺天应人故救天下生灵涂炭不得已而伐纣既克遂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铸干戈为农器表示天下不复再用偃武修文以理天下以养兆人故喻此先动用后息静。
▲疏标幻下二节经义。
经二中疏二一二功下解科名功成者此门与前虽法体无别先动后静之喻亦无别意尽此幻观为首已来喻皆同一类例亦是不得委细也。
▲疏幻下二节经义。
经三中疏二一三幻下解科名。
▲疏幻下二节经义。
经四中疏二一四神下解科名。
▲疏幻下二节经义。
经五中疏二一五龙下解科名龙树者初在外道中善于幻术后入佛法乃至证于初地具彰诸论记传。
▲疏幻下二节经义。
经六中疏二一六商下解科名商那者具如悬谈钞引付法藏经备说。
▲疏齐静下二节经义。
经七中疏二一七大下解科名大通如来者法华经说此佛受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转十二因缘法轮千万恒河沙那由他众生皆得解脱王子等出家诸根通利大众请佛说法华经众皆信解佛说此经于八千劫未曾休废说此经已即入静室住于禅定八万四千劫故云尔也。
▲疏齐寂下二节经义。
经后七轮一中疏二一此初下解科名宝明者宝有光明数数舒光而却入海余文自显。
▲疏寂下二节经义。
经二中疏二一二虚下解科名。
▲疏寂下二节经义。
经三中疏二一三舜下解科名舜若空神者舜若此云空也以虚空皆有主空之神如华严说每因日光即略现于身即依空现有之义可详同于疏。
▲疏寂下二节经义。
经四中疏二一四饮下解科名饮光者迦叶身光吞饮日月之光归定住鸡足山也。
▲疏寂下二节经义。
经五中疏二一五多下解科名多宝塔者说处甚多。
▲疏寂下二节经义。
经六中疏二一六下下解科名法华菩萨六万等者。
经说他方诸来菩萨八万恒河沙数白佛愿于佛灭后于此世界弘是经典佛止云不须汝等护持是经我娑婆界自有六万恒河沙菩萨一一有六万恒河沙眷属于我灭后广说此经说是语时三千世界地皆震裂此菩萨等于中同时涌出身皆金色先在此世界下虚空中住故喻先空后假余文可见。
▲疏齐静下二节经义。
经七中疏二一七帝下解科名。
▲疏齐幻下二节经义。
经圆修三观疏二一后有下释科名。
▲疏称圆下二解经义。
经偈讽疏无能所修等者缘此偈与长行文异意同恐不解配合故此释之长行云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即是无能所也三观之初文云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悉不言禅定今偈中孤然云依禅定生即知心冥无修之理即是禅定此乃长行标文偈中显意亦可长行举法偈中释义妙在此也疏加之绳索等者即净名经中优婆离与二比丘依法忏罪维摩诘诃云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等今云加绳索者即重增之意伤乎无疮者即是前富楼那在一树下为诸新学比丘说法维摩诘又诃云唯富楼那先当入定观此人心然后说法无以秽食置于宝器当知是比丘心之所念无以琉璃同彼水精汝不能知众生根源无得发起以小乘法彼自无疮勿伤之也欲行大道莫示小径乃至我观小乘智慧微浅犹如盲人不能分别一切众生根之利钝等释曰维摩意以为新学说小乘法是伤乎无疮意显以大乘法说今此疏意明圆顿悟解之人称真觉性不假道场探结等若令探结即是伤乎无疮耳。
经两重除障疏二一次后下标意故同大科者大科云次四问答别明观行今乃于中有二问答是除我离病似非观行恐有不细详者生疑故此云是观行中障也约修证带我不同全执我相者故障别门观行如前通明观行中亦有弥勒一章断除贪爱贪爱是六道根本亦障通门观故。
▲二释文经除我入觉疏二一初中下总明科意二别释经文。
经庆前中疏如琉璃等者内外明净透彻故瓶喻一念多芥子喻多劫万行。
经正问中疏何法染污者初悟同佛妄起还凡故志公偈云佛从魔境出(烦恼中悟解菩提如淤泥中莲华)魔从佛境生(悟解同佛遇违顺境只于悟中还起妄念)二头不相辨浑杂国王城(喻觉)。
经长行中疏二一正说下科分。
▲二随释经过患本起中疏两论所说者天亲论云见五阴一一阴是我相见我命断灭复生六道为人相见我身相续不断为众生相(即盛衰苦乐众多变异也)计我一报命根不断而住为寿者相无著论云取自体相续为我想我所度为众生想余二意同但无著云想天亲云相今参而用之我全用无著寿全用天亲余二展演其文令人易解肇注净名云纵任自由谓之我常存不变谓之寿贵于万物而始终不改谓之人众生大同此皆情识所计故云迷识境也经说者约证悟觉性而带能所从粗至细展转遣之四相遣尽方始无遣故云迷智境也疏妄我本空等者净名云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寿命离生死故悫云心自取心自成心病演若爱影背本嗔头从此妄滋莫能蠲拂。
经过患滋多疏二一二明下科判二一总科疏今初下二别判二随释。
经展转中疏二一谓由下销经可知。
▲疏然上下二配四谛云二乘者虽通大乘大乘以为虚妄本空之义但宗无生等也故般若心经云无苦集灭道生灭者准天台教权实通论总有四重四谛(实审)一生灭(逼迫名苦即有漏色心增长名集即业烦恼寂静为灭谓即涅槃出离名道谓止观等也)二无生三无量四无作如次是彼四教所诠法矣今此文中约其过患故当生灭后三重四谛广如大疏大钞所明此但略引之意用前生灭以销疏文不能繁叙初六句等者依数句次第配经文相甚明各须一一配释以示听徒。
经直释中疏最初根本者论中根本不觉也本源者性净真心也依本觉而有不觉等疏由将无始等者胜鬘说五住地也。
经转释中疏二一二转下明科意。
▲疏未曾下二释经文二一释法经云身心无明者论云以依不觉故心动动则有苦(苦是生死之身)果(苦也)不离因(无明)又都结三细六粗云一切染法皆是不觉相故。
▲疏由爱下二释喻三一随相说不断如人万万资财一一悭惜若遇丧命因缘情愿总弃以求活命。
△疏又有下二称性说亲断由前但云不能自断仍有可断之我故云随相今明执时尚不觉有所执之我是其过患凭何说断纵欲断之亦是妄想想尽之时但是真我真我无患凭何欲断今但以觉无名断故云亲断也。
▲疏如梦下三转以喻释梦喻二说终不肯断已上喻随相必须已下喻称性觉来者觉字去声呼之。
经结成中疏种子现行者义如前说引宝积者举爱例憎堕恶趣者非唯不成佛果仍更堕于恶趣此有二意一如第三生之说二既是存爱迷心爱为六道之本善恶反覆苦乐循环尽于未来卒未脱免三涂等苦如云忍不落恶趣亦由忍可无我之理及爱为苦本之义随顺修之故必不落。
经别释四相疏二一二别下叙意科分殊常者如前说迷识境之四相也初果除者小乘见道位证我空真如也罗汉未晓者此四相障于圆觉罗汉若晓即应悟净圆觉故天台说三界之外有尘沙无明此执即是其数也合云阿罗汉今文中且贪字数相对简略而言矣约事验我者事即我所我所者我所有一切事境通于有情事皆可见可知我则不能反见故约事境反验于我乃觉他皆非我便知我非他也。
▲二随释经约事验我疏二一初谓下叙科意二正释。
经征起中疏觉有心者知一切事境非我也即此名我。
经喻释中疏燕居者燕字(音宴)依论语中燕居之字。
经结指中疏觉体者空寂是体是涅槃知是用是觉即体之用涅槃即觉即用之体觉即涅槃既体用相即故非别有可证之体也即当前五门证道中第三能所俱泯矣即是我相者即妄见有涅槃所证所证者即我也我是自体义故且实证真体既是法身真我今谬证妄体即是无明妄我也类例甚明。
经悟我成人疏二一二悟下叙科意。
▲二正释经粗相中疏者字正名人者诸家疏论每出人字之体或能证人或能执人乃至说人听人若真若妄皆云者也如梵语佛陀此云觉者即指于人若言菩提此但言觉即指于法类例如此博学者自当知矣。
经细相中疏无非不尽者无有过非而泯之不尽谓一切过非皆已尽也。
经了迹迹生疏二一三了下叙科意了迹迹生者既展转相生迹迹不尽即是众多生起不断绝义亦是众生义也缘次下疏文自释云众生者不定执一之谓也故此云又亦等也。
▲一正释经征起中疏展转无穷皆成能所者问前人相中已云不取能所如何至此却云展转皆成能所邪答皆成能所者是此人所了之过非非此人认之为是前人相中觉我相是能所之过者但觉一重能所不知此智又复名能今此转深故觉展转无穷皆是能所岂不甚超于前故经云悟所不及(及即成所故)科云了迹迹生释云了此无定故离前非又云不定执一皆甚明矣。
经举喻中疏于自于彼等者结成所释经中标云非我非彼之句谓俱非此二也缘此中经文稍隐亦须在意分析。
经潜续如命疏二一四潜下叙科意二正释。
经征起中疏即心之照者心是自己本心前三门中由别有能证能悟能了等相故不言心今诸迹已尽故言心也如论中异相住相之文但云觉于念异念无异相觉于念住念无住相至最初生相已尽细念亦无直言觉心初起心无初相意全同此此中甚妙宜细审之清净者亦由离前证悟了等三相直是心自照故自觉者自心能觉非谓觉自然经云照今乃云觉者且顺常涂疏论多云自觉觉他也疏证悟等者等于了字谓我相名证人相名悟众生云了此中总尽故彻真源更无别能证等也疏拟将此智者此照智也又业是业用一切作用之智名为业智但觉潜续之心同于幻化一念不生即是论中世间自然业智及不思议相等疏虽能除妄者前三也不自除者以此为是故成潜认而不断绝如命根矣此一门除久修观行用心细者方知虽此再三显示亦无由了之。
经正释中疏前三相者觉是心心所之总名若别说三名即一证二悟三了若统言之即但云觉也疏心未忘故者正释心照名尘垢之义即知若心忘此彼(彼三此照)即心照便是自然业智。
经喻反释中疏我智俱尽者我等四相及智慧俱尽也我智者是我及智非谓是我之智照体独立者是生公语清凉大师心要亦云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如将此四句对详前文始终相当故略取一句若据文字初后敌对即合云水冻成冰冰销水在心迷成我我尽心存今缘心水二字皆是通名湿况照体独立也问彼云照体是离念无相之妙慧经云心照是寿命相之细病如何用彼以当此邪答但动于湿即名波浪波浪尽而湿性元真但起于照即名寿者寿者尽而照体本妙起于照者见一切觉也况所引之文但证本末法喻非直以之释经经中本无水湿之言亦无真心之语喻中但云冰汤法中但云照一切觉冰汤必依水水之湿性必无变灭即知照觉必依真心心之照体亦无变灭。
经总标中疏多劫六度者悬谈具引可检示之。
经展转广释疏二一后展下总别科分二随释。
经喻中疏知贼者涅槃云如人觉知是贼贼无能为藏识者含藏一切染净种子即阿赖耶识也自体即如来藏如来藏则唯含无量无边恒河沙胜妙功德皆如前辨然此二名义别者权实之教不同故密严经云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又说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贫穷等者法华云贫穷无福慧入生死险道今取意势用之。
经妨道征中疏纵使认我者意云涅槃是万行之真性即我体性亦是涅槃纵认我证亦何所乖亦何妨道。
经非脱释中疏还是本爱者所爱之境即别谓五欲及涅槃能爱之心不异谓即昔时爱五欲之心如今复将爱涅槃故僧亦例知本习者无始劫来熏习成熟故疏爱是生死根者弥勒章已说苗者造业受报也。
△经非脱征云法不解脱者由前征释我不解脱云由谬证涅槃故故今又征云何知所证涅槃之法是谬是爱是生死根而云不解脱邪。
经验我释疏二一六赞下叙意谓实证者疏中顺明也今则逆推以明非实谓既验出嗔喜即知有我有我即知未证未证言证即知非实验处在文二正释经验知中疏我执犹坚者唯识说此第八识云执受根身为自内我征细不可知外执器界亦不可知潜藏者与杂染法互为能所藏也相续者标释经中曾不断也慧军数举者止观为将助道万行为兵即前曾闻普眼及三观利根者已入钝根者亦有闻思二慧被四相障之修慧未发故此段经上文云虽经多劫勤苦修道等魔众频摧者伏得粗浅惑止得诸恶业故有闻思之慧阿赖耶者此云执藏皆已如前本章中释讫城者根身种子器界为境也即是相分主宰者我相也即是见分难攻者行相微细不可知故三乘圣者至无学位断此识中烦恼粗重究竟尽时不复执藏赖耶为我方能永失阿赖耶名非舍识体如国强臣不宾皇化即呼为贼后天兵频讨多时方降皇帝许雪存其性命还委州郡之权即呼为卿为臣圆觉帝王亦复如是配合可知(此上皆是释文中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末那常侍者亦可云内侍一向内缘恒执第八见分为我依彼生起常缘于彼故言常侍常具我痴爱见慢等四种功用故云防护防护我也牢强者灭尽定(有学位中亦得)及出世道(初果)虽暂伏灭而未永断直至三乘无学果位方永断灭故故成唯识说此染污意相应烦恼是俱生故非见所断意识者第六也能执一切法能造三界业故云谋臣遍缘内外及三世三性五十一心所故云经营又遍五识之中五识率尔才起此意即同缘故云傍监五将兼于自位故云六门贼主者六贼之主也我是主故由有六根门户故能通而游戏也(此释游戏诸根)偷号者即次前但言为法嗔彼度此不知此心元是我相即知被他偷于为法之号如贪号慈悲嗔号降魔谓贪爱城郭统众王(去声)化贵贱道俗归臻恭敬供养自谓为慈悲愍念众生说法度脱不知都是贪爱潜流改变名号相貌或内心嗔彼因心凶恶之言种种诃叱或打棒或驱出自谓为法降魔惩恶劝善不知又是嗔恚嫉恨憎嫌等念潜改首换面也故志公云二头不相辨混杂国王城如此种种变号故令我说法化主不觉是贼认为功能浑未解脱越于苦海而乃安然不惊不惧仍以自缚欲解他缚故云惑我法王也侵疆者若论法身疆界遍法界尽十方乃至情界器界皆同真净之境尽是无漏之界染净元无二体今但以迷色等六境为心外定有六尘即无明我主之界悟六尘等色即是空色不异空但自心变起尽是全空之色余声香等亦复如是便是色等三昧名六妙境即般若法身之界今我已悟此境属我不觉妄起潜执为有潜生爱著还成尘界故云往往侵也由此观之难明住之难定故云扰我观境也观即观智(解也慧也)观行(行也定也)境即不出六境及真如境随所观时即为其境外怯者以有悟心常欲觉察故妄念似劣不敢故意生情贪嗔造业专伺候观照明显如昼日时即潜伏故令推察身心道理者但见自己是悟解分明人不爱名利人为法为师人都无过失人故云昼伏及乎亲对违顺之境乖于情念极不称意之时迷习覆翳对面不觉之时惛黑如暗夜恣行计校种种生情或拟退屈或拟违背人法或拟别为调致或思量道理拟雪身归过于前人种种生起不可觉非故云夜行而内挟者挟字之意如史记中说曹操未登九五时号曹公挟天子以令诸侯今借此一字为语势无明等者谓六识之境如上或觉或妄或伏或行若藏识中三细及五末那俱生我相等种即与无始住地根本常不舍离纵使行人觉察观照之时此亦潜续故云昼夜不断此正释经曾不间断之句也故唯识云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执持令不失故乃至与内习气外触等法恒相随转然此中所用具足八识之义具如本章故此不释。
经覆推疏二一一覆下叙意疏恐闻下二释经故推征云者然经文于毁者反明于说者顺明若疏则皆反顺具明若经文亦各反顺具明者应云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毁我者我未空故若知我空无我说法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余文可解。
经决断中疏各唯增益者水土资于甘草甘味增益资于黄蘖苦味增长故知由种不由水土以喻万行资于我相即是魔业资于觉知即是佛因故知由心不由万行此意极要可明示之。
经抑圣中疏了义等者次自释云心境本空等即释题中广引经文配了义之句全同此意言心境空者如心经云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或云能见及所见见者悉除遣或云心灭则种种法灭等惑业者惑即烦恼谓贪嗔痴等业即善恶不动等本净者皆空之义凡圣不异者凡夫弥勒皆同一如诸佛众生同一法界故不异也因果皆圆者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故皆圆也就佛见之者上皆释经中如来解也且众生迷倒下正显行人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之意种习者种子习气也根深者明此倒情种子眠伏藏识之中虽复觉悟亦难了知故云深也纵解法门现用随念者明行与解违不称所悟之处无碍言教者虽说无作无受而且善恶因果不亡或说无证无修不碍断惑求证或说因该果海不妨历位而修或说佛不度生而又应机说法如此之意遍诸大乘故言无碍也亦只如然者将佛所证同自心量也不觉念者如眼不自见指不自触也不知冥通等者拣于真证不同未证之心随相信者未能称实信故大品云不信一切法是信般若等平等之谈者即前心境本空等意不能断惑等者由迷此平等之谈便不伏进求今时参学之流多迷此意如闻说众生本来涅槃无漏智性本自具足不得此意便云性本具足无可添补烦恼本空无可除断由作此见便信任身心不觉施为元是随情逐念兼云称性脱体全真认妄为真惑之甚矣此义广如悬谈初教起因缘决择悟理应修门中已具分析数他宝者具云如贫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经骋己齐圣疏二一二骋下显科意抑高者谓言佛解处行处只似伊心行境界故云就下骋己者驰骋自己谓言已证菩提已得涅槃成佛已讫。
▲二正释。
经认圣智中疏理者涅槃也智者证也证理故直云智身身者体也即智自体便名为证如诸识中自证分也根本戒者比丘四重尼有八重大妄语者僧尼皆同谓自言我得过人法乃至而言我知我见虚诳妄语除增上慢此是彼之所除故云非此文意彼犯重此无犯此累悟解彼无所累。
经验凡情中疏或即证悟者纵得他己无二随喜他胜他善尚自不定或是证悟之力或亦不关证悟如北郁丹越心行无我岂是证邪上界岂有现行嫉妒等邪故知自验心迹顺于道行仍未的定若验心迹有嫉妒嗔恨等事即定知非道除大菩萨逆行之迹然约心之本迹以对顺道乖道有四句一唯顺菩萨随喜他善及行施等二唯乖凡愚嫉妒及行杀等三亦顺亦乖菩萨杀等心顺迹乖凡愚施等心乖迹顺四不乖不顺谓佛(染净无碍都无心故)及罗汉(阙大悲智愿故不顺惑业苦尽故不乖也)若但约心顺为定不定四句者一定顺道二定乖道如前中初二句三乖顺俱定谓菩萨自知四乖顺俱不定谓初心行施等自不能辨及观他施等亦然经结成障觉云是故不能入清净觉者从前数节一一结云不入觉者大而言之皆为我爱斯为根本然若具明入觉须得其门华严玄义章十五门(亦藏和尚所述)第十明入道方便门有三一拣心二拣境三造修胜行别卷具引。
经趣果中疏唯宗名数者且据法相宗中人也以经云唯益多闻意顺此故若破相宗中之人即唯宗道理虽亦不尚名数皆不务自照己心此类之人名为慧学非多闻之相故略不言之解义我见唯长者纵使实得广解名数问即皆知或善于立破破诸言论亦转增我相欺慢余人故有云经论众生出世因解来翻更长贪嗔若约任运我慢贡高即破相法相两宗人同若据分别心中定认凡夫未除我执者即偏是法相宗人我见增长破相宗人无故意定断以不立法故问解法轻人许云我相增长其所执之见已定何言增长答亦有增义谓不习教人但任运执若闻解者言有言无或言同佛异佛皆不定信不信若习法相之人定不信凡夫无我故知执见转坚故云增也不能了自心者次云云何知正道彼由颠倒慧增长一切恶一切恶者我见亦在其中既增恶由不了心即正同增我由不求悟即知求悟是令了心故引为证又既由不了心成颠倒即知定须先了心也据此所证文义四句总要缘前已频引闻者必熟故标初后二句等取中间两句也又智论者彼有三偈故此云等余者今取意说谓有慧无闻如闇中有目亦不知实相(此如南宗禅学实了心者未达诸法性相又不学之)无闻无慧如人中牛灼然不知唯具二种方知实相即前悟净圆觉以净觉等也经科断惑([但]当下)成因(佛说下)者由前数段经文说修行中有多过患皆结云不入净觉故此劝诫令离过用心方成正因也。
经顺释中疏根本等者百法标云根本唯识颂但云烦恼总说六种颂曰烦恼谓贪嗔痴慢疑恶见长行释云性是根本烦恼摄故得烦恼名谓贪等六事是随烦恼之根本故今经云贪嗔爱慢者彼论爱非其数以无别性贪所摄故此唯三法是彼论也贪者于有有具染著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谓由爱力取蕴生故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恶行所依为业谓嗔必令身心热恼起诸恶业不善性故慢者恃己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谓若有慢于胜德法及有德者心不谦下由此生死轮转无穷受诸苦故此慢差别有七九种广如大疏疏小随者随烦恼二十中有三类初十小随次二中随后八大随具如大疏八识章中释也今谄曲等名小随者各别起故名小但是贪等分位差别等流性故名随谄者为罔冒他故矫设异仪险曲为性能障不谄教诲为业贪痴一分为体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荣妒忌为性能障不嫉忧戚为业嗔一分为体然根本六中今阙痴疑及恶见者痴在偈故三番征释已决疑故偈云我身即是身见身见断则余见自除故(余谓边邪二取此等皆依身见起故)疏重举等者意云谓上已明贪嗔爱慢今又重言恩爱故次释云生死根等其断惑行相具如大疏所明余文可见。
经偈讽中如次讽前便用长行四门大科以科之经云悟刹者正显刹无体约迷悟以分疆也前云侵疆用此意矣如入唐下喻明故知下法合乃至释法爱及我身文皆显著。
经依师离病疏二一自下下明科意二释经文经长行中疏二一正说下开章叙意有少相滥者待至本文疏自标指若便悬说初学难领。
▲二别释经文。
经令识中疏三一简余下释标指最初因缘者其次文云是故于此勿生疲厌善财白言云何学菩萨行等乃至善哉汝已发阿耨菩提心复能求菩萨行善男子若有众生能发阿耨菩提心者是事为难能发心已求菩萨行倍更为难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亦同此中意也)疏法句经者文具云尔时宝明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是善知识佛言善知识者便是疏中所引直至住于实际皆真如不变义也同此不住相从毕竟空中下即真如随缘意也同此现尘劳赞梵行华手经者彼云云何名为真善知识彼云若有具足四种法者名善知识云何为四一者善知教化之法二者善知修道之人三善知教化之过四善知修道之过是名四法也。
▲疏离凡下二释示相经中有顺行逆行疏自指配经云不住者若有少法当情皆名住相乃至菩提涅槃尚不取著何况世间梦幻境界。
疏不应住色等者此密用金刚经经次文云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得无住心即契圆觉经云尘劳者尘是六尘劳谓劳倦由尘成劳故名尘劳又染心勤苦亦是尘劳即疏中指贪等为尘劳之意也疏梵行等者即净名居士现毗耶城俗姓雷氏于提婆城取妻曰金姬男名善思女名月上示迹同凡化在家众故名梵行疏同事摄者四摄之一也已如弥勒章说心既相亲者如法华中长者后园种种方便慰喻穷子亦如杜顺和尚初食肉复食臭尸又如志公食鱼鲙讫吐之水盆鱼皆跳踊示欲之过等者经云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乃至入诸淫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等亦同华严者即善财所遇婆须蜜女示行贪行善财遇已得菩萨离欲际解脱门住第五无尽功德藏回向等无厌足王示行嗔行得如幻解脱门胜热婆罗门示行痴行得般若波罗蜜解脱门也疏说非梵行者今时此事甚众宜审详之坏见等者忘却此论题目待捡之。
▲疏结成下三释结益。
经正举中疏如雪山舍身者即涅槃经第十一彼云我于过去身为童子于雪山修行求道时闻罗刹于大林中宣说半偈我当诣彼作如是言善哉圣者何处得此半如意珠乃至为我宣说四句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以身施罗刹如故现帝释形等香城敲骨者即大品般若经彼云时法勇菩萨于寻香城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经有无量百千亿人天大众所共围绕尔时常啼菩萨求闻是经等(云云)儒典尚令等者论语云事父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悫疏云然因法出尘法为舟筏由师遇法师是船师无师船且不行无船渡无凭托船依师运敬法须以敬师故观音庆己超闻劝凡同仰是以全身报法卖髓酬恩割肉闻经焚身谢德呜呼末学盗法非师情希凤鹤之姿岂觉镜枭之丑此乃将兴益灭求悟翻迷破法伤师报如形影。
经遮疑中疏二一指前下正释在文易见但要善巧显示学人。
▲疏然为下二别议师资然准此尽心事师实亦难得如此弟子及如此求道之人复不易得如此真正师友以当事之故中论偈云真法(所传宗)及说者(真善知识)听者(弟子及诸志求道人)难得故(通指上三种也)是故说生死非有边(以难得三种故生死非有边畔尽时)无边(非无边也非字通二处读之谓所言难得非的定求不得得即生死必尽然非长无边际故云非无边)此偈因长行有问此生死法为有边际为无边际故偈答之云尔然此为徒等言借论语文势彼云如知为君之难为臣不易故云尔勿因此诫者先劝弟子也世有非法之人假为菩萨之行诳惑愚夫还说空无相之言不拘斋戒以粗行为大乘以真修为小教愚人不晓此意却敬彼人不知弟子有择师之分故今劝示且须听受他说法自觉心中的有觉悟仍须勘以圣教令与所禀宗中相应经教相合佛言相契若与合者名为正观若不合者名为邪观又须与师同处日久咨参遍问真俗知他心在佛道大悲利生既识得此师心源即须忘情绝虑没命归依纵见他接物化缘种种方便如前所说不得生疑又此药下劝师也佛语种种各有对治如诫俗徒云剃头著袈裟持戒及毁戒天人常供养当令无所乏如是供养彼名为供养我(我即佛自称也)又云破戒恶行诸比丘犹胜精进诸外道及乎诫僧又云破戒之人五千大鬼常遮其前扫其脚迹破戒人不得于国王地上行不得饮国王水又云宁以铁槌碎身如尘热铁缠身种种极苦不得破戒身口等受信心檀越衣服饮食卧具种种物俗人合服前药僧即合服此药不宜互错必受其殃今劝为师之人必须量心道力勿等闲认他上人此药本治弟子不为师主师主服之即重增病苦以至于死方药各有对治不得错服服之增病等者夫求方药不离一藏经律经律中言大底有二一说解则空而无过行则逆顺皆通二说解则因果历然行则止恶修善服此药人若遇后教即云彼诫迷人初心人小乘人我是悟人久学人无我人作此意度则后药无施也若遇前教又增恶习纵任情意自陷陷他故言无药可治也以缚等者即净名云若自有缚能解他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他缚斯有是处又云自疾不能救焉能救诸疾人斯之谓矣。
经外易中疏抟食等者译者朴拙准经意的说财食也食有四种此当段食食总段别以段拣余古译经论讹云抟食今此三藏承古讹音遂作抟字又不分总别谓抟即食仍略食字故云抟财也。
经显益中疏憍慢若起等者夫人心若爱敬于他所作皆是若轻慢于彼则见彼所作皆非世俗传云憎人嫌丑待人嫌久又云爱忘其恶等也又史书中有宠臣献奇果于君初功后过之义也然慢念恶念亦互通先后或因起恶念即慢他或因慢他即恶念起言恶念者非谓拟损害意中以他菩萨慈悲利物之行呼为求名求利或疑中私染净不分等便为恶念也障覆自心者既疑他意唯见他恳切劝人谓言他有所求进退皆疑言教何入。
经分别四病令除疏二一二分下会通科意答第二问者依何等法据此科云分别四病令除即当答除去何病之问详其义意乃是答第二问此义如何疏次自释云标以妙法等释意甚明问若尔者何故文云应离四病答疏自释云此法离于四病方可依故。
疏中二故字皆是释此段合当答前依何法问之所以也除病之问等者意明其答除去何病之问下自有文彼一段文令怨亲平等用心以去无始自他种子结云即除诸病若将答所依法更不相当文亦不次又问曰若尔如何判决问答相应之科段答曰问虽次第列名佛答亦通亦别此有深意可细详之文似滥者以此段中分别四病令除似答除去何病之问不似答依何法之问故云滥也由此相滥故云含而科之。
▲二正释经文。
经别释行相疏二一二别下示文绳墨者契经有五义此当一也谓楷定正邪意言者意中言也时俗人语因责人非岂不亦云汝意里道什么语又云我意直道汝如是如是亦即意言分别。
▲二别释。
经生心造作疏二一释标名辨相二一辨相下正辨行相思惟揣度(入声)等者此诸行相是多种人心意不定主一人或如此或如彼不可一一著尔许多或字故但列之由是行多相反如宴坐施为止山游世等须善自分析随执其一者但说同一类行于一类中不妨亦有作两般三般者如修造供养是一类或作僧俗讲或经咒或宴坐止山及观空有等于诸类中复有别类亦有一人总修者或有相违必不俱者如讲者不妨持念及游世界勤衣食等持念者不妨止山相违者止山游世也勤衣食故饥寒也端坐施为也施为通修造供养讲说等爱身厌身也。
△疏此病下二明病起因起行起用者文云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又云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又云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又云复现智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又云复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又云复起作用变化境界失彼文意者迷彼皆以悟净觉心于观行中作如是等行今乃但见度生等言便务僧讲俗讲但闻起行之言便欲修造供养持经咒等但闻起作之言便欲种种施为游世界等闻照幻之言便欲深山宴坐观空有等闻除幻言便欲厌身故受饥寒等也但凭此行欲契圆觉故云成病。
▲疏指体下二释指体结名积土聚沙者即法华方便品偈会权归实万善悉趣菩提之意也文云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云云皆取意引)若以小乘化我即堕悭贪此事为不可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乃至供养像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歇即菩提者是佛顶文具云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不从人得其本末缘起前已引说。
经任意浮沉疏二一释标名辨相二一意云下正辨行相无起灭念者以不厌故无灭生死之念以不欣故无起涅槃之念疏差别性者明非实性热湿等者举喻以明类例也意如庄子逍遥篇齐物篇等各随他性各得其志何用改张伤他自然爱僧者僧爱俗者俗乐动者动乐止者止斋与不斋乃至禅律讲说一切如此作亦得不作亦得等。
△疏此病下二明病起因言无修习等者次疏可引便云尔时便有二十五轮三观之初又云如城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又云于诸修行实无有二失彼文意者迷彼无修之言是乎以净觉心之意意令悟此天真本具无修之净觉以对自己心行不称觉者对治令称又常见觉体无妄而妄故须无修而修妄既无妄而妄修亦即修无修既迷此意乃自谓无妄何用更修不觉无身心中现见身心无憎爱中现行憎爱但自云我本不出觉城何用从门而入等故成此任病。
▲疏前则下二释指体结名无记性者不记别为善为恶也七贤者谓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少连柳下惠也四皓者即终南山四皓避秦归汉绮里夏黄缘生周角。
经止息妄情疏二一释标名辨相二一生心下正辨行相生心恐非者故不作种种行随情虑失者故不纵任自在波息水即清明尘尽镜即朗照未磨未澄照之何益今妄念既未止息何用推察真性功用故云何须别照疏息念等者相从念起息念故相不当情觉此无诸起灭空静之性故云得也非即觉性者一则阙于灵照二是色灭之空故。
▲疏此病下二明病起因从前静观等者仿前辨其迷错之意即可知也。
经云彼圆觉性非止合者破也疏觉本下二释指体结名二一破其无观谓例其无止而止而不能无观而观于中初四句以例立理夫无而见有有而见无皆是颠倒今且念是无照是有今既迷背二理故总为乖失后四句正例破也破其偏治无而见有不治有而见无有而见无是隐义也。
▲疏又真下二破其存止四句例破既起止皆违何存止而去起次故言下结归经文正拂存止也若将对前意者拂偏止也所以者何以止若即观止即非止今既一向是止即知阙观今拂一向之止故云非也后故前下引证不应存止。
经灭除心境疏二一释标名辨相二一前但下正辨行相释以身空者文具身心根尘已频标示故但举一以例之疏身等者亦等于烦恼身心根尘也。
△疏此病下二明病起因皆云寂灭等者此文甚多此寂观中轮轮如此看经即见不得引也迷彼成此者彼是绝待灵心之观此是灭病由迷彼意故成此病又寂灭断惑等言是灵心中之绝待故经云无知觉明不依诸碍今但空诸法绝于身心等相坚持空寂岂得意邪故下破云非寂相故非寂者不言不寂但以阙于照故若见寂即照故非寂照即寂故非照非照非寂寂照双彰即契圆觉余意亦同上三迷前之意也。
▲疏夫觉下二释指体结名言似者寂灭之言断烦恼之语全同前观也理疏者如上说之。
经结明中疏二一将前下释离病清净二一直销文疏然上下二通释意二一总标征起疏一者下二别释行相二一皆无观慧然观慧有二一称体观照起信中真如三昧及前三观中悟净圆觉以净觉心是也今四病中全无此故二观诸法空有等义今四中唯灭病云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乍看似法空义然亦非观慧但是作此解数谓是达空以不言了知等故任病中云于生死涅槃无起灭念亦是说此人心无此意念不言达之举要而言四病皆云作如是言正是起计之辞起计之心名为执见不名观慧既一一是生心作意而为非病云何三观何曾有作如是言之文诸经劝赞亦何曾有此文故知只由修时都无观慧故皆成病如荷泽大师教人云妄起即觉妄灭觉灭岂不迥然异于四病邪疏二者下二偏行一行二一明局故皆非疏若能下二明通故皆是作种种行者初病中法也任运闲者二中也习起息灭者三四也常冥觉体者有称体观慧也不得取四者一一遣作如是言之计也休作等者通明离病也。
▲疏即上下二释结定邪正三一正销经惧落四中等者有人惧落初病不敢兴起利益行惧落二病不敢泯绝无寄修无住法惧落三病不敢修无念宗惧落四病不敢观空断惑由此迟疑之故不敢决定发愿克志誓心修菩提道既无决志大愿即一切不成斯为大大之病疏问为下二问答通疑二一问详之可解疏答二下二答若纵志别求者有人遇著良师审知有道如前所拣真正又离四病然或因接引乖疏或因其中别有情恨之人不愿同住或自然性不相入便不能师事修习方为纵志更有余事故纵志别求如何别求如次所引文也。
△疏故菩下三引证释意。
经辨事师之心疏二一三辨下辨科段但令亲近等者下销经文其间意旨以行因教教藉明师但逢离过明师必示出尘之行故不别明也。
▲疏如善下二正释文三一释总示普贤西游者即法华经说普贤菩萨在东方宝威德上王佛国遥闻此娑婆世界说法华经与无量菩萨众俱到娑婆世界亦是亲近供养之意涅槃经说者以彼经迦叶菩萨云善知识是趣菩提者具足因缘是故名为半梵行者尔时佛告迦叶菩萨言我说名为全梵行者法句经者文云善知识者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识者是汝眼目示导汝等菩提路故(初六字后一字喻喻全用今略可但具读之)脚足荷负汝等离生死梯凳扶持汝等至彼岸饮食能使汝等增长法身宝衣覆盖汝等功德身桥梁运载汝等度有海财宝救摄汝等离贫苦日月照曜汝等离黑暗身命护惜汝等无有时铠仗降伏诸魔得无畏絙绳挽拔汝等离地狱妙药疗治汝等烦恼病利刀割断汝等诸爱网时雨润渍汝等菩提牙(下取意略引)明灯照破五盖善友教示正道薪火成熟涅槃食弓箭能射烦恼贼勇将能破生死军如来破烦恼至涅槃(已上所引疏文略列十喻文稍不次但简而用恐人难记持但令取意说也疏从此后亦取意引用结劝之文今具录之)善男子善知识者有如是无量功德是故我今教汝亲近(此经但令亲近供事不说所以故引彼经说亲近所以以释之)于是宝明菩萨与诸大众闻佛说此妙法及善知识甚深法要举声号哭泪下如雨悲啼懊恼不能自裁自念我身从旷劫已来为善知识之所守护是故今日值于如来得闻深法如是遇者善知识力非我力能自念我等从本已来未曾报恩方便亲近说是语已重复举声等。
△疏夫善下二释别显相亲近者亲之与近有四句一亲而不近同心意者各住一方二近而不亲或工商同行或官司同仕互相憎嫉争权争利等三亦亲亦近仁慈父母孝顺男女恩爱夫妇道合师资无离别之缘等四不亲不近即陌路人等疏百万障者彼文云若诸菩萨于余菩萨起一念嗔心者当知是菩萨百万障门皆悉开故所谓不欲趣菩提障不欲化度众生障乃至广说也论语云者意勖事师求法者当须虚心求解降志依人而不能戮力自持容易同女子之志疏故胜鬘等者以菩萨化生审知物性柔弱者可以将护以陵之必退刚强者可以析伏纵之犯人文武之道也经云如虚空者虚空与法同喻甚多余处多以喻法无生灭周遍含摄或喻佛无心等今但喻心无改易不喻无心谓常须恭敬供养承顺颜色记受言教岂得无心乎疏萨埵者此云有情即众生也。
△疏结因下三释结益经云方入圆觉者反明若不如是尽命事师即不得入圆觉也。
经所治中疏生心作意等者并是四病行相后云即除诸病者亦四病不一故云诸也。
经观人中疏七品行慈者瑜伽论说习学慈心之者不可顿成须作方便渐引凡心令慈行成就方得怨亲平等既慈能与乐与乐亦须平等言七品者上中下亲三不怨不亲下中上怨等也谓遇于上亲令与上乐灼然称可其心谓竭力供事父母甘脆或与妻子兄弟上妙之物其心皆能中亲下亲如次降杀所奉之物不怨不亲任运不能与物次中亲与上乐虽校一等亦可就之即下亲中乐非怨非亲下乐得此心熟又令下亲与上乐乃至下怨与下乐更一转即不怨不亲与上乐如次下怨中乐中怨上乐如此渐渐引至上怨与上乐即能为之便成怨亲无二同佛慈也。
△经科等心观法者前标妙法结以正观似答所依之法其中又离四病此中标不解脱结以除病似答除去何病其中又令观法故不妨除病依法参而用之。
经发心深广疏二一五显下会科段答第五者前四皆前后挟带参而答之令义势相涉意思连续唯此一向答发心也。
▲二正解文。
经总标发心中云作如是言者言亦意也疏因地等者华严一部多明此相就中初发心功德品始末唯显此发心行相一一校量功德略如文殊章初菩提心体相功德处引说若无心愿者夫愿是誓心克志情中愿乐的欲作如是如是之事情发于中而形于言表见今时浅识之流但以言辞及纸上文字而发愿都不反验自意如何故言心愿也策引者策劝引导天台令忆本初发心者是愿力也行不成者夫愿者主心行者是迹所作之行若无宗趣名为率尔之心无记之性宁契菩提况无愿力则心勇即进心倦即退何能始终不易克获胜果乎。
经别明心相疏二一二别下释科文同金刚者如次下所引若约天亲所判是答云何住问令住四心也若约无著所判十八住中即当第一初发心住今此还当发心之文弥勒颂者本因无著菩萨入日光定上升兜率请问弥勒菩萨金刚经义弥勒为说八十行颂以释一卷经文无著传于天亲天亲造长行三卷以释此颂故疏引本颂半偈列四心矣后半云利益深心住此乘功德满利益心是普度证果义深心是称理无度无证无始终义住字正答所问故前大科潜用此意云显发心深广广是普益深字又同四中一广大心者三界普度故二第一心者令得最上极果故三常心者众生本寂常住不变无始终故四不颠倒心者无能度我相无所度众生相故若有我人等相即非菩萨。
▲二正释。
经广大第一中疏四生者胎卵湿化也已如弥勒章释九类者四上更加五也若有色(五也即是四禅)若无色(六也即是四空)若有想(七也除无想天及无所有处余皆有想)若无想(八也功德施论云就四空中有想是空识二处无想是无所有处也)若非有想非无想(九也则有顶天)疏无余涅槃者非四涅槃中之第三彼同二乘故乃是无住大般涅槃也不余二乘菩萨变易生死及诸细障故云无余故法华云若得作佛时具三十二相尔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涅槃者秦译为灭度故次经云而灭度之若以新翻即云圆寂广如前涅槃章说虚空众生等者通显发心行相故华严十种行愿一一结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彼第一是礼佛行愿也余称赞供养乃至第十回向一一同此)以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故此云虚空众生无有边际等众生之言含于业烦恼也悲愿亦复如然者正同彼云我此等也由发此愿等者若以即时之心犹是宿习之性岂肯忘己济他但心心策发以此愿境而为观智熏习日久自然成性乃至得证菩提无心而化其化大焉。
经常不颠倒中疏我入觉者必不别有觉为可入也如前四相章初所说亦如前汤销冰喻我既如此众生亦然故天亲论具云菩萨取一切众生犹如我身自身灭度无异众生灭度如是取众生如我身常不舍离是名常心利益据此即知自他平等方是常心常心者无始已来本无我及众生等相但是圆觉无增减无始终无生可度无真可证本来如此方为常心经云除彼等者然自及他约虚妄之想者各具我人众生寿者等四今就文势语便且以我为能度以众生配当所度不妨所度众生亦自有我能度之我亦有众生详之可见矣疏故天亲等者远离是智依止已下是所离障于中依止是总余则是别谓身见是我相即能度也众生是他即所度也故结云等相无著云者已断我见等是离我想故信解下是离众生想总是彼经下指配彼此文同其不颠倒心彼经反明此经顺显详文可知。
经偈讽中疏长行达己同凡者文云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敬师如佛者前约达理此约起行又达己同凡丧其我慢仰师如佛增其恭敬敌体相对以成至行若普观众生而恭敬及一切普化自他相对应有四句一约理观他是佛约情观己是凡以成恭敬之行二约情计观他是凡愚苦身约悟解知我同佛智可救以成大悲之行三俱约事相观佛胜己以增自利之行观众生劣我以增利他之行四俱约理性以成无我平等究竟解行疏但讽能治者长行即先叙所治由有无始憎爱种子故未解脱也犯戒因者前弥勒章中叙恶业云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生鬼狱故四相文初亦从憎爱展转乃至业流转等不能繁引违戒德者戒是波罗提木叉此云别解脱故遗教经云戒是顺解脱故能治敌体相反故成治义上来依师离病文竟。
林清玄大师写了一篇《沉香茶》,文字不到一千,却让我读了如大师喝沉香茶般久久回味。掩书静思仍意犹未尽,拿出保存了十几年的一把雕花檀香扇,轻拂轻煽,檀香气味淡淡的扑
沉香知识时间:2025-01-11
太虚大师的教导与当今佛学院教育—— 惟贤长老生前对重庆佛学院师生的最后开示【按】 2012年9月19日,受重庆佛学院领导委托,佛学院佛照法师、开智法师、延定法师、照仁法师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太虚大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释惟贤我于上世纪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一年在太虚大师创办的重庆汉藏教理院读书,亲自接受了大师的教育。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又曲开县赴重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经文:【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圆瑛大师文集—杂感圆瑛大师著洪启嵩、黄启霖主编世界提倡素食会十周纪念宁波佛教分部成立七周感言印光大师生西一周年感言印光大师西归二周年纪念印光大师往生三周年纪念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戊二 列上首名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此乃释疑。前说身、心、生、死,由于无明;又说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于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集团的恶止善行昔圣天对异道庶民立论曰:吾教以恶止善行为宗。而异道论敌无以难之。夫此岂御人以口哉?以人群事实所须,要不外此,诚凡下凡愚所共喻,圣中圣智所莫逾者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佛学的现实论──十九年十一月在四川大学外国文学院讲──一近代两大思潮之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二现实主义为近代思想主潮三佛学现实论与现实主义之异同四佛学之现实论五现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评道德学社丛书喧喧然耳道德学社、同善社之名久矣。同善社唯以延年却病诱人,以传其守窍──祇是守鼻梁尖、磕几百个头,别无他得──静坐之术,驾言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禅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自造──十四年十二月在苏州自造寺讲──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人民种族之庞杂,学术思想之纷歧,实不可一概而论!故今抽绎讲述数项于下,以窥一斑。一、有一类知识活泼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二十九年四月在星洲中正中学讲──中国平常人的观念,以为菩萨就是偶像的代名词,其实偶像很多不是菩苈,菩萨也不一定有偶像;立像不过表示恭敬的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中印学会、国联同志会、国民外交协会,在中央图书馆欢迎新近返国之文化教育访印团顾一樵、吴俊升、吴文藻,沈宗濂氏,朱骝先氏主席。邀顾、吴、沈四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鉴古叹今论者说明之亡于流寇与满州,实由于朝野上下之腐败招之:官府坏于胥吏;地方坏于乡绅;兵不教练而肆抢;将无学术而欺诈;贪鄙奢淫者,相望于社会;所谓清流名士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从中国的一般教育说到僧教育中国的教育较之日本及欧、美诸国,固然不普及而且低下得很,有急须推广开去和提高起来的需要。但若照二三十年来的教育样子继续办下去的话,不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斋余法语一今天这个聚餐会,是就这饭食之食,而成聚会之会,要知饭食之法相,为众缘所生,唯识所现,自性本空,本不生灭的──自性即真实性,普遍平等,本无差别──,今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反侵略要有坚强力量──三十年一月作──从民国二十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开始侵略以来,引起侵略国各种侵略行动,到去年可算已达到了侵略的最高潮;一如今年,转为侵略热焰的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戊四 阿难问增益己一 佛问信不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此为消灾周中第四,世尊与阿难互相问答以增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三 灭妒碍罪得解脱益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五 得戒清净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前二愿明慧与定,此明得戒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二 指陈效益庚一 获福益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此获福文略,下免难文稍广。由前建立药师七佛道场,七日七夜,斋戒沐浴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楞伽经义记(卷第一)太虚大师讲述十四年夏在宁波天童寺讲释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释题一 释经题甲 出题名1 别题(一) 出今本今所讲之四卷本,为藏中现存三译之最古者,乃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法源寺住持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去参加纪念会的人都佩戴一枚。这是国内第一次以佛像做徽章。事后道阶法师来普陀山,送给印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老子说:天道无亲,唯亲善人。一般人对这句话很难理解,现在我们用养育孩子来做比喻。很多人去堕胎,有个原因,怕养不起孩子。养一个孩子都很累,更何况再来一个。我们潜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问:迦叶身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名曰饮光。何故云色?若吞余色,应云饮色。何况色不可吞。以色对光,逾明显故。莲池大师答:由色有光。无金色者,光从何来?色不可吞,光独可吞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趺坐向西归净土,莲池浴体证无生枯肠欲断只呼天,痛惜禅人殒少年,数载名山参偈遍。归来念佛荷锄边;助兴梵刹同艰苦,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臂药王真供养,孔悲颜殁尚凄然。活到于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续问答有当问,而前问不及。自设为或问如左。问:《大本》、此经一体,既闻命矣。然《大本》三事,此经似无。一、因地六八大愿;二、愿后广修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损福行为:1. 【大慎】爸妈责备发怒, 子女生嗔恨是一过, 抵触顶撞是十过.2. 工作不竭忠尽力, 一事为一过3. 【大慎】不尊敬先贤和长辈, 一日为一过4. 【大慎】堕胎为二十过5.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我在少年时侯,见有前贤排斥佛教,遂以先入之言为主,也随着藐视佛法,这是无知啊。后来偶然在某戒坛经书流通处请得数卷佛经阅读,这才大吃一惊,不禁叹道:假如没有读到这些佛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救麂免难黄广文文登上记载:广西贵县西乡,有张某夫妇,一向爱好行善,尤其对物命,从不加以轻贱或伤害。有一天,猎人追杀一只麂,麂惊慌恐怖,躲入张某家中,张妇急忙用旧衣,掩盖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程氏夫妇平素喜吃鳖肉。有一次偶然买回一只大鳖,吩咐厨婢宰割烹煮,当时夫妇有事暂时外出。厨婢心想:由我亲手宰杀的鳖命,已经不可计数。今日我决定要释放这只大鳖,甘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钱梅溪孽报谈记载:钱梅溪的邻居薛庆官司,从事宰羊卖肉为业,家境相当富裕。薛庆官到了四十多岁时,忽然害了一场大病,疾病痊愈后,脸型突然变成羊脸形状。后来到安徽贩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慧能大师与中国禅宗蔡惠明慧能大师(六三八—七一三)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因他父亲被贬官岭南,就落户在广东新兴。他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创始人,世称禅宗六祖。据“续高僧传卷八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唐代天台宗高僧。俗姓戚,常州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县)人,其家世习儒学,幼年便超然有迈俗志。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他年十七岁,游浙东,寻师访道。至十八年(730),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3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十二祖红螺资福彻悟大师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人,俗姓马。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博览。二十二岁时因大病
净土大德故事时间:2024-10-22
真谛所译的《婆薮盘豆法师传》记载了瑜伽行派的两位大师无着(asanga)、世亲(vasubandhu)的家世生平以及修学弘化的经历,是一部珍贵的佛教史文献。本文依据《婆薮盘豆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无著大师以前,印度的佛法极为昌盛,后来因为外道的势力进入了印度,大规模迫害佛教徒,曾经三次摧毁佛教。因为佛教徒以慈悲忍辱为上,不与争战,所以很多佛教徒被杀,寺庙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6
现在已入秋,大家知道,秋天属燥,故要特别小心火灾,说到火灾,刚才我无意中读到一篇文章,才知历史上单房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灾悲剧竟是发生在广州:道光25年4月20日(18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5
与茅静远居士书曰:居士造桥事毕,可谓莫大之功,然居士之心,好善无倦,一善甫完,复作一善,美则美矣,其如生死大事何?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孳孳为善,所作善事如须弥山,皆生死业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1
当阳玉泉寺 智者大师的隐居之处玉泉寺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也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座落于绿树丛林的玉泉山东麓。东汉建安二十四年,普净禅师结茅玉泉山下,为玉泉寺
佛教建筑时间:2024-09-15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五、净心具足诸法吴汝钧上面讨论的一念心具足诸法,是就平常的一念心而言,而人的平常的一念心,总是倾向于染污方面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1
尔时,众香世界菩萨来者,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初见此土,生下劣想,今自悔责,舍离是心。所以者何?诸佛方便,不可思议!为度众生故,随其所应,现佛国异。唯,然,世尊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三、附 编太虚大师答徐恒志问(二则)问一:显教说成佛须三大阿僧祇,而密教说即身成佛,其异同处何在?凡夫慧照观心,有即身成佛之可能否?答一:密教外,禅宗亦言即身成佛,华严宗亦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2
莲花色是佛世时代神通第一的比丘尼,她有些什么特殊的事迹吗?莲花色聪明美丽,但是她的遭遇却不幸。最初母亲为她找了一个女婿,可是后来母亲却和女婿有了私情。莲花色女生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