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的造作与积聚
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对业的体性存在不同观点。有部将业解释为无表色,而唯识则将它与心法统一起来。按唯识的观点,业本身表现在身语意上,而身语意发动之后,又会成为种子储藏于阿赖耶识中。种子代表着过去生命的经验,并在现在和未来继续发生作用。
业力说,即自身行为决定自身利益。但我们的行为千差万别,即使同样的行为,其思想动机和行动结果也大相径庭。那么,它们又是如何构成业报的呢?须根据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要明确这件事是什么,是杀生、偷盗,还是邪淫、妄语。其次是意乐,包括想、烦恼、发起三种。想,即造业时的想法及对造业对象的认识,比如要杀某人,这一想法与实际对象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构成根本罪。如果这一想法与实际情况不符,罪过相对会轻一些。另外,罪业成就了才是根本罪,若杀人未遂,犯的就是方便。烦恼,即造业的心行基础,是贪、是嗔还是痴?若想谋财害命,就是贪;若是冤家路窄,则为嗔。发起,是对某个对象生起杀害等想法,若无心伤害却误杀,和有心伤害的罪过是不同的。第三是加行,即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实施犯罪行为,如用石头将人砸死或将人推入水中淹死等,都属于加行范畴。至于究竟,是指事情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圆满成功,犯的才是根本重罪。
业的差别,还表现为积聚与未积聚的不同。所谓未积聚,即梦中行为。因为梦中的意识极弱,在这种状态下,行为在思维中留下的影像也极弱,不会对未来生命构成很大影响。相反,在清醒状态下,意识力量很强,所作所为将构成强大的心行力量。
此外,业还有共业和不共业之分。所谓共业,如我们生活在同一地区,有着相同的气候、环境。所谓不共业,即使在同一地区,各人的生活境遇悬殊很大。同样是遭遇地震,有些人一命呜呼了,有些人受伤致残了,也有些人安然无恙,这就是因共业之中的不共业所致,是为共中有别。
业力说是佛法的重要思想,其原理建立于缘起之上。缘起甚深,所以,由业感果并非简单的由此及彼,而是涉及种种相关因缘,更存在诸多变化因素。在《道次第》中,这部分属于下士道的内容,但我们要知道,整个佛法修学皆以缘起因果为基础,从止恶行善开始,最终也离不开止恶行善,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007年10月修订版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192006年4月4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昨天讲到随烦恼。随烦恼分为小随、中随、大随。小的烦恼有十种,昨天讲到第四种,今天讲五种:诳。诳,是一种欺骗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202006年4月5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昨天讲到八种大随烦恼。大随烦恼在心理的活动中,主要是遍于一切染污心;中随烦恼是遍于一切不善心;小随烦恼是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今天,我要讲的经典是《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一部大家比较陌生的经典。有人可能会问:佛教的经典很多,就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如《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地藏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第三大愿:广修供养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五、佛教对欲望的态度佛教对欲望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呢?同样是遵循中道法门。佛陀不主张偏离中道的禁欲。他通过六年苦行,体会到一味禁欲对修道并无意义。盲目的自苦,既没有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解深密经 第五章 诸法唯识诸法唯识是唯识宗的核心理论,最能反映这种思想的著作,是世亲的《唯识三十论》、《唯识二十论》,玄奘糅译的《成唯识论》,及窥基注的《成唯识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一、什么是欲?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质上的希求。前者属于心理欲望,后者属于生理欲望。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所以,经典中将我们这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物质财富 PK 精神财富】我们可能会失去财富,但不会失去智慧;我们可能会失去健康,但不会失去慈悲;我们可能会失去家庭,但不会失去爱心;我们可能会失去事业,但不会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文化自觉需要自觉的文化现在政府提出了文化自觉,这种自觉应该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认识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现代文明基本是全面西化的,鼓励人们追逐物欲,纵情享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制造苦,缓解苦,没完没了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也比古人有了更多缓解痛苦的途径。古人离别时,天各一方,音讯渺茫,这种思念因难以解决而与日俱增。一旦相见,由此产生的喜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寻找调心之道所谓无明,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内心,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那些此起彼伏的念头是什么时候生起,又是什么时候占据我们的心。我们以为,所有念头都是这个我想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需求带来的危机】我们对世界的每一种需求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是环境培养出来的。尤其是今天的人,需求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多,更大。一方面,我们自己在不断制造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借我一双慧眼吧】《金刚经》有个广为人知的偈颂,那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只要对佛教稍有涉猎,多半都会知道这个偈颂,也知道它在说些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无须千里追寻,解脱当下即是人是什么?相貌吗?地位吗?身份吗?这些都是外在符号,暂时和我们有关而已。真正的内涵不是其他,正是我们当下的心态、性格和人格。这种心态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沙弥是出家身份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个人来说,当好如法的沙弥,将给未来僧伽生涯奠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知苦,是为了给心灵排毒】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的感受时时被各种刺激所麻痹,被各种诱惑所分散,终日在妄念中蝇营狗苟,已经失去感知痛苦的能力。但这种痛苦并不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夫受戒者,超凡鄙之秽流,入圣众之宝位也。既慕心弥博,故所缘弥多。以多缘故,法事攸难。以难知故,理须详检。而世情尘染,每昏教法。为师为匠,实易实难。但由习俗生常,不思沿革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四分律行事钞选读标宗显德篇第一章律宗纲要第一节叙宗劝学【赞戒殊胜】夫律海冲深,津通万象。虽包含无外而不宿死屍,腾岳波云而潮不过限。【劝勉大众】故凡厕豫玄门者,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第一章 具缘成受济群第五节 事成究竟第五,事成究竟。始从请师,终至白四,九法往来,片无乖各。界非别众,僧无不足,羯磨无非,受者心至,则成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谓有比丘出家已后,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为上,余悉不为。用为非道,内多嗔怒。自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佛教徒常会犯一个相同的错误:他们不做小事积聚福德,例如每日做净水供养——因为他们觉得这微不足道、没有价值。可是他们也不做大动作,例如捐一年的预算给佛教大学、每个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25
落实《弟子规》、落实《感应篇》,深信因果,不敢起恶念。不但不敢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连那个恶的念头都不敢起,这是深信因果的人他做到了。这一般普通的处事待人接物上的礼
因果报应时间:2024-07-25
分别与执著分别,有地前分别和地后分别之分。《道次第》的观修,主要是指地前分别。宗大师认为,地前的修行,应从分别获得无我正见,然后进入无分别。格鲁派的这一修行套路,和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我见为一切烦恼之本坏聚见、边执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皆属于恶见的范畴。坏聚见,又称身见、萨迦耶见。坏为毁坏、无常之义,坏聚指五蕴色身,于此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止观的实质《道次第》建构的实修理路,指导我们将本论阐述的各个法门落实于心行。一切教理能否在心行上产生作用,归根结底,不外乎止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经教都是为止观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烦恼、业、果报没有学过教理的人,说起业障时会很笼统。最近妄想很多,他会说是业障现前;最近诸事不顺,也会说是业障现前。我们学习教理,必须明确业障究竟是什么,也必须分清烦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索达吉堪布:积聚大福德资粮的关键是什么问:积聚大福德资粮的关键是什么? 答:成就大福德善根的第一个条件是“热衷”,热衷是强烈的欢喜、信心,指发心意乐猛烈积极。我们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31
来源:资料图 素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戒除杀心和嗔心。佛教有一部《十善业道经》,其中讲到戒杀的十大利益: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
名人素食时间:2023-08-20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五)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五)藏传佛教培育信心道念的特殊方便问(16):汉传佛教自清末民初以来,从传统丛林教育转向学院教育,为教界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5
索达吉堪布妙答济群法师的尖锐问题:关于男女双修法门问题 索达吉堪布妙答济群法师的尖锐问题:关于男女双修法门问题关于藏传佛教之双修问题索达吉堪布回济群法师问(2):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5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二)如理如法的传法灌顶问(4):另外,我发现他们的这种交流往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语言的障碍。很多活佛和上师并不懂得汉语,而汉地的弟子们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5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一)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以不共之发心及悲愿,住持娑婆世界、摄受我等身处五浊恶世之众生,他为不同根基之众生宣说八万四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5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四)藏地寺院的实际景观问(12):去年,我在西藏参访了藏传佛教的几大寺院。就我所看到的情况,这些寺院也深受经济浪潮的影响。每个寺院都在卖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5
积聚福慧是一种执著吗?佛陀教示我们不要执恋世间福乐,这不代表说我们不须执著止恶行善及执著于利益众生之事业。 问:佛法教示我们不要执著,那么,以修持来积聚功德及智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2
学佛的人,学习的程度不一样,对学佛的认识也都不尽相同。学佛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有许多人,学佛仅仅是为了保平安,保发财,保健康,带着这种目的来学佛的人为数不少。尤其
认识佛教时间:2023-07-05
济群法师:去除欲望后,社会还能进步吗?问:去除欲望后,社会还能进步吗? 答:进步的意义是什么?现代社会只考虑进步,却从不考虑进步的意义是什么。难道进步就是发展经济
佛学常识时间:2023-06-19
济群法师:可以内心皈依却不举行仪式吗问:内心皈依三宝却不举行仪式,可以吗? 答:有些人觉得,既然佛法是心法,外在仪式根本是可有可无的。问题是,对于我们这些整日妄
佛学常识时间:2023-06-19
济群法师:何为“心即是佛”?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学佛?问:何为“心即是佛”?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学佛? 答:虽然“心即是佛”,但我们目前的生命现状是不是佛?佛陀已彻底断
佛学常识时间:2023-06-19
济群法师:佛教经典里的概念术语问:佛教经典里过于繁琐复杂的概念术语,似乎是普通信众掌握佛教的障碍。比如五蕴、六根、八风、十二处、十八界……让人听得发晕。……佛教
佛学常识时间:2023-06-19
济群法师:劝重症患者看破生死显得冷漠无情吗? 佛陀看望重病比丘(图片来源:资料图片)问:若友人病重濒死,以佛法观点劝他看破生死,不会显得冷漠无情吗?答:面对病人
佛学常识时间:2023-06-19
济群法师:信佛的功利色彩很浓,该如何引导问:如今信佛的功利色彩很浓,该如何引导?济群法师答:现代社会是个功利社会,自然会有很多人把生意场上的一套带到寺院,带到佛
佛学常识时间:2023-06-19
济群法师:佛教界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如何?问:佛教界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如何?答:我们一直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我曾到台湾参访多次,觉得他们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
佛学常识时间:2023-06-19
济群法师:吃素后,蛋类能不能吃 问:吃素后,蛋类能不能吃?答:严格的素食者,是不吃蛋类的。佛教提倡素食的理论依据,是为了不杀生,为了体现对众生的慈悲。而鸡蛋是生
佛学常识时间:2023-06-19
济群法师:功德与功利有何不同问:佛经中提到的功德,和凡夫的功利有何不同?济群法师答:功德,也是一种利益。那么,可否带着功利心修行呢?对于凡夫来说,若没有任何利益
佛学常识时间:2023-06-19
济群法师:哪些属于错误的追求呢问:人生的痛苦在于错误追求。请问,哪些是错误追求呢? 济群法师答:错误的追求,一是违犯法律或戒律,二是心态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占有
佛学常识时间:2023-06-19
济群法师:佛教是不是让人觉得太无情 问:《财富品质》:庄子丧妻,击鼓而歌,佛教的爱是不是也超越生死的?但这个故事在很多人眼里有些太过无情,一个人如果在现实中修炼
佛学常识时间:2023-06-19
济群法师:佛教的爱是不是也超越生死的?太无情?《财富品质》:庄子丧妻,击鼓而歌,佛教的爱是不是也超越生死的? 但这个故事在很多人眼里有些太过无情,一个人如果在现
佛学常识时间: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