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的修行方法(五明)
菩萨乘愿往返世间救世度生,需要掌握世间的各类常识与生活技能。即能自养其色身,不给众生带来累赘,又可以聚积资财,为众生施以各种布施。伺机善佳引导众生,止息诸恶.常积德法.趣向解脱。
菩萨乘愿往返世间救世度生,又要不使众生有所累负,需要掌握世间的五种常识与生活技能。这就是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
声明:
菩萨在世间救世度生,需要与众生传情达意,以授予众生清净解脱之法。在与众生讲授佛法时,必须言简通俗,演说流畅。是以,在世间救世的菩萨,需要对世间的各类说话.文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勤加修习。才能使佛法的真谛准确无误地弘扬,才能使佛法的真谛顺利地获得传播。
对世间各类说话.文字.书写.声韵等学问的掌握,就是声明。
工巧明:
菩萨乘愿在世间救世度生,要想不负累众生,不给众生带来累赘,就需要掌握世间的各类工巧身手。以为自己的生计,即能自养其色身,又可以为众生供给办事,自利利他。否则,菩萨在世间只能沦为披着法衣的寄生虫。不只不能救世度生,反会负累众生,给众生带来累赘。
所以,真正住世度生的菩萨,都需要掌握一些世间的工艺技能。不只可以自养其色身,不负累众生,又可以聚财布施。又可以与众生合营生活.合营工作.合营游玩.合营游玩。才能加倍亲近众生.切近众生,以便伺机点化众生,授以清净解脱之法。
对世间一切工艺技能的掌握,这就是工巧明。
医方明:
世间的众生,经常受各种的身心疾病的苦楚。身体多有残缺损伤,对病痛心中常有忧苦.烦恼。
住世的菩萨,对这些身心深患疾病的众生,必起大悲之心(悲无量心),并要施以支援。就需要掌握世间的,各类治疗身心疾患的医术,以减灭众生的病痛。
在减灭众生病痛的过程中,伺机点化众生。让众生明白:世间的药物与医术,只能除去肉体上的苦楚,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众生所受的各种病痛与烦恼,都是往昔恶业果报所制。只有依佛清净之法而修行,才可以彻底铲除诸业病痛,才可以彻底摆脱世间各种疾患的困扰。
掌握世间一切与治疗身心疾病有关的学问,就是医方明。
因明:
在世间有崇奉各类宗教,各类思惟的众生。菩萨要想乘愿救世度生,就需要对世间的各类善恶宗教.各类学术思惟的缘起与因果关系,分析的透彻清楚明了。勿使自己混肴,要做到了了分明。
这样,才能伺机度化具有各类善恶宗教思惟.各类学术思惟的众生。才能使众生不至被邪见所迷惑,而误入歧途,坠入愚痴倒置之中。
所以,住世的菩萨要想救世度生,就需要掌握世间的一切善恶宗教思惟.与学术思惟的缘起与因果关系,及相符逻辑推理的能力。才能在护持佛法,与邪见辩论的时刻,不致使自己的思路纷乱,反生抵触。避免不只不能弘法利生.破邪显正,反使佛法的真义被曲解,难令众生信服。
掌握世间一切有关各类善恶宗教思惟.各类学术理论.各类思维方法等的学问,就是因明。
内明:
就是对自己的身心所受业报的缘起?自己的根性?自己适合修什么样的法才能解脱?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自性显现?自己的身心功能?自己的心.意.识三者的差别?自身.佛.众生三者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要有一个准确的小我看法和熟悉(为什么要有小我的看法---)。
这些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您假如都搞不清楚,那您还怎么会有一个准确的修行目标?如何朝着自己的修行目标去求证?
所以,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要需要掌握一切宇宙本质.生命本质和与解脱有关的宗教.哲理等学问,这就是内明。(世人己知之法如掌中叶所未说者如树上叶)
玛瑙是常用于镶嵌首饰和雕刻工艺品的一种宝石。真假鉴选方法如下:(1)颜色:真玛瑙色泽鲜明光亮,假玛瑙的色和光均差一些,二者对比较为明显。天然红玛瑙颜色分明,条带十
宝石佛珠时间:2025-02-16
从前有一个小孩子,从小就被家人送去寺院做小沙弥,小沙弥虽然听话也算乖巧,但就是有时脑袋有点不灵光。在过去的寺院,如果有小沙弥来出家,但脑筋又不灵光时,当师父的
素食资讯时间:2025-02-14
干扰修行的八种违缘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会经常反复出现的八种负面心态或违缘:第一是五毒烦恼粗重学佛以后,我们并不能一夜之间烦恼顿消,有时贪嗔痴慢疑会以相当狂暴激烈的形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好好修行者人天爱戴很多人认为修行需要大块时间其实不然一分钟也能完成修行快来看看吧修行方法修行主要训练的是让自己意志坚定,如同制造瓷盘瓦罐,皆需经过火焙日晒,时间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改命,永远是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什么是戒,孝顺父母就是戒,如果没有佛,就把父母当做佛来侍奉,你一念孝顺,供养一次父母一点东西,这样的福德就远超你的想象。孝顺供养父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为什么佛拿这四位大菩萨来比较地藏菩萨呢《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梦参老和尚 讲解【善男子。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佛珠,象征着佛法的传承。皈依,是为了获得如法的、由诸佛世尊一脉相承的皈依体,这正是佛法最殊胜的传承。我们平时念咒,就用菩提子佛珠比较好。现在很多人爱用计数器代替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6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珠宝首饰,特别是职业女性,珠宝首饰已成为她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但在我国,珠宝知识的教育仅限于业内人士。因此,大
宝石佛珠时间:2025-02-01
按:憨山大师是末学最为敬仰的大师之一,他的这番开示全面总结了修行的核心内容,信息量很大,不可不细心读取。图为在广东南华寺的憨山大师几百年不坏之肉身。末学对原来的文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顶礼主要是对治傲慢。人都有傲慢这些不好的习气,若是有傲慢心,不会有任何进步。傲慢的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另一个是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功德。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30
话说很多人抱着崇敬之心把老珠子请回家,本以为会有灵性,有助修为,转天发现,珠子是泡的或炸的,佛头是塑料的,穿的老蜜蜡孔道是琴弦磨得,你说郁闷不。所以还得多看多学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29
面对佛陀,我们就能得到很多修行启示从佛陀盘腿端坐在莲花坐台上,右手结降魔印置于右小腿,左手托钵于腹前,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我们先来看看,佛陀为什么左手托钵。佛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8
第一个就是运用参话头的方法来停心!就一个修行人来讲,行住坐卧它都是禅。站也是禅、坐也是禅、卧也是禅,行住坐卧,四大威仪都可参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7
文:梦参长老持诵地藏菩萨、恭敬地藏菩萨,这位菩萨能够让你持戒坚固,就像妙高山那样子,“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说到精进难坏,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佛答时间:2025-01-27
在修行当中,应该身体力行能够有成就的人,他是身行这个理想,而不是口说这些大言、大语。讲出来给我们听啊,是在指导我们,希望我们能够照着这样来实践。现在正行完成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6
为什么我修行总是不得要领?色身上的变化,初学过程中有八种变化,是每一个修行禅定的人都会经历的。──────────────────当我们用功到一个足够的进度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5
真正修行人远离名利不为名利动摇其心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参禅的人,参到火候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诤三昧的境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成为花间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4
修行之道无奇除开用心方法之外,其他皆是媒介。有些人是需要媒介作依靠的,但是媒介毕竟不是标的,是故不能执着不放!修行之道无奇!唯在追求生命中止于至善的境界途中,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老蜜蜡在岁月的沧桑中形成,默默凝结了千年的年华。有的通体透明,有的丝丝飘渺。它有细腻的质感,一串很拿在手里,重量轻,似塑料般,不过,在颜色和质感上跟塑料又是截然
蜜蜡知识时间:2025-01-21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从前,有一个农民赚了很多钱,他很自豪地说,我靠着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发财了。我们仔细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吗?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他能发财吗?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贪求深空”,毛病在贪求上什么叫“深空”?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汝当先觉,不入轮回”:阿难哪!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入这个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0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讲记》精彩片断撷英(一)修行把握关键,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今天要学法,要求法,你自己先具备什么条件?你发了什么样的心?你付出真正多少的努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地藏菩萨就有这么大的加持力,有什么下地狱的罪业,他都给你免除。在地狱门口守着说:这是我的弟子,他信仰过我,不让他下。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紫檀自古以来深受国人的喜爱,以前多为皇家贵族所使用,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如今喜欢紫檀的朋友越来越多,下面就将介绍一下紫檀的保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常言道“紫檀
紫檀佛珠时间:2025-01-05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尊贵的阿秋喇嘛(龙朵加参尊者)01阿秋喇嘛珍贵开示修行者会逐渐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首先,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反而将信仰用来增加了自己伺察
文殊花开时间:2025-01-0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五愿:菩萨演一切智)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藏传佛珠玩法很多,我们很难见到两条一模一样的藏传佛珠。琳琅满目的藏传佛珠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随意的假象,但实际上藏族人民的信仰是非常虔诚的,每一条佛珠每一个构造都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30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所以历来大德高僧莫不巧用佛珠。在经典当中特别强调,持用不同质料的佛珠,其念诵的功德利益,也有胜劣的差异。如《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中,佛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29
为避嫌疑筑屋田间,坚持不懈苦修廿年。不近女色财心未断,廿年之功一朝丧尽。江苏省崇明岛(今属上海)高石桥有王氏兄弟二人,长兄已忘其名,小弟名曰和尚,父母双亡。长兄已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29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这一品,是讲药王菩萨所修的最难行的苦行;这种苦行,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这一位菩萨,他已经证果成菩萨了,以前不叫“药王菩萨”,是叫“一切众生喜见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4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场,也要有好的小环境作保证,小环境就是我们自身。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自身要做好五件事情,即所谓的调五事饮食上要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摘自:《妙法莲华经》浅释观世音菩萨救我们三灾八难,和我们众生有缘。读诵到这一品,我们要知道法义在哪里。我们众生受持《妙法莲华经》,那么谁来保护我们呢?我们有难处,求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工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参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演变成五宗,就是禅、教、律、净、密。禅是禅定,教是教理,律是戒律,净是净土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2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因缘与一厢情愿近年来,宗教对国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生活、工作中常有人谈起应以「因缘观」面对周遭的一切,或以「因缘观」解释个人的想法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觉察自己的偏执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觉察自己的偏执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请说忍辱一个人会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这就要看他「忍辱」的工夫做得够不够。听说在监牢里一关十几二十年的囚犯,很多是带着满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要了解什么是「菩萨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菩萨」?我们看到经典的记载,菩萨没有一定的身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为出家比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我们此生幸运得到暇满具德的人身,对于细微的取舍道理能把握的到,所以有闲暇与机会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虽然各自具备了一些特点,但是却没有机会行持细微的取舍。因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当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所以你看过去祖师们说,「你只要听到一句法,就要付诸实修」。很多人觉得修行就是一种舒舒服服的、身心暖暖的、懒懒的、松松的,好像修行是这样;有些人在城市中工作很繁忙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8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在这个世间为什么要多念这两位菩萨?为什么在我们这个世间要多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什么原因呢? 因为这两位菩萨专门发心在娑婆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