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16 择法 四 正念观法
彼有择法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择法觉支。 彼无择法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无择法觉支。彼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择法觉支如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
起之择法觉支如何圆满。
无明(ignorance,或 delusion)是对事物的错误的想(perception)。为了修正我们错误的想,佛陀教给我们一个择法(discriminative investigation)的方法,它是与心念处和法念处相联系的。心之对象(the objects of mind)又被称之为法(dharmas)一切能够想象得到的事物。它们包括六根、六尘和六识。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每一个概念和每一个属于记忆范畴和心灵体验范畴的事物)。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一切法都被包含在这十八界(梵文:dhatus)中,它们包括一切生理、心理和物理现象。这十八界,包括心所(mental formations),又被称之为法。以心观心的时候,心又成为一种法。
一切法的基本特征是缘起。诸法根据缘起的法则而成、住、坏、空。南传佛教《中部》(Majjhima Nikaya)中讲: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佛教的缘起规律,极其简明,而又深不可测。根据这个教义,没有一法可以孤立地成、住、坏、空。一个法的形成,要依赖于其它法的成、住、坏、空,实际上,要依赖于其它一切法的成、住、坏、空。法不孤起。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认为事物是真实的、彼此孤立的。比如说,从我们眼前的树枝上取下一片树叶,我们也许会以为,这片树叶独立地存在于所有其它的树叶之外,独立于树枝、树干和树根;独立于云、水、大地和天空。实际上,没有所有其它这一切我们认为与这片树叶不同的事物,这片树叶就不可能存在。这片树叶与其它的树叶、树枝、树干和树根是一体的,与云彩、河流、大地、天空以及阳光也是一体的。如果这些事物中有任何一件事物不存在,这片树叶就不可能存在。如果我们深入地观察这片树叶,我们就会从中看到所有这些事物的存在。这片树叶和这些事物是共同存在的。这就是互即互入的原则,也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原则。这就是《华严经》对佛教缘起观表述得最完备的一部经典所教导的内容。事物不是独立于彼此之外而存在的。它们是互含互摄、共同存在的。这就是佛陀说此有故彼有的原因。借助于定力,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原则来观察一切事物。我们要根据缘起的原则去观察宇宙中的一切法,包括我们自己和我们周围人的心念、语言或感受。
择法的方法首先是从诸法的分类开始,比如六根、六尘和六识,也即十八界。它们也可以根据色、受、想、行、识五蕴来分类。色是指一切生理和物理现象。受是指乐受、苦受和舍受。想是指基本的安立名相。行是指在我们心中生起和现行的心理状态。识是指心所具有的忆持、了别、分别和贮藏一切种子的功能。基础的阿毗达摩著作和佛教心理学唯识宗的教义,对于五蕴的本质和它们起用的方式,作了非常透彻的解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告诉我们,观世音菩萨通过对五蕴的观察,看到了诸法的缘起性,发现了它们不生不灭的本质,并因而超越了对生死的恐惧。同一部经典也提到了诸法的空(sunyata)性。空在这里的意思是缘起(相互依存)。诸法为了成、住,必须相互依存。没有一法能够脱离它法而存在。这就是我们说诸法本性是空的原因。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独立存在。
通过择法,我们认识到了一切存在着的事物的缘起性。也即认识到了一切事物的空性。借助空慧,我们就能够超越有无、生灭、一异和来去等概念,克服对生死的恐惧。当我们亲证一切存在着的事物之缘起性的时候,我们的有无、生灭、一异和来去等概念都会消解无余。能够消除生死概念,这是择法的关键所在。
在给孤独长者去世的前几天,佛陀派尊者舍利弗和尊者阿难去看望他,指导他的修行。尊者舍利弗坐在给孤独长者身边,开始指导他:给孤独居士,你应该这样观想:眼睛不是我。我不会被这双眼睛所束缚。给孤独长者呼吸着,并根据这个指导作观想。舍利弗继续指导:耳、鼻、舌、身、意都不是我。我不会被我所有的色、声、香、味、触、法所束缚。给孤独长者如是观察,逐渐地看到了一切存在着的事物的缘起性,看到了他自己不再被拘限于十八界(六根、六尘和六识)中,看到了既没有引领我们进入存在的生、也没有把我们从存在带向虚无的死。
给孤独长者就这样反复修习,他开始哭泣,眼泪从他的双颊滑落。尊者阿难问道:怎么啦?你有什么后悔的事吗?你修观想没有成功吗?给孤独回答说:尊者阿难,我没有什么可后悔的,我的观想非常成功。我哭是因为我太感动了。我有幸为佛陀和他的僧团服务了很多年,但是,我从来没有听见过,有哪一个教法象今天尊者舍利弗传给我的这个教法这样深刻、精彩和宝贵。
阿难说:给孤独居士,难道你不知道佛陀一直在对比丘和比丘尼们宣讲这个教法吗?
尊者阿难,请告诉佛陀,象我这样的居士也有能力听这个妙法。有一些居士没有能力倾听和理解这些深妙之法,并且把它们付诸实践,但是,还有一些居士,他们有能力倾听和理解这些深妙之法,并且能够把它们付诸实践。
关于给孤独居士的这段引文(南传佛教《中部》第143经)向我们表明,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对于事物的缘起性和空性进行正念观察,而不仅仅是比丘或比丘尼。居士的生活还没有忙碌到使他无法享受无上佛法之妙味的程度。
《四念处经》也描述了那种脱离了无明状态的心,比如,当我们觉悟到无常、无我和缘起的时候;当我们的心安住于正见的时候。正见是被称之为八正道的八种修行方法之一。
在教导我们如何观法这一品中,佛陀在七觉支(梵文:saptabodhyanga)中首先提到了择法。择法的意思是指,仔细考察一切色法或心法的来源和本性。如果我们能够在深层次上理解诸法的来源和本性,那么我们的心就不再处于无明的状态。
《四念处经》上述十五个练习中的每一个练习,都或多或少地具有正念观察诸法来源的作用。最明显的例子是练习8观察身体和宇宙间一切存在着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地、火、水、风,以及练习12观察我们的受的来源和性质。
坐禅的时候,我们把心念集中到观察对象上有时候是色法,有时候是心法。为了发现那个对象的来源和本性,我们对它进行深入地观察。有意识地呼吸,它的作用就是滋养和维持心注一境的定力。如果我们认真深入地观察,很自然地,我们就会看到,所观的那个对象的成、住、坏、空要依赖于其它的事物。最后,我们会明白,诸法本性不生不灭,尽管诸法不会永远存在,但是,它们也永远不会彻底消亡。因此,正念观察缘起,是引领我们超越生死束缚的大道。佛弟子如果不修习正念观察缘起,他就还没有得到佛法的精髓。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当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有人会说:既然如此,那我等到临终时再念佛就好了,何必平常时时要念呢?您想想看,为什么我们平常时时要念?比如一个小孩,从小不写习题,爸爸妈妈、老师说的话也不爱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2
六身,是由六根而来,若六根不缘,即无六身。因六根缘于六尘生六识,即戍各个六身。例如眼、色二法,相缘生眼识,即是眼识身,他如耳、鼻、舌、身、意,各随声、香、味、触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1
伍.练习境界问:何谓见法?见法意谓着所见的事物不同于世俗所见吗?答:见法是见到法,是要真正来练习,实际来修行的人,才见得到法。否则,就算我们跟别人讲,别人也听不懂。一般的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五章:练习德宝法师虽然禅修有许多主题,我们强烈建议你从专注于呼吸开始,以达到某种程度的基本定力。请记得,你这样做,并非修习什么高深或纯粹的禅定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练习呼吸吸气、吐气大家来练习,第一次静坐的人要注意:脊椎骨要放直,头部下额要稍微收回来,肩膀放轻松,两肩平等,目标放在鼻孔里,嘴闭起来,眼睛也闭起来,注意鼻孔中间,手平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阿姜查尊者答:很好,这是有益的心灵训练。你若有智慧就不会执着在禅定上面。这好比想要坐久一点,它当然是一种好的练习,不过真正的修行与姿势无关,它是直接观照内心。这才是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6
辟谷有许多个流派,其中一个流派就是意念辟谷。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辟谷方法,通过意念控制人的食欲,达到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不吃不饿的境界。虽然看起来很玄乎,但却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5
慈的瑜伽行者,当观察恚的过患及忍辱的功德。如长部中说贤者!若为恚所战胜,为恚而夺取其心者,则杀害生物。初修慈的人,为了避免贪欲的生起,不应对异性修慈;为了避免起忿怒,则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4
密宗观法,不外因字、因事、因法、因人四种,即四种曼荼罗也。因字起观者,如字、字等,一切文字。因事起观者,如月轮、莲花等。因法者,如观慈悲喜舍、三平等观等。因人者,如观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0
第三节清凉的华严心要观与三圣圆融观清凉的华严心要观,是在答唐顺宗所问心要法门时,结合禅宗思想,解说华严心要,大意如下: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9
练习6 对身体的动作了了分明 一 正念观身复次,诸比丘,比丘于进退之际,对其进退,施以圆满的觉照,心中了了分明。彼于前瞻后顾、弯腰站起之际,对其所做之事,亦施以圆满
修习正念的二十个练习时间:2024-04-09
要精进修习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君不见历代名医,数部经典皆熟烂于胸。一通百通,此之谓也。舍卫城的一群年轻男子在佛陀的允许下出家,加入僧伽,佛陀并且给他们观想的题目
佛典故事时间:2024-03-01
乾隆大藏经《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极乐世界。与无量大菩萨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大吉祥天女菩萨摩诃萨等。皆从座起
念佛功德时间:2023-08-23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一切勤作即为修习过问:“为了早日圆成佛道,我们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但怎样去理解《大圆满愿文》中的“一切勤作即为修习过”这句话? 答:“勤修”在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2
学佛从这里开始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四种禅观。又称四无量、四梵住。四无量心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 我心怡悦;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08
一早,舍利弗进城托□,遇到一名老妇人在路旁哭泣。舍利弗慈悲的趋前垂询:“老人家,您怎么啦?” 老妇人泪流满面的说:“尊者!我家里遭小偷,财物被偷光了。”舍利弗回
因果报应时间:2023-07-30
今日是2017年农历四月二十八,为药王菩萨圣诞日,值此殊胜之日,弟子也迎来了一个非常欢喜的事情:我的母亲正好在今天吃完最后一剂中药,由颈椎病发病引起的头晕症状彻底的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29
还有一个是什么?还有一个就是要练习我们内在不被念头捆住。九法界众生以心体不能离念,你要想不起念头不可能的,你就是勉强压到你不起任何念头了,那个“犹是法尘分别影事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3-07-17
修习是什么?修习,谓依如来所说之法,精修数习,以成道果也。众生为贪瞋痴等烦恼所系缚,若修习佛法,断除烦恼,即得解脱,解脱即是涅槃。在当前广大的佛教信徒当中,往往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7
“习”是练习,“劳”是劳动。现在讲讲习劳的事情:诸位请看看自己的身体,上有两手,下有两脚,这原为劳动而生的。若不将它运用习劳,不但有负两手两脚,就是于身体也一
环环素食时间:2022-03-29
自从人类开始直立行走,颈肌劳损、颈椎损伤、韧带硬化和各种类型的颈椎病等病症都找上门来。还不仅止于此,虽与其它动物区别开来,但身体的弊端却远远没有结束:1、未老先
愿生彼国时间:2022-03-24
宋智印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吴兴的祇园寺,平常修习极乐净土的观想,日夜精进而不间断。后来在病中,集合大众诵《弥陀经》,才一诵完,即盘腿合掌而往生。(佛
因果实录时间:2022-02-15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
噶玛巴教言时间:2021-12-03
整个净土成败的关键,就是在发愿。我们心中都有很多的愿望,这些愿望对你的生命会产生引导的力量,所以你不能只知道积聚资粮,还要知道这些资粮的方向在哪里?如果你不清楚
净界法师时间:2021-06-25
我们先谈一谈念佛的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如果不修习会有什么过失。先看缘由。请合掌。请一位同学把它念一遍。戊一、缘由。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方法;由欲有乐缚众
净界法师时间:2021-04-27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须菩提尊者在观空的时候,是以一心为根本。他这个观法跟《大乘起信论》非常接近。《大乘起信论》的观法,它是以一心为宗,所以它叫一心真如,它的真
净界法师时间:2021-02-04
如果我们能在内心真切地生起对三宝的净信,当这个净信的力量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就会对自己的生命发生一个新的决定,就是要把生命从现在到尽未来际,全部都投入到如
明海法师时间:2021-01-07
问:修习禅宗求明心见性,那是否非得大慧根者才可薰习呢? 大安法师答:在这个时代,要了生脱死的捷径圆顿之法是念佛一法,禅宗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很难。如果说晋唐之
汉传法师时间:2014-01-19
问: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这其中有何因缘因果,如何对治这一烦恼?大安法师答:其原因还是生死心不切啊!不了解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生命的无常啊!今生如不能成就往生净土
汉传法师时间:2014-01-26
问:为了免触犯因果,夫妻合不来,顾及到小孩问题,可否离开另一半,悄悄地带子女们离开,就是为了修习佛法,不想再与另一半争吵?传喜法师答:这个也是一个问题,夫妻相处
其他文章时间:2014-02-14
佛法教导我们抗拒诱惑、破除对七情六欲的执着,多利用因缘观、慈悲观,以及转变观念等方法,但有时这些方法还来不及用上、观念还来不及转变,就已经陷入欲望的泥沼了。所以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问: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这其中有何因缘因果,如何对治这一烦恼?大安法师答:其原因还是生死心不切啊!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的生命是无常的。今生我们如不能成就往生净土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2
禅宗唯明自性, 非吾辈钝根所能得其实益者。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未成佛前, 皆当修习。我辈既不能断惑证真, 仗自力了生死。若再不以念佛求生西方为志事,则纵有所修, 皆归人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5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千余年矣,其教理高深,法门无量,大慈大悲、救世救人之伟大精神,诚不可思议也!人生处世,皆是随业受身,凡有身者,莫不有苦。老子云:“吾有大患,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07
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灵光独耀。这一十六字,就是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方法,基本次第。这一十六字,究竟怎么样在我们的修行中来落实。这四句话,不妨结合《心经》的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2
菩萨的第二种善巧方便是修习慈言爱语。你可以十分坚定、毫不妥协,但言词仍能和蔼、慈爱。要表达自己的意见,无须大声咆哮或心怀敌意,慈言爱语可将你的感觉与意见传达给对
南传法师时间:2014-05-21
我们的修习就像莲花和污泥一样。莲花不会起这个念头:“我不想要污泥。”莲花明了,就是因为污泥,它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对我们来说情况也是一样的。我们有负面种子,也
南传法师时间:2014-05-22
深观和修习爱的正念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使心中有爱。这份清醒与慈爱对我们是一种保护,而能免于各种危险。我们常以为危险来自外界,其实危险多半来自于自己的内在,若无清
南传法师时间:2014-06-14
“住于行处”表示所作所为都应修习忍辱,并寻求人际间的和谐。若你有耐心,能容忍其他人,就能为自己创造平静与喜悦,周遭的人因而将同样感到平静与喜悦。忍辱并非软弱,
南传法师时间:2014-06-15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静心地面对世界,面对自己,心就会无限敞亮、无限丰足。静心的时候,心中十分敏锐,性灵独具,胜于往常。但静心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而是靠日积
汉传法师时间:2014-07-06
智慧的观照应该怎么观照呢?就是我们遇境逢缘应该怎么去用这个智慧来观察人生呢?我们这次的唯识学课程,讲出了三种观照:第一个是空性的观照;第二个是菩提的观照;第三个
汉传法师时间:2014-07-23
问:下面一个问题,《安士全书》里面讲的男根不净,女根不净的观法,观成需要多长时间?是找个时间专修不净观,还是在念佛的时候,欲念起来时观?先观自身还是从对方观起?
佛学入门时间:2014-11-09
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灵光独耀。这一十六字,就是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方法,基本次第。这一十六字,究竟怎么样在我们的修行中来落实。这四句话,不妨结合《心经》的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10
如果有外国人问起:「如何才能修习佛教的精髓──不执着?」我们可以再度引用佛陀的话,不必以自己的观点回答。佛陀曾简洁又完整地解释如何修习:眼睛看到可见的对象时,只
佛学入门时间:2014-1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图片来源:资料图片)通常认为,若要了解三世因果,必须借宿命通知道过去,用天眼通知道未来,才能亲见三世因果。其实
汉传法师时间:2014-12-14
佛教里谈到的“觉悟”,我们可以理解为开发潜能,针对这个“潜能”,佛陀讲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善巧,一个是智慧,其中善巧又叫慈悲。“愿一切众生具足乐及乐因,愿一切众生
藏传法师时间:2015-01-12
思维死主必定来临,不能幸免不论我们受生为哪一种身形,终必死亡。《法集要颂经》说:一切诸佛、独觉、声闻尚且须要舍弃他们的身体,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不论我们身处何地,
佛学入门时间:2015-02-05
禅宗分五家: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宗是禅宗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宗派,人称临济子孙遍天下。临济祖庭就在河北正定临济寺。这是讲禅宗的形式。从内容上讲,就是讲
佛学入门时间:2015-03-16
「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其实不是他人,而是我们自己。常常,我们觉得别人没把我们当回事,那是因为我们也没有把自己当回事。放下对他人执着,让他人做自己,让他人自
其他文章时间: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