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 四念处
四 念 处 菩 提 分
------------一乘道------------
「诸比丘!有此一乘道,能使众生清净、超愁悲、灭苦忧、证得正理、现证涅槃,谓四念处。以何为四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观受于心观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
诸比丘!有此一乘道,能使众生清净、超愁悲、灭苦忧、证得正理、现证涅槃,谓四念处。」 (南传相应部五 第三念处相应322-323) (北传杂阿含经二四、二O(大正藏二、一七四b))
世间的道路可说是无法计数,不论是人行的、车行的、船行的、畜牲行的、鸟行的、鱼行的、昆虫行的,一切的道路皆因有情众生的活动而开辟出来,这些道路辜不论要去往何方,但最终的目的地都是趋向五欲乐 (色、声、香、味、触及财、色、名、食、睡 ),在这条追求五欲乐的颠波坎坷道路中,乐少苦多且贪忧从不曾间断,因贪忧而有善恶业行,善恶的业行导致了六道的轮转,如果来归类世间所有的道路,可归类成二种道路:
1.无止境的──轮回道路:这条道路可分二个部份说明,一是不用花费时间去学习或去修炼,只要放纵、放逸自己尽情的沉湎于五欲乐,堕落与不善则相继随之,此相应于下三恶道;另一是需要花费时间与身体力行,从道德与戒善法的把持与自制下,努力去恶行善而自净其意,此相应于上三善道。此善、恶二道是贪忧所引导而产生,是相应于有「我」的无明状态,「我」不灭;则相续「识」生,生生不灭所以轮回永无止境。 2.有止境的──涅槃道路:轮回的原因是「我」不灭,但有情众生是习惯有「我」的,就像熏香长时熏染于衣服一样,如无适当方法是无法去除熏香的,而四念处是唯一能够洗涤、去除,能使众生清净、超愁悲、灭苦忧、证得正理、现证涅槃的方法。且四念处是八正道之前行(正见为前导),四念处亦如暗夜中照亮道路的明灯,所以他亦是照亮八正道前、中、后全程的明灯。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憍萨罗园,萨罗婆罗门村。于此,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彼诸比丘应诺世尊曰:「大德!」世尊曰:「诸比丘!诸新参比丘,出家未久,新接受此法、律者,诸比丘!汝等应劝导使修习四念处而住。以何为四耶?[当说:]
「友等!汝等于身观身而住,为如实知身,应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于受观受而住,为如实知受,应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于心观心而住,为如实知心,应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于法观法而住,为如实知法,应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
诸比丘!诸有学比丘,尚未获得心,以志求无上安稳而住者,于身观身而住,为偏知于身,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于受观受而住于心观心而住于法观法而住,为偏知于法,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
诸比丘!诸漏尽之阿罗汉比丘,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舍重担而获得己利,尽有结之正知解脱者,尚且于身观身而住,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而离身之系。于受观受而住于心观心而住,于法观法而住,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
境,以离法之系。
诸比丘!诸新参比丘之出家未久,新接受此法、律者,亦宜劝导使修习此四念处而住。」 (南传相应部五 第三念处相应 327-328) (北传杂阿含经二四、一七(大正藏二、一七三c)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要站在山顶上眺望瑰丽大地,你就必须从山脚下起步开始往上爬;要亲睹在遥远庄严的古城,你就必须从起点迈步前行,同样的道理要完成四圣谛与八正道,他的起点即是──四念处。为何是四念处呢?因为它的操作方法是我们可以直接接触、感受的身与心,身是感官生受之依处;而心是触受后生法之依处,所以一切法门如果离开了身心,或偏于一边,依靠着臆想、猜想而毫无边际的天马行空,则易落入玄学、哲学乃至形上学的范畴,对解脱生死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新学或着是新参比丘,如果想于陌生且不熟悉的法门中寻求得出路,最初的下手入门处就是四念处。于身、受、心、法应如实知,应热诚、正知、一心、心清净、得定、心一境。
初果乃至向阿罗汉的有学比丘,在尚未获得安稳之阿罗汉果而住时,必须持续地于四念处之身、受、心、法,为圆满遍知,所以应热诚、正知、一心、心清净、得定、心一境,以圆满完成最上之阿罗汉果位。
已漏尽之阿罗汉正知解脱者,还是必须于四念处之身、受、心、法观而住,持续地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以保持离却对法之系缚。
由此可更清楚的认识到四念处是八正道之重要行门,若无四念处则无解脱生死与取证涅槃,所以四念处是八正道之前行,亦是照亮、完成八正道前、中、后全程的明灯。
------------依戒立戒,三重修习------------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林之给孤独园。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愿大德世尊为我略说示法要。我闻世尊之法,独静居、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
「于此有一类之愚人,若如是请我说法者,我则得做思惟。」
「大德世尊!愿为我略说法,我悟世尊所说之义,当为世尊所说之相续者。」
「比丘!然则汝于善法之初应当清净,何为善法之初耶?戒之悉皆清净,与见之正直。比丘!汝若于戒悉皆清净且得见正直者,比丘!汝则依戒立戒,三重修习四念处。以何为四耶?
比丘!汝于内,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外,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内外,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内,于受于外,于受于内外,于受观受乃至于内,于心于外,于心于内外,于心观心乃至于内,于法 于法,于外,于法于内外,于法观法,热诚、正
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
比丘!汝依戒立戒,如是修习此四念处者,比丘!汝则可期与日夜俱善法之增长,[不期]损灭。」 时,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则从座起,礼敬世尊,右绕离去。
时,彼比丘独静居,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善男子以离家而出家之本义,于现法究竟无上之梵行,以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如: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彼比丘成为阿罗汉之一。
(南传相应部五 念处相应 325-326) (北传杂阿含经二四、三二(大正藏二、一七六a))
于前说明可体认到修习四念处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但修习四念处有一重要前提必须先建立,否则一切的修习就像在邪曲的道路上或轨道上行走一样,永远无法正确到达目的地甚至迷失方向,底下分二部份来说明四念处之前提,他是善法之初所以应当先清净: (一)戒之悉皆清净:五戒、八戒、十戒乃至具足戒,一切
的戒法的成立是离不开身、口、意这三部份,以四根本戒杀、盗、淫、妄来说皆是外显可见的身、口业,但殊不知意业才是身、口业的主宰者,因此戒律的持守不以外显易见的身、口业为依归,应以意业(心)清净为持守的最高标准,并配合着出离心及解脱心来持守,才能达到圆满而无过失的戒清净。另外持戒应秉持着戒自而不戒他、不害自亦不恼他、不自高不贬抑他,最后必须回向于舍,以免不自觉的落入戒禁取见中而不知觉。
(二)见之正直:正直,谓方正质直,即指远离邪曲之心。正见,梵语 samyag-drsti,巴利语 sammā-ditthi。如实了知世间与出世间之因果,审虑诸法性相等之有漏、无漏慧,称为正见。正见可分为:
(1)有漏正见,又作世俗正见。即与意识相应之有漏善慧,系有漏有取者,故转向善趣,招未来可喜所欲
之果。
(2)无漏正见,又作出世间正见。即尽无生智所不摄之意识相应善慧。
远离或有或无之邪见,而采取持平正中之见解,如远离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见。五见,梵语 pa.ca-drstayah。又作五染污见、五僻见、五利使。指在根本烦恼中之五种恶见。即:
(1)萨迦耶见(梵 sat-kāya-drsti),译作有身见、伪身见、坏身见、身见。即自执有「我」之存在,称为
「我见」,而以为此属于我,则称「我所见」。
(2)边执见(梵 anta-grāha-drsti),又作边见。为偏执于极端一边之见解;如谓我死后仍常住不灭,此称为常见(有见);谓我死后则断绝,此称为断见(无
见)。
(3)邪见(梵 mithyā-drsti),为否定因果道理之见解。
(4)见取见(梵 drsti-parāmar.a),即执着错误之见解以为真实者。
(5)戒禁取见(梵 .īla-vrata-parāmar.a),又作戒取见、戒盗见。即视不正确之戒律、禁制等,为可达涅槃之戒行,此种执着即称为戒禁取见。
眼睛如果蒙上了一层纱或一块雾镜,眼前的景色及道路就无法清楚的看见,因此正确知见的建立,是关乎着全程修习道品法的重要关键。
如果于戒悉皆清净且已得见正直者,则依戒立戒,三重修习四念处,而所谓的三重?
一是于内;二是于外;三是于内外。
所谓的内外即是内因外缘,凡能直接产生结果的内在原因,称为内因;能间接助长结果形成的外在原因,称为外缘,于四念处之身、受、心、法于内作观,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外作观,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个别操作熟悉后再于内外交互作观,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而四念处之身、受、心、法的作观法将分别详述于后。
1 四念处是观慧,戒定慧三学,它是属于慧。学佛没有智慧,你就入不了门,至少有四念处的智慧你才能入佛门,入佛门你才能够精进。我们今天学佛,学了几十年,功夫不得力,什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5
第三章 四正勤「正勤」的定义是:能够非常地努力实践,称为「勤奋」(padhana)。能够适当地、非常努力地实践诸「法」,称为正勤(Sammapadhana)。没有任何勉强成分的努力,称为「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5
第九章 如何修持三十七道品遇见佛法的众生,首先要安立「戒清净」,修习三十七道品,以证得「预流圣人」的境界。现在,我将简要地描述吾人如何修持三十七道品。修持「七清净道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4
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定:定如何选择目标四种护卫止禅法舍弃我禅师一般上,修禅者会有意或在潜意识里都把定列为修禅的目的。又由于这些人不了解定可分为正定和邪定,因此导致许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9
1.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人生在世总要记住,不跟人对立,不跟人结怨,无论他是毁谤我,是羞辱我,是障碍我、陷害我,统统忍受。佛说了,「一切法得成于忍」,我们今天讲了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9
五、转轮圣王出世之时,有七宝现于世间||金轮宝、象宝、马宝、神珠宝、玉女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如是如来出兴于世,有七觉分现于世间||所谓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9
六、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精进根者,当知是四正勤。念根者,当知是四念处。定根者,当知是四禅。慧根者,当知是四圣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9
开示三十七古人说:得之不得天魔得,玄之又玄外道玄。禅宗以无所得为入道方便,你说这道怎么修呢?法怎么问呢?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大家用功就在这一无所得上用。说这到处都是禅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7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八正道》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受,无常,有为,心所缘生。何等为三?谓乐受,苦受,不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时间:2024-04-13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2-3 念力何等为念力?谓四念处。 (北传杂阿含 力相应678(六六六))念力(梵 smrti-bala),于五根不断地数数修习及四念处之具修后,于修四念处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时间:2024-04-13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1 正见诸比丘!云何为正见耶?诸比丘!苦之智、苦集之智、苦灭之智、顺苦灭道之智是。诸比丘!此名之为正见。(南传相应部五 道相应126-12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时间:2024-04-04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8 正定诸比丘!云何为正定耶?诸比丘!于此有比丘,离诸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与乐,具足初静虑而住。寻伺寂静故内净、为心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时间:2024-04-04
心、慧解脱篇 七、结语如果说世间有屹立不摇、八风无法撼动之巨树,那就是五根、五力所成就之圣巨树。如果说世间有坚固盘稳、永不倾倒之古城堡,那就是由四圣谛、八正道所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时间:2024-04-03
三十七、大鲸鱼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大阿罗汉目犍连尊者经常以神通力往来于地狱、饿鬼、畜生、人间、天界,观察彼等众生的苦乐,诸如地狱的严寒、酷热和彼此残杀的痛苦;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时间:2023-07-17
道品第二十品解脱之道(注3)所有道中八正道(注1)最殊胜,所有法中四圣谛(注2)最殊胜;所有境界中不执着(涅槃)最殊胜,两足众生中佛陀最殊胜。 (偈273)这是唯一的正道,除此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时间:2023-07-16
四念处是什么?什么是四念住?四念处,又名四念住,是指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4
在佛教传统中,转轮王的七政宝代表大圆满七觉支[1],是克服通往大圆满之路上的惑或障的觉悟。七觉支为:1)择法觉支;2)舍觉支;3)精进觉支;4)喜觉支;5)念觉支;6)
佛教法器时间:2023-07-05
夸己赞长乃己之短,夸词之出众或反之,不予喜之,弗为助之。凡是夸赞自己如何对如何好、如何了不起的人,实际上这类人已经有很大的错处了,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落入错境并且知
佛陀住世时间:2022-05-14
念佛法门与四念处净土法门,于后汉灵帝年间已来中国!至东晋慧远大师赞扬于卢山,昙鸾大师(与菩提流支同一时代)宏扬天亲菩萨之《往生论》等,自此以后逐渐的普遍流行,直
妙境法师时间:2021-01-15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嗏)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一旦神离,不复堪亲近,切莫把未烂骷髅认作真。(观身不净)妄想驱驰,吸揽前尘作所依。
蕅益大师时间:2020-12-06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作为解脱道的行者,要想出离三界,了脱生死,应如何令念头安住呢?佛陀临涅槃时告诫弟子们说:应依四念处而住。一、观身不净。凡夫虽有种种执著,但其中最执著的,往往是这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4
七觉支(巴利语:SattaBojjhaṅga,SattaSambojjhaṅga),或称七菩提分,即七种导向正觉(菩提)的条件或因素。觉支,广义称三十七道品皆为觉支,狭义但以七菩
佛学入门时间:2015-12-29
什么是佛教里的七觉支?(资料图)七觉支(七菩提分)就是修行解脱者,要培养心灵七个方面的觉醒,才能增长自己的解脱慧命,使烦恼逐渐消除;才能获得永恒愉悦的圣果,生活在无所
佛学入门时间:2016-12-21
法度重光(资料图)继如法师“四念处禅修技巧-37助道品”2500多年前,佛陀亲授弟子的原始禅修方式;佛陀自觉证道之法和最后咐嘱之法;三十七菩提道品之四念处观行。“善止身者
新闻资讯时间:2017-04-18
-----衍慈法师《佛遗教经与现代生活》第三讲 二持戒(方便轻遮戒)「观受是苦」:受是领受,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能够领受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这叫
汉传法师时间:2017-11-17
什么是佛教“七觉支”?七觉支,又曰七菩提分。俱舍论谓之七等觉支。七科道品中之第六也。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分七种,故曰支,或曰分。
汉传法师时间:2018-01-05
归命十方佛法身及报化愿共诸众生速成法界性轮回三恶道法界理凝然本来常清净诸相不能迁寂静如虚空处处悉周遍体皆离彼此非深复非浅乳未转变时酥醍醐不见烦恼未伏除法界无由显
蕅益大师时间:2020-03-16
佛学视频时间:2020-03-22
除夕布新时 光寿无量开 贤宗法师开示 杨柳整理各位同修:大家好!农历新年之际,除旧布新之时,香海禅寺祝各位菩萨心想事成,光寿无量。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致力于将传
贤宗法师时间:2020-03-25
四念处教我们悟人生 贤崇法师主讲,同济大学石莹居士整理——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结语 四念处是出于佛教三十七道品的一般解脱道的修行方法,
贤宗法师时间:2020-03-25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642经:叙述三无漏根。此三无漏根分别为未知当知根、知根与具知根(无知根)。1、当知未知根:入于见道的刹那时,对于无始以来的生死,而欲知未曾知
界定法师时间:2020-04-12
界定法师时间:2020-04-12
界定法师时间:2020-04-12
在第613经中,佛陀把四念处纳入“善聚”,并叙述何为不善聚。三不善聚就是贪、恚、痴三不善根,而善聚就是四念处。为什么?“纯善满具者,谓四念处,是名善说”。除了贪恚、
界定法师时间:2020-04-12
行法中如何度偷心过三关 一、般舟是发心成就,于细微处发不偷懒、不懈怠的心。细微处指不坐、不卧,不坐、不卧是对行法者最好的保护。想坐、想卧的偷心最难度。般舟行法中
界定法师时间:2020-04-12
关于如何修持愿力成就的开示发愿是修行极好的方法,同样修行,发愿不同,其结果就极不一样。修行不得力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发愿的程度、强度、频度、浓度不够。世俗世界的本
界定法师时间:2020-04-12
般舟步伐具足一切法(为浙江居士答疑:善家整理,文中师父是指常善法师)居士:师父,我走的时候还是不太会走。我走的时候,是不管它,集中念佛呢,还是照顾一点。因为有时走
界定法师时间:2020-04-12
勇猛精进至诚忏悔◎常善法师即兴演讲 我们忏悔,我们至诚的忏悔,忏悔我们曾于百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得闻般舟三昧,号称三昧之王。可是经历百千万亿佛所的教诲至今,我们
佛学视频时间:2020-04-13
处世间,如虚空出家人的生活,一方面是通过戒律来规范自身行为;一方面是保持少欲知足的生活状态。出家生活是简单的,生活环境简单,内心也容易获得平静。若是环境太复杂,
济群法师时间:2020-05-14
马家辉被学生问将来可以做什么?马家辉竟然让人家学佛,为什么呢
宽见法师时间:2020-06-02
愚痴搅和人生正如法师法语1、不学,愚痴,来生沦为畜生道。2、无明,生死流转之因。3、愚痴而起贪,因贪而生嗔。愚痴三毒十恶之根本。4、愚痴生死苦海。5、愚痴是一艘没有
忏云法师时间:2020-07-03
◎1997.08.28讲于法云文教协会法句经讲记(二十一)释传道主讲〈戒慎品第五〉十有六章贰、释颂义及因缘 4.持戒者安 令身无恼 夜卧恬淡 寤则常欢持,一音(池)ti5地祈切一音【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13
七觉支(七菩提分) 就是修行解脱者,要培养心灵七个方面的觉醒。才能增长自己的解脱慧命,使烦恼逐渐消除。才能获得永恒愉悦的圣果,生活在无所执着的自然洒脱之中。择法觉
更多文章时间:2020-09-03
吉离舍瞿昙弥嫁给一位富翁,生了个可爱的儿子。但她的儿子却在刚学会走路时,去世了。她非常伤心痛苦,就抱着儿子的尸首,到处请求别人救治她的儿子。看到她这种行为的人,
嘎玛仁波切时间:2021-04-28
四念处修行法要时间:2003年10月14日地点:福建闽南佛学院主讲:空海(惟传)法师闽南佛学院教务长 引言:日前邀请空海法师莅临,为我们闽南佛学院举办一场题目“修行次第简
更多文章时间:2020-09-24
《四念处修行要领》空海法师 主讲前言:很难得我们解脱道的学员,又再同聚一堂禅修,这真的要具足很多的殊胜因缘,如果你没有善根,就没办法与解脱道相应;如果褔德不具足
更多文章时间:2020-09-24
「四念处」修行方法简介一般北传的人,所听到的「四念处」,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是北传的修法。但是,这样的「四念处」修法并不是很理想,因
更多文章时间:2020-09-25
四念处结合十六胜行第一身念处: 行往坐卧、当下每个动作都要清楚觉察!我们的身体活在当下、而我们的心总是跑东跑西,跑到过去,又跑到未来!通过身念处的修行,让身心"对
更多文章时间:2020-09-25
“四念处修行法要”问答(一)空海法师讲述1.问:为何要生?如果人生是苦,那为何要出生?这是不是造物主的造弄?我认为把人生定义为人生是苦,这是不正确、有失公平的。人生
更多文章时间:20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