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净土探究(三十七)
6、佛身如月现‘诸佛的出现受生,如月出;诸佛的入于涅槃,如月没。当佛出现某处世界度化众生时,彼处众生,谓佛出世;当佛于某处世界入于涅槃时,彼处众生,又谓佛已去世;而月性实
净土探究时间:2025-07-27
-
附录九 《入中论》圆满无间地开解甚深空性法与广大福德法
《入中论》云:“善巧深广诸士夫,渐次当得极喜地,求彼者应闻此道”,此论所说两大类法要是“甚深空性法,广大福德法”。就“深见”而言,此论以应成派的不共理论抉择空性来进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04
-
宣化上人:诵《楞严咒》速灭五逆无间重罪及一切轻重罪障,犹如猛风吹沙犹汤销雪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阿难,这个善男子,在未持咒之前,所犯的一切禁戒,乃属宿罪,现在既能持咒,并发誓
宣化上人时间:2025-04-24
-
慈法法师:安居第四十二日(三):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安居第四十二日(三):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偈言:“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昙鸾法师讲“身为苦器,心为恼端”。举心动念,烦恼就容易生起,身体一造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08
-
宣化上人:自性自度,就是你用正见把你烦恼、愚痴众生,都度过来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
树立因果正见的四个步骤
《太上感应篇》总纲章中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十六字的含义极其深奥,应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认真思维。实际上,这十六字指示了学人在心中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23:简述“八正道”
23:简述八正道八正道的解释有两种含义:一是世间的八正道,即是正确生活的一种标准。二是出世间的八正道,是修习智慧解脱道之修行者所应遵行的生活标准。因此可以这么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4
-
雷迪西亚多大师: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 第三章 四正勤
第三章 四正勤「正勤」的定义是:能够非常地努力实践,称为「勤奋」(padhana)。能够适当地、非常努力地实践诸「法」,称为正勤(Sammapadhana)。没有任何勉强成分的努力,称为「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5
-
雷迪西亚多大师: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 第九章 如何修持三十七道品
第九章 如何修持三十七道品遇见佛法的众生,首先要安立「戒清净」,修习三十七道品,以证得「预流圣人」的境界。现在,我将简要地描述吾人如何修持三十七道品。修持「七清净道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4
-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二章 四圣谛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
净土法门法语:2014净土大经科注菁华(三十七)
1.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人生在世总要记住,不跟人对立,不跟人结怨,无论他是毁谤我,是羞辱我,是障碍我、陷害我,统统忍受。佛说了,「一切法得成于忍」,我们今天讲了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9
-
法遵尼师:灭苦之道 六、道品 五
五、转轮圣王出世之时,有七宝现于世间||金轮宝、象宝、马宝、神珠宝、玉女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如是如来出兴于世,有七觉分现于世间||所谓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9
-
法遵尼师:灭苦之道 六、道品 六
六、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精进根者,当知是四正勤。念根者,当知是四念处。定根者,当知是四禅。慧根者,当知是四圣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9
-
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 开示三十七
开示三十七古人说:得之不得天魔得,玄之又玄外道玄。禅宗以无所得为入道方便,你说这道怎么修呢?法怎么问呢?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大家用功就在这一无所得上用。说这到处都是禅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7
-
生命现象的四个真理(四圣谛)
生命现象的四个真理(四圣谛)四圣谛四圣谛是有情生命在世间的真实现象,是有情生命在世间的四个真实的事理。也就是生命现象在世间的四个真理。这四个真理就是:苦.集.灭.道
佛学知识时间:2024-04-14
-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八正道》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八正道》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受,无常,有为,心所缘生。何等为三?谓乐受,苦受,不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时间:2024-04-13
-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2-3 念力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2-3 念力何等为念力?谓四念处。 (北传杂阿含 力相应678(六六六))念力(梵 smrti-bala),于五根不断地数数修习及四念处之具修后,于修四念处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时间:2024-04-13
-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 四念处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 四念处四 念 处 菩 提 分------------一乘道------------「诸比丘!有此一乘道,能使众生清净、超愁悲、灭苦忧、证得正理、现证涅槃,谓四念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时间:2024-04-04
-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8 正定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8 正定诸比丘!云何为正定耶?诸比丘!于此有比丘,离诸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与乐,具足初静虑而住。寻伺寂静故内净、为心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时间:2024-04-04
-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心、慧解脱篇 七、结语
心、慧解脱篇 七、结语如果说世间有屹立不摇、八风无法撼动之巨树,那就是五根、五力所成就之圣巨树。如果说世间有坚固盘稳、永不倾倒之古城堡,那就是由四圣谛、八正道所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时间:2024-04-03
-
佛教基础知识-二:六度法 八正道 断绝凡情二十法
【六度法】:一,布施度悭贪。 二,持戒度毁犯。 三,忍辱度嗔恚。四,精进度懈怠。五,禅定度散乱。六,般若度愚痴。【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
学佛常识时间:2023-09-01
-
阿鼻地狱简介以及近五无间四根本罪、五逆重罪、诽谤正法、疑三宝、十恶轮的解释
阿鼻地狱简介以及近五无间四根本罪、五逆重罪、诽谤正法、疑三宝、十恶轮的解释阿鼻地狱简介 阿鼻地狱,读作:ē bí dì yù,是梵语的音译,又称为阿毗脂地狱、阿鼻焦热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7
-
何谓四圣谛(苦、集、灭、道)
woshifodizi,2009年一者苦谛。二者集谛。三者灭谛。四者道谛。苦谛者。所谓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
答疑解惑时间:2023-07-24
-
梦参老和尚:关于定业可不可以转和四圣谛的答问
还我本性,2003问: 那么我昨天是讲过,定业要是可转,没有因果了;定业不可转,就没有人成佛了。那么“佛力是不是能抵得住业力?”,你问我的是这个问题。答: 业力得你自己
答疑解惑时间:2023-07-23
-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八、般若正见
八、般若正见佛灭度后,渐分诸宗。阿底峡尊者入藏之前,西藏佛法正从朗达玛禁佛后逐步恢复,尚无公认之标准。因至印度学法者既多,承传亦多,学者不能融会贯通,或重密轻显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时间:2023-07-22
-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三十七、大鲸鱼
三十七、大鲸鱼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大阿罗汉目犍连尊者经常以神通力往来于地狱、饿鬼、畜生、人间、天界,观察彼等众生的苦乐,诸如地狱的严寒、酷热和彼此残杀的痛苦;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时间:2023-07-17
-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道品·第二十品
道品第二十品解脱之道(注3)所有道中八正道(注1)最殊胜,所有法中四圣谛(注2)最殊胜;所有境界中不执着(涅槃)最殊胜,两足众生中佛陀最殊胜。 (偈273)这是唯一的正道,除此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时间:2023-07-16
-
过去、现在、未来心不可得又如何保持正见呢?
过去、现在、未来心不可得又如何保持正见呢? 问:《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刹那刹那在生灭,那我们的心又如何保持正知正见呢? 明证法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14
-
佛教名词:【四圣谛】_佛教的四圣谛是什么
四圣谛四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四圣谛释义谛就是如是不颠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2
-
佛教名词:正见(佛教名词)_正见是什么意思_佛教正见的解释
正见(佛教解释)正见指正确的知见。即能解知世间出世间因果,如实审虑诸法性相之有漏无漏的智慧。相当于现证法性的般若。为八正道及十善之一,乃邪见的对称。在大念处经里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8
-
传一人所有无间罪业悉得除灭永断轮回,仅赞叹功德无量无边
佛说宝生陀罗尼经曩谟(引)啰怛曩(二合)啰湿弥(二合)赞捺啰(二合)钵啰(二合)底曼尼哆尾你焰(二合)帝(引)惹具世湿嚩(二合)啰(引)罗(引)惹野怛他(引)誐哆(引)野(引)啰贺(二合)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2-12-28
-
佛陀说法【世法哲言】之三十七 夸己赞长乃己之短
夸己赞长乃己之短,夸词之出众或反之,不予喜之,弗为助之。凡是夸赞自己如何对如何好、如何了不起的人,实际上这类人已经有很大的错处了,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落入错境并且知
佛陀住世时间:2022-05-14
-
大宝法王:观念不正确或不具备正见,最后容易走火入魔!
所谓的”智慧”,是一种取舍,是在善恶、好坏、对错之间的一种选择,而我们要让智慧开展的先决条件,就是先培养好正确的正见、观念。佛教当中重要的基础观念,就是指无我
噶玛巴教言时间:2022-01-10
-
佛教四圣谛的内容
苦谛的内容无常变坏的依正二报,使众生造业受苦。世间法就是无常的,不断在变化,中国的《易经》称它为「生生不已」,在佛法则是「生灭不已」。因为在生的同时,已经有了灭
圣严法师时间:2021-07-16
-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正见
为什么要建立正见?正见当然就是菩萨的智慧。因为我们的生命就像无止境的水流,这个水流它是等流性的,它从过去生流到今生,它也会从今生流到来生。从一个凡夫来说,这个水
净界法师时间:2021-01-30
-
莲池大师答:念佛之心,无杂无间,即精进度。何故乃云“不退堕”耶?
问:念佛之心,无杂无间,即精进度。何故乃云“不退堕”耶? 莲池大师答:将谓精进乃能不退堕,非精进即是不退堕耶?辩此有二:一者,亦可即是不退。何以故?虽常言:精不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18
-
莲池大师答:若引华色见佛色身,善现见佛法身。此正见心,有何不可?
问:亡僧全戒,先见佛者。此但心见,非是见心,以佛色身对彼识故。若引华色见佛色身,善现见佛法身。此正见心,有何不可? 莲池大师答:佛法即是佛心。此僧宁守戒死,不破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19
-
正见对于修行非常重要
学佛是为了追求解脱。那么,怎样才能解脱?解脱与正见有何关系?佛法由教法和证法两部分组成,二者不可分割。以往,有些人将教理和实修对立起来,在修学上带来诸多流弊。禅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4
-
八正道与改善人群生活
太虚大师说:“佛说之八正道,乃依之观察人生宇宙真相而自由进化於至善之正当道路。”佛化家庭的成员必须依八正道为指导方针,自我净化和改善人群生活。1、正见:对现实的
其他文章时间:2014-03-25
-
把心专注在正知正见上
把自己的心专注在一种正知正见上,这就是禅。把自己的起心动念放在证悟一切法的本性是无常的这个见解上,这也是一种禅;知道轮回是苦海,把自己的心专注在知道轮回是苦海这
藏传法师时间:2014-07-26
-
佛陀箴言:佛说色诱僧人死后必堕无间地狱
点污僧尼,当堕无间地狱。(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曹立君)《地藏经》:“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点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
佛教故事时间:2014-08-21
-
欺辱之正见
受欺受辱是世人最难以接受的,被欺辱的日子也是最难熬的。很多人都会受不了,对欺辱己者恨之入骨,常怀以报之之心。一日;十日或百日,一年几年几十年都不会忘记,它时之痛
其他文章时间:2014-12-16
-
妙祥法师:拥有正见先要知晓什么是不善
组成正见的四个因素是什么呢?第一个,你得知道什么是不善;第二个,知道不善根,这个更难了。知道什么是不善,这就得靠我们平时持戒的力量才能知道什么是不善。你得有正知
汉传法师时间:2014-12-20
-
正见--以观念改变心行
未来在哪里?我们稀里糊涂地来到这个世界,稀里糊涂地过了一生,最后稀里糊涂地离开——这就是多数人的现实。我们不知道,一旦错失今生,接着又是长劫轮回,很难再有改变命
汉传法师时间:2015-02-21
-
索达吉堪布开示——透过严密的逻辑去获取正见
关于闻思修行佛法很讲究次第,那些不按次第来的人,看了几句禅宗、密宗教言便高谈阔论,好像自己就是佛,什么“酒肉穿肠过”、“无因无果”……吓唬人,没什么意思。在这种
藏传法师时间:2015-02-22
-
《正见》是你的执著困住了你
悉达多完全了解,在这个相对世界中,你可以泡杯乌龙茶来喝——他不会说这儿没有茶,或说茶是空性。如果他要说什么,那么他会提醒我们,茶并非如其所现;举例说,茶是在热水
汉传法师时间:2015-03-17
-
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
修行人应该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这一点,其实很多人并不能真正接受、理解,当然更难做到。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自己是对的。从这个自己出发
其他文章时间:2015-03-17
-
功利或慈悲?帮你分辨关于放生的迷信与正见
渔夫放生中华鲟 (图片来源:资料图)核心提示:“上天有好生之德”的观念古来便受到中国人的认可。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以慈悲心平等爱护众生的放生行为,逐渐从佛教传
佛学入门时间:2015-07-13
-
吃素的正见(素食就是慈悲)
问:我家人信佛,他自己吃全素也这么要求我。而我说密宗没有这个要求,可以吃肉,而且我吃的时候为它念咒、超度。家人说我吃的时候还是觉得好吃,因此是自欺欺人。请问应该
佛学入门时间:2015-10-07
-
修行者要树立因果正见
因果有明显和隐秘的差别,分别被两种人认知与取舍。明显的容易被认知、实行,隐秘的就要困难许多。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头顶烈日忙碌在田间地头、商人一年到头起早贪黑顾不得
佛学入门时间: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