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过患 佛教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遇到各种烦恼和痛苦,是因为人都有贪、嗔、痴三毒之心。在三者之中,贪心居于首位。一个人的贪欲之心是没有止境的,人的贪欲就像一口永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自在 百丈怀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我国丛林清规的制定者。他曾写有一首《一任清风送白云》诗歌,这首诗歌在禅门中流传久远,成为历代赞叹出家人悠闲生活的名诗。诗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面对恶缘时,作一切众生皆我慈母想 有人来损恼时,作如是思惟: 他之所以来损恼我,都是由于无始以来做我慈母时,为了替我成办利益,全无顾虑到自己的罪苦和恶名,以致遭到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中国佛教的三大优良传统觉醒 佛教在中国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三大优良传统,这就是农禅并重,注重学术研究的传统,国际友好交流的传统。继承和发扬这三大优良传统,是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佛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恩师真公上人礼赞时维佛历二五五四年冬月,悲逢当代高僧真公禅上人示寂十五春秋。十五忌日,伤心又逢,泪作江河,倾注四海。大德凋零,高僧日寥,一代宗师,仁厚长者,遗德
净慧长老时间:2020-05-10
忍辱 忍辱是佛菩萨具有的基本品格,也是一个佛弟子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佛陀往昔修行时曾被歌利王截割身体而毫无怨心,历代祖师也多以“难忍能忍”的苦行成为一代宗师。宋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慈悲 慈悲思想是佛教的基本思想。慈是对众生怀有慈爱之心,悲是悲悯众生所遭受的痛苦,并尽自己的能力度脱众生出离苦海。诸佛菩萨和历代祖师都是以慈悲之心来对待众生的。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关于居士对出家师父的称谓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个在家居士,乃至出家人,对于出家师父的称呼方式,皆有佛门中的规矩。因此身为佛弟子,都应该知晓对出家师父适当而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什么是菩提心?云何发菩提心? 就世俗谛说,「菩提心」就是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因心与愿心,他以〝大悲心〞为根本,以智能为支柱,出之以自利利他的方便。因此,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福慧双修 佛陀住世时,经常开示弟子修行要福慧双修,才可有成就。如果只修福或只修慧,便偏离正道,不能福慧圆满。 曾有师兄弟两个修行人,虽然一起跟着师父修道,但各自的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佛教文化与西藏社会和谐” 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尊敬的潘德荣主任、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初冬时节,各位专家学者汇聚华东师大,深入研讨“佛教文化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的话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寻找内在的自性清净心 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亲情、物质、生活、名利、欲望、爱情等的追求,似乎是无法完全避免的。而一切的欲望,都是一种往外的追求!欲望对世俗人来讲,如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维动画带你认识佛教宏大奇特的宇宙观,真可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广行四摄,利他奉献 为了凝聚人心、摄受众生、开发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种方法,指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四种方法被称为“四摄法”。 1. 布施摄,指以不怀任何回报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珍惜拥有,活在当下 深山一座小庙里,供奉着一尊观世音菩萨,庄严而灵验。专程前往祈祷、许愿者众多,香火特别旺盛。寺院里只有一位看门的老和尚,看见坐在台上的菩萨太辛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略论当代宗教媒体的定位与责任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的宗教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各项硬件建设相配套,宗教文化建设事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各种宗教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佛教的万法缘起思想 缘起法是佛教思想的精髓,佛教缘起思想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还是属于生命界的,都无一例外地由种种关系结合而成,离开了各个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