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的要领是,当感到焦虑时,要专注于焦虑;当感到愤怒时,要专注于愤怒。为什么要专注这些情绪呢?因为要了解它们的本质。只有与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完全正面的相触,不排斥也不逃避,禅修者才有机会了知心的本质。
佛陀在《大念住经》中具体谈到了这个修习的要领:“当心有贪爱时,清楚了知心有贪爱,当心没有贪爱时,清楚了知心没有贪爱;当心有嗔恨时,清楚了知心有嗔恨,当心没有嗔恨时,清楚了知心没有嗔恨;当心专注时,清楚了知心专注,当心不专注时,清楚了知心不专注........”
如何才能实现佛陀教导的修行原则呢?当贪、焦虑、愤怒等出现的时候,禅修者首先不能逃避和排斥,而是要贴近它们。如果禅修者对这些心理现象关注不够,他就无法实现佛陀教导的“清楚了知”的修行原则。
现实的情形是,当禅修者感知到焦虑或愤怒时,他可能只是不断地抗拒或回避。如果只是抗拒而不是贴近它,那就失去了观察它们的时机。所以,当贪爱、嗔愤、焦虑、昏沉等现起的时候,禅修者能否在那段较短的时间内定住在当中而不抗拒,则是禅修的关键。
定住、观察而不抗拒回避,训练出这种能力非常困难,但它对禅修至关重要。修行者能否与当下生起的各种情绪和平相处,并能保持谨慎细心的态度去观察,则是修习的关键环节之一。如果这项能力被开发出来,我们就可以善加利用它,贴近身心,这给进一步的修习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有一些错误的观念会障碍修行者贴近身心,例如,当遇到生气时,修行者可能会认为这是不好的情形,修行人不应该如此;可以想见,一位修行者如果这样认识,接着他一定会采取回避掩饰的态度;大多数时候,这种回避掩饰的态度他自己并不完全意识。如果禅修者如此处理情绪,他就很难与真正的负面情绪直接相处;如果一直不能贴近内心生起的情绪,只是一味地回避与抗拒,佛陀教导的“清楚了知”原则就无法落实在禅修中。
对于修行者而言,当生气出现的时候,应当采取直接面对它的态度。不能让这种情绪一再的膨胀,最终引发愤怒;也不能回避生气,而采取压抑逃避的态度。当你能真正面对负面情绪时,它会在那里停止下来,这时,就给观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只是习惯性地抗拒与回避,禅修者就没有时间观察这些情绪,他的心只会随着这些情绪在爱与恨之间起舞——这就是所谓的贪嗔模式。
生气(我们以生气为例)出现的时候,禅修者首先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是安于其中,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些禅修者修习了很长时间,他依然会发现自己在内心深处不接纳这些负面情绪。不论当下内心展现的是什么状态,禅修者必须安住于其中,这是实现佛陀教导的“清楚了知”的前提,但是,安于负面情绪之中,既不符合一般人的理念,也不是稍加修习就可以达到。然而,对于实际的修行者来说,安住于当下的能力却是非常重要的。修行者安住于当下的能力越强,他就有能力进入更深的禅修,这种能力可以引领他接近心的本质,进而体验心的真相,发现它们无常、苦、无我的真理。
禅修的本质是与身心相处,藉此看清它们的究竟实质。贴近身心,是为了清楚地了知它的本质。贴近身心的标准是,你能够接纳身心的各种情形,而不排斥——这是进一步禅观的前提。
一旦能安驻在身心的当下,你就有条件进入更深的禅修领域。放松地与当下的感受相处,而不做任何主动分析——禅修就成为了解身心本质的过程。你面对的只是原本的东西,而不是以心造心,假造出来的事物。例如情绪,我们不说它们是什么,也不排斥它们,我们安住在其中,了知它们,然后会发现它只是无常的事物:生起、消失、生起、消失。当你能看到这一点——无常,你的执着就开始松动,你才可能开始放下那些与生俱来的错误认知。
当禅修者能够时时刻刻留意到当下的诸多内心情形,即他能做到“留意当下”,他才可能会体验到情绪的“无常”特性,留意当下的能力中含有定力的成分。有些禅修者会认为,定力就是紧闭双目,安然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其实,佛陀开示的八正道中的正定,是指面对禅修对象时的安住能力。
禅修者有能力安住在他所要观察的目标上,这种面对五蕴身心时的稳定度乃是真正的定力。不论生起什么现象,昏沉、睡眠、生气、愤怒、焦虑与各种念头,禅修者都有能力安稳地定住在那里,如实面对,这是定力的本质展现。
禅修时,如果感知到情绪生起,必须专注于它,即使最强烈最难以忍受的情绪,禅修者也应该竭尽全力,以精进而勇猛的精神定住于其中,并进行觉知。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需要坚强的意志与超乎常人的定力。当情绪、感受、念头等来临时,禅修者有能力安住其中,不排斥不回避,只要有能力稳定在这一点上,他就可以进入更深入的身心领域,以了解实相。
我们多以负面情绪为例,因为人们的内心最容易排斥负面情绪。例如,当焦虑出现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担忧,然后找出理由,要消除这个情绪。我们可以看到,稳定地安住在这些情绪当中是多么困难的事。表面上,我们是在对治它,其实,这是禅修者不能面对它而采取的逃跑策略。多数情况下,禅修者一再地采用回避或逃跑,或者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不但错失了观察身心的好时机,也是修行一再地与身心的本来面目失之交臂的主要原因。
当不喜欢某些情绪时,人们会给自己找出诸多借口,然后理所当然地产生排斥心理,人们的生活就是不断地重复这样的模式。当禅修者很有经验时,他才能看到自己内心一贯采用的手段,它不停地给自己找借口,然后采取行动。不找理由,只是安住在原本的身心现象当中,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越有经验的禅修者,越能发现完全安住在当下的能力很不容易获得。
与自己的理念不合时,人们会自然地生起抵抗,或者回避逃跑,这已经是人类潜在的本能,禅修,正是要离开这两种情形。对于以解脱烦恼为目的的修行者,首先要发展出安住当下的能力。
如果不能摆脱拒抗与回避这两种力量,禅修者就无法真正接近心的本质,也就无法纠正对身心的错误认知。如果禅修者持续地重复着对身心的错误认知模式,他就无法从痛苦烦恼中完全摆脱出来。
安住在身心的各种现象当中,才能实现佛陀教导的“清楚了知”,即使安在当下的时间很短,也是与身心共处的时刻,这种时刻才是真正发现真理的时刻。在禅修时,心理上清净与否,情绪上有没有波澜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禅修者是否真正平稳的安住在各种心理状态之中。各种感受层出不穷,念头不断涌现,而禅修者能够在这些情形中安住不动,这是一项重要的禅修能力。希望自己在今生有所成就的修行者,需要长期磨练这项能力。
无须千里追寻,解脱当下即是人是什么?相貌吗?地位吗?身份吗?这些都是外在符号,暂时和我们有关而已。真正的内涵不是其他,正是我们当下的心态、性格和人格。这种心态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大慧宗杲禅法心要三、用功原则修行的下手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一些原则却是共通的。不管是修禅、修净还是修密,若想修行顺利,少一些障碍,就必须遵循这些原则。纵观宗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4
「四不」原则健全我们的人生星云大师我这一生周游世界,云水行脚,到过不少地方,但在今天来到这“第一城”,感到特别荣幸。我虽然还没有仔细参观,就已经感到这第一城的宏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29
1、“有为法”是六道众生,小乘圣者所见的;“无为法”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所见的,“有为”、“无为”都不见了。所以佛告诉我们,心不能住世间法,也不能住出世间法。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4
问:我学佛有十年了,近来一年经常耳中有念佛声,有时家中也有念佛声,请问法师这个现象是不是魔障?我有些疑惑,请开示。答:对这个耳边出现的念佛声音,包括梦中出现的声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7
结婚对于女人来说就像是经历第二次的生命一样,因为结婚之后你会过着和以前不一样的生活,没人都是想有一个好的婚姻的,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有一个美好的开始,结婚择吉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5
布施是修福的一个法门,我们看一看世界上,为什么有穷的人?为什么有富的人?那个穷的人,就是舍不得的那个人;那个富的人,就是舍得的那个人。所谓“要舍才能得,你不舍就
因果报应时间:2024-06-25
在全球的结婚风俗里面,可能只有中国对于结婚的日子有特殊的要求,则吉日结婚是一种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心理暗示也大大超过了科学。其实结婚择吉日的确需要慎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3
剖腹产是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生产方式,这种方式对于产妇来说也是一个福音。在剖腹产还没有得以传播之前,人们都是通过顺产的方式剩下胎儿。众所周知,产妇在生产的时候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1
择吉日大师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有着重要的地位。不管是搬家、动土、移居、订婚、结婚等等,在这些重要活动举行前,中国老百姓都会带上事主的生辰八字,去询问择吉大师,让大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9
一般每个家庭每年都会购买一本黄历,除知晓节气变换,主要为选择吉日良辰(俗称看日子)。黄历中,选择吉日良辰属于择日学范畴凡是遇到订婚、结婚、搬家、开工、上梁、开张、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7
辟谷是一种道家的养生方法,主要通过不食五谷,而是服气和服药,在一定时间内减少正常饮食,实现生理机能的调节。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辟谷也不例外,因此辟谷的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5
佛教文化的组成是非常丰富多彩的,除了具有一定崇高意义的理念以及思想之外,其所特有的一些节日也是重中之重。但是其实佛教文化内部所特有的法会节日并不是很多,但是也难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8
道证法师:念佛是当下这一念的用心有人认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会够用,或是认为念佛资历长的人功夫一定比较好,这是不一定的。因为念佛是看我们「当下这一念的用
禅理故事时间:2024-04-15
你相信人有灵魂吗?你相信法界有天堂、地狱、和佛国吗?,我信!我的母亲也信!我的母亲是个修行人,一直念佛的,因缘的成熟,2016 年的 5 月 20 号,圣德师父给母亲皈依。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30
现在很多人真的都很迷信啊,到处拜“活佛”等。如果你的福德圆满了,哪里都会有佛现前;若是自己的福德没有圆满,即使找遍天南地北也找不到佛。所以,大家能不能稳重一点,
邪淫果报时间:2024-02-22
唐朝丹霞禅师有一次想要去拜见马祖禅师,在路上碰到一个白须苍苍的老人及一个髻龄的童子,丹霞禅师见老者器宇不凡,因此向前恭谨地问道:公住何处?老人用手一指上下,回答道:上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17
放松,就是接受万事万物的当下,不再创作更多的联想,与一切现象安然相处。Photo by Ravi Pinisetti on Unsplash
每日一禅时间:2024-02-10
达真堪布:真正发出菩提心的那一刻,一切会当下圆满,命运会改变我们的上师如意宝讲的很直接,如果想究竟利益自己,“暂时利他乃窍诀”。想究竟利益自己,就应该暂时的利益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2-01
“无常”,是学佛修行人永恒的话题。在南无羌佛所说法《什么叫修行》中就直接指出“无常心,摄化受用的是修行的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真正的无常心,修行的种子都没有种
学佛受用时间:2024-01-23
把握当下,做就对了在一个大丛林中,有位七十几岁的老和尚。他从十几岁到丛林修行后,就一直负责掌厨的工作。当他年老时,当家师父就问他:是否要换人做掌厨的工作?老和尚
证严法师故事时间:2024-01-16
解脱,当下即是人是什么?相貌吗?地位吗?身份吗?这些都是外在符号,暂时和我们有关而已。真正的内涵不是其他,正是我们当下的心态、性格和人格。这种心态和人格来自生命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时间:2024-01-11
达真堪布:有什么能力都不如有这个能力*征服自己的内心,战胜自己的烦恼——有什么能力都不如有这个能力。 *精进的时候精进得不得了,懈怠的时候懈怠得不得了,这样断断续
布衣百姓时间:2023-12-18
达真堪布:把握当下还债的机会日常生活中遇到有人骂我、打我、欺骗我、伤害我,或者别人恩将仇报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一想,为什么这个时候我们会烦恼痛苦?其实这都是不应
布衣百姓时间:2023-12-17
青春很易逝,珍惜当下才能少些追悔孩子,趁年轻,何不埋头苦干,以成就一番事业呢?有位老人劝告一位少年。少年满不在乎地回答说:何必那么急呢?我的青春年华才刚刚开始,时间有的
佛教故事:禅·看开时间:2023-11-17
失而复得的能力从前,在一个遥远的村落,住有一户孤儿寡母,两人相依为命。家境虽不算富有,但倒也不愁吃穿。只是这位妇人经常喜欢对别人夸耀:「我从来不会弄丢东西。」一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时间:2023-10-03
健康吃素食要谨记的五个养生原则 健康吃素食要谨记的五个养生原则 健康吃素食要谨记的五个养生原则 健康吃素食要谨记的五个养生原则原标题: 健康吃素食要谨记的五个养生原
素食护生时间:2023-10-03
宽运法师佛七开示最近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海啸,经济衰退的大环境,引起了社会上的一些不安。我想我们大家念佛,首先是要安心;念佛安心,把功德回向给我们的家庭与及身边所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9
索达吉堪布:让自己的心能够安住,才算得上一个修行人,是吗? 问:让自己的心能够安住,才算得上一个修行人,是吗?答:我们从无始以来曾经多次获得过心稳固安住的境界,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2
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十五岁削发,十八岁时前往浙江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后出力精研大乘佛法。二十三岁时,他认为浩瀚的经文难以让心灵获得真正的解脱,不由感叹说:
佛教故事时间:2023-09-02
索达吉堪布:行持善法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唯有当下及时享乐才深得人心。是这样吗?问:在很多人看来,行持善法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唯有当下及时享乐才深得人心。是这样吗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1
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病情、年龄、工作性质、活动强度以及饮食习惯制定自己的食谱,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了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尤其是肥胖患者,要控制一日
内分泌系统时间:2023-08-30
忘掉自己当下就能解脱恐怕那是为了迎合封建时代的大名、阔老所好,摆阔的和尚首开先河,让人不能不对其艺伎般俗鄙的精神起怜悯之心。而今强调民主的时代,僧侣中仍有等级,不乏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时间:2023-08-25
索达吉堪布:如何具备转换痛苦的能力,时时保持快乐祥和的心境?问:如何具备转换痛苦的能力,时时保持快乐祥和的心境? 索达吉堪布答:如果一个人的修行到了一定境界,痛苦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5
索达吉堪布:如何具备转换痛苦的能力,时时保持快乐祥和的心境问:如何具备转换痛苦的能力,时时保持快乐祥和的心境? 索达吉堪布:如果一个人的修行到了一定境界,痛苦自然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5
素食养生:膳食营养补充平衡原则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息息相通,饮食养生并非无限度地补充营养,而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食物也有偏性,必须根据食物的特点而灵活取舍,
素食养生时间:2023-08-25
索达吉堪布:发菩提心时,怎样提高心力和能力? 问:发菩提心时,怎样提高心力和能力?索达吉堪布答:愿大力大。龙猛菩萨说,真有菩提心的人,即使行为上没有在利他,也是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4
把握当下的幸福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石屋禅师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而是现在,此时此刻,因为只有现在我们能够
佛教故事:做人的佛法时间:2023-08-22
南朝人有一人名叫卢度,是广东始兴人,曾经学过一些法术。卢度年轻之时,跟随张永将军到北方去攻打魏朝,结果张永大军战败,遭到魏军追杀。卢度一路南逃,来到淮河畔上,却
佛教故事时间:2023-08-22
唐代唐寅的《一世歌》是这样写的: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阴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学佛感悟时间:2023-08-22
当下自在法云法师在繁忙的工商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失掉内心的安宁与自在。一行禅师(著名的诗人、和平主义者)倡导《正念分明,当下自在》,蜚声欧美,视为显学。禅师讲起一件
佛教故事:法云法师文集时间:2023-08-21
台湾是全球素食者比例相当高的地方,素食餐馆的数量相当的多,有从大陆去台湾旅游的素食者去之前担心难以找到素食馆,但一到机场就能发现有素食馆,更不用说到市区了,很容
素食养生时间:2023-08-20
达真堪布:念咒的时候有妄念或分别念,是安住觉知它还是立即转念?问:当我们念咒的时候有妄念或分别念,这时候是安住觉知它,还是立即转念?因为我在学习四外加行时了知,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7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幸福不能只涉及当下 问:为什么佛教一谈到幸福,就一定要谈死亡?苏格拉底认为,所谓的幸福只是某一阶段的体验。还有些观点认为,感受快乐的当下即是幸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6
父母要教会孩子爱的能力同事和我住同一个小区,两家的孩子经常一起玩。那天在小区里散步,刚好碰到了,同事家的童童手里拿着一包妙脆角,吃得正欢,女儿看看我,很想吃的样子,于
佛教故事:父母的爱的故事时间:2023-08-11
雪漠:与时俱进的大手印文化——当下关怀与终极超越与时俱进的大手印文化——当下关怀与终极超越(一)时间:2010/11/28地点:四川成都蜀兰大酒店五楼阳光厅 一、与时俱进的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
我们之所以成为生老病死苦的轮回众生,就是因为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会首先想到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我执。我恭闻了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修行首先要断世俗我执》后,明白
学佛感悟时间:2023-08-11
打开烦恼的心结,解脱就在当下有一个人很害怕死亡。心里总是想着,死亡是在前面呢?还是在后面呢?他进一步想到:人总是在往前跑的时候死亡,例如飞机失事、车祸丧生。所有
佛教故事:放下就是快乐时间:2023-08-09
一位企业家谈及他的生死观。他说,他曾生过大病,住过加护病房,在生死一线间被拉回人间。从此思索着:我还有什么事还没做,要及时做?他说:现在我的每一天,都过的是很感恩的生活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时间:2023-08-05
(一)谦字诀处世唯谦字了得,若一味狂妄自负、骄傲自大,只会失去处世的根本,落得个孤苦伶仃、千夫所指的骂名下场。(不可目中无人;得意不要忘形;有本事不必自夸;请教不择人)(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时间:202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