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 人为利乐有情事,大凡是由两种心生起,一种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一种是菩提心。
盖四无量心乃菩提心之基石,因此它们是一种先与后的承启关系,似乎没有绝对的界限,但有断我和执我的不同。从善益上讲,大致上可以说是一致的。
它们又各自有两类:自觉和非自觉。
谓自觉者,指由内心油然而生、不须借助某事某物的相关关系而迫使或促使自己为此利乐有情事,它是一种极其自然的、无需理会任何图报,就能做出的利他事;
非自觉者,它是由于某种牵涉到自己的要害、或是由他人、法纪等对自己的要挟、作用,故而引发的为利乐有情事,此类之事的起念即非自然、纯净。
比如说,社会要求的公众道德,对他人彬彬有礼、不打骂他人等,这也是一种利乐有情的形式。若人人因为顾忌此道德的原则性,害怕触犯而引起众矢之的,因而不得不遵守此道德要求,实际上也就是做利他事了,那么此种利乐有情事之所为就非由自觉而生,而是出于社会公德、法律等对自己的约束,所以它是隶属于非自觉类。
至于自觉类,其颇似世间之人常说的:天生就是如此。它是由多生累劫的善业因缘而致,为利他事时全然不会考虑个人得失,认为帮助他人是自己应尽的本份,而无其他心态存念。
除了此种利乐有情行为的出发点之外,还有一种非应由修行人所守持的观念,这种观念就是:利乐有情是出自于情非得已。关于这个问题,已于前文有所阐述,于此不再冗复。
简言之:其主旨即是因为此等修行人的心态极不纯净,将佛法当作是一种羁绊,把因果当作是逼不得已而需履行的承诺。
他们会由于法轨律仪、而勉强守持对他人的慈悲喜舍之利他行,但往往是极其有限的,有时就只是纯粹出于对自己有所进益的情况下而为的利乐有情事了。还有诸于心不甘情不愿而有所为等,就不一一举示了。
总之来讲,一个真正欲寻求了生脱死的人,就会自觉地去履行法规,内心极其纯净地去帮助其他众生,让其他有情摆脱苦难,以菩提心之驱使带动利乐有情;
而不会心中尚存芥蒂,还有什么疙疙瘩瘩,为自己不去增益他众而寻找理由或借口,或是以不健康的心态、不纯净的初衷去帮助利乐有情。
而菩提心生发的利乐有情,是无相之境所生,做了就做了,毫不为处境所迁,完全出自应该和自然,这就在于与四无量心的不同之处了。
是故无菩提心而利乐有情,是为徒劳之行也。
声明:这是阿王诺布帕母《子必依论》里面的一段,为了避免断章取义,如果要学习完整义理,请看完整经书。
第十九课 探病须知 《梵网经》云:「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佛陀曾经到一位老病比丘处所探望,亲自为其洗涤身体;又在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
对于有志于大乘的一切佛弟子而言,发菩提心是极为重要的,故大乘诸经一再强调,尤其是《大般若经》,所说最为详尽。首先,诸菩萨唯有为求一切智智发菩提心,并且不执着如是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3
1佛法是清净法,清净是心地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名闻利养、没有利害得失、没有人我是非,你的心就清净了;如果还有是非人我、还有名闻利养,你想想看,你的心到什么时候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2
发透了大菩提心.照行于圆涅槃境(下)仁俊从中国佛教史看:千百年迄今,特重而专注于释尊但说「无上道」的宗趣者,除印公外并不多见。这意味着中国的佛教,倾向着重于「方便有多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9
第一品菩提心利益一、明菩提心所依(一)思惟暇身难得4.暇满人身极难得,闲暇而又圆满的人身是非常难得的,既得能办人生利,如今既已获得这成办人生利乐的机会,倘若今生利未办,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1
十九、 八不缘起第456 (335)经﹙上p414﹚ 不生不灭﹙有业报无作者﹚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8
菩萨戒就是成佛的戒我们今天受了菩萨戒,就是种了成佛的因,菩萨戒是成佛的戒。我们在寺院挂出几块标语牌,有一条写道:“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文殊花开时间:2024-02-26
俗话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确实如此。作为一个已有 20 多年学“净土法门”的“老居士”来说,我一直以为自己学了很多,懂的也很多。每次到师父庙里,在师父很忙时,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22
达真堪布:真正发出菩提心的那一刻,一切会当下圆满,命运会改变我们的上师如意宝讲的很直接,如果想究竟利益自己,“暂时利他乃窍诀”。想究竟利益自己,就应该暂时的利益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2-01
我们常常讲一个公案,说有师徒俩,师父是证到了罗汉果位的,这个沙弥才刚刚出家不久。有一天这师徒俩出外去行脚,沙弥徒弟当然是走在师父的后面,背上包走在后面。这沙弥走
佛教知识时间:2023-11-15
菩提心师兄:为何诵经时双目之间涨,出声诵与金刚诵道友:师兄,我已经连续好几天晚上惊醒,感觉屋里有人,念几句金刚经,就能继续睡。但不知道这种情况要持续多长时间?因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10
我们真正能够为众生的时候,才能得到解脱;我们真正能够饶益众生的时候,才能得到自在。没有自私自利,没有要求、不求回报地去关心照顾他人,就是饶益众生。 饶益众生才能
纯智法师:为何先要了解大乘义理然后才能发菩提心呢?(358-360)358、为何先要了解大乘义理然后才能发菩提心呢? 答:是不是成为一个大乘行者,关键全在你是否已发了大菩提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2
十九、毁谤恶报 如影随形诗曰:妒妇奸谋子点头,堕烧煮狱苦千秋;馀生五百遭谣谤,实力现身业不休。有一天,佛陀告诉众弟子说:实力子比丘,因为他过去世曾经供养一位辟支佛,种此
佛教故事:佛教圣众因缘集时间:2023-09-01
达真堪布:发出菩提心之后,所想和所做的是不是就没有善恶分别了?问: 发出菩提心之后,所想和所做的是不是就没有善恶分别了? 答:菩提心有两种,一个是愿行菩提心,即世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1
达真堪布:先消业还是先发菩提心? 问:先消业还是先发菩提心? 有的人有疑惑:“若是要发菩提心,不是要消业吗?而要消业,不是要发菩提心吗?那到底是先发菩提心,还是先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1
学佛修行的人,首先必须要明确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绝不能无的放矢,稀里糊涂地就跨入佛门皈依,盲目地跟从人家拜师学法。当然,这不是针对那些对佛法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偶
学佛常识时间:2023-09-01
禅定谓何?于此不重复啰嗦,行人习定修禅做功课,是必为之修行之一大事。于此事中,昏沉、掉举既非正念,亦非为正念所缘之境,乃是惑业,故谓其为之妄。此二妄,是禅定即
学佛常识时间:2023-09-01
般若之法为最高佛法之法义,也是诸有如来与众生之本来面目,宇宙真如。行人欲达生死解脱,必了般若!诸佛菩萨诠言般若法义,繁至六百卷般若经,简至文殊菩萨无言表法,皆示
学佛常识时间:2023-09-01
达真堪布:发菩提心的要点是什么?发菩提心的要点是什么?达真堪布解答:不管是修净宗的,修禅宗的,还是修密宗的,首先都要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不能修持大乘佛法;不修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31
修行 勿修徒劳行现今多有行人,执以看书而满足,或以闻法为功,却不履行之,作为实际行持,因此往往令修行不能进步,滞停不前,此一行举,实在是徒劳行,成就勿得,将无功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31
佛门中,为上师者应因材施教,学法者当依法修学,此为治学之本。因此,大乘教法既非个个可传,亦非人人皆能得修,必视乎其因缘方予以定夺,绝不能教法泛滥遍施,此为法义之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31
密宗佛法之法义诠释,诸行者修习,必通过传承之上师言传身教,并经过若干传法仪式修法授与诸众,如此,方可实行。不经上师而自行修法者,是无效之行持,没有受用的。但是,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31
自性为何?定复为何者?无论出家僧尼行者,或在家居士等,所修之法,盖为奉行佛意、依正法之义而行之了脱生死之法,别无他耳。此了生死之法修,依众生各自不同之缘起而作不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31
修行 勿修徒劳行一,若不摒弃伤害有情,发菩提心为徒劳行。二,不守三昧耶,受灌顶乃为徒劳也。三,若对已之心无裨益,博闻教法为徒劳也。四,行功德时,混杂以恶行为徒劳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30
索达吉堪布:发了菩提心之后,如何能长期护持呢?问:发了心之后,如何能长期护持呢? 索达吉堪布:我们发了菩提心的人,如果没有抓住这两点——励力对治自己的染污心、好行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4
达真堪布:学传统文化是不是也能修菩提心? 问:我们学传统文化是不是也能修菩提心?是不是能助我们修大圆满法?上师答:那不一样啊,传统文化很多是做人的一些标准和规则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4
索达吉堪布:发菩提心时,怎样提高心力和能力? 问:发菩提心时,怎样提高心力和能力?索达吉堪布答:愿大力大。龙猛菩萨说,真有菩提心的人,即使行为上没有在利他,也是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4
作为一名医生,如果没有自己亲身经历这次生死考验, 估计我永远无法认知病人是如何与病魔死神做斗争的。在医院工作三十多年的日日夜夜里,我看多了无数家庭、病人的生死离
学佛感悟时间:2023-08-23
能发菩提心的功德福报无量无边,但念佛功德福报已经远超出发菩提心,所以念佛法门确实是不可思议!且看《百佛名经》。【功德介绍】1、闻是现在诸佛名号。能受持者。一切魔
念佛功德时间:2023-08-20
十九、活佛圆寂现神奇活佛,他自从龙华寺被缅政府关闭,在大金塔上长住下来之后,他的生活,更加坚苦,一切动作,也都不像从前,都有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个转变不平常,他竟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时间:2023-07-28
满一上师:菩提心是什么呢问:满一上师:菩提心是什么呢? 答: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望,这是成就菩提的种子,把它种上,圆满的智慧才能生起。修菩提心的本意是真是意义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27
这个佛教最鼓励人们发心,我记得本焕老和尚经常说,发心、发心、发大心,只有发大心才能做大菩萨、做大佛啊。我们说了,菩萨有【摩诃萨】,这个摩诃萨就是发大心的菩萨。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出离心与菩提心有三种不同因果的人:一种是平凡的人,只想要得到现世利乐或來世生到更好的地方等等,则必须要有增上生心,力行十善业;另一种是中等的人,想要获得自己的解
随缘法语时间:2023-07-19
十九、春干摩比丘尼两世皆无智能,同等情况被骗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有一位名叫春干摩的比丘尼,她住的地方有很多戒学较高的比丘尼,她们经常以神通力到北俱卢洲、西牛贺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时间:2023-07-17
什么叫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意思?菩提心,是指成佛的心,为利众生愿成佛的心。菩提心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提是梵语,译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2
道西法师:出离心和菩提心比明心见性更重要弟子:初学佛者怎么界定出离心、菩提心?请教师父。 道西法师:初学者以发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为要,等有相当的证量后再发起菩提心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11
我们都承认自己是大乘佛弟子,那么大乘佛法的核心是菩提心,我们自己有没有菩提心呢?举手之劳就可以帮助很多众生获得饱足,远离三恶道。这样的事情尚且不做,还口口声声说
佛学常识时间:2023-06-19
人人都知菩提好,可菩提心究竟怎么发? 少林寺官方网站发菩提心,即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
入门须知时间:2023-06-19
济群法师:发菩提心难在哪里问:很多人觉得发菩提心很难,因而产生退缩情绪。您觉得发菩提心是不是很难?难在哪里? 济群法师答:发起“我要利益众生”这一念并不难。人的一
佛学常识时间:2023-06-19
修慈悲喜舍转生梵天?说好的菩提心呢 菩提洲网站公案:《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有个公案:母女两人同时掉入河中,都生起了希望对方活着的慈悲心,由此所感,死后转生于大梵
入门须知时间:2023-06-18
什么叫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意思?菩提心,是指成佛的心,为利众生愿成佛的心。菩提心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提是梵语,译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
名词解释时间:2023-06-18
莲师云:“修法者,有二十一种徒劳!”磋嘉玛白言:“何谓也?”大师云:若不摒弃伤害有情,发菩提心为徒劳也。若不守三昧耶,受灌顶乃徒劳也。若对己之心无裨益,博闻教法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2-11-30
我们菩提心生起来以后,要注意瞋恚的问题,你说我发了菩提心,但是我很喜欢吃巧克力蛋糕——乱不了!你对饮食的贪爱,不障碍菩提心;但是你经常发脾气,你要小心了,要小心
净律社时间:2022-10-26
凡修行者,皆希冀能圆满福德智慧资粮,证得无上成就,因此以多种不同之方式修行,然若行持稍有偏差或不得深入要领之修行,则易毁掉善根福田,破坏圆满菩提道。因此,当下将
文论选学时间:2022-09-13
阴魔之出是为生气,视他之非而为烦恼,实乃暗敌自伤,何涂他人之皮毛耳。《楞严经》上有五十种阴魔之说。什么叫阴魔?这里说的阴魔就是把自己对自己生气、自己想不通、自寻
佛陀住世时间:2022-09-06
回向与菩提心是什么关系?凡发菩提心,誓愿度生之人,所有修持功德,均以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西方,则其利大矣。世间无知之人,事事为己,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净律社时间:2022-08-05
净律社时间:2022-06-20
净律社时间:2022-06-19
净律社时间:2022-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