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就要施舍
今年6月22号,是世界地球日,我们在泰国参加了法身寺的供十万僧的大法会。法会将近有50万人参加,为此法会期间也参学了法身寺。
法身寺的师父每天都会给大家开示,从7:30到9:30的开示,同时也有法身电视台同步转播。
他们这个寺庙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但是修行是很传统的寺庙。
其中关注社会大众的生活,一个佛化家庭从生到死的一个如法的教育。
我在寺院里看到了《温暖之家》这本书,我看了非常好,就推荐给大家。现在也把这个上座部,一个泰国佛教国家的教育推荐给大家学习一下、看一看、借鉴一下。
-----传喜法师
第一章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
一、家庭的核心
如果人的肉体停止作用,就表示他已经离开人间了。家庭也是如此,如果家庭缺乏凝聚力,那即使同住,也是毫无亲情可言。拥有充满温暖与亲情的家庭,是每个人都深切期盼的,而建立美满家庭的原则与方法,对于即将结婚的爱侣,则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迫切需要学习与了解的。
以下的内容,对每个家庭都很重要。想结婚的人,想拥有家庭与孩子,更需要学习和深入地了解。因为婚后所产生的问题,大多都围绕在这些事上。如果能了解这些道理,就会获得许多利益。否则,就会遇上很多问题。这些道理就是居士之法------建立美满家庭之关键。
家庭经常出现的问题
无论什么人都有缺点,所以当双方组织了家庭后,有时难免会因为个人的缺点而产生磨擦,进而发生冲突。所以,如果家庭缺乏居士之法:即真诚、调伏、忍辱与布施的其中任何一项,就可能发生严重的问题,即是:
(1)互不信任。
(2)愚笨、与时代脱节、不懂得人情世故与烦恼的问题。
(3)互相厌倦。
(4)自私自利。
解决这四项的最好方法,就是事前的预防,或者当问题发生时,就要赶快处理,千万不可等闲视之,以致让它发展至无法收拾的地步。因为这四项问题,是导致其他问题相继发生的主因。
第一个问题:互不信任
在现今的社会里,虽然有些人是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但却经常会出现一个情形,就是互相猜忌,互相不信任。
即使已成了夫妻,还是有诸多猜忌,而兄弟姐妹之间也会互相猜忌,甚至父母和孩子也免不了互相猜忌。更何况是不同血缘、不同家族,他们彼此之间的猜忌,相较与亲子与兄弟姐妹而言,只有更多的份。
至于互相猜忌的原因,则有很多:诸如因嫉妒而猜忌、因偏心而猜忌、因以为对方想占便宜而猜忌,最离谱的是因没有责任感而猜忌。
无论是因什么原因而猜忌,一般而言,同住越久,造成家人之间猜忌的因素就会越多。
第二个问题:愚笨、与时代脱节、不懂得人情世故与烦恼的问题
这问题的产生是因智慧、知识、能力的落差,简单的说就是愚痴。
有些人想要有所成就,但由于能力有限,又不努力,经常赶不上家人的步伐,长久下来,造成他与社会脱节,以及家庭的困扰。至于其中的因由,不是因自己太笨,而是他的家人不断的提升自己。而他却不愿同家人齐心努力,结果他人怎么也帮不上忙。
这种人老爱发牢骚,埋怨自己、埋怨兄弟姐妹、埋怨父母亲、到处埋怨,说自己被冷落,不被喜爱,由于不停的唠叨埋怨,以致最后家庭失和。
第三个问题:互相厌倦
彼此互相厌倦,简单的说就是对人产生厌倦的不正确心态。
有一位在清迈府的陪审员说,以前当有十八岁以下的犯罪青少年,被法庭下判送到感化院去接受再教育之时,他的父母亲都伤心的哭泣,苦苦哀求法官,希望法官网开一面,让他们带孩子回家教导,因为他们担心孩子在感化院受虐待。不管孩子的品行有多坏,在父母心中,仍是深爱孩子的。
而现在的父母亲却完全不一样,当孩子犯了罪,法庭邀他们来商讨意见:现在你们的孩子犯了罪,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处理?
一般的父母亲都会这么回答:法官要怎么判决都可以,我真的对他很厌倦了,不知该怎么管教他!态度完全跟以前的父母不一样。
现在的社会,竟然有人会对自己的孩子感到厌倦,是令人心寒。
因此虽然是同一家人,也要小心避免彼此厌倦对方。如果家里的成员有谁做错了事,而家里人懒得劝他,懒得指导他,这就会失去家庭的凝聚力,以致无法培养道德观念,这样一来,个人与家人的道德就无法获得提升。
彼此厌倦对方,是家庭衰亡的预兆。因为日子一久,家里的人就会各善其身,互不关心,视家人为陌路人。当彼此不能互相关怀,互相容忍时,就会产生摩擦,发生冲突,甚至大动干戈。
其实,共同生活在一起,应该要互相宽容与谅解,乐意接受家人的劝告。当看到有谁做了不对的事情,应当要马上提出意见,千万不要等到受不了才出言阻止,那时将会变成彼此互相指责,闹得双方都不愉快。
第四个问题:自私自利
自私自利是一种不正确的心理病态,简言之就是不肯帮助他人。
一般而言,当超过三个以上的人同住在一起时,就会开始分派别。当家里的人有了这种心态,就是一旦得到了某种特别的东西,就只想让自己派别里的人获得利益,至于其他人是否会焦虑和不快,他们都不在乎。若是这种自私的行为越来越频繁,兄弟姐妹之间的嫌隙就会越来越深。
如果我们得到了东西,不愿与家人分享,反而想占他们的便宜,那么,最终一定会造成家庭失和,甚至会因为这种自私自利的心态,而导致家庭的破裂。
行居士法的家庭核心
当任何人选择伴侣,或想结为夫妻组织家庭时,心里一定要先准备好,随时观照这四个主要的问题。
要预防与解决这些问题,虽然不容易,但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的。如果每个人都知道维系家庭的核心,并能遵守与实践其原则,最终问题都能以解决的。
佛陀教导众生,维系生命与家庭的基础原则,称为:居士法,它有四个原则,就是真诚、调伏、忍耐、施舍,也即是维系家庭之核心。
一般而言,如果我们的心还在跳动,就表示还活着,若家里的人还行居士法,那么家庭的问题就会一一被解决,进而家庭会越来越团结,越来越温暖。
居士法是由四项维系家庭之核心所组成的。它的重要性为何,并且它如何预防与解决家庭中的诸般问题?佛陀的教示如下:
(一)真诚:能解决彼此猜忌的问题
真诚的意思是指忠厚、诚恳以及互信。
如果这样解释,也许有些人会不明白,真诚简单地说,即是负责任。
从家庭角度来看,责任感对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来,是最重要的。若是缺乏了责任感,彼此之间就容易产生猜忌。同样的,若是选择伴侣,首先,一定要看清楚对方是否有责任感,对家庭是否能负起责任。
真诚的人,会在四个方面表现出他的责任感,即是:
1.在任务和工作方面:无论有多少任务或工作,无论那些任务有多艰难,或者情况不适合,预算有限,人力不足,时间紧迫,工作方面的资料准备不足等,尽管如此,真诚的人,一定会尽心尽力本分,负责任。
2.在言语方面:言行一致,实话实说,为人脚踏实地,绝不浮夸。
3.结交朋友方面:诚心与人交往,忠诚坦率,不用心机,不耍手段,有话直说,绝不口是心非。最重要的是正直不阿,没有四不行而行,即是:贪不行而行,嗔不行而行,痴不行而行,怖不行而行。
4.道德方面:以个人处事而言,应以佛法为原则,不做违反佛教戒律、传统道德与国家法律的事情。这样不但能减轻警察的负担,而且还能避免死后堕入地狱,进而往生天界。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四方面看出人的真诚。人越真诚,就表示他越有责任感。因为这样的人,他心中总是有个简单的原则,即是无论任何事,都要尽量做到最好、说什么话,必定以最清楚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道德观念也是清明而坚定。
真诚的人,不只家人信任他,即使朋友,周边的人也会对他有信心,以前对他的诸般猜忌,也会因感受到他的真诚而逐渐消散。
但是,如果为人不真诚,到哪里去都会遭到别人的猜忌、得不到信任,善者都会远离他,不想接近他、不想与他交往,因为怕受到他的连累。
再者,如果家人的举止言行不真诚,对工作、对言语、对人、对道德都没有责任感,那么,互相猜忌的问题就会出现,这样,怎么可能一起同住呢?
故此,欲坚固家庭的基础,首先,家人之间,一定要彼此真诚相待。
(二)调伏:
能对治愚痴以及与时代脱节,不懂得人情世故,不了解自己心中烦恼的问题。
简单地说,调伏的意思就是能驾驭自己的心。
学会调伏是无法贪图捷径的,唯有积极的要求自己,鞭策自己才是唯一的法门,让自己天天都能提升智慧能力与道德。
简言之,调伏就是时时不断地鞭策自己,提升自我。
增进能力、智慧与道德方法,有四个阶段,即是:
无论谁对什么事情有兴趣,或想要增进某方面的知识,就必须找对良师。否则,其失败的机会很高。若真找不到良师,那么退求其次,则必须尽量了解自己的需求。
必须听从老师的话,而且要专心地听了又听,问了又问,直到深入核心,探究事理,明白老师所教的原则和方法。
必须复习老师所教导的知识,即是把老师教导过的要点,加以思考复习,让自己更能深入地理解道理,掌握要义。
必须按照老师的话去做,当思考并了解老师的话,知道了正确与适合的方法之后,就应该小心谨慎地进行,避免因为放逸或粗心而失败。
人想要有丰富的知识、能力、道德,就必须按照此方法去实行,才能提高自己适应世界的能力、解决烦恼的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时难免会违背自己的心意,甚至让你感到身心俱疲,但你一定加以忍耐,设法克服种种难题,否则,就无法提升自我,也无法改善恶习。
例如:单单想要改变爱吃零食的习惯,就已经不容易了。如果还有懒床、说粗话、爱跟父母顶嘴等恶习,就更加难以找到方法来解决了。这其中包括必须使自己的心细腻、处事小心谨慎,而这一切都是不容易的。以上这几件小事,在你的一生中,就足够你花时间去改变自己,更何况嫉妒的习性、酗酒、嗜赌等事呢。
因此,要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家里的成员,需懂得如何调伏自己的心。
(三)忍耐:能令双方彼此不会互相厌倦
为何要忍耐?因为不管谁想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就必须忍耐。
人,必须要忍耐何事呢?
答案是必要尽量忍耐四件事,即是:
忍耐自然气候所带来的不便与不适。例如:忍受严热的阳光、暴风骤雨等。
忍耐身体不适时所带来的痛苦。例如:忍受病魔的折磨。
忍耐自我内在的冲突,以及别人的挑衅。
其实,我们一定要接受自己还有缺点的。有时我们会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不满意,因为它不如我们的预期成果。而当工作的时限十分迫切,但却需要以慢节奏的方式来进行,这时,也会产生自我冲突。
有些时候,缺点已内化成了坏习性,使得我们自己也不满意自己。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林林种种的冲突。我们自己察觉不到。诸如:夫妻之间的缺点、孩子的缺点、还加上自己的缺点,凡此种种,潜伏在我们生活的四周和我们的内心。
因此,一起同住的夫妻,不管对方有多么好,但还是会有缺点的,若婚前觉得自己将无法忍受,就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结婚。
可是现代人,结婚后,这是我的权利这句话,就成为他们的口头禅,有的甚至一开始,就办理财产分割的文件,作为他日离婚之用,这些都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如果刚开始就觉得彼此之间,不能互相容忍礼让,那当初又何必要结婚呢?
所以,古代的人经常这么说,如果决定结为夫妻的话,就要有这样的认知:舌头与牙齿难免也会摩擦。
因此,无论我们的伴侣怎么好,还是难免发生冲突的。若吵架过后,仍然无法互相体谅,互相包容,那还是不要结婚比较好。但若能忍让对方,就要接受双方亲人的调解,彼此互相包容。
结婚之前该问的问题就是:我们能够互相包容吗?,如果彼此还不确定,就别结婚。要不然会造成痛苦,同时也造作了恶业。本来彼此相爱,到头来却演变成互相嗔恨了。在婚前,双方应该针对这问题,坦诚地问问自己,是否真的能互相容忍体谅。
故此,千万不要问订婚的钻戒有多少克拉?有多少聘金?婚后有多少栋豪华洋房?这些都不是使家庭幸福的事,该问的就是:我们能互相包容吗?
其实,若想得更深一层,要结为夫妻,并不是只接受对方而已,而是还要接受双方的父母、兄弟姐妹、甚至是亲戚朋友。这些人的关系都是终生联系的,也是夫妻双方终生都必须面对的。
忍耐烦恼,改善劣习。
烦恼好比内心的病菌,从一出生就跟着我们了。当心起烦恼时,它会使我们毫无羞耻地做坏事。之后,烦恼就使我们受苦、受罪,带给我们很多麻烦,让我们伤心、痛苦、后悔、内疚。
如果忍受不了内心烦恼的侵袭,习性就会变坏。最后就变得懒惰、没有责任感,最终甚至懒于行善,进而染上赌博和许多其他的恶习。
外在的诱惑,能让心起烦恼,以致品性恶化,而步入歧途。
最糟的是结交了损友,因为他会受到损友恶习的影响。由于心里有烦恼,使得他不经任何的思考,就去做各种损人不利已的事。结交损友,就如让自己的的心,加倍地受到污染,使自己变得更坏。虽然心曾经是善良的,但也会被烦恼影响而变得品性低劣了。
因为能产生巨大不良的影响,所以为了家庭的幸福,我们必须自我约束,不为烦恼所束缚,并严格地实行以上下两项原则,即是:
(1)为了不让别人受到自己不良的影响,我们必须自我约束。若不能做到的话,夫妻就会彼此结怨,甚至离婚,导致家庭破裂。
(2)要摒弃六项毁灭的恶习,即是喝酒、迷恋夜生活、到游乐场所闲逛、赌博、结交损友,怠工。如果不能远离这六损道,家庭的经济肯定受到破坏,以致无法建立温暖的家庭。
但若家里的成员都能自我约束,远离烦恼的束缚,那么,不良的习性就会改善,进而结交善友,远离损友、邪恶之人及各种歧途,家庭的经济也会随之稳定。
因此,家庭要有坚固的基础,家人就必须懂得忍耐烦恼,改善劣习。
(四)施舍:能对治自私自利的问题,共有三种:
(1)舍去物质享受。
(2)舍去舒适和方便。
(3)舍去不好的脾气,不把它藏在心里,这是学习禅定的基础。
广义地说,施舍即是一起同住而互相帮助,以家庭的群体生活为主。
婚后的生活也需要懂得舍,才能彼此互相依靠,否则家庭成员就没办法互相扶持。如果家庭不懂得施舍,却都想占对方的便宜,虽然同住却如一盘散沙。
基本的施舍,大部分都与如何维持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夫妻双方,要想到家庭集体的快乐比个人之快乐更为重要。
维持生活之基本因素,即是四事(衣服、饮食、住所、医药),但比四事还重要的事,就是要先了解,要购买的物品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是家庭必需品。
如果不能分清楚是需要跟想要的话,家庭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最终就会有一方被占便宜,结果因一方的自私,而影响家庭的和谐。
举个例子:有一对夫妻还没有生育孩子,两个人的收入加起也有限。但是单单只是妻子香水的费用与丈夫饮酒的费用,应影响到月租和食物的正常费用了,于是,被占便宜的感觉就产生了。因为他们没有分清楚什么是个人的想要,什么是家庭的需要。
昂贵的香水不是必需品,而且是奢侈品。而酒更是无益之物、不但对健康毫无益处,反而有害、拥有这些东西,都是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如果夫妻双方都觉察不出,这些东西是不必要的话,就会变得自私自利,而家庭也就开始衰败了。
婚后的生活,不只是个人的预算,对家庭用品的花费要有所节制,必须要依靠互相施舍为基础而同住。若个人太随便用钱,购买自己个人想要的东西,那么,一开始同住,夫妻俩就不会把彼此的收入存放在一起。那就等于一开始就准备离婚了,因为双方都没有为家庭的利益设想,这样当初又何必结婚呢?
因此,如果把奢侈品当成必需品,家里的预算就会失去平衡。那就是自私,将制造许多造成婚姻生活不愉快的问题。
结婚是人生大事,绝不可开玩笑。绝对不象青少年一样,一时兴起,随心所欲玩一玩儿戏。因为一旦结婚,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会跟着出现,你必须学会包容、体谅、负责任等。
所以,想要结婚的男女必要考虑好,对方有无具备这两项条件,即是:
对方能不能好好照顾我的生命。
对方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智慧、道德,照顾家庭,使家人得到幸福快乐,养育子女成为有用的人。
因为这两件事是家庭和乐的基本条件。
现在结婚的人,按照个人的欲望去行事者居多,他们大多没有考虑这两条。这样一来,婚后就会遇上很多问题而发生激烈争执,反目成仇甚至下手杀害对方,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至于未婚的人或准备结婚的人,有必要多考虑。当结成夫妻后,双方在生活上,都必须彼此依靠。当生病时、衰老时,要能彼此照顾。所以,结婚是真的需要依靠彼此的施舍。
当生育了孩子,丈夫和妻子之间,更要增加彼此的施舍。因为还要给孩子时间,陪伴他们的,所以,婚前双方必定要先作好心理准备。
准备好要当父母的人,一定要考虑终生提升自己,增长能力、智慧和道德。同时必须知道,总有一天自己一定会死,当年老体衰的时候,需要人来照顾。如果结婚有了家庭,有必要把自己所知所能尽心地传授给子女,教育他们,使他们成为人才,造福人群,回馈社会。
结婚的目标,不只是为了肉欲之乐,因为这种快乐是无法长久的。但是,现在的人大多只想要享受性欲,当得不到心中所要的,就会以离婚作为收场。因为欲乐这件事,只在年轻时才能享受它而已。
婚后生活的基础,必须要依靠彼此的施舍,如果双方都自私,不为对方着想,那么争执、互相伤害、以及离婚的事就会发生。
以夫妻的角度来看待施舍,是为了照顾彼此的身心,这样,婚姻生活才不会发生悲剧。
一定要照顾好家人的身体,家里的花费应以家人的利益为主,必须放下个人的舒服与快乐,与家人分享一切,享受天伦之乐。
此外,也要照顾好家人的心灵,彼此爱护互助。当遇到困难时,要互相鼓励打气,彼此提醒劝诫,精进不放逸,而且彼此之间要坦诚相对始终如一。
只有肯为家庭而施舍的夫妻,才能这样彼此对待。只要能施舍财物、施舍个人的舒服快乐,施舍坏脾气,那么,这个家庭必将充满了欢乐与幸福。
因此,要建立幸福温暖的家庭,家庭的成员一定要懂得施舍。
无论谁想拥有对方、想要结婚、想要建立家庭,或当家庭发生问题时,必须实践此居士法,即是以真诚、调伏、忍耐、施舍,为维系家庭核心的原则。倘若一开始,家庭成员就能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家里的问题,那么,无论是猜忌,还是愚痴、彼此厌倦、自私自利的问题,就不会在家庭中发生,进而能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沙弥是出家身份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个人来说,当好如法的沙弥,将给未来僧伽生涯奠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第一章 具缘成受济群第五节 事成究竟第五,事成究竟。始从请师,终至白四,九法往来,片无乖各。界非别众,僧无不足,羯磨无非,受者心至,则成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谓有比丘出家已后,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为上,余悉不为。用为非道,内多嗔怒。自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诠释七十空性论科摄圣龙树菩萨造胜友与智军论师译藏法尊法师由藏译汉法尊法师讲授科摄弘悲听受敬礼曼殊室利智慧萨埵第一章 标宗立义生住灭有无,以及劣等胜,佛依世间说,非是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前言:《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
布施功德时间:2024-10-11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她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指着门前的一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9-22
没有一辈子的浪漫,只有一辈子的温暖;没有一辈子的缠绵,只有一辈子的陪伴。别说爱情太简单,平淡相守才是最真的暖;别说幸福太遥远,只要用心感念,其实都在生活的细节里
禅茶文化时间:2024-08-23
第九卷 第一章 四禅天界《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能。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8-17
第十卷 第一章 行阴境界十种魔境(上)《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麁重前尘影事。观诸世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8-17
古人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温暖的话语能给人带来力量,挽留感情的句子温暖又感动,学起来。1、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从此我的悲欢离合只有它知道。曾经我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3
挽回老公的心的温暖句子1.我伤害了你,我知道是我不懂得珍惜,我活该失去你。但是我想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呵护你,不让你受一点点伤,不让你流一滴泪,让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3
第一章 生命无常多少人把一生的时间和全部心血用于追求荣华富贵,然而,却往往不尽人意,即使获得一点成就,不期而至的洪水烈火、强盗贪官、不肖子孙、无常死神等,随时都
邪淫果报时间:2024-05-26
华严宗简论余昔年从华严座主应慈老法师学习华严大教已达十六年之久。为报师恩,使师的教诲发扬於世,现著《华严宗简论》,以飨读者。第一章 《华严经》的传译华严宗,依《华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0
第一章 关于死亡人生自古谁无死众所皆知,人间有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暨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为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炽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0
大白菜正当季,便宜又好吃,做个白菜疙瘩汤吧,暖身又暖心。原料:大白菜芯、胡萝卜、西红杮、面粉、姜、油、盐、生抽、胡椒粉、香油 做法: 1.选用大白菜的嫩芯,洗净沥干
主食类时间:2024-04-20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所谓法者,梵语达磨,泽云法,轨持义。轨谓轨范,能生物解:持调任持,不会自相。合此任持良性轨范物解两义,即名为法。此法,概括宇宙一
佛学基础时间:2024-04-07
一年旧岁去,己亥春风来,时间如逝水,已是近惊蛰。春节虽已去远,但我还能回味起那淡淡的温馨。那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温馨。除夕夜,丈夫、孩子、婆婆和我,一家四口舒服的陷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29
(五)地藏殿 第一章 寺院殿堂佛像释名地藏菩萨这也是大乘经中所说的他方世界的菩萨,形象一般是结跏趺坐,右手持锡杖,表爱护众生,也表戒修精严;右手持如意宝珠,表满众
法苑谈丛时间:2024-03-23
众生平等、佳节思亲。中秋前夕(农历八月十三),佛弟子们连续探访慰问苗栗县 2 座残障福利院。为众生亲人送去平等温暖与关爱,特别捐赠营养食品、生活用具及慰问金,与大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29
编者按:婚姻,结两姓之好,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成就幸福美满之一生。成熟的婚姻是夫妻二人共同进步,你很好,我也不差,相互忠诚,白头偕老。病态的婚姻是双方剑拔弩张,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28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把他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7
师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师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师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7
四祖的直传弟子是五祖弘忍,也就是那个无姓的小孩。他被道信收留时,才七岁。十三岁时,正式剃度为僧。他在四祖门下,白天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7
无相禅师在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刚好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打水车,无相禅师趋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有一天,如果我看破红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7
仰山慧寂初参耽源禅师,深得禅师赏识,耽源便把慧忠国师传给他自己的一本法门秘籍传给他:这是祖上代代相传下来的,你要好好保存。慧寂拿过来看了一遍,就一把火把它烧掉了,耽源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6
某僧看到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后,好象开悟了。不再拜佛,经常以《大般若经》当手纸。有人不解问他为何如此。我就是佛,经文不过是记载佛话而已。有佛在此,经文何用?一日,白隐对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6
神秀和尚、老安国师、道明和尚。神秀下普寂,普寂下懒瓚和尚。在南岳。师有乐道歌曰: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真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过去已过去,未来更莫算。兀然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6
神光慧可禅师翻山越岭来到嵩山少林寺,拜谒达摩祖师,要求开示,并请为入室弟子,达摩面壁静坐,不理不睬。神光于是在门外伫候,时值风雪漫天,过了很久,雪深及膝。达摩看他确实求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6
久远以前,有一位施陀尼弥国王,统治着广大的领土与众多臣民;虽有诸多后妃美眷,但仍膝下无子。国王为此忧愁不已,担心王位无人继承,便举行盛大隆重的祝祷仪式,祈求上天恩赐贵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6
有一户大富人家,养雇了许多仆人,每一位都想讨主人的欢心,每当看见主人往地上吐口水,个个争先恐后地用脚去抹拭。其中有一人动作不太敏捷,常常扑个空。有一次,他看到主人的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5
有一个富翁虽然富甲天下,但是每天仍然过得闷闷不乐,他担心子女不孝顺,他忧虑老病会来临,他挂念富贵不长久,他恐惧死亡的逼迫。他让自己活在无尽的烦恼里面。他的隔壁住了一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5
通融禅师是四海为家的云水僧,赶路、化缘、弘法布道是他每天的功课。有一天,在一条山路上,他遇到两个手持钢刀的土匪,押着一个脚镣手铐、脖子上还扣着大木枷的敌方的土匪。于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5
有一天,赵州从谂(读shen3)在佛堂前扫地,有僧人问赵州道:你是得道高僧了,怎么还扫地?赵州答道:尘埃是从外面飞来的。那僧人又问道:这里是清净圣地,怎么会有尘埃?赵州说道:瞧,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5
苏东坡很喜欢参禅,也喜欢跟和尚做朋友,他有一位和尚朋友叫佛印。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个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有一天,苏东坡两腿一盘打坐参禅,境界很好,下了座也就写了一首诗:稽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5
有一初学青年请教赵州禅师道:我是刚入门的求道者,诚恳地请求老师给与一些特别的指教。赵州道:你吃过早饭没有?谢谢!用过了!那么,去把自己的食器洗干净吧!洗干净了。请将地清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4
王田是一个精于医术的医生,不过仍有许多病人死去,因此每天都惧怕死的阴影。一次在出诊的路上,碰到一位云水僧,王田于是就请示道:什么叫禅?云水僧回答道:我也不知如何告诉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4
云门禅师去参访睦州禅师,到了睦州禅师的道场,正是黄昏薄暮的时分。云门用力敲着两扇紧闭的大门,久久以后,睦州才来应门,云门道明来意之后,正将一脚跨入门槛的时候,睦州出其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4
南岳怀让禅师在般若寺住持时,发现每天下午有一位青年在大雄宝殿里打坐参禅,看样子,这位青年很有慧根,因此很关心地问道:「请问朋友,你在这儿做什么呢?」青年不喜欢有人打扰,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4
住在湖南的石头希迁禅师有一次问一位新来参学的学僧道:你从什么地方来?学僧:从江西来。希迁:那你见过马大师(马祖道一)吗?学僧:见过。希迁用手指着一堆木柴又问:马祖禅师像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4
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忍不住朝佛像身上唾了一口痰,侍者见了都不以为然,急忙问道:老师!你为什么要把痰吐在佛像上面呢?道一禅师立刻咳嗽了两声,反问侍者道:虚空之中,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3
法眼文益禅师在庆辉禅师处参禅时,始终不能契悟入道,于是,他就辞鄂庆辉禅师,开始云游四方。有一次下大雨,途中就在一座地藏院挂单,寺里的知客师问他:禅师你要往哪里里去?法眼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3
昔时阿难陀做了佛陀廿七年的侍者,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城对波斯匿王说法时,阿难陀的脸色现出忧愁的样子,佛陀问他,为什么会面露忧愁呢?阿难陀就说他在一夜之间梦见了七项稀奇古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3
大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诏令江南大德,于蒋山为阵亡将士设追荐大法会。梵琦禅师奉命升座说法。帝大悦。第二年三月,朱元璋再诏梵琦禅师于蒋山说法,并赠内府白金。洪武三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3
有学僧请示慧忠国师道: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说,有信仰者认为是不可思议,但不知如何才正确?慧忠国师回答道:此是文殊普贤等之境界,非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2
有一個人,家里養有兩頭好乳牛,為想誇耀一番,特地去預邀了些好朋友到他家里喝牛乳。他回到家里,考慮怎樣招待那麼多的朋友。因為他祇有二頭牛啊。他想:「最好,多弄點瓶子來,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2
我有一位朋友,是一位科学家,他现在正在指导很多哲学博士研究生写学位论文。他想用一种科学的方法来做好每一件事情。但是他同时又是一个诗人,结果他经常显得很不"科学"。去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2
黄檗希运禅师自幼出家为僧,有一次他到天台山参访时,碰到一位同参,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机,于是结伴而行。当他们走到一条小溪前面时,正逢溪水暴涨。那位同参要拉黄檗一起渡河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