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七不思议品第六
不思议品第六
关于“不思议品”,回忆“方便品”中维摩现疾,意为集不思议众说不思议法,现不思议境,赞佛不思议功德,使众生生发不思议心,净不思议佛土,成就不思议众生。
所谓“不可思议”,有两种情形,一是佛陀所证空性(真如法性等)不可思议,二是众生不能测知,称为不可思议。而佛陀所证又有体用二不可思议。体是所证空性(真如);用是所现神通,二者之间,由体起用,用又回归体。此品的不思议,是所现大小相容之事,丈室之中容纳三万二千狮子座,此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即是佛菩萨不可思议解脱,这样的境界,在《楞严经》中就有“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轮”。说起来,一般人会问,科学能证明这一点吗?曾经同一位教授探讨这个问题,他一定要把科学同佛法搅在一起,最后我沉默了,因为两个切入的角度不同,更何况,科学永不完美,需要不断创新,否则就将被淘汰。而佛法是对事物真相的阐述,如三法印,永远如此,必然如此,不论东西南北,古今中外,莫不如是。当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我们将告别我们曾拥有的错误的思维观念,此时转迷为悟,恢复本地风光,还我本来面目。关于神通之事,莫将俗见测如来境,以为神话而轻慢佛法。
不思议品是由舍力弗听法不是特别契机,即站久了,身心疲倦,于是就打了妄想,而引起风波,因此因缘,维摩诘才显现法界不思议的事迹,由此可见,诸佛菩萨显现神通,都是因众生的妄想分别心而起但切记显神通并不是让大家去学神通。
【经文】尔时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床座,作是念: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当于何坐?
【经文意思】正当妙吉祥与维摩诘对话刚刚结束之际,舍利弗多少有些不耐烦,其中不乏不契机的成分,佛法是要解决我们问题,必要针对人出现的问题下手。维摩经讲到今天,自然也发生了一些问题,修养、耐心、迷茫,现在就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当时舍力弗年龄偏高,站立过久,自然疲劳(一是没有入定,二是契机说法,作当机众,解决我们今天的问题)。于是舍力弗开始打妄想,此丈室之中,空空如也没有床坐,如此看来,这些菩萨和大弟子等应当在哪里就坐呢?此有舍力弗一向情愿,用自己(声闻人)的情绪衡量其他人的观念,不过只是想想,没有我们诸位中的,说话,出点怪声而影响他人。
【经文】长者维摩诘知其意,语舍利弗言:云何?仁者为法来耶,求床座耶?
【经文意思】此时维摩诘以他心通知舍力弗心中所想,就对他说:舍力弗!你感觉你是为法而来呢?还是为床坐而来呢?(在座也要反省自己,我们有座位,还有我是不是为了自己现在的座位动过念头,生过烦恼?)若然法喜充满,不会顾及身体疲倦,如果真能法喜充满,则如《法华经》所说“五十小劫,犹如半日。”
【经文】舍利弗言:我为法来,非为床座。
【经文意思】就一般人而言,常会有虚荣心、自尊心,不愿当众出丑,更何况已断烦恼的罗汉境界,虽未在定中,我执尚在,但也不应表现如此。于是违心地对维摩诘说:我是为听法而来,不是为床座而来。就过失而言有三种:1,心口相违;2,轻法重身;3,舍大取小。舍力弗有三过的原因是我们今天听闻此经者通病,需要反省的是我们,而不是舍力弗,舍力弗只不过是作为众生通病的切入点的代表。
【经文】维摩诘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
【经文意思是】维摩诘说:喂,舍力弗!如果是真正求法的人,应当照见五阴皆空,无我,自然不会贪著自己的身体性命,更何况身外之物的床座呢?佛陀因地之际的雪山听到:“诸行无常,是生死法”,为求“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而不惜舍身夜叉,如此壮举,怎不会令我辈汗颜。
【经文】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识之求,非有界入之求,非有欲色无色之求。
【经文意思是】真正求法的人,不是在有色受想行识五阴中追求,因五阴和合缘起假有,绝不长久,也不是在有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入(六根、六尘)中追求,也不是在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中追求,因为阴界入是众生正报,三界是众生依报,追求依正报受用是凡夫所为,况阴、界、入空,三界如幻,不可靠也。
【经文】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
【经文意思是】因为众生著有无二相,所以真正求法者淫荡超越迷(不觉)、觉、邪、正、染、净的对立二元之相,如是即能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
【经文】夫求法者,无见苦求,无断集求,无造尽证修道之求。
【经文意思是】真正求法者,应当同声闻人的苦已知、集已断、灭已证、道已修有本质的不同,所以是无见苦求,无断集求,无造尽证修道之求,即是无苦集灭道,因一切法空,当下解脱,即是大乘佛法。
【经文】所以者何?法无戏论。若言我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
【经文意思是】为什么呢?因为诸法实相(空性),不落入戏论之中,如果说我应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则是相对的缘起法,落入二边,不是诸法实相,不是事物的真相,所以是戏论,不是真正的求法,真正的求法是二边不著,中道不住,即无戏论,所以是大乘佛法。
【经文】唯!舍利弗,法名寂灭,若行生灭,是求生灭,非求法也。
【经文意思是】啊,舍力弗,诸法不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即是寂灭无生,不落诸相之中,如果依然执著有诸苦生、有诸苦灭等四谛法,同样是求生灭之法,不是真正的求法者,况且,太阳一直都在,不会因为阴云合雨天而没有,本来具足。此也说明舍力弗身疲念床座而身无常是生灭法,如求身安逸,即求生灭,非求法也。
【经文】法名无染,若染于法,乃至涅槃,是则染著,非求法也。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
【经文意思】既然法的本质超越一切名言概念,那么自然无有染污,如果染著于法,则凡夫住于生死之中,二乘住于涅槃之中,即是被名相所束缚,不是真正的求法者;既然诸法不生不灭是空性,那么自然也就没有能缘的心法,也无所缘境界,即是法无行处,如果以攀缘心(能缘所缘)听法,那么这个攀缘的心境了不可得,如是,不是真正的求法者。
【经文】法无取舍,若取舍法,是则取舍,非求法也。法无处所,若著处所,是则著处,非求法也。法名无相,若随相识,是则求相,非求法也。法不可住,若住于法,是则住法,非求法也。
【经文意思是】诸法空相,即无取舍之相,如果舍生死取涅槃,断烦恼证菩提,仍是取舍,不是究竟空相,如是,不是真正求法者;诸法空相,即法无处所,如果执著某一处所的法,那么就是执著有实在自性处所,如是,不是真正求法者;诸法空相,即法无有不变的相,虽如是,却又不离诸法见空相,如果随法差别相上分别执著,那么就是著相,如是,不是真正求法者;诸法空相,即是法不会停留不变,如果以为有法可住,即轮回六道,如是,不是真正求法者。
【经文】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法名无为,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于一切法应无所求。
【经文意思】诸法空性周遍法界,一切法皆是佛法,即法不可以见闻觉知所求,如果在见闻觉知(心意识)上寻觅法性,那么即是执著见闻觉知(分别心)的实在性,如是,即不是真正求法者;法尔如是,即空性,即法称无为,不加造作,如果追求有为造作之法,即不是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如是,即不是真正求法者,所以说,舍力弗,如果是真正求法的人,则应是,在一切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是不取不求,才是真正求法人,如《西游记》中“无字真经”,看不懂时,只好有字,今日传法也是一样,应是与佛心心相印(空空相契),不似一般人所贪求,以为灌顶受记,即是一劳永逸,传法只是一种方便,也许刚开始还贪求,待到最后,则是无所求而求,应该说,法师传法之时,应有责任感,不应随意,如果不负责任,与骗子何异?
【经文】说是语时,五百天子,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经文意思是】契机说佛法必定利益众生,所以维摩诘说这段时,慰问团即与会大众中,有五百天子,对诸法不再妄想纷飞,豁然开朗,因法法皆如,于是,得法眼清净。
【经文】尔时长者维摩诘,问文殊师利言:仁者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师子之座?
【经文意思是】正在这时,长者维摩诘又对妙吉祥菩萨说:您游历过无量千万亿世界,即经多见广,哪一种佛国有无上妙好功德成就的狮子宝座呢?此中所说得“阿僧祇”译无量数,即表示极多的意思。尽管维摩诘呵斥了舍力弗,但还是要准备座位与大家结缘,表示佛菩萨慈悲之心,面对今天要饭的人,我提倡:不给就别找借口,说了人家,一定要给予慰籍满愿。
【经文】文殊师利言:居士,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今现在。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
【经文意思是】妙吉祥菩萨回答说:维摩居士,从这娑婆世界东方过三十六恒沙数国,有世界名须弥相,其土有佛,号须弥灯王如来,彼佛身高八万四千由旬(一由旬有八十、六十、四十里之说),此佛国内的狮子宝座也高八万四千由旬,庄严无比,应属第一。
【经文】于是长者维摩诘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三万二千师子之座,高广严净,来入维摩诘室。
【经文意思是】此时长者维摩诘,现神通之力,比今天的手提电话还要快捷,也就在当时,须弥相如来,遣三万二千狮子宝座,就比无人驾驶的飞机的速度、光速快上多少万万倍,突然出现的高广严净的狮子宝座,自虚空中飘然而至维摩诘的丈室之中,以三万二千八万四千由旬的狮子宝座,进入小小丈室,为什么?因为维摩诘证得法身,如是世间依正二报,即身体与所依存之物、空间等,都随着法身而转变(空是法身,真空现妙有,妙有归真空),所以能够一多大小,圆融无碍,互摄互容,即不可思议。
【经文】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见,其室广博,悉皆包容三万二千师子之座,无所妨碍。于毗耶离城,及阎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见如故。
【经文意思是】这时,诸大菩萨及大弟子、帝释天、梵天、四天天王等于会大众,都以惊异的眼光注视发生的奇迹,从来也没有见过,此时维摩诘的丈室也随着狮子宝座的进入而扩大了,都能容纳而无妨碍,并且对于毗耶离城以及阎浮提,还有一四天下而言,也没有显的狭窄或容纳不下,同时都依然如故,同原来一样。此外见室小、内见室大,包容广大狮子宝座,即如《法华经》所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法不相知,各各无妨碍”。真是法身大士不可思议之神通之力,不是二乘凡夫所能测度。
【经文】尔时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就师子座,与诸菩萨上人俱坐,当自立身如彼座像,其得神通菩萨,即自变形为四万二千由旬,坐师子座。
【经文意思是】这时,维摩诘对妙吉祥菩萨说:请就座。于是妙吉祥菩萨与诸大菩萨及诸大弟子都来就座,但每位必须立起身来同宝座一样的高广,那些得到神通的菩萨,虽因行未圆满,却也能变身高为四万二千由旬,勉强坐在狮子宝座之中。
【经文】诸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皆不能升。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就师子座。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广,吾不能升。
【经文意思是】那些新发心的菩萨及大弟子,都无法坐在狮子座上面,因为菩萨分证,有四万二千,权乘菩萨和小乘圣人没有缘份,所以不能坐;这时,维摩诘见他们无法就座,就故意对舍利弗说,请坐啊!,舍力弗如实相告,居士,这样高广的狮子座,我实在无法坐在上面。
【经文】维摩诘言:唯!舍利弗,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乃可得坐。于是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即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便得坐师子座。
【经文意思是】维摩诘说,啊,舍力弗!你们可以向东方须弥灯王佛顶礼,佛力加持即可得以坐在座位上。于是这些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即向须弥灯王如来顶礼,顶礼过后,即能得以坐上狮子宝座。此是回小向大得结果,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心量的拓宽,即是智慧的通达。
【经文】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于毗耶离城,无所妨碍,又于阎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
【经文意思是】当时,舍力弗欢喜无限,说道,维摩居士!我从来也没有见过,象这样小的方丈之所,竟能容纳我们这么多的大众,已是不可思议,现在有能容纳三万二千狮子宝座,对毗耶离城没有任何妨碍,又对南阎浮提城邑村落,及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也不显得狭窄。要知道,一个狮子座就是八万四千由旬,阎浮提都不能容纳,况三万二千入于丈室,此室现四佛土:前空室,即常寂光土;现借宝座于一室,即实报庄严土;权乘菩萨与小乘不能就座,即方便有余土;凡夫在外见此丈室,即凡圣同居土。四土唯心所现。
【经文】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经文意思是】维摩诘说:啊!舍利弗,真如法性,众生佛陀平等,虽有差别,方便智现,无有障碍;众生不悟,则成妄想分别,因此而有境界不同,大小区别,所以处处障碍,佛菩萨能以权智而大小相容,不是分别心所能测,即是诸佛菩萨有解脱称不可思议。
【经文】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于此众生亦无所娆。
【经文意思是】如果菩萨能够证得不可思议解脱,就能够以须弥山之高纳入一小粒芥子之中,其间芥子不增,须弥也不减,是因为须弥山王本相是空的缘故,才可以不动本体而相摄入,即是真空之妙有,事事无碍之法界,而在这个过程中,须弥山腰的四天王和山顶的忉利天,都不觉察他们进入芥子之中,只有有缘契机的人,才能发现须弥山入于芥子,这就是事事无碍称为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进一步说,还能以四大海水入一汗毛孔,却不能扰害水族动物鱼鳖鼋鼍等,而汗毛孔和四大海水不增不减,是因为四大海水本性是空的缘故,才可以互相摄入,而在这个过程中,四大海水中的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也都不觉察自己进入汗毛孔中,对于四大海水中的龙神等众生也没有扰害。
可见,真正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比气功大师、比李洪志骗人的把戏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在中国清代有一位玉琳国师的师兄就能把夜壶翻过来洗刷。中国西藏的密勒日巴大师在大冰雹中,对他的弟子惹琼巴显现自己进牦牛角中,牛角没变大,密勒日巴也没有变小,并且密勒日巴还唱了一首歌,说牛角里的空间对任何了解不二空性的人还大得很,对治弟子的我慢。我坚信这一点,而这一点的开始,应是开阔视野心量,不再被眼前的事物所障碍。
【经文】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断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轮,著右掌中,掷过恒沙世界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又复还置本处,都不使人有往来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
【经文意思是】进一步说,舍力弗!证得不可思议解脱的菩萨,如果为了度有缘众生,他能随意执取三千大千世界,就象制淘工人摇动轮盘那样轻松旋转,或放在右手掌中,抛过恒河沙数的世界之外,而此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并不觉察自己所住的世界,已经到了恒沙界外,并且还能把它抛回原处,如此抛来抛去,都不觉察自己有往来相,即不增不减,是因为这个世界本相是空的缘故,才能相互摄入,即是事事无碍法界。此段是世界往返。
【经文】又舍利弗,或有众生乐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萨即演七日以为一劫,令彼众生谓之一劫。或有众生不乐久住而可度者,菩萨即促一劫以为七日,令彼众生谓之七日。
【经文意思】以上打破了空间的观念束缚,此处是打破时间的观念束缚,而时间是依空间而立,如一弹指九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时空交织,即缘起无自性,如端和尚证道歌中说:“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踢踢翻鹦鹉州,有意气时添意时,不风流处也风流。”打破固有观念的束缚,何等自在!可见三界六道本是虚幻,菩萨即能在三界出三界,居六道出六道,如是菩萨以根本智(空性)见一切法平等,对于妄见未息、乐久住世的有缘众生,能随其别业妄见,能演七日为一劫,使那些众生感受是一劫;对于妄心厌生不乐久住世的有缘众生,能随其别业妄见,促使一劫成为七日,使那些众生感觉是七日。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时空无自性,即能随众生心愿,应其别业,或演或变,自在无碍,而对于演促菩萨的自己,实在没有七日一劫、一劫七日之念。此是时间延促。
【经文】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一切佛土严饰之事,集在一国,示于众生。又菩萨以一佛土众生置之右掌,飞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动本处。
【经文意思是】进一步说,舍力弗,证得不可思议解脱的菩萨,能够把一切佛国净土华丽庄严的依报,集中在一佛净土之内,就象屏幕显示一般显示给大家看,还有此菩萨能把一切佛国净土众生的正报放在右掌之中,飞到十方国土遍示于一切众生,而此菩萨不动本处,如皓月当空,千江含摄,一切众生都能见到。《佛国品》中,盖中所现。此段是依正互摄。
【经文】又舍利弗,十方众生供养诸佛之具,菩萨于一毛孔,皆令得见。又十方国土所有日月星宿,于菩萨一毛孔,普使见之。
【经文意思】进一步说,舍力弗,十方众生供养佛的一切器物,香花灯涂、果乐、幢幡盖等等无量无边,证得不可思议解脱的菩萨,在一毛孔中都能看得见无量无边的供养器具,比人瞳孔摄山河大地还高明。还有十方国土所有日月星宿,证得不可思议解脱的菩萨,在一毛孔中,都能见到这些,比天文望远镜还要微妙。此段是一毛普现。
【经文】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诸风,菩萨悉能吸著口中,而身无损,外诸树木,亦不摧折。又十方世界劫尽烧时,以一切火内于腹中,火事如故,而不为害。
【经文意思是】进一步说,舍力弗!十方世界一切诸风,七级八级,乃至台风、龙卷风,证得不可思议解脱的菩萨,都能一口吸入腹中,而此菩萨肚子也不受损,外面的林木苗稼也不会因菩萨所吸而受摧折,还有此菩萨能在十方世界坏劫将尽之际,把能烧干大海世界的大火纳入自己的腹中,如此的燃烧,却不能伤害菩萨。此段是风火无碍。
【经文】又于下方过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取一佛土,举著上方,过恒河沙无数世界,如持针锋举一枣叶,而无所娆。
【经文意思是】进一步说,此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能于娑婆世界的下方,经过恒河沙数的佛世界,执取一个佛土,举着遍游恒沙世界,如同针尖挑着一枚枣叶那样轻松,而此佛土的众生,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惊扰)。
【经文】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能以神通现作佛身,或现辟支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帝释身,或现梵王身,或现世主身,或现转轮圣王身。又十方世界所有众声,上中下音,皆能变之,令作佛声,演出无常苦空无我之音,及十方诸佛所说种种之法,皆于其中,普令得闻。
【经文意思是】进一步说,舍力弗!
【经文】舍利弗,我今略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之力。若广说者,穷劫不尽。
【经文意思是】舍力弗,我现在只是略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之力,如果要广泛说的话,就是用尽一个大劫的时间,也无法说的完。《华严经》说“一字法门,海墨书之不尽”。而不可思议解脱菩萨应属华严四十一位以上菩萨,自然能理、事、理事、事事无碍。
【经文】是时大迦叶,闻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叹未曾有,谓舍利弗:譬如有人,于盲者前现众色像,非彼所见;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能解了,为若此也。
【经文意思是】维摩诘刚说完,大迦叶听说了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法喜充满,从未有过的感受,就对舍力弗说,这样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就如同有人,在瞎子面前摆设五彩缤纷的物质,但对于瞎子而言,不是他们能见到的。我们这些声闻乘人也如同瞎子,听说此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能领悟,真正同瞎子没有区别啊!难怪佛陀悲心训斥,焦芽败种,不能发芽。
【经文】智者闻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为永绝其根?于此大乘,已如败种。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皆应号泣,声震三千大千世界。
【经文意思是】凡夫、二乘中的契机者,听到了这种不可思议解脱大法,应当感叹昔日之迷,珍惜之悟,有谁不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呢?我们为什么要永远拒绝大乘佛法的根机呢?对于大乘佛法,我们声闻乘人,已如佛陀所说的败种焦芽,那么我们今天,一切的声闻弟子,听到了这样不可思议解脱法门,都应追悔而痛苦流涕,声音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在自我反省曾经当面错过的同时,也应使他人警省,应当珍惜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经文】一切菩萨,应大欣庆顶受此法。若有菩萨,信解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者,一切魔众无如之何。大迦叶说是语时,三万二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经文意思是】一切菩萨不同于二乘,因为已受法乳灌顶,接受大乘佛法熏陶,对此应当更加欢欣鼓舞庆幸自己因缘殊胜,如是,即能顶礼信受此微妙之法;如果有缘的菩萨,能信解不可思议解脱法门,那么一切魔众能奈何他什么呢?因为此菩萨能即魔业不起魔见,也无不起之念,即超越二元,如是即魔业也即是佛地业。相反,如果见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生佛见,或闻十二部经而生法见,或执非佛非法见,或执非非佛非非法见,如是诸见不息,永不知庐山真面目,即不离佛业即是魔业。比如一漂亮女郎,没有漂亮,也没有不漂亮,远离二边即是如来清净法身。如执二边都是障碍,即是著魔。当大迦叶尊者说这些法时,与会大众,三万二千天子,都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可见,说法必契机,所以要小心。
【经文】尔时维摩诘语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故,教化众生,现作魔王。
【经文意思是】这时,维摩诘又对大迦叶说:仁者,既然佛魔一如,平等无二,应是如实道来,那么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作魔王的人,大都是一切证得不可思议解脱的菩萨,如是菩萨以方便善巧的智慧,教化众生,即恶来恶度,现作魔王。正如《涅槃经》中所说“一切诸鬼神等,皆是诸佛菩萨之所示现”。汉藏传承佛教都有丑陋的佛像,如汉传的面然大士,化为鬼王模样,西藏的很多佛像,多以狰狞恐怖为多,或许这更为理性,更能对治我们脆弱的心性,只是汉族更愿意看庄严相好的佛像,或许,我们也可以认为这也是一种误区。当然我们不是追求狰狞,我们只是要面对,要消化。
【经文】又迦叶,十方无量菩萨,或有人从乞手足耳鼻,头目髓脑,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马车乘,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珂贝,衣服饮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而往试之,令其坚固。
【经文意思是】进一步说,大迦叶,十方世界中无量的菩萨,常以反作用,恶作剧的方式,或者向人乞求五官四肢,或者向人借取头颅、眼睛、骨髓、脑髓,或者索取血肉皮骨,或者敲诈、要求聚落城邑(国土),或者抢夺妻子、奴婢,或者强要象马车乘,或者金银水晶,或者砗磲玛瑙,或者珊瑚琥珀,或者真珠珂贝,或者衣服饮食等,象这些乞讨的人,大都是证得不可思议解脱的菩萨,用这些方便善巧的方法,去考验试探学佛的人们,目的是坚固人们的舍心,即没有什么是长久的,即空,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不可以舍去的。听起来毛骨悚然,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不可思议解脱,那么对此只能是这样的感觉。
【经文】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有威德力,故行逼迫,示诸众生,如是难事,凡夫下劣,无有力势,不能如是逼迫菩萨。
【经文意思是】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修学佛法的人,如无逆境,则不易成就,而只有证得不可思议解脱的菩萨,才能有这样的大威神力,所以对那些行果圆满的菩萨作这样的逼迫,目的是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需要强调的是,对于逼迫,只有那些将入或者证得无生法忍得菩萨才会处之泰然。对于这样难忍能忍的大事,凡夫、外道没有能力承当,就是二乘人也不能逼迫菩萨。
【经文】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智慧方便之门。
【经文意思是】为什么这样说,这就好比龙象有大力气,他们的爪或蹄,或踢或踏,或抓或踩,都不是毛驴所能承受的。菩萨不能逼迫凡夫,反过来说,驴也无力逼迫龙象,即凡夫不能逼迫菩萨,只有龙象才是旗鼓相当,即菩萨逼迫菩萨。可见不能装模作样,别有用心,量力的同时,需要不断的进取,而不能自暴自弃,而这才称为证得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智慧的方便之门,方便是智慧的方便,智慧又是方便的智慧,相得益彰,否则两败俱伤!
如果执著不可思议,则仍是可思议,如是即佛法成众生法,如猫鼠是可思议,猫吃老鼠,这是就现象界言,就本体界则是空性,就消除了对立,则是不可思议。如是菩萨吸风吞火,有什么奇怪的呢?可见,我们固有的观念,水火不同源,猫鼠不共存,一多不相即,大小不相容,延促不同时,动静不同处,将面临挑战,如果我们真要学佛的话,就一定透视二元,不值推敲,实实在在不堪一击,幻化不实。那么我们的感情的执著,分明就是一个盲点,一种误区。走出来吧!毕竟都已过去,包括我们自己,一切有为法,莫不如此,不要说你不能,只能说你不愿意?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将会“从心所欲,不逾矩”。轻安自在,随愿成就自净土乃至成佛的因缘。
四教义卷第六第四约圆教明位。释净无垢称义者。圆教诠因缘即中道不思议。佛性涅槃之理。菩萨禀此教门。理虽非浅非深。而证者不无浅深之位。今明圆教入道。亦具有四门。一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净慈宗镜堂示持准提咒准提咒大家一点儿都不陌生,可能我们每个居士、每个出家人都会背,但仅仅只是背一背而已,并不一定了解其中的深意。憨山大师就此给了我们一个开示!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静波法师:荣华终是三更梦 富贵还同九月霜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荣华富贵就像三更的梦一样,你要赶快醒了,不要再做梦了。 富贵还同九月霜 ,无论你多么有身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0
静波法师:忏悔的内涵 放下屠刀可立地成佛?静波法师 复次,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华严经》 【经文解释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0
静波法师如果有人跟你说,他佛道双修。这样的人,请远离。这表明他既不是虔诚的佛教徒,也不是虔诚的道教徒。如果有人跟你说,他能看因果。这样的人,请远离。华严经讲,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4
静波法师:一点亏都不能吃的人最终会如何?“吃些亏处原无碍”,吃了点亏,有什么障碍呢?佛菩萨吃亏吃大了,释迦牟尼佛曾经有过九种灾难,有成就的修行人不也有这样或者那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13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192006年4月4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昨天讲到随烦恼。随烦恼分为小随、中随、大随。小的烦恼有十种,昨天讲到第四种,今天讲五种:诳。诳,是一种欺骗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202006年4月5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昨天讲到八种大随烦恼。大随烦恼在心理的活动中,主要是遍于一切染污心;中随烦恼是遍于一切不善心;小随烦恼是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圆瑛大师著圆瑛法汇序一圆瑛法汇序二圆瑛法汇序三圆瑛法汇序四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卷上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卷下民国三十六年农历五月十二日,为圆瑛老法师七十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戊二 列上首名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此乃释疑。前说身、心、生、死,由于无明;又说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于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唯识二十论讲义前言如来灭度后九百年间,北印度有无著大士起,根据中道了义教《解深密经》、《瑜伽大论》等经典文献,广造诸论,以彰显法相唯识之理。特别是造《摄大乘论》以含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八大人觉经讲义[华藏上师]1961年莲华金刚藏吴润江上师在美国旧金山讲授八大人觉经讲义缘起西元一九六o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莲华金刚藏圣者吴公润江上师应美国旧金山正善佛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2
佛告大目犍连:汝行诣维摩诘问疾。目连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佛又命大阿罗汉大目犍连去问疾,他也不敢承当。大目犍连,具译摩诃目犍连,简称大目连、目连,意译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尔时,众香世界菩萨来者,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初见此土,生下劣想,今自悔责,舍离是心。所以者何?诸佛方便,不可思议!为度众生故,随其所应,现佛国异。唯,然,世尊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尔时,长者维摩诘自念:寝疾于床,世尊大慈,宁不垂愍?维摩诘心想,我现在卧病了,大慈世尊没有想到我吗?寝疾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卧病,寝疾于床的这个床不是我们现在睡觉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静波法师:真正的发财秘诀并非求观音菩萨而是靠这四个字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是我自己的君王。”出家人是不容易的,这种孤独往往成就我们。太热
禅理故事时间:2024-08-05
《劝修净土诗》第六、第七首好,请看第六首。“称性庄严非外得,天然果报自无穷。一尘遍入诸尘里,万法全收一法中。华映玉池人倒影,身游佛国地俱空。色心依正原无碍,但得
大安法师时间:2024-06-03
金刚经 第6品下正信希有分第六(下)白话文三、心不取法相非法相一念生净信的众生,已不取着「法相、非法相、亦无非法相”。何谓「不取法相”,即已空掉我执四相;「不取非法
星云法师时间:2024-06-03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五)(2)行愿功德殊胜1、校量闻经功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1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七卷◎南亭法师若受味时,当愿众生,得佛上味,甘露满足。121愿酸甜苦辣,皆是味。我们若受味时,对这些世间的味,我们也要生厌弃心。应当随时发愿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16
八识规矩颂讲义四明观宗讲寺谛闲述留云佛学研究社。开办初见。原欲先讲大乘起信论。为初机得以根本入门之学。业已登诸报端。乃因民报社讲员李君正刚。演讲一过。闻者咸谓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14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文句卷第六】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菩萨比丘温陵道昉参订辛五、观耳根。此门次序。本应在那律后。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02
此经单以圆照觉相为宗,故位次不说所断,但约观行浅深,以明位之高下;若对普贤章中云: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即净解未亡,当观行位。心如幻者,亦复远离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8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此直示妄源也。谓若心起智照见,此是寿命相。一切觉者,此是前三相。皆为尘垢者:无论能觉与所觉,皆为清净心中之尘垢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8
静波法师:佛教如何看待我们都想要的名声?静波法师 “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3-22
法称为内尘等四句,简迦叶所观之法尘,非当机入道方便。前五根所对色声香味触为外尘;前五尘落谢之影子,为意根所缘之法,名为内尘。此内尘必凭外尘,所落谢之影子而有,则属必有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3-10-14
表法:天如第一义空,华表因行,华具四色,表圆教四十位,华由百宝所成,宝具光明,是表智光。华从天降,显四十位因行,从第一义空建立。莲华因果同时,表因心具足果觉,果觉不离因心;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3-10-14
妙法莲华经授记品第六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于最
佛经时间:2023-09-10
念佛法门,实为不可思议方便法门: 念一佛的功德,与念无量诸佛的功德,等无差别! 念一佛的功德,与念无量不可思议法门的功德,等无差别!——————文殊师利白佛言:
念佛功德时间:2023-08-18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三 方便品第二《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三方便品第二 方便品第二 以上所说佛国一品是佛陀开示唯心净土的法门,但并不是生硬的否定了缘起的幻相,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三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三: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阿閦是梵语,译为无动,此是从佛的法身而言,即诸佛法身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一《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一 静波法师 一.《维摩诘经》的翻译和弘传 《维摩诘经》是《维摩诘所说经》的简称,也简称《维摩经》,或者也称《不思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二 菩萨行品第十一《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二:菩萨行品第十一 菩萨行品第十一 所谓菩萨行,不同于众生的业感缘起,是随顺法性不假造作的性空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
静权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义静权法师讲述·倪宏证记录 了然法师参校·倪正和成文法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印公亲书、静公讲义)合本流通序 净土法门,自古迄今,著述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 入不二法门第九《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入不二法门第九 入不二法门第九 一切现象界的本质,都是空无自性,虽然缘起法历历现前,却不是真实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0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一 香积佛品第十《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一:香积佛品第十 香积佛品第十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即差别相见空性,即生死流见涅槃岸,即器器皆金,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0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九 佛道品第八《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九佛道品第八 佛是梵语,全称佛陀,译为觉者。佛道就是佛所觉悟诸法的真实相,也就是诸法的本来面目,而这个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0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二 佛国品第一《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二佛国品第一 佛国品第一 前面已经叙述说,此品中释迦牟尼佛在毗耶离城外庵罗树园与众集合,长者子宝积说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0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八 观众生品第七《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八观众生品第七 观众生品第七 或许听完“不思议品”之后,我们有些感动,觉得非常非常的不好意思:学佛,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0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五 菩萨品第四《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五菩萨品第四 菩萨品第四 菩萨是成佛的正因,所以又是回因向果,入一实乘,否则乃是权乘,不能成佛,也即不能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0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六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六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了法如梦,理解仗剑逼佛。文殊大智士,深达法源底,手中握利剑,逼持如来身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0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四 弟子品第三或或叹大褒圆品《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四弟子品第三或或叹大褒圆品 弟子品第三或叹大褒圆品 “弟子”的名义:1,法性平等,本无高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五根据录音整理 尚未校稿完成 错漏之处 敬请指正尊敬的上可下明大和尚、各位法师、居士:上次我们讲到普贤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四 法供养品第十三《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四:法供养品第十三 法供养品第十三 “法供养品”是用以阐述实践与流通的内容,所以称“法供养”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三讲 上入不二法门品 静波法师讲于新加坡 (第三讲 上)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错漏之处 敬请指正 整理人 慧雪 校稿 悲贤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静波法师:百年妇女节座谈会上的开示静波法师于百年妇女节座谈会上的开示尊敬的市宗教局的领导、市妇女联合会的领导、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女居士: 今天是国际三八妇女节一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一讲 下入不二法门品静波法师讲于新加坡(第一讲 下)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校稿 错漏之处敬请指正整理人慧雪这个时候,百丈禅师走过去,把这个手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一尊敬的上可下明大和尚,尊敬的各位老前辈、各位法师:因为我的学长允观法师的因缘,能够有因缘来到天台宗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三讲 下入不二法门品 静波法师讲于新加坡 (第三讲 下)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错漏之处 敬请指正 整理人 慧雪 校稿 悲贤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