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经本第二品的第十七页最后一行: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这里还是讲利他之德,第二小段「作不请友」。菩萨『谛住(安住)度世之道』,这个谛住就是安住。心要能够安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当时达摩祖师从印度来中国传法,二祖慧可来求法的时候,在少林寺,达摩祖师面壁不理他。他跪在地下,当时冬天下大雪,雪已经深到好像到膝盖了,达摩祖师还是不理他。慧可为了求法,就拿自己的戒刀将自己的手臂砍了下来,拿着这个手臂供养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就终于开口了:「你何苦来?」慧可就对达摩祖师说:「弟子心不安。」不安心是很苦的,宁愿砍自己的手臂,都要求一个心安。
所以真正能够安住,这是大智慧。找不到心了、知道一切皆空了,这个还不行,你的心还没有完全安。你住在哪里?你住在空也不行。住在空,着了个空相。住在哪里?「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你要安住在度一切众生。度世就是世间一切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永脱轮回、证涅盘果。这个是菩萨,他不是住在空里,心无所住而生其心,生什么心?度世之道,他要度众生。所以心里面不能够有一物,稍微有一点点情见、执着,你就将无为法变成有为法,所以度众生都不能够有度众生的念头,所以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时候于一切万物才能够随意自在,一切的万物你都能够通达、都能够明了,包括世间种种法门,你自然就清楚了。
有同修也提出一些问题来问我,这里有同修说:「感恩法师在圆明寺讲《无量寿经》,弘扬佛法,是香港人无量的福报。古人说福人居福地,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虽然学了佛,更有幸遇到明师教化,但是问题多多。我们逢周六听经都有朋友第一次来,他们认为极乐世界太遥远,希望法师能多讲一些现代因果、伦理道德、为人处世的道理,特别是家庭教育。现前的家庭,做为子女,把父母当成提款机认为理所当然,做父母的很无奈。我们是中年的家庭主妇,从来没有受过传统教育和佛教,所以希望能够讲讲这些」。如果是菩萨要讲这些,他能够讲,度世之道。世间需要什么?正如你讲的,需要因果教育,需要伦理道德的教育。现在人确实来讲,讲极乐世界他是觉得很遥远,你讲往生他觉得不吉利。他是很现实,你教他怎样赚钱,他很喜欢听;怎样能够升官发财,怎样能够找到好家庭,这个他很感兴趣,但是对往生他就不感兴趣。你就不能硬来,众生喜欢听什么,你就要跟他讲什么,你才能够度他。你讲那些都不喜欢听的,他当然不会来。
而往生极乐世界,跟我们讲的这些因果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有没有违背?绝对不会违背,这些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基础。往生是成佛,最高的法门。如果你人都没有做好,你怎样作佛?所以一定要先做好人。所以《观无量寿经》里面讲,「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如果你想要往生极乐世界,首先打好基础,修三福。哪三福?第一福是人天福,教你怎样做好人,「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提这个问题,第一福就搞定了。这个福是什么?幸福、福报。现在人都希望有福报,但是不知道怎样能够得福报,他认为自己可以得到福报,那些完全是邪知邪见,得不到。
我原先在大学里面是教金融,教金融就是教别人怎样赚钱、怎样投资。世间上,我看到书店里面,各种的教人怎样赚钱的方法这些书很多,每一个书店里面肯定有这些书,怎样赚钱、怎样投资、怎样理财、怎样能够一夜之间变成富翁,那些统统都是骗人!佛法讲的是真的,佛法是讲你要修因得果,福是你的果,因在哪里?因要布施,布施财才能够得财富,布施愈多得到愈多。如果我们不肯布施的话,你想得到财富,等于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人说梦,得不到。所以佛法告诉你,这个是真的。我自己给大家做个例子,我说我不好意思在大学里面教金融课,为什么?我自己都赚不了钱。不是说我不知道那些赚钱的方法,投资的学问我懂的不会比李嘉诚少,李嘉诚他没有拿金融博士,可能理论来讲我不会差过他,但是赚钱来讲,我比他差太多了,人家是华人首富,我还是一个穷教授,所以怎么可能教别人赚钱!自己都拿不出一个榜样来,你要赚到亿万富翁了,你可以说我教你怎样赚钱。这个方法谁用谁都适用、谁都能赚钱,这个方法才是真方法。他行你不行,那个不是真的,那个是什么?他的命好。
李嘉诚三十岁的时候在香港做生意,遇到陈朗(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这位专门是看相算命的大师,前两年才过世),当时他见到李嘉诚,就问他。李嘉诚当时还是很穷,刚刚开始做事。他十四岁来香港,父亲早亡,母亲带着几个小孩,家里很艰难。他没有读书,十四岁要出来做事,很有孝心,那时打工做推销员,慢慢开始做。陈朗就问他,你将来希望赚多少钱你觉得够?他说,我如果有三千万就觉得很心满意足了。李嘉诚当时真是钱很少,三千万他就觉得不得了了。陈朗就告诉他,你不止这个数,将来你是华人首富。三十多岁,给他预言,果然以后真的成为华人首富。所以陈朗一生跟李嘉诚都是好朋友,李嘉诚有什么事就问他。他看到李嘉诚的财库(仓库的库),财库是满出来的,人家的命好。命怎样来的?前生修的布施,他不用读金融博士,一样可以成为华人首富。我是什么?前生没有这么多财布施,所以赚一点工资薪水够自己过,还剩一点能够孝养父母,就这样而已,多一点都没有。现在出家了,更加是贫僧一个。说明是什么?人的钱是什么?你前生要布施,你这一生出世的时候,八字都带得好,八字都是你感应来的,人家拿你的八字一看,你的命很好,看你的相很好。如果我们前生没有布施,这一生想改一改相、改一改风水,不可能的,表面上的,你因没有改。所以懂得这个道理,你才知道因果确实没有错。
所以我们以前大学的老师、教授就问我,为什么金融你不教,你教佛法?我告诉他,我现在还是教金融。为什么?以前教金融是方法,这个方法未必人人都适用,一定是命好的人才适用。你命中有财,投资才能够赚得到。那个是缘,因加上缘才能结果,有因无缘结不了果,有缘无因更加结不了果。以前我是在缘上教人,现在我是在因上教人,我教人布施,愈布施财愈多,那还不是教金融!
儒家四书里面《大学》跟我们讲,「君子先慎乎德」,就是在德行上面要谨慎,「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古圣先贤都跟我们教的是一样,我们首先要修德,修德了你自然就有人。李嘉诚跟他一起做事的人很多,不是说因为他有钱才跟他,很多都是跟他几十年。为人他有这种信义,他才有这种德,人家才能够死心塌地跟着他做事。你如果没有人帮助你,你自己再能干,都很难成就事业,所以有德就会有人跟着你。有人自然有土,土地,我们说地产。李嘉诚投资不少地产,这些地产包括所有的资源、所有的资产。有土此有财,你的财富就跟着来了,生财之道。有财又有用才行,这个财富怎么用?不是用于自己个人享受,古圣先贤赚钱都是为了帮助苦难众生,不是为自己享用。为自己享用的,叫做什么?积财丧道,财来了,德就散了。财散了,你就有德了,所以散财修德,散财就修福。有德就有福,没有德的人没有福,所以「德者本也」,好像一棵树,它是根本;「财者末也」,好像枝末,财富,一棵树的树叶、树枝,一棵树能不能够茂盛,关键不是看树枝,看那个根本。所以你看到一个人如果很有道德的,你就知道这个人将来会有成就,无论他做哪一行,都会有成就,所以这个根本最重要。
而德的根本是什么?我们说财的根本是德,德的根本是什么?是孝道。孔老夫子在《孝经》里面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道德的根本就在于孝道。德讲什么?讲仁爱之心。你怎样才爱人?从爱父母开始。你爱父母了,才能够爱人;父母都不爱的,不可能爱人。父母恩德这么大,你都不爱,怎么会爱人?所以修行从孝道学起。《观经》里面第一福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奉事师长是师道,尊师重道,尊师重道的基础是孝道,一个人能够尊重自己的父母,才是真的尊重老师。所以我们看到有时候佛门有些同修很虔诚、很难得,来到寺院见到法师,顶礼供养。家里父母看到这个样子,心里面就很不高兴了,这个儿子从来都没有跟我顶礼、从来都不供养我,见到出家人就顶礼供养,你说心里面多难过,凡人都会这样想。遇到这样的人最好不要接受他供养,劝他什么?将你的供养,供养你自己的父母,这个是你的根,如果你的根本都失掉了,你在外面寻找枝末没有用的,这样的学佛学不成功的。
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孝顺父母开始学起,首先要做个孝子、做个好人,这样你才有资格往生成佛,这个是《观经》里面讲的第一个条件。你真正有孝心了,你对老师才是真的尊敬。老师(法师就是老师)他不是说希望你供养他,如果有这个心,这个不是好老师,为什么?他名闻利养没有放下。他不会希望你尊敬他,但是他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宣扬?是因为尊师重道是对你有利益,你能够契入佛法的真谛。因为佛法真谛是要靠诚敬心去求,它跟世间知识学问是不同,如果你没有这种真诚恭敬的心,你入不进去,你学经教、听经闻法,充其量只是学一点常识、学一点皮毛,对你了生死完全没有作用。所以要诚敬心才能够入,诚敬心的根就在孝心,所以佛为什么这样重视孝道。
印光大师说,学佛的大根大本就是孝养父母。所以如果我们家里还有父母,要好好的孝顺他们。孝顺他们,比供养寺院、供养佛菩萨功德还大。这个是古人讲的,堂中有活佛两尊,堂中活佛两尊是哪个?父亲、母亲。摆着两位活佛都不供养,你去供养佛像,这个叫做舍本逐末,搞错了。所以真正好的师父他会劝你,你好好回去供养父母,你不要供养我,供养我对你未必有大作用,供养父母才是真的。
孝养父母有三个层次,第一,孝养父母之身,对他物质的供养尽心尽力。第二,孝养父母之心,使他生欢喜心。即使家里很穷,你没有钱去供养,你都能够使他生欢喜心。二十四孝里面就有这样的故事,七十岁的老莱子,这个是周朝时候的人,七十多岁老莱子,为了哄他爸爸、妈妈欢喜,在他爸爸、妈妈面前,扮成一个小孩一样,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在跳舞,还自己故意摔一跤,哄得他父母笑得眉开眼笑,忘记了自己的衰老。老莱子他自己七十多岁,父母起码九十多岁,孝养父母之心,到老都不改变。
孝养父母之志,更高一个层次,父母对我们的志向我们要努力实现。不过讲到志向,古人的志向跟我们今人的志向是不同,今人的父母很多都是没有学过传统文化的,所以志向很低劣。我们就听说过,父母希望儿女缺德不要紧,不要缺钱。你看现在的父母的志向在哪里?以前的父母不是这样的,做人要有气节、有崇高的志向,志在圣贤,没有钱不要紧,你要做一个好人,做个光明正大的人,做个君子,做个圣贤,哪怕饿死都值得。这个就是古人的志向,我们孝养父母之志就是要这样。《论语》里面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我们谋求的是道。你没有机会做李嘉诚不要紧,来作佛菩萨,谋道不谋食。
所以这一生不要志在赚钱。我以前的薪水也很高的,舍掉不要了,现在分文都没有,身无分文,但是我很快乐,不知道你们看出来没有?这个不是讲假话,真是很快乐,无忧无虑。以前难免都有忧有虑,现在真的到了无忧无虑,一天到晚真是心上无事,心愈来愈安,安在哪里?要安在「心常谛住度世之道」,安在这里。心常安住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也是为了度众生。现在我们度众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我们先去往生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一转身乘愿再来了,这个时候神通广大,你可以十方世界化身救度跟自己有缘的众生。
所以这位同修提到的,是要多讲因果教育、多讲伦理道德教育,慢慢帮助现在的众生他的心志愈来愈提升。先要做好人,然后慢慢教他,做人不够,你即使做到人中之圣人,但是如果不能出离六道,难免来生还要轮回。这一生你做到好人,因为你受到好的教育,有圣贤教育、有佛法的教育,你才能够做好人。我自己就是,我反思我自己,如果不是年轻的时候二十岁、十九岁就学佛了,我现在可能污染得不知道成为怎样恶劣的人。为什么?这个社会确实污染太多了,即使是你前世有善根,即使你是菩萨再来,你来到这个世间,如果没有接受到正法的教育,你一定会迷。在这个时代,四样东西,名、利、财、色,你一定会受污染,菩萨再来都难免。所以即使是菩萨再来,他一定会示现什么?每天不离经教,每天不离正法。因为正法就是提醒自己,迷的时候一读,经典这样教导,立刻就觉悟、立刻就反省、立刻就忏悔,改过自新,你就不至于迷下去。如果不是,你想在这一世当中平平安安,我觉得不可能,真是不可能,我自己是这样体会。
所以能够将人做好,打好根基,你学佛求生净土,你绝对可以往生。而你想求生净土,也一定要回过头来,好好的扎好这个根,德行的根很重要。做人,儒家讲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个五常就是佛家讲的五戒。仁是仁爱的仁,仁就不杀生,不仅不可以杀害生命,连有伤害别人的念头都不可以有,如果你有伤害别人的念头,杀心没有断,就不仁了。义是什么?义是不偷盗,偷盗就不义了。这个义就是应该要做、适宜,「义者宜也」,宜就是应该,你做了不应该做的事,就是叫做不义。礼,礼者不邪淫,邪淫完全违背礼,不仅身不可以做,念头都不可以有。智,智慧的智,是不饮酒,饮酒丧失智慧。信,诚信的信,不妄语。你看五戒跟五常完全是对应的,儒佛是相通的。
儒是佛修行的基础,你要求往生,在世间你必须做个君子、做个正人。君子就是佛家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看《阿弥陀经》经常都说这几个字,善男子、善女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若一日至若七日,一心不乱,是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接引你往生。如果人不善,只是若一日至若七日念佛一心不乱,没有用的。讲老实话,他不可能一心不乱,为什么?因为他的恶念会干扰他,等他念佛的时候,心稍微定下来的时候,这些恶念就会冒出来,你就不能够得一心。不信你试试,你的恶习气如果不肯断的话、你放不下的话,你念佛一定会冒出来,一定,所以不可能得三昧,甚至不可能往生。所以断恶修善是非常重要,这个不可以含糊,关系到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大事。即使你对极乐世界不感兴趣,你来听也有好处,起码可以帮你做一个正人君子。你没有这么高的志向,不想作佛菩萨,做正人君子也好。你连正人君子都不做,做什么?做小人?不行。
所以《无量寿经》很好,它三根普被,上根人志求佛道的,这部经很合适;下根人,不想求佛道的,想做个好人也行,这部经也合适。你看特别是后面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专门是教你世间的因果,教你怎样做好人。所以这部经是我们的必读书。清朝前清皇帝,当时就很重视这部经,在万寿殿将这部经做为日课,皇帝亲自带领文武百官每天读诵这部经,所以才有前清的时候康熙、雍正、乾隆的盛治。那个时候真是太平盛世,靠什么?靠正法的教育。
我们想要度世、度众生,我们自己要学好,最关键就是要为众生做好样子,你才真正叫做发菩提心。不可以自欺欺人,什么叫自欺欺人?有过不改,有罪不忏,这个就叫做自欺欺人。学到最后,不仅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分,都是三途恶道。这些丑话要说在前面,不要到时候,听定弘法师说,我念佛就可以往生,怎么我往生不了?埋怨我。我先把话说清楚,你首先做个善人,你念佛就有分,如果不是善人就不行。
当然,我们在佛经里面、在《净土圣贤录》里面,也看到很多人是恶人,一生作恶,最后他为什么可以念佛往生?这些人的因缘很特殊。他是什么?一生没有闻到正法,他不知道求生极乐世界这件事,他是什么?从小学坏了,但是他前世的善根很深厚,只是这一生迷了,没有遇到正法,所以一失足就成一世恨,但是到临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善知识教他。他那个时候是什么?业障现前,很痛苦,受病痛的折磨,善知识教他,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他就真的相信、真的依教奉行,念几句佛就往生了。
你看唐朝的张善和,在《往生传》里有他的事迹。张善和是一生以屠宰为业的,专门杀牛的,到晚年一身都是病,临终的时候见到牛头人来索命,非常痛苦、非常恐惧,大声喊救命。有一个出家人路过,听到里面有人喊救命,就进去看看,看到他这样,立刻拿香递到他手上,教他现在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他就拼命念,唯一的救命稻草,拼命念。念了一刻钟,他就说那些牛头人不见了;又念了一刻钟,说阿弥陀佛来了,然后就跟着阿弥陀佛,断气了,走了。你看这些人一生作恶(杀生),但是他临终遇到善知识教导,他一听就信,就能够依教奉行,一样可以往生。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过去作恶不要紧,情有可原,因为你没有接受过圣贤教育,所以是难免的,特别是现代社会,你不堕落是很难的,但是现在你回头了,有得救。你以前所造的再重的罪业,你现在回头,都有得救,只要肯回头。何况念一句阿弥陀佛,你至诚心念,「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句阿弥陀佛就有这么大的功德。所以这种是特殊的因缘。
现在我们已经闻到正法了,知道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了,你现在已经知道正法了,要求生极乐世界了,再造恶就没有理由了,你没有后路了。你跟张善和不是同类型,人家是以前没有闻到正法,最后闻到了,他就回头,回头是岸;现在闻到正法了,你还不肯回头,那就糟了,那可能就真的去不了了。现在要做善男子、善女人,以前的、过去的既往不咎,过去就过去了,从今天开始重新做人。过去的我已经死了,今天的我得到重生,脱胎换骨,摇身一变要作佛菩萨,这样你就得度。所以一定要发起这种菩提心,你就可以自度度他了。
下面经文讲,『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万物,一切宇宙的万有现象,你都能够通达,无有障碍,就叫做随意自在。其实每个人本来就是自在,现在为什么觉得不自在,觉得很多烦恼的束缚,不能够得到自由,这个是什么?你自己捆住自己了。好像蚕,作茧自缚。蚕,牠要吐丝将自己捆起来,将自己束缚起来,没有人束缚牠的,牠自己束缚自己。我们也是这样,为什么得不到自在?是自己内心的烦恼将自己束缚住。你能够将烦恼解脱了,你就得到自在。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自己要解开自己的缠缚。
缠缚怎样来的?我们凡夫因为没有戒定慧,所以当我们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内心就会跟着转动。眼见到色,就跟着色跑了;耳闻声,就跟着声跑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跟着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内心就生烦恼,生起妄想、分别、执着。譬如说,有人现在赞叹你,你善根深厚,你看一学佛、一闻到净土,你立刻就信受奉行,真是难得,将来你一定是作菩萨的。你听到是不是很欢喜?现在有人骂你,你学什么佛,每天还在这里做这么多恶事,家里也不顾,你想想就觉得自己真的很伤心、很不高兴。所以别人赞你,你就欢喜,别人骂你,你就不开心,这个是你的耳跟着声尘转动了。生起什么?这些所谓情绪、烦恼、七情六欲。自己做不了主,是外面的境界来做你的主人,别人叫你高兴你就高兴,别人叫人烦恼你就烦恼,你做不了主,烦恼做了主。如果你能够修戒定慧,我将我的六根能够收摄,不跟着外面六尘转动。赞我,我也不会去欢喜,骂我,我也不会生瞋恚,始终保持我的清净平等,你不受外面境界影响,你就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了。所以完全是修你的心。
所以宗门有句话说,「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万物是周围的境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只要无心于万物,你不要把这些放在心上,别人骂你也好、赞你也好,你都不要摆在心上,何妨万物常围绕。所以境界不需要去避它的,避它,你不懂得修行。真正懂得修行的人,他就在自己现在的境界里面,不为境界所转,不为境界所动,你就是真修行,「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个才是修行。所以有同修听到念佛好,就整天很厌烦现在的境界,我一天到晚都要做事,还要做饭,还要带小孩,老公还要看电视,影响我念佛,很烦厌,这个就是被境界所转,你不得自在。你念佛就好好的念你的佛,你怎么要管别人看不看电视?该煮饭就煮饭,煮饭也可以念佛。所以你心常安住阿弥陀佛,你就不会受万物的干扰。这些功夫要下,向这个方面努力。
如果现在心还被这些境界所转的话,你要反省、要忏悔。特别是遇到不顺心的境界,很容易生起不平的心,凭什么他这样对待我?愈想愈生气,甚至要动刀。这些是什么?完全被境界所转。好像我刚才讲的一个例子,我爸爸以前军队里面的士兵,看电影看到白毛女被人欺负,就开枪打那个地主,打得银幕穿了几个孔,他当真了。这些境界完全都是假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总是跟这个境界对立、冲突,那是叫自己折磨自己。所以古人有一句话讲得好,「天下本无事」,下面一句是什么?「庸人自扰之」,是你自己烦扰自己、自己折磨自己,完全自作自受。
还有一个特别提一提,学佛,有些同修比较喜欢搞神通感应,这些也都是容易受外界转。有些同修很喜欢问神问鬼,对这些特别感兴趣。鬼神有没有?有,真是有。但是孔老夫子给我们讲一个原则,「敬鬼神而远之」,对他们要敬重,但是不要跟他们走得太近,就是不要跟他学、不要听他讲,我们听佛菩萨讲。即使鬼神透露一些信息,你听了,如果是有道理、跟佛经相应的,你可以接受;跟佛经不相应的,就不接受,姑且听之。如果你什么都信了他,那就糟了。因为我知道有些同修就很喜欢有什么事就问那些通灵的,问神问鬼,还有扶鸾的这些,以前有很多。或者是什么?求神通,突然见光了、闻到香了,一点的风吹草动就开始心动了,这些都是很容易出魔障。真正修行,这些境界在面前,见如不见,不为之所动。
你看唐朝的时候有一位明心见性的祖师,黄蘗禅师,很有名的。黄蘗禅师他怎样?他没有开悟之前,他就很有这种定力。有一次,他跟一个道友结伴去一个地方,结果见到一条河,要过河,过不去怎么办?那个同伴有神通,他将自己的草帽抛在水上面,然后他就一下跳到这个草帽上面,就好像达摩祖师过江一样,踩着草帽就过了江。过去之后,他就向黄蘗禅师打招呼,你也过来。结果黄蘗禅师就怎样讲?我早知道你这样,我就打断你的狗腿。你看,人家神通很厉害,可以拿着个草帽就可以过江,一般人那有这样的神通?黄蘗禅师都不看在眼里,人家是志求菩提,这样的雕虫小技人家根本就不放在眼里。所以那个神僧(过了河对面的人)很佩服,其实都是试探他,就赞叹,你真是大乘的法器,我不如你。为什么?因为我还搞神通,你是大乘法器。
神通是什么?自性本来具有的本能,你证得自性,它自然出现,根本不需要起心动念去求。如果你对这些很在意就麻烦了,因为魔也有神通,他就利用你这个喜爱、这种贪心,他来引诱你,你就堕落,陷进去了。所以真正能够有这种定力,你不为外界所转,你就能够转外界。佛经里面讲,能转境界,则同如来。佛的本事是什么?佛本事不是神通广大,是他能够不为境界所转,而能转境界。
下面讲『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庶类」就是众生,为一切众生「作不请之友」,请是请求。佛是老师,菩萨是佛的学生,老师要有老师的尊严,是师道,所以老师的法要请法。所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就是只听过来这里求学的,没有听过上门去教你的,以前师道有这样的尊严。如果是你来求教的,你才有这种诚敬心,你才能够学到东西;我上门去教你的话,你是方便,你对法没有诚敬心,因为你得来太容易了。菩萨就不同了,菩萨他是以学生的身分、以师兄的身分,他跟你同辈的,所以他能够做你的不请之友。你不用来请法,他主动上门来将佛法送到你门前,这个是菩萨。主动帮助众生,因为众生愚痴颠倒,即使是痛苦、烦恼,他都不知道怎样去出离,可能他一念都没有想到我要出离,迷在苦里面,他就出不来。你要主动上门教他,教他一定是先要让他生欢喜心,他自己的欲求你要能够帮他得到满足,然后他就能够欢欢喜喜接受你的教导。
真正帮助众生,最重要的就是帮他破迷开悟。因为有迷,他才会造业,造业他就会受报。我这里收到一位同修的问题,他就讲到,看了《珍惜生命,请勿堕胎杀子》这本书,这本书非常难得,很多同修的忏悔,他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堕胎就等于杀人。胎儿就有生命,所以将他堕了之后,就结下了深仇大恨。好像我上次有跟大家提过,三个礼拜前,在圆明寺我们的大学生学佛夏令营,其中有一位女学员,被自己的婴灵附体,要杀她,逼她跳楼。他附在她身体上,她自己就控制不了自己,被那个婴灵控制了,她要去跳楼。所以我想到很多人跳楼都是这样死的,自己不想跳楼,不明不白就跌了下去。这个是什么?过去无知,所以做了这些错事,给自己、给有缘的众生带来无穷的苦难。现在能够明白了,以后就不再造了,后不再造,这个就是忏悔。当然,已经结下了冤仇,一定要化解,化解的方法就是要诚心诚意向被自己杀害、伤害的众生求忏悔,就是认错、认罪,希望他原谅。而且将自己所有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们,求三宝加持,他们都能够听经闻法、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刚才讲的这个婴灵附体的事情,我们陈静瑜老师帮助他,当时就是劝他来听经。当时我在大殿讲《沙弥律仪》,那个婴灵就说,他也见到很多莲花,很多众生都往生,但是他自己不肯上去,为什么?他说这个仇还没有报,他要报仇,不肯上莲花。这是什么?他也在迷。这就要怎样?要多听,希望有一天他听明白了,他就放下了,将这些冤仇、怨结解开。
真正听经,尤其是听《无量寿经》,我们深信,现前的闻法的众生,包括我们在内,都有佛光注照。佛光注照就使我们能够消除业障、破迷开悟。因为这个是阿弥陀佛的愿,《阿弥陀经》讲得很清楚,闻是经受持者,你闻经(就是听经),你能够受持,你就得到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经文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绝对不会有虚假。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劝这些有缘众生,我们不要讲冤亲债主,冤亲债主有一点对立的情绪在里面,讲有缘众生,甚至有缘的众生菩萨,感恩他们,向他们忏悔,祈请他们来听经。
所以有些人就问我,为什么你不做一些法事,好像三时系念可以做主法和尚,我说我不会做,我懂的就是讲经,如果说帮助超度众生,我只懂得讲经说法去超度众生,我相信效果不会亚于去主法。为什么?经上告诉我们,不是说我有什么功力,我一点功力都没有,我是业障深重的凡夫,但是我相信经上讲的绝对不假,你能够闻是经受持者,你闻经就得到佛力加持、护念,加上受持就更加了,所以你的业障就会慢慢消除于无形。无论是哪一道的众生,只要有机会听到经的,他都能够得度。所以我在我的寮房那里,我们两个法师住在一起,开了五个地方来播经,厨房放一个,厅里面放一个,两个房间也放一个,天台上面放一个,五个,就播我们老法师的《无量寿经》。还有同修也将我讲的广东话的播经机拿出来,可能有些香港的鬼神喜欢听广东话,也可以。劝他来听,日夜都可以听,因为他们不用睡觉,我们人要睡觉他们不用睡觉就日夜听,日夜听就觉悟快,所以我们相信鬼神里面往生的有很多。
所以三个礼拜前的例子,我们的感悟很多。你看,他见到很多莲花,很多众生往生,证明真是有很多人得度。他自己不肯往生,是因为他自己还没明白,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明白,只要他不放弃听经。所以我们劝导这个妈妈,就是这个被附体的女学员,一定要祈请,祈请他听经。所以只要能够听明白了,就能够有信有愿求生净土。
所以帮助一切众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帮助他认识净土法门。帮助就是救度众生,不是说你拿钱给他、拿东西给他吃、拿衣服给他穿,当然那些是一种帮助,只能帮助一时,不能帮助久远。真正能够帮助他认识净土了,他能够有信有愿往生净土的话,这个是最圆满、最究竟的帮助。我们也要存这种心,作众生不请之友。
你要有善巧方便,先从度家里人开始。譬如说家里人,你可以劝他说,礼拜六不如陪我去听一下经,晚上我来为你做饭吃,你早上跟我去听经,圆明寺还有很好吃的斋菜。这些是我们义工同修来供养,所以他们很懂得修福报,使大家安心,不用做饭。「法轮未转,食轮先」,如果没有饭吃了,大家饿着肚子,我想听得心都不安。劝他来听,听完之后他就明白了,慢慢他就主动来听,那你就度了一个人。所以亲戚朋友有缘的,你就可以劝他来。或者他不方便来的,送他一个光盘,送他一个播经机,送他一本《无量寿经》,叫他慢慢在家里看,也可以。或者上网听,我们这里上个礼拜就开始网络直播,在网上就有很多同修,听说上次有五百人听,比我们现场要多一倍都不止。他可以在家里听,打开amtb.hk就行了,写一个小纸条给他,你就听这个,这就作众生不请之友了。所以心一定要有这个念头,心常谛住度世之道,念念都要想着帮助众生。
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第三小段是「护佛种性」。
【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如来甚深法藏』,它这里有两个解释,根据黄念祖老居士所引用的古德的批注,一个是隋朝的慧远大师《净影疏》,另一个是道隐法师的《甄解》所讲,说人人都有如来藏,如来藏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什么叫藏?藏在里面,现在没有显出来,所以叫做藏。我们本来是如来,但是现在看不出来,是一个凡夫的样子,所以是有如来藏,但是现在是凡夫。能够通过修行将这些障碍去除,使我们藏在里面的如来自性显发出来,你就修成功了。所以「受持如来甚深法藏」,不是说叫你得到什么,无可得,「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一点都没得到,只是你将本来没有的烦恼、习气、贪瞋痴的妄念放下,你本来自有的如来藏它就会显现。就比喻天上的太阳,今天阳光明媚,但是有一段时间有乌云挡住了太阳,看不到太阳,看不到太阳是不是说太阳没有了?不是,太阳还在天上,但是你见不到它,因为有乌云挡住。所以修行是什么?将乌云拨除,拨云见日,自性太阳出来了,光明遍照。所以每一个人都有如来自性。所以受持如来甚深法藏,就是开显你的自性,开显的方法就是将妄想、分别、执着去除。这个是第一种解释。
第二种解释,是三世一切如来的法藏。法藏,法是讲万法,一切如来所说一切法现在能够归一,万法归一。归一是归什么?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华严经》讲得很清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你能够将如来所说一切法归一,归到一句名号当中,能够受持这句名号,怎样受持?念这句佛号,我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就已经将如来一切甚深法藏受持了,这个佛号就非常圆满殊胜。
所以这两种解释都很好,而且两种解释它不矛盾,为什么?第一种解释,讲如来法藏就是你的自性,而这个自性就是一句佛号。你受持一句佛号,就是受持如来甚深法藏,就是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念佛时就是见佛时。一声佛号一声心,将你的心性显发出来,这个是受持如来甚深法藏。原来就这么简单,看到这个甚深法藏有多深?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阿弥陀佛其深无底、其广无边,展开来就是如来一切经法,浓缩起来就四个字「阿弥陀佛」。
所以有同修说,我现在年纪大了,我想学,学不来,经读了前面就忘记后面,读了后面忘记前面,又不明白,很烦恼。难得他很好学,但是自己年纪大,记性也不好,可能甚至眼也花,觉得学不来。现在你明白这个道理了,如来甚深法藏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好好念这句阿弥陀佛就行了。古人讲,大道至简,大道是最简单的,甚深法藏最简单,一句佛号。《华严经》说,「浅深相即」,浅即是深,深即是浅,这句佛号就圆满了,为什么?你念这句佛号就可以成佛了。释迦牟尼佛都念佛成佛了,所有往生的人都是念佛成佛,你当然可以。
下面讲『护佛种性常使不绝』,「护」是保护、护持、维持的意思,「佛种性」,这里黄念祖引用《无量寿经会疏》所讲的四个解释,他举出三个解释。第一个,是开发众生本具的佛性。因为佛性人人本有,你护佛种性,就是帮助众生开发自己的自性,将本来不生不灭的自性开显出来了,这个功德无量无边,因为自性可以出生超过恒河沙这么多功德。而众生的自性、众生的佛性,跟如来的佛性是无二无别、一模一样,佛不会多一点,众生不会少一点,只是什么?现在众生的佛性被无明所障蔽,好像乌云障蔽住太阳,将乌云拨开了,太阳就显示了,太阳是一模一样的太阳。所以护佛种性是这样解释,常使不绝。
第二个解释是「以菩提心为佛种」,将菩提心做为佛种来解释,就是护你的菩提心。你怎样才能够成佛?要有菩提心才能够成佛,如果你不发菩提心,你就成不了佛。成佛是果,发菩提心是因。什么叫菩提心?我们净空老法师总结五个心,用我们《无量寿经》的经题,第一个是真诚心。真诚是菩提心的本体,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是至诚心,至是最真诚的,这个心叫至诚心,待人处事都要真诚,不可以有半点虚假。第二是清净心,第三是平等心,第四是正觉心,你看经题里面讲的「清净、平等、觉」这三个心。这三个心是自受用,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是「深心」,深是深浅的深,很深的心。但讲到深心很难理解,讲清净、平等、觉悟的心容易理解。什么叫深心?清净心,清净心里面不会有丝毫污染,有贪瞋痴就污染,有自私自利就污染,不可以污染我们的清净心。平等心是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礼敬,礼敬诸佛,看一切人都是佛、一切众生都是佛,甚至一个蚂蚁都是佛,平等。你绝对不敢怠慢人,不敢骄傲自满,永远谦虚。正觉心,你觉悟,觉而不迷,在一切境界里面保持你的正念。我们的修持就是用一句佛号,你不忘记阿弥陀佛,就是正觉心,就是真诚心。真诚心是什么?曾国藩先生为真诚这个诚做一个定义,「一念不生是谓诚」,一个念头都没有的时候就是诚。我们现在就用一句阿弥陀佛代替一切念头,你的真诚就出现了,你的清净心就出现了,平等心出现了、正觉心出现了,自然你就有慈悲心。慈悲心去待人、待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个心就是真正的慈悲心。
所以发起菩提心,就是「护佛种性常使不绝」,不要忘失你的菩提心。《华严经》上讲,「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你将菩提心忘记了,你的心不真诚、不清净、不慈悲了,忘记阿弥陀佛了,你做一切的善法,到最后是变成魔业了,你不是成佛,成了魔。魔的福报很大,为什么?他以前修善。所以你不听经、不闻法,在佛门里面做再多的好事,怕的就是到时候都成为魔了。为什么?《华严经》上讲,你会忘失菩提心。怎样才能够护你的菩提心常使不绝?一定要每天有经教熏习。《金刚经》里面讲得好,能够受持一四句偈的功德,比布施恒河沙的七宝功德还要大。为什么?布施恒河沙的七宝,你可能忘失菩提心;但是你能够受持经教,你就不忘失菩提心,这个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第三这个意思是讲,护佛种性是能够通过闻名,闻阿弥陀佛名号,你就能够信受持名、心心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就是护佛种性。就好像一粒种子,这粒种子种到地下,浇水,为它慢慢培养,它就可以长大、可以结果。这个种子是什么?现在你闻到佛名了,这个是种子。你今天听到《无量寿经》了,听到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了,这粒种子就种下去了,善根种子。然后你要不断的培养它,常使不绝,如果不是,它就会枯萎了,它就不能说长大结果了。所以每天都要闻法、熏修、念佛,断恶修善,改过自新,这样来修持,将这个种子让它发芽、生根、长大、开花、结果,将来往生成佛。这个讲得都非常好。
所以常使不绝,就是护住我们的佛性、我们的菩提心。特别是我们信愿持名、求生极乐世界的缘一定要护好。不但要护好自己,还要护持众生,帮助众生也都要这样,使众生能够离恶生善、信愿念佛求生净土。
这一段的经文我们就讲到这里。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
钟茂森:梦人赠桂故事「梦人赠桂」选自《阴骘文注证》。讲元朝有一个人叫周德,家里很贫穷,但是他是乐善好施。在路上有一次遇到一个很污秽、滑人的东西,一种砖石、瓦片,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6
钟茂森:散心念佛的福善都不可计量,何况净念相继 你这里讲,希望用禅来开智慧,用密法来增加福报,蕅益大师说不用了,你果然能信愿持名,这一句阿弥陀佛,每一句佛号,一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5
钟茂森:不识字,只一心念佛,不会诵经,能往生吗 如果真能一心念佛,那一定往生。往生极乐世界,佛在《无量寿经》里讲得很清楚,第十八愿就讲到,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08
钟茂森:十子异疾安士先生引徵了《迁善录》里面的一个故事,为我们说明嫉妒招致什么样的果报,让我们引以为戒。这是讲到「十子异疾」。宋朝有一位大夫叫蒋瑗,他有十个儿子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6-16
钟茂森博士: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这是讲帮助他人的急难,救助他人的危困。救人急难,把人家从危险当中救出来,这个很大功德,古人讲「救人一命,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6-16
钟茂森博士: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受到人家的恩惠一点都不懂得感恩,反而别人跟他有一点过不去就念念不忘,总想著机会来报复。即使找不到机会报复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要有这个理念—今天就是我生命中最后一天 你看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面好几个愿,都是讲「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很多个愿都是讲要「闻我名号」。这个闻名就是把经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博士: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这条讲的是不要张扬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张扬人家的短处,就是说是非,揭露人家的短,这最容易跟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心里多障碍,境界里自然也多障碍 下面说,「荆榛瓦石,皆是眼前障碍,不能顺利之物」。这是把荆榛和瓦石的引申义说明了,它都是眼前的障碍,不能够使我们行走顺利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常熟徐凤竹栻故事讲的是常熟徐凤竹栻。常熟是江苏省的常熟市,那个地方当时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徐凤竹栻,凤竹是这位先生的字,他的名字叫栻,徐栻,字凤竹。他的父亲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心量小,再好的福田,果报很小在中国历史上护持正法的帝王里面可以说梁武帝是首屈一指,他对佛法非常的虔诚信仰,护持佛法,建立了四百八十座寺院,度出家众度了几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下面我们再看《正义》里的一段话,“案《礼记》云: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中,谓心在其中也;外,谓迹见于外也。由心以出者,宜听乐以正之;自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博士:言语忍忿自泯 “言语忍,忿自泯。”这是讲兄弟之间讲话也要留心,不要讲得太过火,因为讲话往往无意中会伤了人心。当我们讲话不留神的时候,可能讲了一句话,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嗜好一定要放下 所以学佛的人要放下嗜好,不要有什么嗜好。真正你要嗜好就是读经,就是念佛,深入经教,或者跟人讲经说法,这些都是正业,其他的世间人那些嗜好我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博士:知过不改。见善不为 【知过不改。见善不为。】明知自己有过失,不肯改,没有忏悔心。要知道忏悔心、惭愧心,这是善心,有惭愧的心、有忏悔的心,这个人就有救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0
钟茂森:如果贪瞋痴的种子强过念佛的种子,那临终助念就很关键但是可能有的同修也会觉得自己念佛功力不够,这个种子好像也不是最强的,遇到境界来了,还会起贪瞋痴,贪瞋痴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改造命运,必先改恶念真的,《太上感应篇》上讲,「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过去虽然有些不善的言行、心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富贵的人能够在上不骄,满而不溢,才能够长久 富贵的人能够在上不骄,能够满而不溢,才能够长久,如果是一骄奢淫逸,他的富贵很快就崩溃。很多所谓的快速成长起来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做善事的两个关键『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远心』,你看做善事,这两个心是关键。在末法时代,就是我们现前这个时代,真的做善事的人太少,干恶事的人很多,善人少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3-12-24
太上感应篇(第二十二集)1999/6/9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012-0022各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十二句:【月晦之日。灶神亦然。】这八个字就是一段。这篇文字一开始
太上感应篇时间:2023-08-20
钟茂森:蕅益大师说孝道:孝闻说蕅益大师说孝道—《孝闻说》 钟茂森博士主讲 (共一集) 2010/5/12 中国云南晚晴轩 档名:57-020-0001 尊敬的诸位大德菩萨,大家好!我们今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道义救危机 中华商业伦理世纪重建之路首届商亦载道精神启示论坛 2009年10月16-17 中国上海 转自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91026/21016884728.shtml钟茂森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一集)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这个月是农历七月,在农历七月十五,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二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继续学习蕅益大师的五重玄义,昨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五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昨天将流通分学习圆满了,今天我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四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开始学习《佛说盂兰盆经》的经文。我们前三天将本经五重玄义学习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三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继续来看蕅益大师五重玄义,昨天我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六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昨天我们讲到正宗分里面关於如来教孝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七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昨天讲到正宗分第二个大段,第二个大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九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请大家继续来看《大乘无量寿经》第六品「发大誓愿」,我们上次讲到第二十五至二十七愿,我们继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发大誓愿第六」,我们看第十愿开始,神足通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五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上次讲到第十九愿、第二十愿,还没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上)-2011年新 2011年新加坡弘法大会—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集) 2010/12/31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一大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四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同修大德,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看《无量寿经》第六品第十九愿的经文,我们上午这一段经文讲到一半,只讲到: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一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今天我们讲第十三愿「光明无量愿」,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下)-2011年新 2011年新加坡弘法大会—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集) 2011/1/1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一大厅 档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是端午节,先祝贺大家节日快乐!在世俗里面,节日大家是一起庆祝、一起团聚,难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六集)尊敬的法师,尊敬的王神父,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很难得,有一位天主教的神父来听经,欢迎王神父。王神父他现在也是想学《无量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三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 很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我们这个学佛讲座,我见到有很多是新来的同修,可能是参加我们刚刚结束的念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二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无量寿经》第六品,我们现在来学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我们一起来读经文: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七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请大家继续来看《无量寿经》第六品。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二十二至二十四愿,这三愿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美国布莱恩博士用催眠研究轮回的科研成果 来源:摘自《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作者:钟茂森博士主讲下来给大家再介绍一位可以说是用催眠来回忆前世这种研究领域里面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八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看第六品第二十四愿。这一段的愿文有三个愿,我们讲到最后一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五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二品,我这个经本是第四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一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去年,二0一二年六月二日开始,我们在圆明寺应上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六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正式开始讲解《无量寿经》的经文,请大家打开经本第二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三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三页,「德遵普贤第二」这一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八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一品,经本第二页。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四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经本第八品,今天我们看经文: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这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九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二品,我这个经本是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