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应身的傅大士
傅大士,齐明帝时东阳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业为农。建安四午五月八日生,少未读书,常与乡里人等网鱼。每得到鱼时,却又以竹笼盛之,沉人深水中,交且祝曰:“欲去者去,愿止者止。”因此别人都说他愚痴。
网鱼遇梵僧 水影悟前因
梁天监十一年,大士16岁,娶到刘氏妙光,生2子。后来在稽亭塘下网鱼时,遇一梵僧,僧对他说:“往昔在毗婆尸佛前,我和你同时发愿渡生,现今兜率天宫中你所享用的东西都在,你什么时候回去呢?”大士闻之瞪目而已。其僧又道:“汝试临水观影!”大士低头见水中圆光宝盖,顿悟前因,于是抛弃渔具,携僧归家,请求修道之地。僧指松山下双梼树曰:“此可栖也。”遂结茅庵而居,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
恩惠及小偷 定中见诸佛
大士住在松山之下,开垦土地,种植蔬果。有小偷常来光顾大士的菽麦瓜果等物。大士见了说:“你不必盗取,把你篮笼拿来,让我给你采装。”于是小偷满载而归。或为人帮佣,昼出夜归,如是苦行7年。一日当宴坐之际,忽见释迦、金栗、定光三佛自东方而来。复见金色自天而下,集在大士身上,从此身出妙香,并闻舍中唱言:“成道之日,当代释迦坐道扬。”
郡守捉又放 大士是菩萨
不久,僧尼道俗四众都来问询作礼。郡守王杰,怀疑大士为妖妄,捉来囚了数十天,不给他饮食也饿不死,只得放他回山。大士回来后,更加精进,远近来皈依他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而且还有天人,每日早上自空而降,随喜行道。大士曾对弟子们说:“我得了首楞严三昧。”又说:“我得了无漏智。”大家闻听后都说:“此三昧唯有十地菩萨才有。”由此大家都知道了大士是十地菩萨示迹而来的。
为设斋会 卖妻养众
大士为了化渡群伦,先化妻子令发道心。于是把田宅通卖掉,设斋会普供四众,并说偈道:
舍报现天心,倾资为善会;
愿度群生尽,俱翔三界外;
归投无上士,仰愚普令益。
这一年正逢饥荒,大士设斋会之后,家无斗粮。士谕妻子卖身为人帮佣,以供大众道粮。其妻妙光说:“愿一切众生,同得解脱。”于是同里傅重昌以钱五万买之。士得钱营设大会斋,并发愿说:“弟子善慧,稽首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诸佛,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今舍妻子,普为三界众生消灾集福,灭除罪垢,同证菩提。”后月余,傅重昌感大士德行,遣送妙光回山。其妻子自此纺纱,为人做工,从不稍事休息。同里有傅昉者,亦罄产布施,卖妻得米送山供养,大士都转给修道的人,自此灵异益多。
叔叔作礼 叔祖亦得作礼
一日,大士到他叔叔家中,自称:“我是弥勒,特来教化,叔应顶礼。”他叔叔闻言即作礼。他又欲去其叔祖孚公家中,其妻妙光谏道:“叔祖一向不相信你,况且那有叔祖向小侄顶礼之理;我看你还是不要去吧!”大士闻其言,便解衣袒胸,金色闪闪,天香扑鼻。妙光仍劝他不要去!大士不听,竟到他叔祖孚公家里,要叔祖向他作礼。叔祖说:“向你作礼?简直岂有此理!”大士回山,其妻问道:“叔叔作礼没有?”大士答道:“今日不作礼,明日管叫他一步一个礼!”
是夜,叔祖梦见天人召之去叱责道:“你贡高我慢,不听圣训……”忽然又看到大士金相奇特,在空中飞翔。叔祖边呼边追;但见石壁横空,大士与侍从等人直过无碍,可是叔祖却过不去,醒来悲悔非常。天亮后,亲自入山,看见大士便悲不自禁的哭拜于地。大士道:‘我从兜率天下来,正为相接你们,知过就好。”叔祖孚公稽首愿为弟子,依止大士修行!得三业清净。
弥勒应身 未来佛祖
时有沙门慧集(观音大士)来山,大士为说无上菩提,慧集愿为弟子。以后慧集到处弘法时便说:“大士是弥勒应身。”
大士每次说法或作功德,两眼常出金色光芒。他告诉大众说:“学道不遇无生师,终不得道。我是现前向无生法忍的人,以前尝把这事隐藏起来,今日启示你们不复隐藏。”弟子感戴顶礼。大士又说:“你们不要向我顶礼,可礼拜殿中佛,即我形象。”
座中有弟子问道:“善明世尊,是大士得道时的师父呢?还是发心时的师父呢?”大士说:“非发心时之师也,彼佛出时,我为国王供养彼佛,彼佛寿八万岁,将来我作佛时,寿量亦是八万岁。’
慈力服猛兽 说法到帝阙
大通三年,大士与弟子等于云黄山所居前,约十里方圆风开凿为精舍,种麻、豆等。到秋熟时,有贾昙颖居士者,来布施其濑里之地,大士受之。濑里为山地林麓葱翠,其中猛兽特多,人多害怕。大士居之,以所余之食饲养它们,从此猛兽变得非常驯伏。
大通六年,大士以双林僻处,教化不广,想到皇帝宫中去宣扬正教,于是遣弟子傅暀奉书于梁武帝。帝诏大士进京,先叫侍者遍锁诸宫门。大士心通预告知道了,乃做了大木槌一双,既剥已,用木槌扣打一门,余门都开。大士直入宫殿,唱拜不拜。武帝问他:“师事从什么人?”大士道:“从无所从,师无所师,事无所事。”
武帝是佛心天子,除了修寺、斋僧、写经以外,还会宣讲佛经。
一日,帝升殿讲经时,公卿大夫俱起座礼迎,唯大士端坐不动。大夫中丞问道:“大士何不站起来?”士曰:“法地若动,一切不安。”
大士在宫阙住了约5个月,复还云黄山。激扬宗乘,武帝莫测高深。
大同五年,复入京都。武帝请大士讲金刚经,他升座挥案一拍便下座。帝见之惊愕不已。志公问帝:“陛下会吗?”帝曰:“不会”志公道:“大士讲经已毕。”(按此乃禅家提倡宗乘之机锋转语。因志公入灭十余年后士方见武帝)
大士一日顶冠披衲靸履,武帝看到问:“是僧吗?”士以手指冠。帝问:“是道吗?”士以手指靸履。帝问:“是俗人?”士以手指衲衣。此一问一指,像猜哑谜、演双簧;但有谁知道这其中含有无量甚深的法味呢?”是故至今在双林寺塑的大士像——头顶道冠,身着袈裟,足登靸履——便是从这里为缘起。
为渡众生发大愿 为救众生磐资财
大同七年,大士对弟子们说:“我是贤劫千佛中之一佛耳,汝等若能生千佛中,即可见我。”
大同八年,大士立誓持上斋。作愿文曰:“弟子善慧,今启释迦世尊,十方三世诸佛,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弟子自念今生,无可从心布施,拔济受苦众生,今日起立誓三年持上斋,每月六日不饮不食,以此饥渴之苦,代一切众生酬偿罪业,降促苦劫,速得解脱。以不食之粮,广作布施,愿诸众生,世世俱足,财法无量,永离爱染,不作三业,得大总持,摧伏诸魔,成无上道。”这篇愿文言简意赅,真可为发大愿心之行者所效法。哄动京城道俗,沿途赶来参观,接连二百余里不绝于道,往来相庆,一代盛事,真是佛家功德不可量啊!
贪乞宝物 感德奉还
时有一沙门,来到大士住处说:“久闻大士修菩萨行,所谓菩萨行者:乞头与头,乞眼与眼,国城妻子,皆不吝啬。现在我乞大士身中香炉,若给我即是真菩萨,否则硬是假菩萨也。”大士道:“舍与不舍,都不是菩萨。”沙门不管三七二十一,强持香炉而去。过了十多天,沙门又来问道,“前日我来强夺大士的香炉,大士心里有何感觉?”大士说:“得亦不有,失亦不无,唯愿上人,擎炉焚香,供养诸佛,增进菩提,常为善友。”沙门闻言,感到非常惭愧,又把大士的香炉送回来了。
常见七佛 唯释迦与语
天嘉元年,弟子等欲启建龙华会。大士道:“汝等可作请佛停光会,龙华会是我自己的事。你们能听从我所言说,将来一定会见龙华会的。”又说:“我悟道已经有四十劫,释迦世尊因为能舍身苦行,所以先我成佛。”天嘉二年,大士在山行道,常见七佛在前,维摩随后。于是对弟子们说:“七佛之中,唯释迦常与我话语,其余六佛则不与我交谈,每次见到都是如此。”弟子问:“余佛为何不语?”士曰:“释迦今正教化此世界,我以后又是绍继人,故世尊见我即说也。”
留诗别子 复还兜率
天嘉十年,嵩头陀入灭,大士心知。乃集诸弟子说:“篙公已还兜率,我同度众生之人己去完了!我也决不久住世间了。”于是作“还源诗”十二章,并对子普建普成说:“我从第四天来,为度众生故,汝等慎护三业,当精勤六度,行忏悔法,免堕三涂!”言讫进人涅槃,世寿七十有三。
进入涅槃 尚能举手
大士入灭,肉色不变,形相端洁。七日后,乌伤县令陈钟耆来结香火缘,因取香火遍传四众,到大士身边时,大士虽然已经涅槃了,但是竞伸手起来受香。此乃表示“生死即涅槃”存灭非异之义也。
建造轮藏 普利有情
大士在世时,常以佛经繁多,恐人不能遍阅,乃在山中建一层龛,中间一柱,周圈有八面,把佛经都放进去,可以运转着看,谓之轮藏。并立愿说:“凡登我藏门者,生生世世,不失人身。”如无阅读能力者,手推轮藏至诚一转,是人即与持诵诸经功德一样。今天下有建轮藏设大士像者,实始于此。
大士诗偈 如水银泻地
大士虽未读过书,但以补处菩萨应世,故能一悟百了;慈悲渡人之外,吐语为经。现仅恭录其诗偈几首以作本篇结尾:
还源诗十二首
还源去;生死涅槃齐,由心不平等,宛尔有高低。
还源去;说易运心难,槃若无形相,教君如是观。
还源去;触处可幽栖,涅槃生死是,烦恼即菩提。
还源去;依理莫随情,法性无增减,妄说有亏盈。
还源去;何须更远寻,欲求真解脱,端坐自观心。
还源去;心性不思议,志小无为大,芥子纳须弥。
还源去;解脱无边际,和光与物同,如空不染世。
还源去;何须次第求,法性无前后,一念一时休。
还源去:心性不沈浮,安住三三时,万行悉圆收。
还源去:生死本纷论,横计虚为实,六情常自昏。
还源去:槃若将澄清,能治烦恼病,自饮劝众生。
大士慈悲,曾于居住舍前,把干涸小塘中之虫鱼等投到大江里去。己死者葬于山下,牛犬死者亦葬之,并为它们设会超荐而说偈曰:
昔贤舍头目,王子救虎身,慈尊推国走,修忍救慈亲。
今余阐此德,仰慕菩提因,倾资度牛犬,舍命济鱼身。
愿为常乐友,共趣涅槃律,同为俗无俗,齐证真无真。
太清二年,大士复舍田园产业设会,为此土及十方世界,六道众生,怨亲平等,供养三宝,请佛住世,普渡群生,而说偈道:
倾资为善供,归命天中天,仰请亭光照,流恩普大千
三涂皆解脱,六趣超自然,普会体无体,齐证缘无缘
另有可思议与不可思议的二首颂,遍传丛林与讲座,亦极耐人寻味:
其一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其二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
其余诗偈尚多,如水银泻地,颗颗皆圆,不能一一俱录。
观音应身的慧集法师
慧集法师,俗姓王,梁武帝时候的吴郡富春人。
法师出身贫贱,常遭执役之苦,后来,逃到天台山去出家,行头陀苦行。因为逃避官役,所以不能常在一个地方居住。听说傅大士在东阳弘化,便到他那里去,白天不敢走路,只有在夜间潜往。人生地不熟,也不知方向,惟自任运而行。往往走到四衢道口,不知道该向哪一条路走去才对,便闭上眼晴,随便走向一条,冥冥中,如有人指引,就这样没有走错,一直走到傅大士之所。
游行弘化 与众生有缘
当慧集法师未到东阳之前,傅大士曾作了一个梦,梦见释迦来对他说:“有一沙门来助你行道!”
而后三天,慧集法师来了,大士为之迎迓,并宣谕妙法。
慧集法师是“大悲”菩萨的化身,所以他与苦难众生特别有缘。他行化所到的地方,见有生命被因厄,即想法买来放生;见有病苦的人,立刻就给他治好。他走在路上,经常唱着一首歌道:
大士兜率来,震动游诸佛;
莲花吊地生,特许迎弥勒。
普光初学道,无边世界动;
回光复转地,并入一毛孔。
跛者能走 聋子能听
有一次,慧集法师去会稽龙华寺的路上,遇见一个跛脚的病人,手持两只拐棍而来。法师看他可怜,于是便对他说:
“我是慧集,你一心诚恳的念我的名字,你的宿疾便会好的。”
那个跛子先是将信将疑地,然而念念慧集的名字那有什么难呢?于是便诚恳恭敬的念了几声“慧集”的名字。奇怪,跛脚伸直了,两只拐杖放下也能行走了。
又一次,慧集法师在市上行走,见一老叟,已患耳聋病多年,法师给他写了几字说:“我是慧集,你但诚心念念我的名字看!”
老头照着字诚恳的念了几声“慧集”以后,耳聋刹时痊愈,老头向他拜谢而去。
有一道人患心痛,有一僧久生白癞,来向慧集法师求治。法师说:“称我名字,便可痊愈。”
二僧合掌称念,果然痊愈。
有时,来求医病的人,法师叫他布施财物给贫人,患者也马上痊愈。有些病人痊愈后,布施法师财物作供养,法师又转施给贫苦的人。
有时在路上行走,看见乞人的衣服破弊,他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与乞人换穿,自己倒变成了个乞人模样而去。
卖鱼放生 曾遭毒打
有一次,慧集法师到长山县丰江村去,在路上碰到一个卖鱼的人,法师向他乞求筐中的鱼去放生,卖鱼的人不许,法师便一直跟着他。当卖鱼的人走到江边,放下筐子去洗澡时,法师乘机把鱼全部倒入江中。
渔人见了大怒,拳打脚踢的把法师打得遍体是伤。法师自知无理,所以也不还手。
又有一次,在东阳市场上,法师欲买鱼放生;另有一人与法师争着买,那人买去是充家馔的。
法师无法得鱼,就对争买的人说:“食放生鱼,恐致肠痛!”
那人不听,把鱼拿回去,与家人吃了,果然心肠疼痛不已,因而追悔,请求法师忏悔。法师叫他悔过,并誓不复作,肠痛才止。
还有一次,在会稽市中,见有两船鱼虾将卖,法师将其买来尽履水中。
在迮溪也曾遇鱼四船,当时身上没有钱,同渔人立了契券,后来把身上穿的衣服都变卖了。
燃身供佛 临终现瑞
为供养三宝,法师先燃去两指,接着又烧去六指,后来在灵山寺把所余二指也烧去。
指烧尽了,又烧两臂。有人要求法师烧臂之血治病,法师便欣然给他。
两臂尽了,法师也在那一天夜里圆寂了。
当慧集法师未寂之前,曾对徒众说:“我死后七天,当有瑞相出现。”
果真,到入灭后第七日,道俗为设无遮大会。那天一早便有五色毫光遍绕刹柱,良久始散。又于寺内,大放光明一日夜,四众感叹稀有,不可思议!
时梁大同四年正月二十一日,法师才47岁。
梁智者惠约法师
惠约法师俗家姓楼,梁武帝曾依大师受菩萨戒法,封号为智者大师(并非隋朝时代的天台智者大师)。
法师的母亲刘氏夫人,梦见长人,手擎金像,命夫人吞下,又见有紫光入户,绕身数匝,因而身怀法师。那时是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法师诞生的时候,异香满室,一室皆明,六岁时每每与儿同戏,经常累瓦为高座,聚沙作佛塔。
水中岸上 痛苦一等
法师的叔父嗜好射猎,常常猎获禽兽回来剥剔时,群儿争观,独法师不看。人问其故,他说:“鸟兽各自生活,叔父逐而杀之,儿心痛楚,不忍再看。”家人以猎肉给他吃,更不肯吃,不得已另外取换肉来给他吃,他也是不肯吃。家人说:“这又不是你叔叔杀的肉,为什么还是不吃呢?换的是水中的东西,应当可以吃呀?”法师答道:
“虽然不是叔父所杀,水中岸上,痛苦一等。”家人为之动容,其母刘夫人因此感动,从此也不食肉,而素食终身。
舍道教而信佛出家
法师家中,世传信奉道教,可是法师儿时就要信佛教。父母怪问道:“我家世世奉道,为什么你独要信佛呢?”法师答道:“儿心中自要如此信耳!”此所谓宿植善根,与佛有缘也。8岁遇一游方僧人,过门乞食,法师看见和尚很高兴,把自己吃的饭全部给了和尚,想要问他佛法,未及言谈就走了。不过道人用手指东方说:“剡中有佛法。”法师当时不知剡中在那里?再想追问,已失道人踪迹,回家问父母剡中在什么地方?并说所见道人经过,全家惊异,遍寻道人,亦无所见。
经过重重困难,在17岁那年,方才脱离了道教的家庭,出家为僧。
菩萨谏汝 为何不听
法师的叔父迷于射猎,法师苦谏甚切,他的叔父表面伪允不再射猎,其实心中不从,仍然照做。一日,梦见赤衣使者和力士多人,手持矛戟叱之日:
‘汝杀害众生,菩萨谏汝,为何不听?”说罢举矛就欲刺去,其叔惊醒后,汗流浃背,第二天即往见法师,请求举行坏猎法佛事,法师见叔父如此回心向善,也欢喜不已。
梦见人云 菩萨来也
司空褚渊请法师讲净明经和胜鬓经,后来褚渊有病,法师特来探病,正值司空午睡未及见。法师稍坐即去,司空梦有人说:
“菩萨来也。”一惊即醒,即问左右:“有什么人来没有?”看门的人说:“刚才约上人来看大人,闻大人睡眠就去了。”褚渊随即派人追请法师,在路上追上法师偕来病室,静坐良久,褚司空的病霍然而愈,从此全家敬奉法师如活佛。
山精为害 法师叱退
法师游金华山,住赤松涧,当时有道士丁德静,隐居金华山,常为山精所扰。后来德静酒后醉卧,忽有青蛇啮足而死,道观从此空废,纵然有道士来住,都为蛇精所扰,竟不能住下去。
长山县令徐伯超听到此事道:“山精为害,都是那些道士不能精进向道所致,试将此道观请约公来住,必能清净。”于是大家到赤松涧请法师,法师也就慨然接受,随即住进道观。住下不久,有一次午睡时,忽见两个青衣少女,姿质姝丽,美若天女,携手歌咏,从涧水中出来,法师徐徐起而正坐,对二女道:
“汝等二精魔魅,横行已久,不过现在这地方由我来住,汝等还敢再来魅人?”斥责后再为说法度化,二女承受顶礼而退去,从此观中再没有妖怪为害了。
为梁武帝 授菩萨戒
天监十八年,武帝下诏,决定在四月初八那天,受菩萨戒并设无遮大会;供养僧尼,分一千僧人到华光殿设会,赈济天下贫病孤独,放生天下物命。梁武帝下诏道:
“梵网经上说:“居帝王位者,应先受菩萨戒’故知贵为天子,
富有四海,宜修身戒心,以宏治道。朕晏居俨思,深念至归,不发大愿受菩萨戒,岂能起慈悲心,行平等行?普观众生,犹如一子,所以受持正法,在予不疑,欲以亿兆,同兹福庆,凡天下罪无轻重,咸
赦除之。”
皇帝信佛受戒,大赦天下轻重罪犯,放天下物命,真是一人发心,万民受益啊!
武帝受菩萨戒于正觉殿上,参加观礼的缁素人等,多逾十万;法事之盛,旷古未有,这才是真正的盛况空前了。
双方都不要外人知
当受菩萨戒之前,皇帝要令法师,先示现形相,就下诏请“四字导师”。当时在座的出家人有一千多,没有一人能答出,大家共推约法师就写了四字“愿皇成佛”。
皇帝在受戒前顶礼法师,并且对法师说:
“弟子顶礼,勿使外人知之。”这时法师合掌入净瓶中,不一会儿化成五色云台而出,法师瓶中结跏趺坐,须臾间,便又复身如初,也对皇帝道:
“贫道化身进入瓶中事,也请陛下不令外人知之。”皇帝自持万乘之尊,只有人向他朝拜,他万不可能向任何人顶礼。可是既为佛子,不得不礼敬三宝,向法师顶礼后又怕法师说出去失面子。可是法师也显一点小神通,化身入瓶,使他拜得心服口服。
受戒后,皇帝执弟子礼,对法师说话时呼阉黎,与臣下言称智者。王公以下,举图臣民,六宫妃嫔,莫不受业。朝野士庶,蒙法师度脱者,四万八千多人。
赋诗悼友
法师不但道高望重,为王者师,而且深重友情,创作文章,才思新颖。曾与湘东王谘议范贲友善;范贲去世,法师临丧赋诗悼曰:
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
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
此诗传于天下,为世所重。法师住世84岁,大同元年九月十六日园寂。
神僧宝志公
神僧宝志禅师,金城人,他出生在鸟巢中;有朱氏妇人,闻小儿啼声发自鹰巢,梯树得之,养为己子。七岁即随钟山僧出家,修习禅定,他的面貌莹彻如镜,但手脚却似鸟爪。
刘宋大始初年,行动渐渐僻异,居止无定,饮食亦无定时。头发长有数寸,常赤足行于街巷,手持锡杖,锡杖头上挂着剪刀、镜子,或一两块布,有时执于手上,有时负在肩上,有些疯颠模样。
行动不羁被捉 三处分身住宿
齐建元中年,志公屡现神异,有时好几天不吃饭也不饥饿。常常说些人家听不懂的话,可是过后所说皆验。有时赋诗作偈,智慧磅礴,江东士庶人等都很崇敬他。
有一次,齐武帝说他妖言惑众,把他收禁于建康。可是很多人都在市上看见他,但再到监狱去瞧,他却又在狱中。一日,志公对狱卒说:“门外有人用金钵盛饭来,请你去取来。”狱卒到外面见是文惠太子,急忙跪礼。建康令把事实奏闻皇上,武帝就把志公禅师迎入宫中,居于后堂。
志公虽然住在宫中,但外面也有好几位志公。僧正法献想送一件袈裟给志师,派人到龙光、罽宾二寺找他,两寺内的僧众们都说昨晚志公住在他们那里,今早出去了。使者到他常去的侯伯家去找他,侯伯说:“志师昨天在此行道,现睡熟尚未起床呢!”这才知道他在分身三处住宿。
神力感化帝王 事未至而先知
有一次,他假神力让武帝亲眼看见高帝在地下受锥刀之苦,武帝触目惊心之余,便永废锥刀之刑。一天,武帝在华林园召见志公,志公头上著了三重布帽入见。不久武帝就驾崩了、文惠太子及豫章王也相继而毙。
永明年间,志公住在东宫后堂,一天早上从堂中出来忽然说:
“门上血污衣。”他褰衣走过,不久,郁林被害,用车载出,其预见若此。
画了一棵树 逃掉一条命
齐太尉司马殷齐之随从陈显达镇守江州,临行来向志公告别,志公用纸画了一棵树,树上有许多鸟。齐之不懂何意,志公对他说:“你到了紧急关头可登上此树。”
后来陈显达逆叛君皇,留齐之镇守州郡,比及失败,齐之逃入庐山,追骑不舍,齐之仓促间,见前面有一棵鸦树,忽忆志公之嘱,乃弃乘骑攀上树顶躲藏,树上的乌鸦也不惊飞。不一会,追骑赶来,看到树上有鸟,林中一定没有人逃进来,因而便罢追觅,齐之也免于难。
知桑偃反叛 晓忠烈王出使
桑偃欲谋反,来看志公,志公远远见他来,便马上走开了。口中还大声的说:“围台城,欲反逆,斫头破腹。”后来不出十天,事件发生,桑偃叛而被捉,果然遭斫头破腹之刑。
梁鄱阳忠烈王,曾请志师到家中供斋,忽令人找荆子,并且找得很急,荆子找到后他就把荆子插在门上,也不知是何用意。不久,王出任荆州刺史,方才悟知志师找荆子之意。
粱武帝优渥志公禅师
齐亡,梁武帝登位,下诏曰:“志公迹近尘垢,神游冥寂,水火不能焦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谈其隐迹,则遁仙之高者,岂得以俗士常情空相拘执?自今以后,任其出入,勿得复禁。”
有一次,在台城对着武帝吃鲙鱼,昭明太子等也在侧。武帝说“朕不知肉味二十年矣,师何为尔?”志公因见武帝对他疑难,便随口吐出小鱼数条,活蹦乱跳,武帝深感差异不已。至今尚有秣陵鲙残鱼之遗迹。
祈雨不大 盆上加刀
天监五年,天旱不雨,武帝命人祈雨亦不降。志公乃上启文(似向龙王)曰:“志病不瘥,就官乞活,若不启白,官应得鞭杖。”又告诉武帝:可在华光殿讲胜鬓经。武帝依教,请沙门法云讲胜鬓经,当天晚上雨降。志公又叫取一盆水加刀其上,俄而大雨倾盆,旱荒解除。
佛道较法 佛胜一着
舒州潜山风景秀丽,山麓尤胜,志公与白鹤道人都想在这山上住。天监六年,二人俱白于武帝,武帝知道他们二人都有神通,请他们二人各以物标示其地。道人说:“我以白鹤止处为记。”志公说:“我以卓锡处为记。”立即,道人的白鹤先飞去了,将至山麓,忽闻空中锡杖飞声,已疾驰而过卓于山麓,白鹤惊止他所。道人心中有点不乐,但是有言在先,只好各以所标示之地,筑室而居。
菩萨再世 怪癖识机
陈片虏居士全家事奉志公甚虔,志公曾为他们全家现出真形,光相犹如菩萨。
志公有一怪癖,就是用小便来洗涤头发。
皇子萧纲初生,武帝派人告诉志公,志公合掌说:“皇子诞生幸甚,只是冤家亦于此时生。”原来侯景与太子同年月日生。
志公来由 云深不知处
会稽临海寺有大德,闻听扬州都下有志公其人,言行颠狂,放纵自在,行为不测,必是狐狸精魅。于是他们同修数人,轻舟入海,欲到都下逐之,船将到浦口,欲西上时,忽然狂风大作,把船吹得顺江而下,向东南方飘流约六、七日。风平后,靠近一岛,上岸见岛上远处有金色寺宇,寺上红云如盖,甚是壮观。他们循路来到寺前,建筑精丽无比,非人间所有,有僧人五、六人,年约三十岁人,倚杖在门树下言语。他们合十问询说:“我们要去都下扬州,不意为风飘荡至此,不知上人此地是何州郡?”寺僧答道:“要去扬州,离此不遥,请带一封书信到钟山寺交与黄头如何?”他们接书,下船,遵照寺僧嘱咐,闭目定心,只觉刹那时便到西岸。到钟山寺访问,都说没有黄头其人者。他们把事情原委述说一遍。钟山寺僧道:“西行南头第二房乃风病道人志公所住,他虽在本寺,但常在都下,百日不来一次的。”他们正谈话间,忽然听到志公在寺厨中索食,颠言狂语叫个不休。寺僧试令沙弥以黄头呼之。志公问:“谁唤我?”即刻出来追逐沙弥,来到僧众之前,对来僧问道:“你们不是将猎狗来逐我的吗?为何空手来?”来僧早已知他不是常人,顶礼忏悔,把书信取出呈他。志公看了说:“方丈道人唤我归耳。”又屈指算之道:某月日便去。寺僧记之,到了天监十三年冬,志公无疾而终。
临亡,燃一烛以付舍人,舍人即奏闻武帝,武帝深哀悼之,葬于钟山独龙之阜。
志公禅师平日讲述偈语甚多,大多失传,而今所有存的禅宗公案百则第一则,迷悟不二颂与大乘赞七首,皆呕心之语也。
肉身菩萨昙鸾大师
昙鸾大师,梁时山西雁门人,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就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
见六欲天 病豁然愈
昙鸾大师自从出家后,穷究内外经典,当他读到大集经时,感到词义太深,难以开解,因此便发心注解此经。当他注述了一半的时候,忽然生病了,不得已,只好暂时停笔,游行各地寻医疗病。
一天,走到汾州东门时,抬头忽见天门洞开,六欲天的阶位历历在目,说也奇怪,他的病也豁然不药而愈。
昙鸾大师病好之后,打算继续他的注经工作,但继而一想:人命危脆,苦空无常。经上说有长年神仙往来人间。何不先修道法呢?道法修成时,人命长寿,那时再探无际的佛法,岂不是有很长寿命和时问去研究佛经吗?因此他决定到江南去访寻陶隐居。
直入重云殿 穿过千重迷
梁大通年间,昙鸾大师来到梁朝,要见武帝。自己通名说:“北国僧昙鸾,特来奉谒!”
梁朝的卫士以为他是北方来的细作,经详查以后才奏上武帝。武帝下令引他入重云殿相见。
武帝先到殿隅,身着袈裟,头戴僧帽坐于绳床上。昙鸾大师进入重云殿后,东张张西望望,除了见武帝于殿隅稳坐外,没有一个人出来接待。又见当中有一高座,那是讲经的法座,他就毫不客气的升上宝座,竖佛性义,三问武帝说:“大檀越!佛性义深,略已标叙,有疑赐问吗?”
这时武帝才把衲帽除去,往复的讨论佛法奥义。最后鸾师说:“今日天晚,明天相见!”说罢下座,无人引导,直出曲折二十余门,一无所错的出了重云殿。武帝极为惊讶的说:“这是千迷道,从来旧侍尚且往往疑阻,为什么他一次进来尚能坦然而出呢?”
次日,使者领导昙鸾大师进入大极殿。武帝下阶礼迎,问以志向。昙鸾大师说:“要学佛法,恨寿命不常,所以欲远访陶隐居求学仙术。”
武帝说:“这是一位傲世遁隐人,屡次遣使迎请不至,大师去造访一下也好!”
江神听命 停波让渡
昙鸾大师会见了陶隐居,陶隐居送给他仙经十卷。昙鸾回到浙江时,临江波涛汹涌,舟不能渡。据说有鲍郎子神者,一鼓风浪要七天方止。鸾师寻到神庙告神曰:“止!止!我要渡江!”须臾,神人现形,状貌如同二十左右的人。到大师前说:“你要渡江,明天早上!”说罢不见。
次日,浪涛未息,然而当大师进了船舱后就风平浪静了。回到京师把此事告知武帝,武帝敕奉为江神,起庙供奉。
得长生法 焚毁仙经
昙鸾大师得到了仙书,便想回去寻一名山,如法修炼。当他走到洛阳附近时,遇见了三藏法师菩提留支。鸾师便请示三藏法师道:“佛法中有否长生不死之法,能胜过此仙经呢?”
菩提留支三藏唾地说:“此方哪里有长生法术?纵得不死,也是轮回三涂!”三臧即以观经授他道:“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可解脱生死。
昙鸾顶礼接受,把陶隐居送他的十卷仙经用火焚毁,开始修行净业,自行化他,魏主称呼他为神鸾大师,他自称为玄简大士。
肉身菩萨 往生西方
大师晚年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后人号为鸾公岩。梁武帝常在南方向北礼拜,并对群臣说:“昙鸾大士,当代肉身菩萨也!”
魏兴和四年,鸾师终于平遥山寺,时年六十七岁。临终时空中幡花幢盖,高映院宇,异香天乐,寺中人同见其往生西方极乐国去了。
菩萨化身为贫女
元魏大孚灵鹫寺的每年春天,都要举办一次无遮大会设斋供众。到时不论道圣俗人等,男女贵贱,屠儿乞丐,来者不拒,都令他们饱餐一顿,广结善缘结食平等,于法亦等。每年前来赴斋的僧俗之多,真是人山人海。
贫女抱子携犬赴斋
这一天无遮大会上忽然来了一个贫穷女子,手牵两个小儿,还带了一条狗,也来参加无遮法会。可是她身无余资,临时把头上青丝剪下来布施。她对主事僧说:“我有急务之事马上就要走,不能在此与大众同餐,是否可以请先行分食呢?”
主事僧说:“可以的。”当时就拿了三份给她,意欲连同两个小儿都各有一份,贫女又要一份说:“我有得吃,我这条狗也应给它吃一份。”职事僧无奈,勉强再拿了一份给她,可是她还是不知足的说:“我腹中还有未生的儿子,也须要一份。”这一下可把职事僧恼怒了,沉下脸来对她说:“你这人怎么这样贪求僧食无厌,腹中小孩还没有出生,怎么可以索食求分呢?”
犬为狮子 儿化天童
贫女被如事僧一顿呵责后说偈道:
苦瓜连根苦,
甜瓜彻蒂甜;
三界无著处,
致使阿师谦。
说偈后随即踊身虚空,化菩萨相,犬为狮子,两小儿化作两位天童,云光缥缈,在空中又说偈道:
众生学平等,
心随万境波;
百骸俱舍尽,
其如憎爱河。
当时在会赴斋的僧俗一千多人,眼见菩萨现身虚空,悲喜交集的都跪下来向空中说:“请求大圣,愿示平等法门,我等奉行。”空中菩萨说偈道:
持心如大地,
亦如水火风;
无二无分别,
究竟如虚空。
主事僧自恨不识真圣,反而怒言相责,取刀欲剜己目,为大众所阻。就以贫女所施的头发,就地建塔供养。明朝万历年初,该寺住持僧圆广禅师,重加修饰。塔下掘得圣发数绺,各人所见之色不同,圣发塔在该守大塔院东侧。
金甲神追发回塔
圆广住持修饰发塔时,命寺内行者督工。谁知他暗中分取圣发,囊之而去。事过14年后,北京的净因庵主惠杲禅师,有一天午睡,梦见金甲神人来对他说:
“有盗发贼,要来卖圣发,你可以留下来,明年送回本地。”惠师梦醒后,正在疑虑梦中所见之事,那个盗发的行者,果然背负着经箧进来,说明来意,想把经典发毒了以备还俗之用。惠杲主持给了他1000钱,把金箧留下,开出来查看有经数部,有一囊盛发,状若金缕,就是金甲神所托梦的圣发。第二年万历年杲师送发入塔。
慧光禅师大士再来
慧光禅师13岁随父去洛阳见佛陀禅师,佛陀见他目光炯炯,外射如焰,怕有奇操大志,因留令诵经,他手执经卷,如昔诵习,一念即悟。佛陀禅师引度出家,时人称他为圣沙弥。
先师望重 祈雨如愿
一日,佛陀禅师对他说:“我之度子,望传佛心宗,绩佛慧命也,何乃区区方事世语乎?将受大戒,宜先习律,将来可为高明大法师也。”
后来,齐代名人,重之如圣人。有一次,大旱无雨,士庶请他求雨,他就在嵩岳池边烧香拜祷,不久,犬雨倾盆而至,士民欢欣。
征税僧尼 直谏得免
萧齐氏举兵北伐,征税波及僧尼,恐有人反对,先立严刑:如有谏者杀。
慧光禅师德高望重,仗义直往见世隆说:“若行此税国事不存!”威慑世主,因而得免。
释迦现身随缘受供
孝昭王即位后,创建望德寺以福宗室。寺成之日,举行大法会庆典,昭王亲临办斋,供养十方僧众。
会中有一比丘,没有威仪,形服疏陋,立于庭旁。他进来后向昭王启问道:
“贫道亦想在此吃斋!”
昭王叫人把他带至末座用斋。斋将毕,昭王过来笑问此僧道:“你住锡何处?”
“琵琶岭。”
昭王对他说:“以后你不要对人说曾赴了国王亲供的斋筵。”
此僧也笑着说:“陛下会后也不要对人说曾供养了真身释迦!”
说罢,便踊身虚空向南而去。孝昭王与斋会大众俱惊讶不已,大家一齐望空顶礼,并使人往寻琵琶岩遗迹,结果在大碛川源头的石板上,发现了世尊赴斋时所用的锡钵。
使者回去复命,昭王遂创释迦寺于琵琶岩上。又创佛无寺于火影之处,分置锡钵于二寺纪念,作为镇寺之宝。
宝藏菩萨化身的僧崖大师
僧崖禅师,俗姓牟氏,年少即异于常儿。他每游山泉,必先礼而后饮,有时目不转瞬地望着溪流坐以终日。人问其故,他答非所问的道:“是身可厌,我将来一定把它烧了。”
捕鱼放入水 劝人除杀业
僧崖长大时,随伴捕鱼的人捕鱼,他把分到的一份鱼儿,重投入水里,同伴问他为什么?他说:“杀生不是好业,我现在身上生了很多疮,从今发誓不再捕猎。”
打猎首领率领了擞百人,筑池养鱼。僧崖也来参观,忽见一条怪蛇,约1尺多长,全身赤红,须臾之间就长了1丈多长,猎众奔逃而散。怪蛇头下尾上,红光遍野,很久才灭。
猎户们讨论此事吉凶。僧崖对他们说:“你们只要断除杀业,赤蛇不会害人的。”并劝他们停止筑池,他们不听,结果以后遭到堤防决裂之灾。 ˉ
烧指不觉痛 禅师为剃度
僧崖未出家前,依随悉禅师受业。
一年冬天,禅师冻脚,命崖取火,崖用火炉炎炭放在师父面前,他师父骂道:“痴人,哪里要这么多的火?”他正色答道:“无火脚寒,得火又嫌热。”他师父说:“你不怕热,把你的手放到火中试试看!”
僧崖真的把手放进火中,火炙指肉,吒吒作声,烟味自火涌出,崖却面不改色,他师父见而疑之。
又一次,禅师的弟子们恶作剧,说:他能够耐火,把他推到火炉里,被烧之处,发而成疮。禅师知道以后,把他叫来训斥道:你来此是学佛法的,不要烧身惑乱他人。僧崖说:“若不能吃苦,焉能得道,如得出家,一日便足。”因而禅师就度他出家。
燃指堪忍 见者聆法
僧崖出家后,四众尊崇,他又善医术,凡有疾病来求医者,无不手到病除。30年间,一方面慈心弘法,一方面悲心拨众生苦,真可谓慈悲佛子了!
周武成元年六月,用布里左右手五指烧之供佛。人人问他烧指痛不痛?他说:“痛由心起,心既无痛,指亦不痛。”时人皆称他为僧崖菩萨。
僧崖先燃左手,次及右掌,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自残?他说:“因为众生不能行忍,愿望不能忍者忍。”
他烧左手时,左手残指以右手挟住使之延烧,大家围拢着看,他为大家说法。他在讲话,见有人私语或心不在蔫似的,他便对他们说:“我生长在山中,本不识字,今闻佛法,句句与心相应,你们为什么还不至心静听?”大家听了默然无语,细心听讲。
烧身留心 火化不可思议
有一次,对大众说:“末劫众生,心生轻慢,见像如见木头,闻经如风过耳。吾今为大乘经教,烧手灭身,欲令众生,对佛法殷重之心。”
远近道俗闻知僧崖将为法焚身,都来围绕礼拜,崖师为参拜的人宣说妙法。
僧崖大师烧去的指头骨上,各生长出3寸白如珂雪似的东西来。有一比丘顶礼后说:“菩萨灭后,愿奉舍利起塔供养。”
崖师听后,用口把指节上所生出的东西啮掉,分给大众道:“拿去建塔可也。”
到了七月十四日,忽然有巨声如地动天裂,人畜惊骇,并现各种牛羊蛇龙等异相。崖师说:“此惊睡三昧也。”
异相现后,崖师说:“舍身时至。”穿上紫衣,拿起锡杖,往焚身的地方去。道俗相随者有十万多人,拥舆而哭者,哀声震野,崖师说:“你们但守菩提心,哭有何益?”登上高座为众说法道:“佛世难值,正法难闻,大家各各珍重。”说罢,走上己叠好的柴堆上去;柴堆积如楼,上置干麻,以油润之。崖师绕楼三匝后,礼拜而上,凭栏下望,叫人燃火。
这柴楼是一位名叫王撰的施主奉命构筑的,崖师叫他放火,他说:“我若放火,烧了圣人,将获重罪。”崖师喊他上来,以臂摩其顶道:“你没有罪,将有大福德也。”促其下楼放火,但是他仍不敢烧柴楼。最后,还是崖师自己动手;以臂挟持火炬,把柴楼周圈燃起,崖师上去诵经及礼拜。刹时烈焰腾空,已看不见僧崖大师了,只见火光冲天及柴声霹拍的声音。
薪盛火灭以后,唯见崖师肉心如故,烧亦不化,弟子们为其造塔,把心埋葬于塔下。
酒肉僧立誓改过
孝爱寺有一僧,平时嗜食酒肉,行为放荡。那天崖师焚身,他随在舆后,私心感到甚是惭愧,他发愿道:“今逢圣人行化,我誓断饮酒食肉。”
回到寺内后,看到一位穿黄衣的人对他说:“你能断食酒肉很好,要知:食一众生肉,即是食一切父母肉。修行人要能六时念善,即是一时也好,乃至一念善心,皆能灭其罪恶也。”其僧从此精勤修行,绕塔念诵。后闻空中有声云:“汝勤持斋,应常发愿回向众生,以及地狱饿鬼,令彼等身常饱满。”
大师灭后,仍不断化渡世间众生悲愿。
悲愿渡生 往来娑婆
僧崖大师初焚之日,有宝海法师者问道:“为什么菩萨烧身都无痛苦呢?”
“众生有相故痛耳。”
“常闻代众生受苦,是真实否?”
“既发心代受,众生直接、间接感受其法益,为什么不得呢?”
“菩萨(指僧崖)是释迦抑或观音?”
“我是凡夫,誓入地狱渡生,愿令成佛而已。”
僧崖大师又告侍者智炎道:“我灭度后,汝当好好供养病人,说不定病人中很多是诸佛菩萨,应化人间,咸令众生深种善根的。”
僧众中有疑崖师非圣人者,崖师就直呼其人名字说:“诸佛应世,没有一定的形像,或相好、或丑陋、乃至畜类众生,你慎勿轻妄生疑。”
崖师焚身时,围观所见身形各不相同,此可谓之“千百亿化身”也。
为慧胜薰病 原是宝藏菩萨
崖师灭后,郫县人在江边看见空中有车舆幡盖,崖师坐于其中,身穿黄衣,偏袒右肩,手持锡杖,后面有五六百僧人相随,皆罩竹伞向西而去。
有阿迦寺僧慧胜者,因病在床,不能来看大师焚身,心怀惆怅。夜晚,梦见崖师携一沙弥到慧胜住处,手持馨香三斛及檀香木屑,分散到慧胜床的四周,举火烧之,慧胜大惊怖说:“我是凡夫,不能烧呀!”
崖师说:“不要怕,不是烧人,是为你薰病耳。”
果然火烬病愈,通身爽泰。因问大师现在何处?
崖师答:“我在益州,真名是光明遍照宝藏菩萨。”说罢而去,慧胜之梦也觉醒了。
法会感瑞应 诫人莫食肉
慧胜醒觉后,力量倍于平常。有一次,他在外村为崖师设大法会,时感得瑞应天花如雪,纷纷飘坠,自上至下,愈看愈大,如七寸盘子一般,皆是金色。大家用手去抢接,但都接不到。
成都有位王僧贵居士,自崖师焚身后,他发愿全家断食鱼肉。后来日久,因事欲食荤,夜间三更时分,忽闻门外有人喊檀越声音,开门视之,见一道人对他说:“你慎勿食肉!”说已不见。王居士知为崖师点化,便再不起食肉之想。
劝族人莫打猎 莫养禽畜
崖师焚身后8个月,猎户牟难当者,在山顶行猎,拉弓正欲射一麋鹿,忽见崖师骑一青兽至其面前,猎者大惊说:“你在益州已经焚身了,怎么今天到这里来?”
崖师说:“射猎有罪,我特来救你,你当勤力耕田,不要再打猎了!”言毕忽然不见。
那年冬天,崖师的侄儿忽闻山谷中暄闹之声,赶去一看,见崖师与二僧执杖而行。他追上去欲捉住袈裟,崖师说:“你不要拉我!”以手指鸡犬道:“它们都有佛性,为造恶业故现此形,汝但努力种田,莫养禽畜。”说罢不见。
地藏菩萨应身为新罗王子
我国有四大名山,也就是四大菩萨应化的道场。四大名山是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嵋山普贤菩萨,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其他三位菩萨虽然在三座名山应化,可是没有明显的现实史迹,更没有一定现什么身,只有地藏菩萨,不但现比丘身,而且用地臧的名,在九华山开道场度众生,这是其他三位菩萨没有的事。
金乔觉王子
我国佛教在唐代,正如日丽中天,东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那时的韩国分为三个国家,就是新罗、高句丽、百济。新罗国的王子,名金乔觉,发心出家,法名地藏比丘。
大士心慈而貌恶,颖悟天然,身高七尺,顶耸奇骨突高,“臂力”之大,可以力敌多人。他曾说:
“六籍环中,三清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
乔觉王子24岁时祝发出家,携其爱犬善听,就在唐贞观四年,航海到我国参学。
九华山结庐苦修
地藏比丘最初来时,随处参访,游化数年。后来游学到中国安徽池州东青阳县境的九华山,他见深山中有一盆地面阳而宽平,于是就在山上,结庐苦修。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次地方士绅诸葛节长者,率领村民们游山,深入无人之地,忽然发现一位和尚在此苦修,住的是石洞茅篷,再看他吃的,在破锅残粒中还渗了些白土,生活异常清苦。群老们惊叹道:“和尚如斯苦行,我们应当负责的呀!”
诸葛长者,近前请示后,知道是新罗王子,远来中国求法,住此山中苦行。长者深感未尽地主之谊,于是发心护持,为地藏比丘建一寺院,使其安心向道。
布施袈裟大的地
九华山本名九子山,唐李白到九子山时,见九峰如华,改名九华山。九华山的地主,地方人称呼他闵阁老,想当年也许做过大官的,所以他家甚富,建寺必得请闵公施地不可,闵公也是乐善好施的人,对地藏比丘也非常信仰,问他要多少地?地藏答道:“我只要一袈裟所盖覆的地足矣。”
闵公怀疑袈裟能有多大,满口应允,那知地藏大士以神通力,袈裟一撒,盖尽了九华山。闵公见他有此神通,惊喜不已,慨然将整个的九华山地,全部布施给他。
从此闵公做了地藏比丘的有力护法,每次斋僧百人时,如果地藏比丘在深山不能来应供,他都虚设一席给地藏比丘,并命自己儿子随大士出家,法号道明,为地藏大士的侍者。
现在我们所见的地藏菩萨圣像两旁,有一老者和一少年比丘,即是闲公父子,有时白犬善听也在菩萨座下,不知者把老者说成土地公,道明和尚说是目连尊者,白狗也误塑成狮孑模样,这都是不了解地藏菩萨出家的史实。
以观音土为食
寺院建成后,各方来参学者很多,新罗国也有不少的人来亲近供养。九华山既高且深,寺僧众多,生活即发生问题。米粮不够吃,煮饭都要掺拌很多观音土(细白为粉之泥土),其生活之清苦可想而知了。故当时人称之为“枯槁众”,寺中大众们只是一心求法,对于一切的物质生活是不计较的。如此为道的精神,谁不敬仰?
地藏比丘率领大众在九华山苦修,影响很大。后来新罗国王知道了此事,马上派遣人送粮食来供养。
九子山神 献泉谢罪
菩萨在九华山开道场,传诵很多逸事。在宋高僧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曾遇毒螫,他却端坐无念,不动声色,不久忽然有一艳妇,姗姗而来,向菩萨作礼,馈药谢罪道:“小儿无知,毒螫圣者,我愿引甘泉以补此过。”言讫不见。左右甘泉之水渐渐潺潺而流,当时的人都说:“这是九子山神,为菩萨的高深道行所感召,来向菩萨献供谢罪的。”
童子下山 赋别相送
相传地藏比丘,居住九华山时,有个时期,用了一个书童,就是随身侍者。后来书童不习惯山居寂寞,常常闹着要回去,没有办法,只好让他回家去,当书童向他哭着辞行时,他也很感动,就写了一首送童子下山的诗道: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捞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这首诗把山童与山僧两者的心情,描写得很逼真,而且充满了慈悲的情怀。
菩萨肉身仍在九华
地藏比丘在九子山头,住了75年,至唐开元廿六年七月三十日涅槃,世寿99岁。菩萨圆寂后,肉身坐于缸内,经过三年,开缸时颜貌如生,举升时,骨节活动,如撼金锁。地藏菩萨的肉身,千余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九华,因为地藏比丘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所以九华山也就成为菩萨的应化道场。
地藏比丘出身和年代,宋高僧传与神僧传的记载略有不同。而菩萨的籍贯、姓氏、王族、渡海、出家、居山等又都大致相同,足资凭信也。
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
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没有人知道他姓甚名谁;不过当时的人都称他为长汀子布袋师,而他自己说名叫“契此”。契此者,大约契此方众生之机而言。其实谁也不叫他“契此”之名,皆以布袋和尚之名称之。
他的一副尊容并不大好看,所幸他笑口常开,倒也没有人讨厌他。最大的特征是肚皮很大,他的行为也是佯狂作态,疯疯颠颠的出语无定。住宿的地方是随处而安,就地便卧,看样子他决不会“犯卧高广大床”的佛戒的。
禅杖和布袋
他的随身法宝是一个禅杖和一个布袋。他的布袋可以称为百宝乾坤袋;凡是供身之具,全部财产家当,都贮在袋中。这里边究竞装了些什么,恐怕他自己也不清楚。到了街市聚落村庄里,见到人家吃东西,就伸手求乞,醯盐鱼菹之类的食物,不较荤素,他接到手中,先咬一口,再分一半放进宝袋之内。假使袋中之物多了,就招引小朋友们,找一块空地坐下来,把袋子倒下,让小孩子抢吃,他在旁看了呵呵的傻笑。因此一班小孩子都欢喜他,和他在一起玩。
示人吉凶与气候
有一次大雪天,他卧在雪里一夜,不但没有冻死,并且雪不沾身,因此人们对他都感到奇异起来。他向人家化缘,把化来的货品再售出去,将得到的钱去救济贫苦的人。总之,他自己不存分文的。
他示人吉凶很有灵验,天如果要下雨,他就穿上湿草鞋,在路上骤行,表示大雨快来似的。如果是遇到亢阳不雨,他就拖曳高齿的木屐,跑到桥上,竖膝而卧。日子久了,当地的农民都以他的行动为气象台,看他的举动就知道天气有什么变化。
布袋和尚的禅
有一次,有位禅师在他前面走,他就在他背上摸了一下。那位禅师回头看他时,他伸手说:“乞我一文钱。”禅师说:“道得出,给你一文钱。”他就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又一次白鹿和尚来问他:“如何是布袋?”他就放下布袋。白鹿和尚又问:“如何是布袋下事?”他就背起布袋而去。
还有一次保福和尚问他:“如何是佛法大意?”他放下布袋叉手。保福又问:“为何如此,更有向上事否?”他背起布袋而去。
又有一次他在街衢中站立不走。有一禅师来问他道:“和尚在这里作什么?”他说:“等一个人。”那个禅师又说:“来也来也!”他说:“汝不是这个人。”禅师又问:“如何是这个人?”他说:“乞我一文钱!”这都是他的禅境三昧。
布袋和尚随缘说法
和尚有一次北上途中,遇见宰牛的屠儿,为其说法道:“一切畜生是造业人的果报,你如今造业杀生,贫道无财,为其赎救活命,仁者当以因果可畏呀!”又为说偈道:
“杀牛之从号罗刹,杀他自杀谁惊怕!
刀山斧斫暨鍪前,何劫何时得解脱?”
和尚有一次接受农夫的供养以后,为其说法开示道: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有一次布袋和尚,深夜独坐桥上,忽然有一宵小强人,探头窥看;而且对他有所图谋的举动,和尚朝他咧嘴一笑道:“我是穷和尚,没有银钱的呀!你也不要妄起贪心,要知道贪财夺利的人,无端造罪,要遭轮回之报。”并慨叹的说偈劝道:
“由贪沦堕世波中,舍却贪嗔礼大雄;
直截凡情无所得,圆明寂照汝心中。”
一日和尚在街市闹区中看见那些攘往熙来的人群,无非是为名为利而忙,慨然的说偈道:
“趣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入坑;
疾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觉皇。”
有一位福建籍的陈居士请问布袋和尚道:
“和尚何姓何年所生?今年生腊几何?”
和尚答道:
“你莫道我姓李,二月八日生,我这布袋与虚空齐年。”
居士又说:
“和尚此去若有人问就进么对,不可堕他人是非!”
和尚以偈语答道:
“是非憎爱世遍多,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笑口暗消磨。
若逢知己须依分,从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陈居士问:“和尚有法号否?”
和尚以偈答道: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罣碍,
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再问:“和尚的行李呢?”
和尚说偈答道: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陈居士道:“弟子愚鲁,请求和尚开示,如何才能得见佛性?”
和尚答道:
“这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居士再问:“和尚此去,须止宿寺院中,可依俗舍而住?”
和尚答道:
“我有三宝堂,里空无边相;
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
学者体不如,求者难得样;
智者解安排,千古无一匠;
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
居士闻听开示后,合掌礼谢道:
“惟愿和尚留此斋宿,聊表弟子一点敬意。”
当夜和尚书偈于其门曰: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
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
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清净常皎洁;
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摩诃居士
布袋和尚在浙江四明山时与蒋宗霸居士两人相处甚欢;出处饮食,时相往来。和尚教他念摩诃般若波罗蜜,以此为每天日课。勤念不休,当时的人都称他为摩诃居士。
有一天他陪和尚在长汀溪中洗澡,和尚要摩诃居士为他揩背,忽见和尚背有四目,炯然放光。摩诃居士大为惊异,于是作礼道:“和尚佛也!”和尚当时严诫不得向人言。并对蒋摩诃说:
“我与你相聚同游了三四年,可以说有大因缘,我不久将去,你不要为此而忧。”不多日又亲至摩诃家中对摩诃说:
“你要不要富贵?”
摩诃居士道:
“富贵何能长远?但愿子孙长远就好了。”和尚拿出布袋一只,袋内装了无数小袋子,并一箱一绳,授与摩诃道:“我以此物为汝纪念,乃汝后代事也。”
摩诃居士收下来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过了两天和尚又来对蒋居士说:
“汝解吾意否?”
摩诃答道:
“弟子不解。”
和尚说:
“我欲令汝子孙如所遗物也,这意思就是说:你的子孙长远下去,一代一代的如我送你无数小布袋一样。”
布袋和尚灭后10年,浙江的大师派一官差,因事使蜀,回到栈道的地方,会见了布袋和尚,和尚对其差官说:
“四明蒋摩诃者,你回去见到时,告诉他要多多保爱自己,以待相见。”那时蒋摩诃已经在高山峻岭上自筑茅庵而居,畜一黄犬自卫。每逢食米尽时,就系百钱于黄犬颈上,出来东吴籴米,往来20里,从不有误。
蜀使回来将布袋和尚之话告诉了蒋摩诃,摩诃说:“我已知之。”随时设斋邀请亲友,斋后沐浴趺坐而逝。
亭长无知 三夺布袋
和尚在贞明二年丙子三月三日对大众笑着说:“明年的今天,我取弥勒果供养大众。”果然于第二年丁丑三月三日,在岳林寺的廊下,跏趺磐石上而逝。大众这才知道他去年所说之言。
当和尚在世的时候,四明的亭长,不信佛法,又以和尚颠疯作态而不事事,他看见就加以垢辱,并且把他唯一的布袋夺下来放火烧掉!可是明天看到他仍然存着布袋,来去如旧。如此三次夺烧布袋,可是三次仍然复旧。因此亭长甚为惊异,不敢再烧了。
到了和尚圆寂,亭长自备棺本,厚殓以赎过去垢辱之罪。虽然如此,众多舁者而不能举。另有一姓童的居士,他平素很敬重布袋和尚,以棺易之,举者人少而轻之若羽,观者称奇,为其建塔于封山之原。
最后示偈 弥勒化身
福建莆田县令王仁煦居士,在江南天兴寺遇见布袋和尚,后来在福州官舍又看到和尚,见面时和尚从怀中取出一封圆书,交给王县令道:
“我如七天不来,你就把它拆开来看。”仁熙依言,过了7天,未见其来,就如约开拆看时,只有四句偈语。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亿百;
时时示世人,世人俱不识。”
至此大家才知道疯颠作态的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化身。
和尚在岳林寺坐化,四众竞相供奉。有人说:“他的全身舍利,还在岳林寺大殿东堂供着。”
弥勒又名慈氏,他修的慈心三昧以慈悲为怀,忍让为先,所以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终年笑口常开。你骂他不回言,打他不还手,实行他慈心三昧的忍辱偈。
弥勒菩萨的忍辱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少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因为他大肚包容,所以人见到他都皆大欢喜。直到今天,你有满腹心思,一肚皮烦恼,只要走进佛寺大门,看到笑佛弥勒的样子,就使你减少了很多烦恼。再看看菩萨两旁的几副对联,更会使你抖落满身的闲愁。
现在抄录几首 结束本文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大肚包容,忍世间难忍之事;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文殊化身的戒阇黎
戒门阇黎是南宋台州临海人,俗姓娄,父名原佑,是一位仁厚长者。他的祖父曾官拜少卿之职,因为祖传世代有名望,加之又乐善好施,广种福田,菩萨因此托生其家,这就是行善者所得的善报,所谓端生福德智慧之男。
阇黎生而能言
其母张氏夫人,有一天,夜梦月光入怀而孕大士;一生下来就说了四句话道:
“善哉父母,生我劬劳;
长度群生,为世沃焦”。
父母闻言大惊失色,既喜且忧,此事秘而不言,为师取名曰“顿吉”。后来父母对人说,我子他日应宜出家。有一天小儿忽然对他妈妈说:“快快替我准备七个人的斋饭。”他的母亲惊奇的问是何故?他说我的同衣们要来看我。父母更为惊异,就为他准备了7人的素斋等候。果然不久就见7个和尚,抚掌打拍,徐徐而来其家。
请坐吃茶后,其父原佑居士,就合掌请问道:“大德何来?”7人中有一人答道:“我们是从南印度来,闻居士生奇子,特来相贺。”
吃过饭,众僧请抱儿相见。其母张氏将儿从房中抱出,众僧们见儿出,即对儿说道:
“仁者有情之轨,切莫被他蒙过须要惺惺。”儿乃抚掌而笑,众僧也就告辞而去。
他们走了以后,儿对父母说:“刚才七人,都是佛菩萨化现人间。”父母闻之欢喜不已。
发心出家
戒阇黎到5岁的时候,他就自称六和大师,志慕空寂,不乐俗事。到了15岁就告辞父母出家,走到杭州路上遇见慧光老和尚,说明想要出家。慧光和尚对他说:“天医波利多,居住飞来峰,你欲出家,宜往见之。”戒师到了飞来峰,波利多见面就问道:
“子何来?”答曰:“从缘来。”又问道:
“是何姓?”答曰:“是佛性”。又问道:
“子身尚俗,安识佛性?”戒师答道:
“我身虽俗,因俗证真,真俗圆融,洞然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波利多尊者异其根利,就为他落发出家,受具足戒,名之曰:“善戒”。从此云游参方,广度群生。
黄牛和尚
有一天戒师去参黄牛萨多波那和尚,和尚常骑黄牛,当时人都称彼为黄牛和尚,即日戒师见黄牛和尚骑牛而来,抚掌于途道: “披毛戴角汉!”萨多和尚即答道:
“笑杀老瞿昙,打破曹溪祖。”戒师大喝一声:“披毛带角,我向你道,一张大犁,任你拽倒。”
黄牛和尚大笑而去。
为五郎神说法
淳熙二年的春天,戒阁黎与他的弟子普明道全等人,往五台山,回到潼州,有一渡口名化生渡,对岸有一个神庙名曰五郎祠。五郎神很有灵异,乡人每天杀猪宰羊的致祭不辍。五郎神知道戒师行至此,就化为老虎挡住去路,不让戒师到那里去,戒师知虎为五郎神所化,以手格虎让路,来到五郎祠,指着五郎像叱道:
汝是一郎至五郎,
妄兴祸福宰牛羊;
老僧为说无生法,
免至冤家累世偿。
五郎神像一时塌坏,五郎祠也无火***。乡人惊骇不已。邪神显灵,妄兴祸福,愚人无知,杀生祈福,人神获罪,世人不觉。无世无人,无地不有,如来说为可怜愍者,若非菩萨威神之力,五郎神等,仍然执迷造业,妄兴祸福咧!敬希读此文者,普为劝化,功德无量。
慈济三昧 妖魔现形
淳熙三年,戒阇黎来洛阳。洛阳有一富家,名李光弼,常常听信妖巫之言,沉溺迷信邪魔。戒师愍其愚痴,为邪魔所惑,就亲自来到他家里,端坐入慈济三昧,众魔惊恐,各现形相,均为邪魔外道,牛神怪鬼之类,一时无法遁形。向戒师哀求道:“我们没有智慧,作恶造非,乞为开导。”戒师道:“汝等众魔妖精,性本妙明,从今以后,不要再害生灵。”于是众魔如获大赦,作鸟兽散去。其家亦从此安宁,李光弼拜谢道:
“弟子蒙师哀愍救拔,当何以报答大德?”师道:
“我以慈悲,济诸苦难,为什么要你报答?”
从此,李光弼居士倾心奉持三宝,广结善缘。
人不行善 死后为犬
淳熙四年,戒师来到杭州天竺山,行人禅师,勤修止观,与师同里而住,两人交往,颇为相得。行师告戒师道:“我要回台州兜率院,我们一齐去好么?”戒师一听,很高兴道:“好!”
他们两人结伴同行,来到绍兴居住旅馆,店主王伯恭见二师结伴而来,向前顶礼恸哭,戒师惊问何故?店主答道:“先君小祥。”戒师道:“你知道你父亲死后往生何处?”王伯恭道:“弟子不知,愿和尚慈悲,指示我父,所生之处。”戒师回头对行人禅师道:“这事怎么办?”行师道:“救诸有情,今正是时。”
戒师即呼其家犬到面前来道:
“汝身虽异,本性昭然。”
说也奇怪,那只家犬一听戒师的话,就忽然泪下,而且开口对王伯恭道:
“我是你父,以罪业故,受此报形。”伯恭道:
“既是我父,作何罪业,而遭此报呢?”其犬道:“我平生不信无地不有,如来说为可怜愍者,若非菩萨威神之力,五郎神等,仍然执迷造业,妄兴祸福咧!敬希读此文者,普为劝化,功德无量。
慈济三昧 妖魔现形
淳熙三年,戒阇黎来洛阳。洛阳有一富家,名李光弼,常常听信妖巫之言,沉溺迷信邪魔。戒师愍其愚痴,为邪魔所惑,就亲自来到他家里,端坐入慈济三昧,众魔惊恐,各现形相,均为邪魔外道,牛神怪鬼之类,一时无法遁形。向戒师哀求道:“我们没有智慧,作恶造非,乞为开导。”戒师道:“汝等众魔妖精,性本妙明,从今以后,不要再害生灵。”于是众魔如获大赦,作鸟兽散去。其家亦从此安宁,李光弼拜谢道:
“弟子蒙师哀愍救拔,当何以报答大德?”师道:
“我以慈悲,济诸苦难,为什么要你报答?”
从此,李光弼居士倾心奉持三宝,广结善缘。
人不行善 死后为犬
淳熙四年,戒师来到杭州天竺山,行人禅师,勤修止观,与师同里而住,两人交往,颇为相得。行师告戒师道:“我要回台州兜率院,我们一齐去好么?”戒师一听,很高兴道:“好!”
他们两人结伴同行,来到绍兴居住旅馆,店主王伯恭见二师结伴而来,向前顶礼恸哭,戒师惊问何故?店主答道:“先君小祥。”戒师道:“你知道你父亲死后往生何处?”王伯恭道:“弟子不知,愿和尚慈悲,指示我父,所生之处。”戒师回头对行人禅师道:“这事怎么办?”行师道:“救诸有情,今正是时。”
戒师即呼其家犬到面前来道:
“汝身虽异,本性昭然。”
说也奇怪,那只家犬一听戒师的话,就忽然泪下,而且开口对王伯恭道:
“我是你父,以罪业故,受此报形。”伯恭道:
“既是我父,作何罪业,而遭此报呢?”其犬道:“我平生不信佛法,诬坏善人,自己不行布施,看见他人行布施,用言阻止,也不让人家布施。因此遭此报,愿汝念父子之情,哀求二师慈悲,为我说法得脱此形。”
王伯恭知道家犬就是父亲投生变的?顿足哀号,恳求二师救他父亲,戒师对着狗子说法道:
“心随境转,业花敷茂,心空境寂,业花自寂;罪无定罪,业非真业,心邪则业风自生,心正则业风自止,皆由汝心,非他所授。”
犬闻法后,至晚不食而死。伯恭因此也求戒师为他落发出家,法名道稠,追随戒师行化四方。行人禅师,专修弘净土,誓愿众生,同生极乐。
李文靖为盗 死后变牛
淳熙五年的秋天,戒师赶回故居赴丧事。一日在门外眺望。忽见田野之间,奔来一群牛,来到大师前跪下。戒师知道群牛来意,故意问道:
“畜生!你们跪在我面前有什么事?”群牛叩头道:
“仰求菩萨慈悲救拔我等脱苦!”戒师又问:
“汝等所作何罪,令我救拔?”牛又答道:
“自作教他,业镜昭然,若无菩萨慈悲救拔,我们不能脱此苦果的。”菩萨又问:
“汝等中能知宿来因缘,为何遭此业报么?”
这时其中忽有一牛抬头答道:
“建真年中,岁比不登,当时有李文靖率领徒众,到处掠夺捉财,为寇作乱。领导作乱的李文靖就是我,群牛都是当时随我危害人民的徒众;以此业因,堕于异类,身虽异相,本性常存。求师慈悲,乞垂救度。”说罢流泪磕头不已。
戒师为群牛说法道:
“为善上升,为恶下坠,心差则万境纵横,心正则一道坦然!汝等欲免披毛戴角,心施勇猛精进;了达心空,都无所有,即得解脱。经云∶“譬如种子别,生果各殊异,业力差别故,种种相不同。”
群牛听戒师说法后,叩头致谢,各回栅栏,一夜之内,都一齐死去。后来,那地名就叫做牛跪岙;以志群牛跪此闻大士说法超生的纪念。
金屠夫放下屠刀
淳熙六年的五月间,戒师走到一所小街头,见一屠夫名金炳的人,正缚着一头羊,举起屠刀来正要向下斫去时,待宰的羔羊仍然挣扎哀呜,咩咩的叫声不绝。戒师愍然说道:
“你两脚不修,遭此活剥!”这一说奇怪,炳屠夫叉手而立,刀也不斫下去了,羊子也不咩咩的叫了。戒师也就为人羊说法道:
“人成羊,羊变人,只在转瞬之间,一切众生,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而食之?汝等从冥入冥,报此躯壳,契他八两,还他半斤,若能返妄归真,从冥入明,脱此躯壳,应当皈依三宝,永不杀生。”
金屠夫听大士说后,放下屠刀,合掌礼拜,誓愿舍妻出家,用忏罪业。戒师为他披剃受戒,法名可化。
后来可化往天台山参石桥禅师,路上遇见杀人越货的强盗,诘问可化往那里去!可化答往天台礼石桥。盗贼们搜化有无携带银钱,加以痛殴,可化大叫“冤家苦哉”。盗贼们笑道:“正是冤家。”于是缚化树上,将欲活剥,这时有一盗首走来,追问经过道:
“他是出家人,那里有钱,杀了他也没有钱,放他去吧!”可化死里逃生,也不敢再去天台,仍然回来,到寺将经过行告诉戒阇黎,戒师说:
“若无老僧救你。
定还他八两了!”
可化也于言下大悟。
戒阔黎把糖给你吃
淳熙六年的秋天,戒师到永嘉礼真觉禅师的塔,有一个名王一真的女人,手捧着香来到戒师前长跪不起,请求戒师赐子给他。
戒师开示道:
“你要求子,应当心存孝敬,广行布施,还要供四圣,斋六凡,愍济贫穷,孝事翁姑,决定能育贵子。”
一真回去将此话告诉他的丈夫,其夫大喜迎师供养。那天戒师到下午才到,已经吃得醉眼昏昏,酒甜呕吐,和衣而卧,一觉起来,用手书空而语道:
“王氏无嗣,愿得贤子。”然后索纸笔大书数语,缄封后交王妇道:
“内有题记,应期开视,如值难产,须来见我,勿忘吾嘱。”说罢所长而去。
不久一真果然怀孕,临盆时难产,痛苦万分,忽忆师言,派仆人前往告急。在酒店里找到了戒师,戒师就微笑道:“我就知道你家子母未分。”说罢将桌上所剩的糖果交给来仆道:
“你赶快回去,就将这搪果掷进产母房中,口中同时说:“戒阇黎有糖果给你吃,产儿一定欢喜出来。”酒店的众人听他如此吩咐,莫不掩口大笑。仆人无奈只有持糖果急回,一一依戒师的方法而行,果然糖果抛进说了几句话,产儿降生。拆开戒师所留之封记看时,所记时日不爽。
龙神作乱 师为说法
淳熙八年,戒师与释行人同游江心寺,听人说龙王庙的神,迭著灵异。常常现形给人看,有时兴风作浪,帆樯为之摧折,行船的人苦不堪言。行人大师对江心寺住持了公道:“从前文殊南游,到福城来说修多罗时,大海之中,有无量数龙神,来听菩萨说法,深厌龙趣,勤求佛道,舍去龙身,生人天中.此龙作梗,难道就没有能降伏的了?;
了公禅师道:“今戒公在此,你可以去和他商谈试试看。”戒师闻说此事之后,就到龙王庙中对龙神叱道:“往昔我曾为汝等说微妙法,而今汝族舍龙生天,汝以嗔恚,又堕苦趣,汝能不忘夙愿,皈依三宝,拥护伽蓝,仍能脱此苦趣。”戒师说罢.神像自毁,从此那地方海面再不兴风作浪了。
阇黎与周七娘
淳熙九年的三月间,戒师回到兜率院。一天与周婆游行街市嬉戏歌唱。周婆排行第七,人称周七娘,世居临海紫岩,她的父亲曾做过两浙运使之官;母亲于氏生周婆时就有种种神异。因此长大也不肯结婚嫁人,每天行乞于市,逍遥度日,甚至夜间也不回家,睡在善济桥下面,市人不识皆说她是疯婆子。可是常常与戒阇黎谈话,妙行莫测,时人不解,皆笑她为狂。
吐活虾子出来
有一天戒师买了很多虾子,煮熟而食,虾子吃下去;卖虾者来要钱,戒师以空囊相对。卖者见和尚没有钱,不禁大怒骂道:“你吃了我的虾子,现在不给钱,不行,不然你还我的虾子!”满以为吃下去的虾子怎么可以还出来呢?那知戒师闻言大笑,一张口喷了满桌子的虾子;一条一条都活泼泼地在桌子上跳,众人大骇,戒师头也不回,手携周婆,行歌而去。
为许盂贤吃鸡度母
淳熙十年的秋天,邻居许孟贤居士,他的母亲去世,请戒师念经超度,戒师笑道:
“老僧近来嗜食母鸡,听说你家中养的有。”
孟贤道:“等佛事做好,我一定将母鸡奉献。”戒师坐在道场内,入慈济三昧,照见六道,这时许家的一只母鸡,忽然飞越墙外邻人家中,邻人烹而食之。当夜孟贤见母托梦道:
“我以宿业,致堕异类,今蒙菩萨度脱,能得往生,我儿为我叩谢戒师大德,不要忘记。”
第二天盂贤将梦中见母所说之事相告。戒师对孟贤道:“你信得过么?要知种善得果,为恶招殃。”孟贤因此一意专修净土,往生时异香满窒,家中人见有幡盖接引而去。
少妇生子不育之故
淳熙十一年八月间,戒师从吕国往海游,路遇一妇人哀号不已。戒师询问为什么如此痛哭不止?其妇哭道:“小妇人屡次生子不育,不知是什么冤业?”戒师道:“你想知道冤业么?老生唤来与你相见。”说罢用手一指地上,有一大蟒从地穴中出来,怒目睽睽,妇人大惊恐怖。戒师道:“你不要怕,这就是你的儿子。”这时大蟒忽作人言道:“你还知道杀我的事吗”妇人道:“我什么时候杀过你?”大蟒道:“你忘记了溺女的事吗?”为你所溺的女孩就是我,因此我常想报仇,阴曹因你舍钱修路,因此尚未害你,我今天受文殊戒师菩萨的戒法,不再找你寻仇了。”言罢不见,妇人也收泪作礼而去,再也不为丧子而哭了。
有很多人,重男轻女,先生女的就将婴儿溺死,后来往往生男不育,不知何故,总是哀哭丧子之恸,读此文者,可以省矣!
老龙化人 入寺闻法
淳熙十四年,灵江有龙潜居,常常化身为老者,入寺听戒师讲经。有一天戒师说法后,将要关门时,老人靠门求见,戒师开口,老人走到师前,叩首不已,泪流满面的说道:“我以夙业,久堕龙身,幸有宿缘,值师在世,乞师开示法要,脱此苦趣。”戒师道:“汝求解脱,谁人缚汝?”老人道:“无人缚我,唯业身未能度脱,久闻正法,仍然心惑未离。”戒师开示道:
“心异千差竞起,心平法界坦然,心邪三毒萦缠,心正六通自在,心空一道清净,心有万境纵横,心猿意马,宜自凋伏,作佛证圣,以及堕狱受畜,皆自所为,非天所授。”老人仍未能在言下解悟。戒师又道“汝将何听?”老人道;“我以耳听。”戒师道:“耳听增惑,何不心听。……但自返照观心,则大光藏,悉得现前,诸惑自然消忘。”
老人闻法,顿然发明心地,伏地感谢,化作飞龙,潜伏西山,脱骨而去。
子骑父背 父受子鞭
绍熙九年的冬天,戒师往城南有事,路上遇见陈天兴骑驴而过,戒师叹口气说:
“子骑父背,父受子鞭。”
那只驴子一听师言,忽然尽力的跳起来,陈天兴也被翻落地上。这只驴子跑到戒师前跪伏不动,戒师对驴叱道:
“陈茂荣!陈茂荣!
家富害人克众成;
佛法僧号都不信,
报此情形几时停!”
奇怪的是,此驴听了戒师叱责之后,竟能开口作人言说:
“我生不信因果,诽谤佛经,惟喜欢词曲小说,又与乡民们介绍房地等事,凡费钱百贯,则诈言千贯,克众敛财,为富不仁。又曾背着儿子,将百贯钱,聘娶幼妓,淫逸自乐。我死后两次作牛,偿还乡民钱债,辗转凡七易主人,始脱牛身。现在复生驴身,以偿我子,今受儿子骑打,口不能言,甘心受苦,今蒙大士,与我甘露,所以才能口出人言,惟愿慈悲,涤除罪业,会得解脱,不生畜类。”
陈天兴闻悉这常常被他鞭打的驴子,竟是他自己爸爸变的,不禁放声大哭,哀求戒师解救苦难的父亲。戒师为驴说法道:“诸法假名,无有真实,妄心才生,异相现前。”
驴子听师说法后,大吼一声,跪掷而死,天兴买棺将死驴盛殓安葬,当夜天兴梦见父亲来对他说:
“我以夙愆受此报形,今遇文殊菩萨说法,得度脱矣!”
天兴仍请戒师诵经说法,师为天兴说法道:
“汝父不信三宝,堕异类。法华经云:‘若生骆驼,或生驴中,身常负重,加诸杖棰,但念水草,余无所知,谤斯经故,获罪如是。’汝今既能皈依三宝,诵经忏悔,汝必决定能脱离畜类。”
那天夜间天兴又梦见父亲来托梦说:
“我二报已解脱矣!寄语世人,恭敬三宝,灭罪生福,毋得懈怠。”天兴知父二度托梦,脱苦超生悲喜不已。
三个猪头五斗酒
有一个知府名汪平父的汪太守,对他夫人说:“听人说兜率院和尚戒阇黎,能够吃三个猪头五斗酒,我想试试这和尚的食量。”夫人也笑诺,具名相请。迎戒师来到太守府里,没有谈话先进酒,进食,桌上的酒莱为之一空,太守见如此食量,也不禁称奇。可是太守的夫人在后面窥见有腾空而入的鬼神环卫,但见戒师掷之左右,众鬼接而啖之,事后夫人将所见之事告之太守,太守大骇。第二次再请戒师来吃饭,暗中偷窥,果如夫人之言,敬畏不已。
疯僧疯婆 吃酒蹉跎
淳熙十三年,周七娘与戒师游戏街市,握手沿路经行,啸歌自得:
笑煞愚痴汉,营家无歇时;
四山若来合,妻子各分离。
又歌曰:
世人都笑我,我笑世间人;
如意摩尼现,无人识本真。
当时的人也莫测他们是凡是圣,只笑笑而已。戒师又为之歌道:
疯僧疯婆,吃酒蹉跎!
太守仁风 阇黎神诀
绍熙四年台州大旱,五月不雨,黎民百姓,祈祷神只,也是不获感应,反而炎阳更加热烈。当时的太守赵邦彦,把城隍庙的神像都请出来暴晒,责其不能泽雨救民,并对神像说:
“谁职其咎,不恤民命,民为溺职。”
那天夜里神示梦说:
“汝知龙属,职司行雨,若无天命敕令,是不敢自专的。城东兜率寺戒阇黎,是文殊菩萨示现,力能致雨,试往求之。”
第二天赵太守斋戒沐浴,率领僚属,亲谒寺中求见。侍者道稠,为通诚悃。他们进去时正当戒师醉后呕酒,官吏把所见之秽告诉太守;太守不听,直进师室,惟闻异香芬馥,缁白奔进,遁相骇异。戒师问道:“明府来此何为?”太守焚香顶礼道:
“邦彦少德,报有微禄,恭膺敕令,牧守此邦,大旱为灾,民不堪命,邦含薄德,施政乖戾,上天降殃,以彰臣心,用是首愆思过,冀格天心,乞师慈悲,俯垂明证,愿求一滴天浆,永息万民热恼,不胜瞻望之至。”
言罢再拜不起。戒师道:“明府不用心忧,当有报命。”太守率众叩谢辞退。戒师即索纸墨作一锁馀书,取火焚之,不久大雨随至,四境沾足,那年秋天方能播种,然而收成大丰。农民以歌纪之曰:
仲春喜新晴,六月遭酷热;
太守扬仁风,阇黎妙神诀。
除热得清凉,欢声几时歇;
七月始种田,登场大有年。
讴歌遍村巷,快活似行仙。
现大神变后合掌坐化
一日戒师踊身虚空,现种种神变,还入本座,双手举示,连呼大众看着:左手现日,右手现月,大放光明,大众欢喜注视,戒师说:“老僧以此神力,转大法轮。”又见他口现莲华,放百宝光,灌诸人顶,大众惊叹。又着见戒师顶上毫光万丈,光中现出七佛,八廛中空,照遍世界,四众瞻仰,叹未曾有,最后对大众说:
“老僧世缘已毕,会与汝等作别”。四众悲泣,道稠出众请问道:“若大道场,当来如何?”师曰:
“我此道场,水火不漂焚,世世不泯绝,当来遭不祥,誓不成正觉。”
戒师合掌坐化后,太守赶来瞻拜,流泪沉痛的说:
“我以薄德,不获入室亲闻法要,负疚滋深。”施舍巨资为师建祠宇。
戒师迁化后,屹然不动颜貌如生,荼毗之日,抬之不起。道稠告四众道:“我师为七佛之师,方便示视,不应以凡火焚化。”为师开襟以待,忽然胸中迸裂,出三昧火***,五色祥云缭绕不散,舍利如雨而下,造塔于寺,永镇山门。
戒师圆寂时,有人对周婆说:“戒和尚化去了。”周婆问:“真的吗?”也于普济桥下瞥然而化。化生莲华,香光交错,里巷宣传,观者纷集,莫不惊叹不已。
当戒阁黎入塔后7天,忽然有一异僧,鬓眉皓白,衣衲跣足,携锡杖而歌曰:
戒师文殊,周婆普贤,
随肩搭背,万事流传。
千钱买一喝的了明禅师
了明禅师,他是大慧杲妙喜禅师会下的龙象。在当时各丛林都称呼他为明大禅师。明禅师身高8尺,腹大10围,真是一个大腹便便的胖和尚,因此他跑到哪里,都有一些好奇的人来包围他,用惊异的的眼光来看这位大腹长人。
追随其师化缘供众
妙喜禅师因故遭贬到梅州地方去,州县防送很严,大家都以为祸在不测:因此他始终不离妙喜禅师一步。到达了贬所,衲子追随问道者,不下二三百人之多。
当时妙喜禅师因斋粮不继,同时也考虑到因此遭祸,叫跟随他的人,都各自解散回去。可是明师不肯,他负责去化缘来供养数百人的生活。
每天自肩栲栳行乞,到了晚上就有数十人为他荷着米面柴薪蔬食之类,列队而归。衲子虽然多,可是每天食用;无不具足,就这样继续下去有17年之久,他每天化缘成就大众,17年如一日。
千钱买一喝
妙喜大师奉旨恢复僧装,同时又敕奉住持育王寺,明师当然仍然是追随在妙师的座下。
了明禅师为人豪迈,机锋敏捷;但是有些地方也很天真可笑的。
妙喜禅师的禅室,是不允许衲子们在室中下喝的。可是明师哪管这些,虽然妙师一再警告,他都要振声一喝而去,致使禅师的命令不能实行,为其破坏。因此妙喜禅师就在方丈前挂了一牌,牌上写着:
“在此下喝声,罚一贯钱。”
明师看了示牌笑笑而去,他就拿了1000钱,放在袖子内,跑到丈室内,将千钱放在地上,然后高声一喝而去。如此者有数次之多。结果禅师对他也是无可如何。因此再挂出一牌来说:“有人来此下喝者;罚当日午供一堂。”明师看见了之后,他赶快到库房里对库司说:
“和尚要金十两。”主事者不疑有他,就给了十两金子。他就派一个行者,跟随他一同到方丈室去。他袖了金子到了方丈室,仍然把金子顿在地上,高声大喝。把妙喜禅师骇了一大跳!查问的结果,知其所为,不禁为之大笑
投奔投子禅师
妙禅师对明师说:“我看你这肥汉,如是会禅,恐怕驴年,也未梦见。”不过,念他追随很久,勤劳有功,因而介绍他去见投子禅师。
先是投子诸庄的耕牛遭疾而死者殆尽,同时年岁也不好;因此大众生活都很困难。自从明师到了投子禅师那里。他以大悲愿力,要化200只牛,以充实之,同时又是连岁大丰,收成倍多,这时才知道他有异迹。
住持长庐
了明禅师是一位大福报的人,他无论住到什么地方,都是财富相随的。他住持长庐寺,各方衲子云集来归,顿使丛林改观。后来妙喜禅师奉旨来住持径山,明师来径山为大众供斋。他回去时,妙喜禅师送他一首偈道:
人言棒头出孝子,我道怜儿不觉丑;
长庐长老恁么来,妙喜空费一张口。
从教四海妄流传,野干能作狮子吼;
孰云无物赠伊行,喝下铁围山倒走。
和王梦见异僧
后来明师奉诏住持径山,更是道高德隆。有一天杨和王梦见一位异僧,长大臣腹,慢慢的走来,到面前时,对他说要化苏州的一所庄田。酿后很感觉奇怪。第二天一早就见明师杖履徒走而至。看门的人呵斥不能禁止,就赶紧去告诉和王。和王出来一看,见这和尚与梦中所见一般无异,因此就呼家中眷属们出来拜见。眷属们炷香作礼,吃过茶以后,明师说:
“大王庄田很多,可施苏州一庄为径山供佛斋僧,能获得无穷福报。”
和王也没有答应可否,就令办斋请师。他吃过斋,也没有说什么就去了。当时内外,哄然传言,“和王以苏州庄田,施径山长老。”消息很快,孝宗皇带也知道。有一次和王下朝时,皇帝问他:“听说你舍苏州庄田给径山,朕当蠲免税赋。”和王谢恩回来致书径山请师收地,而师就在信来的前两天坐化了。
死后还要庙田
因为明师已经圆寂,和王就不想施舍此一庄田。可是和王在寝寐之际,交睫之间,就看见明师在他面前,对他说:“大王!六度之大,布施为先,善始善终,是为究竞。”
和王这才把庄田舍予径山,北庄每年要出产10万犁牛舟车,解库应用,百事具足。因此江浙两湖的人,都说他是布袋和尚再世。
阿足师解人冤结
阿足师者,不详其出处,模样恤懂痴浊,而心明如镜,每预言,言必中。人有隐忧或患病,获其指示,很快便能解决及痊愈。
阿足师住址不定,以阌乡较多,似与万回法云公很有关系。
陕州有一富翁,名张臻,财产金钱很多,可是却没有子嗣,后来生了一个儿子,愚痴而又蠢笨;手足痉挛,说话也不清楚,寻医求药,不远千里,可是就治不好此子的病。
这个儿子还有个毛病:肚大能吃,一天到晚永远吃不饱。数十年后,这个富家给这不肖儿子吃穷了。有人对张臻说:“阿足师是当代的宝志公。何不去求他医治呢?”
张翁夫妇来到阌乡,向阿足师顶礼哭情由,阿足师瞑目良久后说:“汝冤未了,尚须数年;悯汝虔诚,为汝除之。”
阿足师选定日子,叫张翁夫妇设斋于河岸。届时,往观者有百千人,张翁也带其子而来。阿足师默祷毕,即叫壮夫叱曳张子投入河中。张氏夫妇大惊,正欲号叫时,却见其子在急流中耸身立于水面,手指其父母痛骂道:“与尔宿世冤仇,本没有这么快解决,今遇圣者解纷,过去一笔勾销。”言毕,挺身高呼,全不是一愚痴蠢笨的人。须臾,入水而没,见者闻者无不慨叹!
缘会大师逃封国师
新罗元圣王时代,有位高僧--缘会大师。
缘会大师曾隐居于灵鹫,经常以读法华经,修普贤观行为务,时日久了,因感得庭前池中莲花开放,四时不萎。
元圣王闻听有此瑞应,便欲封缘会为国师,缘会闻悉,便马上弃庙而逃。
行经西岭岩之间,遇见一位老人正在耕田,老人问大师何往,缘会答道:
“国王听信滥人之言,要拜我为国师,我不顾进朝受俗人爵封,所以便逃来此地。”
老人闻听,笑语道:
“我看你还是就近出卖吧!何必远售呢?”
缘会大师以为老人轻慢自己,便很不高兴的离开了。
文殊大士 辩才天女
缘会大师走了不远,又遇见一位老媪,老媪亦问大师到那里去?他把不愿拜国师的事又说与老媪,老媪说:
“你在前面有没有遇见什么人?
“有个老农夫,说话轻慢我。”
老媪说:“那是文殊大士啊!”
缘会闻言大惊,赶忙回转,跑到老人面前,便顶礼下拜道:“刚才大圣之言,弟子遵命受教,现在就回去庙中,不再逃避了,不过——”缘会忽又想起刚才碰见的老媪,便又顶礼问道:
“那女人又是什么人呢?”
“辩才天女。”老人说罢,便隐身不见了。
缘会大师回到庵中,不久就有天命来诏请入宫。会师便跟着来使入阙,被封为国师,佛法也跟着大兴起来。
憬兴禅师骑马入宫
憬兴禅师,新罗国人,18岁出家,遍览三藏圣典,名重一时。开耀元年,文武王将崩时,对太子神文王说:“憬兴法师可为国师,莫忘朕命。”
神文王即位后,未拜憬兴禅师为国师,只封为国老,住在三郎寺。
观音点化 喜笑治病
憬兴禅师住在三郎寺,忽然色身违和、卧现一月未愈。一日,来了一位比丘尼,以华严经中善友原病篇对兴师说道:“今师之病,乃忧劳所致,喜笑可以治愈。”于是,此尼即作出11面不同之相貌,动作诙谐滑稽,使人见了即禁不住要捧腹大笑,兴师之病果然一笑而愈,尼师也出门而去,入南巷寺而隐。后来,兴师画了1l面圆通观音之像,终日礼敬供养。
文殊化人 诫师骑马
有一天,国老将入王宫,从人备了马匹,鞍骑精美,行路之人见了都要回避的。这时,忽然有一沙门,形陋衣弊,手持一杖,背负一个箩筐,于下马台上休息。从人看见他筐篮里都是些干鱼,呵责他道:“你是穿缁衣的人,背来这些秽物做什么?”其僧笑话道:“与其挟生肉于两股之间,我背些三市之枯鱼有什么不可以?”言罢起身而去。
这时兴师刚出门,就听见其僧与从者讲话,马上派人追之,一直追到文殊寺的山门外,见筐子抛在寺门外面,进前看看,筐中的枯鱼原来却又是些松树皮。入寺查看,见手杖放在文殊像前,使者回报兴师,兴师叹道:“大圣诫我骑马耳!”因此,便不再骑马。
在普贤章经上,弥勒菩萨说:“我当来世,生阎浮提,先度释迦,末法弟子,唯骑马比丘,不得见佛。”所以,出家比丘不宜骑马。
真表法师猎户出家
真表法师,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国人,他家世代业猎,真表身体矫健,弓矢技精。
经年哈蟆 感悟出家
开元年间,真表追逐走兽之余,在田埂间休息,以柳枝贯穿哈蟆10余只,放在水中欲带回去烹食,旋入山网捕追逐一只花鹿,由山北之路回家去了,穿了一串蛤蟆的事全被忘记。
到第二年的春天,真表又打猎到这个地方,听到哈蟆的鸣叫,走近水中去,看见去年所穿的蛤蟆仍然活着,真表感叹的自责道:“苦哉!为我口腹,令彼经年受苦!”于是,就把柳校割断,把蛤蟆一只只地放纵而去。
从此,真表发意要去出家,欲辞亲别妻,又恐为家入牵绊。因而便逃入山中,以刀截发,修习苦行;烦恼起时就以身扑地,痛自忏悔,心心无间,念念翘勤,誓愿祈求弥勒为他授戒。
地藏赞叹 弥勒受戒
经过了7天,见地藏菩萨手持锡杖而来,为他作授戒前的方便,并嘉其善行。他欢喜无量,精进勇猛过于前日。第二七将满,忽然有大鬼来现怖畏之相,把真表推坠岩下,然而身无损伤,他匍匐登上石坛,仍旧精勤修行,魔王加倍来扰乱他,他毫不为所动,一心向道。
第三七行道届满,有吉祥鸟鸣道:“菩萨来也。”他开眼视之,见白云漫漫,山川平满,大地成为银色世界,诸天神将,围绕石坛,香风花雨,非凡世所有。慈氏弥勒,徐步而来,到石坛前,以手摩真表法师的头道:
“善哉大丈夫,求戒如是,至于再至于三,苏迷庐可手攘而却,尔心终不退。”
弥勒菩萨为他受戒,予他三衣瓦钵,赐名真表,更又在膝下取出二物,非牙非玉,而是签检之制:题曰“九者”,一题曰“八者”各二字交与真表,并说:“若人求戒,当先悔罪,更加一百八签,上面署百八烦恼名目,如求戒人,或九十日,或四十日,或三七日,行忏精进,期满限终,将此九八二签,参合百八者,于佛前望空而掷此签,验罪灭不灭之相。此等方法,占察经上有详细的说明。
下山布化 信众争迎
真表受戒后,持天衣执天钵,循道下山,山中的草木都为之低垂荫路,飞禽走兽驯服步前,一片祥和气象。
名村男女闻室中唱言:“菩萨出山来,何不迎接?”因而,村中男女争相出迎;有的把衣服脱下铺到路上,有的布发于地,让表师从上面走过。
有一个女子,捉了一匹白毡,覆在途中,等真表法师从上面跑过;可是,表师见了白毡,却慌忙回避而过。那女子怪他不平等。表师说:“非我慈心不平,因你毡缕之间有社多虱子,我恐踏伤它们,是以避行。”
随侍表师者有二虎,表师对它们说:“我不入城廓,汝可导我至修行处所。”二虎在前,表师随后,走了30多里,到一山坡,二虎蹲踞不行,表师就在那地方挂锡停步。四方信士,蜂拥而至供养,表师饬造伽蓝,号金山寺。
示现虎身行菩萨道
新罗国的每年二月初七至十五,为民众们的祈福之日,每届这7天的时候,男女老幼都去竞绕兴轮寺的殿塔。
在元圣王的时代,有个名叫金现的少年,生长得英俊,他在绕塔的时候,看见了一位豆蔻年华的美貌女郎也在绕塔,金现对她一见钟情,女郎对他也一见倾心,二人眉来眼去的竟不肯离去,直到深夜,人都没有了,他俩也找地方去作了一夜露水夫妻。
次日,女郎起身回去,而痴猜的金现也跟在女郎后面不愿分别,女的一再辞拒,不让金现随行,可是金现无论如何也不回去。
二人向西走到一个山脚下,有一所茅屋,女郎说:“这就是我们的家。”说着便带着金现迸去了。里面有个老妪问女儿跟来的是什么人?她也不隐瞒的把他们的经过告诉了老妪。其母闻听叹息道:
“你且把他藏起来,恐汝兄回来要没有好结果了!”
舍身成全使君 为求建寺渡众
金现刚把身子隐藏好,就有三只老虎哮吼而至,口作人言道:“家中有人的气味,我们正好疗饥。”
老妪骂道:“畜牲!还不与我退下!”时有天人亦唱言:“汝等嗜害物命,应先杀一以惩戒,哪个先来受死?”三虎闻言皆有惧色。女郎进言道:“三兄若能远避,我当受惩罚。”三虎俛首垂尾而去。
女郎见三兄已去,乃唤出金现对他说:“初不欲使君辱临敝族,为恐遭兄所害也。妾身既己为君所有,只有明布腹心。三兄之恶,天已厌之,一家之殃,妾独欲当之,与其死在他人之手,不若死在郎君刀下,以报结缡之义。妾明日入市,虎威振群伦,是无人奈何我的,那时国王一定以重金厚爵募士捕妾,君当挺身而出应募,追我到城北林中,到林中时,我还有话说。”
金现道:“你我虽是异类,然已结为夫妻,伉俪情深,我怎可出卖你耶?虽重金厚爵我亦不欲也。”
少女又说:“郎君美意,妾已铭感,唯妾身寿夭已至,献身为君,此我愿也。君得宗爵,予族之福,国人之庆,一死而数利,请君毋再多说,但愿妾身殁后,郎君为妾建一寺庙,于寺中经常集众讲经弘法,念佛度众,资我胜报,能如此,则郎君惠我大矣!”说罢,相泣而别。
杀虎获官 建寺弘法
第二天,果有猛虎入城,一市惊呼狂逃,关门闭户,猎手也束手无策。
元圣王为了弭平虎患,马上下令:有能除此虎者,官爵二级,黄金千镒。金现出首应征,手持短刀,与虎驱斗,且战且退,渐渐追至城外林中,这时,虎已变成了少女,美容相接道:“郎君切莫忘妾所言,今日被虎所伤的市民,可以涂抹兴轮寺的酱,闻寺钟声磬之声便会立愈。”言毕,取金现所披短刀,自刎而仆。死后又成为虎。
金现返身入城,向元圣王复命毕,又进言虎伤医治之方法,果皆效验。
金现做官后,就在西川创建了一所虎愿寺,礼请有德法师讲解梵网经,宣扬佛法,以报虎女杀身成己的大恩德。时人异其事,遂将其实惰写成传俗故事以传后世。
此篇故事,虽神话寓言兼俱,然佛法之不可恩议处犹如恒沙,况大圣化人不拘形迹,如“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试观虎能示现人身,而且如此高义,岂能以寻带之畜牲视之吗?
印光大师讲故事 之 往生篇《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我是一名从医三十年的临床医生,也是个在家居士。在我的工作中,遇到过很多奇特的疾病,用医疗很难治愈,有的时候真是束手无策,自从学佛以后,通过佛法解决了一些医学难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4
在清朝顺治年间,顺治甲午这一年,有一位书生叫汤聘,他是溧水县人,有一次要到省城去应试,结果在旅店里面就患了重病,到了半夜就断气了。他冥冥之中就感到自己的灵魂从头
邪淫果报时间:2024-11-13
方海权:讲因果故事二十二信诺施乞,考中高第有一个乞丐,总是喜欢躲在寺庙一个角落静静念佛。然后去乞讨,每当有人施舍他的时候,他总是面露笑容,并不停地说:“因缘,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2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财产田园,生活过得很好,勤俭劳动,自种菜蔬出卖作零用。妻年轻貌美,好吃懒作,和野汉子私通。蔡虽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佛陀和阿难入城乞食的时候,看见一群男孩在路边游戏,堆积泥土当作粮食、宫殿。 有个小男孩远远看见佛陀到来,心生欢喜,想要供养佛陀,就把泥土当作米,上前施给佛陀。佛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黄柏霖: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这让我们想到,《金刚经》里面讲了佛陀的过去生,他在当忍辱仙人,就能够随时观照自己的心念,他当忍辱仙人的时候,在山上修行。那个时候有
为人处世时间:2024-11-08
慈云忏主净土文慈云忏主净土文又称小净土文,为宋朝慈云忏主遵式法师所作。 原文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 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4-11-06
长修,姓汪。住在皖北某村,活了五十多岁,心特别毒害,一辈子谁也不怕,一点亏都不能吃,光占便宜。村里人都不敢惹他。从下面几事中即可看到他人怎么样。九十年代中期,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2
凡眼不识菩萨有一个名叫迦罗越的人,一心一意想见文殊菩萨,却总无法如愿。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法子,就是广行布施,设宴供养沙门,并且在会场正中央,设了个高高的座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1
暴发户买智慧的故事《经律异相》:从前有一个人,又贫穷,又愚痴无智慧,他不自觉无智慧之苦。但知贫穷难以度日,为了发财,故入海采取珍宝。这人入海,居然被他采得很多宝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0-22
权巧现化影应十方◎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2
导读地藏菩萨跟娑婆世界众生因缘甚深,能度脱三涂众生的苦难,末法时代,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障碍很多,念地藏菩萨就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梦参老和尚圆满讲过“地藏三经”,弘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达真堪布:对菩萨生恶念果报原来是那么可怕假设任何众生对这样慷慨布施的施主菩萨生恶心,不要说亲自伤害,仅仅生起了一个恶念,就要堕入恶趣。生起多少刹那的恶念,就要堕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0-20
作者:琳达我姥爷出生在地主世家,他父亲哥仨都很有钱,他父亲排行第三。我妈妈还记得幼年时,家里院子周围有炮楼,还有人扛枪站岗。这么显赫的家族,富足的生活却与姥爷不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双溪寺的三坛大戒已近尾声,传戒过程顺利如仪,求戒的戒子们都很欢喜。这天得戒和尚印海定律师对戒子们开示:“诸位戒子,此次传戒法会即将圆满,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
因果轮回时间:2024-10-11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二十六 妙音菩萨来往品---妙音菩萨品药王本事依宿王华三昧而起,因地行相也。本品所依三昧,同源异流;乃据一切种智开敷为妙相,果地净用也。若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0
问:或问关公圣人,何以与韦驮并侍于弥勒菩萨左右。又传关公继任玉帝,究有实据否。范古农答:关公之神,曾受戒于智者大师,以护法为责任。故寺中供之为伽蓝神。并无与韦驮侍弥勒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7
不传人闲话的狐妖沧州盲人蔡某,以弹唱为生,每次路过南山楼下,就有一位老翁邀他弹唱,并与他相对饮酒。二人关系逐渐亲密起来,老翁也时常到蔡家与他共欢。老翁自称姓蒲,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3
怕什么东西?炮火连天,兵荒马乱,有人吓出了毛病,整天心神不定,一会儿急着看医生,一分钟都等不及;一会儿医生开了方子却不肯服药,医生请了一个又一个。印光大师笑他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2
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 | 文 三只眼读史弥勒佛的道场在梵净山,此山有“天下众名岳之宗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02
罗梓生居士生西记罗梓生居士,福建闽侯人,弟兄三人,排行最小。幼读诗书,八岁丧父,他侍奉母亲,善待兄弟,成年后参军。由于他忠厚老实,俭朴廉洁,从不自欺欺人,赢得军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2
麂子救人的故事 有一位从大峡谷中走出来的僳族朋友,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怒江边一个叫嘎拉的小山村里,生活着一个善良的猎人。一天,他在一条山涧边救助了一只不满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01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咒诅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 还着于本人“咒诅诸毒药”:咒,就是念的咒。诅,也就是咒的意思。咒诅,就好像讲《楞严经》时,不有蜾蠃?那蜾蠃抢那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30
文:梦参长老昨天我们讲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为什么?说我们发三藐三菩提心,帮助一切众生,让他消业障得福德,那这些个帮助别人或者度别人没有一个我相,意思是说我没有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黄柏霖:魏武帝灭法的故事魏之武帝,这个也是在历史上很有名,要灭掉佛法的魏武帝,北魏的武帝,我们讲说三武一宗禁佛,这是北魏的太武帝。他刚开始是崇信佛法,后来因为受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26
夏日炎炎,室友合钱买了一个大西瓜回来,急不及待地切开,不禁大失所望。淡淡的粉红瓜肉上面沁着几颗小小的水珠。“妈的,西瓜不红!”室友恨恨地骂道。我能明白室友作为消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3
恶口的异熟果报是堕落三恶趣中。往昔佛在世时,尊者满足去饿鬼界,当时看见一个饿鬼,形貌丑陋,令人汗毛竖立。这鬼的身体腾出炽燃火焰,并且口出蛆虫,脓血流溢,臭气熏天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1
打猎人(1)地震局的老刘,跟我学藏传佛教的修法,他和老伴还跟我到甘南合作镇求赛仓活佛灌顶。有一天他给我带来一个病人。这个病人胸部疼痛很厉害。他几个月之前胸部不舒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15
敦煌 中唐 第159窟南侧 阿难、菩萨此为吐蕃时期彩塑中的精品。阿难是一个虔心侍立的小和尚。菩萨身体S形,面相丰腴而略方,两眼角上翘,服饰彩绘精致细腻。天王盔甲式样大
敦煌雕塑时间:2024-09-14
大智,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表智,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他洞察纷繁世理,善于引导教化,不仅指引着芸芸众生,而且还被喻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2
看到这个故事后,再遇到不讲理的人你也不会生气了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客人就说,“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7
尔时,众香世界菩萨来者,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初见此土,生下劣想,今自悔责,舍离是心。所以者何?诸佛方便,不可思议!为度众生故,随其所应,现佛国异。唯,然,世尊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有个小偷晚上钻进一座寺院,想偷东西,但翻箱倒柜的都找不到值钱的东西好偷,不得已,正准备离去时,睡在床上的无相禅师开口叫道:“喂!你这个朋友,既然要走,请顺便为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5
黄檗禅师自幼便出家为僧,有一次他游天台山时,碰到一个举止奇怪的同参,两人谈笑,一如故人。当他们走到一条小溪前面时,正好溪水暴涨,那个同参叫黄檗一起渡河,黄檗便说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5
(六)为什么《金刚经》只列了千二百五十大比丘而没有列菩萨?这个问题,是我读《金刚经》时所产生的,我们都知道,《金刚经》是一部大乘经典,而大乘经典都是以菩萨为听法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3
顾小失大:百喻经故事从前有个富翁,他家里有最珍贵的宝物,有珍珠玛瑙金银财宝无数,还有广大的田地房屋,可以说富可敌国。可是他经商的时候,还是斤斤计较,一点都不肯马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8-27
2000年,我和先生回去拿结婚证时,中途转车到乡里的中巴车,看到一个跟我先生同村里的人,他手里拿着一张某个人的遗像。他告诉我们,去世的这个人是工程意外被搅拌车轧死,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6
第五章:授记在须弥陀隐士成就了圣洁的修行和证得八定与五种神通之后,世上出现了三界之尊的燃灯佛(Buddha Dipavkara)。三十二瑞相(例如一万个世界震动)在燃灯佛出现的四个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2
第六篇:什么是波罗蜜的基本条件?简短的说,它们是:一、 至上愿(abhinihara);二、 大悲心与方法善巧智;三、 四佛地(Buddhabhumi);四、 十六种内心气质(ajjhasaya);五、 省察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2
第八篇:什么是净化波罗蜜的因素?对于这个问题:「什么是净化波罗蜜的因素?」,它的答案是:不被渴爱、我慢与邪见污染破坏,以及(有如上述的)无分别心是净化波罗蜜的因素。因此,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为什么抱着烦恼不放?很多时候,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其实就是抱着无益的烦恼不放。也许,昨天你跟同事吵了一架,心中一直忿忿不平,再想到这个人以前对你的所作
佛答时间:2024-08-18
根据《乾隆大藏经》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200部,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原藏影印本校正注音。栴檀居士恭诵。句读、注音及诵经音频仅供参考
仁慧草堂时间:2024-08-18
根据《永乐北藏》大乘经五大部外单译经第0441部,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等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原藏影印校正注音。栴檀居士恭诵。句读、注音及诵经
仁慧草堂时间:2024-08-18
第八卷 第四章 菩萨十地、等觉、妙觉《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净极明生名发光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8-17
日本真观禅师,最初研究天台教义六年,后来改习禅学七年,为了寻师访道,以期明心见性,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又负笈中国各名山丛林,参话头,习禅定,又经历十二年之久。二十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4
唐朝时,有一位懒瓒禅师隐居在湖南南岳的一个山洞中,曾写了一首诗,表达他的心境:“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3
在中国佛教史上,道教的道士和佛教的出家法师,时常辩论、斗法。有一个道士向法印禅师说道:“你们佛教怎么样也比不上我们的道教,因佛教最高的境界是“一心”,是“一乘”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