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第一百零五页,倒数第二行: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这一品经文,在这一品经文当中世尊给我们讲了很多比喻,来显示西方极乐世界的诸菩萨,他们自利利他的无量功德。在夏莲居老居士这个会集本当中,总共采取了十五种比喻,这十五种比喻从各个方面让我们能体会菩萨功德之殊胜,当然也是勉励我们努力去效法。我们来看第一个比喻: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
这句是用大海来比喻菩萨的智慧。无论是自己修行还是教化众生,一定要有深广的智慧做基础。如果没有智慧,不但不能够度众生,而且往往是误导了众生,那么自己也就难免会有罪业,所以佛法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每一个同修当然都很想开智慧,智慧怎么能够开?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如来智慧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一点都不欠缺,为什么我们不能得到?好像失去了。佛告诉我们,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因为我们有妄想,因为我们有执着,所以本性中本有的智慧就不能现前了。这是世尊将这个秘密给我们一语道破,原来我们本来都有像佛一样的智慧,但是就是自己这个妄想执着把它覆盖住了。执着是属于烦恼障,妄想是属于所知障,这两种障碍使到我们不能够智慧现前。那我们要求智慧,是不是靠学得很多、听得很多,就能够开智慧?不是,你学得多、看得多,而如果你这个二障没破,那你学到的,清凉大师讲的叫「增长邪见」,那不是智能,佛讲这是世智辩聪。像世间的这些聪明、才艺,那些都不是真正的智慧,为什么?因为他们断不了烦恼,真正的智慧可以帮你断烦恼。凡人虽然有很聪明,头脑很好使,但是他一天到晚想很多是非,人我对立,胡思乱想,那个不是真智慧。恰恰相反,这就是障碍,世智辩聪,佛告诉我们这属于八难之一。真正的智慧,要从戒、定、慧这样来形成。持戒得定,修定才能开智慧,所以开智慧的基础就在于持戒。
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菩萨们,他们的智慧『宏深』,「宏」是大,广大;「深」是无底,广大无边,其深无底,用『巨海』来比喻。他们这个智慧正是因为圆满的持戒、修定得来的。这个戒在小乘来讲,是讲佛所制定的这些戒律,像五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等,这些戒是禁止我们造恶。而大乘戒律范围就比这个要广,大乘戒是指佛在经论里面所说的一切的教诲、一切的教训、教诫,这都属于戒的范畴,我们都要遵守。不仅要断恶,还要修善,还要利益众生。佛的教戒范围很广,我们要抓住原则、抓住纲领,就能够有下手处。这个原则纲领最重要的是三皈戒,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一入佛门都要受三皈,三皈是什么意思?觉而不迷是佛,正而不邪是法,净而不染是僧,我们皈依这个,皈依觉、正、净,这才是真正的三宝,真正皈依处。
那么修学的顺序,菩萨四弘誓愿就给我们讲得很明白,首先你要发心,把心量拓开,不能只想自己,所以第一个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发慈悲众生、怜悯众生的心。佛法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心增长,正是你学佛的进步。如果我学佛学了十多年、几十年,发现慈悲心没什么增长,看到别人受苦受难好像不关痛痒,那这学是白学了,只学了些皮毛,没拿到根本。像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灾难很多,你看前几天日本发生大地震,八点八级,引发的大海啸,一下吞没数以千计的人的生命,动物就没得记数,当然还有很多的财产损失。而且在地震当中又引发了,在日本东京附近一个核电站爆炸,造成核辐射,这些都是灾难。我们看到这些灾难,会不会没有动心?反正跟自己无关的,我没遭灾难就行了,这个慈悲心就没发出来。没发出来,当然就不会有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的动力,所以懈怠、懒散。看到这些灾难,立刻要想到,我要怎么救。你说我能救吗?我这一介草民,根本没有能力救。你可不能看小你自己,为什么这么说?佛告诉我们,整个宇宙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谁的心?谁的识?我的心、我的识,我的心现出来的,我的识变出来的。既然如此,我们要问问自己,为什么我这心会现这个现象,我的识会变出这样的一种灾难的情形?难道我自己没有责任?佛告诉我们,贪心感水灾,瞋恚感火灾,愚痴感风灾,傲慢感地震。我们看到地震,马上要反省,我这傲慢心断了没有?还会不会有自以为是、自赞毁他的这些做法和念头?如果还有,这是地震的因,所以我这个世界、我这个宇宙当中会有地震出现,菩萨就有这种承当。
你看连中国古人都知道这个原理,他们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就是平民老百姓,这天下兴亡跟我这一个平民老百姓有关吗?有关。我有责任吗?我有责任,而且我要负完全责任。为什么?这个天下不是别人的天下,是我自己的天下,是我心现识变出来的。菩萨看到众生有苦、有灾难,他立刻会想到,这是我内心烦恼还没断尽,感召到这个世界有这些灾难,众生有这些苦恼,所以他发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心之后,一定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真干!
所以我前天晚上看到日本的大地震视频,从高空卫星录下来的这一段视频,真的看到那些海啸海水,十米高的海水,一下就吞没了正在行动中的汽车和人,眼睁睁的看着这些生命遭到海水的吞噬,当时我心里很触动。所以我就从当天,我就发愿持八关斋戒,希望用自己戒行的功德、念佛的功德,回向化解灾难。自己要永断傲慢心,因为自己傲慢心不断,我们的法界里头的地震它就还会出现。所以菩萨断烦恼的这个动力,没有别的,看到众生苦,我们要学菩萨,要持戒、要念佛。持戒念佛是断烦恼,还要看经教,学经教长智慧,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这就是我们净宗的主旨。
烦恼断了,有了这个基础,才可以学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学法门干什么?为度众生的。如果烦恼没断尽,法门是不可以学的,学了会怎么样?增长邪见、增长所知障。不仅世法不能学,佛法也不能学。你只能学一门,一门深入,这一门是用来断烦恼的,你心专。像我们学《无量寿经》,我们就专在《无量寿经》上,其它统统放下。等到你专到一定程度了,心定了,开智慧了,烦恼断了,至少得断见思烦恼,你断了烦恼之后,才可以学法门。你就广学多闻,干什么的?度众生,因为众生根性不同,你光靠一个法门度不了。法门就好像医药一样,众生害的病不同,我们要用不同的药给他,那我们就得学,学不是为自己,是为别人。
直到自度度他都圆满了,圆成佛道,「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讲顺序的。有的同修,特别是年轻同修,也很难得,有弘法利生的大愿,他发愿要弘护正法,那么要学习,师父老人家现在提倡要救世靠什么?靠一本《群书治要》,《群书治要》这真正可以治国平天下。唐太宗编这部书,当时真的依这个经典、这部书的教诲,他能够有贞观之治,这都是世间法。师父老人家现在提倡要用这部书来帮助世间,那我们要发心弘扬这部书就有矛盾,我们烦恼没断,现在要不要学这个法门?要不要深入学这个?学这个就不专了,不是一门深入了,那烦恼都没断,何以度众生?确实在现在这个时代跟古时候不一样,古时候人心厚道,社会比较安定,没有那么多灾难,所以要学佛学道很容易,很容易就有成就了。现在很难,社会都不安定,甚至灾难要是来了,我们怎么办?我们想学佛也很难成就,没成就,这灾难来了,我们还得六道轮回。现在怎么办?是先自度,还是要先度他?那么对老年人来讲,当然你就得要坚定的求生净土了,不能再等,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在灾难没有现前之前,你得拿到往生把握。
这个日本的大地震,前天我收到日本有一位同修来的电邮,她也是我们净宗同修,在东京附近住的,她说在这个地震海啸来的时候,她心里也很害怕,念佛,给我们来了一个电邮。并且电邮最后她说到,说如果是这几天没有接到我们的电邮的时候,可能我已经遇难了。那这几天我都还没接到她的电邮。看到这种情形,我们能没有触动吗?当然我们是一心念佛,祈求佛力加持她,如果缘分到了,阿弥陀佛来接引她往生;缘分要是没到,能够化险为夷,能够遇难呈祥。所以我立即回了她一个e-mail,告诉她,一切放下,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不要害怕,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妳。灾难来了,妳看到海啸马上就盖到妳头顶上了,妳能念阿弥陀佛,妳决定往生。妳不惊不乱,一心念佛,肯定往生。但是妳这个时候害怕了,贪生怕死了,那往往妳自己障碍自己。贪生怕死,可能还不得不死,可是往生净土就没分了。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平常就得要看得破、放得下,否则这真的是妳要在那个时候,那妳没得好想的了。我这电邮发过去,不知道她能不能看得到,希望她能看得到。她只是千千万万受难人当中的一员,那还有更多的众生,还有没有听到净土法门的,他们真的是在生死苦海中无依无靠。所以我们现在当前对自己要一心一意求往生,对这个社会我们就要尽心尽力的帮助社会、化解灾劫,这是一个学佛人义不容辞的使命。特别是年轻人,要深入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可以救世间。
现在是一个非常时期,如果按照一般的这样的原则,确实你烦恼没断不可以学其它法门,可是现在《群书治要》没人弘扬,那怎么办?是不是眼睁睁看着这个地球在灾难中毁灭,那我们的慈悲心又在哪?没有慈悲心,我们的烦恼是永远断不了的,所以这个时候就得豁出去。烦恼不断不能学法门,没错,那就得断烦恼,赶紧把烦恼断尽,那你就赶快来弘扬传统文化,不能等。烦恼能不能断?你要真干,很快能断,特别是靠念佛法门。《弥陀经》里面讲得好,若一日,若二日至若七日,你念到一心不乱,你就断烦恼了,一心不乱你就能学法门。而且那个时候你学习《群书治要》,弘扬《群书治要》,也是肯定得三宝加持,你智慧开了,你触类旁通。所以现在这个时势紧迫,逼着我们断烦恼,不能再等,再等真的没救。所以大慈悲心生起来之后,那么你断烦恼就会坚决,不容毫分烦恼习气再夹杂在心中,非得使自己的心纯净纯善而后已。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都有这种悲心,所以他们持戒、修定,精进!所以智慧弘深,这个智慧是不可思议的。那么他们怎么能修得这个智慧?统统都是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得来的,现在这个时代要发菩提心其实缘也很好,为什么?你看到苦难众生,你看到灾难多,这时候你发菩提心,其实也是一个殊胜的缘。如果众生都非常好,像天堂一样的生活,恐怕你看了也就好像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去度众生了,众生都这么好。现在是苦,所以我们也是感恩这些众生,你看他以自己受苦受难做为代价,引发我们菩提心,发菩提心也是靠因缘,经上讲菩萨善根从因缘生,这个因缘也是太好了。
所以大前天我们这里《群书治要》小组,老师们在这里准备开始研讨,结果那一天发生了日本大地震,晚上我们看了视频,对我们很震动。我感觉到这也是佛菩萨的示现,示现给这些众生,示现这些苦难给我们看,逼着我们要发大慈悲心,发起救世的心,发起无我的心,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要肩挑这种道义,荷担这个弘法的家业。发了心最重要的你得要一向专念,用一向专念来断烦恼。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怎么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断烦恼的第一法门。你能够随时随地都摄六根,那你烦恼随时随地就能断,它不起来了,心清净。所以念佛人有了菩提心,念念不离佛号,念念不忍心离开佛号,为什么?我离开佛号,我就起烦恼,我起烦恼等于加重了这个世界众生的苦难,我不是帮助他们,我是加重他们的苦难,我念佛才是帮助他们,帮这个世间消灾免难。我少念一句佛号,就少一分功德,众生的这个业力就没办法减少。所以你想到这个,怎么能忍心断这个佛号?所以我感觉到同修们如果真正想要发起菩提心,你们可以看看日本海啸的这个视频,看了之后,你这个菩提心就能生起来,然后怎么做?念佛,自己一心一意求生净土,没有妄念,这个世界什么都放下,你什么都放下了,你就没有妄念了,你还有妄念说明你还没放下。
真正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个世界跟我不相干,而我希望到了极乐世界能够赶紧乘愿再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我是对这个世间没有任何的希求,只希求到极乐世界,然后赶快回来。你愈早回来,众生就愈早一天得你的利益。所以你这个心念念不舍,功夫成片那很快得到。只要你功夫成片,你决定有把握往生,至于你会不会往生,那看你跟这个世界有没有缘分,但是你肯定是能往生。你要是跟这世间有缘,阿弥陀佛不会那么早来接你,他会留你在这个世间多度几个人,多帮助一些众生,护持正法。那我们现在还没走,那也不必着急,不必起心动念,一起心动念又是妄念夹杂,安心的随缘度日,还是不忘念佛、不断念佛。帮助众生尽心尽力,但是佛号还是不间断,一向专念,一直到命终,那你这个世缘已了,该度的众生都度尽了,该做的事也做完了,阿弥陀佛就来接你,自己不用着急,连往生也不着急。《弟子规》上讲,「宽为限,紧用功」,什么时候往生,咱们不去想它,但是紧用功,佛号一句接一句不间断。这是第一句经文。我们再看下面第二句经文:
【菩提高广。喻若须弥。】
前面讲到的智能弘深,这里讲的『菩提高广』,这个「菩提」,其实也是智慧,而在这里特别是指智慧的作用,这个作用是什么?警觉心,菩提是不迷、觉悟。「菩提高广」就是讲菩萨有高广的警觉心,他能够时时刻刻都不迷,即使是在五欲六尘当中,他不会迷惑,不迷惑就不会造业。那么在苦难当中,他也不迷,他不惊不怖。如果惊怖害怕,那还是迷。你把这个世界当真了,不知道,你忘了,这世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看到海啸来的时候你就忘了,你把那海啸当真了,这不是菩提高广。『喻若须弥』是比喻像须弥山一样高。我们走在这个社会当中,处处都是火坑,处处都是陷阱,会引诱你堕落的。假如我们这个警觉心不高,一迷下去,一念迷就念念迷,一迷到底了,那就很麻烦。所以真正念佛人,他警觉性很高,如果忘失了念佛,想到别的地方去了,起了那些妄念,他立刻就会察觉,前念迷,后念马上觉悟,不能让妄念相续,要让净念相续。这个是我们需要锻炼,而且不断的去听经闻法熏习,能够增长自己的这个警觉心。好,我们再看下面第三句:
【自身威光。超于日月。】
这也是比喻,日月是光明,光明的来源,比喻这个光明很殊胜。『自身威光』就是讲菩萨自己的修持,「威」是威德,「光」用我们现在话来讲就是光彩、风度。佛菩萨放光,那我们凡夫没办法放光,但是也会有我们所谓的光彩,我们的气色。那么这个威光『超于日月』,这是讲威德、德行很高,风度很好。有德行、有风度,气色自然也就好,我们说光彩照人、神采奕奕。这种样子一走出来,让大家看了之后自然就生起欢喜、生起敬重,对你就感佩,那跟你学习的心也就油然而生。像我们师父上人,真的是八十多高龄,走到哪里为什么都能让人生起敬佩心?不用说话,就这个样子一拿出来,人家个个没有不敬佩的,就是他老人家的神采风度、自身威光,能令一切众生生起欢喜、敬服,而愿意跟他老人家学习,这就是接引众生、摄受众生。如果我们身体不好,病怏怏的样子,出门在外一点风度都没有,不讲礼仪,邋邋遢遢的,人家看见了,谁还会跟你学?一说这是佛弟子,行了,别学佛了,你看就这德性,就等于给佛脸上抹黑。众生他没学佛,首先看你的样子,看学佛是什么样子。你看《地藏经》里面就讲这个例子,过去地藏菩萨久远劫前曾经做过大长者,他看到佛的那个形像端严美好,很向往,所以向佛请教,为什么你有这样殊胜庄严的相?佛告诉他,我是因为生生世世无量劫发这个愿度众生。结果大长者听了之后,他也跟着发心,你看他也学佛了。包括阿难尊者为什么出家?他不是为了生死出家,他是看到释迦牟尼佛的形像太庄严了,他说这不是父母所生的相,他修来的,所以他也想修这样的相好,所以出家。所以这个形象很重要,威仪要讲求。儒家也讲求威仪,「君子不重则不威」,重是庄重,威是你有威仪,你有那种威严、庄严,人家看了自然生起恭敬心。所以这自身的威光,我们要常常去检点,这是接引大众,也是在宣传佛法。下面第四个比喻:
【其心洁白。犹如雪山。】
这个『雪山』是指当时喜马拉雅山,佛在喜马拉雅山山脚尼泊尔,就是现在的尼泊尔那个地方出生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在山上是长年积雪,所以叫雪山。所以佛常常讲经的时候也用这个雪山来做比喻,在这里比喻心地,心地的清净、洁白、一尘不染,就像雪山一样纯白色的没有丝毫污染。那么这也是在提醒我们,我们要保持我们清净心。修行的一个纲领,尤其是净宗,就是修清净心。我们在这个社会要修清净心,真的也不容易,为什么?处处都是污染,六根接触六尘,六尘全是染,那你六根会不会受染?怎么能够六根不受染污?你要懂得都摄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你要收回来,不要去攀缘那个六尘境界。所以眼非佛勿视,耳非佛勿听,口非佛勿念、勿讲,非佛勿言,心非佛勿动、勿念。
所以儒家孔子教颜回也是四勿,那是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我们师父老人家提倡我们非佛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这个动是心动,起心动念就念佛号,这就不受染污。那眼怎么是非佛勿视?我出去外面香港街头也没看到佛像,那你要懂,谁是佛?这一切众生都是佛,你要提起这个正念,你所见到的众生都要把他们当作阿弥陀佛看,不能看众生的毛病习气,那都是佛示现的,来考我们的。要听就听佛号,不管别人说什么,你只听自己念佛号,没错。口就念阿弥陀佛,不是说一定要讲的话,不要讲,干嘛要这么多废话?我们师父讲的,什么叫废话?不是阿弥陀佛一律都是废话,你看看,连讲经弘法也是废话,确实。为什么说讲经弘法也是废话?讲经弘法也不能让你成佛道,你成了佛之后,你发现原来讲经弘法不也是废话吗?真正成佛就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够了。当然因为众生爱听废话就得讲废话了,把他讲明白了,那你就不用讲了,你念阿弥陀佛了。真的,你想想,连讲经弘法都是废话,那你还讲其它的话更是废话。所以古人教我们,「有口只宜念弥陀」,「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你想成佛证法身,只有念佛,把念头都掐死,掐死之后成佛道,你才知道真的唯靠一句佛号,那个时候要不要讲经说法?自己没有讲经说法,众生来启请,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他讲经说法也没讲,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就好像钟似的,你叩它一下,它就响一下,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它自己有没有说?没说,它没有鸣。所以这都是佛教诲我们,心就念佛号。讲经说法遇缘而生,不是攀缘,也不要有一个心说我能说法,我能说法这是我相具足,众生听法那是众生相具足,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具足,那个就不是『其心洁白』了,心地不清净了,就染着了。讲经说法只能说是修善,将来得人天福报,不能够帮助你往生。所以这个心地要空寂,一尘不染。
你看前面讲自身威光,这里讲其心洁白,自身威光是外表,其心洁白是内心,有其内自然有其外。古人讲,「诚于中而形于外」,你的心清净,自然就有威德,自然就有一种一般人没有的神彩,不是造作刻意得来的。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前面讲到其心洁白是修清净心,『忍辱』是修平等心,佛用大地来做比喻,大地能够忍辱。你看大地什么都能够承载,你在地上喷个香水它能接受,你给它撒泡尿它也能承受;好人它也承受,坏人它也承受。一切境界善恶好丑统统接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是大地!所以我们学就学大地,这叫忍辱。忍辱是忍住不生分别,即使是在逆境恶缘面前,还是不起分别执着,『一切平等』。平等是没有好丑、没有善恶、没有顺逆这些分别。蕅益大师讲,「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其实外面境界哪有什么分别?没有,全是自己心中的分别。当你能够用平等心去看外面的境界,外面境界就平等,一切平等。菩萨修这个忍辱,你愈能忍,你成就愈大,成就的这种大小跟你忍辱的程度是成正比例,小忍就有小成就,大忍就大成就,不忍就没成就,一切菩萨都是要得成于忍。尤其是你想在这个世间做一点好事,好事多磨,你不忍就不能成就好事。最大的好事是什么?弘法利生,弘法利生要不要忍?当然要忍,愈是大好事你愈得忍,你做好事人家都不理解、都误会,毁谤你、嫉妒你,甚至陷害你,那你会不会退心?退心你就没有忍,那你就成就不了大地的这种厚德了。所以真正能忍,他才真正放得下,不能忍的就是没放下,放下了哪有说不能忍?所以我们要修行,最好的修行就是忍辱。一切境界来了,我们都接受,不要分别,现在很顺,很顺就顺,现在是逆境,逆境也顺,这心就平了。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清净如水。洗诸尘垢。】
前面讲的其心洁白是从性体上来说的,这里『清净如水』是讲修德上来说,我们要修清净心。真心本来清净,没有染污,所以其心洁白。但是现在我们的心为啥不清净?为啥有染污了?那是习气使然。习气本来没有,那就是我们有妄想执着产生了,那怎么办?要去除习气,『洗诸尘垢』就是去除染污。怎么去除?最好的一种方法就用这部《无量寿经》就够了,这一部《无量寿经》去除染污、洗诸尘垢是最好的,真的从你现在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道,这一部就够。不要说一部经,一句佛号都够了,大势至菩萨就是靠这样成就的。他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从凡夫地到成佛,都是靠这个法门。那一句佛号都够,况且是一部《无量寿经》?所以我们要耐心去学习、去深入,自然你的烦恼习气一天比一天减少,智慧就一天比一天增长。这个尘垢,最重的尘垢就是你看到别人有毛病,你就生起不高兴了,这就是染污,这个习气确实很重。我到现在说要把这个习气去除,还没有干净,当然现在有一个好处,因为熏习经教久了,这个念头一起来就是不会很长时间,大概也就是一、二分钟之内你肯定能觉察,那马上就要把这个念头放下,洗,这尘垢太深了,要洗掉。一、二分钟时间太久了,我感觉到,要怎么样?一、二秒钟之内,这个功夫算不错。算不算成就?也不算成就,要到什么?念头刚起,立刻觉察、立刻放下,最后用久了这个功夫,念头不起来,这才叫成就。你这句佛号要提得快,念头刚起,阿弥陀佛,把它压下去,这叫洗尘垢。心要是你刚有不清净,你马上就觉察,要练,要用忏悔法门,把自己的那个尘垢洗掉。忏悔最刚刚开始是佛前发露忏悔,或者是在善友面前发露忏悔,一天忏悔一、二次,最重的先忏掉,到最后,不是说一天到晚课的时候才忏悔,太晚了,你一天下来那尘垢积累了二十小时你才去忏,那太厚了,要怎么办?要先锻炼一个小时之内就能觉察出来,一小时之前干的那个坏事,做错了事、讲错了话,或者起了错的念头,马上忏悔掉,这还是初学。一小时还是太久,一分钟,慢慢缩短时间,一分钟之前干的坏事,马上就想到错了,忏悔,要真干。然后缩短到一秒钟,那你就很不错了。因为什么?即使海啸来了,那一秒钟还没到你跟前,你这时候能够提起佛号,你就有把握往生。一分钟还怕没把握,那地震恐怕快,一分钟还不到,瞬间几秒钟之内就把人给吞噬掉了,那个时候要是提不起佛号,那就麻烦了。所以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的是这样。好,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炽盛如火。烧烦恼薪。】
火代表智慧,『炽盛如火』是代表智慧很高,因为能够修清净心,自然就有智慧,清净心作用就是智慧,唯有靠智慧你才能断烦恼。所以烦恼比喻作柴,『薪』就是柴,智慧是火,把那柴给烧尽了,这是说明智慧一现前,烦恼无明统统断了。就看你能不能够提起智慧了,转烦恼为智慧,你一转那烦恼就尽了,没有了,问题是能不能转。譬如说当别人骂你的时候,你要是马上起来,这人怎么骂我,我得骂回他,生气了,这是什么?起烦恼了,那就是凡夫搞六道轮回,轮回心造轮回业。智慧是什么?别人还是骂我,同一个人、同一桩事,他这一骂我,我立刻想到,这是来炼我忍辱的,佛教我们要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他就是佛示现,看看我能不能考试考过关。我不起烦恼,任他骂,这就是智慧。你看智慧一起来,烦恼是不是就没有了?这叫转烦恼成菩提,转得要快。再看下面经文:
【不着如风。无诸障碍。】
这个障碍在这世间很多很多,做什么事都会觉得有障碍重重,我们的人觉得很不自由、很不自在。像身体有毛病这是障碍,你想修行想用功,觉得身体很累,像我们想念二十四小时佛,念不起来,念着困、累,这就是障碍。想做好事,往往有人嫉妒、有人障碍,这都是属于障碍。那障碍怎么来的?佛告诉我们,一切障碍都是执着来的,没有执着哪来的障碍?所以障碍实际上不是外面,是你内心的,自己找来的。佛在《金刚经》上面教导须菩提尊者,要做菩萨,要弘法利生,要遵守两句话的教训,「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你没有执着,不要取相,不要分别执着,你就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外面任何的这些事情发生,全都是来成就我们的。譬如说有人要请我们去讲法,结果中间有人障碍,这障碍来了是不是障碍?你不执着就不是障碍。你说明明我要讲经说法,众生要听我讲经说法,那他不是障碍了这个法缘吗?众生没有能够有机会听到我讲经说法,这不是障碍吗?其实真的不是障碍,为什么?他障碍你怎么?你逆来顺受,你随顺他,不讲就不讲,各人因果各人负责,他障碍众生的法身慧命,那他的因果就重了,而我们?我们一点执着心都没有,绝对不会因为人家障碍我们就起瞋恚,或者是你觉得一定要怎么样去突破障碍、去攀缘,那成了世间法,不是佛法。你这样放下执着,随缘,恒顺众生,实际上不也是在教导众生吗?你是不用言教,你用身教,告诉众生要「随缘消旧业,再莫造新殃」,「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就是教学。
你看我们师父上人,他在世界各地弘法,也有障碍他的。过去在台湾台北这个道场,华藏图书馆讲经,有人就要把他赶走,把这道场据为己有,师父马上就离开,示现一个什么样子?一切法都不执着,连弘法都不执着,『无诸障碍』,对他老人家哪有障碍?他这种示现正是弘法利生,我们从他这个身教当中学到的,不会比他的言教当中学到的要少。尤其是我们现在发心要弘法,对照对照老人家过去的行持,我们体会得特别深,他能障碍这是什么?你跟这众生的缘还是不够,你跟这个障碍的人过去生中有这个恶缘,那就了了,再莫造新殃,债就一笔勾销。所以这个『不着如风』,像风一样,它没有着的,是真正修德,修自己的德,而恢复性德。前面那四句,其心洁白,犹如雪山,前面这个四句都是讲性德,后面着重讲修德,忍辱如地,到这里不着如风,性修不二。那么下面是讲自利利他,这个利他之德,我们再看经文:
【法音雷震。觉未觉故。】
『法音』就是讲为众生讲经说法,『雷震』是比喻像打雷一样的响声,可以震动人心,引起人们的警觉、觉悟。那么他觉悟了,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觉未觉故』,第一个「觉」是动词,就是觉悟那些未觉的众生,让他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让他们认识净土法门,发愿往生成佛,这是觉未觉。所以佛菩萨在这世间给我们最大的恩惠就是说法,让我们听了之后真正能觉悟,觉悟了就能放下,放下了就能离苦得乐,究竟的离苦得乐。再看下面经文:
【雨甘露法。润众生故。】
前面讲法音,这里讲甘露,都是比喻佛菩萨说法利生的,可是这两句意思有点不相同。法音是讲以音声做佛事,真的是要讲,上台讲课,或者是跟人家介绍佛法。这里『雨甘露法』,「雨」是下雨,下的是什么?下甘露,这也是比喻,那这就不是指音声而已,这个「法」代表什么?六尘都在说法,滋润众生。这众生就是我自己,我现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能不能够得到法益?佛菩萨他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不光是音声,还有形像,还有这些礼仪等等,都是说法,教导我们觉悟。说法可以说是尽善尽美,譬如说你走进佛堂,我们这佛堂里供着佛像,佛像庄严,金色身,让你看到之后生起恭敬心,形像是在说法。燃香,这香燃起来了,让我们的心静下来,香表清净、表信心、表戒定,戒定真香,所以闻到香味,马上这些正念就提起来了。所以六尘都在说法,那么这里比喻就像雨露滋润着大地万物。
下雨,天降大雨,久旱逢甘露,大树受到滋润,小草也是受到滋润,平等。当然大树和小草得到的滋润,它们得到的不平等,为什么?大树吸的水量大,小草吸的水量少。它吸的水量多少,跟天降雨无关,不会天说,这大树这么大,要的水多,我给你多下点,小草不要那么多水,少下点。天没有这样的分别,都是各个万物它有不同的根性、不同的容量,它吸收就不一样。所以佛菩萨讲经说法,他无分别,平等的遍洒甘露。听的人有的得的利益大,有的得的利益少,这个利益的多少在谁的问题上?在自己。我怎么能得到大利益?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同样一个人在说法的时候,我们在底下听,想要得到圆满的利益,你要怎么存心?你把那个台上讲法的人当作释迦牟尼佛,当作阿弥陀佛,你就得到佛的利益,那是圆满的,你能开悟、你能证果。如果你把他看作普通人,行了吧,他讲得不怎么样,我上台讲还可能比他好。这种心,那你真的只能得到一个凡夫给你说法的利益,或者甚至一无所得。有的人听法是怎么听?留心听听这个人讲的到底哪儿有错,看看他逻辑上合不合理,不合理的要批判他一下。这样的存心那是毫无利益,不仅无利益,听来的都是烦恼,增长烦恼、增长分别执着。你看,就看你自己的存心。
过去佛,古印度的时代,有一个优婆夷,就是在家女居士,供佛供僧非常虔诚,附近有一个寺院,她每天请一位寺院的出家人来应供。那么请出家人来,都是毕恭毕敬,五体投地向他顶礼,然后供养食物,然后向他请法,非常虔诚。结果有一天轮到一位老和尚,这个和尚虽然年纪老,但是刚刚出家的,他学佛也没怎么学,年纪大了学不了,佛法不太懂,结果很害怕不敢去她家应供,怕被居士问到了答不出来,所以就不敢去。但是因为寺院里都要轮流去,轮到他就得去,他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结果去了之后,因为他自己心里没底,走路走得特别慢,结果走到那居士家,居士在门口远迎,看到这位老人家走路非常缓慢,这个仪态端庄,油然而生敬意,觉得今天来的这位老人家一定是非凡的得道高僧。所以恭恭敬敬把他请到家里,向他五体投地,比往日对其他出家人更为的尊重,那个恭敬心更强了。给他上饮食,然后他已经吃完了,然后向他顶礼求法,请他讲经说法。这老人家不懂说法,她问了也不好意思不答,自己在那里很惭愧,叹息,说「人哪,这老了就是不行了」,就说了这么一句。
结果没想到这位优婆夷一听,马上想到这人有生老病死,这个十二因缘里面,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么一直缘下来,人有生老病死,都是因为无明而导致的,所以要断老死,必须要断无明。结果她就进入了禅定,就这样一句话让她进入禅定,后来忽然就开悟了、证果了,她非常高兴。结果她睁开眼一看,这老人家不见了,为什么?这老人家因为害怕,担心她再问第二句,更没话说,赶紧就溜了。结果这个优婆夷看了,这个老人家有神通,怎么一下就不见了?结果立刻就找这个寺院,找着方丈,说「今天非常感恩,是哪一位高僧来度我,让我都已经证得果位了」。这方丈也是一位阿罗汉,告诉她,就是某某那个老和尚,妳去见他吧。结果这位女居士要去拜谢,那个老和尚看到女居士来了,更加害怕,这还没完?还要找我?让我下不了台。结果那个方丈和尚就安抚他说,「你这一去已经帮助她开悟证果了」。这时候这位老人家心才安下来,这一安,他自己也证果了,就怕心不安,这心一安他也证果了。这是佛陀故事里面有这么一则。可见得什么?你看这位女居士她凭什么能听这一句话,老人家普普通通一句话,她就能开悟证果,说法的人还没证果,听法的人已经证果了。为什么?因为她有十足的恭敬心,真的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大家要真正想要听经得到大利益,用十足恭敬心,我没开悟,你们都开悟了,真的是如此。好,我们再看底下的经文:
【旷若虚空。大慈等故。】
这一句是比喻心量之大,能够包容。我们现在讲肚量大,肚量大的能够包太虚空,所以学佛首先得学拓开心量。你看你要到寺院里面,一进山门天王殿正对的就是弥勒菩萨像,中国弥勒菩萨的像大肚子的,一位欢喜的大肚和尚。这就说明什么?先得学大肚量。弥勒菩萨就是慈氏菩萨,本经里面有他的名字,慈氏就是弥勒菩萨,大慈,无所不能容,大慈是平等,平等的慈悲。那我们怎么学?怎么学大慈?怎么学心量大?先要做到内心里面没有怨恨的人,没有看不惯的人,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没有我不爱的人,从这儿学,这就是大慈。大慈是平等,一切人我都爱,「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好,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如净莲华。离染污故。】
这也是比喻,用莲花比喻清净。莲花,佛门里面常常用,这也是一种道具,教学的善巧的工具,它是表法的,表什么?你看那莲花,根长在污泥当中,它的茎是在水当中,花是开在水上面,这代表什么?六道是污泥,出了六道了,上面的水表的是四圣法界,水是清净,四圣法界。花开在水之上,这代表它出了六道,也出了四圣法界,换句话说,超越十法界了,超越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十法界之上。所以『离染污故』,不仅六道凡夫的染污离开了,连四圣法界的染污都离开了,六道是世间法,不染世间法。不染世间法,还染了佛法也不行,也是染污,佛法也不染。像《金刚经》上讲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佛法都要舍,更何况世间法。这是代表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要舍离染污,最关键的就是你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才能舍离。所以菩萨帮助众生是无尽的慈悲,但是帮助众生的时候,他没有着众生的相,这一着就是染污。譬如说佛菩萨讲经说法,没有想我能说,没有想众生能听,或者是想到这个所说的是什么法,他是没有我的相、没有众生的相,也没有中间法的那个相,三轮体空,离一切染污了。
我们听法也要会听,也要离染污。现在是听锺老师讲《无量寿经》,我在听,听锺老师在讲,讲的是《无量寿经》,你看你有没有三轮体空?没有,你也在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真正会听的,怎么听法?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不着言说的相,甚至不着心缘相,不起心不动念,专注的听,不要想。你听法的时候,你要是想刚才这老师讲的什么意思,在琢磨着,那叫妄想分别执着。听经如果这样听法,听几十年都不开悟的。所以会听的人他不分别不执着,听到耳朵里听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他不起心动念,不去想、不去琢磨,听懂了就懂了,听不懂就由它去,这就是会听。这种听经也是在修戒定慧,你这两个小时在这就修两个小时戒定慧,不是这两个小时打妄想。我这边听边想别的事,这也是打妄想;或者是边听边琢磨着老师讲的什么意思,这都是打妄想;或者听着听着打瞌睡,这是无明,妄想无明,这不开悟,所以这是要练,怎么练?你听到什么都没关系,关键是你能够修戒定慧,练到什么?心能够不动,不为法相而动,这叫会听,那得到的利益是无比的殊胜。好,我们再看底下一句经文:
【如尼拘树。覆荫大故。】
这个『尼拘树』在印度是一种热带的树,树很高很大,树叶也是很大,在树底下很荫凉,印度很热,大家都喜欢荫凉,所以都会在树下。所以尼拘树也就是代表佛说法给众生带来清凉,这是佛大慈大悲,所以『覆荫』一切众生,这是讲讲经说法,孔子讲「有教无类」,什么人他听法都能得到利益。在佛门里面的这个讲经说法跟一般学校里不一样,我过去是在大学里教书的,大学里教书,学生的素质比较整齐。
如何能做到?过去李炳南老居士教我们师父上人,「至诚感通」,你不是说你很会讲,你讲的这些道理让每个人听得都觉得很受用,不是你自己的能力,自己没开悟、没证果,哪来的能力?甚至我们现在观机的能力都没有,你怎么能讲得出来,让众生都得利益?唯有靠至诚心感通三宝加持,靠三宝威神加持,让听众听懂,让这个法能够入到他的心里,让他能觉悟。所以我们上课之前都在佛前三顶礼,就是求三宝加持、龙天护佑,让众生能够开悟,你这一讲自己没开悟,他开悟了,你祈求佛力加持。登座之前我们要礼狮子座,因为这个座,法座,不是一般人能登的,我们登上来,不是自己有什么德行、有什么智慧,坐在这儿真叫德不配位,只是什么?还有一点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慈悲心,代佛说法。佛法不讲,没人讲不行,我们要去讲,但是我们又没有能力讲,没有这个智慧讲,只好靠三宝加持。所以弘法利生也是二力法门,靠自力,更靠佛力。自力就是这么一种至诚心,真想帮助众生觉悟,自己没有名闻利养的心,没有傲慢心。不能说我讲得好,大家都是我度的,这是傲慢。别人的恭敬供养,你就起了这种贪着,名闻利养没放下,至诚心没有。至诚心没有了,就没办法感得三宝加持,你讲法众生得不到什么利益,那他可能听一座,第二天不来了,这是他没利益,何必来这儿浪费时间?所以最重要是至诚感通。好,再下面我们看第十四句比喻:
【如金刚杵。破邪执故。】
前一句「覆荫大故」比喻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一句『金刚杵』比喻智慧,「金刚」往往用来比喻般若,金刚般若。因为在古时候金刚是金属里面最坚硬的,它能够破一切物,所以金刚钻最坚硬,能够破除一切的坚硬物。所以金刚杵,用金刚做的杵更不得了,可以破最坚硬的东西,这是比喻用金刚智慧破除一切邪见执着,邪执也是很坚固的。我自己是很感叹,过去学佛不深还没有这样的深刻的认识,现在学了将近二十年了,真是虚度二十年,妄想执着一分都没断,真是坚固。那这个执着最粗、最基础的一分就是见思烦恼里面的见惑,第一个身见,身见都断不了,那其它的别谈了,还执着这个身体,所以自己就感觉到真的难断。在学习、在用功的时候,苦了累了就想睡觉,精进力就不够,就容易懈怠下来了,这是什么?身见太执着了,太深了,所以想想这一生说要断尽见思烦恼出三界,靠自己的力量确实难,难于登天,唯有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去,希望是什么?在临终的时候,用自己至诚心感得阿弥陀佛来接引,凭什么来感?真信了,真愿意去,这个世界一切放下,就凭这一点点信愿,去感得佛的接引。我们再看第十五句比喻,最后一句的比喻:
【如铁围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
『铁围山』是指非常坚固的大山,这是比喻什么?不可动摇,『众魔外道』都不能够动摇。什么是「众魔外道」?第一个讲魔,什么是魔?在《八大人觉经》里面把魔分了四类,这个魔其实就是折磨那个磨,让我们的身心都不得自在,都是折磨。第一个就是五阴魔,五阴就是我们的身心,五荫是色受想行识,色是色身、肉体,肉体常常折磨,困了想睡觉,饿了想吃饭,不吃饭很痛苦,有病了那也很痛苦。受想行识呢?这是讲心里,各种的煎熬,各种的那些烦恼,这都是折磨,身心的折磨,这是第一种。第二种魔,烦恼魔,烦恼很多很多,佛把无量无边的烦恼作归纳,归纳成二十六类,六种根本烦恼,二十种随烦恼。再归纳就可以归纳成三种根本烦恼,就是贪瞋痴。那再归纳就是贪,贪是最重、最根本的一个烦恼,所有烦恼都从这儿生的,这就是魔。你要远离魔难,得要把贪念彻底清除,这才能够脱离魔爪。第三是死魔,生死都是很大的折磨,很苦,人一死了,投胎了,即使你再来生做人,可是你学的佛全忘了,你要没遇到佛法,又是颠倒造业,即使你要遇到佛法,你要学你也得二十岁吧,我就是十九岁,虚岁二十岁才接受佛法,那也虚度二十年光阴。前生我们知道肯定我们都学过的,没学过接受佛法不会生欢喜心的,但是你至少虚度二十年光阴,今年三十九,明年四十了,学了佛之后又二十年,感觉到还是虚度,估计前生学得会比这一生还好,这一生实际上都是退转了,所以死魔真是麻烦。更何况死的时候,佛讲犹如生龟脱壳,极为痛苦,所以这真的是大折磨。那么这前面的三种,五阴魔、烦恼魔、死魔,都是讲自己本身,不是外面的,魔就在你自己,你看麻不麻烦,没跟魔离开过。第四种才是讲外面的,讲天魔,天魔不光是指天魔波旬那个魔王,不是,魔王固然是天魔,还关键是指我们周围的环境,环境的诱惑那就是魔,魔境界,声色犬马、五欲六尘都在诱惑你,你能不能够不动心?你要动了心,那就是着了魔了。所以要降伏魔怨,就是降伏自己的心,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是比喻菩萨智慧像铁围山一样不为魔境所扰。外道是指心外求法,这叫外道,不是说其它宗教,那些叫外道,不是,学佛的人心外求法也是外道。
这是十五个比喻给我们讲极乐世界的菩萨自行化他的真实功德,这个功德其实是说之不尽。佛是用比喻,当然比喻还跟事实相距很远,怎么比喻都不是究竟,我们从比喻当中去体会,最关键的是要去学习,去在日常生活当中向这些菩萨学习,去落实。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我们来一起合掌恭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
钟茂森:梦人赠桂故事「梦人赠桂」选自《阴骘文注证》。讲元朝有一个人叫周德,家里很贫穷,但是他是乐善好施。在路上有一次遇到一个很污秽、滑人的东西,一种砖石、瓦片,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6
钟茂森:散心念佛的福善都不可计量,何况净念相继 你这里讲,希望用禅来开智慧,用密法来增加福报,蕅益大师说不用了,你果然能信愿持名,这一句阿弥陀佛,每一句佛号,一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5
钟茂森:不识字,只一心念佛,不会诵经,能往生吗 如果真能一心念佛,那一定往生。往生极乐世界,佛在《无量寿经》里讲得很清楚,第十八愿就讲到,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08
钟茂森:十子异疾安士先生引徵了《迁善录》里面的一个故事,为我们说明嫉妒招致什么样的果报,让我们引以为戒。这是讲到「十子异疾」。宋朝有一位大夫叫蒋瑗,他有十个儿子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6-16
钟茂森博士: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这是讲帮助他人的急难,救助他人的危困。救人急难,把人家从危险当中救出来,这个很大功德,古人讲「救人一命,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6-16
钟茂森博士: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受到人家的恩惠一点都不懂得感恩,反而别人跟他有一点过不去就念念不忘,总想著机会来报复。即使找不到机会报复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要有这个理念—今天就是我生命中最后一天 你看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面好几个愿,都是讲「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很多个愿都是讲要「闻我名号」。这个闻名就是把经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博士: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这条讲的是不要张扬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张扬人家的短处,就是说是非,揭露人家的短,这最容易跟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心里多障碍,境界里自然也多障碍 下面说,「荆榛瓦石,皆是眼前障碍,不能顺利之物」。这是把荆榛和瓦石的引申义说明了,它都是眼前的障碍,不能够使我们行走顺利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常熟徐凤竹栻故事讲的是常熟徐凤竹栻。常熟是江苏省的常熟市,那个地方当时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徐凤竹栻,凤竹是这位先生的字,他的名字叫栻,徐栻,字凤竹。他的父亲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心量小,再好的福田,果报很小在中国历史上护持正法的帝王里面可以说梁武帝是首屈一指,他对佛法非常的虔诚信仰,护持佛法,建立了四百八十座寺院,度出家众度了几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下面我们再看《正义》里的一段话,“案《礼记》云: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中,谓心在其中也;外,谓迹见于外也。由心以出者,宜听乐以正之;自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博士:言语忍忿自泯 “言语忍,忿自泯。”这是讲兄弟之间讲话也要留心,不要讲得太过火,因为讲话往往无意中会伤了人心。当我们讲话不留神的时候,可能讲了一句话,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嗜好一定要放下 所以学佛的人要放下嗜好,不要有什么嗜好。真正你要嗜好就是读经,就是念佛,深入经教,或者跟人讲经说法,这些都是正业,其他的世间人那些嗜好我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博士:知过不改。见善不为 【知过不改。见善不为。】明知自己有过失,不肯改,没有忏悔心。要知道忏悔心、惭愧心,这是善心,有惭愧的心、有忏悔的心,这个人就有救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0
钟茂森:如果贪瞋痴的种子强过念佛的种子,那临终助念就很关键但是可能有的同修也会觉得自己念佛功力不够,这个种子好像也不是最强的,遇到境界来了,还会起贪瞋痴,贪瞋痴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改造命运,必先改恶念真的,《太上感应篇》上讲,「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过去虽然有些不善的言行、心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富贵的人能够在上不骄,满而不溢,才能够长久 富贵的人能够在上不骄,能够满而不溢,才能够长久,如果是一骄奢淫逸,他的富贵很快就崩溃。很多所谓的快速成长起来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做善事的两个关键『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远心』,你看做善事,这两个心是关键。在末法时代,就是我们现前这个时代,真的做善事的人太少,干恶事的人很多,善人少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3-12-24
钟茂森:蕅益大师说孝道:孝闻说蕅益大师说孝道—《孝闻说》 钟茂森博士主讲 (共一集) 2010/5/12 中国云南晚晴轩 档名:57-020-0001 尊敬的诸位大德菩萨,大家好!我们今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道义救危机 中华商业伦理世纪重建之路首届商亦载道精神启示论坛 2009年10月16-17 中国上海 转自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91026/21016884728.shtml钟茂森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一集)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这个月是农历七月,在农历七月十五,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二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继续学习蕅益大师的五重玄义,昨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五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昨天将流通分学习圆满了,今天我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四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开始学习《佛说盂兰盆经》的经文。我们前三天将本经五重玄义学习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三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继续来看蕅益大师五重玄义,昨天我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六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昨天我们讲到正宗分里面关於如来教孝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七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昨天讲到正宗分第二个大段,第二个大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九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请大家继续来看《大乘无量寿经》第六品「发大誓愿」,我们上次讲到第二十五至二十七愿,我们继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发大誓愿第六」,我们看第十愿开始,神足通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五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上次讲到第十九愿、第二十愿,还没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上)-2011年新 2011年新加坡弘法大会—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集) 2010/12/31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一大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四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同修大德,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看《无量寿经》第六品第十九愿的经文,我们上午这一段经文讲到一半,只讲到: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一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今天我们讲第十三愿「光明无量愿」,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下)-2011年新 2011年新加坡弘法大会—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集) 2011/1/1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一大厅 档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是端午节,先祝贺大家节日快乐!在世俗里面,节日大家是一起庆祝、一起团聚,难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六集)尊敬的法师,尊敬的王神父,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很难得,有一位天主教的神父来听经,欢迎王神父。王神父他现在也是想学《无量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三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 很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我们这个学佛讲座,我见到有很多是新来的同修,可能是参加我们刚刚结束的念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二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无量寿经》第六品,我们现在来学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我们一起来读经文: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七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请大家继续来看《无量寿经》第六品。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二十二至二十四愿,这三愿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美国布莱恩博士用催眠研究轮回的科研成果 来源:摘自《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作者:钟茂森博士主讲下来给大家再介绍一位可以说是用催眠来回忆前世这种研究领域里面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八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看第六品第二十四愿。这一段的愿文有三个愿,我们讲到最后一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五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二品,我这个经本是第四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一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去年,二0一二年六月二日开始,我们在圆明寺应上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六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正式开始讲解《无量寿经》的经文,请大家打开经本第二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二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经本第二品的第十七页最后一行: 【心常谛住度世之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三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三页,「德遵普贤第二」这一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八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一品,经本第二页。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四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经本第八品,今天我们看经文: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这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九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二品,我这个经本是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