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合掌恭念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上一次我们讲到第五品,第五品是法藏比丘他发愿要成佛,不仅是成佛,而且要胜过诸佛,将来要成就极乐世界,这个极乐世界的庄严殊胜也都胜过一切诸佛国土。发了愿以后,他就向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来请示,这个愿能不能够达到。佛就告诉他,鼓励他,只要你有真愿,就像大海,你用斗去量,经历劫数也能够量尽。你至心求道,精进不止,就一定能够实现你的大愿,我们就讲到这里。我们今天继续看下去,我们来看经本第二十页第一行,从第三句开始看起:
【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庄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
这里面说了三个「自」,是老师教导学生,你想要成就,必须是自悟自修自证,别人给不了你,这是你自己分内的事情。这三个「自」里面的意思很深,我们说这里头有三个意思。第一个,这是法藏比丘,他是在过去生中修的善根非常深厚,对于成佛的事,其实他自己也明了。他现在发愿要成就庄严佛国,就是以后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事情,他的老师告诉他,「你自己就明了,这个还用得上我说吗?」就是这个意思。法藏菩萨有智慧,他有这样的能力,确实明了如何建立庄严佛国。这是学生根机很利,智慧很高,所以老师只需要一点就通,不用那么麻烦,教那么久时间,根机好。所以学佛,根基是多么重要!一学佛就想要好高骛远,那个往往搞了半天都搞不成,倒不如把我们的根基打好,根基打得好,扎得深,老师一点他就通,这个很重要。
第二个意思,这三个「自」,这是讲摄取佛国,是各随意愿。就像我们现在世间有不少的出家在家大德,他们要建立道场,他们也有他们的一个想法,每个人建立道场,这道场将来要做什么用,是清修为主,还是接引大众?是严持戒律为主,还是广弘经教为主?他都有一个取向,都有他们的一个想法,各人有各人的理想,所以建道场他按着自己的理想去建。诸佛也是这样,诸佛自己发愿要建立自己将来的国土,他们也有他们的取愿不同。有的他就要建立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像法藏比丘;有的他就偏偏喜欢到最苦的地方去那里度众生,像释迦牟尼佛到我们娑婆世界来,娑婆世界这个国土正好跟极乐世界相反,这叫五浊恶世,这是他的意愿。像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偏偏取向到地狱里面去度众生,他的佛国土就在地狱。所以你看看,每个菩萨他们的取愿不同。所以老师听到学生这样请问,老师也不会给他一个答案,为什么?如果我告诉你的答案,那是我的想法,你要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你按照你自己的理想去建。所以教他『汝自思惟』,你自己想;『汝自当知』,你自己要知道;清净的佛国,『汝应自摄』,你自己去建立。老师只能是启发式的教育,不能代替学生,这是第二层意思。
还有第三层意思,净土有报土,有化土,净土实际上都是自性所变现的,总不离自性。老师世间自在王佛在这里他讲了三个「自」,都是直指人心,让法藏比丘直下见性成佛,就有点像禅宗里面的所说的法身向上之事。这个超越了我们凡夫所能理解的范围,因为这里不起心不动念,这个意思就非常的深广。第三层意思,就是像禅门所说的机锋,直接让你开悟。法藏比丘在这有什么反应?我们看底下的经文:
【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剎。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
法藏菩萨也很高明,在这里其实他已经开悟了,他老师这样去点他,按照法藏的这样的根性,这样的智慧,他早就应该开悟。可是他在这里他装着还不知道,装着没开悟,这里面有他的深义,为什么?假如他在这开悟,那后头就不用说了,《无量寿经》到这就结束,底下就不用再讲,这成了什么?成了禅宗,叫你开悟就点悟了,我们凡夫看了还不明不白。可是法藏菩萨在这里还装着不懂,他说『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我不能够体悟这样的境界。实际上他都体悟了,我们看到黄念祖批注里面讲,法藏比丘都是乘愿再来、倒驾慈航法身大士,叫从果向因,他已经成佛,倒驾慈航,在这示现做世间自在王如来的学生,实际上他的境界早就是成佛的境界。
这里头还有一个意思,他为什么要说『斯义宏深,非我境界』?还要请他的老师给他演示『诸佛无量妙剎』,这是利益众生,因为净土法门叫难信之法,很难相信。极乐世界完全是唯心所现的净土,凡夫也很难契入。如果没有经历这么一着,老师给学生演示出来,我们真的无法体会,以为这个极乐世界就是法藏比丘凭空想象出来的,我们也没看到,他怎么修成的?在这里法藏比丘他要在事上给你做的这么一个表演,他真要学。极乐世界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真的是老师给你一个一个国土演示,让你在这里头认真的来取法。
就像我们要建造一个乐园,我们先去参访各地的乐园该怎么样去做,然后我们再来画图纸。我们参访了很多很多乐园之后,我们吸取它们的长处,避免它的短处,所以我们所营造的乐园那是超过其它的。法藏比丘要通过这么一样表演,表演给我们众生看,这是他老人家慈悲。所以这里头讲的「斯义弘深」,深在什么地方?净土法门真是深,在这里法藏菩萨不是用禅宗,他用净土,净土这个门太深太深,真叫蕅益大师讲的,非九界众生(自力)所能信解也。九法界包括菩萨都不能相信,不能理解,太深了!深在哪?他这个极乐世界是平等成佛的法界,去往生的,上至等觉菩萨,像文殊、普贤、观音、势至,下至地狱众生,你只要往生了之后,统统成为圆证三不退的菩萨,这个真叫不可思议。十方一切诸佛国土没有,就是极乐世界有。所以普通菩萨真的不理解,所以「斯义弘深,非我境界」,这个境界不是菩萨能够入的,全是诸佛境界。
所以法藏菩萨在这求他的老师,『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如来」、「应正遍知」,这都是如来十号当中这两个,总共十号,十个名号,这里省略用两个,两个就代表十个。我们之前已经把这如来十号解释过,在这里我们就不再重复。就是请这位老师『广演诸佛无量妙剎』,这是求佛,求佛为我说法,说什么法?说十方一切诸佛如何修因证果,如何建立他的国土,如何来接引众生,这种种的佛事。让法藏比丘能够了解,做参考,自己懂得如何取舍,如何来修行,能够实现他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
下面一句说明他自己求学的态度,『若我得闻』,就是如果我听到了佛您老人家给我说的十方诸佛剎土这些事。『如是等法』,这些法门。我一定『思惟修习,誓满所愿』,这里他发誓,一定要成就他的大愿。什么大愿?也就是他要作佛的时候,建立这个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来「悉作菩萨」,而且他的「智慧光明、所居国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所有众生都能得闻弥陀德号,都能了解弥陀大愿,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都能够往生不退成佛。这是向他的老师表明他修学的态度。世间自在王佛见到这么好的学生,当然由衷的欢喜,很乐意教导他。所以我们看底下的经文: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应其心愿。悉现与之。说是法时。经千亿岁。】
学生是真学,老师就真教,学生有一分诚敬,就感得老师对他的一分教导。法藏比丘在这那是十分诚敬,发的愿真的这么真,老师对他也就十分的教导。这里可见得师资道合,学生能够有多大的成就,最主要不是看老师,还是看自己,自己对于修学是什么态度。像法藏比丘他发的愿这么真、这么大、这么精进,老师肯定是最关怀、最爱护、最照顾、最教导他,这都是他自己感召来的。所以『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知道他的学生高明,这个「高」是他德行高,「明」是指他的智慧大。德行、智慧都这么高,学生就好教,老师不费力气,他领悟得快。
而且他还加上『志愿深广』,就更不得了!他有这个大悲愿力,希望建立的国土,比诸佛国土都要超胜。于是老师立刻就教导他,『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功德严净』,这可不是小数字,「二百一十亿」!而且这个二百一十亿还不完全只是数字,它是个表法。在《华严经》和《智度论》里面我们看到,二百一十亿这是代表圆满;在密宗里面,二十一也代表圆满,二百一十亿就是二十一的倍数,那也是更代表圆满。所以在这里是讲世间自在王佛给他演示的诸佛剎土,是所有十方一切诸佛剎土,圆满,一个都不漏掉。
这些诸佛剎土里面的「功德严净」,功是讲修因,德是证果。诸佛修行建立自己的剎土,如何修因、如何证果的这个事情,他的老师给他讲得非常的明白。严净的严是讲庄严美好。要知道,诸佛剎土是心现的,你心庄严,你的剎土就庄严,剎土是依报,依报随着正报转。最近的依报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相貌。所以学佛你要知道,你是不是真学,你学得有没有成就,先从你的相貌上看,你的体质上看。如果原来相貌不好,现在改了,证明你学佛功夫得力。真要学的话,大概二、三年,相貌就不一样,体质也不一样,你会觉得一下子身体就好很多,很多以前的毛病,不知不觉就没有了。这是学佛第一个受用,最粗浅的,这个都得不到,那学佛还没上路,为什么?你要了解,心是主,相由心生,境由心转。
我们的相貌都是心中你喜欢这个相貌,就得这个相貌。我们在投胎的时候找父母,找到父母之后你出生了,跟父母样子长得很像。一般世间人说这是遗传,其实不是什么遗传,是你投胎的时候你喜欢这个父母,你喜欢这个父母,你长的样子就跟他一样,都是相由心生。出生以后,你相貌就已经定了,能不能改?还是能改。年轻的时候,那是有跟前生的业力相关,所以可能改得并不明显;但是四十岁以后,这个相貌自己得负责任,这就不是父母那边给你的,你是自己的内心在转。如果我们心地温和善良,你的相貌也就是那种温和善良的那个面貌,那个相貌;如果我们的心险恶,这相貌就不善。这都是自己负责任的,四十岁以后,就跟你投胎没关系,全是你这一生造作的这些善恶业,你的念头决定。
第一个是改相貌,学佛;第二个改环境。环境怎么改?它自己改,就好像相貌是它自己改的。你要主动改,那就不是,你说我想主动改相貌,我去搞美容,我嫌我的鼻子矮,我就去架一个架子在里头,那个不是,那愈改恐怕愈不自然,愈难看。我们就认识有人她就是,女孩子喜欢美,嫌自己鼻子矮,她就架了一个架子。结果十多年之后,架子在里头就不好使了,不好使就换,换了之后更麻烦,鼻子塌下去更难看。改相貌不是这样改的,你要改心,通过改心来改相,这是从根本上改。环境也一样,你嫌我自己这环境不好,你是什么?你自己感召,你要从自己心中改,依报随着正报转,你随着你修行提升,环境也跟着愈改愈好,风水也好。
古人有一句话叫「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你是真正有福的人,你到哪儿,可能那个地方原来风水不怎么好,你去到那里住上一段时间,风水就改好了,你有福。假如我们没福,到一个好风水的地方住上二、三年,风水全被破坏,没福。所以与其想着怎么样去找一个风水宝地,不如好好修自己的心。你真有福,你怕找不到好风水的地方吗?你看古人这些高僧大德,他们选择道场,我们现在看那些地方都是风水宝地。是不是这些祖师大德很会看风水,挑的那个地方正好都是风水宝地?不是,祖师大德才不在乎这些风水,他为什么偏偏住的都是风水宝地?是因为他们是大修行人,原来那个地方可能没那么好风水,他在那一住,住上几年,风水全改了。所以抓住根本修行,这个重要!我们学佛,你看佛叫「二足尊」,二足尊,「足」是满足,「二」是指福德和智慧,福德智慧两个都圆满,这就是佛。那是什么?他因地上修行真正圆满。
所以这里法藏比丘看到这些诸佛国土「功德严净」,严是讲他的福德庄严,净是讲功德,功德是清净。功德里面包含着福德,但是福德里头不包含功德。譬如说我们去修福,我们布施、救灾、济贫、印光盘、推动传统文化,花了不少钱,但是感觉到自己功德很大,很傲慢,这心就不清净,那就变成什么?他有福,但是没有功德。过去梁武帝见达摩祖师,他就是这样炫耀自己功德大,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庙,度僧十几万人,他就问达摩祖师,「你看我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说了四个字,「并无功德」。这好像冷水浇头,然后梁武帝很不服气,「你怎么能说我没有功德?」很生气,就不护达摩祖师的法。达摩祖师只好跑到少林寺去面壁去。达摩祖师有没有说错?没有说错,确实梁武帝没有功德,为什么?心不清净。心清净才叫功德。你看他自己做了这些事,他还念念不忘,跟别人炫耀,这哪是清净心?但是他有福,福是有,这个享福是在六道里面享,他不能出三界,这个我们要明白。六道里面的福都叫有漏福报,什么叫有漏?漏叫烦恼,有烦恼,享福的时候还生烦恼。我们世间人说,「你这福气很大」,福后头要跟着气,你福是很大,气也很大,又享福又生气,这是什么?他没有清净心。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我们要修功德,功德里头自然含有福德。
『广大圆满之相』,「广大」是指十方无尽的诸佛剎土,这真是广大。「圆满」就是完全,他的老师给他讲解这些诸佛剎土,一个都没漏,圆圆满满,全给他说出来。还『应其心愿,悉现与之』,不但给他讲,把道理讲清楚,还用神力把诸佛剎土给他展现出来,这个教学是太伟大了!像我在这儿给你讲《无量寿经》,干说,你们还没看到。要是我有佛的神力,我这说一下,不用说那么多,给你展示出来,那就成了,你就能直接看到。释迦牟尼佛在经上他就是这样,说完之后他最后给你展示出来,第三十八品「礼佛现光」,就给你展示极乐世界。
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我们也看到同样的情形,释迦牟尼佛为韦提希夫人讲法。韦提希夫人是她儿子不孝,把他父亲害死了,篡夺王位,把他母亲也幽禁起来,韦提希夫人是心灰意冷,怎么这个遭遇这么苦,这么悲惨!她不想留在这世间,所以她向佛的方向礼拜。因为她这边幽禁起来,她不能见佛,她是虔诚的佛教徒,向佛礼拜,希望佛给她排忧解难。结果这边一感,那边佛就有应,佛就腾空而来,带着这些弟子们就从空中就降下来,在她面前给她说法。怎么说?也是一样,给她演示十方诸佛剎土,让她自己去看,自己去挑,妳想到哪个世界,妳自己看,妳选择。结果后来韦提希夫人选择西方极乐世界,要到阿弥陀佛那个国土去。她的选择非常正确!佛赞叹她,告诉她如何修行才能往生到这个世界上。你看释迦牟尼佛跟当年世间自在王如来一样,也是用这种方法演示,所以那个教学真是好。我们这儿说一百个小时,还不如人家几分钟演示出来就够了。所以一定要亲近佛,你才能够得到这样的殊胜的教学成果。
『说是法时,经千亿岁』。讲这个法不是短时间,你想想,这一切诸佛剎土都得讲到,都得给你演示到,这需要多长的时间。这是教学要长时熏修,老师是诲人不倦,学生是学而不厌,师徒两人真的是一个爱教,一个爱学,真叫师资道合。讲了多久?「千亿岁」,一千亿年。他们的寿命也长,四十二劫,这四十二劫是相当长的数字。劫是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这一劫有多长时间?说天人穿的纱做的衣服,他寿命很长,有一个四十里长的大石头,天人五百年下凡来用他的轻纱划一下,然后就走了。五百年之后再下凡来划一下,一直划一下、划一下,划到最后,把这四十里地的这么长的石头全部划没了,全部磨掉,这时间还不到一劫。所以你想想时间多长,四十二劫,那个时候的人的福报很大,寿命长久,所以学,他学得成就。你看他学一千亿年,他也有这个寿命才能学到。
我们这里的世界众生福报小,寿命「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活到七十岁都不错了,你看你能学多少时间?没学成就断气了就中断了,来世还得看看能不能遇到佛法。即使你很幸运再遇到佛法,你也不一定学很长时间,又断气了。所以每次都不能学成就的话,生生世世学,都没学成。我们这世界没办法,这叫命浊,换句话说我们命苦。所以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西方极乐世界是人人无量寿,你到了那里,你爱学多久就学多久,无量劫的寿命。世间自在王佛才四十二劫的寿命,他是无量劫,更长久,你说你能不成佛吗?你肯定成佛。你不中断的学习。
在这里这个师徒二人给我们表演教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耐心。我们想在佛法上修学有成就,真的得有耐心。师父讲的,你想成就,首先要扎根,把根扎好,《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你都得落实,落实了之后你一门深入《无量寿经》,你学十年你就能成就。这个时间其实不长,但是一般人觉得这也不短,「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这古人讲的,我们不要成名,我们要成就。如果你没有下十年的功夫在一部经上学,你也不能成就。你要是没有耐心,学了一下就换别的题目,换别的经,学了这一门又学那一门,杂七杂八的搞了一大堆,最后学什么都不成就。所以这个真的得有耐心,耐得住寂寞,你就有成就,心才能得定。学佛就是修戒定慧,不是说你搞多少学问,你读了多少经,你能讲得天花乱坠,那充其量叫搞佛学。
现在搞佛学的人也不少,你看大学里的教佛学的教授,他们是佛学家,什么都懂,甚至他们梵文经典他都会看,可是他烦恼没断,一天到晚都活在痛苦和烦恼当中,生死不能了,他不是学佛,他最多是搞佛学。我们不要搞佛学,要学佛,学佛是什么?断烦恼,修戒定慧,这是真学佛。所以咱们不用羡慕那些学得很多很杂的,我们知道他没有成就。真正成就你是成就戒定慧,你这生能够了生死、出三界、生净土、成佛道,这才是真成就,这个窍门在于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尔时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于彼天人善恶。国土麤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剎。所摄佛国。超过于彼。】
这个『尔时』是讲世间自在王佛为法藏比丘说这个法的时候,不是讲说千亿岁之后,是在千亿岁当中,他闻法之时,他听经闻法千亿岁。在这个求学当中,『闻佛所说,皆悉睹见』,听到他的老师给他讲这些道理,同时这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他统统都见到了,所以有非常深刻的体悟。「闻佛所说,皆悉睹见」,然后他就『起发无上殊胜之愿』,这个「愿」就是建立西方极乐世界的愿,这个愿不是他一次就发出来的,他是一个千亿岁当中累积成就的,他逐渐逐渐发出来,不断的发,不断的修证,不断的圆满。这是我们现在人讲的科学精神,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研究、总结,最后形成这样的大愿。看到一切诸佛国土当中美好的全部收集起来,看到诸佛国土里头那些不好的,就把它舍掉。所以『于彼天人善恶,国土麤妙』,「麤」就是不好的,有缺陷的,「妙」就是庄严美妙的,进行了会集。这极乐世界也是个会集版本,跟《无量寿经》一样,《无量寿经》是会集本,我们现在读的。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当时也是会集,他会集十方诸佛剎土一切最庄严美好的这些方面,真是庄严国土之集大成。
『思惟究竟』,通过这样认真的学习,这个学习可不是光从这个文字上面、光从这个语言上学,他真正在这里头看到,等于是到十方诸佛剎土里面去参学。他不是学空的,他实实在在的,古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他不仅是万卷书、万里路,千亿岁当中是无量无边的这些理、无量无边的事,统统都通达。在这里我们看到,然后他发这个愿,还要「思惟究竟」,证明法藏比丘建立极乐世界真的不是凭空捏造,真正是通过认真的学习、归纳、总结,最后得到的。
这个「无上殊胜之愿」,就是后面讲到的四十八大愿,我们后面看到这四十八大愿确确实实非常的殊胜。最殊胜的在这里我先给大家透露一下,四十八大愿里面最殊胜的是第十八大愿,叫「十念必生」。我们知道极乐世界好,但是往生要是很难,这对我们来讲也就是等于痴人说梦,得不到,很难去。但是去极乐世界不难,十念就必生。无论你是什么样的境界,你只要具足信愿,真相信,真愿意去,临终十句佛号你就必生。过去造了很多业,带业往生,这个是一切法门当中其它这没有的,只有净土法门有,能带业往生。其它的法门都得消业你才能成就,这个法门可以带业。所以过去即使造了很多业,你不要害怕,也不要心里有阴影,你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过去种种就好像死了。不再回顾,不再去想它,更不要去内疚,就是这样,咱以后不造就行,我们现在重新做人。我们要往生佛国,想到我现在就要去极乐世界做菩萨,我是极乐世界的人,不能再干那些不好的事情,后不再造,你十念都能往生,很容易就去。这里带业往生特别要提到,是带旧业,不是带新业。新业是什么?你现在还在造,那叫新业。旧业是过去了,你造了造完了。过去造了,造了就造了,现在忏悔不再造,不再造新业,你这十念能往生。如果还在造新业,对不起,你就不能往生,为什么?你不想去。你想去,你还会想造业吗?
所以有人在问,极乐世界我怎么去?我最简单的,你肯去你就能去,讲得最简单就是这样。他说「我肯,就是我放不下。」你说你放不下,你肯吗?所以你真肯去,你就得放下,你不放下这个世界,你怎么能往生极乐世界?你造业都不肯放下,你怎么能够往生净土?所以你肯就行,就这么简单,不再造新业,你就带业往生。所以这个法门,所有法门是最容易的,叫易行道。但是说容易也不容易,不容易在哪儿?你放下不容易,你不肯放下。你要真肯放下,决定是万修万人去。凡是不能去的,就是因为放不下,就这么简单。
所以法藏比丘在这里也给我们示现,『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你所欲的是什么?你要所欲的,你想往生极乐世界,那你就「一其心」,就把你的心念归一,一心一意求生净土,那你就决定往生。你还想,我又想去极乐世界,这边我又想赚钱,又想吃喝享受,想这想那,你就不是一其心。阿弥陀佛一看,你这善根福德还没成熟,那就随缘,等你成熟再来。什么时候你明白了,你「思惟究竟」,你都懂了,明白了,你就一其心,你一心一意求生净土,那你就决定往生。所以这个一心很重要,不能二心、三心、四五六心,这么多个心,那真是往生就不可靠。所以阿弥陀佛在这里他是一心「选择所欲」,他这个一心是真心,真心没有妄念,这个一心标准就高,就是《弥陀经》讲的「一心不乱」。这一心当中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全用真心。真心来选择,绝对不会有差错。我们讲他的心是纯净,所以他选择决定正确,他建立的极乐世界真的是最美好的。
所以下面讲『结得大愿』,他老人家的愿望就圆满了,就在此时他的四十八大愿就成就了。成就之后,他底下还有『精勤求索』,「精」是精进,「勤」是勤奋不懈。法藏菩萨他精进求索,不是为自己,一切都是为众生,建立极乐世界做为众生成佛的最殊胜的增上缘。『恭慎保持』,「恭」是恭敬,「慎」是谨慎。能有恭慎之心,这个境界就不会失掉,就不会退转。我们修行往往修行到一定程度,有了一点点小成就,开始觉得自己不错了,稍微起了那么一点傲慢心,觉得自己不错,这恭慎的心就失掉了,立刻就退转,快得很。
你看看唐朝悟达国师,我们都知道悟达国师长了人面疮,冤亲债主找上门来,怎么找的?皇上给他赐一个沉香宝座,拜他做国师,给他很高的荣誉,他就觉得自己真不错了。这是高僧,还有那么傲慢的习气。一起这个念头,觉得自己不错,恭慎的心马上就退,这一退,护法神也退了,不护你。结果冤亲债主找上门来,悟达国师在汉朝的时候他是个官员,曾经上奏给皇上,奏请皇上把晁错给杀了。晁错是当时的大臣,晁错要主张削藩,历史上讲的削藩,把附近那些少数民族的藩王的权力收回来,中央集权,引起了藩王的暴动、反叛,搞到汉朝当时岌岌可危,所以有大臣就奏请皇上把晁错给杀了,平息藩王的***。
结果晁错怀恨在心,就跟着他。悟达国师后来做了十世的高僧,冤亲债主追不上来,有护法神保护,晁错就想要报仇,冤亲债主报仇。结果到这一世,他成为悟达国师,傲慢心一起来,晁错的鬼魂就能找上门来,在他腿上生了一个人面疮。那人面疮长出来就像个人头一样,有眼睛、有嘴巴、有耳朵,都有的,五官俱全,还要吃东西,还能讲话,人面疮,痛得悟达国师死去活来,差点丧了命。幸亏后来得到迦诺迦尊者的调解,化解了这个怨,悟达国师才能够捡回一条性命。所以后来他做三昧水忏,佛门里面一个忏仪,三昧水忏,就是这个由来。你就想想,恭慎的心多么重要!我们念佛学佛,稍有了成就,最怕就是失掉这个恭慎的心,诚敬的心,一起傲慢,立刻退转。所以法藏比丘在这儿「恭慎保持」,功夫不退。
『修习功德,满足五劫』,法藏比丘了解了十方诸佛剎土里面的这些因果、性相、事理,他要按照这方面修,光明白不行,他得真干,所以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凡是诸佛剎土里面不理想的、有缺陷的这些果,法藏比丘都要把因给断了,那个果,果必有因,不理想的因、有缺陷的因,才会招至有缺陷的果,所以法藏比丘在这五劫当中修学,把这一切的恶因都断了,所以成就极乐世界,这个果是圆满的,没有丝毫缺陷。这个时间「五劫」,真的不是短时间,法藏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你看人家修学,真叫锲而不舍。
底下我们再看经文,『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剎。所摄佛国,超过于彼』。「俱胝」是古印度数字的单位,一般就是讲千万。在这里讲「二十一俱胝」,这个数字跟前面讲的二百一十亿,其实全都是表法,都是表圆满。因为版本不同,原译本有五种,夏莲居老居士要会集起来,有的这一句从这个版本抽出来,那一句从那个版本抽出来,肯定会集起来它就有文字上有稍微一点点出入,但是都是指一个意思。夏莲居老居士没有改动原文,完全用原经文。所以前面讲二百一十亿佛土,这里讲二十一俱胝佛土,其实都是一样。对这些佛国土「功德庄严之事」,这是国土里头的依正庄严,因缘果报。「明了通达」,他没有一桩不明了,没有一桩不清楚,他取人之长,舍人之短,建立了极乐世界。「如一佛剎」,这一个佛剎等于是所有诸佛剎土里面的最好的版本。「所摄佛国」,这是他自己建立的极乐世界。「超过于彼」,超过,「彼」就是指刚才讲的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统统超过。我们知道,肯定后后胜于前前,经过对前面的认真的学习总结之后,你所做的国土肯定是超过。
这一段经文,等于是说阿弥陀佛他修学的历史。我们在这里学习他,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要学习,看到别人的善,我们就学习;看到别人的恶,我们就舍掉。在自己身上观察、反省有没有恶,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们虽然不能说庄严整个佛土,我们先庄严自身,不断的积累善,积小善成大善,不断的去除恶,使自己达到纯净纯善。所以我们这个身等于也是所有善人的集大成,你修学就成功了。底下又说,我们看经文:
【既摄受已。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
我们先看到这一句。法藏比丘他建造了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通过五劫的时间摄受而成的。成就了这个极乐世界,老师还在,老师寿命四十二劫,老师还在,怎么办?阿弥陀佛他就要向老师去汇报,这是尊师重道。自己成就了不能忘本,所以自己一有成就,马上就到自己老师那里去做汇报,交出自己修学的成绩。所以『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就到了他的老师面前,这个极乐世界造好了,造好就好像我已经出了图样。你像建一个房子,你得先有一个图样,这个图样是经过了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的参学之后总结,我们设计出来的,然后把这个图样交给老师,让老师来鉴定。底下我们再看经文:
【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
他成就了。他成就了,他已经是所有诸佛所赞叹,这已经是可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都要佩服他,可是你看他对老师还是这样的恭敬。你看『稽首礼足』,「稽首」就是叩头、顶礼,「礼足」是用自己的头顶礼佛足。头是我们人最高贵的,用我们最高贵的头顶礼最卑下的足,这是最敬礼。对于尊长、老师没有丝毫的傲慢,哪怕自己有大成就,还是这样的谦虚,对老师感恩戴德,这给我们表演好样子,师道。现在社会上的人自己稍有些成就,父母老师都没看在眼里,见到老师不可能说顶礼,点个头就算不错,这是什么?这样的人也不可能真有成就,他的所谓成就,都叫昙花一现,没有根本,根本是什么?孝亲尊师。
所以我们在社会上看到一些所谓挣了大钱的大富大贵的人,假如没有德行,他只有两条路,一条,他是下监狱。有,哪怕是首富,都到监狱里去了。另外一条,他到医院去了,重病,业障现前,挣的钱拿来做医药费。为什么?人没有福本,没有福之本,他那个福不可能长久。就像一棵树它没有根,没有本,根就是埋在地里,本是地上的那个主干,什么是根?孝道是根。什么是本?师道是本。所以你要真有成就,这个成就是永久的,持久的,你必须要有这样的一个根本,否则就是昙花一现。所以师父老人家让我们扎根,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个,孝亲尊师。『绕佛三匝,合掌而住』,这都是行礼,绕着佛三圈,然后合掌向老师汇报。我们底下看经文:
【白言世尊。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
对老师尊师重道,向老师做汇报,说我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成了。『庄严佛土』,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已经成了。『清净之行』是讲正报,庄严佛土是依报。成了以后,老师听了非常赞叹。所以底下我们看经文:
【佛言善哉。】
老师看到学生这么高的成就,由衷的欢喜。老师没有嫉妒,没有障碍。阿弥陀佛这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诸佛都赞叹,所以他的成就超过老师。老师寿命只有四十二劫,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所以这个都超过了,可是老师他没有嫉妒,反而赞叹『善哉』,这样的真正是善知识。如果心有嫉妒,心量小,那就不是真正善知识。
在历史上也有老师嫉妒学生的。你看东汉时期的郑康成,大儒,他批注了《论语》,批注了「十三经」不少经典。他过去在马融座下学习,马融也是大儒,马融看到郑康成(郑康成跟他学了三年,把他的所有的学问都学到了),而且知道这个学生将来了不起,一定超过自己,他就嫉妒,嫉妒怎么样?他就给(郑康成毕业了,出山了)郑康成送行,带着学生十里长亭送行。这个老师就想要暗算这个学生,所以叫所有的学生给他敬酒,一百多人,每人敬三杯酒,想把郑康成灌醉,然后派了杀手在路上要把他暗杀掉。没想到郑康成酒量特别大,三百杯下肚,连一点微细的礼节都不缺。李白「将进酒」里面讲的「会须一饮三百杯」,就是讲这个,郑康成真的酒量大,心量大了什么量都大。
所以他也很有智慧,他知道他的老师嫉妒他,要暗算他,所以他跟他们讲说我要走大路,结果走到半路他就偷偷的从小路就溜走了。这是什么?老师嫉妒学生。所以马融也是凡夫,不是什么真正的大儒,他这样的心量,怎么能成就大儒?所以他的这个儒,充其量叫儒学,他没有学儒。马融当时也是很有名的,做了官也很大,也批注不少经典,到现在还流传着他的批注。但是你说他这样的心行,就不配称为大儒,充其量你是搞儒学,儒学家,不是学儒,他没学圣贤。所以我们师父常讲,儒释道三家传统文化,我们要搞学佛、学儒、学道,不要倒过来,搞佛学、搞儒学、搞道学。搞学问研究,跟你真干,那是两码事。老师在这里非常赞叹自己的学生的成就。下面经文说:
【今正是时。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
老师听到学生修学成就,立刻跟他讲,『今正是时』,你快点说,快点汇报,不要等什么其它时间,就是现在,「今正是时」。证明老师跟法藏比丘的愿心是相同的,都是心心念念希望众生快快成佛,要度众生成佛不容易,法藏比丘在这里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开出这样的特别法门,度众生就容易,就快速。所以老师非常高兴,你做得太好了,我度众生都度不了,你就帮我度!你看,老师都是这个心。所以佛佛愿同,他们的心愿都是一致的,互相他没有说,你高过我我就不服气,没有那个心。
现在有句俗话讲同行相忌,你成就,好像你把我的地盘都占了,你讲经讲得好,你把我的信徒都拉走了,把我那边供养全部都拿到你那儿去,心里就不服。我们师父这么多年讲经弘法,遭受多少的挫折障碍,什么障碍?就是嫉妒障碍,讲经讲得好,最后大家都不欢迎你,就是让你走投无路,让你停讲,你别讲了,不讲,你不给我拉信徒。所以这个什么?我们师父吃了这么多的苦,尽管我们师父从来不拉信徒,从来不接受供养,但是别人还是不容易放过你。所以真不容易,我们今天能够听到师父的经教,要知道师父这几十年风风雨雨走过来,多么不容易,我们真的得感恩!
所以世间自在王佛在这里,他是鼓励弟子,鼓励他自己的信徒跟阿弥陀佛走。绝对不会说,你得听我的,不要听他的,这个心量太小。你比我好,我就希望我的学生都跟你学,绝对不会嫉妒你。所以讲「今正是时」,这是众生有福,你赶紧讲,所以『汝应具说』。这个地方都是显示,我们学佛的路上如果见到真正的有志气、有善根、愿意学的人,我们要赶紧栽培他。真正的高人,绝对不会阻碍别人,都是希望别人赶紧成就。如果障碍别人,这个罪业就很大。在这里讲,『令众欢喜』,老师叫学生(叫法藏)赶紧把他的修学成就汇报出来,让同学们听了都欢喜。有这么好的法门,这么好的极乐世界,让大家都要去,都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善根成熟的,让他们都念佛求生净土,就一生不退成佛。善根没成熟的,那是什么人?感情很重的,情执深重,在世间自在王佛那里不舍得离开,老师叫你们赶快去赶快去,他不舍得,这是情执很重的。这样的人善根还没成熟,那也行,那就让他得大善利,阿弥陀佛也不会勉强,世间自在王佛也不会勉强。他不会拉信徒,你不来,行,你先慢慢成熟,等你什么时候成熟了你再来,但是你听到这个法门,你总是得利益。
这里讲的「大善利」,真正的大善利就是令一切众生回归净土,同入弥陀一乘愿海,一生就能够成佛,这是最大的善利。这个善利,说老实话是一切诸佛都希望,哪个佛不希望众生赶紧成佛?但是没找到好方法,没想出一个好的构思,现在法藏比丘想出来,他想到这样的绝妙的方法,能够帮众生很快的就成佛,所以一切诸佛赶紧都鼓励自己的弟子到极乐世界去。所以这个法门叫「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所有的佛都劝化众生到极乐世界去。所以阿弥陀佛声闻十方,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十方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世界都能听闻,这是诸佛宣说。底下说,经文讲:
【能于佛剎。修习摄受。满足无量大愿。】
这个『佛剎』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修习』,这是讲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们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接引十方众生往生。像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都是从咱们娑婆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的,他们是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左右手,他们都是帮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到极乐世界来。大众闻法,听到这个法门,都得到了善利,都像阿弥陀佛那样来修学,发弥陀之愿,学弥陀之行。『摄受』佛剎,这就是摄取佛剎。『满足无量大愿』,这就是满足往生净土这个大愿。往生净土是一个愿,为什么叫「无量大愿」?我们看到昙鸾大师他在批注《往生论》的时候就讲到,满足往生净土这一愿,就等于满足无量无边一切大愿。你能生一佛土,生到极乐世界,就等于生一切佛土,见一尊佛,就等于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是《华严经》里头讲到的,昙鸾大师讲得好。黄念祖老居士讲他「和盘托出诸佛心髓」,诸佛的心髓,髓是精髓,这几句话都讲到了。我们仔细思惟,用什么方法来度众生最好?真的,就是用摄取众生往生净土的方法,来度一切众生,所有的佛都用这个方法。
所以佛虽然讲无量无边的法门,释迦牟尼佛讲八万四千法门,十方诸法讲的法门也是无量无边,很多。所有法门都归到这一个法门来,这一个法门就是教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根机,你是菩萨也好,你是六道众生也好,你只要修这个法门,都能平等成佛。所以这个法门在《大藏经》里找不到其它的第二个法门,像它这样殊胜,像它这样方便。这个经题里面讲的「大乘无量寿庄严」,这个大乘不是普通大乘,古德称「大乘之中的大乘」,还说「一乘中的一乘」。大乘法是帮助众生成菩萨,可是这个大乘是帮助众生成佛。一乘法是让所有众生同成佛道,只有一佛乘。《法华经》讲「无二亦无三」,没有二乘,没有三乘。二乘是大小乘,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只有《法华》、《华严》才讲到一乘法,还有《梵网经》也是讲一乘法,《无量寿经》也是讲一乘法,都是教你这一生平等成佛,而且圆满的、快速的成佛。
所以古德称,「圆中之圆,顿中之顿」,圆是圆满,一点欠缺都没有,你这一生就能成佛。顿是快速,你看像我们这些博地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断,一往生到极乐世界,没多久就成佛。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你哪怕是下下品往生,品位最低的,你要花开见佛,花开见佛是什么?你就证法身了,证法身就是成佛。那要时间多长?十二大劫。十二大劫,我们这个世界听起来好像很长的时间,十二大劫是从我们这世界算。但是《华严经》上讲,在极乐世界一日一夜,等于我们这个世界一劫。十二劫的时间,等于极乐世界十二天,你这感受上你就等于过了十二天就开花见佛。感受为什么不一样?因为时间不是真的,是你感受当中的这些妄念。爱因斯坦他也证明,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学物理的知道,相对论证明,时间是由于物体运动速度,相对的速度不同产生时间变化,相对论讲的。所以时间不是真的,是假的。在极乐世界它没有时间,经上讲的,没有这些年月日时,没有这些东西,一真法界。在我们这世界有时间,所以佛方便法说我们这世界十二劫,但是感受上他们就是十二天。你看这么快速成佛,这不得了!顿法。所以昙鸾大师他在这里讲的这几句话非常了不起,可以说把法藏比丘这个大愿和盘托出,说这是诸佛的心髓。
法藏在这里学了亿千岁,又用五劫的修行结得大愿,造成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我们用最容易、用最快速的方法,最稳当的、最圆满的来成佛,他真的实现了。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今天我们要做什么?就要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其它的还要不要学?不需要,学到拉拉杂杂这么多,到时候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事耽误了,那就麻烦。所以既然这个法门最快速、最容易、最稳当、最圆满,那我们就一心一意修这个法门,一到极乐世界你就满足无量大愿。
你看《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他也是这样示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十大愿王,十是代表圆满,十大愿王是十大类,这个也是无量大愿,在哪里能够满愿?他自己说的,「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剎」,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这《华严经》上讲的,这是普贤菩萨自己说的。我一往生彼国,就是极乐世界,现前就成就此大愿。所以你一往生这个愿,就是满足普贤十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没有什么欠缺,全部圆圆满满成就。利乐一切众生,利益,这利益是真实利益,能让一切众生都能够像普贤菩萨最后求生净土,满足无量大愿。
所以彭际清大居士,这是乾隆期间大居士,他就说过,这个法门我们遇到了,真叫「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这一生遇到《无量寿经》,这真是稀有。《无量寿经》最善本现在出来,出来时间不是很久,你看夏莲居老居士到现在还没到一百年,我们就得到了。黄念祖老居士是夏老的入室弟子,他给《无量寿经》做了这么圆满的批注。我们师父上人给《无量寿经》讲解也讲得这么圆满、这么清楚。道理我们都明白了,剩下来就是自己干。这么样的因缘,你仔细想想,真的是无量劫来难遇,这生遇到了,你只要依教奉行,没有不往生。怕就是怕我们不能老实听话真干,那就是把这个法门,这么殊胜的机缘当面错过。
读《无量寿经》、听《无量寿经》往生净土的人很多,我就亲自就送了一位。我在一九九八年,我那时还在美国读书,在留学,常常亲近达拉斯佛教会。老法师一年都会能来一、二次,给我们做佛七开示,参加佛七。那个地方春秋两季是大佛七,参加的人数比较多,那个地方每次佛七收一百二十三个人,效法慧远大师当年在庐山结社念佛一百二十三人。其中有一位老菩萨叫马玉叶老菩萨,八十四岁,一位女众,她当时她就一直听师父讲经,一直就是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我也认识她。她当时就发愿,说我将来往生要在佛七当中往生,给大家做证明。结果她这位老菩萨很了不起,她是平时非常敦伦尽分,她养大几个女儿,吃了不少苦,对别人都是关怀无私,很善良的一位菩萨。我每次去达拉斯佛教会,都看她很精进的念佛。
结果一九九八年三月那次打佛七,悟道法师来主持,结果我也参加佛七。到了第四天,这个佛七的时候大家都是有经行,有打坐,它是统一的。经行之后,到了经行了几圈,大家就得回到座位上归位,坐下来念佛,那个是第一时,绕佛完了之后大家归位。我是坐在第一排,这边是男众,对面是女众,我坐在第一排,前面的情景我都能看到。我在那儿念佛的时候,就看到对面这位马玉叶老菩萨就站起来,向佛三拜。当时我在念佛的时候我还觉得奇怪,老菩萨怎么提早站起来?打坐,坐着念佛还没有完,她就站起来,做什么?是不是上洗手间?我就打这些妄想,不老实念佛。结果老菩萨三拜之后,就悄悄的离开座位跑到后面去,我也不管,我们继续念佛。念完了之后又站起来,开始第二次,第二次香起香,然后又绕佛。
结果当我们绕到外面,她是绕到佛像后面,佛像后面是个小的休息室,有这些沙发,有椅子,都可以让你坐的,你累了你可以到那休息。结果一下发现这位马玉叶老菩萨坐在那往生了。穿着海青,还戴着我们佛七的名牌,她就坐在那儿就往生了,这是我们亲眼所见。结果一百二十三人真的就给她念佛,助念,悟道法师也很赞叹。后来我们就念,念了一天一夜,然后才请殡仪馆把她带走。把尸体带走的时候,给她换衣服,发现全身柔软,而且她的面色最后变成金黄色,非常的庄严。在场的人都亲眼看到,叹为观止。这是她自己满了自己的愿,满足无量大愿,她什么愿?她说她往生要在大佛七里往生,真的,大佛七第四天她走了,走得这样精彩,让所有参加佛七的人无不生坚定的信愿,这是给我们示现,往生净土是真的。我是亲眼看到她往生之前还好好的,还能拜佛,还能走着去,她就坐到那就走了。当时我还负责拍录相,走了以后才拍,很可惜,她走之前在拍更好了,走了以后给她拍,拍了现场。
这个事,就是送完她走了之后,我们把这个事,道场把这个事向老法师汇报。老法师当时在新加坡,听到这个事情也非常欢喜。在讲经里面特别提到,说我们的达拉斯道场花了好像是几百万美金买下来的,这样往生一个人,我们就回本了,要是再出一个,那就赚了!老人家特别高兴。这是什么?真的给我们做好榜样。她能做到,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得到。只要你死心塌地,对这个世间一切放下,断恶修善,老实念佛,那真的万修万人去,每个人都能做得到。
对这个世间真的一切留恋都不要有,知道这世间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是你作梦。梦里的东西你拥有的都是暂时拥有,你拥有的时候不是你的。譬如说你的财,你只是什么?暂时过过手,过过手的你可以拿它来利益众生,利益社会,积功累德,这可以,这是应该的。
我妈妈就想发愿自己将来自在往生,她跑去问师父,「师父老人家,我很想自在往生,请问怎么能做得到?」师父就给她讲了两个字,说「你放下就行」,就这么简单。你放下你就能得自在,你要往生就跟马玉叶老菩萨一样,很潇洒的走,那是给大家做示现,这样的度众生最有说服力。我们在这儿讲了老半天,你们还没看到;她这一表演,你们全看到了,这叫作证转。三转法轮,示转、劝转、作证转,我们这叫劝转,劝你相信极乐世界,劝了老半天你还未必信。你一看到,真的,没有假的,你就信了,作证转最重要。这也给我们讲经带来一些教材,就是案例,我们需要这个。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第五品就学到这里。下一次我们开始本经最重要的一品「发大誓愿第六」。今天讲得有不妥之处,请诸位大德、同修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我们一起来合掌恭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谢谢大家。
钟茂森:梦人赠桂故事「梦人赠桂」选自《阴骘文注证》。讲元朝有一个人叫周德,家里很贫穷,但是他是乐善好施。在路上有一次遇到一个很污秽、滑人的东西,一种砖石、瓦片,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6
钟茂森:散心念佛的福善都不可计量,何况净念相继 你这里讲,希望用禅来开智慧,用密法来增加福报,蕅益大师说不用了,你果然能信愿持名,这一句阿弥陀佛,每一句佛号,一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5
钟茂森:不识字,只一心念佛,不会诵经,能往生吗 如果真能一心念佛,那一定往生。往生极乐世界,佛在《无量寿经》里讲得很清楚,第十八愿就讲到,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08
钟茂森:十子异疾安士先生引徵了《迁善录》里面的一个故事,为我们说明嫉妒招致什么样的果报,让我们引以为戒。这是讲到「十子异疾」。宋朝有一位大夫叫蒋瑗,他有十个儿子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6-16
钟茂森博士: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这是讲帮助他人的急难,救助他人的危困。救人急难,把人家从危险当中救出来,这个很大功德,古人讲「救人一命,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6-16
钟茂森博士: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受到人家的恩惠一点都不懂得感恩,反而别人跟他有一点过不去就念念不忘,总想著机会来报复。即使找不到机会报复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要有这个理念—今天就是我生命中最后一天 你看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面好几个愿,都是讲「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很多个愿都是讲要「闻我名号」。这个闻名就是把经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博士: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这条讲的是不要张扬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张扬人家的短处,就是说是非,揭露人家的短,这最容易跟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心里多障碍,境界里自然也多障碍 下面说,「荆榛瓦石,皆是眼前障碍,不能顺利之物」。这是把荆榛和瓦石的引申义说明了,它都是眼前的障碍,不能够使我们行走顺利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常熟徐凤竹栻故事讲的是常熟徐凤竹栻。常熟是江苏省的常熟市,那个地方当时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徐凤竹栻,凤竹是这位先生的字,他的名字叫栻,徐栻,字凤竹。他的父亲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心量小,再好的福田,果报很小在中国历史上护持正法的帝王里面可以说梁武帝是首屈一指,他对佛法非常的虔诚信仰,护持佛法,建立了四百八十座寺院,度出家众度了几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下面我们再看《正义》里的一段话,“案《礼记》云: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中,谓心在其中也;外,谓迹见于外也。由心以出者,宜听乐以正之;自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博士:言语忍忿自泯 “言语忍,忿自泯。”这是讲兄弟之间讲话也要留心,不要讲得太过火,因为讲话往往无意中会伤了人心。当我们讲话不留神的时候,可能讲了一句话,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嗜好一定要放下 所以学佛的人要放下嗜好,不要有什么嗜好。真正你要嗜好就是读经,就是念佛,深入经教,或者跟人讲经说法,这些都是正业,其他的世间人那些嗜好我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博士:知过不改。见善不为 【知过不改。见善不为。】明知自己有过失,不肯改,没有忏悔心。要知道忏悔心、惭愧心,这是善心,有惭愧的心、有忏悔的心,这个人就有救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0
钟茂森:如果贪瞋痴的种子强过念佛的种子,那临终助念就很关键但是可能有的同修也会觉得自己念佛功力不够,这个种子好像也不是最强的,遇到境界来了,还会起贪瞋痴,贪瞋痴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改造命运,必先改恶念真的,《太上感应篇》上讲,「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过去虽然有些不善的言行、心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富贵的人能够在上不骄,满而不溢,才能够长久 富贵的人能够在上不骄,能够满而不溢,才能够长久,如果是一骄奢淫逸,他的富贵很快就崩溃。很多所谓的快速成长起来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做善事的两个关键『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远心』,你看做善事,这两个心是关键。在末法时代,就是我们现前这个时代,真的做善事的人太少,干恶事的人很多,善人少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3-12-24
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012-0013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讲到:【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感应篇》文虽然不长,每一句话裡面的境界都是很深、很广
太上感应篇时间:2023-08-19
钟茂森:蕅益大师说孝道:孝闻说蕅益大师说孝道—《孝闻说》 钟茂森博士主讲 (共一集) 2010/5/12 中国云南晚晴轩 档名:57-020-0001 尊敬的诸位大德菩萨,大家好!我们今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道义救危机 中华商业伦理世纪重建之路首届商亦载道精神启示论坛 2009年10月16-17 中国上海 转自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91026/21016884728.shtml钟茂森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一集)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这个月是农历七月,在农历七月十五,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二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继续学习蕅益大师的五重玄义,昨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五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昨天将流通分学习圆满了,今天我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四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开始学习《佛说盂兰盆经》的经文。我们前三天将本经五重玄义学习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三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继续来看蕅益大师五重玄义,昨天我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六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昨天我们讲到正宗分里面关於如来教孝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七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昨天讲到正宗分第二个大段,第二个大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九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请大家继续来看《大乘无量寿经》第六品「发大誓愿」,我们上次讲到第二十五至二十七愿,我们继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发大誓愿第六」,我们看第十愿开始,神足通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五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上次讲到第十九愿、第二十愿,还没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上)-2011年新 2011年新加坡弘法大会—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集) 2010/12/31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一大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四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同修大德,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看《无量寿经》第六品第十九愿的经文,我们上午这一段经文讲到一半,只讲到: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一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今天我们讲第十三愿「光明无量愿」,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下)-2011年新 2011年新加坡弘法大会—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集) 2011/1/1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一大厅 档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是端午节,先祝贺大家节日快乐!在世俗里面,节日大家是一起庆祝、一起团聚,难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六集)尊敬的法师,尊敬的王神父,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很难得,有一位天主教的神父来听经,欢迎王神父。王神父他现在也是想学《无量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三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 很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我们这个学佛讲座,我见到有很多是新来的同修,可能是参加我们刚刚结束的念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二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无量寿经》第六品,我们现在来学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我们一起来读经文: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七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请大家继续来看《无量寿经》第六品。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二十二至二十四愿,这三愿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美国布莱恩博士用催眠研究轮回的科研成果 来源:摘自《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作者:钟茂森博士主讲下来给大家再介绍一位可以说是用催眠来回忆前世这种研究领域里面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八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看第六品第二十四愿。这一段的愿文有三个愿,我们讲到最后一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五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二品,我这个经本是第四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一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去年,二0一二年六月二日开始,我们在圆明寺应上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六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正式开始讲解《无量寿经》的经文,请大家打开经本第二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二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经本第二品的第十七页最后一行: 【心常谛住度世之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三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三页,「德遵普贤第二」这一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八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一品,经本第二页。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四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经本第八品,今天我们看经文: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这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