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般若正见
佛灭度后,渐分诸宗。阿底峡尊者入藏之前,西藏佛法正从朗达玛禁佛后逐步恢复,尚无公认之标准。因至印度学法者既多,承传亦多,学者不能融会贯通,或重密轻显,或重显轻密、或轻二乘、或废自乘,致有大小显密空有之诤,修者唯趣于神变奇异之事,且相互冲突妨碍,真为了生死而修行者,寥若晨星。阿底峡尊者入藏,著《菩提道炬论》,以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二门,整顿西藏佛法。以观一切众生皆父母故,教派之我执法执自化于无形,而佛教遂复归于统一。临寂时,弟子请传法要,唯教以深信业果为无上法门。得尊者承传者,唯在家弟子仲登吉,虽居白衣,一切依戒而作,非无矩度,然以居士担荷圣教故,比丘日少,西藏佛法又复陷入危险。宗喀巴大师应运而兴,既承阿底峡尊者之教法,又重比丘戒。显教则有五部法相:《现证庄严论》、《中论》、《入中论》、《集量论》、《俱舍论》、《比丘戒》。密乘则有三部、五部、二十余部《二次第》之修法。熔释迦世尊一代时教、大小显密于一炉,不惟不相冲突,而且适见其互助互成之妙,故有第二法王之称。由宗大师传至二十八代康萨仁波卿,又转授于海公。故海公之教,即是从释迦世尊以来一脉相承之教,法流极为清净。所谓般若正见,即自释迦世尊乃至历代祖师辗转达相承之修行正路、经验要诀也。
师在康萨仁波卿座下,专精修学深广般若,具得般若传承正见。晚年于清凉桥讲经时曰:若问我等是何宗派,应曰大般若宗。学般若故,以般若为宗。
广般若方面,师始终以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为唯一准绳,藏人赞叹《菩提道次第》为完全次第。完全者三乘兼修,显密圆融;次第者配合巧妙,循序以进。于此可见额鲁巴(格鲁巴)传统家风也。
入道方便,首重师承。得法流甘露,滋养慧身。以教言,听师一夕谈,胜读十年书,以证言,经验作导引,知道路曲直,得有形无形之摄持,不堕邪险,无迂回迟缓,稳速抵家。师尝自述依止学法之经验曰:若不依善知识之教授,惟自钻研书籍,读诵极多,修戒仍不得下手方便,修定亦不别邪正。因特译出《事师五十颂》,先依十德择师,而后严格按弟子法修学,必得殊胜利益。
汉地盛行大乘,多有自命不凡,对声闻缘觉,斥为小乘;对人天十善,更不屑顾者。师依宗大师教导,认为三士修法不可偏废。上士不离中下士所修法,否则基础不稳;中下士亦应回小向大,发大乘心,修在乘行,否则如来斥为焦芽败种。师又认为修行不易成就者,原因虽多,最重要者皆越中下士之行,而不肯修,虽名上士,实少资粮,故应从下士法修起,认定黑白业果,深细观察,能长大智,为中上士打稳根底。中士者出离生死,趋向涅槃,若不修此,一切尽属世间法矣。故必须重视圣教根本别解脱戒,决不能自命大乘,而忽视之。不知对治烦恼,而欲修行成就者,非空中楼阁而何?从来有成就之大德,无一不具中下士坚实基础。上士者观自苦求出防,观他苦发菩提。愿皆离苦,得涅槃乐,上士恒勤求,自苦他安乐,难行苦行,在所不辞。关键在于不轻声闻缘乘,亦不废自乘。出离心,菩提心,以及正知正见,道之三要得以建立也。
关于显密问题,师曰:显是密之显,密是显之密,有则双存,无则并遣。若不知显,则不了密之性相,若不知密,则不悉显之作用。显教乃密教之基础,密教乃显教之善巧方便。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密法若背离显教之基础,即无异于外道。故学人必须有坚实之显教基础,方堪学密。有谓学密者,可不必拘泥于别解脱戒,师则断然不许。因密法讲即身成就,速度愈快故,要求愈高,亏损律仪,直堕狱地。如飞机少一螺钉,危险极大,不比普通车辆故也。
一九四五年师于太平寺讲《圆成次第》,盛赞根本乘与密乘暗合道妙之处,发前人所未发。曰:密法若不与小乘合,有人说不是佛法亦无以自白。大乘中虽有根据而证据少,若以根本乘合之,则不多不少,相数恰合,安能谓其非佛法乎?又曰:若无《生圆次第》,则《法蕴足论》为虚设可惜;若无《法蕴足论》,人将谓《二次第》为外道,亦无可辩白。此义无著时始略为揭示,又不可为外人道,外人有不知而兴谤者故。根本乘与密乘处处可以扣合,不显明合说者为防盗取也。
师晚年因世多轻视小乘,特对《阿含》慎密研究,谓阿含为佛金口所宣,百劫千生难逢之教,所有密法道理及秘密修法,《阿含经》里均有含藏。于一九六零年起,不顾年迈体衰,每日精读《增一阿含》,根据康公等恩师口授要诀,及自他多年学修经验,撰写《学记》,其自序云:深悔少壮之年,以无知故,不识阿含大教无上无穷,未肯虚心学习。中年受雪山之教,渐识门路,乃于六零年发心细学《增一阿含经》,不怖经多文广,一日不死,必学一日,以此誓愿,超越老病,复蒙三宝文殊加持成就。最后重序,指出其精微义理,入道要门,且谓:服膺阿含,全心遵行,则神通光明,不求而自来。苦口婆心,以助来学,前后一如,老而弥笃,显密圆融,参证确凿,令见闻者,倍增景仰。
显密圆通,已如上述,下手方便,需依次第。学密法必需有显教之基础,未学显教者,不能入密。显教戒定慧三学,以戒学为首。师曰:宗大师创额鲁巴教派,所以特别兴盛,即因严持别解脱戒,及摄持僧团如法羯磨之故。又曰:定道由戒律入手,乃额鲁巴之家风。定道不由戒入,即非正定,与解脱道不相应故。师又曰:密法本来在戒律中,戒律即是密传,故应结合而修也。大乘戒为密乘戒根本,密戒是大乘戒方便,二者尤不可分。初学密者,应学下二部,万要与别解脱戒结合。可见密乘戒必以在乘戒为基础,大乘戒必以别解脱戒为基础,此戒律方面显密大小之次第也;修行方面,五道次第;密法《生起》与《圆成》二次第,均须循序渐进,不可颠倒,不可躐等。此乃历代上师师师相承之宝贵经验,保证稳速抵家。
深般若方面,甚深中观正见,师以一颂概括:生死涅槃纤毫自性无,缘生因果如如不虚误,二互不违相助以出升,解龙树义现证求加持。释曰:涅槃者,生死尽也,既无生死,云何有涅槃?执有涅槃,仍是我执。金屑虽贵,著眼成刺。名言之自性亦无,不许有纤毫执著存在也。缘生因果则丝毫不可破,飞机少一螺丝钉即不能飞。二互不违者,无自性与缘生不违也,不空则不能缘生故。
师于离言真谛,虽亦开示,但不喜谈玄说妙,而侧重于平常日用,融理于事,即事显理。师曰:般若要从八正道练习显现,方是真般若。盖真谛本无言说,一落言说,即是俗谛,即必须依八正道说也。又曰:慧者何?般若是也。般若无相,寓于六度万行,故曰慧行。若废行而谈慧,则慧亦无所用。所译《慧行深意》,即《金刚经》之绝妙注释,因所述皆为断除我法二执,辩识种种烦恼魔事,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能以空慧,破诸魔境,非金刚而何?若徒尚玄谈而无实际对治烦恼障难之力,又岂能名为般若耶?
有好口头禅,妄执空理,妄自尊大,不敬三宝者,师严斥之曰:如引一二句语录,如来顶上行,一棒打死与狗子吃等,是总坏佛宝;或执三身中唯法身是真佛,三十二相等非佛,是坏一分佛宝,说唯自性如来是真,实则唯皈依其我执大魔而已。或曰:某种佛法好应学,某种不应学,是即坏法宝。或曰:只有唯识才对,后来于唯识中,又说只有某一派唯识才对,结果连玄奘师也不对,只有你才对,岂不可叹!有谓僧人无戒行者,何必敬之?师曰:人闻此说之后,每见出家人,即起一观察过失之心,是即坏三宝之初步。以上为破坏三宝之倒引。复有坏戒,坏依止等种种倒引,令人退道堕落,皆痴所摄。不为其惑,即是般若。故般若不仅谈理,需于事上见般若也。
我我执魔者,我谓我慢,我执谓有我之感觉,魔者即此二种习气,其体即是愚痴。应观其极可鄙厌,随时惩治。以此习气,无始薰习,极难除去,须久久施功,方能涤除也。
疑心多心魔者,谓诸行人于诸见行,未得决定,随心取舍,而自心又未必合理,故成魔事。虽多能作,而无专尊修习,不得悉地。谓所修不成套,危险甚大,纵无危险,成就亦极缓。
又曰:道之决定,即是无上殊胜之法,大魔障者即是道之掉动。修行人一生经得起几番掉动?人生难得,转瞬老死相迫,如何得了?宗喀巴大师此法,完全、细密、示人以修行之决定办法,极为难得。若不幸遇此法,腹行无方,随人牵引,如何能有成就?
执二错失魔者,此魔最细。二者谓内心外境也,未了心境一如,皆此所摄。执有自性之阿赖耶,亦是此魔。对治之法,应修大般若,若会得庭前柏树子,即是祖师西来意,便无此魔矣。
我慢执魔者,于甚深空见,起诸我执,自谓能证,因起我慢,醉傲为性,于余法余人,轻毁藐视。师曰:夫般若无所见,执有所见,非魔而何?八万四千法门皆有作用,执己见而谤余法,亦魔事也。
执宗派魔者,谓执爱自宗、嗔他法派等偏执见。师曰:康萨仁波卿于对治此魔,修行特别得力。故能摄受各宗各派之人,而化除其横梗之成见。或问康萨仁波卿,红教好否,师答言好,问何故好,答开珠仁波卿如是说故。盖各宗均有可采之处,以皆是佛弟子故。故评各宗不能一概抹杀其优点。开珠仁波卿指各宗之失,亦皆能洞中其症结,使其心悦诚服。故好歹非不应分,但不应加我执耳。至初学者,先惟应专学自宗,至精熟已,方广学他宗,抉择分别。但虽知其短,非时亦不轻说,于他宗不勉强附和,亦不应轻事批评也。
《慧行刻意》中述内外隐暗诸魔之差别行相,及消灭魔障之方法,极为精细重要。初以深般若灭魔,观所障之自,能障之魔,及俱有障法,皆自心分别,无有实体。平时定中练熟,临时即有作用。法空定能隐山河大地,内外一切当体即空,故能治魔。若有一丝芥蒂,即是魔立足处。次则治以广般若,即以慈心悲心菩提心,以胜信恭敬力、甚深缘起力、咒力、修福力、坚信力、瑜珈力等而消除之。即以理事二门对治魔障,般若正见即寓于此中也。
师曰:慧行未实证为正知正见,实证即是般若度。学人今生至少应得见道,依戒依法精进学修,但勤耕耘,不问收获,百折不回,必有成就。
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法源寺住持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去参加纪念会的人都佩戴一枚。这是国内第一次以佛像做徽章。事后道阶法师来普陀山,送给印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老子说:天道无亲,唯亲善人。一般人对这句话很难理解,现在我们用养育孩子来做比喻。很多人去堕胎,有个原因,怕养不起孩子。养一个孩子都很累,更何况再来一个。我们潜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问:迦叶身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名曰饮光。何故云色?若吞余色,应云饮色。何况色不可吞。以色对光,逾明显故。莲池大师答:由色有光。无金色者,光从何来?色不可吞,光独可吞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趺坐向西归净土,莲池浴体证无生枯肠欲断只呼天,痛惜禅人殒少年,数载名山参偈遍。归来念佛荷锄边;助兴梵刹同艰苦,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臂药王真供养,孔悲颜殁尚凄然。活到于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续问答有当问,而前问不及。自设为或问如左。问:《大本》、此经一体,既闻命矣。然《大本》三事,此经似无。一、因地六八大愿;二、愿后广修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损福行为:1. 【大慎】爸妈责备发怒, 子女生嗔恨是一过, 抵触顶撞是十过.2. 工作不竭忠尽力, 一事为一过3. 【大慎】不尊敬先贤和长辈, 一日为一过4. 【大慎】堕胎为二十过5.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我在少年时侯,见有前贤排斥佛教,遂以先入之言为主,也随着藐视佛法,这是无知啊。后来偶然在某戒坛经书流通处请得数卷佛经阅读,这才大吃一惊,不禁叹道:假如没有读到这些佛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救麂免难黄广文文登上记载:广西贵县西乡,有张某夫妇,一向爱好行善,尤其对物命,从不加以轻贱或伤害。有一天,猎人追杀一只麂,麂惊慌恐怖,躲入张某家中,张妇急忙用旧衣,掩盖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程氏夫妇平素喜吃鳖肉。有一次偶然买回一只大鳖,吩咐厨婢宰割烹煮,当时夫妇有事暂时外出。厨婢心想:由我亲手宰杀的鳖命,已经不可计数。今日我决定要释放这只大鳖,甘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钱梅溪孽报谈记载:钱梅溪的邻居薛庆官司,从事宰羊卖肉为业,家境相当富裕。薛庆官到了四十多岁时,忽然害了一场大病,疾病痊愈后,脸型突然变成羊脸形状。后来到安徽贩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慧能大师与中国禅宗蔡惠明慧能大师(六三八—七一三)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因他父亲被贬官岭南,就落户在广东新兴。他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创始人,世称禅宗六祖。据“续高僧传卷八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唐代天台宗高僧。俗姓戚,常州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县)人,其家世习儒学,幼年便超然有迈俗志。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他年十七岁,游浙东,寻师访道。至十八年(730),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3
十二祖红螺资福彻悟大师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人,俗姓马。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博览。二十二岁时因大病
净土大德故事时间:2024-10-22
真谛所译的《婆薮盘豆法师传》记载了瑜伽行派的两位大师无着(asanga)、世亲(vasubandhu)的家世生平以及修学弘化的经历,是一部珍贵的佛教史文献。本文依据《婆薮盘豆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无著大师以前,印度的佛法极为昌盛,后来因为外道的势力进入了印度,大规模迫害佛教徒,曾经三次摧毁佛教。因为佛教徒以慈悲忍辱为上,不与争战,所以很多佛教徒被杀,寺庙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6
现在已入秋,大家知道,秋天属燥,故要特别小心火灾,说到火灾,刚才我无意中读到一篇文章,才知历史上单房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灾悲剧竟是发生在广州:道光25年4月20日(18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5
近代江胜观味农妙煦居士金刚经讲义节要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转换一个念头。而念佛更视作观亲切,念佛则是净念,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2
与茅静远居士书曰:居士造桥事毕,可谓莫大之功,然居士之心,好善无倦,一善甫完,复作一善,美则美矣,其如生死大事何?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孳孳为善,所作善事如须弥山,皆生死业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1
当阳玉泉寺 智者大师的隐居之处玉泉寺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也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座落于绿树丛林的玉泉山东麓。东汉建安二十四年,普净禅师结茅玉泉山下,为玉泉寺
佛教建筑时间:2024-09-15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五、净心具足诸法吴汝钧上面讨论的一念心具足诸法,是就平常的一念心而言,而人的平常的一念心,总是倾向于染污方面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1
三、附 编太虚大师答徐恒志问(二则)问一:显教说成佛须三大阿僧祇,而密教说即身成佛,其异同处何在?凡夫慧照观心,有即身成佛之可能否?答一:密教外,禅宗亦言即身成佛,华严宗亦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2
莲花色是佛世时代神通第一的比丘尼,她有些什么特殊的事迹吗?莲花色聪明美丽,但是她的遭遇却不幸。最初母亲为她找了一个女婿,可是后来母亲却和女婿有了私情。莲花色女生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28
二、如何开悟?古来能证悟的高僧大德很多,开悟的方法更是千奇百样,其中有不少是看到自然界更递兴衰的现象而开悟的。譬如:灵云志勤禅师看到桃花落地而开悟,并且做了一首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28
天台大师给我们说,我们的病有六种缘,这讲道理,有六种缘。第一种是「四大不顺」,这四大是讲地水火风,我们中国人讲阴阳五行,讲这些气。四大不调,人身体就不舒服,就会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3
【原文】迄高宗永徽辛亥岁闰九月四日,忽垂诫门人曰: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言讫安坐而逝。(据《五灯会元》卷一)【译文】到了唐高宗永徽辛亥年(651)闰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夫修行契悟法乃尘沙。云何独立一心为宗。而称绝妙答。若不了心宗皆成迷倒。触途成壅证入无门。如俗谛中亦有秘密之法。若不得要诀学亦无成。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 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 闇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 不见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7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八讲 持戒为节欲的根本02以修道来对治五欲,有两种生活方式,一是在家的弟子,一是出家的弟子。在家的佛弟子,要不给五欲的洪流冲没,至少要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4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主要讲了什么?02第五《坐禅品》:《坐禅品》记述六祖大师为闻法的大众开示修习禅定不是在着心、着静和不动上修行。坐禅的意义是: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3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三讲 多欲为生死的根本01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中的第一觉悟是说佛教的世界观;从第二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2
《佛说八大人觉经》原文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2
慈悲伟大的佛陀!您可知道我们现在的社会多么混乱啊!我们现在的人心多么险恶啊!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恐惧中生活!我们几乎时时都在苦难里挣扎!有些儿童只知道顽皮嬉戏,不知道读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2
慈悲伟大的佛陀!我们要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师兄(师姐)的新居落成了!感谢建筑师,设计这座美仑美美奂的新居;感谢所有工人,不怕风吹日晒地集体创作;感谢亲朋好友,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2
人死亡的一刻究竟是什么时间?脑死,但心脏还在跳动,他还没有死;心脏停顿了,但身体仍有温度,也还没有死亡。一条蚯蚓,我们把牠断成两截,牠两头都在跳动;生命是一个,究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1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三讲多欲为生死的根本02以慈悲代替贪欲,以智慧融化情感,不让心中生起杂染欲,自然就不会‘多欲为苦’了。俗话说:‘欲望不多的人,就没有失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1
五、靠不住的世界“无眼耳鼻舌身意”,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也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有人说:“我们明明不是有眼睛吗?这不是耳朵吗?这不是鼻子吗?怎么会说没有呢?”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1
【佛法真义】「体相用」的真义常有人问: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是什么意义?也有人问:佛教常说「体相用」,这又有什么意义?在佛教里,用「三」来表示的名相为数很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1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初四句,是三业赞叹中的意业赞叹,即观音从意业上显示化度众生的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1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13课丨如何过上没有烦恼的人生?03三、生死流转我们读《般若心经》,主要是为了要有般若,证悟般若智慧,超越对待、超越有无、超越生死之外,去认识自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1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8课丨苦从哪里来?无我怎么能无苦呢?03三、如何除苦怎么样除苦?科学的发达,能解脱人一部分的痛苦;医学发达,能给人类延年益寿;经济发展,改善大家的生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1
有个村庄里,两户人家比邻而居。东边这一家的主人王善有一天外出办事,返家途中遇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和尚,跛着脚沿路托钵乞食,步履维艰,于是他上前就说:「师父,请您到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1
追求快乐,是一般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标。一个人如果拥有财富、健康,乃至儿女成群、子孙满堂,却独缺快乐,生命将失去意义。如要拥有快乐,那就是常常感?满足。——星云大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0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5课丨人最可怜之处就是不自在,一直为别人而活!02二、说到“观自在菩萨”,我们必须先了解“菩萨”常有人以为菩萨一定都是神通自在、飞行去来、神通变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0
佛教在印度或中国,有不少关于钵的故事,能否为我们开示?有关钵的故事,最脍炙人口的就是金碧峰禅师与玉钵的故事。金碧峰禅师是一位道行高深的行者,他对世间一切都不贪爱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0
第5课丨人最可怜之处就是不自在,一直为别人而活!01人最可怜之处就是不自在,一直为别人而活!【下卷】透过故事读《心经》下卷将《般若心经》经文分段阐述。星云大师通过一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0
一相无相分第九「须菩提!你认为须陀洹会生起这样的心念?『我已证得须陀洹果!』」须菩提回答:「不会的,佛陀!为什么呢?须陀洹的意思是入圣流,而事实上是无所入的,不执着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29
八、显益1、三十三身(圣身)【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前面的开头,是起问关于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和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