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以无我空性的智慧摄持是无漏的善,能解脱;有漏的善不能解脱。凭我们现在的能力,做任何事都达不到无我空性智慧的摄持,那是不是就不能解脱了?
答:这就看自己的修行层次了。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无我和空性的见解,就没办法用这些智慧来摄持,但是你也可以有出离心和菩提心。菩提心有世俗谛的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有这些来摄持也可以。然后慢慢就能够生起无我和空性的见解。首先能生起相似的见解,通过相似的见解,最后能生起真实的见解。这都是要一步一步修的,哪有一下子圆满的?
沉香手串是不是颜色越深越好,相信有许多人有这个疑惑,但是沉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它的形成因素有许多,产地也是有所不同,这个问题其实不像大家想中的那样简单,今天
沉香知识时间:2025-04-03
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这天,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盛装前往礼见佛陀,请求佛陀及僧团能在舍卫城住上三个月,接受他的供养。佛
佛教知识时间:2025-03-29
信众问:可以带业往生吗?是不是有悖于因果?宗舜法师答:可能有很多人不明白,这里的业是指的恶业,往生就是生到西方极乐净土。西方极乐净土是由阿弥陀佛的善愿圆满成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28
问 题(醒起后能戒烟酒)1.是什么因缘让我父亲没有得到祖父的遗产,即使他是原配的孩子也不行?父亲怎么会在厕所里往生呢?父亲无法进来家里,所以才来入我的梦吗?盖了打坐
梦中梦因果问答时间:2025-03-27
星云大师曾经说过:我的外婆是一个吃素念佛的修行人,但是很不幸,讨了一个凶恶的媳妇。哎呀!真是一哭、二闹、三上吊都来了。后来这个媳妇却改过了,怎么改的呢?有一个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24
恭录自《华严经浅释》有善根的众生,因为在前生种了很多善根,福田中的功德满了,所以今生有福报、有善根。有的众生,今生不作善而作恶,为什么没有恶的果报呢?这个问题,
宣化上人时间:2025-03-24
人性的浮躁与懒惰往往使我们不能坚持和忍耐。如唐代沩山灵佑禅师去江西百丈山参百丈禅师,禅师让其于灶膛拨火,灵佑只是随意拨了拨,就以为没有火。对此,百丈拨了许久,拨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23
居士:佛针对不同根机的众生讲了八万四千法门,现在都讲“一门专修”,这和“法门无量誓愿学”是不是矛盾?大安法师:“法门无量誓愿学” 出自菩萨四弘誓愿,四弘誓愿乃从
大安法师时间:2025-03-23
学佛要走正道,不走正道,不能称其为学佛者。对我们每个人来讲,现在正是反思的时候。我们过去曾经走了许许多多的弯路,没关系,只要你能够回到正道上来,还为时不晚。如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22
居士:弟子2007年在东林祖庭受了菩萨戒,回家后只坚持了几个月时间,后来没有受持戒本上的戒条,也没有半月读诵。现在每天在家除了工作就是听师父的光碟,自己在家拜佛念佛
大安法师时间:2025-03-20
智海法师答:出离心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讲得很多,首先是对五蕴的出离,对于色受想行识的出离,就是《心经》里所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自己认识到没有?二一个,认识到色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9
智海法师答:我们究竟目标是什么?是追求解脱与自在。是你有不自在的地方,才追求。或者,换一种说法,我们不解脱不自在的地方在哪里呢?我们现前学佛人认识到因果之后,要从改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8
智海法师答:看你从哪个角度看。如果从出离心的界定,就是出离一切制约。我们现在,看出离心,是出离现实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都是由于虚妄分别而来。问题是虚妄的,所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7
这样去做,凡是有所求,没有不会获得的!您受持如意宝总持章句(过去现在未来佛母),凡有所求,都能获得!求聪明得!求总持得! 有部极其短,功德极其殊胜浩瀚的法宝经典,名: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3-17
我有一个同学,我上次到屏东监狱去演讲,碰到我的同学,屏东监狱典狱长,他是基督教的。基督教照理讲对这些事情,虽然基督教也有讲地狱,但是他们基本上就比较不相信这些东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6
邪淫(包括任何形式)是一种过失,这不言自明,但依个人愚见请勿使用“罪”字为好。因为佛法反对“原罪论”,也未曾有“某某行为是有罪”这一类的说法。佛法是让我们去除无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5-03-15
弟子问:有这样一句话,外在世界都是内在世界的呈现。如果我们看到别人的问题,就是自己内心的事。比如,我看到他人很吝啬,是不是我自己也有吝啬的成分?师父答:是啊!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3
妄想、颠倒、我执才是罪业;无妄想、无颠倒、无我执就是真净。比如释迦牟尼佛,也有金枪马麦之报,佛陀难道也是有罪业的吗?也是不清净的吗?显然不是的,佛陀内心清净,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1
1 现代的社会,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这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不和?你要讲原因,那是宿世的因缘。 2 家庭不和谐,别人的离间、挑拨,这只是缘。因是什么?因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7
宇宙的精华是生命,生命的精华是人,人的精华是智慧,智慧的精华是佛!佛云: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之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之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25
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络绎的村民们在默默地你来我往。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一团晕黄的灯光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24
黄花梨手串连日来,一则海南黄花梨价格暴跌九成的虚假报道引起了各方热议。业内人士和资深的收藏玩家均把这一消息视为笑谈,表示根本不值得一驳。而不少不明真相的市民和有
文玩手串时间:2025-02-21
哈喽大家好,我是梁辰好久不写文章了 ,今天来跟大家聊点有意思的事情,有一个香友问了一个问题很有趣,如今的星洲系怎么只见达拉干、文莱,如今的惠安系怎么现如今就只见
沉香资讯时间:2025-02-17
不能赖人家一分钱,差一厘都要还!儿子因病去世,父亲打3份工偿还80多万医疗债务11年前,江苏泰州的陆金红遭遇丧子之痛,儿子因白血病去世,欠下80多万元医疗债务。为偿还债
心灵触动时间:2025-02-16
幸福快乐之因叫善,烦恼痛苦之因叫恶,珍爱生命是幸福快乐之因。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是最珍贵的。我们天天在外奔波,就是为了养好自已这条命。一旦生命垂危,财富甚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潭州慧朗禅师初参马祖禅师时,马祖禅师问道:你来求什么?慧朗:求佛知见。马祖:佛已超越知见,有知见就是魔。慧朗听了,恭敬礼拜。马祖禅师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慧朗回答:南岳。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8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顶礼主要是对治傲慢。人都有傲慢这些不好的习气,若是有傲慢心,不会有任何进步。傲慢的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另一个是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功德。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30
问:活佛,我非常想得到即身解脱、大彻大悟的无上大法,请问我该怎么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向您求法?去哪里找您?答:所有弟子都非常想得到即身解脱、大彻大悟的无上
生根师父答疑时间:2025-01-26
在没学佛之前,多数人都非常散漫,容易放纵,也经常会生起烦恼,喜欢造作恶业,而自己也不觉得这样做不对或是不应该,不但没有后悔之心,还会觉得自己精明强干、心安理得。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5-01-25
真正修行人远离名利不为名利动摇其心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参禅的人,参到火候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诤三昧的境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成为花间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4
戒律vs.解脱自在得以胜出无常,自在出入三界与三昧之中,方是真正解脱的行者!修行的目的在志求解脱而得自在,如今有一班「行者」,对于戒律从严规范、扩大解释,大到几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解脱何难如何超出?即是修行!行者修行的目的是在解脱,但是解脱什么?换言之,到底是什么系缚着你呢?所谓的系缚或羁束,皆不是外在对人身的牢笼,而是那系绊心灵的东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达真堪布:这样的福报丢不掉作为修行人,我们要随缘。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自然来的才是真正的福报。有些大德高僧住在山沟里,名闻利养自然就来了,侍奉、供养堆积如山。他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23
这么修来修去哪一个行门也没有专一,也没有得到哪个行门的三昧;没有得到哪行门的三昧,那就是不成就种因结果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学佛法的人时时刻刻要省察自己,也就是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3
不可以到任何地方去和人打机锋!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在《维摩经》上,文殊菩萨问维摩居士:“什么是第一义谛?”你们猜一猜维摩居士说什么?怎么样答复的?你们现在若有人知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说阿弥陀经》提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这一位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之中的最第一,所以才说:“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归纳上面这些外道的观念就是三大主要思想,与佛陀的思想再作一番比较。“﹝三大主义及佛陀的思想﹞印度当时的思想界,可归纳为三大思想,即:修定主义、苦行主义、快乐主义。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二大理则﹞佛法的因缘论,虽有此三层,而主要的是事待理成,依此而成为事实,依此而显示真性。如上面说到的「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第一项 无明〕一、无明的含义即无知、不明,不是什么都不知,反而是充满错误的知,是与正智相反的知。为生死流转的根本。”我们不仅不知道真理法则,反而自以为是,错误认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这样诵经,能开智慧!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 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窍诀,他们认为诵经就是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其实诵经并非如此简单
为人处世时间:2025-01-17
“﹝涅槃之深究﹞(一)蕴苦永息之涅槃:惟有甚深的空(无我)慧,才能破除我见。等到此生的报体结束后,不再受生死果,就是入涅槃了。”生死永灭不再轮回相续才叫涅槃。这里点出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五、解脱者的生活在日常生活方面,解脱的声闻圣者,偏重禅味,而漠视外界。他们的生活态度是淡泊自足的,「少事少业少希望住」。他们的内心充实,而外表好象贫乏清苦。”早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八、正定﹞念是定的方便,因念的系念不忘而得一心,即是「定」。定,有禅那、等持、三摩地等同义的异名。以下区别「定」与「正定」的不同。”定即是一心而非二心、三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六、解脱与究竟解脱二乘圣者及菩萨,从证悟而得的解脱,还有不圆满处。二乘圣者,虽断尽烦恼而证解脱,但因无始来的烦恼,多且重,深刻影响于身心,所以身心仍然不免遗留有过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道 谛※﹝八正道﹞涅槃──苦的熄灭,是由修道而证得的。在三十七道品中,最能代表佛教的实践法门,就是八正道。”四圣谛的内容是“苦集灭道”:苦是现实的一切,集是苦集起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问:不打农药,没有收成,打农药又杀生,该怎么办?昌臻法师答:作为佛教居士,在使用农药时,应该具有悲悯心和不得已的心情,为这类众生(指害虫)念佛回向,希望他们能往生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5
静波法师:一点亏都不能吃的人最终会如何?“吃些亏处原无碍”,吃了点亏,有什么障碍呢?佛菩萨吃亏吃大了,释迦牟尼佛曾经有过九种灾难,有成就的修行人不也有这样或者那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13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关于心地法门。一个老妪住在深山之中,每天念六字真言咒。将嗡、嘛、呢、叭、咪、吽念成了嗡、嘛、呢、叭、咪、牛。周围的山变得殊胜,有神气。一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