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翻开第五十页,「皆愿作佛第十」,我们看经文: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
我们上一次讲到这个段落。阿阇王子跟五百大长者,他们这一伙人在过去生中那是老同参,都是在一块修行的,这一世又遇到一起,见到释迦牟尼佛了,在释迦牟尼佛的会下听经。从释迦牟尼佛给阿阇王子的授记里头我们就能够知晓,这些人都不是普通人,我们说都是再来人。这五百人是志同道合的一个团体,当他们听到佛讲阿弥陀佛成佛了,非常的欢喜,『皆大欢喜』就是都生欢喜心。欢喜之后他们肯定恭敬供养,所以每一个人都拿了一个金的花盖到佛前礼佛供养。献上这样的礼物之后,他们还是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听经。坐下来之后他们就发了一个愿,『心中愿言』,这个「心中愿言」是他没有说出来,只是心里面这样想,希望我将来作佛的时候也跟阿弥陀佛一样。这个愿是很难得的,因为这五百人发愿作佛,这样的一个愿是无上菩提心,非常的难得。结果这个愿一发,念头一动,释迦牟尼佛就知道了,因为释迦牟尼佛有他心通。底下经文就给我们说出来了,我们看下面经文:
【佛即知之。告诸比丘。是王子等。后当作佛。彼于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迦叶佛时。彼等为我弟子。今供养我。复相值也。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代之欢喜。】
佛那是广大神通,只要众生念头一动,佛马上就晓得,不管你是动的善念恶念,只要念头动,自己还未必很清楚,佛就清清楚楚。佛知道阿阇王子跟五百大长者心中的愿望,就『告诸比丘』,把它说出来了,说出来之后就给这五百个人授记,『是王子等,后当作佛』,他们将来一定会作佛的,这是授记。为什么他们能够将来作佛?当然他们修的善根非常的深厚,因而能够发起这样的菩提心,愿作佛的心。这是过去生中他们行菩萨道,这一帮人『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过『四百亿佛』,所以善根之深厚就可想而知了。
这一生他们遇到了释迦牟尼佛,那也不是偶然的,都是前生有因缘,什么因缘?释迦牟尼佛这里也给我们说出来了,说在『迦叶佛时』,「迦叶佛」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一尊佛,贤劫里头总共有千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迦叶佛是第三尊佛,仅在释迦牟尼佛之前。在迦叶佛成佛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补处菩萨,正如释迦牟尼佛现在他作佛了,弥勒菩萨是补处菩萨,居住在兜率天,弥勒佛将来下生成佛,作第五尊佛。释迦牟尼佛当时作补处菩萨,他的名号叫护明菩萨。迦叶佛成佛的时候,也给释迦牟尼佛授记,说他将来作佛号释迦牟尼。在当年释迦牟尼佛还是作补处菩萨的时候,这些王子等五百人,『彼等为我弟子』就是做释迦牟尼佛当时的弟子。正如就像现在很多人也在修弥勒净土,想要去跟随弥勒菩萨学习,这是跟弥勒菩萨有缘,释迦牟尼佛当年作护明菩萨,那是补处菩萨,也很多弟子跟着他学习,这都是有缘的人,没有缘绝对不会感应到一起来。
『今供养我,复相值也』,今天世尊在此地讲《无量寿经》又遇到了这帮人,那是很久很久没见面,现在「复相值也」,这个值就是相遇,又遇到了,当然还是很欢喜。不仅释迦牟尼佛说出来,王子等众欢喜,『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代之欢喜』,都觉得非常欢喜。当然不仅是欢喜又相遇了,更是欢喜这一些人将来能作佛,这是大好事!释迦牟尼佛给他们授记。
这一章经文好像很短,很浅白,可是这里面藏着密意,有秘密的意思。什么密意?在《阿弥陀经》里面就讲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少不了善根福德因缘,要是少了你就去不了。那要多少才算不少?这一章给我们提出一个参照系,阿阇王子这等人,你看他们过去生中都是学佛的人,不仅是学佛人,「住菩萨道」,是菩萨,供养过四百亿佛!四百亿是相当大的数字。
原来是菩萨,修了无数劫,现在变成王子,变成人,变成长者,这不就是退转了吗?堕落了吗?为什么会堕落?这就是因为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要修行,非常的难以成就,退缘特别多,你想修行有所长进,往往有很多因缘拉扯着你,不让你修行,不让你进步,所以修了无量劫都没能成功。再一个,有隔阴之迷,我们的寿命短暂,你看人,人生七十古来稀,给你活七十岁,就算你活一百岁,那也是很短的时间,这个功夫还没有成就,寿命到了,结果又要去轮回。一轮回就有隔阴之迷,投了胎在胎中就会把前生的这些事情忘了。出了世以后就是从头学起,从头学起还要有学佛的因缘,你得遇到佛法你才能学得起来,遇不到佛法那就迷惑颠倒造业去了。就算你很顺利,能遇到佛法,你想重新再学,那都得要二十年,你二十岁懂事了,你才决定我要走这条路,我要去学佛,你看这也浪费了二十年的光阴,而且还得从头学起,以前的全忘了,不能算数。所以就是这样一世一世,虽然都在修,但是都不能成就,这是很令人惋惜的。当然种的这些善根也没有白种,肯定积累起来会成为自己将来成佛的远因。所以世尊在这里跟大家讲,这些人「后当作佛」,什么时候作佛?世尊没说,也许是无量劫之后,那个时间太长!无量劫来有时作菩萨,有时作成凡夫,没成就。再要想成佛,还可能是无量劫,这真的是太可怕了。
你看就是讲我们吧,我们要在今天遇到佛法能够相信,深信不疑,这个善根也是无比深厚,决定你也不是普通人。如果你是普通人,不可能说一遇到佛法就能笃信,但是这一生确实有很多业障牵缠,你想学佛,那个信心好像又很难生得起来,愿心又好像很不坚固,一遇到退缘,立刻就被牵引走,完了之后自己又很懊恼,怎么自己就这么不长进,怎么自己善根就这么不足,自责。其实你在自责的时候就是你自己善根发现的时候。所以我们这些人也是善根深厚之人,就是因为这些业障牵缠,所以就跟阿阇王子一样,纵然过去生中住菩萨道,这一生还是迷惑颠倒。纵然发了愿说「后当作佛」,那都是非常不扎实、不踏实的愿。
这五百人他们只发愿将来成佛要像阿弥陀佛一样,可是他们却没有发愿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要知道一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到那里,你就一生不退成佛,就比阿阇王子要快得太多了!释迦牟尼佛也给那些求往生的人授记了,就在本经第四十八品,并且把这个名号都给你说出来,「同名妙音如来」,你现在要是往生极乐世界了,将来成佛,你叫妙音佛。释迦牟尼佛还没给这些阿阇王子等人说出他们的佛名是什么,给那些往生的人却授记,说将来他们成佛叫妙音佛。那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这一生要不要往生?听到《无量寿经》了,要不要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真发起这个心,真恭喜你,可以说你的善根决定超过阿阇王子那五百人,你成佛比他们要快速得太多了!你这个善根之厚,决定不是只供养四百亿佛,四百亿太少了!你供养的是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你才肯发心,我听到这《无量寿经》我就要发愿求生净土。你还不是听释迦牟尼佛讲,当时阿阇王子是听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还没发愿要往生,为什么?善根不足。
你没有听释迦牟尼佛讲,你听锺茂森在这讲,居然也能发心,这个了不得!即使是现在虽然业障很重,常常会起烦恼,但是你只要下定决心,一心老实念佛,你这烦恼就会愈来愈轻,临终你就带业往生,带业是带过去生中,乃至现在,乃至昨天所造的一切业,但是带不了现在要造的,你现在如果还造业就往生不了,现在不能造业。那你说我又造业了,怎么办?又造业了就忏悔,忏悔了之后,后不再造。那你说我又造了怎么办?又造了再忏悔,你就得每天努力忏悔,每天消业障,用真诚的心,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过错,控制自己的烦恼,用自己至诚的信愿感动阿弥陀佛在临终的时候接引你,那就带业往生了。
所以平常听经非常重要,如果你不听经,对这些往生的道理不明了,肯定会有疑惑,一有疑惑肯定会退转,对于这个人世间肯定有很多放不下的。放不下就是没明白道理,你明白道理了肯定放下,所以听经闻法重要,它可以增长你的善根。
过去我读《大阿弥陀经》,还不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是王龙舒居士的会集本,读了《大阿弥陀经》之后也生起一个愿,像阿阇王子一样。那时候还没接触到师父上人的经教,只有十九岁,看到阿弥陀佛这么殊胜,极乐世界这么美好,我也发愿,将来我成佛的时候,我的极乐世界也要超过阿弥陀佛。但是也没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善根不足。什么时候把这善根补足了,真的听经闻法,接触到师父上人的经教以后,特别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听了不少遍,真正生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这个善根这才补足。所以听经闻法可以补足你的善根。
你努力的修行,克服自己的业障,用自己很大的决心,很大的毅力,必定感得阿弥陀佛加持,你就能克服你的业障。业障每个人都有,最重的业障就是不信正法。我们没有接触到师父上人经教之前,对佛法难免都会有误会,都以为佛法是迷信,不相信,甚至可能有批评有毁谤,这个就是更大的业障,这就是我们的隔阴之迷,所以祖师大德也有示现隔阴之迷的。你看蕅益大师,他在年轻的时候,少年,学儒,排斥佛法,写了很多文章攻击佛法,到了二十岁以后,慢慢慢慢的懂得佛法是真理,这才忏悔,接受了佛法,出家修行成道,成为一代祖师。这是什么?拼命的用功修行消除自己的业障。所以要想克服自己的障碍、业障,一定要努力来修行。
要往生,在「三辈往生第二十四」品里头讲到,上品往生是要出家,「行作沙门」,这个出家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真要把头剃了,穿起宽袍大袖,你才有可能到上品往生?这个不是这样讲。真正出家,是讲我们心出家,身出不出家这个无所谓。心出家,就是你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不再沾染了,这就是出家。至于说身出不出家得看缘分,看看对于弘法利生来讲,对于护持正法来讲,是不是更方便,决定自己要不要出家。出家那就是做祖师,高僧大德,真正弘扬佛法。如果是在家,也做高士,护持正法,或者也弘扬佛法。自己真正对这个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没有丝毫的牵挂,这样的人必定是上品往生。所以在这品经文里面,虽然很短,我们可以借鉴的有很多,第一个要相信自己这一生遇到佛法,能深信不疑,听到净土法门能够发愿求生西方,善根是无比深厚,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往生决定有分。第二个自己要努力修行,可不能再堕落,不能再搞轮回了,要是再不往生,再轮回下去,恐怕连阿阇王子都不如,隔阴之迷再加上这一生所造的恶业,来生说不定都堕到恶道去了,所以必须今生得度。我们再来看底下一章:
【国界严净第十一。】
这一章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报的清净庄严,这是讲物质生活的环境,也是四十八大愿里面第一愿「国无恶道愿」和第三十九愿「庄严无尽愿」的详细说明,证明阿弥陀佛发的愿真兑现了。『国界严净』,这个「严」是庄严,「净」是清净,那个极乐世界没有恶的果报,为什么没有恶果报?有果必有因,它没有恶因,当然就不会有恶果。西方极乐世界人人修的都是净业,一天到晚心里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就是净业。我们这个世界上,人心有善有恶,修善就是善业,得到的是善果,三善道受生;如果是造恶,得到的是恶果,三恶道受生。所以善心恶心招感的是六道里面的果报。一句阿弥陀佛这不是善业,也不是恶业,它是净业,净业里头,果报不在六道,在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修如是因得如是果。我们来看本章的经文: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
佛告诉阿难尊者,当然也是提醒我们,说『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这是阿弥陀佛修了无量劫,积功累德而成就的。它那里面没有众苦,『永无众苦』,「苦」就是苦难,众苦、『诸难』就是苦难。我们这个世间可以说苦难特别多,每一个人都免不了八苦,哪八苦?生老病死,这四种谁都要受的,上至帝王,下至乞丐,没有不受生老病死的。我想说,能不能够避免这样的生老病死苦?说老实话,只有一个法门,就是你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法门可以让你不老、不病、不死。念佛的人心清净,心清净就身清净,他就不老不病。
你看我们师父上人,八十多岁了,每天讲经说法,他的精神、体力没有老化,所以人身心清净,老化非常的缓慢。我们如果也想不老不病,决定要修清净心,心是主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能够做到不老不病,当然在极乐世界就更可以做得到。所以极乐世界的人无量寿,而且永远年轻,永远不老,更没有病,个个都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而且还不死,不是说你到了极乐世界才不死,你现在就能做到不死。怎么说?你现在念阿弥陀佛,你往生的时候你没有病苦,预知时至,很潇洒很自在的走,看到阿弥陀佛来接你了,你就跟大家说Bye-bye,我现在走了,你不是死了才走,你是活着去的,这臭皮囊不要了,把它丢掉,到极乐世界换了金刚不坏身。所以你从现在开始,你真求生极乐世界你就是无量寿,你就是不死。所以你看唯有这个法门能够做得到。
我们这个世界上除了生老病死以外还有四种苦,一个是爱别离,一个是求不得,一个是怨憎会,还有一个五阴炽盛。爱别离就是你喜欢的你爱的人、物,偏偏离开你,你喜欢的人不能在一起,你喜欢的物又无常,可能会被破坏,总是不如人意,这个也是很苦的。求不得也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你想要求的事往往不能成就。怨憎会,这也很明显,冤家对头常常在一起,所以古语说的「不是冤家不对头」,你所爱的人不跟你在一起,你所恨的人,冤家债主老是在一起,怨憎会苦。遇到冤亲债主来了,我们如何化解?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我们怎么能化解这些苦?其实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就能帮你化解。
当你心中起了爱恋、贪爱的心,你提起一句佛号,把爱的念头放下,把贪染的念头放下。当你有求不得苦的时候,怎么办?那你就别求,人到无求品自高,你不求就不会受这个苦,要求就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老实念阿弥陀佛,什么都不求。你说我明天没饭吃怎么办?不求能行吗?你如果真不吃饭了,后果会是什么?你念佛就往生了,到极乐世界去了。你一天不吃饭,你就念一天佛。三天不吃饭,念三天佛。七天都不吃,真的就往生了。你不是求往生吗?那就得什么都放下。再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人真到了福禄已尽,那你求也没用,不如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怨憎会呢?冤亲债主来了,你就是不生气,你就是不跟他对立,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他骂你也好,打你也好,你就合掌念佛,那他就障碍不了你。他能障碍你的,只能是障碍你的清净心,让你也生气了。你要是不生气,你清净心不受影响,你不受他的干扰,一样能成就你的功夫。所以冤亲债主实际上也是来成就我的,帮助我提升境界,我就是不跟他对立,我作还债想,他害不了我,他能害的就是我这个身体,我自己知道果报我将来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他的果报是在三途地狱,我们走的路不同,不能勉强。所以把这个事实真相你看透了,明白了,这些障碍就没有了,这些苦自然就可以避免。
还有五阴炽盛,身体、心灵、精神上各种的痛苦。人身这是五阴身,难免会有点病痛,感受点风寒,要不要去太在乎它?不需要,当然你还是要有健康的生活、规律的作息,关键你自己心要清净,你的身体一定能健康。身体要健康,要多运动,净宗最好的一个运动就是拜佛,如果你每天能够拜上三百拜,你的气血就能流通,很顺畅,很多疾病自然就不能生。心里我们安住在佛号上,真正的念佛人不会去想那些不好的。你看这底下讲的,无『恶趣、魔恼之名』,这个「恶趣」是果报,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果必有因,因是什么?是贪瞋痴,如果我们心里面没有贪瞋痴了,就不会有恶趣,心里没有对立,你就不会有魔恼。你看在西方极乐世界连恶趣魔恼之名都没有,连名都听不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地真的清净,他不会想那些不好的事,也不会记着,即使是过去可能做过一些不好的事,心里头清净,不想它,这个是真正忏悔业障。很多同修可能也做过一些不善业,包括我自己本人也是如此,谁没造过恶业?杀盗淫妄、贪瞋痴慢,肯定是造过,造了之后忏悔,最重要的后不再造,心里面也不再想了,心真清净。如果你还想着,我过去造了什么恶业,你还记着这些事,都是对心灵的污染。所以当一有这些念头,立刻把它转换成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洗刷自己的这些业障,让心地恢复清净光明。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
经文里面讲到极乐世界没有四季,也没有寒暑,跟我们这个世间形成鲜明对比,我们这个世界冬天冷、夏天热,寒暑不均,这是很多疾病的根源。我们特别是在换季节的时候,如果穿衣服脱衣服不小心,很容易感受风寒,或者上火,所以疾病就在你一穿一脱之间,你要是没注意,很容易就感冒了。在冬天应该是含藏的,把阳气能够藏住,到春天才能发起来。可能北方的人在冬天向东南飞,到了南方热,一热把这衣服就减少了,减少了阳气就往外冒,再回到北方很容易就感受到风寒,阳气就不够了,里头就虚。南方人也一样,到了北方很寒冷,赶快多穿衣服,结果因为南方是热带,穿的衣服太厚,再加上可能吃什么火锅,吃的热性的,可能里头上火,所以有四时,常常就会让人得病。
『寒暑雨冥』,这就是季节的变换,还有气候的无常。为什么有这些现象发生?这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心地无常,总在变化,我们知道四季是因为地球围着太阳转,还有它自己有自转。在我们北半球,夏天了,那是什么?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是我们北半球的夏天。到了冬天,倒过来了,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就是冬天,南半球是夏天。所以南半球、北半球正好相反,我们此地是冬天,现在澳洲可热,那是夏天。这个原因是因为地球它的运行相对太阳来讲它是有斜度,所以就会出现四季变化。为什么会有斜?其实原因在于我们这个众生心邪,心不够正。西方极乐世界人人都是心正,人人的心都是清净光明没有变化,所以那里的环境也就这样殊胜,它没有这些寒暑,没有四季的变化。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
这是讲地面,地表。我们这世界有『大小江海』,佛讲这些情形,就是拿极乐世界跟我们世界对比。我们这里有大小江海,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有的是七宝池八功德水。那里的八功德水很殊胜,可以随人之所欲,你愿意它冷它就冷,你愿意它热它就热,你说我想洗个温泉澡,那个水的温度正好就是温泉,你很欢喜的温度。现在太热了,我想到凉水里泡一泡,那个水又很清凉,而且那个水随着人意,你说向上流也行,向下流也行。这里的水,我们地球上的水都是往下流,不可能往上流,除非是用外力,用水泵把它泵到高处,但是不能随人意。有水也会出现很多水灾、旱灾的问题,水多了就是水灾,水少了就是旱灾,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些都没有,没有这些灾难。
『丘陵坑坎』也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特点,这个地表是不平的,有小山,有丘陵,有坑坑洼洼,有深谷等等。地质的不平,原因在于我们人心不平,这都是招感的。你是什么样的心,就会感召什么样的环境。『荆棘、沙砾』,这都是讲地质很恶劣,你看我们这个世界的土石,山里头都是野草、荆棘很多。可是极乐世界的地,七宝而成,琉璃地,黄金铺的路,跟我们这世界完全不一样,而且它的地是非常的柔软,黄金铺的马路就像一个地毯一样,你走在上面很柔软,绝对不会伤你的脚。『铁围、须弥』这都是大山,在我们娑婆世界有很多铁围山,铁围山里头有地狱,须弥山是单位世界的中心,这都是高山。我们地球上还有『土石等山』,有高有低这些不同的山,都是因为我们人心有不平,才会感召到这样的环境。譬如说我们这世界,人如果是有了富贵,有了才艺,有了聪明,往往会傲慢,觉得自己了不起,自己有这种天赋的福报,看不起人,目空一切,这是高,不平。有的人福报比较少,智慧比较低,他就生起卑劣的心。所以这个世界的人心就是这样不平,才感召到这样的境界。极乐世界的人个个心平,平等心就现平等的法界,所以那个地都是平的,人的相貌也是一样,都跟阿弥陀佛一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底下我们再看经文:
【唯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宽广平正。不可限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踰十方一切世界。】
阿弥陀佛建造的西方极乐世界,他采取了十方诸佛的优点。前面经文介绍,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他去采访了十方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剎土,凡是庄严的、美好的,他统统都采纳,凡是不好的,他就把它改进,或者是舍弃。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真的叫做一切诸佛剎土清净庄严的集大成。他这里讲到那个地方『唯以自然七宝』,这都是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个七宝庄严的极乐世界,是自然而成的,不需要造作,不需要设计。『黄金为地』,这个地上是黄金铺的,『宽广平正』。那么有的人说,这个世界这么奢侈豪华,怎么七宝黄金都用来做建筑的材料,铺马路的这些东西,那不是太浪费、奢侈了?其实这些并不是阿弥陀佛故意造出来的,显示他的豪华,阿弥陀佛没这个意思,这完全是自然而然性德的流露,自性中性德本来就是这样清净庄严,不是人作意去设计的。那里的大地真正是『宽广平正』,原因是因为那里众生的心「宽广平正」。心平了,大地就平。『不可限极』,也就是不能够形容多么的美好,甚至是不可思议。
『微妙奇丽』,这个「奇」是奇特,「丽」是华丽。『清净庄严』,那个国土没有任何的染污,绝对没有灰尘,真是「清净」,就是因为那里的人心清净,阿弥陀佛和那里所有的众生,每一个人都是心地清净,所以我们要想去到那个世界,也要修清净心。念阿弥陀佛要念到能够把烦恼伏得住,心这才叫清净。这清净功夫并不是很高,因为烦恼还没断,只是伏住,能够伏得住,你就能往生。
我们心、愿、解、行依这一部《无量寿经》,每天我们都读诵《无量寿经》,展开《无量寿经》,对照一下,我的心,我的思想,我的见解,我的言语,我的行为,跟阿弥陀佛是不是一样?有多少差距?能不能够将《无量寿经》落实到我们的生活?果然能够落实,那你到极乐世界就有保证,这本经是保证书。如果这本经只会念,不懂得意思,更做不到,那念经念佛,最后还是不能往生。古德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因为不相应。所以首先我们要把这本经的义理要弄通,要理解,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去做到。底下我们再看经文:
【阿难闻已。白世尊言。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告阿难。夜摩兜率。乃至色无色界。一切诸天。依何而住。】
阿难在这里问的问题也是代我们问的,我们凡夫总有自己的分别执着,听到世尊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难免会有些疑惑,因为我们是在这娑婆世界里面,想到我们这个世界的情形,往往就会套在极乐世界上,就会有疑惑。所以阿难在这代我们问,『若彼国土无须弥山』,那个地方因为没有须弥山,刚才讲的没有铁围、须弥、土石等山,那四天王天和忉利天『依何而住』?在我们娑婆世界,这是由三千大千世界组成,就是三千相乘,十亿个单位世界,每一个单位世界都有一座须弥山,日月围着须弥山转。经上讲,四天王天是在须弥山的山腰,忉利天是在须弥山的山顶,都是依山而住。如果那个地方没有须弥山,那里的四天王天和忉利天人在哪住?这是阿难用我们这个世界的角度来发问。结果佛回答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去启示他,『佛告阿难,夜摩兜率,乃至色无色界』,这都是诸天,忉利天再往上就是夜摩天,再上一层是兜率天,一直排上去,最高一层是无色界天,上面有色界有无色界。夜摩、兜率都属于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色界有十八层天,无色界有四层天,这么多层天,都是依什么而住?佛问得好,他不是依靠地面,夜摩天、兜率天称为空居天,这是在空中,不是在地上。我们再看阿难的回答:
【阿难白言。不可思议业力所致。】
世尊一反问,阿难就回答了,是『不可思议业力』导致的。师生两个人一问一答就把主题揭示出来,一切众生他都有业力,这个业力不管是你多么久远之前造的业,到因缘相遇的时候,业报必定现前。这天人这是果报,他们这些果报也是依业力而成就的。夜摩、兜率他们虽然没有离开欲界,他们也修定,这些空居天以上的天人他们这个定力,随着定力加深,层次就会提升。如果定功要是失去了,他们就要堕落下来。这个定力(禅定力)也是他的业力,他们是依禅定力,依他们的善业力来居住,并不是依靠地面。
实际上不仅是这些空居天人依业力而住,其实六道众生都是依业力而住。欲界天往上色界天,他们的定力更强,到无色界最高层非想非非想处天,他们的定功能够支持八万大劫,这么长的时间,这是他们的业力。当然这定力会失掉,到了八万大劫以后,定功要失去了,他们还要往下堕落。所以六道里头三界众生统统是不可思议业力所致。不光是三界中的众生,三界外的呢?阿罗汉,阿罗汉他的定功是九次第定,突破三界,不在六道里面轮回了,他们还是依业力而住。所以阿罗汉、权教菩萨,四圣法界里面的这些圣人,他们都是依业力而住。那再说得广阔一点,所有的法身大士,这已经不在十法界里面,一真法界的法身大士,乃至等觉菩萨,统统都是依不可思议业力而住。这个不思议业,在极乐世界来讲,不思议业是什么?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万德洪名,你能念,念到心地清净,这就是不可思议业力,这是净业。底下我们再看经文:
【佛语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汝身果报。不可思议。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众生善根。不可思议。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
阿难回答了释迦牟尼佛,不可思议业力所致,佛对这个回答很满意,立刻顺水推舟,给他往下继续展开来讲。『佛语阿难』,告诉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你晓不晓得?这「不思议业」包括非常广泛,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些果报,也是不可思议业力所致,是弥陀大愿加上众生念阿弥陀佛,与佛愿相应而感召。释迦牟尼佛底下举了比喻说:『汝身果报,不可思议』,你自己的身体这个果报是不可思议的。众生的业报也不可思议,所以这一切众生,不管是三途六道的,还是三界以外的,统统都有不可思议的业力。我们这些众生将来投胎六道轮回,上哪一道投胎,不是阎罗王说了算,阎罗王只是个审判官,他来审判你,负责把你派送到哪儿去,按照你自己的业来审判,他不能给罪人加一点罪,也不能够减一点罪,完全按照我们每个人这些所犯的罪业定罪。如果他自己擅自增减,那他自己也犯罪。所以世尊讲这个话,众生业报不可思议,就警惕我们,我们一切所受的果报,全是自己招感。我们造的一切的业,将来自己受报,没人能代替。
众生的善根也不可思议,前面举了阿阇王子那五百人的例子,我们可以略知一二。这句话,这善根讲的不可思议,比阿阇王子那个善根更不可思议。佛给我们讲出这个道理其实是个重点,要往生西方的人,全是有不可思议的善根,都是在无量劫来积累的。在《法华经》上有这么一个故事,是说释迦牟尼佛当时要收一个人出家,可是他的弟子们,目犍连、舍利弗他们有能力可以看到人的前世,看到你前世有没有种善根,发现这个人没有善根,不能出家,不能学道,不能证果。但是释迦牟尼佛还是收了他,最后这个人真的证阿罗汉果。这些弟子们就很不解,问这怎么回事?佛就说,你们这些宿命通能力有限,只能看到过去五百世,再久远的你没看到。
他说这个人在无量劫前曾经做过樵夫,有一天上山打柴,遇到了一只老虎要吃他,他吓得赶紧上了树,上了树之后念了一声「南无佛」,就念了一句佛号,这样的善根,到这一生释迦牟尼佛这个时代,善根成熟,所以他能出家,他能证果,因此《法华经》里讲,「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个善根我们就想到,久远劫来的这些善根不会坏。我们这一生遇到净土法门,能够念阿弥陀佛,你这一生不只念一声,你念的多少千千万万声,这个善根多么可贵!一称南无佛,都能成佛道,更何况你现在天天在念佛,你积累的善根有多少!还有过去生中,老实说过去生中你们也肯定是念佛人,如果你们过去生中不是念佛人,你这一生不可能说听了《无量寿经》会欢喜,会花上两个小时坐在这听我在这讲,这是你们自己善根深厚使然,所以有不可思议之善根。
再看下面的经文,『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这个「诸佛」实际上就是讲阿弥陀佛。《阿弥陀经要解》里面就有提到,阿弥陀佛就是诸佛,阿代表无,弥陀是量,翻译成中文,阿弥陀佛就是无量佛,就是诸佛。诸佛的圣力就是弥陀的圣力,这个圣力能够令一切众生当生不退成佛,这叫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就是指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世界,这都是不可思议的世界。我们再看底下的经文:
【其国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地。及佛神力。故能尔耳。】
世尊在这里是正答阿难尊者的问题,正式回答他。『其国众生』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无量无边,这一些众生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成就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们的『功德善力,住行业地』,跟阿弥陀佛相应,身口意都相应。身业,在极乐世界现佛身相,与佛平等,身业不可思议。口业,闻弥陀名号,念弥陀名号,口业平等,所以那里的众生个个都是修平等的口业,都是念阿弥陀佛,而且身也是一样的身相。意业也是平等,闻法念佛,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净念相继,意业就是净念,没别的想,就是念阿弥陀佛。所以我们想要求生极乐世界,我们身口意要向这方面靠拢。最重要的是意业,意业是主宰,意业清净了,身口业就自然清净。所以我们的心就想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本愿功德,想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不想别的。口业就念佛,身业要有律仪,持戒,做众生的好榜样,你这样的修行,就跟极乐世界众生身口意业相应。『住行业地』,谁的行业地?阿弥陀佛的行业地,住弥陀之所住,行弥陀之所行,自然你就感应到极乐世界。底下讲『及佛神力,故能尔耳』,极乐世界不光是那里众生的感召,更是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加持,这是相互的,我们自己心愿行业跟阿弥陀佛相同,于是感召到阿弥陀佛威神加持我们,所以「故能尔耳」,这样就能够造就极乐世界这样的依正庄严。这是世尊的正答。底下我们再看经文:
【阿难白言。业因果报。不可思议。我于此法。实无所惑。但为将来众生。破除疑网。故发斯问。】
从这个经文我们就能看到,阿难尊者不是不知道,可以说是明知故问,阿难尊者是谁?大菩萨再来,在这里示现了须陀洹,实际上他这个智慧远超过小乘,大乘菩萨再来。他在这里问,是代我们来请问,他已经没有疑惑,我们有疑惑。所以他说『业因果报,不可思议』,这个道理,『我于此法,实无所惑』,没有疑惑,只是『但为将来众生』,这是为我们,我们对他来讲是将来的众生,『破除疑网,故发斯问』,怀疑就像网一样,如果不能解开,你就在里头出不来。所以把这个疑网破除了,断疑生信,不要有怀疑,这样坚定信心求生净土。这是「故发斯问」,这是阿难问这个问题的目的,这是很慈悲。通过这么一问,世尊一答,让我们能明了为什么极乐世界有这样的依正庄严,我们知其然,现在也知其所以然。我们再看底下一章:
【光明遍照第十二。】
这一段经文是四十八大愿里面第十三愿「光明无量愿」和第十四愿「触光安乐愿」的具体说明,证明阿弥陀佛这个愿也成就了。我们看经文: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
这个话绝对不是我们修净土的人偏赞净土,你看这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他称赞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一切『十方诸佛,所不能及』,比不上。《金刚经》里面讲,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是讲真话,不会讲假话,讲的都是很实在、很准确,绝对不会在事实上加一点或者灭一点,不增不减这叫如语。所以阿弥陀佛真的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一切诸佛比不上他。这对应十三愿的愿文讲到,「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你看阿弥陀佛真的本愿兑现了。底下我们再看,就是光明的作用:
【遍照东方恒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先是讲一方,东方,举一个例子,『东方恒沙佛剎』,这个数字太多了,「恒沙」是恒河沙,印度有恒河,世尊因为讲法他在恒河流域时间很多,因此常常用恒河来做比喻,讲数字很多,用恒河沙来讲,恒河有多少沙?那是数不清的,不计其数,恒河沙细得就像面粉一样,还不是一般的沙,很细很细的沙,随便拿一把都不知其数,更何况整条恒河。所以恒沙佛剎,那是无量无边的佛剎。东方如此,『南西北方』,其它三方也是如此。『四维上下』这就包括各方了,是立体的,东南西北还有上下,实际上是指十方。所以十方无量无边恒河沙的世界,那里的诸佛实际上都比不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一切诸佛剎土,遍照诸佛剎土就说明阿弥陀佛的教化普及到十方一切世界。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若化顶上圆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万亿由旬。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剎。或照百千佛剎。唯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剎。】
佛的顶上的圆光,我们可能看到佛像就看到了,你看我们后面的毘卢遮那佛的佛像,上面有圆光,这个圆光一般是指常光,不是放光,就是平常就有的,不是特意放出来的。『诸佛光明』这个常光的大小就不一定,有的是一由旬,有的二由旬,有的三四由旬,有的百千万亿由旬,大小不一,一由旬一般讲四十里,这是很大的一个光明。诸佛的光明遍照,照的区域有多大?有的照一、二佛剎,照一个佛剎、二个佛剎。一个佛剎有多少?就拿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来讲,就是释迦牟尼佛佛剎,这个总共的区域有十亿个银河系这么大的区域,这是一个佛剎,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在这么大的区域里面教化众生,他的教化普及到十亿个银河系,那不算大。有两个佛剎,双倍,甚至有百千佛剎,这些实际上数量都有限。『唯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剎』,那个就没办法计算,阿弥陀佛是光明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尊佛剎照不了的,统统照耀,所以这个德能真叫大圆满。论光明来讲,确实没有一尊佛比得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称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后面经文就讲到,一点没错。我们可能就有疑问,我们常听说「佛佛道同」,「诸佛平等」,那怎么阿弥陀佛光明跟诸佛光明不平等?平等,在理上讲确实是平等,可是在事相上来讲,就有着不平等,什么原因?底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出来,我们看经文:
【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
这就把道理说出来了。为什么诸佛光明不一样?有的照的佛剎少,有的照的佛剎多,阿弥陀佛是遍照无数佛剎,这个原因就是他们在因地上还没有成佛之前,在前世求道,他们的所愿,他们的心,他们的愿,所行的功德有大小不等,随个人自己的发愿。有的心量大,发的心很大,我要度一佛剎的众生,将来他成佛他就能够帮助一佛剎的众生,光明遍照一佛剎。有的发愿十个佛剎的众生我都要帮助他,那他将来成佛,他就光明遍照十佛剎。阿弥陀佛当时他发愿,那是普度整个法界一切众生,他极乐世界接引法界一切众生来往生,所以他这个光明是遍照无数佛剎。从这里我们看到,我们也要发愿,发大愿,心量要广大,愈大愈好,千万不要小心量,小心量你将来成佛的时候你那个国土就小。所做的功德也要大,什么叫大功德?是不是我拿很多钱去布施就是大功德?那也未必,要看我们的心,还要看我们自己的比例,假如说你有一个亿,我拿出一千块钱去布施,这修的功德那是很小。如果你只有一千块钱,你就把一千块钱统统拿出来布施,那个功德大,为什么?你的心更真诚,你能全部拿出来,所以功德是看你真诚心。这是『自在所作,不为预计』,你现在在因地上修行,你所做的功德,你所发的心愿,自自然然就感应你将来得什么果报,不是人预计,不是设计好的,也没有一个主宰,没有一个造物主,说在那里控制、在那里制造,没有,全是业因果报,自然而然。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这是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赞到极处,说他是『光明善好』,胜过『日月之明』,日月的光明其实谈不上善好,你看这太阳光很刺眼,夏天照得也很热,这就不是很善好。阿弥陀佛的光明虽然光很强,但是一点不刺眼,他遍照,但是让你心很清凉,很自在,让你很舒服。佛光在这里善好殊胜,『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那没得比。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诸佛推举他第一。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
这里举出十二光,其实十二光就是一种光明的十二个表法,就是具体说如何善好。『无量光』是讲这个光明不会衰退,这个光也代表智慧,无量的智慧,就像这个光明普照,普照十方。第二个『无边光』,代表解脱平等,万法一如。『无碍光』是讲体,体是清净寂灭,妙用自在,无有障碍。『无等光』,这是没有对等的,就是殊胜到极处,没有跟它相比的。『智慧光』,这是讲这个光明能够洗刷烦恼业垢,智慧一生起来,烦恼就没有了。『常照光』是讲光寂而常照。『清净光』是无贪无瞋无痴,没有三毒烦恼,三善根现前。『欢喜光』是讲令一切众生得大安乐。『解脱光』是讲离相,让一切众生平等的得到利益,得到解脱。『安隐光』是离生灭相,离生灭心,这是安稳。『超日月光』是刚才讲到的,超过日月光明千万亿倍。最后『不思议光』,这是总结,说明这个光明有圆圆满满的不思议功德。
具体怎么个不思议法?在蕅益大师的《要解》里面就讲到这五种不思议,我们就略略提一下,第一种是讲净土法门横超三界,它不需要断惑就能够往生,带业往生,这是第一种不思议。第二种不思议,是我们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一切生,西方四土,你生一个凡圣同居土,等于四土都生。第三个是你能够持名念佛,只要持阿弥陀佛的名号,不需要修禅修观,不需要持咒,不用其它的法门帮助,「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个不思议,很简单,很容易。第四个是讲修行的时间短,也是不思议,《弥陀经》上讲若一日至若七日,你能念一心不乱,你就能够往生,其它法门没有这么快。第五个不思议是你能念一尊佛名,就得到了十方一切诸佛的护念。阿弥陀佛的功德这么样不可思议,你能持名就得不可思议功德之力。这都是用光来表法,让我们能够真信弥陀名号功德,能够努力念佛求生净土。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我们来一起合掌恭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
钟茂森:梦人赠桂故事「梦人赠桂」选自《阴骘文注证》。讲元朝有一个人叫周德,家里很贫穷,但是他是乐善好施。在路上有一次遇到一个很污秽、滑人的东西,一种砖石、瓦片,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6
钟茂森:散心念佛的福善都不可计量,何况净念相继 你这里讲,希望用禅来开智慧,用密法来增加福报,蕅益大师说不用了,你果然能信愿持名,这一句阿弥陀佛,每一句佛号,一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5
钟茂森:不识字,只一心念佛,不会诵经,能往生吗 如果真能一心念佛,那一定往生。往生极乐世界,佛在《无量寿经》里讲得很清楚,第十八愿就讲到,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08
钟茂森:十子异疾安士先生引徵了《迁善录》里面的一个故事,为我们说明嫉妒招致什么样的果报,让我们引以为戒。这是讲到「十子异疾」。宋朝有一位大夫叫蒋瑗,他有十个儿子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6-16
钟茂森博士: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这是讲帮助他人的急难,救助他人的危困。救人急难,把人家从危险当中救出来,这个很大功德,古人讲「救人一命,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6-16
钟茂森博士: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受到人家的恩惠一点都不懂得感恩,反而别人跟他有一点过不去就念念不忘,总想著机会来报复。即使找不到机会报复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要有这个理念—今天就是我生命中最后一天 你看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面好几个愿,都是讲「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很多个愿都是讲要「闻我名号」。这个闻名就是把经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博士: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这条讲的是不要张扬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张扬人家的短处,就是说是非,揭露人家的短,这最容易跟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心里多障碍,境界里自然也多障碍 下面说,「荆榛瓦石,皆是眼前障碍,不能顺利之物」。这是把荆榛和瓦石的引申义说明了,它都是眼前的障碍,不能够使我们行走顺利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常熟徐凤竹栻故事讲的是常熟徐凤竹栻。常熟是江苏省的常熟市,那个地方当时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徐凤竹栻,凤竹是这位先生的字,他的名字叫栻,徐栻,字凤竹。他的父亲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心量小,再好的福田,果报很小在中国历史上护持正法的帝王里面可以说梁武帝是首屈一指,他对佛法非常的虔诚信仰,护持佛法,建立了四百八十座寺院,度出家众度了几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下面我们再看《正义》里的一段话,“案《礼记》云: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中,谓心在其中也;外,谓迹见于外也。由心以出者,宜听乐以正之;自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博士:言语忍忿自泯 “言语忍,忿自泯。”这是讲兄弟之间讲话也要留心,不要讲得太过火,因为讲话往往无意中会伤了人心。当我们讲话不留神的时候,可能讲了一句话,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嗜好一定要放下 所以学佛的人要放下嗜好,不要有什么嗜好。真正你要嗜好就是读经,就是念佛,深入经教,或者跟人讲经说法,这些都是正业,其他的世间人那些嗜好我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博士:知过不改。见善不为 【知过不改。见善不为。】明知自己有过失,不肯改,没有忏悔心。要知道忏悔心、惭愧心,这是善心,有惭愧的心、有忏悔的心,这个人就有救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0
钟茂森:如果贪瞋痴的种子强过念佛的种子,那临终助念就很关键但是可能有的同修也会觉得自己念佛功力不够,这个种子好像也不是最强的,遇到境界来了,还会起贪瞋痴,贪瞋痴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改造命运,必先改恶念真的,《太上感应篇》上讲,「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过去虽然有些不善的言行、心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富贵的人能够在上不骄,满而不溢,才能够长久 富贵的人能够在上不骄,能够满而不溢,才能够长久,如果是一骄奢淫逸,他的富贵很快就崩溃。很多所谓的快速成长起来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做善事的两个关键『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远心』,你看做善事,这两个心是关键。在末法时代,就是我们现前这个时代,真的做善事的人太少,干恶事的人很多,善人少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3-12-24
钟茂森:蕅益大师说孝道:孝闻说蕅益大师说孝道—《孝闻说》 钟茂森博士主讲 (共一集) 2010/5/12 中国云南晚晴轩 档名:57-020-0001 尊敬的诸位大德菩萨,大家好!我们今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道义救危机 中华商业伦理世纪重建之路首届商亦载道精神启示论坛 2009年10月16-17 中国上海 转自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91026/21016884728.shtml钟茂森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一集)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这个月是农历七月,在农历七月十五,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二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继续学习蕅益大师的五重玄义,昨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五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昨天将流通分学习圆满了,今天我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四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开始学习《佛说盂兰盆经》的经文。我们前三天将本经五重玄义学习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三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继续来看蕅益大师五重玄义,昨天我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六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昨天我们讲到正宗分里面关於如来教孝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七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昨天讲到正宗分第二个大段,第二个大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九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请大家继续来看《大乘无量寿经》第六品「发大誓愿」,我们上次讲到第二十五至二十七愿,我们继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发大誓愿第六」,我们看第十愿开始,神足通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五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上次讲到第十九愿、第二十愿,还没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上)-2011年新 2011年新加坡弘法大会—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集) 2010/12/31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一大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四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同修大德,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看《无量寿经》第六品第十九愿的经文,我们上午这一段经文讲到一半,只讲到: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一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今天我们讲第十三愿「光明无量愿」,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下)-2011年新 2011年新加坡弘法大会—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集) 2011/1/1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一大厅 档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是端午节,先祝贺大家节日快乐!在世俗里面,节日大家是一起庆祝、一起团聚,难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六集)尊敬的法师,尊敬的王神父,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很难得,有一位天主教的神父来听经,欢迎王神父。王神父他现在也是想学《无量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三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 很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我们这个学佛讲座,我见到有很多是新来的同修,可能是参加我们刚刚结束的念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二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无量寿经》第六品,我们现在来学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我们一起来读经文: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七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请大家继续来看《无量寿经》第六品。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二十二至二十四愿,这三愿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美国布莱恩博士用催眠研究轮回的科研成果 来源:摘自《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作者:钟茂森博士主讲下来给大家再介绍一位可以说是用催眠来回忆前世这种研究领域里面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八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看第六品第二十四愿。这一段的愿文有三个愿,我们讲到最后一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五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二品,我这个经本是第四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一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去年,二0一二年六月二日开始,我们在圆明寺应上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六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正式开始讲解《无量寿经》的经文,请大家打开经本第二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二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经本第二品的第十七页最后一行: 【心常谛住度世之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三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三页,「德遵普贤第二」这一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八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一品,经本第二页。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四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经本第八品,今天我们看经文: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这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九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二品,我这个经本是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