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翻开经本第六十八页,第一行第四个字开始看起:
【波扬无量微妙音声。或闻佛法僧声。波罗蜜声。止息寂静声。无生无灭声。十力无畏声。或闻无性无作无我声。大慈大悲喜舍声。甘露灌顶受位声。】
先看到这里。这是我们去年年底讲到这一段,意思还没讲完,中间十二月三十号跟师父上人出行,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弘法,前天才回来。所以我们继续来讲解这一段。这一段是说极乐世界水能够说法,这个水它的波浪能够扬起『无量微妙音声』,这些声在世间没办法听到,这是七宝池八功德水它的殊胜功德。『佛法僧声』,这就是三宝,前面我们有提到。『波罗蜜声』,这是讲菩萨六度,六波罗蜜。『止息寂静声,无生无灭声』,这都是讲到如来果地上的那个境界。
今天我们继续来看『十力无畏声』,「十力」是指佛在果地上有十种特殊的能力,「十」字实际上它不是指数字,而是表法的,像《华严经》通常是以十来表圆满。这里是讲佛在果地上的德能那是无量无边的,用这个十来归纳,归纳成十大类,当然每一类都是含摄无尽。在《教乘法数》上,或者是《三藏法数》上,我们都能够查到十力、无畏,它是怎么个讲法。首先讲十力,如来十力,第一叫「是处非处智力」,这个「处」这是讲佛法的名词术语,处是到处的处,是什么意思?就是讲道理。是处,就是正确的道理,非处就是不正确的道理。是处和非处就是讲是非的道理。也就是说,如来对于宇宙当中一切人事物怎么发生的,从哪里来的,怎么样去发展变化,最终又去到哪里,这些种种的理论现象,佛都知道,这是如来自性本有的真实智慧。尤其是法界种种的因缘果报,都非常的明了。
经上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总不离开因缘果报。这六道里面当然是因缘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么华藏世界、一真法界里面也是不出因果的关系。所以天台智者大师他把宇宙人生归纳成「十如是」,十如是展开来叫「百界千如」,也就是宇宙之间一切万物的体、相、作用都说得很清楚很透彻。对这个百界千如一切的因缘果报的道理都明了了,这叫是处非处智力。当然菩萨也明了,但是明了得不够圆满。佛是究竟圆满的明了。例如在法华会上,释迦牟尼佛就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道理,一个这样的事例,说有一个樵夫,这是久远劫前,上山打柴,结果遇到了老虎,他很害怕,就爬到树上,念了一声「南无佛」。结果很多阿罗汉甚至权教菩萨都不知道过去有这么一桩事情,因为这是太久太久之前了,他们智力达不到。结果释迦牟尼佛把这个事情说出来,说这个樵夫当年就是称了一句南无佛,这一生他有缘再遇到佛法。他善根成熟,在释迦牟尼佛会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所以说一切都是有因缘果报,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譬如说很多人有这样的困惑,看到某人行善积德、心地很好,但是他却是贫病交加,没有福报,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为什么这个人行善积德还没有什么好报?又看到有人造恶多端,无恶不作,但是他还享着福,这是什么道理?凡人确确实实会有这样的困惑,这是什么?智慧不足。如果你去问佛,佛就会告诉你,这个造恶还在享福的人是他过去生中,佛会告诉你哪一生哪一世他做了什么善事,他做了很多的善事,所以这一生他有福,享着过去生中的福。可是他这一生不懂得修福,甚至作恶,肯定是将他前生的福报大大的折损,所以他这一生把福享尽了他就会堕落,他就会受苦。他这一生享的福那不是一生修来的,多生多世。可是他如果不懂得再积福,多生的福一生就享尽了,甚至几年就享尽,后头的果报等着他。
那些行善而还没有得到好报的人,过去生中因为造作了恶因,这一生所以我们讲命运不好,一生穷困潦倒。可是他的心善、行为善,到来生后世他的福报就很大,这一生把这个业债了了,来生就享福。这是什么?如来有这样的智慧和能力看出三世因果,不能只看这一世。所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要好好的去修福,积德行善一定有好报。就像《了凡四训》里面给我们讲到,袁了凡先生,他自己积功累德全家都行善,改造了自己的命运。原来的命运是被孔先生算定了,并不好,又没有功名,又没有富贵,还没有儿女,这个命,又是短命,真的是很不好的命。但是他自己明白了道理,知道命自我作,福自己求,所以他把命运彻底改过来。那改过来则现在享福了,那是花报,花报这一生享,来生享的是果报,有好花必定有好果,而且果报比花报更为殊胜,这是第一种,如来十力第一种是是处非处智力。
第二种叫「业智力」,作业的业,这个业就是造作。在造作的时候,就叫做事,造完了,事情造完了之后,那个结果、那个影响就叫做业。那造作有很多,身口意都有造作。口是言语,身是行为,意是起心动念,都是造作。所以什么样的造作都会有业,只要造作就会留下来业,叫作业。因此我们就知道,起心动念都会有后果。实在讲我们这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虽然好像很小,甚至动一个念头,它的影响都是尽虚空遍法界。好像在太平洋里面我们扔下一块石头,这石头掉到海里,在海面上涌起了波浪,这个波浪就会慢慢的它会普及到整个太平洋,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想想不难理解。因此我们言语行为起心动念的造作,都会影响到整个法界。善的造作就是善业,恶的造作叫恶业,那么没有善没有恶的,无所谓善恶的,像穿衣吃饭这些很平常没有什么善恶的叫无记业,哪一个不造业?统统都在造业。众生造的业太复杂,所以他的果报也是非常的复杂,佛有这样的智慧和能力,能够了解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一切众生的业因果报,这叫做业智力。
第三种叫「定智力」,定是禅定的定。佛家常说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定是枢纽。要增长智慧,必须要有定,从定里面产生的智慧才叫真实智慧。如果不是从定心里头产生的,那些想法那不是智慧,那叫世
智辩聪。这个定就是清净心,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这叫定。一切众生都有或多或少的这种定,有的定是真的,有的定是假的,定也有真妄之别。譬如说世间禅定,我们讲四禅八定,这个定就不是真实,为什么?佛把真和假怎么划分?这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一切会变的都是假的,真的是不会变的。世间禅定纵然你修到了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这个是最高的禅定,你的寿命是八万大劫,可是八万大劫以后,定力失掉了还是要堕落,还是要轮回,所以这个定就不是真的。
真的定不会失去。譬如说阿罗汉,他证得的是九次第定,第九定,比世间的四禅八定又提升了。到第九定他就不会再退转,不会再轮回了,这叫出三界。所以阿罗汉所证得的第九定才算是真的。当然证得阿罗汉那个定再往上还有更深的定,阿罗汉属于四圣法界,他上面有缘觉、有菩萨、有佛。再超出十法界,就是超越了四圣法界,还有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那才是真正的大定。佛对这些世间出世间无量的禅定、种种的境界,都非常的明了,这叫定智力。他对这些禅定都明了,却是特别赞叹念佛三昧,三昧就是定。所以佛讲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也就是一切禅定当中念佛所得到的禅定是最殊胜,不仅它殊胜,人人都能得到,最方便修行,而且得到的时间非常快速。你认真来修的话,你可能三年五载就得到,再努力修行的,经上讲的,若一日若二日至若七日你就能得到一心不乱。你看这念佛三昧真的不难,只要你肯真干。
第四个十力是讲「根智力」,根就是众生的根性,一切众生根性都有差别,不一样。讲经说法的人就要去了解众生的根性,根性高的,他的领悟力好,你一说他就明白了,根性差的你怎么说他都不明白。那么你怎么能够讲法讲到让所有的人都能听明白?我们学讲经的人得学这套本事,因为讲经跟在大学里讲课完全不一样。我原来是在大学里教书的,同一个班里面的学生大家程度相齐,我教过本科班,教过硕士班,也教过博士班,那都是大家程度基本相同,不会相去很远,那个好教。可是你在佛门里面讲课那就完全不一样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各种文化程度的,甚至三教九流的统统都有,你怎么能够让每一个人听到都欢喜,都能够得到受用,这个确确实实是一桩难事情。师父也常常教导我们,这是他老师传授给他的一个方法,你怎么能够让大家都能够受用,说到大家心里去?譬如说有人听经,听着听着他就很法喜,听完之后他跟这个法师讲,你讲的正是我心里想要听的,你正好说到了我的毛病,你正好解决了我的困惑,这个我们也有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形。我们讲也没有说故意对哪一个人讲,可是他听到好像就是这法师对我讲。我们听师父讲经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正好自己有一个困惑的时候,一听经,甚至打开光盘,师父正好讲这段就是解决我心中的疑问。这是什么缘故?这叫感应。
这个感应一个是讲经的人要有至诚心,所谓是至诚感通。我们自己没有像如来那种根智力,懂得众生根机,但是我们发起至诚心,毫不为自己,而是慈悲众生,让众生能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发起这种真实的慈悲心。上台讲经,这就好像不是自己讲了,佛菩萨借着自己这个身体向众生说法。所以众生听到之后他就觉悟,他就欢喜,他得到受用。还有听的人本身也要有至诚心,才能够感应道交,如果讲的人有至诚心,听的人没有至诚心,那他听不懂,这不是讲的人不行,听的人听不懂,他这个心有障碍。所以这个所谓师资道合,台上的台下的互相都要有感应,那就是要用至诚。所以我们不懂得观机,对众生根机不明白,只有用这种方法。等到自己真正有智慧有能力了,这就可以观机说法,观机的这个能力也是从我们至诚心当中得来的,佛菩萨那是至诚,至诚心里面没有妄念,心地完全是清净的,这个时候就有感应。所以懂得观机,就好教了,就好像一个医生他会看病,给病人诊断,诊断得很准确,你害的这个病你怎么来的,这个病什么时候得的,怎么个得的,你清楚,你下药才能够药到病除,这叫对症下药。
那么佛讲了那么多的经,讲了八万四千种法门,确确实实都是对不同根性的众生说的。当时的众生听了佛讲他就觉悟了,他就病好了。开悟了,证果了,这就等于病好了。后人这些弟子们把它记录下来就成为经典。我们现在看到这么多的经典,这个头也大了,我到底应该学哪一部经,我学哪一个法门,哪一部经对我的根机,哪个法门能治我的病?自己又不明白了,佛也不在,也不能问佛。然后请教一个善知识,那善知识未必会观机,他给你指的这个方向未必是正确,怎么办?佛当年也就预想到了,真是大慈大悲,知道我们末法众生确确实实不懂得选择法门,所以释迦牟尼佛特别告诉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要依净土得度,给我们开出净土法门。这个法门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你就不要担心,自己这根机到底适不适合学净土?肯定适合,三根普被,叫上、中、下三根,无论你是哪一类的,全部适合。所以一切众生都适合修净土法门,这个法门契一切众生的根机。
那么《无量寿经》又是净土法门里面的第一经,佛预言将来法灭度的时候,本经将会在世多留一百年,这个是佛加持的。也就是在这一百年当中,有的人看到这部经典还能够生起信心,还能够依教奉行,还能够往生净土,所以这一部经殊胜!度未来九千年末法众生,而且最后一百年这部经是唯一留存在世间,最后灭的。那么我们师父也非常肯定的说,这部经是什么经?就是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会集本。所以我们有幸在这么早就获得这个会集本,这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未来九千年众生都要靠这一个会集本来得度。所以师父上人一生就在弘扬这部经,这是惠以九千年末法众生真实之利。师父也鼓励我,专修专弘这部经。我也这么发愿,这一生就是专门弘扬《无量寿经》,让更多的末法众生有机缘当生得度,所以我们共同来弘扬。弘扬,首先自己依教奉行。
十力第五是「解智力」。这个解是指众生种种的知解,如来能够知道一切众生种种知解,他有这个能力。也就是说一切众生种种的爱好、种种的欲望,各个不相同,佛都懂。所以他对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应机说法,都能让众生得欢喜心,他欢喜了他就容易觉悟。
第六个是讲「界智力」,界是法界那个界,世界的界,这个界是讲每一个众生的境界各个不相同。佛都知道每一个众生什么样的境界,造的什么样的业,有共业有别业。实际上所谓共业就是大家相同,大家相同的还是各别的,还是别业,刚好是每个人的别业都相同或者相似,那么佛就讲共业。譬如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长在地球上,我们都是地球的众生,所以都有共业。地球的安危直接关系到我们个人的安危,这就是共业。但是我们各自都有别业。就好像在讲堂里面假如点了很多蜡烛,这蜡烛有光,这个光发出来之后照亮了讲堂,而且光光互照。你说那个光明里面,肯定每一支蜡烛的光都有,这叫共业。但是每一支蜡烛的光又是各自个别的,你把这个蜡烛熄灭了,光就少了一些。所以每一个蜡烛它有自己的光,但是光又交融在一起,这就是共业。那么实际上讲到业,只有别业,没有所谓的共业,共业都是什么?每一个人各自别业相似或者相同的这么一个结果。
譬如说我自己,我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见到这么多的人,这个境界怎么来的?佛告诉我们,这一切境界如梦幻泡影,就像作梦一样。我们作梦的这个心变现出眼前的作梦的境界。大家都有作梦的经验,那试问你这个梦境是谁造的?你作梦见到的山河大地,这么多的人,这个地球,这么多的众生,谁造的?上帝造的吗?还是有一个什么神明主宰在创造?都不是,你自己念头创造。所以你就自己这么一个个别的业,变现出眼前的所有的众生。等到你梦醒了之后,这众生就消失,梦境没有了。那我现在在这个梦境当中看到每一个众生跟我好像有共业,实际上只有自己的别业,你跟谁共?没人跟你共,就是自己。所以懂得这个道理,就明白了,佛给我们一切的教诲,制定的一切戒律都是要求自己的,不是要求别人。为什么不要求别人,只要求自己?因为事实真相没有别人,哪有别人?只有自己。小乘是讲独善其身,他是自己持戒修行,不要求别人。大乘他是处众,跟一切众生交往,还是要求自己应该怎么跟人交往,要求自己做,不要求别人做。所以无论小乘大乘都是要求自己,没有要求别人。如果说有要求别人要怎么做怎么做,那就不是佛法,那是世间法。
所以大家一定记住,佛法跟世间法不同的地方就是佛法只要求自己,绝不要求别人。譬如说你持戒,我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只要求自己,不能要求别人。如果说我自己持戒持得很好,看到那个人犯戒,这个人又作恶了,心里就看别人怎么怎么样,生骄慢心看不起别人,甚至还会去批评别人、毁谤他们,这个持戒根本就不能得定。佛讲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那这个人持戒,愈持戒心愈不清净,看到这个人破戒那个人犯戒,那他自己完全是做相反了。所以这个原因就在于他去要求别人,看人家的过失,自己心不清净。六祖惠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修道的人怎么还会看别人有什么过失?他只看自己的过失,只是改自己的过失,绝不会要求别人。又譬如说我们师父现在倡导大家修六和敬,建六和僧团,这个六和敬也是一样只要求自己做,不能要求别人做。你要是要求别人,你肯定跟人不和,六和敬就破坏了。只要求自己跟别人和,不能要求别人跟自己和,这才有可能做到六和敬。那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这世界就太平了。这个世界为什么现在这么不太平?个个都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这麻烦就多,冲突就很多。
十力第七种叫「至处智力」。至是达到,处是那个地方,就是你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你修学任何的法门,达到什么样的一种成就,佛都知道。这是修学的结果。譬如说我们修十善、四无量心,佛告诉我们,能够修十善、四无量心的人将来能生天,天道这是他所达到的成就,佛知道。那么你修四谛法,你将来能得到阿罗汉果。你修十二因缘,将来能够得缘觉。你修六度万行,你会作菩萨。你念阿弥陀佛,你将来能成佛。你看什么样的因什么样的果,佛都知道,这叫至处智力。那我们想做什么?是想做天,还是阿罗汉,还是缘觉,还是菩萨,还是佛?当然是希望做最高的,成佛!
怎么成佛?《华严经》上讲,「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懂得这个道理,你也有这种智慧,至处智慧,至处智力。有的人说了,我也念佛,我念一辈子佛了,怎么西方极乐世界好像连点消息都没有。我们也见到有人是念了一辈子佛,到最后往生还是手忙脚乱,去不了极乐世界,难道佛讲错了吗?念佛成佛是错了吗?佛没讲错,是我们自己错会了意思。什么叫念佛?怎么个念法?这个我们要懂得。是不是口里在念就叫念佛?古德有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光是口念心不念,枉然,没效果。那我们这念佛到底怎么个念法?你看念字上面是个今,下面是个心,今心是佛,你这个心要跟佛相应才行。换句话说,就是本经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首先是发菩提心,这菩提心你发了没有?什么叫菩提心你首先得懂,菩提是觉悟,它是梵文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悟,觉悟的心。觉悟什么?第一个要觉悟的,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六道可畏。在六道轮回这里头很恐怖,太苦了,我这一生遇到佛法非常不容易,寿命短暂,那要赶紧修行,一心一意要离开六道,要求生净土。你有这种觉悟,你就是发菩提心。所以真正发起这个心,你就知道唯有念佛才能得救。因此二六时中这一句佛号不敢再间断,这一生最大的一桩事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其它统统都要放下,没什么大不了的,放下,死心塌地去念佛,这一种人就是真正觉悟了。那么他的果报必定是西方极乐世界,没别的地方。这是讲到至处智力,佛给我们讲道理,劝我们求生净土,绝不欺骗我们。
第八,「宿命智力」。这是讲佛他宿命通是圆满的,对每一个众生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未来无量劫,佛都明白、都清楚。实在讲,《无量寿经》也讲,我们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到极乐世界就得这样的宿命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统统得到,而且这个能力几乎是跟阿弥陀佛差不多了。所以这个宿命智力,你到了极乐世界你就立刻得到,不管你是上上品往生还是下下品往生,同样都得到。
底下第九是「天眼智力」,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都跟佛一样,天眼洞视。举出天眼,实际上讲他六根能力都圆满的恢复。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的状况你能看得很清楚,这叫天眼智力。再广大再遥远的宇宙里面的星系你能看得很清楚,再微小的我们现在讲的微生物,甚至是分子、原子、电子、小粒子,你都能看得很清楚,而且不用显微镜,你就能够看到。所以这个是天眼洞视。不仅如此,佛跟我们讲,在我们这身上每一个毛端,每一个毛孔,这里头都有无量无边的大千世界。这个科学家他看不到,显微镜也看不到,谁能看到?普贤菩萨他能看到,在微尘里头有世界。这微尘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基本粒子、光子,小得不能再小了,这里面竟然有无量无边的宇宙含藏在里头。这宇宙当中的每一个微尘又含藏着无量无边的宇宙,叫重重无尽的法界,普贤菩萨能够看到,而且他能够入到这里头去广度众生,这个能力真的叫圆满。
佛有,你要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也有,所以在极乐世界叫普贤菩萨的法界,每一个众生他的能力都是圆圆满满,这是阿弥陀佛加持的结果。所以你在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有能力度众生了,譬如说你看到过去生中哪一生这些冤亲债主、家亲眷属,不管他是造恶的、造善的,沦落到哪一道,你看到了,你有能力去帮助他们。你看到他们如果因缘成熟了,你就一定去度他们。什么叫因缘成熟?就是你一说他就能听,他就老实听话真干,这缘成熟了。那你肯定是化身到他面前来度。就像「普门品」里面讲的三十二应,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什么身为他说法,这个能力太大了,远远比《西游记》里孙悟空七十二变那能力大多了!你可以变无量无边的身,孙悟空才七十二变,你是无量无边。
第十种,最后的一种叫「漏尽智力」,这个漏就是烦恼的代名词,漏尽就是烦恼断尽。小乘阿罗汉果就是断了烦恼,他断的是见思烦恼,所以他们也得到了漏尽通,但是这个漏尽通是有限的,他只断了见思烦恼,但是还有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他没断,所以他实际上还是有漏,不是无漏。真正到无漏,那是法身菩萨将最后一品生相无明都断了,那就真正叫漏尽,换句话说这就是圆教的如来果地。所以这个漏尽智力专门是指圆教佛果地。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所以这叫十力,只有佛果地上才圆满具足,菩萨也有十力,但是不圆满。
底下讲「无畏」,这无畏也是指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叫四无畏,有四种无畏,这特别是说佛与一切大众说法这个无畏之德。说法有的人会有畏惧心,说我不行,我自己都做不好,我还说什么?有的人他是处众的时候他就害怕,你让他上台发表演说,他腿都软了,颤抖,这是什么?上台讲他不自在,他有畏惧。那么讲经说法要把这种畏惧心理克服,克服这个心理就是没别的,多练习。你看我自己本人,我从小我母亲就让我练习处众讲话,一开始在家族当中,每逢老人的生日或者是节假日我们大家一起聚会,我妈都让我出来表演节目,发表演说,朗诵诗词,从小练得比较好。但是毕竟在处众当中讲话还是心里有淡淡的畏惧,会紧张,讲经说法特别是遇到大场面,刚开始上台是紧张。大家如果看我早几年讲的那些光盘你就能看到,我第一次讲是二00二年六月,师父叫我第一次在摄影棚录制光盘,讲「生命轮回的科研成果报告」,讲了一个小时,你看那个光盘,严肃得不得了,面部表情很严肃,实际上那腿都在抖,对着摄影机还不知怎么讲,对人讲还好一点,对摄影机讲不出来。照着念吧,幸亏有讲稿,讲稿是准备得很认真,花了四十个小时准备那一小时的讲稿,只照着念,所以非常的呆板,这都是紧张造成的。
真正到了现在,摄影棚讲也好,面对几千人的听众讲也好,确实心已经不会再有畏惧了,也不会再有紧张了,那是经过多年的训练。从二00二年六月到今年二0一一年,头尾十年的时间,基本练出来了。所以师父讲讲经不能间断,真的有道理。不间断的讲,我还在大学里也是当教授,也是跟学生们上课,这都是练习。辞掉大学职务,现在专心讲,天天讲,讲得比在大学的时候更多,所以练出来了。曾经有一位法师还向我请教,他说你怎么能够在台上讲得好像很自然,这个有说有笑,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该欢喜的时候欢喜,还挺自如的,他问我怎么能够表演得这么好?我说这也不是表演,这是练多了自然就会,你的身心就放松,就像跟大家一起谈天,我们一起共同研讨佛法。甚至在摄影棚里对摄影机讲,也如入无人之境,有没有人讲都可以,都能谈笑出来,很自然的,练出来的。但是佛这种四无所畏,那不是靠练就能练出来,他这个境界高,真正是有真实的智慧德行,他就得到。
四无所畏第一种,「一切智无畏」。这是佛成就了圆满的智慧,确实尽虚空遍法界他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当然他就没有畏惧了。第二种叫「漏尽无畏」,漏就是烦恼,他烦恼断尽了,真的断尽了,所以他在大众当中他能够果断的宣称自己已经断尽一切烦恼,自己成佛了,他不是骗人,他是真的。确确实实把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断掉了,这是漏尽了,这是名符其实。
确实这一点,我看了之后我也很羡慕,但是这一生恐怕很难达到。你说我们讲经说法讲得让人信服,那你自己要做到,你自己真正断烦恼,你教人断烦恼,大家听了之后肯定就依教奉行。可是我们自己确实烦恼没断,有贪瞋痴,虽然是一年比一年减少,甚至不太容易起现行了,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就发现心地是比以前清净多了,贪欲、瞋恚这两个最重的烦恼基本不太怎么起现行了,可能说念头还在,但是它不会太持续,很快就能警觉,很快就能把它放下。但是自己知道,虽然能够基本控制住,但是没有断,它根还在。所以还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所以现在要谨慎,不能让这个烦恼起现行,念佛功夫要不断提升,让这个烦恼愈伏愈深,不让它起来。可是自己不敢说自己断烦恼了,没断,更不敢说自己证果了,开悟了,成什么佛菩萨了,那叫大妄语!可是我们也听过有些人讲,他是某某菩萨再来,甚至说某佛再来的,菩萨都不够高了,还得佛,大言不惭,说了还不走。古德祖师大德确实也有佛菩萨再来的,可是身分暴露之后他就走了,就往生了,那是真的。他说了还不走,那就是假的,所以不能够上当受骗。真正修行人,你看印光大师,实际上他真正是菩萨再来的,我们都晓得他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但是你看他多么谦虚,说自己是业障深重的凡夫,这就是真正的大德,一心一意求生净土,怎么敢说自己已经断烦恼?
第三种无畏叫「障道无所畏」,障道是一切的恶业、烦恼、迷惑,这都是障道。如来这一切的障道法都断了,所以他不会畏惧这些,即使是在因缘果报当中,他也无所畏,他不会有畏惧。
第四种是「尽苦道无所畏」。尽苦,就是把苦都断尽。那么要断尽这个苦必须要走正道,就像四谛法说的苦集灭道,要把这个苦断了,你得修正道,最后灭烦恼就灭苦了。佛是过来人,他真正灭尽烦恼了,所以他跟我们讲这些尽苦之正道,说得是斩钉截铁,非常的肯定,因为他已经做到了,让我们听了一点怀疑都没有。如果说自己没做到,你去说,难免有怀疑,就是你说的时候好像模棱两可,不能够很肯定,因为你自己没到那个境界,你是道听涂说,人云亦云,所以他就会有畏惧,说得不那么肯定。所以要讲经说法,师父强调最重要的你自己要做到,做到了再说,就很肯定。譬如说你教人做一个孝子,你弘扬孝道,你自己要当孝子。你做到了孝道,你教别人,那是把你的经验、心得跟人分享,大家听了之后就会受感动,他就会依教奉行。又譬如说你教人布施,教人舍,那你自己肯不肯舍?你还放不下,你教人怎么放下?所以你讲那个话肯定也是心里虚的,讲的那个话好像不太能着地,教化的效果就有限了。所以讲经说法,我们走这条路,真的只有自己真实做到,才能够教化众生。师父教我们「看得破,放得下」,教我们从布施下手,那我们要做到彻底,这世间包括出世间法,都要舍得干干净净。
我在二00六把工作辞掉,把所有这些财产都舍掉,跟师父来学经教。现在我跟师父也汇报说,我上一次到澳洲还有点衣物,把那衣物全部都捐出去了,到现在就是我那个小房间,在香港小房间里还有一点这些衣物,基本上快到一无所有的境界了。身外物基本舍到干净,那么还有什么?现在有点舍不得的就是书,这书得来不容易,今天我还跟一个同修讲,什么时候我把这书都放下了,我就该往生了。现在讲经说法你得有参考书,参考数据当然要很多,这个还得要去继续,但是心中不能去执着它。这个是为众生,众生需要我们就用它,我们自己不能执着,不能整天想着带着走,这个不可以,而且这书是公家的,不是自己的。这样子心态就好,世间法要舍得干净。出世法,这么多的法门你也只能选一样,我也选定了,就选净土法门,就选《无量寿经》,其它统统放下,这个心才能够清净。清净心中自然生智慧,所以你讲经说法的时候,可能原来准备的到时候都用不上,你所讲的是什么?清净心自然流露出来的智慧。过去谛闲老法师,这是天台宗的祖师,民国时代人,他讲经,记载上有讲到他是讲《圆觉经》,当时在底下听的很多大居士,江味农老居士为谛闲法师做了整理,《圆觉经亲闻记》,整理出来之后,给谛闲法师看,谛闲法师看了说,「这是我讲的吗?我讲得有这么好吗?」自己都不相信,跟他自己准备的讲义都不一样,上台讲的跟讲义完全不同。这是什么?清净心流露出来,看到众生的根机,至诚感通,自然他就流露出来,对众生最契机的这些说法。所以讲经说法最重要的你要修行,你要入境界,你才能讲得好。这是讲到十力无畏声,极乐世界的水波都扬起这种声,让你听到了自然就入境界,自然就开悟证果,太殊胜了!
底下还有『或闻无性无作无我声,大慈大悲喜舍声』,水波里面讲经说法,它讲到「无性无作无我声」,什么叫无性?什么叫无作?什么叫无我?这我们要说一说。佛经上讲,一切诸法都是无性的,性是讲体,没有自体,换句话说,万法皆空。没有自体,所以一切法都是空的。《金刚经》里面有一句话说是「一合相」,这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这是讲到宇宙里面万法的真相,这一切万法就是万物怎么来的?它是组合而来的,叫一合相,合就是组合。现在科学里头发现所有的物质都由分子、原子组成,这是合。一是什么?一是讲那个极微细的基本的粒子,用物理学家的话来讲,基本粒子,就是最小不可再分的那个物质单位。
现在科学家发现这个基本粒子,原来以为是夸克、是电子最小的,现在发现夸克、电子里面还有东西,科学家称为是弦振动,像琴弦,弦在振动,振动产生的粒子。那么这个振动可以说为是一了。佛经里面讲,「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不动的,真心本不动摇,可是识就动,识是妄心,有念头,念头一起就动了,就会变化出物质。这个粒子就是动产生的,什么动?现在量子力学家他们也知道,德国的普朗克博士,这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就说这个世间根本没有物质存在,物质是来源于意识的振动。你看他都知道了是念头动,那个念头就是一。所以一合相是念头所变现出来的各种的因缘又聚合而成,产生了物质,组合起来的这个相,这个相就出生。什么时候这个因缘散开了,相就没有了。所以一切万法都是缘聚缘散而已,这是真相,所以没有生灭。所谓的生灭是我们凡夫的错觉,我们看到这个东西生了,产生了,实际上是缘聚合。这个东西也是当下没有自性没有自体,你不能说它生,它没有,缘散的时候这个东西就灭了,我们看到灭了,实际上它也没有灭,本来没有生,当然也没有灭。
所以如果你真正明了了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你就是证得无生法忍。像植物、矿物,我们知道是一切缘聚合的,是物质的东西聚合而成。像这个桌子,这桌子是木头,是树木这个缘组合而成,这个木头的分子、原子,各种基本粒子它组合而成这个木头。那讲到动物、人也是一样,可是动物和人跟植物矿物有不同,动物和人是有情生命,他自己有思想,他有念头,他有感受,换句话说,他有灵魂,他有神识,神识在投胎、在轮回。这又怎么回事?神识不是物质,它怎么个合法?它也能合,物质跟精神层面它也能合,像我们这个肉体,为什么现在是活着的人?这是因为有一个神识在我这个肉体里头,如果神识走了,这肉体就是跟那个矿物植物一样,它也是死的一个物质,就变成无情生命,无情的众生,我们叫尸体了,不叫人体。
我们打一个比方来讲,譬如说收音机,收音机它里头有各种的零件,有芯片,这些都是物质的,各种零件组合而成一个收音机,把它组合而成之后它就能够接收电波,它就能够接收这些电台的讯号,它就能够发出声音,它就能够讲话,它就有音乐,它有作用。这是什么?各种缘聚合而成,这是物质的体。然后还有一个电波,电波好比是神识一样,那个神识入到了这个物体当中,它就能够开始播放声音。如果缘散了,这个收音机的零件全部拆散了,虽然电波还在,可是它不能产生播放声音的效果了,没有这个作用。那我们就说这个身体死了。所以我们这个身体就好比一个录音机,我们的神识好比是那个电磁波,现在肉体活着,这是它那个各种组织可以合在一起活动,它就能够接收这种神识,所以我们有作用。那身体不能再动了,老了,该死了,死了之后,神识离开了。神识本身它没有灭,只是这个肉体的这个缘在聚散而已,所以你懂得这个道理就知道一切法无生无灭。
那么讲到无性,在佛经上常提到三无性,三性三无性。第一个叫依他起性,又称为生无性,这个依他起就是讲生无性,一切万物依他就是依一切种种因缘来生起,它不能自生,所以它自己是无生。我们也称为缘生法,依一切无量因缘,它生起这么一个事物,这叫依他起。譬如说一条绳子,我们讲麻绳,是用不同的那些麻把它编织而成,麻把它编织在一起,这绳子出现了,我们讲绳生了,这是依他起了,依这个麻而起,可是它自己没有生,哪有真正的绳子生了?绳离不开那个麻。
第二种叫遍计所执性,遍计所执性又称为相无性,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遍计所执就是指抽象的概念,它不是真实存在,它是一种抽象的一种想法。就好像我们讲过去、现在、未来,讲时间、讲空间,这都是属于我们的抽象概念,不是真有这么一个相。它不是依他起,它是我们自己执着而生,遍计所执,这是一种幻相、错觉。爱因斯坦也告诉我们,时间空间都是人类的错觉,这就是遍计所执。那么用刚才的那个例子,用麻织成一个绳子,那个绳子不是真的,是依他起。那你看到这个绳子,譬如说晚上看到地上有条绳子,你就误以为它是一条蛇,这是古人讲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看到蛇了,其实不是蛇,那是一条绳子,可是因为自己遍计所执,这种抽象的妄念把它执着成是一条蛇,其实不是蛇,那是错上又加错,妄上又加妄,这是第二种。
第三种叫圆成实性,又称为胜义无性。圆成实就是讲真如本性,这个真如本性是离一切相,它是讲到一切万法的本体。
我们这学佛的人,佛菩萨也感叹,圆机难遇,圆教的根机非常难遇到。天台家把佛法分为藏通别圆四教,藏教、通教这个根机有,藏教是小乘,通教是通小乘、通大乘。别教是纯属大乘,区别于小乘,叫别教,别教这个根机的人就少了,大乘根机的人少了,还是有,尤其是中国,中国人大乘根机的人多,为什么?这也得力于儒家、道家的教化。可是圆教根机的人那就少,圆是圆满,圆教的人是什么样子的?这种人什么都不执着,一切事情大而化之,不会放在心上,所以他分别执着很少,对一切人事物计较得很少,所以他悟性很高,很容易入境界。
佛告诉我们三性,又讲到三无性,这都是为了断我们的执着,我们学佛往往是很容易执着这些名相,所以佛破我们的名相,让我们把一切执着都放下,逐渐提升我们的根性,慢慢入圆教的根性,这是讲无性。
无作呢?是讲无为的意思。佛法《百法明门论》里面,把一切法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什么叫有为法?有为就是无常的,有作为的,这都是无常的,包括起心动念造作,都是有为法。所以唯识里面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统统都是有为法。无为法是无所作为,这无所作为它才是长久,就是永恒的,这是无为法,不变的。像这个定,清净心,这是无为法,你得到了定之后,你就无所作为。你有作为有起心动念,这就不是定。这个定也要有一定的标准,要定到什么程度,换句话说,你真正要定到烦恼断,那你是真正的无为法。我们凡夫能不能够修这个无为法?也就是能不能这一生断烦恼,真正得到清净心?可以,但是凡夫,特别是末法时期只有靠念佛法门,你能够念阿弥陀佛,老实念去,这也是无为法。为什么这么说?虽然我们现在烦恼没断,可是我们念阿弥陀佛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将来一定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这古德讲的,极乐无为涅盘。涅盘是梵语,就是不生不灭,超过一切有为之相,远离一切有为的造作,这极乐世界是唯一清净,叫做「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是无为涅盘的境界。所以我们凡夫靠念佛法门也能够得到无为法,这是无作法门。
我们在现在怎么能做到?现在可以学,譬如说我们身体还在世间,这要遵循世间的一切规律。这个身体有它的规律,你要遵循这种作息,健康的作息,待人处事接物也要守着这个规矩,这叫礼。在五伦关系当中,你要尽自己的义务、尽自己的本分,这叫敦伦尽分,你就在这里头随顺世间的一切善法,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可是你在随顺世间法的时候,心地是清净的,一尘不染,二六时中,就抓住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念阿弥陀佛不间断。那你在这个世间也是修无为法,你在这世间也是无作。虽然你也做事,你也说话,也待人处事接物,但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你心是清净的,你没有任何染着。做事是有为法,对,有为也是无为,无为也是有为,有为无为是一不是二,这个是圆教。你在这个世间生活得很快乐、很活泼、很自在,但是你真正是修清净心。对大众,一接触大众自然生起大慈大悲,见到谁有需要帮助,你立刻去帮助他,这个慈悲心完全是自己清净心中流露出来的,你不是刻意去造作,自然就是这样。这个境界要自己去体验,你自己认真的念佛,认真的依教奉行,减少妄念,慢慢你就有所体验了。
现在我似乎有一点这样的体验,起心动念确实比以往少很多,但是事情还照做,做得比以前更积极。现在弘法利生,每天都要学习,每天都要备课。十二月三十号跟师父老人家出行三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这很辛苦,到每个地方都有讲课,可是心地好像还是很清净,没有什么想法。最明显的一个是在印度尼西亚的时候,我们跟着师父到泗水,从雅加达飞到泗水,泗水跟雅加达距离大概一个小时的飞机的路程,到了泗水跟师父去祭拜瓦西德前总统,一周年的纪念。结果当晚泗水的净宗同修忽然说要请师父去讲演,结果师父有点累了,于是就叫我去代课,临时安排,上场前十分钟让我上去。这以往我会很紧张,上台讲什么?没准备。结果现在上台也不紧张,坐到那个座位上就知道该说些什么,就体会到什么叫作而无作,你就清净心,遇到这个缘你就有这个慈悲,希望能够帮助众生觉悟。当时泗水很多这些华人,都很乐意学习传统文化,让我去介绍一下传统文化,我就给他做介绍。讲完之后大家都跟我讲,说讲得很精彩,我也不知道自己讲了些什么,大家就听到还有点受用。
结果我在印度尼西亚的时候我晚上有一天晚上做了个梦,这可能是我很久以来都有这个困惑,就是困惑什么?自度和度他的困惑,这个关系怎么圆融,自度你自己修清净心,度他呢?度他是慈悲。你怎么样能够又自度还不妨碍度他,度他也不妨碍自度。有的人很慈悲去帮助众生,结果心不清净,生烦恼,做好事做得很烦恼,这是度他不能自度。有的人自己就自己修清净心了,即使别人需要他帮助他也不去帮助,怕妨碍自己清净心,妨碍念佛中断,实际上他念佛也还是很多妄念,根本没有清净心。自度和度他怎么圆融?结果晚上做了个梦,梦到师父跟我讲,师父劝我要发起大慈悲心,就在梦中跟我讲法,劝我要发心救世,挽救这个世间苦难众生。当时我在梦中我就请教师父,我们现在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我原话我忘了,这梦里的话。我们去帮助别人,那我们自己会不会受影响?我们自己念佛时间少了,自己功夫不得力了,该怎么办?师父就好像在梦中就是这么讲的,不会,你念佛往生最重要的是发菩提心,然后是一向专念。发菩提心是什么?就是发起救世的心,救度一切苦难众生的心,你要发起来,有这个缘你要去做。譬如说众生喜欢听你讲法,那你得讲,不能不讲,不讲是你不慈悲,除非大家不愿意听我讲,那我就可以不讲,那更好,不那么累了,但是有人听,哪怕是只有一个人听都得讲。那么讲法帮助众生,会不会影响你自己的清净心?绝对不会,你自己还是一句佛号不要间断,这个不间断是心不间断,哪怕是晚上睡觉,睡觉你还不离阿弥陀佛,你还能梦到阿弥陀佛,你根本没离开过阿弥陀佛,你心里老想着佛。白天你跟人讲经说法,虽然好像心里佛号断了,其实没断,因为你那个心是佛心,佛没有离开你的心,你的心也没有离开阿弥陀佛,那不讲法的时候心里就是阿弥陀佛,这佛号就提起来。所以一点不矛盾,自度和度他真的是一不是二,有为和无为,有作和无作,都是一不是二,这是圆教一乘法门,这念佛法门让我们能够可以体验到。
无作讲完了,剩下是无我。这个我,佛讲了很多定义,讲了八个定义,真实的就是最重要这个无我是讲没有主宰,也就是自己做不了主宰,这叫无我。实际上我们知道,我们这个身体确实自己做不了主,你要是能做主,你可以让它不老吗?你能让它不病吗?你能让它不死吗?你不能,做不了主。实际上这个身体也不是真实的存在,刚才讲的没有自体,所以《心经》上讲的「照见五蕴皆空」,这是讲我们有情众生五蕴组合的,色受想行识,色是讲物质的身体,受想行识是讲我们的心,识是心的本体,受、想、行是心的作用,也就是色法和心法、物质和精神,统统都没有自体,所以五蕴皆空,哪有我的存在?你真正明了了,这个我执就放下了。不仅自己这身体不是我,一切万法都没有我,所以真正是无我。西方极乐世界水声都宣扬这种佛法,无性无作无我声。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这一段还没讲完,到下一次,礼拜三再跟大家做汇报。今天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我们一起来合掌恭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
钟茂森:梦人赠桂故事「梦人赠桂」选自《阴骘文注证》。讲元朝有一个人叫周德,家里很贫穷,但是他是乐善好施。在路上有一次遇到一个很污秽、滑人的东西,一种砖石、瓦片,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6
钟茂森:散心念佛的福善都不可计量,何况净念相继 你这里讲,希望用禅来开智慧,用密法来增加福报,蕅益大师说不用了,你果然能信愿持名,这一句阿弥陀佛,每一句佛号,一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5
钟茂森:不识字,只一心念佛,不会诵经,能往生吗 如果真能一心念佛,那一定往生。往生极乐世界,佛在《无量寿经》里讲得很清楚,第十八愿就讲到,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08
钟茂森:十子异疾安士先生引徵了《迁善录》里面的一个故事,为我们说明嫉妒招致什么样的果报,让我们引以为戒。这是讲到「十子异疾」。宋朝有一位大夫叫蒋瑗,他有十个儿子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6-16
钟茂森博士: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这是讲帮助他人的急难,救助他人的危困。救人急难,把人家从危险当中救出来,这个很大功德,古人讲「救人一命,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6-16
钟茂森博士: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受到人家的恩惠一点都不懂得感恩,反而别人跟他有一点过不去就念念不忘,总想著机会来报复。即使找不到机会报复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要有这个理念—今天就是我生命中最后一天 你看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面好几个愿,都是讲「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很多个愿都是讲要「闻我名号」。这个闻名就是把经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博士: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这条讲的是不要张扬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张扬人家的短处,就是说是非,揭露人家的短,这最容易跟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心里多障碍,境界里自然也多障碍 下面说,「荆榛瓦石,皆是眼前障碍,不能顺利之物」。这是把荆榛和瓦石的引申义说明了,它都是眼前的障碍,不能够使我们行走顺利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常熟徐凤竹栻故事讲的是常熟徐凤竹栻。常熟是江苏省的常熟市,那个地方当时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徐凤竹栻,凤竹是这位先生的字,他的名字叫栻,徐栻,字凤竹。他的父亲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心量小,再好的福田,果报很小在中国历史上护持正法的帝王里面可以说梁武帝是首屈一指,他对佛法非常的虔诚信仰,护持佛法,建立了四百八十座寺院,度出家众度了几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下面我们再看《正义》里的一段话,“案《礼记》云: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中,谓心在其中也;外,谓迹见于外也。由心以出者,宜听乐以正之;自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博士:言语忍忿自泯 “言语忍,忿自泯。”这是讲兄弟之间讲话也要留心,不要讲得太过火,因为讲话往往无意中会伤了人心。当我们讲话不留神的时候,可能讲了一句话,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嗜好一定要放下 所以学佛的人要放下嗜好,不要有什么嗜好。真正你要嗜好就是读经,就是念佛,深入经教,或者跟人讲经说法,这些都是正业,其他的世间人那些嗜好我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博士:知过不改。见善不为 【知过不改。见善不为。】明知自己有过失,不肯改,没有忏悔心。要知道忏悔心、惭愧心,这是善心,有惭愧的心、有忏悔的心,这个人就有救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0
钟茂森:如果贪瞋痴的种子强过念佛的种子,那临终助念就很关键但是可能有的同修也会觉得自己念佛功力不够,这个种子好像也不是最强的,遇到境界来了,还会起贪瞋痴,贪瞋痴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改造命运,必先改恶念真的,《太上感应篇》上讲,「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过去虽然有些不善的言行、心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富贵的人能够在上不骄,满而不溢,才能够长久 富贵的人能够在上不骄,能够满而不溢,才能够长久,如果是一骄奢淫逸,他的富贵很快就崩溃。很多所谓的快速成长起来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做善事的两个关键『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远心』,你看做善事,这两个心是关键。在末法时代,就是我们现前这个时代,真的做善事的人太少,干恶事的人很多,善人少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3-12-24
太上感应篇(第二十九集)1999/6/16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19-012-0029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在:【积德累功。】这一句,《汇编》註解第一段裡面,有几句话很重要。人都
太上感应篇时间:2023-08-20
钟茂森:蕅益大师说孝道:孝闻说蕅益大师说孝道—《孝闻说》 钟茂森博士主讲 (共一集) 2010/5/12 中国云南晚晴轩 档名:57-020-0001 尊敬的诸位大德菩萨,大家好!我们今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道义救危机 中华商业伦理世纪重建之路首届商亦载道精神启示论坛 2009年10月16-17 中国上海 转自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91026/21016884728.shtml钟茂森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一集)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这个月是农历七月,在农历七月十五,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二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继续学习蕅益大师的五重玄义,昨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五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昨天将流通分学习圆满了,今天我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四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开始学习《佛说盂兰盆经》的经文。我们前三天将本经五重玄义学习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三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继续来看蕅益大师五重玄义,昨天我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六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昨天我们讲到正宗分里面关於如来教孝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七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昨天讲到正宗分第二个大段,第二个大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九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请大家继续来看《大乘无量寿经》第六品「发大誓愿」,我们上次讲到第二十五至二十七愿,我们继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发大誓愿第六」,我们看第十愿开始,神足通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五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上次讲到第十九愿、第二十愿,还没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上)-2011年新 2011年新加坡弘法大会—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集) 2010/12/31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一大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四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同修大德,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看《无量寿经》第六品第十九愿的经文,我们上午这一段经文讲到一半,只讲到: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一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今天我们讲第十三愿「光明无量愿」,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下)-2011年新 2011年新加坡弘法大会—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集) 2011/1/1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一大厅 档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是端午节,先祝贺大家节日快乐!在世俗里面,节日大家是一起庆祝、一起团聚,难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六集)尊敬的法师,尊敬的王神父,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很难得,有一位天主教的神父来听经,欢迎王神父。王神父他现在也是想学《无量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三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 很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我们这个学佛讲座,我见到有很多是新来的同修,可能是参加我们刚刚结束的念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二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无量寿经》第六品,我们现在来学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我们一起来读经文: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七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请大家继续来看《无量寿经》第六品。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二十二至二十四愿,这三愿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美国布莱恩博士用催眠研究轮回的科研成果 来源:摘自《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作者:钟茂森博士主讲下来给大家再介绍一位可以说是用催眠来回忆前世这种研究领域里面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八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看第六品第二十四愿。这一段的愿文有三个愿,我们讲到最后一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五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二品,我这个经本是第四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一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去年,二0一二年六月二日开始,我们在圆明寺应上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六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正式开始讲解《无量寿经》的经文,请大家打开经本第二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二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经本第二品的第十七页最后一行: 【心常谛住度世之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三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三页,「德遵普贤第二」这一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八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一品,经本第二页。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四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经本第八品,今天我们看经文: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这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