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蝴蝶霏霏的博客,原文标题为《还君一钵无情泪,恨不重逢未剃时》,链接地址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df26e301013akp.html
很多年前,我读到李叔同在杭州削发的一段
西湖边杨柳依依、水波滟滟,没有比西湖更合适送其余场景了。1918年的春天,一个日本女人和她的同伙,寻遍了杭州的寺院,最终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庙里找到了自己削发的丈夫。
38岁的他原来是西湖对岸浙江省立第一师范黉舍的教员,不久前辞去教职离开黉舍,在这里削发为僧。十年前他在日本留学时与妻子结识,此后经历了多次的聚散离合,但这一次已经是最后的送别,丈夫决定离开这繁华世界,皈依佛门。
几小我一同在岳庙前临湖素食店,吃了一顿相对无言的素饭。丈夫把手表交给妻子作为拜别纪念,安慰她说,你有技巧,回日本去不会失业。岸边的人望着逐渐远去的划子失声痛哭,船上的人连头也没有再回过一次。(看雪客注:此段原始出处为黄炎培文章《我也来谈谈李叔同师长教师》)
这个可怜的日本女人,可能至死也不会明白她的丈夫缘何薄情寡义至此是啊,世间还有什么比此情此景更残暴,更让人心碎的呢?我读到此放声大哭,泪如雨下。
那时刻我还很年轻,我对绝世才子李叔同恨得咬牙切齿,视他为世间最薄情寡义、最自私自利的汉子。他的万般才情,在我的心目中倾刻间化为云烟。从此,世间再无那个会作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的李叔同,只有一代名僧弘一法师!
若干年后,我读到了李叔同在削发前写给日本妻子的一封信:
诚子:
关于我决定削发之事,在身边一切事务上我已向相关之人交卸清楚。上回与你谈过,想必你已懂得我削发一事,是日夕的问题罢了。经由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你是否能理解我的决定了呢?若你已赞成我这么做,请来信告诉我,你的决定于我十分重要。
对你来讲硬是要接收落空一个与你关系至深之人的苦楚与绝望,这样的心情我懂得。但你是不平凡的,请吞下这苦酒,然后撑着去过日子吧,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魂。愿佛力加被,能助你度过这段难挨的日子
。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过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名与财富。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的
。我们要建立的是未来光华的佛国,在西天无极乐土,我们再重逢吧
。为了不增加你的苦楚,我将不再回上海去了。我们那个家里的一切,全数由你支配,并作为纪念。人生短暂数十载,大限老是要来,如今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我们是日夕要分其余,愿你能识破
。在佛前,我祈祷佛光加持你。望你珍重,念佛的洪名
。叔同戊午七月一日
(1918年,阴历的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门。剃度几个礼拜后,他的日本妻子,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悲伤欲绝地携了季子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杭州灵隐寺,抱着最后的一线愿望,劝告丈夫切莫弃她削发。这一年,是两人了解后的第11年。然而叔同决心已定,连寺门都没有让妻子和孩子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痛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他的妻子知道已挽不回丈夫的心,便要与他见最后一面。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叔同李叔同:请叫我弘一。妻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我很光荣我是在信佛学佛今后读到这封信的。换作以前,我是断断不能理解,也不能饶恕的。而今读来,虽然有泪盈眶,但心里是温暖的。时隔多年,我才终于了悟弘一法师的有情。他哪里是无情,分明是道是无情却有情啊?
很多年来,在我的心目中,李叔同就是杭州那个决绝、冷淡、识破尘凡、心如死灰的僧人形象。很多年里,我也一向视皈依佛门为一种不负责任的自我回避。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斯。他在削发前曾预留了三个月的薪水,将其分为三份,个中一份连同自剪下的一绺胡须托老同伙杨白民师长教师,转交给自己的日籍妻子,并请托同伙将妻子送回日本。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弘一大师心坎的柔情和歉疚以及处事的细心和周密。
据说,李叔同削发的消息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和诸般猜测。世人大多无法理解,最不能理解的是那些被他的诗文打动的读者,尤其是那些多愁善感的女读者,一时间落空依靠,可谓痛不欲生。有一位女读者,死心塌地爱上了李叔同,在他剃度之后,天天来寺里找他,求他还俗。弘一法师怎么处理此事?他派人送给那女子一首诗,个中有这么两句:还君一钵无情泪,恨不重逢未剃时。
多么地温柔慈悲啊!他不只不责备那女子扰人清修,反而用一种很遗憾的语气对那女子说:不是我不肯接收你,怪只怪我们相遇太晚了,今生没缘分呐,只有对你无情了。我们可以肯定那女子读了诗之后一定若有所悟,百感交集,即便不情愿,也只有认命了。事实上她也就哭着走了,不再打扰弘一法师了。
(看雪客注:此或为张冠李戴之误传,因为此句诗实为别的一位诗僧苏曼殊所写,全诗为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君一钵无情泪,恨不重逢未剃时)
至于李叔同为什么要削发,年轻的时刻,我会百思不得其解,且一向追问下去。而今,我已经连问都认为是多余了。读读他写给妻子的那封信,就再明白不过了。
他的学生丰子恺曾经这样解释:他怎么由艺术升华到宗教呢?当时人都诧异,以为李师长教师受了什么刺激,溘然遁入佛门了。我却能理解他的心,我认为他的削发是当然的。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金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知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半。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供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依靠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常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知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卖力,知足了物质欲还不敷,知足了精神欲还不敷,必须寻找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家当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穷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知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
我虽用三层楼为比喻,但并非必须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然后获得第三层。有很多人,从第一层直上第三层,并不需要在第二层勾留。还有许多人连第一层也不住,一口气跑上三层楼。不过我们的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弘一法师的人生欲异常之强!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就是迁居在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知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的。做人好比喝酒;酒量小的,喝一杯花雕酒已经醉了,酒量大的,喝花雕嫌淡,必须喝高粱酒才能过瘾。文艺好比是花雕,宗教好比是高梁。弘一法师酒量很大,喝花雕不能过瘾,必须喝高粱。我酒量很小,只能喝花雕,可贵喝一口高梁而已。但喝花雕的人,颇能理解喝高梁者的心。故我对于弘一法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贯认为当然,毫不足怪的。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接近。二层楼的扶梯的最后顶点就是三层楼,所以弘一法师由艺术升华到宗教,是必定的事。
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说,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削发起因所推想的破产说、遁世说、幻灭说、失恋说、官场失意说等等贰心测度,符合实际,振聋发聩。我想,丰子恺应该是最懂得他的师长教师的吧。
以我凡夫之眼,我终其平生都无法体悟弘一法师的道心和境界。
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尘凡之外去了。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斯的谦卑。赵朴初评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他削发既不是为了当律宗第十一世祖,更不是为了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真实的他,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济群生,却自号二一白叟: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弘一法师圆寂时有两件小事令人沉思。一是他圆寂前夕写下的悲欣交集的帖子,无论是这句话本身,照样他所写的墨宝,都使人看到一位高僧在死活玄关面前的不俗心境,既悲且欣,耐人寻味。二是他嘱咐学生在火化尸体之后,记得在骨灰坛的架子下面放一钵清水,以免将路过的虫蚁烫死。活着的时刻器重蝼蚁命并不奇怪,这是对修道之人的一般要求,然则快死了还惦念勿伤世上的生灵,这份心思的细腻非真正的大慈大悲者不能有,真真令世人闻之生敬!
片子《一轮明月》中有这么一个场景: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雪子:叔同李叔同:请叫我弘一。雪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以前,我只知道那一句唐诗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重逢未嫁时。岂知这句还君一钵无情泪,恨不重逢未剃时,比起那一句的无奈,又多了几分慈悲呢!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爱,就是慈悲!
哈喽大家好,我是梁辰好久不写文章了 ,今天来跟大家聊点有意思的事情,有一个香友问了一个问题很有趣,如今的星洲系怎么只见达拉干、文莱,如今的惠安系怎么现如今就只见
沉香资讯时间:2025-02-17
鬼灭之刃:这不就是自在极意功么!炭治郎进入无我境界随着鬼灭之刃动画的开播,这部作品的漫画原作也成功被带动了人气,因此小编决定开始做漫画跟踪分析,从刚刚更新的鬼灭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5
在神的眼中,人不贪色,处处与人为善,就是贵人,必得福报。本人就从古代典籍中,举两则实事,以为例子:费枢是广都(今四川广安)人。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進京城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2
在2010年正月初四举办的火施法会上,大恩上师达真堪布做了关于“慈悲心”的精彩开示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
因果轮回时间:2025-02-10
那时候的印度,人民拜他们的神时,一般都杀动物当做祭品。他们认为这些祭品,可令神祗喜悦。于是神祗就答应人们的祈求,赐他们钱财,给他们种田的雨水。佛陀无论到什么地方去,都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9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第一个就是运用参话头的方法来停心!就一个修行人来讲,行住坐卧它都是禅。站也是禅、坐也是禅、卧也是禅,行住坐卧,四大威仪都可参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7
沉香精油是高浓缩的植物精华,由珍贵的沉香木经过蒸馏萃取后提炼而成的,除了是制造高级香水、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外,在医药上也有广泛的用途。例如,调和理气,护肾养颜,收
沉香文化时间:2025-01-27
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遍。第二七中,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4
什么是文化?常闻这人文化高,那人没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文是指人类的智慧、道德、修养和人格。在欲望与愚痴的黑暗中,文就如太阳一样明亮,光照大千,所以称文明。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那么《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这就是那个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的大佛寺有一天周末,闲着没事,女儿说要逛寺庙,要逛有很大很大大佛的寺庙。俺转念一想,杭州的寺庙基本都逛遍了,也没啥好逛的了,去哪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31
文:善果有信者问赵州从谂禅师:“佛陀有烦恼吗?”赵州:“有!”信者:“那怎么会呢?佛陀是解脱的人,怎么会有烦恼呢?”赵州:“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度。”信者:“假如我修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0
雍正四年,江南举人考试,当时聘为房考官的,都是近省进士出身的官员,个个少年英俊。有个叫张垒的,中进士年份很久了,自以为是前辈,性格尤其迂腐迟滞。每天晚上,他必定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0
【提要】: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串。慈悲感恩和为贵,忍辱包容是妙方。身体是寺院,心灵是佛像,两耳钟鼓齐鸣,呼吸梵音嘹亮。我们能如此对待家庭,对待生活,还有什么地方不能作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有时会听到一些香友念叨一个词:惠安水沉香,听到这我们世纪沉香坊就得多说一句,这个词其实有两个定义,一种是按照沉香结香的方式来定义,在沼泽或水中形成的沉香,称之为
沉香文化时间:2024-12-25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工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争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六祖大师,开示一切众生说,各位善知识,我这个顿教的法门,以定和慧做根本、做基础。你们既然是善知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0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慈悲的智慧有许多人跟我谈到,他们旅行到贫穷国家时,经常看见满街的乞丐和游童,虽然心中悲悯,却又为了自己的爱莫能助而备感煎熬。总不能从此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有人担心说,如果讲佛会帮我背业,可能有些人就会觉得,反正佛会帮我背业,就可以尽量放心去造业。认为佛会帮我背业,所以就放心造业,这就好像,知道船能够载行李,就尽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2
第二层更深的慈悲—富裕中亲尝贫困爸爸有时候,会给我们一种处境,要我们自己去体会。自己体会出来的滋味,和别人说给我们听的,实在不一样。譬如说许多家境富裕的孩子,不知道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1
先品禅茶香,再鉴诗书画。沉下心来,打一炉香篆,你自己即是佛,自然会按佛的智慧、标准去要求自己。拜佛念佛只为忆起自己就是佛。走过这个古刹,又走过了那个庙宇,还未停
香道资讯时间:2024-12-11
好!我想,第一个:要求佛菩萨加持!佛力加持,我想要吃素、我想要出家、我想要怎么样,我力量不够!但是如果你自己的动机发愿,我吃素,希望能够回向给众生健康。包括你的先生,你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9
解脱生死的确是身为佛教徒,无论出家在家都应慎重面对的根本大事。此语并非表示佛教徒是出世的、是逃避社会责任的;相反的,身为一个佛教徒,更应该作为表率,尽心尽力去,一般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8
每天诵一遍净行品这就是修行如果念净行品,你一天上厕所也好、吃饭也好,一举心一动念,把文殊师利菩萨教导的“善用其心”用上,你就入法界了。看着很难,这是你能做得到的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7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为欲满足六波罗蜜”:为了想要满足这六种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1
持戒就是修福!一切不利于众生的事不作,不利于众生的话不说,一切伤害别人的思想不想。清淨三业多作对众生有益的事。自心若不贪恋执着,烦恼就会轻一点!你现行的烦恼哪一样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9
平常心就是道,平常心就是禅唐代的李翱十分崇尚唯严禅师的德行。他在任朗州刺史时,曾多次邀请唯严禅师下山参禅论道,然而都被唯严禅师婉言谢绝了。没办法,李翱只得亲身去
放下就是快乐时间:2024-11-08
嗡嘛呢叭咪吽这个咒语大家很熟悉,电影里经常出现,多是降妖除魔用的。可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什么是妖?什么又是魔?它不仅仅是指那些青面獠牙的鬼怪,更多的时候,是我们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0-22
修行人应该是有感情的,我想,我们应该是容易被感动,被感化的。很多人学佛后,懂了因果报应,结果别人遇到了危难,遭到了报应,就用因果来衡量别人。好像他遇到灾难是罪有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弘一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高僧,对佛教的弘扬贡献颇大,他致力于南山律学的研究,著书立说;采用西洋音乐创作佛教歌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出版《护生画集》;以书法弘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2
走过这个古刹,又走过了那个庙宇,还未停息的行者,你可否知道?你所找寻的佛,除了由你自己来做,谁能让他真的出现在你面前?拜访了这位高僧,又拜访了那位大德,还未停下的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4
我们现在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每一个人造就自己的极乐世界,每一个人庄严自己的极乐世界,每一个人成就自己的极乐世界。这个极乐世界并没有十万亿佛土那么远,这个极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01
2011年5月13日至16日,首届河北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在石家庄市召开。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坚在论坛中提出:禅宗的本质就是生活禅,而生活禅直接目的就是使平凡的日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真俗无碍、慈悲利他黄国达在悟见实相之后,身心逐渐融入缘起无我、寂灭如幻的法性大海,接下来,要修什么?如何修?小乘人倾向于“少事、少业、少希望住”的,显现淡泊自足的清高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1
邪YIN中的婚外恋、婚外情就是男女迷失走向绝路!凡是有婚外恋倾向的男女一般婚姻不幸福,极少数人是幸福的寂寞。 婚姻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耐得寂寞的过程。 婚外恋本身就是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09-21
一切一切的道理,都在摄念和离欲。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怎样能离欲?就要摄念。什么是摄念?就是摄持心念。也就是摄心、令心不跑。所谓“心猿意马”,要看守它们不要向外跑。如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4
六道轮回“诸恶不作”,这就是修慧;“众善奉行”,这就是修福。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人为何颠倒?即是无智慧。为何背觉合尘?也是因为无智慧。为何总在六道中轮回?也是因为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4
“十二因缘”这一连串的关系若都没有了,就好像万里晴空一样,又好像水清月现。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心经》中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是说“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3
我们人为何颠倒?即是无智慧。为何背觉合尘?也是因为无智慧。为何总在六道中轮回?也是因为无智慧。所以修道,应该以智慧为首。所以佛要修福修慧,修到福慧双圆,便成无上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3
心要正,行就正。心是体,行是起用。起心动念是心的行为,言语是口的行为,身体动作是身的行为,行为无量无边,总不出身、口、意这三业。心行不正就是六道,心行正了就超越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8
佛陀传授给我们许多慈观的方法。有一次,一群僧侣对佛陀说,他们丛林寺院附近有精灵作祟,造成许多困扰。佛陀于是对他们说了《慈经》:希望达到安乐平静的人,应学行正直、谦恭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我们今天讲念佛就能往生,那我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这个地方补出来了。念阿弥陀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显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让我们放心了。过去生中确实有善根,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8
文:一诚长老佛不是万能的,拜佛也不是实现愿望的方便快捷的法门。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潜能,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
学佛导航号时间:2024-08-18
生命就是一张福报卡,当我们没有去积累福报,福报卡里就没有积蓄,所以我们才会缺乏钱财。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能偷懒就偷懒,心想既然工资已定,就不需要这么卖力。这就是没
佛答时间:2024-08-18
茶,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
禅茶文化时间:2024-08-12
什么叫“实相”呢?“实相无相”,实相它没有相,这是头一个解法。又“实相者,无不相也”,所有一切的相,无不都是由这个实相里边生出来的,这是第二个解法。第三个,是“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