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六集) 2007/4/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05-06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十善业道经》。我们昨天一起学习到永离邪见这一段,昨天我们这段还没有讲完,我们先把这一大段念一遍。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於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这一大段世尊为我们开示,永离邪见会得到这十种功德法。我们昨天谈到邪见就是愚痴,对宇宙人生真相产生错误的见解和看法,昨天我们学习了前面三种功德法,今天我们从第四条开始看起。这第四条是说,永离邪见有『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这条功德。《楞严经》给我们讲,「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众生跟佛区别在哪里?区别就在於佛是正知正见,而众生是邪知邪见。诸位会问,到底什么见才叫正见?什么见是邪见?他邪在哪里?根本的邪见,就是忘失了我们每个人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这一条也是世尊开悟之后所讲的第一句话。
世尊苦学十二年,然后在菩提树下一切放下,他证果了成佛了,入佛知见。入佛知见到底是什么知见?世尊第一句话说的就是佛知佛见,他讲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众生迷就迷在这一点,诸佛悟也悟在这一点,原来我们每个人本来是佛。一切万法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也就是自性,也就是佛性;换句话说,一切万法那都是我,跟我是一体,这是正知正见。所以,我们只要转变心态、转变念头,就能够转变环境,这就是《楞严》所说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为什么?你找到了物的本源,那就是通自性。
当我们真正,不要说悟入佛知佛见,哪怕是对这个知见产生深厚的信心,就能够「永离一切吉凶疑网」,就能有直心、正见。直心就是正直的心,在《大乘起信论》里面,把直心称作是菩提心的体,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他讲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换句话说,直心就是至诚心。真正永离邪见的人他至诚心现前,什么叫至诚心?用曾国藩先生的比喻说,「一念不生是谓诚」,所以至诚心就是一念不生的时候。一念不生大家不要想说我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念头都没有那叫无明,你跟石头有什么区别?石头就是一念不生。一念不生不是说什么念头都没有,而是说有一念,这叫第一念。有这个第一念,下面不生了,就是不生第二念,永远活在第一念当中,而不生第二念、第三念。这叫做一念,再加上不生,这是至心,这是菩提心,永远活在觉悟当中。
他对於世间人所说的吉凶祸福他明白清楚,他不会有疑惑,他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为什么?他明了世间一切都是因果,造善因就得善报,造恶因就得恶报,所以他的吉凶祸福他明明白白,没有任何的疑惑。真正深信因果的人,这也是正见,有这个正见还要不要去算命?还要不要去预卜吉凶祸福?不需要,为什么?这一切都是因果注定的。如果你要想改变未来,很简单,从现在开始断恶修善即可,造善事怎么会不得善报?
我去年决定要辞去大学教授的工作,当时我父亲还很不理解。他不理解是因为别人看这样的一种成就,年轻人,三十多岁,这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怎么这么容易就舍下?他不舍得。你走这条圣贤教育之路吉凶未卜,他有点害怕、担心,老人家的心我们能理解。但是我就开导他,我们走圣贤教育之路,这是走至善之道,为了觉悟众生走这条路,真的是至善,止於至善。不但是自己成就自己,通过讲学,教人家就是教自己,老师自己在讲台上是得到最大的受用,另外能够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一辈子干的多好。释迦牟尼佛干的就是这个行业,孔子干的也是这个行业,师父上人干的也是这个行业,他们用一生来给我们证明走这条路是大吉,所以根本不要有疑惑。因为他也学佛,他也都慢慢能明白。我们知道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永离一切吉凶的疑网,不怀疑。
第五个功德法是讲『常生人天,不更恶道』。真正离开邪见,就不会造作恶业,不造作恶业将来不会堕恶道,他会断恶修善,将来在人天道受生。这都是自然的,因果循环,报应丝毫不爽,我们对这个一点疑惑都没有。知道现在断恶修善肯定不会堕恶道,所以心里踏实,前途是光明的,明天会更好。
第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这一条是讲永离邪见能够断恶修善,他的福能够现前,因为善感应的是福。福增长了,智慧也增长,谚语所说的「福至心灵」,他的心就能够非常灵敏,能够洞察世间的因缘、果报、性相、事理,他能明白。所以福慧双增,而且愈增愈多。在《无量寿经》里面就跟我们讲到,「善恶报应,祸福相承」,你作善就得福,作恶就得祸,「身自当之,无谁代者」,自己都是自作自受,「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我们永离邪见,对善恶祸福清楚明白,知道我们不断的修善就是积福,「转转增胜」,愈来愈多。
第七条,『永离邪道,行於圣道』。这一条是讲起心动念都是正念,不起邪念,不起邪念就永离邪道。什么是圣道?圣道最基本的就是十善业道,他所行的与十善业相应,这是觉悟的人。觉悟的人他所行的与自性相应,所以自然能够行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性德。凡夫起心动念自私自利,求名闻利养,这是邪道,这与圣道相违背。
第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六道凡夫之所以生生世世在六道里轮转,受苦受难,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对身体的执著,他认为这个色身就是我,这叫「身见」。这种见解是错误的。这个身体不是真我,它只能说是我所有的。好像一件衣服一样,你穿在身上那是你的,等到穿旧了,就要把它脱下来,扔掉,不要了。人的身体不也是一样吗?你用这个身体用了几十年,穿旧了、穿烂了,不是也要把它扔掉吗?所以那哪是你的,那更不是你。所以身见这种错误的见解,这种邪见,导致我们为了这个身,满足身体的欲望,为了身体的享受造作恶业,辛苦,这是愚痴。如果明了了,知道身不是我,我是什么?我是虚空法界,自性才是真我,自性所现的一切法是真我。所以我在哪里?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我,不单只是有情众生,动物、人,六道众生是我,哪怕是无情众生,植物、矿物,都是我,都是我的一部分,真的是跟众生融为一体。这个身他不会执著,这叫不起身见,不起身见当然他就不会为这个身去造作恶业,他能放下自私自利,不造作恶业自然就不会得恶果报。
第九『住无碍见』,见就是指见解,「无碍见」就是他对於宇宙人生真相通达无碍,他完全明了。他进入了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里所说的四种无碍法界,所谓「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在理上讲,他无碍,我们一般还能理解,一切众生都是我,一切法界都是自心变现的,在理上能讲得通,所以理上无碍。事上也无碍,他真的是活得潇洒自在,到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都无碍。那理与事无碍,事事都无碍,他是进入了四无碍法界。为什么无碍?因为他放下了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就是障碍。
这是师父上人常常用的比喻,说这三片东西,红色的代表执著,蓝色的代表分别,黄色的代表妄想,这三种就是你的障碍,障碍什么?障碍你的自性。比如说我们的眼睛好比是自性,眼睛所看到的一切万法就好比是法相,法相是自性所现,法相与自性是一体。但是你中间隔著,障碍住,你这么障碍住,看得模模糊糊,有障碍。所以就让你放下,当你放下执著,放下了,你看清楚一点,再放下分别,又清楚很多。这都是妄想,妄想是什么?最后的障碍,要把它全部放下,然后一看,真的哪有什么障碍?我们本来都是佛,一切众生都本来是佛。
之所以现在我们佛的受用显不出来,就是这种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而妄想分别执著它真正有没有障碍?也障不了你,它真正没有障碍眼睛,也没有真正障碍眼睛外面的境界,境界没有扭曲,眼睛也好好的,它根本没障碍。你只要一放下,放下了以后一看,真的本来就没障碍,事事无碍。从哪里来修?想要得到这种无障碍的法界,要从修十善业开始修。为什么?因为十善业与性德相应,它是帮助我们去除这个障碍。所以,从凡夫地到如来果地都是修十善,证得了如来果地,一切无碍法界现前,也就是十善业道圆满了。
第十种功德法是『不堕诸难』,诸难,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天灾人祸这些灾难,这些灾难怎么产生的?归根结柢就是人的恶业招感的,你要是断恶修善,你修十善业,你就不会招感这个灾难,所以你「不堕诸难」。我们生到这个世间,看这世间灾难重重,天灾人祸真不少,还有些可怕的预言,还有科学家的预测,好像真的世界末日都不远了。这些诸难是地球上的众生共业所感,我们在这个世间会不会一起遭受灾难?当然,如果大家不能改变这个恶业,灾难是无法避免。我在这个世间会不会堕诸难?如果我修十善,我有我的别业,我也不堕诸难;我要求生净土,在这个大劫难当中我能够安详往生,所以一切的灾难与我无干。所以诸难是众生有诸难,我自己不堕诸难,这都是修善业招感。
最后,所修的善业一定要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这是佛殷切希望我们,不厌其烦的来鼓励我们,要把我们的善业功德回向菩提,不要求世间果报。回向菩提的话,『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一切的佛法,佛就是觉悟的意思,觉悟有等级,第一个等级叫正觉,正觉所得的果位是小乘阿罗汉果;然后是正等正觉,这是菩萨所证的果位;最高的位次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圆满成佛的果位。你三种果位都能够「速证」,很迅速的得到。「成就自在神通」,你如来果地的那种神通妙用,那种自在,你统统能够得到,这都是永离邪见所得到的殊胜功德。当然,成了佛之后一定你会教化一切众生,从哪里教起?还是从十善业道教起。所以十善业道是成就一切佛法的根本,是诸佛教学的入门课程。
以上就把《十善业道》我们讲解了一遍,当然我们时间的关系,每一条其实内容是非常丰富,涵盖的面是很广的,我们也只能是点到即止,要是详细说明,那要很长的时间。我们要知道,修十善业道是我们学习佛法最根本的下手处,也是我们往生净土的净业正因。不仅是我们凡夫要修学十善业道,哪怕是菩萨,他也在修习十善业道。所以底下这一段是讲菩萨修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也是不离十善业道。我们来看经文: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於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
这段经文从布施开始讲起,底下会讲忍辱,一直到最后智慧,这是菩萨的六度,这是菩萨行门。佛给我们开示,菩萨的行门,乃至后面所说的四无量心、四摄法、三十七道品、止观、方便,种种的法门都离不开十善业道,所以十善业道是基础。先讲布施,世尊继续叫著龙王,龙王是本经的当机者,他也是菩萨。如果有菩萨依此十善业能够修道,修什么道?就是修菩提道,具体落实是六度,而六度又以十善业为基础。所以说『若有菩萨依此善业,於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就是离开杀生而去布施,『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他的财宝受用具足,能够『长寿无夭』,他身体健康长寿,不会夭折。也不会被一切的冤亲债主,我们说五种,王、贼、水、火、非爱子,被这些来损害。所以,布施一定要离杀害,不能以杀害为业,这样去修布施。以杀害挣得的钱来布施,这里面不善,你就不可能得到这里讲的「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这些果报。
跟大家讲一个例子,就是在中国大陆,前些年在一家地方医院有一位病人,外科病人,他是上半身大面积严重烫伤。一问之下,原来这个人他是以宰牛为业,每天就杀牛,然后把整头牛放到一个大锅里面煮,煮好了之后去卖。有一天他宰这个牛,在大锅旁边,水正沸腾,结果鬼使神差的,他一头就栽到了大锅里面,他自己糊里糊涂的。然后他一下子被烫到了,马上就惊醒,就回来了。站起来之后又没多久,自己好像糊里糊涂的又趴到了锅里面去,结果大面积烧伤,整个上半身就被煮了。你看他以宰牛、煮牛肉为生,结果自己反倒被煮了,这个因果多么明显。他住了院,住院以后二十天就花了五万多块钱医药费,宰牛所挣的钱都得花光,他就不能够常富财宝,也不能够长寿无夭。确实他有冤亲债主,那些被宰杀的牛的魂把他推到锅里,所以他被怨贼损害。
所以杀生一定要永离,不能杀生。哪怕是你把杀生赚来的钱拿去布施,这对你来说都没有益处,因为杀生的业不能用布施所修的福去抵消。因果差不了,你杀生就得受杀生的果报,你布施将来会有布施的福报,看你哪个业重,哪个业就现前。我们知道有一段历史的案例,在清朝末年有位官员,当时朝廷派他去赈灾,一个地方闹灾荒,那些饥民没有东西吃,所以他拿很多国库的银两去赈灾。没想到这个人贪赃枉法,他把赈灾的钱据为己有,谎报朝廷说已经赈灾,结果没有赈灾,让饥民很多都饿死,造了这个重业。等到他晚年,这都是民国了,到了民国的时候,晚年他自己忏悔,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回到自己家乡隐姓埋名,做很多善事,真的是修桥补路,斋僧接众,所有的善事没有不办的,同乡里都说这个人是大好人,非常赞叹他。
可是有一天他却惨死,在床上吐血而死,他太太很惊讶,怎么这么善人都没有好死?就请那些能够招鬼的那些人来做附身,来问,说她先生去哪里了。结果一问,原来她先生堕了地狱,受极大苦。他太太不明白,这么样的好人为什么会堕地狱?布施,一乡的人都说他好。因为他欠了很多命债,这些饥民死了的去阎罗王那里告状,所以阎罗王把他的魂给勾到地狱里头去。他因为杀生害命,哪怕你后来布施,都免不了这个罪报,为什么?这个杀业太重,他得不到长寿无夭,他被怨贼损害。所以,修善、布施要懂得要用清净的财宝布施。下面这是讲不与取,就是离偷盗来行布施。
【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
『不与取』就是指偷盗,所以十善业里面讲的第二条,菩萨修布施波罗蜜,要懂得持不偷盗的戒,不能够这边偷盗那边还布施,那像什么话!你看林则徐先生,这是清朝末年的一位忠臣,他讲过「十无益」,说「妄取人财,布施无益」,这是十无益中的一条。你要布施,如果拿那些不净财去布施,什么叫不净财?偷来的、盗来的,用这些去布施有什么益处,那毫无功德可言。真正是自己用血汗挣来的钱,拿去诚心诚意的布施,布施三宝、布施穷苦,这才有功德。要不然用不净财,修的是有漏,还不能说福报,那个福聚不起来,因为这个容器是漏的。你这边偷盗就漏出去了,那边拼命装,你布施装福进来,那边就漏出去,聚不了福。所以要「离不与取而行施故」,才能够『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你的财富、你的果报才是真实。
『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最胜无比」是讲一个人能够修布施,布施含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菩萨三种布施都去修,而且还持戒。持戒他修的是无漏,漏就是烦恼,他没有偷盗就没有这种烦恼,无漏的福报是最胜无比,它与自性相应。所以能够「悉能备集诸佛法藏」,诸佛法藏人人本具,藏就是宝藏,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宝藏,那就是诸佛宝藏。你要把它开启出来,用什么开启?最根本的就是讲的布施、持戒,布施是让我们放下,持戒我们才能修无漏的福报。所以佛为什么这么重视戒律,佛灭度的时候告诉阿难尊者要以戒为师,持戒能够帮助我们开启法藏的珍藏。不单指你能够开启法藏,你还能够备集,你统统能够具足。怎么样具足?证得自性,证得自性以后,确实你能够备集法藏,就是所有的珍宝,自家自性财宝全部现前。下面是讲离非梵行来修布施,请看经文:
【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
这是讲戒邪淫,『非梵行』就是指邪淫,能够永离邪淫而去修布施,这也是持戒而修布施。布施就能得财宝,布施财就得财宝,布施法就得法宝,布施无畏就得健康长寿的宝。这些宝是『无能侵夺』,你能「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为什么不能被侵夺?因为这是自性中的财宝,他夺不了的。他的果报,除了你有财宝,还有『其家直顺』,就是家庭和顺,美满幸福。你看现在很多家庭不和顺,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为什么?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一条,有邪淫。男女某方有外遇,这个家就不能和顺。
所以,哪怕你是修福,假如你的戒行不清净,那你真实的果报都得不到,你修的福报是到哪里去享?将来是到三恶道里去享。破了戒的,五戒没有那就是人身得不到,没有人身,你能修布施你有福,那个福在哪里享?在三恶道。我们别说其他的,就看动物,那是畜生道,动物里头很多很有福报的。你看香港很多人满地拉的宠物、小狗,也很可爱,打扮得漂漂亮亮,也很精神。主人对它是百倍加护,真是千金宝贝,有福报,大家觉得这样去享福值不值得?那种就是前生修布施,但是没有离开这些恶业,所以感得三恶道的福报,你看冤不冤枉!真正觉悟的,觉悟的人就是菩萨,菩萨绝对不干这种傻事,他一定是离开这个恶业。《了凡四训》里面都讲,「未论行善,先须改过」,如果还有恶业,你去造的那个善,叫有漏的福报,那很不圆满。所以,这一条离非梵行这样来布施,能够得到家能和顺。
「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这是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太太、女儿在外面都受人的敬爱,不会遭到侮辱。人家见到,连邪念都不生,这原因是什么?因为我自己对人家的女孩子没有邪念,这是因果报应,真是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儒家里面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想不想自己家里的太太、女儿在外面受人侮辱?我们不想,不想我们就不能够对人家起邪念,要修好的因才能有好的果。不单指看到这些女子不能起邪念,即使是看到那些广告牌的画面,我们都不动邪念,保持心地庄严,正直光明,这样自己能够得自在受用。
那些常常起邪念的人,积累多了恶报会现前。
【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
这一条是讲菩萨修布施也建立在十善业的基础上,特别是没有妄语。为什么人会有妄语?因为他会有妄心,有妄心的人才会打妄语。如果待人处事接物我念念都真诚,自然就「离虚诳语」。做事真诚,我来做好事,『行施』就是做好事,怎么样?我自己也能『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这一条是这里所讲的十条都有的,为什么?布施就感应有财富,但是要想真正有这种财富,又要能够『离众毁谤』,你看很多人有钱,他常富财宝,但是毁谤他的人很多。这个因是什么?他前生修布施,所以他这一生感得大富,但是前生他没有离虚诳语,他有讲不真诚的话欺骗人,所以这一生感得众人的毁谤。真是你修什么因就得什么果,一丝毫都错不了。所以我们希望真正得圆满的果报,真的要离一切恶业。
学佛的人,特别是发心弘法的人,这是修法布施,供养众生佛法,也要懂得离虚诳语。虚诳语不是说在讲课的时候不能讲欺骗人的话,那当然是要这样,哪怕是平时日常生活当中都要注意,不能讲欺骗人的话。这种诚实的心态对一切众生,那你能够『摄持正法』,「摄」就是摄受,「持」就是保持。你对古圣先贤的教诲、对佛菩萨的教诲你能够摄受、你能保持,而没有人毁谤你。你看近代的高僧大德里面,这近一百年来,只有印光大师他没有人毁谤,其他大德都有毁谤;不要说大德,哪怕佛都有人毁谤。你看印光大师他一定是生生世世不妄语,所以他能够「离众毁谤」,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位大德。
当然,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现在没办法改变,我们不要认为别人毁谤我,我就不修法布施、法供养,这样心态也不对。我们现在学佛了,应该上报佛恩,下济众生,要发出这个愿心。虽然过去修的因可能不圆满,但是我们还是要努力的去推动佛陀教育,光阐大教,哪怕是人毁谤我、陷害我,我都不改变我这种志愿。这样的话,『如其誓愿,所作必果』,这样的话,我也能说是我离了毁谤,为什么?我心里不受这个毁谤,毁谤对我不起作用,我一样能够为佛法、为众生做事情,度有缘人。什么是有缘人?他能听我的就是有缘人,不听我的那就罢了。他只要能听我的,我一定诚心诚意的跟他讲,这是我的誓愿,「所作必果」,这个愿望一定能够成就。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先休息五分钟,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十善业道经》,请看菩萨离离间语而行布施的功德利益:
【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
『离间语』讲的就是两舌,挑拨是非,离间人家的家庭或者是团体。离间一个家庭就是伤害一个家庭,让人家眷属不和;离间一个团体就是破坏团体;离间学佛的道场那叫破和合僧,那个罪业可重。当菩萨修布施的时候,他断两舌的口业,不再讲这些人我是非,不再张家长李家短,不搞这些离间语,当然他修布施,感得『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同时他也能够家庭『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这是讲家里人,菩萨他因为没有离间语、没有两舌这个恶因,他的果报自然是家庭团结、和乐。家里人都跟他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方向,不会跟他扯后腿,他要做什么好事情,家里人支持他,不会给他往后拉。更不会跟他争论,「乖诤」就是跟他过不去,整天吵架,他没有这些。这些都是因为没有两舌的果报。
我们学佛的同修都非常希求在菩提道上有志同道合的善友,确实这是非常重要。在这个法弱魔强的末法时期,稍一不留心,很可能在菩提道上就退步了,甚至一个跟斗栽下去都回不来。所以有善友提携,他们互相鼓励、帮助、提醒,这是我们莫大的福报。志同道合的人,在菩提道上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方向,我们都发愿求生净土,都希望把佛法发扬光大,这是我们的志乐、我们的志向,我们所喜乐的,所要干的事情。这种志同道合的善友可遇不可求,为什么?如果不是生生世世修不两舌这个善因,感不得来志同道合这些善友,菩提善友。
如果这个世间我们能真正找到四个同一志乐菩提善友,那真的是可以有六和敬僧团出现。「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六和敬的僧团能够在世间出现,有六和敬的僧团,就能够把佛法发扬光大。你看世尊当年创教,一个人带五个比丘,就是五个学生,就能够创教,几千年度化多少人。现在要复兴佛法,确实僧团非常重要,僧团最关键的就是和敬。如果有两舌的口业,哪怕是想人家的是非,看人家的短处,这是两舌的意因,意念上有这个小的因,那和敬就没有办法达到。
所以真正是学习,《六祖坛经》里教导我们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如果我老是眼睛里看的是别人的过失,那我在这个团体里怎么能跟人家和睦?表面上虽然还是客客气气,心理上没有跟别人有那种和乐,和不起来,那你就不是这个和合僧团的成员,你这一条殊胜的果报功德利益你就得不到。要想得到,很简单,不要再讲人家是非,不再造两舌的恶业,这个果报自然现前。这是自性性德,不是人家给你的,自然就现前。当这个自性的障碍去除以后,性德现前,这个功德利益就能得到。下来是讲离粗恶语来修布施:
【离麤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
『麤恶语』就是指恶口,讲话很难听,爱骂人,言语粗鲁、粗俗,这都是恶口。菩萨离恶口而去修布施,他能『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而且又能得到『一切众会欢喜归依』。像师父上人,我有幸跟随师父参加很多国际的和平活动和宗教的团结活动,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参加过好多次。也跟随师父参加宗教的研讨、联谊活动,也见过不少的国家领导人、宗教领袖。真的所到之处,大家看到师父都生欢喜心,都对师父肃然起敬。
好像师父有一次到印尼,大家到印尼去拜访一个伊斯兰教的教堂,这个教堂里的人正在等师父。师父进来以后大家就猛盯著全部站起来,就没人喊口号说「大家起立」,没有,自自然然站起来,肃然起敬,这是欢喜皈依。印尼的前总统瓦希德,这是师父的好朋友,我跟师父去过印尼好多次,每次差不多都见他;他也是宗教的领袖,在伊斯兰教很有地位的一位长老。他跟师父说他非常的尊敬师父,有一次他跟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在伊斯兰教教典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天有一个人去找神,找他们的真主阿拉,找啊找,翻山越岭的找,就来到野外一个房子外面,房子的门锁著。他去敲门,叫里面的人开门,从早叫到晚,没人开门,第二天他又叫,又叫了一天,还是没人开门。第三天他去叫,这时候听到屋里有个声音说「你找谁?」那个人说「我在找神」,这是他们的寓言故事,我在找神。然后里面那个声音说,「你找的不是神,你找的是神的外衣」。这个故事很有哲理性,用我们佛法来讲,他叫心外求法,他找的是神的外衣,他找不到真神。然后瓦希德就跟我们讲,说师父他是真正找到神的人。
你看师父处众真是「一切众会欢喜归依」。在这些活动里面,大家很多请教师父的问题,或者师父跟他们开示,『言皆信受,无违拒者』。你看师父跟所有的宗教领袖说,你们相不相信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真神,这个真神在每个宗教里头化身不同。在伊斯兰教,化身为阿拉,在基督教,化身为耶稣,在天主教,化身为上帝,在佛教,化身为释迦牟尼佛,同一个化身。你看大家没话说,团结一致,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的主都是一个人。所到之处,师父的话一说出来,真的「言皆信受,无违拒者」,没有一个提出异议的。这是什么?师父修的好因。当然师父智高一等,让大家佩服,但是同时也是师父离粗恶语。别说前生,就是这一生,我们看师父,学佛以后他没有讲粗话,讲话柔和,启发人觉悟,这是善因得来的善报。下面讲离无义语而行施故:
【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
『无义语』也就是前面讲的绮语,绮语是毫无利益的、没有意义的话,听起来很好听,那叫花言巧语。不但指对社会、对别人没有利益,反而是有害的,让人家受蒙蔽、受误导,起邪念,这些都是「无义语」。菩萨修行布施的时候离这些无义语,他能『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而且能够『言不虚设』,这是不绮语的果报。人家听了之后知道你讲话真实,你不是讲那些花言巧语,所以他能够尊敬你,能够接受你的教导。假如我们爱说那些花言巧语,讲出来是振振有辞,其实一看,你是口是心非,根本没做到。正是像孔子在《论语》里面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就是花言巧语。看他表面的容貌好像是一个君子,其实是伪君子,他仁爱之心就少了。这句话大家都明白,看到一个人巧言令色的就知道鲜矣仁,那怎么对他能够敬受?就不会尊敬他,只会对他疑惑,就是要好好看看,听其言得观其行。
如果我们离绮语,真正就能够『人皆敬受』。而且『能善方便,断诸疑惑』。你教导大众的,能够用善方便,方便就是,便是便宜,方是方法,就是最便宜的方法,最适合大众、最契机的方法,这叫善方便。这样来启发觉悟众生,大家对你的话没有疑惑,深信不疑,这都是你修不绮语的果报。下面请看离贪求心:
【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
这里是讲离贪欲来修布施,贪欲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在三毒里面是最严重的烦恼,贪瞋痴,贪是最严重的。因为人有贪,他起心动念就是自私自利,当然所造的就是恶业。如果当菩萨修行布施的时候离了贪求心,不单指他不为自己想,离了自私自利,不再贪名闻利养的享受,不再贪五欲六尘的享受,世间法他不贪,佛法他也不贪。这个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个果报希求他也不贪了。这样做起来是什么?我自自然然应该这么做,为什么?因为众生跟我一体,我去布施他,就是布施自己,我为他好就是为自己好,自他不二。所以我这么布施是应该的,没有任何贪求心,这样做就是回归自性,本性本善现前。他就能够不但是『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你不贪,不贪是不是没有?不是,你愈施愈多,你常富财宝。你想不要这财宝都不行,财宝都跟著你,为什么?你布施招来的果报。
而且你『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你有智慧,对一切世法、佛法你都不贪求,智慧是能断,你把贪心给断了。既不希求世间的果报,也不贪求佛法的功德,这样的话你能够『信解坚固,具大威力』。你对於佛法,佛所教给我们的这些真理你能够深信不疑,你能够理解,而且你的信解很坚固。真有坚固的信解,自然你的行为就毫不犹豫,难舍能舍,一切能够放得下。我们凡夫为什么放不下?因为佛法里头的信解不坚固,还是不信佛讲的话。佛叫你放下,你放下得自在,你就不肯放下,为什么?你不信,对佛法还不信,也不能理解,更谈不上坚固了,所以真正佛法的利益就得不到。菩萨一切不贪了,他一切都放下,真正信解很坚固,他「具大威力」。这个大威力也是自性本有的性德,一切神通自在他都能够现前。像如来果地上的十力、十八不共、四无所畏,这后面会讲到,他都能够现前。所以修学佛法要知道,最根本的要断贪,贪是造业的根本,是迷惑。下面讲的是离忿怒心而去修布施:
【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
这里讲的是断瞋恚,『忿怒心』就是指瞋恚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心里就起瞋恚,就忿忿不平,还怨天尤人,这是「忿怒心」。瞋恚是恶业,如果不离瞋恚而修行布施,当然你修布施能够得果报,你布施财就得财富,可是你这个财富里面是有漏的。你看很多大富大贵的人,心里很烦恼,他的生活并不幸福快乐,他每天忧心忡忡,赚再多的钱都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为什么?他没有智慧,就是他只修布施,所以他有福报,但是他没有智慧。智慧哪来的?要离瞋恚心。所以能够『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还要加上『速自成就无碍心智』。
「无碍心智」这是佛菩萨具有的智慧,这个智慧是无碍的,刚才讲的四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能够很快的,「速自成就」,很快的就成就这种无碍心智。这个「自」大家要非常的注意,自是自己。无碍心智不是佛给我们的,也不是老师给我们的,更不是上帝给我们的,那是什么?自己本来具有的。为什么本来具有,我现在没有?那是因为我有瞋恚的习气烦恼障住,广义上说,这是恶业业障障住了,本来有的现在不能现前。把恶业放下就速自成就,它立即现前,恶业放下的同时,无碍心智就自然现前。所以要懂得如何回归本性,这样很快就能够成就无碍心智。
『诸根严好,见皆敬爱』,这是讲相貌庄严美好,人家看到你都生尊敬心,都生欢喜心。一个人老瞋恚的,脸都很难看,这是他诸根不严好,人家看到他都觉得害怕,更不可能敬爱他。所以,如果是离瞋恚心的话,自然感得这种福报。到如来果地,由於往昔不造瞋恚业,他能得庄严美好的如来德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人天敬爱。下面这一段是讲离邪见而修布施的。
【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
『邪倒心』就是指邪见,「倒」就是颠倒,心邪了见解就颠倒,是非不分,因果不明,这是愚痴,这是邪倒。菩萨不愚痴,他不愚痴而去行布施就得殊胜的利益。他有『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这是总说,这是每一句都有的。这里面还讲『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这是讲在轮回当中,因为他没有邪见,他是正知正见,自然就感应到正知正见的家庭里面。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可以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我们投胎到佛法的家庭里,这是因为宿世有正见,所以投胎到了有正见的家庭。他能恭敬三宝,能够信佛,他家里的人常生智慧,我们在那个家里面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
这个人『离邪倒心而行施故』,还能够『见佛闻法,供养众僧』,这是供养佛法僧三宝。要知道佛法僧三宝在外界的形式上来讲,虽然我们看到有佛像,看到有经典,这是法,看到出家人,这是僧。那叫做住持三宝,可是住持三宝不应该作为我们自己真正皈依处。在《六祖坛经》里给我们明确说明,我们真正的皈依处是什么?皈依自性的佛法僧三宝。见到佛像,我们能够想到「佛者觉也」,《六祖坛经》说「佛者觉也」,就是觉悟;「法者正也」,看到经典,产生正知正见;「僧者净也」,见到出家人马上想到我们心地要清净,让我们回归自性三宝,住持三宝的功德利益在这里。
我们见到佛像为什么要顶礼恭敬?要知道顶礼恭敬的是藉这个佛像来回归我们的自性觉悟,觉而不迷;见到经典,要知道懂得回归正知正见,正而不邪;见到出家人要礼敬,礼敬他也就是礼敬自性的清净、自性的和合,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得到利益。他有这个正见,自然能够「见佛闻法,供养众僧」,供养三宝,你知道供养三宝即是供养自性三宝。他『常不忘失大菩提心』,这条非常难能可贵,学佛最关键的要发大菩提心。学习净土法门也不例外,你不发菩提心不能成等正觉,你没有成佛的因,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净土。
你看《无量寿经》里三辈往生,上中下三辈开出的条件都是一样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发菩提心摆在第一条,一向专念摆在第二条,所以发菩提心比念佛还重要。《华严经》讲,「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条讲的非常厉害。就是你修诸善法,什么善法?你修十善业道,修布施、忍辱,菩萨六度,修这些善法。但是你没有菩提心,为什么修?为求世间福报,不是为成佛,不是为了广度众生修这些善法,那叫什么?那叫魔业。佛跟我们讲的是真实语,不是吓唬我们的。为什么是魔业?我们如果修了这个善法,将来得善报,我们不求往生净土,不求成佛,将来在三界六道里得有漏的福报,变的大富大贵的家里出生。出生以后迷了,一迷就造业,杀生、淫欲什么都来,造业就有恶报,你这个福大幅度的消减,这一生福享完了,下一生就是恶道。
而且造的业通常都很重,你要不是大富大贵的,你想造重恶业都造不了,你没这本事,造重恶业的那都是大福报的人。你看希特勒,杀多少人,打二次大战,他没那么大福报他能干吗?他干不了。干完之后,就堕地狱。所以这种人,他比这一生造恶业的人晚一步到地狱。这一生那个人造恶业,马上堕地狱,那我,我这一生造善业,将来得善报,结果一享福又迷了,迷了之后就造业,又堕恶道,比他晚一步。你说这不是魔业吗?忘失菩提心都尚且是魔业,不发菩提心,真的就是魔业了。
所以要学佛法,有正知正见才能离邪倒心,你去修布施、忍辱这些善法,你不会忘失菩提心,这个功德利益非常大。下面这一条是讲总结:
【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这是总结前面,一条条为我们说明修十善业的菩萨,『大士』就是菩萨,他们所修的布施,这是六度的第一度,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能够『以施庄严』,「庄严」就是美好、圆满的意思,你要布施才能美好、圆满,所以能够『获大利』。学佛、念佛的人这一生求生净土,庄严佛净土,这叫「以施庄严」,获得是什么大利?这一生成佛的大利。这样我们修的善叫做上善,往生极乐世界是上善之人俱会一处,那我们就能符合这个标准。
底下开始讲就是略说,前面是十善业一条条跟我们罗列出来,六度里面讲布施这一度,不杀生来修布施,不偷盗来修布施,不邪淫修布施,一条条十善业道都是布施的基础。下面菩萨六度第二度是讲持戒,也是同理,建立在十善业道基础上。但是因为讲起来是很多,经就略说,请看经文: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这里世尊告诉我们是『举要言之』,就是简单的说,不能像刚才讲施庄严的那部分这么罗列出十善业道。但是我们要懂得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里听到了这一点,知道有十善业道,底下每一条菩萨学处都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修这十善业道,『以戒庄严故』,就是修持戒,也能得到庄严。就是能够持戒、修善,这样能够得『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你的持戒才庄严,庄严就是能够圆满。你因为修十善业,你的持戒也能得到圆满,你能够得到佛法的义利。
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不仅是佛法里的戒条你得守,这些社会公约、法律规章,家有家法,国有国法,这都得要守。一个团体也有团体的规矩,这些都要守。比如说我们听经,讲经堂里有讲经堂的规矩,听经堂里不能大吵大闹,手机要关掉,这些都是讲经堂的规矩,这都叫持戒。能够这样子以十善业道来庄严你的持戒,就能够生一切佛法义利,就是你能够觉悟;佛法义利就是让人觉悟,满足你的大愿,让我们有求必应。我们的愿要大,什么叫大愿?成佛是大愿,这是无上大愿,我们要树立成佛的大愿。来这里,像六祖见五祖的时候就说我来学作佛的,大家要有这样的一种愿心。你能够这样持戒、修善,这些都能够满足。下面讲忍辱:
【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
菩萨修忍辱波罗蜜也是要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这里都简说了,这一条条如果是分说也是要说很长。我们要懂得,忍辱,如果是不杀生来忍辱,不偷盗来忍辱,不邪淫来忍辱等等,具足这十善业来修忍辱,我们的果报就『得佛圆音』。就是佛他有一种梵音声相,讲的话及语言声调很动听,讲话让人觉悟。他能够『具众相好』,因为他修忍辱波罗蜜,他能够得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下面这是讲的禅定波罗蜜:
【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
这是讲把十善业道落实在禅定波罗蜜里面,所得的功德利益,你能得到『能生念慧』。「念慧」是什么?具体的讲,即五根五力。《阿弥陀经》里面,大家如果熟读的话就知道,「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五根、五力讲的都是信、进、念、定、慧。信有信根、有信力,进就是精进,你在信心基础上你就能精进,你就有根,产生了根就有力,念就能纯一。信、进、念,这就是指我们的念纯一,就能产生禅定,就能够有智慧。所以,念慧是省略了这五根五力,就包括五根五力。
这里面最重要的,我们佛法所希求的是生智慧,智慧决定要建立在禅定的基础上,禅定又必须要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假如没有十善业道,心不可能得定,为什么?还做恶业,心里就有愧疚感,哪怕是你修禅定,你都不能得一心。所以修十善业,持戒、修善得的定才是真实的定,这个定才能生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还能得到『惭愧轻安』,「惭」和「愧」在佛法里讲都是善心所。惭是指什么?一个人有良心,叫惭;愧是指他能够对得起社会大众。当他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大众,他能生惭愧心,这个人就有救。所以,惭愧是善心所,这个善心他能现前,为什么?因为他的基础是有十善业道。他还能够「轻安」,轻安就是身心自在,对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他都能放得下,心里没有任何贪著。不起烦恼,心就得轻安,这样子就叫得定。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就叫得禅定。所以他能够得到定庄严,庄严是指圆满,他的禅定能圆满,说到底还是要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下来是讲智慧,菩萨六度的最后一条。
【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佛法所讲的是心性之法,定是心的体,慧是心所起的观照,戒是心的行为,所以戒、定、慧佛法里称三学,这个三学都要建立在善道的基础上。最终目标是开慧,叫入佛知见,能够得到佛知佛见。佛知佛见决定是在十善业道基础上,如果没有十善业道,不可能修成佛知佛见,那必定是邪知邪见。所以要辨别真善还是假善,用十善业道来区分,你就知道正邪,你就知道真假,这是智慧。在十善业道基础上修般若波罗蜜,就是智慧,就得到慧庄严,就能够圆满智慧,『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智慧表现在什么?表现在断分别、断妄想、断执著,如果有妄想分别执著,智慧就不可能现前;当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以后,智慧自然现前。所以我们平时要学著,我们想开智慧,学著要慢慢的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从哪里学起?从断执著开始,因为执著是最重的烦恼。要学习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能够随缘,都能够放得下,这样子能够慢慢的把执著减轻。然后学不分别,好的、坏的都好,善的、恶的都好,善人、恶人都是好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分别就断掉了。最后学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把妄想放下,圆满的般若智慧就能现前。这里是讲到,很简单的,我们学习菩萨六度后面的五度,看出来都是建立在十善业道基础上,所以十善业是根本的根本。
底下这一段是讲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这也是善业,这是天人往生天道的标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也是建立在十善业的基础上面,我们来看经文,第一个先讲慈:
【慈庄严故。於诸众生。不起恼害。】
『慈』是慈悲,对於任何众生都愿意去帮助他们。慈悲,对於一切众生有仁爱之心,如果是离开了十善业,你想想这哪是真实的慈悲?哪是真实的仁爱?比如说他说这是慈悲,但是他还杀生,有杀生你说他慈悲,这是假话。真正有慈悲的,『於诸众生,不起恼害』,他不会恼害众生,不可能去杀害众生的生命。你说这个人很慈悲,他还吃肉,这不能叫慈悲;他还偷盗、他还邪淫、还妄语,这都是恼害众生,怎么能够说是慈庄严?下面讲悲:
【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
慈是在帮助众生得到快乐这个方面讲的,悲是讲悲悯众生,帮助众生离开痛苦,所以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这都是善心所。在悲怎么能够得到庄严?怎么能够到圆满?当然要修十善业道,就能够『愍诸众生,常不厌舍』。他对於众生没有讨厌、没有舍弃的念头,他不会嫌弃一个人。你看这个人真烦,我不理他,故意躲避他,这是厌舍之心。他来肯定是求你帮忙,他肯定有他的苦恼,可能向你申诉,你一定要生起慈悲心来安慰他、来帮助他觉悟、帮助他离苦。苦是哪里来的?苦就是迷惑,你把他的迷惑拔除掉,他的苦就没有了。
六道众生都是苦,《法华经》里讲的「三界统苦」,三界是火宅,烧起火的一个房子,你还在里头,还不知道苦;马上就被烧死了,我们还在享乐,真叫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所以真正佛菩萨看到众生苦,他不会厌舍我们,他会帮我们觉悟。觉悟我们的方法就是讲经说法,让我们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才能生起出离心。底下是讲喜:
【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
慈悲喜舍,这是讲喜,喜是指看到人家有殊胜利益功德你很欢喜,《普贤行愿品》里讲的「随喜功德」。这条非常重要,能够断我们的嫉妒心。嫉妒也是大烦恼,与生俱来,没人教,很小的小孩他就会有嫉妒。你看小孩,看到别的小孩有个玩具,他心里就嫉妒。所以要断这个,怎么样?要修随喜功德。随喜功德一定要随喜善,不能随喜恶,所以还要有十善业道。他能『见修善者,心无嫌嫉』,他不会嫌嫉、不会妒忌,断他的嫉妒。最后一桩是讲舍:
【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
『舍』是指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贪瞋的念头。『於顺违境』,顺就是顺境,违就是逆境,在顺境里面不起贪爱心,在逆境里面不起瞋恚心。他的心住在善法上,正如本经所说的,「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令毫分不善间杂」。所以他在顺境、逆境都能安住,不会生『爱恚心』。所以,四无量心也是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从明天开始讲三十七道品,可以看到也是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所以十善业道重要,从今天就要落实。好,今天时间到了,感谢大家。
选自净空法师专集钟茂森:梦人赠桂故事「梦人赠桂」选自《阴骘文注证》。讲元朝有一个人叫周德,家里很贫穷,但是他是乐善好施。在路上有一次遇到一个很污秽、滑人的东西,一种砖石、瓦片,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6
前几个学期,我在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担任了《佛遗教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大乘起信论》、《金刚经》和《心经》等六部经论的教学,初步摸索到一些经验。上学期,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钟茂森:散心念佛的福善都不可计量,何况净念相继 你这里讲,希望用禅来开智慧,用密法来增加福报,蕅益大师说不用了,你果然能信愿持名,这一句阿弥陀佛,每一句佛号,一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5
黑龙江大庆市佛教协会举办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交流会现场法喜充满2012年7月14日至15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佛教协会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在大庆市净觉寺隆重举行。大庆市佛教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0
钟茂森:不识字,只一心念佛,不会诵经,能往生吗 如果真能一心念佛,那一定往生。往生极乐世界,佛在《无量寿经》里讲得很清楚,第十八愿就讲到,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08
1我们在这个世间,要不学佛,不接受佛陀的教育,这一世白过了;不但是白过了,这一世还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将来还有无穷的苦报自己要承当,这多麻烦、多可怜!2“心常谛住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4
1佛在经上讲,持戒念佛。落实《弟子规》是持戒;有持戒,念佛这才能往生。因为落实《弟子规》,你就是善人。2你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是善男子、善女人。《弟子规》都做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5
相爱的两个人在一起,他们的感情也会有身体一切,对于真正相爱的两个人来说,他们的感情都会比较深,偶尔出现吵架的时候,可能他们就会说是要面临着分手的现象。很多的情侣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5
学习佛法需要靠悟。没有悟,很难深入真正的佛法。因为,佛陀、菩萨讲的,都是一种境界,表面看似是语言,实际是内心的一种境界、内心的一种感受。他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书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30
佛陀遗嘱《佛遗教经》---正如法师讲于纽约青年佛教中心诸位法师、居士:阿弥陀佛!首先,向诸位合十问好!非常欢喜,从今天开始的每个周六下午,我们将聚会在这里共同学习《佛遗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3
韩焕忠禅宗与佛教经典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禅宗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禅宗研究中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近读吴言生师长教师所著《禅宗思惟渊源》(禅学三书之一,中华书局20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17
钟茂森:十子异疾安士先生引徵了《迁善录》里面的一个故事,为我们说明嫉妒招致什么样的果报,让我们引以为戒。这是讲到「十子异疾」。宋朝有一位大夫叫蒋瑗,他有十个儿子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6-16
钟茂森博士: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这是讲帮助他人的急难,救助他人的危困。救人急难,把人家从危险当中救出来,这个很大功德,古人讲「救人一命,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6-16
钟茂森博士: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受到人家的恩惠一点都不懂得感恩,反而别人跟他有一点过不去就念念不忘,总想著机会来报复。即使找不到机会报复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要有这个理念—今天就是我生命中最后一天 你看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面好几个愿,都是讲「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很多个愿都是讲要「闻我名号」。这个闻名就是把经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博士: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这条讲的是不要张扬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张扬人家的短处,就是说是非,揭露人家的短,这最容易跟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好好管好自己,不要看人家,这叫做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正如同那个达摩祖师讲: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我们的心只看自己,人家站我也站,人家走我也走,人家坐我也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4
钟茂森:心里多障碍,境界里自然也多障碍 下面说,「荆榛瓦石,皆是眼前障碍,不能顺利之物」。这是把荆榛和瓦石的引申义说明了,它都是眼前的障碍,不能够使我们行走顺利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常熟徐凤竹栻故事讲的是常熟徐凤竹栻。常熟是江苏省的常熟市,那个地方当时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徐凤竹栻,凤竹是这位先生的字,他的名字叫栻,徐栻,字凤竹。他的父亲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心量小,再好的福田,果报很小在中国历史上护持正法的帝王里面可以说梁武帝是首屈一指,他对佛法非常的虔诚信仰,护持佛法,建立了四百八十座寺院,度出家众度了几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下面我们再看《正义》里的一段话,“案《礼记》云: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中,谓心在其中也;外,谓迹见于外也。由心以出者,宜听乐以正之;自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博士:言语忍忿自泯 “言语忍,忿自泯。”这是讲兄弟之间讲话也要留心,不要讲得太过火,因为讲话往往无意中会伤了人心。当我们讲话不留神的时候,可能讲了一句话,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嗜好一定要放下 所以学佛的人要放下嗜好,不要有什么嗜好。真正你要嗜好就是读经,就是念佛,深入经教,或者跟人讲经说法,这些都是正业,其他的世间人那些嗜好我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博士:知过不改。见善不为 【知过不改。见善不为。】明知自己有过失,不肯改,没有忏悔心。要知道忏悔心、惭愧心,这是善心,有惭愧的心、有忏悔的心,这个人就有救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0
提到秦桧,大家可能都会想到两件事:他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岳飞致其死亡,以及后人为纪念岳飞,铸了秦桧夫妇反剪双手的铁人跪像以表谢罪。当然,秦桧也为中国的早餐文化做出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3
二上 八 学习三好做个好宝宝,要学习三好:一、要做好事不要打人害人,不要偷人家的东西。二、要说好话不说粗话骂人,不说谎话骗人。三、要存好心不要贪心,不要发脾气。学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时间:2024-04-12
洗心得慧法云唐朝法云法师,是雁门赵氏之子,他天性淳朴、老实善良,对于他人加给他的讥毁或者赞誉都看得很淡。可是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却呆头呆脑的,好象很迟钝的样子,记
海涛法师故事时间:2024-03-29
不知什么时候,一群刺猬在赵先生家的院里安家并产下12只小宝宝。昨日,因为有了这些憨态可掬的客人,赵先生家成了院子里最热闹的地方。15只刺猬 3只大的12只小的昨日一大早
放生心得时间:2024-03-09
通常我们认为,放生是善行,是有功德的。佛陀讲过两种功德,一种是有染的,另一种是无染的。无染的功德是通过对佛陀的虔敬心而积累的功德,特别是通过打坐,安住于当下,不
放生心得时间:2024-03-09
现在想起为奶奶修药师琉璃光如来延寿法这个事,心中就感慨无比,其中当然最多的是对诸佛菩萨的深深感恩!同时,也有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那就是还是多劝人念佛为宜,不可轻
药师佛感应录时间:2024-03-09
原本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野生动物,却因人类非法捕猎,遭遇厄运。但为何放生却有可能好心做坏事?记者发现,其实放生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利益链,受益的总是捕猎者和销售者,
放生心得时间:2024-03-08
人生在世,谁都想自由自在的,谁都不想被束缚、被控制、被掌握。但是,我们不只是控制其他生物的自由,甚至主宰了它们的生死,掌握了它们的命运。我们自己不想被掌握、不想
放生心得时间:2024-03-08
末学放生有许多感应,在此记录,以免忘记佛菩萨的大恩。末学没有车,只有骑着电动车放生。第一次放生鲤鱼用个塑料袋,也不能装水,我想鱼离了水肯定很痛苦,第二次放生的时
放生心得时间:2024-03-08
当我们带着被捕被擒的鸟兽虫鱼来到放生地时,我们会感到欣喜,似乎为自己找到了一块乐土。当鱼虾游入清流,念念不舍地散去,当螺蚌脱离手掌,静默地潜入水中,当鸟雀获得自
放生心得时间:2024-03-08
希阿荣博上师在《无尽藏》中说:善良之人不会一边伤害旁生一边讲人间友爱,因为他的仁爱之心是平等针对一切众生的。我总记得,法王如意宝只要看见有动物受苦或者被杀害,都
放生心得时间:2024-03-08
爸爸妈妈带着小宝贝在天空中飞翔,多开心自由快乐,突然鸟爸爸好像被什么缠着了不得动弹,鸟妈妈这时候飞过来说:老公我来救你!然后鸟妈妈也被缠着了。小宝宝哭着说:爸妈
放生心得时间:2024-03-07
释迦牟尼佛说身口意三门,意识重要。你意识上学佛容易得到解脱,身、口上做了什么善根,要解脱相对较难。释迦牟尼佛传了外、内、密、极密八万四千不同的法,由于这样的原因
放生心得时间:2024-03-07
今天偶然听到一首歌,《没有什么不同》,隐隐有些触动。想起参加放生活动时的情景。当大家围坐一圈,双手合十,看着面前的大悲咒和心经,逐字逐句,齐声念着。原本不以为然
放生心得时间:2024-03-07
首先来介绍一下何为金鲤鱼。金鲤是一种彩色鲤鱼,因其鱼体表面色彩鲜艳、花色似金,故得其名。金鲤是红色鲤鱼的变种。我国饲养红鲤作为观赏鱼在明代已非常普及。红鲤传入日
放生心得时间:2024-03-07
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珠惊呆了,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所专有。直到真的看到动物的泪,才会为之感到惊愕,动物更有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第一滴泪第一
放生心得时间:2024-03-07
我到唐山出差时,有一位老者给我讲了一个有关放生的故事,说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这位老人告诉我,在1976年以前,他是唐山某水库的管理员,经常一个人驻守在水库边的配电室
放生心得时间:2024-02-28
在当今社会,放生已经成了时尚。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放生团、放生站,定期放生。其实人们并不懂得真正放生的含义是什么,盲引,盲导,盲做,不知不觉就与众生结怨而造业。
放生心得时间:2024-02-28
因为一个特殊的因缘得到通知有说有可能在我们辽宁鞍山举行法会而且还是盼望已久的观音大悲加持法会,当时接到通知以后那种即紧张又兴奋心情真的难以言喻!这个真的是我们鞍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22
每次只肯念一声佛,铭记在心得利益早年,天竺国有一个叫做「阿苏沙」的小国,国里面有一个婆罗门;我们都知道,当时婆罗门在印度的地位是很高的,可是这个婆罗门异常的愚痴,而且
佛教故事时间:2024-02-11
钟茂森:如果贪瞋痴的种子强过念佛的种子,那临终助念就很关键但是可能有的同修也会觉得自己念佛功力不够,这个种子好像也不是最强的,遇到境界来了,还会起贪瞋痴,贪瞋痴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改造命运,必先改恶念真的,《太上感应篇》上讲,「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过去虽然有些不善的言行、心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富贵的人能够在上不骄,满而不溢,才能够长久 富贵的人能够在上不骄,能够满而不溢,才能够长久,如果是一骄奢淫逸,他的富贵很快就崩溃。很多所谓的快速成长起来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曾被众多网友一致推选为“天涯四美”之一的“小太阳”钟汉良拥有着众多的粉丝。他出道至今已经有十几年之久,但是却看不出岁月的痕迹。那么他是怎么保持他的不老容颜的呢?
素食名人时间:2024-01-02
钟茂森:做善事的两个关键『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远心』,你看做善事,这两个心是关键。在末法时代,就是我们现前这个时代,真的做善事的人太少,干恶事的人很多,善人少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3-12-24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
佛经时间: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