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孝经》,今天我们从「五刑章第十一」开始看起。我们首先来将此段的经文读一下: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这一章是继上面「纪孝行章第十」以后,「纪孝行章」讲的是孝子如何行孝的,这一章是反过来说明,如果不孝这就是大罪。所以「五刑章」,刑是刑罚,古代有五种刑罚,这里面讲到五刑,五种的刑罚,有三千条罪名,什么罪最大?不孝的罪是最大的。我们来看唐玄宗的注解,他注解这第一句『子曰』,「子曰」就是孔子说的,『五刑之属三千』,五大类的刑罚总共有三千条,『罪莫大於不孝』。唐玄宗注解「五刑,谓墨、劓、剕、宫、大辟也」,这是把这五大类刑罚的名目说出来。什么叫做墨?就是如果人犯罪,就会被官府抓起来在脸上做个记号,就像现在人纹身似的,在脸上的一块皮肤上面把印记烙在上面,不能够洗刷下来。这是告示大众这个人曾经犯过罪,所以要警惕他的行为。如果遭到这种罪罚,可以说是一个大耻辱,而且这个耻辱是带著一生的,这种印记就像纹身似的,一生都会留下来。如果遭受到这种墨刑,这就是让父母、家人蒙羞,而且可能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现在人他没有犯刑法但是都很喜欢纹身,自己给自己刻上这些烙印,古代的人他是只有犯了罪才受这种墨刑。五刑这是第一类。
第二类叫劓刑,鼻子边一个立刀,这是念亿字。这个劓刑,我们看这个字就能会意,它是用刀把鼻子一块给割掉,所以这个记号就比墨刑更加的明显,而且更惨,鼻子被削掉,这个相就破掉,很难看。为什么要用这种刑罚?这也是告诫世人,假如犯了刑,这是大不孝,而不孝当中如果是损毁自己的身体,因为官府的刑罚,因为自己犯了罪,而遭受身体的毁伤,这就是大不孝。
第三种刑罚叫剕刑,非字边一个立刀,这种刑罚就是把脚给砍掉。这种刑罚也是很惨,等於把人整成残废。
第四类是宫刑,宫刑这是让人失去生殖的能力,男的就会被阉割,就好像古时候做太监似的,女子也是用类似的方法,让她失去生育能力,这是宫刑。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是犯了重罪,遭受了宫刑,这也是大不孝。
第五大类叫大辟,这种刑罚就是极刑(死刑),这个人犯了罪极重,不能够留在世间,所以要把他的生命给夺去,或者是斩首,或者是把他绞死,这一类的刑罚。
这五刑当中它每一类刑都有多种,总共加起来有三千条,所以「条有三千,而罪之大者,莫过不孝」,这些罪条里面,这是古代记载的,所说的最大的罪就是不孝之罪。为什么?因为天地之间父母的恩是最重的,假如是我不孝父母,就是天地间第一等的罪人,所以当然可以接受这五大类刑罚的惩处。在古代有一种叫做亲权处分,就是如果父母到衙门去告状,把自己儿子如何如何不孝跟官府去诉讼,官府就不必去审问,直截了当把这个儿女抓来进行判刑。甚至是如果父母说这个儿女大不孝,应该把他杀头,官府也二话不说抓来就杀头。为什么?这是因为父母是最爱儿女的,这是天性,假如儿女的行为让父母如此的伤心,如此的绝望,甚至要跑到官府去告状,说自己儿女不孝,甚至要把自己儿女置之於死地,可见得父母的心真的是伤透了,心都碎了,这种儿女确实也就没必要留在世间。这是古代的亲权处分,父母双亲的权利,他有权让自己儿女受刑。这个亲权处分在民国以后就被取消,现在都讲究人权,连儿女他自己也要对父母讲人权,父母不能够干涉儿女,儿女他有自己的天地,他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父母也奈他无何,现在就变得是这样一个世道。在过去不孝的罪那是大罪,是最大的,现在很可惜,这些刑罚也都没有。从法律上来看,也没有专门的制定关於孝道方面的法律,孝道只是人们心目中的一种伦理道德,但是没有真正有力的、系统的法律保障。所以应不应该恢复为孝道来立法?这是应该的。
我们也看到真有这样的提议者,在几年前四川成都市有一名律师,姓李,他向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呈交了一份孝法的立法草案建议书,这个孝法,孝是孝道,为孝道来立法。这一位律师他提议,像我们国家对於公民如何尽孝这方面的法律规定不多,很少,在中国的婚姻法里面略有提及,但是很不够详尽,应该有必要专门为孝道立法,而且也应该规定国家的公务员,就是国家要选拔干部、任聘领导,应该首先看这个人他有没有孝的德行,看他对待父母有没有尽到赡养的义务,能不能够尊敬父母,如果是不恭敬父母的,不能够尽到自己为人子女的责任的,他就没有资格参与这个公务员的考核,也没有资格做领导。这个非常的好,这跟古人选拔人才标准一致,你看古人选拔人才他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孝,一个是廉,所谓举孝廉。一个人是孝子,他才能对国家、对人民尽忠,一个人能够廉洁,他就能够知足常乐,他能够守法,他能廉洁奉公。所以举孝廉这是自古以来选拔官员的标准,首重德行。我们看到古代孔子当年说到,犯罪里头最大的罪就是不孝罪,如果是领导干部对待他的父母不能够尽到义务,如果是父母投诉说这个儿女怎么怎么不孝,这种公务员的资格确实需要重新考量。特别是我们现在国家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和谐从哪里来?从孝道产生,《孝经》上「开宗明义」就说到,这是先王的「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能够构建和谐社会。所以确实是很有必要恢复孝道的风气,把孝道做为一个受到法律保障的一种正式的道德行为。这是从「五刑章」当中我们得到的启示,相信如果真能这样做,一定会倡导起一个孝道的、尊老爱老的这么一种社会风气。
经文当中底下说,『要君者无上』,「要」就是要挟、逼迫,「君」是领导,如果对领导去要挟、去威逼,这种人他心目中没有领导、没有长上。所以你看看唐玄宗这里讲的,「君者,臣之禀命也」,君者,在古代这是天子、这是皇帝,「臣之禀命也」,是臣子们所遵依、所禀受命令的这位领导。对君王如同在家里对父母一样,对君王的尊敬犹如敬天一样,所以古代称为君王叫天子,天之子,所以敬天子就如敬天,这是一种恭敬到极处。如果是对於君、对於自己的领导还敢要挟,这是「无上也」,他心目中已经完全没有长上,可以说是不知天高地厚,这种人他必定是会最终导致身败名裂。我们看到三国时代曹操,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就是要君者,挟持著皇帝独揽大权号令天下,他的心目中当然没有皇帝,所以他自己才会说出「宁愿我负天下人,也不可以让天下人负我」。他心目中是极端的自私自利,最后导致他自己灭亡,一代奸雄逃不过报应。在传说当中,主管地狱的东岳大帝庙的门口上面挂著一幅对联,对联上讲,「阳世奸雄,忍心害理皆由己」,这是上联,下联说到,「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所以曹操在现世就遭世人的唾弃,最后身败名裂,他来世生生世世也必定是遭受苦报。所以要君者,无上的人,心目中没有长上,没有尊长的,这种人大不孝,所以他的报应也必定是很惨的。
我们继续看到,下面讲到『非圣人者无法』,这个「非」就是诽谤,我们用现在话来讲是批判,对圣人进行批判,甚至是诽谤。自己不相信,他得不到利益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却偏偏要进行诽谤,让别人也不相信圣人,让别人也因此遭受到苦难。因为圣人他是唯有一颗利益大众的心,他没有自我,就是像「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所作所为与天道是一样的,只是一颗纯粹的利益大众的心,而没有丝毫害人的心,他绝不争名闻利养,绝不争自己的利害得失,完全是奉献。圣人的行为是我们社会大众最好的榜样,圣人的言语是我们最好的教材。在中国你看这几千年民族能够维护大一统的局面,人民基本过上安定和睦的日子,真的是靠有儒释道三家的教育,这儒释道三家的圣人他们真的是功德无量。孔子被后人称为至圣先师,给我们的垂训能够令二千五百年之后的我们依然受益。道家的老子,这是道家的始祖,被尊为是天尊、太上老君,这是圣人。佛家的释迦牟尼佛也是圣人,乃至在中国历史上的,像再古的,有文王、武王、周公,再古的,有尧、舜、禹、汤,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有在儒释道成就的人,圣贤人,他们的教化都是利益这个社会,对於社会有带来很大的安定、和平的帮助。
如果是我们去批判他、毁谤他,说他是什么封建、迷信,这是老旧的思想,一概全盘否定,这种人叫「非圣人者」,他就「无法」,我们讲无法无天,这个法就是法则,心里头一点法则、一点规范都没有。因为圣人他所制定的都是人符合自己本性本善的行为规范,这些法则都是真正帮助人回归本善的,帮助社会恢复和谐的。如果去批判这些圣人的教化,必定是扰乱社会,必定使到人心无所依从,这种罪就很大。就像古时候秦始皇焚书坑儒,结果他也是报应很快,他的这个王朝,自己想著希望能够千秋万代都是他的王朝,自己称自己是秦始皇,然后到二世,希望还有三世,到百世、千世、万世,结果?他到二世就没了,他的儿子就亡了朝。为什么?因为非圣人者,就是他已经把这个正确的法则,符合本善的法则给打破,他心目中没有这些法则,所以自然他就会遭到天地之间这种报应,他如果违背天地,就遭到天地的报应,如果违背了人心,天理良心,必定遭到民众的推翻。我们看玄宗皇帝他解释,说「圣人制作礼乐,而敢非之,是无法也」,这里主要是讲儒家的圣人,最早制礼作乐是周公,周公制礼作乐,他真的是用这种手段来构建和谐社会。他作的礼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的这种关系的行为规范,作的乐都是启发人心,使人心向善,正直、诚实的这种音乐,这种艺术,可以真正让人心和善、社会和谐。如果是批判,像批判周公,甚至批判孔老夫子,这都是造成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
下面说到的,『非孝者无亲』,对孝敬父母这种行为、这种言论进行批判,所谓是说跟自己父母要划清界线,说的这些言论叫「非孝者」。「无亲」,就没有父母亲。一个人父母亲是他的根本,就好比一棵树它有根它才能够茁壮、成长,如果根给断了,那么这棵树很快就枯死了。所以非孝者,就是批判认为孝顺是不对的这样的人,他也就很快他自己也就不能够在世间久留。所以玄宗皇帝注解说「善事父母为孝」,如果是说父母不必要孝顺,不需要这样按照像《弟子规》那样去做,说这些都是过时的东西,现在都是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科技时代,那些老一套不用了,说这种话他自己已经是目中没有父母,他就是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很快他就枯竭。所以我们看到媒体里面报导的,说在五一二大地震当中,有一位跑跑先生,甚至他发表言论,因为他在大地震当中正在教课,他是个中学老师,结果地震一发生,他就不顾学生自己先跑掉,这完全是自私自利。结果居然还有记者来采访他,他对记者还大言不惭的说,假如是要救人,我最多是救自己的女儿,我连父母可能都不救。你看这是非孝者无亲,他心目中哪有父母!如果试问一下他,假如你自己年老了,也突然有一天发生地震,是不是你也愿意你的女儿不来救你?她先是自己跑掉,你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触?
所以『此大乱之道也』,这是「大乱之道」,这大乱之道讲到上面三种,这是玄宗讲的,「言人有上三恶,岂唯不孝,乃是大乱之道」,如果人有这上面讲的,「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这种人他哪里说仅仅是不孝,而且他是制作大乱的因素。所以现在我们看到这个世道,所谓言论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为了自己出名,可以去批判这些传统伦理道德、批判孝道、批判圣人,这是制造大乱之道。如果是在过去,你看孔子的时代,孔子曾经做过鲁国的大司寇,这一个官,他统辖的地域里面有一个人,叫少正卯,他就是胡说八道,他就是常常讲这种非圣人的话,批判圣人的,不讲伦理道德的,所以蛊惑人心,而且他口才特别好,真的是谁都说不过他。孔子看到这个人,找不到他什么罪名,如果现代来讲,他有言论自由,他没有犯法,可是孔子当时就把他抓起来,给他杀掉。什么罪名?就是扰乱社会。所以这个社会能够安定,大家有一个善恶是非的标准。现在言论自由,谁想说就说,也不知道这个说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就是什么?会产生大乱,大乱之道。特别是「非圣人者无法」,这一句话我们单提出来多说说。圣人他所说的都是传统的这些伦理道德这些文化,这些伦理道德是不是圣人自己制定的?其实不是的,你看孔子他自己说,他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是至圣先师,他所做的是什么?只是汇集古圣先贤的这些伦理道德行为规范这些教育,垂训於后世。
我们问了,这些伦理道德行为规范是不是这些古圣先贤制定的?像周公制礼作乐,是他制定的、他规定的?其实说老实话,也不是,他所规定的实际上都是每个人本应该有的行为。一个正常的人他的本善没有流失,他还是有具足本善、性德的这种人才正常。这种人是什么?是圣人。所以人人本来都是圣人,《三字经》开拔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圣人所制定的这些规矩、这些法则,无非就是把我们的本善,我们的本性的性德,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我们共同遵守的法则,所以也不是某个人制定的,他所制定的都是我们每个人本来应有的这些行为。所以圣人所制定的这些法则它是出乎我们的本心,也要靠我们人心去维持。人心里头首先要有一种法则,有一个规矩,有一个秩序,这样的话他行为必定是如理如法,必定是很有规矩、很有秩序的。这是什么?性德的流露。所以就像这天体自然的运行,我们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地球有它自己运行的轨道,围著太阳转,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围著地球转,九大行星也各自有各自的轨道,你看各行其道,很有规矩、很有秩序。这是什么?这自然现象,自然而然,这就叫做性德流露。所以自然的法则它都是这样的有规矩,人类的法则也是如此,所以圣人所制定的这些法则让我们遵守,无非就是让我们恢复本善、恢复性德。真正恢复性德的人他也就不需要这些规矩,自自然然他就行出这些规矩来。
我记得我在第一次到新加坡拜会我们的师长净空老教授的时候,我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老人家做什么事情都是循规蹈矩,很有秩序,有条不紊,从衣服穿著到他的一举一动,乃至杯子、碗、书本等等这些用具,该摆在什么地方都摆得非常的整齐和有秩序。那天末学的母亲带著我一起去拜见老师,在一起喝茶,我就在留意观察,老人家用一个纸巾,用了好几次的纸巾,每一次都把它叠好,这一个纸巾不是用完之后就把它拧成一团随便乱扔,而是一点一点的用,用完之后就把它叠好,叠好以后就放到旁边,整整齐齐。这是他完全自然,没有丝毫造作,这就是性德流露,人本来就是这样的。如果是说人他不守这些规矩,这可能是社会后天的污染,自己生活放逸,行为放逸,圣人才给我们制定这些规矩让我们遵守,让我们遵守的目的无非就是让我们回归到本善上面来,恢复我们的性德,等你恢复性德以后,你自然所做的就合乎规矩。就像孔子他老人家讲的,他到七十岁随心所欲不逾矩,他随心所欲的做事情,可是样样都合乎规矩、合乎法则,为什么?因为这是性德流露,完全是本善起作用,不需要特别加意念去遵守规则,他都自然而然把这个规矩表现出来,这就是圣人,完全恢复性德。在没有恢复性德之前,我们凡人必须要遵守规矩。所以圣贤的教育就很重要,圣贤教育就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活,包括人伦的关系,伦常,伦常也是一种法则。
儒家讲的五伦关系,这个五伦关系它也不是人为制定的,也不是周公规定一个人要有这种五伦关系,它是人自然就有的。你看他一出生就会面对父母,他就有父子的关系,他也自然就有兄弟的关系、有君臣的关系,君臣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将来有夫妇的关系,还有朋友的关系,这些完全出乎自然的。圣人教导我们要守著伦常道德,在五伦关系中守住十义,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君仁臣忠、长惠幼顺,就要遵守著这个义务,伦常关系才能和睦。这种义务、这种规矩他也是本来应该这么做的,也是本善。所以如果把这些传统的伦理道德批判成是过时的东西,不合时宜,他心目中没有法则,社会就一定会乱,伦常一乱,真的父不父、子不子,做父母的不知道如何做父母,做儿女的不知道如何做儿女,家也不宁,社会自然就不安定。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还是要恢复传统伦理道德教育,把我们的古圣先贤重新端出来、请出来学习效法。
真正遵循圣贤之道来生活,实际上不仅是人伦的关系处得很好,社会很和谐,而且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和谐。现在你看看我们所面临的是地球的灾难,地震、海啸、风灾,种种的灾难好像一年比一年严重,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极的冰加速度融化。这些都是什么?破坏自然,为什么?因为把法则给破坏,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要遵循著自然的法则与自然相处,要爱护大自然,这样才能够维系健康的、持久的地球。现在地球之所以变得这样的千疮百孔,很多树木被砍伐,水土流失,气候的反常其实都是人的行为所造成的,这种行为是一种自私自利,是一种贪图利润,追求欲望的驱使下造成的,那些都不符合圣人所说的法则。圣人教导我们温、良、恭、俭、让。温就是温和。良是善良,善待一切人和善待环境。恭是恭敬,恭敬不仅是恭敬人,也恭敬大自然。俭就是节俭,生活不要求豪华、享受,豪华、享受会使这些大自然的资源加速度的被消费。让是忍让、礼让。如果人能够遵循著这些行为规范,大自然也不会对我们有这种报复。所以如果人有这三恶,要挟君上、要挟领导,或者是批判圣贤之道,批判孝道,这种三恶就是造成社会大乱,这都是孔子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看到的。
我们继续来看下面一章,这一章「五刑章」我们就学到这里,第十二章是「广要道章」,我们来先把本章的经文读一下: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於孝。教民礼顺。莫善於悌。移风易俗。莫善於乐。安上治民。莫善於礼。礼者。
资料恭摘: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孝经》研习报告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十五集) 2008/7/15 华严讲堂 档名:52-266-0015
钟茂森:梦人赠桂故事「梦人赠桂」选自《阴骘文注证》。讲元朝有一个人叫周德,家里很贫穷,但是他是乐善好施。在路上有一次遇到一个很污秽、滑人的东西,一种砖石、瓦片,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6
钟茂森:散心念佛的福善都不可计量,何况净念相继 你这里讲,希望用禅来开智慧,用密法来增加福报,蕅益大师说不用了,你果然能信愿持名,这一句阿弥陀佛,每一句佛号,一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5
钟茂森:不识字,只一心念佛,不会诵经,能往生吗 如果真能一心念佛,那一定往生。往生极乐世界,佛在《无量寿经》里讲得很清楚,第十八愿就讲到,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08
韩焕忠禅宗与佛教经典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禅宗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禅宗研究中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近读吴言生师长教师所著《禅宗思惟渊源》(禅学三书之一,中华书局20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17
钟茂森:十子异疾安士先生引徵了《迁善录》里面的一个故事,为我们说明嫉妒招致什么样的果报,让我们引以为戒。这是讲到「十子异疾」。宋朝有一位大夫叫蒋瑗,他有十个儿子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6-16
钟茂森博士: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这是讲帮助他人的急难,救助他人的危困。救人急难,把人家从危险当中救出来,这个很大功德,古人讲「救人一命,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6-16
钟茂森博士: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受到人家的恩惠一点都不懂得感恩,反而别人跟他有一点过不去就念念不忘,总想著机会来报复。即使找不到机会报复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要有这个理念—今天就是我生命中最后一天 你看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面好几个愿,都是讲「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很多个愿都是讲要「闻我名号」。这个闻名就是把经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博士: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这条讲的是不要张扬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张扬人家的短处,就是说是非,揭露人家的短,这最容易跟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心里多障碍,境界里自然也多障碍 下面说,「荆榛瓦石,皆是眼前障碍,不能顺利之物」。这是把荆榛和瓦石的引申义说明了,它都是眼前的障碍,不能够使我们行走顺利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常熟徐凤竹栻故事讲的是常熟徐凤竹栻。常熟是江苏省的常熟市,那个地方当时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徐凤竹栻,凤竹是这位先生的字,他的名字叫栻,徐栻,字凤竹。他的父亲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心量小,再好的福田,果报很小在中国历史上护持正法的帝王里面可以说梁武帝是首屈一指,他对佛法非常的虔诚信仰,护持佛法,建立了四百八十座寺院,度出家众度了几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下面我们再看《正义》里的一段话,“案《礼记》云: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中,谓心在其中也;外,谓迹见于外也。由心以出者,宜听乐以正之;自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博士:言语忍忿自泯 “言语忍,忿自泯。”这是讲兄弟之间讲话也要留心,不要讲得太过火,因为讲话往往无意中会伤了人心。当我们讲话不留神的时候,可能讲了一句话,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嗜好一定要放下 所以学佛的人要放下嗜好,不要有什么嗜好。真正你要嗜好就是读经,就是念佛,深入经教,或者跟人讲经说法,这些都是正业,其他的世间人那些嗜好我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博士:知过不改。见善不为 【知过不改。见善不为。】明知自己有过失,不肯改,没有忏悔心。要知道忏悔心、惭愧心,这是善心,有惭愧的心、有忏悔的心,这个人就有救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0
钟茂森:如果贪瞋痴的种子强过念佛的种子,那临终助念就很关键但是可能有的同修也会觉得自己念佛功力不够,这个种子好像也不是最强的,遇到境界来了,还会起贪瞋痴,贪瞋痴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改造命运,必先改恶念真的,《太上感应篇》上讲,「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过去虽然有些不善的言行、心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富贵的人能够在上不骄,满而不溢,才能够长久 富贵的人能够在上不骄,能够满而不溢,才能够长久,如果是一骄奢淫逸,他的富贵很快就崩溃。很多所谓的快速成长起来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1-08
钟茂森:做善事的两个关键『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远心』,你看做善事,这两个心是关键。在末法时代,就是我们现前这个时代,真的做善事的人太少,干恶事的人很多,善人少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3-12-24
每一位有识之士面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都想尽自已之力来挽救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与「消费」有直接关系,正因为我们每一位都是消费者,都能尽自己的力量选择善待大自
素食环保时间:2023-08-30
太上感应篇(第十五集)1999/6/2香港档名:19-012-0015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我们读《感应篇》,讲到造恶之人:【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古圣先贤、诸佛菩萨真实的慈悲爱护
太上感应篇时间:2023-08-19
钟茂森:蕅益大师说孝道:孝闻说蕅益大师说孝道—《孝闻说》 钟茂森博士主讲 (共一集) 2010/5/12 中国云南晚晴轩 档名:57-020-0001 尊敬的诸位大德菩萨,大家好!我们今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道义救危机 中华商业伦理世纪重建之路首届商亦载道精神启示论坛 2009年10月16-17 中国上海 转自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91026/21016884728.shtml钟茂森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一集)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这个月是农历七月,在农历七月十五,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二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继续学习蕅益大师的五重玄义,昨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五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昨天将流通分学习圆满了,今天我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四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开始学习《佛说盂兰盆经》的经文。我们前三天将本经五重玄义学习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三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继续来看蕅益大师五重玄义,昨天我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六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昨天我们讲到正宗分里面关於如来教孝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落实佛门至孝—《佛说盂兰盆经》研习报告(第七集)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盂兰盆经》。我们昨天讲到正宗分第二个大段,第二个大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九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请大家继续来看《大乘无量寿经》第六品「发大誓愿」,我们上次讲到第二十五至二十七愿,我们继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发大誓愿第六」,我们看第十愿开始,神足通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五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上次讲到第十九愿、第二十愿,还没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上)-2011年新 2011年新加坡弘法大会—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集) 2010/12/31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一大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四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同修大德,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看《无量寿经》第六品第十九愿的经文,我们上午这一段经文讲到一半,只讲到: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一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今天我们讲第十三愿「光明无量愿」,第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下)-2011年新 2011年新加坡弘法大会—积善必有余庆 积不善必有余殃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集) 2011/1/1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一大厅 档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是端午节,先祝贺大家节日快乐!在世俗里面,节日大家是一起庆祝、一起团聚,难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六集)尊敬的法师,尊敬的王神父,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很难得,有一位天主教的神父来听经,欢迎王神父。王神父他现在也是想学《无量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三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 很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我们这个学佛讲座,我见到有很多是新来的同修,可能是参加我们刚刚结束的念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二集)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无量寿经》第六品,我们现在来学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我们一起来读经文: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七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请大家继续来看《无量寿经》第六品。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二十二至二十四愿,这三愿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美国布莱恩博士用催眠研究轮回的科研成果 来源:摘自《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作者:钟茂森博士主讲下来给大家再介绍一位可以说是用催眠来回忆前世这种研究领域里面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八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看第六品第二十四愿。这一段的愿文有三个愿,我们讲到最后一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3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五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二品,我这个经本是第四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五十一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去年,二0一二年六月二日开始,我们在圆明寺应上畅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六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正式开始讲解《无量寿经》的经文,请大家打开经本第二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二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下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经本第二品的第十七页最后一行: 【心常谛住度世之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三集)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三页,「德遵普贤第二」这一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