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佛教名词:一乘_一乘是什么意思_佛学上如何定义一乘

佛教名词 2023-07-13

一乘是什么意思?

一乘是指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乘」是古代车辆的总称,以喻佛的教法,教法能乘载人至涅槃的彼岸。佛说一乘法,为令众生依此修行,出离生死苦海,得至涅槃彼岸!喻以七宝大车而导之以大白牛。佛之出世,意欲直说法华,盖因众生根机不等,于是先说三乘之法而调熟之。《法华经》说: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后至法华时,会三乘小行,归广大之一乘。因为声闻乘与缘觉乘之教法唯权巧方便法而已,而佛陀出世之一大事,乃为引导一切众生,尽成佛道为旨趣!

佛教各宗派对一乘的解释

天台宗的一乘说

依天台宗的解释,一乘的一,即妙,即纯一,所以独得妙之名,因而立四一之说。所谓四一之说,始于光宅《法华经义记》,该书卷二解释十如时云︰实智所照之境凡有四种,一者是教一,二者是理一,三者是机一,四者是人一。惟同书卷三以四一解释唯以一大事因缘时,所述则与此稍有不同,其文云︰先明果一,二明人一,三明因一,四明教一。由此可知,光宅的四一说前后不同。对此,天台智顗在《法华玄义》卷六及《法华文句方便品疏》曾加以破释,并别立教、行、人、理之四一,所根据之〈方便品〉云︰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智顗称无二亦无三为教一;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为行一;但教化菩萨为人一;世间相常住是理一。兹分释如次︰

(1)无二亦无三︰约教而言,没有通教半满相对的二种教法;约部而言,没有《般若》的兼带大小二乘,所以是无二。又,约教而言,没有藏教所分的三乘法;约部而言,无《方等》中所对的三乘,所以是无三。此为教一。

(2)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法华文句》解释︰五乘是曲而非直,通别偏傍而非正。今皆舍彼偏曲,但说正直一道也。即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法华文句》认为是教一,而《四教仪》则认为是行一。二者的不同在于《法华文句》以但说为教一,《四教仪》以无上道为行一,即分别就能诠、能行各据一义。故有此差别。

(3)但教化菩萨︰是说前此一向随顺众生根机而教化三乘,但到了法华时,由于开三会一,一切众生都会归为求无上菩提的菩萨。此时仅存菩萨而无声闻与缘觉,故云人一。

(4)世间相常住︰十界依正差别的事法即是世间相;世间相的万法悉皆相即于理,故皆常住,此即诸法实相。虽然以凡夫染碍的迷情来看世间相,必定是隔历非常住,但只要一去隔碍的迷情,就能洞达诸法实相,觉证十界本具、依正融即之圆满妙理。果然如此,则法界万众无不常住,而且既脱吾人迷情的分域,则常住就不是与无常相对的常,而是绝对的妙常。此即为理一。由于理一,所以教、行、人也都是一。

华严宗的一乘说

华严宗的一乘说颇为复杂,有二种一乘、三种一乘、五种一乘等种种说法。《华严五教章》卷一︰然此一乘教义分齐,开为二门︰(一)别教,(二)同教。这种同教、别教二种一乘之说,是华严宗一乘说的根本。此中,同教一乘有两种,一为以一乘为能同,三乘为所同的向下门的同教;二为以三乘为能同,一乘为所同的向上门的同教。别教则是别异于三乘权教的一乘。

《华严五教章》立别教为分相、该摄二门,而同教则有分诸乘、融本末二门,并广加解释。此中,别教一乘是以该摄门诠其法体,以分相门释别教之名义。同教一乘是以分诸乘分显其法体,以融本末释同教之名义。所以,二种一乘虽各立二门,但特别以别教一乘为华严之本宗。

关于一乘的种类,在华严宗典籍中可以觅得下列数种说法︰《华严经探玄记》卷一论二种一乘,云︰一乘二者︰(一)破异明,如法华经破二实灭及涅盘经破无佛性,俱是对权会破,方说一乘。(二)直体显一,如华严经不对二乘,无所破故,为大菩萨直示法界成佛仪故。是故初说华严无权可会,终说涅盘会前诸权;是即非尽权无以显实,是俱名一乘。

此外,《华严经探玄记》也曾述及三种一乘︰一乘三者︰(一)存三之一,如深密等说。(二)遮三之一,如法华等。(三)表体之一,如华严等。至于五种一乘,《华严五教章》卷一云︰明一乘随教有五︰(一)别教一乘云云。(二)同教一乘云云。(三)绝想一乘,如楞伽,此顿教。(四)约佛性平等为一乘,此终教云云。(五)密意一乘,如八意等,此约始教。《华严五教章》卷一在同教之下,曾列举七种一乘之说,文繁兹不赘。如上所述,虽有种种一乘差别,但都可收归于同教、别教一乘(即二种一乘)。

以上华严宗、天台宗的一乘说,都主张一乘真实、三乘方便。此中,天台宗虽许以圆之名说法华时之前,但绝不许法华时之前用一乘之名,所以天台宗的一乘就没有多种差别。而华严宗则不许以圆字称顿教以前的四教,然而允许将一乘之名用在渐顿诸教,所以一乘就产生多种差别。

又,《法华经》以开会三乘之机为其主眼,《华严经》则是以对普贤大机直说一佛乘为眼目。所以华严、天台两家之间虽有若干不同,但都是以一乘真实、三乘方便为其教旨。

唯识宗的一乘说

唯识宗的主张与天台、华严不同。此宗认为三乘真实、一乘方便,而每驳斥华严、天台的一乘说。然而此宗论据,仍然是来自对《法华经》、《涅盘经》等关于一乘的经教。如窥基《法华玄赞》卷五,即会通方便品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之文,而认为是在谈十地菩萨古昔之事,以及对不定姓二乘的记别。《法华玄赞》卷四(本)曾引《摄大乘论》的十因,结释︰今此会中,依论,但与二人记别︰(一)不定姓,(二)应化者。(中略)非全拨其无定姓。故此一乘是密意说。

此外,窥基在《法苑义林章》卷一里,又会通方便品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之说,其文云︰依梵本说,经颂应言︰无第二、第三。数三乘中独觉为第二、声闻为第三。为引不定任持所余故,方便言无第二第三,非真破也。

窥基在《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本)也会通了《涅盘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文,而认为︰涅盘据理性及行性中少分一切唯说有一。而《唯识论同学钞》卷一之四也会通了《涅盘经》闻说一乘一道一行一缘,而言四果皆成佛者,弟子不解我意之文,而谓︰诸声闻等皆成佛者,不解佛意也。佛意是对不定姓一机说成佛。

由上引诸文,可见唯识宗的看法与天台、华严是有差别的。该宗认为华严、天台宗的一乘说,是佛对不定姓一机的密意方便说,而以为五姓各别才是了义真实之教。因此该宗主张有人可成佛、也有人不会成佛。

真言宗的一乘说

真言宗立秘密一乘,而不许显教诸宗为真正的一乘。空海《吽字义》中即有显教一乘、秘密一乘的名目。对这一问题,《真言本母集》卷三十一有一乘实义,限真言事。一条,以一乘实义独归真言宗,认为一乘是不动迷悟诸法,直接印成佛体之义。而十界依正、迷悟诸法,系以六大为体、四曼为相,故各各体性相用皆具本不生之功德。至于显教诸经虽依真如法性之周遍而建立一乘之名,但并非事理俱密之谈,因此仍属于三乘中之菩萨乘,虽得一乘之名而无其实。而真言教则不然,真妄事理皆法身自体,故不动迷悟即可立一乘之名。因此一乘应为真言教所独有。

要言之,真言宗未破坏五姓之各异,而以同一法身加以统一。此一看法与天台宗等之废除五姓差别而建立一佛性的意义,显然异趣。显密二宗对一乘法门的异同,由此可以窥见端倪。

各辞典对一乘的解释

《三藏法数》的解释

一乘者,佛乘也。乘即运载之义。佛说一乘之法,为令众生依此修行,出离生死苦海,运至涅槃彼岸。故喻以七宝大车,而导之以大白牛也。佛之出世,意欲直说法华。盖由众生机器不等,于是先说三乘之法而调熟之。故经云:于一乘道,分别说三。后至法华,会三乘之小行,归广大之一乘。又云:十方佛土中,惟有一乘法。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佛学词典》的解释

一乘,又称一佛乘。系与三乘相对的教法。三乘教法谓众生在修习佛法时,有声闻、缘觉、菩萨等三种差别,而一乘教法则谓小乘之声闻、缘觉教法到最后亦终将与菩萨乘的行者相同,都将成佛。因为声闻乘与缘觉乘的教法只是一种权巧方便,并不是佛陀的本怀。佛陀为一大事因缘出世的目的,是在引导一切众生终皆成佛。因此,以成佛为最终归趋的一乘教法才是佛陀弘法的真正意趣所在。这种主张是《法华经》最主要的特色所在。《法华经譬喻品》曾谓︰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中略)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并且以羊车、鹿车、牛车比喻三乘,而以大白牛车比喻一乘。可见该经的主张,显然以为三乘法仅是方便法门,唯有一乘法才是真实之教。

《佛学大辞典》的解释

一乘,(术语)成佛唯一之教也。乘为车乘,以譬佛之教法。教法能载人运于涅槃岸,故谓之乘。法华经专说此一乘之理。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同品曰:诸佛如来,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同品曰: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文句四上曰:圆顿之教,为一佛乘。胜鬘经曰:一乘即是第一义乘。胜鬘宝窟上本曰:一乘者,至道无二,故称为一。运用自在,目之为乘。依法华论,此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名,第十四名一乘经。

起信论义记上曰:乘者就喻为称,运载为功。案方便品所说,即开会三乘之别执,悉归趣于平等大会,等使一切众生成佛道也。盖大乘佛教中,所谓权大乘家,立一切有情为法尔,五性各别之说。故其中定性二乘及无性,毕竟无由成佛。是故诸佛之法,自不可无三乘之别。定性二乘,必由声闻缘觉之二乘而般涅槃,菩萨种性,必由大乘而般涅槃。然法华等经,或说唯有一乘者,是引摄不定性者,不使堕于二乘地,进而使由大乘般涅槃也,即如来密意之说也。又以所趣之真如无差别,三乘解脱等相等,故说为一乘耳。实则非无二三之别也。

如大乘庄严经论第五,摄大乘论释第十,广列十义或八义意趣而论之。是为所谓三乘真实一乘方便之教旨,以深密等经为所依之法相家所主张也。至于实大乘则不然。盖其所立之说,一切众生,本无五性之别,悉有佛性,一性平等,故皆得由佛乘而成佛。昔曾说三乘各别之法者,不过为对于权机假说之方便耳。此为所谓一乘真实三乘方便之教旨,天台华严等宗家所主张也。其中天台所依之法华经,主对于三乘之人,说其教之所以方便,开会之,使归于一佛乘,华严经主对于十地之大菩萨,广说其所入之一乘法,故至智俨贤首,分一乘而更论同教别教之二种。五十要问答上,谓一乘教有二种:一共教,二不共教。孔目章一,谓一乘之义,分别有二,一正乘,二方便乘,正乘如华严经所说,方便乘有十义云云。又五教章上,谓一乘教义之分齐,开为二门。一别教,二同教。并广释述之。今择要言之,则在同于三乘而说一乘为同教,于三乘全不共而别说一乘为别教。

彼法华譬喻品所谓宅内所指之门外三车,三乘教也。界外露地所授之大白牛车,是别教一乘教也。同教者,如是三一不为别说。或谓一同于三,或谓三同于一,互相交参,是欲使成根欲性,进而入于华严别教一乘也。由是而概括之,一乘凡有三种:一、为存三之一乘,所谓不破三乘之疑执,亦不会二乘之行果,唯就空理之平等而说为一乘。如摄大乘论之十义意趣是也。二、为遮三之一乘,会二乘之行果,遮三乘之别执,而说为一乘。如法华之同教一乘是也。三、为直显之一乘,不对于二乘,故无可破,唯为大菩萨,直示法界成佛之仪。如华严之别教一乘是也。又若经五教而论之,则总有五种之一乘。一别教一乘,如华严是。二同教一乘,如法华是。三绝想一乘,如楞伽是。是为顿教。所谓绝想亡言之边,名为一乘。四佛性平等一乘,是为终教。一性皆成之边,名为一乘。五密意一乘,即为始教。如摄论之十义意趣是。

更新于:2023-07-13 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