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不列颠百科全书)。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
什么是宽容呢?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宽容定为动词,解释为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宽容一词的认识都不尽相同,感悟也各有不同。
真正的宽容,就是当你被他人伤害时,不仅能忘却自己的伤痛,还能去关注伤害你的人需求什么。一个人对宽容的理解能达到如此境界,相信他已将世界纳入胸中,已然洞悉宽容的真正内蕴:慈悲为怀,利益他人。
佛教讲慈悲为怀,这种怀以大慈大悲、大善大爱为基石,以博大的胸襟与宽容为内涵。通过学佛修行,我们会进一步发现,佛教讲的自利利他、自觉觉人、度己度人,同样是通过宽容来实现的。没有宽容心,就很难发菩提心、勇猛心;没有宽容心,就很难发无畏心、精进心。因为宽容,我们心胸宽广、得失无意,将烦恼与苦痛尽抛脑后,微笑着面对世事万物;因为宽容,我们勇猛精进、忍辱无畏,将度化众生、利乐有情作为一生坚持和奋斗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宽容就是普度众生、利益人天殊胜法门。概括来讲,宽容有五种殊胜之处。
考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宽容心,只要试着去冒犯他一下就够了。因为人的心量与胸怀尺度是可以衡量的,在被冒犯的一刹那,即能被测试出来。面对伤害你的人,面对与你为敌的人,面对诋毁和陷阱,面对造谣和中伤,你会怎么办呢?有人畏惧、胆怯,甘愿认命;有人抗争、奋起,以牙还牙;有人表面处之泰然,心里记仇;有人反应强烈,又苦于无计可施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但这其中一定不乏宽容大度者,他们在遭冒犯时,不是回以敌意,而是报以和善的微笑、理解的眼神,这种微笑与眼神不用太多的着笔,已足以令对方自惭形秽,转冒犯为尊重,化仇恨为敬佩。在宽容的过程中,我们也为自己培植了殊胜的福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没有人不犯错误,也没有人不碰到犯错误的人。对待犯错误的人,应该怎么办呢?不过是两种方式,要么惩罚,要么谅解。惩罚是最无奈的一种,若能用宽容感化对方,结果定能皆大欢喜。有这么一则禅语故事:一位在山中茅屋修行的老法师月夜散步归来,碰上一个窃贼正从他的茅屋出来。他知道窃贼在茅屋里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便脱下身上的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窃贼身上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望着窃贼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老法师感慨道: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你一轮明月!
第二天早晨,老法师睁开眼睛,便看见自己的那件僧衣被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门口。老法师高兴地说:我终于送给他一轮明月了!因为宽容,老法师让窃贼受到良心上的谴责,最终选择从善,找到了心中的光明之路。宽容就像一面旗帜,引领众生踏上光明的坦途。天空无垠,才有了日月星斗,胸怀宽广,才会有知心的朋友。如果我们以宽容的心看世界,以宽容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就能随时随地发现美,享受快乐。而对被宽容的人而言,则能让他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觅得心灵的归宿之处。
日本的白隐禅师道行高深,威名远播。白隐禅师居住的禅寺附近有户人家的女孩怀孕了,女孩的母亲大为愤怒,一定要她找出肇事者。女孩用手指了指白隐所在的禅寺方向,说:是白隐的。女孩的母亲便跑到禅寺找到白隐,又哭又闹,白隐明白了怎么回事后,没做任何辩解,只是淡淡地对女孩和她母亲说道:就这样吧!孩子生下后,女孩的母亲又当着寺院所有僧人的面,将孩子送给白隐,要他抚养。白隐把婴儿接过来,小心地抱回自己的内室,安排人悉心喂养。
多年以后,女孩禁受不住良心的折磨,向外界道出了事情的真相,并亲自到白隐的跟前赎罪,白隐面色平静,仍是淡然地说了句:就这样吧!白隐禅师的宽容与隐忍,最终感化了那位女孩,让她有勇气说出真相,接受事实。佛教中,将布施分为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宽容便是一种无畏施。一个人拥有宽容的胸怀,就会释放出无量的爱心,无量的善意,无量的美德,无量的人间真情。一个拥有宽容心的人,也是一个善于为他人做无畏施的人。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曾对108名大学生做过一次长时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能宽容别人的人,一般血压偏低。而那些充满了敌视情绪和脾气暴躁的人,最易得心脏病、癌症及其它慢性疾病。美国威斯康里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英列德也提到:被人亏待自然会发怒,但如果怒气不化解则会积成怨恨。
如果任凭怨恨滋长,就等于把毒素注入自己的身体。所以说一个人要想健康,首先就要学会宽容。拥有宽容心的人,内心清净祥和,法喜充满。而得到宽容的人,往往能从自我检讨或自我责备中获取正念与正能量,从而找到自心,回归本真,心生欢喜与改过自新的勇气。可以说,宽容是一种自利利他的能量场。宽容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一个积极的暗示,一种认可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
一次,德国着名诗人歌德(1749年~1832年)在路上遇到一个时常抨击他文章的人,这个人又当着歌德的面出言不逊,乱说一气,并且挡道不让。歌德微微一笑,闪在一边,并不做任何争辩。旁人看了很生气,劝歌德要反唇相讥。歌德笑着说:我若和他一样,岂不也成了疯子?后来,那个人主动找歌德道歉,他们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的着名诗人卡里纪伯伦(1883年~1931年)曾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从这里可以看出,宽容别人的过失,原谅别人的错误,本身就是一种睿智的选择。知道宽容的人,不仅能明辨是非,深谙为人处世之道,还能因其宽己待人、宽大为怀的正行赢得别人的尊重。
从上不难看出,宽容的作用是巨大的,宽容的意义是殊胜了。既然知道宽容如此殊胜,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时刻以宽容为出发点,以宽容为处世之道,并传递宽容这一正能量,利益一切有情众生吧!(作者:邹相)
(1) [tolerate;be lenient]∶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
(2) [forgive;pardon;excuse]∶包涵;原谅;不计较。
1. 宽厚能容忍。《庄子天下》:常宽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谓至极。《后汉书傅燮传》:陛下仁德宽容,多所不忍,故阉竖弄权,忠臣不进。
2. 包容;原谅;不计较。《宋书郑鲜之传》:我本无术学,言义尤浅,比时言论,诸贤多见宽容。
3. 引申指宽恕。 清李渔《风筝误拒奸》:你不从就罢了,何须告诉母亲,待我陪个不是,求你宽容了罢。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死》: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4. 宽舒从容的神色。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 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 王之恐状转见於色; 谢之宽容愈表於貌。
宽容是最美丽的一种情感,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宽容也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能够宽容别人的人,其心胸像天空一样宽阔、透明,像大海一样广浩深沉,宽容自己的家人,朋友,熟人容易,因为,他们是我们爱的人。然而,宽容曾经深深伤害过自己的人或者自己的敌人则是最难的。
宽容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的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质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
仇恨是一把双刃剑,报复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同样受到伤害,所以冤冤相报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心中装着仇恨的人的人生是痛苦而不幸的人生,只有放下仇恨选择宽容,纠缠在心中的死结才会豁然脱开,心中才会出现安详、纯净的爱之天空恨能挑起事端,爱能征服一切。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难免与别人产生摩擦、误会、甚至仇恨;这时别忘了在自己心里装满宽容。宽容是温暖明亮的阳光,可以融化人内心的冰点,让这个世界充满浓浓暖意。
宽容是吞吐日月的海洋,是接受阳光暴雨的天空,是容纳青青小草的山石。
宽容是吹开闭关保守的春风,是滋润干涸内心的春雨。
宽容是甘甜柔软的春雨,可以滋润人内心的焦渴,给这个世界带来勃勃生机。
宽容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可以慰藉人内心的不平,给这个世界带来幸福和希望。
忘掉仇恨,远离仇恨,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宽容一切,拥抱一切,拥抱一切吧,和谐共存是永恒的主题。
夫妻之间出现感情矛盾,往往容易出现把过错全归于一方的情况,一味埋怨、记恨只会无限放大痛苦。这时不妨双方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对另一半产生宽容的心,从而更积极解决问题。
有些家长对待孩子犯下一点儿错误都不能容忍,过分的严苛和不断的批评会给孩子成长留下不好的影响与阴影。其实,家长不妨摆出宽容的态度,给孩子一个知错认错改错的机会。家长应多些改变,对孩子学习等方面多些宽容,记住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从小就为孩子树立一个宽容的榜样。
同事之间应围绕大局,凡事先以工作为首要,不要过分拘泥于个人利益。从大的核心工作出发,在尊重的基础上多些宽容。
耿耿于怀,或是一次迟到不能释怀,这些小问题往往容易让友情产生裂痕。所以,宽容是朋友之间最和谐的桥梁。不妨双方真诚地说出对方缺点,互相包容与改正。
佛珠也叫手串,在古代是弘法的法器,更是显示身份和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皇帝赏赐朝臣及地方进贡的常用之物。今天,手串逐渐演变成一种彰显品位的配饰,也是一种时
佛珠知识时间:2025-01-31
鬼见念佛人,是什么样子?鬼见念佛人有三个反应:一敬,二怕,三退让。 第一,很恭敬。一看念佛人,合掌,马上像卫兵一样,站着,看你过去,合掌恭敬。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
为人处世时间:2025-01-31
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自古相传,凡是作为一位禅师,一生之中必须到这里来参拜一次。有一位禅僧,从来没有见过达摩祖师的面,但是他却甘愿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29
杜陵石,又称为都成坑石,杜陵坑石。杜陵坑山位于高山之东,南望加良山,北隔寿山溪,与善伯旗山、善伯山、月尾峰对峙。这个矿脉还出产马背石、鹿目格石、蛇匏石、尼姑楼石
收藏投资时间:2025-01-28
禅坐中眉心有点紧绷的感觉,接着不停的跳动,持续一段时间才停,是什么原因?答:因为它想要跳,所以它就一直动,所以叫跳动。禅坐中眉心会有紧绷的现象,那是你自己紧张了。可是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7
黑陨石的形成约在三千四百万年前。当时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在陨石撞击地球过程中,由于陨石大部分都以每秒11-74公里的速度穿越大气层进入地球,在此途中与地球大气层产生
收藏投资时间:2025-01-27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人的手腕上有很多穴位,按摩不同的穴位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手背处有阳谷穴、阳池穴、阳溪穴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可以补阳气改善气色。手腕内侧有神门穴、大陵穴、太渊穴经常
沉香知识时间:2025-01-25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真正的出家人是身无长物。释迦佛在世时,托钵只准托七家,有就吃,没有就不吃,粗米饭、黑馒头也吃。有些南传国家,如泰国僧人除了穿在身上的,没有其它了,早上托钵化缘,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1-24
戴菩提子有什么讲究?其实讲究很多,包含了各类文玩菩提子的意义以及不同数目串珠的穿法。实际上,文玩菩提子的颗数,在佩戴时多者千颗以上 ,少者惟有一颗而已。串珠的颗
佛珠知识时间:2025-01-23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现在讲到〈如来寿量品〉。“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有的不明白佛法的人,就说:“喔!那是如来佛祖啊!”他以为这“如来佛祖”,是单单一位佛的名字;其实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3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什么是文化?常闻这人文化高,那人没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文是指人类的智慧、道德、修养和人格。在欲望与愚痴的黑暗中,文就如太阳一样明亮,光照大千,所以称文明。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单念大悲咒这一句,就是成就法,求什么都会成功的。(1)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namoheladanuoduolayeye)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慈观悲观喜舍观普度众生化大千有缘无缘同摄受离苦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心里净,佛土就净;佛土净就是快乐。◎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什么是极乐世界呢?在你自己色身,就是极乐世界。你心里净,佛土就净;佛土净就是快乐。心里净,就没有一切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0
新西游记中的唐僧和沙和尚胸前戴的佛珠,仔细看佛珠表面,颜色是乌黑油亮,其材质应该是用非洲黑檀木所制。非洲黑檀木坚硬、滑润,用黑檀加工而成的佛珠经打磨后形成的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学佛到底应该怎样学,该念佛?还是该持咒?是该参禅?还是该修止观?很多人就徘徊在这样的犹豫中。更有许多争论。有人说要一门深入,有人说要多方参学。有人说要系统学习,有人
学佛感应时间:2025-01-12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黄念祖居士: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黄念祖大德《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9
惟贤法师答:分为几种:有德行好,在道德方面引导的善知识;有佛法广博的善知识;有同行的善知识,在一起同修的互相可以做善知识。当然一般来说,德行学问都好,才叫做善知识,这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容就是心胸要像大海一样,能容纳百川。心胸广大就是佛的境界,就是佛心。能够容纳一切、包容一切,心量要大,心量大所感的果报,容貌上也庄严。因此这个容字有两个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所周知,琥珀是远古树木的树胶化石,煤又是远古树木受地壳变动产生变质所形成的,所以琥珀和煤伴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琥珀主要产于新生代早期第三纪含琥珀的煤层中,与
琥珀知识时间:2025-01-04
熟知缅甸琥珀的人应该知道,缅甸也有类似蓝珀的品种,人们习惯称之为金蓝珀。缅甸琥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色彩的多变性,这种多变的色彩可以构成多种变种珀,缅甸金蓝珀就是
琥珀知识时间:2025-01-03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面前哭诉。“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可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呀!”“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0
六交报之“闻报”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二者闻报,招引恶果。此闻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波涛没溺天地,亡者神识,降注乘流,入无间狱。”“二者闻报”:第二种的六交报,是“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3
一般常见的中国佛教地藏菩萨造像,大多右手执锡杖,左手持摩尼宝珠。如《赞地藏菩萨偈》所言:慈因积善,誓救众生。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锡杖
佛答时间:2024-12-22
不能忍的能忍,不能舍的能舍,不能让的能让,这才是修行。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无量劫海修方便普净十方诸国土法界如如常不动寂静德天之所悟“无量劫海修方便”:佛修行成佛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0
沉香树,即土沉香、沉水香木(拉丁学名:Aquilaria sinensis (Lour.) Spreng.)是一种热带及亚热带常绿乔木,为世界少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是国际保护的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20
越南沉香自古被称为上岸香,因其味道的美妙独特受到众多爱香之人的追捧。其中,以越南芽庄地区出产的熟香为上品。而芽庄地区的土壤大多为红色粘细土壤,这样经过在土壤中长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19
骨珀又称作象牙珀,英文名称bony amber,含有许多气泡,比虫珀更不透明和更软,颜色由白至褐色,很像骨科的琥珀,通常也不易抛光。骨珀以黄色蜡状琥珀为基础,中间以云雾状
琥珀知识时间:2024-12-18
发愿是第一遇着什么情况就发什么愿 《佛说无量寿经》梦参老和尚 讲解菩萨做些个什么事呢?利益众生。总的说一句,就是利益众生。要利益众生,你得有智慧,这个智慧你还得具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
女人多数都怨恨丈夫,不怨恨丈夫的少。男人也许会说:我媳妇还恨我啊,我还不知道呢。我告诉你,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女人为什么抱怨的多?因为女人从嫁给男人的那一刻起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2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黄念祖:佛是三觉都圆满,三觉是什么?佛是三觉都圆满。 三觉是什么?“自觉”。所以我们要弘法,你首先就是要自觉,你自己不觉悟,自己还在迷,自己还满眼睛都是翳,自己还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优婆塞戒经》业品第二十四 佛经原文:……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若属自身是名邪淫。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若畜生若破坏。若属僧若系狱。若亡逃若师妇。若出
邪淫果报时间:2024-12-07
陈大惠:一辈子没出息的都是什么人?一、高不成,低不就 随着教育资源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读大专,大学,读研究生,读博,甚至出国深造,但是学历高并不代表一定有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2-06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为什么护持网站为护持正法呢?在以前年代,由于没有网络,所以经书及法宝都以手抄或印刷为主。现在网络普及很快,而且大大降低了佛法传播的成本,印一本佛书或许要几元钱一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3
小朱首先问道:“师父,有人一谈起法宝,总是说‘三藏十二部’,请问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居士,你问得很好!”一心法师回答说:“‘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里面分作
佛答时间:2024-11-27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