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纂要刊定记第四卷
长水沙门子璇录
四如来正说二。初正答所问二。初举总标列以牒问。经诸菩萨摩诃萨者。问前举当机。云善男子善女人。洎今答处。何言菩萨摩诃萨耶。答大心未发即是凡夫。既已发心即名菩萨。善现标举约未发心时。故云善男子善女人。世尊酬答约己发心后。乃言诸菩萨摩诃萨。疏此以下四。初正释经文。以空生闻有三种。佛今牒举但言降伏故此释也。前二句标。谓住下释。谓度生无我。是住中降伏也。施不住相。是修中降伏也。由斯义故降伏为总也。经意在此者。在举降伏而标住修欲显文简义丰彰乎玄妙。始虽住修究竟降伏。得意兹深故。但云一也。有科下。二斥他谬判。即大云疏也。青龙即云。举终括始其义亦同。乃令下正斥失。文不稳畅者。本宜初包后义。如色例于声等。何忽举后摄初。致使文非稳畅。不稳畅则盖由于科非经文本意也。况详下。三详定经旨。降伏在住修中者。住中降伏即实无度者。修中降伏即无住布施。无度无住便是离相。离相既通住修。故知降伏是总。不别下。四牒难释通。初句牒难。难云空生既问有次第。住修降伏宛分。何故经中不与别答。而寄住修中明耶。此经下正通。离相是降心者。如前所引无度无住等。须约住修显者若有发心修行。斯可说得降心若无住修说何降制。斯则只于住修。以降分别妄念故云本不相离。无著下引证可知。疏答问中科安住等者。此即安住四心。弥勒偈云。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利益深心住。此乘功德满。依此科判故列四心也。疏初句下二。初释标。三界普度者释广大义。一切众生不越三界。三界普度方名广大。若一众生不与度者。非广大也。故经标云。所有一切众生。即统该也。梵语仆呼缮那。此云众生。智度论云。五蕴和合中生故云众生。瑜珈论云。思业为因卵胎湿化为缘。五蕴初起名之为生。类即流类。即胎卵等四也。若卵下二释列三。初中二。初释文。禀命之始名曰受生。即初起之时也。卵等四异故云差别。谓卵[谷-禾+卵]中生。胎藏中生。依湿而生。化忽然生。故不同也。然三界众生不出五道。以四摄五亦得具足。故疏次云天狱等化生。斯则从狭之宽明也。天狱化生者。天上地狱唯是化生。最狭也。鬼通胎化者。次宽也。谓地行罗刹及鬼子母皆是胎生。故有鬼母白目连曰。我昼夜分各生五百子。随生自食虽尽不饱。故知有胎生鬼也。余皆化生也。人畜各四者。人四者。毗舍佉母。卵生三十二子。胎生常人。湿即奈女从庵罗树湿气而生。化生即劫初之人。故俱舍云。二禅福将尽。下生赡部州。畜具四者。正法念经云。化生金翅鸟。能食四生龙。乃至湿生也。然禽兽虽殊皆畜生道摄。余兽皆胎余鸟皆卵也。诸余微细等者。如华严云。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乃至云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以今经中无别说处。不可构虚而言。故疏结云不可具分品类也。卵劣下二通难。应难云。卵生最劣云何在初。化生最胜云何居末。二释下通。约境等者。谓卵生必具胎湿化。以未生处胎。胎中必湿。无而忽有为化。胎生必兼湿化湿必兼化。化不必兼余。但从于无而忽有故。此则前前必具后后。后后不具前前。故为此次也。约心从本等者。谓众生本因起业。业识即根本。无明与本性和合。能所未分混沌如卵。卵即卵[谷-禾+卵]故。药师经云。破无明[谷-禾+卵]竭烦恼河。无明发业蕴在藏识。为胎受生为湿。生时从无而忽有为化。由是义故故为此次也。依止差别者。依止即是众生。身身具依止依止义异。故云差别。故疏次云有色无色等。有色即以色为身。无色即以四蕴为身。又色界有四禅云云。无色有四空云云。如是品类不同故。云依止差别。问如有经云。佛涅槃时无色界天泪下如雨。既有泪下云何无色。答所言无色者。无业果色不无定果色故不违也。境界差别者。虽言境界意明空等四处。空识二处者。无色界第一第二天也。无所有处者。第三天也。非有想非无想者。第四天也。无粗想有细想故。是三有之顶故云有顶。问下二界皆有色。何故唯言四禅以为色界。又色界亦有一天名为无想。云何唯指无所有处为无想耶。答三界统论不出五事。谓欲色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然非有无想。即局于有顶一天。色界一天虽名无想。已从多分通名色界。故但指无所有为为无想。其余三事从空识二处已下。乃至欲界相望。有无宽狭不同。谓欲界具三。色界无欲无色界唯想无色。无欲故立有想之名。色界虽有想。恐滥上名故。立有色之目。欲界虽兼色想。上已沾于二名。拣异彼故但名欲界。下下必具于上上。上上不兼于下下。故立名之本其在兹焉。如有三人。一人解经律论。一人解经律。一人唯解律。拣别立号云云可知。又欲界三欲五妙欲境胜故。色界细妙色胜故。无色想心胜故。由是欲唯欲界。色通二界想遍三界。无想通上二界。非有想非无想局上一界。斯则不同功德施所释也。二中经我者。即发菩提心菩萨所称。今佛说彼也。涅槃者秦译灭度。今经上梵下唐故。云而灭度之。若具足梵音。应云摩诃波利昵嚩喃。此云大圆寂。今经论中多言涅槃也。然准唯识论说。有四种涅槃。一自性清净涅槃。凡圣同有。二有余依。即出烦恼障有苦依身故。三无余依。身出生死苦无依故。然小乘以灰身灭智为无余。无余有三。一烦恼余二业余三界报余。大乘则以究竟宝所为无余。故智论说。四住地烦恼尽名有余依。五住地烦恼尽名无余依。四无住处。悲智相兼不住生死涅槃故。疏即无下。即大乘之无余四种之中。无住处涅槃也。谓不住菩萨变易生死。不住二乘灰断涅槃。即真无住处名为无余。若小乘无余。如有情灭减不别。今不同彼故。云不共二乘。不共者。即非彼四之第三。则言同而意异也。如法华经云。若得作佛时。具三十二相。尔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此则二障都尽。二死永离也。第一者结归偈旨。仍释科名。意谓若非无住处之无余。焉得弥勒指为第一心耶。无著下初二句难。意云一切众生五性差别。云何皆入无余涅槃。三分半众生不得成佛。故云不可得义。生所摄者答也。此是无著立量。成立皆可度也。应立量云。三分半众生是有法定皆成佛故为宗。因云生所摄故。同喻一分半众生。意云涅槃经说。凡是有心定当作佛。圆觉经云。有性无性齐成佛道。此则是可得义。安云不得。又云卵湿等者。举难处难也。卵湿则畜生难。无想有顶即长寿天难。虽举二处意兼八难。八难谓三涂北州长寿天佛前佛后世智辩聪无根等难。意云难处即不可度。云何皆入。有三因缘等者答也。难处待时者。此亦令成其种也。意云难处众生不可常定。至非难处而度脱之。若得成种迟速之间必须成熟。发广大心故合无遗。非难处者。虽即未度且令成熟。已熟可知。此稍同前护付之义也。三中疏一性空者。众生缘生。缘生无性故即空也。同体者。同一真如性故。故起信论云。谓如实知一切众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异。故论云下引证。此语犹反。应云众生灭度无异自身。宁于自身起于他想。本寂者。相本自尽不待灭故。净名云。一切众生即寂灭相不复更灭。问此与性空何别。答前但即空。此则本来成佛。成佛即入涅槃故云本寂。前浅后深可知。无念者。有念即有众生。如无翳则空华不现。法界者。一真法界平等无差。云何于中见自他相。故偈云。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此上五义大云之文。然于中。一三约所。二约能所。四唯约能。五该本末也。大抵意云。若见众生有可度者。即生疲劳不能常度。反此即常也。又度与不度其心不二。名之为常也。故金刚三昧经云。若化众生不生于化不生无化。其化大焉。四中经何以故者征。意云。设所见有众生可度。此何过耶。次通云。若菩萨有我等相即非菩萨。此是反明。意云。是真菩萨必无我为能度。岂更见有众生得灭度耶。远离依止身见众生等。依止即身见异名。亦名相续。梵云萨迦耶此云身见。等于我人寿者也。此名身见者。以依于身起此见故。故云依止身见众生等相。又身见为本。诸余见等依此而生故。今皆远离故云等相也。已断等者。内无我即无自相。无自相即平等。平等即空义也。信解等者。以己方人也。由内无自相故。得外无他相。中有故自是所以也。既无自他之相。即自他平等。志公云。以我身空诸法空。千品万类悉皆同。显示降伏等者准无著论。广大第一当住常心。当修不倒。当降安住。一段之中便具三义。今此段文正当降义。故云显示降伏等也。不转者。转即生起义。意云我见等不生起也。我不生起正是降心义也。尔炎者梵语。此云智母。即根本智能生后得故名智母。以根本智虽内证真理而无能证之心。今后得智虽外度生而无能度之念故云如尔炎也。如是用意名不颠倒心。反之即颠倒耳。二答修行五。一总标。疏于法统标者。谓色声等六通名法故。故魏经云。不住于事。菩萨万行者。谓自利利他事行理行。如是等行无量无边。今言万者且举大数。总名布施者。谓第一即资生施。第二第三即无畏施。四五六度皆名法施。偈云下引偈释。于中初二句标。第三句配。第四句结也。一二三者。谓一摄一二摄二三摄三也。是则三施为能摄。六度为所摄。无著下摄所以也。前二义显法施义隐。故疏明矣。然要略明资生者。资即外财也。无畏者由持戒忍辱。故无心害物。设有冤家亦不仇报也。若无精进等者。起信云。于诸善事心不懈退。立志坚强远离怯弱等。若无禅定等者。下文云。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动即无染义也。拟心即差尚名为染。况贪信敬名利等。岂得非愆。若无智慧等者。说火湿水热地动风坚。名为颠倒。若说事如事说理如理。则非颠倒。由是开一施为三施。开三施为六度。开六度为万行。万行不出六度。六度不出三施。三施不出一种坛那。是故此中唯言布施。二别释疏指。三事者六境虽差统唯三事。谓自下列偈云下释。初二句标。斯不著者斯此也。不令着此三事也。次二句释。存己不施者释上自身也。为着自身不行施故。求异事者。释上报恩果报也。此非菩萨所行正行故云异事。报恩酬过去之恩。果报望未来之报。自身不施义当现在。护亦防也。意令于此三世事中防护。悉皆不着。即是不住色等布施也。三中疏前但下。意云。前之三事收过未尽。不妨有不着自身不着果报。不为报恩而行施者。亦非无住。今则下。显今经意。心即能缘境即所缘。有即双该心境。及心境所余收不尽者。皆有字摄。空者即离心境等相也。问住境理有所乖离心。此复何失。答空有二法相待立名。有之与空二俱是相。随堕一相非是常心。是故此令一切皆遣。微细尽袪者。不论心境空有。起心动念则乖法体。是故一切尽令袪遣。直须施时其心平等不起分别。方成无住也。问若然者。生心动念则非无住。且众生心行任运非常。若待相应毕竟无分。若一向不施又不成佛因。若行布施即堕住相。进退不可其事云何。答欲求菩提必须行施。初行施时难顿相应。要须用心方便随顺。任运起念作意远之。用心多时自然任运得与理合。从微至着渐次相应尔。如起信说真如离言说名字。心缘不及。遂致问云。若如是义者。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故答云。若知一切法虽念亦无能念可念。是名随顺。若离于念名为得入云云。偈云下。引证上义故知心境空有等莫非相也。论云下约离二执。三轮释上离相。施物是法。施者受者是人。今皆不见则离二执名为二空。二空皆离即三轮体空。轮者喻也。如车轮内虚方能运转故。老子云。当其无有车之用。三事体空能招佛果。三体体实即堕世间。斯则以无相轮摧三有相。超出世间也。无著下。但证成上义。相即境也。想即心也有人下。指斥谬判如文。四显益经此亦别断一疑。应云无住则无福德疑也。大云二十七疑。从此便为第一云无住有福疑。今则不取。为大段疑数。何者。缘是答问之中曲分疑也。故论云得降伏心故。是以次说布施利益不住相者。施成就义。次后方始。文势云。自此已下一切修多罗示现断生疑心也。疏二一科释文意。若离等者释征意也。以魏云不住相想。遂疑云。若存施想即有施因。以有施因方有施果。既无施想则无施因。因尚不成果何得立。如放债须记。若忘谁还。此疑同无记心中行施也。法中亦尔。不可思量者。以是无相施福故不可思量。喻中东方是众方之首。是故先明。南西北方如次例说。法喻皆同不可思量。意云。非谓无空此空相对义在合中。虚空下二别辨喻旨。遍一切处者。谓色非色中皆有空故。谓住下法合也。住不住中皆有福故。谓近感十王住中福。远招菩提不住福。又近得色身住中福。远得法身不住福。空虽无相非谓无空。福虽不住非谓无福。二者宽广即横遍十方。高即竖穷三际。大即通该横竖。如上之义法喻皆大。殊胜者。喻则三灾不坏法则四相不迁。三者无尽究竟不穷盖一义耳。然世界有尽虚空无穷。有漏有穷无漏无尽。三种常义厥在兹焉。大抵意云。无住之福遍满一切。无住之福高大殊胜。无住之福究竟不穷。犹如虚空思量不及。以称法界故。得如斯义利昭然。复何所惑。五中经但应如所教住者。问前令不住此又令住。住与不住何是何非。答前令不住用心。此令住于不住。不住而住即住真空。如鸟不住空却能住空。若住于空即不住空也。故魏经云。但应如是行于布施。准此答三问已。便合经终入流通分。缘空生于如来答处。生起疑情。所以为断。断已又起展转滋多。执尽疑除终二十七段。由是更有次下经文也。疏二蹑迹下文二。初约论分文。蹑迹断疑者。谓蹑前语迹断彼疑情。经中虽不显有疑辞。而伏在文内。故但言断而不言起。弥勒颂中亦同于此。故偈云。调伏彼事中远离取相心。及断种种疑亦防生成心。示现者二意。一则空生假设云为。二则指示显现故。第一疏初标章。为求下指疑起处也。此从不住相布施中来。为闻前不住三世空有等相方名真施。遂疑云。凡所行施盖为求佛。既有所求云何无住。又不住等者。此纵难也。设使因成无住此亦非理故。次云因果不类故。夫为因果必须相类。有即俱有空即俱空。染净皆尔。既若色相是果。云何以无住为因。则因空果有理恐不然。今将果验因因合有住。佛说无住是诳我耶。举疑因经。意云。于汝意中。还可用三十二相之身见法身如来。为不可耶。此相是疑起之因。故举以问。本只下释起疑因。以二乘人唯取丈六相为真佛。既将此相为果故。不信无住之因。因果不相类故。佛今举果以问。令知果海无相。自然于因不惑无住也。防相酬经意。空生见佛举相以问。即知不得相求。故答不也。遮防等者。意恐末代众生不达此理。取相为真故此远遮迷见。准义则正断空生现行。遮防未来种子也。遮断之义具在悬谈。论云下引证。问经中云见。论释云成就。岂合佛意耶。答既作此见必作此证故无违也。异有为经征意云。以何义故。不以三十二相见法身如来。释意云。以如来所说三十二相之身相。即非法身之相故。即犹是也非犹不也。本文犹倒正言不是也。相是等者。谓三十二相盖是镜智之上所现影像。既堕有为之数。故当四相所迁。况对机宜有无不定。焉可将此而为法身。故言相是有为等。此释经中如来所说身相也。佛体异此等者。法身佛体异此有为。故说三十二相不是法身相也。此释即非身相。偈云下引证。具云。分别有为体防彼成就得。三相异体故。离彼是如来。于中初二句义当前段。后一句当次科。第三一句合当此文。故偏言证。佛体下转释偈文。即经云即非身相。住异下释三相义。以前标四相。此偈唯三者。以生在过去灭属未来。住异二种同处现在。又此二相不相舍离。即住而异即异而住。以同时处故合为一。恐滥常住但标异也。若细下约义细分即为四也。此引唯识释相。谓从无而有名生。自有而无为灭。前后改变为异。暂尔相续为住。然法身如来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无有变异不可破坏。故异此也。印无相经意云。夫一切相皆从妄念而生。是故佛相亦是虚妄。若分别不起相自无生。即见非相。诸相既亡唯是觉体名见如来。由是则知佛身无相。疏二。一释前二句二。初正释。非但者不独也。凡即六道众生。圣即三乘贤圣。依有净秽正即凡圣。为对依报故重牒之。诸法虽多不出此四。虽举四法该一切也。此释经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恐人闻说身相非相。将谓唯独佛身。今言凡所以遮局见。以从下释所以。凡圣染净胜劣虽殊。皆从念生无不虚妄。念无自相不离觉性。念尚无性况所现相而实有耶。以念是所依相是能依。所依尚虚能依何有。其犹皮既不存毛将安附。起信下二引证。于中顺显反显详而悉之。若见下二释。后二句二。初正释。遮离等者。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离色求空斯为大失。故此遮矣。不唯等者。又恐闻相即非相是如来。将谓只约佛身相说。除佛身外相非如来。故云一切相皆无也。此释经中诸字也。譬如镜中现一人像兼现余物。不唯人像空处是镜。余物空处亦皆是镜。合法可知。如是了者。则知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故起下二引论释四。初引起信。此有二意。一证诸相皆无相义。以相依念生。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第四略录经证述意一微尘中,具三千大千世界之经,一经卷中,书三千大千世界之事,一尘如是,尘尘皆然。况我观音大士,无量劫前,久成正觉,安住寂光,常享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注解1)白佛言:白,表白;向佛陈说,恭敬发问,表白自心的意思。又,赞叹佛的话语,也称为白佛。2)唯然:应答之声,表示服从,表示同意,含有恭敬之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0-25
白话佛经大乘入楞伽经现证品第四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一切声闻、缘觉入灭次第相续相,令我及诸大菩萨了达此相后,于心、心所法俱亡之灭尽定,心无所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7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世界成就品第四◎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老和尚讲述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28
第四讲 第一观智:名色分别智(觉知心识和所缘境)很高兴看见你们来这里学法,看到你们禅修我感到很高兴。我们全都想要快乐和满足,我们一生都在追求满足。如果你问:「我有发现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4
佛七开示第四讲(二月十六)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农历二月十六,是榕桦寺“佛七法会”的第四天。释亲佛住持继续给打七信众进行开示。现谨取主要内容如下:念佛主要是摄心,摄心清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8
《中论要解》第一卷--观五阴品第四中论要解 作者:释智谕观五阴品第四问曰:汝云若破于见,则为破见者。然经说有五阴法,五阴和合为人。云何无见者呢?答曰:五阴皆空也。[若离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3
《中论要解》第四卷--观四谛品第二十四(上)中论要解 作者:释智谕观四谛品第二十四外人问言:众生以四颠倒,造作集而致苦报。若不颠倒,则修道可以证灭。故破四颠倒可证四谛,证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3
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四疏二对破相中文二初辨异二初且辨其五别文中四对皆上明破相义下明法性义唯三性义中两宗皆含空有而义不同一中(所证理也)无性者破相宗以诸法空即名真理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07
第四课 寺政外事禅堂、客堂、库房及衣钵寮,为丛林的基本组织,俗称「四大堂口」。禅堂专管教育,负责训练人才;客堂管理人事,接待十方;库房负责总务,照顾生活所需;衣
佛教常识时间:2024-04-01
第四课观世音菩萨的化世因缘「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由这简单的两句话,就可以了解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为我国民间所普遍崇信。尤其是观世音菩萨的圣像金容,在都市、
菩萨行证时间:2024-03-31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内容提要:世尊举见性与明、暗、通、塞四相为例,阐述见性与所见物像非和合非不和合。原文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2-24
今天在这神圣庄严的寺庙,我首先对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十方诸佛及护法们致以最虔诚的敬礼,我代表仁波且、法师们祝贺各位参加闻法上师的考试,已经通过五戒、十善、四无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06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卷第四】丙二、广破余疑。上文就事显理。即性具相。圆顿妙理。昭揭无余。所以当机圆悟。永断疑情。今则别为二乘之人。法执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3-12-25
《大乘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信解品第四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
佛教知识时间:2023-12-04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辰三烦恼浊烦恼浊依想阴成。既根尘相对,便生六识。心指第六意识,忆谓追忆已往,识是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3-11-03
种善因得善果 (第四讲)净空法师讲述华藏图书馆录影室今年五月,我们有一个机会,访问中国大陆,在北京师范大学门口,看到一块题词,上面写著:学为人师,身为世范。我看到这八个字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时间:2023-08-30
第四卷 诸位观众,大家好:上一节,我们的故事没讲完,「佛陀教育基金会」的这一段过程。简居士送给我之后,我问他:「你是不是存心害我?」他说:「决定没有这个意思,我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五 菩萨品第四《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五菩萨品第四 菩萨品第四 菩萨是成佛的正因,所以又是回因向果,入一实乘,否则乃是权乘,不能成佛,也即不能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0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四讲 上入不二法门品(第四讲上)《维摩诘经》的经文“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四讲 下整理人 慧雪下面的经文“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玄奘法师传第四卷奘师听完甚感忧虑,心想此去路途艰险,不知如何是好。不过,他仍然不失望,心想:那就再多等几天吧!好好祈求诸佛菩萨加持。结果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月,连从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时间:2023-07-23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6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2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本品续前,同明极乐菩萨自利利他之妙德,一、先以喻明,二、明真实功德,三、蒙佛赞叹。其智宏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1 第四卷(从第卅品至第四十八品。末为后记、再记及附录。) 本卷重点为:(一)继前第廿八品、第廿九品,明极乐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3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本品明极乐世界,寿乐无极。首显彼土会众殊胜,劝谕亲近。继明国土微妙,劝谕往生。 佛告弥勒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1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菩萨修持第三十) 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 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17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6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 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17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四卷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 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17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我今又蒙佛
佛经时间:2023-07-17
金刚经讲义 妙行无住分第四金刚经讲义妙行无住分第四 江味农居士著 (壬)次,明不住于相即是正住。分四:(癸)初,正明无住;次,释显其故;三,结示正住;四,更明所以。(癸)初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11
黄念祖:无量寿经释 第四讲发大誓愿第六。法藏白言。唯愿誓尊大慈听察此段紧接前段经文,法藏在世间自在王佛的麾下,闻经修行,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将此殊胜的成果供养老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09
黄念祖:金刚经到无量寿经 第四讲今天,向大家汇报这个“般若为导,净土为归”。这八个字代表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因为“般若为导”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在“六度万行”中,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06
黄柏霖:中国禅宗第四祖道信大师的故事 【信老免愚民之牲。祥符甘雨。】这个就是指道信禅师为乡民祈雨的故事。因为乡民用拜三牲,用杀生来祈求上天降雨。道信大师,我们来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06
问:天台诸处所明四土,皆以同居为第一,乃至寂光第四。今何以寂光为第一耶?莲池大师答:从劣而胜,同居第一。从胜而劣,寂光第一。喻如登仕者先九品而至一品,序爵者先一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19
今天讲的题目是六祖慧能之禅法。各位都知道,六祖大师是我国禅宗的实际创立者。在中国禅宗史乃至于中国佛教史上,六祖大师可以说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没有他,中国佛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8
印顺大和尚与柬埔寨第四僧王一行亲切会谈(图片来源:资料图)印顺大和尚赠僧王的百顺牌(图片来源:资料图).印顺大和尚赠僧王的茶具(图片来源:资料图)柬埔寨隆庞僧王
新闻资讯时间:2014-09-06
明学长老开学典礼现场开学典礼现场2015年3月7日上午,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召开教务工作会议,会议由灵岩山寺监院、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常务副院长弘法法师主持。中国佛教
新闻资讯时间:2015-03-09
科技真正到了超越一切的时候,世界也就变得冰冷了。无论科技怎么发达, 人还是需要人性,因为我们终究要回归真我本性。
佛学视频时间:2020-03-06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第七卷)净空法师讲述一九九四年于加州迪安萨学院第七卷昨天讲到依教修行,“随经约令”。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也就是佛门常讲的‘离苦得
净空法师时间:2020-05-25
第一讲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很欢喜能和大家共聚此地来学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因缘非常殊胜难得!《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明安法师时间:2020-06-09
四十八愿 第十六讲:恶人正机讲解:纯祥法师《无量寿经》十八愿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五
纯祥法师时间:2020-06-10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二十二讲就人立信(三)讲解:纯祥法师就人立信——仰信佛智“就人立信”的“人”是指释迦牟尼佛,因为佛是满足大悲的人、如语者、实语者,他是在实相中
纯祥法师时间:2020-06-11
佛学视频时间:2020-06-12
第六日 祖师的权便 药山惟俨禅师,一日坐次,僧问:“己事未明,乞和尚指示。”师良久曰:“吾今为汝道一句亦不难,只宜汝于言下便见去,犹较些子;若更入思量,却成吾罪过
更多文章时间:2020-06-22
(四)真空如来藏性妙真如性分第二十六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02
本无生灭分第三十六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佛告富楼那:譬如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02
明心本空分第十三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02
发菩提心分第四十三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02
内外两在分第七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