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佛教名词: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_怎么理解不二法门

佛教名词 2023-07-09

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不二」指一实之理,如如平等,没有彼此之别;「法门」指修行入道的门径。「不二法门」原指不靠言语传授,只靠内心思考求得大彻大悟的修道门径。后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出自《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怎么理解不二法门?(众法师开示)

怎么理解不二法门?(星云大师)

据《维摩经》记载,有一天,维摩居士示疾,文殊菩萨率领诸大菩萨前往探病,双方就在维摩丈室裡讨论起「不二法门」之意来。

首先,在场的三十一位菩萨,各就所见,提出发言。最后文殊菩萨说:「照我的见解,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这才是入不二法门。」

文殊菩萨说后,反问维摩诘说:「现在换我来请问你,菩萨是怎样进入不二法门的。」此时维摩诘默然无对,众皆愕然,唯有文殊菩萨智慧超人,懂得此中奥祕,乃向大家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门。」

像这么奔放美丽的人生哲学,真是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在世间上,「善和恶」,善的不是恶,恶的也不是善,我们要分清楚;「是和非」,是不是非,非也不是是,我们要分清楚;好不是坏,坏不是好,我们要分清楚。等于大不是小,小不是大,因为这是世间法,必定要有一有二,要承认这个事实。

所谓「不二」,这是佛法上的出世法,佛法讲「烦恼即菩提」,理上是不二的。例如,原本酸涩的凤梨、柿子,经过和风的吹拂,阳光的照耀,就能成熟而变成滋味甜美的水果,可见酸即是甜,甜离不开酸。所以「烦恼即菩提」,这是出世法。

出世法看世间,是从理上来解悟,但是在还没有觉悟的时候,不可以在理上废事。我们可以用理来解事,可以因事而明理,能够「理事圆融」,那才是真正的「不二」。吾人若能将「不二法门」的哲学应用在生活上,自能「人我一如」、「自他不二」也!

怎么理解不二法门?(圣严法师)

佛为适应众生的根性,说有无量法门,通称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尘劳的烦恼,若就实相而言,法法平等,无差别、无彼此、无高下,所以是不二法门。

依《维摩经》的《入不二法门品》所载,因维摩诘居士问诸菩萨:「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于是引出一共三十三位菩萨各自宣说所见的不二法门是什么。那就是:生与灭不二,我与我所不二,受与不受不二,垢与净不二,是动与是念不二,一相与无相不二,菩萨心与声闻心不二,善与不善不二,罪与福不二,有漏与无漏不二,有为与无为不二,世间与出世间不二,生死与涅槃不二,尽与不尽不二,我与无我不二,明与无明不二,色与色空不二,四种异与空种异不二,眼与色不二及至耳与声、鼻与香、舌与味、身与触、意与法皆不二,布施与回向一切智不二,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不二,佛、法、众为不二,身与身灭不二,身口意善为不二,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不二,从我起二为不二,有所得相为不二,闇与明不二,乐涅槃与不乐世间不二,正道与邪道不二,实与不实不二,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为不二,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其中第三十二位是文殊菩萨,最后的第三十三位是维摩诘居士本人默然无言,文殊为他做结论:「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这也可说是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宗旨所依的一部经典。禅宗主张参禅顿悟的方法与态度是「离心意识」,也能在〈入不二法门品〉中得到依据。《坛经》所引《维摩经》的「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以及「实时豁然,还得本心」的「直心」与「本心」,都是指的「离心意识」的不二法门。

怎么理解不二法门?(净慧长老)

就像《维摩经》所显示的那样:维摩居士生病了,佛派弟子去看望。大家都知道维摩居士辩才无碍,声闻弟子、诸位菩萨,都不是维摩居士的对手,都不敢去,只有文殊菩萨答应下来,率领众人前去探望。《维摩经》上有一品,叫做《入不二法门品》,前去探望的众人,都从理论上讲了什么叫入不二法门,最后轮到维摩居士,叫他说说什么是不二法门,维摩居士却默然无言。最后,文殊菩萨赞叹维摩居士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者,无说无示,不是言语可以表达。有言语可以表达的都不是不二法门。因为有言语就有分别,有言语就是二,就不是不二。不二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

禅堂就是修不二法门的地方。禅堂本身就是一个不二法门。有许多禅堂的门口就挂着这样一块牌匾:不二法门。禅是唯一的,禅是完整的,禅是一个整体,所以是不二法门。

怎么理解不二法门?(宣化上人)

《维摩诘经》中有这样的记载,维摩诘居士问众菩萨:「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有三十二位大菩萨,互相研究怎么样是「不二法门」?你说你的道理,他说他的道理;无论谁说谁的道理,都是讲这个不二法门。这个不二法门,本来是没有话可讲、没有话可说的,为什么呢?一说,就不是不二法门了。想用言语说出来「不能言的道理」,又用言语把这个「能说出来的道理」也要不说它。

那么这三十二个菩萨,各说各的「不二法门」的道理,研究来研究去,也没有结论。于是乎,就请问文殊师利菩萨:「什么叫入不二法门?」前对联是:一切众生入不二法门,同证三觉地;百界诸佛上座千华台,庄严万德天),怎么叫「不二法门」呢?就是没有话讲了。所以我们这佛堂里边很少人讲话,没人说话这就是不二法门了。

文殊师利菩萨就说了:「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他说,照着我的意思来讲,对于所有的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没有什么可以讲的,也没有什么可以表示的,也没有什么可以认识的;「离诸问答」,既没有问,也没有答,这就是入不二法门。并不是说或者写出一个字来,你认识这个字;或者画出个图来,你认识这个图。不是的!所谓「离言说相,离名字相」,这就是不二法门。文殊师利菩萨就这么说,没有问也没有答,这就叫入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菩萨说完之后,他自己也不知道对不对不是他自己不知道对不对,是他觉得一般人还没有明白。因为他说了这个话,一般人就怀疑「不二法门」怎么没有话讲呢?当时有几个罗汉或者菩萨这小境界的,就不知道「不二法门」怎么不能讲、也不能说、也没有表示,怎么就叫「不二法门」了呢?

于是乎,文殊师利菩萨就转问维摩诘居士,说:「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入不二法门?」就是说,你说怎么样?我说是这样子讲,你看我讲的对不对?我们每一个人都说了这不二法门的道理,唯独「仁者」你啊就是维摩居士,你怎么样讲这个「入不二法门」呢?

「时维摩居士默然无言」,这时,维摩居士坐在那个地方不讲话;「默然」也就是不讲话的,「默」也就是不开口。总而言之,这个不二法门,我现在传给你们,就是:不开口!谁若问你「不二法门」,你就不要讲话,那就是不二法门。你若不讲话,他就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人家问你一个问题,你像放机关枪似的,嘟嘟嘟嘟讲了一大堆,人家就知道你一点真东西都没有。

好像那个果某,人家问他一个什么问题,他就比人家问的那个问题讲了多几百倍。人家问一个问题,他就讲得七扯八拉的。这个问答,答非所问,问非所答,都没有意思了。人家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再不然,你不要答,就是默然。

文殊师利菩萨考验维摩诘居士,说:「你说这个『不二法门』是怎么样讲呢?」维摩诘居士坐在那个地方不讲话。所以文殊师利菩萨就赞叹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所以我告诉你们,「不二法门休开口」,绝对不可以开口的!「第一义谛莫妄谈」,妄谈,就是人家问你一句,你讲十句,这讲就没有意思了。

所谓:

亡言者可与道合,

虚怀者可与理通,

冥心者可与真一,

遣智者可与圣同。

「亡言者可与道合」:你若能亡言,就可以和「道」合。亡言,就是不知道怎么样讲话,不会说话了。你本来会说话,但不知道怎么样说这个话;不是说我不知道怎么样说、不知道怎么样开始。若是话还可以说得很多,那就不是亡言。亡言,就可以合道,与道相合了。

「虚怀者可与理通」:你要能以「虚怀」,就是虚心。怎么叫虚心呢?就是没有贡高我慢,没有我执和法执。所谓「有若无,实若虚」,自己有道德,也就好像没有道德似的;自己有智慧,又好像没有智慧似的。不要以为你自己有一点点的道德,就觉得:「这个法界都没有地方可以放我了,我怎么办呢?到什么地方去呢?」你把法界都充满了,法界都放不下你了,就自满了;自己满了,那就不是虚怀了。真正的虚怀,就是自己不自满、不贡高我慢、不妒忌、不障碍,这都叫虚怀。本来这个人不如我,但是我也觉得他比我好,觉得他什么都比我自己好,这是虚怀。

「有若无」,有,就像没有似的;「实若虚」,你有真实的智慧,也不要自满,要谦虚。你若能以虚怀、不自满,这样才能和真理相通。

「冥心者可与真一」:你若再能做到不生心,就和「真」合成一个了。

「遣智者可与圣同」:你再能把你这个智慧不用了,把智慧不要了,这就和佛是一样。

我们为什么没有成佛呢?就因为我们觉得:「噢,看我多聪明!我这个智慧比旁人高。」有这一种执着,所以就不成佛了,和这个圣人就不一样了。圣人看一切人都是圣人,所以他自己就是圣人;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他自己就是佛。

维摩居士不说话了,正显明出来这「不二法门」,就是前面所说这个道理的意思。

怎么理解不二法门?(慧律法师)

所谓不二法门,是指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超越和解脱,因此不能离开现实的烦恼而求解脱。因为离开烦恼,也是找不到解脱境界的。

好比说有的人习惯每天吃山珍海昧、大鱼大肉,那天餐桌摆的是青菜粗饭时,他可能感到气愤、很丢脸、没胃口。但是,禅的意境,是让我们把物质降到最低点,才比较容易体悟到真理平凡、平淡的一面;唯有当精神生活领域升华到最高点时,我们才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所以在禅的境界中,是绝不会因为吃得少,或缺乏大餐而不高兴,因为在圣者眼中,这不过是一种幻化的东西而已,根本不值得生气。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个女孩受外道指使,乔装成孕妇来毁谤释尊,她见到释尊,劈头就骂:乔达摩,你真没良心,我怀了你的孩子,你却不闻不问。释尊听了并不为所动,且笑脸依旧。面对这种情况,若换成是现代人还得了,你敢毁我清誉,那就等著法庭上见吧!以诤灭诤只有更增加困扰,争论、气愤、对簿公堂并非真正解决之道;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超越你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才是不二法门的圆满现量,换句话说:眼见、耳闻、口说,都不会在你的内心里造成压力。生活就是佛法,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现实不离超越,超越不离现实,这才是修行最高的境界。

怎么理解不二法门?(妙华法师)

如果大家对佛法的不二法门要想了解,就必须要看一本经,这个经叫《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所说经》当中从开始维摩诘示疾,装病,因为法不孤起,他得了病佛必然要派他的弟子前去问候,先派十大弟子去,十大弟子都说我不敢去问疾,因为往昔我修行的时候见到维摩诘菩萨他把我训斥了一顿,由此我得了法,并且提高了修行的境界。表面上是维摩诘在对十大弟子进行修行和人生的点化,而本质是演这场戏给我们看的,如果是聪明人你就要想到我的修行到了什么境界,我是不是粘住在空性上了,我是不是对佛法的认知上还有不圆满的地方,他的机关是非常巧妙的。紧接着是四大菩萨前去问疾,四大菩萨前去问疾,最后一位去的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智慧第一。

然后文殊菩萨就和维摩诘居士(维摩诘居士是金粟如来化身),他们两个在方丈室里开始论法。整个庄严城倾城出动,因为维摩诘是大福德因缘的大居士,而文殊菩萨是智慧第一,他们两个见面必定有一场好戏,辩论非常激烈,那一品叫入不二法门品。辩论到最后文殊菩萨这样的能言善辩,这样智慧辩才无碍,他反倒一默如雷不说了,因此维摩诘居士赞叹说文殊菩萨是真入不二法门,这就是一默如雷的来历。在这里提出了不二法门,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我们一般的凡夫,我们烦恼的总开关就是二,我是我,你是你,我是主观你是客观,我是信佛的你是不信佛的。因为有二我们的心里头或者说我们的意识里头永远是二元对立的,因为你是二元对立的,你当下就不自在。更何况你拿着自己的道德标准人生标准去衡量你周边的人,起心动念就是烦恼,这都是二分法在精神世界给我们带来的迷乱。佛教是不二法门,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法是真如法,因此佛法是不二。

那我现在讲经有人问:你现在讲是二还是不二,我讲的是二因为法不孤起,你要买药我给你药,但是不管是听经的人还是讲经的人,我们的内心是真如心,是清静的,是如如不动的,不要把自己分裂成二,这是心上的功夫来说的。如果你在世间做人过于自私,或者以自己为标准,久而久之,轻则导致亚健康,重者导致精神性的疾病,很多人得了亚健康乃至得了精神性疾病,自己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通俗的讲是你做人的观念出了问题,是你的心境出了问题,你的心境为什么出问题呢?你老把自己和别人对立起来,久而久之当然会出问题,我们在社会教育学层面告诉大家,要包容别人理解别人,包容和理解是让你尽量的往不二法门靠近。如果一下叫你达到不二法门、悟到真如佛性,悟不到。因此在社会中劝别人要包容别人,这是量的变化并没有达到质的变化,如果一个人真的开悟了就入不二法门了。

由此大家可以品位到一个风味,如果按照教育或者按照北宗的渐悟法门,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一定要通过禅定和解脱,制心一处,去除心里的粘附,六祖慧能说不论禅定解脱唯论见性,佛法是不二法门单刀直入,不要停留在次第上不要粘连在语言文字上,当下承当,势如破竹,一闻千悟如醍醐灌顶。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六祖慧能最希望看到的,有没有这种可能呢,这种可能是完全可以发生的。如果用西方的观念来讲就是,任何事物都可以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如果你平时参佛悟佛修佛,总有一天你的心可以和佛变成一个,不会成为两个,可以做到的,不是不能够做到。

更新于:2023-07-09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