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译文:
“须菩提!你怎么看?可以循着身体相貌见到如来吗?”“不可以,世尊!不,可以循身体相貌见到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所说身体相貌,就是指佛的清净自性。”佛告诉须菩提:“凡是有形象的事物,都是虚而不实的。若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便是见到如来了。”
提示:
古德说:“「菩萨但应如所教住」止,一部金刚经,大义已尽,以下是一重一重断疑。”断疑固是,然意义犹未完足。因为,所以然不明,还有疑惑。若知其所以然,则疑惑自然断除。
此处「身相」与「如来」,即指事物的形象与本性。“本句是向众生发问:可以就汝之身相而得见汝之本性吗?”可用“圆周”代表“身相”,用“圆心”代表“本性”。圆虽有,但心是空的;相虽有,但性是空的;见相即为见性;若要见性,唯有见相。
物质虽然有外表,有形相,但其内无实,心是空的。所以,原子向内无论怎么分,到最后最微小的粒子后,再往里看,就什么也没有了,空空的,没有实体。这个相,是由心中的妄念所现的。要见到佛讲的「如来」或「本性」,我们必须去除心中的障碍,这样才能找回「本性」。这个障碍是什么呢?就是「妄想」、「执著」。佛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这个障碍是怎么来的呢?从「无名」来的,佛说“一念不觉而有无名。”「无名」,即是无明。心中有了无明,就会打「妄想」,妄想一生就现出了色相;见到了色相,心中就开始对其「分别」,分别出这个相好,那个相不好后,这就是「执著」这、「执著」那。妄想、执著又反过来增长了无明,使本来明了的本性越来越不明了。破除妄想,破除分别,破除执著都有助于我们去除心中的障碍。凡是有利于破除妄想,破除分别,破除执著的都是菩萨行。
佛在本经中多次讲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说明众生对于四相的分别、执著根深蒂固,以为真有其事。这是当下众生的病根,不容易破除呀。
身相:此处并非单指佛的身相,而是一切事物的身体形象。
如来:指真如本性。是相之本体,本体为空。空不是没有,有,但没有形相。不但找不到、拿不出来,就是想也想象不到。若要知本性如何,只能通过讲说其外在形象如何来使人自行体会,却无法直接说出来。
本性:是外部现象的内在决定力量,是事物的根本属性,这个根本属性决定了事物的一切外部现象,没有其它。本性如何,身相就会如何。身相就是本性的体现,所以身相如何,必有何样之本性,性相一如。见相即见性,若要见性需见相。简单来说,要完全了解一个人如何,只须察看一下他的形貌就可以知道了。只是一般人都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才说“人不可貌相”。并非真得不可以貌取人,是你的能力不行罢了。其实人的一切都写在脸上,别人看不出来,我们就虚伪地活着了。
不也,不,可以:这一句的「不也」,不作完全否定讲,是唯唯否否,“但看执著与不执著。著相者,相即为障碍,而不得见性,故答言不可。苟不执著,即相可以见性,相如物之表面,性如物之里面,倘物之表面如玻璃明彻,即能见其里面,故答云「可以身相见如来」。”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译文:
须菩提向佛请教道:“世尊!将来会有许多众生,有缘听闻到这样的言论,能真相信吗?”佛告诉须菩提:“不要这样说。如来去世后,后五百年当中,仍然有持戒、修福的人,对于这些道理,能够相信,认为这是真实的。应当知道,这种人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那里培植的善根,已经在无数尊佛那里培植了诸多善根。听到这些道理,甚至仅在一念之中完全相信的人,须菩提!如来都能知道和看到,这些众生,都能得到像他们那样无量无边的福德。”
“为什么呢?这些众生,不再执著哪些是我的、哪些是他的、哪些是众生的、这些又能存在多久呢。即揭开了事物的表面现象,也舍弃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为什么呢?这些众生,倘若心中认定某些事物是真实存在的话,即是对我、他、众生、存在着的分别心。若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就是对我、他、众生、存在着的分别心。为什么呢?如果抓住事物的本质不放的话,则同样是对我、人、众生、存在着的分别心。因此不应该执著事物的表面现象,也不应该执著事物的内在规律。因为这个原因,如来常说:你们这些比丘,应当知道我所说的佛法,就如同渡河用的木筏(过河之后,便应将筏子舍弃,而不应再负筏前行)。修行方法尚且应该舍弃,更何况是所证得的种种福报、果位呢!”
提示:
供养阿罗汉一钵饭,可得九十亿劫不受贫穷的果报。何况是能「生实信」者,过去生中供养过「无量千万佛」呢?这种人,供养诸佛所得福德无量无边。但是,佛则在此地讲:闻此章句,「一念生净信者」,就能得到像供养诸佛所得一样多的福德。
下段中,说明了着相就是有分别。在「法相」和「非法相」两句之间用了一句「何以故」,下句如何成为上句的原因呢?上句说「取法相」是用分别心,为什么呢?因为,下句指出了「法相」有一个对立面「非法相」,对立本身就是分别。同时,佛用上下并列的两句话指出:如果两边都执著,还是分别心。所以,有后一句「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意思是要空、有两边都不取,才叫做「无所住」。这与“中庸”的意思不同,因为“中庸”是两边各取一部分,即是佛在此所最为担心的两边都取,那就根本无法离开分别心了。
言说章句:言说,世尊所讲的话。章句,古著述文体结构。这里代指佛在本经中所讲的道理。
实信:真相信,是指能了解如是之真实义。
后五百岁:自来有三种解释。一是对如来圆寂之后讲,即指如来灭后之五百年。二是以如来灭后第一个五百年为前,第二个五百年为中,第三个五百年为后。三是说如来灭后第五个五百年,即世尊正法住世一千年的第三个五百年,即如来灭后第五个五百年。
持戒、修福:这是佛所讲的能「生实信」者的条件。只要是真正喜欢持戒、修福的人,他就会真相信佛的话。「持戒」,指坚定地遵守佛所制定的相应戒律。「修福」,指佛所讲的「行于布施」,可以得福。
种善根:培植修行善业之心。善根,即善心之根。
净信:心地很清净,且完全相信。
非法:法之本性,就是空,没有形象。空,不能执著。但凡夫之人,却要强立空相,以为真有。
法相:一切能执著的事物的表面现象。执著,就是以为真有、真能得到,即是取,亦是有。
非法相:为不能执著的法之本性所立的形象,即空相。非法相,本来没有形象,不能执著的,
但是凡夫之人,却要强立空相,加以执著。
取相:就是着相,着相就是执著;只要你有分别、执著,必定四相都起来了。四相是虚妄的,换句话说,你的生活都在虚妄之中。在虚妄境界里面生活,苦恼无尽,祸害无边,这就是六道轮回。
法:「说法」之法,指佛法,是佛所说一切法。此地所指是佛所说的修行方法。
筏喻:用木筏、竹筏作比喻。籍筏渡河,乘坐而已,不能抓住筏子不放。并不是像通常所讲的过河后再将筏舍弃,而是渡河时心就应该在彼岸,而不能和筏子绑在一起。
非法:本人是这样理解的,即此地指在佛法修行途中所证得的种种福报、果位。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译文:
“须菩提!你怎么看?如来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境界了吗?如来又有哪些佛法可以宣说呢?”须菩提回答说:“按我对佛所说道理的领会,没有一定的说法,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也没有具体的佛法可以宣说。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这些法门,都不能奉为死的教条,其中的道理不可言传,是依据现前听众的因缘而说的,应当依理而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贤者、圣人之所以等级位次不同,都是因其心地清净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别。”
提示:
“佛法不是定法,却涵盖了一切法。”佛法,非有、非空,即不能执、也无可执,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说之事,所以「说法者无法可说」;但是,如果佛什么也不说,我们又怎么明了呢?所以,“佛常以一定法为例将道理说明白,让我们依一法而悟一切法,自悟、自修、自证。”
须菩提尊者依据贤者、圣人存在等级、次第的差别这一事实来对「如来所说法」进行了上述的评说,其中的因果关系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佛法讲述的是不生不灭的事实真相,说的就是证「涅槃」之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即空、有两边丝毫不取;在「一切贤圣」当中,有的为了布施而布施,这是取法;有的唯言说是从,这是谓法可以言说;有的人唯佛所教的定法是从,这是谓有法;有的则无所作为,这是取非法;唯佛与大菩萨方能「无所住,行于布施」。对应着上述「一切贤圣」对佛所说的证「涅槃」之法的执著程度的差别,产生了不同等级、次第的贤者、圣人。
非法:缘生之法,不是真地有这个法。是教人不执著某个方法。
非非法:也不是没有这个法,只是因人而异罢了。是教人不执著空,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心态消极就错了。
贤圣:菩萨有五十一个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其中,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为「贤」;初地至等觉为「圣」;如来为极圣,故云「一切贤圣」。
无为法:末句中的「无为」是罗什法师随顺当时中国人的观念而这样讲的,是道家的说法,原意是清净无为,本意是无所为而无所不为,一无所为而为一切事。用白话说,就是无心作事,做事不能有心,不能有目的去做,无论出于公心还是私心,都不能有。那无心怎么做事?没目的干什么呢?这就是凡夫俗子的境界,不能超凡脱俗,更何谈超凡入圣呢?为什么呢?因为,只有无心才是真心,有心就是妄心,就是凡夫心。只有无心,心才在正道上,有心就是邪行。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插柳柳成荫”。怎样才能无心而为呢?“一个天真无邪的小朋友,看到路边的小乞丐就起怜悯心,给他几个硬币。这就是无心而为,无公无私、不为什么而为之。”无心,就是无差别心,就是大慈悲心,即是良知、良心的本来面目,这个心才是真的,是唯一靠的住的那个心。为什么是无为而为一切呢?用真心布施哪怕一分钱,全部的美德都在这一行为中体现。一件善行具足一切善,一切善行皆归一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不二。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译文:
“须菩提!你怎么看?倘若有人将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宝物拿来布施,这种人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呢?”须菩提回答说:“甚多,世尊!为什么呢?这些可以受用的福,并非福德本身,所以如来按照受用的程度而言福德多。”
“倘若再有人,从这部经中,接受并依教奉行全部、部分乃至于仅四句偈等等,为他人演说,这样得到的福德胜过七宝布施的人。为什么呢?须菩提!所有佛陀,以及众位佛陀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方法,全都出自这部经。须菩提!此处所说的佛陀与佛法,是指众生的本来面目与修行的道理。”
提示:
三千大千世界:可以认为太阳系为一天下,四个一天下称为一个单位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称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一个大千世界;即是说一个大千世界是10003个单位世界,称这为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三千个大千世界,而是一个大千世界。
七宝:七种宝物。「七」在经中表圆满之意。《弥陀经》中,七宝为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码瑙,而极乐世界有无数种宝物,每种宝物的量也无量无边。所以,七宝泛指一切宝物。
受持:无任何条件地完全接受,并依教奉行。
四句偈:古印度以四句为一偈,不论句子之长短。和唐诗中绝句相似,不像绝句工整、对仗。
福德性:福德的本性。福德,是指我们可以享受的福,也只能通过受用的程度和时间长短来从侧面描述福德有多少。就福德本身而言,是没有形相的,没有大小、多少之分,不能说多与少。
佛、法:指上句中所说的「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是就相起曰。
非佛、法:这是从本性上来说,本性空寂,哪有什么佛与法;只有从事相上来看,才有佛与法,所以说佛、法都是从事相这边讲的;佛与法本身没有形象,是众生的心识自行变现出来的形象。
本人这样理解:非佛,即如来,指众生的本来面目;非法,即法理,指修行方法的道理。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其实都只为一个共通的路“念佛成佛”。念佛成佛,是诸法门的根本旨趣,是最直接、最殊胜、最简单,也是唯一成佛法门,无论法门怎么复杂、怎么变化、如何如之何,其最终都是为了教人“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道理是什么呢?道理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因果定律”。为什么会有念佛因,成佛果这一因果呢?因为有“一切法由心想生”这一事实,佛也不例外,“念即是想,想什么就变出什么来,想佛想多了就变成佛了嘛!”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译文:
“须菩提!你怎么看?须陀洹能否这样想:我证得须陀洹果了?”须菩提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须陀洹名为‘入流’,却无流可入,完全脱离了物质、音声、气味、味道、感觉、想法的束缚,只是称之为须陀洹而已。”
“须菩提!你怎么看?斯陀含能否这样想:我证得斯陀含果了?”须菩提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斯陀含名为‘一往来’,其实并没有往来的差别感受,只是称为斯陀含罢了。”
“须菩提!你怎么看?阿那含能否这样想:我证得阿那含果了?”须菩提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阿那含名为‘不来’,也确实不会再来,因此称之为阿那含。”
“须菩提!你怎么看?阿罗汉能否这样想:我得阿罗汉道了?”须菩提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实际上并没有可得之道,称做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这样想:我得阿罗汉道了,他还有对我、他、众生、存在着的分别心。
“世尊!佛常说我已经完全没有了争斗的念头,一切人中当属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并不这样想: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这样认为:我得阿罗汉道了,世尊便不会说须菩提是得意于清静修行的人。因为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具体的修行方法,所以才说须菩提得意于清静修行。”
提示:
所谓,即非,是名:名者,假名也,名相也。佛法,本来是不能够用言语来讲说的法门。然而,如若世尊不讲,我们怎么能明了,所以还得要讲。讲法的时候,世尊采用的方便说,以定法而道万法。佛所讲的法,都是定法,都有相,都是法相。因此,所谓“名相”是世尊籍相起曰,就相上来为我们讲法;“即非”是告诉我们法相的本体空寂,这是就性体上讲“名相”的真相是当体即空;“是名”即假名,世尊为说法便不得以而立的名相。
何以是假名呢?又何以要称假名呢?虽然我们认为相是真的,“那个东西就是那个东西,为什么要称假名呢?”其实,以如来果地境界来看,即使是以须菩提的阿罗汉境界来看,世尊所说的那些名相及其所指的事物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在一切贤圣的眼里,没有任何事物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说法时要称“假名”,只是为了说法而已。虽为说法,但世尊还是要随时说清楚「即非,是名」,是为了时时提醒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忘。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因此,我们应该时时忆起世事无常,常常以《金刚经》为观照,及时修正自己的观念与行持。
须陀洹:梵语,意思是“入流”,小乘初果,还经过天上、人间七次往来才能证阿罗汉果出三界。入流,是入圣人一流,就是前面所讲的一切贤圣之流,不再是凡夫了。
斯陀含:梵语,意思是“一往来”,小乘二果。还要天上、人间一次往来才证阿罗汉果出三界。
阿那含:梵语,意思是“不来”,小乘三果。不用再来人间,就可证阿罗汉果出三界。
阿罗汉:梵语,意思有“杀贼、应供、不生”,小乘四果。详细说就是杀烦恼贼;他是福田,应当接受众生供养,种福,所以供养他,让一切众生得福;得无生法忍,真的不生了,不会再到六道里面来轮回。
得道:即道家所说的“得道成仙”之得道。这里是证得阿罗汉果,这是顺应中国人的说法。
无诤三昧:就是不争,一切平等,无不自在,故能无诤。无诤,则不恼他,意在守护他心,令不生烦恼。三昧,是梵语,意思是正受,受是享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这句的意思是,须菩提尊者真正尝到了到与人无争、无不自在的享受,并且乐在其中。
离欲:阿罗汉本意就是离欲,离开财、色、名、食、睡五欲,见思烦恼完全断除了。
阿兰那:是梵语,意思是寂静,也叫「无事」,「心无事相」、一念不生。行而无道,修而无法,心才清净,所以须菩提并没有修行阿罗汉道,佛才说他「是乐阿兰那行者」。如果心中有一个要得之道,心便不寂静了。所以,应该唯修、唯行,而心中无所求。「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译文:
佛问须菩提:“你怎么看?如来过去在然灯佛那里,得到什么佛法没有?”“世尊!如来在然灯佛那里,实质上没有得到任何修行法门。”
“须菩提!你怎么看?菩萨是否会去美化佛国呢?”“不需要的,世尊!为什么呢?所谓美化佛国,根本不用去美化而自然美化,只是假名为美化。”“因此须菩提!诸位菩萨与大菩萨,应该像这样修清净心。要摆脱物质的羁绊而修清静心,要脱离音声、气味、味道、感觉、观念的左右而修清静心,应该放下任何执著而修清净心。”
“须菩提!比如有人,身体像须弥山那样高大。你怎么看?这身体大不大呢?”须菩提回答说:“甚大,世尊!为什么呢?佛说的是报身而非法身,所以称为大身。”
提示:
在菩萨位上有三个阶段:七地、八地、九地,这三个位次菩萨所证的叫无生法忍。七地是下品,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取其中,八地菩萨证无生法忍。
世尊在行菩萨道的时候,遇到然灯佛,因听闻说法而证八地菩萨位,得无生法忍。八地菩萨地位很高,但是跟佛一比,佛是果位,他还是因位,还没有到究竟圆满的佛果。
若「有」就是有障碍,没「有」就是没障碍。所谓「得」,只是放下了一些执著,原本具有的德能透露出来了而已,并不是真的得到了什么东西。什么也没有得到,也没有什么可得之事,“本来无一物”嘛,只有放下而已,所以是“得无所得”。如果你说“我得到了”,那么你只不过是“放下了一些,又拿起了一些”而已,还是没有放下。“放下是真的,得是假的。”因为,“放下”就可以名“得”,这个名就是个假名。“放下”显然没有“得”,然却是无得而得,是以假名为“得”,谓之得无所得,这样说或许更容易使人理解“假名”的所以然。
无生法忍:法既然不生,当然就不灭,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你把它证明、证实,就得无生法忍。「忍」,有同意的意思。佛说一切法不生不灭,你见到了,确实是不生不灭,佛没讲假话,所以它有认可、有同意的意思。
庄严:字面意思是使庄重、严整,就是搞国家建设。《弥陀经》回向偈中有“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一个世界,众生所得功德越大、越殊胜,这个世界就会变的越美好。所以,菩萨皆以自己的功德回向净土,其实并不是为了庄严净土,是为了舍福德而不自受用,以免因享福而堕落。单就事相上说,菩萨确实在庄严佛国土,故称之为庄严。然而,佛国净土并不是真地需要庄严。
须弥山王:即指须弥山,代指身相之大,大到了极处。须弥山,一个单位世界,山下是四天下,太阳系或视为一天下,山腰有四大天王天,山顶是三十三天,玉皇大帝所在中央天即在此山顶。
报身:是多劫勤修六度万行,福慧双严,功行圆满,方能证得,所谓无边相好身也。此身微妙,虽有形相,然而非地上菩萨不能得见。「甚大」,指明此胜妙大身真实不虚。
法身:真如本身。此身遍恒沙世界,其大无外;遍入微尘,其小无内;无形无相,无数无量。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译文:
“须菩提!就像恒河中所有沙粒,如果有像这些沙粒一样多的恒河,你怎么看?这些恒河中的沙粒,多不多呢?”须菩提回答说:“甚多,世尊!单说那些恒河尚且无数,何况是河中的沙粒呢?”“须菩提!我现在实话告诉你: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聚集像那些恒河沙粒一样多个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宝物,用来布施,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呢?”须菩提回答说:“甚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从这部经中,接受并依教奉行全部、部分乃至于仅四句偈等等,为他人演说,这样所得的福德,就胜过前面七宝布施的福德。”
提示:
大千世界七宝布施,就算能超生天界,天寿尽了后仍不免于向下堕落。而于此经,仅受持四句偈,其福便胜于充满无量无边大千世界之宝布施,何况受持全经者耶!须知金刚般若,直指本性。若能见性,便可成佛。岂只自己了生脱死,令众生了生死而已,实可度无边众生,皆使之成佛。绍隆佛种,莫过此经。其福德之大,不可思议,岂止胜前满无边大千世界宝施之福德而已!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译文:
“其次,须菩提!随时随地演说这部经,全部、部分乃至于只讲四句偈等情况下,应当知道这个地方,世间一切天人、人、阿修罗,都应当像对待佛塔、寺庙一样予以供养。更何况有人能够接受并依教奉行、读诵全部的经文呢。须菩提!应当知道,这种人成就了无上、第一希有的修行。凡是此经所在的地方,便如同有佛,及尊者弟子在。”
提示:
此品经文,说宏扬佛法的处所都能如此受人尊重,更何况是讲经说法的人呢。这个实在不可思议,若不是世尊为我们说明,我们怎么也想不出其中的所以然,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殊胜功德利益,原来就在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当中成就了。
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也。《弥陀经》云: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难希有,即第一希有也。
随说:随者,随缘、不限定之意。处所不定,对象不定,时间不定,真的是随时随地。
天:指生活在天界的天人。
阿修罗:指生活在阿修罗道的阿修罗。
供养:有事供养,像香、花、璎珞、末香、涂香、烧香、幡盖、衣服、伎乐、合掌礼拜等;有法供养,像如法修行、利益众生、摄受众生,乃至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等。
弟子:即佛弟子,上至等觉菩萨,下至一般的善男信女的统称。
金刚经全文解释:如理实见 第五品如理实见第五品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09-20
金刚释义意见滔滔尘世,患起人心,心迷外境,自居于奴。遂迷声色,迷货利,迷武力,迷邪说,一切皆迷信,而以我是为众迷之根。佛求人类自觉,要人根本打破自己之迷信,人乃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觉明上人2003年金刚法会法语诵经之乐,做无边之乐,作无解而解,实无可乐,实无可解,无作佛见,无作众生见,不落佛边,不落众生边。无见顶相者,实无可见,若有见处者,即名外道,外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3
《金刚经》是佛教文化当中很是重要的经纶典著之一,是佛教思想理念得以构成完整体系的重要凭据,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当中所包含的根本般若的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7
金刚经全文解释:一体同观 第十八品一体同观第十八品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6-06
读金刚经可以破除YIN魔邪鬼我读《金刚经》到现在已经一个星期了,以前老是寻求别的经文来破除心中的淫魔邪鬼—邪淫。但都失败告终。自知业障习气重。自从每天读诵一遍《金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06-04
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要义在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之中,有许多包含极大智慧的经典名句。譬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再如:无我相、无人相、无众
布衣百姓时间:2024-05-30
金刚经精华十句,让你我在这红尘俗世中沉静下来原标题:金刚经精华十句,让你我在这红尘俗世中沉静下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读懂其中精华十句话即可读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10
五六金刚般若金山。佛的身体,法华经说: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金口。如来的身相是黄金色,故其口叫做金口,亦有认为,如来的口舌如金刚一般坚固不坏,故名金口。金界。
佛识慧集时间:2024-03-28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说起《金刚经》,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即便不是佛教徒,大多也都有所耳闻,佛弟子中欢喜持诵、学习这一部经
佛答时间:2024-02-07
金刚密鉴无上佛法之最高法要解脱成就之无碍法宝修行证道之捷径精髓印证明师之精确指南缘起章《金刚密鉴》一书,共收集三篇文章:却吉降养清真法王开示,并由密空行者白话译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07
达真堪布:为什么金刚兄弟之间不和睦就会影响成就达真堪布上师是父亲,坛城是母亲,金刚兄弟之间是生生世世的缘分,生生世世的兄弟姐妹,一直到成佛,成佛以后也要在一个坛
悟性时光时间:2023-10-07
达真堪布:修破瓦法时,为什么要“自身观为金刚瑜伽母”? 问:修破瓦法时,为什么要“自身观为金刚瑜伽母”?达真堪布答:修往生法的时候,祈祷的主要对境是阿弥陀佛。阿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3
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我一直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可渐渐地发现还有很多我们现在的认知难以解释的问题,因此欲进行探究,谁料却接触到一些异人怪事。其中遇到比较“厉害”的一
学佛感悟时间:2023-09-03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今天,阴雨绵绵,但雨水阻挡不住各位求法的热情,我们数千人济济一堂,这都得感激佛陀的慈光加被,大家才肯欢喜来领受甘露法水。今天要讲的题目是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30
达真堪布:唱金刚歌对修行有帮助吗? 唱金刚歌对修行有帮助吗?达真堪布解答:学佛应该开心快乐地学,修行应该轻松自在地修,这样才能彻底了脱生死,彻底解脱。应该把佛法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9
仁慈寂灭,2010南无金刚坚强消伏坏散佛--得超十万亿那术劫生死之罪,疾成无上正真道!灭罪、消业、住不退转、除欲、满愿无上法宝之殊胜佛名号!【南无金刚坚强消伏坏散佛
念佛功德时间:2023-08-20
波斯匿王有一个女儿,名为「金刚」,年纪轻轻就已守寡。国王夫妇怜悯女儿的境遇,特别为她建了一座宫殿,并且派遣五百名歌伎随侍在侧,镇日歌舞,以排遣公主空虚寂寞的日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16
(前言)我一位道友过去曾作恶行业,感的贫穷家有六口,每天念金刚经一遍,三年后一天念金刚经时痛哭忏悔,而后才一、二年賺进千万,从此福足,可谓专一!若因贫困无法安心办道,对本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07
达真堪布:挑拨金刚兄弟的团结有什么果报? 问:在小组一起修法的时候中,有人挑拨金刚兄弟的团结将来有什么样的果报呢?答:果报很严重,这是属于相似破和合僧,罪过非常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1
特别提示:本文作者是某大型国企中层领导,并未皈依佛门,今年5月带着试试看的心态,发愿在十一前念满1000遍金刚经,于是开始没日没夜念经,上班时念,下班后念,白天念,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27
(九十七)得回生篇:不可毁谤三宝。宋朝时,送州有位姜学生,二十三岁的那年忽然暴病而亡,被两位鬼使追入冥府。他被引见阎摩天子,天子责骂他说:你因前世修福培德,本可享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27
师兄们,我说下这几天读金刚经的感应!之前我老公经常为了小事情和我吵架,看我哪里都不顺眼,我们几乎每天都吵架,弄得我天天很烦恼,脾气也很差。实在没有办法了,我就每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27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金刚经的习惯呢?我自己就很喜欢金刚经了!因为每天空闲的时间不多而金刚经的经文不会很长,我大概花个15分钟可以读完一部。以前我有空时会读地藏经,读地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27
仁达自1992年初夏学佛以来,每日持诵金刚经,坚持不辍,得到了很大的收益。1996年阳历十一月二十二日,我在烟台海防营,骑着一辆二六的自行车从东往西过五叉路口,由于正赶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27
(九十八)得回生篇:天火焚烧罪簿。唐朝开元十五年,敕令将天下所有的村坊佛堂小的拆除,功德移入邻近的佛寺,大的一律封闭。很多不信佛的人都乘机拆毁佛寺,许多大佛堂及大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27
金刚经的感应力量非常大。我给大家讲一个我的秘密。我在读中学阶段,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起,练拳运动以后,首先念金刚经。为什么念呢?我一点都不懂;反正人家告诉我念金刚经很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26
何细香,广东韶关人,退休后,在家念金刚经。亲友邻里偶在市场撞见,问其,为何最近很少见到她,她答,在家念经。同乡黄秀妹到她家玩,说起前天去医院检查,查到有乳腺癌,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26
达真堪布:自观为金刚瑜伽母时眼睛也望向虚空吗? 问:观修破瓦法的时候,眼睛也像金刚瑜伽母那样,望向上方的虚空吗?答:这个不用。三只眼睛望着虚空,这是金刚瑜伽母,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22
自从看到读《金刚经》的感应后,我于2010年6月27日开始加读《金刚经》。这一看,不得了,发现各大佛学网站都很热闹,有读心经的,阿弥陀经的,无量寿经的,持大悲咒的,准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22
黄念祖居士: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 黄念祖居士 主讲姜善和居士 录音整理 《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为黄老居士生前于北京居士林所讲,原讲共为七讲,惜当年第二讲录音丢失,故至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金刚经释尊应世,拯迷救苦,说法八万四千,度人三根普被,一言以蔽之: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也。修学佛法的最高意义,即
佛教故事:金刚经故事时间:2023-07-18
一、《达摩祖师和神光法师(慧可)的故事》达摩祖师看见中国大成根性成熟了,于是不远迢迢、不怕千难万险来到中国。将大乘的佛法也带来了,语言上不通,而且他的形象很难让
佛教故事:金刚经故事时间:2023-07-18
清朝乾隆年间,在浙江西湖附近住着一个大户人家,这家的主人姓徐,人们习惯称呼他为徐财主。徐财主年轻的时候,家境并不十分富裕,但因杭州盛产丝绸而且是文明遐迩。家家户
佛教故事:金刚经故事时间:2023-07-18
一个老居士来到寺院,诉说了自己所经历的种种的苦难,说到小时候后母虐待自己时,不禁泪流满面。清净告所她,你今年六十多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总把这些放在心上,既苦了自己,
佛教故事:金刚经故事时间:2023-07-18
两千五百多年前,伟大的觉者释迦牟尼佛在古印度向众生讲经说法;揭示了宇宙及生命的真相。金刚经就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堂弟阿难尊者亲耳听闻讲述并与其他弟子
佛教故事:金刚经故事时间:2023-07-18
两次招请亡魂纪实我死去奶奶的真实事件(内有很多修行诀窍)死去的亡魂和鬼神,最最喜欢听的就是《佛说十善业道经》和《地藏菩萨本愿经》,尤以后者更得鬼神之喜爱!我前不
佛教故事:地藏经故事时间:2023-07-18
4000多年前的一部古老经书《金刚经》,对于大部分华人来说,几乎是视而不见,但却被一位美国学者郑重其事的熟读、宣扬,而且应用在自己的事业上,成为一个家财亿万的大富豪
佛教故事:金刚经故事时间:2023-07-18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
佛教故事:金刚经故事时间:2023-07-18
最近连续两次邂逅陈坤。本月12日乘一早的航班飞香港,去酒店的路上,听同行的人说,在行李提取处看见陈坤了。于是,给坤儿发短信,果然我们坐的同一架飞机抵港。他是来为电
佛教故事:金刚经故事时间:2023-07-18
金刚经偈的功德宋朝时候,苏州有个朱进士,从来没有听到过佛法。一天,在游虎丘山时,听佛印法师讲金刚经,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四句时,心里
佛教故事:金刚经故事时间:2023-07-18
文.图∕丁舜怡古人尝言:“临邛道上红都客,能以精神治魂魄。”此虽千古流传之言,但真正能其所见的寥若晨星,而记者却有幸身为其一,亲证佛法修实成果。四月间的临邛,正
渡生成就时间:2023-07-18
黄念祖: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黄念祖居士主讲 姜善和居士录音整理 《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为黄老居士生前于北京居士林所讲,原讲共为七讲,惜当年第二讲录音丢失,故至今海内外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16
黄念祖: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第1集)再有,今天来有两样很好的因缘,一个因缘是昨天刚收到上海寄来的五十本经,是转给咱们莲友的,将来交给法务组。大家愿意读的人,这是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16
黄念祖居士:金刚经一滴一、小引 很荣幸,也很振奋,在华盛顿会见这么多位深有信根,发心真诚的佛教同信同修,是殊胜因缘。我很惭愧,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大家的期望。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16
印光大师/鉴定 许止净/辑录 郑金坤/语译消罪报●隋时,蒯(音kuǎi)武安,蔡州(今河南汝南)人,经常在嵩山南边射杀老虎。一次,忽然有一个怪物,像猪,但却是人手,用虎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13
印光大师/鉴定 许止净/辑录 郑金坤/语译 感神灵●宋时,范文正公(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母亲去世后三七(21天)时,梦见母亲哭泣告知:“我因在阳世造业,被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13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释迦牟尼佛所说法《大般若经》六百卷中的一卷。在佛说的一切经中,以大乘法为最高最大,又以般若波罗密多及其经典最为精要,因
佛门观察时间:2023-07-13
金刚经说什么三: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1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吴润江) 西康诺那呼图克图法嗣大持明金刚上师阿 阇黎耶莲花金刚藏班智达吴润江居士讲授 目录 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二、金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