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佛教名词:佛教中说的【慈悲喜舍】是什么意思

佛教名词 2023-07-06

慈悲喜舍(佛教解释)

慈悲喜舍,是《阿含经》到大乘诸经中反复倡导的精神。慈、悲、喜、舍的无限扩大、无限深化,称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名四无量心,或称四梵住(四种清净无染的心)。

概述

慈(梵maiteya),音译为弥勒,著名的弥勒菩萨即以之为名。慈由友〔mitra〕演变而来,意为以深刻、亲切之友情待人,慈悯众生,深心愿给予众生快乐、幸福。

悲〔梵,巴利karuna〕,原意为痛苦,引申为能感同身受地体察他人的痛苦(属于心理学所谓移情),深切同情、怜悯,愿为其拔除痛苦。佛典解释说:慈名予乐,悲名拔苦。

喜〔梵muditd〕或作随喜,对众生所在善事随喜功德以促成,劝进行者。

舍〔梵upekga,巴利upekkha〕,意为舍弃、施舍,主要指舍弃怨亲等分别和自己的财物身命。也包括舍弃烦恼及过分的慈悲喜乐等,保持平静空寂的心境。

其它解释

《大般涅盘经典》

《大般涅盘经典》卷十五佛解释说:

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

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

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

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中,文殊师利菩萨与维摩诘居士问答:

何谓为慈?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

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行寂灭慈,无所生故;行不热慈,无烦恼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无诤慈,无所起故;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行不坏慈,毕竟尽故;行坚固慈,心无毁故;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行无边慈,如虚空故;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行自然慈,无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行无等慈,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行法施慈,无遗惜故;行持戒慈,化毁禁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行禅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行深心慈,无杂行故;行无诳慈,不虚假故;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何谓为悲?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

(维摩诘)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何谓为喜?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喜?

(维摩诘)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

何谓为舍?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舍?

(维摩诘)答曰:所作福祐,无所希望。

更新于:2023-07-06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