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把握住了这两件事,则子孙后代绵延不休

地藏菩萨平台 2023-01-27

“善建者不拔”,一个真正会建筑的人,插一个棍子在地下,别人也拔不掉。依我看来,除了老天爷建了一座山在地上,别人永远拔不掉之外,世界上没有拔不掉的建筑物,当然也没有善建者。真正能够建立而动摇不了的,那是一句话,它包括思想方面、道德方面、精神方面的一项真正的学问,一个真理。像老子本身就是“善建者不拔”,他的道德思想,后世经千万年不衰。多少人研究他,多少人企图推翻他,但是推翻不了,也动摇不了。


孔子也是一样,建立了一个道德的基础标准,摇撼不动。所以只有他可以称作圣人,只有他可以与天地并存,就像天地建起来了一座喜马拉雅山,建筑了一座阿里山,没有人可以拨动这个物理世界。所以,只有道德文章的建立不是别人能够动摇的,这就是“善建者不拔”的道理。用之于做人做事,用之于创业,就要有高度的智慧,能建立一个东西,绝非他人所能动摇得了的,这也是“善建者不拔”的道理。


“善抱者不脱”,真会抱的人,把东西箍住了,怎么样都脱不了身。那是什么样的“善抱”?爱情就是“善抱者不脱”,感情这个东西就是“善抱”的,把你抱住了,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你解脱不了;真能解脱的话,那就成仙成佛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老子也告诉我们,对于一个道德观念、一个真正的真理,就要牢牢抱住,绝对不要放弃。如果对于道德的真理,热心一阵子又休息一阵子,有时懒有时又反感,那是因为自己没有真正把握到道德的真理,当然就不是“善抱者”。


“子孙以祭祀不辍”,懂了“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这句话,好比懂得了一个秘诀,把这秘诀用之于做学问、修德业,或随便做什么,都会受用无穷,可以立万世之功,建千秋之业,即所谓“子孙以祭祀不辍”,永远留之于后世。我们以几位宗教的教主来讲,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佛、耶稣、穆罕默德、摩西等等这些人,都是“善建者不拔”。他们建立了一个东西,一个道德的规范,思想的标准,可与太阳同存,除非太阳爆炸毁坏,否则他们的教化永远存在。


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的事业,有的甚至是终身事业,一生有钱、有声名、有地位、有权力,但是,最多十年二十年,过去就没有了,最后连人都看不见了。比如说,我们随便提一个问题,唐太宗的姓名是什么?如果在电视节目问,观众立刻作答,也许三分之二以上可以答出来,至少有三分之一已经把他的姓名忘记了,而他当时却威风了几十年。


再看另外这几个人就很不同了,那是释迦牟尼、孔子、老子、耶稣等人,放弃了这一世的一切,建立千秋万代的事业,只要地球、月亮、太阳这三个在运转,他们的事业就永远存在,这是“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谁也没有办法摆脱他们建立的规范。随便你讲了多少道理,他的影响力量始终存在。即使是反对他们的学说,看了就不喜欢,实际上反对者已经受了他们的影响。这个就是“子孙以祭祀不辍”的道理,千秋万代永远不朽。


佛家经常用的两个字“解脱”,千秋万世求“解脱”,可是一般人永远解脱不了。老子为什么特别提出来“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呢?单独来看,第一个观念是“善建”,就是说,一个东西造得坚固之极时,就永不能改变,永远不会动摇。第二个是“善抱”,前面已经提到过,“天地万物,负阴而抱阳”,宇宙间只有阴阳是两个正反的力量,彼此互相在摩荡,互相在关联;这两个力量和向心力离心力一样,也像手背手心一样,永远箍在一起。


由这两句话,也使我们了解到,要把生命的中心把握住,才能不生不死。讲到“负阴而抱阳”,以我们一般人本身的阴阳来说,像气与血,精神与肉体,这都是阴与阳。我们平常不能互相抱元归一,都是因为阴阳不均衡、不调和,因而慢慢消散,消散就导致死亡。如果阴阳相互均衡,平常稳定不变,便可以脱离生死的变异现状,即所谓长生,也就是“子孙以祭祀不辍”这句话。把握住了“善建”与“善抱”这两样事,则后代的子孙永远延续下去,也就是生生世世生命绵延不休。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以这个无为之治,“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的精神与原理,来修身齐家,家庭自然得幸,这个道德行为的结果是“乃余”。这个“余”字,要特别注意,我们中国很多古老的家庭,在厅堂或大门前悬挂的匾额是“家有余庆”。还有一些地方的习俗,在除夕或喜宴时,最后一道菜一定是鱼。此时客人酒尽席散,绝不吃那个鱼,意思是要留给主人,表示主人喜庆有余(“鱼”与“余”同音)。那是以前的事,当然现在一定把鱼吃光了再说。


这个古老的风俗,是一项重要的居家之道,目的在教育后代如何把这个精神道德建立起来,传给后代的子孙。因为道德积余比财产积余价值超过千万倍;道德的余庆,才是真正的“家有余庆”。“余庆”就是剩余下来可庆的道德阴功,但是如果求有余,就必须省用少用;与其省用少用,更不如不用,都给后人。所以说无为之道,就是“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这个道理扩充下来,就是“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这几句的“真”、“余”、“长”、“丰”、“普”,字虽不同,道理都是一样,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由扩充个人的道德修养,影响到家庭乡里以及社会,更提升社会道德,影响到国家,使这个国家欣欣向荣,再以这个道德精神修之于天下,整个的世界才可能进入普遍道德的和谐。


——《老子他说》东方出版社

更新于:2023-01-27 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