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海涛法师 2022-03-20

第一篇 四大菩萨与阿罗汉

其一 中国四大菩萨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代表中国佛教的特质。陀山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爱心),九华山地藏王菩萨代表大愿(孝道),五台山文殊菩萨代表大智(理性),峨嵋山普贤菩萨代表大行(落实),所以这四位佛教在中国佛教界的地位非常崇高,纵然不是在这四大名山,一般比较大的道场也都会供奉这四大菩萨。

大慈大悲观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不单是佛教徒,就连一般人也都知道,在一般民间信仰中也是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最受欢迎的一位菩萨。

在中国唐朝时候,为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略去世字而简称观音菩萨,相沿成习,所以现在世人多称观音菩萨。唐朝以后,观音菩萨多被塑画成女性形像,就像一位慈母一样,以此来表现观音菩萨的慈悲。希望用母性的大爱,来表达菩萨对一切众生若赤子的慈悲。所以,菩萨本无男女相的分别,而是为了度化众生,因此在很多观音菩萨的感应故事里,菩萨大多以女身示现,这是众生对无私之爱祈求的感应,是观音菩萨慈爱的象征,也是菩萨形像多是女众的原因。

观音菩萨慈悲心重,真正是不忍众生受苦难,时刻不忘为众生拔除痛苦而施予安乐,经上说: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

众生多苦,所谓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众苦煎熬,正希求一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辅助与指导,而菩萨悲智双连,以其平等、普遍、广博的爱心,赢得了户户观世音的信仰与尊敬。

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中,以耳根圆通,而被文殊菩萨称赞为二十五圆通中第一圆通,因为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特别敏锐,容易藉由听闻佛法或是梵呗唱诵而起信。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观音菩萨是善财童子所参访的第二十位善知识,善财到补怛洛迦山的菩萨住处,观音菩萨为他解说大悲行法门。

而《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则是叙述菩萨观世音度化众生种种苦难,随时随处,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予以救济。凡是遇到危难的人,称念观音菩萨的名号,菩萨便会即时观其音声前往解救。

中国民间根据《华严经》五十三参中,善财童子到补怛洛迦山观世音菩萨住处参访菩萨的说法,结合菩萨在浙江定海县东舟山群岛的诸多感应事迹,认定这里就是观音菩萨在中国的住处,名之为普陀山。沿袭下来,普陀山便成了信众朝拜观世音菩萨的圣地。

根据同样的典故,而有了童子拜观音的形像。又有人把善财童子与《法华经》中的龙女,共同做为观音菩萨的左右协侍。现在我们最常见到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千手代表神通,千眼代表智慧,表示菩萨眼到手到,有能力随时随处应众生之所感而前往救助。

观音菩萨的慈悲,是真诚理性的爱心,视一切众生如自己的儿女,以爱心呵护之,以智慧调教之,是悲智双运的代表。

解救苦难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地是大地,藏是宝藏。大地能承载万物,含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是现代人所共知的事实,用来形容我们的心地也含藏无量的宝藏,要以孝道来挖掘。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为我们介绍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接受释迦牟尼佛的嘱咐,在世尊圆寂之后、弥勒菩萨成道之前,在这一段没有佛法教化的时代,用孝道代替佛陀教化众生。并介绍地藏菩萨在无量劫前为婆罗门女、光目女时,为了救度生前造诸恶业而堕入恶道的母亲,而发大誓愿,所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狱当然是实有其处,但是在这个地方,它也是一种表法,表世间最苦之处,所以凡是至极苦难的时间与处所,都是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场所。所以,地狱是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场所,因为这里是六道轮回中最苦之处。

其实,地藏菩萨教化之处并不仅限于地狱,在这世间中,凡有苦难的地方都有地藏菩萨的身影。比如世间的种种天灾人祸,常常被形容为人间炼狱,当此之时,所有来帮助这些受难者的人们,不都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吗?

关于地藏菩萨的故事,相传唐朝新罗国王族出身的僧人金乔觉,在玄宗时泛舟渡海来到中国。当他经过安徽池阳时,见九华山峰峦起伏,林木蓊郁,是修道的好处所,于是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并得到当时山主闵公的护持。闵公之子又跟随他出家,法名道明,后来闵公又礼其子道明和尚为师出家。数十年后,金乔觉以九十九高龄示寂,肉身不坏,全身入塔。因为他生前笃行地藏菩萨的行愿,所以后人便把他当做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来尊敬。

现在九华山地藏菩萨的肉身宝殿,就是当年金乔觉的修道处。后人为纪念闵公护法之功与道明和尚传法之德,于是就把他们塑成一僧一俗作为地藏菩萨的协侍。

我们常见的地藏菩萨圣像有许多种,一般广为流传的是佛经中研形容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形的出家人形像,左手持如意宝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立于莲花上,有些圣像头戴五方帽,这是我们所熟悉的地藏菩萨法相。

般若智慧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妙德、妙祥、妙吉祥。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代表,经常出现在般若系的经典之中,与普贤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

经典中常说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诸佛之母,这是说般若智慧是诸佛的老师与母亲,众生非般若不能成就佛道,佛陀非智慧不能出现世间。但是般若智慧无形无相,不可触摸,经上常形容般若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很难用言语表达,故而用文殊菩萨做代表,给凡夫一个智慧形象的比喻,希望藉此而理解般若在佛法中的重要性。

《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提到:在东北,有个叫做清凉山的地方,那里有菩萨叫做文殊师利,他和他的眷属及诸多菩萨共一万人,常在山中演说法理。而在中国山西的五台山,因为终年积雪,夏天仍然寒冷,从来没有过炎暑,又叫清凉山,因此众人便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久而久之,这里便为信众们朝拜文殊菩萨的圣地了。

我们常见的文殊菩萨圣像,是脚跨青狮,手持如意(或宝剑、莲华等),头戴天冠,身披璎珞衣著,飘逸且雍容华贵,柔和中带若雅静的天人像。狮子是兽中之王,有狮子一吼,百兽胆裂之说,因此经中常常将佛陀说法比喻为狮子吼,形容佛陀的法音对众生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把狮子作为文殊菩萨的座骑,则是表菩萨智慧猛利,能伏一切烦恼。

文殊菩萨的智慧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要保持高度的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佛门有句话说慈悲用本,方便用门;有智慧为先导的慈悲与方便,才能长养菩提,接引众生。

德行圆满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的梵文名称是三曼多跋陀罗。他掌管一切诸佛的理德、行德,代表德与行。据说他有延命之德,发过十种广大心愿,决心要为佛教做弘法工作。

普贤菩萨的尊号是大行普贤。白象是功德圆满的象征,所以普贤菩萨的圣像大都是头戴五佛冠,左手叉腰或执铃,右手执金刚杵,骑著六牙白象,这头白象是大圣天王的神体。

另外普贤菩萨的形象,在密教胎藏界是两手合掌,或左手执青莲,右手伸掌;而在金刚界则为右手执青莲,左手握拳。普贤在金刚界又称作金刚萨埵,即金刚手菩萨,是佛陀的护法神,也是各种金刚的首领。

普贤菩萨,是华严会上的上首菩萨,是菩萨最高行门的代表。经中说菩萨的身相及功德遍一切处,而且纯一妙善,所以称作普贤。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参访的第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普贤菩萨。菩贤菩萨为善财童子说十种广大的行愿,善财童子因此而圆满成佛,所以称为大行普贤菩萨。

十大行愿是普遍面广大的修学原则,是佛法中一切行门的高度概括,是一切菩萨成佛的必修课程。一切众生依此行愿而圆成佛道,一切诸佛依此行愿而教化众生,因此在因地的菩萨称为位前普贤,位后普贤是倒驾慈航诸佛的称呼。由此可知,普贤菩萨是代表普遍而广大的修行方法,人人依之而行都是普贤菩萨,因此不能执定他只是一尊菩萨而已!

中国的信众根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所说:西南有山名曰光明,普贤菩萨游处其中,便认定座落在中国西南四川省境内的峨嵋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我们常见的普贤菩萨像,大多是头戴宝冠,身披彩衣,手持莲花,华上置经,面如满月,乘坐六牙白象的天人像。象的特征是力大而稳重,所以常用来形容菩萨的修行勇猛而稳健,不急不躁,徐徐疾进。象是白色,表心地清净;表菩萨以六度含摄万行,牙尖破障,不畏一切障。菩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菩萨,与毗卢遮那佛,同称为华严三圣。

综观上述,我们可以了解观世音菩萨的仁慈博爱、关怀一切,地藏菩萨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文殊菩萨的甚深般若、广大智慧,要得到普贤菩萨的大愿大行,踏踏实实的做到,才算是真实的孝慈与智慧。所以四大菩萨代表著中国佛教的特质,也是佛弟子学习的典范。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舍利弗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每当佛陀讲解佛法时,舍利弗都随侍在佛陀的身边。

舍利弗又叫舍利弗多罗。他母亲的名字叫做舍利,而弗多罗是儿子的意思,舍利弗多罗就是舍利之子。

舍利弗原来信奉别的教派,手下有一百名弟子。修行了一阵子之后,他忽然觉得茫然无所皈依,找不到人生的真义。正在傍徨苦闷的时候,巧遇佛陀的弟子阿说示比丘,阿说示是最初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他有庄严的态度,威仪的行止,舍利弗一见,心中非常惊奇,并向阿说示比丘请法。

舍利弗从阿说示的口中,听到佛陀及其教法,像天崩地裂一般,心中对宇宙人生积聚的疑云,也一扫而空,并且和阿说示比丘约定,一定要去拜访佛陀。

舍利弗回到自己的住处,又把阿说示口中的佛陀和教法转述给好朋友目犍连,不单是讲话的舍利弗自己边说边感动,就连听话的目犍连,都不禁感动得涔然泪下!

第二天,舍利弗和目犍连带领二百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在佛陀座下,他们觉得自己遇到了真正的老师。

《阿含经》中说:智慧无穷,诀了诸疑,所谓舍利弗比丘是。舍利弗在所有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的美誉。

《大智度论》则是把舍利弗比拟成世世心坚不可动的一条毒蛇。据佛陀说,以前有一个国王被毒蛇咬到了,生命垂危,四处求医诊治。医生认为要想解毒,只有让这条毒蛇亲自为国王的伤口吸毒,于是在地上设了一个火盆,里头烧著熊熊烈火,然后把这条蛇捉来,叫它吸吭国王的伤口,否则就把它投入火中烧成灰烬。不过毒蛇坚决不肯吸吮伤口,宁愿跳入火中烧死。舍利弗对于自己认定的事绝不反悔,哪怕烈火焚身也丝毫不动摇心志,的确是个意志坚定的人。

关于舍利弗,在经典上还有一则很有名的故事:

舍利弗,本来是一位小乘的阿罗汉,后来,他认为小乘属于自利,发出离心,只求自己了生脱死;而行菩萨道,救人救世,可以解除别人的痛苦。因此他发了大心,要修学菩萨行,利益众生,如果众生有什么苦难和需求,他一定要满足人家的要求。正如佛经说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他要实践菩萨的这种利他的精神。

舍利弗发了这个大愿,感动了天神。天神是有他心通的,于是他盘算一番,暗中道:好!舍利弗要做菩萨,我得去试一试他。

于是这天人就从天上下来,摇身一变,变成一个孝子,在路旁嚎啕大哭。

舍利弗看见他哭得这么伤心,不禁生起了悲悯心,说:年轻人,你为什么这样悲伤呢?我是个修学菩萨道的人,你有什么困难,不妨跟我说,我一定尽力帮助你。

不必说了,你没有办法做到的!孝子说道。

你不妨讲一讲嘛!我能够做得到的,一定帮你的忙。

这年轻人听到舍利弗说得如此诚恳,心中又是一阵抽痛,最后才说:唉!我妈妈得了绝症,看过了医生,但这医生问的药方好奇怪,什么药引子他不好放,却说需要人的眼睛,而且又是修行人的眼睛,我想:谁不爱惜自己的眼睛?谁愿意施舍给我呢?这件事怎么办得到呢?我只有眼睁睁地看著妈妈死掉,怎不叫我感到伤心痛苦呢?

你可以想办法啊!这件事情虽然很困难,但是世尊说讲过:我们要成佛,必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持,要能够舍弃我们的头目髓脑。你既然需要一只眼睛,我就布施给你吧!

说著,舍利弗下了决心,马上把自己的左眼挖下,送上去说:年轻的朋友,这眼睛给你,带回去给你母亲治病吧!

别急啊!我话还没有讲清楚哩!医生说我妈妈需要的是右眼,不是左边的那一只,你搞错了!

啊!听了这话,舍利弗的心顿时冷了半截,但随著念头一转,我既然发了菩萨心,要行菩萨道,好吧!救人救到底,索性把右边的眼睛再挖下来给他。

为了要做菩萨,舍利弗就忍痛再牺牲右眼,送给年轻人,自己却成为瞎子。

这年轻人接过眼睛,马上用鼻子嗅了一嗅,说:哎呀!这眼睛怎么腥味这样重呀!

又说道:人家说一个真正有修行的人,他的眼睛一定是很香的,我闻到你的眼睛,真是腥得要命,我妈妈怎么可以吃呢?

于是,他把眼睛往地上一摔,按著又用脚把它踩碎。

舍利弗虽然已经是个瞎子,看不到他的动作,却可以听得到他的举动,心也被他踏碎了,非常感叹地说:众生真是难度啊!要做菩萨,可没有那么简单,我的两只眼睛都施舍丁,他居然还嫌弃,说是腥味重。啊!我不当菩萨了,还是做小乘人,自己了生脱死算啦!

这时候,天人现出原形,说:啊!舍利弗尊者,你真是太伟大了!你真正是为了救众生啊。你有这一份慈悲心,佛菩萨和龙天护法,会保佑你的,你的眼睛一定可以复明。

就这样,舍利弗的双眼顿时就复明了,又继续地发大心,行菩萨道。

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舍利弗有著「智慧第一的美誉,因为舍利弗在理解佛法教义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在教导解脱道的能力上,仅次于佛陀。虽然在佛教经典中并没有关于舍利弗的完整传记,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分散在各经典和论与中,所提到的有关舍利弗的种种事迹,而对舍利弗有所了解。因为舍利弗的生活与佛陀及教团的生活密切关联,他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此外,在许多场合里,舍利弗就是扮演著领导的角色,他是位能循循善诱的教师和优良的楷范,也是位仁慈与体贴他人的朋友,是僧团的守护者,更是佛陀教诲的忠实保存者,这些特性为他赢得佛法护卫(Dhamma-Senapati)的头衔。

舍利弗,有著深选的智慧与高贵的本性,是佛陀的真实弟子。

神足第一的目犍连

目犍连是佛陀的大弟子,佛陀讲经的时候,他随侍在佛陀的左边。佛陀成道的最初两年中,舍利弗和目犍连就皈依佛陀,从他们皈依佛陀起,目犍连就站在佛陀的左面,舍利弗则站在佛陀的右面。除非他们到别的地方去弘化,否则不会离开佛陀。

目犍连这名字的意思是极大的赞美称诵。他原来信奉别的教派,和舍利弗是非常要好的师兄弟。他曾经与舍利弗互相约定说,哪一日如果谁先成佛,应当互相度化照顾。而当舍利弗皈依佛教后,目犍连照著约定,也带领它的一百多名弟子来皈依佛门。他与舍利弗的加入,使得佛教的声势大增,所以在佛陀所有弟子里头,他们两人备受推崇敬仰,是佛陀座前数一数二的大弟子。

舍利弗随佛陀出家半个月后才断尽诸漏结使,而目犍连只有七天的时间,即断尽结使神足第一的目犍连诸漏,现神通力,证得阿罗汉的神通智波罗蜜。

《阿含经》记载目犍连是神足轻拳,飞到十方,所以他有神足第一的称号。目犍连尊者不但常游诸国,并且也常乘神通到地狱中观察众生受善恶的果报。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有神通的弟子非常多,而目犍连被推为神通第一,就是因为他在教化中常显神通。目犍连的神通,耳朵听声音,不论远近都能听到;眼睛看东西,不受物体的阻碍都能看到;无论多远的路程,刹那间即至。他更常常显些神通变异,助佛宜扬。佛陀虽不许弟子显异惑众,但对目犍连的神通却常常称许。

目犍连为什么会有神通?关于这点,是他过去生中有著一段微妙的因缘。

目犍连过去生中本是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渔夫,常在海边捕捉鱼虾出卖,以这样的方法来求财生活,日复一日,终于天良发现,觉得这种求财的方法是大苦业。他觉得一个人今生应作来生的功德,由于这一念向善之心,他就决意改业为生。没有多久,他见到城中有一位辟支佛,每次走在街上,那静止安然的行为,威仪庠序的风度,他见到以后,很是恭敬。因此就把这位辟支佛请到家中供养膳肴。可是这位辟支佛虽然外现威仪,遗憾的是不善于说法,唯有用神通化世,不用其他的法门。这位辟支佛接受供养后就跃身升入空中,或左或右,或前或后,上下自如。目犍连一见,生大欢喜,发愿来生要求得神通。目犍连尊者就因为这样的因缘,今生能皈依佛陀,在佛陀的弟子中被誉为神通第一!

关于目犍连,还有一个有名的典故,那就是盂兰盆会的由来。

由于目犍连尊者有天眼通,他能够知道众鬼的罪业报应因缘,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他死去的母亲,他立即运用神通力见到自己的亡母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针缝似的细小,皮骨连结在一起,目犍连见状,孝心油然而生,不禁伤感万分!他即刻用钵盛装了饭菜,藉神通力量往飨老母,但是他母亲取饭尚未入口,饭盒在手中即化为火炭,不能饮食,目犍连悲号涕泣,不能自己。他能知道众鬼的因绿业报,但不知道母亲究竟以什么罪业因缘受著如此苦楚。他带著沉重的心情,赶快前去请示佛陀,目犍连尊者向佛陀禀告道:

佛陀!弟子今日以神通力见到我此生的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取食成火,不知是何因缘?弟子的神通,能够观察众鬼的罪业因缘,何以对生身之母,竟不知情?恳求佛陀慈悲开示!

佛陀流露出怜悯的慈光,回答说:

目犍连!你的母亲因为在生之时,谤佛谤僧,不信因果正法,贪嗔邪恶,戏弄众生,所以受此苦报。你因母子情深,神通为亲情所掩,所以不知母亲罪业!

佛陀!有什么妙法能使弟子的母亲脱离饿鬼的苦楚呢?目犍连向佛陀哀求苦。

目犍连!你母亲的罪根深结,不是你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救拔,你的孝心虽然感动大地,但天地神祇对毁谤三宝而堕落的人地无可奈何。你现在唯有仗十方僧众威神之力,方能令你母亲离饿鬼之苦。

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是十方僧众结夏安居的最后一天,称为僧自恣日,又称佛欢喜日。于此日,做子女的人,应当为七世父母以及现在父母于危难之中者,设百味珍肴饭食,供养十方大德僧众。因为在此日,一切圣众,均具清净成行,其德如汪洋大海,不可思议,如能供养此等僧众,则现世父母及六亲眷属,定能出离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若父母尚健在者,则福乐百年,这就是真正的超荐拔度的妙法!

目犍连听佛陀说后,欢喜奉行,在僧自恣日供养圣僧大众以后,其母即于是日脱离饿鬼之苦。目犍连知道母亲脱离了饿鬼道中,很感激佛陀,并赞叹三宝功德,奉劝世间应行盂兰盆之法,供佛及僧,以报父母生养抚育慈爱的恩惠。

目犍连虽然号称神通第一,但晚年却死于外道手中。由于目犍连依仗著他上天入地的神通,帮助佛法的宣扬,其功甚伟,正因为如此,才更遭到外道的嫉妒。外道对于佛陀没有办法,他们等待机会要暗杀目犍连。

有一次目犍连在弘法的途中,经过伊私阇梨山下,被当时的外道看到了,他们就从山上推下乱石击杀目犍连,乱石像雨点一般的落下,结果目犍连身受重伤,仍然挣扎著回到舍利弗的住处。舍利弗问他为何不逃走避开,目犍连回答:

这是我前世的业报太重,应当受到这种痛苦,我想在临死之前来向你诀别。

舍利弗说:不,我们就一起殉道吧!

于是,二人到佛陀那里向佛陀和师兄弟告别,又分别回到家乡为他们的亲朋好友和邻居们解说佛法,然后一起入涅槃。

目犍连尊者被外道暗害的消息传到阿阇世王耳中,震怒非常,下令逮捕凶手,数千的裸形外道,在阿阇世王的盛怒之下,都被投进火坑!

外道被阿阇世王处死,消除不了比丘们对目犍连殉教的悲哀,大家唉声叹气,他们都感到世间上的事太不公平,以目犍连那么大的神通威力,为什么不能避免外道的袭击?

佛陀用安慰鼓励的口气对大家说道:

诸比丘!目犍连殉教的时候,并不是他不能预防,他有大神通力,可以保卫自己不死,但这不是究竟的办法。修行人也不可违背因果法则,目犍连在过去生中捕鱼,杀生的业要了结。而且,目犍连早就发愿要把他的生命献给真理,现在满了他的愿望,他很欢喜入灭,如果我的弟子都能有目犍连牺牲殉教的精神,佛法就能更加发扬光大,诸比丘!你们应该效法目犍连尊者!

佛陀开示的法语,比丘和比丘尼们听了非常感动,一个目犍连的色身死亡,将有无数的目犍连为了宣扬佛陀的真理,为了圣教的流传,自愿而欢喜的踏著殉教者的足迹向前迈进!

拈花心传的大迦叶

摩诃迦叶又叫做大迦叶、迦叶波,意思是乌龟,又翻译成饮光。传说他的祖先在修炼时,有一只具有灵性的乌龟背负著玄妙的图案而来,因此得道,所以以龟作为姓氏。又传说上古时代曾有仙人能吸取日光,平时隐藏著,见不到任何光芒,但是如果显现的话就会全身光辉明光,迦叶是这位仙人的后裔,所以也用饮光为姓氏。他出生在华波罗树(即菩提树)下,所以名叫毕波罗。在佛陀所有弟子中,姓迦叶的有五个人,其中只有摩诃迦叶可以单称为迦叶。

大迦叶原本信奉外道,后来皈依佛门。他率领五百弟子,在韦提河边的山中修行头陀之道。头陀指的是身上披著破旧的衣服,到处乞求化缘,餐风露宿、性情淡泊的僧侣。迦叶因为认真修行这样的头陀行,所以被称为头陀第一,非常受到佛陀的器重,嘉许他为大行渊广。

有一次,天界之王在灵鹫山上向佛陀敬献金色波罗花,请佛说法,世尊拈花示众,并无所说。当时座下所有的弟子,都不明白佛陀这样做含有什么奥妙的道理,只有大迦叶微笑著,因为他领悟到佛陀的道理了。

佛陀说:正道大法是无法用眼睛看出来的,只有涅槃寂静的心才能领会。实在的法相其实是没有法相,这是一门微妙玄通的法门,不加注文字,是用特殊的教法传授的,我就将这些嘱托给摩诃迦叶。这就是心传,即所谓灵山会上正法眼藏付嘱的拈花微笑,就是禅宗最初的典故。

大迦叶最不喜欢住在竹林精舍或是祇园精舍过团体的生活,他喜欢的是在露天静坐、冢间观尸、树下补衣。因而他认为住在尸臭或骸骨之中,对于修习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观等,更容易提起正念,精进思维。

大迦叶一向修习头陀苦行,他不怕狂风暴雨,不惧日晒夜露,他枯瘦的老年之身,总是住在深山丛林的树下,或是白骨遍野的墓间,对于他的头陀苦行,任何人劝说,他都不停止。

大迦叶终于渐渐的衰老了,可是他对头陀苦行的生活,是越过越认真。

有一次,佛陀也不忍他以衰老之年,还要生活在日晒夜露、狂风暴雨之中,想劝他中止苦行。

那时佛陀住在鹿母讲堂,佛陀召见大迦叶。当时大迦叶穿著由破布缝补而成的粪扫衣,须发长得很长,蹒跚的走来,这里新皈依的比丘都不认得他就是大迦叶,看到他那仪容不整的形相,都投以轻蔑的眼光,甚至有人向前想阻止他走近佛陀。

佛陀知道大家的心思,很远的就招呼道:

大迦叶!你来啦!我留了半座在这里,你赶快到这里来坐吧!

诸比丘听佛陀这么一说,吓了一跳!想不到这位老比丘,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迦叶尊者。他向前顶礼佛陀后,退下几步说道:

佛陀:我是您末座的弟子,要坐在佛陀所设的座位实不敢当!

这时,佛陀就向大众叙说大迦叶广大无边的威德,并且说他有如佛陀修道相等的历程,今生如不遇佛陀,他也可以觉悟,证得阿罗汉。

佛陀告诉大迦叶,叮咛他不要继续苦行,把粪扫衣脱去,改穿信众所供养的僧衣,静静的养老,不要过度疲劳。

虽然受到佛陀这么高的慰劳,但大迦叶并不肯改变他的头陀苦行,他向佛陀说道:

佛陀!头陀苦行在我并不以为苦,反而感到很快乐,我不为衣愁,不为食忧,没有人间的得失,感到清净解脱的自由。佛陀教法中的头陀行门,就是一种最严肃的生活方式,能习惯于这种生活,便能吃苦,便能忍耐,便能甘于淡泊。佛陀!我为了直接巩固僧团,间接的利益众生,我欢喜愿意不舍苦行,请佛陀原谅弟子的执著!

佛陀听后,非常欢喜,看看大迦叶,又看看诸比丘,说道:

将来正法的毁灭,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坏,而正在僧团的腐化与崩溃!大迦叶的话说得很对,要弘扬佛法,让真理之光永照著世间,则必先要巩固僧团,要巩固僧团,就必须过严肃的生活,我的正法,如大迦叶尊者,就能负责住持!

大迦叶!你好好去修道吧,我不勉强你,你可照你的意思去修行。要见我的话,随时都可以来见我。佛陀又向大迦叶说。

岁月是无常的,就在佛陀八十岁的那一年,传出了佛陀将要涅槃的消息。当时在教团中,年老的大迦叶尊者,和年经的阿难陀尊者,被公认为继承佛陀最适当的人选,尤其是大迦叶尊者。佛陀在拘尸那迦罗城涅槃的时候,大迦叶正在北方的铎叉那耆国领著五百比丘教化度众,他得知消息后,非常的伤心,星夜领著比丘们来到拘尸那迦罗城,有的愁眉不展,有的伏地痛哭。

但在比丘中有一个是六群比丘之一的跋难陀,却很欢喜的说:你们何必要这样伤心?佛陀涅槃后,我们才可以自由,他老人家在世的话,会拘束我们,会管理我们,他常常说我们这个不好,那个不对的,真啰苏,也真麻烦!现在他涅槃了,我们正可以轻松轻松呢!

大迦叶听了恳切的教示他说:现在佛陀进入涅槃,众人因失去了皈依而伤感,愚痴的你,怎么反而以此为乐?

也因为这样的因缘,大迦叶觉得有必要结集佛陀的教法,于是大法流传的责任,就由大迦叶尊者承担起来!

在佛陀灭度后的九十日,开始结集三藏。从结集三藏的第二天起,由阿难陀诵经,优波离诵律,再由诸长老将所诵之经、律检讨修订。所谓第一次结集三藏的神圣大业,就这样的顺利完成了。大迦叶的伟大,由佛陀灭度时,在那么多圣弟子中,他能统理大众,并没有把教团弄得四分五裂一事就可以知道。在佛陀涅槃的时候,他的声望和权威,实在是如同磐石的重要。

结集三藏后的大约二、三十年,大迦叶忽然厌世起来,想提早入灭。当时,大迦叶的年龄,无疑的已超过百岁。

他即刻走到阿难陀住的地方,付嘱佛陀所说的教法,要阿难陀继承,后来他就跃身虚空,到佛陀的八塔一一供养礼拜。

回到王舍城,他前去向阿阇世王告辞,守卫的说国王在睡觉,他就迳往离王舍城西南八里多的鸡足山去。当尊者到达此山时,三峰裂开,自然形成他的禅座。他即刻以草席地而坐,并且说道:我今将以神通力来保持这个身体,用粪扫衣来盖覆他,等六十七亿年后,弥勒菩萨降生成佛,我再去拜见他,协助他教化众生!说完后,鸡足三峰就合起来,隐藏了他的身体。

阿阇世王知道大迦叶尊者入灭的消息,悲伤无比!马上往见阿难陀尊者,要他同登鸡足山一看,当阿难陀尊者和阿阇世王到达鸡足山时,鸡足三峰自然裂开,他们看到大迦叶尊者端然的入灭尽定,身上还覆盖了美丽的天花。他两人供养礼拜退出以后,山峰又自然地合起来。他们回顾静寂的山林中,尔后六十七亿年,尊者大迦叶将长期捧著佛陀的衣钵,在这山中等候弥勒尊佛的来访,再把佛陀的衣钵传给他,以这种遗风教化,令他们不禁钦佩万分!

从尊者大迦叶的故事来看,尊者的生命固然是无穷无尽,就是佛陀的教法也将无穷尽的流传下去!

多闻第一的阿难陀

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庄严的,记忆力最强的,要算阿难陀尊者了。

关于阿难陀尊者,有著不平凡的一生,他对于当时的教团,以及今日的佛法,都有很深切的影响。

阿难陀在他儿童的时代就加入教团,他是和阿那律、跋提等一起出家的,最初释种七王子出家时,阿难陀以最小的年龄,参予其中。

阿难陀的父亲是白饭王,提婆达多就是阿难陀的哥哥,他所以能够在童年时加入僧团 可以说就是佛陀的希望。一个伟大的人物,在一生事业中最要紧的就是物色继承的人选,加以培植,加以提拔,在佛陀成道后不久,他就选上了阿难陀。因此,当机缘成熟时,阿难陀就和跋提王子等人一同加入僧团,追随佛陀,一直侍奉在佛陀身边。

佛经中对阿难陀的赞扬很多。《增一阿含经》说他知道时机,明白事物,所做的事都没有疑问,记忆中的事不会遗忘,而且学识广博又多闻,能忍而敬奉圣人。

在教团里渐渐长大的阿难陀,有著温和慈悲的天性,以及动人的俊容。他是教团里里外外最受女众尊敬的人,对比丘尼,他尽心关切;对在俗的信女,他给予安慰。也因为有阿难陀的请求,僧团才有女众出家。

因为阿难陀在佛陀心目中是绍隆佛种的人,为了让阿难陀能够把持自己,专心修道,佛陀就想叫阿难陀做自己的侍者。

这是佛陀成道的第二十二年,佛陀已经五十三岁了,那时佛陀正住在竹林精舍,阿难陀被选为佛陀的侍者。在这以前,佛陀没有常随的侍者,侍奉佛陀都是由诸比丘轮流。

这时目犍连知道佛陀的意思,他和舍利弗来劝阿难陀道:

阿难陀比丘!佛陀的意思是要你做他的侍者,譬如楼阁东面开窗,朝日必定先照到西壁,你年轻有为,聪明温和,我们希望你能够承担!

阿难陀听后,以任重而推辞,经过目犍连、舍利弗的劝说,阿难陀提出三个条件:

一、佛陀的衣服,无论新旧,他不要穿著。

二、如有信众请佛陀应供,他不侍奉前去。

三、不是去见佛陀的时候,他不去见,此外都愿侍奉佛陀。

目犍连和舍利弗把阿难陀的意思转呈给佛陀,并向佛陀转达阿难陀的条件,佛陀非但没有生气,而且非常欢喜的赞叹道:

阿难陀真是有品格的比丘,他提出的要求,是为了避免讥嫌,定必要的预防。因为阿难陀比丘是怕别人批评,说阿难陀是为了穿衣、为了食物才侍奉佛陀的,他知道预防,才有这样的要求。

从此阿难陀就做了佛陀的侍者,这时他的年龄也只二十多岁。在他侍奉佛陀二十五年的岁月里,皆遵照佛陀的意旨行动,依教奉行,并跟随在佛陀的身后,到各地弘化。以这样的因缘,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难陀的心中。

年轻的阿难陀,每天跟随著佛陀,俨然成为佛陀与诸比丘之间的调和者。在僧团里,他经常保持著谦虚、虔敬、惭愧的心理。有不少的信众,都因为阿难陀的关系皈依了佛教。

阿难陀集虔诚、质朴、勤劳、谨慎、谦虚、廉洁、守戒、寡欲、敏慧于一身,对佛法的了解也最为透彻,可足他在佛门的地位却不高。四大声闻,十六罗汉中都没有他。在佛陀十大弟子之中,他是博学多闻第一,也就是知识最渊博的弟子,但是却排在最后一位。

佛陀成道的四十九年,由动归静,佛陀宣布将在迦毗罗卫城三十余里的拘尸那迦罗城的娑罗双树间进入涅槃。阿难陀跪在佛陀的旁边,轻轻的问道:

佛陀!我们以后对女众应采取什么态度?请佛陀再说一次给我听!

佛陀看看跪在四周的诸大弟子,然后对阿难陀说道:

阿难陀!想要离烦恼证悟的人,是不可以把女众放在心中的。你要将老的女众看做自己的母亲,将年长的女众看做姐姐,将年轻的女众看做妹妹,阿难陀!你千万要记住啊!

佛陀回答上面的问题以后,又把荼昆、建塔等的事一一加以说明。感情脆弱的阿难陀,想到这是佛陀最后的遗诫,一阵心酸,不觉流出眼泪来,他不敢再跪在佛陀的身边,赶快跑到园中哭了一场!

阿难陀想到佛陀将要涅槃,别的大弟子们都已开悟,唯有他,今后依谁来证悟呢?想到从今以后,再没有恩师给他服侍,他像断肠一样的伤心!

佛陀看到阿难陀不在身边,就叫人去把他明来,又再对他说:

阿难陀!你不要悲伤!有相会就有别离,有繁荣就有衰微,我不是常对你说吗?世间是无常的,有生必定有死,坏了的车子用修补来维持,那也不是长久的办法,有为的色身要坏,佛陀会在法性中照顾你们。你服侍我那么久,勤劳而能忍耐,你对我没有什么缺失,我将以这个功德报答你。你用心精进修道,不久之后就会离开烦恼的系缚,能开悟证果!

佛陀说到这里,阿难陀感激得泣不成声,佛陀又看看大家,对大家说道:

诸比丘!阿难陀非常忠实的侍奉我多年,他很温和而善良,他听闻大法不忘,他的功德将来能在世间上发出光辉!

阿难陀用手蒙著脸,悲泣地离开佛陀。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流泪不止,可是像这样的流泪有什么?要紧的是提出有关如何使正法久住的问题来请示佛陀才对,大家商量以后,又把阿难陀找回,公推他请问佛陀:

第一、佛陀涅槃后,以谁为师?

第二、佛陀涅槃后,以什么安住?

第三、佛陀涅槃后,恶人如何调伏?

第四、佛陀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

佛陀仍像往常一样,慈祥恺悌的回答道:

阿难陀!你和大家好好记住,你们应依戒为师,依四念处安住,遇到恶人时,默摈置之,经首安立如是我闻,就叫人起信。你们依法而行,就是我的法身常住之处!

佛陀的话,大家听了更感动!更伤心!

这是多么有权威的声音啊!

佛陀就这么进入涅槃了!

四面八方的弟子听到佛陀涅槃的消息,都集拢而来,阿难陀想到佛陀生前,很少有妇人能到面前来参拜,于是他就先让比丘尼和在家信女来亲礼佛身,由此可知他永远是妇女们的同情者!

佛陀涅槃后,摩诃迦叶主持法会时,在众弟子面前当场指责阿难陀:余垢未尽,不可住此。阿难陀只得表示自己会深自反省。

当天晚上,他发奋用功修行,冥思默想,把一切放下,于中夜即开悟证果。阿难陀立即去找迦叶,迦叶紧闭著房门不开,只答应让阿难从钥匙孔里进来。阿难陀果然从钥匙孔进入房中,这样的神通力证明他已经得道了,迦叶便让他升坐到狮子座讲述经典。

最初结集的经典,有《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以及《譬喻经》、《法句经》等,都是这有名的第一次结集圣典大会,由阿难陀尊者诵出来的。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阿难陀在涅槃之前离开了摩揭陀国,前往毗舍离国。这时摩揭陀国的阿阇世王正要和毗舍离国开战,阿难心想,如果在摩揭陀国入灭,遗骨就不会分给毗舍离,如果到毗舍离入灭,他们也不会将遗骨分给摩揭陀国,所以他打算在两国交界虚的恒河中间上空进入涅槃。

当阿难陀在渡过两国之间的界河时,便从船上飞升到空中入放光三昧 放出种种色光,进入涅槃,圣体并分成两半,使骨灰舍利分别落在河的两岸。两国国王于是各自拾取舍利,在自己的国内建造佛塔供奉,一个是在毗舍离城北方的大林重阁讲堂,一个是在王舍城外竹林精舍的旁边,称为阿难尊者半身舍利塔。

摩揭陀和毗舍离两国因为阿难陀入灭的因缘,遂释嫌修好,不再战争,救了千万人的生命财产。阿难陀尊者的牺牲,真是伟大崇高!

虽然阿难陀尊者入灭了,但他对佛陀的功劳,对佛法的贡献,以及温和善良、谦虚忍让的圣格,永远活在佛弟子心中。

第二篇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在空中飞行的钵

很久以前,在天界上有二百位天人想要修道,可惜他们都想投机取巧。由于彼此互相影响,导致每个人都畏惧佛道的艰难,不愿努力修行菩萨道,甚至还说:

这么努力学菩萨道做什么?不如学阿罗汉或辟支佛的修行悟道直入涅槃!

文殊师利菩萨知道了:心想:这些天人其实都是能成就菩萨圣道的,不过因为怕苦而想退缩。我得想法子教化他们,让他们坚定修行的意志才行。

想到这里,文殊菩萨变成一个迦罗越行者,端著满满的一钵百味饭,前往世尊说法的梵天。

他来到佛陀面前,恭敬的将一钵百味饭献给佛陀,并合掌恭敬的对佛陀说:世尊,应当为此报答您的恩德了。

这是什么意思?站在一旁的舍利弗尊者好奇的问。

你就在旁边看看吧!佛陀说完便从梵天上把钵往下一扔,装著满满百味饭的钵飘过诸佛的国土,飘得好远好远,一直飘到一个叫做汇阿沙的佛上才停住。

汇阿沙佛土的佛叫做光明王,他的侍者看到一只钵停在空中,惊奇的问:

这是怎么回事?

光明王佛回答说:这个钵是从梵天的释迦牟尼佛那里飘过来的,用意是想拯救那些不坚定学菩萨道而想退缩的人。

侍者们听了光明王佛的话,心中对佛道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钵从梵天落下后,就失去了踪影。过了好一阵子,佛陀对舍利弗说:

你去把钵找回来吧!

舍利弗运用智慧神力寻找,却到处都找不到,只好灰心的回来,对佛陀说:

世尊,我没找到钵。

佛陀转身对目犍连说:你去把钵找回来吧!

目犍连立刻以神足通飞往诸佛刹寻找,过了一阵子,也垂头丧气的回来。

世尊又让五百罗汉去找,他们也没有找到。

弥勒菩萨眼看满天的阿罗汉竟没有一个能找回钵来,便自告奋勇,但他也一样空手而回。

佛陀看了看文殊菩萨,说:是你去一趟的时候了。

只见文殊菩萨仍坐在座位上,入三昧定法,用右手指地下,走过诸佛的国土。人们清楚的看到,文殊菩萨的手臂上一根根汗毛间都有千百亿光明与千百亿朵莲花,每一朵莲花士都坐著一位菩萨,所有人看了都不禁赞叹佛陀和菩萨的功德。

此时,世尊放出神足光来,照亮了整个人间,照亮了诸恒河沙刹上。

凡是看到佛光的天人,都得到了三昧定法,对佛道生起无比的信念。

这时,文殊菩萨看到钵了,马上用右手抓起,与无数个菩萨一同来到梵天上,手持饭钵献给佛陀。

世尊开口对舍利弗说:舍利弗啊!让我告诉你一个无数劫前的故事:

从前,文殊菩萨是个叫慧王的比丘,他跟著一位叫勇莫能胜佛修道。有一次,慧王比丘持钵来到一个城市,他得到了一钵百味饭后,便由城内往外走。

有个尊者的儿子名叫离垢王。那时离垢王的乳母正抱著他站在城门口,远远看见比丘拿著百味饭走过来,便从乳母怀中跑下来,追著比丘要那百味饭。

比丘僧,比丘僧,给我点百味饭吃。离垢王追在后面叫著。

慧王比丘立刻拿出甜蜜的饼给他吃。

好甜、好香,好好吃喔!离垢王边吃边跟著慧王比丘走,随比丘到了勇莫能胜佛的佛所,给佛叩头后便坐在一旁。

孩子,你拿这钵饭去供养佛。慧王比丘说。

离垢王照他的话去做了。勇莫能胜佛接到百味饭便吃,等他吃饱了,钵中还是满满的饭,像没吃过一样。

佛把这钵百味饭分给八万四千个比丘和一万二千个菩萨,他们个个都吃饱了,钵中还是满满的。

离垢王看了心里很欢喜,便说:伟大的世尊,这真妙极了!然后随慧王比丘受五戒,发起了无上菩提心。

就在离垢王跟著慧王比丘走后,他的乳母哭著追了半天也没有追上,便赶快回去告诉他的父母。离垢王的父母循著道路找到佛陀所在之地,恭敬顶体后对佛陀说:

尊贵的世尊,弟子有幸拜见您的慈容,承蒙您的恩德,我儿子平安无事。

离垢王见到父母,高兴的说:父亲!母亲!我现在已经得到菩萨法,我想要随佛陀出家做沙门。

父母听了一阵欢喜,说:儿子啊!我们也愿意随你入道。

佛陀说到这里时,停了一会儿,又对众人说:慧王比丘就是现在的文殊菩萨,那个小孩子离垢王就是我。久远以来,无数佛土中如我等不计其数的佛,都是因为文殊菩萨教化功德而发起入道修行的,其实我们都蒙受过文殊菩萨的恩德啊!

净精进菩萨教化王子

过去,在人寿有八万四千岁时,人人安乐,当时的佛名为广光明。广光明佛住世时,国王、大臣以及百姓人人信受佛法,个个安居乐业。

国王有个儿子名叫财功德,年十六岁,面貌英俊端正,风度不凡,因此非常傲慢,从来不向佛陀恭敬礼拜。于是广光明佛便慈悲的请净精进菩萨前去教化王子。

有一天,当王子进宫门时,看见菩萨站在宫门前,生气的骂道:

你这下贱东西,为什么挡在宫门前?快滚!

净精进菩萨微笑的看著他,身体却一动不动。

王子大怒,便用石头砸他的脸,用刀刃割他的手臂。顿时净精进菩萨血流如注,王子看到高兴极了,心想:这下你该走了吧?不料菩萨反而更加和颜悦色,身体还是一动也不动。

看到菩萨一直保持微笑,不生气也不发怒,王子反倒气馁了,只好绕过菩萨,骂著走进宫门,心里还嘀咕著:

什么妖孽?不会说话也不会生气,真见鬼了!

第二天王子要进门时,看到仍然是慈爱微笑著的菩萨,不由得心头冒火,随即将菩萨痛打一番。就这样过了一千年,净精进品萨天天挨打受骂,却毫无怨言。

到了一万年的时候,净精进菩萨虽然被允许进到第二道宫门,但仍是天天挨揍,受辱骂不止。

又一万年过去了,净精进菩萨没有前进任何一步。

三万年过去了,净精进菩萨仍未跨过第二道宫门。

四万年过去,受尽折磨的净精进菩萨才走到第四道宫门前。

五万年到六万年间,净精进菩萨终于到了第六道宫门,王子每天进出都要赏他耳光,但是净精进菩萨仍是微笑著。

八万年又过去了,净精进菩萨挨耳光的位置换到第六道宫门前。

我每天用拳揍你的脸,看你还笑不笑!无可奈何的王子还在发狠。

眼看再过七日就满八万四千年了,净精进菩萨终于来到第七道宫门前,仍是不生气也不发怒,和颜悦色的看著王子走下楼来,准备承受王子的折磨。

你到底是不是人啊?每天看著你我都厌倦了,为什么你受了那么长久的痛苦仍不厌倦?王子终于改变了态度,脸上显现对菩萨的敬佩。

净精进菩萨见王子的恶心已经被平伏了,便开始说佛法度化他。

菩萨啊!请接受我的忏悔!王子听到佛法的甘露,跪在地上痛哭不已。

王子,如错能改,善莫大焉。你随我到佛所听广光明佛说法吧!

王子跟随净精进菩萨来到广光明佛面前,同佛陀礼拜忏悔。

从此,财功德王子放弃王位,出家听法修道,最后终于得道证果。

那时的净精进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而财功德王子就是弥勒菩萨。

罗汉与大象

从前,有兄弟二人随佛出家。哥哥每天精进持戒,打坐参禅,却忽略了随众作务,只勤修定慧,少修福德;弟弟则是勤劳工作,布施济众,广修福德,但不能守持如来清净戒律,多有毁犯。

后来哥哥往生之后转世为佛陀的弟子,修得了罗汉道,而弟弟却投生到大象群中,变成了象王。因为这头象前世布施修福,这一生有大福报,不但色泽美丽光滑,更是力大无比。国王非常宠爱这头大象,把大象封为百户王,并用金银珠宝把它装饰起来,并派专人照顾大象的饮食起居,让他在宫廷过著舒适奢华的生活。

修成罗汉的哥哥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次国内饥荒,罗汉哥哥他衣衫褴褛,托钵七日,都是空钵而回,饥饿和寒冷一直困扰著他。他饿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有时只得少许饮食,苟延生命。

一日,罗汉哥哥在路上托钵时,看到前世的弟弟投身在畜生道成为一头大象,但却身套缕罗绸缎,匹挂璎珞珠宝游行街道,城里百姓都以美味佳肴来供养它。

罗汉知道过去世他与大象的因缘,于是在黄昏时到大象住的地方,对大象说:

我和你前世都有罪业,你好好回忆往事吧!

大象蒙罗汉哥哥加持,当下回想起过去世的种种因缘。大象自知前世所造的罪业,忧愁不乐,从此绝食。

国王知道大象绝食,便派人查明原因,才知道日前黄昏有一沙门抚摩象耳,喃喃自语,当夜大象就不再进饮食了。

那沙门到底说了什么?国王有点愤怒的问。

没有听清楚他说什么。象王的守卫回答。

国王立刻吩咐卫士:你马上带几个人去请那位沙门过来一趟。

不一会儿,卫士便将那位沙门请来。

尊真的沙门,谓问您跟我的象王说了什么?它自从见了您之后,就闷闷不乐、不再饮食。国王著急的问著。

我只与它说我与你过去都有罪业,并没有多说别的。沙门回答的说。

沙门并向国王说明他与大象过去的因缘,国王听了以后,深深体会到因果报应,果然丝毫不爽。后来就流传著这么一首偈: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条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

贪吃的比丘

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优波笈多尊者继承了佛陀教化的事业,继续在摩陀罗国的那哆婆哆寺弘扬佛法,度化众人。

寺中有一位比丘,已经修行了很久都无法得道。其实他没有其他的毛病,就是贪吃贪喝,别人吃一钵饭盒就够了,可是他总觉得不够,吃了还想再吃。有时明明已经吃不下去了,还是要求别人施舍给他。

眼见比他晚进来的师弟们都一一得道,他很苦恼的请教优波笈多尊者:

师父啊!为什么我这么认真刻苦的修习佛法,却一直没有得道呢?

尊者回答说:正是因为你贪吃,所以一直没有得道。你不用著急,这样吧!明天我用你准备一餐饭,等你吃完后我再为你说法。

第二天比丘一起床,便急忙赶到优波笈多尊者那里。尊者见他来了,就端出一钵满满的小米粥,旁边放著一个空盆。钵里的粥不断冒出热气,还散发一阵诱人的香味,看得出来是刚做好的小米粥。

尊者说:这一钵小米粥归你了,你可以把它吃得精光,吃得像旁边的空盆一样空,不过你要知道,这是刚出锅的粥,要等它稍微冷一点之后,你才能吃。

但是比丘一闻到小米粥的香味就控制不住自己,很想马上把它喝掉,免得一会儿有人来分享,于是他低下头对著那钵热腾腾的小米粥使劲吹著,想让粥快点冷下来。

刚吹了一会儿,他就急著问尊者:这粥已经冷了,我可以吃了吧?

尊者盯著他说:小米粥就算被你吹冷了,可是你的心还是热的。你应该把粥看做是不干净的东西或者是一碗清水,这样你才能使自己的心冷却下来。

比丘茫然的听著尊者的话,似乎听懂些什么,可是还是迫不及待的端起钵开始喝小米粥,结果小米粥太烫,他不得不吐出来,刚好吐在面前那个空盆中。

这时,尊者指著他刚吐出来的小米粥对他说:你现在再把它吃掉。

比丘惊讶的回答说:这已经是不干净的东西了,怎么能再吃下去呢?

这时候尊者便对他说:只要你把一切饮食看做是别人的鼻涕或呕吐物,你的心自然会清净下来,内心清净才能深入了解佛法要义,修得正道。

这位比丘恍然大悟,马上改掉贪吃的恶习,刻苦用功,后来果然进步神速,不久就修成了阿罗汉果。

昆多轮柯之死

阿育王的好友昆多输柯,有一次前往一个偏远的地方,回国后发现自己生病了。随著病情不断加重,他的头上竟长出了许多脓疮。

阿育王听说后,马上派医生帮昆多输柯治疗。医生认为要让他恢复体力、增强体质,唯一的办法就是喝牛奶,于是昆多输柯只好前往盛产牛奶的地方。

当时有一个叫分那婆陀那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信奉外道。一个佛门弟子把这个情况报告阿育王,阿育王便派密使去探察。

过了些日子,密使带回外道的经典著作,阿育王看了非常生气,下令把分那婆陀那国的外道异教徒全部杀光,一天之内竟杀了十万八千多人。

当时有一个异教弟子,他对自己的宗教十分崇敬,画了一张佛陀在敬奉自己神明的画像。阿育王听说这件事,立刻将他的亲属抓来用火烧死。

盛怒的阿育王还下令:如果有人能杀死这个异教徒,捉著他的头来见我,我就赏他金子。

这时,昆多输柯来到养牛场已经有很多天了,每天都喝牛奶,但是病情仍然不见起色。长期生病使他的头发和胡须都长得很长,衣服也破烂不堪,浑身又脏又臭。

听到阿育王悬赏捉拿一个异教徒,养牛场的女主人看著昆多输柯,心想:看他狼狈的样子,这家伙是不是那个被追杀的异教徒呢?她悄悄对丈夫说:

你应当杀了这个异教徒,割下他的头,交给阿育王,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赏钱了。

女主人的丈夫听了,立即拔刀去杀昆多输柯。昆多输柯因为病弱的身体根本无力搏斗挣扎,一下子就被杀死了。

当养牛场女主人和丈夫把昆多输柯的头交给国王时,阿育王一看,震惊的说:

这不是昆多输柯的头吗

明白了整件事情后,阿育王低著头不说一句话,内心难过不已。

一旁的大臣便劝慰国王说:那些被追杀的异教徒也正面临这种苦难。大王应当给人民生存的欢乐,不要用死亡恐吓人民。

阿育王认为大臣说的有理,就下令停止一切杀害异教徒的行为。

许多比丘想不明白:昆多输柯以前做过什么事,为什么遭到杀头的报应呢?便去请示优婆笈多尊者。

优婆笈多说:过去世上有一个猎人,专门射杀野鹿。在一片森林中,有一池清泉,这个猎人经常在水边用网或绊绳杀这些野鹿。

佛陀在未成佛以前,还是修行者悉达多时,有天来到这水边吃饭、洗澡,然后坐在树下休息。野鹿嗅到生疏的气味,自然不敢靠近水边。猎人看到佛陀的前身坐在树下,不由得生气的想:难怪鹿都不来,都是因为这个人坐在这里。他越想越生气,竟举刀向佛陀的前身劈去。

这个过去的猎人就是昆多输柯,因为他杀了很多鹿,所以他总是生病,忍受著身体的痛苦,又因为他曾经用刀劈佛,所以才遭到被杀头的报应。

愚笨的槃特比丘

世尊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个比丘名叫槃特,他总是很用功的学习,可是却一点进展也没有,所以大家经常嘲笑他的愚笨。

佛陀怜悯他,于是亲自教他一偈,并且详细解释偈语的意义和内涵。

佛陀对槃特比丘说:虽然只是一句话,只要你好好记牢,用心体会,一样可以求得佛道的。

槃特比丘感恩佛陀的慈悲,每天都苦念这句偈语,用心思考和记忆,终于理解其中隐含的妙法,心中豁然开朗,证得阿罗汉,成为佛陀的罗汉弟子之一。

有一次,佛陀派槃特罗汉一座精舍为尼众僧团讲诵经文。消息传来,比丘尼们笑翻了,七嘴八舌的说:

哈哈!那个一字半偈都不会的傻瓜居然来给我们上课讲经。

我们来想办法嘲笑他,若他出糗!

好啊!明天我们等著看笑话吧!

比丘尼们边说边想像槃特的狼狈模样,开心的笑成一团。

第二天,槃特罗汉来到比丘尼们的精舍,众比丘尼忍住笑,请槃特罗汉开讲经文。只见槃特往那高位上一半,双目正视,说道:

说来惭愧,我年纪大了,学的东西却不多,今天来为大家讲经,不过尽力为大家讲解一偈罢了,希望各位静下心来听我说。

槃特罗汉说这些话时,底下仍然窃窃私语。槃特罗汉也不管底下的反应,便开讲佛陀亲自教他的那一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然后将偈语所说的道理仔细说明、解释。

槃特罗汉认认真真的讲解,本来想捉弄他的比丘尼们听了这样高深的法理,知道他的道行远远超过自己,心里万分懊悔,纷纷跪在槃特罗汉的脚下叩头自责。听完法后,五百比丘尼杂念顿除,纷纷证得阿罗汉道。

还有一次,波斯匿王邀请佛陀到宫中应供,佛陀带著两百位比丘众到宫中赴宴。佛陀将自己的钵递给槃特罗汉,要他拿著跟在身后,槃特罗汉于是毕恭毕敬的跟著佛陀向宫门走去。

大家来到宫殿门口,不料槃特罗汉被门前的侍卫挡住了。

你不是槃特老比丘吗?停下!侍卫们早已听说过他的愚蠢了。

像你这样的笨人凭什么享受国王的恩施!你就不必进去了。

佛陀对槃特罗汉说:你就拿著我的钵在这里等吧!

于是槃特罗汉只好在宫门外等著。

到了大殿,佛陀与二百比丘端坐下来,与波斯匿王、王后和文武百官见过礼,准备享用餐点。

这时佛陀喊了一声:槃特啊!把我的钵拿来。

站在宫门外的槃特罗汉就运用神通,伸手将钵从宫门外递进去。殿内国王和众臣忽然看见一条长长的手臂把钵递到佛陀手中,全都吓呆了,纷纷开口问:

是谁的手臂呀:怎么这么长?

是我弟子槃特罗汉的手臂。佛陀笑著回答。

波斯匿王一听,大声称赞说:好个佛弟子,居然有如此神通!怎么不见他的人呢?

他被守门侍卫挡在宫门外,不让他进来。一个大臣连忙禀告国王。

胡闹!怎么可以这样呢?快把他请进来!波斯匿王生气的命令大臣,转面又同佛问道:世尊,听说这比丘原本生性愚钝,为什么能够得道呢?

佛陀回答:学间不在多,能够确实实行才是最重要的。槃特虽然只学得一偈,但是他能深入领会,融会贯通,身体力行,不像有的人贪多图快,结果没有一样专精的,又有什么用呢?

是啊!是啊!国王、王后和文武百官听了都不断点头。

这时,槃特罗汉从容不迫的走进来,坐于佛陀身后,佛陀与他会心一笑。所有人心中都对槃特罗汉充满敬佩之意,再也不敢随便取笑、刁难他了。

挑粪人变成罗汉

舍卫城里有个穷人,他以清除城里的粪便用谋生的职业。在众人眼里,他就像粪便一样饥脏不堪,污秽下贱,每个人都不喜欢跟他来往。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看见别人就觉得惭愧,躲得远远的,免得别人看了讨厌。但是当佛陀来到这城里的时候,他却成为唯一见到佛光的幸运儿。

那天,他正挑著满满的一大担粪便从茅厕埋出来,准备运到郊外去种养草木蔬菜。一路上凡是遇到他的人都掩著鼻子,口中咒骂著:

搞什么鬼!也不会看看地方,到处乱挑!臭死了!

这种事情他早就习惯了,只能硬著头皮,忍气吞声的匆匆走过。

刚进一条窄巷,迎面走来了佛陀。看到佛陀身上佛光闪耀,挑粪人惊讶得说不出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里想著:

我身上这么脏又这么臭,怎么能面对这么尊贵的佛陀呢?他满面羞愧,赶紧折往另一条小巷,想躲起来。

喂!你为什么要躲著我?我是专门为你来的。佛陀在后面呼喊他。

佛陀是在对我说话吗?挑粪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不用避我,我确实是专门为你而来的。佛陀又说。

挑粪人看到佛陀走过来,又惊又喜,连忙放下肩上的粪担,急急的低下头说:

佛陀啊!我可是最下贱的人,浑身上下都是臭味,实在不敢靠近您呀!

看著他惶恐的样子,佛陀慈爱的说:没关系!你知道我为什么来吗?

挑粪人惶恐的回答道:不知世尊有何见教,我这种下贱的不洁之人,也能得到您的教诲吗?

佛陀微微一笑,说:我出世就是为了让受罪受苦的人得到解脱。

说完一把抓住挑粪人的胳膊,往空中一腾,转瞬间他们就飞到了恒河岸边。

佛对他说:去吧!到河褪去,让圣洁的河水把你的身体冲洗干净,然后我们就到精舍去。

挑粪人努力清洗,将全身上下冲洗了无数遍,只见河面上浮著厚厚的一层污垢。正当他要再搓一把时,忽然觉得身体不由自主的离开了水面,定下神来,才知道自己已经到了佛陀身边,马上拜倒在佛陀脚下。

佛陀将一件崭新的袈裟披在他身上,然后帮他剃度,随即将他带到僧团。

佛陀对照比丘说:从今天起,你们又增加一个新伙伴了,大家要尽力帮助他。

往后挑粪人每天精勤修道,不到十天便证到初果,过了一个月,又证得阿罗汉果。

舍卫城里的人听说挑粪人被佛陀收为沙门的事,纷纷议论著:

这怎么可能呢?那种低贱的人也可以成为佛陀的弟子?

就是说嘛!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唉:早知如此,我也去挑大粪算了,那么辛苦做生意做什么?

消息一传十,千传百,最后传到波斯匿王的耳朵里。

竟然有这种事!一个挑大粪的也能得度?波斯匿王有些生气,对文武百官说:

佛陀是贵族出身,继承释迦族的优秀种姓,他前后左右的人哪个是挑粪出身的?佛陀来我王宫时,我这么礼遇他,他怎么反而度化什么挑粪人呢?

波斯匿王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前往佛寺找佛陀,想当面问个究竟。

到了佛寺,波斯匿王看到一位比丘正坐在方石上专心缝补百纳衣,就是那个修成罗汉的挑粪人。他心想:我平时见到比丘觉得他们很圣洁,没想到现在挑粪的也能做,可想而知比丘都是些什么东西。于是很不恭敬的说:

喂!比丘,你给我去通报一下佛陀,就说本王要见他!

罗汉听了,马上使出神通,让自己的身体隐藏在大方石中,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波斯匿王大吃一惊:心想这个比丘神通可真不小。

过了一会儿,大方石中又现出比丘,对他说:尊王,佛陀有请。

波斯匿王呆了一下,收起愤怒不满的心,见到佛陀便开口问:

世尊,请问您是如何教化这位比丘,让他有如此神通?

他吗?他就是原先挑大粪的那个人啊!佛陀莞尔一笑。

波斯匿王一听,不高兴的说:世尊,真想不到你有此雅兴,不去宫中享福,反而去度化一个挑大粪的!

看见波斯匿王的固执偏见,佛陀问:大王,你进来时已见过那位罗汉了,难道他比其他人差吗?

不、不,他让我感到很惊讶,他得道的速度这么快,真是不可思议!波斯匿王说。

不是因为我教得好,这些都是靠他自己的努力和功德所获致的啊!佛陀说。

波斯匿王听了之后恍然大悟,非常惭愧的问:

请问世尊,能不能让我供养服侍这位比丘?

佛陀答应了。从此这位罗汉便受波斯匿王供养衣食住行。罗汉常常对国王传经讲法,使波斯匿王对下层的劳苦平民更加理解慈爱,而获得人民的爱戴。

两兄弟劝化父母信佛

很久以前有个妙庄严王,他的王后叫净德,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净藏,小的叫净眼。这两个儿子从小就修行菩萨道,已经具有神通。

有一天,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对净藏和净眼说:要是妙庄严王也能修行佛法就好了。

恐怕不行,我父亲从来不信佛的。净藏回答。

师父,我看要他信佛是难上加难啊!净眼也附和著。

们想办法让他来见我一次吧!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慈悲的说著。

净藏、净眼回到宫中,就一直想怎样能让父王去见师父,他们决定先对王后说这件事。

母后,我们希望您和父王一起拜访一次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好吗?净藏问。

王后为难的说:你们父王只信婆罗门法,恐怕

但是供养佛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啊!净眼说。

王后说:这样奸了!儿子,你们修佛苦行,应当会神通吧?只要你们在国王面前露露功力,我再劝劝他,应该就好办多了。

于是母子三人来到妙庄严王的宫中,妙庄严王正埋头忙于国事,皱著浓眉思索著。

大王,我和儿子来看您啦!王后说。

只有你一个人吗?儿子们呢?妙庄严王转头看看四周,不见儿子的身影。

忽然从窗外传来二人的声音:父王、母后,儿臣在这里。

妙庄严王和王后抬头一望,只见两个儿子凌空站著,惊讶得张大了嘴,说道:

怎么回事?

父王、母后,请看儿臣十八变化。

话才刚说完,净藏、净眼马上变成两尊金光闪闪的佛像,还不断朝他们招手。一会儿,佛像不见了,空中又现出两棵开满花的菩提树。忽然树不见了,天上飘下朵朵鲜花。鲜花过后,又见两匹骏马在空中奔腾,真是天马行空,自由往来。

净藏、净眼的十八般神功真让妙庄严王开了眼,不由得啧啧称奇。

当兄弟俩降到地上时,妙庄严王高兴的连连问道:你们的师父是谁?这是什么功力?能不能见到你们的师父?我想马上去拜访他。

于是妙庄严王和王后带著嫔妃、王子及群臣,一起出发到佛所去了,共计四万二千人,声势浩大。

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便为国王及王后等众人说法,妙庄严王听了心里产生极大的欢喜,立即将王位传给弟弟,自己与王后连同两个儿子还有众嫔妃都皈依佛法,出家修行。

妙庄严王就是后来的华德菩萨,净德夫人就是光照庄严相菩萨,而净藏、净眼就是药王和药上两位菩萨。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快乐?

佛陀在舍卫城时,有四个新进皈依的弟子聚在一起讨论修行的心得。

那时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到处开满美丽鲜艳的花朵,散发浓郁的香味,还有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这四个弟子看到这样的景色,感到十分惬意。突然其中一人问道:

在这个世界上,到底什么事是最快乐的?

一个弟子不假思索的回答:春天郊游是世间最大的乐事。就像在这样的天气里踏青,一面感受春天的温暖,一面观赏那些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的花朵,真是世上最大的快乐啊!

另一个弟子听了,连忙说:不对!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快乐是亲戚们的聚会。你想想,在一个好日子里,亲戚们都健健康康的聚在一起,大家一起举杯畅饮,唱歌跳舞,这是何等的快乐!

这时候另一个弟子发言了:你们两个人的看法都不对!我说有钱才是最快乐的事,有了足够的钱,什么事都好办,你们说是不是呢?

听到他们的话,那个最先发问的弟子说:我不赞同你们三个人的意见,我认为老婆和侍妾长得美丽可爱,才是最快乐不过的事!

于是他们四个人开始争论起来,争得面红耳赤、口沫横飞,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说的才是对的,互不相让。

佛陀知道了这件事,便对他们说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国王名叫普安,统辖著一块不大不小的国上。他的国上四方有四个国家,普安和四个国王的感情很好,经常邀请他们来王宫住上一个月,又吃又喝,十分快乐。

有一次,普安国王又准备各色美味佳肴,邀请这四个国王来聚会,足足聚了一个月。临别的那天,普安问四个国王:人活在世上,怎样过才算得上快乐?

第一个国王回答:春天到来的时候,到郊外去踏青,欣赏美丽芬芳的鲜花,是最快乐的事。

第二个国王回答:亲朋好友问的聚会是最快乐的,大家尽情吃喝,尽情娱乐,是何等惬意!

第三个国王回答:拥有无数钱财,可以让我随随意花用,才是真正快乐的事。

第四个国王回答:拥有美貌的王后以及嫔妃,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

四个国王回答完后,普安对他们说:你们认为最快乐的事,在我看来恰恰是让人感到痛苦的事,因为这些东西总有消失的一天,生命是无常的,我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其实是自身的化灭。

这四个国王听了普安的一席话,都认为有理,频频点头。

佛陀对那四个新出家的弟子说:那位普安国王就是我的前身,而四个国王就是你们四人的前身。你们前世已经讨论过相同的问题,怎么现在还不懂呢?

四个新弟子听了佛陀的话,感到很惭愧,同时心中的疑惑也被解开了。后来他们认真修习佛法,终于都修成了罗汉。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痛苦?

佛陀在舍卫城讲解佛法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四位弟子听完他的讲解,结伴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那时正是盛夏,暑热难当,所以他们坐在一棵壮硕茂盛的石榴树下乘凉,并互相交换各自修习佛法的心得。

说著说著,不知不觉转到另外的问题上,其中一个弟子问大家:

你们说一说,在这个世界上,到底什么最让人感到痛苦?

这有什么难的!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感到痛苦的是淫欲之心,当它产生的时候,往往带给人极大的痛苦,甚至招来杀身之祸。一个弟子回答。

这个弟子的话刚结束,另一个弟子就说:我认为你说的不对,在这个世界上最令人感到痛苦的是饥渴。想想看一个人吃不到饭、喝不到水的模样,还有什么比这更痛苦的呢?

另外一个弟子听了也说:你们两个说的都不对!世界上最让人痛苦的是突然遇到让人害怕和恐惧的事情。

这时候,那位最先提问的弟子开了腔:你们三个都错了,世界上最让人感到痛苦的是生气愤怒之心,它一方面使人感到痛苦,另一方面又化成一种力量,使生气的对象承受无尽的痛苦,这才是世界上最让人感到痛苦的事情。

四个人都觉得自己说的才是对的,于是争吵起来,一直吵到太阳快下山还是毫无结果。

佛陀知道了,晚上便来到他们住的僧房中,同他们询问争论的情况以及各自的论点。佛陀听完他们的话,沉吟了一会儿,才对这四个弟子说:

你们四个人的意见都没有抓住痛苦的实质,所说的都只是表面。其实,天下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人有肉体的存在,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无论淫欲之心、饥渴之念、愤怒之心或害怕恐惧的心都是源自于人这个肉体。

四个弟子听佛陀这样一说才开了窍。不停点头称是。随后佛陀又为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具备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等五种神通的比丘,名字叫做精进力。他常常独自到一棵大树下安静修行。在这棵树的附近住著四种动物,分别是野鸽子、小鸟、毒蛇和梅花鹿,它们相处得很融洽。

有一天晚上,这四种动物热烈谈论著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时精进力结束了修行,听见动物们有趣的谈话,就继续坐在树下,闭著眼睛静静听著。

不知不觉中,动物们转换了话题,开始互相问道:世界上什么事情最痛苦?

小鸟首先说:依我看来,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就是饥渴丁。饥渴的时候,身体瘦弱又没有力气,眼睛也开始昏花,还会神志不清,所以我认为饥渴是最痛苦不过的事情。

野鸽子接著说: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是饥渴,而是色欲。当色欲来临时,为了满足自己,就会无所顾忌起来,不达目的绝难罢休,我觉得这才是最痛苦的事情。

毒蛇急促的说:你们两个的看法都不对。我认为愤怒的心才是最为痛苦的。那种心情一产生,往往会忘掉一切,把最好的朋友也当成敌人,不但让无辜的人受到残害,还可能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这才是世界上最使人感到痛苦的事。

毒蛇说完,悔花鹿也跟著发表高见:不对、不对!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应该是恐惧的心情。我白天在林间或野地觅食时,精神总是高度紧张,一方面要提防神出鬼没的猎人,一方面又得提防凶狠的虎狼。如果稍微听到一点动静,就得马上逃开,每天都得提心吊胆的过日子。这种惊惧和害怕的心情才是最可怕的。

梅花鹿一说完,小鸟就开始反驳,随后毒蛇和野鸽子也加进来,大家各持己见,谁也不让谁。

精进力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了,他突然咳嗽了一声,那四种动物都停住嘴,一起转过头来看著他。

精进力对她们说:刚才你们的争论我都听见了,我觉得你们说的都不对。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其实是有所作为,有所作为才是痛苦的根本。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舍弃世俗的生活,开始学习佛道。我消除一切杂念,断绝非分之想,不贪图肉体存在的快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断绝痛苦的根源,而求得涅槃。人一旦涅槃,肉体也就随之消灭,这样一切忧患也就完全结束了,才能求得最大的安乐。

精进力讲完这番话后,就不再作声,闭上了眼睛又继续修行。

那四种动物一时愣住了,大家都静静思索精进力的话,一时间心中恍然大悟,懂得了一些佛法的道理。

佛陀说完这个故事,和善的望著眼前四个弟子,对他们说:

那四种动物就是你们四个人的前身。你们的前身已经了解痛苦的根本所在,为什么现在还要再提出来争论呢?

四个弟子听了感到十分的惭愧,从此更加勤苦修习,最后修得罗汉道,四个人都成了阿罗汉。

落荒而逃的魔鬼

从前,在舍卫城郊外有一个非常荒凉偏僻的地方,那里住著一个魔鬼。这个魔鬼善于变化自己的形体,经常在这一带作祟,祸害不少人。

曾经有一个远来的商人,带著不少香料,准备到舍卫国做生意。当他走到城郊峙,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四周空无一人,只有半人高的野草和几株杂树在夜色中摇动著。

走了一会儿,他的肚子开始饿了,准备先吃点粮食再进城投宿。他走到一棵树下,放下货物,取出粮食慢慢吃了起来。他一边吃著干粮,一边闭上眼睛盘算这些货物出手后能赚到多少钱。

这时候,魔鬼悄悄出现了,他闻到从包裹里散发出来的香气,猜想这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香料。魔鬼趁这个商人不注意,化成一道白烟,随著吞下去的干粮一起进入商人的肚子里,这商人却丝毫没有察觉。

商人填饱肚子后,又拿起包裹,站起身继续向舍卫城赶去。走了不久,肚子开始发出声音,他心想:奇怪?刚才吃了那么多干粮,怎么肚子又叫了?

商人忍耐著走了几步,肚子却开始痛起来,而且越来越痛,仍佛有什么东西在肚子里蠕动著。他实在忍受不住,就扔下装有货物的包裹,在地上翻滚起来!

他越滚离包裹越远。这时候,魔鬼趁机化作一道白烟从商人的嘴里散出来,然后拾起包里跑掉了。结果这个商人不仅被魔鬼折磨得死去活来,还丢掉许多香料。

正因为魔鬼常常这样作祟,所以很少有人敢到这里来,这里也就显得更加荒凉恐怖了。

有一天,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尊者有串去舍卫城外三十里远的一个寺院中,傍晚回来时恰巧路过这里。目犍连一走到这里,马上感到一阵寒意。

天快黑了,目犍连急急忙忙的赶路。等到目犍连走近时,魔鬼便从树后门出身来,化成一道白烟,从目犍连的鼻子进到他肚子里。目犍连因为一心赶路,并没有注意到。

目犍连走著走著,突然觉得肚子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最后竟然像雷声一样。目犍连觉得十分奇怪,他停下脚步,在路边的杂草丛中盘腿生了下来,摒除一切杂念后,发现原来是个魔鬼在自己腹中捣乱,于是目犍连大声的对魔鬼说:

你这个魔鬼还是快出来吧!我是佛陀的弟子,你根本不能伤害到我,所以赶快离开吧!否则我会用法力将你打入地狱!

魔鬼听了之后,以为目犍连只是吓他而已,仍然继续在目犍连的肚子里作怪。

目犍连见魔鬼还不出来,就对他说:

魔鬼你快出来吧!不要再作怪了,我是佛陀的弟子目犍连。

魔鬼一听到这句话,不由得害怕起来,因为他知道目犍连是佛陀弟子中最有神通力的一个,于是匆忙化做一道白烟,从目犍连张开的口中钻了出来,然后跪在地上请求目犍连宽恕他。

目犍连原谅了这个魔鬼,并告诫他以后不可以再骚扰过往的行人。魔鬼答应后立刻一溜烟的跑掉了。

从此,魔鬼再也不敢出来作祟,而这个地方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泡沫般的美丽

从前,在摩竭国有个观园,里面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这一天,有一男一女在园内烧香拜佛。那个男子是城中一个大臣的儿子,名叫畏民间;那女子是个漂亮的女人,名叫上金光首。这两个人被彼此吸引,在拜佛时一直忍不住偷偷看著对方。

突然间,上金光首仰翻在地上,四肢僵硬。畏间非常惊讶,过去推了她一下,可是她却一动也不动。

畏间不知所措的看著躺在地上的上金光首,只见她的脸色发黑,眼睛、嘴角、鼻孔、耳朵都开始流出脓血来,一股恶臭直扑他的鼻孔。畏间这才明白,上金光首的确死了,而且在炎热的阳光下已经发始腐烂。

转眼间,美丽的上金光首变成一具腐烂的女尸,一群群绿头苍蝇循著恶臭飞来,全都在尸首上吃喝那死肉败血。

畏间怎么地想不出上金光首的死因,不禁惊恐万分,准备拔腿跑掉。刚站起来要跑的时候,却听到身边的树木说起话来:

这女子死得真可怜!那么漂亮的脸蛋,那么苗条的身材,却不明不白的被抛在这里。

又有一棵树说:这位先生,难道你只贪图她生前的美丽,不管她死后的凄惨吗?

畏间本能的停住双脚,他奇怪树怎么会说话,听到树的话,他一时间感到惭愧,便从身上脱下外套,将那已经腐烂发臭的尸体盖住,搬到树林中藏起来。

畏间向园外走去,刚走了几步,忽然看见半空中亮起万丈佛光,照亮整个天空。佛光中佛陀威仪万方,神采奕奕。

畏间顿时忘记了刚才的事情,心中异常兴奋。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再定睛一看,令他更惊奇的事发生了,帝释天放著五彩祥瑞的光芒,站在他面前。

小伙子,恭喜!恭喜!你年纪轻轻就有福报看到佛陀的法相,肯定做了什么善事吧?帝释天走过来赞扬畏间。

畏间听了这话,忙对帝释天说:帝释天神,您真是救苦救难。我正愁得不得了呢!请您给我指条光明大道吧!

小伙子,不必发愁,有什么事与我到佛所去说。

于是他们一起来到佛陀居住的精舍,帝释天变出一朵花来,交给畏间说:

把这花放在佛陀的身上,有什么话尽管对佛陀说。

畏间照上帝释天的指点将花放在佛陀足上,退后叩首说:

佛陀啊!我要告诉您一件事。今天有个女孩邀我到观园去游玩,后来莫名其妙的死去了,她七窍流血,皮腐肉烂,我看到简直吓坏了。现在我该怎么办?

佛陀正准备开口说话时,从外面走进来了两个年轻女子。畏间看见她们大吃一惊,原来那个年长一点的正是上金光首。

两个女子拜完佛后走了出去,畏间转头一看,佛陀和帝释天神都不见了,面前却站著文殊师利菩萨。

小伙子,你认识刚才拜佛的那对姐妹吗?文殊师利菩萨问。

我只认识那个姐姐,它是上金光首。畏间回答。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你从今天的事情中知道了些什么?

顿时,畏间心中觉悟了,他马上回答道:

美丽不过就像泡沫一样,会年老、会消失,上金光首也是如此。我不用著迷于她美丽的容貌,就连与她之间的快乐都是瞬息的幻想,只有佛道才足我永生的依靠。

文殊师利菩萨满意的笑了,随后便消失不见。这时畏间才明白,这些都是文殊师利菩萨为了教化他而示现的,从此精进求道,后来成了德光耀菩萨,最后成佛。

贪睡的比丘

佛陀常教导弟子们在学习佛法时要认真,要用心,绝不能懈怠、懒惰。大多数弟子都遵从佛陀的吩咐,勤奋修行,很多弟子因此得了道,修成罗汉,消除许多烦恼和痛苦。但是有一个比丘,就是不肯用功,每当别人在打坐修行时,他却呼呼大睡。僧团里的师兄弟们劝了他好几次,他还是照样我行我素。

这个比丘最大的毛病就是嗜睡,每天吃饱就睡,睡觉时还将自己的房间关得死死的,一个人在房中蒙头大睡,别人怎么叫都叫不醒。

这天中午,嗜睡的比丘托钵乞食回来后,便回到自己的僧房倒头大睡。他这一睡就没有起来过,僧房中如雷的轩声一直持续到第二天。

第二天上午是佛陀为大众说法的日子。所有的弟子都来了,唯独缺那个嗜睡的比丘。

佛陀问:那个爱睡觉的弟子怎么没有来呢?

一个弟子急忙站起身来回答:佛陀!他从昨天中午睡到现在还没有醒过来,我们怎么叫他都叫不醒。

佛陀心中想起,这个爱睡觉的比丘从今天算起只剩下七天的寿命了,如果让他这样在昏睡中死去的话,他是得不到善终的。佛陀非常怜悯他,所以先让弟子们诵读经文,自己带著阿难前往贪睡比丘的僧房去。

佛陀和阿难还没到,远远就听见雷鸣般的轩声,一阵接著一阵,一阵高过一阵。推开房门后,轩声更大了,那位比丘依然蜷缩在床上,睡得正香。

阿难先叫了几声,可是比丘毫无反应,依然睡著。后来佛陀走到比丘床前,用手指轻轻摇了摇比丘的身体,这个熟睡的比丘马上醒了过来。

比丘见到佛陀正站在自己面前,慈爱的俯视著他,急忙起身向佛陀顶礼,说道:

尊敬的佛陀,论原谅弟子无礼。

佛陀告诉他说:你只剩下七天的寿命了,我不忍心见你在昏睡中死去而得不到正果,所以特地来叫醒你。

这位比丘大吃一惊,他根本没想到自己只剩下七天的寿命,他又惊又怕,不知所措。

佛陀安慰他说:这是你命中注定的事。好几世以前,你出家做比丘,却只知道吃和睡,从来不思惟法义,也不遵守佛法戒律。因为没有种下任何福德,命终后灵魂投生成米虫,就这样过了五万年,然后又投生为田螺、蚌和树干中的蠹虫,前前后后各过了五万年。

你前身所投生过的生命都喜欢住在昏暗没有光亮的地方,而且非常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更特别的是这四种生命都喜欢睡觉,一睡就是一百多年,完全不懂得求上进。经历了二十万年,你才赎清前世的罪孽,所以今生能够投胎为人,并且出家做了比丘。

既然做了比丘就应该勤苦修行,认真钻研。没想到你又像二十万年前一样贪吃贪睡,为什么你总是睡不够呢?可别忘了二十万年前你的前身的结果。

比丘听了佛陀的话,羞惭得满脸通红,连忙向佛陀表示忏悔,就在他深深自责、忏悔的时候,一切杂念都随之消除了,并且在最后的生命里修得了阿罗汉果。

无心之过

从前在舍卫国里住著一个老人,他和一个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后来老人受到佛陀教义的启发,就和儿子一起出家,老人当了比丘,他的儿子当小沙弥,两人成为师徒。

这天,老比丘带著小沙弥一起出去化缘,师徒俩不知不觉越走越远,等他们想到要回去时,天已经快黑了。师父年纪大,走得很慢,徒弟就上前来搀著师父走。

天色越来越黑,当他们来到一座树林中,已经伸手不见五指了,只能听见师徒俩行走的脚步声和树叶的沙沙声,还有从远方传来的各种野兽凄厉的叫声。

小沙弥知道树林中常有野兽出没,为了保护师父,就紧紧抱住师父的肩膀,连扶带推的快步向树林边缘走去。

师父年老力衰,又东奔西走了一整天,早就累得走不动了,加上看不清楚道路,在儿子情急的一推之下,一个踉跄跌倒在地,刚好头磕在硬石头上,一下子就死去了。

小沙弥看到师父倒在地上,赶忙把他拉起来,可是见他没什么反应,才发觉师父已经死了,不禁大吃一惊,痛哭失声!

天亮以后,小沙弥独自一人回到寺庙。

寺里的比丘们知道事情的经过后,纷纷谴责小沙弥:

你看!都是你不小心,害死了自己的父亲。

就是说嘛!竟然把自己的父亲推去撞石头,真是个不孝子!

小沙弥有口难辩,心中觉得很委屈,就去找佛陀诉苦。

佛陀让小沙弥坐下,说道:你要说的话我全都知道了,你师父的死不是你的错。

话虽如此,但小沙弥还是眉头皱紧,没精打采的。

佛陀看了,微笑著继续说: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吧!从前有一个父亲生了重病,儿子很著急,到处求医间药。每天他服侍父亲吃过药后,就扶父亲上床躺下,让父亲睡个好觉。可出他们住的是一间茅草屋,地上又潮湿,引来许多蚊蝇,整天嗡嗡的飞来飞去,打扰父亲睡眠。儿子见父亲在床上睡不著,马上找来苍蝇拍到处追打蚊蝇,却怎么也打不完。

儿子又急又气,转身抄起一根大棍子挥舞著,对著空中的蚊蝇拼命追打。恰巧有一只蚊蝇落在父亲的鼻子上,儿子一时没看清楚,慌忙一杖打去,父亲就这样被棍子重重揍了一下,连哼都来不及哼一声,就死去了。

佛陀停了一会儿说:孝顺的儿子在无意中伤人性命,只能算是一个意外,不能因此指责儿子是杀人犯,否则可就冤枉他人了。

佛陀看到小沙弥听得很认真,似乎有所感悟,就进一步问:

你使劲推你的师父,是怕师父遭到野兽的袭击,想赶快离开树林,并不是心存恶念,故意要伤害他的性命,是吗?小沙弥点头称是。

我讲的故事和你所经历的事有些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佛法是慈悲的,你安心修行吧!

小沙弥听了佛陀的话,心中获得了安慰,从此更加的勤奋修行了。

习气难断的罗汉

习气在人的身上,就像装过酒的酒瓶,虽然将酒倒光了,但瓶中仍有酒味一样的难以断除。

像毕陵伽婆蹉阿罗汉就是一个例子。

毕陵伽婆蹉阿罗汉曾经五百次投生在高贵的婆罗门家,所以造成他骄傲轻慢的个性。

你算什么东西?我可是五百世的贵人福种,你这个暴发户区区几十年又算什么!

对于比家世的人,毕陵伽婆蹉阿罗汉总是用这种看不起的态度对待,就算修得阿罗汉后,他还是带有贵族的习气。

有一天,毕陵伽婆蹉来到恒河岸边观赏风景。恒河水神见有罗汉降临,连忙上来接驾,恭敬的说:

尊敬的罗汉,难得的圣贤,我万分荣幸。

搞什么?你这个小奴仆,还不快快断流,让我过河!

恒河水神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水神气得浑身颤抖,生气的说:你这没礼貌的家伙,给我等著!

小奴仆,我难道怕你不成?

恒河水神立即跑去精舍向佛陀告状:

世尊,有个罗汉圣者到恒河水边,我以礼待之,他竟骂我小奴仆,叫我断流让他过,实在无法无天啊!

佛陀静静听著,然后说道:你不要生气了,我让他向你赔礼道歉,让他忏悔自己的过错。说完佛陀便和水神一起来到恒河岸边。

华陵伽婆蹉听到佛陀的教诲,便向水神道歉:

小奴仆,对不起!

佛陀,您看!他还是叫我心奴仆啊!水神更加气愤了。

佛陀对水神说:水神啊!毕凌伽婆蹉不是有意的,这是他累世的习气。

水神只好无奈的回到恒河水宫去了。

佛陀转身对毕陵伽婆蹉说:毕陵伽婆蹉啊!身为罗汉,坏习惯仍然未改。过去一个婆罗门一连骂了我五百次,他可痛快极了,以为我会生气,没想到我毫不生气。他又一连赞美我五百次,以为我会高兴,没想到我也毫无高兴之意,他只好走了。只要能断除烦恼和不良的习气,一切事情不管好坏都没有什么不同,根本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佛陀慈爱的教导毕陵伽婆蹉,希望他能除掉旧习气,成为一位真正的罗汉。

看见佛陀

毗舍离国有五百个盲人,他们因为看不见,做不了任何工作,只能各自乞讨度日,受尽人们的歧视。

这时,悉达多太子成佛了,佛陀出现于世的消息传到这五百位盲人的耳里,他们心里再也不能平静了。因为凡是见到佛陀的人,所有病痛折磨都能一扫而光,所有的痛苦都能化解,一切忧愁、烦恼都能解脱。于是,这五百盲人一起商量说:

我们多么需要见到佛陀啊!只要见到佛陀,我们就能见到光明了!

一个带头的盲人说:对!我们应该去见佛陀,而不是等在这里让佛陀来见我们,大家说是吗?

可是我们要怎么去呢?我们根本看不见路呀!几个盲人无奈的说。

那带头的盲人说:如果大家真的要去见佛陀,就必须请人带路。这样吧!我们每人想办法讨足一个金钱,凑足五百个就请人带大家去。

于是大家分头去讨钱。经过好些日子,吃了不少苦头,这五百盲人才凑足五百枚金钱,请到一个人来为他们带路。

带路的人在最前面,其他人一人拉住一人的衣服,排成一行,长长的队伍蜿蜒曲折,非常壮观。

他们往佛陀所在的舍卫国出发,一路历经种种艰辛,但越走心中越亮,脚下似乎也轻松了。可是在快走到摩竭国的时候,要经过一片山泽,那领路人见道路艰难,便找借口溜了。

盲人们等呀等,始终不见那领路人回来。众盲人惊慌的说:

大家的心血都白费了,那个坏蛋把我们的钱拿走了又不管我们,这可怎么办呀?

正当大家六神无主,进退不得的时候,那个带头的盲人听到前面有水声,便让大家手牵手往那方向摸去。走著走著,突然他们听到一阵怒骂:

你们这些畜牲,瞎眼了吗?把老子种的幼苗都踩死了!

哎哟!实在对不起,我们是真的看不见啊!要是看得见也不会犯这种错了。好心人啊!求您大发慈悲,指给我们一条去舍卫国的路吧!我们的钱已经被骗走了,只有等以后再来赔您的秧苗,我们绝不食言!

田主觉得这五百个瞎子也确实可怜,长叹一声说:

算了!你们跟我来吧!我找人带你们到舍卫国去就是了。

今天可遇到大好人了!盲人们又惊又喜,连忙道谢不已。

田主派人带盲人们往舍卫国,等到了舍卫城,盲人们高兴极了,没想到寺里的住持说:

你们来迟了,佛陀已经回到摩竭国去了。

盲人们大失所望,便又折往摩竭国。一路上吃苦受累,好不容易到了摩竭国,谁知佛陀又回到舍卫国去了。

盲人们虽然已经劳累不堪,但他们坚信能见到佛陀,于是又回头向舍卫国出发。他们下定决心,不见到佛陀绝不罢休。可惜的是,这次到舍卫国仍未见到佛陀。

佛陀去了摩竭国。寺庙住持同情的说,盲人们只好又回摩竭国去。

当这些盲人共走了七个来回的时候,佛陀见他们的善根已经成熟,便在舍卫国的精舍等候他们。

佛陀的慈光闪耀,照得盲人们两眼放光,他们终于见到向往已久的佛陀了。

救苦救难的佛陀啊!请赐我光明,让我一睹像天光般的佛陀啊!五百盲人纷纷跪下,五体投地,顶礼感恩。

佛陀看他们这么虔诚,便对他们说:

你们这样虔诚,以坚定的信心长途跋涉,我答应让你们重见光明。

谢谢佛陀的慈悲!五百盲人当下就重见天日了。全都跪在地上感恩的说:

感谢佛德无量!愿佛陀为我们授戒,我们万世万代永远跟随您、供养您!

佛说:好的!我的徒弟们!

于是五百人成了佛陀的弟子,尽心修行,最后都成为阿罗汉。

为法衣发无上道

舍卫城里有一个长得非常美的女子,她有窈窕的身材,漂亮的脸蛋,眉毛弯弯的,嘴巴小小的,尤其一双大眼睛更是楚楚动人,城里的男子都为她著迷。

这漂亮女子十分清楚自己的身价和魅力,每天让不同的男子陪著去游玩。

这天,有个大官的儿子陪著漂亮女子出去游玩。他们坐在一辆马车上,刚好被路过的文殊师利菩萨看到,菩萨顿时生出慈悲心,想度化那漂亮的女子,于是想了一个好主意。

男子和那漂亮女子经过一个叉路口时,那女子忽然眼睛一亮,见到路旁站著一个英俊的少年,眉清目秀,神采飘逸,还有那身闪闪发光的衣服,更衬托出那少年的超凡脱俗。

漂亮女子看得心神荡漾,马上叫车子停下来,还没停稳就跳下车向路口跑去。她一心思念英俊少年和他身上的漂亮衣服,早就把大官的儿子忘在脑后。

哎呀!你上哪儿呀?大官的儿子急坏了,不停的在后面追著,漂亮女子却头却也不回的往路口跑去。

这时,天王变成一个男子来到他们身边,挡住那女子说:等一等,美丽的女子。

漂亮女子忽然被一个男子挡住,一下子楞住了。

你听我说!挡住她的男子接著说:那少年虽然英俊无比,光彩照人,但他对美女是不感兴趣的。

漂亮女子狠狠瞪了他一眼,又要往前走,那男子仍挡住去路,说道:

你别傻了,他真的对情欲不感兴趣,你会后悔的。

为什么呢?漂亮女子见那男子挡住不放,只好心有不甘的问。

他是文殊师利菩萨,能满足世间众人的一切愿望,却没有任何私欲。天王变成的男子说完这话就不见了。

漂亮女子心想:听说文殊师利菩萨能施一切,我想要他身上的漂亮衣服,看他能不能施给我。

想到这儿,女子便走过去对英俊少年说:仁者,您能把身上的衣服施舍给我吧?

少年说:你要是能发愿修学佛法的话,衣服就给你。

真的?漂亮女子又惊又喜,没想到他这么痛快的答应。

真的。文殊师利菩萨肯定的回答。

猛然间,漂亮女子心里因为想得到法衣而发出无上道心,内心充满法喜。

从此,这女子便奉行五戒,专心修恃佛法,成为一个虔诚的佛弟子了。

无言菩萨

舍卫城中有位名叫师子的将军,有一天他得知妻子怀孕了,心里非常高兴,静静等待自己儿子的降临。

孩子出生那天,从空中传来一阵洪亮的声音:.

师子将军,您的孩子不是普通人,应该守口如瓶,谨慎少说话,请您不要用世俗的眼光来衡量更您的孩子。

将军听了,知道自己的儿子不是一般人,于是更加用心的呵护他,并把他取名叫无言。

渐渐的无言长到八岁了,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容貌堂堂,心地慈善,城中没有人不喜欢他的,师子将军夫妇满心欢喜。

有一次,将军父妇和无言在舍卫城听佛陀讲法,无言听得津津有味,但就是不发一语。

舍利弗向佛陀问道:世尊,师子将军的儿子慧根充足,可是就是不会说话,这是为什么呢?

佛陀说:不要轻视这孩子!这孩子出生之前已经在无量佛前许了大愿,累积种种善根,早已达到不退转菩提道。现在他善根受我教诲,已经获得四禅了。看他这般年纪,其实已经能调伏无量众生。

佛陀的这番话解开了师子将军夫妇和众人心中的疑惑。

这时,无言显示神通之力,从自己右手掌中变出一朵灿烂美丽的莲花,不停在手心上像车轮一般的旋转。众人看了都感到十分惊讶,高兴的说:

原来师子将军家的小孩是大菩萨呀!

这时无言低头合掌念道:南无阿弥佛陀。

与会所有菩萨听到了,也一起念著:南无阿弥佛陀。

一时间,与恒河沙粒同数量的十万世界震动六次。

菩萨们用妙香花和种种伎乐供养佛陀,之后无言和所有菩萨跳跃至虚空世界中,一起唱念偈颂并且赞颂佛陀的无边功德。

羼提和山的劫难

很久以前,佛陀发愿行菩萨道的时候,他的名字叫做羼提和山。当时他住在一棵果树下,靠著吸食果子上的露水修行。

这天,他又坐在果树下,饮食果子上滴下的露水,刚好国王迦黎率领文武大臣到这片山地围猎麋鹿。

擅长射箭的迦黎王,一举弓立刻射中一只麋鹿,但被它逃跑了,迦黎王便骑著马往树林里追。追到杯中,突然看见一棵果树下坐著一个人,正张嘴喝著树上滴下的露水,于是带著部下过去,高声问道:

请问你有看见一只受伤的麋鹿跑过来吗?

羼提和山专心的饮著露水,没有回答。

你有没看见一只受伤的鹿?迦黎王提高音量再问了一次。

羼提和山看见迦黎王这群人都来到自己的面前,便低下头双手合十安稳的坐著。

迦黎王见他不理不睬,生气的问:该死的叫化子!你听见没有?有没有看见一只受伤的鹿?

羼提和山菩萨回答:嗯!我听见了。

迦黎王生气的拔出佩剑,说:国王问话你竟敢不回答!我今天非杀了你不可!

羼提和山菩萨平淡的说:我在听大王说话。

迦黎王手里舞著寒光闪闪的长剑,生气的说:你是什么人?我允许你在死前将一切交代清楚!

羼提和山平静的说:我是忍辱之人。话才刚说完,突然感觉右臂一阵巨痛,原来已经被国王砍掉了,但他还是强忍著痛说:

我只是个忍辱的修道者,过著与世无争的生活,大王还要这样害我,那么一般的百姓怎么办呢?我发愿成佛的时候,一定先度化你,不让众生因为学习你的行径,而增加罪恶的业报。

迦黎王见羼提和山仍不求饶,更加恼怒成羞,随后又砍掉它的左手、两脚、双耳和鼻子,大声骂道:

我就让你这样子修成佛道?

羼提和山菩萨血流如注,非常的痛苦。

忽然,天空变得黯淡无光,大地开始震动。迦黎王感到非常害怕,急忙逃回城堡里躲起来。原来迦黎王这样残暴的行为震动了四天王天的天王,天王们严肃的聚在一起指责迦黎王,要求惩罚他。

天王们说:这个国王实在太残酷无情了,我们要灭了它的国家和族人,以惩罚他十恶不赦的罪行!

羼提和山忍住痛苦,冷静的说:不能这么做!我会受到这样的对待,都是因为我前世不信奉佛法,杀害生灵,所以今生得到报应罢了。虽然国王凶狠的加害于我,但我仍会像母亲对儿子一样的怜悯他、原谅他。你们千万不要惩罚他!

天王们虽然生气,但是了解这样的因缘后,也只好让羼提和山自己解决这件事。

后来,羼提和山的弟弟来了,他也是一个修行得道的人。

羼提和山的弟弟用神通力帮哥哥回复手足和耳鼻,气愤的说:

哥哥,你为什么不生气呢?像迦黎王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给他一点教训!

恢复本来样子的羼提和山对弟弟说:

好弟弟!谢谢你不远千里来这里救我,我经历这次劫难,对成佛的心志更加坚定了。报复、惩罚是不能解泱问题的,只有我成佛后才能度化众人。

这时,天上地下所有的神祇全被这样的话感动了,纷纷来到羼提和山面前向他致敬,于是羼提和山的善良行为和成佛的心愿便被众生传颂著,直到如今。

千辛万苦求佛偈

从前有一位修道人,名字叫做善信。他出生的时候世上已经没有佛法传布了,但他还是苦心寻求正道佛法,希望可以找到正确的解脱之道。

有一天,空中忽然有股洪亮的声音对他说:

善信!你仔细听著,从这里往东方六十万里的地方,有个叫作善住的国王。佛陀曾在他的国家出世,佛教一度传遍各地。可惜佛陀涅槃后,佛法渐渐衰落,现在全国已经连一所佛寺都没有了。那里住著一个贫穷的女人,长得非常丑陋,可是她会说半句佛陀的偈语,现在地想传授给别人。你就去取那半句偈语吧!说完,空中便寂然无声了。

善信毫不迟疑的踏上前往东方的遥远路程。他日日夜夜赶路,走得腿都肿起来,脚也裂开,鞋子外都渗著血迹。

有一天黄昏,忽然前传来一阵凄惨的叫声,善信跑向前一看,马上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在他面前有一大块望不到边际的淤泥,范围不知有几万里。

善信心想:刚才的叫声凄惨无比,一定是什么人被吞没了!想到这里便觉毛骨悚然,浑身发抖。

这时候,从善信头顶上飞过一只乌鸦,停在淤泥上歇息,没想到一停在上头便沉下去了,一下子就没了踪影。

善信当场愣在那儿,内心沮丧极了。他想:看样子我是过不去了。得不到佛的偈语,我怎么使佛法发扬光大呢?

善信低下头,看看自己破烂的衣服和脚上血肉模糊的伤口,一阵阵疼痛传遍全身,善信于是想著:我今天就死在这里好了!佛陀啊:我为此而舍弃生命,死得其所。想完就朝眼前的淤泥走去。

当他一脚踏上淤泥的时候,奇迹发生了,脚下出现一条洁白笔直的平坦大道,大道直通东方,通到看不见的天边。

善信心中很高兴,顿时忘掉他所受的烦恼痛苦,,快速奔跑在洁白笔直的大道上,越走越兴奋,很快使到了善住王的国家,找到那个丑陋的女人。

那位丑陋女子住在一间茅草屋里,一见善信就问:

远方而来的客人啊!你找我有什么事?

我是专门来拜您为师的。善信凝视著她,恭敬的跪在她面前,心里想著:这女人长得这么丑却懂得偈语,真是奇怪!

那丑女问:你要跟我学什么呢?

善信仍然恭敬的说:弟子是来跟师父您学知识的。

我没有什么好教你的,我只会半句偈语。丑女回答。

善信一听,高兴的说:我从六十万里以外的地方来投师,一路上历经艰辛,就是为了向您学这半句偈语,以振兴佛教大法啊!

那好吧!你坐下来慢慢听。

善信连忙坐好,专心等待女子说那句佛偈。

女子念诵道:一切恶事切莫为,半点善德皆奉行。

善信听完,一阵清凉欢喜的感觉遍布全身,心中自然贯通,而且铭刻于心中。

女子问道:记住了吗?

善信答道:不但记住了,而且理解精通了。

很好,你已经得到神通力了,回去吧!

女子说完,便不再出声,于是善信向老师告辞,回到自己的国家。

善信因为获得神通力,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国家。他到处宣讲这句偈语,积了许多功德,并得到坚信不移的心志。

从此,所有妖魔鬼怪都依著偈语的教义来接受教化,人民们又重新皈依佛法,国家得到神佛的保佑,于是风调雨顺,灾祸都被消除了。

善信菩萨说:我从前不知道这句偈语的时候,一直处在生死轮回的痛苦之中,现在求到了偈语,无论是为众人讲解佛经或是推行任何善事,都更加坚定我对佛法的信念。

善信菩萨的事迹从此被流传下来,他的功德也深深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一次施舍的福德

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不开心,因为他一面没有孩子。他日夜虔诚的祈祷,希望能求到一个儿子,最后终于感动了天神。

天神现身对拘留说:拘留!过两天有个天王寿命会终止,他将降生到你家去,你就安心等著吧!

果然,拘留老人的妻子自从那一天起便怀孕了,后来生下一个儿子,拘留将他取名为须菩提。

日子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须菩提已经长大成人了,他不但相貌堂堂,而且头脑聪明、心地善良。他看到天下无数百姓都过著穷苦的日子,而对自己家中过富足生活感到羞愧。

须菩提心中便立下的誓言要请佛陀指明众生解脱之道。于是,须菩提对父母说:

父亲、母亲,儿子在家多年,接受父母养育的恩典,永远都不敢忘记。但是我想帮助众生寻求解脱之道,希望你们允许我追随佛陀出家去。

拘留夫妇听了大受感动,虽然内心舍不得,但因为知道须菩提是天王转世再来的,不是一般常人,所以也只好答应了。

于是,须菩提出家做了沙门,跟著佛陀认真的修行,不久就证得初果,后来又在佛陀的弟子中首先修成阿罗汉。

佛陀的弟子阿难,对须菩提得道快速惊讶不已,恭敬的间佛陀:

世尊,请问须菩提前世有什么功德呢?今生可以如此快速成就阿罗汉道?

佛陀说:阿难!你问得好!须菩提他之所以得道很快,是因为他前世的因缘。

他曾经是个穷人家的小孩。那时,有个比丘到城里化缘,好几天都没有化到东西,走遍城里都没有人肯施舍。正好比丘遇到须菩提的前身,他人虽小,家里又穷,却有怜悯之心,便领著比丘回到家里,将自己的一份饭盒施与他,自己却饿著肚子。比丘吃完便借著神通力飞升离去,小孩看了心中欢喜无比,后来小孩转世到天上界做天王,经过九十一劫后,他寿终降世在现在的拘留家里,不喜欢财富只喜欢佛法,所以出家便迅速得道。这是须菩提累世的因缘所致。

这时,阿难叹口气说:一次施舍就能有如此的福德,更何况多次施舍呢?

四婆罗门得道

很久以前,有四个婆罗门教士因为专心修道,所以得到一些神通力,能在天空自由飞行。他们四个人常常在一起讨论神通的妙处,一说起这个话题,每个人都很开心。

有一天,这四个婆罗门又聚在一起,他们一边在空中飞行,一边交谈著,其中一个人说:

如果有谁听过佛法,就可以进入解脱的法门了。!

另一个婆罗门听了这话,连忙问:像我们这样的人如果听到佛法,会怎么样呢?

又一个婆罗门回答说:我们听到佛法,当然也会进入解脱之门。

解脱世间的痛苦还可以,如果连欢乐也解脱了,那还有什么意思?

就是呀!只是求道,却得不到快乐,一点意义也没有。

我看,我们就不要去听佛法了。

说得也是,我非常同意。

像这样飞来飞去不是很惬意吗?但愿永远如此,也就别无所求了。

于是,这四个婆罗门教士便一起约定不听闻佛法。虽然他们不愿听闻佛法,但是心中对佛陀还是很尊敬的。

有一次,他们每人拿著一瓶甜美的石蜜,准备供养佛陀。

当他们来到佛陀的精舍外面,却又害怕万一四人一同进去,佛陀一定会为他们说法。

于是,他们商量好,每人轮流进去,供养完毕就立刻出来,这样便可避开佛陀的开示。

当第一个婆罗门教士学著石蜜献到佛陀面前时,佛陀对他说:

所行非常

他一听到佛陀说法,急忙用手掩住双耳。这时,第二个婆罗门教士进来献石蜜,听到佛说:

谓法兴衰。

他一听就知道佛陀在说法,也急忙掩住双耳不听。随后,第三个婆罗门教士进来献石蜜,听到佛说:

失生辄死。

他也知道是佛陀在说法,便学前面两个人捂住自己的耳朵。

最后一个婆罗门教士缓缓献上石蜜,只听到佛说:

此灭为乐。

他马上想到这是佛陀在说法,便立即掩住耳朵。

四个人都捂住耳朵跑了出来,互相问别人听到什么。结果四个人把自己听到的说出来,刚好凑成一句佛偈:

所行非常,谓法兴衰;

失生辄死,此灭为乐。

这四个婆罗门教士一听就了解这句偈语的意义,当下心开意解,了解佛陀的意思,因此都证得初果。

这四位证得初果的婆罗门,无不为他们以前的想法感到忏悔。他们立即转身回到佛陀的精舍,来到佛陀面前顶礼忏悔,并且说道:

我们已经发愿要追求佛道,所以又前来听佛陀说法,希望可以剃度出家,跟随著您修行。

佛陀回答说:善哉!比丘,你们就开始修行解脱道吧!

仰仗佛陀的威德力,这四个婆罗门听到佛陀的话时,当下头发纷纷掉落,身上的衣服也在一瞬间变成袈裟。

此时,他们彻底舍弃了尘缘俗念,在佛陀面前即刻变成四个阿罗汉圣者了。

五百菩萨的大愿

过去旷野菩萨化身为鬼,散脂菩萨化身为鹿,慧炬菩萨化身为弥猴,离爱菩萨化身为羚羊,尽漏菩萨化身为鹅王,一共有五百名菩萨都各自化身为种种飞禽走兽的模样,而且他们的身体都发出智慧的光彩。每一菩萨都举起一盏明灯,让灯光高高照著,照亮整个天地,因为五百菩萨都要去供养各地的佛。

疑心菩萨见到五百位菩萨变成各种模样,便问旷野菩萨说:

你们为什么要变成这种样子去供养十方佛呢?

旷野菩萨说:因为在过去九十九劫时,有一位佛叫毗婆尸。当时我与这五百位菩萨都是同一父母生下的亲兄弟,我们受持五戒,行善助人,一同供养尸弃佛、毗舍浮佛、鸠留孙辟等诸佛。那时敬脂菩萨在尸弃佛等佛面前立下誓言说:

希望我来化作鬼神的模样,教化因贫穷而行恶事的芸芸众生,就算有什么凶神恶煞,我也要为他讲三乘之法,帮助他得到解脱,然后成就菩提道。

还有一万二千多名鬼王对这个世界发下重大的誓愿:

我们要调伏一切众生,使他们敬法求道,投生善趣,并超脱轮回苦海。如果有恶鬼毁坏正法,我们一定前去降伏。因此,我们变成这样的鬼身,来调伏刚强众生,令他们皈依正法,修学佛道,发愿成佛。

旷野菩萨看著疑心菩萨继续说:我现在变成鬼怪,是为了人间一切众生。我有金刚咒语,可以使一切恶鬼不能加害众生。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等种姓的人,远离行恶之心,也可以使所有鸟虫禽兽生出善心,不做恶事,远离一切恶行和恐怖、惧怕。

我发下大誓愿要引导众生,念这段金刚法咒令,使一切众生不做邪恶的行径,所以现在化身为鬼怪,以实行我立下的誓愿。

善巧度众的比丘

有一个人出家修行,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修得正道,拥有很多神通。后来他运用法眼观察天上、人间和地狱,发现自己的母亲正在地狱中受著煎熬。他于心不忍,多力设法想超度母亲脱离地狱之苦,但是都没有成功。

有一次,他知道一个小国的国王再活七天就会死了,他是杀掉自己的父亲才得到王位,所以死后会堕入地狱,正好与出家人的母亲在同一个地狱中,于是这修行人想了一个方法来超度自己的母亲。

出家人施展神通进入国王的寝宫,在国王的床头壁上现出半个身子大喊大叫。国王猛然惊醒,他睁开双眼,看见自己后面的墙壁上现出半截人的身子,非常惊恐,下意识的抽出枕边的宝刀,使劲一挥,只见寒光一闪,血花飞溅,一颗人头掉落脚下。

过了一会儿,这颗头飞上墙壁与原来的身体合在一处。国王大吃一惊,再次挥动宝刀,一颗人头又掉落下来。可是不一会儿,人头又飞回墙上。

国王害怕极了,提著沾满鲜血的宝刀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候,得道的比丘才从墙壁中现出全身来。国王一看,原来是个出家人,于是松了一口气,急忙扔下宝刀,叩头谢罪,口里喃喃的说:

千万别怪罪!千万则怪罪!

你是不是杀害了自己的父亲才得到王位的?得道的比丘问他。

是的,是的,这是千真万确的。国王在地上叩著头说。

比丘接著说:你知道不知道,由于你罪孽深重,只剩下七天可以活命了,你死后一定会堕入地狱,我就是为了这件事来找你的。

国王一听,吓得魂飞魄散,心想自己还正当壮年,想不到只有七天的寿命了。

国王可怜巴巴的叫了起来:大慈大悲的比丘,求你帮帮我,让我多活点时间吧!

比丘对国王说:由于时间太短,你现在做善事、诵经、念佛、施舍财物,想求得好报已经来不及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你只管念南无佛、南无佛。要是这七天你一直坚持下去,你犯下的杀父之罪就可以抵消了。

国王果真听他的吩咐,马上开始念诵:南无佛、南无佛一刻也没有停过。到了第七天,国王果然死去了。临到地狱之前,他的灵魂还在念诵著南无佛。

原来这个比丘是想借国王的灵魂来实施超度母亲的计划。

当国王的灵魂到达地狱的大门口时,随著他灵魂的念诵,这个地狱突然冷得让大家都受不了,当地狱之门打开时,地狱中所有灵魂都逃了出来,包括那位比丘的母亲。

而得道的比丘早就在门口守候了。一见到灵魂逃出来,他马上为大家讲解佛法,使他的母亲、国王以及地狱中所有的众生都得到了超度。

佛陀的忏悔

秋去冬来,不知不觉又到了岁末。佛陀让弟子们在祗园精舍的庭园中竖起一根大铁柱。弟子们虽然不明白佛陀的用意,但还是照办了。

在新年的前夜,佛陀叫来阿难,请他先去沐浴,然后换上一件新袈裟。等阿难梳洗先后,穿著新装装再次来到佛陀面前时,佛陀慈爱的对阿难说:

阿难!我要请你帮我做一件很重要的事。

阿难急忙问:世尊,您要我用您做什么事?

佛陀微微一笑,指著那根竖立在不远处的铁柱对阿难说:

你去敲一敲那根铁柱,一定要用力的敲、使劲的敲。

阿难点头答应后就匆忙走到那根铁柱旁,他拾起地上一块坚硬的石头,对著那根铁柱先试著比划几下,随后用力敲了一下。

猛然间,那根铁柱发出极响亮的声音,这声音几乎传递整个舍卫国,连地狱里的饿鬼和畜生道的畜生们也都听见了。更奇怪的是,大家听到这声音后,所有的痛苦、烦恼都消失了。无论题人、饿鬼或畜生都不再有痛苦和烦恼。这些事阿难在敲击铁柱前并没有想到,事实上,连阿难自己也被声音震撼了。

这声音将在僧房中休息的比丘们召唤出来,他们都汇聚到讲经堂。

佛陀对他们说:众位弟子,明天就开始新的一年,大家都学习一年的佛法了。现在你们应该反省一下自身,我也是同样需要反省的。你们两人一组,各自向对方检讨自己的过矢,并要对自己所犯的过失做出忏悔,使自己的身心清净不染杂念。

所有弟子都遵从佛陀的吩咐,两人一组,认真检讨自身,忏悔后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这时候,佛陀慢慢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开口说道:

刚才你们大家都检讨了自身,并为自己的过失做了忏悔。我刚才说过,我也同样需要反省。

佛陀停了一下,又再接著说:其实我没有做错任何一件事,也没有任何过失,但是为了训诫你们,我也要做出反省,检讨自身。紧接著,佛陀向大家做了忏悔,随后才又坐了下来。

弟子们一见佛陀没有任何过失,也检讨了自身,觉得自己还反省得不够,于是都学著佛陀的样子向所有在座的弟子们做了忏悔。

这一天中,有一万个比丘感受到佛义,消除一切杂念,另有八千比丘修成了阿罗汉。

深沟惊魂

自从那哆婆哆寺在摩陀罗国建好以后,优波笈多就在那里收了一批徒弟,并且度化不少俗人,使得佛法在摩陀罗国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有一个富有的男人听说佛法的奥妙后,就辞别家人,放弃财产,来到那哆婆哆寺,向优波笈多请求出家,从此这个人就开始跟随优波笈多学习佛法。

刚开始时,他既认真又勤奋,可是渐渐的,爱睡觉的毛病就暴露出来了。他总觉得睡眠时间不够,即使比别的弟子多睡很长时间,还是整天感觉很疲倦,不停的打呵欠。优波笈多在讲解佛法时,他坐在坐垫上打瞌睡,根本听不进优波笈多所讲的一切。优波笈多让他到一棵树下去打坐,他却一坐下就睡觉,把念佛打坐的事志得一干二净。

与他同时学习佛法的弟子大都有了进步,有的人甚至修成了罗汉,可是他却毫无进步,对于佛法的认识只停留在最初级的阶段,会诵读的经文寥寥可数。优波笈多知道这情况后,非常可怜他,怕他最终难以解脱生死轮回,就想了一个办法来开导他。

这一天,优波笈多讲解完佛法后,对大家说:现在大家出去随便找一棵树,在树下坐禅,认真把我刚刚说的话想一想。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吩咐后,都答应著起身走了,只剩下那个爱睡的弟子坐在坐垫上托著下巴,原来他又睡著了。

优波笈多走下讲坛,推醒那个睡得正香的弟子。弟子猛然醒来,一见优波笈多在身旁站著,马上不好意思的站起来。

优波笈多对这个眼睛还眯著的弟子说:你应该去坐禅了,别人已经去好半天了。

是!这个爱睡的比丘答应著,急急忙忙起身跑出去。

这个比丘来到树下,开始坐禅。他才生了一会儿,睡意又渐渐袭上来,他实在不能控制自己,就靠著大树睡著了。

其实优波笈多早就跟在他后面暗中观察,一见他果然又睡著了,随即施展法力,在大树和比丘的周围变出一个一千尺深的环状沟,把大树和那个睡得死死的比丘圈在里面。做完这件事后,优波笈多就躲在不远处静静等著。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个比丘醒了过来,伸伸懒腰,舒了一口长气。当他睁开眼看见四周的环状沟,不由得大吃一惊:心想:怎么会这样?

这条沟足足有两三丈宽,任何人想跳是跳不过去的。比丘小心翼翼爬到沟边,慢慢伸出头向下一看,眼前却是黑压压的一片,根本看不见沟底。

他站起身来大叫:喂,来人啊!来人啊!可是除了回声以外,听不见任何人的声音。

他有些绝望了,心里十分害怕,只好紧紧靠著树身,恐惧的看著离自己不到一尺远的深沟。

这时优波笈多又施用神力,在深沟上架起一座半尺宽的桥。桥梁好后,优波笈多就起身回那哆婆哆寺去了。

比丘在绝望中看见这座突然出现的桥,还以为自己眼睛花了,等他确定这是真正的桥

后,他才战战竞竞的上了桥,小心翼翼的越过这条一千尺深、二三丈宽的环状沟。

当他越过深沟时,心中如释重负,急急忙忙跑到优波笈多那里。他对优波笈多说:

师父,今天我在坐禅的时候睡著了,一觉醒来发现身旁一尺远的地方竟然有一道深沟,把我吓得半死,幸亏后来深沟上又出现一座小桥,我才逃了回来。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优波笈多笑了笑,对他说:

你再去一次看看。如果一个人不懂人生的本质是痛苦,不懂什么是造成人生痛苦的原因,不懂断绝世俗苦痛的方法,不懂佛法所要求解除痛苦后达到的目的,他才会堕入深沟中。

这个爱睡觉的比丘听了优波笈多的话,了解认真修行的重要性,于是听从优波笈多的教导,趁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又沿著原来的路回到坐禅的地方。

他小心翼翼的走过小桥,靠著大树的树身,端端正正的开始打坐。由于深沟近在咫尺,他不敢有一点懈怠,更不敢打瞌睡,因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摔得粉身碎骨。所以这一次他坐禅时没敢睡觉,而是认真理解佛法要义,刻苦修炼。终于他消除了很多烦恼,修成阿罗汉果。

阿难的前身

有一年舍卫国发生旱灾,过不久又发生水灾,田里的秧苗大多被太阳晒死了,之后补插的秧苗又被雨水泡死了,造成很多地方几乎没有收成。

第二年,舍卫国里到处在闹饥荒,饥饿的人们差不多把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吃到最后连草根也被挖出来吃,树皮也被剥下来啃。

由于百姓没有粮食,佛陀的弟子们也很难乞求到斋饭,于是他们想各自分散到别的地方,躲过这次饥荒。阿难了解大家的想法后,就对佛陀说:

世尊,如果比丘们都因为躲避饥荒而去别的国家,那么这里的百姓就看不到佛法的力量了,将会有很多人因为我们的离去而丧失道德的根基,这里会开始混乱起来。

佛陀听了点点头。

阿难接著说:但是,如果佛陀您一直住在这里,人们心中有所做托,舍卫国也能平安度过饥荒。

佛陀说:你说得很好!我也正有此意。

后来波斯匿王知道一些佛门弟子想离开舍卫国,去别的国家躲避饥荒,他心中非常著急,赶忙派出一位大臣去祇洹精舍,告诉佛陀他准备将佛陀和弟子们接到宫中供养三个月,佛陀答应了。

世尊,为什么您要答应波斯匿王,让我们都留下来呢?比丘们问。

佛陀将阿难之前说的话对大家说了一遍,又说:

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波罗奈的国家,国王的名字叫梵达。

有一年波罗奈国遇到天灾,粮食的收成很少,国内的民众大多吃不饱,纷纷到街上乞讨。

国王梵达看到这种情况,就打开国家的仓库,向这些饥饿的人们施舍食物。人们知道这个消息,便从四面八方来到王城,挤在王宫外乞求施舍。就这样,每天王宫门口都挤了洪满的人。

由于梵达国王一直施舍,仓库里的存粮越来越少了。终于有一天,一位大臣向梵达国王提出停止施舍的建议。梵达国王听了建议后说:

我怎么忍心让民众在饥饿中过日子呢?

但是一些地方官吏却擅自发布命令,说谁胆敢再上街乞讨食物,一经发现就押到闹市处死!于是饥饿穷困的人们开始发愁了,他们不敢再去王宫乞求食物。

为什么最近都没有人来乞讨?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人来乞求食物,梵达国王觉得很奇怪,就问手下的大臣。话才刚说完,突然有一位外道修行者进到王宫内。

梵达国王十分吃惊,问这位外道修行者:你从哪里来的?是谁让你到我这里来的?

修行者脸色憔悴的回答:国王,我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是饥饿驱使我过来的。

梵达国王看到他虚弱的样子,心中顿时产生怜悯之情,马上布施给这位外道修行者一千多头牛。

佛陀讲到这里停了下来,看了看坐在一旁认真听著的阿难,然后接著说:

这位外道修行者,就是阿难的前身。

因为阿难的建议,佛陀和他弟子们都留在舍卫国,让人们能够时常见到佛陀,心中有所依靠,舍卫国最后终于平安的度过饥荒。

文殊菩萨赴宴

阿阇世王在修行的过程中产生很多疑问,他知道文殊菩萨有无限的智慧,想请他帮助自己解决疑难,于是邀请文殊菩萨到王宫吃饭。

文殊菩萨看他非常诚恳,便准备第二天亲自带领众弟子和许多天人到王宫赴宴。阿阇世王听到菩萨同意赴宴,非常高兴的问:

请问文殊菩萨,明天有多少人到场?我好准备斋饭。

这时,文殊菩萨身边的舍利弗尊者代替文殊菩萨回答:

差不多五百人。

国王回到宫中,马上下令各方开始准备,里里外外都忙碌了起来。

第二天,国王及群臣在宫外相迎贵宾,远远看见文殊菩萨一行人慢慢走来,人数大概有二万二千五百人。

国王看到吃了一惊:心想:这下糟糕了,我只准备五百人的斋食,今天却来了这么多人,这可怎么办?

正在发愁的时候,忽然一个名叫休息心的天王和一个名叫金毗的仙人来到国王旁边,告诉国王说:

国王请不用发愁,文殊菩萨无边的法力,是深不可测的!

国王听了他们的话,心中才稍微安心,赶快将众人迎入宫中。

国王等大家都坐好,就向文殊菩萨行礼,表示内心的欢迎,并说:

请众人原谅,宫中准备的饮食器具甚少,我已经吩咐马上补办,请大家稍微等一下。

文殊菩萨对国王说:你应办的事都办了,用不著再费心了,就请你休息一会儿吧!

只见文殊菩萨轻轻念了声咒语,一个个金钵、银钵、铜钵带著光辉,像排队一样整齐的从天而降。然后文殊菩萨对国王说:

现在可以分派饭盒了。

分盛饭食的时候,国王惊奇的发现,每当饭盛出一钵后,盛出的饭又满起来,好像没有盛饭一样。等到二万多人都分到斋饭以后,准备好的饭一点儿也没减少,还是像之前一样多。

吃完饭后,众菩萨把钵向天空一掷,钵便自动悬在半空中。等到文殊菩萨向国王讲了一段佛法之后,这些钵才忽然不见,不知去向。

用完斋饭后,国王请文殊菩萨为众生解答疑难。文殊菩萨讲解精妙入神,众人听得个个法喜充满,感悟颇深,而阿阇世王更是获益匪浅。

最后阿阇世王佩服的说:文殊菩萨果然是充满智慧的圣人啊!他对佛法的疑惑,也因此一扫而空了。

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古时候,在薄佑国佰个名叫常悲的菩萨。他对佛法专一精进,可是当时在他的国家里,佛寺里的僧人都表里不一,表面上在供佛,实际上则败坏佛规,背叛佛义。因为这些佛门败类违法非为,很快的,整个国家的人都不信奉佛法了。

常悲菩萨不愿看到这一切,便抛下妻子儿女,一个人到山中隐居修行。他每大喝山泉水,吃树上的野果,过著苦行的日子。

我生不逢时,遇不到佛陀,遇不到好菩萨,我该怎么办?

他悲恸的对天空呼喊,这声音传到大上,感动了天神,天神便下到半空中对常悲菩萨说:

贤明的菩萨,你去寻找明度无极圣典,好好诵读,贯通经意,确实奉行经义,就一定会成佛的。

我该到那里去求这至尊的佛法呢?

你朝著正东方走吧!不要害怕艰难,你一定能找到明度无极圣典的。

天神的指点使常悲菩萨感激不尽,他不断对著上天磕头,说道:

我一定照您的指示去做。

你必须努力精进,才能找到圣典!天神说完这话便不见了。

常悲菩萨朝著太阳升起的方向出发,走上漫漫寻找佛经的艰辛路途。他怀著无比坚定的信心,一连几天披星戴月的赶路,走到双脚肿痛仍不停赶路,也不知前面还有多远的路程,只是努力往前走。

常悲菩萨真诚专一的精神感动了佛陀,于是佛陀飞到他头上几重天的地方,跟他一起前行,每天讲经给他听。

佛陀赞叹的说:你真的一片诚心啊!像你这样的菩萨已经不多见了。你从这里继续东行二万里,使到了健陀越国,那里住著很多菩萨,其中有个菩萨名叫法来,他圣德高明,通晓各种经典,反覆教化人们,那本经明度无极经,我想他一定会替你调解,让你诵读的。佛陀说完便不见了踪影。

常悲菩萨感恩佛对他的指点,更加坚定了求经的信心。经过千辛万苦,常悲菩萨终于进入健陀越国,漫漫求经之路马上就要到达了。

这时,常悲菩萨的心中无比激动,再次虔诚的对天空说著:

佛陀啊!您的爱怜真是无处不在啊!

小老虎修成阿罗汉

优波笈多修得阿罗汉果后,仍然继续在摩陀罗国的那哆婆哆寺,跟随舍那婆私修习佛法,后来他才开始独自外出参学。

离那哆婆哆寺不远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住一只母虎。后来这只母虎怀孕了,因为身子沉重,不能走很远的路去觅食。可是这片森林已经找不到什么食物了,所以这只母虎越来越瘦。

等到它临盆的时候,它拼命挣扎著生下一只可爱的小虎,就因饥饿而死去了。碰巧那一天优波岌多到那片森林中去静修,他看见那只躺在死去的母虎身边嗷傲待哺的小虎,心中生出无限慈悲,马上找来一些食物亲自喂它。

这时候,优波岌多的弟子看见他在喂一只小虎,而这只小虎看上去也活不久了,他们好奇的问:

师父,这只小虎看起来就快死了,为什么您还要喂它食物呢?

优波笈多回答:我喂它东西吃只是为了让它得到解脱而已。

其实优波笈多早就看出这只得不到母乳喂养的小虎很快就会死去,而且现在差不多就要死了,他怜惜的对小虎说: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生命的消失是很平静、很自然的一件事。你到了我住处后,要对佛法生出信心,对畜牲类的所作所为所欲要生出厌恶之心。

随后,优波笈多带著小虎到那哆婆哆寺。小虎一见到这个威严庄重的清净佛寺,马上对佛法产生信服和敬仰之心。

不久,这只小老虎果然死去了,但是随即又在摩陀罗国转世为人了。

等这个孩子长到七岁,优波笈多到他家度化了他,他就开始跟随优波笈多修习佛法。七年之后,十四岁的他修成阿罗汉,拥有许多神力。每当他去听优波笈多讲解佛法时,就施用神力变来种种鲜花,散布在优波笈多的四周。鲜花的芬芳充盈在整个讲经堂内,令人心旷神怡。

优波笈多的五百弟子一直没有得道,看到比他们晚修习佛法的十四岁少年都得了道,心中既不安又不解,于是纷纷去问优波笈多:

尊敬的老师,那位同学修习的时间没有我们长,年龄又那么小,为什么他可以修成阿罗溪,而且拥有许多神通?

优波笈多看看他们,仁慈的解释道:那是因为他前世做小老虎的时候,对佛法有信服和崇敬心的缘故,再加上他专心修习佛法,所以很快就修得正果,具备了神通。

五百弟子听了优波笈多的话,心里感到很惭愧。从此以后,他们勤苦修习,最后都证得了阿罗汉果。

二十亿耳的苦行

佛陀在世的时候,经常外出游历,随缘度众生。有一次,他游历到占波国境内,选择一个叫雷声池的大湖岸边暂时住下来。

占波国的民风淳朴,风景优美,尤其雷声池湖边的风景更加秀丽迷人。每年夏季多雨时节,这里常常有很响亮的雷鸣声,久久在湖面上回荡,所以因此而得名。

由于占波国风景优美,尤其是依山傍水的雷声池那里又很幽静,所以吸引了许多修行者到这里修行,苦修者二十亿耳就是其中之一。

二十亿耳在雷声池湖畔找了一个幽静的地方,一个人独自在那里修行。他奉行的是以苦行获得解脱的修行力式,所以常常不分昼夜的赤著双脚在山林中快速行走,就算脚掌被利石划破、被荆棘刺穿,也不停下休息。

尽管二十亿耳这么勤苦的修行,但是他身体中存在的欲望并没有消除,心中的痛苦仍没有得到解脱,所以二十亿耳更加苦恼了。

有一天,二十亿耳心想:像我这样吃苦修行,从不因痛苦而退缩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了。可是到现在我心中还有欲望没有被清除,心中的痛苦也没有得到解脱,这是为什么呢?对了,我家有产业,积有不少财富,我应该回去把财物都布施给他人,这样对我的修行应该大有益处。于是二十亿耳决定回家把财产全部施舍出去。

二十亿耳的家距离雷声池不远,他很快就回到家中,不顾家人的劝阻,大量向别人及僧侣施舍财物。他什么也不想,只盼著施舍完财产能尽快修得正道。

佛陀知道了二十亿耳广施财物的事,并且明白二十亿耳心中所想的一切。佛陀觉得应该点化这位认真的苦行僧,于是动身到二十亿耳的家中。

等到二十亿耳发放完食物后,佛陀来到他面前,对他说:

二十亿耳,我听说你末出家时,弹得一手好琴,是吗?

是的,我从前很会弹琴。

二十亿耳知道眼前这位慈眉善目的人就是人们传诵的佛陀,虽然他选择的修行方式与佛陀倡导的不一样,但二十亿耳还是对佛陀很尊敬。

佛陀又问:假如你的手指不停的拨动琴弦,使琴弦发出急促的声响,这样的琴声好不好听?

二十亿耳回答:这样弹奏的琴手不是好琴手,弹出的音乐也不会好听。

那么,如果你的手指一直很慢的拨动琴弦,这样的琴声好不好听呢?

这样弹奏的琴手也不是好琴手,而且弹出的音乐也是不好听的。

佛陀按著问:如果一个琴手按照音乐的节拍旋律,有快有慢,有板有眼的弹奏,弹出的音乐将会怎样?

二十亿耳认真回答:这样的琴手才是好琴手,弹出的乐声是很动听的。

二十亿耳隐约感受到佛陀想教他些什么,所以屏住呼吸,全神贯注的等待佛陀开口。

果然,佛陀慢慢开了口,对二十亿耳说:

一个人在修行时,为了更快得到正果,急功近利,是不能够摆脱痛苦欲念,求得正果的;如果一个人对修行十分懈怠,从不努力去做,同样也足得不到正果。只有处于两者之中,既不急躁也不懈怠,中道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持续努力一定会得到解脱。

二十亿耳听了佛陀的话,大受启发。他又重新回到雷声池湖畔,认真按照佛陀提示的方法修行,最后终于修成了阿罗汉。

嗔心的果报

优波笈多法师在讲法时经常对弟子说:比丘要时常思考道义,精进修行,不能懈怠,就能得到须陀洹果。

有一个比丘听了优波笈多法师的话,积极学习各种经论,一心想得到须陀洹果。优波笈多法师看出它的心思,就带他一同去摩陀罗国。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沿途乞食,他们终于到达最下等的旃陀罗住的地方。这里的人都以打渔、屠宰为业,生活很穷困。

他们来到一个旃陀罗家,看见一个小孩已经修得须陀洹果,但足却生著一种可怕的病,身上的肉都被虫子吃掉,口里还不断吐著臭气。

优波笈多法师指著这小孩对比丘说:你看这个孩子,虽然得到了须陀洹果,却还要受这样的痛苦。

比丘疑惑的问:为什么他已经得到须陀桓果,却还要受这样的苦呢?

优波笈多法师回答:这个孩子的前身是个出家人,后来升为维那师父,掌管寺院中僧众的一切修持事务。

有一天,众僧都在禅堂静心修行。其中有一位罗汉得了一种怪病,发作起来全身奇痒无比,偏偏在这时发作了,罗汉忍不住,不停伸手抓痒,发出一种刮、刮、刮的声音。

结果维那师父听了这声音,生气的说:是恶虫吃了你吗?发出这种难听的声音!说完就起身拉著罗汉离开,把他丢弃到旃陀罗的家去。

罗汉对维那师父说:你应该专心修行,摒弃杂念,不要让来世受苦。

维那师父听了这话,心中惊醒,马上跪地忏悔。经过努力的修行,终于修得了须陀洹果。但是这以后,他却不再精进,开始放纵自己。你今天看到这个孩子,就是那位维那师父的转生,因为他将罗汉丢弃到旃陀罗家的业因,今生他使投生在旃陀罗家中,遭受这种报应。

比丘听后,又惊讶又恐怖,回去后加紧精勤的修行,不敢懈怠,最后证得了四果阿罗汉果。

精进求法的均邻儒

从前有一个国王名叫梵摩难。他平日乐善好施,在国内供养许多诚心拜佛、笃信佛教的僧侣。

每当斋戒的日子,国王总是劝导人们前往寺庙听法,遵从佛陀的旨意;每当佛陀讲解佛法的时候,国王也总是认真恭敬的聆听。

国王有一个太子,名叫均邻儒,他经常随同父王一起听佛陀讲法。他很喜欢佛陀所教授的道理,总是专心听讲,领悟得很快。

终于有一天,太子均邻儒对国王表明自己的心意。

太子说:父王,我们能遇上佛陀、接触到佛法,是多么难得啊!可惜我现在能够听到的佛法太少了,恳请父王允许我出家,跟在佛陀身边修行吧!

国王被太子的真诚感动,就顺从太子的意愿,准许他出家。

均邻儒辞别父王,来到佛陀所在的地方,请求佛陀让他做一个比丘。佛陀见均邻儒出家的信心很坚定,便收他当弟子。从此以后,均邻儒遵照佛陀的旨意,严格遵守戒律,勤奋修行。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修行,他终于成为一个阿罗汉。

国王这时还不知道太子已经得道,见他日夜勤学苦修,餐餐都是粗茶淡饭,就经常给他送些好吃的,但均邻儒总是不肯接受。国王看他是发自内心的拒绝,不解的问太子说:

在我统治的国土内,有许多奇珍异宝可以让你享受不尽,还有很多美味的饭菜供你品尝。你身为太子,为什么乐于做一个清苦的修行人呢?

这时,只见均邻儒的身体从地面上轻轻升到半空中,在空中自由飞来飞去,一下子将身体分成几份,一下子又将身体全部散开,或出现、或消失,变化无常。

国王见到他的儿子竟有如此的神通变化,原本怜悯太子受苦的难过心情随即转变成见到太子得道的欢欣喜悦。国王急忙五体投地的向均邻儒行礼,并请太子讲解佛法。

国王问:我诚心学佛很久了,但是一直不能解脱烦恼,这是为什么?

均邻儒为国王向佛陀请教,佛陀让均儒邻为国王讲述人生苦、空、无常等道理。

经过均邻儒的讲述,国王终于明白佛经的义理,解除了内心长久以来的烦恼,并发愿永远护持佛教、供养僧众。  

更新于:2022-03-20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