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大家探讨的题目是:人生三很及出路。与大家分享的内容,实际上源自于平时在寺院我接待的众多来访者的问题综合。我大致概括了一下,来找我的人中很多都会跟我讲我很忙;也有人说我很累;还有就是我很烦。我想在座诸位中可能也会存在类似的困惑,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探讨一下这人生三很。
很忙说的是时间上的一种感受。
很累说的是身体上的一种感受。
很烦说的是心理上的一种感受。
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忙,或者你感觉到你很忙。你把你的生活、你每天的日程排得很满,然后你被很多事情所缠绕、所追逐,好像有很多事在后面追赶你,一天到晚都很密集。我讲的这个忙是时间安排上的,其实它也是一种心理感受上的。这种心理感受就是内心没有闲,所以忙的反面就是闲。从现象上看,安排的事情、工作越多的人,他的心也会越忙。事情越少或者没有事情的人,他的心就会很闲。
其实即便有时候你什么事情都没有,你的心仍然会很忙。如果我们在寺院里打禅七或者念佛七时------打禅七就是在禅堂里静坐;打念佛七就是重复念一句阿弥陀佛------算是够闲的,工作、生活、家庭都放下了,什么事也没有。但是在禅堂、念佛堂里面,你的心是闲的吗?刚到禅堂里静坐的人,他的心可忙了,可能比在外面奔波还忙。因为他心里有很多的妄想、杂念,这就会让他感到心很忙、心不闲、心不放松。但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往往我们在事务层面、现象层面很忙,同时我们的心也很忙,心也不能闲,乃至于很多人都习惯了一种生活状态,把每天都排得满满的:上班排得很满,在办公室里也要用电脑把那个空闲排满;下班后还要安排聚会、吃饭,把时间排满;周末也要排满 似乎大家已经习惯了那种把一切排满的状态。所以很忙包括了外面的事情多,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心理状态。
我觉得在这种心理状态的背后起码存在两个问题。有时候到柏林寺的人,我会劝他们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背会。《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只有260个字,是释迦牟尼佛大智慧的浓缩。玄奘大师从中国走到印度,一路上遇到很多磨难,他就靠诵《心经》给自己输入能量,战胜外面的挑战。所以我经常推荐人们把《心经》背会,背一遍只需要一分钟。很多时候他们会跟我讲:师父啊,我很忙,我没空。我就跟他说:假如现在有人把你关在一个房子里,只有你把《心经》背会了才能放你出来,你保准有时间。寺院有活动时,我们会邀请居士来参加,如果是在夏天,有的居士会说:哎呀师父,今天特别热,从北京开车到柏林寺很热,高速公路地面很烫。有时候我会跟他们讲:如果在柏林寺有一个商业洽谈会,你到这里来可能会签一张1个亿的单,那你很快就不觉得热了。所以在 很忙的背后它有一个重要性的问题就是在你的人生中,有很多事情,你要把它的重要性排出来。这是我要讲的关于忙的第一个要点。
我们有没有在心里面排出这种重要性来?有的人没有时间去看望父母、给父母打电话,他说他很忙;有的人没有时间陪自己的子女共度一个周末,他说他很忙,没有时间跟家人在一起。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在这些事情重要性的排序上,我们这个时代有一个误区。其实人生有一些事情是不能逆转的。比如说在子女小的时候,你陪伴或者教育他们,用一些时间和他们共度周末;或者你去看望父母,跟他们一起吃饭。这样一些事情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很重要的责任,而这些责任在人生的长河中不可逆。比如,你的孩子长到了20多岁,你再想带他去儿童游乐园,可能他就不会跟你去了;或者是当父母变老生病离开了我们后,你想再陪他一个晚上,也不再有机会了。当然,在我们的人生里还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比如说锻炼身体。像这些人生的基本责任,包括对家庭的、对亲人的、也有对自己的,我觉得应该把它们往前排。
在忙这个问题的背后有一个价值观,就是哪一些重要,哪一些不重要;哪一些有价值,哪一些没价值。也许我们大家都觉得钱值钱,其实钱是最不值钱的。当你已经把你的身体透支了,用来去换很多钱,之后你想再用钱去买一个健康回来,也很难。有一个说法叫先用身体换钱,再用钱换身体。用身体换钱比较难,用钱换身体好像更难,不仅难而且痛苦。所以我们要在一些事情的排序上反思重要性。
重要性涉及到我们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责任。我把它分成三种。第一种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物的人,是一个自然的人。作为一个自然人,我们有一个责任,我们要延续生命,要吃喝,要繁衍后代。我们也是一个社会人。社会人的责任往往是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家庭责任里面,夫妻之间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我们也有对这个国家应该担负的责任。我们纳税,我们劳动,我们参与,我们贡献我们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是社会责任。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还是宇宙人。宇宙人的责任就是我们生而为人,我们也要考虑这个生命最终极的意义是什么,最高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得到这样一个人身,可以用它去担负社会责任,也要用它去思考、去探索宇宙人生的奥妙。
佛法认为生命无始也无终。在无始无终的时间长河中,我们最高的价值是什么?佛陀告诉我们,生命的最高价值就是觉悟。我的师父净慧长老讲了两个词:觉悟和奉献。作为宇宙人的这种最高责任,其实跟我们作为自然人、作为社会人的责任是分不开的。在这个层面上就涉及到了信仰,涉及到了我们要思考人生的最高价值。过去我们上学的时候会问家长:为什么我要上小学?父母说:为了上中学。后来上中学,我们再问父母:为什么要上中学?父母说:为了上大学。到了大学,我们问:为什么要上大学?我们问自己,也问别人。为了要毕业,最后找一个工作。等毕业有了工作,你可能还会问自己:我这么忙,这是为什么?你会有很多回答。但是你也会发现,这样一种追问没有穷尽。最终是为了什么?这就是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你发现你会碰到一个死角:最终这个意义和价值从哪里来?这就是宗教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的宗教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答。
有的宗教把人生最高的价值和意义赋予一个超越的神认为由于他的存在一切才有意义。如果跟他把关系搞好,供养他,令他欢喜,甚至把生命奉献给他,才有价值。乃至于有可能走到极端:认为自己是以他的名义在做这件事,做那件事,甚至做伤害别人的事。佛教不这么认为,佛教主张生命最终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来自于外面有一个超越的、主宰我们命运的神。佛教认为:生命最终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在外面,而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也许你会问:每个人的内心是什么?我的内心现在只有贪嗔痴,有很多烦恼。
佛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个答案。如果你肯信,你能接受,你在生活中去体验它,你生命的一切也就有了意义,有了一个最终的、最直接的意义。佛告诉我们的答案就是:所有众生的心本来都是觉悟的,所有众生的心本来都是佛。佛就是觉悟,圆满的觉悟。而我们现在的烦恼,也是那个我们本来就有的那种觉悟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正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知到我们本有的那种觉悟能力,我们才会把我们的心跟生活、跟工作、跟外面的事情的主客关系搞颠倒。这就是我讲的关于忙的第二个要点。
忙的第二个要点还涉及到我们的主客关系:我们的心在我们所忙的事情里面是否居于主导,也就是说我们是不是在自觉自愿的忙。自觉自愿的忙和被动的忙是两种不同的忙。自觉自愿的忙可能忙中有闲。我以前看***的诗,有一句叫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他描写红军长征所经过地方的景色之优美。大家可以想象,在那样一种戎马生涯中,他的内心如果没有这个闲,是没有心思注意到他所路经的这些自然美景的。他能看到,他能欣赏,说明他的心很闲。可见,忙和闲是相对的。如果你的心是主导的,你是自觉自愿的,你可以很忙。这个居于主导有不同的层次。
每时每刻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境界,在各种外面的境界跟前,关键是你的心是不是主导的,是不是自在的,是不是觉的就是清醒的。所以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很忙,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忙,找不到价值感。我们老是觉得很欠缺,要用很多东西把自己填满,把的心填满,把我们的拥有填满。我们有了房子还要有汽车,还要有这个那个。由于我们不断地要用这些东西填满自己,却又不知道为什么,所以这种忙就显得没有意义。
我们概括一下关于忙的问题。忙从根本上来说涉及到价值。要把你的人生做一个价值的排序。在这些排序里,我们要想办法解决那个很根本的价值问题 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就是意义。怎么解决这个为什么,让它有意义呢?可以通过信仰。信仰有很多种,像佛教的信仰就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关于价值、意义的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儒家也能对我们有所帮助,特别是宋朝以后的儒家思想,它能帮助我们认识我们的心,认识我们内心本有的那种能力:良知良能。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里所有的忙碌,都能与这个良知良能相适应顺着我们的良知良能,符合我们的良知良能。那么所有我们忙的事情就会有了意义和价值。
在今天这个时代,你想完全不忙外面的事,恐怕很难,包括我们出家人也是如此。中国古代是个小农经济时代,很多出家人在山里住,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在山里住的出家人的那种闲。我记得有一个住在山里的出家人写了这样一首诗: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意思是: 到头这个白云也不比自己闲,云它忙啊风把云卷走了嘛。这个和尚,他在山上只有一间破屋子,他没有汽车,没有电脑,也不可以上网,更没有不断地用很多东西把自己的时间填充,把感官占据。但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对自己的那种生活状态感到很满意、很惬意。如果没有这种满意,没有这种惬意,他写不出这首诗。他对他的状态很欣赏,这就是我讲的闲。这说明我们要让自己感觉到有意义,不一定非要占有很多东西,也不一定非要忙很多事情。有一种状态叫工作狂,我觉得这种工作狂状态的背后是一种价值的空虚感。他要不断地用各种各样的事情把自己的时间填满,来找到一种意义。有时候似乎跟别人说自己很忙,心里才安稳。这就要反省了。
刚才讲到的那个和尚,他在山里面只有一间破屋子,他的意义是从哪里来?说明他的意义不是从外面来,而是从内心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心。当我们把自己内心的这种满足感、这种自在开发出来时,你的心是主人,你吃山珍海味香,你吃菜根也会香;你占有很多的房子很满意,你住一个很小的房子你会满意。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要知道重要性,而重要性就是一个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方面在事情中忙,一方面要在忙中不断地发现我们内心的那个意义。
累往往是指的身体,跟心理也分不开。我们出家人也很累。大家可能会奇怪:我们在家人累可以理解,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生计,为自己的事业在那里忙,在那里累;你们出家人都出家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怎么也会累呢?这里面是有区别有学问的。有的时候我们虽然累,但是很充实,尽管累,但觉得有意义。所以有一种说法叫累并快乐着。我觉得真正让我们感到有压力的累是不知道为什么累,或者说,很多时候是由于不知道为了什么,而让变得更累。我们的累有时候是累上加累。事情多,已经有压力,那是累。我们还会经常跟别人说或者自己暗示自己我很累,这又增加了一重累。再者,由于我们内心没有那种意义,体会不到我们累的这个事情的价值,那么累又会加倍。
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我们的累是为了什么。我有接触并观察很多为社会奉献的人,比如那些慈善家、那些高僧大德。前不久星云大师到保定来,我听了他老人家开示。他岁数那么大,还忙了一上午,下午又在这里讲课,但他显得还是非常自在,我们听的人也很法喜。大师讲完到后面休息时我去看他。一见便知道他在台上讲的时候是鼓着劲儿的,到了后面他把鼓着的劲儿松了下来,就显得非常疲倦了。像星云大师这样的高僧大德,他们很忙也很累,以前我的师父也是这样,但是为什么他们能够一直坚持,甚至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呢?这就是刚才我讲的那个问题,有很多事情你累着,但你并没有在里面找到快乐;而这些高僧大德,包括那些为社会奉献的人,他们找到了。
在座的诸位在生活中或许也有这样的体验:你很累,但是你很开心。有的母亲为了子女能上学,省吃俭用,很劳累,但是她很开心。所以不管是为别人奉献的人,还是只为自己的人,都会累,但这两种累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的累有利他的因素在里面,或者就是完全为了利他的时候,这个累就不累了。这就是我理解的 累并快乐着。
我们人的一生,百年三万六千日,其实都在忙碌中,都在累中。怎么样让我们的累有意义,让我们的累在我们内心产生安乐、产生喜悦,这是一个大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释迦牟尼佛已经告诉了我们。他说: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要给自己带来快乐,所有的快乐都来自于要给别人带来快乐。我们把这个答案浓缩一下,就是我们要让我们的累是利他的利益他人的,利益社会的,对别人有意义的。我们的忙累如果有这样一个意义,你的主观、你的客观都是为了要给别人带来快乐,结果就是你自己会更快乐!这是一个辩证法:你越在乎自己的快乐,越是想为自己的快乐去忙去累,结果很有可能你越不快乐;你为了给别人带来快乐,为了帮助别人,为了利他,你发现你自己会越来越快乐,你得到的快乐也许比别人还更大。这是一个人生观的问题我们整个的人生要建立在一个怎样的基石上。
大乘佛法的人生观,概括地说就是自利利他。你们也许听说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句话,但是在佛教里,刚开始并不这么说,而是自利利他给自己带来利益,给别人带来利益,在利他中自利。当我们的境界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才有可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自然,那个时候的利他就是利己。佛门中有位高僧叫本焕长老,他生前经常讲这样一句话: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我每次见到本老的时候,感觉他都是欢天喜地的。他这两句话的背后有一个秘诀就是:他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众生也因为他而离苦了;他不为自己求安乐,结果他最安乐。这个辩证法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你直接为了自己去求,往往自己什么都得不到;你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别人,你反倒会有安乐。所以在佛法的修行里面,六度的第一度就是布施。布施就是放下,就是要舍,有舍才有得。我们都希望自己很有福报。福报是什么?福报就是心量。福报就像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就像一个容器,我们能倒出多少就能装进多少。如果我们的心像虚空一样,能把整个世界都倒出来(倒出来就是放下),实际上我们什么都不会失去。
因此,在累之中,我们也要时常检查一下我们的人生观。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做,最起码也要利己不损人。如果能做到利己又利人,真正对自己有好处,对别人也会有好处就最好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
累往往是因为烦而来的,烦也会因为累而变得严重。如果一个人很忙、很累,但是他自己觉得有意义,一般来说他的身心健康是不会出问题的,除非他超出了自己身体的生理极限。最容易出问题的往往是:你很忙,你很累,你又很烦。我相信累是累不死人的,但是我相信烦能把人烦死,所以我们会经常听人说烦死人。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得癌症。医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癌细胞。癌细胞有很多成因,食物的原因,环境污染的原因等等,但是所有这些原因都不一定会导致癌肿瘤。癌细胞的因子要聚集成一个能量体,与我们身体其他细胞之间的关系发生颠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内在的免疫力,而这个内在免疫力是跟我们的心态直接挂钩的。如果你经常灰心、压抑、焦虑,或者长时间处在郁闷、愤怒等负面情绪下(也就是我们说的烦),我们身体中那些癌的因子就容易发生突变。所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烦从哪里来呢?经常有居士来问我:师父,我现在遇到很多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办。比如:小孩上大学选哪个专业;家庭关系很紧张,要不要离婚;怀孕了要不要流产等等。所有众生烦恼的第一个表现几乎都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在佛法中,释迦牟尼佛告诉了我们很多该怎么办,比如说要布施,要随喜功德,要忍辱,要持戒;佛还告诉我们很多不该怎么办,比如不要杀生,不要偷盗,不要乱搞男女关系,不要妄语,不要饮酒,不要骗人,不要骂人等等。我个人认为,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教导里面,怎么办是必要的,但最核心的并不是怎么办,而是怎么看。这里说的怎么看,不是眼睛的这个看,是你怎么看世界,怎么看人生。这个怎么看的问题其实就是知见的问题。
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最核心的就是正知见正确地看世界的方法。正知见又叫智慧,有三种:知识层面的智慧,理论层面的智慧,修行体验层面的智慧,也就是闻、思、修。知识层面的智慧,通过听师父讲,看佛经,看书能够得到。理论层面的智慧,是要思维,要把书上的内容消化到你的心中,完全理解接受它,这叫思慧。通过思维,在观念层面接受了,但是你还不一定能够做到,所以还要有修行体验层面的智慧。所有这三种智慧,我们把它统称为正知见,也叫正见、智慧正确地看事物的见解,正确地看事物的方法。我们认为一件事很烦,这往往是由于我们看这件事的方法有问题。在禅宗历史上,禅宗的高僧大德一见面,不讲太多的话。他问:这是什么?,如果你说这是一个茶杯的盖子,那位师父可能会把茶杯的盖子往地上一摔,摔碎了,再问:现在是什么呢?这个意思是他们在探讨,在你的境界里面,你是怎么看的。你说这是茶杯,如果这是茶杯的话,那天是天,地是地,你的心就被这些境所牵制了,你没有自由。你说这不是茶杯,如果这不是茶杯,你每天吃的饭也不是饭,人也不是人。这样你就乱了,就违背了这个世界的规律,现象的有序被破坏了,这也不对。他们这样叫讨论见解,讨论知见,讨论怎么看。
我们的烦恼来自于我们错误的看法。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每天都提供给我们很多各种各样事情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每时每刻都会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引起我们的看法。然后我们在内心产生爱,产生憎,产生各种判断,各种评价。所以在这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我们要小心,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因为媒体给我们的这些信息是经过了选择的、过滤的。这个时代既是信息化的时代,也是媒体专制的时代。我们所有人了解的关于这个世界的所谓真相,很多时候是被做了加工、修饰、选择,甚至排列组合的。而我们急急忙忙地就被那些信息所左右,就去愤怒,去谴责,去发表评论。实际上我们是自己把自己的心搞乱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也需要有正确的知见去看它。
这也是我们学习佛法要特别重视的,我们先要学习佛陀教给我们的正知见。我们掌握到这些正知见后,把我们人生以前看世界的那种看法转变过来。每一个人,不管他有没有受过教育,认不认识字,其实他都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看到一种现象,马上会本能地有一种反应,这就是他的看法。这个看法就是看的方式,在这里要打引号。以佛教给我们的正知见,把我们后天来自于书本,来自于道听途说的很多不正确的知见转过来,把我们与生俱来的一些不正确的知见转过来。这是学习佛法最重要的一步,这一步应该是贯穿在我们人生的始终。
佛陀教给我们看世界的正知见有很多层面,这之中有几个基本点是我们要知道的:
首先,佛说苦。很多人因此而误解佛教,认为佛教很悲观,其实苦这个字是由印度梵文翻译而成,这是一个哲学概念,它包括了我们生老病死,求不得,跟喜欢的人分手,跟讨厌的人聚头等等这些现象层面的苦,它的深层含义是指我们这个世界总是会有缺陷,总是会有矛盾。用哲学的话,佛讲的苦谛相当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说所有的地方,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会有它的问题和缺陷。我们每一个人在身体、在精神、在家庭、在工作等各个方面,一定会有不如意,或者现在如意,未来不如意。在时间空间里面看,无一例外。有一句话叫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是真理!你不要羡慕任何人,你所羡慕的人只是把他光鲜的一面给你看了,他的一些苦在后面掩饰着。
苦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宇宙人生真相。只要我们没有觉悟,我们就在这个苦谛中,用哲学的话讲,我们就在必然王国中,与必然王国相对的是自由王国。如果我们觉悟了,我们就到了自由王国,那里没有苦,那里叫常乐我净;我们没有觉悟,我们就在苦谛中。谛就是真理、真实。我们有这样一种认知以后,内心就不会再有幻想。你希望你的人生不要有任何缺陷,不要有任何问题,一切都符合你的想法。这就是幻想!很多痛苦其实是来自于这个幻想,来自于这个错误。相反,你要如实看世界。这个实是什么?就是苦是普遍的,矛盾是普遍的,到处都有缺陷。我们现在有现在的问题,以后有以后的问题。
二十多年前,我们的苦是要发展经济。我们现在的苦是外面的雾霾很大。经济发展了,但是雾霾来了。现在我们在想办法解决雾霾,可是你不要认为雾霾解决了,问题就永远没有了。我相信雾霾解决后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地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新矛盾,解决新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带来更多的矛盾,拆东墙补西墙。以前我们希望走得更快,所以我们发明了汽车、飞机,我们要把地下的石油、煤挖出来支撑我们的能源消耗。后来有了公路、铁路,有了飞机,又有了新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实相,这叫苦。如果我们能如实地接受这个世界的真相,如同接受前面我讲的那个辩证法,苦就会没有了。往往是你心里的幻想,你的错误看法希望没有苦,希望完美却造成了不完美;你接受了不完美,面对不完美,完美反而来了。这就是佛陀教给我们的第一个看法。
第二个是无常。无常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因缘法都在不断的变化中,没有永恒;一切现象无常,死也无常。这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期盼着自己拥有的美好的东西能够永恒拥有。怎么可能呢?现在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里让很多人最痛苦的是全面深化改革。很多人以前在财富的分配上得到了一个很大的蛋糕,现在要深化改革,利益格局要重新调整,所以他们会因此而痛苦。以前坐在台上的人现在可能要坐到台下去,以前坐在角落的人现在可能会坐到台中间来,位置的调整也会让许多人很痛苦。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幻觉,就是希望拥有的美好的东西永恒拥有。这是一个错误的知见。你希望海誓山盟、地久天长、千年不改、万年不变,这是一个错觉。你希望和你喜欢的人、恩爱的人永远不分离,这是一个错误的希望。有这种错误的期待、错误的希望,你才有痛苦。因此,我们就知道,痛苦并不是从外面来,而是从我们的心来,从我们不正确的看问题的方法来。
改革开放是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四个字。我觉得它不仅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四个字,对佛教徒来说,它既能概括我们的修行,也是我们修行的核心理念:修行就是改革------你以前杀生,现在不杀生;以前爱喝酒,现在不喝酒;以前爱骂人,现在不骂人------把毛病改掉,这就是改革。什么叫开放?我们用很多错误的观念把我们自己封闭了,现在我们要打破这些错误的观念,去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大家一定要明白,过去三十多年的中国,从经济的发展来说,已经发生过好多次调整。这种调整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在经济领域中必然会发生的新陈代谢,如同我们的身体一样,每时每刻都有细胞在死去,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细胞在生长。
曾经有多少英雄豪杰在经济这个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载沉载浮。现在我们所经历的,其实跟以前没有什么不同。它只是经济改革中必然的一个新陈代谢,但是,在这个新陈代谢中你要明白:会有很多人、很多经济体死去,也会有更多人活出来,要适应它。在浪起浪涌中,总有英雄好汉出来,也有英雄好汉下去。这就是这个社会大的生命体的必然规律。这也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无常的真理在社会现象层面的具体体现。做公司管理的人也要懂无常。有时候你的员工,特别是优秀员工,你希望他一直在你的公司。但他可能会被人挖走,会跳槽,所以你要有预案,要永远让你的心保持开放。尤其对你现在感觉最良好的状态不要产生执著,要随时准备应变这种无常。我们的身体也有无常。每天照镜子也许你看不到自己在变老,但多年以后你发现你在变,别人也能发现你的变化。我们的身体在变,我们的思想也在变。
死亡的来临会让我们感觉很痛苦,有时候刚刚还在和亲朋好友聚会,可能顷刻之间阴阳隔绝,这就是死无常。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的无常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导就是死无常。死无常讲的是每一个生命死亡,什么时候来到,没有一定;以什么方式来到,也没有一定。世界上有没有一个地方跟死亡没有关系?没有。世界上有没有一种药物、一种食物跟死亡没有关系?也没有。如果有的话那叫长生不老药,当年秦始皇费了很大劲也没找到。有人说粮食和死亡没关系,因为粮食维持我们的生命,但有时候粮食也会给我们带来死亡,带来疾病。也许你们会说这太残酷了、太冷酷了、太悲观了,其实这是最乐观的。我们要以这种方式觉察。这种觉察带来的不是恐惧,它带给我们的是把握每一个当下,把握每一天。你只有懂了死无常,才会更懂得珍惜生命,懂得只争朝夕,懂得每天去做最有意义的事,懂得按我前面讲的人生的重要性排序,去把那些很重要的事抓紧做,不留下遗憾。
佛陀给我们的第三个教导叫空,这也是我们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一个字。 苦、无常、空,这是佛陀教给我们看世界的三个基本点。空不是什么都没有。人们往往把空误会成什么都没有。空是无限的可能,空是没有绝对,空是万事万物没有永恒不变的特性。世界上存在一个永远好的东西吗?不存在。有的人说钱永远好,这不是绝对的。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钱的话,它也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很多人都会在钱的事情上犯错误。这叫没有自性。你说你很讨厌一个人,那这个人身上是不是有令你讨厌的东西呢?佛告诉我们没有。如果他身上有令你讨厌的东西的话,别人看到他应该也会讨厌。但是世界上有没有所有人都讨厌的人呢?没有。起码他的妻子、他的儿女不讨厌他,或者他的父母不讨厌他,再者,佛不讨厌他。所以没有一定。
空的意思是一切都有可能,我们永远有机会。这也是人人都有佛性这句话的意思。人人都有佛性,意味着人人都有机会,人没有永恒不变的性。儒家讲人性本善,有的认为人性本恶,如果要从佛教讲,可以说人性无性。人性无性就是佛性。无性就是无限塑造的可能:他可以成为至善至美;他也有可能成为假丑恶。如果他认识到自己有无限塑造的可能性,他认识到自己生命的这种特质,这就是佛性,这就是一种觉悟。没有一个永远贫穷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富贵的人。贫穷的人有可能富贵,富贵的人也有可能贫穷。这就是空的意思。明白了空,我们再看我们遇到的问题,我们就会换一种思路。现在你认为这件事让你很烦,也许这件让你烦的事会给你带来好处。
我曾亲耳听到过这样一件事: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前,香港九龙湾有一块地要拍卖。当时有一位地产商去参加竞拍,势在必得。后来只剩下一位女士锲而不舍地频频举牌与他竞争,这就意味着地价在不断地往上提升。当价位超出了这位地产商的心理底线时他放弃了,没有拍到那块地。当时他对与他竞争的那位女士非常恼火,觉得她是故意在跟自己作对。后来发现那位竞拍成功的女士有精神病。事后不久,亚洲金融风暴来临。这位没有拍到地的地产商说,他恨不得去给那位女士磕头烧香,把她一辈子养起来、供起来。因为如果他当时拍下了那块地,亚洲金融风暴来临时,可能会使他的企业资金链断裂,这会令他很被动,甚至导致破产。
每天我们有很多烦的事,心里的,身边的。那件事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佛告诉我们要空,是说对于那件事我们该怎么去看它。你认为那是一件让你烦的事,你的这个看就有问题。其实,如果你能正确对待它,那件事很有可能会对你有利。我们学习佛法的人就是要学会用这种空的心态去看所有的挑战,去面对它。所以我的师父净慧长老提倡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现在你认为是一件很大挑战的事,未来你可能要感谢它。出家人弘法利生会遇到一些障碍,也会有一些烦恼。我的师父就告诉我说:如果你的身边没有人跟你作对,你很容易犯错误;如果你身边老有人跟你作对,你会很小心。所以你要感谢那个跟你作对的人。师父的这个教导我是真心真意地接受的。一个人犯错误,往往都是身边的人随声附和,没有人反对他,慢慢地狂妄以后他就会犯错误。现在由于深化改革,有些人,公司遇到挑战了,活不下去了,也许很烦。但是,如果你勇敢地面对,说不定正是由于这样的一次挑战会令你转型,令你有新的转机。
我们国家有过几次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的调整。在这些调整中,有很多人下岗、转岗。多年以后,这些人中,有很多在其他的领域获得了成功,他们就会很感恩:幸好那个时候下了岗;幸好那个时候转了岗。因此,所有的挑战都可能是机会;所有的危都有机所有的危险、所有的危难后面都有机会,就看你自己怎么面对,怎么看这件事。所以我们才要调整我们的看法。把这个看法调整了,那么怎么办也就不是问题了。所以,当人们问我很多具体问题的时候,我一般不回答他们该怎么办,我回答他们应该怎么看。我不办公司,我也不做买卖,但是我知道佛陀让我们怎么看。他让我们用苦来看世界,用无常来看世界,用万事万物没有永恒、有无限的可能性来看世界。你碰到的麻烦很有可能就是一次机会,我会用这样的佛法的正见来回应他们。我想这也是我们出家人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把释迦牟尼佛教导给我们的正确看世界的方法、正知见的智慧回报给社会大众。未必每一个人都能上升到闻、思、修中修的那个智慧,但我们只要有闻知识的了解,然后有思观念的转变,就已经足以帮助我们对治很多烦恼。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烦恼都能以佛法的正知见化解掉。
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很烦,会引申出一个问题就是世界观:佛教导我们看世界的方法。很忙引申出我们人生的价值观:哪些最有价值,哪些次有价值,哪些再次有价值,哪些可能是最没价值的,要排序。很累引申出来的问题是我们的人生观:我们要建立一个利他的人生观,就是我师父讲的奉献的人生观。美国总统肯尼迪说过: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这是一个人生观的转变。佛法的人生观是让我们不要想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要想我能为别人做什么。把这种想法变成我们的习惯,变成我们的性格,变成我们人生的品质,那我们就有了利他的人生观。
今天的时代,大家都在追求财富。其实财富从哪里来?财富从利他来,财富从除苦来(解除别人的苦)。用市场经济的话讲,财富是从满足社会的需求来,而所有需求的背后都有苦。你在街上走路,你很渴,这是一种苦。你希望在街边能买到饮料,正好那儿有一个商店,它提供你这种服务。你解决了你的苦,那个商店也挣了钱。财富就是从解除别人的苦或者说满足别人的需求来,而看到众生,看到他人,看到社会的苦,这是一种能力。所以那些能创造财富的人他具备两种能力:第一种能力,能看到社会,看到众生的苦,这包括表现出来的苦或者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潜在的苦。第二种能力,他找到了一种解决这些苦的方法、技术、途径。于是他就发财了。
比尔盖茨怎么发财的?他的财富是从他用一种技术解决了地球上信息传输这个苦而来。每一种经济的增长都是要解决这个世界的某种苦。所以可以预言:未来世界经济的增长点很可能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还有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比如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但同时也带来很大的挑战。如果有人有办法能解决这种挑战,那就是经济的增长点。看到社会,看到每一个行业,看到人们在生活中方方面面潜在的需求、潜在的苦的这种能力叫什么呢?在心理学上叫同理心,在佛学叫同体大悲的大悲心。你的苦就是我的苦,这种同体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是需要培养的,也是可以训练的。我们现在教育子女有一个很大的盲区:我们都围绕子女转,都在解决子女的苦。但却忽略了训练子女去观察别人的苦,观察父母的苦,观察爷爷奶奶的苦,观察其他人的需求,观察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这很可怕,这种做法未来会有很多麻烦。你训练你的孩子去观察别人的需求,想办法解决别人的需求,这就是他最大的财富,他一生都会从中受用。你总是让别人围着他转,总是让别人解决他的需求,他未来的人生会很麻烦。
利他的人生是最富有的人生。财富的本质不是占有,而是使用;使用的本质不是享受,而是利他;利他的本质就是在除苦,除众生的苦,这就是大悲心。可以这样讲,最富有的人是观世音菩萨,因为她能看到众生的苦,她把众生的苦当成自己的苦,她有大悲心。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层面运用和体现了观世音菩萨大悲心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的富翁。也许他没有钱,但他也是最富有的人。我记得星云大师讲过一句话。他说:我是最有钱的人,因为我兜里没钱,所有别人兜里的钱都是我的钱。他的意思并不是要人把那些钱给他,而是因为他看到众生的苦,当他要帮助众生的时候就会有人来帮他。
很忙涉及人生的价值观:我们要对事情的重要性进行排序,要在忙中发现内心的那个意义。很累涉及到人生观:我们要建立利他的人生观。很烦涉及我们的世界观:我们要以佛陀教导我们的正知见来了解这个世界苦的现实,了解这个世界无常变化的现实,同时以完全开放的心面对任何一个挑战。你面前的一个挑战、一个麻烦就是一个机会,因为缘起性空它不一定就是你想的那样。
有了佛法正确的价值观,有了佛法利他的人生观,有了佛法正知见的世界观,很忙,很累,很烦都不再成为问题。这三很也许会变成另外的三很:我很忙,但我心里很闲;我很累,但我心里很充实;我有很多烦,但我也有很多机会,我很感恩。
最后,祝愿诸位用新的三很来替代旧的三很,拥有快乐、充实、感恩的人生。
香道茶道花道都为生活的艺术,从贵族拓展到平民生活的细节中,至今仍生机勃勃。香道与茶道和花道并称为三雅道。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1-16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今属桐乡县)人。丰子恺多才多艺,既是著名的画家、木刻家,又是颇有成就的散文家,并擅长书法,精通音乐。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邪YIN会毁掉我们的人生的福报我们的福报是:健康,寿命,面貌、事业、名声、家庭、财富等等。 一、健康: 中医认为肾上通于脑,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黄帝内经》中说:“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10-26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大基本矛盾,自古及今,这三大矛盾始终存在着。正是在努力缓解这些矛盾的过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世间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自古以来,大家所体会到的事实真相。为什么会不如意?受业力的支配。什么叫业力?妄想。我们成天想东想西,成天在打妄想,妄想的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
弘扬律学传统 教化参悟人生荆三隆佛律,汉语意为“灭”或“调伏”,又释为“量”,所谓量罪之大小,轻重,分别犯与不犯。因此对之于律,分别有四名:灭:调伏:解脱:戒。从佛教教义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9
关于弥勒菩萨与弥勒净土的倡行,已渐受关注,大抵来自太虚大师执议人生佛教有关,尤其在弥勒菩萨乃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的忆念中,现在兜率陀天内院为补处菩萨,为本师释迦牟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8
「四不」原则健全我们的人生星云大师我这一生周游世界,云水行脚,到过不少地方,但在今天来到这“第一城”,感到特别荣幸。我虽然还没有仔细参观,就已经感到这第一城的宏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29
要想尽量摆脱痛苦和烦恼,让自己每一天都活得开心自在、了无遗憾,也并不是非常难,只要你相信因果,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几乎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6
轮回真实案例:人生不幸真是老天不公吗? 笔者:下面两文是笔者转自无量光催眠工作室的博文。可见一个家庭中的成员或同事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来到你身边的。为什么?因缘使然
因果轮回时间:2024-08-22
“观自在”是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名号,但事实上,观自在也不一定是观世音菩萨,而是我们每个人,我们自己就是观自在。你观察自己自在吗?你能自在,就能像观世音菩萨;你观
佛答时间:2024-08-18
第一苦:生作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着。“生”乃是所有后续苦难的基础,活着就是受苦。正如几何学中的公理一般无需证明。 第二苦:老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精力、健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5
品茶,品味,品人生。如果茶只是一杯普通饮品,恐怕不会受到那么多人喜爱。茶有内涵,不仅在于茶在水中弥漫的滋味与香气,能在于在这一杯小小的茶中,蕴含着的深刻人生哲理
禅茶文化时间:2024-08-04
慢慢品茶,回味人生,一片小小的茶叶就像人生的沉浮一样。人的生命是一次旅行,犹如一片茶叶,在风雨中同行,根植于土地,亦将回归土地,与天地同眠。在我看来,茶叶的辉煌
品茶论禅时间:2024-08-04
每天与您分享佛法,感悟人生! 欢迎您的加入! 点击日期后面(辽宁省明月禅寺)即可关注 喝茶是一种心情,品茶却是一种心境。真我时刻,手执香茗,心素如简,人淡如茶。人
禅茶文化时间:2024-07-28
昨晚听家里人说,老家的蔡伯母过世了。前几年,她的丈夫(蔡伯伯)喝农药自杀了,她一个人住着,最后死在出租屋里,死了都没人知道。她生前有五个儿女,都几乎不管她,来看她
因果报应时间:2024-07-27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作家三毛说。清清灵灵一撮茶泡在水中,焕如积雪,烨若春敷,顿时沁人心脾的清香味弥漫了整
品茶论禅时间:2024-07-25
人生最大的快乐佛陀对那四个新出家的弟子说:「那位普安国王就是我的前身,而四个国王就是你们四人的前身。你们前世已经讨论过相同的问题,怎么现在还不懂呢?」四个新弟子听了
情感世界时间:2024-07-25
茶是中国最普通的饮品。“香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茶与水的结合才能尽显茶的本色。茶,是叶与水的共生物,是人生与心的半导体。 1、茶之水雪夜,兀自观雪于
茶的知识时间:2024-07-22
人生如茶,总要在沸水里滚一滚,才能沉淀。茶如人生,总要到识货的人那里,才有价值。时间是最好的标准。好茶,依旧如故;好人,依旧如初。生命是一种轮回,你留下最好品质
禅茶文化时间:2024-07-07
星云大师“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幼小,后十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劳苦。”唐伯虎的这句话说明人身难得
星云法师时间:2024-06-28
真正求生净土的人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心同佛心,我们的愿同佛愿,我们的行同佛行,我们的德同佛之德,则没有不往生的。如果在这上不认真的学习,跟阿弥陀佛心、愿、行、德还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27
星云大师曾讲过自己一次挨打的经历,这让他众生难忘。那是一次格外特殊的教育。年幼的星云被扬州入门的师父交给南京的一个大师父,入门的师父告诉他,那才是他学佛的好地方
星云法师时间:2024-06-27
择日择吉,就是在恰当的时候做某些事,这样有助于结果。因此,自古以来人生这四件大事一定要择日择吉,这样才可以趋吉避凶,不然不吉利,一起来看看择日择吉四大事都是什么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6
日常必吃的九种防癌蔬菜蔬菜自古以来是人们饮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防癌抗癌物质,其中最容易选择的是蔬菜,科学家们研究证实,科学地选择食用蔬菜对
素食资讯时间:2024-06-11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其实都会有一场不一样的人生际遇,苦难和快乐交杂才会真的构成我们人生美好风景。但是如果我们在人生路途之中过于重视自己的物质财富,眼里就会失去一些能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9
人生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泰斗太虚大师提倡的;但是人生佛教的原理,却是佛教本来具有的,并不是太虚大师创造的;简单而清楚地说:佛教本来就是人生的。何以见得佛教本来就是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5
说到佛法,通常有句话说:「佛法无边」,这句话并不是说佛有甚么法术,好像变弄魔术一般,千变万化,令人捉摸不到;却是说佛的道理,浩如烟海,我们即使尽一生的精力,也难穷究到彻底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5
坎坷的2020年即将过去,大家都会觉得今年的自己哪里都不顺,而有一些人则是比较迟钝,在大环境影响严重的时候,反而没有什么不顺利的,到现在局势都趋于平缓后,才感觉到不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5
八字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一些性格特征。人类的本质是慕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那个能力强的人,一个孩子的智力如何,可以通过他的谈吐他的行为看出来,但是有的人是大智若愚,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2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顺利平安,福禄双全,可以安然度过。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如愿以偿呢?这跟个人天生的生辰八字多少有些关系。八字可以测一测自己的人生运势,这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2
每逢过年期间,最常见到一般人家门口贴着一副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春满乾坤”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要用什么来圆满自己呢?圆满人生的方法有四点:一
星云法师时间:2024-06-02
人生有生老病死,气候有春夏秋冬。拿四季来比喻人的一生,春天百花盛开,充满无限生机,就像年少岁月,灿烂美好;夏天艳阳高照,万物欣欣向荣,就如满怀理想的青壮之年,热
星云法师时间:2024-05-31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商这几年也发展的是如火如荼,其中在电商界内,大家对于刘强东这个名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众所周知,刘强东是京东的创始人,在电商界是具有
风水知识时间:2024-05-30
看到幼小的孩子写作业,妈妈爱子心切,就说:“孩子,你睡觉吧,作业由妈妈代你来做。”直到有一天,孩子的手被小刀割破了,他就大叫:“妈妈,好痛喔,你来代我痛一下好吗
星云法师时间:2024-05-30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就注定好了一个生辰八字,我们可以从八字中推算出你的五行。五行中包含金、木、水、火、土五种不同的元素。五行均衡是大家都希望的,对于缺失或者是过剩的
风水知识时间:2024-05-29
现在很多的人过生日的时候过的都是自己新历的生日了,很少有人会过自己农历的生日的。但是我们要是去算命的时候,偏偏就是要用我们的农历生辰八字算命的,所以对于父母来说
风水知识时间:2024-05-28
行八正道远离诸苦【佛经介绍】《杂阿含经》,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为论述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个中的很多名相,为佛教基本,通用于大小乘的修行者。【佛经原文】苦苦及苦集
佛学知识时间:2024-05-18
人生修行:干净的灵魂需要---慎独!作者:夏一文几千年来,有个非常特殊的词汇常挂在中国人嘴边,那是修身最高的境界——“慎独”最先见于《礼记·大学》和《礼记·中庸》
佛教知识时间:2024-05-07
我是一个出家人,不可以打妄语,打妄语就违背佛陀的原则教诫,造成犯戒而堕落了。我的老母亲 93 岁了,自己在家念佛三十多年,直到 2021 年 7 月 19 日才在寺院皈依三宝,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4
赵薇说:很多人都是因为痛苦才亲近佛法,我当初也是一样。因为周围的人没法给你最好的解答,你只能自己去找。 佛法博大精深,只要你进到佛法里找,都可以找到答案,佛教里
素食资讯时间:2024-04-27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存在于宇宙中,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地球、认识宇宙、认识我们人类自己?人类和地球宇宙又是一种什么关系?芸芸众生中的我们是否在忙碌之外去思考过、探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22
编者按:如今虽是夏日炎炎,但作者给我们分享了和煦的春光,灵动的畅想,自在的游访以及修行的方向……阳春三月的一天,风和日丽。清晨,我沿着镜台山曲径而上,越到高处视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8
什么?年仅 17 岁的“杀鱼弟”喝药自杀,我从电视上看到这则新闻,大吃一惊。17 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对人生充满希望的年龄,是什么让他放弃宝贵的生命?记得 2010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6
千百年来,福禄寿全是人们毕生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位老寿星却希望早日离世。长寿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喜乐,反而给了他孤独和空虚,寂寞与悲伤。索迪米约老人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2
人生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只船,如果没有罗盘和航标,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葬送自己。于我而言,学佛修行,犹如看到了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让我在尘世之中有了希望和方向。我现在是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0
水喻成功人生的三种境界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决定跳湖自尽。在湖边,他碰上了一位参禅的智者。商人喜出望外,急忙上前将自己的悲惨境遇逐一细述
佛教故事时间:2024-04-04
过一个年,对于孩子来说,是长大了一岁;而对于中年人来说就是老了一岁,慢慢将迈入老年。 古人云: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我们的人生,说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