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发切愿(即愿),专持佛号(即行。信愿行三,为念佛宗旨)。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清清楚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决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即放下眼皮,不可睁大。眼既摄矣,鼻也不会乱嗅,则鼻亦摄矣。身须恭敬,则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能常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
复幻修大师书
(2)十念计数法: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
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
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3)佛号不断:
既有真信切愿,必须志心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及大小便利等,总不离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若能念兹在兹,念极情忘,心空佛现。则于现生之中,便能亲证三昧。待至临终,生上上品。可谓极修持之能事也已。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念佛虽一切时,一切处,皆无妨碍。然须常存敬畏,必须视佛像一如活佛。视佛经祖语,一如佛祖对己说法一样,不敢稍存疑慢。虽孝子之读遗嘱,忠臣之奉敕旨,当不过是。
至于平时念佛,声默随意。若睡卧,大小便,澡身濯足等,及经过臭秽不洁之地,俱宜默念,不可出声。出声则便为不恭,默念则功德一样。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或了无恭敬,则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矣。今之在家读佛经者,皆犯此病。故于有缘者前,每谆谆言之。念佛必须摄心,念从心起,声从口出,皆须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须摄耳谛听,字字句句,纳于心中。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驰,庶可速至一心不乱。大势至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者,即此是也。文殊所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者,亦即此是也。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夫四种念佛,唯持名最为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今人教理观法,皆不了明。若修观想实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坠。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
与徐福贤女士书
(4)在家居士早晚课:
虽则长时念佛,无有间断,须于晨朝向佛礼拜毕,先念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毕,即念赞佛偈,即阿弥陀佛身金色偈。念偈毕,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随即但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一千声,或五百声,当围绕念。须从东至南至西北绕,为顺从,为随喜。顺从有功德。西域最重围绕,此方亦与礼拜均行,若不便绕,或跪或坐或立皆可。念至将毕,归位念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称,然后念净土文,发愿回向往生。念净土文者,令依文义而发心也。若心不依文而发,则成徒设虚文,不得实益矣。净土文毕,念三归依,礼拜而退。此为朝时功课,暮亦如之。若欲多多礼拜者,或在念佛归位之时,则拜佛若干拜。九称菩萨,即作九礼,礼毕即发愿回向。
或在功课念毕礼拜,随己之便,皆无不可。但须恳切至诚,不可潦草粗率。蒲团不可过高,高则便不恭敬。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极闲极忙,既各有法,则半闲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间,而为修持法则也。
与陈锡周书、见正编复马契西书五
(5)念佛不必观想:
持名一法,最为末法透机之法。善导虽疏观经,实最重持名一行。不观末法众生,神识飞飏,心粗境细,观难成就。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之言乎。观虽十六,行者修习,当从易修者行。或作如来白毫观,或作第十三杂想观。至于九品之观,不过令人知行人往生之前因与后果耳。但期了知即已,正不必特为作观也。观之理,不可不知。观之事,且从缓行。若或理路不清,观境不明,以躁心浮气修之,或起魔事。即能观境现前,若心有妄生喜悦之念,亦即因喜成障,或复致退前功。故楞严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祈一心持名,以为千稳万当之行。待至心归于一,净境自会现前。四帖疏错讹甚多。光二十年前,先曾约校。去年南京羊皮巷观音庵妙莲和尚要其本去另刻,明年当可出书,祈为请阅。
复崇明黄玉如书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如欲作观,必须熟读观经。深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及心净佛现,境非外来。唯心所现,不生取著。既不取著,则境益深妙,心益精一。能如是,则观想之益,殊非小小。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体是妄,与佛与心,皆不相应,即伏魔胎。因兹妄欲见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现作境界。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业所现。遂大生欢喜,情不自安。则魔即附体,丧心病狂。纵令活佛现身救度,亦末如之何矣。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以致求益反损也。善导和尚云,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粗境细,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诚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宜自详审。又志诚恳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宜竭尽心力以行之,则幸甚。
复吴希真居士书一
观想一法,非理路明白,观境熟悉,无躁妄欲速之心,有镇定不移之志者,修之,则损多益少。
复吴希真居士书二
(6)念佛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只宜于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后行之。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若夫依仪诵文回向,固不得常常如是。诸大乘经,经经皆令诸众生直成佛道。但恨人之不诚心念诵,致不得其全益耳。楞严五卷末,大势至菩萨章,乃净宗最上开示。只此一章,便可与净土四经参而为五。岂有文长之畏哉。君子之学为己,乃念念叩己而自省耳。梦觉一如,唯功夫到家者方能。但于觉时操持,久之梦中自能无大走作矣。
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7)念佛注意事项:
甲:至于念佛,必须志诚。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此也是善根发现之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著悲魔。凡有适意事,不可过于欢喜,否则必著欢喜魔。
乙:念佛时,眼皮须垂下,不可提神过甚,以致心火上炎,或有头顶发痒发痛等毛病,必须调停适中。
丙:大声念,不可过于致力,以防受病。
丁:掐(音恰)珠念,能防懈怠,静坐时,切不可掐,掐则指动而心不能定,久必受病。
戊: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帘,(即所谓如佛像之目然。)则心便沉潜不浮动,亦不生头火。
参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演变成五宗,就是禅、教、律、净、密。禅是禅定,教是教理,律是戒律,净是净土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2
念阿弥陀佛,你必须得定量定时。如果你不定量不定时,你自己进取心渐渐就没有。好比你一天定一万声,不论多忙,不论做什么事情,在客堂也好,在大寮做饭也好,不论你做哪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5
念佛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道证法师讲述有人问我念佛要怎么念,我念佛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夫,但是有一点可以提供给大家作参考。念佛的时候,全身要放轻松,每一个关节都要放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有人会说:既然如此,那我等到临终时再念佛就好了,何必平常时时要念呢?您想想看,为什么我们平常时时要念?比如一个小孩,从小不写习题,爸爸妈妈、老师说的话也不爱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2
放生能够让我们在遭遇任何困境时都能快速的解决和冷静的思考,也能够为我们化解一切的灾劫和苦难,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的顺心如意,而且通过放生和念佛还能够在我们净化心灵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12
念佛的功德感应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只有对佛菩萨充满恭敬,我们持诵佛法才能够获得无量的功德,我们多多的读诵佛法也是有很多的感应的,下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12
强烈推荐:神奇的求财方法!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必须把因果的事搞好,因为你懂了因果,自己的烦恼就会降低,自己只会做好事,不会做坏事,因为这个身口意一动就是一个种子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2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作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一切都帮助我们忆佛念佛周围环境越是吵,我心念佛念越好。各种声音都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1
有的人一听到别人跟他说‘阿弥陀佛\’,他就说:‘不好意思啦,念小声一点啦,让别人听到不好意思啦!’你想想看,我们这张嘴什么不好的话都说,譬如现在最流行的什么‘伤脑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有人认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会够用,或是认为念佛资历长的人功夫一定比较好,这是不一定的。因为念佛是看我们「当下这一念的用心」,并不是看年资和履历表。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问: 《地藏经》中许多地方都讲天地鬼神,护持念佛,礼佛上香的人,不令恶事横事入门,水火盗贼,一切恶事悉皆消灭。而我却见到不少礼佛念经的居士,甚至我自己常有不如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7
佛陀开示——“同XING恋”产生的原因、解决办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弥勒!复有四缘,令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爱欲。乐他于己,行丈夫事。何等为四? 一者,或嫌、或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1
广钦老和尚常常的教导道证法师讲述:一代大德上广下钦老和尚,大家赞誉他是「佛教界的国宝」,他老人家九十五岁往生前两天所拍的照片,目光依然炯炯有神!在老和尚九十二岁那年,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5
法门无量。而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但求自利。独善其身。大乘志在利他。广度群品。或问念佛之人。厌苦求乐。愿生净土。舍此娑婆。取彼极乐。但求己利。是为小乘。而菩萨发心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参禅以修止观为下手。止观功深,而得定慧。参禅以修止观为下手。止观功深,而得定慧。止观二字,必须并重,不可偏废。若止过于观,必落昏沉;若观过于止,必至掉举。昏沉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1、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我慢心礼拜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师教我,绝不蹲摆拜垫,所以我们磕头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师说礼佛还要摆个架子,这叫我慢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7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香,不仅要芳香养鼻,更要养神养生,开窍开慧,这是传统制香工艺的一个核心原则。正是由于秉承了这一理念,才使传统香品不仅成为芳香之物,更成为开慧养生之药,在从秦汉到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1-06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佛教徒常会犯一个相同的错误:他们不做小事积聚福德,例如每日做净水供养——因为他们觉得这微不足道、没有价值。可是他们也不做大动作,例如捐一年的预算给佛教大学、每个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25
钟茂森:散心念佛的福善都不可计量,何况净念相继 你这里讲,希望用禅来开智慧,用密法来增加福报,蕅益大师说不用了,你果然能信愿持名,这一句阿弥陀佛,每一句佛号,一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5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这只猫为报恩在寺庙跪拜4年,吃斋念佛不杀生。▼猫咪作为新一代的萌宠,以它呆萌的外表俘虏了很多人类的心。主人都会为它们准备小鱼干,罐头,天天大鱼大肉享受着,然而今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11
双溪寺的三坛大戒已近尾声,传戒过程顺利如仪,求戒的戒子们都很欢喜。这天得戒和尚印海定律师对戒子们开示:“诸位戒子,此次传戒法会即将圆满,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
因果轮回时间:2024-10-11
念佛精进 西方莲开 (刘宋 悟性尼)南北朝刘宋时,比丘尼悟性,住庐山,笃志念佛,求生西方。一天忽然听见空中有音乐声,对旁边的人说:"我已得中品往生了,并且亲见同志中念佛精进
释门法戒录时间:2024-10-09
听一位师兄讲她妈妈,学都没有上,但是会背诵早晚课。背诵《阿弥陀经》,一字不漏。然后讲起她妈妈,很像小孩子一样,常常需要她哄一哄,赞美几句,她妈妈念佛就更起劲。人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0-05
有一天,我向金山活佛笑说:“佛教的法门很多,为什么只老实教人念‘阿弥陀佛’?何以不开示别的法门?”他答的话真有趣:“现在世界上的人,他们的心眼多,说多了它会漏掉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3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一千天,三年,三年一天不断,这个就难了。念一千圣号很容易,那你一个小时都不到,但是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7
大慧宗杲禅法心要三、用功原则修行的下手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一些原则却是共通的。不管是修禅、修净还是修密,若想修行顺利,少一些障碍,就必须遵循这些原则。纵观宗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4
禅是修开悟的,听经也修开悟,为什么?你听这个经文,字字句句都是自性,都是真心,真心流出来的言语文字,它跟世间法不一样。听多了,听的时候不要去想它,只一味的去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4
一、禅的文化禅文化的发达显现了现代人心对古老智慧的需求。但就禅的本义来说,非属东方,也与时间上的古老无关。禅是令心灵觉醒的方法和觉悟心灵的智慧,原本不属于宗教,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念佛精要张尚德一、念佛即是信佛、依佛、归到佛。二、念佛必须坚信佛。释迦牟尼佛说:小草、微尘中都有亿万佛,所以念的虽然是阿弥陀佛,实际上是与一切佛合而为一的,这称作感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认真修持,以转前业也。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09-17
黄念祖:念佛关键在于不忘底下是夏老师的话,这一段很重要啊。“念到成片,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都是证。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苦乐忙闲老有这一句,就是证。这是证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忠臣孝子念佛一声,声音直达三界李家村有位农妇,每天早晚两次往田间送饭,总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忽左忽右地跟随着她。问和她一路送饭的农妇们,大家都说没看见。这位农妇为
孝顺父母时间:2024-09-16
诚心诚意的念,就有感应。念佛不是口念,「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最重要的是要学佛的行宜。佛的行宜要怎么学?一部《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的行宜,我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1
1 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修念佛法门,不必破无明烦恼(妄想),不必断见思烦恼(执着),这一句佛号能降伏烦恼,能把烦恼压住,就能带业往生。2 带业往生是佛说的,但是佛在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0
高僧念佛的感应也是有很多的,其实只要是认真念诵佛法都是可以获得感应的。当然我们念诵佛法并不只是为了感应,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高僧
佛经感应时间:2024-09-10
其实念佛是非常好的,自己在家中念诵佛法是有很多的好处的,我们多多的念诵佛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功德,而且我们平时多多的念诵是可以获得感应的。现在就有很多的老人在
佛经感应时间:2024-09-02
应该念佛,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所以,觉明妙行菩萨劝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这很有道理。说一句话是废话,念一声佛你在累积功德。真正明白的人、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1
第二个问题:「既然说只要时时一心执持阿弥陀佛佛号,就能往生净土,又为何要受戒和修十善?」答:如果你果然一心执持名号,你可以不要修十善。为什么?你十善圆满了。你也可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30
梦参老和尚:念佛的障碍(下)自心念自己的自性佛,要承担,自己念了,阿弥陀佛佛性,就是我自己的佛性。要自己念念地把自己的佛性,念得能定下来,巩固了;定就发生慧。这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8-30
陆、福慧双修问:如何无我?答:只要不断培养觉性,觉性越高,我执就自然逐渐减少了。问:无我跟空一样或不一样?空是大乘后来传承的,一直强调空。在此一直强调活在当下,究竟是指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伍.练习境界问:何谓见法?见法意谓着所见的事物不同于世俗所见吗?答:见法是见到法,是要真正来练习,实际来修行的人,才见得到法。否则,就算我们跟别人讲,别人也听不懂。一般的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译言五盖是禅修中的恶不善法,它们不单止妨碍入定,更遮盖和歪曲我们对世间实相(无常、苦、无我)的认知。禅修的工作就是去对治五盖。当五盖在心中越是减薄时,内心越是清淨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文/本性禅师1放下是境界,不是方法放过他人不易,放过自己更难!20年前,已尝试放下与他人的恩怨,今天,却还在和自己纠缠。当年,严阳禅师与赵州禅师有一段对话:严阳禅师
学佛导航号时间:2024-08-18
我们都知道一个学佛人应具备“正知见”。而当今社会各种外道中也有其境界和一定的善相,但这些都不是正知正见,不能使人得到究竟解脱的利益,甚至易引人误入岐途。既使真正
佛答时间:2024-08-18
问:师父,请问一下用计数器念佛与念珠念佛的功德有区别吗?慧广法师:这就好比生活中用碗碟吃饭和快餐盒吃饭,不同的情况下,用的器皿不同,但吃饱饭填饱肚子的目的和感觉
佛答时间: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