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茅静远居士书》是省庵祖师写给茅静远居士的一封书信,原存于《省庵法师遗书》中。东林寺印经处印有《省庵大师遗著》,九州出版社最近亦印行了《行策大师省庵大师文集》,皆收录了此一书信。
省庵祖师专门面向居士的开示遗存并不多,如《示吕居士偈》《与茅静远居士书》《赠东阿居士二首》《将赴浙中留别朔方居士》等,而尤以《与茅静远居士书》言辞最为恳切,所示最为精要,最值得修行净土的居士反复涵咏。今就后学学习此书的体会作一报告,请各位大德惠正!
一、茅静远居士其人
茅静远居士,我们对他的情况了解得不多。彭绍升生年略晚于茅静远,但其所著《居士传》并未收录茅居士,可能是时代太近的缘故。所见资料中《杭州府志》《东城记余》(又名《东城小志》)《国朝画识》所载皆极简略,惟《北郭诗帐》所引梁文泓《箨园诗文钞茅静远家传》较详,引之如下:
茅瀚,字静远,仁和人,本姓陈。性慈和,勇于为善。好观书作画,画入能品。江淮燕赵间,得尺幅珍若夜光。喜放生,岁活(qi)、鳝(shn)、黾(měng)、龟、鳖、蠃(luǒ)、蛤(g)以亿计。一夕出,遭牵牛者,若知瀚能活之,觳觫(hs)殊甚。询之,将就屠,遂赎舍之。尝重建城北拱宸桥,主办京师全浙会馆。总制李敏达公器之,见则呼为善人。敏达欲凿横渠城中,瀚为残地脉,四争乃止。积行上闻,恩叙五品大夫。
又,《东城记余》卷上载茅静远晚年皈依佛门,法名宝善,曾于乾隆二年建桥,即以宝善名桥。
由此可知茅静远居士约略生平,具有一般名人居士的特点。一是能书善画,二是乐于行善,曾建拱宸桥、宝善桥等。这样一个名人居士愿意亲近佛法,无论僧俗都是十分欢迎的。省庵祖师和宝善居士有缘,所以对他也是特别挂念,特地写了这封信给他。
二、居士修行的歧途与要点: 书信的启示
前三月下旬返自四明,过访居士,适遇他出,怅然而去。寻归回龙,兹又一月余矣。因数子相劝,欲讲《法华》,特到杭请经,因得致书于足下。
约在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下旬,省庵祖师由四明(今宁波)到杭州拜访宝善居士,恰好碰上居士外出,未能相遇,便返回到回龙寺。一月后,因众人请讲《法华经》,便于五月间到杭州请经,而写了这封信给宝善居士。
省庵大师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壬辰夏第一次到四明阿育王山顶礼释迦牟尼佛舍利,康熙五十八年己亥春三月,再次前往四明阿育王山。自康熙五十九年庚子春开始,在阿育王山启建涅会,共十年。此中所谓返自四明,即指在阿育王山二月办完涅法会后返回回龙寺,途中经杭州拜访宝善居士,张景岗居士言,其年当在康熙六十年后,约在雍正三年。回龙寺,当在浙江某地,离杭州不远,但不知体位置。
居士造桥事毕,可谓莫大之功。然居士之心,好善无倦,一善甫完,复作一善。美则美矣,其如生死大事何?
宝善居士勇于为善,有放生、造桥两大端,一善甫完,复作一善。所造之桥有拱宸桥、宝善桥等,被时任浙江总督李卫呼为善人,其佳评俱如前引。
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孜孜为善,所作善事如须弥山,皆生死业缘,有何了日?善事弥多,生死弥广,一念爱心,万劫缠缚,可不惧耶!
善事非是无功德。儒家经典《易经》中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三:行善自获善,行恶恶自报。因果报应如影随形,绝无虚假。
印光祖师也鼓励居士行善。在《一函遍复》中,他告诉我们: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说:念佛最要紧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力能为者,认真为之。不能为者,亦当发此善心,或劝有力为之。或见人为,发欢喜心,出赞叹语,亦属心口功德。
但善事所得功德尚属生死业缘、人天福报,不能了脱。结下生死业缘,即使能获得较好的人天福报,享受人天间的富贵,但世世生死轮回,万劫不脱,不让人惧怕吗?可见净业修行首要的是以生死心为切!
省庵祖师在《劝修净土诗》中将人间比作通达净土的驿站,鼓励儒士莫作停留:好寻归路思安养,莫认邮亭作故宫。
所以,善事非不可为,但不若生死大事为急。印光祖师《一函遍复》中特别指出: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若欲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根糖吃,岂不可惜。
此段,省庵祖师批评了居士修习佛学易入的歧途之一:勇于行善而不以生死大事为急。总之,一切应以生死大事为急。
居士世间公案,久已参透,西方净业,久已修习。然而生死心不切,家缘撇不下,人情谢不去,念佛心不专,何也?将名根不断耶?抑爱念牵缠耶?
一些居士虽然参尽世间公案,知道很多道理,也修习了多年净业,但生死心不切,世间缘分撇不下,念佛心不专。
省庵祖师这里继续指出居士修行的第二种歧途:即醉心于参究公案而不能出,久习净业而念佛心不专。究其原因,莫非名根不断,爱念牵缠。大师《示禅者念佛偈》:一句弥陀,头则公案,无别商量,直下便判。又说:一千七百公案,一刀斩断。即指出莫要迷恋于世间公案,弥陀佛号才是最高公案。
所谓生死心不切,念佛心不专,亦可以说未能发菩提心。大师《示吕居士偈》: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所谓一心,即菩提心,所谓爱根,即对自身和名利的爱念。
省庵祖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说: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里更明确地指出发心立愿往生西方净土对净业行人的重要性,同时引《华严经》指出,即使修诸善法,亦要不忘菩提心,否则如同魔业,何谈了脱?
《劝发菩提心文》中还列举了居士修行的不当之处: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这同本书中对茅居士的批评相一致,值得我们注意。
于此二者,宜加审察。苟不把家缘世事一刀斩断,六字洪名尽力提起,欲望娑婆之脱,安养之生,难矣!不生安养而欲脱生死,不脱生死而欲免堕落,抑又难矣!纵一生两生不失人身,济得甚么事?
所谓二者,当指名根、爱念,亦即世事、家缘。修行的安稳之道,是生安养而脱生死,脱生死而免堕落。这里省庵祖师重复说到所谓行善,仅能免失人身,不能了生死。
慧远祖师当年在给刘遗民居士的信中亦曾提道:每寻畴昔游心世典,以为当年之华宛也。及见《老》《庄》,便悟名教是应变之虚谈耳。以今而观,则知沉冥之趣,岂得不以佛理为先?苟会之有宗,则百家同致。一般居士多有修习儒道经典的经历,但这些尚属世间公案,沉冥之趣,必以佛理为先,了脱生死,舍佛教而无他。慧远祖师方便,以自己的经历说来,更让人亲切,引导诸居士舍儒道而至释迦,或以佛家为宗,会通儒道。
嗟乎!居士慧心如此明利,家缘如此丰足,继嗣如此贤能,事事适意,尚不能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为天负人耶?为人负天耶?不以念佛为急,而以世间小善为急,不以生死大事为先,而以人天福报为先,是不知先后也。居士虽不求福,而常作福,虽欲出生死,而反入生死,皆由不知所缓在彼,所急在此,致使北辕适越,却步求前也。
省庵祖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宝善居士,其当前的障碍在于不能一心念佛!不知缓急,不知先后!不以念佛为急,而以世间小善为急,不以生死大事为先,而以人天福报为先。此是多数居士之通病。
居士今日要务,唯当谢绝人事,一心念佛。加以斋戒二字,尤为尽美。大抵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脱。无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为之早办耶!
省庵祖师建议宝善居士:谢绝人事,一心念佛。谢绝人事是因为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一心念佛是因为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脱。加以斋戒,尤为尽美。斋戒是保持清净心,不为人事动心,专为念佛用心的方法。省庵祖师在修行方法上提出了至简至要的三点:谢绝人事,一心念佛,加以斋戒。
慧远祖师亦曾劝勉刘遗民诸人:君诸人,并为如来贤弟子也,策名神府,为日已久。徒积怀远之兴,而乏因籍之资。以此永年,岂所以励其宿心哉?意谓六斋日,宜简绝常务,专心空门。然后津寄之情笃,来生之计深矣。这里慧远祖师亦指出刘遗民等人虽然早为佛弟子,但一直未能得门而入,关键在于无因籍之资。慧远祖师的建议是六斋日,宜简绝常务,专心空门。这同省庵祖师提出的谢绝人事,一心念佛,加以斋戒是完全一致的!
衲所知识者甚寡,知识之中求可以语此事者尤寡。舍居士一人,而深以期望者谁哉?倘不以人废言,幸加努力。若曰吾不能也,则亦无可奈何矣。
以上省庵祖师严厉地指出宝善居士修行的歧途,并给出了修行的正道,谆谆教诲,晓之以理。此段则进一步提出殷切的希望,厚谊切切,动之以情。
三、余论:居士修行应当结社
以上省庵祖师指出居士修行的主要歧途在于勇于世间散善,甚至醉心于此。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出离心不强,生死心不切,不明缓急轻重,其解决办法则是谢绝人事,一心念佛,并加以斋戒。这是省庵祖师开示给茅静远居士的修行要门,对我们后学之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后学以为,居士修学之所以有如此困境,主要还在于周围障缘太多。特别是初发心者,初学者,由于信心还不是那么坚固,修行还做不到何时何地皆能用功那样圆润自如,因而要特别重视选择周围的环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历代祖师早已给我们指明了道路,那就是结社修行。
我们知道,有四位以上僧人以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之六和敬法一起修行共住的团体,称为僧团。而在家居士混迹于俗尘之中,他要养活家人,他要应酬交际等等,障缘自然很多,要做到一心念佛,的确不容易。那么,他怎样才能保持精进的道心呢?后学以为,只能走结社的道路,这是一条从慧远祖师开创出来,一直到省庵等后代祖师都在坚持的,最适合居士修行的道路。
佛教结社自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结白莲社开始。这是慧远大师慈悲,为了接引刘遗民等居士而方便开创的特别适合居士修行的团体。结社这种方式由出家师父指导,接纳在家居士参与同修,共同发愿,共同修行,共同往生。由于有了师父指导,有了共修的场地和环境,就能较好地对治居士在俗世所处的困境,护持居士修行的道心不失,从而逐渐达到一心念佛的境界。这也是在藉助阿弥陀佛他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藉助僧团和结社的他力,对治我等凡夫的习气。
省庵大师也是赞成结社的。他在《将赴浙中留别朔方居士》中说:远公社里旧遗民,世外相逢说往因。千里关山两芒(juē),半瓢风月一闲身。扁舟细雨孤灯夜,残雪寒梅古寺春。准拟明年修白业,与君同作种莲人。表达了省庵大师与居士共同结社的愿望。雍正七年(1729年)冬天,杭州居士茅静远等人与梵天寺省躬、一苇等恭请省庵祖师住持凤凰山梵天寺,大师遂于寺中结社,开净业堂。似乎茅静远居士对省庵祖师的话是认真听进去了。省庵大师当时作有《净业堂规约》和《念佛规约》,其中亦特别提到:宜禁止游行宜谢绝迎送宜屏弃杂务不得应酬人间佛事等等。结社期间,大师另有《寸香斋诗》等,规定日常见客,寸香而已。一代祖师尚且如此,下愚居士敢不惕励?!
印光大师为什么强调“十念记数”?这种“十念记数法”就是针对意根来施设的。给意根派个任务,让它记数。在念一句名号的时候,心里记一,念一句名号,心里记二,你一边听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印光大师是位非常厉害的高僧大德,我们平时学习佛法的时候是可以多多的看一看印光大师的佛法讲解,这样我们是可以避免少走一些弯路,而且这对我们今后的修行是有很多的好处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8
原文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①,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44、念佛度冤李家村有位农妇,每天早晚两次往田间送饭,总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忽左忽右地跟随着她。问和她一路送饭的农妇们,大家都说没看见。这位农妇为此心生恐惧,整天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念佛能够让我们在浮躁和喧嚣中得到平静,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专注,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和忧愁,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明和安定,而且通过念佛还可以帮助我们远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2
民国时代有一位青楼女子,刚一过了十五岁,她忽然觉悟要洁身自爱,皈依佛法,专心净土法门。所以,她就摒弃铅华,在上海虹口,租了一间房子,奉养母亲。自己则诚心念佛,朝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2-12
六、念佛结期应求证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讲几句话打打闲岔,古德云:「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光阴快得很,转眼之际,念佛七已经过了六天,真是无常迅速啊!生死事大这道理,只有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四、念佛与忏悔业障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讲几句话,打打闲岔:昨天讲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第三大愿「广修供养」,今天接着讲第四大愿「忏悔业障」。诸位留心听着!下面分三段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四、念佛决定愿往生诸上善人:光阴真是快得很呀!我们的念佛七已经打了四天,在这定期七天之中,已经过去一大半!诸位的功夫,究竟用得如何?是需要各人自己反省一下的。若是上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念佛能够让我们在遭遇任何困境和挫折时得到快速的克服并冷静的思考,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净和安定,而且通过念佛还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一切邪魔外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0
修净土法门,必须切实用功,应该死心念佛。古人所谓“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要把念人情恩爱名利是非的心,转换过来念佛。比如作贼的人,只有把贼心死下去,才能一心作正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9
善导大师有一段文字,是净土梦修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若是有菩萨善于修持,此方法十分方便:一般在晚上临睡觉前合掌念念佛,感觉到身体疲惫不支了,就合掌吉祥卧,念一念那几句话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韩国虔诚猫咪 每天吃斋念佛(图) 韩国虔诚猫咪 每天吃斋念佛(图) 韩国广尚北道尚州市龙兴寺内,有一只相当虔诚的猫咪,它几乎每天都会坐在佛堂前拜佛,并眼神专注地看着佛像,有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2-04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智随法师开示原文:从《灵峰宗论》看蕅益大师对行持的标准,与善导大师的思想也有相通的地方。下面是三段相关的法语。第一段:“无论千百十,下至一声,但终身不替,便决定横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每天念佛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修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我们若是每天时间足够的话,就是每天都念诵六七个小时的佛法,这样我们每天念诵是有大功德的。下面我们就来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03
现前一念之心,亘古亘今,故名无量寿;灵明洞彻,故名无量光。阿弥陀佛,不过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而已。是故吾人果能念念执持阿弥陀佛,即是念念证无量寿,放无量光。古圣既尔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念佛法门 不可思议蕅益大师示王心葵法华一经,殷勤称叹方便;须知有世间方便:布施、爱语,孝、悌、忠、信等,是也。有出世间方便:苦、空、无常、无我、不净、数息、因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蕅益祖师五十六岁,这一年卧病灵峰,整个夏天,大病发作两次。发病当头,即使是酷暑三伏天,身子冷到要裹上几条棉被。分分秒秒的痛烈,跟在地狱里上刀山一般。平常人一夜到天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鬼见念佛人,是什么样子?鬼见念佛人有三个反应:一敬,二怕,三退让。 第一,很恭敬。一看念佛人,合掌,马上像卫兵一样,站着,看你过去,合掌恭敬。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
为人处世时间:2025-01-31
睡眠占我们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如果我们能在睡眠中也修行那么我们的修行时间将大大增加并且我们真正做到了不间断念佛往生大事可成如何睡觉?睡觉前跪于床尾,三叩首,和掌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1-25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说阿弥陀经》提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这一位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之中的最第一,所以才说:“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居士: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好像印光大师也提到最好“六字洪名”。我想知道净土宗祖师和您是怎么念的?我每天早晚课百余声六字,其他时间都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问:冤亲债主与土地十方有什么区别?念多少声(六字)弥陀佛号,再可以念四个字弥陀佛号?大安法师答:现在很多人害怕冤亲债主。实际上你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不要怕冤亲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大安法师 这两者并无冲突,印祖在这里这个开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生只要信愿真切感通佛力,一定能够往生。你如果总是怀疑,哎呀怕我功夫不够啊,我功夫没有成片啊,我没有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面,择法觉支是摆在第一。所以我们读很多经典,接触了很多法师,跟我们讲了种种的法,搞得我们眼花缭乱啊。我修这个念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是净土士宗第十二代祖师清初的彻悟禅师提出来的,对我们的修行很有帮助,现分四个问题来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5
八十七、恽铁樵耳聋闻念佛沪上名医恽铁樵君(寓梅白格路金椿里廿号),患耳聋十余年,前因信仰地藏菩萨,忽闻念佛之声。聂云台君(前上海总商会会长)笔记其事喜洋,原文如下(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4
第五章 众生缘深 唯有弥陀我们这样学下来,只要各位来听,保证跟阿弥陀佛的关系越来越亲近,感情越来越浓厚,肯定喜欢念佛!请往下看:若论缘份,则十方诸佛、诸菩萨中,唯有阿弥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人生的凶相如果你不念佛,恶鬼恶神(我们生生世世和众生结的恶缘),他就找机会来报复你,你稍不留神,得了一种恶病,到医院怎么看也看不好,原来是恶鬼恶神来找你麻烦,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唯说念佛(六)正定业与助业这五种正行,包括了我们在此土愿求往生极乐世界的所有行法。这五种正行互相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是不是五种平等呢?五种都要做呢?如果是那样,有人心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正讲】第十三条「唯叹念佛」之文第十三条文:不赞杂善,唯叹念佛行者之文。这段文也是出自《观无量寿经》,标题的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佛虽然在《观无量寿经》当中说到念佛往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唯说念佛(十五)极其容易谤佛谤法关于这个诽谤,我最早听到有一位法师讲的录音带里边说:我们众生最容易造下来的就是谤法之罪。我当时听了,心里猛地一震,因为每个人都认为我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黄念祖居士: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黄念祖大德《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9
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应该觉照。我们念佛的人应该有觉照。照的意思就像大家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黄念祖居士:全舱念观音 避免一空难 昨天来了一位核电站的朋友,他母亲信佛很虔诚,常念观音。他开飞机突然发生障碍,在很危险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告诉他,你应该如何操作,他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8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念佛时身体感应发热是因为念佛就是念无量光,光就代表阳气,是善中之善。阳气足的人身体比较健康。我们平时念诵佛法的时候是有特别多的感应的,我们平时持诵修行的时候一定
学佛感应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念佛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我们平时修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我们可以自己在家中念诵修行佛法,这样我们是可以很快地精进的。每个人都是有注定的因缘的,那么多多的念诵佛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27
印光祖师常劝导人,出了家若是想当法师,那就要先好好的念佛。你把佛念好了,将来就会有能力当法师。你若没有修持福慧就想在经教上研究,学当法师,以为法师坐在法座上好威风,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话说世间上有左右邻居两家,左边这一家日日吵闹、日日有是非,不但夫妇间、儿女间互相吵闹,有时儿女也会同爸爸妈妈吵闹。吵闹太多,大家都烦了!而他们隔壁的邻居,一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01『真正的护法居士』什么是护法?有不少人认为在寺庙、念佛堂或道场干义工,帮助筹办法会,或者是给寺院布施、募捐等等就是护法,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护法绝不只意味着物质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2-26
黄念祖老居士谈怎样忍辱 人生总不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许多冤枉,有许多无理横加,种种的这些事情。但我们要怎样忍辱呢?第一种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说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24
念阿弥陀佛,你必须得定量定时。如果你不定量不定时,你自己进取心渐渐就没有。好比你一天定一万声,不论多忙,不论做什么事情,在客堂也好,在大寮做饭也好,不论你做哪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5
念佛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道证法师讲述有人问我念佛要怎么念,我念佛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夫,但是有一点可以提供给大家作参考。念佛的时候,全身要放轻松,每一个关节都要放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有人会说:既然如此,那我等到临终时再念佛就好了,何必平常时时要念呢?您想想看,为什么我们平常时时要念?比如一个小孩,从小不写习题,爸爸妈妈、老师说的话也不爱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