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时,当反观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如心而住,无能无所。如是谛观,更无二念,是名修行三昧。慎勿忘形死心,又落外魔知见。《西方确指》
觉明妙行菩萨在这里谈到了观心法门,静坐时,当反观深究。
你开始念佛,当下这一声佛号即念,即这句佛号当下这一念,你就反观深究,追究它的来源。能念的心是什么?所念的佛是什么?那么,能念之心了不可得,所念之佛也了无所得。就在了无所得当中,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实际上,能念之心和所念之佛都是实相,以空印空,似水投水。佛就是我当下这一念心,是心是佛。既然佛就在我的内心完整具足,那一切佛都是我心里显现出来的,不假外求,不需要到外面去求。这就是用一种智慧,叫慧观。
前面,我们在事相上念佛,心不离佛,佛不离心,信心成就亦能往生。但是,如果我们加上观力成就,观慧的力量成就,可以得到理一心,那你往生的品位就会增高。你在这样的观慧当中,如真如自性而住,住在这里,也没有能所的对待,没有能念之心,没有所念之佛,心佛一如,能所打破。能念的心是始觉之智,所念的佛是我们本觉之理,理和智和合,始本和合,我们清净本然之体朗然现前,唯一心故。
你能够如是谛观当下这一念心,一境三谛,一心三观,更无二念,当下就是清净本然之体现前。那么,你可不就是修行三昧吗?
那么,我们看看修行三昧,可以跟大家沿用一下彻悟禅师的一个偈颂,他写过十首《一声佛号一声心》,这十首偈颂写得非常好,看这个声声心心。
一声佛号一声心,直下分明岂外寻,鞭影未劳频举示,白牛运出古黄金。
我们这句佛号举起来,这句佛号就是我们当下的妙明真心。所以,就在当下能念的这句佛号当中,直下分明就是我们清净本然的心体,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就朗然现前。还要到外面去寻找吗?直下分明岂外寻。鞭影未劳频举示,对一个良马来说,不需要时时把鞭子举起来,它当下就明白,马上就跑得很快。那么 鞭影未劳频举示指的是什么?大白牛,大白牛比喻成摩诃衍、一乘法。你发大菩提心来执持这句名号,就能运出古黄金。古黄金就代表我们自性本具的,亘古亘今永恒存在的性德如来藏。你每一声佛号,以菩提心去念,就运出了我们如来藏的功德古黄金。这是一首,还有一个偈子。
一声佛号一声心,心佛双忘趣转深,定久不知谁唤醒,满天霜月照幽林。
你看这个偈颂,我们要一声佛号一声心,心佛两忘,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打成一片,都忘了,泯灭了它们的界限,转深,趣入到深心里面去,转到更幽深的心性里面去,这样就得到禅定了。在这个定中,定久不知谁唤醒,是这句佛号把我的主人翁唤醒,还是主人翁把佛号唤醒?不知谁唤醒,已经是没有主客体的对待了,已经是到了不二的情况,才没有谁和谁的关系,所以才不知谁唤醒。在不二的情况下,满天霜月照幽林,满天霜月代表我们清凉的般若智慧光明,在这里面,它能够照出幽林,幽深的菩提觉林。
你看这些偈颂,都代表彻悟大师确实是证念佛三昧的人,没有这样的境界,他写不出来。我们以它来理解觉明妙行菩萨讲修行三昧是什么境界,可以把这个来作一个注解。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修行念佛三昧当中,切记不要亡形死心。认为我身体都忘记了,我没有念头了,我心死了就是好境界。恰好相反,这不对!这落到外道和魔的知见里面去了。那些外道修无想定,就是我什么念头都没有了,他无非就是无想定而已。禅宗讲,这叫枯木禅,那都是要呵斥的。
谈到枯木禅,有一个公案。在唐宋时期,有很多老婆子,都是很厉害的明眼人,有个婆子烧庵的公案。有一个婆子供养了一个庵主,就是禅和子,修禅的,供养了二十年,供他修行,给他一个修行的屋子,常常让一个年轻的女子给他送饭,后勤工作,让他安心办道。有一天,这个婆子就对送饭的女子说:你今天送完饭,等他吃完后,就一下子把他抱住,问他这个时候你感觉怎么样啊?这个女子还真的就依教奉行,等这个妙龄女郎一下了把他拥抱住:这时候你感觉怎么样啊?这个庵主倒是回答了两句话: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说了这两句话。这个女子就放了手,回去就把这个经过告诉了婆子。这婆子一听,就说:原来我二十年供养的是一个俗汉。就走过去把这个庵主赶走了,把这个庵也烧掉了。
大家参一参,为什么?从戒律角度来看,他很讲戒律,但为什么这个婆子说他是个俗汉?你想一想,这里是不是又进入了亡形死心的状态?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修行到这个程度,对吗?
我们讲阿弥陀佛名号,为什么讲寂和照的统一?寂中有照,照中有寂。你在寂中一点照都没有,这就是枯木禅了,没有一点暖气,这就不对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还在心意识里面,他还在对待法里面。所以,他是一个俗汉,他没有得到佛法的精髓。这都要注意。
茶与禅的相会,以茶为媒,唤起来人的心内佛法,不在向外奔求。茶道是禅宗自然观外化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调和人际关系、以心传心的人工渠道。人们常说,品茶即品禅,因而才有
行业资讯时间:2024-08-29
浴自心佛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迦步的国王统领天下,在他的统领下国势强盛,人民富庶,生活很美好。有一年,国内突然发生大灾旱,国中精通天文地理的相师们纷纷推算,皆言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时间:2024-01-05
什么是心佛?心佛是什么意思?心佛有依心成佛、是心是佛、心中所现之佛,三个意思。心佛,华严十种佛之一。依心成佛,故曰心佛。又心中所现之佛,谓之心佛。又,是心是佛。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9
所以我们要成道,就须去除这世智辨聪,时时心空如洗,内不随念转,外不为境牵,精勤锻炼,损之又损,方能成就。六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无
元音老人时间:2021-09-05
顿教的修行是从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在迷惑系统之外,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修行所要做的,不是要成就什么,而是
济群法师时间:2021-07-13
在佛陀的教导中,我们了解身心是无法分割的。身即是心,心即是身,身心相互连结,两者无法分开,因此,愤怒不仅仅只是心理现象。佛教将身与心的结合称为名色(nama-rupa)
一行禅师时间:2021-06-20
问:《印祖文钞》里我似乎记得念佛要念得心佛不二、心佛两忘。如何理解心佛两忘的忘,还有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请开示。大安法师答:建立信愿之后,我们在念佛功夫上还是要
大安法师时间:2021-05-29
问:佛法若不外求,念佛怎样反观自己?念佛之心当下便成佛,也就是说念佛的心当下就会成佛,倘若今天念佛,明天不念,也就是今天成佛,明天不成佛了?大安法师:天台家说「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1
心佛不异一日,希运禅师正在为众僧说法,突然其中一人拿着佛经问:“禅师,到底什么是佛?”禅师答曰:“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所以说即心是佛。若离于心,别更无
佛教故事时间:2014-11-12
“内外一如”,就是表里一致,身心合一的意思。现在,有的人参禅是修身不修心,他端身正坐、威仪庄严,但是心里面的贪瞋痴烦恼、人我,一点都没有去除。有的人参禅只重视心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26
较早之前,我每一年如果有空,会喜欢到像关岛或兰屿这一类看得到湛蓝的海洋,清晰而又不远的地平线,用完全放松的方式,让身体仰躺、自在的漂浮在海面上。这个时候海天一色
藏传法师时间:2015-01-05
所以我们要成道,就须去除这世智辨聪,时时心空如洗,内不随念转,外不为境牵,精勤锻炼,损之又损,方能成就。六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
大德居士时间:2017-01-06
问:当妙欲勾住自己的心时,很多时候根本认识不到是自己的贪心作祟,反而把对境当成最美好的事物,是人生的意义所在。该如何反观并认识贪欲的本性?索达吉堪布:麦彭仁波切
藏传法师时间:2017-02-11
反观自心人做错事,往往会推脱自己责任,怪罪别人,或客观事物对自己的影响。其实很多都是自己的问题,心念不正,心理素质不够引发错误,或估计不是,或无事先计划,或临时
汉传法师时间:2017-02-17
顿教的修行是从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在迷惑系统之外,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修行所要做的,不是要成就什么,而是
汉传法师时间:2017-03-20
现在有些人,把佛法当作学术研究,或为了聚集大众,贪图名利,希望获得他人的赞美,或是为了和别人辩论,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这些心态都是不正确的。有些人喜欢研究佛法,
藏传法师时间:2018-01-04
静坐时,当反观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如心而住,无能无所。如是谛观,更无二念,是名修行三昧。慎勿忘形死心,又落外魔知见。《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在这
其他文章时间:2018-04-26
问:《印祖文钞》里我似乎记得念佛要念得心佛不二、心佛两忘。如何理解心佛两忘的忘,还有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请开示。大安法师答:建立信愿之后,我们在念佛功夫上还是要
其他文章时间:2018-04-26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在不经意间就悄悄流逝了。从去年九月份入班到现在修学已五个多月了,有导师慈悲的加持,有辅导员法师及诸位法师温馨的陪伴。通过学习用佛法的智慧看待
心行成长时间:2020-02-21
更多文章时间: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