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南无阿弥陀佛!我们闻思讲堂莲池海会的各位莲友们,大家晚上吉祥,一如既往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南无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
各位莲友,今天是二〇一六年的元月七号。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日子,一个是我们刚刚经历了新年,在我们对时间的执着中,一年又一年的轮回里,我们总是说辞旧迎新,在新的一个开端,总会有新的好缘起。那今天我们讲的内容正好应了这个缘起,所以我觉得非常殊胜。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们人在世间而言吧,一切的快乐欢喜也罢,激动不安也罢,总是要缘于一些事情将要发生,大多如此。那么对于追随佛陀脚印的佛弟子而言,我们的法喜,应当是建立在一些殊胜的功德事件和法的相应之上。就是我们常说的要生起善法欲,来体现他的纪念意义。他的殊胜的缘起。
今天正是如此,我们今天要开始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也就是我们的依祜主,本尊阿弥陀佛他成就佛道时候所发的四十八大愿力。依着我们听法的常态来讲,这又是一个新的学习内容,所以应该有一些些许的法喜。特别是依照着我人,也就是我们一个凡夫,如果说对于生命有一些终结关怀的目标,可以说视野,也就是说一个修道者能够得以成功的超凡入圣,再一个轮回的惯性中我们得以有了摆脱的希望,那么对上述而言的话,今天的内容是可以说极端重要的。一个净土修行人的根本皈依处,就是阿弥陀佛度化九法界众生的根本蓝图筹码,也就是极乐世界起动、建立、然后摄受十方众生全部的原始点,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我们从今天晚上开始学习。
所以从这点来讲,今天的时空交错点是非常有格外意义的。至少在我们的缘法中,在我们的道业里,它是具足了这样的功德。再一者呢,因为此前不是一直给大家讲《宗教不宜混滥论》,中途我们休息了一周。讲《宗教不宜混滥论》皆在树立我们理性的正知见。我们从内容的法门化、到亲疏厉害关系、但必竟它是纠偏的一个文章,它不是净土根本的经典论著。所以我想在我们建立理论认知的同时,也许有可能,这个不能够确定,但是也许有可能会把我们,也就是由于这样严谨的论典里面把我们一些思辩注意力,也就是我们的心力牵向思辩的逻辑部分,有时候会淡化我们对净土、往生西方的信愿质量至少是关注质量。当然这不一定,我只是说有可能。因为凡夫的心念,在没有打开之前都是随波逐流的,流到这儿就流不到那儿,大多都是这样的一个心力。
因此我们正好今天开始作这样的一个调节,也就是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弥陀的本愿大海中来。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智慧、功德、摄受力来感应道交,用信愿求生净土的宗教情怀,来不断的提醒我们的念佛惯性。也就是说可以同样或者说更为殊胜的能够达到,我们前面《宗教不宜混滥论》所讲的,真如法性也罢,佛性光明也罢,本来面目也罢这样的境界。可能会更为易行。因此可以说前面一段的课程属于理性的支撑,今天我们调频到感性的愿行上来。当然最好我们能够相得益彰,兼而有之。那么就可以说既可以成为我们的正知见,又是一个老实的净土修行者,这是我们修行状态中最佳的状态,也可以说是最清晰的妙庄严路。当然这样的话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能还是要以净土行门为主。
这是我们这次设置课程,跟大家要开讲《四十八愿》内容的一个初衷。再一个为什么呢?可能我们以后有机会不管线上线下,要讲一次《佛说无量寿经》。《四十八愿》是《佛说无量寿经》里面的核心内容。所以在此我想也跟诸位偏有因缘,我们也把《四十八愿》的内容从《无量寿经》里边先抽身出来,做一个入门性的领解,慢慢的开始热身吧,只能这么说。那么这样的话可以先从核心的愿力愿文中下手,来启见我们纯真的净土愿行。所以我们今天来讲《四十八大愿》。总而言之呢,我们下面来分几个点吧。跟大家先把这个愿力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乃至阿弥陀佛的度生,为什么说以愿力为核心,我们应该怎样的利用愿力的一个是理论上的构架,二是修法上的支撑,第三个就是为给我们把这个道心安住在愿力上作一个有力的,甚至不能够轻易挪移的一个笃定的信仰。这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往生净土法门能够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所以我想,虽然我们是一个单独对愿力的讲解,但是希望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而应该有百分的殷重来对待这次闻法功德。
那么在讲《四十八愿》内容之前可能我们今天还涉及不到。我们要从几点,第一个就是我们先要追朔一下阿弥陀佛他的因地,因是跟愿力启动有关嘛,所以他因地的发心修行正果建立国土,摄受十方众生。为什么我们总是说他依附是他的核心四十八愿力?为什么要这么讲,这是经典里面有校正的。因为一个佛弟子,在理解、领纳、推比一些佛教教理法义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我们的最终权威就是圣言量,唯要以佛说的为主。而且释迦牟尼佛他以我们娑婆教主这样一个应化功德,把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的原理,做了一个既直白、又秘意的这样的一个交代。
你看我们一方面总是说净土法门信愿行非常简单、好修、易行。但是另一方面它又说,这个法门的根本原理只有佛才能够究竟明了,登地的菩萨都知道一点点。为什么它体现的是难信,难就难在易,易就易在难,是这样的一个钩索关系。那么在这难的核心里边,我们唯一要圆满的去仰仗的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来解决这个难的问题,来受用这个易的殊胜,这是绕不开的。所以我们今天第一个要追朔一下弥陀因地的发心,和他的修证过程。
那么我们讲愿,愿是什么意思呢?依照着汉字我们简化了以后这边都是叫做原心,原来的原发心的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跟弥陀的自性,包括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自性、佛性是无二无别的。那么为什么现在成了对立的角色,需要他已经成就再来救度我们。为什么?就是因为凡圣之别,缘于人家的一念、念心、愿心开启了法界的我们和佛的凡圣差别。所以我们这个世界有净土法门度人,是因为弥陀的因地愿力。整个十方法界,所有的国土里面,都是由极乐世界为中心的。有阿弥陀佛他修行的功德来填满了他的愿的辽阔,才使得十方众生能够前往极乐世界。国土与国土之间染污和清净的差别,他一定要有一个因缘来接壤来跨越,愿力的存在最低水平的让我们平等的得度,几乎没有什么门槛。就是他的愿力,从愿力开启的。所以我们下面开始讲一下,依着经文里边的圣言交代,我们看一下愿海法门的启动的殊胜。
在《佛说无量寿经》里边,前部分就开始交代了这样的一个情节。也就是在宣说这部经典的时候,阿难他看了释迦牟尼佛当时显现的瑞相,特别的与众不同。他还问道说;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如明镜净,影畅表里。他就觉着说未曾瞻睹,殊妙如今。就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殊胜的瑞相。所以他就说;唯然大圣。就是自己心里嘀咕,说怎么会这样呢?他就说道今日世尊,著奇特之法。他就下意识的猜测释迦牟尼佛一定要讲一个奇特之法。
净土法门就是奇特之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奇特,从奇特中见他的不奇特。因为修行,大家从原始点再往过来追朔我们的信佛过程。起动修行他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生观,大家想我们怎么会学佛,怎么会皈依,怎么会知道因果,大家想想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生观,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宇宙众生轮回因果观。所以说从因果观来讲,一般人是信不了的,他是非常奇特的,可是因果本来就是这样子的。特别是念佛就能成佛他更是最平铺直序的,所以说这个奇特之法,从奇特中见它的不奇特,本来就是如此的。反过来,我们也能从不奇特中见到他的奇特,因为什么?修因得果他是不容置疑的,没有什么大不了,不奇特就是这样的。可是从修行人的见解中能够信仰念佛成佛最简单的,却是最难以接受的。这是不奇特中所说的奇特。净土法门他就是这么一个法门。阿难嘀咕说世尊可能要讲这个法门。
而且又说;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就是今天他要乘性流露的这个法,一定是佛的境界。也是开显了愿力启动开始成佛度众生,所有佛的生活内容。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看到这样的一幅情形。他就开始问佛为什么这样?结果佛当时回应他说:阿难,谁叫你来问佛的呀,是有诸天人让你来问的吗?阿难说没有其他人叫我,就是我自己看到这么殊胜了,所以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才问的。
所以有时候我们想想,在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有时候我们在名山道场,看到一个霞光、彩虹、异相等等就觉得殊胜的不行了。在那会儿,世尊在世的时候阿难动不动就见他放光现瑞。当然我们有时候说那凡夫怎么看不见,这是在阿难的视野中,他和释迦牟尼佛的因缘中,而且又借着他和释迦牟尼佛的因缘,又启动了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的因缘,由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的因缘,而接纳过来净土的度生原理,愿力构建的净土法门。又以阿难的视野从瑞相中给解读出来,今天的法不一样。然后阿难又跟我们有缘,因为我们都是听阿难以多闻第一,而分瓶泻水的转述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所以我们跟阿难来讲又是偏有因缘,是我们跟释迦牟尼佛的纽带。
在这样的一种因缘转化中,我们现在才得以知道净土法门,知道极乐世界可以往生的奥妙。所以当时佛就赞叹说;善哉阿难你问的太痛快了,看来你真的是有智慧、有辩才。而且他说如来出兴于世,欲拯济群萌,惠与真实之利。大家想想惠与真实之利就是要说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让一切当时和末法时代的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这是唯一的目标。所以佛就赞叹阿难说,你今天一问这个法,就是不知道要利益要摄受多少无量数的众生。所以佛就开始告诉阿难说,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的时候,有一尊佛叫做定光如来,兴出于世。我们知道定光如来,为什么要给大家讲愿力的缘起典故,就是我们一定要从源头上来引发对于愿力的殷重度。
你看当时在经文里边出世的第一尊佛叫定光如来,也叫燃灯古佛。从燃灯的佛的功德名号上来讲,燃嘛、点亮、启动、殊胜的缘起。也就是说这个法门的出现,是从定光佛出世的时候就有了这个苗头,后来又有这一尊又一尊的佛,在经典里边说次有如来名曰光远,光明的光,名声远播的远,这就说明阿弥陀佛,名号度众生,法脉就是这么传下来。一直传传到五十三尊古佛以后最后的一尊佛,叫做世自在王如来。我们不要掉以轻心,就光这些佛的名号功德,就可以体悟到净土法门的这种法脉和他的殊胜。你看为什么叫世自在王如来,就是阿弥陀佛当时亲近的一尊佛,他当时还做国王的时候,就听到世自在王如来讲法,听到讲法了以后,因为他觉得很受用,就等于说不做国王了,当时讲的是弃国捐王,就随着世自在王佛学佛去了,听法去了。
那我们也可以从这里再来解读一下,你看他亲近了一尊佛叫世自在王如来。为什么叫世自在王如来?我们可以理解,第一个他处在世间而得自在,不受世间染污。第二个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建立世间自在,也就是随心所欲,可以称性构建,十方国土的一切殊胜所在,叫世自在。也就开始已经有了极乐世界的内涵。为什么我们说心净国土净,净佛国土就是清净心之所在,一切佛法皆因心而得自在,所以叫世自在。
那么当时,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法藏比丘,不做国王了开始随着世自在王佛,出家了以后,给他起了个法名才叫法藏。可以说法藏比丘依他的根性,确确实实他当时学佛的初衷不但是自己要得道,而是为了利一切众生的。让一切众生都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他在初发心的时候,就不在世间功德上论,而在解脱道上引发的。你看他在愿力里面还想到说。假令有佛,百千万亿,无量大圣,数如恒沙。就是说不管有多少尊的佛,一尊一尊的你能碰得到,还需供养,供养斯等诸佛,都一尊一尊的挨个供养。而他的见解是什么呢?不如求道,坚正不却。你看,他就是一心一意的,说他出家的初衷就是为了修道,只要有修道的心就不必在乎世间的什么功德。所以在这样的一根性,大家知道,他启动的时候显现的就是一心一意修行人,是一个净土行人。然后他就对世自在王佛说。我已经发了无上正觉的心了,希望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他说要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觉。大家记住这句话速成正觉,就是他在发愿的前期,启动我的愿力就是要走快速道路,你看净土法门一生成就。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世自在王佛就给他讲法。不断的给他讲怎么样修行,怎么样起建心净则国土净的步履,结果法藏比丘他注定了是一个胜意方便要简单得度特质,所以他就比丘白佛说。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唯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他要求世自在王佛给他讲什么呢?净土法门。大家想想,你看这就是阿弥陀佛的缘起。在这样的情况下,世自在王如来当时就知其高明,大家想这里用了一个高明啊,为什么我们说上智不如下愚,下下人有上上智,这就是高明所在。法藏比丘他修行,他只为了解脱成佛,而且是最为殊胜容易方便的解脱成佛,他不是为了修行而修行,也不是为了法门而法门,我们现在很多时候,都错在这个上面了。有的对净土不能深信就觉得他简单,甚至算不上一个法门,这个法门就是一个大家都会唱的一个调调,好像解决不了问题,殊不知是最能解决问题了。这就是知其高明,志愿深广,他的高明所在。
另一个,就是知道他是为了末法众生设身处地的来设置这个法门,建立这个世界。所以说明他有远见,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世自在王佛就给法藏比丘即为广说,给他把二百一十亿个诸佛刹土显给他看。所以我们常说极乐世界是总持国土,为什么?他是在二百一十亿个国土里面挑出来的,汇总出来的。还把里边的天人是善是恶、国土是染是净、粗呀妙呀等等,我们说极乐世界是法界之都。一切国土里面这种便利、丰富、具足、包容他都有,都给他看,最后法藏比丘就听闻佛所说的严净国土,发起了无上的殊胜之愿,用了五劫的时间,来思惟摄取庄严佛国净土之行。
那我们要知道这五劫的时间,我们常说净土法门是以果地觉为我们的因地心,他怎么觉的呢?就是弥陀在因地这五劫的时间都是把我们连带进去,来作为修行体制的,当我们对他的修行,产生随喜和认可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具足了他的修行。而且这种随喜和认可怎么来表达,就是以信愿称念阿弥陀佛,这是他愿力里边设置进去的功德。所以大家想他把一切有利的,容易的,保留发扬;不能够得度有障碍的进行了遣除,比较了比较,对应了对应,才建立了这个完美的净土来摄受众生,这就是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所以我们现在,在认知极乐世界的时候,为什么说极乐世界是与众不同,他确实是与众不同。
为什么说阿弥陀佛是诸佛之王,光中最极,不是说净土和佛性有异,而是由弥陀愿力在因地启动的时候导致的差别相。在初开始迈步修行的时候都是凡夫的时候,人家的起点高面面广,而且设身而想。你看,我们净土法门,我们有时候了解,在往生之前,他的知名度也罢,适合度也罢,就是我们什么根性都可以,容易度也罢,他是非常全面的。在往生之后,修行的状态有不退的功德、不入魔、必然增进、不落小乘等等这些全部在愿文的内容中,给我们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成就了我们一条畅通无阻的往生成佛路。
我们通常往生不就意味着成佛嘛,这一切都是跟阿弥陀佛因地的愿力有关,所以这就是愿力的伟大和殊胜所在。当我们都说着佛平等的时候,可是佛度化众生,所针对的根性,乃至所面对的众生的多少,是由他因地的愿力来决定的。你看很简单的作一个对比,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因地他们都是做过同胞的兄弟,也做过把手同行的道友,但是为什么有差别?很简单的一个差别,你看,在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他是教主,但他不是世界主,也就是他是法王,他不是人王。而弥陀,阿弥陀佛他在极乐世界他既是教主又是世界主,为什么?就是因为愿力,极乐世界就是由他的愿力来启动构造的。所以大家要深深的来领悟,愿力对于一个人凡夫到成佛,乃至回首度众生的时候,他的起点多么的重要,所以阿弥陀佛就是弥陀愿王,他发的愿力就是如此的殊胜,如此的功德广大,如此的兑现力强。仅此而已非常简单,我们能够理解也罢,不能理解就纯真的信受即可。
第一个版块我们要追朔一下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的源头,他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步一步发起来最终成就了他的愿力,构建了极乐世界,来展开对于九法界众生的救度。所以从中可见就是一路走过来,我们就能领悟到《四十八愿》的核心价值所在。它导致了我们这个世界很多殊胜的缘起,都是由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而启动。你比如说,世尊也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出世缘起,就是由他而起的。为什么我们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之所以释迦牟尼佛降生在娑婆国土,可以说是以一切法门为前导,以净土法门为总持,就是为了这个法而来的。包括法藏比丘的出世的缘起为什么要出家,如果说从通常的法门中,从横向来讲我们说都是为了成佛道。可是从纵向来讲,就是他的发愿缘起完全超越性的有别于通常的成佛的成功模式,他就是演绎了一个方便快速他力的救度方法,跨时代的这样的一个愿力体现。
你看我们在净土法门极乐世界没有建立前,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没有圆满之前,我们整个法界度众生要说法、要放光、要现瑞、要显神通、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可是他的愿力圆满了以后,成佛了以后,就以名号来度众生。所以说极乐世界成功的那一刹那,也就是阿弥陀佛愿力圆满的那一刹那,是个划时代的事情。也就是我们可以超越了通常的竖出生死,而有了横超三界的这种修行手段。所以这就是用《四十八愿》的核心价值体现了法藏比丘出世、出家、修行缘起。再一个《四十八愿》的核心还体现了,我们所有一切众生的解脱缘起,就是从愿力起动的那一刹那开始。你看经里讲的已往生,正往生,当往生,都是《四十八愿》所锁定的对象。一切极乐世界的功德,都是对《四十八愿》这个项目的兑现,大家正在成批成批的往生。每刹那每刹那都有他方国土中无量的菩萨往极乐世界往生,这是说众生解脱缘起。也是由《四十八愿》的核心价值来体现的,特别是我们要了解一个必定缘起,也就是怎么讲呢,在我们无量劫中,以至尽未来际内,我们可以就是这样作一个理解,就是必然会有极乐世界,会有净土出现。
这个虽然是由法藏比丘修成阿弥陀佛,他发的《四十八愿》为主线,为主角来导致的。但是不要忘了,在他的同步中,还有我们和一切与净土有缘的该往生、当往生的这样的,以至将来能够信受,或者已经在净土倒驾慈航一切的没有往生的凡夫将要往生的菩萨,已经成就的诸佛,都与这些因缘有关。甚至每一位听闻到了起了欢喜心、好乐心,或者听闻到了起了怀疑心毁谤心,所有的这些都是其中的因缘。正因为有此因缘,我们才知道说有极乐世界,必然要出现,也就是说一定要存在。那么由必然要出现的极乐世界一定会存在的极乐世界,才有了修行往生,这一套一系列的现象。由这个现象的因缘才说,因为有《四十八大愿》,从始至终从终到始,都是净土的缘起,核心内容。这是由《四十八愿》所展开的,来成就的。我不知道作这样的一个讲法大家能不能理解,我们慢慢的去往那儿会悟。
我们第一个版块就是要追朔一下,阿弥陀佛当时因地发《四十八大愿》源头。第二个我们学习《四十八愿》,就是为了更好的让我们能够现前信受。大家要晓得我们似乎都是要号称要往生极乐世界的行者。当然其中也许真有把握的,也肯定会有半疑半信的,也有那些一会行一会不行的,也有吹牛不上税的。总之对于往生的真正有把握,必须能够对《四十八愿》有饱满的信心,这样才能够彻底的取代我们在娑婆的依恋感。这是非常核心的一个净土行人的一个诀窍、一个秘法。也就是说《四十八愿》是起建我们净土的一个关键点,净土信仰。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四十八愿,就是要对这《四十八愿》生起胜解,殊胜的见解,什么叫胜解?就很深的领悟、了解、感悟、和确认。就像有一个堪布讲的,对于净土我们能够有一种夺不走的认知,夺不走的依赖,非常坚固,这全凭对《四十八大愿》的仰靠,就要学习。只有从理论思维上去创建到这样的力量,然后才有能力的去长久的高质量的去体现往生净土的心行,发愿忆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有时候大家都说在弘法也在修法,但是是有区别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有时候我们是完全可以说依附净土为根本,而做一些辐射,或者一些导归分享佛法的一个姿态。但是还有一类修学人呢,他的修学状态,他并不是说真正能把心靠在净土上,只是说对净土似乎有一些好感,或者没感,没这不是美丽的美,是没有的没,也就是说他也不说不好,他或者还会说也好,但是他不认为净土是一个根本好,是一个最佳好,如果从这点来讲还不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真实的净土行者。他没有真正的生起信受,如果这样的话就恐怕很难得到往生的利益。
你想想就跟我们前面讲的,《四十八愿》为什么要发,是惠以真实之利。所以如果立足于这样的情形的话,我们就需要不断的深化学习净土的经论,专修净土法门。特别是要以这《四十八愿》为根本的学习内容来体悟,深入认知。从理论上我们知道净土的构建往生的原理。从信仰上知道说我们得以往生一切都是由阿弥陀佛来解决的,如果我们不学愿力的愿文就是四十八愿的内容,我们就不敢相信说原来一切都是阿弥陀佛解决的。为什么是阿弥陀佛?他是以什么为解决的原则。设我得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就是以我成不成佛为解决的原则。所以没有错,仰仗弥陀定得往生,从信仰上。那么从实践上的话,就是要忆佛、念佛、观想西方的依正庄严。随着我们修行的越发能够深入,越才发现跟愿力越发相应了。至少我们会偶尔的有一些同步的感应,才知道说诸佛菩萨摄教的慈,摆脱生死轮回的不易,唯有净土是最佳。这种感觉出来了,身心体现出来的状态,才有可能让别人也能感受的到,你这种系心净土的感染力。那么这一切都必然要来源于对《四十八愿》的学习和信赖。
大家从这期开始也要求我们,要认真的去熟读《四十八愿》的内容,越读你才能知道说我学净土,阿弥陀佛发的愿力一旦往生等等这些,你要知道他意味着什么。有时候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说为什么我们能往生,因为阿弥陀佛的这《四十八愿》就意味着我们能往生,怎么往生。那么我们往生之后为什么能成佛,他《四十八愿》里面就注定我们一往生了就非成佛不可。我们有这个底气。我们有时候出去弘法,说净土好。大家要知道,所有的这一切都来源于《四十八愿》给我们腰间有了力量,我们可以挺胸拍着胸口说确实好、殊胜、方便、圆顿法门。所以说学习《四十八愿》的内容真的是特别特别重要,这也是这次我们把他抽出来单独宣讲进行学习的一个主要的初衷。而且大家要知道这种学习、学修、是不间断要精进的。因为我们一般的根性无非是两种,有的人宿世的熏习善根比较深厚,那么到了今生一旦碰到缘了他就赶紧就发挥出来了。一听法就欢喜,一听净土就深信不疑,这些都是非常好不错。可是问题麻烦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说一旦轮转中我们已经到达了这个时代,这样的情境中的话,其实往往宿世的善根是有限的,纵然有缘但是也许熏习是不够的。
从我们现在的修学角度中,现实的观察中就可以,其他的不用说就听法,不要说起修了,光听法,我遇的太多了,刚开始怎么相应,说得怎么都好,那简直把赞歌唱到天上去了,过段时间就懒了,也看不到听法的身影,也听不到他的法喜的这些表达,就是等于说那股气就过去了。你看上次我不经意间了解到,咱们到群里来听法每次都要我们主持人去提醒。我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是可以说是非常的诧异,我以为大家都是自觉的每天到了那个点,除非我们有时间改了因缘说通知一下,其他到了周三,每次自觉的大家就在上面报个名马上就开始开讲。可是发现原来都是要主持人去提醒的,有的就说赶紧就点个卯,我是真的觉得的说太可悲了,可以这么讲。为什么?真的是我们熏习力不够,断的不行,就是间断是我们的一种常态,缘法不够深。
那么就需这辈子要认真的,要去潜心的不断去加热栽培,要认识到这辈子能够听闻佛法得了人身,特别是听闻到净土,这是一个极其可贵的机遇,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大家不要以为说《四十八愿》我们都很清楚,或者常读《无量寿经》的话一说起设我得佛,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一条一条就开始了。可是你对四十八愿每一条他给我们提供的这种让我们高枕无忧的功德,你有没有触摸的到,不一定。有没有断我们下堕后路的殊胜,你有没有把它看的明白,不一定。往生以后之所以怎么能够快速的成佛没有障碍,不间断的修行,这是怎么回事,我们都尚未清楚。甚至我们连在这个世界怎么修行的难度也搞不清楚,在极乐世界为什么胜意方便,对这种殊胜也没有感觉,这都是因为对《四十八愿》的内容没有深入的了解。
所以第三点我们讲到说《四十八愿》就是为了让我们安住在弥陀愿海,为什么这么说呢?阿弥陀佛的愿力是无穷无尽的,可以说法界有多少的众生,不要说多少种类了,有多少个众生就有多少条愿力,有多少根性就有多少愿文。他是针对无边刹土而开放的,随着每一个刹土的具体特色,而体现对机的愿文的条文。所以我们学习《四十八愿》也就是相应我们这个世界的情状,而是释迦牟尼佛有拣择选取的随着我们这个世界而说的《四十八愿》,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择的《四十八愿》。那么这个愿力在我们听闻了以后他应该有这么一个功德,什么功德?法藏比丘如他所说;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就是《四十八愿》要从他的内容中来引发我们,必定往生没有后顾之忧的安心感,这是我们对于学习《四十八愿》的第三个切入点。
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就一条一条针对《四十八愿》的内容,面对往生前,往生后的种种殊胜,我们都能够一一的安心。这样我们才能一定生起一种必然得生想,生后必成佛想,安心了。而且在学习《四十八愿》途中,我们也要学会对境安心。比如说我们修行人都怕堕三恶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那么《四十八愿》里面告诉我彼土尚无恶道,你看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也就是说《弥陀经》里面连名都闻不到那有恶道啊。这一想,我们的心就在《四十八愿》的愿文中又安下来了,向往极乐世界。那有的人,比如说他害怕障蔽心缘,或者有想求神通的妄想,这就知道《四十八愿》保障,一旦成功往生,自然而然,六通具足,这就是安心。如果我们怕有邪见入心,怕修行中心魔出现,那么《四十八愿》里面就无有邪见,全是正定聚。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所以你看这里讲到的,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他的《四十八愿》的功德什么叫做普行此愿?就是谁都不舍弃,谁都逃不脱。就这样的一个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加持我们必然要成佛,这么一个愿力之道,成佛之道。
所以说学习《四十八愿》的内容,可以说是从净土的种种庄严,带出我们自性的种种庄严,从弥陀的愿力,带出我们自性本具的愿力。从弥陀的度化众生,带出我们无缘同体的大慈悲心,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加持我们念念成佛道。这就是所谓的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所以大家要对这个愿力生起足够的重视和稀有难遭遇感。带着这样的心我们才可能得到闻思、愿闻的真实利益。当然这也是今天我们能想得到的,给大家说这么三点,在我们讲之前。
下面我想把愿文作一个交代。因为《无量寿经》他有五种译本。但是我们现在讲解的都是依照着曹魏康僧铠的本里边《四十八大愿》愿文为根本。之所以《无量寿经》被称之为净土的第一经,主要原因是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在本经中具体的给宣说完备,而把净土法门成始成终的核心殊胜给体现出来,就是有《四十八愿》的内容。下面我们把《四十八愿》给大家贴出来,在今天下来以后希望我们去至少读诵一遍了解一下。
大家来看这《四十八愿》内容,第一愿国无三恶道愿,一条一条的。这是隋朝净影慧远大师在给《无量寿经》作注释的时候,他把《四十八愿》给列了一个名目。而且他对《四十八愿》还有过一个分类,今天我们最后把《四十八愿》这几个分类给大家交代一下,在这儿我们做一个粗浅的交代。希望我们听完以后,回去自己要认真的学习一下。为什么要学习?这样我们心里有数了,才能够比较成竹在胸去一条一条的逐条去学习。也就首先把他的愿力大概的范畴、类别、做一个了解和梳理。
大家来看《四十八愿》分类结构,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三大类。一个是摄法身愿,一个是摄净土愿,一个是摄众生愿。当然我们不要教条的一看这是什么意思,首先我们要把设弄明白,什么叫做摄。摄就是针对的意思,面向的意思,体现的意思。第一个摄法身愿,是针对阿弥陀佛的功德来讲的。这里讲到的第十二愿、十三愿、和十七愿、这是指的摄法身愿。那么摄净土愿里面有五条愿文,待会我们给大家发个图片,我们下去再仔细学习一下。像第二十七愿里边讲的极乐世界一切万物,都是严净光丽、穷微极妙、无能称量等等这些,就是说非常庄严,这是指的针对净土而言的。还有一个摄众生愿,就是针对所有的众生,摄众生愿里边差不多一共有,我看前面是三愿、五愿、一共有四十愿。
四十愿又分了四种类别,有的是摄已经往生到极乐净土的行者,也就是净土的天人的愿。第二个是摄受往生到极乐世界已经成了圣人的,也就是说可以开始到了阿罗汉以上了,这样的一个愿。第三个就是针对他方国土,将要往生极乐世界的,这样的一些条文愿。第四个就是讲到说,他方也就是将要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他方的菩萨,所针对他们而发的愿。当然这每一条愿文里边都是相互包容、相互含摄的。但是我们学人,学者从凡夫的视野,第六意识的分别心中去作这一类别的化分,有益于我们容易的去把握和了解《四十八愿》的脉落条理。
当然从《四十八愿》的结构的分类里边,我们也可以作一个具体的划分性的学习。你比如说摄法身愿里边只有三条。很有意思,一个是讲到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再一个就讲到他的寿命无量,再一个就讲到诸佛都在赞叹他。这是什么意思?赞叹阿弥陀佛寿命无量就是恒久住世来度众生。光明无量就是面向一切众生。那么十方诸佛称叹,就是他知名度非常高,要十方众生知道有一个极乐世界来念佛求往生。这是他发这三条摄法身愿,有这样的功德,这是其一。那么摄净土愿,就是说让十方世界的往生者提供给他们一个道场,让他们在这样一个清净无染的环境中,快速的成就极乐世界成佛的愿望。那么摄众生愿,其实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重心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摄所有的众生愿,就是极乐世界来干吗?就是为了让十方众生来往生的。所以在摄众生愿中,比如说摄净土的天人,就是说阿弥陀佛的愿力让他加持往生者的身口意三业,快速的成就无上正觉。摄净土的圣众,又是指的与愿力加持已经入到圣位的也能够快速成佛。摄他方众生愿,比如说娑婆世界众生就在这一愿里边。摄他方众生愿的最核心愿,就是第十八愿,称念往生,十念往生,主要重在以愿力来摄受具足烦恼的众生,能够带业往生,横超三界,往生到极乐世界来。这叫摄他方众生愿。像我们能够往生,最主要的就是靠摄他方众生愿的愿条,特别是第十八核心愿。摄他方菩萨愿,那当然就是说虽然五逆十恶的众生也在其中,当然登了圣位的菩萨也在其中,那么在我们其他国土包括娑婆世界,不管你修的有多高已经不错了,最后还是一起往生西方,速速圆成佛道。这是必然的。
所以整个《四十八愿》里边总的分了这三大类。三大类的摄众生愿又有四个板块。当然在这《四十八愿》里边还有几条核心的愿力。你比如说第一个就是,第十一愿里边的国中天人必至灭度,住在正定聚中,这是一个巨大的修行保障。再一个就是他的光明无量,也就是他的光明没有限量,光明其实就是他的影响力,让整个他方国土众生都能够触摸的到。还有一个是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就是他的名号响彻在整个法界。那么再一个就是,十念必生愿是十八愿,这是叫做本愿,根本愿。就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我们在念一心归命文的时候都会念到这个内容。那么再一个就是第十九愿,临终接引愿。十方众生,发菩提心,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也就是说,到他方国土去接引往生行人,整个法界诸佛度众生,只有弥陀净土独此一家,会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这都是其他的佛菩萨因地愿文里边没有的具体情况,所以为什么叫做接引佛,他的殊胜就在这里。
所以这个是我们要做一了解的一个大概。我们现在就是把整个愿力愿条划分,从书上拍一张照片,发给大家我们参考一下。这是我们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里边,把他罗列出来。那作为我们的今天的学习内容,请大家下去以后,一定要认真的一边读诵一边对照着过一遍。因为下一周开始我们就要讲具体愿文的内容了,一条一条的我们来学习。希望大家先有一个熟悉度,那今天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先就讲到这里。
那么我自己非常欢喜,因为好像有一段时间,没有专门讲到净土法门根本的内容了,今天又回到核心中的核心的愿文的内容上。我觉得这才是我们净土行人的本分和所有目光投向的关注点。所以也十分赞叹我们这个群里边,能够学习到两土世尊,完美合作而称性流露出来的四十八愿摄受,我们能够逐一的去领略。特别也希望大家能够借此学习的因缘再把净土的信愿增进,再把念佛的功夫打开。今天恰逢咱们闻思讲堂群里边妙一法师的祖母,史亚琴老菩萨刚好往生了,我想这就是出家的功德。你看恰恰在我们群里边大家都听闻到了,那么我们也把今日讲法听法的这堂法会功德,回向给史亚琴老菩萨。希望阿弥陀佛慈悲不舍,不违本誓,接引其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好,下面请大家合掌回向。一起来。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随喜各位。那么要说的就是马上要放假,可能又到五台山,还有一些临时的法务,那么从下周开始如果没有另行通知,我们依然在周三八点。但是很可能就是来回的,有时候时间的挪前向后幅度上会有一点频率比较高,请大家谅解。因为放假了以后如果说上到五台山有机会的话,信号条件不具备,所以只能够借机来讲。那么如果当时我们没有在线上,也可以说在线下来了时候补听也可以了。因为马上面临着寒假,在此再次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精进行持,信心不退,同生西方净土中。好今天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第二讲)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闻思讲堂莲池海会的莲友们,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请大家放掌。
各位莲友,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我们再来殊胜的学修本尊大慈悲父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在上一讲中我们末后的时候,给大家把愿文的类别梳理了一下。在此也希望大家有时间一定要熟读《四十八愿》愿文,然后还是要把这个判别的作一个梳理,心里有数,这样我们在学习每一条愿文的时候就有针对性的、有领纳性的、可以跟自己的现实心行相对照,以达到学习四十八愿对我们的信愿持名,有一个更大的增进和激荡。希望大家能如此学修。
今天开始我们用一半一半的时间。首先我们还是要讲《四十八大愿》,不得不从成佛的资粮,特别是大乘佛法的根本,也就是菩提心说起。那么讲到菩提心这三个字的时候呢,基本上是位佛弟子都知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利利他。可是我们要知道执行这个菩提心,也就是住在这个菩提心的心境中,可以说是非常的要人命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们的命根子就是我执嘛,而菩提心是我执的天敌,所以往往在我执的这种催情下,从来不愿意向菩提心投降。那么如果说我们讲上求佛道,就意味着要舍弃凡夫的心行。如果要下化众生呢,就意味着常要作意无我利他,要舍弃这种自私,人不为己的本伦常态。
所以大家想想,有时候我们学佛学得入不了道,甚至不想入道,乃至走的特别的艰辛,屡屡退却就是因为这个菩提心,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相应不上去。所以你看诸圣从设教以来,就把菩提心,特别是我们有一篇佛门的绝唱,《劝发菩提心文》里边把真伪、大小、偏圆等等作为一个菩提心的考核标准。那么我们今天要知道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一个圆满到位,是这个菩提心称性流露出来的完美的演绎。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上半堂要给大家做一个贯通。按照着天台宗智者大师那会儿的法语,他说上求下化的菩提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弘誓愿具足了。我想各位在皈依的时候,或者在受五戒的时候,乃至回向的时候,都会念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一切诸佛菩萨一个总的愿力。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成佛之道的修行途中,它虽然总的精神一样,但是对于四弘誓愿它的引发点是不一样的。它设置的巧妙度同样也是大有文章和说法。那我们从引发点来看,基本上是有两种。我们为什么说悲智双运,就是有智慧和慈悲的两种志向心态,来引发增上菩提心的显现。如果说有的根性他是从智慧来增上引发的话,那么一般是由佛道无上誓愿成来带动其他的心行。比如说要成佛一定要断烦恼呀、要学法门呀、那要度众生呀,所以他是以智慧来成佛誓愿来带动另外的心行。这是智慧增上的根性。那么从慈悲增上引发的菩提心,一般这样的根性是从众生无边誓愿度来下手。由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么必然会带动你得断烦恼呀,你说你要是烦恼断不了,你的烦恼比他还大,那怎么度呢?法门无量他学的比你还多,那怎么学呢?那只有说佛道无上誓愿成了,至少成了无上佛道了,没有再上的时候,才能叫做圆满的讲到也是真正的有这个能力,说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我们从四弘誓愿贯通一下菩提心的心行作一个理解。
然后我们回过头来再看,法藏比丘也就是阿弥陀佛的这《四十八大愿》,他是非常完美的结合。就是用成佛佛道无上誓愿成来同步众生无边誓愿度,用众生无边誓愿度来绑定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为什么说赞叹他的愿的巧妙、殊胜性,他就在这里。你看我们如果读愿文的时候,从第一条开始,总是由结尾和开头两句话是不会落的,一个是设我得佛,一个是不取正觉。他永远是这样的一个设置绑定。
这个我们从几点可以理解。第一个就是设身处地的功德。你看,每一个愿文里边都有无漏的这种慈悲表达,想方设法的让成就得度。设我得佛,总是说假如我得佛的时候,要怎样怎样我才取正觉。这是可以说把这种慈悲、平等的、普度的、没有差别亲疏的这种慈悲发挥出来,调动出来了。但是调动出来我们往往会空有一种虚愿,那怎么办呢?你得有真正的实践保障。所以第二个愿力的功德内涵就是万无一失,保本。你看他只要他成佛,每一条就是设我得佛不取正觉。那么反过来倒装理解就是说,只要他成佛就必然能兑现。而他现在已经成佛十劫,那就绝不存在不兑现了。所以你看设我得佛不取正觉,就锁定了这样的这种加持。这种巧妙的结合,反作用力必然要如此。
所以我们来从四弘誓愿配比阿弥陀佛的愿力的话,他就是把四弘誓愿的从他的分门到他的汇总,和他的深度广度,他彻底给发掘出来,而且给他设置的属于自己巧妙的这种品牌、特色,这是阿弥陀佛愿力的最出色之处。当然这种出色还是一般的出色,最为殊胜的出色,他把菩提心的极其高档次的成佛心行,他通过他的愿力,他整合配制成为什么呢?只要我们生起一个愿往生心,就具备了所有众生所说的菩提心。也就是只要我们生起往生心,就有了菩提心。他把这个最难修的心行,他给很巧妙的设置成最简单的起步,这才是《四十八愿》的最精髓之处。
大家要看看比如说我们从佛道无上誓愿成来讲,往生极乐世界,从他的愿文里边可以总结出来。一个是必至正定聚,圆证三不退。一生补处,即身成佛。所以就这点来讲的话,一旦成功往生,就可以说等同于成佛。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相比你看我们大家在娑婆世界而言的话,我们每个人可以说尽情的赞叹,尽力的随喜,大家能够信佛,能够来皈依,乃至出家受戒,可是我们要知道尽管如此都不一定能成佛的。至少在这一生来讲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在我们这个世界。那么阿弥陀佛的愿力他都执持到,只要一旦往生就等同成佛,佛道无上不用誓愿成,一定成。
再其次来讲,你看烦恼无尽誓愿断,极乐这个大道场,我们一定要把心行跟上来要体悟。就是说怎么样的一种境界,居然会有这样的一种境界是没有烦恼现行的机会,没有让你烦恼发挥的余地,就是永远没有这个机缘。因为纵然你有因,他没有缘呀。不要说正报西方三圣清净海众,这都是圣人。包括依报七宝池、八功德水、楼阁、台阶、一物一景、一来一往都是前往逍遥解脱的心行,受无为自在的法乐。所以你想根本就没有生死,哪来的三毒,生死它是跟三毒是绑定的呀。那已经完全没有生死这个现象了,哪里来的三毒的发挥呢?这不就自然而然任运的把烦恼无尽一定断。
再从法门无量誓愿学来讲的话。我们不要说一入净土,从八功德水里边,大家跟着观想。一旦莲花化生,从八功德水里,马上就是八功德水自然灌顶。我们一旦入了四岸,登上台阶,都是七宝而成的台阶,即刻就能够入弥陀讲法的法会。你想弥陀亲自讲法呀,那就等于说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都没资格开口呀,都在旁边当***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佛的境界才讲的是最甚深圆满法门。从这点来讲佛跟菩萨一定是有差别的,在显现上哪怕佛性都是平等的。
那么,这就从佛的境界,佛亲口讲法,这是最甚深圆满的法门。这是从深度的法门来讲。要从广度上来讲法门,大家想,不但是佛说、菩萨说、天人说、连畜生也说。你看有奇妙杂色之鸟其音演唱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等这些法门。当然这是《佛说阿弥陀经》里边给我们呈现的是,属于我们此方国土里边此方众生所领悟,能够修学的法门。还有他方法门。一旦入了净土法会的时候,就是正报说法,依报说法,而且用我们此方的法门可以会同他方的法门,以无量的法门,贯通到一个总持一个法门。这是从广度上来讲。所以不论深和广,就完全面面俱到的可以提供给说法门无量自然学、必然学,不用誓愿了,都可以去掉誓愿。因为只有在娑婆世界不是学、不是断、不是成的一个常态,才要誓愿要发愿,要立誓。极乐世界自然而然,这全部是大悲愿力的成就。
再一个最后我们从众生无边誓愿度上理解,这是最有人容易生疑情的地方。你看大家稍微了解一下净土的教程史。多少一线的大德,开始都认为净土不太得劲,太简单了。要以深妙或者禅法或者密法入,而且往往会理解成去了极乐世界享福还不如在娑婆世界,乃至入到地狱里边度众生,那太没有意义了。结果最后生没有度成,自己沦陷了,身体养病了,这样才回心转意来弘扬净土自利利他的。特别你看我们在第九愿里边讲到说:如果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天人,一念顷,一念头之间就能够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土。那你想我们说众生无边誓愿度,你得给众生结缘呀。我们这就卯足了劲,在娑婆世界能结多少法缘呀,而在极乐世界一顿饭的功夫,人家到他方国土即去,而且都是围绕着佛的这些弟子,都结了缘了,结了法缘。
在十二愿里边说光明无限量: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那我们大家想,只要光明无限量才有可能摄无边的众生。这种光明我们可以把他理解成一种,心的辐射度,就是你的心能够包容到哪里,辐射到哪里。
你像我们现在在这里,有时候想都想不到我们的本能的这种生活中,已经同步还有地狱的众生,饿鬼的众生,大家能想得到吗?大概很可能我们自己的亲属过了亡灵了,觉得不错了还能想起来给他回向一下。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将成为亡灵,都有可能到鬼道。最多的时候我们待一起最低等的比如说畜生吧,自己的宠物你能够波及的到,流浪的这种流浪狗、流浪猫、我们都能波及的到吗?而且纵然能波及到又是有心无力呀。这就叫光明有限量。只能度点边边角角的,不能够无边而度。为什么?这光明无限量就表示众生可以无边度尽。所以种种的我们可以理解说,一颗求往生心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心,一定度心。
所以大家想阿弥陀佛他就把这个愿力设置得只要我们发愿往生,很简单的一个凡夫心行,对每一个人来说很容易发起。但是它就具足了最难发起、最难保持的菩提心的所有心行。你光这一个内涵就可以叫做弥陀大愿之王。特别是我们发愿往生当然也不是为了去享福的,只不过是弥陀愿力的设置,一旦成功往生,一切所有的生活内容不仅仅是发菩提心了,还是同步来行菩提行。就是不要号召了,当下就是住在菩提心的心行中了。
当然我们从这一点来讲,还要告诉大家,这也是常途中的殊胜。最为巧妙的是什么呢?发愿往生的心就等于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行,这个大家一定要听明白。我说的是发愿往生的心,就已经等同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行,而不是心哟。为什么这么理解呢?弥陀愿力他是针对无边的众生的,那么无边的众生中,任何一位众生,只要发愿往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无边众生的一员呀,所以每一个人只要他发愿往生,也就等同于他担当了无边众生,自己力所能及的掌控那个度化指标,完成了。也就等于说我们发愿求往生的时候,就在非常实际的也就是说,能顶得上事的来帮阿弥陀佛展示众生无边誓愿度正在进行时。所以叫做往生心就等于无边众生正在度之行。
我们再往直白的讲一下。你想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够把自己作为首度的对象,每个人都听闻到净土法门了,都知道极乐世界了,都知道信愿行往生了,那么这样每个人都管好自己去往生的时候,你说还用得着众生无边誓愿度吗?人人都得度了,当下就已经度完了。所以但凡还是不能够人人锁定净土,如果十方所有国土中的众生即闻名号,即刻信仰、即刻发愿、已生、今生、当生,那整个法界至少我们娑婆国土,已经是四弘誓愿,可以说圆满结束。就是这样的一种愿力设置。所以再再的古来大德,拼了所有的劲来弘扬净土法门,他不是说不知好歹呀,他是深知其厉害,化高为低,就繁为简的这样的一个往生心建立起来,就具足了这么大的功能。
所以我们要晓得一颗愿往生的心,就是阿弥陀佛方便的编排中,把凡夫的心行,极难的相应的菩提心行就调制得一样了。也就是说对于我们来讲最难发生的菩提心,可是当我们发起往生心的时候,跟菩提心的质量一点都没有打折扣,这是弥陀愿力的最伟大之处,也是甚深诸佛法藏的密意。我们只有仰信的份,你在里边就不要再讨论了,不是我们的心行,你只管信、听话、发愿往生、以佛知见为已知见,在上面不要作任何的推比度量,只说不思议法当下承担就可以了。
所以就着我们这个国土来讲,你看我们现在一个项目能不能成功取决于他的创意。不管做什么建筑也罢,一个项目也罢,设计费最贵。殊不知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四十八愿》,可以说是法界的最佳创意,极乐世界的依正可以说所有的国土中的最佳设计。所以我们学习四十八愿,请大家生起如是的信愿向往之心往这里会。要知道《四十八愿》它是我们净土法门的根本,它的摄众极其广大。要心里有数往生后的种种利益,要极其的明白往生的条件,不能够少,也不能在上面多,佛说怎样就是怎样的,切不可在这上面多做文章,连个标点符号抑扬顿挫你都不能多此一举。佛说怎样的情况能往生,那我们就要确信可以往生。佛说这你还不够,我们才可以说你还不够。这是最核心的知见,不仅仅是净土法门,是一代教法的知见。
再一个我们还要知道这就是名号度生。往这几处去理解、领悟、体会。对于净土的这种希望能够生起深刻不疑,当然我们这里叫莲池海会,想必大家都是跟净土法门有格外的因缘,但是也希望生起信心的能够更加深刻,没有生起的还是飘浮不定的借此机缘一发不可收拾,把通向极乐世界的大门给彻底打开。
那么我们今天还要进入到具体的愿文的学习。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一段是要把他的四十八条愿文划成几个板块。那么第一大板块基本上是从第一愿到第十一愿。我先把愿文给大家贴出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希望大家哪怕快速的也要用眼来过一遍。因为下面要做一个梳理的理解,给大家做一个条理上让大家清晰一下。
我们来看一下,这是前十一条愿文。这十一愿中,共同分为两大部分。前两条也就是: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这两条作为第一段叫做愿往生者离苦的愿。那么后面九条从: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乃至第十一条: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这叫什么呢?愿往生者得乐的愿,一个离苦,一个得乐,是十一条愿从第二条作为分水岭,前两条叫离苦,后九条叫得乐,这我们了解一下。
那么后九条里边,也就是说前两条除去以外,后九条愿里边前两愿,也就是: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这两条愿叫做愿身得乐。我们已经迈入到往生得乐这个范畴了。那么往生得乐得什么乐呢?无非就是身和心。那么前两条属于愿身得乐。后七条从: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到第十一条刚才我们读的: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这是叫作愿心得乐。在这愿心得乐的七条中呢,再进一步分一下就是等于说,这七愿里边前五条愿可以说六通,我们说神通,前五条是五通。你看说:不得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那么后两条愿是属于漏尽通,也就是:若起想念贪计身者和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这属于漏尽通的范畴。所以这是前十一愿的大概的一个划分。我们先从这个上面学习一下。
因为《四十八愿》毕竟它四十八条内容还是比较多,希望我们从条理上大家一定要跟进上来,下面我们就开始从第一条愿文讲起。
先讲是第一愿。你看这里讲到:比丘白佛:唯垂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开始说第一: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这是第一条。
那愿文的大意非常直白,假如果我成佛的话,那国中如果有地狱、有饿鬼、有畜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恶道的话,就不取正觉,不成佛。如果不满我这个愿,那我就不取。你看这是他对国土的设计效果,让它体现出没有三恶道。因为咱们也在娑婆世界嘛,为什么说有这一条愿力呢?你看我们修行人,一旦真正的明信了因果和知道轮回以后,那么确实是最可怕的就是入三途。而且法藏比丘也观察到了,他方的世界有不信因果轮回事实的人,去放纵无明的贪嗔痴的心念,导致了在最不堪的世界中度日。而且我们也都知道,一旦入了三途的这种苦楚相连境地,特别是地狱。你看,诸佛都是以最极苦处去最大的去救助,弥陀他因地发的时候他在设置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地狱,本来三途已经够苦了,那么他还把地狱列在第一,其次才是饿鬼、畜生。因为一旦入到三途,特别是地狱的话就根本无暇去反观我们生命的价值。
你看我们在人道里面,我们可以说我是谁,我从哪来,如果善根福德具足的话一语梦醒,惊醒了,他就会反思而迈入佛法。可是在三恶道里面,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去积累突破的这个资粮。地狱里边受苦呀,饿鬼天天被动的饥渴,畜生就是个愚痴,所以你只能被动任他这个业力发挥受苦。大家想想,真的太被动了,比人道要被动的多。直至业力暂停的时候也许还得再度重来。所以入到三途里边,对于法身的伤害,对于我们心地的障蔽呀,他是一个令人毫无办法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娑婆世界在设教的时候,会有五乘教法。把人天乘也作为佛法的一乘来起步,那就是针对三途的苦楚而设立的。因为有了三途的苦楚相连,所以才有人天的缓冲地带。所以你看这里就阿弥陀佛的第一个出发点,就把免除三途的后顾之忧,把生命中存在的最为暗无天日的部分,他给屏蔽掉了。也就是在他的国土中,常态里边就没有这种可能,落到三途的可能。确实太苦了。
最近也在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想必如果有在听的话大家都也学习了,给大家详细的介绍过地狱。其实在地狱的世界中,比我们人的生存的世界要复杂的多的多。你看一般在咱们南瞻部洲娑婆世界里面,人道基本上有四大部洲就划分的类别就差不多了。在地狱里边的话,他有孤独地狱、近边地狱、根本地狱,在根本地狱里边又有八热八寒,每一个根本的大地狱里边都有十六个地狱围绕,叫做游增地狱。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最根本的地狱里边受苦受的主要的恶业发挥完了,还有那些零碎的就足够你在这十六个里边挨个的去受,最根本的就是无间苦楚相连呀。你看为什么说地狱世界里面反而这么的幅员辽阔呢?《地藏经》里面大家也都知道:若遇恶缘,念念增长,纵发善心,须臾即退。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娑婆世界它是一个五浊恶世。
所以这点我就可以相对来讲,极乐世界它的可贵性的本质就是说,它没有地狱。如果没有地狱往回推,就可以说它这种极乐天人心行里边他没有说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而是必然会遇到善缘,也不会说发了恶缘念念增长,他没有机缘让恶念增长,反而是让善缘任运增长,大家要会算这个账呀。我们现在的人都很精明。你比如说到一个单位去应聘的话他会算待遇、算劳保、算五险一金什么的,特别的能够推比度量好了才决定去不去。那我们听到没有三恶道的时候,就要推算这个世界这样的待遇意味着,它的生活常态有多殊胜。跟我们这儿完全相反,不会说有恶缘,而且发了善心就是任运增长,大家要体悟什么叫任运增长,自然而然这样的一种。
所以你看他第一个首当其冲的,就把最苦的地狱给它屏蔽了。饿鬼也是,鬼就是畏的意思,多畏,就是怖畏的畏。也就是怎么想呢?真的鬼特别可怜。鬼道的众生这种天然的心性啊,我们说不恰当的话,就跟后妈生的子女一样。他走哪儿都放不开可怜兮兮的,为什么呢?这就是他的果报所使的。常为饥渴所逼恼,咽喉就跟火一样喝不到一点水,饿的要命吃不着东西。可能有时候见到地上有水了,他走到跟前马上就变成脓血或者干涸了。可能有的人觉得说,在我们这个世界也没见过鬼,也不知道,怎么可能说一样东西到了鬼道就变得成那样了。我们可以推比一下,在我们这个世界也是如此。你看我们这个世界如果有福报大的人他吃东西他能享用呀,高档的大餐、甜品。那如果他吃不完或者怎么样,他很可能吃剩下的,那这一收拾扔到垃圾桶了。那捡垃圾的要饭的他拿到手的时候不是发霉就是变质了,为什么?这就叫无福消受呀。因为宿世的这种悭贪不舍而成障。所以说他走哪儿都放不开可怜兮兮的,这就叫果报嘛。因为过去他走哪都设障舍不得。
所以饿鬼生活的这种状态就是这样,到处都是障碍。从外障来讲,生存的环境中没有丝毫的满意的受用,甚至连吃一口痰的受用都没有。他们到处去寻觅饮食,就像我们人一生去追求名利一样,他们的世界里,他去追求饮食就像咱们这追求名利。可是我们这儿有时候还有点收获,或者说有点起伏,他们那是一直都没有收获。这种没有收获倒也罢了,而且还有收获到了是一个骗局一样,这就叫内障。纵然得到了一点饮食了,一旦受用就变成火炭了,咽到肚子里边还会烧自己的器官。还有一个叫食障,就是在吃的时候,他不是像我们这样饿了就赶紧去吃,是一种享用的感受。而是难受的这种逼迫的进行,饮食的时候不是享用是受罪。大家设身处地的去设想,就是这样的苦。
那从畜生来讲也是很苦的,一种毫无前途意义的生命。为什么?就是离不开个杀,离不开个还,苦一点的自相残杀。你看在那个野生动物圈里面的食物链,真是这样的。大家常看什么电视节目那上面不是都有嘛。到了那没有人的地段里边,那不就这些野生圈里面的食物链,见了大的吃小的,小的吃虾米。天然的天敌都是生生世世的冤冤相报,老虎、狮子、豹子、牛、马、鳄鱼、蛇。上次我在微信上真正看到一个特别这个是真实不虚的。看到一张照在八大处应该是二处,不是在灵光寺,就是新收回来的一个寺院吧,那有法师们可能常举办法会,他们那就专修《大悲咒》。我看到他拍了张照片上面就是一个大花蛇,一个黄色的花蛇,把一个蛤蟆给吃在口里了,那个凶相、残相已经给露出来了,咬在口里大半了。结果法师在旁边就持《大悲咒》,不断的持《大悲咒》,结果居然最后慢吞吞的那个蛇把那个青蛙给吐出来了,所以你看这就是一种加持,《大悲咒》的加持。
那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就直接可以让我们为什么到了那没有三途的显现呢?就是说我们三途在显现的时候,是我们心性阿赖耶识里边,最为阴暗没有光明的部分,漏劣的部分。那弥陀的愿力就可以加持的把这段让它没有机会显现,始终在光明自在、无为慈悲的这种加持中,所以自然而然就没有三途。这是三途的常态。而且更麻烦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一旦入到三途中呢,我们的法身隐没得最深了,毫没有显现的机缘,就是彻底是一个低级的轮回。所以你看,这里阿弥陀佛发愿说以救苦,最深层的业障,最苦的众生为根本,两种解脱嘛。一个是: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就是不会堕到三恶道去。再一个就是一旦往生,一经往生,永不再进恶趣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从第二大愿补足了。他不但清晰的说,在极乐世界的国土里面众生不再涉三途,更辐射到什么呢?他方国土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哪怕说再回到他方世界以后,决不会再堕恶趣。你看这就等于说经过极乐世界的洗礼,阿弥陀佛的愿力加被,就能让我们的最染污的种子凝固在那就不起现行。也就是说用佛的愿力这种正能量引领着不间断的,让这个负能量在任何时间都没有显现的机会。我们现在你看我们这儿的生活,如果把轮回中的三途当作最重的病症,那在我们人的一生中,最重的病症比如说癌症吧。有时候癌症最可怕了,纵然手术完了也有复发的可能。那么这个三途就等于我们生命中的恶性肿瘤的时代,它总是让我们轮回,不能够彻底治愈,还可能不断的复发。但是往生净土就没有这个,就没有了。
特别是第二愿补了一下是什么呢?你看: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一劳永逸。这两愿里面就是恶道的众生也能往生净土,一经往生再永不入恶道,就这样理解。那么为什么说有第二条愿可以说是一个弥补,是第一愿进一步的说明。本来前一愿已经把第二愿摄进去了其实,可是因为我们娑婆世界在理解佛说法的时候,害怕他有障碍,所以这里佛又进一步又作了一个说明。也就是说有一些带业往生的凡夫,可能他曾经有发过愿力,那么他有度众生的,就像下面的应该在三十几愿里边有被弘誓铠的、还复再来的,往生到极乐世界即刻就要回来,回来救度这些有缘的众生。那么这一类的往生者哪怕他回到他方世界,在他方世界哪怕寿命终结了,也就是度了众生的缘份尽了以后,还是该回到极乐世界了。这个时候阿弥陀佛的愿力就设置了一个保障,就是不会让他再落到轮回之中,特别是堕到三恶道。
好比就是说有一些往生者,一旦往生到极乐世界,就跟那个涂了那个不死药的种子一样。它在水里边它也不会烂了,在火里边它也不会焦了。按照正常的在水里面绝对会泡烂了,在火里边一定会烧焦。可是他一经极乐世界的加持,他就绝不会再卑劣到那种程度了,就是再差再差也不会差到那地步。所以在这样的两条愿的相结合中,就把我们特别是修行人信受佛法以后,最可怕的后顾之忧,给一笔勾销。这就是把我们,你看,因为《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条是针对娑婆世界讲的。所以这个愿力他的针对性是极强的,对着娑婆世界讲的,他就对着娑婆世界里边的最艰难,最搞不定的版块上他来进行福利教育。是这样的一个,我们也作如是的理解和如是的信受。这是第一条国无三恶道愿,和第二条不落恶道愿,这是这两条的愿力。
那我们进一步再往下讲,讲第三条和第四条愿。第三是: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这一愿力就联系到极乐世界天人的身形容貌。首先我们要学习这愿一定要对照,大家每一愿都要对照我们这个世界他所给予的功德殊胜。你看如果大家观察我们自身所在的这个世界,我们的相貌为什么不同呢?他都跟业力有关呀。有福者是福德相,没有福者就是福薄相。那么相貌庄严,当然也是一种福德的体现吧。因为在因果投胎转世的进行中,很有意思,佛在经典里面说过。就是福报从相貌上面体现的时候,他是跟时代共同的审美价值完全关联的。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吧。比如说唐朝流行胖的好看,那么在唐朝投生的人呢,他就生得胖的说明他福报大,生得瘦的说明他福报小,但是这个审美价值一转,众生的执着不一样了,取着相角度不一样了。宋朝的时候他喜欢瘦,那么那时候如果过去你善业多的人,他就生成苗条的,福报大。善业不多的人,恶业多的人他就生得肥胖了福报小。这不是定性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缘法。所以说你生的这个身形相貌,如果跟当时的审美是一致的,受欢迎的,那么这就是体现了你的福报所在。
当然这些都是世间法了轮回法了,可是轮回中我们不是还要有福德嘛。当然特别说一下,就是现在我们也生小宝宝,大家一定要注重胎教。因为就是在这十月怀胎中,他能改的可能性特别大。比如说有一些先天的重业恶业的,六根不全的,如果常能够胎教,听经闻法,持咒念佛的话,他就能增福,增福在胎还没生出来之前,他的很多定业都可以改。比如说六根不具足,他可能让你圆满。生下来就再很难改了,所以希望特别是我们现在有时候大家喜欢去医院检查,一检查也不知道检查的准不准,就说这也不好那样不好,就害怕了赶紧打掉。千万不要干这样的傻事。任何在怀孕期间都是可以改的,可以增福呀。因为这个时候,我们不要以为说死人才可以超度。什么叫做超度?超就是让超越,度就是要他度脱解脱呀,脱离原来的那个定业,生的也可以给他超度。大家不要理解错了觉得不吉利,怎么叫生也可以超度呢?他过去的福报不够了,在怀胎之中大家可以给他增福,特别父母亲跟他缘份最深,你去放生、诵经、持咒、念佛等等,特别是念观音菩萨绝对没问题。我们也遭遇太多了,一定不要轻易造杀生业。
这就是我们讲到说轮回转世中的好丑,是跟他的福报有关。最近我听到太原有一个小师父,来我们佛学院,非常庄严。最后他的师叔跟我们说:说他出家开始给我看他的照片,真不一样了,那是大大的不一样了。他说他发了一个什么愿呢?就是出家了以后天天去请花供佛,这是他的一个长期法门。那真的是庄严,人见人恭敬,人见人欢喜。所以你看这就是修法。
那我们常说的相好庄严,佛是三十二相。佛的三十二相,我们常说三祇修六度百福种相好,每一个相都得用一百个福的功德来成就。这一百个福怎么算呢?这个福德要有多大呢?他能把一四天下所有眼睛瞎的人能治好,让他重见光明,这样才能够攒够一福的,积累够一福的质量。要用这么一百个福,才能成就佛的一个相好。所以佛的相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这是世界的众生相,他是千差万别的,有漏的相,是无常的相,是分别不定的相,是虚幻的相。因为你看这第三条是从真金色,就是他的身形相貌上而言。这就我们确确实实咱们在这个世界大家要看,我们感觉还挺良好,觉得英俊潇洒,貌美如花。纵然出家了还说法相庄严,可是我们不要忘了这都是从人相上而言。我们常说人相具足,就是到了人道里面才就算你比较庄严,跟其他道比三途道好多了,可是跟天道都没法比。
天道不要说容貌了,气味呀,人的这种臭味天人四十里外就臭的不想闻,何况他的丑态呢?我们有时候想象的特别是这种高档的天人,看见人长的简直就是赶紧眼睛闭上看都不想看,太丑了呀。大家想想胳膊、腿、眼睛、耳朵竟是窟窿,肚子里全是肠子、肚子、屎尿。你看咱们在人家眼里,人家一目了然。我们还以为皮肤一包,好像多么的有魅力,没法比的。可是天人尚且如此,何况极乐世界的天人呢。在《无量寿经》里面六欲天的这个天子跟极乐世界的天人比起来,就跟乞丐跟皇帝在一块一样。所以说极乐世界的相貌殊胜就来源于这一愿,真金色之相,极乐世界的天人。什么叫真呢?一定不是虚伪的假的因所感的果。既然是真因,真实功德的因,感得真实功德的果,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叫真金色。金色是什么意思呀?黄金的本质是不会坏不会变的,就是常住不坏的相呀。真金色是表法的呀,说明极乐世界的天人,他的正报之身,表的就是极乐世界是真常之法,是真常世界,是真实的不坏的世界。没有我们这正报会生老病死,依报会成住坏空呀。所以这一愿就是说不悉真金色者,就是指的相貌圆满没有差别。
那我们再往下看,由于是有为的世界,有漏的众生,他相貌有差别,一旦有差别会怎样呢?必然会感来是非之语,由是非之心而起是非之口业。说好、说坏、说丑、说美,他有分别相异的心。那么有的人,觉得羡慕别人长得好生了贪心,有的人嫉妒他人长得好生了瞋心。纵然现在我们流行整个容危险很大,后遗症难免,不是瑞相天然呀。所以你看,紧接着第四愿是什么呢?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这又是对第三愿的弥补,进一步说明。彻底搞定什么呢?由容貌不同而生的虚荣心和自卑感。说白了就是极乐世界天人都长得一样,完全一样没有彼此的差别,也没有高下。这样的话既不会也羡慕,也不会有嫉妒,也不会有讽刺,也不会有挖苦,一切都没有了。你看这就免除了我们娑婆世界多少自然而然的烦恼。大家想我们一天,对于我们这个色身,要花多少心思。饥渴就不要说了,光在外在的上面要花多少心思。你说穿是不是为了他呢?化妆品是不是为了他呢?保养是不是为了他呢?锻炼,理发,买衣服,洗,干洗,湿洗,皮鞋,擦皮鞋油等等这些,都是为了相貌。他要带动我们多少的烦恼呀。
可是极乐世界完全一样,那就免除了这些烦恼,大家要悟,一定要悟极乐世界的殊胜,自然和真实性。那我们想想,那天人都相貌一样了,他不会搞混吗?大家想想如果搞混了怎么办呀?我们要知道,我们这个世界他是由于我执,而引起绝对不会搞混。可是极乐世界的天人是由于什么呢?利他而生起绝不会搞混。也就是说,他不是由于说我长得殊胜而生起的我执没有了,但是他怎么知道有我的存在和他人的殊胜呢?他是由赞叹、随喜别人而生起不会弄混,这种无分别的分别心。你看人家的心行是这样的,才有你、我、他的分别。是由赞叹别人,不是由唯我独尊而引发的。
特别是我们学习《四十八愿》要往浅了领悟,也要往深了探幽吧。因为你看,这里讲到的众生皆是真金色的话,就等于说形色没有好丑,这部经愿文里面写的。那这是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可以给大家说是最难体悟,而又却最殊胜的差别。何以故呢?你看咱们打通了,就不要就容貌而言了吧,在我们世界上,所有的信解行证的法中呢,你说为什么《金刚经》里讲到的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这么讲呢?就是说从差别要入无差别极难极难。那么从差别入无差别还这么难,从无差别而起方便差别那就更难了。可是不管我们先有无差别,还是起差别,源头是什么呢?一切法都有差别。在这个有差别的世界里面不得已而为之,才讲无差别法。那说白了的话,差别和无差别还不是差别吗。所以从这点来讲,在我们这个世界从差别证到无差别,是我们最艰难的修行步履。可是极乐世界就不这样了,极乐世界是什么呢?无差别中自然无差别,他不用去迎刃而上的力度去修证、去修得、证得无差别,更不用在无差别和运用差别相去表法。为什么呢?你看我们说从差别入无差别叫做根本智,从无差别再起方便的差别叫做后得智。我们娑婆世界大家学佛了都不再细讲了,都有了解,不懂的去查一下。
那怎么讲呢?等于说这只是娑婆世界的一个常态。极乐世界人家形色不同不存在,有好丑不存在,以点概面的讲就是差别相不存在。那说明什么呢?就是人家那儿不管是根本智,或是后得智,都是跟无差别同步。根本智和后得智在理上是统一的,这是其一。更进一步难得在什么?在事上还是统一的。大家要认真体悟。什么叫做在理上跟无差别是统一的,在事相上跟无差别还是统一的。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话,理上跟无差别是统一的,事相上跟无差别不是统一的,还是有所谓的方便差别相的。这是我们第四愿就是: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所给大家透露出极乐世界平等妙用,愿力加持的一个法讯。请大家认真体悟,这是一个法讯呀。看大家的悟性在第几层。
好,今天的时间关系,正好一个小时我们就不多给大家讲了。特别是希望大家回去认真消化一下今天的前四愿。前两愿基本我们是从事相上讲的比较多。后两愿从理上又强调得比较深,希望我们大家能够事理圆融吧。因为确实《四十八愿》还不太好讲。你说从浅浅的讲,本来经文已经很直白了。从深度的挖掘,佛学素养的要求又很高,那如果要求高了正好希望大家能够拔高吧。反正总之是很欢喜,很快我一场法会又圆满了。希望大家能够勤于复习,多多对照自己的信愿,然后尽量去念佛。
那么特别说明一下今天就到这里。从下周开始,因为我们佛学院法源寺也放假了。那么很可能按计划是上五台山去住一段时间,换个环境,再换个修法。因为五台山天气也比较冷了,不能像夏天一样随时出来找有信号的地方,我住的那个地方没有信号,所以下一周开始就不能够定性的在周三,只能说不定性的来从法讯上请大家关注。不能够肯定在每周三如约而至。但是我还是会尽量的在适当的时候不一定在晚上,也可以在中午或者上午,那么我们当时有时间的可以线上听,不方便的请大家关注到后期的录音回放。希望大家不要断掉听法的相续,特别是这四十八愿。今天就到这里,我们一起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
(第三讲)
好,阿弥陀佛!我们闻思讲堂莲池海会的同修,请大家合掌,端身正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阿弥陀佛!请大家各位莲友们放掌。
各位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我们还是依然来学习《佛说无量寿经》中《四十八愿》的内容。在讲之前我们还是再做一个调动吧。因为最近想必是已经到了年关了,俗事很多大家都忙。那我们来修行,特别是净土的行人,在每天的这种不要说过日子,念头中可以说应该千方百计一切努力,无非就是为了成道,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这样的形式成道。所以说信愿念佛是我们贯通生活中的常态,应该如此。特别是体现在愿力的层面,如果说大家有深切体悟的话,我们要常善于用自他的角度,来引发这种我们愿力的心式。心里的定式。也就是我们在念佛的同时,要调配真实度的求往生心。
比如说就自而言,反观我们的身心世界。你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与生俱来视之无价之宝,种种百般疼爱就是他了,但是他居然是一个造业的载体。而且我们的心是念念的只为着自己,但是他是我们所有恶业行为的导向。所以一切行为与染污的娑婆世界,总是我们要绕不开的下意识的发生关联。这就是我们对往生极乐世界现在最大的障道,广度。所以说面对我们这个世界呀,包括我们的身心和外在的世界,我们要生起厌离心,就是对一切的世界外在的厌离,人际关系的厌离,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微细到同样自己的身心,这个色身,也要同步的来发生厌离心。
你看善导大师说了,我们这叫魔乡不可留呀。所以一般我们在念佛的同时,真的要观察自己身和心行的这个陋劣,身心不断的给造业提供方便,增进我们轮回的可能性。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是要反观,要每一次发起超过以往的厌离心,要决意舍弃有漏的身乃至心,在染污国土。一定要意识到有一个见解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往生绝不是我们自以为的色身,和我执的心行去往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见解。而是让我们的觉性这种能力启动,在净土重新显现一个新的清净的感观系统,当然这还是依附在我们本有的心性上而言的。所以说真正能够厌离心,厌离到我自己,我错以为是我的这个自己,这个色身,微细和极致到此地步的时候,可能才跟西方弥陀有几分的相应。这是从自的角度。
那么就从彼国而言。从极乐世界念念观察,极乐世界的一切福利,阿弥陀佛保任接引。一旦凡圣跨越成功,所有的生死之间一切都成为过往。所以我们就是要学会,把全情投入在阿弥陀佛的保任之上。念念生起求生的心,每一念都尽量不让它空过,特别是在我们状态好的时候,和状态特别不好的时候,往起来提携。那么久而久之这样双管齐下的话,才能够会成一个坚固的愿心。由厌离此而相应彼,由相应彼而厌离此,只是让这种厌离的相应极度当真纯粹,其实最后一个就是我们的愿力。其实他是一个力。自力他力,厌离此欣求彼,都是一个力量。到这地步的时候差不多祖师们常说的: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就是竭尽全力那个竭,竭诚自可转凡心。这个东西很奥妙微妙,到者方知。那么我们这样的愿力,动力是从何处来,怎样善巧的去引发呢?就得从《四十八愿》中去汲取营养,要深入的体悟。你看经文里边说到法藏比丘在说愿文的时候,他的目标是为什么呢?发起悦可一切大众,悦可一切大众就是九法界与净土有缘的众生。
所以大家要从这里细细的去,我们常说像嚼口香糖一样来体悟这《四十八愿》。那我们在愿文讲解的时候,尽量接近祖师的这个把脉来学习。从一个组合类别的划分来理解整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明了愿文的深邃和对往生前后的把握。
上一讲的时候,我们锁定了是前十一愿为一个组合。那么我们讲了前两愿是主要讲的离苦得乐,前两愿是离苦得乐中的离苦,后面的九条愿是离苦得乐中的得乐。那么得乐也讲过有身得乐和心得乐,在此之前讲了两条身得乐,就是一个是真金色,一个是没有好丑不同。
今天开始我们要讲心得乐。从心地上来讲,一种非常诱人的法乐。也就是我们常耳熟能详的神通。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天人,都天然的具足了六种神通。当然如果要就我们这个世界的水准来讲的话,只有佛的功德才具足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什么五眼,四无碍智,包括六通。但是一旦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那么就是自然而然就具足了这六种神通,这是这五条前五条保的是,共凡的神通。后两条,一共应该是七条,保的是不共凡的圣神通就是漏尽通。
那我们今天的内容主要讲一下前五通。关于神通,今天要先做一段前期的铺垫,让我们有个认知。就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一般都会理解成,我们都知道超人,小时候看电影,所以一般的世间人看神通的话,所谓的依科学性就称之为特异功能。那么依照着宗教性,是一个修成就有道有术。当然依着修道的人也有的一些错位,比如说把神通当作目标去修。发心不太好,这样也抵挡不住业力。你看提婆达多,这是佛门里边有名的反面代表人物,他能修神通修七天就出神通。正面代表目犍连也是佛陀的弟子,但是他确实也没抵挡过过去的业力,杀父杀母的业力,所以死的很惨。那么真正意义上我们这个世界神通的出现,就是一个众生一个人类,他要得到神通的本领,一定要依止在修习禅定之上。比如说来修净虑呀,禅定呀,成就四禅八定世间法。三界内不是有四禅八定嘛,那么依着这个禅定再进一步的锲而不舍,就能够发起比如说宿命通呀,天眼通呀等等这些。而且随着禅定级别的升高和深入,神通的辐射会增大,就是神通的级别会增广。这是我们这个世界。
那么我们今天讲解的法是在极乐世界的水平。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天人,他没有修行能够得到神通的禅定,观察,可是他一旦往生就自然能够得到神通。这就是完全在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作用下,只要往生净土法界,受到弥陀佛功德,他成佛的功德的同步影响,而同步跟进,当下就具足神通了。这对我们这个国土而言是非常殊胜的,很艰辛的事情,但在极乐世界是天生就具足的。所以我们不是常说太子堕地,就像太子生在皇帝家里一样,他就具足了这种福德。你没有办法。我们平常在其他家里面,你一辈子追求你成不了这样。而且在我们这个世界,说实话多少人为了神通丧失了法身慧命,不论是修者或者追随者。
那么从类别上来讲,神通一般我们有依通、报通、修通、道通这些说法,这是从比较正常的角度。依通这不算很正能量,就是依附的依,单人旁过来衣服的衣。依通就是依着咒术或者写的画符,或者用这种药,有的通力,有的人确实他有这个术的话能够呼风唤雨呀,会隐身术呀。龙树菩萨先开始修外道的时候他就是修的这个隐身术,所以到王宫里面去娱乐。后来意识到欲为苦本,才出家修道。这叫做依通。
那么报通呀,就是由果报所得的通。这些一般是如果从其他类别异类来讲,你说鸟会飞,对于人来他做不到,这是它的果报,生到鸟类里边一般都能够飞。那么像鬼呀,这些墙呀山川呀河流呀障碍不住它。鬼嘛,这也叫报通。我们这里一般指的报通就是前世如果有修行的功德,这一世再转世再来的话,就有的能够知道自己前世的事。或者有天眼,他心等等这些神通,这叫做报通。
那么修通呢,就是指这一世修习禅定而开发出来的神通。
最正能量的应当属于道通。就是悟道见了本性,慢慢的遣除习气,消除障盖等等,让我们的心光显发这种才叫神通。不求自来得的自然的通。
当然我们一个凡夫无所涉及,纵然有时候我们见闻,能够听闻到一些,见到的大多属于什么呢?很可能属于依通的话属于好一点的,还有妖通鬼通这些。这个其实这些通很多时候并不是神通的真正质量,反而更加蛊惑人心。所以我们好些时候就是吃这个亏,大家一见有神通很多时候就控制不住的这样,会有一种向心力。大家想一种是以有为心所求来的一种心力的积攒。真正的神通他是一种以无为相应自然的大开的这种境界。所以你看一个神通,在我们这个世界就有如此多的旁门左道。
但是在极乐世界的神通,他除去所谓的依通,或者修通等等这些,他是自然而然的一种超越性的报通。是由于阿弥陀佛愿力作为殊胜的功德之因,由往生人的信愿,成功往生后作为缘,而产生愿力的加持作用,而显现出来自然而然具足的这个通。并不是我们凡夫说前生后世带一点点,他是以佛的愿力,佛的功德为应的。是这样的一种我们称之为报通。但是这种报通还有别于我们在此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这种低劣的,质量不高的报通。所以说从净土修法的根器上我们常判别,说一旦具足了净土的信愿求生之心的话,就是这个人的根器差别已经在罗汉甚至辟支佛,就是在二乘之上。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也是有根据的,从神通的对比上也可以看。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大概我们有个了解,特别是我们有了知见以后,再以后判别有的人的言教或者有的人的行为,我们就可以有个正确的眼界。这里我们套用智圆法师也讲过《四十八大愿》,他引申过由慧远大师的一本著作叫做《大乘义章》里边,他把佛菩萨的神通和二乘,也就是小乘神通的差别作了九种的归类。为了以便利我们更好的理解,今天我们也借此机缘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说诸佛菩萨和罗汉,辟支佛的神通是有差别的,虽然都有神通。
第一个层面就是广和狭的不同。一个很广一个很窄,这个什么意思?比如说,声闻也就是二乘,他的天眼通他只能辐射到什么呢?两千个国土是他的所行之径。那么辟支佛比罗汉强一点,他能够以六千国土为所行径。可是我们这里,看到往生极乐世界他是以百千亿那由他国土为所行径。所以说一旦往生极乐世界的天人菩萨的话,远远的神通显现就在二乘之上了。已经顾及不到了。当时这个有差别,在我们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祖师,他的师父叫慧思大师。当时智者大师他师父要走了,问他是否证到十地的果位。结果慧思大师说他没有证到,说只证到十信位,也就是铁轮位。可是我们要晓得圆教的十信铁轮位,我们通常称之为六根清净位,也就是六即佛的相似即佛。到这样的圆教菩萨的时候,六根互用甚至他能够到一百个佛土,去八相成道示现成佛,如果再往上修,可以成倍增长一千一万个去示现八相成道。所以这个神通,已经就不是小乘阿罗汉可以比拟,难以望其项背了。所以这广狭是不一样的。
再一个心念的容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二乘的心念他只能作一件事情,不能做众多的事。但是佛菩萨一念间他可以化现十方世界,呈现种种的色相和六道之身。《佛说阿弥陀经》里边说到的他方十万亿佛,这就是二乘往生到极乐世界天人菩萨的神通,不是二乘的。
第三个就是大小也不一样。比如说二乘罗汉他不能够在显现变现的时候,他的大身不能入小身,小身不能够容大身,身就是色身嘛。但是诸佛菩萨,他能够现一个大身可以周遍三千大千世界,又可以让这一个大身入到一个微尘里边。就是我们常说的芥子纳须弥,这是大小也不一样的。
还有速度上也有差别。比如说二乘他去他方国土经的时间,他是得有一个时间的概念的,就是不能够说到就到。也就是说他没有把时空的概念彻底的给空掉。可是佛菩萨一念就能够入十方法界。所以速度上也不一样。
再一个从虚实上,他的虚实功能上也不一样。就是说二乘去化现的东西,他只能够是相似的,不能够产生真实的实际作用。但是佛菩萨的神通他显现能够化现的东西,能够产生作用,也就是吃的能吃喝的能喝,而且确实能够充饥能够解渴,虚实不一样。
再一个就是所做的不同。比如说大乘这种深位的菩萨,包括佛能够显现无数个人,而且能让每一个人都像真的一样,有心有色身。所以其他的凡夫他看到,真的看到就是说,每一个都是各个不同的人,而且各自作各自的种种事业。但是二乘罗汉就不行。他做不到这样的一个真实的显现。所以说,佛菩萨他在显现一个身的时候,就能让不同的人相应他的习气,见到不同的色相,一个声音,能让听到的人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些二乘都做不到。这叫所现不同。
再一个就是六根的化根作用不同。佛菩萨他能够六根互用,能够眼睛看色法,眼睛听声音,但是二乘就不行。而且佛菩萨不论做什么他都是身心自在,不会随着他所化现的境界而受到影响。尽管身心不断的变化,他不受影响。但是二乘就不行。这叫自在不同。所以说总而言之,从神通上来讲你看这都是我们佛法里面讲到的圣人,可是由于他的大小乘的不同,他的证量不一样,所以说还不是完全能够质量一样的。
那么这里我们下面要讲的就是,极乐世界天人菩萨的神通,他完全是跟佛菩萨同步,不是二乘的境界。这在后面的愿文中,能够更加深刻的表显出来。下面我们逐一看一下这几条愿文。好,阿弥陀佛。今天我们大概讲一下这第五六七八九条愿。大家来看第一个。我们来读一下就是。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假如果我成佛的话,我国里面的天人菩萨,都得有什么呢?宿命通,这是法藏比丘的大愿。就是极乐国土者一定要得广大的宿命通。宿命通又称宿住随念净之通,就是他能够意念过去一世乃至多世自己所经历的事,或者能够知道六道众生每一个百千万劫他们所做的事。能够这一生怎么死的,下一生怎么生的,为什么投胎的,到了哪一道等等这些,全部都能了知,宿命通。得到宿命通的人,他看众生的轮回,就是好比我们常说的从这间门出从那间门进一样。他能够知道一切的人的轮回的一生又一世,都是由业力主宰牵引。因为你每一世我们不是在阿赖耶识里面留下记录吗?所以以前给大家讲过我们轮回的原理。
所以一旦得到神通的人,他就怎么讲呢?以我们有为的理解,他应该能够潜入到众生的阿赖耶识,心识中,就能够彻见前生后世前因后果。所以大家看,为什么说证到阿罗汉才能够完全相信因果。就是证到罗汉的时候才能彻见因果,前生后世。能够现见因果大海中波涛汹涌,才完全相信。但是罗汉的神通他只能够见到八万劫的宿命,过了八万大劫就不行了。那大家看一下我们这里的单位是以什么呢?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用百千亿来修饰那由他,那由他什么意思呢?也是亿,就是我们亿万的亿,亿的意思,这是印度一个梵语,翻译过来是一个数词。那么如此长的时间的而且是劫,这样长的时间里面的情形,极乐世界的天人菩萨,往生到那以后就一目了然。大家看,这就是宿命通。
当然我们要知道这一愿的加持力在哪里。我们想想如果说有知道宿命通的菩萨他就能够彻见,就是现见因果轮回的法则嘛。所以这样的话,他就是能够自度度他的途中,完全依照着善恶的标准来进行身口意业的引导。所以以前有的罗汉得到宿命通以后,大哭,直哭得不但流泪而且流血呀。为什么?就是看见自己或者自己的累劫,无量劫父母亲六亲眷属,一切众生入到地狱里边受苦,头出头没这样的话,他就觉得害怕悔恨呀。所以能够现见因果法则的时候,就再不会去造恶,一定会趋向于善法。所以第一个就是这个愿力可以加持,自度度他的时候修善法。
第二个就是生智慧,为什么呢?真正得到宿命通的人呀。大家我们每个都是修行人,你可以设想一下,就是一旦我们能够放眼望去,一切众生包括自己的一生一世,生生世世,都是因果业力的体现。夫妻,父子,兄弟,就跟一堆人一堆人生生世世遇到了就跟唱戏演角色一样的。你看《劝发菩提心文》里边讲到了说。当年恩爱,今作怨家。昔日寇仇,今成骨肉。曾经为母今为妇,就是成了媳妇了。曾经是老爸,后来做了丈夫。所以他讲到说。宿命知之,则可羞可耻。天眼视之,则可笑可怜。所以从这样来讲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彻见因果轮回法则,生生世世的话,一想我们就彻底了解情节游戏中的,犹如一场没有收场的演出呀。大家想我们有时候,看的什么演出不是希望见好就收,观众觉得正好到了高潮的时候没了。你说这戏演得没完没了,那不就看淡看破就看开了嘛,像嚼蜡一样。
所以你看我们这不是马上就过年了,这稍微上了年龄点的人过着过着就没有劲了,过得没意思了。为什么?就因为年年过,过着过着就这样,每一年都如此。可是我们,年能看到前后,生死我们看不到前后,就觉得每一生都特别有劲。所以真正得了宿命通的时候,放眼望去,他就生智慧了,彻底说原来就是仅此而已,就不把他当真了。这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天人得这个宿命通。所以特别他有什么,就是到了极乐世界深知过去,生生世世蒙佛摄取不舍才成功往生的,所以更加知恩报恩,能够回思法界。可以说是与佛的心行同步进行,不可思议的生活。这是第五愿,叫做宿命通愿。
我们再往下看第六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天眼通也叫做天眼智证通,就是能够见到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见到怎么死的怎么活的,受苦受乐等等这些。也能够见到一切世间远近的种种的物体,但是没有障碍。也就等于说一切法界可以尽收眼底。我们现在所具的叫做肉眼。肉眼就是只能见没有障碍或者障碍内的物体,不能见障碍外的物体。那么还有一种叫天眼。天眼的话就是可以说能够见到障外的法了。比如说房子里边住的谁呀做什么呀,包括等等这些一切,其中有人什么法摆的什么家具,他都能看得到。但是天眼通他的行见也有广。比如说小乘的他如果不刻意的时候,自然而然能够见一千个世界的范畴。如果他刻意就是作意一下,我们说的卯一下劲能够见到两千个世界。那么辟支佛如果不作意见两千个世界,作意能见三千个世界。大的辟支佛,不论作不作意都能见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但是我们看,这里法藏比丘观察到就是说十方世界无数众生的状况,染土的凡夫他只有肉眼和天眼,那么甚至有一些净土的天人虽然具足了有这个眼,但是他不能够见到广阔无量的世界。所以他这里发愿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天人,不论作意或者不作意,最低水平能见百千亿那由他佛国众生造业感果,生死去来的情形。而且大家要知道我们常说的眼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慧眼是指的罗汉的眼,法眼是指的菩萨的眼。那么真正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天人,他是五眼圆明的,这个大家一定要了解。并不是死框的就说到了极乐世界只具足天眼,就那么远。五眼圆明就是同时具足,慧眼,法眼,佛眼,特别是佛眼的同步功德。
你看在净土的根本经典里,不论地上,墙壁,宝树间呀,水流处都能够随时随意的见到他方国土众生之事。有时候我们自我看到,好比我们现在说屏幕触摸、投影,可是这些,我们还得借助现代的技术和物体作为载体。但是在极乐世界的话,他都是一切自然显现的。而且天眼他是在极乐世界天人菩萨们,他不是借助物体,他是身心本具的自然功能,大家要这么理解,要这么作意,要这么向往。这叫做天眼。
那么见到天眼通,大家要知道我们得了这些神通,有什么好处,就是有什么功德利益呢?你看,如果说从慈悲心来讲。如果能够见到他方国土,有三途或者极苦之处,六道轮回的这些情形,一定会非常激发当下就起同体的大慈悲心。我们这很难发起来。慈悲心非常难,连个同情心也很难发起来。而且他还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是听闻经书或者听法师讲法而知,这么苦。是亲眼见到,就跟我们人往往在危难之处,更加激发人的这种英雄之气概一样。就是到了极乐世界他亲眼看到,十方特别是染土恶世界的众生这样受苦,不自然的当体就起成佛最需要的同体大悲心。
再一个,他见到他方净土的这种殊胜庄严,这不是见染土见净土吗,因为天眼。那么他就能够赞叹能够效仿,能够建构。法藏比丘不是因地见了二百一十亿国土才起建的净土世界。同时他还可以自然就起到如同大势至菩萨,怎么样呢?今于十方世界,我们《圆通章》里面讲的说,今于此界是说,对娑婆而说的今于此界。大势至菩萨他根本是什么呢?今于十方世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因为他是法界的初祖,为什么?他就是得了天眼看到痛苦了说,赶紧念佛最快,往生最容易,才能够了苦之法,归于净土。所以这就是我们说的天眼,天眼通可以得如是功德。
那好我们再往下看。第七条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这每一愿都是这样,假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你看往生到净土的天人,必须都得天耳通。最低限度也要听到百千亿亿诸佛所说的法音,而且这里边有一句话,在前面的话有所加料了。就是说什么呢?悉能信受奉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大家那我们就要对照现实了。我们凡夫的闻力,就是我们听闻的这个功能,能力。他由于我们业障烦恼所覆,让我们本来耳根圆满的闻性,呈现的就非常的微小。你看声音高的时候听得见,低的时候就听不见了。近的能够听得见,远的就听不见了。耳根坏了也听不见了。有障碍的时候就听不见了。特别是听着这个声音,一个人讲话能听懂,另一个人讲的时候就顾不上了,就是能听此就不能顾及彼了。这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情形,大家要懂得对照。这不是我们学习愿力就是为了发起真切的厌离和求生心嘛,欣往心嘛。
那么纵然在咱们这个世界,我们都是学佛法的人,我们听佛法的声音同样如此。纵然我们有听闻到佛法的因缘具足,可是我们不能够受持的大有人在呀。我们见的还少呢。什么叫受持,受就是信受,能不能相信呀。佛的法音,佛的法意他不信你怎么办呀。纵然我们现在都属于算是能受的吧,能不能持呢?始终在心,持之以恒。身口意起动的时候始终与佛法僧相应,能吗?正念的意念思维佛法,正行的实践佛法,能不能持呢?纵然是能受持,在我们国土里边也只是一小部分人而已。你看我们老去泰国很向往人家全民信教。但在咱们汉地佛法不是完全普遍式的。一小部分信佛的人竟被看作异端呀,社会上有些不信佛的人。这是在我国土一小部分能受持。或者在他方国土里面,或者有一大部分能受持,像妙喜世界等等那就是大部分主流里边都信佛。但是能不能这里讲到的是怎么说呢?悉受持者,悉是什么呢?全部圆满,步调一致,万不漏一的能听能闻,这就不一定了。所以大家要看到这里说,不但能够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而且能够悉能受持,这是很重要的一句话。
再者反过来说什么呢?不止一佛,而是能够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这个就无可比拟了。因为天耳通又叫天耳智证通。他不但能够听六道众生心念中所念的事情,还能够听十方诸佛中所说的法义。所以大家要想一想,这个功能是对于弘法自利利他来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常说心声心声,我们以为说我只想不说就行了,可是我们念头一起人家就听到了。所以他的功德利益也可以说是,摄受了上求下化两种。从上求而言的话,同步闻思,同自然的修行,千万亿那由他佛的无量无边的法门,自然得到总持的陀罗尼门,具足了无量的方便善巧,因为他可以同步听到无量佛的法门。也就是具有无量法脉的传承。
所以大家也想想,这一愿可以让我们做一个思考什么。为什么只有念佛生净土的人才有此能力,同时受持百亿亿诸佛所说的修行法门。因为念佛是总持法门。只有信愿念佛的人往生到极乐世界,也就是才算有这个根器能力,可以承担极乐世界的天耳功德。这是从上求而言。就下化而言的话,因为他具有天耳,听闻到六道众生特别是三途,苦楚。特别是无间地狱,特别是嚎叫地狱的受苦之声的话,那么这种现场感,这种直接加持就会产生他会尽情的无我的这种悲心,发度众生的无我利他的这种悲愿。所以讲到这里我们要体悟,极乐世界为什么一入净土法界,就是快速成就菩提大慈大悲。全体都在弥陀愿力的加持下,这种加持他是让往生者速得不退。
我们要知道极乐世界,他的这种现场感是极强的,他不是演习。你看在咱们娑婆世界印祖老说。说修行的人,常要把死字写在额头上贴在眉毛上,常想着明天就要死,观想马上就要死。这是一种演习呀,最后就为了积攒那点生死之际的摆脱力。可是极乐世界他念念都是现场感,速速得一生补处。而且你看经典里面讲到的其数甚多,为什么?就是因为道场加持,一切的设局都是菩提心大悲心成佛资粮的快速形成。这是我们讲到的天耳通。
再往下看第八愿,叫皆得知他心念愿,也就是他心通的大愿。这一愿讲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我们来看他心通非常厉害。我们设想一下,你自己想什么人家都知道,你还有什么法子呀。在我们这个凡夫此土,就是常有一句话知人知面不知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因为我们这本能的就是掩盖自己的想法,这是我们的常态。我们展示在外在的绝对不是自己的内心,而且这种久习成性。有的人不是刻意的,不是说他想这样,他自然而然就这样,他不但认识不了别人他连自己都认识很困难。所以没办法,就是这里众生的一个习气。为什么《维摩诘经》讲直心是菩萨道场,是菩萨净土。所以我们这里这种谄曲虚伪,心口不一就给可以说,给法界的这种本来直接沟通的范式,产生很大的破坏力。
你看为什么说要察言观色,甚至连佛菩萨来度化示现都不能够直说,还要外现罗汉身内秘菩萨行,为什么如此呢?所以说我们这的心口不一这个习气,给度化众生的角度来讲的话,大大增加了难度。很多时候因为大家不知道学习佛法,法不对机就没办法,因为他没办法从我们口中得到真实的情报呀。这个我们现实生活中说实在的我遇的太多了,他不说实话你怎么办呢?
你看,我就举一个例子吧。今天我也小人之心一下。我们听法,大家都在里边听法,那有的人很好,他就算是直心直口的,请假今天听不了,有的人报到了以后到底听不听也不一定的。我看群三群四里边有的人同步都在报道,那你是有神通吗?今晚可以同时在两个群里面听吗?除非你是菩萨我就不说了。如果有一个群在听,一个不听,那就说明你打了妄语了,你今晚没有听嘛。所以这里我们你看没有他心通就活得很累,这怎么度呀?怎么说到他心里去呀?怎么解决他的真正问题呀?因为他口上说的不是心里想的。
那么极乐世界的菩萨,他就能够照见一切众生内心的起心动念,也就是说一个凡夫能骗自己都骗不了极乐世界的菩萨,所以他讲法一定能够切中要害。因为你不契机的时候很多时候就白费口舌了。菩萨度化众生一定要有他心通的能力。不听其言,只观其心,而对症下药,才能够百发百中。所以大家想想,观音菩萨说三十二应周尘刹,其实百千万应的,是不是建立在他心之上。因为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就是完全随顺众生心,应知所量。同步到听到无量众生的心念你求什么就应什么,求长寿得长寿,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涅槃得涅槃。所以你看这一本愿的功德利益就直接成就度众生的简明扼要,契机契理,这是菩萨度化众生必备的本领。一往生到极乐世界当体具足。
那好我们再往下看。今天晚上的第九愿是皆得神足飞行愿,也就是说神足通。这一愿文是。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这又是阿弥陀佛成就往生天人菩萨神足通的大愿。神足通学名叫神境智证通,他是有一些差别相的。比如说我们一般理解一个人,那我们小时候我记得,说这个人有神足通,我们就一般把他描绘为说会飞嘛,像鸟一样飞机一样,或者神仙什么的总能够在虚空飞行,那么这个在佛法上叫作运身通。这是最次的一种了,有时候仅可算做是术吧。那么再随着修证的功夫,还有一种叫做胜解通。就是非常远的地方,只要他作意思维一下,就能够马上到达,这叫做胜解通,胜解通的一种神足通。
我们理解神足通不能够单方面,以为说就真的就穿着衣服,踏着鞋就飞去了。你像罗汉证到神境智证通的话,他是从山入从海出,他是用念头的。不是真的跟穿山甲似的,所以最高档的一种叫意视通,意念的意,视力的视,通神通的通。就是非常远的地方只要他举心,就是心一举一起,身体就到了。那么这里边的极乐世界的天人,就是第三种应念即至。也就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国应念即至。
你看,我们凡夫有碍呀,就是到得了这儿就到不了那儿,在这儿就不能在那儿。所以说有在呀,观自在观自在就是我们是不自在的,在这儿就不能在那儿。观自在他是同时想在哪儿就在,随时都在,处处念念都在。所以咱们这个国土有些事情就耽搁了。救护车时间来不及,自然环境或者恶劣天气里边遇了险了没法救援了。那你要真正的寻声救苦极乐世界的天人菩萨就不是这样了。经典里面形容一顿饭的功夫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土去了。那就是有一个必练的本事,依着前面讲到的天耳,他心,寻声救苦,那么在效果也就是在这个成功率上,必须即刻便到。
你说你整个法界,就如同咱们北京一样,就这么堵车的话,那就全给耽搁了。而且极乐天人这种神足通的功德大家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什么呢?快速从一处到一处,还有一种是快速从即刻就能到各处,我们说的分身而去,同时的。这个是极乐世界天人必备的本领。否则怎么样呢?他就跟不上阿弥陀佛西方三圣的脚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想想不但是娑婆国土,你想整个法界,每念念都有多少众生发愿,多少众生即刻要往生呀。要往生的话,阿弥陀佛他接引佛,他如果没有同步和神足的功德的话,你西方三圣能接引得过来吗?顾此就失彼了。而且他带的是清净海众,经文里边讲到说,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所以说极乐世界天人菩萨,如果你要作为大众围绕中的一员的话,就必须有神足通的功德。这是我们今天讲的第九愿。
下面这五条愿我们把他合为一组来讲。因为关联到我们常说的五通,叫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这是今天第五六七八九愿的内容。以阿弥陀佛愿力加被,而让往生者自然不要通过在此土必要的修行,就能得到的五种神通。而且能够在上求下化的生活中自然的来运用。我们学习这五条愿力,大家要从中可见,一定要建立这个知见。就是什么呢?净土法门从往生前,到往生后,是彻头彻尾,以他力为主的法门。而且这种往生后,随着你的修证越高,他力法门占的额度百分比越来越高。而且你看我们随着我们往生后这种他力的殊胜,又可以转带往生前的我们,更加的信愿念佛。你看我们学这五条愿力觉得往生后是如此的殊胜功德,那么反过来还是他力的受用。希望大家能够深刻的思之思之。
另外我们再看一下,就是换另外一个角度说这五种神通。虽然我们现在是凡夫位,可是我们常说莫向外求,这五种神通,也不是从哪给刨出来的,他是自然而然,我们本具显现的,只是我们现在凡夫的烦恼所覆,发挥显现不出来而已。但是它是时刻存在的,你不要说往生到极乐世界,比如说我们就咱们这个娑婆国土来讲,我们神通本有的心性一点都没失去。为什么电视节目,我们坐在一个地方,当下就能见各地各省台的场景,这不是就是天眼通吗?再加上电话,手机一拿信号一在,千里之外就可以传音,这不是天耳吗?飞机,卫星,宇宙飞船都能够上天,飞到太空,这不是神足吗?所以这里都是我们本具的功能。你看我在五台山,这么一个非常偏僻的小村庄的小院小屋里,那大家可能坐在你各自所在的地方,酒店,高档宾馆等等都有可能,但是这为什么能够达到呢?就是这个神通性,就如同佛性一样,他是本来具足存在的。但是我们现在的能力很有限,必须借助于现代的仪器,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神通的一种物化显现吧。
再进一步,神通看你从哪个角度,往上看还是往下看。我们人也是有神通的,你看说话能听得懂,吃饭喝水跑步走路,治病救人,这都是神通呀。如果在另外一个国土里面,不具备这些功能的众生眼中,它都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每个人神通性显发的量不一样吧。只有极乐世界天人的神通,是他把这种能力跟佛一样同步的发挥到最初,也就是最佳状态。我们现在所发挥的都是不同程度的打了折扣神通而已。所以在下往上上看,下下看上上就叫神通。上上看下下就叫障碍。所以说你看彻头彻尾往生极乐世界,还是在弥陀大愿下,加持下显现出来的,就是去除了我们积累的业力障碍,显现我们本有的神通性,可以用了,尽情的用,仅此而已。它也不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是他帮助我们有了的。
最后大家也要关于神通真的要正确理解,看待,还要懂得会通。我们这个世界之所以对神通稀罕的不得了,就是因为我们具足的太小,或者看到的有神通的太少。物以稀为贵。有时候甚至错误的把修行的意义全部依附在神通上。虽然我们听这个法,也有这个知见,未必承认,但是他就是这样。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尴尬,就是每每正知正见说修行之法,永远都抵挡不过他给你显异惑众一下,马上就跟着被吸引走了。可是我们要知道,真正意义上的神通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神就是心念,通就是通达,与空与无我与平等相应,就叫神通了。
你看在《大品般若经》里边讲到说,菩萨摩诃萨,欲住六种神通,当学般若波罗密。就是神通怎么出现的呢?是与空性相应的,须与无我相应的,须与平等的法界心相应的。里边讲到说菩萨摩诃萨,欲一发意就是随便想,就是到十方如恒河沙诸佛世界,当学般若波罗密。说菩萨摩诃萨欲让自己的名号能够响遍十方世界,当学般若波罗密。你看跟阿弥陀佛的愿力完全一致,这是《般若经》里边讲的。所以我们知道净土就是般若,般若就是净土,一个就空而言,一个就有而说的,是通的。如果这个道理能够明白更多更切的话,将来我们往生当在上品三生,因为你信佛的不思议智,根本智嘛。
所以你看真正与空、无我相应的话,我们想一下,全体的念都在我身上的时候,你怎么能知道别人想什么呢?你彻底一切如梦如幻的空了以后,才能随意到十方国土呀,否则你怎么去穿过这些障碍呢?除非你把自己与众生,众生与自己彻底摆平了,都发现原来其中都是一个角色,演绎而已。才能客观的观察到一切众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宿命通。所以大家要知道,确实神通就等于空,空就是神通,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那么特别是这个净土法门,我们要这样来理解。净土法门这《四十八愿》给我们透露出来一个什么信息呢?就是由阿弥陀佛把般若空性修圆满,设在《四十八愿》中又用有的形式表现于娑婆世界,常在有的本位众生中来对接。所以就让这个极难之法感觉到轻而易举了。这就是愿力,为什么叫四十八愿度众生呢?这是非常好的跳板,希望大家依教奉行,愿生西方净土中。
那么今天我们讲的这五种神通,如果在咱们这个此土来讲,因为神通不是有共凡神通,和不共凡嘛。不共凡就是凡夫的凡的神通,就是必须要有漏尽通。其他的五通,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些,凡夫都可以有,但是极乐世界的天人菩萨,可以说一定是不共凡的。也就是一定要漏尽通作为匹配,来作为证明的。所以下一次我们来讲两条愿力的时候,就是要讲到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这其实讲的就是漏尽通。所以我们要理解到极乐世界天人菩萨们的神通完全是不共凡的神通,虽然具足了前面的天眼,天耳,他心,神足,乃至宿命,但是他是由漏尽通来同步的。我们这个世界有的他就只有共凡没有不共凡,也就是圣的神通漏尽通他没有。那就说明修行并不圆满。
从这点来讲我们就要了解。你看《四十八愿》的内容有好多读起来很明了浅显。就像《佛说阿弥陀经》《地藏经》《普门品》里面讲的都是一些大家一读一目了然的事,可是他的义理是极其深邃的。如果我们没有全体佛法的缘起性空的大背景,心地法门的掌握,是很难能够把他吃透,就我们学习也只能,我们大家一起的福报吧,能学习这么一点点而已。但是我们可以用信心把他完全弥补足,和愿力来把他给绑定。
我们今天这么讲也希望我们对于,依着这五愿神通愿的摄持,把我们往生的愿力再能够做一个增进。那好刚好今天一个小时。因为信号还是不太一定,我们下一次讲法还是随时通知。好今天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
(第四讲)
好。阿弥陀佛!闻思讲堂我们莲池海会各位莲友们,请大家合掌,恭敬正念端身。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南无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
今天是正月初三,刚好也是我们群三每周三的一个闻思法务。所以今天也是非常欢喜的来跟大家一起,还是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当然希望各位同修们在听讲的时候,能够依着愿文真切的领略到极乐世界的这种庄严微妙和清净无为。而且这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它的功德要折射体现在我们娑婆世界的同时,它是有对比性的。我们世间人常说的性价比,就是我们学习愿力的时候,对于极乐世界的所有的情形生起跟娑婆的对比,然后激荡我们的向往心念的真切心。
特别是今天开讲之前插个小曲吧,你看咱们刚刚过的又是中国人的新年。这个在世间法里面当然我们汉民族中国人,算是普天同庆的日子,大家都在欢度春节。这一股股热浪波涛就在神州大地,可能大家都非常的兴奋。你看我们刚刚给大家来了三天解禁,可以发图片弄个红包,然后我们群里即刻就热血沸腾起来。这种情形我们要学会对境观照。
可能大家觉得说那一出家,寺庙道场里面佛门大概就不过年了,不搞这一套了。跟大家讲其实佛门也过年,最讲究过年的,但是态度是不一样的。佛门一个道人一个和合的僧团,他的这种共住规约里面,就非常清晰的让大家明白过年的真实相。甚至很多时候祖师们留下来这种传统,都会利用过年来方便说法。像我们刚出家那会,现在如果一回普陀山也是如此。丛林里面他会吃普茶,普遍的普喝茶的茶,这个叫年夜。在晚上的时候方丈和尚会讲开示。当然他讲的开示大都还是劝大家往道上去会,所以通常把年三十也有非常好的妙喻。把年关比作什么呢?就比作生死之际,看你的道粮备下了多少。俗话都讲说有钱没钱不能欠债过年,腊月三十从古至今那都是欠债要还钱了却的日子。
所以投射到我们修行道业上来讲看我们的道粮,道法上的钱有没有赚够。如果说没有赚够的人就比较惨,由业力牵引着可能又到哪一道继续轮回受生。所以大祖师们开示开悟的时候都会讲到说,腊月三十算盘子一打,点滴不漏的要把账给你算清楚。当然确实现在我们这样的一个现实状况,大家也借着过年,法在上面依附了很多的佛味。你看我们发个图片都是合掌呀,随喜赞叹呀,阿弥陀佛祝福呀,或者说发个红包也是吉祥如意,法喜充满,都带了好多佛话。
那么冷却下来心看,到底利和弊而言哪个大,也是不一定的。就是看我们会不会修,可是基本上我想要说,一定是弊大于利的。你想我们在打开手机大家都有手机,我也有,这个心路历程谁都知道。每一次的这个点击也罢,回应也罢都会让我们莫名的有一种兴奋,冲动,欣悦,满足,舒服,所以你看大家群里异常热闹。
说实在的也就等于说一下就原形毕露了,甚至包括这种与佛法沾边的这种所谓的欢喜,或者错以为是的法喜等等这些。可是我们要知道,这一切的起心动念,都可能是我们依然在轮回中又一次的推波助澜。所以请大家在学习愿文的时候,一定要生起这种穿透力的观照,就是说与极乐世界相比而言,娑婆世界的年可以称之为一种哀乐,哀伤的快乐。虽然是看上去一时的欢喜呀,激动呀,可是它本质上是隐藏着悲哀的。因为它有可能又给我们再轮回,甚至缘起里面注入了新的继续升沉的动力。
所以请大家在听法的时候,正好趁着这年味有这样的境界,我们来反观提起正念,尽量不要被这个世界的虚情假意给瞒昧了。当然现状如此,也是我们共同的世间,在我们分享佛法在三宝之处,很多时候大家也会借着年的机缘,也只能说充其量就让大家少造一些业,多发一些心,就不管出于什么目标,只要能够做点功课,修些法,多少能够守续着正念那么也是好的。所以在三宝地中,法师的弘扬中,都会觉着说借着年大家也来点欢喜,或者借此会餐,聚集的时候尽量少造点业。总归原则就是希望大家明白,我们一个世间人,也可以说俗人对于年来讲是热火朝天的,但是它最终导致的一定是曲终人散,它根本上是苦的。
那么道人观到的年,它是无常迅速的,它是让我们的智慧能够增明的,所以他的底气上他是乐的。当然这一切的热闹可以说都是围绕着,一个紧紧的核心的根本状态是什么呢?就是我们都有《金刚经》里面讲到的,我相人相众生相。所以我们从娑婆再折射到极乐世界清净的来看,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力,对于这方面情况的保障,他的愿力是从何发起。这就是我们今天在继前面讲了五通五种神通,往生到极乐世界这是当体具足的这种,可能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讲也很有向往心,或者在知见上有一些诱惑力。那么今天我们要知道,之所以有神通它不是追求出来的,而是退步是向前,修出来的,空出来的。那么这个根本的空就是要破我,我执,因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导致我们这一番的热闹。
下面就把今天我们要所学的愿文给大家贴出来,一共今天大概有四条愿文。那么我们两条两条分为两组来讲一下。第十和第十一愿叫做不起贪计身见愿,和正定必至涅槃愿。现在给大家把这个贴出来。大家来看。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前面所说的一切,因为是有漏的国土与众生。那么阿弥陀佛的这两愿,也可以说为我们的无漏也就是无我的这种正定,真理的这种感观,他作了一个保障和担当。那这里讲到的贪计身者,也就是我们的身见。佛法里面六种不正见里边,后面的邪见里面有一种叫做身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见,有我。那大家都知道吗?一切佛法的理论和说明乃至它的修行和针对性,它总是紧紧的围绕着破我执而发生的。
所以大家刚才讲到《金刚经》里面说的无我相人相众生相,这就是从三个角度来细化的安立。实际上大家看为什么有人相呢?还是有我相。为什么有众生相呢?还是有我相。所以说无我无人无众生。包括《心经》里面讲到的五蕴皆空,也是在解析我们说精神和物质两大组合的错觉,才以为有我的存在。那如果大家再有听过《楞严经》里面讲说,心不在内外中间这个其实就是从理上来破我。
后面有二十五种圆通的修行方法,就是从行上来破我,都是为了破我。包括《法华经》《大般涅槃经》,最后讲到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也是破我。哪怕说修法上从开始四念处去观,虽然有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但最后汇总到根本法上就是观法无我。所以你看我们这是从理论上,所有的大乘经论都是如此来解析的。那么具体操作的可行性,莫过于我们大家都读过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从礼敬诸佛也罢,是行门上为了破我,淡化我。从广修供养上,也是为了破我,随喜赞叹恒顺众生,特别是普皆回向,每一门都是大破我执的妙好方法。
所以确实如此,这种佛陀的圣言里边,流露出来的这种修习法门,加持力是非常大的。跟诸位讲,你看我这次来五台山拜山,确实是对文殊菩萨真的要知恩报恩,对于文殊菩萨这样的一个道场加持。为什么呢?我觉得我每一次虽然来的时间基本上最多也就一个月,有时候那几年七天,十几天,这次二十一天。那么每次就是说不管在礼拜上,在愿力上,在忏悔上,特别是在回向上,都会有增进,他的心力是不一样的。以前来每次讲说拜山拜完了回向,能总归是那会希望说道业增进,总归是同生西方净土中,这是不会落。但是还有一些具体的,比如说这次有特别的因缘,或者正好同修们有一些小病,违缘,这些病业的,那正好反正看因缘吧,谁有因缘谁有这个福德,这会儿刚好病了,那就给他回向一下。
但是确实还没有说从头到尾,说所有的功德能够尽情的回向。你看十回向放在十住十行后面,确实他境界要高一些,这个心到了那儿才能发出来。所以这次回向到最后的时候,我就想说真的是从内心生起,就是说一切的功德,不论是拜山也罢,讲法也罢,所谓的授皈依,传五戒等等这些,说到此为止,到当下一念中所有的一切功德,包括回向之功德的功德,就是点滴不漏,全部彻底的全部回向给法界众生。
如果这个心一发出来真的这种大乘佛法呀,当然吹牛吹不得,说得那么好听。可是如果我们的心行跟进上去以后,确实这种境界是非常高的速度很快。所以你看在这种回向的加持力下,确确实实才能够了解到,我的这个假相。它是同步,我们这边的回向心发出了以后,这边对于我的这种执着,这种自私的心,它一定会往上增长一定是同步的,正比的。
所以你看跟大家讲,普贤十大愿王每一门都是破我执的好方法,它也是净土宗的根本经论。甚至我也不知道我们有时候如果见地高的人,也可以首肯到这种地步。就是有的大修行人,大成就者,到了一定的地位,比如说他修行是按照主旋律,按照正步踏步走来的,那么到了一定的地步的时候,很可能这种对佛法的正能量,不断的追求,他会又造成障碍,又增长我执,所以才会来个反其道而行。就是说很可能一切依着佛法的知见来,但是一切不依着佛法的行为来,这就是说真的是大修行人,到了高境界的时候用佛法纯粹的无我精神,超越跳出佛法这种执着而去修证无我实相。这是可以说是一种高难度的修证了吧,但是一般人到不了这个点,甚至很多时候接纳不了这种知见的。
那么总归一切我们想立足于修净土道人行人的一个知见,就是无我般若的空性它是唯一的佛法,任何国土任何情状下都不可以违背的。但是在这个国度,要修行难度十分大,就现在来讲,几乎不可能一生就成功,甚至一生能够到不退位,也是几乎没有可能性。所以在我们这个国土的常法中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说入到无我是非常非常难的呢?就是因为咱们这个世界,是一个天然滋养有我的道场。
你看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就有一个我的生日,大家想我们的生日是怎么来的,实际上就是因缘和合,我们说是借父精母血胎生出来的,实际上就是化生出来的,幻化。但是我们执以为是,即刻就去登记一个户口,就去造注册,就去起名,就有我的名字叫什么什么,从此一生这个名字就开始伴随着我们。殊不知这个名字,他只是安立在色受想行识五蕴的假和合体中。但是一切的分别就由此而起,一切的烦恼就由此而现了。比如生下来我们常说如果你叫张三,那么你就对名字这个称号,谁称赞这个名字代名词的时候,感观上很愉悦。那么对这个名字,比如说这个概念有意见,说这个名字不好不好的时候,你就觉得说自己不好,就不高兴,这都是我。那么如果说共业的召感,福报大一点,大家都觉得你长得好,有本事事业成功等等,这又是非常洋洋自得。很可能条件不行始终处在社会的末端,就很无奈。反正是离不开个我。这一切的妄想,都是由我们一个假名而启动,流淌起来就控制不住。所以说在佛法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名假,一切的假名都是概念。
那么如果很多时候你想我们。我在拜山的时候确实也这样作意过。就是有时候妄想比较炽盛的时候,今天状态不太好,那么烦恼粗重的生不起,它微细的这个时候会发现,还喷涌的很厉害。这个时候我们作意一下,说到底我是谁呀?为什么会有妄想呢?我在这儿拜山,那么我拜着谁?我是谁?谁在拜?在哪拜?就不断的这样征求这样去追问。那就发现说到底是谁在拜,俗家的时候我叫如海,出家了我师父给我取名叫宏海,那哪个是我呢?我的这一切遭遇,顺着我了我就觉得舒服,就是善。逆着我了,我就觉得恶。乐了我就舒服。苦了我就不爽。一切的这种感受情绪大家想想,弥漫了我们整个生命的全部过程。
所以你看除了名假之外,我们一切的这些感受在中观般若里面就讲到,受'我们的感受,也是假的,名假,受假,他是破我的。那么再一个从生下来开始围绕着生生世世的这种因缘,我们会遇到有缘的人。有的是家庭关系,有的是社会关系,然后一个一个的这种小我又成为各个不同中的我。团体中的我,大我,民族国家,在其中有很多利益需要去维护。维护了以后又会导致争执,战争,乃至现在所谓的团队,商业秘密。你看这一切都是围绕着我。所以还有一个假叫法假。一切的现象其实都是假的,只要有我就有存在。所以大家观照一下,甚至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一切的人为都是由我所使的,希望这样。一切的财富物质,都要为我所占,希望这样。甚至一个自然人,在当今的社会里他的成功标准就是把坚固的我推至到极致,才能算是我成功了。因为成功的标准就是我怎样怎样呀。
那这仅仅是从世间法而言。甚至大家长久也见的多了,有的很多佛弟子随着以我的态度进入到佛法的修学体系中,他还是以无我法会去增我执。在佛教的道场里边,团队中。比说要好当头呀,或者一定要依着自己的意见,作弘法的事业,护法的事业,甚至在学修的法门上,就是要我的知见才对,依我的理解来领悟佛法,一定是自己修的法门对,自己学的好,自己是主要的人物,离开自己不行,这就增长我慢越来越高。入到佛门里边还会有这样的危险性,所以这就是我们当下的一个道场。但是我们想想我到底是谁呢?早上一醒,醒来的时候一念,我就出现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反观过我到底是谁呢?怎么起来的,跟大家打招呼的时候,你好我吃过早饭了,又是我的进行中。
为了保持我们这个色身每天都得吃饭,吃的时候吃好的喝好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拉完去回头仔细看看,出来的都是什么。那这样的不净的色身真的是我吗?为了去庄严这个色身,我们又会去买好多的名牌,新款,前照后顾着自己的青春靓丽,或者风韵犹存,所有的化妆,发型,高跟鞋。很多时候高跟鞋咯噔咯噔的响在这个寺院道场里面,我真的有时候觉得非常的刺耳。你就这么好的色身,你一病了以后你去照照镜子看看你的气色,你死了以后再看那块腐肉。这是我们吗?
所以你看,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无时无刻不再提醒着说无我,不要有我见,不要有身见。这是一个再真实的再不能多说的一个真理,但是我们当下就是体悟不到。总是误入我的幻觉,启动轮回的机制,生生世世拓展轮回。不要说我们说一生一世了,甚至每一天每一念,就是不断的在塑造我,每一个人都对自己来讲,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行家了。所以你想在我们根本世界提倡去无我的话,他没有多大的市场。纵然有一些知道无我之理,他很难入无我之境,难呀。
那么回过头来,所以说阿弥陀佛也就是法藏比丘,看到我们这个世界,乃至同等水平还有其他的世界更甚者,贪计身的相状,执着为我见的这样的一些世界众生。在这个贪计下他成为轮回受苦根源,而观到以后他发起了慈悲心。我们对于净土极乐世界的见解,一定要记住有这样一个启建原理,怎么个原理呢?就是法藏比丘他一定修证通达一切法的本性,就是空无我,没有主宰的诸法本性,他证到空性了以后,其次又用他的愿力来构建,就是用净土的愿力来引导万行成就了极乐世界。而极乐世界也是由《四十八愿》作为引擎,其中一个主动力就是让往生到极乐世界后,截断这个轮回的根本,与愿力加被,往生的人在极乐世界中,同步的不会起贪计色身的念头。
大家想如果一旦往生,不会起贪计色身的念头,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再也不会有轮回不止的现象,从根上把它给端掉了。所以你看佛陀在这里先设置了没有三恶道,再具足了有五神通,最后还得免去轮回的现象。可以说这种愿力的设置是步步为营,为我们这个世界量身定做的。这一愿讲到说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不会有贪计身见。也就是有我。
那么我们再往下看,下一愿。就是可以说娑婆世界是一个劣势的国土,但是劣势的国土里面它还有绝对的优势。为什么?因为我们能够听闻到难闻的佛法。而且也有勤修解脱梵行,也有这个习气。这是相对于不学佛的人来讲,可以说沉浸在我的这种执着海中的众生而言,可以说进了一大步,皈依三宝进入佛法,从信解行证的体系中迈步。但是比起极乐世界这种优势的国土而言的话,那我们的这种优势,又成为劣势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可能我们更大的烦恼和忧患,在开始修学佛法,甚至修行的境界越高的时候,才出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世界知见不正,误入歧途就是入到邪定聚。第二个我们这个世间的特色,是一定会退,绝不可能一生必至灭度。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大家来看,第十一愿紧接着就跟上了说。正定必至涅槃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也就是说假如我成佛的话,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一定会住到正定聚,而且一定会得大涅槃。那么就是说,不会有邪定聚,也不会有不定聚,也不会退,也不会停止。
所以首先我们来看,为什么要免这两大祸患呢?在咱们这修行邪知见可以说是很容易出现的。你从大的一个相续上而言。你看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学佛,为了什么?到底这相续中,学佛带着什么目的,终极目标是不是为了彻底得解脱涅槃,如果偏离一点,就在我们相续中埋下了很大的祸根。这是从大的范畴来讲。那如果发心的动机摆不正的话,就会直接导致将来修行的麻烦非常多,摇曳的很。再一个就是不能善解佛意,这也是邪知见。自己杜撰主意来领悟佛法,好像有的他记得佛经一句他可能自己比较受用,他就认为这就是整个三藏十二部了。我记得那会回老家的时候,遇到这么一个,因为那会儿老家都是佛法断灭之乡嘛。那么他可能纯粹对佛法一概不知,他只有一句话找到感觉了。他说:真佛无相,真法无行。他就咬死这句话以后,给他讲因果他也不信,给他讲轮回他也颇不以为然。还动不动就说我就咬定这个了,咱们应该怎么修法,还那会说要建一个小庙,甚至说如果有什么我下地狱,你们好。我心里想你要真相信有地狱,你敢说我下地狱吗?你有地藏菩萨的魄力吗?
所以你看这就是把上好醍醐,他就当作毒药给吃了,马上一个错误知见就上来了。甚至前几天,年前我在南方某寺院讲经的时候,好多居士同修们就问,有的人能提出来问题呀,让人担忧,为什么呢?就是说他是读了很多经的,甚至有一些《金刚经》里边的一句话他随便抽出来就提问。可是他,事和理搞不清楚,他一会从事讲理,一会从理去判事,让他好好修行多拜佛或者什么,他说一切法都是应无所住的,既然说一切法应无所住,你能会的上这个理,他过一会又说怎么能够到这个境界。这就叫差别和本质他搞不清楚,这也是一种忧患邪知见。有的还有一些比如说不能够契理契机,抉择法门,也不会把广学多闻好好的为一门深入服务。甚至有一些得少为足,只要稍微稍微有点不是感觉的感觉,他就以为得力了,甚至跟开悟禅定就联系上了,那么容易吗?
当然这些点点滴滴,我们这儿知见误入歧途,这都比较说算步履蹒跚的。还有一些是彻底背道而驰的,魔头嘛,邪定聚嘛。你像有一些异类附体,妖通鬼通开始就显圣了,就把好端端有一些善根好的佛苗子,彻底引到邪路上去了,就追求这个。再一个还有一些可能过去带着不正的知见,可是培了些福报,那么这辈子他有一些号召力。那么到了佛法里面他是不管住持佛法的健康,正确的流传的。他是不该干的他要干,该干的他不干,好当教主,把我慢心带出来,一时就乱来了。等等这些你看这都是我们这个世界,大家都能够接触到的什么呢?常情常景了。可是我要跟大家说,这还是一般的。我们越往后学越深入这个知见,才知道阿弥陀佛的愿力意味着什么,就是有更高端的邪知见,还在大境界中等着我们呢。
你看,大家本来发心修行的指向目标就是成佛。可是我们依着通途的自力的法门,这个过程是要险象环生的。为什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呀。像《首楞严经》里边讲到的五十种阴魔,那你自己根本就认不清道理,如果没有佛加被的话,你不要说境界出来,你解都解不过去。所以说在咱们这个国土里面,你以为进一步的殊胜境界修出来的时候,很可能正是退下来最危险的关口。
所以说就退而言,咱们修证上在我们这个世界有三次大的关头很难过。第一个就是出三界,这是一个关口,脱离三界生死轮回。依照咱们常规讲的话,一定要把见思的烦恼给断尽,才能永离生死证到阿罗汉的无生的果位。这对末法时期来讲有几个人呀?了生脱死。大家想想要是不凭借阿弥陀佛的大愿去往生横超生死,那你如果依法而修的话最基本的需要的加行,我们现在拼命都做不到了。这是其一,了生死是一个关口。第二个就是了生死后,又是一个大关口。也就是我们纵然真的断了见思惑,就凭你自己的力量,这也其本上几乎不可能被你可能了,证得了罗汉的果位。可是这个时候,对于凡夫来讲阿罗汉当然是圣人了,可是对于佛或者大乘菩萨而言,这个时候是很危险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毕竟咱们学的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一方面容易说玄谈。很多时候我们说不可以小看小乘,当然如此,不能够小看小乘。可是在知见上我们也一定要把大小要分别而论的,它确实不一样。要不然佛为什么在经典大乘经里面把罗汉的地步叫作化城,甚至叫作焦芽败种,就是永远不能成就佛果了。他正如这个偏真涅槃就堕到无为坑里面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说自己拼命的修到阿罗汉,了了生死了。可是大家要知道谁能够不见好就收呀。真正证到了生死,断了见思烦恼,对于空性的这种执着,马上想住到里边就不出来了,这时候你就控制不住的就会想去取证这个偏真涅槃。可能我们现在从理上坐在这觉得说那不可能,道理明白了我不会了,你到那时候你控制不住呀。你想我们现在稍微有点好事你马上就hold不住了,就犹如说见了西瓜谁不会去丢芝麻呀。可是在捡西瓜的时候具大的满足感,完全投入,他绝不会想后面还有榴莲还有菠萝蜜他不想。所以从见解上特别是咱们修净土见解上这个要搞清楚,就是说依照我们三界内而言,我们说害怕落到三恶道,所以说人天乘是上游。因为三界内来讲嘛。
那么如果说出了轮回以后,从界外,就是三界外来讲。阿罗汉就犹如我们所说的落到人天道了,害怕你落入三界内,所以说有三界外修行,让你修阿罗汉。可是他不是大乘的究竟法。所以这是第二个关口退。退到阿罗汉地位,不想再进了。那么第三个就是到阿惟越致,这是经里边讲的,也就是破无明到不退。因为你进退无惧的话,进进退退就没完没了么。所以这个时候正定聚的力量就显现出来了。就是这愿里面讲的一定必住正定聚。因为如果会轮回的话,还属于邪定聚。那么有的会不会解脱,会不轮回还不一定话,这叫作不定聚。只有不落到轮回一定会成佛,这叫做正定聚。
所以大家看,就不要说我们现在世间的这些稍微修法的知见,有点虚浮信心。就真正修上来的时候,那是越往后越危险,可以这么说。在这国土通途里边你的陷阱歧途是无处不在的,随时发生的,从外到内从高到低,一直是这样的。所以大家我不知道在三论宗'下面,它就是对这个有很大的一个理论的支撑,它在破斥一切执着的时候它都分了好多种。开始是催外道,就是催灭外道的邪知邪见。然后叫做折毗昙,毗昙就是小乘的教法。还要排成实,就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大乘佛法。最后还要呵大执,就是呵斥学习大乘佛法而生起执着的人。大家想想你看这纯粹到什么程度。呵斥有所得的大乘,学大乘法你如果有所得,还是错的,还属于邪定聚,不是正定聚。所以佛的法就是无所得法,任何时候有所得你就有所不得,无所得能无所不得。任何地步任何时候能够守准这个,那么一定不会落到邪定聚。
所以你看阿弥陀佛就是看到这样的真实情状他发心,一定要住到正定聚,而且必至灭度。所以大家想想,这两条愿力是非常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讲这是莫大的一个,可以说是在修行的路途中,一个最大的一个后顾之忧就给我们搞定了。总而言之这个世界存在就是我之烦恼,从而引发了一定会落到恶道。那么一旦开始修行就会偏,就会停,就会退,这是全盘有可能的。而这两条愿,对于极乐世界的这两条保障就是,极乐世界往生了以后,他存在的当下就是无我的清净的,他起修一定是没有歧途可入,只会进不会退,最终还毕竟能够成无所得法。他就是这样的,环境很重要。大家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没有,净土法门的修法诀窍从始至终,成始成终就是一个换环境法,心地上彻底改。
这次我也特别是领略到为什么说环境很重要。跟大家说一个事例,也是好玩的一个事例。这次来上山拜山,有的同修弟子给供养了几双袜子,那么有一双袜子穿的久了那天洗一下换了一双,这双袜子一直就塞在我这个也算洗过了,塞在我住的这边寮房里,随便拿出来就穿,也不知道以前我穿的还是别人穿的落在这的。结果大概这个袜子被真菌感染过,我这脚快半个月了没臭的脚,穿这个袜子穿了半天就臭了。而且臭得,拜山不是每天出去要走吗?回来以后脱了这个,上到经堂,那些天,天天诵《华严经》嘛,上了经堂去诵经的时候,我觉得怎么今天这是谁的脚味道呀?记着我的脚没有味道嘛。旁边一小徒弟他鼻子塞的,结果他把鼻子清了一下呢,他说师父我闻到了好像是有点臭。你看这就叫环境的重要性,穿那双袜子没有真菌的时候我十五天没有臭,他就自然就不臭,生不起来呀,穿这个袜子穿了半天就臭了,一样的脚一样的穿,可是就因为袜子不一样,这就叫环境的问题。在咱们这儿的话,要么就即刻臭要么就闻不到,要擤一下鼻子你才能闻得到。所以这个净土的殊胜,真的就是从这个环境的彻底改变上显现出来的。
这是我们对于这两愿的理解。再往下看我们就是要第十二愿,光明遍照十方愿和第十三愿,寿命同佛永久愿。这两大愿就是可以说境界非常的其力恢弘了,大家读一下。
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这就是指的光明和寿命了。首先我们来看光明。如果我成佛的光明他是没有限量的,就是最低的限度这个光明的辐射,要到百千亿亿的诸佛刹土。其实就是说光明遍照,没有限量的。那我们首先要理解一下,所有的经典里面就大量的谈到佛放光,怎么理解这种光。大家要知道阿弥陀佛的无量光之光,他不是太阳月亮星星,乃至电灯的这种或者霓虹光。这些光都跟我们的业力,跟我们的衣食有关的。而佛的这种光明,他是从大圆镜智相应了以后,他不是感官上的一种明亮,而是一种周遍,现前,通透的无障碍感,所以你看我们常把佛所居的国土,称之为常寂光土。他有光明的这个功能,但是他没有光的局限,没有光的这种染着,是这样的一种境界。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把他理解为一种辐射,不可思议的波。所以这一愿就特别奇迹在什么地方呢?就是用这个体现彻照本性光明的这种能量,阿弥陀佛就巧妙的在愿力上他做了一个移植。
为什么呢?因为常寂光土是法身佛所居的,所以叫做彻照光明,常寂光嘛。但是他把法身佛所具的光明,他用佛自境界的这种自然作用,他用愿力给移到色身上来,移到名号上来。这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是一个很巧妙的事情,也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只有阿弥陀佛因地想到了,他让闻到阿弥陀佛名号十方一切国土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弥陀愿力的这种加持作用而回心,来回应极乐世界的召唤,随顺着召唤,生起求往生的念佛之心。大家要理解这些。所以一旦由他的愿力这样的摄持,他就能够起到,怎么讲呢?可以用愿力来具足这种光,又用这种愿力来推广这种光,而且又以这种光来具足了愿力,又以光来推广愿力。就这样一种巧妙的钩锁关系,把法界众生都给摄受在其中了。
所以你看本经,在《佛说无量寿经》里面就讲到佛的光明差别呀,有照几十里的,有照几百里的,有一个佛国有一百个佛国,甚至多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是由于他在求道之时所发愿力的功德大小。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为第一。你看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到他的光明遍照十方众生,摄取不舍,就是这个意思。特别是大家在本经中,也讲到了说阿弥陀佛又称十二光如来。也就是他的这种光具足了十二种功德。无量光,无边光,无对光,无障碍光,超日月光等等这些,都是从各个层面角度来讲佛的光明功德,对凡夫众生有这种心性的开显作用。
所以大家看为什么在经文里边阿弥陀佛敢发这样的愿,他说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呢?也就是他可以把这种光明功德,佛本来具足的光明功德,他体现在阿弥陀佛的名号上。只要有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有阿弥陀佛的光明。只要有光明所照之处,就有阿弥陀佛的名号。那么光是超十方的,名自然也就超十方,这就是无量光的内涵。光明无有限量。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如何理解呢?就是说每一位众生他由于阿弥陀佛的光明名号,来开显我们每一个众生的自性光明。念一声就是一声光明自性的积累,以点成面以面成体,念念中显现出这种自性光明。那么就每个人的业力不一样,福德不一样,他的功夫不一样,随着念佛的浅深,他一定会给与相应的光明显现。从往生前到往生后我们念到什么境界,他显现到什么水平,这也是光明不可限量的一个内涵。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作如是理解的话,那就对这句名号,对《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这种巧妙设置,会生起莫大的信心和参与感。那当然光明它属于是空间的范畴,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时间,阿弥陀佛的寿命也是不可限量的。刚才我们给大家读的第二愿,你看多么严谨的愿力。阿弥陀佛他也是观到,我们乃至有生死的世界的这些众生,他想修行成佛,可是生死的现象就使得修行的进度上大打折扣,甚至浪费一生一世生生世世的积累。所以说这种所谓的时间流淌的这种假相,对如如不动的法身是一个极大的损毁。由此他就发这一愿,作为一个国土的教主,如果他想要尽最大范围的去度化众生,那么首先他的存在一定要除了面要广,空间之外就是要时间要久,寿命要长。所以同样阿弥陀佛把法身的这种无始无终的寿命体现,又用愿力体现在他的色身上。你看《佛说阿弥陀经》里面阿弥陀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
大家要知道这光寿无量呀,我们一般理解说这个光寿有多么多么的长,多么多么的广,可是反过来领悟的话,他恰恰体现的就是不生不灭的法。因为冲破时间空间的约束了。那么阿弥陀佛就用愿力,把这种不生灭的这种情状,展示在有生灭的有为世界中。所以大家想想,这种号召力有多大。把不生灭的情状展现在有生灭的世界里,他的诱惑力有多大。很简单的举个例子,不要说光寿无量,佛门里边谁活的长,老和尚其实他度的众生就更多,更方便了。因为虽然在生死之中,我们说生死是一种错觉,但是世间的寿命他还是一种福报的体现。所以很多老和尚活的久了不要动嘴,只要说我今年九十多了,一百多了,像本焕长老,像现在五台山的梦参长老,大家就信了。说确实佛法真实不虚的,老和尚活的久呀。所以你看这就是寿命无量,从高往低都有这种功德。
那么我们这里也插播一下,就是关于寿命我们佛法的解释里边,首先寿命是什么呢?就是受也,受业力的所感这一期的果报,这叫作寿命。再一个叫作不隔,也就是说在我们人的能力范围内,这八十年的一生,那么我们从前到后从始到终,他是一目能够了然,能够望得到边的,这也叫寿。再一个就叫相应,跟真理同步不坏,这叫做相应。
那一般我们从寿命理解,从佛的三身,我们都知道佛是有法身佛,报身佛和应化身佛,从三身来理解寿命是什么呢?这个法身佛他是以不动的本性为体的,不生不灭佛性,无始无终,这是他的寿命,没有时间感。那么报身佛他就是修成的,以开始修的智慧慢慢的向本觉的佛性真理吻合,最后成就了。所以他是有始而无终的。应化身佛他是以什么为寿命呢?他是以因缘为寿命的,他跟这一世跟哪个世界哪个众生有缘,他就示现成一个跟这个世界差不多的众生去度化,那么完了以后又入灭。像释迦牟尼佛八十岁,就是众生的世缘度尽了。他是有始有终的。这就叫寿命。
那么阿弥陀佛这个体现的寿命,他是同时体现了法身报身的寿量。从法身而言,他是无量的无量,从报身而言,他是有量的无量。我们要这样去理解这个寿命无量。而且真正的最高境界其实无量光寿的内涵,体现出的就是没有空间和时间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光寿无量。所以说弥陀愿力他巧妙就在这里。应化身和报身和法身寿命是不一样的,可是他把这三身的寿命圆融无碍的弄为一体了。就是可长可短,这就叫有量的无量。无长无短,这就叫无量的无量,他是圆融不可思议的。
所以为什么说这个法门,叫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他就是从这处处体现的。另外一个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个光寿无量,特别是寿命无量呢?到处经文里面都讲到寿命无量,也就是说我们所往生的众生,可以说是如果一旦成功往生极乐世界他没有轮回了。这也是另外一种层面的无量寿的体现。你看在《佛说阿弥陀经》中讲到说往生的人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当然这个是从修证的境界而言的。我们一生补处菩萨不是都叫候补佛吗?叫等觉菩萨,再入一位就叫妙觉菩萨了。那么这种一生补处他是流通整个法界通行的,都是这个所证的境界到了这了,就可以称之为一生补处菩萨,进入寿命无量。唯有极乐世界还有一种另外可以称之为一生补处,是怎么叫呢?
虽然他没有证到等觉的境界,从修证上来讲他不可以称作为一生补处。可是问题是什么呢?他不存在生死轮回了。他全部的这种都能够安住在愿力的加持这种状态下,他不是像咱们这样,生生世世的修行成佛,他们一直修行,一直至成佛,他中间没有生生世世。那大家想想那就是说什么时候成佛,什么时候他的一生才尽,而且这种尽也不是说死了以后再转生成佛,而是圆满的佛的境界。大家想想从这个境界上来讲是不是也叫无量寿呀。因为极乐世界没有死亡感,无量呀。
这是一个非常,可以说真的是把横超法的这种内涵给体现到极致了。你让怎么说呢?你如果按通途说的话,这绝不可能。可是他就让这种不可能变成可能,而且在不可能的情况下转成可能。所以请大家细细的领悟。这两条愿力可以说是祖师们判为叫做摄法身愿,也就是阿弥陀佛愿力把法身的功德用他的色身给体现出来,而这种色身体现出来又让我们凡夫众生用色身去领略去直接替换成法身。所以大家想想,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其实正是我们自心自性所具的这种心源之体呀。如果说光明无量了就含摄了寿命无量了。如果说寿命无量了就具足了光明无量了。你再怎么形容,他就是法界的这种心性的一个常态而已。
那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本来这个心性的常态本来就是无量光寿的,难在什么地方呢?大家一定要见解从这能够领悟过来,否则我们就没办法理解阿弥陀佛愿力的伟大之处。难在就是阿弥陀佛用愿力体现出来的这种直接穿透力,把法身的功德穿透到凡夫的染土来。这是一个愿力的伟大创举,设我得佛,怎样怎样不取正觉。所以你看我们要从这儿来认知的话,净土之所以从凡夫能够横超到圣人的净土,恰恰就是建立在佛从圣人的净土横超到染土的这种愿力桥梁,来体现的。
就像蕅益大师讲到的说以光寿无量的境界,就用名号来现前体现。怎么体现的呢?他能够让持名者,用光明和寿量同佛是无异的,一样的。我们仔细想想,这是蕅益大师的开示法语,大家听一听。他说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怎么去现前彻证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你看这个开示说得多好呀。即是把圆顿法门用我们所理解的层面就这样给表达出来了。所以请大家安住在这个法里面,自然而然就知道净土的微妙。请大家安住在其中,请大家领悟无上了义的第一方便之法。他的核心转化就是用阿弥陀佛的愿力来进行的。
所以这次给大家来讲这《四十八愿》的愿力真是真的不好讲。你说平铺直叙的这么一说,不知道能不能让我们从信心或者从见地沟通渠道建立上来。那你说我们再往深里讲透,很难悟得到跟的上来,因为确实这个法太圆顿了。他圆顿到就是说即简单又圆顿,方便到三位一体。就是让我们凡夫的第六意识这种思维很难从理解力上把它能够通透了,何况深入的去切入到佛的这种因地果觉的智慧连通中,我们是做不到的,因为我们的能量太有限了。所以只能说尽量我们说从信心上往开了引,从见地上往起来见,能够上到什么程度,说明我们的受用就到什么程度,再加上我们平常对于阿弥陀佛的信愿力和名号的执持力,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好。
所以请大家多读诵《四十八愿》,这是净土法门的精髓和基础也是它的全部体现。这个法确实是很微妙。那好今天时间关系就到这里。那么再另外给大家说一下,因为确实这段时间放寒假,放寒假时间上没有什么保障。那因为五台山这边有一个拜山的计划,圆满了以后很可能还要看去一下我自己的师父,回一下常住。可能在路途中,所以我们可能有时候确定有时候不确定,一直能到三月一号以后,才能恢复保证每周三的正常。那我们其中,在此其间我们尽量能够保障,也请大家谅解。
因为那天也有同修说起了,说不是还有一个正法学堂在讲《地藏经》吗?所以有时候是不是,当然也是开玩笑话说。师父偏心,说正法学堂讲不在闻思讲堂第三群讲。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跟大家说一下,因为《地藏经》已经讲过一遍,是先前的复讲,所以也就是说在讲的途中也许有一些发挥,或者依照原来的进行就可以了。那么给大家讲《四十八愿》是新课。所以这就一方面需要我自己也在闻思上自己去体悟,那么尽量再供养给大家,所以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和清净的环境。所以在此致歉,现前不能够保障在这段放假期间请大家谅解。没有偏心。好。那么今天法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认真的体悟和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
(第五讲)
阿弥陀佛!各位莲友我们闻思讲堂群三的同修们大家好。
我们先还是依然如故,请大家合掌,端身正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南无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
各位同修们今天又到了周三了,这也是我们放了寒假以后收假的第一个周三,所以从今天开始大致我们的法务又能够比较有规律的,每次到周三的这个时间跟大家还是如约而至。在此之前因为放假的一些因缘摇摆,就是没有及时的跟大家来分享,共修学净土的课程,在此也耽搁了一些我们平常的步骤吧,所以在此向大家致歉。今天我们依然恢复了可谓说也是因缘殊胜难得。那么还有一点就是,其实闻法也是随着我们长期熏习的一个时间节奏,但是我们念佛的节奏不能因此而受影响。也就是包括闻法这样殊胜的事,也是为了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而服务的。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一切的无常显现,但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我们常说求福,求慧,求生净土的这个心不要变,就可以了。这是我们群三一直以来弘扬的主旋律,也希望诸位听法的时候往这个道上会,和这个法相应。这是我们接净土法缘的初衷和一直要贯彻的精神吧,希望大家还是能把见解提携起来。
这一开学一晃几天就过去了,看时间的样子正月马上就要结束。我说这半个月前还觉得说过了十五,现在马上就要到三十了,真的是快的很。你看十二个月的话一年十二分之一就没了,那每天我们经历诸多的因缘,每天面对这么些的人事,就看我们把心力和视野用在哪里。如果我们非常投入的在这一期的生命中任何的一个点,一个面上去斤斤计较的话,那么虽然时间很快过去,我们留存的还是娑婆世界一些扯不断因缘。
如果我们放眼整个的染净国土,十方三世的这种宇宙观中。那么特别是锁定往生极乐世界的话,那稍微算一下说短短也就几十年吧,很快。我们时刻把他当做最后的一生,在娑婆世界最后的一生。可以说用凡夫的身份在娑婆世界就永别了,等再来的时候也是要乘愿再来了。如果能够这么作意这么观想,说反正就这一辈子剩几十年好歹我往生极乐世界,那好像这也是一种智慧,似乎其他所谓计较的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说我们既然说的明白,其实时间也快的很,把信愿已经建立在之前的话,那么就把念佛忆佛作为我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一世的勤苦后生无量寿佛国,自在。
那么上一讲的时候可能时间比较久,不知道大家还是否记得否。就是讲到《四十八愿》的光明遍照愿和寿命无量愿。今天我们要开始讲声闻广多无量,也就是说在极乐世界的净土中,基本最小的圣者也都是阿罗汉和辟支佛以上的人物了。而且这样的数字也是非常难记数的。这是弥陀愿力里边设置进去的一个摄众生愿。今天开始我们讲的前三个愿力全部是摄极乐世界的众生愿,首先从摄声闻众生的愿开始。下面我们把这几条愿力今天讲的给大家贴出来。
大家来看第十四声闻无数愿。就是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跟大家讲一下,这一愿如果白话讲。就是假如我成佛的时候,极乐世界净土中的声闻,缘觉,这是两种圣者我们一般把他叫做二乘人。圣众,就是假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概念大家知道,就是一尊佛所化的国土。我们知道,一个太阳一个月亮一个须弥山为核心,上至六欲天色界,下至无间地狱,这样的一个叫做一个世界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一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一大千世界,那么三个千重叠在一起叫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宇宙范畴是一尊佛所化的国土。那这里为什么用这个做为修饰呢?就是假如三千大千世界一佛所化国土里面所有的众生。大家要知道不仅仅是人道,还有六道,还有天,还有地狱,饿鬼,畜生,都成为缘觉果位,用百千劫的时间来共同计算,极乐世界到底有多少声闻圣者都算不出来。假如果能算出来,他就不成佛。
所以这一念的内涵,就是净土圣众太多了。超凡入圣,因为声闻是最初门,这就是跨入圣者的范畴了。所以你看从这条愿文我们要吃透一个最基本的见解是怎样的呢?我们来讲学净土,不仅说《四十八愿》也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了,就是整个净土法门,净土教理我们一定要厘清三个层面。第一个就是要了解我们娑婆世界最基本的设教,佛所设的教法修证次第,教理行果。什么是凡什么是圣,大概说到什么地步,断什么烦恼,成什么圣者,再往上修,修到什么地步又达到什么水平,什么叫大小乘等等这些,这要了解一下。
其次要学会依着娑婆世界的凡圣次第,来对照更加优越殊胜的极乐世界的情形,往生后的这种资粮,功德,超绝殊胜极乐世界的一切。你说从教法的角度也罢,你说从染净的角度也罢等等,都可以这样去理解。就是怎么讲呢,不知道大家能理解否。就是要依着我们娑婆世界常规的从凡到圣修法次第,你明了了以后,下一步再往极乐世界上会的时候,就说极乐世界确实格外的殊胜。但是在这个层面上,第三个比较重要。怎么说呢?就是尽管如此,但是我们还要学会来回的定位这个基础,不能够死执崖板去对照。因为什么呢?有些娑婆世界的法可以说在极乐世界是行不通的,可是描述极乐世界的法,也不能完全不用我们娑婆世界的法来判别。所以就在这样的来回涤荡中我们要知道,有时候是不能依此方的教法,来推比彼方一定会怎样,有时候又发现彼方的教法次第,这种在往生以后所享受的这种自在无为,跟此方的教法次第,一定要用来印证,才能知道说它原来如此这么殊胜。
这几个层面一步两步三步大家厘清以后,再来听方能够说有一点点基石吧。那么这里我们讲到既然我们修证佛法,往生净土也罢无非是为了成就道业,证到最终的佛果大涅槃。那么道业其实在修证的步骤中,在我们娑婆来看修成声闻教法,而得了脱生死,这是第一个标志。有时候我们把它叫做位不退。所以这里开始摄众生的时候,首先你看人家的起步起点就是摄的什么,已经到了位不退了生脱死了。这跟不落三恶道不轮回的内涵是一样的。所以大家首先你看,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第一个我们就要搞清楚一下声闻,今天借此再复习一下。声闻一般我们叫作二乘,也就是声闻乘和缘觉乘,这里后面不是讲到说悉成缘觉,缘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辟支佛。那么他们两个的区别在于哪里呢?缘觉有时候又把它叫作中乘,菩萨叫大乘,声闻叫小乘,那么合起来叫二乘,统归他们属于小乘法。
像声闻乘一般是修这个四谛真理,就是苦集灭道。知道苦的生起,知道苦怎么积攒成业力而又召感苦。对于寂灭的向往而去修佛法的正道,然后成就出世的圣果,这就是声闻乘。从超凡入圣来讲声闻是分水岭,一旦入到阿罗汉乃至预流,我们说阿罗汉初果圣人的时候就等于超凡入圣指日可待了。缘觉一般是什么呢?是修十二因缘。如果大家放过生都了解,我们说从无明过去从行,识,名色,最后生,老,死,就是我们人轮回中的一条链,这条链顺着它就是轮回,反观它就是解脱。
缘觉就是修十二因缘得解脱的。那么特别跟大家讲一下这里是一个小知识。二乘都属于声闻乘,可是有声闻声闻,有缘觉声闻,这是怎么区别呢?就是说罗汉修四谛法。那么他一定是从佛那听闻佛所讲所说的他悟道了,叫做声闻。你看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六年雪山苦行,然后完了受了牧羊女的供养,沐浴了以后在菩提树下打坐,夜睹明星悟道以后,首先是去的鹿野苑,给那五比丘讲的四谛法门,这就是标准的声闻,就是这么悟道的。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这就叫四谛。向五比丘憍陈如等等就是那个时候给讲法的,这叫声闻声闻。
缘觉声闻,缘觉分两种。就是辟支佛而言,一种他出在无佛,他出现在没有佛出世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他可能就是过去培植的根器比较好,他就观花飞花落,春来秋往,他就观无常,他就慢慢能够悟道,这叫做独觉。他出在非佛世,他听不到佛讲法的。那么这里讲的缘觉声闻叫作缘觉,是什么呢?他还遇到佛了在佛世,在佛世听法,听佛讲十二因缘法,能够悟道的这就叫缘觉声闻。所以这里讲到的国中声闻,就所摄的是这两种众生,也就是说小圣,圣者。那我们就知道了在咱们国土里边,虽然说现实来讲我们确确实实有时候连小乘都达不到,以大乘佛法自居,但是在这个国土我们修菩提心都发不起来,自己都度不了怎么度别人呢?
所以在此情况下,净土法门就显得犹为殊胜。你看我们在此土,说小乘的话就发心自度,他时间也短,罗汉修成的最快的三生时间,最慢的要六十劫。那么缘觉修的最快的要四生时间,最慢的要一百劫。所以他时间也短,比佛修三大阿僧祇劫短多了。法门也小呀,四谛十二因缘,他就跟菩萨修的六度万行来讲,他就发心力量广深度都比不上,那证的果也小,他只能够证罗汉,辟支佛果,而不是证的佛果。所以说尽管我们连个声闻乘说实话提鞋都没资格。可是修成声闻了,特别是罗汉一旦见到空性,他马上就必然住到顽空里边取灰身灭智的涅槃,也就是取有余涅槃。他马上就觉得生死太苦了,马上要涅槃,有生死有涅槃,他是不究竟的。
那么在此情况下大家要知道说,菩提心对于一个想要成佛的人来讲是决定性的。可是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形,一旦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在设定愿力的时候,他也是观照他方世界。他见很多的声闻种性的这些人修成功,住到声闻里面就不出来了。有的佛你看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就呵斥说,称之为焦芽败种,焦芽是什么呢?就是把麦种给烧焦了就根本种不出来了,菩提苗长不出来了。所以说让一个声闻种性的行者,再让他发菩提心是非常难的,这简直就是比我们信一个因果轮回要难的多。因为他始终缘起法中他就只发心自利,只发心自了嘛,所以虽然他解脱掉空法,可是对于法执,他的我执递换到法执上了,深深的陷进去这种空性的执着,涅槃的执着,他出不来。所以说只有往生到极乐世界,弥陀摄受这一类的众生,念佛求生到极乐世界以后,那么就声闻乘的众生而言,他就在弥陀愿力的自然加持下,自然而然生起大悲菩提心来。所以这个的殊胜之处,可能我们现在凡夫还体悟不到,这是第二点。
那么再一个就是从这一条愿力上大家来看。极乐世界如果按照咱们刚才说了,我们的教法跟极乐世界,有的时候你要会来回换算和比拟,但是也不能完全死执。为什么呢?你看极乐世界,如果我们这儿的话既然他叫做声闻,那他肯定不具足菩提心,如果他具足菩提心了,那他就是菩萨行者了不叫小乘了。可是在净土里边他就有这么一种情形,就是说由阿弥陀佛的愿力摄受,虽然你是声闻种性的人没有菩提心,但是你念佛求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自然而然就具足了菩提心,也就把娑婆世界好像说两种抵触相违的东西,他在那儿同时能够具足。这就是极乐世界的教法,在极乐世界人家就可以如此存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不可思议唯佛能究竟。
今天我们还讨论一个问题,法师们也讨论到说,虽然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可是观音菩萨还要顶阿弥陀佛成佛,阿弥陀佛也会涅槃,那他怎么能叫无量光无量寿呢?这就是说我们一定会觉得,涅槃就是死,就是一定要此死了彼才能上,就是这样此退了彼才能出。可是真正的净土里面的话,人家阿弥陀佛可以永不涅槃,观音菩萨依然按计划成佛,这是不相防碍的。在咱们这儿的教法就行不通,一定要释迦牟尼佛涅槃了以后,弥勒佛在某某时间以后才能够成佛。刚才给大家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极乐世界就可以如此存在,这是我们对于声闻乘。
那么再一个,还要从一个观点来了解就是从断烦恼而言。因为证到声闻乘的话,可以说要把我们这儿的三界内的见思烦恼都给断干净了,这叫做声闻。那么这里讲到为什么呢?因为还有一点就是像在《往生论》里边就讲过说。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就是说在极乐世界的净土里面,不会有女人相。也不会有六根不具的人,就是残疾人。还有一个就是不会有二乘种性,就是没有菩提心的,光顾着自己的这种顽空的行者都不会在极乐世界。就是不会出现这三种情况。有一些误会就是以为说,那么女人就往生不了,不是的,是往生之后不会有女人。也不是说残疾人往生不了,是往生以后不会残疾。也不是说罗汉就往生不了,是往生以后你就直接趣入大乘种性了。是这样的一个概念。
那为什么这里还把往生后的菩萨这里称之为说,国中声闻,有能计量,还叫作声闻呢?是从断烦恼的角度而言的。你看这就说明,人家极乐世界最基本的已经把见思烦恼断掉了,就是从圣者来讲。所以你看我们在此之前不是在线下给大家讲过《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中品上生内容中,就对于小乘根性。就是说在咱们世界修小乘的行者,那么他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一类,就是凡夫的话,那么他到临命终的时候,在娑婆世界他常听佛讲的就是苦空无常无我的这些法,那么他一旦往生,莲花化生出来以后,他听到所有的这些微妙的法音,还是赞叹修四谛法门,当下就能够证阿罗汉果。所以首先他是从断烦恼上,他到了烦恼断的这个地步,就可以叫声闻了。是就断烦恼的功德而言的。这里就不会说极乐世界没有二乘种性的人往生的,因为他是从大乘佛国净土,是这样来看待的。
所以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为什么那里说声闻众数不清楚。如此了解以后,我们就要知道说,你看缘觉的道行要略上于声闻的。那么这么多的声闻众多到什么程度呢?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都证到缘觉果位,就是比声闻的道行还高,那么在以百千劫这样的时间里面,去计算极乐世界的声闻圣众,那么都算不到。如果说没有这么多,阿弥陀佛就不成佛了。
所以大家稍微作意一下,想想极乐世界净土就光这一条,在我们这到处都是恶友,违缘,烦恼境界。那你在极乐世界你顾盼左右之间都是阿罗汉,大家知道阿罗汉声闻这样的,这是从断惑的上面来讲。如果真正从人家种性来讲全是大乘菩萨声闻,所以你看这个同行善知识你数都数不清,也就是说你在那想找个恶友没有,你想结伴去造个恶业没有机会,没人陪你玩这个。所以大家想这些都要仔细去作意,去观照。这一愿也就是继前面说光明无量,寿命无量。
紧接说什么呢?极乐世界成就的圣众,圣人,大众眷属无量。首先从声闻说起,也就是说从最下面的讲起都这么多。像我们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到的说。诸上善人,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那就更多着呢。这是从以下下让大家设想上上,可想而知,同修善友,所以这是第十四愿。也就是声闻圣众无量愿。
那好我们再看第十五愿。第十五愿叫做寿命修短随意愿。大家跟着愿文的内容,里面讲到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的内容就是如果成佛的时候,在我的这个佛国刹土中天人的寿命,就是往生者所有的寿命是不可限量的,就是没有边际的,活得一直到成佛不死的。除其往生的天人意乐本愿,除非他自己愿意舍极乐世界现前的光寿无量,跟佛同步的境界,那么到他方国土去度化众生的这样的,那就不在此列了。那么除了这种人,反正只要待在极乐世界的众生,光寿是无有限量的,就寿命是无有限量的。如果不这样就不取正觉。
所以大家要看到这里,我们读这一条愿力要有一个关键词叫作除其本愿,修短自在。什么叫做自在随意呢?大家通过我们对极乐世界的学习,描绘,观照,大家都已经有一些了解了,极乐世界的这种国土中的依正庄严的殊胜,都是一个自在的表达。应念即至,随也是随着念头,一会想怎样就怎样,吃的东西也是应念就来,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也是随念而去,一念就回了。这等等都是叫做自在。那么我们要怎么理解自在呀,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说娑婆世界怎样怎样嘛,那么我们一定会寻着这个国土的一些够不着,所以才向往极乐世界的一些都能够。
但是大家还有一种,就是从悟性上来讲,什么叫作真正的自在?就是人家极乐世界天人的这种自在,他是既可以做到都能够,同样还可以示现够不着。所以这里讲到的寿命无有限量,但是如果有本愿就是说他愿意修短,你看这里用的是修短自在,不是说被迫,在那活不长,而是他自愿的,随愿本愿又回到染土来度化众生的时候,这一类的就另当别论了。但是不要忘了这种还是属于自在的范畴,也可以说是倒驾慈航的一种了。因为我们在此前讲到无量光无量寿的时候也讲到,在修行道业上生死的阻隔是最大的障碍。
所以才说阿弥陀佛建立极乐的净土他最根本的项目,不但自己的寿命无量外,一定要摄受眷属也要同步不二,佛和众生无差别。但是,也要无碍的自在的成就一些,有往生者他自己的愿力意愿而随心所成的,也应该灵活机变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自在了。所以像真正的情况也是有差别相的,因为面对着极乐世界有的一些愿往生者,他发愿说娑婆世界太苦了,上上下下不断的进进退退,受不了了,所以他发愿一定要证到无生法忍,到了不退位才回入娑婆,或者入到生死苦海里度众生。那么还有一些众生的话,他就不但说悟无生忍证不退了,他一定要圆满的成就佛果以后,万无一失觉行圆满的来度化众生,这也是有的发愿是如此的。
那么还有一些愿力极切的众生,他的度众生心非常强,很可能他在染土修行的时候他这个心就发了非常足,所以他一经往生见到佛以后他就心满意足了。因为毕竟往生之前的话虽然力量足,还是觉得仰仗弥陀的大愿力加持往生到极乐世界保本嘛。可是我们这个也可以设想,如果一辈子他的这种为人度生心切的这种心非常浓,那么尽管浓可能他自己的道业还没有了,他发愿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可是一旦往生了见佛以后,就突然间这种原来如此,当下明了。就跟我们常愿里面讲到的说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广度众生,满菩提愿。那个强劲的心又生起来了,这时候他就会生起这种无畏,这种当下在佛的愿力的加持下,他就有这种佛的无畏感。那么一旦见到佛了,他说好了我往生的大业已经成就了,那么再回到苦海众生中。虽然我现在可能还没成佛或者还没有到不退,但是他已经有了坚固的信心不退的力量,就是自始至终,已在佛的摄受之中了。这个心往那儿一靠,立马宽了,立马发大了以后,很可能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再回去。我们像虚云老和尚说的。水月光中又一场。所以他即刻一经往生见佛以后,就回到生死海中度化众生,所以这个才叫做除其本愿,修短自在。
所以这些可以说是每一个发愿求生者的初心愿力,会决定着往生者在极乐世界的寿命有长有短。也就是他到极乐世界以后待多久寿命就是多久,那么他除其本愿就是自在显现的回到生死苦海中,这样的话就等于说寿命是有限量的。从极乐世界的视野中,因为他在极乐世界,出现了这么一段时间,马上又回到苦海度化。是就这一类的人发愿的。所以你看阿弥陀佛这四十八愿,愿愿都真是圆满无缺的。
大家看,这就是说给一些因为确实有的众生,他觉得在娑婆苦海里面修,不是说这修一天一夜胜在极乐世界修百年嘛。那他后面还有一愿叫被弘誓铠马上就回入娑婆来度化,积累菩提资粮。那这样种性的人,阿弥陀佛也会给机会,就是不出极乐世界一旦往生以后,你就生生世世等于说也就入了不退位了。但是你就爱还在苦海中玩,继续积累,那么也可以给你机会,是这样的。就是只要你在我极乐世界的话能够保证寿命无有限量,那么如果你自己发愿修短自在,我也不阻拦也随喜赞叹,是非常机动灵活的。而且这种可以说一个是发愿带众生修行,成就无量功德。另一个还有随喜赞叹这个发勇猛心,修短自在的菩萨。好,这是第十五愿。好各位同修我们再往下看,今天应该有四条愿文跟大家一起分享。
第十六愿叫做国中无不善名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这一愿就是如果成佛的话,国中的天人,就是说不要有不善这个事实了,乃至听到一个不善的概念,一个名堂,他都不取正觉,就不成佛。
所以为什么我们说叫极乐极乐,叫净土净土,净极则光通,彻底的清净无染。大家有时候想想,为什么这么对比,为什么这么号召呢?因为我们娑婆的染土就是一个不善的异名,有时候说娑婆世界真的就是一个不善的又一个称谓而已。所有的内心,外境,因缘,果报,分别对待,整个就是一个不善的循环体系。所以你看以至于说我们在提倡善法的时候,还要立足于不善的本质,来教化在这个染土上,如此的来设教。大家想想我们这儿是这么一个国土。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确实如此,首先我们这儿大家环顾一下四周。第一个不善就是名都是不善的,你看娑婆世界的名字,叫作堪忍,就是忍着这种恶的果报,这种烦恼他不肯出离。又叫五浊恶世,每一个的名词概念几乎都有不善的内涵,老,病,死,烦恼,杀害,战争,犯罪等等这些。你看,哪怕就算有高尚的,有和平的,有赞美的,但是他还有一个词叫作反义词。就是我们这所有的一切的概念,必然会分什么呢?褒和贬的不同。乃至于一个名词一个字都会成为形容不同的,可以说是具足善恶的标准了。你看人都会说好人,坏人。妈妈的妈会说,亲妈,后妈。就是有好的,就会有不好的。就是大至都会不善的名词概念,来冠名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中发生的事情和人物关系。这就是第一个名不善。
那为什么名不善呢?当然就取决于我们所有人的发心,念头。第二个就是念不善。所有我们的念头,启动的时候几乎都是与不善法相应而居多的。大家不知道有没有了解有一个小论典叫《百法明门论》,里面把我们所有的身心世界分析成一百种法,也是一百种状态。那么其中就有烦恼心所,有六根本烦恼和随烦恼,就很多。那我们其中的六大烦恼,贪,嗔,痴,慢,疑,邪见都在其中,这就是由内心的不善启动了,才有这样的烦恼的心法和心所。
那么由于我们的心念始终不善居多,那一定会就由这个内心的不善,召感外境的颠倒诱惑,也就是第三个就是外境不善。我们每天的见闻都可以说是烦恼的杂染法。每天的生活几乎是充满了不好的影响面和报道,杀人,抢劫,欺骗等等,大家想这都跟我们的念头有关,共业有关,招感的外境。虽然我们老是提倡正能量正能量,但是好像在提倡正能量的时候,正能量也都会最后被演绎成负能量,这就是境界不善。
很简单的说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常态吧。我们觉得在人世间有这么多的动物很可爱,有的还养为宠物,有的又毫不客气的把它杀的吃掉。反正就各种对待法。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这个世界居然能够见到畜生。三恶道地狱,饿鬼我们就暂且不说,不提了,暂且作罢。就光说我们这个世界居然能够亲眼共业召感,能够招感的亲眼见到,在我们的阿赖耶识能够变现,眼根能够见色身,就是能够见到畜生。我不知道你们想过没有,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这是一个绝不值得留恋的国土。我们在见解上一定要这样认为,好像你抱在怀里的宠物,或者美餐上餐盘的你觉得习以为常,这是人之常情。你反观过没有,能够见到畜生的国土,是多么可怕呀。
而且这种畜生不是像极乐世界,水鸟都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他不是罪报所生。我们这里的畜生它是罪报所生的。如果说从共业上来讲很可怕,那就我们向它们靠近嘛,要不然怎么会见到呢?那如果从表法上来讲,那更加就是要远离呀。因为你看从极乐世界的一切这种显现,哪怕说畜生他都是佛的性德中,也就是佛性中变现这样一切具足的这种相德,就是一切的情景都是表达佛性真善美的功德。就是说在极乐世界我们认知到的也有染法畜生,他是当体感受到佛性的显现,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外境。
可是在我们娑婆世界见到的众生,可能由人道堕到畜生,宿世的什么贪爱因缘,这辈子留恋还贪,执着的不行。要么就是冤冤相报来了。所以这就境界不善,就时刻提醒着我们。再一个就是什么呢?因果不善。由外境不善法,和内心的不善念,相互成就造不善业。那么因果当然是以不善的形式周而复始。你想为什么我们的世界会要成住坏空呢?循环不已的这种不是就是有不善的颠倒法而来的嘛。人类的这种自我以为的享受,实际上是自我果报苦楚相连的嘛,这叫因果不善。
当然说了这么多,名不善,念不善,境界不善,因果不善,究其源头,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就是我们这是有分别不善,有分别心,是这样的一个二元对待的世界。是有说善与不善的世界,那么就是不善的。为什么说极乐极乐,极乐之极,净土净土,净土之净,就是究竟之处它没有善与不善的差别相,它是一种清白绝待的世界,一切都是阿弥陀佛大愿力流淌的法界。众生在这个其中自然就修不二法门,念念趋向无为的一真法界,没有一个善恶的对待标准。所以大家要理解这一句话,乃至闻有不善名者的根本的究竟之处,就是善不善都不可得。
大家想不善名是怎么闻到的,一定是有善相对有不善。所以净土它就善与不善都不可得,他不分别这个是真正究竟的一元清净的大善,真善,这叫做善。一旦往生了以后,还天天计较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的时候,已经就落入到不善名中了。所以人家那的水鸟树林才佛性称性显现的变化所作,它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都是一真法界,都是佛性常寂光的这种显现。你想想。所以说乃至闻有不善名者这是国中天人,这可以说是一个极乐世界一个巨大的福利,也是一个究竟的福利。我们理解一下,其实就光这一愿,已经具足了《四十八愿》所有的机制所有的功德。所以大家学习《四十八愿》,也要懂得愿愿互摄,愿愿互融的具足的。也可以说佛以一音而说愿,众生随类各个解。所以说由于这个名也是善的,念也是善的,境界也是善的,因果也是善的,极乐世界净土就是一切都是趋向于无为解脱的真善大善。这是这一条愿。第十六条。下面我们再看一条,这是今天讲的最后一愿,这一愿也是极其的殊胜。
第十七愿诸佛称名赞叹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大家来看,这一愿白话一下就是。我们下面讲的时候就尽量每一愿白话一下,因为我看了一下。你说读的都比较通俗能读懂,贯的时候他不一定能够正确的贯过来。前几天跟别人来往互动的时候,就看到有的就是把愿力就给说的,东说成西了搞混了,所以贯一下。这就是说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微尘的刹土一切诸佛都会称我的名字,赞叹名号的功德。如果这个愿不兑现,我就不取正觉。所有十方诸佛,都得咨嗟称我名者,就是赞叹他,弘扬他,宣传他。
这一愿,这是第十七愿大家记住,可以说是让我们最能够切身感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正在法界正在真实的贯彻的一条愿文。就是说最能够有力的证明阿弥陀佛的愿力没有虚发,确是如此,现在已经变成现实了。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名号度人的宣传工作,你看从因地启建净土的时候,就是做了最出色的,第十七愿就把它先发进去了。必须所有的都宣传我,都知道我。
所以大家想,你看我们现在学习佛法,不管是从纵还是从横的角度。从纵的角度而言的话,我们了解一下,每一部经典,特别是净土专属的经典。其他的不要说了,都会有弥勒菩萨来听法这是必然的。《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包括《佛说阿弥陀经》更是如此,弥勒菩萨是主要的当机者。那我们就想说,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每一次专讲净土的时候,必须让弥勒菩萨来。这就是从纵度的时间上,在我们这个国土里边,每一尊佛出世,一定会传承宣讲净土法门,弥陀愿力。这个至少从释迦佛到弥勒佛的传承现在已经到位了,因为弥勒菩萨他每一场必来听净土的专属经典,那将来他在龙华三会的时候每场必要讲。这是毫无疑问的,佛佛道同的。
那么从横的角度而言,每次净土经典的宣讲,你看至少有文殊师利法王子,这是必然的。舍利弗,阿难,这些上首弟子们来承担。那我们私底下大家想想我们听法也是这样,私底下大家一块分享的时候都说,这儿听的什么那儿听的什么,听的怎样怎样相应不相应。那么大家要知道,这些法王子们他也都是横向联系的。有些经典描绘的时候说,某一尊佛的法王子,上首两位菩萨到释迦牟尼佛这儿来听法,或者说释迦牟尼佛这儿的文殊菩萨,到他方国土谁的佛座下去问法,这都是横向联系的。那么在这个横向联系的过程中,必然要引申弘扬到净土法门,弥陀愿力。
所以说这就是弥陀一开始,他就在此土他方造就的愿力效应。你看十方世界无量诸佛,前提条件是所有世界中的无量诸佛。大家想为什么这里讲到无量诸佛,他也是无量寿,无量光的一个内涵。为什么我们在《弥陀经》中,大家还记得以六方佛作为法界,可以说是华严法界,事事无碍的国土中的这些佛,所有无量佛的代表,现出可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的广长舌相,无量劫都不打妄语的广长舌相,来为释迦牟尼佛宣说执持名号的《弥陀经》来印证赞叹。所以说我们就要知道,阿弥陀佛在修行的时候,首先他把所有的修行功德都含藏在六字洪名中,他的愿力设置就是,我所有的修行功德积攒在名号上,然后以名号来启动我的度生机制。
所以你看为什么他对名号的宣传上纳入这么大的动作,为什么?因为第一个就是以名号来度人的,闻者就结缘,听者就得度。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乘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这是第一名号度人。第二个,名号的功德就是往生法门的正行。你看执持名号就是所有净土行业里面的正业,也是有名号。再一个就是名号体现了他这种他力横超的殊胜,刚才讲到了称一声阿弥陀佛,就把他因地修行的全部的勤苦,都已经就复制了一遍了。我们常说的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这是第三个。名号就体现他力横超的殊胜,就用名号来体现的。再一个也就是同常法上来讲名号就是一真法界,一句弥陀就是实相。
这个理是非常难悟的,可是这个理我们稍微用一下功就行起来了。你只管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想我们平常的境界中都是妄想都是烦恼,都是过去现在未来心,本来不可得我们就粘在上面了。只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起来,当下就跟一真法界相应呀。念的时候哪里有烦恼,哪里有妄想。妄想到哪里去找嘛等我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平常都觉得我在打妄想,你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刚才的妄想在哪里呢?等我们找的时候,又到妄想中了。你看,这就是名号一真法界。所以说种种迹象表明为什么阿弥陀佛值得说,用名号作为度众生的一个载体。而且还用这么多的佛,来给他用愿力设置进去,给他作弘扬宣传,平等普度,就为了平等普度。
所以大家看,阿弥陀佛一句名号响彻在整个法界,回绕在我们娑婆国土。大家有时候最简单的问题,其实我们是没有能力思考的。不信大家试试,本身我们人生就很缺乏反思考问的能力,大家因为随这个业而轮转,也不起疑情,不当下提问为什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说,阿弥陀佛就这么有名的一个名词概念,怎么有这么一个名号会这么流传呢?这其中肯定有他的原因的,特别是我们学佛的行人更应当反征了,说释迦牟尼佛都很多人不知道的,这其他的佛就更不用说了。唯独阿弥陀佛的名号这般流行通用,甚至成为学佛标志,问候语,感恩词,都用阿弥陀佛。那一切法的出现它是有因缘的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一定要因缘生的。为什么因缘导致这个法会生成这样,怎么会大家都知道,怎么都晓得,怎么还都爱念,怎么就能脱口而出,这都有因缘。愿力使然,现在成功兑现了。
所以真正说如果我们对佛的这种智慧,慈悲愿力能够笃定的相信的话,大家一锤就可以定音。怎么一锤定音呢?你想我们学佛知道了有十方三世,有我们现前,我们在三界之中,有六道轮回,我们现在具足了人身。那么在我们生活中出现了这一个现象,就是大家都知道了南无阿弥陀佛,也尤为而知道有极乐世界,也说可以往生。这个就直接可以确定,只要阿弥陀佛现在这么流行已经成了事实了,其他的一切事实都可以确定。极乐世界是真的,阿弥陀佛就在,释迦牟尼佛就是为了说这个秘密,一代教法就是,以净土为归的。所以说我们就可以通过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一发,出现在我们人世界中的时候,整个净土法门的全局就已经是这样了。就这么信。
所以一个名号的流淌响彻,就足以证明极乐世界的全盘建立真实不虚。大家要想呀,这些问题有时候要琢磨的,否则你干巴巴的觉得,热情在的时候就信,仔细一旦就不信了。很多时候烦恼一显现。我自己太有心得了,真的修行很难。说的时候平常怎么样,一旦烦恼显现马上就把佛法想丢一边了,不愿意承认佛法了。为什么?因为你想随顺烦恼不愿意随顺解脱嘛。魔王控制着嘛。
所以才制造了名号就可以摆脱魔王控制,就这么简单,你只要会操作就行。所以你看这一愿,真的可以说是法藏比丘阿弥陀佛,在因地就是把这愿都给发尽了。为什么?我们在世间,你想大家要出个名有这个名闻的因缘,那除非你去比如说你去铸一口钟,出资建一口鼓,乃至你结缘一些念佛机等等,可能会你的名声比较大,会响彻。特别是铸钟很有这个效果,还有印经出资等等,都能让你的声名远播。但是大家要知道,这个他等于说有种有收,一个轮回就完了,他是靠的因果,靠的福德,发挥完了就消散了。
他可不是像靠着法藏比丘,阿弥陀佛是靠愿力的。为什么愿力之王呢。阿弥陀佛发的这个愿力他让他的名号的流传是成立次方的发挥,是永不会消散,而且不断的发挥越长越大。让十方佛教化弟子弘宣佛法,必然要弘扬阿弥陀佛的愿力和他的名号。那么十方诸佛他也有听法弟子,这些听法弟子终将还要成佛,再依然宣讲,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力功德。所以大家由此而看,我们种的这点小福田因是经不起发挥,一发挥就完了。而阿弥陀佛的这个愿力是越发挥越无尽。大家要仔细悟这些,这才体现的也叫做无量的内涵,名号无量,称扬无量。正因为十方尽未来际,一直宣传阿弥陀佛愿力名号,所以净土法门恰恰就依附在这个上面,来更加完美的体现了它无量的内涵。一切法界无尽缘起,不可思议。
所以大家想想,我辈的凡夫真的是只有依教奉行的份了。就我们凡夫的这点羸劣的这点鼠目寸光,只能够仰信诸佛的可以说真情告白,称念阿弥陀佛,成就往生大业,其他的没的选择了。为什么?甚深愿法,真是诸佛所行境界。所以为什么你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都得向极乐世界俯首称臣,就是任何愿都出不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范畴,一定被他涵盖。我们现在叫做什么,不能说吞并至少叫吸收了。他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法藏菩萨因地差别愿力的功德,佛佛道同但是人家的因地启建超群绝待。
这就是我们今天给大家讲的四条愿力。当然我们在讲的这个上面确实是,理上干货跟大家讲的比较多,希望同修们,能够依着这个干货的理,那么慢慢融我们修行的事。现实中你念佛,你的感应,多看看祖师爷们的这些念佛的感应,《净土圣贤录》启建信心,然后念佛不辍。
因为下一堂开始的内容就更重要了,这个都是讲的摄众生。下一堂第十八愿就是《四十八愿》的核心眼目,就是怎么保证我们成功往生,怎么最简单的往生,真的往生,就在《四十八愿》的这个愿力上体现的。所以下一次我们再继续进行学习。
那么特别是要跟各位同修讲的是,咱们闻思讲堂还是五百大群的人,那么这是线上的闻法,线下因为开学了以后新的弘法任务又开展了,那么还算有一点法缘吧,佛菩萨不弃加被,能让我做积累资粮往生资粮的功德,也做一个法供养,所以又会在咱们闻思讲堂,也就是王府井的福慧慈缘会馆从六号开始下午三点,也就是两点半到场,三点正式开讲,净土的最根本大经《佛说无量寿经》,六号开始讲第一讲开篇。希望大家愿意的话发心亲临现场,共结净土因缘。
那么另外就是从六号开始北京佛教居士林上午九点准时开始,继续《大佛顶首楞严经》也是以楞严法义,汇归净土法门。希望大家愿乐欲闻的欣然前往,我在微信上也是希望奔走相告结伴而来,同生西方净土中。好,那么今天就到这里随喜大家的闻法功德。下面我们一起来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愿以此闻法功德讲法功德回向,已故者离苦得乐,现在者福慧增长,好,阿弥陀佛 !
(第六讲)
阿弥陀佛!各位请大家还是先一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南无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
闻思讲堂的各位莲友,又是周三了今天,大家吉祥。那么我们依然还是接着讲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的具体内容。说到这里刚才我们说每次在祈请的时候,不知道大家在听法的时候有没有跟着合掌。就是希望我们在具体听的时候,不可能一直合着,就是希望大家在我们三称本师,然后念开经偈和回向的时候,就是不管身在哪里。除非你在开车。
开车听法也不太好,会转移注意力安全不好。那么基本上如果说我们闲暇的在具体的地方,有条件的话大家尽力合掌。合掌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双手一合十,我们的身就会端起来,心就会正起来,念就会提起来,这是一个连锁的自然反映。所以佛菩萨和圣人制教这种仪轨,这种身形的表达,尊敬的双手合十,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等等这些,都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特别是听闻佛法,如果泛泛的这样去听,就可能养成一个泛泛的习惯。如果说你能够殷重的心来听,咱们也不说受的功德利益或者说恭敬的功德,就是你自己所得的领悟,心的微细方面等等,都会有所增进的。那如果说我们泛泛的有时候,就这么跟着也就这么弄一下吧,那就也可能只能泛泛的粗略的。很多时候得不到微细上的一些法喜,或者由于身口意三业的这种收摄,恭敬所得来的这种轻安吧。所以多说几句请大家尽量,在三称和回向的时候能够合掌端身,随着一起来念一遍最好,念的时候最好观想,本师说法西方三圣加被。
好,今天我们具体是《四十八愿》的第六讲,而且今天的内容,也非常重要。我们计划是讲三条愿。虽然简短,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说的他力本愿,本愿一般情况我们都是指阿弥陀佛所发的这《四十八大愿》,都叫做本愿。但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这条,第十八愿叫十念必生我国愿,这是《四十八愿》本愿中的本愿,是祖师们常说叫核心眼目,就是眼睛,所以今天的内容是很重要的。我们能够确定可以往生,然后还觉得很有把握,全凭信赖的就是今晚的内容,也之所以把净土法门称之为易行难信,也是依照今晚的教理。因为这确实是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说的。
好,我们先把愿文给大家贴出来。大家来看第一条,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就是说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一切众生当然包括咱们娑婆世界,听到念佛能够往生的这个法门,如果发了至诚恳切之心,愿生到极乐世界。如是乃至念十声佛号都没有问题,必生极乐世界。大家这条愿文我们不可以少事,这是当然的。但是也绝不可以多事。很多时候对于净土的见解就是在这个微细上面,可以说失之厘毫,差之千里。
你看如果信愿持名乃至十念,念十声佛都不能往生,我就不取正觉。其中除了造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这些众生。那么大家来看,就是说净土法门,如果说能把这十八愿的这几句话,这充其量也就是,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四十个字,这就是等于说阿弥陀佛给我们打的保票。如果我们说从安心的角度,就是从净土上来安心,吸取净土法门这个根本义趣与我们的心对接的话,我们就发现说这一愿就是阿弥陀佛,也就是法藏比丘在考量怎么样能够平等普度。这个平等的普度是非常重要的。信愿持名这一个方法作为往生的正因,度化一切有情。所以我们所有的净土知见要从这一条愿来启建。为什么?你看首先我们说从弥陀的本愿的这种慈悲度,我们先了解一下。
如果说能够执持,把信愿念佛的这个往生的门槛降低到如此低。为什么呢?就是说阿弥陀佛他得用这条愿力,把得度的条件安住在每一位人类,甚至是每一个众生本具的,也就是天然的这种心识上来,没有拣择。不拣择说你什么样的行什么样的不行,没有。他只是可以说把这种往生的条件安立到,谁都可以的信愿行具有的能量上来,大愿。
用我们最具有诚意的这种心的质量来跟他对接。所以一读,有时候人不是喜欢发挥嘛,大家要知道我们在发挥的时候一定不能离开佛说的本意。就这条愿力来讲,它就是这么简单,他就是这么说的。不管你信与不信,你得这么理解。十方众生就是一切的有情众生,包括我们,各说各的包括我自己。至心信乐相信有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存在,叫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乃至十念就是所有的行里边哪怕最次最次的有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连续十念,那么念念不息修嘛,乃至十念。所以说第十八愿这些这种简单的机制,又和咱们这个世界是极其吻合的。说白了,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以苦为本的世界,当苦浓到一定时候的话,他就更加有利于激荡我们信愿行的生起。
所以这种愿力的巧妙到什么程度,你看。一个是让一切众生得度。另一个其实他设置的是偏让受苦的众生得度。也就是在完全平等的情况上,又有合理的倾斜。这个东西多奇妙呀你看。弥陀的这种智慧设的这个愿。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就是,如果说凭着自己力量修行,极乐世界属于实报庄严土。那么这种极乐世界庄严就是让一切众生,快速的圆满的成就佛果的这么一个国土。这样的国土大家想想,一尊佛要快速圆满成佛那得到登地以后,八地以后,金刚道行以后异熟空,这样的话任运自如,念念流入萨婆若海。这是完全凭借自己力量,大家要知道在这前面有将近两大阿僧祇劫的积累,用自己力量去积功累德去勤苦修行,才能到这么个地步。而且这种实报庄严土的水平,就是这个世界的呈现跟什么样证量匹配呢?就是要登地的法身大士,凭自己修行的法身大士才能够去。罗汉和辟支佛没有资格的,他们所证的空性,执着的空理,根本不能与真空妙有同步进行的这种境界,这种世界来对接。
所以说怎么让一个完全没有断了的凡夫,这样的一个资质,就可以成功的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就因为什么?就是因为愿力,特别是这条愿力。所以大家有时候想想为什么说易往而无人,经文里面说极乐世界净土法门是易往而无人。有时候又讲到说易行易入之门难讲难信,难就难在易呀。易就易在最难的所有的难,都被阿弥陀佛给摆平了,就调制成这样的一个往生机制,就像调制器材就像一个傻瓜相机一样。当然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是确实如此。净土法门就如同一个傻瓜相机,只要你愿意你就上,就可以拍。但是有时候因为我们太聪明了,所以不信任嘛。觉得没有这么好的事,谁敢相信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就可以就直接就生到佛国净土,咱们在这起心动念一下,稍微想修个行,这会读一部经,念几声佛,打个坐,多难呀。所以说易往而无人,对。乃至十念都往,这个特别容易,可是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极难极难。所以我们重要的是建立起这样的一个,就是说在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前面一定要把这个基础打好。
所以这条愿文,今天特别花一点时间跟大家说一下。为什么叫本愿法门大家听过这个本愿法门,特别是在注释到《佛说无量寿经》的时候,善导大师称性发挥说,弥陀的本愿力就是针对凡夫众生,摄凡夫众生入庄严报土。而且本愿法门这个愿力就是为凡夫所设的,已经证到果位的圣人,本身有的已经上了涅槃船了,到了彼岸了,他还需要救苦嘛。越苦的众生佛要偏救,所以说这条愿力就是针对凡夫众生的,是可以变为现实的。
那么这里面出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后来由于这个核心义理到了日本以后,就传承一种净土真宗了。净土真宗讲的就是完全靠信,就信什么就信这条根本愿,然后也就不念佛了,甚至有时候做一些坏事,甚至违背戒律反其道而行,乃至大破因果之门等等这些说,反正我就能往生。乃至说到说善人都能往生,何况我是恶人呢,佛偏救恶人。就这样的一种极端,所以才把净土一门给发挥到一个什么地步呢?就是一个理上不违背,事上行不通的这么一个境界。其实就导致了净土法门在净土真宗的影响下,违背了净土教理了。但是由于这样的话,违背了净土教理以后,它反射回来又有一种伤害作用,是什么呢?就是大家都对他们这么信完全靠着这条愿力,没这么好的事,大家又都会往回走了。
他不是说当下看到他们发挥的问题出在哪里,而是往回走就不信这条了,说没这么好的事。你看其实这愿里面就完全具足了信愿行,这是净土根本的宗旨。就在这一条愿上就显现了。所以说我们现在,你看以前的祖师们,善导大师这一系也是非常的就是说,往生就是凡夫有可能,印祖那会儿印光法师给别人开示的时候,印光法师也是一直提醒,大家要好好念佛,要老实念佛。特别是他弘《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话,那更是如此。但是也有一些人,大家回去读一下《印祖文钞》,也有一些人是这样的根器。他就是觉得说自己怎么念,念的够不够呀?有没有凑够这个数一样,或者到了这个点上一样,害怕往生不了。这时候印祖就有时候给开示说,十念都能往生就是必然往生,你怎么往生不了了。
所以你看当时印祖也这么讲的说,害怕自己往生不了,也要看你会不会害怕。有的人觉得说前思后想就怕往生不了,觉得自己真的往生不了,我不是这块料,我虽然念不可能说十念,我就明着虽然念够十念了,可是我不会往生的。那么这就其实给自己真正的设了个障,就因为觉得自己不会往生,还真的就往生不了。
那么如果有的人就觉得说,真害怕往生不了,那么是因为我的信愿不够,再加把劲从教义上去深入的这种去信,然后愿力急切起来,那么变得更加的精进勇猛的执持名号,那这就对了。但是如果说你真的害怕往生不了,再怎么觉得自己都无济于事的时候,这就成了障碍。所以什么法呢,立一法生百障都是双刃剑,这个法已经明明白白摆在这里了,就看我们走的是极端还是走的是随顺。可是一定要知道,我们确实不能在这个法上给它加,当然不能减,刚才讲的,但是绝不能加,这就是净土法的门槛。阿弥陀佛当时设计的一个名号来九法界的平等普度,他的用意就在这里。所以就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仅此而已。所以大家在学习这些愿文上,你看,就这么一条愿力,其实可能都会读,但是我们的心有没有共振到这个地步,有没有参透到这个地步。
当然我们还是要提倡大家要老实念佛。可是要知道还有一种叫老实信愿,就是你确定阿弥陀佛发愿力的时候把我摄进去了。那么如果我的信愿是真切的,是及格的,甚至是往七十八十九十上面走的,那么我的往生已成定局,我念佛就是为了品位增上,为了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是往这儿用功夫的。这是一个最佳状态。往生不是什么难事,如果就着我们学习十八愿来讲,那简直说句大言不惭的话易如反掌,心地法门一念间。所以说难就难在易,易就易在难。
大家来看。首先第一个你看。为什么说至心信乐,这个至心是什么样的一颗心呢?当然第一个就是你的直心,你的信解心,你当真。对于佛说的教法,佛说的圣言量,哪怕说跟菩萨说的,都要听佛说的,何况跟祖师比,还要听佛说的,何况跟凡夫现在的这些邪门外道的比,你到底听谁的呢?所以第一个至心的概念就是直心,直通直心。就像现在的这个动车一样,这个轨道一样,就沿着这个轨道,两边的我连一点都不出轨,任何见解任何说法都不会影响我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我信。完全以这种直心来承载佛的圣言量。
因为说实在的这种直心,特别到了净土里面祖师们在弘扬的时候,大大的提倡就是说,为什么把它叫做别具一格的横超法。就是害怕释迦牟尼佛讲法,大家知道五时,八教,顿,渐,秘密,不定,藏通别圆,他是针对各种根基,各种考量,各种设的这个台阶,来不断的往上走的。那么净土为什么在方等时讲呢?整个方等就是所有的根器都在里面。那么如果有的时候我们的根器,如果理解力不够的时候就会觉得说,在那个法会里边讲的那个的角度,那个侧重,那个法门的经,你来跟净土这里就发生了抵触了一样。所以说学修净土一定要依着净土的根本经典直心来信。最好就是傻得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完全佛说是什么是什么,这是一种多甚深的禅定,多高的般若智慧呀。
同修们,你们要知道原来是这样的。我们都知道的太多了太聪明不信任,所以说至心第一个就是要直心,第二个才叫真心。由内而外,表里如一的,生死相依的,跟净土法门这样依附上来,靠死。这人的心念,真的有时候我们应该念念的惭愧。就是一不留神就说的多做的少,这是常态了,几乎是下意识的,很多时候让这个发展的越来越糟糕。为什么给大家这么讲呢?其实我有时候也在提醒自己,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修学佛法的时候,有时候这种由内而外的真实诚恳心,他是不是表里如一的,我们以为是的,也许有时候不是的。所以有时候善知识提醒,自己反观,为什么要从恭敬中求了,要把这个谦卑的心调出来,要仰靠圣言,要皈依恭敬三宝。
为什么?就是让我们有反思缓冲地带有这个能力,一旦你我慢充满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表里不一的。你以为是完全如一的,其实差了好大一截,心就不真了嘛。不真的时候你以为说至心信乐,我要往生了,怎么临死的时候突然间乱了阵脚了,因为你平常你以为说到那儿做到那儿,其实说到那儿,做的可能特别不到那儿。所以真心也很重要。
再一个至心的体现就是要常回向心。我们一说到回向心的时候,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一个净土的行人修什么功德,修什么善法,甚至乃至吃喝拉撒,行走坐卧的时候,所有的在娑婆世界的情形都要下意识的跟极乐世界对照,向极乐世界靠倒,回向转成极乐世界的这些依正庄严。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那就等于说净土的底盘建立起来了,不管做什么功积什么德,那都属于一回向,我们以前给大家讲过,就像点铁成金一样,全部成了往生资粮,全情的投入到向极乐世界靠拢,这样的一种心。这叫念念回向,自然回向,无功的回向。这也是一种至心。
再一个就是坚固心。要不动,确定了修净土了就不要乱动了,不要乱动的前提我们要考量清楚几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为了了道成佛,那这个是可以的足够了。我们是不是罪恶生死凡夫,其实在修道上一点功夫都没有一点本事都没有,连五戒都持不全,再其他的简直就不要说了。所以只好正好来仰靠净土,这个不要动。第三个学了这么多年的佛,也算修了一段的行了,会不会由于信愿的全情投入不够,而有时候或者是魔王,或者是菩萨化现的来考验。说净土法门或者说不太好,乃至更有一些诱惑是说,净土法门当然非常好,还有更好的。现在我们很多时候就经不起这种激荡,旁边太多了。要么是一开始入道的时候是以净土起的缘,非常好,特别恭敬,念了一段时间念不下去了。
我记得我刚在普陀山那会儿出家的时候,我还没有净土信仰呢。结果那时候也有一些同修们,也有住到庙里的这些菩萨,居士,就过来有时候聊天嘛。我那会儿不是发心在那儿要做义工,等待试用一年出家。他就说哎呀,成佛真难。他说我那会学佛,或者有的这个法师说我那会出家。说真用功在五台山,或者哪个小庙里边,那是诵经呀打坐呀,说那会真的想成佛呀。说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怎样怎样,然后再就不往下说了。但是言外之意就是说,听了一句说,那个时候是真的想成佛呀。那难不成现在就是不想成了嘛,不愿意成了嘛,跟进不了了嘛。
所以这个不动心非常重要。特别是我们现在这个信息时代这么杂乱,任何知见是异彩纷扬,很多时候这种轰炸过来的时候,你稍一不留神就上道了。特别是还有一点,因为我们是凡夫,他这个心念自己是掌控不住的。那么有时候说你过去的这种愿力,或这种相续的这个对于净土的知见,相续的一直在还好。如果稍微过去动摇过或者有闪失,正好内因招外缘,来了一个所谓的善知识,同修给你赞叹一大番,不知道哪里有一个好的善知识,哪里有一个好的道场,哪里有再修什么非常独特奇妙清苦引人入圣的法门,你就薅不住了就走了。走了以后过了一段时间,果不其然修的不错了,那就彻底觉得原来都错了。这就太多了这样退的。为什么?就是至心其中有一个状态就是要坚固不动。那么坚固不动以后,最后我们才能达到至心的一个状态就是要长久。这个不动长久,那是非常难做到的。为什么祖师们常在开示里边说,莫换题目,莫换题目。因为这个见异思迁,喜新厌旧,这是凡夫之人之常情。
所以再加上如果我们没有在信愿上把它牢牢的靠死,绑定的话,那很容易就在坚固和长久上面都撑不下来了嘛。可是问题是我们要真的从这些直心,真心,常回向,坚固,长久这样的一种全方位的护佑中,长养中,包围中,才能把这个至心发挥出来。只有在这至心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真实的信乐,至心信乐也就是愿往生的心态。有了这样的一种至心信乐的状态,才能够进一步的引发欲生我国。当然这里讲到的说欲生我国,也就是我们说的愿力嘛。那么说实在的这信和愿,大家都听的耳朵都生起茧了,但为什么还是要讲呢?就希望不要让我们的耳朵生茧,耳朵生茧容易心里也生茧。而是要让我们的信愿之心长期保持新鲜的,是说多了希望把你的耳朵给磨一下让它更光亮,更灵动。所以说欲生我国这个愿力它也是要长养的。
大家想是不是这样。你看我们刚刚开始学佛,或者接触净土法门的时候,那都是一下子大开心解,觉得听着好,想着去呀。非常的一见钟情相见恨晚,善根显发了。那么这种愿力的执持,一般你看,我们这种情况下等于说欲生我国,等于说要激情生,就是带着一股这种激情。有时候修的怪的很,有些同修我也问过或者说讨论过。他说他在愿力的时候一定要把它调制在一种情绪里边,他才能念佛。那会儿在东林寺打佛七的时候,就碰到一个同修,他是深圳的一位男居士,后来我们一块聊天。他说师父,他养成了这样的一种习惯,就是要念佛的时候,就把信愿心调出来有激情的念。他一定要先酝酿一会感情,酝酿这个感情一定要悲,一定要愤愤不平,这样的话他才能够念起来。而且久而久之,现在没有那样的感觉的话他就念不起来。所以这就是因为激情,始终是一种激情的这种激荡。
当然这也是一个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时间稍长一些。但是最好又要从这种激情的愿,转成笃定生,笃定的愿。前几日在福慧慈缘线下讲《佛说无量寿经》的时候,就是讲到希望我们听《佛说无量寿经》以后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就是深化信愿心。那么深化到什么信愿呢?要无信之信不愿而愿。就是这种愿笃定到什么程度了,就是已经天生的,就跟我天生必须每天一到那点要吃饭,吃饱了去上厕所,渴了要喝水一样。就是非常笃定成了一个链接了,把欲生我国要这样的镶嵌在我们的下意识的心理状态中。
那么这种欲生我国这里为什么说要勘验呢?还有的时候我们又有一种状态,舒服的时候去,对境练心的时候不行了。就是平常风平浪静太平日子的时候,似乎这个信愿还是可以的,自己作意一下,马上就跟阿弥陀佛相应,念起来也相对的有一些轻安,法喜等等。好像就这么一帆风顺的就可以轻舟过万重山一样。可是这个水流它有时候是平湖,有时候是瀑布,就跟我们的境界一样。那么我们这个欲生我国也要把它调养,在舒服的时候你有欲生我国,在境界来的时候依然还要欲生我国。这才叫扎实的愿力。你不能说境界来了或者生了不好的病,乃至说人生的境况突然间遭遇了大的波折,不如意的时候,所有的信愿都抛之脑后。其实在这个时候的境界,哪怕想起来一念,都要比平时的力量大的多,积攒的功德要重要的多。
所以我们这个欲生我国从激情去,要笃定去,完了以后平时舒服了也要去,对境逆缘出来的时候还要去。彻底的承担这种欲生我国。修得最后这种愿力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就是说虽然我未去,可是我已去了,就是我心系净土了。虽然我已去,暂时还未去。把已去未去就是一个去,彻底打通了,这个境界很奇妙。希望大家仔细的去作意吧。当然有时候有一些心理的历程,它还真得你到了那儿,也就是说你的信愿得好好的调制了,让它信了再信愿了再愿,然后还得常念佛,可能会出来这种。常去积功累德,生出离心等等才会出来这种感觉。
下面就是乃至十念,这就是阿弥陀佛最根本的一个平等普度。你看这里讲到的念佛为信愿的念佛,也就是说十念的这个理也是启发信愿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这种信愿是到了一定的地步的时候,说那能不能往生,会不会生。突然佛给我们来一个乃至十念,那我们就觉得必然生,马上就法喜充满畅快淋漓。所以对于这个十念我们要了解,第一个就是说名号度人,因为只有名号这是当时法藏比丘发的这个超级愿力,除了名号普度,其他的不能平等普度。
因为南无阿弥陀佛全都会念,谁都能想。你说如果说你要必须持戒圆满了,那我们有时候尽量清净就能够做到,圆满了未必能够做到。那如果说持戒圆满了才能往生,那么有一些垢染厚重的众生怎么办,往生不了就不平等了。如果说你非得要有大的禅定,什么三昧现前,那昏沉散乱掉举的众生,就没办法往生了。你说六度万行一定要修大布施,要广修供养等等,那没钱的咋办呀,就没资格去极乐吗?你说一定要通达三藏十二部,一切教典,深入大乘什么,那没文化的咋办。
所以这里第一个内涵就是我们要知道,他用佛的名号来设的一个平等普度,没有门槛的法门。这一切持戒圆满,禅定成就,广修供养,会通三藏,全部由佛搞定,修圆满,然后设在愿力中跟我们对接,接到我们这个力所能及的范畴内来,就这么来摄受的。所以说就用名号这就是一个方便,而且这个方便是方便极了的方便,甚至不称为方便。不称为方便的时候就等于说最为痛快直接,这反而跟禅宗是一样的暗合道妙。
所以说十念,第一个我们名号平等。由于名号平等,才能具足说十念往生的可能性。当然我们对于说因为执持名号尽形寿,我们就不要说了。我们现在只从这个下下来列上上,就是说最低的水平说乃至十念上来讲起。你想,十念的判别至少说第一个,十念乃至十念就包括了尽形寿执持。你每时每刻你都是我们的念,那么你说乃至十念,就不断的相续的念,十念又十念,一念又一念,一念都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其中的一念,念念都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其中的一念,所以是不违背的。有的同修们觉得说乃至十念,那就让我们只念十声吗?他是这里刚才讲的,以最下来罗列最上的。那么真正最殊胜的当然还是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讲到的执持名号。净念相继尽形寿。但是这个乃至十念它这也是确实不虚的。刚才讲了我们就是也可以多的来讲,以念念摄十念。
但是还有一种十念法,这是具体操作的,我们一直,像我本人也可能大家有法缘,一直在结的都知道,一直也在弘扬这个十念法。因为现代众生太心躁了太可怜了,那么时间没有福报不够,那么用这个每日十念,早晚十念,还是可以往生的。就是先三称佛号,然后念一个赞叹阿弥陀佛身金色的偈子,连续念十口气,一进一出为一口气,一口气能念几声算几声,一口气为一念。念够十口气就为十念。那么这样的话,每日早晚十念法,这就可以往生。
当时一个大德叫慈云忏主的老和尚设的十念法门。就是为了在朝里边,每天上朝的这些百官们太忙了,国务缠身的,所以才给说十念法就可以保证往生。那么这也是种十念。再一个祖师们好多时候判十念,判到临终的十念。我们想想哪有那么好的事呀。那叫临终的十念,乃至临终的一念其实就属于尽形寿十念。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到的说,有这个造了恶的人,临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给他开示。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突然对这个净土法门阿弥陀佛产生了信心了,这样的时候,就等于说心开了嘛,心开了的时候,他一听以后就旁若无人就伴命的去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足十念,念足十声,刚好断气了。大家要知道其实这也叫尽形寿念佛呀。我们尽形寿从哪开始起的呢?不是就信佛的那一刹那。他是那会信了佛了。那么尽形寿到哪终的呀,临终的那一念嘛。所以临终十念跟尽形寿十念,是一样的道理。
但凡就是要念乃至十念,唯有不念,那就没办法了。不念,这个十念之门。有的人也比较捣蛋吧,试着就念十念,就这么念十声你能够保证我往生吗?或者说为了说哪有这么好的事,等等这些,就来这么一个试验,这就不在十念所摄之内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用尝试,侥幸的心理去念佛的时候,不是念佛之念了,是试佛之念了,讨论佛之念了,论证佛之念了,那你能念得好吗?这个时候我们说一千道一万,都不是佛念,那么你连佛念你连一念都没有,何来的十念呢?所以我们还是要随顺着佛说而念。这就是净土为什么注重实践而不讨论那么多的教理,那么多的研究,越研究越不信。我们要全身心的靠倒在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核心眼目愿力上来。
你看那个张善和,那不是有名杀牛的,地狱相要现的时候牛来索命,在这样的情况下奋起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马上就转境界,就念的佛来了,就往生了。这是佛教史上多么有名的张善和嘛。还有那个打铁匠,钉钉铛铛我往西方,你说他什么也没耽误,又打铁又赚钱,过日子什么也没耽误,就是不废世间法成就佛法,念念念阿弥陀佛。
甚至佛门里边有好多吃肉喝酒的,这个不如法僧。像有一个叫雪什么来着,阿弥陀佛有点记不起来了。就是一开始特别不如法嘛,后来一旦转变过来以后,彻底换了个人,最后自知时至成功往生了。这种利益太多了,大家去看看《净土圣贤录》就知道。所以说十念必生愿利益是非常巨大的。
当然不在十念所摄者也是麻烦,比如说这里讲到后面两句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大家都要知道,五逆重罪就是太可怕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样坏事做绝了。那么大家想想,前两个他是有违人伦的。如果你的行为不在人伦了你都不入天伦了,那你能入佛伦吗?所以是不可以的。后三个是坏众生的福田。大家想没有罗汉,佛,没有和合僧团,那么就等于世间人没有修善业种福田的机会了,那就全成就恶业去。所以这才讲到唯除五逆,还有一个叫诽谤正法。
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后面也讲到了,连唯除五逆都给开缘了。说做了五逆重罪的人临终忏悔了还能往生,唯有诽谤正法那没有办法了。你想如来一代的教法,你只要不信佛说,那你就诽谤五乘教法那就没门。极乐世界你肯定信不起来,你也愿不了,那怎么往生呢?那必然要唯除。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说广义上来讲诽谤佛的五乘教法,三乘教法,特别可怕的是诽谤净土横超教法,这是最大的麻烦了。有的时候这是精神的麻痹呀,什么谎言,要结点缘呀。历史上在净土法门的教理上有争议的时候,就说净土是根本没有往生这么回事的,就是因为有根器太不行了,就佛哄着他让他念念佛,积攒根器,来生在好更好一点的状况下来学佛修行。甚至我还听过这样的话,说怎么可能往生呢?那你念佛往生了你现在念佛你信净土,那你前辈子没信吗?那你怎么没有往呢?他这么说。
所以这个诽谤正法很可怕。莲池大师讲过,这在大安法师讲的《四十八愿》里也用过。如果有的人每天出万言,就是说一万句话,诽谤万佛,这样积攒了一千岁都上了一千年,就这么诽谤,那么这个人他所做的罪业是无量无边的,够大了。但是如果有人出一恶言,出一个恶言否认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说阻挠他人念佛,那么这个人所犯的罪业,要超过前一个人所造的百千万倍。你看严重度有多少呀,为什么这么说呢?说他造的恶业乃至无可计算,因为十方微尘数诸佛都出广长舌相来赞叹净土法门,十方微尘数诸佛都来赞,你来一个谤,那么直接的合算下来,就是等于说你在诽谤十方微尘数诸佛呀。
陷害众生永远沉沦在生死苦海,不得成佛。那你说你这个罪业重不重呢?所以这里讲到的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请大家在这上面要拣择一下。那么总而言之,这就是第十八十念必生愿非常的殊胜,这一愿力就等于说确实把弥陀的愿力的大慈大悲,大智,大不可思议,可以说是全盘托出,彻底圆彰给表达出来了。我们要知道,弥陀的愿力这种加被是不可思议的,既然我们临终的时候具足了信愿,乃至下至十念都能往生,那么大家想想普天之下那我们现在已经信了,愿了,念佛了,那都等于说往生可必。只要我们一直走不退就行,就再品位一直在增高,就通向极乐世界。所以大家想想,这是多么殊胜的法门,多么不可思议的愿力,可是它就是事实。请大家相信,不是相信我,相信释迦牟尼佛,相信阿弥陀佛,相信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好,我们再往下看。因为十八愿我讲的比较长了,自己我也比较受用。我们来看第十九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前面的大部分内容这一愿还是跟前面的愿后面的愿,就是比较吻同的。这一愿的主要特色是什么呢?勤修我皆接引愿。就是只要你勤修,那么你的诚意生出来了,我的诚意也在,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十方国土中为什么我们说一定要专修净土,就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非得见阿弥陀佛。就是因为他方国土的佛也有愿,也有净土,可是就这一条愿,其他的佛绝无仅有临终接引。你想这个接引方便他的殊胜在哪里?第一个,接引的时候就是生死之际,我们是最难透过的呀。在命终的这个难受之际,四大分离那是什么境界呀。可是就因为我们搞不定这个境界,在这个境界中绝对会昏死过去。所以佛在临寿终时,大家要记住这句话,不是死了以后。临寿终时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
你想我们现在其他的不要说了。我常说,我们去哪个地方旅行,现在不都是到处玩嘛。那你要是一切机票订好,接的车说好,在哪里住旅馆,都给你定好了,就等着你去了上车入住。跟你一个人都不知道你到哪里下了,你语言也不通,不知道在哪儿,还要找住的地方,你说能一样吗?很清楚的目前现实都是如此,何况生死之际呢?
所以第一个接引方便,就是生死之际难以透过的时候大众围绕。就这一点,我们也要说一下关于自知时至的这个问题。自知时至有时候是念的功夫好了,就是提前佛就给我们说好多大德,大成就者,不都是这样嘛。佛就给他说,你多少日多少日多长时间后将会往生。另外一个,一般的凡夫,没有这种功夫的,自知时至在哪里体现呢?就是在临寿终时,大众围绕现前的时候,他的心安了。彻底没有生死恐怖了,彻底说,觉得原来死亡是生命的辉煌起点了。这不是靠我们,是靠我们阿弥陀佛的愿力,他一定要这样。他知道你那会儿薅不住了,这也是一种自知时至。好。所以说第一个就是说生死之际,助我们能够一臂之力,接引。
第二个,就是他力的接引,他力法门的因缘。到此时就是假令与大众围绕现前的时候,才从事相上显现了。我们常说他力他力,最主要的他力体现在什么时候,就是在接引的时候。我们说的大范围的他力,就是相信阿弥陀佛本愿,相信我能往生,相信法藏比丘为我们建立的净土,相信《四十八愿》是为我而发的。那么所有的他力,体现在具体说,你得拿点好处出来让我现前感受到的时候,就是以大众围绕现其人前接引。
再一个我们读经的时候都在里面看到说,每天每念每时每刻每一念,都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往极乐世界往生。那么你说阿弥陀佛西方三圣这样的去接引奔波,那累成什么样了。这就要从大众围绕,再说一个什么呢?就是佛的不思议,大乘广智不思议智的这个神通妙用,事事无碍。所以既然佛有这样的无边的神通妙用智慧,那我们还怕什么呢。大众围绕就以这样简单的事相,最直接的安心方法,体现佛的事事无碍的佛国境界,佛的圆满果德境界。
再一个大家从理上要会一下。你想假如果我们真的有一天,临寿终时,大众围绕现其人前,我们一下子心生安乐,确实自己将要前往极乐国土莲花化生的时候,你想这个时候,那真的是我们走他来接吗?这个时候再说一句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才真正算是拍着胸脯子有担当了。这个时候就是自他不二,感应道交的时候到了呀。这也叫自知时至他来接引。
所以我们有时候这些事相上理上,希望大家能够会通。总而言之临终接引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呢?这条愿力,第十九愿直接赶紧紧紧的贴在第十八愿上的。因为以前我们也跟大家说过,这个人的念呀,就是说你的功夫,你自己是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好,还是多坏的。像我们在平时修行,祖师们讲到,你在静中你练的好像有十分的功夫了,到动中的时候你就只剩下一分了。在动的时候练的十分的功夫,在病的时候只剩下一分了。在病中练的十分的功夫,在命终的时候,就只剩下一分了。所以我们现在就是再怎么想再怎么演习,还是不能身临其境,死亡时候的恐怖和这种不安,唯有仰靠说大众围绕这个安心方法。这是最为实际最为人道主义,也是最有实践意义的。所以大家在这个愿文上要如是去学习,如是去信受,这是第十九愿。
那么我们再看第二十愿,叫做系念必得往生愿。这一愿就是比较简单了。但是这一愿其实是联系到我们刚才讲到的,至心信乐里边的一个回向心了。你看。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这就是等于说,对于十方众生,只要听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然后一心系念我国,大家要感觉到系念这种用词的精准。大家想一下什么叫系念?就等于说你有一头紧紧的拴在那不动,你在这边你就随便你怎么转怎么绕,总归你是紧紧的围绕那个。就像我们喜欢一样东西,追求一个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好像你全身心的世界所有的天地日月,你的生产作业等等,一切的意义,其实正在进行的时候,好像你不在他身边或者也不在这个事情之中,这个事件还没成功,但是你所有的意义,都是趣向于那儿,来进行表达体现的。这就叫系念。
就系念极乐世界,系念阿弥陀佛。在系念的同时,我们这里还讲到植众德本。就是说培植长养了很多的善根,福德,但是所有的进行时中,我们都把心,视野投向在往生上了。就是一切生活的价值,一切的善法功德,都是为了往生的。所以你看从始至终,这三条愿至心回向,欲生我国,就是欲往生极乐世界。这三条愿,都是说要对阿弥陀佛生起的信心,对去极乐世界生起了决定的想法,然后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当然在此之中你还有后半辈子的生活,那就尽力做好事,修功德。就这么个生活状态。
一旦具足了这样种种的这些,从始至终我们讲的这些法的话,那么最后一句叫不果遂者,不取正觉,就是不达目标不让你称心如意者,那我就不成佛。不成佛,可是阿弥陀佛于今十劫,所以今晚我们所言也必然是真实不虚,能够往生,就凭弥陀愿力。我们现在所缺的就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执持名号。这个我们就尽最大张力的把它做好,把它巩固。这就是我们往生的消息。往生没有消息,所有的消息就是这个消息。这个消息等你出现,明白了的时候往生的消息已经就出现了。
好,阿弥陀佛。今天晚上我们讲的第十八,十九,二十愿。特别是第十八愿,可以说是《四十八愿》里面的命根子,也是往生人的命根子。那么大家在这条愿力上一定要有这个原则就是既不多也不少。不能在上面有一点点,如果我们一多了就给净土法门设门槛了。如果我们一少了,就让净土走形了,就成了极端了。所以,希望今晚我们主要以第十八愿为核心的学习,希望大家在学习上还是要依照这个直心,真心,和愿力,来庄严我们的这句名号。好,南无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的讲法时间正好,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随喜大家的闻法功德,愿以此功德同生极乐国。好,下周再见。
(第七讲)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闻思讲堂诸位莲友,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南无阿弥陀佛!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请大家放掌。
各位同修,那我们还是继续《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学习。在上一讲中我们主要是跟大家讲到核心眼目《四十八大愿》十八,十九,二十讲了三条愿。当然从愿文的划分上来讲,我们一开始也给大家交代过了,它是从多角度,针对不同世界,乃至此方,彼方,法身,众生,乃至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的菩萨,所有的方方面面的来展开它愿力的内容。
但是我们总结一下。你想法藏比丘当时他是以自己因地开始向成佛之道迈进,所以几乎内容的全体体现无外乎就是在成佛之道上。不管你从开始初发心,乃至积功累德,到了净土以后继续修行,从此到彼然后一直的成佛之路,所有的愿力的加被和这些功德,全部体现在这条主线上,这个我们不要绕开也不要搞错。
今天晚上我们就开始从第二十一条愿讲起,那么这二十一愿是叫各具三十二相愿。就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些菩萨天人们,他从身相上来讲跟佛的身相是等同的。
那么我们先把今晚要给大家讲的愿文这几条,先给大家罗列的贴出来,请大家先过一遍。大家来看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你看刚才我们讲的就是这些愿文,针对每个万类众生,因缘,发挥所起的针对性都不一样。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我们基本上都是着相众生,除了佛菩萨乘愿再来之外。所以我们这个世界才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这个提倡和教导。但是虚妄之相它不是什么都没有。我们常知道说真如实相,是无相而无不相的,它是具足了一切恒沙功德的这样的一个现象,就是一切的状况,都可以发生,都可以成就,作如是理解。那么虽然一切的事情都可以发生,都可以成就,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在修因和证果上它一定会体现出一个在我们的评判标准中,肯定会有一个最圆满最具足的状态,那就是我们常说的佛的身相。常说的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在我们这个世界只有佛才能具足这样的相好,但是在极乐世界一切的众生同步具足。这也可以说是无差别,平等的极乐世界的一个功德。
特别是在我们娑婆世界你想修成这样的相,从修因证果要用一百劫的时间,用一百劫的时间来庄严这三十二相。所以我们常说的百福庄严,就是用一百个福报才能庄严一个相好。那么这一百个福报又是怎么算的呢?我们常说的百福自庄严。你比如说会治眼睛的医生,所有世界众生的眼睛都瞎了,他能够治好,这算一福。或者说所有世界众生都得去死,他把他们的命给救下来,这也算一福。就是一个相好,就用这么一百种福报来把他修圆满,才能感的这个因果。所以我们常一个词叫百福庄严就是指的这个。
那么修行相好,确实对于我们这个世界来讲,还是非常重要的。你想我们从自利的角度,就是自己利益的角度。虽然是虚幻之相,可是一切的行法,一切所感的因果,都是用相来表达的。为什么我们从人的有情相来讲,从我们的世间相来讲,你看为什么一定要三皈依呢?这也是相,皈依之相。为什么一定要受五戒呢?为什么一定要有在家,出家之分别呢?为什么又要受菩萨戒呢?从成佛的路上还有这样的一个大乘,小乘,大乘五十二种阶位的差别,等等这些,这都是相。
那么这些相的体现,他跟所行的境界是相匹配的。从自利,就是自己利益的角度来讲,我们常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是说无上的正等正觉的这个境界,就是体现集聚在这三十二种相中。所以假如我们的身相不庄严到三十二相的这个地步,无上正等正觉就不住在这个身相中。这不是刻意的说他有挑有捡,是一定修行的功德和这个相是相匹配的。所以说修三十二相来自我庄严,就是为了得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可能有点难以理解说这个无上正等正觉,怎么会住在相中呢?大家知道一切的功德,都是由相来体现的。
你看。如果说地狱的受苦逼迫相,就是由强大猛烈的五逆十恶业功德所住的。那么五戒功德,它住在哪里呢?就住在人的这种相中。十善业的功德它就居住在天人的这种相中。那么嗔恚的功德就住在阿修罗的相中。等等等等总归所修所得的法,与相应的相一定是同步的。所以我们说修行相好相好,它从自利的角度肯定是有这样的功德。所以从相上就可以看到他的心,这是自利。
那么从利他的角度来讲,一个相好庄严,表达法身所有的功德究竟圆满,让见者能够生欢喜心,能够生信仰尊敬心,知道他有智慧,有德能,可以崇敬。你看我们确确实实好多大德的这个德相庄严,是从修行中来的。可能我们修行人这个相还会变,都会变的。大家也都是居士这么久了,你仔细观照一下确实这个相会变。你从开始我们说发心皈依,修真实行,它慢慢就会变。特别是有一些发心出家,特别特别是有一些受戒以后,这个福它会迅速的增长的,持戒福德功德非常大的。
那么有时候一辈子修行到了老和尚,老师太呀,最后他的相打破了男女一切,都是一个慈悲清净的相。师太现的是丈夫相,比丘现的是柔和相,这都是跟修有关的。所以说相好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呢?如果在咱们这个世界,六根如果不具足的话,还不能出家。在佛陀的时代,迦叶尊者,须达多长者都是在佛的威仪相好的摄受下,才出家才做护法的。还有一些要害佛的这些逆子,结果他一见到佛陀以后就五体投地,连凶器都拿不起来,这都是属于相好的摄受力。这里你看既然相好如此的难得,所以法藏比丘在这里,他观照到他方国土的众生,为了修这三十二大人相,都是非常的艰辛跋涉的,非常的积功累德的这种漫长,所以他就用这个愿力来设,一旦往生到极乐世界,即刻就现果报功德,果上的功德三十二大人相,就具足了。
当然对于佛陀的圣相我们也作一个了解,我们常说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三十二相是主要的,每一相每一相。八十随行好就是每一相上又是表现的怎样的一种特质,怎么样的让人觉得生一些随喜心。大概我们介绍几个,我们了解一下。三十二相就时间关系不一一给大家说了。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相,尝试着对比一下,看看你在哪里比较突出,可能你过去这个法就修的比较好。
你比如说从第一相,叫做足下平满相。就是佛的脚掌他跟乌龟的腹部一样,他是平满的饱满的,不是非常的凹进去的。这个相就看我们大家试试看我们的手掌,脚掌,是不是平满的,这是由于过去建立了坚固的誓愿,所感的功德。第二相叫足下千辐轮相,就是在脚下面有一个千轮宝,这样一个用肉的脉络纹相显现出来这么一个千轮宝相。可能我们到外边去朝拜,或者什么,都会看到说这里有大佛足,大佛足刻下来,西安的大雁塔就有。这个佛的两只脚印下去,中间有一个千轮,这样的一个宝图案。这个相就是布施了种种的资财所感的。还有第三个也是足下的,就是后足跟是广大的,脚踝他是饱满的非常隆起来的。这个就是不轻视别人,所得的果报。
再比如说佛的手指是非常细长的,我们每个人的手你们看一看,手指又细又长,像莲藕一样,这样的一种,这就是过去用正法不断来救度众生,所感的手指细长的相。而且还有指尖有一种幔网,我们现在想想,好像跟鹅呀鸭子呀,你看鹅的那个掌它中间不是有连的那个幔嘛,就是说没有像人的手掌这样十指隔开。佛的手指张开的时候,他是有幔,就是网状的有一种发光的,这样的一种殊胜情形。这个相就是过去没有去破坏别人的眷属,所感的功德。这是很难修的,其实手指间的这个。再包括手足柔软,这就是过去上妙衣服供养父母师长,生病时亲手为他拭洗身体,所感得的。比如还有一个叫垂手过膝,膝盖,就是两只手立正挺胸的时候,手垂下来能够长得过膝盖。这也是非常难得,这种相是过去没有我慢,好布施,不贪着,亲手下行布施,所感到的功德。这叫作垂手过膝相。
而且佛的身上的一切毛发,从头到脚都是右旋的。他这个颜色是绀青色,这是由行一切善法,能够让一切的有缘众生瞻仰而起欢喜心,所感的功德。像皮肤润泽,就是皮肤非常细,非常薄,没有杂染的这些东西,这是以清净的衣物,房舍,楼阁等等布施供养于众生,远离恶人,所感的功德。还有佛的上身是宽的,像狮子一样,上身非常的魁梧,这是等于说不两舌,叫人仁和,少斗诤等等这些所感的殊胜之相。总归等等等等吧,中间还有一个,应该就是牙齿。牙齿有四十颗,佛的牙齿有四十颗平满像雪一样,这也是过去口业守得非常好,两舌恶口,嗔心等等,修习平等慈悲。再比如说他的舌头,是广长舌相,应化佛。
你比如说两千多年前的释迦牟尼佛,就像他这样的身相,这属于应身佛。他的舌头伸出来可以覆到发际,非常的薄软。这是以大智慧回向法界,所感的相。就是这个相,一旦具足了广长舌相,能够灭一百亿八万四千劫的生死罪,能够听到八十亿佛菩萨给他现前授记,就是修到这个相具足的时候。那么最后一个相当然就是我们说的无见顶相也就是肉髻相。肉髻相就是头顶上有这个肉隆起来,这是过去修善法所感的功德。这确实是无见顶相,在经论里边形容的像春山吐日一样,往起隆起。当时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印度的蓝毗尼的时候,蓝毗尼神是他的养母,就是给他接生下来,一直抚养他。这个蓝毗尼神,他其实已经是登地的菩萨,八地的菩萨。当时想看太子的顶相,为了看太子的顶相,他用八地菩萨的神通上到无量恒河沙佛世界,都看不到释迦太子的顶相。所以你看无见顶相这是最圆满的,也是最不共的相。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我们自己也都知道说这三十二相,什么样的因,感什么样的果,具足什么样的相,一切一切都是要外相来体现的。那么这里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的愿力下,现前就得这三十二相。所以大家想为什么叫一生补处,三大阿僧祇劫叫三祇修六度,一百劫种相好。就等于说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连百劫种相好成佛的末尾,都在佛的加持下提前具足。直接为什么说,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在这面面俱到的这样的一种相,这样的一种心地中,同步发挥往佛果上迈进,而且是快速的迈进。这就是弥陀的愿力,第二十一愿,一切往生者都具足三十二相好。
好,我们再来看第二十二愿。二十二愿是一个可以说内容非常丰富的一条愿文,也让人读起来非常有加被。确实我那会读到这条愿力的时候,觉得说真的是太殊胜。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就是说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不但照顾到他往生后在娑婆世界的这种下的可能,他还让往生到极乐世界,速速的增长现前功德。所以说这一愿,等于说我们知道往生净土五经一论里边,有一部根本的论典叫《往生论》。《往生论》里边等于说我们在回向的时候,叫做往向和反向,往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往那儿往生。反向就是回到娑婆世界,来度化众生。就是我们的回向发愿往生,要带着这两种同步的内涵。所以常我们说不但要发愿而去,还要乘愿再来。那么在这样往生者的人群中他有差别相的,有的到了极乐世界以后,就一直在那要成佛,再度化。有的他到了一生补处再度化。但是有一些众生他本身就具备,猛烈的菩萨种性的这个习性。
所以你看这里讲到说,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那么来生我国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究竟必至一生补处,这是打保票的,没有问题的,你就在这儿修行快速成佛。但是还有一些菩萨呀,他的愿力非常大,你看因为是菩萨种性必然有本愿嘛。所以说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他根本的誓言是在为了度化众生,为了回入娑婆度化众生。所以这样的菩萨,他一旦往生以后,他迅速就回到这个恶世界来度化众生。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人家这种度化众生,叫做自在所化。这种自在所化等于说,本愿就是自愿的放弃了在极乐世界现前的享受型修法,他要在娑婆世界行这种慈悲型修法。但是我们要知道人家这个,就跟地藏王菩萨一样,他到地狱去救苦不是去受苦去了,他是去救护去了。
我们在没有往生之前,基本上都跟犯了罪有贪,嗔,痴,就会有因感果。那么就跟坐牢一样,你坐定了你出不去。那么人家来就等于说人家没有罪,是为了探监,探狱,在监狱里来探望这些受刑的人,所以来自愿,本愿。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所以这个还是有根本上的差别的。那么为了众生故,那他可以说是为了修福慧圆满资粮,就会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所以我们想想这些就是说。这一愿成就的其实是,比较精进度方面格外的一些菩萨众。为什么呢?因为精进大家都知道,六度里面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那么精进度里边他是有差别的。我们常说精进不懈,有被甲精进,有摄善法精进,有饶益有情精进。
那么这里讲到的菩萨游诸佛国,修菩萨行,具体的过程他们就是积累以精进为根本。像被甲精进就等于说菩萨度众生的时候,在生死苦海中,就像一个勇士去打仗一样。他在敌人,为什么叫做敌人?因为都是生死,都是魔的子孙,那你去救度他们,真的就跟敌人一样。如果你弄不好就他们把你度了,不是你把他们度了。所以比喻这个时候就是被弘誓铠,就是被着一个战斗的铠甲一样,这样的话精进勇悍的这个菩提心,才不会退,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退心。要用这种坚固誓愿铠甲,所以叫被甲精进。如果没有这个被甲精进的话,很可能有一个非常妙的比喻。就像那个鸭子,鹅去游泳的时候,虽然浮在水里边,它是由于这种精进,他不断的这种菩提心的长养,他不会被水把它的毛给沁透的,叫被甲精进。
摄善法精进,就是指的在一切善法上。比如说去圆满布施,圆满持戒,圆满利益众生等等,都是让他圆满的去完成,勇猛精进的行持。因为你摄善法精进,就是我们行善他不是时时刻刻能提得起来的。***都说过了,做一件好事不难,做一辈子好事可难了。这都是我们众生的本性,天然心理,所以这里叫积累德本。积累德本就是指的摄善法精进。那么度脱一切就是指的饶益有情精进。饶益一切有情度脱,安置在涅盘彼岸,脱离生死苦海。所以说这里整个这一系列,其实主要就是说菩萨的精进不懈。正因为如此的精进,他才能够有这个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的发心。如果你没有这样强大的心力,你是根本精进不起来的。
诸位咱们都是修行人,都知道这个精进有多难呀。懈怠是一种天然的状态,有时候我们真是久而久之呀,这种退心自己是管不住的。这需要不断的祈请三宝加被,佛菩萨支持,护法龙天出手。那都有时候是进三步退二点八,差不多能留两分就不错了,很多时候是这样。特别是身为凡夫,他的心念是无常的。我们做一件事情,很难就是一直这样进行,做着做着他一定会生疲厌心。你看为什么有时候就是说要能安忍,包括我们讲法,包括我们来闻法,包括我们每周如约而至在星期三,包括我们一听请合掌,大家一起来念三称本师,无上甚深微妙法。就是这些东西,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新鲜激情,觉得有加被,久而久之你会疲厌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精进心起来,用佛法的正知见,始终提携自己说,我的反面的想法是错误的,是损毁我的法身慧命的。那么我们一直坚持这是正确的,哪怕有时候心里不太愿意,那也在行为上先把它不要断。行为上一断了,心里一塌了,这就真的是彻底就走远了。所以就不能叫做被弘誓铠了,就不能度脱一切了。
那么你看愿文里面说,这样的菩萨他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他所修的这些法就是非常的殊胜,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到十方去供养佛。开化恒沙无量众生,这是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那么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倒也罢了,他是有技巧的。第一个是使立无上正真之道,第二个超出常伦,诸地之行,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两句话就可以说是有密意的,为什么?一到了极乐世界的菩萨众以后,他再回身去度化众生时候,他一定是带着净土法门为根本的度化的法宝和手段去的。为什么?首先是使立无上正真之道。什么叫正真之道?成佛之道。从相信因果,知道轮回,要求解脱,了生死,最后得涅槃。这就是使立无上正真之道,就是他们在他方国土里边开化众生的时候,一定要先让他们把这种知见先建立起来。建立起来以后再进一步引导超出常伦,诸地之行。什么叫常伦诸地呢?就是在我们这里,比如说咱们娑婆世界,我们修行成佛。这段时间一直给大家在讲,说有五十二位的阶次,一地又一地,次次的,这个每一个地步往每一个地步往上修,这是叫常伦,就是这是常法。都得这样,不能出这个。
我们常说的伦就是天伦之乐的意思。就是在这儿大家都是这样子的,必须这样子的。但是从极乐世界往生的菩萨,再回过去度化众生的时候,他就可以弘扬净土,是超出常伦诸地的。他把净土的教法,横超法直接带到娑婆世界来,进行演绎。他方国土去进行宣说,这样才叫做超出常伦,诸地之行。所以说菩萨往生后再乘愿回收的功德来讲,就是等于说这样的菩萨,其实他一旦往生了以后,首先他是究竟必至一生补处,他的主修道场都在极乐世界,必竟成佛。那么分身散影的道场就在游诸佛国,修菩萨行。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供养佛也罢,开化众生也罢,立正道也罢,甚至宣说净土也罢,但是所有的这些功德体现在哪里呢?你看最难的最可贵的是什么?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不这样我就不成佛。什么叫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就是他以极乐世界的主修行道场,再散影的到他方国土去修行,同步的时候当下就修,在我们这个世界最难修的普贤十大愿王,普贤之德。
确实我们这里太难修了,你说从礼敬诸佛到普皆回向。我们倒着来说普皆回向,我们能普皆回向吗?我们总是舍不得那一点功德生怕回向完了,一定要留点给自己,给自家眷属。普皆回向就是说我一点都不要,全部给众生,平等的给众生。我们有时候如果这样发心的时候,心里还得咯噔一下说,啊呀这就没了,舍不得了。
你比如第一条礼敬诸佛。我们当然在礼佛,都给大家说先开始多拜佛。皈依的时候首先要迎请十方三世,佛法僧三宝。那么我们在礼佛的时候,我们礼过去佛我们知道,过去的燃灯佛,迦叶佛,也可以。礼现在佛我们也能做的到,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设教教主,阿弥陀佛在西方正在说法,都能礼,可以礼。但是礼当来佛能不能圆满就不一定了。
可能当来佛弥勒佛,我们能圆满说一心顶礼,当来下生弥勒尊佛。问题是未来佛,一切我们现在现前的众生,都属于未来佛。你能礼敬的下去吗?你能知见上把他平等的说,过去的佛跟未成的佛现前众生一模一样吗?像常不轻菩萨一样。你说可以礼敬一切诸佛,现前的这些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那好可能跟你比较亲密的,或者说不太搭界的,没有什么利益关系的。但是最最亲密的你能礼敬的下去就不一定了,你的冤家仇家你能不能礼的下去,就更不一定了。所以说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光这个礼敬诸佛,普皆回向乃至随喜赞叹,我们常说随喜赞叹,是多没有成本的一个修行方法,做不到。天生的这种嫉妒心就是做不到。什么事都随喜,平等的随喜那就更难做到。
但是这一切在极乐世界,全部能够做得到。因为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设进去了,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就是往生到极乐世界菩萨们的总体的这种精进修法。所以这一条愿,可以说是菩萨现起刚才所说的还向所得的利益,不管是住在一生补处的这种地位,还是说到他方无量的世界随顺众生,都属于现前修习普贤之德。所以这样的情形,等于说在他方国土,特别是在娑婆世界几乎是没门的,所以超出常伦,诸地之行。我们要每一句每一句体悟这些教法,这些言教。甚至四个字的这种形容,他里面就密含了好多这种不可思议的跨越和净土根本称性的功德法海。所以这叫菩萨一生补处愿。这样的甚深法门,这样的修行境界,如果说就我们现在没往生,还在求往生之前,这样还能不能往还再说的话,确实是不可思议的,是不搭界的。就是几乎是提鞋都没有资格,设想都设想不来的。但是一旦成功往生了,就持平了,就具足了。所以说这是二十二愿。
我们再往下看二十三愿。二十三愿是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量,无数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这个就等于说,开始刚才的那一愿算是总愿,从第二十三愿开始是这条总愿的分说部分,接下来的这几条愿。你看前面讲到的说供养十方诸佛如来,这是第一句。那么这里就开始讲到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所以这里讲到的前提条件大家不要忘了,还是承佛神力。什么呢?就是阿弥陀佛的愿海功德。一入愿海这种与佛同俦,就是跟佛的境界就同步了,虽然你是个凡夫,跟佛的境界同步修。大家不知道能不能会的上来。这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在我们这简直不可思议的,所以常说果海因缘,因缘果海是相通的,就在这个法上见分晓。
你们看,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这个世界,什么情况下知见与佛同俦呢?前几天刚刚在楞严的法会上,我不知道这里听法的有没有在听楞严,应该有。讲到天台的六即佛。天台的六即佛,是从凡夫修到佛的六个位次。那么理即佛名字即佛是头两位,到了名字即佛的时候,就等于什么呢?明心见性了。这个时候如果说在教法上来讲叫做大开圆解。这个大开圆解我们通常所形容的就是他的知见跟佛是同俦的。这个知见是很重要很重要,怎么能够说与佛同俦知见如此重要呢?禅宗门下特别讲究见地,其实不仅仅是禅宗,我们学佛也特别讲究这个见地。
今天晚上我还跟另一位大德法师在商讨。我说确实现在现阶段,只能我们以这样共同的一块往前走。他也说,说我们现在讲法很多时候是什么?以知为见。他说真正的要以见为知。什么叫做以知为见呢?就是说要以我们现在所看到这些书上,佛门中的这些祖师爷们,或者说他们这些大德菩萨们应现,他们以他们修行功德所见到的那个层面,那个境界说出来的一些见解。但是这个见解我们还没证到,没悟到,那么我们就只能随顺着佛菩萨的教言,祖师教言去知道他们的见地,这叫以知为见。我们只知道他们的见地,我们就当作我们的见地。其实我们不像他们一样是真正知道,见到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见地在我们来讲,只能算知识。很多时候大家其实也知道我们现在的讲法,就是这个水平。只能结个因缘,法缘。然后了解了以后,可能种一个很好的种子,相续中把这个闻法的功德相续下去,那么会有好的增长,真正的见慧把他给拔出来,见地,见到了。但是现在我们还是以知为见。
但是真正的这些祖师们讲法,他是以见为知的。就是以他自己所悟,所证的这个境界,作为所知的表达,让我们去领解。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说知见开了,开了智慧就知见与佛同俦,就跟佛的知见一模一样了,不管是从知从见。但是我们这个世界虽然你跟佛的知见同俦了,修行人你还得从凡到圣慢慢的去修,你一点烦恼还没有断呢,你得对治习气慢慢的向佛迈进。
而净土这个愿海你看。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遍至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这是只有佛才有的功德呀。如果说从行为上来讲,这是究竟圆满的佛,才能到无数无量那由他诸佛国者,现前一念顿见嘛。大家为什么说,你看说打破时空以后三世现前了,时间打破三世现前了,空间打破了十方现前了,所以十方三世就像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所形容的境界一样,这个时候全在佛的觉行圆满中显现了。那么这样的功德,由佛具的功德,一个往生的凡夫就在佛的愿力下,跟佛一模一样的具足这种修行功德。
所以我们这儿的凡夫开悟了,知见与佛共,行为还是凡夫。在极乐世界这样的凡夫开悟了,不但知见与佛共,行为也与佛共,这样的加被力。由于这样的加被力才能够具足说。一食之顷,能够遍至无数亿那由他诸佛国。一食之顷就是其实他并不是说,真的吃了一顿饭的功夫,你的速度那么快,而是一念的现前,一念心海就具足了这样的功德。真正我们这儿开悟的一些大德讲过一切的万物就如凌空影像。就像《楞严经》里《圆通章》说了十方诸佛国土,周遍圆明的。像净琉璃内悬明月一样,这样映澈表里的。所以我们想一下这种圣功德,佛功德,一旦往生的凡夫,就能具足这种修法。我们在这的话不要说具足这种修法了,这种想法都想不起来,这种境界我们都设想不过来。但是阿弥陀佛不这样他就不取正觉。所以这叫做普供诸佛愿。
大家记住,国中的菩萨往生了以后,我们就可以随时一念亲近十方三世,无量诸佛国中,诸佛菩萨和他们的清净海众。乃至他们那里的,说实话还可以客串一下。去他的佛国里面帮助这些主教的佛菩萨们,去度化一下众生。在他们的国土里面,可能有的众生还没有得度。那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随时就可以去他那儿去客串一下。就像经文里面不是有时候描绘,释迦牟尼佛讲法的时候正在说什么法门,然后他方国土的佛就知道了,会对他的上首菩萨说,往东方多少多少恒沙诸国,有释迦牟尼佛正在说《法华经》,正在说《圆觉经》。然后这个菩萨就来了,启问呀,领受呀,一唱一合,还让本国土中的这些未得度的弟子因此因緣而得度。这都在往生以后可以做到。为什么?能够遍至无数,无量亿。
大家要知道这个遍至,不是说从一个到一个,从一个到一个那累死了。像我们现在人你说从天安门赶到景山,再从景山去国贸到王府井,你一样一样的,不要说坐公交什么的,你跑去,开着车连一点都不堵,你也得有时间性呀,一个一个的去。这里的遍至就是指的十方为一,一为十方。整个这里打通,不动本座而起身动作周遍十方,这样的一种境界。所以才说跟佛是同俦的。不动本座中起身动作,这是第二十三一时普供诸佛愿。
第二十四叫做供具自皆如意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就是说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在他方供养诸佛的时候。你像我们的话现在到庙里面去供,一定是大包小包的带着,采买一些供品,请一些供具,法宝然后供到道场里边。那这一念顷到十方国土,随身带着的话得带多少呀。怎么办呢?现其德本。就是在诸佛前现其德本,如果你想供养什么就会出现什么。即刻应念即至,悉皆如意。就是需要供什么,就去供什么,如果不这样的不取正觉。
这个可以说就是法藏比丘他是怎么来设身处地。他用他的修行的时候用法眼看到,他方国土有一些众生想供养佛,但是他没有这个供养的资粮,也就是说没有东西。那么有他方国土的一些众生资粮是具足的,但是他没有福田,不在诸佛前。大家知道我们常说佛的十号叫应供,如来应供。这个应供跟阿罗汉的应供还是不一样的,佛叫做全应供,全功德,也就是真正九法界的福田。唯有佛是天中天,圣中圣,最大的福田,所有的福田中是最殊胜的。所以有的时候一些国土里面说有这个福田,佛在,但是他没有供养的资粮。有的世界里面是有供养的资粮,没有佛。如果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那么就不会生起福慧圆满的功德。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看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都能够如意,就是需要想供什么,马上就现前了。那大家想为什么要说现前如意,而不是带着呢。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我们都知道所供养之具叫四事供养,就这个供养三宝特别是僧团来讲,供养医,药,卧具,饮食等等这叫四事供养,衣服,卧具,饮食,药品。那么有时候我们在道场里边也有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及至有时候我们去看到有一些幢,幡,缦,帐,等等道场里的庄严具,这都属于一种供养,确实是如此。就是这个供养也是要因时因地,因发心的。你说我们这儿的供养是因为我们这儿要吃饭,所以说就要饮食供养。那我们这儿要生病,所以就要医药供养。他方国土如果说人家那不是用咬着吃饭,不吃饭怎么办呀,不生病,都不生病那你供养药品是多余的,这是添乱了不是去供养了。或者有一些地方的话,人家自然衣食具足的话,你就不要去供养衣了。在这样的国土里边,我们这儿的这一套供具就不流行了。
所以真正这样的为什么叫现其德本。就是从他的修行功德中显现,所对的境在哪个国土,流行什么供具,他就现前什么供具。在哪个佛前,供养什么如法,他就显现什么供养。是这样才叫做诸所求欲供养之具悉皆如意。因为他方国土里面没有这一套。只能在当时的情形下,到这个国土里边,供养他国土里边,所流行的这种供养这才叫做悉皆如意愿。
说到供养特别也多说几句吧。你看这里讲到的这个供养之具如意者,就是我们刚才说了嘛,要因时,因地,因情况来供,要看我们的发心。也不说极乐世界的菩萨,就咱们这个国土,你看我们现在供养,有时候就是这种发心他可能也做了好多,但是发心不细,要么是他出了钱,弄的这个东西很粗糙,他也搞不清楚。要么就是说,供是供了,就不到位,中间散落了很多等等,这都是我们现在现前,人的一种漏劣性吧,出现的这种不如法。或者是有时候,供的也不需要。你比如说这个地方很多他都用不了,你还继续供,供的弄的好多都放坏了。这都是属于不是说刚好,这里讲到的说,所求之欲如意给供的。
我记得我有一次去终南山的时候,终南山有一个延寿寺,在延寿寺里边有一个很老的古庙的小殿堂。那次确实是把我真的是很感动震撼吧。庙堂里面佛像也非常的奇旧,所供养的这些幔帐等等也点了灯,就是很古老的一个庙。那个佛像都说白了说实话罪过的说了都不怎么庄严,都是以前泥塑的佛像。但是就在佛像前的前面的顶上有一个手工,就像这个四方连续文一样一样的一格子一格子这样,每一块布颜色都不一样,连起来了整个大概有被面那么大。每块布虽然颜色不一样,也很旧了,被香薰尘埃熏的很旧了,风化的好像你拿一下就能撕破一样那种感觉,像出土的一样。可是每一块上面,都用手工绣的吉祥物,宝瓶,寿桃,乃至等等就是这些,然后四边还非常精细用以前像我们缝褥子一样有边,黑的边,中间是彩色的,相信那个幔帐已经很久很久了,但是依然供在那里。当时我看见这个才想起说,这确确实实才叫做功德无量。我们现在好多时候供是供,但真是功德有量。不用心不能说不发心,是不用心,或者说没用对。这就叫不如意嘛,这里讲的。
你发心者也不能如意,受供者也不能如意,这件事情也不如意。但是极乐世界的这种供养法,都是到哪个国土该供什么,如法,正好雪中送炭,该供的都能够现前如意的显现出来。所以每一件供养,每一次供养他都是非常圆满的叫做供具自皆如意愿。这是第二十四愿。
那么今天我们还能讲一愿,还有一点时间,就是菩萨演一切智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这句话比较短。那我们来看,前面还记得刚才头一条开始,第二条讲的愿就是一生补处愿。他除了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外,还有一个叫做什么?开化恒沙无量众生。那么你要去开化恒沙无量众生,那不是说光供养就行了,你得干什么呢?得说法呀。这就是法藏比丘看到有一方的国土里边,虽然这些菩萨们能够供养,但是他说法的能力不足。由于这样这个供养就不能够圆满,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以他就一定要为了让供养的最高层次,法供养显现出来,那么他就加持到说,一切往生到极乐世界菩萨,都能够演说一切智的能力。
一切智,这是佛的究竟智慧。这个就是有一个名相上的差别我跟大伙说一下。一般我们都有三种智,叫做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一切智是指的阿罗汉的智慧,道种智是指的菩萨的智慧。只有一切种智才是佛究竟圆满了,具足了一切智和道种智,同时正反可以灵活运用的,这样的一种智慧。但是这里的一切智,并不是阿罗汉具足的智慧,而是就指的佛具足的这种智慧。梵音里边大家可能知道,梵文里边把他翻译成叫作萨婆若。就是有时候又叫老般若,我们汉文里边有一个就是也常说的话,但是也比较好像口语一点叫做老般若,就叫萨婆若。也可以叫后得智。
那么这个一切智,他的这种智慧,就是说如实的了知一切世界,一切的众生界,乃至有为无为法中,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这些因果差别。那会儿有外道就对佛的智慧不是有质疑吗,他就在一个林子里面划了个圈,就问佛说,你说这么多林子里面有多少叶子?当时释迦牟尼佛就告诉他有多少多少片叶子。后来这个外道偷偷的把另外的圈外面的,又拿了些叶子给加进来,又问说,那你觉得现在有多少呢?这佛就说,现在比刚才又多了多少叶子,说的连一片都不差。当时外道就为佛的智慧所折服了。
所以这里来讲,其实从总相上来讲叫做一切智。别相上另外一种称呼叫一切种智。是这样的一个智慧。那么这里就由于具足了这样的智慧,才能够说法无碍,具足种种的辩才。我们说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都具足了这样的一种智慧。那么法藏比丘在成就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时候,他就说,如果到了极乐世界的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就是到我这儿立刻就要具足这种说法的功能,具足诸供养中法供养最的功能。
这样才能够圆满的真正意义上去开化恒沙无量众生。大家要知道开是什么呀?就是给大家开佛知见。化是什么?就是度化他入佛之道。那么你要让他开,要让他化,那只有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就得讲法呀,得说法呀。那这种说法,你除了要有因缘之外,你得要有智慧的折服。那智慧的折服,一切的众生这不光是针对咱们娑婆世界。他方国土里边有的这些众生们,他天性很可能人人都是阿罗汉。在方便有余土里边,就所有的众生都是阿罗汉。那你在那儿去度化,摄受他往生极乐世界,那你必须要有一切种智,就是这里讲的一切智的功德,你才能把他摄受住。否则你还是凡夫智,你去给人家阿罗汉的智慧,你能够开和化嘛。你自己都没开,没化。所以说一旦往生到极乐世界,才可称之为究竟圆满的具足开化恒沙一切众生的功德。
你看这里的话,这几愿我们再往前推一下,就完全跟前面一生补处的这条愿力是相吻合的。看说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如来,开化众生,那么无非就是让他们立上无上正道,修习普贤之德。后面我们讲的从二十二愿开始,几乎二十三,二十四都是他的分愿。就是前面的这条算做总愿,这条是分愿,进一步而说的。
那么今天讲的这几愿的内容,如果说摄这些,像我们这个世界初机众生来讲,他都意识不到这些愿的珍贵之处,就是往生后这些福利能够意味着什么。那如果我们对于教理,修行用过功夫的人,都知道说能够一入极乐圣境,即刻就现前这种,佛的果地功德的行法。以凡夫资历来修佛之行法,这永远都是一个极乐世界的主旋律。这种主旋律,一直要唱到我们究竟成佛的时候,持平了以后他才停止,因为不需要了。可是这样的主旋律几乎在我们娑婆世界,就是根本没有这样的教法。就是你想出来也达不到。但是在极乐世界全体现前。请大家生起稀有欢喜心来了解,在弥陀愿力下面的这种种的加被,殊胜的这种大跨越功德。当然这一切说是说得视野这么高,都是要我们得脚踏实地的去往那儿走。这所有今天讲的愿力,前提是什么?都得往,都得生。往生不了是不行的,得不到这好处。那要往生就得用真心,深心,至诚心的来去念佛。在信愿的基础上。
前几天的备课,也看了一些大德的开示讲到。有意思,也跟大家说说。看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因为现在大家有的也在实修群里边,每天回向,一天多少。有的我们也会拿着计数器,念佛珠,有的念佛珠还盘的挺好的,真的颜色也很深了光溜溜的。那么尽量避免口念弥陀心散乱,泛泛悠悠的这种念。当然这样念也是有功德的,但是它能不能在往生的时候起作用就不知道了。为什么呢?佛门里有个公案很有意思。说有一个人一直念佛,结果往生了以后,到了阎王那儿了。他觉得说他老念佛怎么到阎王老爷这儿来了。然后阎王老爷就把他念的佛号,就给他阿赖耶识,取出来就像麦子一样,说抬一个鼓风机把他念的佛号给吹一下。吹的时候呢,所有的这些佛号,就跟那个搓下来的麦杆皮一样,都被吹走了,里面只剩下一棵麦子,就只剩下一句佛号是管用的,停在那儿了。最后调查了一下,记在生死簿上说他念这句佛的时候呢,当时来了老虎,在野地里碰到老虎吓死他了,被追上了,赶紧下意识的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因为害怕真切的念出来了。其他的都是虚念的,都像麦皮一样被吹走了,就剩了那么一棵。
所以我们在学习《四十八愿》的时候,不但要向往极乐世界往生的这种乐,还要思地狱苦。乐和苦永远是敌对的,你能得到怎样的好处,就意味着同时有同步的危险,看我们来怎么样取舍,欣厌。好,今天我们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一起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随喜大家,再见。
(第八讲)
各位莲友,各位同修,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南无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
各位闻思讲堂的同修们,大家吉祥。今天又是周三,又是十五,我们如约还是来一起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那么特别说明一下,今天又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涅槃的纪念日。我们常说,佛不出世众生的眼睛都是睁不开的,所以把佛叫人天眼目。有这样的一种圣人,能在我们这个世界来示现。那么在他的教法辐射范围内,就意味着可以说是这些众生的一种福祉。现在我们虽然生在佛后,但是能跟佛法的世尊所说的教法还能相应,有这个机缘,所以想想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那么在两千多年前的今天,我们知道去过印度的人,大家有的人去过。去过印度的人去过双树林间,都知道有一个叫拘尸那伽的地方。那么我记得我们那会儿去参拜的时候,全球的好多各个国家的佛教佛弟子。有的也是四众弟子由师父领着,有的是完全是出家的僧团,全部去那儿参拜,那个地方有一尊佛的涅槃像。我记得我们那会去礼拜的时候,进去了以后,因为都是中国佛学院和普陀山佛学院的法师,真是不到那个情境中,感受不到佛涅槃的这种,我们常说的这种人天悲悯的那种心情。
那会好像是三十多个师父吧,一起我们拿了一个,黄色的这样的一个盖被。因为佛的涅槃像他是吉祥卧,所以大家就绕着先念《心经》完了以后,绕着又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最后就是领头的大法师们从两端,一人拿着就把这个盖被从脚下一直拽着到脖子,这样的给覆盖在佛陀的身上。当时的那种来自佛陀圣地的加持,释迦牟尼佛法身常在的这种感应吧,和身为佛的内子,因为必竟是出家人嘛。这种心境真的是身临其境了才能够从心底里生起。
所以你看一晃又到了我们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了。大家有的也许读过《遗教经》,还有《涅槃经》里面的内容就更讲得详细。但是我们今天如果说从净土的角度来,更为觉得稀有难得。如果释迦牟尼佛在涅槃之前,几乎半生的时间都在弘法。我们说的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成道以后就开始弘法,一直到最后涅槃的时机。那么想想他在这三百多次的讲法中,如果不在方等会上讲净土法门,说《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成就了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
那么我们今天在此时此刻,所有我们讲的这些内容,大家要知道是我们不得而知的,没有机会知道的。特别是能够说,在遗教法中还能够把横超法能够学习到手,用在心里,最后能够成功的往生。在这个大世界的成住坏空,辗转这种大轮回中,你遇到佛能够出世,有这样的教法给我们奉行,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阿弥陀佛!
所以说我们现在在学法的时候,一定要真的是受持。这受持法特别不容易的,你看弥陀的《四十八愿》里面就是,几乎每一愿的内涵都有让我们受持的功德。所以我们说来学习《四十八大愿》,在今天来讲可以说是更为的有一番意义吧。请大家忆念本师的恩德,追随本师的教法。
好。那么我今天开始要讲到从第二十六愿开始,菩萨得金刚那罗延身愿。那么在此之前,前几愿上一愿讲到供具等等,就是一切围绕着供养,被弘誓铠,供养诸佛,开化众生这样主题讲起的。那么其实我们今天的这几愿的内容,基本上也还是为被弘誓铠而服务的。就是前面的那条总愿上面的分愿,愿愿都是为了上求下化。那好,我们今天先把这个愿文给大家贴出来。
大家来看第二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这就是说假如果我成佛的话,我国土中的菩萨各个都有像。那罗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常说的金刚力士。金刚力士这样的体魄,这样的身形。如果说这一愿不能满足的话,那么我就不成佛。大家要去过五台山那儿还有那罗延窟。佛法里面那罗延是力士的意思,金刚力士。金刚表示不坏,坚固。你看我们在学习《金刚经》的时候,就说金刚不为一切物所坏,能坏一切物。所以大家如果去看到,应该是河南的龙门石窟的话,那个大佛旁边就是唐朝开凿的雕像,两边就有金刚力士,身形可以说是慈心怒目。整个形象一般都是以肌肉发达,还是以人的这种形象,穿着都是这样的,武将这样的身形来表法。
为什么这里要讲到说得那罗延身呢?因为在前面我们开始讲到说要被弘誓凯,积累德本的话,那么大家要知道,都是修行人都有这个感触,一定要有一个坚固的身和心。如果说从一个凡夫来讲,无始劫来我们几乎生生世世培养的都是软暖情见,而且我们所遭受的又是具足了生老病死的五阴四大业报身。他既不是法身,也不是修行的万德万行的果报身,他是一种轮回的业报身。
所以这个身体他是既染污又脆弱,在上面可以说我们赋予了太多的是非吧。在是的时候,就是在顺境的时候,我们所有的触觉,感受,一旦中计了我们就软了。就是学佛最害怕的说幸福美满。说实在的如果一个人,能够软暖的这样的幸福美满的生活到老的话,也是没有福德的一种表现,是非常可怜的,因为他没有出离心,遭受不了逆境,练不出来迎刃而上的道心。
如果我们在逆的觉受中,那往往就有打击,报怨,回不过神来。最后自己把自己击倒了,就是退了,没有力量了。所以为什么说叫做软暖情见呢。那么你想想一个修行人在自己前进的步伐上尚且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勇猛坚固的身心力量的话,怎么能在生死海中去度化众生呢。所以说这里的金刚那罗延不仅仅代表是身形的坚固庄严,也代表心性的精进勇猛,不退。这是国中菩萨在第二十六愿里面所具的功德。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我们都知道,不管是自修也罢,度众生也罢,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国土里面,大家来修行佛法,有一个外缘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护法。你看在我们这儿如果道场里面都得供护法,特别是在藏地的话,这些威德金刚,玛哈嘎拉等等这些。那么从咱们汉地来讲,最为人所熟知和缘份深的就是韦陀菩萨和伽蓝菩萨,特别是韦陀菩萨。
那么如果说从这个角度来讲,生到极乐世界的天人,也就是说他是不需要护法的。为什么呢?自身的身和心,就具足了护法的身和心。也就是说修法者和护法者同具足坚固功德。那么这个殊胜来讲的话,确实是在咱们娑婆世界就不能比的。你看一旦生到极乐世界的天人,如果说得到金刚那罗延身的话,那就等于说他们的金刚之身心就具足了。本身当体自我自性上就具足了护法的功德,是这样子的。所以确实护法很重要。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当体自我具足护法功德,这对一个修行者来讲的话,那就等于说是外护和精进勇猛的心就具足了,不会退了,不会软了。
你看在咱们禅门里边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典故,就是高峰妙禅师那会儿是个大修行人,他的成就非常高。但是他在修道的时候,也是遇到这么一个情况。就是容易犯困,老是昏沉的不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打坐的时候自我为了对治,就心里想把命豁出去吧,他就在悬崖上去打坐。在悬崖打坐的时候,还是抵制不住这个昏沉的习气,打盹。那么刚开始的时候呢,在悬崖上一摔下去就没命了,还能摄得住身心。慢慢久而久之了又把这老毛病犯了,有一天终于一个盹打下去掉下去了,掉下去万丈深渊,心里想说哎呀这下就死定了。掉着掉着快要掉下的时候,突然感觉到就是被一个护法,金刚力士一样的给接住了,把他救下来了。
他就很欢喜的心里想,你是谁呀?结果这个力士就说我是韦陀,韦陀菩萨护法来了。这么一说以后,高峰妙禅师就非常得意,觉得说自己修行还不错,能感动韦陀菩萨前来救度。他就说像我们阎浮提这样的人,像我这样的修行人,应该已经不多了吧,能够在悬崖上拼命来打坐修禅。结果韦陀菩萨说,像你这样的人太不行了,南阎浮提多的是。由于我护持你,你一下子就我慢生起来了,那从此以后我不护你的法了,五百世不护你的法。五百世不护你的法,那就是一世一百年就是五万年嘛。那结果高峰妙禅师就很沮丧,觉得自己当时忘情了就生了这么一个傲慢心。那么他忏悔了以后心里想着,不护就不护吧,我还得去悬崖上再去打坐,如果不去修的话我这成佛之道遥遥无期。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去坐去了,坐着坐着果不其然又打盹又掉下去了。掉下去没有办法,说这次韦陀菩萨也不护法了,必死无疑了,结果快掉下去的时候又被接住了。他就反问说又是韦陀菩萨,说你不是不护我的法了嘛。说一念忏悔心起来,五百世就过去了,所以我现在觉得你这个忏悔心生起来,离佛又更近一步,所以又来护法了。你看这就是我们在这个世界确实是需要护法的,因为是我们的业报身是软暖心。这个时候就是护法对于我们遣除违缘,增进内心的力量来讲,他们是暗中有功德的。
所以最近也快把《地藏经》讲圆满了,那里边坚牢地神护法,护法品,大饿鬼王,最后连观音菩萨出来,都让暗暗的护持修行人,来护持地藏王菩萨,护持修行人。你看这里讲到的,国中的菩萨全部能够得金刚那罗延身。这个内涵就意味着我们到了极乐世界都是自护法,不需要他护法,这是非常殊胜的。特别是金刚那罗延身,大家要知道他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像在经典里面说有十个人,有一头健壮牛的力量。十头大青牛,才有一头普通象这样的一个力量。
十个大象有一个狮子王的力量。十个狮子王的力量才有一个大力士的力量。大力士的力量多了才有他化自在天天王的力量,再一个才有魔天子的力量。一切的魔天子的力量才有一个魔王的力量。十个魔王的力量,才有半个那罗延的力量。十个半那罗延力量,才有一个那罗延的力量这么大。大家想从开头的十个人,到十头牛,到十头象,狮子王等等,这么多的层层递进,这就是说金刚力士的力量有多大。
你看在金刚密迹里边《楞严经》里面也讲到,说有人护持修《楞严咒》的行人。说如果有这个天魔鬼神或者坏法的时候,金刚力士就说了,说用拳头把他的头一下就能击碎,这么大的力量。所以说这里这个法表的就是,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怎么可以有不退的功德,怎么不会生软暖是非,天天把我们时间都耗走都在软暖是非中耗干了,就是因为有了金刚那罗延的身心。
所以这也是阿弥陀佛见到他方国土里面有一些人,也可以说是道心非常纯粹,也可以说出离心非常的坚固,就是在修行的路途中因为遭受了引诱,或者打击,中途半途而废了。所以在这里,才在他的国土里面建立《四十八愿》功德的时候,设了这么一个蓝图,一定要具足金刚那罗延身。这是第二十六愿。
好我们再看第二十七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大家来看这一愿叫做万物皆悉殊特愿。也就是说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一切天人,国中的天人,乃至一切所有的万事万物。他这里形容的是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这就是说在极乐世界从正报到依报,是极其的庄严和超绝殊胜的。所有的万物都有无量的庄严,清净和光明,这些依报正报的不管从它的质量上,形状上,颜色上,光明上,都可以说是无以伦比,不能用语言来赞叹,也不能用心来测量的。不但说十方国土里面的这些众生,不能够明了这种殊胜的境界,连得了天眼通的,得了天眼功德的这样的众生也不能明了。完全辨其名数者,就是一样一样的把极乐世界的好情形好风光,能给它点出来做不到。如果能做到我就不成佛,就要殊胜庄严到这种地步。
这一愿大家来看,就是在净土的三部经典里面,其实都有讲到,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在《佛说无量寿经》里边它是展示非常的详细。像讲到七宝树,宝地,八功德水,微妙的音声,普薰的香气等等,一样一样的都有非常详尽的诉说。那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边那就更加的,特别是观法里面观照佛和西方三圣,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庄严的时候,从宝座到身形,到天冠等等这些白毫光中,可以说这里讲到穷微极妙的。
我们设想一下,什么叫做微呢?微就是一般人难到的水平。你看如果从两个角度来讲,一个是广大,所有的这些我们凡夫的心量,就铺展不开到那个层面。一个是精微,我们凡夫的心量来讲是粗糙,躁动的就精细不到那个层面,所以才叫微。再一个就是,他方国土里面没有这样的殊胜情景,这才叫做微。什么叫做妙呢?既然如此的殊胜,我们就讲不清楚,没办法说。你只有自己到了那儿去看,去感受去受用。而且在微和妙上面还用了一个穷微极妙,所以才叫无能称量。实在是没办法说,只能以此方的比拟。
那大家想想,其实这个功德,就是说怎么能有这样的超胜的国土。当然这个国土,如果说从佛的国土里来讲,那自然而然就具足这样的功德,具足这样的微妙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我们可以从逻辑上去描绘的。可是真正说一个,大家要知道这一愿的殊胜之处我们要读懂,它的角度在哪里呢。就是一个具足业力还没有断干净,烦恼也没有清除完的这样的一个凡夫,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还能够直接享用,面对沉浸在这种穷微极妙的国土境界中的话,这是最难的。沉浸在这样的无能称量的这样的一种严净光丽中,这是如果不到佛的层面做不到。凡夫能够做到凭什么?就凭因为有这里的《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七愿。
所以你看蕅益大师在讲《佛说阿弥陀经》里面就讲过,说为什么极乐世界他能够摄凡夫入圣土,就是你本来不属于你能所见的这个世界国土的殊胜情形,但是被你所不具备这个资格的情况下,就能够全体跟具足资格佛的情况下同时享用,这是一个难得之处。蕅益大师当时讲到,极乐世界的这种功德他讲了一句什么呢?叫做横具上三土。就是虽然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还是往生到凡圣同居土了。
这个里面牵扯到如果依着天台宗的教法,这里我们特别讲一下。如果依着佛法的四种层面来讲,天台宗有四个教,这四个教叫做化法四教,就是佛度化众生的教法内容。这教法内容从高到低有四个级别,就叫藏通别圆。那么藏通别圆它修法是有区别的,藏教只能修空观,而且是析空观,析色见空,见到空性。通教叫做体空观,是当体见到空性。别教修的是中观了,不是空观了,因为中观才代表佛性,才是圆满的,是中道智慧,不偏空不偏有,所以它叫做次第三观。它不能够一心三观,先修空再修假,再修中。只有圆教,是空假中一心三观。所以依照着这四种教法,就有四种根器的行人修行,就会呈现出四种殊胜不同的国土。那么如果说从四种国土,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和凡圣同居土来讲。
如果是五浊恶世众生,五浊重的就生在了凡圣同居的秽土。如果五浊轻的就生在了凡圣同居的净土。我们现在凡圣同居的秽土。如果说修空观,修的是析色见空的,就生在方便有余土的秽土了。大家记住这一点是讲到二乘的行人,他是修解析空性而见空的,他就生在方便有余土。虽然是了生死的圣人之土,但是也有净秽,他在秽土。如果说修通教的体空观,那么他就会生到方便有余的净土。如果说用别教菩萨,别教菩萨修次第三观,那么他就在实报庄严的秽土。如果按照圆教菩萨修圆融三观,一心三观,他就在实报庄严的净土。这都是有差别相的,不一样的。
那么如果说能够分破无明,就是别教的菩萨破了十二品无明,他就以为到了究竟极果了,其实只破了十二品无明的时候,叫做分证,分证的话就在常寂光秽土。满证就是圆教的菩萨破尽四十二品无明,圆满无漏的破了无明烦恼以后,究竟圆满成佛了,就叫满证。在常寂光的净土,这是最究竟圆满的土。那么常寂光的土,是本质上的一种体性。实报庄严的土是层层无尽的缘起庄严,就是这里讲到的穷微极妙都是指的净土。那么我们一旦成功的往生,一个凡夫虽然往生到凡圣同居,我们还是往生凡圣同居,因为我们是凡夫生到极乐世界。虽然还是往生到凡圣同居的净土,但是这个凡圣同居的净土就横具了上三种实报庄严,方便有余,和常寂光的功德。
为什么能这么说呢?经文里面有校正诸上善人聚会一处。那就是我们在凡圣同居的净土中,就在我们所见的净土,凡圣同居的净土中,诸上善人在其中,佛在其中,凡圣同居。菩萨在其中,凡圣同居。罗汉在其中,凡圣同居。所以说一旦我们虽然往生到凡圣同居,从凡圣同居来讲它是一个凡夫土,我们还是凡夫。从凡圣同居的后面说的净土来讲,它就横具了上三种,横具了就是同时具足了方便有余,实报庄严和常寂光土的穷微极妙,殊特无能称量。就是这个意思。
你看这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把它定位到这种横具的功德。我们这里只有竖具的,不具横具呀。竖具就是你到了哪一层你享受哪一层功德,享受哪一层法喜殊妙。你不到那儿你享受不了,这就叫做竖具。竖的层面。那么就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横具了这种功德。所以说这样的一种功德直达无尽庄严的佛,九法界都无法彻见的佛的庄严果海。这样的功德从如来藏心《四十八愿》中,精巧构思的功德能到这种地步,真是只有佛能够说,能够见。所以你看,这一愿设的就是这样的。
特别是这里我们要讲到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一切的世界它虽然说如来藏性,称性发挥。那么表现在我们凡夫的这种缘起法中,一定是四大所成。地,水,火,风。那么地水火风这四大元素,根本元素它来显现世界,它也是不一样的。它也是看人下菜的,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是一个凡夫,它给你就是漏劣的四大呀。你看我们身体里面的地就是像骨头,肉。水就是血液,唾涕唾沫这些个液体鼻涕。那么火就是温度。
风就是呼吸,进出口会喘气。这就是对于人来讲,四大就给我们呈现成这样。那大家不要忘了,这个四大来造世界,这四大它是可以无穷尽的发挥,因为它是如来藏性的庄严功德所显现的。那么在我们凡夫这个漏劣心中,它只能够这么做呈现。但是如果把它到佛的果地的时候,它就发挥到极致了。
你比如说我们这儿江,河,湖,海能够淹死人,会泛滥,还会染污,会发臭,发绿,最后干枯。可是在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里边,它就没有这样的情景出现。大家都知道不但还能长养诸根,还能够除饥渴,而且水是随意的,随你的想让到膝盖就膝盖,想让至腰至脖子,自然灌顶。也能够说法,水能说法。然后在水池子里洗完澡了就能够增进道业。这是把可以说地,水,火,风的水元素,就是依照如来藏性的本具功德,随缘又随到佛的究竟圆满的果报中,显现成这样的一种叫做形色殊特,穷微极妙。能到这种地步才说,得了天眼的众生都没办法明了辨其名数。
你比如说我们,大家都学过《佛说阿弥陀经》吧。《佛说阿弥陀经》里不是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乃至白色白光的等等这些,最后有一个形容莲花的功德是什么呢?微妙香洁,这就是莲花的四种德。在极乐世界的这种赏一个莲花,我们的化生的出处都有这种功德。微妙香洁,什么是微呢?它在微功德里面就列了四种,后来祖师们乘性演绎这个莲花功德,他说有一种叫做幽微。
幽微就是说净土法门甚深法义不可思议,一般人根本信不了,只有大智舍利弗,或者文殊菩萨这样大根性人才能够直下承担,这叫做幽微的功德。还有一个隐微的功德,就是它隐在污泥里边,它泥中出来,不跟生在高原或者陆地上的百花去争艳。这个功德就意味着净土法门它是横超法,它不跟你竖出的这些法门不跟你争奇斗艳。第三个叫做细微,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到的,犹如天画,不知道一个叶上有多少八万四千脉,一一脉又有多少庄严,这等于说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叫做细微。最后一个微功德叫精微。就是指的净土法门绝代,最具圆顿无上了义,所以叫做精微。
你看微妙香洁的微都有这幽微,隐微,细微,精微的功德呀。所以一朵莲花一片叶子上面都有这样的功德,想想极乐世界的整个依正庄严,怎能不是说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
所以你看,阿弥陀佛的这个《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发的殊胜的种种功德,特别是在设净土依正庄严的这种愿中。我们为什么说转佛的功德,为我们自的功德呢。就是我们依照佛的这种具足的种种庄严,带起我们自我本质,就是以佛的本质的种种庄严,带起我们自我自性的种种庄严。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这个法义。就是说净土法门,我们去向往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去修的时候他一定是锁定什么呀?目光投向就是这条愿里面说的,佛果的这种清净庄严。那么我们在用心,就是我们的凡夫的低水平漏劣的这个现前的妄心,去缘的时候,缘的是什么?佛的真心中显露出来的这样的无量庄严。那么就等于说我们用漏心来缘真心庄严。这样的话以佛的真心庄严作为本质的境界,而用他作为影子一样带着他作为一个模板,作为一个典范,由这个典范带起我们自性中现在没有显现,但是也是本具的跟佛一样的庄严。
所以唯识宗不是有本质境、带质境。就是佛的庄严,这里穷微极妙的庄严属于本质境。我们带着这个本质,佛的本质带起我们心中的自我庄严,这叫带质。但是虽然我们是妄心去缘,缘的是真心,真心跟我们的妄心相结合的时候,我们的妄心就被佛的真心给带成真心了,佛的真心就对我们的妄心他有一种净化作用。所以整个庄严现前的时候,全部是以他庄严为自庄严,以佛心庄严为众生心庄严,就是这么个意思。
这是说到这里了,特别又给大家讲到这个地步。所以这一愿就是,国中的天人和一切万物,能够具足这样的功德。如果有天眼的众生能够把它的殊胜能够说出来的话都不算数,就穷微极妙到这个地步。所以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常说到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这八个字特别不好理解,但是理解透过去以后就真是法喜充满。以他心为自心,全他及自,全自为他。大家想那个时候不就是我们正要金色花开,莲花化生的时候嘛。所以说从这点来讲,就是这横具的功德大家要记住,真的是我们这儿没有这样的教法。这是第二十七愿。
好,我们再来看第二十八愿,极乐道树普建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那么这一愿特别是以树作为载体来进行表法。为什么这里要作树呢?大家要了解这么一个内涵。就是说一般的诸佛,都是以菩提树来做佛事的。大家知道在他方国土里边,有好多世界的形状就跟菩提树一样,所以一切诸佛都是以菩提树来成就佛事的。但是能够见到菩提树的人,不是人人都能够见到的。福德深厚的人能够见到菩提树,那么如果福德浅薄的人,他就没有机会见到菩提树,所以就得不到菩提树的加持,而迅速见道,修道,不退等等这些功德得不到。
你看咱们在我们这个国土菩提树也不多,也不是人人都见得到。当然在印度的菩提伽叶,那现在那棵树还非常的可以说是郁郁葱葱,非常的繁茂,这真的是好的缘起。好多全球的佛弟子到菩提树下打坐的时候,都觉得加持力那真的是不可思议的。那么法藏比丘他就是观到他方国土有的众生,他没有机缘见菩提树,所以他在极乐世界的国土中这个树功德,是个很重要的功德。每一尊佛都是在树下成道的。那么能够接触到树庄严,接受它的加持,迅速开悟,乃至证到不退转,这是可以说阿弥陀佛愿海里面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了。
为什么说呢?大家还记得《弥陀经》里边说其佛国土,七重栏循,七重罗网,七重行树。那么这三句话表法表的非常的严谨。七重栏循,栏循就是我们说横着的栏杆,栏杆就一定是表什么呢?我们说的防护作用,就是表戒法的。七重罗网罗网是什么呢?网是一个绳子和另外一个绳子,横竖这样打着结起固定作用,就是定功德,表的是定。
那么七重行树是什么呢?就是表的智慧。为什么用行树来表智慧呢?你看这里的人家的树是直的呀。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是直直而上的。没有一点点我们这说的,什么麻梨疙瘩,也不会有树结。所以树功德是表什么?就是表智慧的。勤修戒,定,慧,正好就在七重栏循,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中就给它表达出来了。
特别是树的智慧,为什么说跟智慧是相应的。因为我们常知道直心是菩萨道场,没有谄曲虚伪之心,是一个从内到外,表里知行合一的这样的一个显现,这才叫做真正的智慧。我们现在都是聪明。所以说由这个完全不打结的树,直直而上高四百万里者来表达什么?极乐世界的天人的智慧是无可比拟的。不但高四百万里还有无量光色,表什么呢?根本智和后得智。可能大家听我讲法的话很多时候都会提到这个词,也再再的给大家解释过了。
那么树的叶子和树干组成的树,这个树干就表智慧的根本智,这个树叶子就表后得智。树叶子就郁郁葱葱围绕着主干,但是可以说一叶一如来,就是遇到什么样的众生,它怎么样显现方便善巧,怎么样跟你打交道,怎么样设方法,怎么样引诱你往前走等等这些,这就像树叶子一样。那么树干它是一个总的出生树叶子的根本智慧,两个相得益彰才称之为郁郁葱葱的叫做菩提树。
所以说这条愿因地中他就形容过,说极乐世界的这种风它是不急不躁,徐徐缓缓的吹着树上的枝叶,自然而然就会流出无量的妙法音声。那么这个音声还会普传到他方国土,凡是听到妙音的人,都能够得到甚深的法忍,一直到成佛之间都不会退转。
所以你看这里就可以说,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天人他在所有的加持中,树的加持作用是尤为突出的。而且到了极乐世界他不是凭着自己的力量,去这样渐次的去修证到无生法忍,就是靠佛的妙心显现为七重行树,发出无量的法音所得到的加持。所以说树功德确实是不可思议,它的这种跟智慧的相应。那么法藏比丘在这里就是说,不但国中的菩萨,特别提了一个乃至少功德者,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管你往生到极乐世界,哪怕你的功德很小,甚至说还不够,不要说证无生法忍了,连基本的这个菩萨道种智都没有。虽然如此或许连罗汉的一切智都没有,可是一旦到极乐世界由树功德加持,这样的一个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这样的一种超强的智慧能量,同步的引领你不断的让你快速的扩张,增进到这样的一种智慧量海中。
那么这一愿的话特别提到乃至少功德者,就是指的功德少的话一定是凡夫,可能修行还不太好,甚至品位还比较下。但是只要能够入到极乐世界法场里边,这个道场树的无量光色,就能够对我们起到甚深的加持。特别是我们到了极乐世界,这个菩提树它也是具足六尘的,什么呢?就是它的色,香,味,触,法,像我们在《佛说无量寿经》里面就讲到,眼睛看着树的这个无量光色,鼻子闻着随风飘过来树上散发出的温雅德香,那么口里尝着树的随风过来散发的的味道,身体投入到四百万里树所放出的光明,然后以这个心缘到这个色,声,香,味,触的殊胜之中,念念如此不退转直至成佛道。而且里边经文里讲到,保证是六根清澈,无诸恼患。你看就是这样的一种加持力。
无论我们这里,你看我们出去看个风景说有山,有水,有植被。现在特别是冬天到了南方还有一点绿色,在北方所有的植被都死了,就剩点苍松翠柏也是灰头土脸的。而且我们只能眼睛看到远远的,看到这样的身形也很矮,也有好多根结。可是极乐世界的这种不论我们哪一根接触到菩提树,不仅仅是眼根见到它的色,哪怕还没有看到它,风吹过来树的味道和光明照过来了,那么当下我们的心力就会得到佛的加持,就会得到甚深法忍。所以你看才能够叫做六根明澈,无有恼患。就始终就是这样一种相续状态。
所以说只要一旦往生到西方净土,就所有一切的万物载体都是佛力的住持力量。佛力住持力量直透我们的六根门头,深入到我们的微妙心性中来。所以你看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说白了就是对众生做一个全面从始至终的,点滴不漏这样的一个全面加持。就是让你在六根门头,顿时念念不间断的转染成净,没有任何扰乱任何退转。你看这是跟前面的一愿那罗延身愿,它是可以说是有承载性的,有衔接性的。你只有那罗的身心,才有这样的安住,有了这样的安住,才能够只进不退,这不是相得益彰嘛。这就是第二十八愿,菩萨道树普见愿。
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二十九愿,受经普得智辩愿。就是受持经法的人,全部都能够得到智慧和辩才。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这一法你看,从刚才树的这一愿来讲,是由直直的来体现智慧的部分。那么得了智慧以后,既然以后得的智慧去体现度化众生,那一定是从两个方面。从自利和利他的角度来显现嘛,从自利和利他的角度来才能体现出来辩才智慧。所以这里你看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受读就是自利,持说就是利他。从这种愿文中我们可以想到,如果说每一尊菩萨,你看他们都是在受读经法,不间断的讽诵持说。那么自己是别人的善知识,自己是所有同修的善知识,所有同修又是自己的善知识,个个在受持,个个在讽诵持说。你想想光正报就是一个超级的共修状态,何况依报都是会念念的宣说法音,就这么一个世界。
所以普得智辩愿为什么叫普得呢?这个普得不仅仅这里讲到的说,国中的菩萨,国中的菩萨只是作为正报的代表受用者。其实所有的依报也可以说是普得智慧辩才。要不然怎么能水功德也能够净业,树林能够讲法,还有鸟等等这一系列,一切的楼阁,七宝都在宣说法音。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依报是随着正报也有受持说的功德,正报持说,那依报也会得到这个法的加被。法的加被由依报来体现表法,还回来又为正报所受用。依报与正报之间,正报与正报之间,依报与依报之间,整个就是一个大讲堂,大法会。你说怎么能够不得智慧辩才呢。
你想在我们这个世间,像咱们法源寺每一届的小师父们,本科毕业了以后然后读研究生,读研究生开始就会有在大雄宝殿每一个人,就开始必须这是任务了,开始讲经说法的锻炼了。那么天天有这样的锻炼,他在讲之前慢慢的讲之后,他的讲法的能力,对法的领悟,甚至方便善巧的给别人说的让他能够通达。这都是一系列要不断增进,不断的锻炼,要沉浸在这个相续的状态中。你没有这样的经历的话,你就很难出来。
你看藏地也有喇嘛的辩经,他都是这个功德。就是为了什么呀?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受持,持说。所以这里愿文中的受持,读诵,讽诵,开演等等,这些都属于什么呢?佛法里面叫做法行。依靠对于教法的受持,读诵的这种法行,才能开发出我们的辩才智慧。
所以这里法藏菩萨就是看到他方国土里边,可能是有的能够受持,但是没有辩才。有的有一些辩才,但是他受持的功德又不够。或者能够有受持有辩才,但是可能说相互不能够做增上,辗转利益。那么这里就把这些都给避免了。有了内在的无碍智慧,那么表现在外在的演说佛法,这就叫辩才。辩才根本的支撑就是要有智慧。所以在佛门里面常体悟到这个辩才智慧有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辞无碍辩,辩无碍辩。
什么意思?就是从法无碍辩,就是一切的法,善法,恶法,有漏法,无漏法种种差别。比如说我们有时候把佛性又叫做真如,又叫做法性,又叫做法戒,又叫做般若等等,那么它就是每一个概念在表这个法的时候,它都是从一个角度,一个功德上来侧重显现的,那你就得要把这辩解清楚,都能够通达无碍。
那么这里所说的而不得辩才智慧者,就是一切世出世间都能通达无碍。不但极乐世界的现前法通达无碍,到他方国土的现前法也是通达无碍的,这叫做法无碍辩。义无碍辩的话,就是表达了各种名字它所阐述的含义。那么有时候这个意义是指法的自相,还是共相,各种等等这些义理上的。我们说其实法无碍辩的话,就是各种各样的轨生物解嘛。那么义无碍辩就是由轨生物解表达出来的内涵,语境,那个境界你得了达。还有辞无碍辩的话,就等于说你对各个世界,各个民族,各个众生的种类呀土话呀,乡里乡党的这些当地所说的俚语你都得通达。真正极乐世界的菩萨来的话,他到英国就说英语,而且说英式英语。到了美国就说英语是美式英语。到了中国说中文。到四川就说四川话。到了广东就说广东话。这都没有碍的,这就叫辞无碍。那么辩无碍就等于说,可以从一个法上可以展开无边的这种智慧,没有枯竭的时候。但一般是这样的说法,这里我们常说的四无碍辩,等等这些确实是如此。
这里在另外的译本里讲到说阿弥陀佛,会随着往生到极乐世界众生的喜好呀,随他们意乐给他们说法。这样一旦刚刚往生莲花化生出来,就按着他们原来修习的习惯,全部一听智慧明了,汇入到佛法的一乘海中。就等于说你往生极乐世界了,那么你在哪个国土来的,这个国土的修行法门是有多少种,那么你当时修了一些什么法门,阿弥陀佛都能观得到。一旦看到你成功往生,莲花化生出来,他就赶紧凑热,我们说趁热赶紧吃。他也是趁热给你讲你相应的这个法,把你引诱到极乐世界的究竟一乘法上来。那么你马上就回向成一切受读经法,讽诵持说的这个功德全体现前了。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所以说第二十六愿、二十七愿、二十八愿、二十九愿,诸如此类的种种愿力,条条都是在提前的这种设置功能中,锁定了我们往生后的一切福利。大家学习《四十八大愿》要始终不移的往福利上来会。这些可以说这些殊胜的功德中,有的是依着我们此方世界而设的,有的是依着极乐世界而引导的,有的是整个法界的通法中,来同步让我们迅速提升的。就是等等的这些每一条愿我们都要作意,都要对照。当然每个人听法的这个相应度也不一样,有的人喜好说极乐世界的种种的依正的庄严,佛多么庄严。有的人喜好说七宝池八功德水多么的养道。有的人喜欢一旦开了莲花,赶紧入法会去听闻说法。有的人相应善知识,清净海众,每天饭食经行。种种就是只要我们经文里面有校正的,你就发挥自己的心量,无边去对接遐想,去观照。这全体都是我们将来的往生资粮。
大家要知道特别是你看,我们释迦牟尼佛今天是他的涅槃纪念日,那么他老人家已经色身融入法界了,不是死了哈。那么他还在他的净土里边依然在讲释迦牟尼佛的法。而我们一旦往生极乐世界,现在释迦牟尼佛已经见不着了。一开头给大家讲了,去了印度也看到他的遗像,那是非常可以真是畏爱兼抱,悲从心起。那么一旦我们入到净土法界的话,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就是即时就可以回到释迦牟尼佛的娑婆净土中来。一顿饭的功夫,就可以给他顶礼,供养,还感谢他说,多亏你在娑婆示现那八十年中讲了净土法门,说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你看多么的殊胜呀。所以请大家忆念本师的功德。
好今天时间关系就到这里,三十愿开始我们下一次再讲。好请大家一起来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第九讲)
好,各位闻思讲堂群三莲池海会的同修们,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南无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
各位大家晚上吉祥。今天又是一个周三,我们依然还是来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那么每周这样的一个闻法进行中,确实也没办法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听闻,能够生起真实的受用现前的一些法喜。那我想我们在某一个时或者处,如果说在流通中我们有新的因缘。因为我们毕竟一方面是现前在讲,还有一方面大家会通过音频流转出去。那么我想只要能够劝起一个人成为一个净土行者,让他对极乐世界的这种宿缘能够犹然启生,开启,生起。开始他信愿念佛生涯的话,想必这也都是我们在闻思讲堂,每周三的时间段来做这件事的发心功德吧。
因为在因缘中可能有的会进有的会出,有的会继续有的会转行,这些都是因缘的事,没有办法的事。但是只要有这个法音存在,有这个法义流通,那么就说明他一定能在他该起到劝诫的作用的那个时空点,对于净土法门有一个正面,有作用的一个增上弘扬。那我们想也就足矣了。
确实如果说单从我们听这个法来讲,都分门别类的根器不一样。有的人他听的多了,未必受用。因为有时候法久生疲厌也是人本能的一个烦恼。所以反而少吃还多香,也有这样的。那么有时候听的少,或者长时间不听的话,忆念受持又不够了。所以总而言之都是随着我们的这些根性,但愿能够做个增上。至少从这种虔诚心上面来讲,因为诚心是最难的。
当时我记得《印光法师文钞》里边有一个人,那会儿他要求他爸爸身体健康,结果就每天念一百声顶多一千声佛号,后来觉得不灵。印祖就说你这太不够意思了,而且念的过程中你也是少实胜多虚。意思是他虽然每天念的也不算多,一千声就以为多。说你这属于虚功德,说你的心发的不够,只要把诚心发出来感应的话,有少少的一些真实功德,就会胜过再多的这个虚伪性的数量大巧不如拙。所以后来印祖也在另一篇文章中说,有的人不能够和佛菩萨的感应,并不是说佛法有问题,而是我们的心不够。
特别是印祖有一篇文章里边我记得给回应的时候呢,今天我也从一个微信公众号上看到,特别的震撼,老和尚都快八十岁了还说你只管好好持念(当时讲的应该是观音菩萨的名号)。说如果你真的把诚恳心发出来,念兹在兹。那如果菩萨不感应不显灵的话,他说那日月要倒行,天地要异位。而且还说当老僧也让瞎眼了(就是我瞎说了遭这个瞎眼的果报)。你看人家的那份信心。我们常说到信为主,确实佛法所有的源动力就是信心,我们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其实也在于此。
今天晚上我们从第三十条愿讲起。叫作辩慧无有限量愿。因为上一次本来给大家贴出来,但是时间关系最后一条就落下了。我们今天再从头讲起,给大家把愿文贴出来。大家来看这一条。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大家还记得我们上一次讲的最后一愿,是加持净土的天人菩萨们,能够受经讽诵持说,皆能够得智慧辩才。那么这一愿,其实就是提升菩萨所得的智慧辩才的广度、深度。你看如果有限量,我国里边的这些菩萨的智慧辩才,如果有局限到一个顶的话,那我就不成佛。所以我们有一些大德法师们在讲的时候,说极乐世界是法界的一个高校,特别是对整个法界有情来讲,是寄望于一座最高的学府了。那么我们在成佛的道路上,你学业的成绩体现在哪里呢?就体现在慈悲和智慧。
这里的讲智慧辩才,辩才其实也是慈悲的一种具体的妙用。我们上一次给大家讲过辩才无碍。也就是自度度他,智慧偏向于自度,慈悲就是度他。那么只有我们自度的智慧足够了,已经到了不可限量的这种水平没有底,才一定是跟大慈悲的功德,是能够同步的发挥辩才无有限量的妙用。反过来慈悲也是智慧的一种保障的标志。
比如说我们从慈悲的角度尝试着领解一下。如果说我们的慈悲有限量,一般无碍乎两种。一个就是水平有限,另一个就可能是相续有限。水平是否能够完全的以无我的这种大慈悲,来行度生的事业,这几乎就是佛才能做的到了。因为菩萨在成佛之前还有一念佛成众生度,还一定牵扯一个,虽然已经不是凡夫的水平了,但是无名烦恼中显现的这种变易生死的我执,还是有。所以你看菩萨们在因地的时候,他行这种慈悲要么我在前,要么我在后,还都是有我的。法藏比丘因地的时候说设我成佛,地藏菩萨成菩萨以后说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就是众生度尽了我才成佛。他还是带我的。
只有佛的这种圆满的真正慈悲,才是把无我的这种智慧,同体的体现在等观的大慈悲一体的这种层面,来行度化众生的佛事。他的这种彻底平等没有波澜生灭的天然慈悲,才是真正不可限量。大家想只要有一个浪起来,那么就说明有一个亮度出现。只有最风平浪静的时候这个水是无边无际的。这是从水平上来讲。
那么从相续上来讲,始终要把菩提心相续的这种慈悲,对一切众生的责任、无私的爱护这是非常难做到的。就咱们的世俗菩提心,一个凡夫发心用这种爱见来行慈悲,是否一直能够相续,太难太难了。那么这样的难度我们进行中已经如此之难了,要到了佛的果位,才能称之为不可限量的智慧辩才。那就等于说经历了所有我们刚才的这些难度,考验过关了以后而得来的智慧、慈悲。这种经验性的积累在我们这个世界,他得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过程,要挑战一切的缘份,才能成功的独步在三界成佛。这基本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慈悲、智慧是可以达到的。但是一定要最后成佛的那一刹那,这是佛的功德,智慧辩才无有限量。
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这种愿力加被下,他就可以让往生的菩萨,不管你修行的火候(肯定还没有成佛)到与否,他能够当体具足这种智慧辩才,佛的等量。因为度化众生的这种慈悲功用,你处在一个无限量的水平,那一定是佛的水平。所以这就全凭来源于愿力的加被。因为这一愿的相关功德,我们才发愿而去乘愿再来。那么再来的时候,我们摄化一切众生导归极乐世界的时候,我们就具足了这种无限量的智慧和辩才,才能够完成这个慈悲的使命。
大家想如果说我们的辩才有局限的话,那么你就只能到某一个水平。某一个水平你一定不能圆满的摄受众生,不能尽情的摄众生来入归净土。因为你想如果我们到他方国土去度化众生,那也有修行人。你修的还不如他,你怎么来劝诫他归净土呢?必须在他的能力中,你能够显示的这种信功德,法义的宣扬辩才上能够盖得过他,驾驭他,才能够引导他入净土。否则很可能招感的就是,人家对你这种水平的怀疑和甚至对极乐世界的疑情,他会生起叫板的心理。所以这个智慧辩才无有限量,这种无有限量他就是跟弥陀同量的。
另一个方面如果你的智慧辩才,这是从乘愿再来到他方国土里面度化众生,这是后一步了。如果你的智慧辩才有限量的话,前一步也不行。为什么?你在本国你就没办法生存了。 大家设想一下一旦成功的往生了,全体面临的都是一个大法会。每天都要讲法听法,那么你的辩法,就跟我们有时候见到辩经赛,汉传也有讲经交流会等等这些。这些法务在极乐世界是天天举办的,而且是超级广大的时时刻刻都在做。那你的这个智慧辩才如果有限量,你的同修道侣们全都是诸上善人,其中罗汉辟支佛不可胜数,多是阿鞞跋致多有一生补处,你怎么跟他们辩呢。因为有这样的带动我们的智慧辩才不断的升华,因为不断的升华,在本国的思辩和在他国的度化众生中所有的这一切显示,都是弥陀愿力的加持才能够得到与佛正等的水平。
所以说特别是这一愿的功德显现在哪里?虽然我们可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佛,甚至往生了以后在极乐世界都不是一生补处。但是你在遇缘的时候,有的人他可能没成佛他就回到娑婆世界他方国土去度化众生。那么由于具足加被了无限量的智慧辩才,他就能够像佛一样的正等功德的显现,他不会说错误导,也不会被说住了,就是被他方国土里面修行的人给辩倒。而且说的也可能是不多不少正正好,这才叫做无限量的智慧辩才。
因为你没有佛的这种全方位的功德,觉性还不圆满。所以肯定你在度化众生的时候,他是遇到缘分了才展示。可能你不像佛一样是一种全体具足佛的功德的这种展示。但是你在遇到缘分的时候你做一个展示,这个展示就由愿力的加被,使我们会发挥的不可限量。
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就是这种加持确实是真实不虚的。你看其他的就不要说了,就算我们在娑婆世界。我们有时候跟别人分享佛法的时候,如果是一个净土的机会,对方是一个净土的根器,学佛的法器。那么我们在讲的时候就犹如佛说的一样,能把他说的五体投地,说完了即刻就信受了,这就是佛的愿力所助的。很可能平常我们在自己学修思维法义的时候,都没到那种辩才的水平,但那个时候就正正好能够把他引领上来。这也是无有限量的一种,就是随时、随地、随根机的正正好发挥。
确实如此,我记得这几年在讲法的时候,这种加被是一直伴随着的。有很多时候觉得自己的学修可能没有到,但是在讲法义的时候,有时候就是佛菩萨的加被。就会得这个利益,当然我们小和尚就是自己的一种感悟。
还有大法师,大家都知道东林寺的大安法师。那会他们戏说,大安法师确实是真的净土中的再来人,你看他脸长得很苦让大家一看,就觉得这个娑婆世界太苦了,要往生极乐世界。我也见过他本人,在东林寺打佛七。由他领众的时候在一块念过佛。他在座下的时候真的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这样低垂着脸,有时候在默念佛号,走的稍微向前倾一倾,好像精神不太神彩飞扬吧。可是只要让大安法师一登上法座(这个话倒不是贬意)即刻就附体了,换了一个人一样。这是很多东林寺的常住都是这么说,马上就换了一个人。
其实这就是什么呢,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你看在娑婆世界都能够这样的超水平的显现,那大家想在极乐世界,天天与那些大菩萨诸善人辩法思辩的时候,互相学习的时候那得受多大的加持呀,这才叫做智慧辩才不可限量。
说实在的,很可能这种不可限量,在我们娑婆世界有的根本用不上,我们这儿就这几招。也是说我们这个国土的众生比较漏劣,有几条愿有几招就给接住了,就给摄住了。他方国土,甚至说本国的极乐菩萨这种等等,他们在利用这个智慧辩才,互作增上的时候,那真的是非常快速的能够悟到、证到的。所以这条愿力确实是非常切合实际的。
如果你的智慧有限量在极乐世界的话,你就即没有办法在本国混,也没有办法到他方去发展。因为有限量是会被给挡回来的,所以弥陀愿力的这一条就是发愿说,希望国中的菩萨智慧辩才不可限量。真正的体现极乐世界最高学府的功德妙用,全体依附在弥陀愿力上。我们应当作这么一个理解,这是这一条。
好,下面我再看第三十一条愿叫净国照见十方愿。这条愿的内容是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大家来看这一愿。这内容就是我住在这个刹土清净,然后能够照见十方无量诸佛国土世界的清、浊、染、净、善恶、因缘、众生天人,就如同手拿一面镜子一样,照见自己的面相这样的清晰。
这一条愿的功德,确实可以说是非常微妙奇妙,但是它反而是很实用的。为什么说很实用呢?这一条愿完全是来自于阿弥陀佛自己成佛因地的经验。大家还记得在《佛说无量寿经》里边,讲到法藏比丘因地开始修行的时候,他说要走快速的道路,还要走如来净土之行。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世自在王佛就把二百一十亿个国土现给他看,国土的粗妙,天人善恶,他就用了五劫的时间来重组,来设取,成功的取长补短。
所以谁也没有比法藏比丘知道一个重要的资源,或者说资历吧。就是说菩萨修行参照作用有多么重要。他是以自我的这种成功经验,来设置了一个让一切往生者也具有同样成功的保障。所以说这一愿的保障就是,十方无量的国土在极乐世界的往生菩萨而言,是一目了然,一心照见,一览无余的是这样的一个功德。
那么,这样我们可以作两种理解。就是说这个功德怎么理解呢?一个是在极乐世界现见他方国土的时候,这个已经是在自在的前提下,他是怎么来假借这个因缘显现这种功德呢。一个是借物用根。比如说依报在极乐世界的水鸟树林、行树中乃至楼阁里,随时随地想见他方国土的情形的话,真是跟咱们这种超级大屏幕一样,能够清楚明了的来显现。这就是借物用根。
借物用根的显现并不是像咱们真的用眼睛看电视,耳朵听电视的发音一样去了解全球发展的事情,不是这个意思。他的借物用根的前提是显现什么?其实是一种心量周遍的现前,也就是说只要正报是作为主动的。我们娑婆世界的人作为正报是被动的,人家放什么你看什么,今天有什么节目我看什么节目,而且时空还不同步。就算现场直播他绝不是同步的,因为有时空的妄想。
那么在极乐世界的话,他是由正报作为主动权,心念一起不愿意看的时候全部屏闭掉,愿意看的时候心念一起就顿现十方国土,全部现前观见。我们这儿一般的话,只能够见到这个,再见那个。先看这些,再看那些。但是极乐世界的菩萨他看的时候是犹如明镜,睹其面像,就是整个像一面大圆镜这种智慧的圆镜一样。
可以说是既清楚现前又层次分明,他方所有的国土都是一时显现的。我们想想在用眼睛,一颗心想象去看的时候,他都是只能看到一个景,一个境。你设想如果用这种心眼同步看到无量国土的同时显现,那种立体感,那种事事无碍,那种一念现前那是什么境界。所以说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这是就着我们娑婆的这样一个情形,来进行了一个比喻。
而且这种睹其面像的时候,顿见无量国土同步的见,那如果他要想仔细的特别的考查某一个国土,他觉得有意思。那就是相当于像我们有时候看手机,看照片不是会拉近一下嘛。他也完全可以这么拉近一下去仔细研究,放大了细化了研究完了以后,心念一动又还复原处了。就是这样的一个同时具足层次分明,又同步现前。这确实不可思议的。
那为什么能有这种功德呢。大家看到了这一切,全部都建立在极乐世界的国土清净上,大家要认真理解国土清净这种功德。它的体现就是一个能够彻照十方刹土的,这样的一个不可思议的自然作用。国土是什么呢?就是指的依报嘛,整个承载的国土世界。清净是什么呢?就是指的正报,正报的心念是无染的。那这样的话他怎么会成为一种犹如明镜,睹其面像。我们一听的话肯定理解上会有误差。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一般觉得说自己主动去照镜子,然后照镜子里面清晰明了的影现出来的我。这好像是犹如明镜,睹其面像。
我们设想一下有没有可能,就是我们在娑婆世界作一个设想。就是我在这儿如如不动,突然间我可以真切的看到我生活的状态,是我在看自己,看他人,都跟看我一样。看他人也跟看我一样,看我跟看他人一样,这样的一个全体自我观照,现前明了。这才叫作什么呢?国土清净。为什么呢?因为举依报国土的话,展示的是一个国土清净。依正报的话就是现观国土清净,能观的智慧,所观的境界,记住所观的境界包括国土和我们自己的色身,最后真正的就是依正不二融为一个,当体就是清净明澈的一个整个法界。
所以就像我们说的一清净一切清净,一现前一切现前这样的一个状态。它真的不是说像镜子一样还有说镜我的分别。所以这里说犹如明镜,睹其面像。只是就睹其面像的那个清晰感上,来进行的一个相似比喻。真正的现场这种睹的话,他是用我们智慧顿见物我同体,依正不二,自他无碍,大小圆融,这样的一种现前境界。
所以这样的一种超级的广大的清净中,才能够生起一种功德。在另外的译本里边就讲到说,能够到这种地步的时候众生睹者,就是众生感受到这种能够顿见十方国土的,他就会生希有心,不久速成无上菩提。所以从这儿来体现的是什么呢?就是对于一个净修佛道者的行者来讲,这种增进速度是不可思议的。你想想亲领略到了那个可以顿见十方国土,那是什么概念呀。
在我们这修的话,何时才能够到这种十方圆明呢?而且再想想这种十方国土,我最忘不了的一句话,就是那会刚刚才开始听一点净土教理,学习《佛说阿弥陀经》的时候。我们普陀山的一位法师,他每次讲这个话我就听得特别的舒服。他说整个极乐世界都是光和影的效果集合。真是不可思议。那自然而然能够到这种地步的人,他就会生希有心,速成无上菩提。
怎么能够速成呢?好比说,我们从世间俗法来比喻。比如一个超级富豪,他所住的豪宅高档场所。还有一个落后的街区里面的一个穷人,这个落后街区的穷人如果说他有机会,到高档豪宅里面走一圈,甚至是住几日,那他马上就会领略,由于能够不断的领略这个富豪的生活环境状态,他自然而然就会很容易的找到富豪的感觉。如果他在贫民落后的街区,他去找一个富豪的感觉,很可能在那儿和要饭的人在那说半天,说大富长者家里是如何的。但是他没有那个感觉,他不在其中难以生起这个觉受。那么如果说他能够长期住在的话,那自然而然就具足了富豪的举手投足,乃至风范。而且一定长期下去,那本身就是富豪这样了。
这就是说如果能够在极乐世界的人现前见到十方刹土,像犹如明镜,睹其面像的话,就能够速成无上菩提。就这么个道理,就这么个加持。这就是愿力。这就跟我们凡夫见到圣境,就会不由自主的发起圣心,快速的进入圣状态是一样的道理。
这是可以说从自利的角度,自己成就而言。再者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天人菩萨,他还要各自去成就自己的净土。如果说各自成就自己净土的时候,那他一定要去参照去观照十方刹土。从依报来讲有利的他要留着,没有弄好的他得改进。有些害事的他要屏蔽掉、去除掉,这样来启建他属于自己的佛国净土。
如果说从正报而言的话,他一定会建立善法、改进、去修行,没有贪,嗔,痴,不起欲想、害想、嗔想等等这些成为他国土的常态,他也要在那十方刹土里面去进行抉择、去参照。那么如果说从法门上的话,观察到他方国土所有罪过必然要回归到法藏比丘,阿弥陀佛的法门福利救度,愿力摄持可以作一个完美的参照。也就是说极乐世界的天人,能够在极乐世界的完美基础上再把他完美的细化,特别是针对各个国土的情形量身定作的,来做这个净土法门佛事。他一定是能够怎么样往生极乐,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合理的来接地气的来导归净土。但是一定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要最简单平等无条件的得度,这是一个永恒的主体。
那么所有的这一切自成就、他成就,就是由于这个愿力里边说到,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能够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就由于这个功德的引发,可以产生如此相续的这种自利利他的功德。所以法藏比丘在发愿的时候,可以说是极尽了这种先见之明能事,这就是为什么他是光中之王佛中至尊。弥陀的愿力,这是我们讲到的第三十一愿。
好,我们再往下看第三十二愿叫作严饰超诸天人愿,这条愿力稍微比较长一些。
设我得佛,自地已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条愿可以说是话锋又为之一转了,为什么说一转呢?上一条愿是立足于极乐世界,对他方国土的一个照见。那么这一条愿是指的极乐世界天人,对自己现前极乐世界国土的六根门头的受用佛事而说的。他外在讲的是严饰超诸天人,到处一切万物都是无量杂宝,百千种香成的。但是它最后的落脚处是什么呢?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都是往佛道上汇。
首先我们从以此方比拟吧。这条愿上来讲你看,内容里边统共指的就是极乐世界的生处和活处,也就是生活的一个环境。有池流华树,池就是八功德水所盈满的七宝池,也就是我们将来从极乐世界哪里显现我们的生命呢,就是从七宝池中莲花化生。那宫殿楼观乃至虚空、地上都有这是我们的活处,生活的一个环境为代表。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我们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的这个经文法义没有。《佛说阿弥陀经》里面不是也同样讲到说其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常作天乐是指的天上。黄金为地不是指的地上嘛。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就是中间空中嘛。所以跟这一愿的内容是完全吻合的。就是在我们的生活处中地上,地下和空中,也就是天上地下和空中都有这个《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的是雨天曼陀罗华。当然这里讲的是无量杂宝和百千种香,他是指的这样的一种庄严,无有间歇。《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到的常作天乐就是没有间歇。
这里讲的其香普熏十方世界就是说不间断的味道,香味,他没有间断的。那里讲的是说声音做佛事,说到清畅哀亮,微妙和雅,一切世间的声音所不能及。但是这条愿里面主要讲的都是香味做佛事。普熏十方世界香光庄严,一切都是最美妙的生活。真的是最美妙的生活,从现象上来讲就这么美妙。
但是,这个香就跟声音的功德一样的。我们娑婆世界的香是干什么的?大家喷的香水是干什么?引发欲望的。焚了香以后是洁净房舍的,乃至有一些就是上好的香普熏,辟邪等等为什么?还是因为我们这有邪,有不洁净所以才要焚香。
而极乐世界它的这种其香普熏,就是依附在整个国土的庄严清净无染上,自然流露散发的这个其香普薰。它不是一个对立的面,而是随顺的、发挥的这种普熏功德。所以这种香闻了以后呢,它既不会动我们的情,也不会扰乱我们的心。而且这种香一定会什么呀?宣讲妙法,一定能够增上我们的正念。所以为什么呢,特别是这种香它最后凝聚在哪里呢?就在六字洪名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讲到的香光庄严。那么这种香它是指的由佛号来体现。为什么在咱们娑婆世界,有的念佛人念久了念久了,心清净了突然能够闻到异香。有的净土行人最后成就了,要往生的时候香气盈满了他的往生堂(室内),或者大家出去了以后突然间,从虚空中就能感应到这种香气普熏的功德。为什么?你看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不仅仅在极乐世界。那最后成就的就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五分法身香。这就是才能说这样一种严饰奇妙,超诸天人最主要的以香作为代表。而这种香其实它就代表了一切的无量杂宝百千种香。
因为极乐世界的万事万物他的这种众宝体现的功德,他是全体体现的功德,他跟咱们这不一样。你看我们这儿的这种所谓的众宝,大家看到了有色的没有香,有香的未必有色。你比如说我们都知道金银,金子和银子它是有色,看起来的话确是庄严但是它没有香。那么上好的香它又没有色,沉香黑咕隆咚,奇楠香这些都是看上去很丑的木头,它是不具备全体功德的。
极乐世界就不一样无量杂宝,其中用百千种香作为一个领头的提示而已。其实还具了百千种色,百千种声,百千种味。所有的这个色、声、香、味、触法都在大作佛事。所以这里才讲到说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能够导致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大家想,怎么菩萨明明在闻味道,这么多的宝贝,怎么去修这个佛行呢?那我们还是要关注到极乐世界的这个生活环境。我们结合《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这条愿文也有讲。你说常作天乐是什么生活呢?是声尘由耳根来受用外面的声音的尘境。那这个宫殿楼观,无量杂宝这是什么呢?这是色尘由眼根来受用的。百千种香这是香尘由鼻根来受用的。
包括我们再提一下饭食经行《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的,那是味尘来用舌根来受用的。盛众妙华那是身根来受用的,触尘。所以生活在极乐世界的天人呀,他在这种无量杂宝百千种香,常作天乐,乃至雨天曼陀罗华,饭食经行,盛众妙华等等这一切的眼、耳、鼻、舌、身、意,受用色、声、香、味、触、法的时候,他是有种种的受用。确实如此。
但是人家的受用跟咱们这儿的受用不一样。我们这儿虽然有种种受用,他是淹没在染浊、攀缘受用之中的。他所有的助道都是助的贪、嗔、痴的道,不是助的戒、定、慧、和解脱、解脱知见的道。所以他的受用不是解脱的受用,在我们这里是轮回的受用。
可是极乐世界的这种受用,怎么叫作皆修佛行呢?不是刻意的去修。大家要知道不是刻意的立了一个佛道怎么去修。是人家的生活本身就是修行,活着的生活就是修行,受用的就是修行,自然而然就皆修佛行,无受用之受用。所以我们要知道只有真正在极乐世界才完全具足了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才具足了这样的功德。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不是现前修了佛行呢。
所以这个皆修佛行的微妙法义,在《佛说阿弥陀经》中他是以声尘为代表的。听了声音以后,就是觉得皆悉念佛、念法、念僧修佛行。
在这条愿力里边是以香尘为代表的。不管声尘和香尘其实他们已经都具足了六根六尘,这才叫作圆满的体现了色空不二称性妙有的中道佛行,叫作皆修佛行。如果不这样他就不取正觉。这是第三十二愿我们要细细的体味。真的每一愿都极其的殊胜,每一愿都有无量的内涵。严饰超诸天人愿。
好,我们下面再看第三十三愿。第三十三愿叫作蒙光触身获益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因为在前面有一条愿应该是第十二条愿力,叫作光明遍照愿。那么光明遍照愿可以说是体现了弥陀光明遍照的体性,当体具足的这种能量。那么这个能量他要体现出来他得有作用呀。你有这个能量非常巨大你能够干啥呢?你有什么好处呢?这一愿就是体现光明遍照的妙用、大用。
所以,你看在《佛说观无量寿经》里面就讲到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善导大师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叫光明和尚呢?就是因为他念一句阿弥陀佛口里出一道光明。为了印证这个净土法门真实不虚,跟别人斗法的时候全堂的佛像都能放光。那这些光哪来的呢?怎么显现的呢?阿弥陀佛是直接的源头。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佛,他的这个光随时随地众生因缘成熟了就可以显现妙用,现前能够让大家感触的到,接受的到。
所以,这里讲到的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大家要注意到这里就不是说我们只讲的此方,还有无量世界。不是讲的人道,还讲的六道。不仅仅讲的粗浅的六道,每一道里边又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全部在这个覆盖率中。只要一触到阿弥陀佛的佛光,就具足了身心柔软,超过天人的功德,当然这是一个概说身心柔软。
其实还是回到我们行门上来讲的话断烦恼。因为这里讲一触到佛光的话,就是超过天人这种柔软。柔软的反义词是什么呢?就是刚强。大家还记得《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说,我们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服呀。
刚强是怎么来的呢,当然我们说可以从身和心两方面来表达。如果说身刚强的时候就是僵硬、生病。心刚强当然就是烦恼。这里讲的身心柔软,是心里清净了身体也自然柔软自在。那么身体自然柔软自在,心身是合一的是一个柔软的状态。我们如果说被烦恼三毒所浸透,念念不熄越烧越旺的时候,其实就是刚强的时候。那我们大家发现了没有,怎么来体现柔软,就是我们对于烦恼的一个态度。如果这个烦恼火烧起来了非常炽盛,本身已经非常强了。非常强的时候烦恼是一个幻相是一个假的嘛,虽然强它再怎么强,它还是如幻如化的一个无中生有。
这是又进一步引申到修行了。如果说我们没有抵触,当下能够悟到说烦恼当体就不生不灭,从来没有生何苦去灭,它本来就是随它去了,那就说明没有抵触。所以通常我们有时候在讲到断烦恼的时候,断刚强的时候也有一种手段,就是降伏烦恼。就把它认为是对立面,一触即发针锋相对,那么自然而然,其实这个时候真正就不但它强,你还让它刚了是降伏不了的。如果我们能随顺着看清烦恼的这个无自性,看清它当体哪里生起来的,看清它的本来面目说,原来是本自不生今自无灭,那就是烦恼即菩提。
这个东西确实还得用心去体会,因为这是一个十分难以搞定和把握的事情。也是我们在娑婆世界其实是全部修行的攻关重点了,就在于此处嘛。看我们断烦恼,所谓的断烦恼。当然我在佛学院那会儿也学了中观,如果依照着我们中观究竟见解的话。什么叫断烦恼呢?不断而断才叫做断烦恼。
如果你真的有一个烦恼所断,你跟烦恼斗争上了,那就等于说才真正这里讲到的说刚强了。不断让它烦恼很强,你还让它刚起来了灭不了了。所以说这个柔软的心在我们这儿确实很难,而且有时候确实还得有传承的修法,这个传承我也体悟到很重要。那如果我们暂且先抛开说净土不讲。
你比如说天台的这种观法,当我们生起一念,包括内观也是如此。生起一念嗔恨、嫉妒、抱怨、乃至淫欲心一念起来的时候,当然很多时候如果不修行就放任自流了。那么修行当然才能称之为断烦恼,这个断烦恼不是说跟它斗争,而是釜底抽薪。怎么釜底抽薪?你就看这个烦恼是从怎么起来的呢。
上次我记得普陀山的时候有一位法师,他是一位非常尊重传承法脉传统,对祖师师尊三宝特别恭敬随顺到位的人,而且他一直在研习天台教理。所以他就给我讲,这个道理我自己也学过,我听别人说的多着呢,居士同修们都会说。所有的人说都跟他说不一样,为什么?他说出来有力量。那就说明人家真的这么修过,这么传承出来的。
他就说,你看这个烦恼,你看它是一念生起来的时候,它自己生出来的还是从它处生出来的,还是自它结合生出来的。从自己生,自己怎么会生起来呢?从他生,你从哪儿生呀?自都没有从哪儿他呀,自他都没有你怎么去生这个烦恼呢。那就一天观,追根问底,最后发现烦恼不生,幻相,这就搞定了就叫断烦恼嘛。身心就柔软了。所以不断而断随顺它,盯着看烦恼自然就软了。
但是在我们这就很难搞定嘛。我们是一旦烦恼生起来的时候,马上性格就刚,烦恼就硬,所以就不柔软了。不柔软就面红耳赤怒气冲天,呼的一下子血压就上来了,心脏就爆发了。没有办法的事谁都如此。如果习性上差别的话,有的人比较清净一些,或者定力高明一些,好点。但是谁都有软肋、短板。你说这个人可能脾气习性烦恼重一些,可能一触即发。那个人好像稍微能够超然于物外,那也是一个没碰到债主,另一个没碰到他所执着的软肋。还是搞不定是刚强的,因为只有刚强的众生才同步出现在我们这个刚强的世界。
但是我们最后要说的是什么呢?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就是在极乐世界由他力的光明载体一触即发,即软了,也就是一触就搞定了,我们在这儿怎么全身心都搞不定的东西,自然就柔软了。
所以大家想想,在我们这全盘的用上这种身心力量,在极乐世界人家是他力的一个载体,大家想想这里又把他力的这种殊胜又给显现出来。他力是阿弥陀佛光明只要一照着你,只要照了你的身心就柔软了。就不用刻意的去断不断烦恼什么,就不要这么去操作这一圈了,整个这套系统就没用了,就这么一招就搞定了。那我们现在所有的求往生信愿行的了却,其实就是他力现前呀。他力的现前就把我们自力的一切搞不定的东西彻底搞定,就这样子。
所有的功德都回归到弥陀因地法藏菩萨发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今天我们讲了第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一共四条愿。希望大家能够如法闻思,能够如理作意,能够法随法行。
好。那么今天的时间又是刚刚好,一切都是刚刚好的安排,刚刚好的因缘,我们就刚刚好的结束。下面请一起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第十讲)
好,各位闻思讲堂同修莲友们,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南无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
各位,我们还是继续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明确一下我们依然是群三都是欲做莲池海会人,所以都是以净土为我们根本修学的基石,这样来做一个共同的学习。时隔一段就要这么说一回,请大家尽量的忆念阿弥陀佛。
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还是从信愿的引发念佛来上道。对于《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学习,每一条的加持,对于弥陀当时愿力的这种周到的设置,由他彻底觉行圆满以后,反作用于回来在法界的这种收编功能吧。对于我们来讲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像《佛说无量寿经》里面也讲到了,就是希望我们何不弃世事,都能够把这头的一些六根门头的光影幻事,说具体一点就是所有娑婆世界的一切的事也罢、人也罢、关系也罢、情境也罢、都能够生下来,这边生下来了极乐世界就熟起来了。无非就是做这么一个天平性的倾斜而已了。
以前的祖师们在开示,一个行人怎么样去用功,怎么样去修道的时候也很简单。就是让生的地方熟了,熟的地方生了就是这样。也就是让我们把现前的世界淡下来,彻底能够放空来、抛开。把极乐世界越来越让他提起来,让他清晰起来,让他殷重起来,最后让他显现起来。无非就是这样的一个意念、转念。所以还真的让我们用念阿弥陀佛来显现这一切功夫的由浅到深。
一方面如果平常日,我们很多时候多寄予用深度的信愿,来滋养这个不管散心也罢,或者摄心也罢,来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那也希望大家有时候会有类似于克期取证这样的一个密集型的,就是尽量能够在专修的过程中。比如我们的信愿已经具足了,你持这句名号的时候,大家设想一下,比如有几天的假期,或者每天晚上的某个时候,每天早上的提前一个时间的预留。你在念这句阿弥陀佛名号的时候,就真的是要把他念的熟透。我们在这里这么讲,但是谁能够做到这个地步这是一个。因为有时候能做到不是时时刻刻能相续,谁能够做到以后再相续,那是了不得的这种修行上道的,可能说在道业上真的会渐行渐远,越来越高。
把这句弥陀名号念熟,南无阿弥陀佛就这么一句话。在我们信愿的基础上我为什么要念,念为了往生极乐世界。但是正在念的时候,能够念到什么程度。就是我们在念的时候,有我的感觉没了,也不知道念阿弥陀佛有佛的存在也没了,包括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的概念也没了,就是真的跟布施一样三轮体空。可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南无阿弥陀佛还一直在,我们很可能念的都不知道说南无是什么意思,阿弥是什么意思,陀佛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反正就只管南无阿弥陀佛就这样,执持再执持一直执持。出来了就不管了,也不要说出来了又要进去,出来了反应过来再念再执持。
如果说平常我们的福报积攒的比较够,对于佛法的见第,对于净土一门的信愿特别之深,比较到位的时候其实是很容易得利的。就等于有的东西放在跟前你要吃,人人都想吃,只要你一拿起来就能吃得着了。但是拿起来吃这个也不知道为什么,在我们娑婆世界就显得这么难。
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行门也能这样一直跟进上来。纵然没有专业的时间,你慢慢的提升自己心的信和行的这个念,念的让他真切起来。如果说相续的有时候这种信愿的深度足够了以后,好像就是我们如果稍微一作意,就是说不用刻意的去怎么样艰辛的去提起来,稍微把念头整合一下,马上就能够深深的入到这种我肯定往生,阿弥陀佛就在,西方极乐世界永远这是一个伴随感,能够这样相续也是一样的功德。所以为什么说净土的修法就这么一门妙庄严路,能够走上去就可以了。是走的越直、越匀、越进行、越好。
那好,在上一次的时候我们已经讲到了第三十三愿。就是蒙光触身获益愿,就是光明照触到我们的身体的话会柔软。
今天我们从第三十四愿开始讲起,皆得法忍总持愿。我们给大家把几条愿文贴出来,能讲到哪里就算哪里,反正就是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吧。大家来看这一条愿是又叫闻名得忍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这一条愿是说如果我成佛的时候,要辐射到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诸佛世界,这是从世界上来讲。还有各种各样类别的众生,这是从众生上来讲。
只要能够闻到我的名号,就都能够保证获得无生法忍,而且能够证入到深妙的总持禅定中,如果不能我不成佛。大家来看,这条愿就是开始要从名号的利益中来体现。在此之前基本上都是从光明上引发的利益。下面连续几条愿基本上都是从名号功德,也就是能够从闻到阿弥陀佛名号得利益的愿,差不多应该是十一条吧。
这里,其实应该是从第十七愿里边,开出的种种的差别相。前面讲到成佛的时候十方无数的诸佛,如果不称叹阿弥陀佛名号,就不成佛。后面的这几愿,是这条母愿的子愿。
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名号具有如此的无量无边的加被增上功德。《佛说无量寿经》里面把这个讲的透了。把法藏比丘因地怎么样去修行,怎么样去摄取如来净土之行,怎么样思维五劫的时间去修行,最后成功的起建了极乐世界以后,所有的功德含藏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中。当然名号本身能够具足这种内涵这种包容度,也是他愿力中把他罗列出来的。就是说明愿力有一条,名号功德就有如此大的这种功用,也是愿力本身所体现出来的。他的这种一卯扣一环的设置,确实弥陀愿力是天衣无缝。
对于念佛人,我们好像过来过去反正是亲切的执持的就只有这句名号,确实是我们也不从理论上怎么去高度的浓缩他的原理。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发生的现象,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确确实实他就可以有这样的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你说能怎么办呢。不要说我们在克期取证,有时候同修去参加念佛七或者百万的闭关,乃至般舟的一天一日这种经行、精进念佛,我听过太多的这种感应。
以前也听过咱们一位同修说,他们一起在二十四小时经行念佛的时候,大家共修完了以后又共修了一个佛七。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小女孩吧,她就念佛念的最后发现四周,她的耳根里边全是阿弥陀佛的名号。这就是阿弥陀佛把愿力设置在,整个的法界的这个音声佛事上,他就是一个总持的这样的一个体现,他可以把我们耳根的受用,用阿弥陀佛把你包围串起来。让你是一种相续不断的闻阿弥陀佛名号的名字,只要你跟他相应了,他就在你的现行世界心行所到之处,就能够把他愿力中所设置的,无边无际的这个广大加持,直接包围到你的身心世界中来,把他加持转成我们自性的加持,念念都是执持名号。这里边的具体内在的所行境界,确实我们凡夫没办法讲。
好像要讲这一条愿,最近好多感应就往一块汇。前几天一位很精进的同修,有时候他常跟我在微信上相互的沟通。他念阿弥陀佛对佛号的不可思议,原话是说无语了还是怎么着。是一个死去的蜘蛛,他都感觉到它身体已经僵化了,想用面巾纸把它包着送出去的时候呢,他就用非常清净的心。大家要记住(特别记住他当时的修饰词),他觉得他当时的那种清净度,是非在寻常时期中的那样,那会特别得力吧。然后他就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明明看着这只蜘蛛已经僵死在那儿了,居然又慢慢吞吞的复活了。最后复活了以后他放出去,自己从从门缝里边慢慢的爬走了。
当然对这位同修的道德,他的戒律,我是可以在此作证。他绝对不会故意强在这儿夸张,或者无中生有这么一说。否则我也不敢把这个事在这样的弘法群里面讲出来,这是亲耳闻。
亲眼见那也太多了。比如说上次我们师兄弟几个,还有几个居士回普陀山的时候,因为我常住在普济寺肯定一回去就先去大殿去礼观音菩萨,大殿圆通宝殿礼完观音菩萨出来的时候怪的很。大家知道这些名山古刹里面都有大树护法,普济寺去过的人都知道有一棵大树好像三、四个人才能抱过来。上面一只松鼠,不知道为什么那次松鼠也是配合示现一样就掉下来了。从两丈高的地方掉下来摔在地上,眼看着它是七窍流血。这时候我们几个从大殿刚拜完佛出来,韦陀殿门口它掉下来,我们几个就围上去,包括师兄弟还有几个居士,就一心一意的念阿弥陀佛。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着念着呢,它完全是这个腿脚朝天,已经好像马上要舍报了一样,慢慢的就腿脚就柔软的侧身睡着,不是朝天了。再慢慢它自己就动一动的往起来,翻滚就跟像拨正了一样,再过了一会身体开始曲起来,我们感觉到有点生气出来了。再过了一会慢慢的好像(小松鼠)头脑都有了反应,结果真是不可思议的是什么呢。当时还有一个咱们北京的居士,(宏海法师)刚好我们也是来拜佛看到你了,我说好好。
他递过来一个袋子,说把这个松鼠包起来。我们后来到住的地方,把它放在宾馆房间旁边的时候,自己就活了慢慢跑掉了。这个是我亲身的经历。最不可思议的是什么呢,很意外见到我的那个同修他给了一个塑料袋,上面写一个什么医院的急救室,是一个急救性质的塑料袋,铺在我们念佛急救这个松鼠的身下面。就一切就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从始至终的这种加被就是在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就叫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还包括无量不可思议的众生之类,不仅仅是人道。闻我名字能够听到他的名字就有如此具大的功用。功用大到什么呢?能够得菩萨的无生法忍和得总持三昧。这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讲,已经到了最后的。
忍是一种什么境界,就是能够安住、不动的意思,安住在其中。无生法忍呢?我们有时候叫作生忍。生忍就是对于别人打骂你、诽谤你、八风吹不动的感觉。法忍就是对于什么寒来暑往、外在的自然、火热、水淋等等也都能够安忍住,不生分别念不起心了。无生法忍是最难的,如果要从教法上大概要到八地的菩萨,才能够真正证到无生法忍。如果从天台的教下来讲圆教登初住,才能够得无生法忍。一定要到了中道佛性已经修到稳定的时候,才能够见到一切法不生不灭的境界。
所以这里说闻我名字就必然保证得无生法忍。当然从这个闻字来讲,我们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也有说,若能闻在本识,就是进入六根,那就称之为决定性的引子了。
所以首先第一个无生法忍,是从哪个角度理解呢。如果听到这句名号以后,种在我们八识心田中,必然会生生世世,由于念佛名号的因缘、闻佛名号的因缘,当然包括我们说不一定是耳根闻,还有眼根见,甚至他方国土里边还有一些可能是用身体来触,鼻根来闻。我们这个世界有眼根不具足的瞎子,他如果认得字的话,他摸到了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摸懂了意思明了了这也算闻了。不仅只是耳根听,哪怕舌根这样念出来也算闻了,耳根听进去也算闻了,眼根见到也算闻了,意根分别了知也算闻了,都在其中。这才叫作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就是各有各的闻法。只要你把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内涵给在本识里边熏习进去,就叫作以闻为代表。其实就是得到名号的加持。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自然每生每世都会增进,都会积功累德,一直证到无生法忍。就是一定保证证,这是最外围的无生法忍保障。这里讲到的无生法忍就是见一切法不生。就等于说闻到名字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速证无生法忍得总持法门,这就是闻信名号的功德。
当然善导大师的解释,那更是从净土的教法上让人受用了。善导大师曾经解释过,这里的得菩萨无生法忍,他是他力本愿所带动和加持下,能够辅佐凡夫,也就是十信位之前的凡夫。那简直是最凡夫的凡夫了,最凡夫的凡夫而能用无生法忍的境界,来体现一个凡夫由于闻了名号所得到的功德内涵。
什么意思呢?就是对净土而言,他认为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对极乐世界由于产生了一系列的大欢喜心,这个时候信心欢喜就决定原来真的可以往生了。记得我那会刚刚净土入心的时候就是这种,我居然也可以往生。这个事居然跟我有关系了,就欢喜的不得了了,这个时候就叫喜忍。就是欢喜心。
再一个角度就是悟忍,悟解到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这种威神力,他的这种加持下让你稳扎稳打,万无一失的配合着往极乐世界走。决定真实不虚一定成功,能够领悟到。我们听的时候大家要如理作意,怎么会领悟到阿弥陀佛的这种大悲威神力、大悲愿力呢?就是你对他的愿力产生了深深的通达,知道这个愿力的保障相。用闻到名号,就可以直达无生法忍。
在这上面悟到了,为什么闻到名号就能够直达无生法忍。特别是这种悟力随着境界的越高,他的领悟力越大,他得的这个喜忍浓度越浓。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会发动第三个就叫信忍。完全信受了一念感通就能够往生,往生绝不是那么难的事。
这些东西全部揽在胸怀的时候,他能够现前所感到,虽然并没有到达菩萨无生法忍的八地菩萨的境界,可是他凡夫的这种喜忍、悟忍、和信忍、三忍的三足鼎立的体现出来,一个凡夫的心力在往生这个层面。就是对于极乐世界生起了决定性的往生感,他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禅定力也罢,或者心的这种如如不动的能量也罢,居然和八地的菩萨是一样的。
我不知道我讲的大家能不能领悟。这属于博地凡夫的无生忍,虽然不是十住、十行以上的无生忍,但是他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够具足了这样的功德。当然对于闻来讲,这里的闻我名字他是有深深的内涵的。一般我们如果只是听到而已,耳根接触一下,心里也没有怎么深度的去信受,只是轻轻微微的结个缘,那就是种个远因。就跟刚才我们第一个讲到一入耳根永为道种,生生增进。
还有一个就是闻了以后念佛受持,这就叫作闻我名字。闻我名字以后执持名号了,虽然也许执持名号了,但是还是用这种执持名号来继续长养自己的信愿之忍,因为还可能带有一些怀疑。最根本的就是听到以后,刚才讲到的信忍、喜忍、悟忍具足了,跟本愿相应这一类的人,可以说是当生就可以成就。这是没的说的。
所以这才叫真正的听到,自己心里去真正的信受了,这里讲到闻我名字才是真正闻我的名字。在这样的情况下,智慧安住在这种能往生,直通往生以后速证无生法忍不生不灭的这种理体中,他能够处于一个水平。这也是一种理解方法。
那么诸深总持是什么意思呢?比如六神通,还有在树林里边能够睹他方国土一切,这些所有的法都是从甚深的无生法忍,这个境界中全体具足的。你一旦彻证无生法忍,就具足了深度总持,就是能够总的掌控把握住,还能够执持不断,在无生法忍的禅定下发挥很多的功能妙用,这叫做总持。如果不能这样,就不取正觉。
所以,这就叫观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希望我们听到名号发起往生之愿,就直通无生法忍。我们在这个国土要证个无生法忍,是相当的太难太难了。真是已经到了跋山涉水最后的层次,要尽的时候到了无生法忍,还有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好,这是第三十四愿。
我们下面再看第三十五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又讲到男众女众的事情。我也遇到好多同修或者初学人,特别是女众,觉得说佛经里面怎么歧视女众,好像我们女人就那么不待见嘛。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佛的慈悲心,这是真正佛陀的大悲深重,十方三世的佛的大慈大悲是同体的。所以特别列出转女成男的功德。这也可以说是法藏比丘在因地修行的时候,看到十方国土众生有这个男女相的国土里边,由于女众这种身心的水平状态,比男众的身心的状态又格外的多了一些障道因缘。
就比如咱们这个国土里边吧,我们讲到六道,其中人道是六道中的一道。可是我们不要忘了其实人道里面还有两道,除去老道、少道、丑道、美道等等都有差别相,最基本的道就是男道和女道,这是两种类别的众生。
可以说是从情见烦恼的淫欲心上才有这样的别业。虽然有共业同生为人,可是确确实实女众的烦恼相对比男众要炽盛,苦恼过患也多。就从女身上来这种不净,生儿育女时候这种苦痛,养儿哺乳的时候对身体的耗损,都属于身为女众的苦患和烦恼。阿弥陀佛正因为能见到他方国土里面,有这么多生为女众格外多障道烦恼,他才又设了这么一条愿。依然是以闻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体现出来,转化增进。让你快速的转女成男,成丈夫相。
确实是厌患女身他是一种智慧,希望大家听这条愿力的时候,提升到这样的知见高度上,超越了我们男女性别。因为我们每个人不是男的就是女的。大家都不管男的还是女的,你超越了这种男女性别执着的本位,提升到佛菩萨视野,回身看男众女众的差别,确实女众要多怜悯一些。所以我再再的讲到女众不要生气,其实是佛陀更多的眷顾和慈悲。
像《大爱道比丘尼经》就讲过,女人的女态有八十多种。比如她往往喜欢自作多情的,用色相来去取悦迷惑丈夫,自以为是的庄严。为什么说女为悦己者容,男为悦己者死呢,他们两个从气概上来就不一样。女众她肯定不会为悦己者死,很难发起来没有这个勇气。她的情见主要是以姿色上的一种自我贪着和自我迷惑。看上去迷惑别人,你在打扮的时候,好像为了悦己者异性者打扮,其实自己同步的深深的就迷恋进去了。对于自我的色身顾盼之间,梳洗一下等等都是这样的。
还有讲到一个女众的特色,有一个成语叫作欲拒还迎。就是男子来追求女子的时候,女子要表现的非常的讨厌他,不喜欢他。但是如果这男的转身走了,她就生气了。说你咋这么傻呢,呆头。就跟梁山伯与祝英台,过桥的时候笑盈盈的说河里有鹅,笑谁呢?笑梁兄你是一个呆头鹅。意思就是不知道她内心的对他的这种眷恋,他读不懂。所以你看这就是女态,祝英台当时的女态。
而且喜欢说人的过失,特别受不了别人比自己好。甚至有时候最毒妇人心,恨不得他赶紧死,离得远远的。都会不自觉的发起这种心念,这就是女众的女态。从贪着上确实也比男众多一些,由于这种的过患,在经典里面讲到不能坐五种位子。比如做不了转轮圣王是丈夫身。还做不了大梵天王(因为大梵天他基本就没有欲界的欲望)。也做不了帝释天主。甚至还做不得魔王(魔王也得大福报)。第五个就是做不了佛。
女众的这种生命显现,可以说是众苦为本。是有一个障碍,系缚、忧苦等等这些特色都在上面体现的。所以在经典里面讲到,他方国土里面有女人的地方慢慢才有地狱、恶道。为什么呢?因为有男女相,本来这个相是个幻相,但是一旦出现了男女相,这世界一定是欲望炽盛的,欲望炽盛共业才会体现出来有男女相。在这样的情况下恒常的迷恋女身,情执非常重就会离道越来越远。如果能够把厌恶女身的智慧能提起来,那就说明还是一个丈夫之行。
这样的情形下,能够闻信到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之力,可以让你转多劫多生的女身,成为男子丈夫相,而且也能够成就往生净土的净业。这里讲到,如果我成佛的话,有女人的世界,能够听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欢喜信乐发菩提心。这是一个前提大家知道,特别发菩提心。其实菩提心的气概,就是男子比女子容易发。当然现在时代我们刚才也讲了男相女相,不但从生理上,心理上也很重要。有的虽然是女身她是丈夫相,丈夫心,可能发菩提心就容易一些。
有的虽然是男身心性也比较微劣,所以他发菩提心也难一些。这里发菩提心是一个很大的发心加行,厌恶女生,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就不会生女众的因果了。
如果听到这条愿力的诸位善女子们,能够生起真正发猛烈心,要脱掉女身的话,这里正是时候了。因为在经典里面也讲过,能够永脱女身的不是那么容易的。按照经典里面的说法,释迦牟尼佛当时修行的三大阿僧祇劫,在第一个阿僧祇劫修圆满了,才得到一个永离女身的功德,所以转女成男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这个世界下堕的时候非常容易,一旦定型了以后再往上转的确很难。
在六道里面得人的身份难,可是同为得了人身份以后,转成女人再要转成男人也是一样的难,这也是一道跨越的差别吧。因为你生生世世做女人,这种习气她会等流嘛。女态生生世世这么相续,生生世世就让你陷在自我是女众的这样的一个感知中,那你只好轮回的投胎转世中,生生世世体现的是女身。
这里讲到就是指这种善根,福德极其深厚的女众,她首先要有一念能够发起要厌恶女身,不厌恶女身你还觉得挺美的,那还真是转不了。为什么?自己不发心嘛。所以前提是你得经过多劫修持的结果以后还要发心,发菩提心厌恶女身。依照着这一愿力的加被,就能够很容易的转女成男。
善导大师在《观念法门》里面也讲过,一切女人若不因弥陀名愿力者,就是弥陀的名号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力量,那么千劫万劫恒河沙等劫终不可转得女身。也就是说一个凡夫,如果对阿弥陀佛愿海这句名号功德没有足够的,我们刚才讲到的闻我名字就是闻性功德,千劫万劫恒河沙劫你都转不成男的。你看这个业力相续的等流的时间长不长。
所以这一愿,就给十方无数世界,只要有女众的世界里面特别的观照,从闻名号发起清净心皈依,欢喜信乐大话,这个问题就能够很简单的解决。这一愿力对女众是格外的加被。当然如果我们直入净土法界,在极乐世界没有男女之相。那就是往生来讲同是青一色的男子身。在他方国土里边,哪怕你这辈子没有成功的往生,但是因为闻到阿弥陀佛名号,生起了欢喜信乐的菩提心,就能够转女成男。我们要一分为二的来领解。
好,我们下面再看第三十六愿勤修必成佛道愿,一步一步的往上增进。第一个是直达无生法忍,第二个名号功德转女成男,这里是必然成佛。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大家记住这是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力对于他方国土里边,已经道行有一定的积累,甚至已经到了一定的圣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退就很麻烦。所以大家要明了,这一愿可以说是摄他方世界的菩萨愿。为什么这里讲到有一个常修梵行至成佛道了,梵行是什么意思?就是清净心嘛。如果具体的特指,我们的饮食男女之间的淫欲。如果成佛,配的是成佛之路就是指的一切的烦恼染着、贪、嗔、痴。一旦听到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这个菩萨他寿终之后经历多生,一直会坚持不忘有保障、恒常的修习清净的成佛之道,不会退,不会忘失。
如果这个菩萨是秽土的菩萨,我们这些国土里边,有菩萨持戒、修行。可是一经生死雨,他的道业相续难度就极其大,梵行就难以继续了。很多时候都是中途退转就前功尽弃了。我们大家可能看过这些游戏节目做个比赛什么的,眼看着一关一关的都过了,就在紧急关头败下阵来,又得从头再来。临门一脚退出来了前功尽弃了,这是非常可惜的。菩提道业上最可惜的就是这样。这也是一种魔叫作中断魔,会干扰,经历了很多生都没办法成就。
我们不要说很多生了,就在我们这一生的修行中,一旦遇到违缘障碍或者莫名其妙的这种人事牵扯。往往就把我们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相应,一点安住的觉受,即刻就给你吹的、打的灰飞烟散的感觉。这样进进退退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佛呀。
这里讲到这一条愿力,就是针对菩萨的不退做保障的。只要你闻信了这句名号,真正的信到自己,就能够得到弥陀的加被。寿终之后下辈子来世的修持,还依然让你相续不断。这就是佛号名号的保障。这里这些保障福利呀,真的是要登上真正的修行之路以后,才能够知道这种福利有多么的殊胜,多么的难得。
特别是这里讲到从梵行来讲,我们到了欲界里边,你想这个淫欲它都障碍着生大梵天,何况修菩提道呢。已经到了色界的大梵天了,就很清净的都没有爱欲了,那还在色界的大梵天而已了。所以我们去成就这个无上菩提,一定要把这个离欲的这种修行,称之为最低的保障。总而言之这条愿力,无边世界里边只要有哪一位有缘的菩萨,听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他就基本上生生世世都会伴随着这种加持,不会让他忘失,不忆念或者说断掉他的梵行,菩提道业直至成佛。大家要记住这里有一条保障是什么呢?就是至成佛道,一直到成佛中间都不会断。
如果我们平时能够常恳切的念阿弥陀佛,念到这种相应,有些违缘的时候佛就会来加持。有时候我们心生一些烦恼,邪知邪见上来了,或者将欲造尚未造恶业的时候,突然间佛弟子的身份,戒律的护持等等这一系列的自我提醒,让你停歇下来。这其实就是佛号护念的结果。有时候包括想退,出家人想还俗,想破戒等等这些,这都是很危险。如果平时没有跟佛力的感通,对名号的信闻,可以说是远离梵行,勤修烦恼去了。如果有感通,是不会远离梵行,会勤修梵行直至成佛。
我们今天讲的这几条愿力,都是建立在闻名的功德上。特别列出来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我们对于《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有很大的一个主要的依附感,就是要对名号生起决定的信心。让这句名号作为我们最容易下手,得力最强的一个方便。刚开始讲的时候就是念这句名号。
好,我们再往下看第三十七愿叫皈依感动天人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条愿力虽然文字比较多,还是在闻名的功德上。假如成佛的时候,这里讲到的无边世界里面诸天人民,就是不仅仅是人道、苦道、包括三界,所有的天道里面能够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够生起非常虔诚、谦卑的恭敬心,特别这里还讲到五体投地,稽首作礼。五体我们都知道就是两手、两膝、还有我们的头这样磕到地上,虔诚的称之为五体具足礼。同时还附带着我们发的菩提心、精进修菩萨心这样的念佛人。那么念名号的功德会有一个什么效应,这个效应是非常有必要的。就是所有世间的人民莫不来恭敬他,都会对他生起恭敬。
为什么有这么一条愿力呢。这也是法藏菩萨在观照他方刹土的时候,发现了佛法一定要从恭敬中求。可是十方刹土里面好多地方人我慢,对修行人、对出家人没有恭敬。甚至有一些诽谤乃至攻击,往往就会使遭诽谤的人也会退失道心。那么见闻者,见到他这样来嫉贤谤善也会退失道心,所以这里才用这句名号来加被,希望闻名欢喜念阿弥陀佛的人,所有的一切见闻人天都能够拥护,都能够护持,这样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
我觉得这一条愿,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有非常大的启迪作用的。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确实恭敬心不够,威仪感不够。有时候私下里来稍微松快一点,同修之间特别是跟住持法道的法师之间。因为我们是以道来维系住持和护持良性的关系,如果我们缺乏一般的礼仪,没有去顾及没有去执行,也没有在法上来有相应。很多时候这种关系发展下去就会流俗了,就会忘却了各自的本位。就弄的师父没有师父感,居士也没有居士相。所有的潜移默化的败坏佛法中这个是最恶劣的。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用一句什么呢?不要执着形式,或者日子久了就这样嘛,天天见何苦呢。你看这就是没有法的加持,没有法的力量,作为两个关系相处的定位支撑。
这句发愿就是有名号功德护持,所有的念佛人在相互相处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在自己的人生中,各种人际关系中都会潜移默化的会开始生起恭敬、爱戴、拥护之心、护持之心。这就是阿弥陀佛名号的这种有着极大的转化、加被人心正能量的力量,折服我慢。能够让你生起来正知见,而且特别在行持上能够一直相续的做到位。
你看只要闻到名字就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能在这样的一种相续下,那么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这就等于说这句名号生起两重的加被功德。一个是对本来修行者、住持法道者、弘扬者能够生起恭敬心,欢喜的去修菩萨行。再一个就是让外护的见闻者,得了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利益,一定想去弘扬呀,弘扬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机制。你弘扬的就是这句名号法门,闻到名号法门的人他自然而然也会对名号这种加被的情况下生起恭敬心。由他再去辗转弘扬这句名号的时候,让一切的人都生起恭敬心。这个源头就来自于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的功德,所引发出来的一系列良性的反应。
所以这一条的愿力,得到本愿加被的条件,大家要记住还是有几点的。一个是你闻信到这句佛的名号(闻名),是跟前面几条愿力步调一致。但是特别这里讲到,我们闻到名号的时候本身自己也要生起恭敬心,否则因果是不相续的,不相吻合的。我们自己本身也要五体投地,要恭敬来顶礼,还要欢喜信乐,生起真正的信仰心。再以此的基础上尽情的去修菩萨的六度万行,这四点的效果都达到了,必然能够得到一切人天有情的恭敬。
再者来讲一句名号念起来,以前讲《佛说阿弥陀经》的时候也给大家说到。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念起来我们大家都有体悟。我见过太多的到了道场里面听到念阿弥陀佛,或者哪天从念佛机里面也听到某一个佛号的这种加持。我屋里常放的唱诵的佛号,有时候唱诵的自己心也习以为常,可能还没有什么感觉。有时候一些同修们来坐坐呀,就觉得相应和殊胜的不得了。他的那种感觉甚至能够回馈过来把我也带动起来。这就叫名号能够生起这种心。
特别是我们听闻到名号,就会转我们的心念,这一系列的对于名号的恭敬心。如果是一个不学佛,怎么样?我们的心是向外攀缘的,是追求世间的财、色、名、食、睡的。这样的一种心,他体现出来的一种德性对人天护法等等,没有招感力。而且一般的世俗人每一天都是工于心计、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都是一种低劣的,这种负能量的发挥出来的辐射。你想人天来恭敬的话他是向往正能量的,德行的感召。在他们的视野中是可以明察秋毫的,所以真正能够持佛名号的人,能够念的相应的话,自然而然会招感人天护法来恭敬、拥护。由他们拥护,我们自然也能够逢凶化吉。
念佛人不管从内从外,都能够得到诸天护法的恭敬,确实如此。很多时候像一些名号,念佛念的把临终的人身心能够念柔软。这也是一种人天恭敬的具体的成功例子。为什么?因为人死了以后下恶道一定是恶道的鬼神,像《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都是恶道鬼神,甚至变作自己的六亲眷属,来引诱你下恶道。这种心念又猛烈,又恐怖等等就是反应在身心世界上。临终的时候,他也是一个恶系列。如果你聚集的佛号来了,人天来敬仰的话,自然而然这个亡者的心识、意识,亡灵也会跟来恭敬的人天发生同步的感应,就是正能量身心柔软。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临终念佛,念的其实就是能够体现出来的。
在生活中有时候有一些烦恼,除非我们就是真的平常的信愿比较木,有一种疏远感不是亲近感。你真的能够长期训练的把身心靠给阿弥陀佛,仰靠给他。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一念起来,马上就是能够迅速的立竿见影。就等于我们正在因为某一件鸡毛蒜皮的事,跟别人斤斤计较的时候,突然间旁边走过来你最敬仰、或者亲近、乃至依靠的人,或者还许久不见的人了,马上你喜出望外。一下子具大的心念全体就朝那儿仰靠过去了,就不会跟他们斤斤计较,念就转了嘛。
佛号能够转念,转了我们的念以后,他会在我们的身心世界上全体的体现发挥出来,这在人天眼目他们的视野里面是看得最清楚的。所以说人道特别是天道的众生,他也是比较现实的,你修的好他看得了他才恭敬你。你修的不好,他可不像诸佛菩萨能够无尽的慈悲,如果你修的不好他就鄙视你了,护法就有可能离你而去了。
善导大师也说过,有人如果至心常念阿弥陀佛及二菩萨,那么会怎么样?观音势至常与行人作胜友知识,随逐影护。如果至心常念阿弥陀佛,还有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两位菩萨的这些人,连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都能够如影随行常常的在身边护持他。但有专念阿弥陀佛的众生,彼佛的心光常照世人摄取不舍、摄辐不舍。你看佛菩萨都能够来这样如影随行的护持,何况常规的人天外护呢,所以是真实不虚的。
今天讲的这几条愿力,愿愿都带着闻到名号功德。几乎可以说是念佛人吧,我们的法门核心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本命元辰。有时候你就是只管念,只管念。
以前有一个老和尚给别人开示,就说念佛。他的弟子们念了一段时间说不得力,又去问,老和尚说再念。又念了一段时间不知道出什么境界了,自己又把持不住。(老和尚)就说还念的少,继续念再念。就一次这么开示,两次这么一个开示,渐渐的念的心开了。一切的修行就是为了净心,就是用佛念把我们的妄念替换掉,相续起来就显现了。
说到这儿了就是一句弥陀名号作大舟,其他的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请大家多念佛就可以了。南无阿弥陀佛。今天时间就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一次再见,随喜大家的闻法功德。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佛说的。我们都知道,谁去干谁成就吧。阿弥陀佛。好下面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第十一讲)
好,各位闻思讲堂群三的诸位同修们,请大家合掌,端身正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
好,各位莲友们大家晚上吉祥。我们今天还是依然对于阿弥陀佛,法藏比丘因地发的四十八大愿而成就了极乐世界。我们专程这次的学习,就是对四十八愿的内容进行一个稍微深度的学习。从中来依照着每个人的因缘和喜好,来激荡我们内心生起的真实的信心。
前段时间有同修师兄弟也讲起,他说法师听你讲法,我从始至终听到就是信字。我也觉得怎么说呢,本人才疏学浅,我从内心深处觉得佛法最重要的就是信心,虽然我们有信、解、行、证的次第,但是你信的就是信这个法,解也是解这个法,行也是行这个法,证还是证这个法。所以也可以换一句就是,解是解这个信,行是行这个信,证最后还是证这个信。我一直说特别在咱们净土的行人中,对于这个信量和证量的关系几乎是同步的。我想之所以把净土称之为大顿圆妙的根本最深层次的一个内涵,可能也是在这个信上面体现的。所以请大家千万不要忘了这个信的根本。确实一切都是以信为根本而展开,我们的一切净土解门、行门,也是最终都是为信服务的,这个不可以动摇。
在上一讲开始我们几乎每一条愿力,都是带有闻我名字这样的前提。今天开始有几条愿力就没有说到闻我名字,而是对于极乐世界生活的情状进行了一个描绘。
比如我们马上讲的第三十八愿妙服自然在身愿。它是很贴切的把我们这个世界,日常生活的状态做了一个比拟。我们常讲到极乐世界要与我们这儿比拟,不能与我们这情见。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做一个设想,就是对我们生活的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的这种比拟,是否可以理解是当我们依照娑婆世界的生活情状,把它进行了升华到真空妙有这样的极乐世界的一个自在体现的时候,它并没有离开我们现在业已形成的这个习气的模式。就是我们吃、穿、行走坐卧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模式。很多国土是这样的模式,但是有的国土也许不是这样的模式。他们也会依着他们的模式,成功的依照他们的模式中的极乐世界法门的设置,往生了以后,还是带着他们的习气来进行修学,快速的证悟空性,证悟缘起性空,证悟无生法忍。
不管依着我们每个人去的带着这种本国土的习气,他最后证悟的境界一定是一样的佛的境界。但是他在方便的体现上,每个国土有每个国土的情状。既然咱们这个国土是这四十八愿,那么他一定是随顺着我们这儿种种特色得以展开。下面将要讲到的这三十八愿就是这样子,我们把愿文给大家贴出来。
大家来看第三十八愿衣服随念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
这个愿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的穿。我们常说食色食色、穿衣吃饭,好像是围绕着我们这个世界最主要的日常旋律了。当然关于这个衣服,我们在讲到天人的时候也常会讲天衣无缝。在咱们这个世界流行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特色。当然从世间法来讲,好像西服跟牛仔裤是比较永恒的主旋律。
但是我们这儿的衣服它是很漏劣的。现在的衣服,好像随着人的福报越来越浅,衣服的质量也越来越差了。似乎好像是什么高科技的材料,其实最根本的棉麻我们都穿不着了,里面掺杂了好多的化学原料。记得我那年去拜山,这都是僧服嘛。上衣拜了窟窿,后来被倒了墨汁,又被炉子上烤了烧烂了。最后不知道做了一件什么缘起来了,师兄弟把我那件衣服就给烧掉了。烧了以后一点的灰、煤都没有看到,最后变成就像马路上的沥青一样,那么一块东西。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情状。
当然在三界内天道,天人的衣服要比我们殊胜的多。我们常说天衣微妙,彩带没有缝好像跟这里讲的一样,没有裁缝的痕迹,无缝。像咱们再往上的四天王天,他们的色身也庄严也很清妙,所以衣服的份量也很轻。四天王天的衣服差不多只有半两,虽然他们的身高有半里路那么高。忉利天就只剩两钱多了。夜魔天和兜率天的衣服重量差不多只有一钱左右。像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就连半钱都没有了,就这么轻。
我们想想天人的衣服,肯定是非常的华丽和庄严的。但是不要忘了,虽然天衣也是如此的华丽庄严,可是它是增长染著的。特别是我们三界内的色界,对于这个色身微妙庄严是非常执著的,所以色界的天人他就相比的就是身形,看看谁的衣服庄严。这是我们一般在三界内的染著的一种情见下。
极乐世界的这个衣服他是自然在身,也没有裁缝、洗、烫、熨等等这些,也是非常华丽要盖过天人,要比天人更为庄严。可是这里有一句修饰是什么呢?随念即至而且是如佛所赞应法妙服。如佛所赞应法妙服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当时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的很多比丘弟子要随佛出家。只要世尊他说一句善来比丘这样一加持。(不像我们现在出家的时候得自己去买一身僧衣,把头剃掉了。)那会这么一说,要出家者自然须发就脱落了,袈裟就披在身上了。这就是善来比丘的功德。这种功德只有佛在世的时候才有。像他的常随众千二百五十个弟子,基本上都是这样的。
从这点来讲我们看,这个修饰语看起来好像说加了一句,它所表法的内涵非常重要。为什么重要?就是我们在三界内的衣服一样的华丽,问题是它是让我们去染著、去享受、去把你的精力投向于轮回的道路。但是在极乐世界它的衣服再怎么华丽,它是附有法的相应。这种华彩和飘逸胜过诸天,可是它要伴随着法的相应,要念佛、念法、念僧、念三宝。它有这样的加持力。所以我们仔细想想,这一条愿力看上去好像很稀松平常,就描绘极乐世界的衣服殊胜。它始终紧紧的围绕着修道、道业的增进。
还有一点跟我们这儿不一样。咱们这儿常有一句话叫做富贵修道难。当然也有少数人在富贵中能够修道,很少有这样的根器,这样的功德。所以就必须来变得简单、少欲知足、去出家嘛,出家了以后穿的是袈裟。因为你没有把心思都花在吃、穿上面才好办道。当时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时候为什么得了袈裟,当时他出宫的时候还是太子的衣着,非常的华丽。后来还是有天人化作一个猎人,设了一个局,方便的跟他两个人把衣服一换才算换上袈裟的。你看在我们这个世界,他一定是很简单、很标志性的才能表这个法,说出世法,说清净无为不染著的法。
但是在极乐世界,哪怕这个天衣它再怎么庄严、再怎么奢华、珠宝怎么多(都是七宝),它始终是能够表法让人来加持往道上会、往无为法上会、往无漏法上会的。这就是不同之处。所以这里发愿的一句如佛所赞应法妙服它指的内涵表达在这里了。就是再怎么华丽,它一定是跟法相应的,跟水鸟、树林、宝池一样都是让人皆悉念佛、念法、念僧。特别是还有一句这叫随念即至,每一句都是表的他的功德。这一句是什么呢?就是说在这种法的加持下,在《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力量的这种催熟下,我们都是必须自然的现前在这个心地的念力中来做佛事。你看衣服它是随念即至的。
大家想想在我们这儿,基本上衣服都是把我们心地给迷幻住了,给束缚住了。大家都说最近流行什么衣服呀,到商场里面去的时候都是去看这个时髦,让我们的心去分散的、去乱的。可是极乐世界他的这种随念即至的功德,是有两个前提。你要随念即至首先前提是你必须念头要清净、要专注、要无染,这样的话才能够让这个念力,跟物质有相互转化的能力和水平。
因为我们这儿不存在这样的事。我们这里你穿好衣服也罢,乃至吃点好的也罢,他是怎么呢?你必须心在这个幻相里面去攀缘,不断的去攀缘把它造作而成。就是不断的要让你的心念,在这个相续的因果上、轮回上给它施加力度。但是极乐世界他是一个反力度。他让你这种随念就来的这个,就是把我们的念头转化成为物质。所以一个念头必须清净、专注。另一个念头的力量还要大。也就是念头他是单纯的、他是无染的。其实说白了就是禅定力。就是在佛的这种愿力加持下。
我们看大安法师讲的现代科学比喻非常微妙。他说我们一般的都是从质量,原子裂变的时候质量转换成能量。但是在我们的世界里做不到把能量转化成为质量,极乐世界就可以。他的这个随念即至功德,其实就把修行人当下具足的这个能量,再把他反转成质量,衣服出现了、钵也出现了、饮食也出现了,而且还不会真的去吃,因为他是无染的。
所以你看他一系列就没有裁缝,没有去洗干净,也不要去染色才怎么样。他是自然而然心念怎么动,他就怎么来。而且不管心念怎么弄、怎么来,他始终都在无为法的摄持中。这是第三十八愿所以叫作妙服自然。妙服就是这个服装它是微妙的不可思议的。我们不可以像咱们这儿说什么的确良呀、什么卡基呀、什么羊绒这样的去衡量,全不在此列,所以叫做妙服。自然的话它不是通过人工有为的把它造作而成的,他是自然而然随念即至的。这是对于衣服的殊胜功德。
那么我们由此就知道衣、食、住、行嘛。自然而然就知道了食物也是这样的,住的七宝楼阁也是这样的,走起来的这种莲花托足,或者非常华丽庄严的这种车辆等等这些,全是随念即至的,举一反三就可以知道这个效果。所以这是第三十八愿。弥陀用愿力来设愿应念即至的功德。而且这种念头的佛事全是往无为法上会的,往定慧上会的。
再一个我们还要明白一下。就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阿弥陀佛要设这条愿。好像这条愿太稀松的跟其他的愿力,比如说能够得六神通、能够证无生法忍、或者能够不堕恶道,相比来讲这条愿力好像不是十分的必要和殊胜,太生活化了,好像不专业修行。其实这正是显示极乐世界是极其的专业修行的。
因为法藏比丘因地的时候,他看到他方的国土为了此种事它会障碍办道,至少从时间上来。你想我们这里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为了衣、食、住、行,你得每日操劳呀。大家想想你看我们现在在世俗的社会中,一日三餐你想吃什么?怎么搭配衣服?去工作场所还是赴个宴会,都要把衣食排在首位很烦恼和障道。再一个我们这里去做衣服的话,你得造业呀。我们现在穿的其他的不说,就这个绫罗绸缎丝织品,丝织品这个丝绸它必然要杀害桑蚕呀。那我们这儿吃个东西你种地,一个犁耕下去一下子就要伤害好多生命呀。
尽管我们说现在慢慢的都变成自动化了,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自动化并不是随念即至这种称性而出的。我们这的所谓的自动化发明也罢、科研也罢,它还是这个业力相续而起的。但是极乐世界它的功能表的都是称性的,自然具足的,不假造作的。所以请大家从这几个方面去深入的体悟一下,极乐世界这种自在无碍和他的应念功德。这是第三十八条愿力。
下面我们再看第三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这几条愿虽然没有讲到闻名号的功德,但是他的相续性、关联性还是非常强的。你看上去这条愿好像跟前面的愿,一说着衣服又开始说到漏尽比丘了,其实他的次第是非常合理的。为什么?前面虽然我们说的衣服这么的殊胜,这样的出现应念的功德,但是你还得没有染著。如果你有染著的话,那就造的是轮回的业。所以紧接着这条愿的一个标准就是说,因为极乐世界的天人,所内证的境界都跟漏尽比丘是持平的。
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么好的衣服自然出现的时候,如果说他引发贪欲,我们要知道一旦引发贪欲的话,引发了第一念就会相续不断,越滚越大呀。大家想想我们对于很多物体、东西、物质,是不是都是从第一念而有的后来的相续果报。比如一念嗔恨,一念稍微不爽的心生起来,它就会不断的微小转大,后世的时候就成了一个相见分外眼红的仇人了。对于一件事情刚开始稍微尝试一下,久而久之就会久习成性上隐了。抽烟就是这样的,第一根的时候你想就说试试看,抽着抽着就放不下了,就成了烟筒了。
这就说明我们这儿只要一个细节引发心念一动,那么你往哪儿缘,往哪儿想,就会有一系列的反应,越来越大,一见倾心。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无漏的功德,就是不染著、不生这一念。为什么这里叫作漏尽比丘呢?漏尽比丘其实就是我们说的阿罗汉。阿罗汉用智慧剑杀烦恼贼,就叫漏尽比丘。顺便给大家说一下,如果要证到阿罗汉果,一定是以出家的身份而证得的。前面的圣人初果圣人有可能就是在家的,菩萨有可能是在家。但是如果说出世的阿罗汉,阿罗汉一定是出家僧证的。所以这里才用了叫做漏尽比丘,因为比丘现的是出家相。
那么阿罗汉有什么功德呢?就是他贪、嗔、痴烦恼断尽了,漏断尽了。漏就是烦恼,有漏法嘛。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他有一个内涵就是无生嘛。等于我们说的不再受轮回的果报了,一系列。无生就是从第一念他就生不起这个贪染了,不再生到三界的轮回中,贪染中来了。所以说国中的天人既然所受的快乐,这种自在解脱乐,他和漏尽比丘一模一样,所以对再怎么奢华的衣服他生不起贪染了。不像咱们这儿进入恶性循环。他是如如不动的。
所以他从相续上就连根断掉,没有这样的过患。大家看这里基本上都是清净的。极乐世界的水功德是开神悅体的,荡除心垢的。吃的东西是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的,飘的香味都是温雅德香让你无所耽着的,这样的一种生活环境。你想想所受的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这是自然而然的。必定不起贪、嗔、痴凡夫之心了,那就没有一系列的。所以这两条愿力他是紧紧的一卯扣一环的,看起来好像怎么前说衣服后说漏尽比丘。
我们知道在咱们这个世界要修到无漏,解脱道的话是非常难的。从这个外方便五停心观、别相念住、总相念住,最后开始修着四加行暖、忍、顶、世第一完了以后,才能一念中修这个无漏智慧法,才能入到圣流。入到初果以后,再往罗汉才能彻底断尽烦恼,才称之为漏尽比丘。在咱们这的话,一个漏尽比丘的时间最快的得三生,最慢的得六十劫,罗汉是三生六十劫。辟支佛要修到漏尽是四生一百劫。但是一旦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不说烦恼断不断,我们不在这个上面考量,只是在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下,你就跟漏尽比丘的这种自在快乐所证的果位,所享的法喜是一模一样的。所以第三十九愿保障了,就是到了那儿从阿罗汉的法喜受用起步而修,这也是这一条愿力的信息。
好,我们再看第四十愿。第四十愿就更为殊胜了随意见诸佛国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前面的时候,有一条愿力叫作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有照见的功能,前面那条愿等于说是照见的功能。这里不一样的是什么随意欲见,就是应时如愿。这种想见就见,不想见可以不见,需要时见,不需要可以屏蔽掉不见,这个跟前面的功德是一样的。
但是这里的所见的是什么呢?是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全是严净的佛国净土,没有染土。所以我们大家设想一下,你看这里于宝树中就是跟个天然的大屏幕一样,而且这种宝树中见这是一个表法。我们可以把他领解为,这仅是华藏世界的一个现象的体现。就是以这一个层面的现象,来诉说极乐世界具足了华藏世界的功能。怎么个功能呢?你看在咱们这个世界,我们都觉得现在空气污染成这样,到处去找乡村、古镇、田园生活。古代的时候陶渊明写过《桃花源记》。我们一般的设想说,在我们本国世界的本土中,找到这么一块相对来说清净无染的净土,然后好像能过某一个渠道,这样好不容易的在其中,然后我们是我们,他们是他们两码事。
但是这里的不一样的。极乐世界从宝树中见他方净土,宝树是一个载体。他其实就是华藏世界事事无碍的一个相互影现。极乐世界的人见他方国土的时候,不是像电影一样去描绘试图投入进去,而是真实立体的平等互换功能。我不知道这样表达大家能否听清楚。就是极乐世界睹见的他方,跟他方睹见的极乐世界是平等的。就是跟这些佛国净土里面,在他方佛国净土里面也许也有这样的功能照见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照见他方国土。
所以由于这样才有《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说的一顿饭的功夫,就可以去供养他方诸佛,后面一条愿力也讲到了。所以确实不是说风尘仆仆的,千里迢迢飞的速度很快的去供养,而是一个国土就可以用这种方法,随意的去显现总持无量的佛国净土。想见就见、想去就去、想进入就进入、想出来就出来,就是这样的一个方便。不但去供养无量诸佛,亲近同修道友,就可以进入他们的现前世界中,一切进出来往是自如的。甚至都没有从此到彼的进出感,他是相互影现,又是同在法界的。这样的话才能称之为叫作随意欲见严净佛土,还是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
另外这条愿力也可能是法藏比丘,作为一个法脉的传承所设置的。大家还记得他在因地的时候,也是世自在王佛告诉了他二百一十亿个国土的这种天人的粗妙,国土之染净,然后他进行了一个选择性的设置,才成就的这个极乐世界。所以这也是他成就极乐世界以后,在极乐世界的这种现前境界中,留下了这样的一个特别的法脉传承功德。他是这样修证过来的,有这么一个曾经修法的方便。那就说明在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将来在构造自己所属的国土,去摄受接引自己无量劫来所种下结缘的众生的时候,他也是得这样去构造国土。就在极乐世界不用在世自在王佛现前,只要在极乐世界就等于说随时都可以看到他方,全是净土功德的一个总汇。所以是非常殊胜,这是这条愿力。
下面我们再看第四十一愿叫作闻名诸根具足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漏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的这个保票是什么呢?就是法藏比丘观到他方诸国土的菩萨众,如果能够听闻、闻信阿弥陀佛的名号,生生世世直至成佛都能够六根具足。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不坏不缺,否则的话便不成佛。大家知道为什么要发这条愿力。首先我们要知道一点,六根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们常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身业就是由身根,语业就是舌根,意业就是由意根来造业的,那我们常常讲到说六根确实是我们造业的障碍。
可是大家不要忘了,还有《普贤菩萨行愿品》我的愿无尽,这愿从哪里来的?也是从意根上来的呀。这个常不轻菩萨去礼拜这些未来佛的时候,他怎么修的功德呢?他不得身根去礼拜吗。包括《法华经》里面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他去燃身供佛的时候,不是由身根来才能做的这个功德嘛。所以六根既是造业的最大障碍,也是我们修法的无上法器。这个万德洪名,就能够成就我们六根广大的德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大家知道,我们常说皈依三宝。在极乐世界也是说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念三宝。可是六根不具足者,在咱们娑婆世界的戒法里面是不能出家的。六根不具足不能出家,这就是一个拣别的条件。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不能够让大众生起来欢喜心。说白了大家看我们现在末法时期,对出家的人身份已经够多的误会和戏论了。看到长得六根庄严的大僧、法师们还要戏论一句说,你长得这么好你为什么要出家呀,可惜了。你不负责任、不娶媳妇、不生孩子、不为社会作贡献,好端端的你就出家了。对于一个六根具足庄严的僧人来说,大部分都是这种形象描绘了。何况说残废的六根不具的,那就更不知道怎么说了。生不起欢喜心了诽谤了。肯定是说本来身体有病,日子过穷了讨不到老婆才出家的。这下更好了残疾才出家,出家人就是这样的,没法过了才出家的。都成了这样的一种寻常之见了。所以六根对于表法来讲是必须的。
我们对于僧宝的尊重人天师表、这种尊贵感、这种讲究、一定要建立起来。那么首先就是要六根具足。否则你的三宝里面的僧宝就有障。其次,如果说六根不具足的话,还会影响到什么?影响到听经闻法。首先从总的来讲一个修行者,一个行菩萨道的人,他如果要快速的成就佛道,必须依靠这个具足德相的色身。你看我们见到这些大德庄严妙相、结跏趺坐、慈悲的面容、整个大丈夫的气质,就非常有摄受力。马上你的心地就柔软了、就钦服了。而且菩萨道中相貌庄严、寿命长久、语言具足威德、财富具足圆满有这种大力量等等这些,这都是资粮呀。
如果我们说六根不具有缺的话,他就有障碍就不行的。所以说第一个六根要具足,是作为僧宝不能有障。第二个作为法宝六根不具足也会有障,刚才讲他会障碍听经闻法。我们首先从自利来讲话,如果是盲聋暗哑,你如果是一个瞎子,你拿起佛经你能看吗,你见不到法宝呀。如果你是聋子,佛陀在世或者佛陀灭度后,他的弟子法师们讲经说法,你能听得到吗?经声佛号、晨钟暮鼓能警醒吗?他没有感觉呀。如果是暗哑的人你又说不出来的话,那从利他的角度,你怎么去分享佛法去给别人讲经呢。再一个我们讲经用的是舌根,包括我们顶礼的话用的是身根,身体的这个眼、耳、鼻、舌、身、身根,我们看经的时候要用眼根,包括我们思维记忆还要用意根。
所以说意根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说六根不具,以为是不缺胳膊少腿就可以了。意根也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讲到说,有的人纵然遇到名师,教视令熟,但是还是旋得旋忘。里边讲到是人有业障或故于大乘经典不能记,才要安净水一盏,回首向南,还要郑重发愿,然后戒邪淫妄语,五辛酒肉等等这些,这就是净我们的意根,那个时候他就是意根不具足的。大家都读过《地藏菩萨本愿经》都知道里边有这样的一个祈祷的功用。
所以为什么说成就六根的德用广大,又回到这里闻我名字,就是闻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上来讲,他就具足了能够成就我们的六根德用广大。由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能保证你生生世世不缺六根。大家知道如果修道能够保证六根具足的话,在我们娑婆世界有多难呀。难到什么地步呢,那会儿法藏比丘观到他方国土修行人。你比如说娑婆世界吧,我们知道修成佛之道有三大阿僧祇劫。你修到第一大阿僧祇劫的时候,才能保证不堕女身,才能够脱离女身。可是脱离了女身了还有身的时候,还有过去的这种宿世的业力,可能让你受到残废六根不具的果报。一直修到第三大阿僧祇劫,还有这个六根缺漏的障碍为人所讥嫌。在这里有多难。但是阿弥陀佛的这条愿力的摄持,就让我们彻底的免去了,只要我们能够闻信阿弥陀佛的六字洪名。就能够免去六根不具,盲聋暗哑,三涂八难的八难之一,就可以免掉。
所以这条愿力两个方面,一个是从他方国土来讲。菩萨都免不了宿世业力而受根缺的果报,所以有弥陀的愿力护念,一切菩萨从闻信名号开始,一直到往生极乐世界或者说成佛,生生世世都不缺六根。另一个方面从西方国土来讲,一旦往生彻底远离了根缺的过患。所以这里统而拢之就是说,从闻到名号一直到成佛,再也没有六根不具的过患了。这就由一句万德洪名给我们打保票。只要一闻在耳根,意根受用,彻底承担了,就有这样的功德。所以说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漏不具足者,不取正觉。这是第四十一愿。
好,我们再来看第四十二愿悉得清净解脱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条愿还确实是从教法上来讲有些内涵的。我们都知道学佛要走中道,我们常讲到不能偏。你是偏空也不行。偏有也不行。偏定也不行。偏慧也不会。偏止也不行。偏观也不行。止就是定,观就是慧,所以叫作定慧等持。
我们常说止观双运。在咱们这儿你修法不能偏颇,我们常有个比喻叫作什么呢?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你偏掉一科的话,就等于说吃偏食你营养就不行了,那么走路可能就走的有点不稳了。可是在咱们这个世界,偏颇是常会发生的事。我们世间常说福慧双修,我们修了福了就忘了慧了,就全变成痴福了。修了慧了就不修福了,最后成了干慧了。这是我们这个世界修行人里边,几乎是普遍的一个事情。
大家看罗汉、阿罗汉还有慧解脱和俱解脱的差别。有的时候慧解脱了不得俱解脱,他就是这方面占的多那方面占的少。所以弥陀愿力里面有一愿,有一个条件是皆悉逮得,就是全体具足清净解脱三昧。什么叫作清净呢?就是从寂的角度,实相他是寂净的无染的叫作清净。什么叫作解脱呢?清净解脱就是寂照平等,叫作解脱。所以这里讲的解脱具足止观定慧的等持。全体具足了等持的功德以后,才能称之为清净解脱。
我们凡夫为什么不解脱、不清净呢。就是纵然我们修学的时候,比如咱们说止观。大家听起来止观好像有点专业,止就是我们常说的定,定力的禅定这个功夫多一些。观就是智慧,观照的功夫多一些。这个止,如果说我们在凡夫阶段的时候,就是相对修止修的多一些。你常住在止中的话,它就会给你一系列的昏沉、枯寂这种感觉出来,心比较低、弱。如果你在观中的话,它又往往会掉举、散乱,始终你把这个东西平衡不了,不能够双管齐下。所以真正的在菩萨道上,要到了深位的菩萨才能够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了。好多浅位的菩萨基本上都是,应无所住了就不能而生其心了,就必需定在那儿了。而生其心就活泼泼的出来说话作事或者行方便善巧,就不能应无所住,他就一定有住了。所以这就叫作什么呢?不够清净解脱,没有双运。
这一愿就是弥陀的愿力他的这个加持内涵,就是让全得到住到这个三昧里边,能够总持这个定慧止观。我们常说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不二,相融的这个状态中自在的去做佛事。为什么呢?依然是这样。这也是法藏比丘观察到他方国土里边。你像我们这个世界它是动的世界,散乱的世界,所以我们这儿强调说要有定,要修禅定。还有一些世界它是非常枯寂、寂静的世界,那可能在他们世界里面修,强调观想,强调观,强调随缘。
针对我们这个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面说,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人闻到名字以后,就可以把他在菩提道上修行中总是过不去的关口,融化不了这个,给它很容易的融化了,能够住到三昧里边。这样的话一发意顷,就是只要你动一个念头,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
大家注意到这个地方,就是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的话,这是什么呢?这一愿让国中的天人,一念之顷就可以分身无量的在这样的一种动的境界中,还依然能够不失定,不失掉寂的这个禅定功夫。这种动那是超级动了。我们这的话你稍微动一下,你好不容易打坐一会来人说话,或者刚要诵经的时候,又谁让你出去办个事。所以大家叫苦连天说没有时间修行,怎么怎么样。人家极乐世界一发意顷,无时无刻不在修行,因为不失定意呀。那我们这个世界如果聚个会,聊个天热闹欢腾,那更不行了。可是大家不要忘了,这只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动而已了。
能够同时去他方国土供养无量诸佛,这叫大动,法界动。在这样的动中,依然不会失去定的功夫。那就说明在这一愿力的加持下,他方国土的菩萨众就是在这个名号的加持下,他能够让阿弥陀佛当时在成佛道路途中(搞定了寂照圆融)的这个功夫,现前就能够体现在他的定力中。而且是怎么着,越动反而越净,越有反而越空,他是这么一个状态。就等于说完全很自在的超越掉我们始终过不了这个关卡,他把这个关卡不但超越了,还可以随意的把这个关卡进行发挥。
你看以前的祖师们有讲过,怎么讲呢。说我们凡夫的情形是境窄了,就是所面临的境界窄了,我们的心才能定。要不然为什么你看从一个凡夫开始修止观的话,外具五缘。外具五缘除了持戒清净、衣食具足以外,还有一个必要的条件是什么呢?远离村落,就是远离开人群热闹的地方,闲居净处。就是你的境界始终一个人干干净净的、无依无靠的、没人打扰的、你才能入到这个地步。境越窄了心才能越定。
可是菩萨超越过了以后他就不一样了,他是反着练的。是怎么着,是境越宽心越定。怎么叫境越宽心越定,他所面对的境界越广、越杂乱,反作用回来的是他的心越定。说白了也是什么呢,就是他照的这个功夫越广,他寂的这个功夫就越整合的核心能量就大。所以由此从这条愿里也体发出来,你看最近在线下给大家讲法的时候,讲天台宗的时候圆教初住的菩萨。初住的菩萨他有一个什么功德呢,就可以到一百个国土去示现八相成道,去度化众生,去成佛。那么到二住的时候就可以到一千个。依照我们修行的次第来讲,肯定是你的心越清净才高嘛。可是他这是什么呢,心越清净反而体现出来他缘的境,就是能够度化众生去的世界才越广、越散、越乱、越辐射面宽。所以他很巧妙的,在没打破之前他好像是成正比例的,你缘的境界越窄了你的定力才越高了。一旦打破了以后,他成了反比例了。
这样的话我们套在这一条愿文上大家看。得到这种清净解脱三昧以后,他能够住在这三昧中一发意顷。这就是一念念力的作用,就可以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且越供养的多,越在定中不失定意。这就是人家极乐世界的现状。你说为什么这么殊胜呢,要到这地步的时候在咱们这儿按照通途修的话,了不得了呀。在凡夫的眼里那简直就是等同于成佛了到这个地步,离佛已经不远了。
但是这样的菩萨怎么迈不过去这个坎的时候,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有弥陀的愿力摄持,能够做这样的广大佛事的同时,还能够不失定意。就是随意的怎么广的去生其心,还能够无所住。在这样的无所住中,能够尽情的去生其心。进入到这样的一个良性反比例中,来进行衡量。这又回到闻我名字的功德上了。
所以大家念念想想,我们现在能够听闻这个名号,真的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了。虽然也念不起来,身在福中不知福。可是这都是佛金口宣说的,他的这个殊胜的功德。那我们只能够去承担、去受用。你想为什么说闻我名字,每一条每一条都有这样的功德,那大家想想,如果我们念我名字会怎样呢?执持我名字会怎样呢?念念都不忘,念念皆是我名字,那会怎样呢?那个时候都不用说了,真的。那就讲的这些《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你就亲自领略了他们所有的风光。名的风光、暗的风光、显的风光、密的风光全部领略了。那时候就简直很可能说,我们在讲的时候都成了多余的了。
所以你看大家一直听法,前几天也跟另外一个法师说起。我说我这些年也在号称讲法,不瞒诸位善知识们,我说这几年的讲法对我的功用来讲,我就稍微有点信佛法了。当然这种信的话,大家自己去悟吧。不是我们皈依了就觉得信了。说真的有因果轮回口上说说就信。
真的有点信了,信到什么地步呢,我想是就是这个意思。当时我们正在看一个书法老师,这个书法老师可能非常能说明这个问题。我说真的他有善根。人家没用一句佛法,真的把佛法的这个学修、修证讲到位了,人家怎么说呢。说到我们著名的律宗弘一大师,弘一大师是上个世纪有名的大德。说到他的书法,他怎么评价呢?他开始还引用了苏东坡说过一句话意思是说,写书法写到这么好才算真好了,就是不追求它的好了才算真好了。他就评价说,苏东坡的这个境界(原话我忘了)确实还是俗人,他说比弘一大师境界要差了一老大截了。
他把弘一大师前期的书法、后期的书法、晚期的书法都给相比了。他说弘一大师的这个书法最后到了什么地步呢?就是他已经如此的高妙的技巧之外,他并不把书法当书法了,他当时的原话是这么说的。他认为什么呢,他说写书法再怎么写的好,这本身还是一件俗事。就超越到这地步的时候,才真正把他的这种干净的小孩一样的体给显现出来了。当时我就听得非常的受用。我觉得说这个书法老师真的讲的到位。
我们学佛也是这样。我们把听经闻法,包括我讲经说法,也跟练书法一样。你如果说一定要怎么,包括我给大家说一定要讲的好编排的怎么,大家一定要听的妙,受用。我告诉大家如果从闻我名号、念我名号、执持我名号上来讲还是一件俗事。这件俗事只不过让我们说,为了进入认识到说法也是一件俗事,写好了也是一件俗事,学习经教天天在嘴上来宣讲,如果从修证上来讲,也许也是一件俗事。
希望大家能够深化这样的去认知。那么很可能会触发我们,对持佛名号的心力和时间更为广大一些吧。我们并不是说真的要效仿这个老师,就否定我们讲经说法本身。可是讲经说法他是有终归有旨趣的,就是他是有指月一样的,他是指月的功德,包括这《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我们并不是说天天要在这编排、比较这《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给我们提供的福利和好处,但是如果我们深深的信进去,陷入到《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当真的去领略他功德的时候,才发现这一句全体就在名号的功德中去求索和拥有,是这么一个意思。希望善于领悟不要错记法义。
那好今天我们就讲这五条愿力。后面还剩六条愿力了,我们下次正好再给大家一起来讲。今天时间也到了,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希望愿以讲法诸位闻法的功德,一起回向十方四生九有一切有情,愿一起同生西方净土中。早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好,随喜大家。下周再见。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这位知名度最高的阿弥陀佛,究竟有何来历?即使有人不知道释迦牟尼佛 但一定也听说过“阿弥陀佛” 因为这是出家人口中最常念的佛号 那么,这尊“阿弥陀佛”到底有何来历?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释迦佛在世时。有翁婆二人。用谷一斗。记数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佛云。我别有方法。令汝念佛一声得多谷之数。乃教以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念诵阿弥陀佛能够让我们在慌乱和浮躁中得到平静,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净和安宁,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和焦虑,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专注和快速,而且通过念阿弥陀佛还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04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说之不尽的往生利益世人念佛,求生西方,如果成功往生,即成为极乐众生,从此不但享有极乐世界那穷微极妙、美不胜收的物质环境,更可贵的是,还可同时享有亦是极之微妙、无比清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5
往生极乐的九字真言我们要先声明,这里所说的真言,不是密宗行人所持的咒语、真言,而是能帮助世人念佛达到一心不乱之境界的九个字。这九个字,就是:发乎心、出乎口、入乎耳。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5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念诵阿弥陀佛的感应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学习修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很多人都会得到感应,我们在获得这些感应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念诵阿弥陀佛的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03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四十回 拜大愿精进神善财寻到大愿精进神的住处普现宫殿,便步入宫殿内,见摩尼王狮子座,庄严华丽,上覆摩尼宝网,网上现日月星宿影像,影像下现各类众生受夜神救度的图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时间:2024-10-14
我们现在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每一个人造就自己的极乐世界,每一个人庄严自己的极乐世界,每一个人成就自己的极乐世界。这个极乐世界并没有十万亿佛土那么远,这个极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01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有些人认为《阿弥陀经》他都能看得懂不需要讲,同时有些个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念一句阿弥陀佛,不生尊重心,而生轻视心。有人修禅定,修观,认为念一句阿弥陀佛,什么人都能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7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闻名功德,微妙难思」,这个话句句都是真话。「如《尊胜陀罗尼经》曰:诸飞鸟畜生,含灵之类」,这就是讲一些小动物,「闻此陀罗尼,一经于耳,尽此一身,更不复受」。这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2
我们学净土的,一定要真正相信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这个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他老人家建立的。他怎么建立的?前面我们读到,他是慈悲心特重,想帮助一切诸佛刹土里面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6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