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宏海法师:马蹄无处避残红《彻悟禅师语录》要解

宏海法师 2021-04-11

第一讲

各位大德法师,各位居士同修,各位有缘,大家下午吉祥。

这次呢我们因缘殊胜,在普陀名山这样的道场,来成就大家三皈五戒的功德法会。特别是一共为期五天的时间中呢,能够把这个共修,上午大家都在读诵《普门品》,还有听经闻法的内容能够镶嵌进来。所以我想大家能够今天因缘聚会,成熟在这个道场里边呢,也非常随喜。因为少不了在座的每一位这个共业福报,和曾经过去世的发心愿力,否则没有这个机缘大家欢聚一堂。在此,当然我们也要特别感恩成就这次法会的所有这些常住师父们,给大家提供的这个便利和护持。希望呢大家也能够发起心来,虽然有五天的时间,我们真的能够从心地上得到真实的受用。

这样的法会呀,可以跟大家讲,是我们普陀山近些年来头一次举办这样的法会。所以我想各位坐在这里,我们千万也要生起感恩的心和稀有难遇的想。而且这次法会呢也很如法,如法是什么意思?就是把这个内容设置得很巧妙的,很合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要晓得,学佛的利益和受用呀,要从解和行并进而来,理解的解,就是你要明白道理。这个道理如果你能够明白地把它理顺,深入进去了,成竹在胸了,那么你所有的修行,诵经也罢,念佛也罢,拜佛也罢,都能够成立次方地成倍增长功德。这道理要明白。那么如果说,你这个光有道理也不行,听起来这个道理听得有一些心上的化解,但是它是干的。大家如果没有在这个具体的读诵经典呀,心性沉静下来呀,在大众师父的引领下,你体悟庄严的殿堂佛事、共修生活,你这个心地清净不下来,智慧打不开。所以有智慧和福报的人呢,这几天就看他能不能从这个解行上面有所增进。

当然呢现在我们来说到听经闻法啊,坦白地讲,特别是我们现在汉传佛教,大乘佛法,由于大家的这个也是一种共业的福报吧,不太够。所以基本上听讲法的呢,障碍比较多,因缘难以成熟。或者说因缘成熟了,我们自己的心力不够,心力很弱,提不到这个法境上来。所以各种人的别业不一样,就是说,虽然到这里坐在一起啊,或者有的有可能打算来,结果也没来成。有的呢可能一开始不知道,最后阴差阳错也入了这个队伍了。反正各种因缘聚在一起,每个人还不一样。特别是我们现在闻法啊,听经闻法,大家知道,有的人他因缘不具足,这是第一点。我们讲到前言了,因缘不具足,你看,第一个没有机缘听,他一辈子反正就是很平平淡淡才是真地幸福到老,从来没有机缘接触迈进佛门,接触佛法。就跟我们这次,也许有的有报名的,但是他因缘一转,他就来不了,他没这个机缘,大家知道吗。这可以说是虽然百千万劫难遭遇,他是遭遇不上。

另外还有一种是不愿意听,大家要扪心对照自己。为什么说不愿意听呢?跟佛有缘,都来到普陀山来拜佛拜菩萨,心也很诚,但是他跟这个法没有缘,他就觉得这么花时间和精力上这是干什么呢?真正意义上的佛法,佛是何人?法为何物?他不管不顾不晓得,随便他吧,反正我心诚了就好了,就观音菩萨,就阿弥陀佛。这样的话,就很难,因为我们可以说把这说,这是一种初机,或者说肤浅惯了,不客气地讲,很难再深入地又一层地调动来更走进佛法的这个根本义理。

我们都叫佛弟子,我前些天在普济寺讲我还讲到,你看我们现在汉传佛教,大乘佛法,咱们中国的佛教。你说佛教徒怎么算?都没办法算。因为你说算多吧,确实很多,只要到庙里边,他能够烧香拜佛的就算佛教徒。可是你说这算佛教徒吗,问他佛是什么意思呢?完全不懂。修行是修到哪里?也搞不清楚。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反正就是我回来在普陀山这也算实习吧,你看我回来这半年多了,如果是就近的同修都知道,在普济寺每天上早课,三点半起来上早课,大众师父们持诵经典,持咒,回向念完了,然后念这个文疏。哎呀,我就耳朵竖起了半年了听,没有变过。一个生意兴隆,二一个更进一步要财源广进,然后心想事成,再一个长命百岁,这就是几条主旋律。最近更多的就是要金榜题名。反正就全是这些,这个也无可厚非,因为这是每个人都有这个心愿,不是说这就不对。可是大家要知道我们怎么让这个更好,更对和更快速地成就,你要有这个在佛法的这个义理上,你要入心了以后,你的心力才能撼动它呀。不是说花几百块钱打个普佛,然后就想花五百块钱跟买个奔驰车一样,这样便宜。甚至有时候我们光说财源广进,财从哪儿来嘛,要布施呀。所以这个就是我们不愿意听,不想再更深入地走到这个核心地带,搞不清楚。当然这是其一其二。

这三天的讲法我对大家的要求是什么?重在第三点,就是听不懂和听不对的这个麻烦。这是我们这次最主要的话题。因为有时候,跟大家说,这次的法啊,本来准备的是给出家师父们讲的,大家知道吗。按照我们今年的讲法任务所有普陀山的常住,给出家师父讲的。但是呢因为后来和尚慈悲,说中间插了这么一堂法会,我的讲法任务呢就因缘一转,转得跟大家接上了。后来我想想,因为上午读《普门品》,我说就把《普门品》讲一讲吧,这样从相上来从信心上来贯一贯。那我们法师最后说,这个题目也宣传出去了,说就不要轻易改了。但是大家看到这个题目了吗?谜一样的题目,叫《马蹄无处避残红》。这是我们今天第一天,这是给大家一个谜啊,你能够搞清楚估计也很难。但是这个谜底要在后天下午才给大家揭晓,所以要耐心一点儿。

我们听不懂啊,我跟大家讲,千万不要误以为是佛法太难了。都说的是人可以听懂的话呀,我这三天都是讲人说的话。那为什么说就有时候就听不懂呢?我也在反思说确实是这个讲法的人,就是说太艰太涩太专业了吗?可是世间法里面很多专业的事情,我们都那么锲而不舍地最终把它攻下来了。你说世间法里面,你如果对于这个不懂的东西,哪个技术,一门手艺,包括有一种语言,从这个外行到内行,那都是你下功夫去钻研,包括英语都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背的。怎么偏偏身为佛弟子听闻佛法,一句听不懂就拜拜了。所以我跟大家讲,这三天的法特别难懂,但是要好好听。为什么听不懂呢?一个我们不用心,二一个听得少。你看身为佛弟子来听法,现在我们学佛,稍微世间有一点点事情,因缘一转,都比学佛的事重要。都是什么事都没有了,才来学佛。大家要知道这就是本末倒置的事,那么你的受用也就是说,什么事都消停了,才得这么一丢丢受用。所以大家要,这次来有这个难得的机缘,诸位都是佛弟子,那么我们就这几天好好地来试着说,到底听懂听不懂,聆听一下。但是我也要跟大家要求,你的心得提起来,你不要东张西望顾左右而言他,就是走马观花地来一次。如果说这三天的这个法,你的心在道上能够听进去,我可以告诉你,真的以后不管你是听经也罢,闻法也罢,看佛经的这些书,就像那竹子一样,一刀劈下去,势如破竹,长驱直入。

当然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哎呀,觉得这个还是枯燥,无聊,不能够相应,乃至生反感,都有可能。那我要提醒诸位,居士同修,你一定要调自己的心。佛门有一句话叫做什么呢?叫做到此作甚,就是你坐在这干什么来了?希望大家入了这个三宝门,第一个我们要考虑坐在这里,我们要追溯一下,当时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在这个世界说法?我这爹妈生下来这一辈子,我到底是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有这么一次闻法的机会这意味着什么?你要从心地上去反思。如果说听了以后有所收获,那么你就要觉得说我掌握了怎样的主动权。我们天天去拜菩萨求菩萨,可是我们大家都有做菩萨的资质呀,都有成佛的资质。所以从这一点上,希望大家能够有真的收获。

这次讲这个课件呀,《马蹄无处避残红》,我先给大家大概地说一下。是什么意思呢?现在咱们这个梅雨季节,雨不停地下,不停地下,但是这个下在什么呢,在春天下,把整个的一片桃花林里边的开的桃花呢全给打在这个路上,所有一条大马路上全部都是桃花瓣。那么这个骑马的人过来了,就是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往过走,每一步这个马蹄踏下去,必须要踏在桃花瓣上,一步就躲不开,就这个意思,叫马蹄无处避残红。给大家预告一下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事,将来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事业,这辈子能不能成就,它难到什么地方,它简单到有多简单,就在这一句话里面,这是一个比喻。所以我们先把这个放一放,它是其实看上去不懂,是一句非常深入浅出的话。

但是我们今天要讲一下关于极乐世界这个地方,阿弥陀佛这尊佛,还有我们往生西方,这三天紧紧围绕的就是这个事情。可是我要跟大家讲,虽然说念阿弥陀佛很简单的一件事儿,净土法门人人都几乎知道的,不一定能够入,特别是不一定能够深入。我给诸位举几类人,大家看一下,有几种人他就很难入净土法门。第一个,刚才讲到了,他的生命的视野,从来都在这一生之内,他完全锁定就是这辈子他的遭遇得好,一定要怎么怎么样。从来都没有想过前生或者后世,乃至轮回这个东西,他搞不清楚也不感兴趣。这是什么呢?没有出离心,这一类人入不了净土。他不在这个,可以我们讲到的说生和死这个问题上,他回避了。虽然我们自己觉得说,我们是很现实的呀,现实的这个生活我们不关注,什么生呀死呀管那么多。其实这是典型的逃避主义,因为我们每个人其实最主要面对的这辈子的事,就是生和死。这是一类人。那么还有一类人呢就比较强点儿,为什么?他看了很多经书,他很会对照世间的,名著也看了好多,科学理论也看了好多,自然科学也看了好多,物理化学也懂。

但是呢他把这一套的习惯拿来用来学习佛法。我不知道在座的,还不一定啊,这样的人虽然说也不对,可是还很少。他了解了很多道理,但是呢他就喜欢在文字上在道理上打转。他不相信有这个佛菩萨真切的这个感应,或者说佛菩萨慈悲的这个救度,他没有这个心理素质。诸位要知道,这个素质是很难调养的。没有这个心理素质,他就走不到这个仰信这个道上,他认为什么都要讲清楚,可是有些法是不可思议的,这种人也很难入。第三种人呢,我相信诸位也有所遭遇,就是说他只认自己的本事。你说他修行嘛,他也许还很精进,做功课呀念佛呀很虔诚,每天都在坚持。但是你让他相信说将来阿弥陀佛接引你往生西方这么一回事儿,他觉得是天方夜谭。他认为修行就得好好地学习经典,然后要认真打坐,然后慢慢地像《金刚经》里面说,修这个万法皆空,最后彻底放下了,诶,成佛了。他只相信自己的力量,不相信有他力来救度。第三种人。这三种人很难入净土,大家听明白入。

那么我们今天讲的呢,不是要求大家入而已了,这三天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很多情况下,我们还不能深入净土。你比如,有的人啊,大家都在佛门里边也见多了啊,有的人其实他已经很精进地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家甚至还都赞叹,以他为楷模。他也一直在执持这个法门,甚至有很大量的功课都别人做不到,也很能舍。但是随着修行的深入,我们要知道学习佛法啊,是要有很大福报支撑的。如果你过去,诸位居士肯定有这个心念,就是学着学着就感觉到进行不下去了,那个激情没有了,动力没了。这个时候就属于什么呢?他很机械化地还在完成大量的功课,还在做一些功德,放生呀,参加这个共修呀,等等这些,可是这个心劲儿就上不来。为什么?信慧力不够。大家听明白,三个字,信慧力,就是铁定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信心,相续不下去了,这是无比的一种智慧,他没了,这就不能深入。知道吧。

再比如还有一种,本来修得不错,这几种人都是修得已经很好的了,已经很相应了,但是他在因缘上的考验来了。什么因缘上的考验呢?就是现在接触佛法的机缘很多,法门各种各样,你不知道修哪个。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呢,有其他修法的善知识吧,姑且这么说,其实是祸害,给你过来讲,说你修这个吧,这个好。你修那个吧,那个是哪一个有法脉、有传承,等等这一系列。诶,你就跟着他,暂时有可能放弃了念阿弥陀佛这个法,就修其他的去了。我告诉大家,这个是最可惜的人,知见被另外的知识给转走了。而且还有一点是什么呢?就是他本来修得也不错了,如果再有其他的法门给他修,他能把这个功德转化去,当时尝到非常大的甜头。可是,大家要知道,你这辈子能不能了却,没有保票。往生西方是这辈子就要成就的事呀。所以说从这个上面来讲,他的信愿没有到一心不乱,被转走了,这都是不能够深入的问题。

所以三天时间关系,我们也不跟大家多讲其他的,这三天只讲,叫做干货。干货就是要讲的,我们真正能够顶得上事的啊,你要入心,要入神,要入到你骨髓里边来讲,把这个净土,特别是从心地上。可能大家这几天听得会觉得,好像没有从常规的那种说,这个感应呀,或者阿弥陀佛慈悲呀,有什么灵验呀,很少会说这些。就锁定我们现前大家坐在这个法堂里面,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就针对我们人性上的这个现前的境界,这个场景,来用佛法来剖析,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能够轻而易举地凭信愿念佛就能往生西方?在这个上面来深入。

好,这第一个抛出来的干货。有没有听过这个词,叫五重玄义?诸位居士,有没有?有的举个手,给个面子,有吗?五重玄义有没有听过?这是第一个概念,请大家对接。但是呢,我祈请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这个文字的艰涩,你就放弃了,我保证讲的你能听得懂。

五重玄义,首先我介绍一下,这是我们自古以来汉传佛教最正规的、最到位、最精辟的一个讲经程序。现在很少有人能够听得到了,我告诉你们。一切的经典或者论著,放在这么一个框架下来给大家讲解听闻,反而可以让我们快速地理解,能够整体地把握,能够线索十分清楚地来操作。所以你不要以为说这个没听过,文绉绉地,估计入不进去吧。它非常科学合理,为什么呢?因为它是讲经法师里面最杰出的代表,在咱们浙江天台山,叫智者大师。在台州县有一个国清寺,在那里住锡的,是隋唐时期的人。是他老人家呢在一辈子讲经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模式,他就发现这么讲效果最好。所以大家不要被吓退。最有效地能够帮助我们条理清晰地来理解这次的课程。

五个方面,大家来看,释名就是解释这个名字;显体就是显它的本来的面貌;明宗就是到底是干什么;论用就是它能够最后得个什么结果; 判教,就是它属于什么水平。大致如此。因为大家你看,我们前面看到,我们主要的内容叫《彻悟禅师语录》,这个内容。大家手里都有这个法本,等到我们用得着的时候,再提醒大家来看。

那么首先我们要介绍一下这五重,什么叫玄?五个东西,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玄呢?一说起玄,我们肯定说,哎呀,这个道理太玄妙了,根本我们就是要刨根问底、深藏不露才能见到。我告诉大家,不一定。有可能是我们头晕地在这儿,头昏脑胀地眩着,然后这个道理就天天摆在面前浑然不知。大家知道吗?就像极乐世界,跟我们这儿叫娑婆世界,明摆着都在一个法界,但是释迦牟尼佛不说,我们都不知道。因为什么,因为自己是迷茫的,头是眩的,这叫做玄。人人都在轮回里面,我们都在轮回,现在正在轮回,但是如果释迦牟尼佛不说,我们就不知道身处其中,所以很玄。所以大家不要被这个玄,玄叫做幽微难见,但是绝不会躲起来了,就在你眼前,今天给你点破,这叫玄。

什么叫做义呢?就是今天不但让你知道然,还要让你知道所以然。既然有轮回,就要告诉我们,还要知道怎么轮回的,为什么要轮回?佛法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在座的都是未来佛,那么这个佛性为什么见不着呢?怎么现在都是一堆人呢?这就叫所以然。天天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早上诵《普门品》,什么叫普门?什么是心?要搞清楚。所以就从这五个方面来给大家进行点破,把《彻悟禅师语录》的内容进行点破,就是这么个事,千万不要把它想复杂了。

但是呢这五重玄义,我们还要给大家打个比方,才好理解为什么要从这下手去讲解它。什么叫做释名?打个比方,我今天就是《彻悟禅师语录》,把它拟人一下就是我。那么解释他的名字,就要告诉他,张三还是李四,这个人叫什么,我叫宏海,这就叫释名。

显体,你知道他名字,你还要知道他长什么样呀。就我长这样,身高一米七九九,然后体重一百五十多斤,走起路来,由于过去笑人家拜佛遭的报应,背有点驼,就这个样子。所以这就叫显体,明白了吧。

什么叫做明宗呢?就是他是干什么的,以什么为职业。我当和尚的,自从我师父金刀剔下我娘所生之发以后,我就成了和尚了。虽然他说职业嘛,好像有点不如法,但是我就天天要代佛宣法,让所有不明白的一定要明白,明白的更加明白,最后自己明白,也让别人明白,就干这个。这就叫明宗,他以什么为宗旨,天天是怎么活着的。

那么什么是论用呢?就是你既然这么讲,你顶啥用呢?说你在普门讲堂讲了三天,人家谁都不能听懂,这个作用就没达到。你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说,哎呀,这三天过来以后,说普陀山这次没有白去,在观音菩萨的加持下,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做心地法门了,终于知道人是怎么轮回的了,终于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回事了。这就叫论用,它的作用达到了。

那么什么叫做判教呢?就是《彻悟禅师语录》这部论典,在所有佛的藏经楼,咱们到庙里都有藏经楼,三藏十二部教典里面,它属于什么地位。就跟我们一个人在人世间,你属于中产阶级呢,还是这个大富长者,你在这个社会上处于什么地位,就叫做判教,给你进行定位,判别这个教法属于第几层。这就叫做五重玄义。能听明白吧?有人点头就行,一个就行。好,那么这就是对于经典论著能够纵横,然后平面同步了解的一个技巧,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被五重玄义给吓坏了。

好,那么我们就进入五重玄义,讲这个《彻悟禅师语录》的第一个环节,叫做释名。大家看到了吗,你们能看到这个后面屏幕吗?看到了。本论,《彻悟禅师语录》是一部论典,它是对佛经的解释,以人法立题为名。什么叫做人呢?就是指的彻悟禅师,这是我们在佛教史上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师。他在清朝嘉庆年间属于佛门第一人,就是首屈一指,第一名,排名第一的,这样的一个大明白人给我们讲的他的法语。他在寺院里登座讲法的时候,那么所说的这个开示,被他的弟子或者居士给记录下来,一直流传到现在,我们今天还能够受用。这就是一个人,一个法,结合在一起,叫人法立题,这就叫释名。所以大家来这样地了解一下。

那么首先我们先要花一点点时间,要介绍一下禅师的生平。要跟大家讲,你看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印光法师文钞》能够受用?因为知道他老人家一辈子的行履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知道有一个虚云老和尚十分了不起?因为我们知道他一百二十年,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有多大的功德。那么彻悟禅师也是如此,在当时的教内来讲,给我们撑起了一片正法久住、法轮常转的天。

我们来看,彻悟禅师生平,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禅师的名字叫做彻悟,是他的字,知道吧。我们现在不是有名有姓,还有字,还有号。他的字叫做彻悟,就是大彻大悟的意思,在这个整个活的宇宙万法或者生活中,没有一件事一个法他不明白。所有的一切法,他都能用佛的眼光来看这些事和人,这就叫做彻悟,说白了就这个意思。但是他的法名叫做什么呢,叫做际醒,这个边际的际,就是耳刀过来开示的示,边际的际,醒来的醒,叫做际醒,际醒禅师。他有一个号特别有意思,叫做梦东,做梦的梦,东方的东。这个可能大家就有点兴趣了,顾名思义,为什么叫做梦东呢?大家猜想一下,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因为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的本有故乡,大家一定要建立这个知见。

就是为什么我们到娑婆世界,这辈子要来受苦,见这么多人,经这么多事,有的远有的近,有的亲有的是疏,有的是好有的是敌,所有的这一切就是因为我们一梦给梦到东边,到了娑婆世界。因为有业力,有因果,招感了我们必须这么走一遭,可是本质上他是白白走一遭,它是一个幻相,就像到旅馆一样,他走一遭,玩一玩,路过一下,不是我们最后的归宿。所以禅师就为了表这个法,他就觉得一个无明滑入到轮回了,虽然在东方娑婆世界,可是它只是一个梦而已,梦醒之际,还要回到极乐故乡,所以叫梦东禅师。以后有时候记住,看到《梦东禅师语录》了,也是他写的。

那我们要讲一下,其实跟大家讲,我们现在叫汉传佛法,还有其他传佛法里面常会讲到说有这个再来的呀,或者什么菩萨化身的呀,等等这一类的。我告诉大家,我们汉地佛教里面也不缺,普陀山有很多都是再来的,祖师爷再来的。只是我们看不见,他的缘法不具足,有的能显一点儿,有的能显多点儿,有的显不出来,暗暗地在度化众生,成就这个道场。所以每一位祖师他是生生世世积累的福报,到这一世的时候呢,才显现得这么的殊胜。禅师,一辈子活了七十岁,一七四一年到一八一零年。但是他生下就非常的聪颖,就跟一个神童一样,与众不同,我们现在说的很有灵气。稍微大一点以后,就特别有学问,也可以说我们现在说的就是神童吧,把那些书都看得一目了然。慢慢到二十二岁的时候呢,长到二十二岁,因缘出现了,生了一场大病,体悟到这个色身呀是长久不了的,生老病死一样都不能免。就在这个触发下,他说,哎呀,原来世事真是无常不可靠的,发了要出世修道的志向。病好了以后,就在北京的房山县就出家受戒了,彻悟禅师。

所以大家想,你看我们现在很多时候都说,出家好出家好,大家认为出家好不好?好是好,说你们出家都好,你能舍得把自己的儿子或者孙子送来吗?都这样。真正动真格的,那会儿也有他们问说,说法师呀,说我也想出家,有什么条件?我说出家呀,有的人以为说要学历很高,有的人以为说文化要很深,没有这个。出家,只要你真的想出,就这么一个条件,就具足了。现在很多人说出出出,出到跟前又不出了,说这天天庙里呆着,这寂寞得都受不了啦。也有的说,好好好,出家出家。我说那就出吧。说我不行了,这辈子我是女众,我要将来成了男众再出。我说,那儿子能舍得吗?赞叹别人的儿子出家,自己的儿子又舍不了。我说这么好的事,出个家,你儿子成佛,你就是佛母呀,你孙子出了家,你就是佛奶奶,为什么舍不了呢?要有大善根福德。一口十方饭不是那么轻易能够稳稳当当吃的呀,大家知道吗?一世为僧,要七世的宰相福报才能撑得住。所以彻悟禅师,这个时候其实福报现前了,出家了。

后来到寺院里面就听讲《圆觉经》,就缘到教法上去了,大家知道吧。《圆觉经》是佛教里面很要求悟性的一部经典,结果他听了以后就有所了悟。后来又学习像《金刚经》呀、《法华经》、《楞严经》,慢慢地就开了智慧了,把教法呀,整个佛的这个进退横竖就非常明白了。到乾隆三十三年的那一年,开悟了,被印证为临济宗的三十六代传人,彻悟禅师。临济宗,大家知道,是禅宗的一个法脉。从此以后就开始领众参禅,孜孜不倦,十四年的光阴。当时好多海内外的人,都来奔着他参访问道,特别有名。

可是呢我跟大家讲,禅师他非常地,就是祖师爷为什么称为祖师爷啊?有了不起的地方,他的辩才非常出众,但是呢他很能够放下身段,还跟大众每天在一起出坡修苦行,谁也比不上,特别精进。而且严于律己,就是每天见这个来访的客人呀,一炷香的时间,这炷香如果点完了,今天会客就不会了,我要自己用功去了,要去打坐,要去诵经,就这样的一种行持。

可是呢到如此地步了,还不行。怎么个不行呢?又生了病了。平常那么用功,用的功夫这么出众,但是病缘太多了,他了悟到就说这么修下去,凭着自己的力量,他这辈子到不了头。后来就慢慢想着想着说,他听说这个障碍多,生病不是障碍多嘛,障碍多的时候,最什么作用快呢?在经典里面讲到说,念佛的作用最快,能够消业障,能好得快。他就念佛,修这个念佛观。后来慢慢慢慢他又思维说,哎呀,这个净土法门,包括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样的大菩萨都去修。智者大师、永明大师、莲池大师也都是修。智者大师大家知道是谁吗?刚才讲的,被誉为咱们中国的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人。永明延寿禅师大家知道是谁吗?我们现在说阿弥陀佛的圣诞就是他的生日,他是弥陀化现的,知道吧。就这样的人物,还有莲池大师,明末清初四大高僧,出家的时候写了一个《七笔勾》,就是把所有的都放下。就这样的人,他发现说,怎么他们都最后都导归了修净土,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了。说这么厉害的人物为什么都往生西方了,他就想想我算老几啊。我们每个人自己也扪心一下,说你如果真的这辈子想做菩萨,想成就这个道业的话,那么大家想想,要怎么办?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所以由于这种情况,他就开始怎么呢,从此以后再不弘禅宗了,彻底就放下了,成为一个纯粹的净土行者,大家知道吗。就彻底念佛了,就念阿弥陀佛,就跟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老太太一样,我就念阿弥陀佛,唯阿弥陀佛是图,一天念十万佛号,就这么精进。特别纯粹,就其他的,他甚至把原来他的开示呀这些,全部给烧掉了。而且还写过一首诗,我给大家念一念,大家知道就是说,他老人家当时的这种情怀。他说思着莲邦雨泪垂,莲邦就是极乐世界,要哭鼻子的。阎浮苦趣实堪悲,咱们这叫南阎浮提国土,说这儿太苦了,轮回在这里非常可悲,一生又一世没完没了。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就是我一辈子参禅,学教,当和尚,已经名望到如此之高了,佛门的第一人呀。可是他想来想去说,我一辈子生命的的价值最后到哪里去,都没有个名目。大家不要以为这种话是老祖师爷说出来故意劝诫我们,这样夸张的一种讲法,他是当真这么说的,真的是哭鼻子的。因为祖师们他是用佛的这种境界来要求自己,不是说他业障有多重,修行很差劲。他真的是用佛,所以他当时这种心性惭愧心忏悔心也是真的。

那我们要知道这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因为依照当时的门户之见,他是禅宗下面已经得了法的心子了呀,你想想他再去修净土就等于说改门换户,就变节了,等于说背叛了,背叛了法门了。所以说他自己也说当时的这个门墙之见,就是你和我的这个隔阂心太重了,你修你的我修我的。最后什么呀,很多人诽谤他,都包括他自己的徒弟都开始说他的不是。尽管如此,他还依然说,我只信佛的,我换了,就修净土,以后就从此就不改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专弘净土。

后来最后在老年的时候呢,他到了这个北京,大家知道现在这个怀柔县叫做红螺寺,我不知道你们听过这个寺院没有,很有名。那我可是也要告诉大家,红螺寺现在可不像咱们普陀山,都是僧宝在住持,红螺寺现在还是一个旅游公司在掌控,还没有归还给佛教。这是十二代祖师彻悟禅师,他最后荼毗了以后呢舍利很多,那个舍利塔现在还在红螺寺里边。我在北京读书的时候也去过,要拜舍利塔,还得二十五块钱买张门票。我说我和尚回家还要买票,他说这是我们公司不是你们家。所以大家也要了解到,这就是我们阎浮苦趣实堪悲,这就是一苦呀。佛教的道场,佛弟子不能够把它用来办道弘法,在搞旅游。所以希望我们借今天,我讲这个的时候我都发了愿,借今天的功德回向。

因为彻悟禅师现在也在极乐世界呢,他现在看我们看得清清楚楚,说这儿又在讲他的事迹了,他老人家一方面说惭愧,一方面还很欢喜,说又结了这么多缘。我们也回向,发愿希望红螺寺能够早日回到咱们佛教怀中。因为当时的红螺寺啊,跟我们现在普陀山是并驾齐驱的。为什么呢,我有一次去红螺寺去,就是那次去拜完舍利回来在大殿里面,大殿里边的佛像呀,这个说罪过的话就跟木偶一样。他就是把这个殿堂立起来了,反正有几尊佛像在那弄着,下面放个功德箱就行了,醉翁之意在功德箱。然后我一看佛像也不庄严,很伤心。来了个老爷子,光着头,后来他告诉我,他五十年前就在红螺寺,是常住师父,由于这个特殊的历史原因,他还俗了,到现在每天还回来看看。我当时我记得我还掏了五十块钱还跟他结结缘。他告诉我,那个时候红螺寺厉害到什么程度,号称北有红螺南有普陀,跟咱们普陀山一座山能够并驾齐驱,大家想想这个影响力。所以为什么这个红螺寺,彻悟禅师,就是他老人家的人格魅力来引发了这个道场的殊胜。

后来终于到嘉庆十五年的时候,有一次给祖师爷们扫塔。扫完了以后,就跟他的出家弟子和外护的这些居士皈依弟子们说了,说这个人事非常,光阴很快,希望大家努力,好好学修,然后说将来在净土咱们再好相见。实际上是什么呢?就是自知时至了。而且三个月后回山还让,就是给这些徒众们安顿说将来怎么怎么荼毗,怎么怎么安顿后事,往哪里葬等等这些。说我在这个道场上很辛苦,立的规矩你们再也不要轻易改了,净土法门可以所有人都来修,都能成就,就来以这个法来接众可以了。最后,这个半个月前身体稍微的有一点不适,说大家给我念佛,念到念着念着,虚空中呀就这个香味就飘起来了。然后他自己都说了,说净土相已经现前了,这个幢幡呀诸佛菩萨已经来了,我要西归了。

他打了一堂叫做涅槃斋。走的那天跟大家说,我昨天已经见到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已经见到了,告诉我已经明天就时间到了,今天我佛来垂慈接引,我要去了。然后呢还有的弟子还舍不得,还祈请老人家说您再住世,再这个什么的。他说你们傻啊,说我身为你们师父老成这个样子了,现在我要回极乐世界,要得大解脱了,你不为我高兴,你还何苦挽留呢?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呢,大家念佛中合起掌来说:念一声佛号,见一分相好。走了。就这么痛快就这么干脆,这个就是大自在人,拍拍屁股就走人。

这是我们说的彻悟禅师的生平,大致如此。我们了解一下是要,一个是从祖师爷的行履上激荡起我们的这个见贤思齐的情怀;二一个佛弟子来讲,四众弟子,那么我们也要护持老法师这样一个弘宗演教的发心,我们今天来认真听这个法就是一种护持,《彻悟禅师语录》。大家知道为什么挑这个给大家讲呢?现在我们前一任的老会长传印法师,传印法师是我们现在活着的老和尚里面,就是学这个经教,不要说有人能跟他,就是说超过他,跟他一块能够比肩的就是跟他坐齐的都没有,就是跟他一样的能对这个经律论这个三藏熟的,没有,就这么一位老和尚。他怎么说《彻悟禅师语录》呢,他说是佛门自出现以来第一等精彩的文字开示。所以我今天开始跟大家希望结这个缘,真的大家也是挺有福报的。好,这是第一个彻悟禅师的生平,就讲彻悟这两个字。

第二个我们要了解一下,何为禅师。什么是禅师,禅师不是谁都可以称的,他是有这个资格认证的。什么是禅?我们现在大家一出去玩,天天旅游,旅游,旅什么呀,没有佛教哪来的旅游呀。现在旅行团都说了,上车睡觉下车看庙。那你们走到天下到处都是某某禅寺,灵隐禅寺,少林禅寺,普济禅寺,什么是禅?好,坐在那一动不动,一个和尚在那一打坐,结跏趺坐,这是禅吗?然后到了哪一个,我们这个物质改善了以后,大家追求精神生活了,然后这个茶舍呀这个香道呀慢慢都起来了。你看所有的茶馆都会请一幅,有名没名的人或者在家出家的人写一个禅茶一味,然后挂在那后面,以示非常的风雅,也不知道是真风雅呢还是附庸风雅。

什么是禅?跟诸位讲,释迦牟尼佛当时成道的时候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这个佛性就是禅。《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叫禅。《法华经》里面讲说一代教法都是为了开示悟入佛知见,佛知佛见才叫禅。凡夫动的这点脑子不叫禅。早上大家读《普门品》,为什么说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能够普门示现,凭什么,就凭禅。有这个东西才叫真禅师。

所以我跟大家说说这个禅的境界呀,它不是说的。虽然有很多的公案,你们以后有机会去看看,会讲到说什么狗子有没有佛性,什么门外有一棵树,是柏树,就莫名其妙地说这些话,为什么?它就是不能按照正常的套路来说,要让你悟。不是让你思维,要让你悟。

所以你看,曾经在印度的灵山,就灵鹫山上,当时释迦牟尼佛就演过这个法。他拿起大梵天给他供养的一朵花,就这么一动不动地就在这,这样来回看,百万人天在那看都看不懂,只有迦叶尊者才朝他笑了一笑。他拿个花,他笑一笑,这就叫拈花微笑,这是禅宗的第一场法会,就没法说嘛,叫做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就让你悟,悟这个心法。

后来这个时空一转,就跟演电影一样,转到咱们东土。知道禅法是怎么来的吗,到东土,谁传来的呀?你们去寺院里拜,一到客堂,客堂一般这个,客堂上挂着一个,这个秃顶的一个外国老和尚,弄着一个,挑一个鞋,一苇渡江,在江上就一个芦苇就渡过来了。这就是表他老人家传法的时候到了东土,就在少林寺。据说是面壁九年,后来二祖慧可去求法。你看为什么前面我讲到,大家说现在动不动就听不懂,我们不求法呀。二祖慧可跟达摩祖师求法的时候说,你给我讲法,说我的法是这么艰辛得来的,释迦牟尼佛这么勤苦修来的,轻易就跟你说啊?最后为了表诚心,噌地就把一条胳膊给砍掉了。我们现在说听不懂,人家那会要去求。

如果诸位受了菩萨戒,大乘菩萨戒里面四十里外有人讲法,如果你不发心去听,就有过失。要求呀,唐僧就是西天去求经的呀。所以你一定要把心调足了,要求。所以说这个到了达摩祖师的时候,二祖跟他求法说,我心不安,这个大家都知道。然后说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结果找了半天浑身上下也没个心。当然不是在这跳的呼嗵呼嗵的这个肉球,待会儿我们给大家讲。好了,又把这个禅法就给挪到咱们东土了。

一直到六祖慧能的时候,你们听过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听了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有所悟了。结果他的师兄写了一个,说我天天要好好修行,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烦恼看住转掉,等等。他说哪有烦恼呀,你上哪找烦恼去,大家也想想说,你说烦恼是真的还是假的?你说我们去断烦恼,那么我们的智慧生起来的时候,佛法的智慧断烦恼,怎么断呢?是跟烦恼碰上了再断呢,还是没见到就断呢?如果没见到断的话,释迦牟尼佛当时在印度讲法,咱们现在也没见到他,我们这么烦恼怎么还没断呢?如果见到烦恼的时候的话,可是我们佛法的智慧见不到烦恼,因为智慧生起来的时候烦恼就没了嘛。烦恼生起来,智慧就不在了,怎么断呀?没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叫心法,这才叫做禅法。

后来六祖一花开五叶,慢慢慢慢这样传下来,所以普天之下都叫做禅寺。所有的修行人就号称禅师,不一定的。大家知道那个时候还有法可依,就是说按照这个套路出牌。你看说那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哦,觅心了不可得。说师父我有烦恼了,我有束缚了,说谁把你绑住了,他一下子又悟到本来无一物。说我业障深重呀,师父给我忏悔忏悔,我要忏罪,说那把业障拿来我给你忏。又观这个罪性无生,都开悟。所以说只要你去参,现在不是说叫话头嘛。大家知道什么叫话头吗?你们到庙里面,看见过说,念佛是谁?看见这个话没有。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谁?看这话没有。这就叫话头。好,很多人一听这,哎呀这个话头,那我就不断地在想,念佛的是谁,谁谁谁,到处去问,不是这样子的。

就是他在问念佛是谁,这谁一念下去,就在同一念中,你正要回答念佛是谁,你还想方设法的说谁呢,这个想方设法还没起来的时候,最干净的那个没有妄想没有起心动念的那一刹那,那一念,叫做话头。如果你把那个清净念能看得住,烦恼就起不来了,一直这样下去,有可能就会开悟,你就是禅师了。可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本事呀,有的人一看人家说起来这么畅快淋漓,说本来就是佛,本来无一物,什么持戒呀,什么狗子有佛性呀,佛我都不爱听,都是执着,还念佛。好,他一听这个话开始就爽快了,就开始入了魔道了,知道吧。因为什么呢?这个法是要悟的,他当真去思维去解了,不对。所以后来就有人来开始冒充了,知道吗?冒充开悟了,没有办法。有的祖师只好什么呢,只好转了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当时是什么情形,这个人他眼看着快要开悟了,他就用这个法来点他,有可能这个法跟其他的,跟我们佛教经典里面说的一字都不搭嘎。你比如说,有一个楼子和尚,他逛逛逛,去对境练心不断地参,参到这个极致处了,怎么样呢?走到妓女的这个青楼的这个楼下了,青楼的楼下呢,这个歌妓在那唱了一句歌,说:你若无心我也休。

就是来的这个听她这个大概是公子哥吧,你对我不是真心的,我对你也无情无义了。就这么一句话,结果被这个和尚一听见,啪地一下子,开悟了,他给用到法上了,知道吧。就是歪打都正着了,重在什么呢,因为他一直在参,台下十年功,不断不断地积累,突然那一念,台下一分钟,咵地就闪亮登场了。我们天天看台上一分钟,不晓得台下十年功。有的就去冒充,最后禅宗的就越来越冒充的多,花样翻新,结果没有办法了,才形成这样叫机锋转语。这叫禅师,后来的表达就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有一些什么淫词艳句都出来了。有一个有名的禅师说: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还有这样的话。实际上他表的就是说开悟了以后,你也开悟了我也开悟了,然后咱们说这个好好好,这个法太殊胜了,妙!结果第三个人他没有开悟,我们俩说好的时候,其实就跟说这个好吃,结果他爱吃酸的,我也爱吃酸的,我们说这个酸的好吃,正在说好吃好吃。结果旁边的这个人呢他不懂,他没尝过酸的,他喜欢吃甜的,他以为我们说好吃是甜的,就错,知道吧。所以这就是悟的人怎么都行,没悟的人完全不对。悟了的才能叫做禅师。

你们想不想当禅师?想当禅师我们现在就给大家开悟,南无阿弥陀佛,世人但念阿弥陀,便是无上深妙禅刚才大家就一句参上去,你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如果你的一念心中只有阿弥陀佛,没有我,没有众生相、没有我相、没有一切的现前境界,只要不起分别,就叫禅。只不过我们现在相续不了,住不进去,会打失。你看我一这么说你又回过神来了,所以禅是说不透讲不明的,只能去悟。

现在我们要告诉大家什么不是禅?第一个,文字禅不是禅。禅法当时释迦牟尼佛拈花的时候,是让教外别传的,不是让你依文解义的,懂吧。这个修法跟其他的,我们今天讲法的这个修法不一样。你不要依着文字说,有一个无上正等正觉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后我就发心无上正等正觉。可是《金刚经》里面讲,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第一个,不要把这些禅宗的公案故事拿来什么呀,拿来去解释、去描绘、去讲解,那个只是一次性的,再不能用。这叫文字,不是禅。

第二个,断灭禅也不是禅。有的人一听说文字不是禅,那就不搞文字了,所有的文字都看也不看了学也不学了。如果你真正有禅的话,文字是不妨碍你有禅的。如果你真正没有禅,没了文字,你还是执着,这就叫断灭禅。就是什么都不干了,也不修了,也不发心了,也不培福了,什么都不干了,佛教的事什么都不做了,以为这就叫空,这叫断灭禅。包括法也不听了,不听法你怎么能明白,怎么去体悟。

还有一种不是禅,叫做野狐禅,大家要小心。现在这个就,野,野地的野,野外的野,狐狸的狐,叫野狐禅。这一号呢是什么样的,特别诱人,装神弄鬼,说感应,说瑞相,天天就卖弄这些。又梦见这个菩萨了,又见到那个佛了,无边无际,就好像整个法界他都可以随意地来回穿梭,想见谁就见谁。地藏王菩萨撵着给他通透消息,就这种人,千万不要亲近,非常麻烦。这叫做野狐禅。说他能看见因果,你得了什么病怎样怎样的,不好好教你念佛、放生、持戒、吃素,就给你往邪道上引,不要去理。

再一个比较难,还有叫鬼窟禅。就是神鬼的鬼,窟窿的窟。这个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比较专业的一种表述法,祖师爷们骂这些,哪一类的人呢?就是他动意识心,以为我参禅了。比如他这段时间打坐打得稍微比以前清净点了,他突然生起一股很得意的美妙的感觉,得了点小轻安,他以为我就入了禅了。还给别人说,我入定的时候怎么怎么样,我出定怎么怎么样,这都误以为入定了。实际上禅不能在第六意识的范畴内出现,知道吗。就是只要你起心动念的时候,你已经不在禅上了。这叫鬼窟活计,就是你瞎在那摆弄,以为是其实不是。感觉很解脱,其实是更诱人的烦恼,这个要搞清楚。

那现在我们最多的是什么呢,叫做小资禅。你们听过没有?小资禅。这个小资禅又叫自欺欺人禅。实在工作太累了,家庭琐事太多,竞争力太大。好,我们几个人在那儿弄点拜垫蒲团,弄个小炕桌,弄点榻榻米,在上面两个腿翘得跟高射炮一样在那儿一坐,然后再闻点香,烧个香,穿个汉服,抚一曲古琴,就以为这就是禅。大家要知道,这只能算改善生活,知道吗,不叫禅。现在还有一种叫禅舞,你们听过吗?你看那微信圈里,对不对,无聊得实在受不了了,弄几件汉服在那儿忸怩作态地湖边呀树下呀拍几张照片叫禅舞,这叫嘚瑟禅,知道吗。这都不叫禅,所以现在把禅弄得一塌糊涂。

真正的禅就是要开悟,所谓的禅师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法师叫禅师。所以我跟大家说一下,禅师是有认证资格的,我们最粗的,细的我们就不讲了。以前开悟的祖师给设定下条条框框的,说如果你不是在这个上面的话,你就是假的。我们从粗的给大家了解一下。第一个,他必须是自在人,就是他内心他是没有分别的,不起心动念了,外境虽然生灭,他的心不生灭了,没有起伏的。你看为什么他们描绘的说,世上本无事,庸人空自扰,其实这就讲的禅法,究竟的禅法。这个事不是说你一天不跟人说话,或是什么,这就叫没事。就是你的心是没有染着分别的。春有百花秋有月,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也是说的这个意思。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他清净到什么程度呢?大家设想一下,他说我清净到我也不去要修行,不去刻意;我也不去要断烦恼,也不去刻意。一切自然而然,本来面目,这就叫禅。如果从境界上考核,有的人他一听以后,他今天回去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悟了。有可能开悟了,他搞不清楚,我悟了,怎么办啊,我已经开悟了。那你自己了解一下,有三个状态。

第一个,境界没有来的时候,你不去奢盼,就是没有向往之心。有这个心,你一定是在嘚瑟不是禅。这个境界已经过去了,这个事情发生了,你还在留恋不舍,沾沾自喜,也错了,你没有入到禅境里边。这个境界正当时,比如你说这会儿说,啊呀法师讲的这个还挺好的,我听着美滋滋的,你又起心又动念,还不是禅。禅就是现在、过去、未来心皆不可得,不向外攀,不被境界转,这叫禅。这是第一个,他要达到这个自在。

第二个,他作为善知识,明心见性的人,他的知见跟佛一样,非常圆满。就是他讲法,讲佛法、讲世间法都讲的是佛法,你听了以后一定能够会到佛法上,绝不会害你,误导你。横说竖说歪着说都能说对。这是一个根本的资历。所以你看,禅师是有认证资格的,从自己的内证境界,从度化众生的利益的上面来讲,要达到这两个效果,否则不称之为禅师。

那我们看一下彻悟禅师,讲了半天才回到彻悟禅师,他就具备了这样的资格,而且当之无愧。为什么呢?他是一位有禅有净土的大善知识,这是永明延寿禅师赞叹这种人。有禅有净土,听过这个话吧?如果有的了解或者看过一些论典,有过。什么叫做有禅呢?不是你坐着就叫有禅,不是你号称我出家了,天天在禅堂里参禅就叫有禅,是你一定要参究得彻见到父母未生的本来面目,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

如果你悟得没有悟到头,都不算做有禅,大家听明白了,都不叫禅师。所以这个禅一定是你大彻大悟,才能叫做禅师。这是一点。他已经具足了这样的法了。二一个,他同时还具足了有净土,这是我们为什么讲他最重要的一点。那大家想想,有净土,那我们都有净土,都念南无阿弥佗佛,刚才就念了一句,都是净土行人。我给大家讲,深入地严格地来要求净土是怎样才叫做有净土、修净土的人,大家听明白。发菩提心,深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这个没有错,这是我们在修净土法门。但是第一点,如果你只念佛没有信愿,就是你念南无阿弥佗佛念得还挺紧的,可是你真的不是真实的想去西方极乐世界,也甚至根本不相信有阿弥陀佛,这不叫有净土。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你的信愿晃晃悠悠的,带信不信的,这个也不叫做有净土。是彻底相信了,唯西方是图,这辈子就是我的本命元辰,最后归宿,谁都拿这个没办法,这叫做有净土。或者你虽然很精进地修行,外相上,有时候一不小心就落到这种窠臼了,但是你口称往生西方,心里还有点暗恋娑婆世界,知道吧,舍不得,这个也不叫有净土。你求生,想在下一世我要好好修行,布施功德,下辈子生到大富贵之家,下辈子我要生到天上,下辈子我要转女成男,下辈子我要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弘扬佛法,普利众生,只要有这一念心,都不能叫做有净土。你看看,为什么念佛的多往生的少,真正的净土行人,这才叫纯粹。思着莲邦雨泪垂,所以大家要知道,彻悟禅师就是既有禅又有净土这样的一位善知识。我们来用心学习他的开示法宴。

那后面我们要看一下这个语录的形成,了解一下,怎么出现的。这是他老人家自从开始弘扬净土以后,很多下面的徒弟都不理解。不理解呢,他就有点儿也有点儿那个什么,说以前虽然讲了那么多,害怕给大家祸害大家,听了以后。他就把它他自己说的是付之丙丁,就是放一把火给烧了。结果呢有的门人又舍不得,在他烧的同时赶紧从火灰里面扒出来一些残余的。就跟《印光法师文钞》,大家知道有一些是怎么来的吗?他已经不让再出版了,但是呢他每次写的书信寄出去的时候,让这个侍者去邮寄,这个侍者又听当家师的话,把他的信给拆开了,抄一遍,再糊起来寄出去。有一大部分文钞是这么来的,他老人家也不知道。所以我们现在久久的后来再加上还有一些讲法的,像我们今天能够学习要特别感谢当时的一位居士叫做李逢春,就是枯木逢春的逢春。为什么呢?他听禅师讲法有很大的受用,他就记录下来了,后来就出版了,还成了册子了。当时出版的时候叫《彻悟禅师遗稿》。因为他已经往生了,后来正式出版了,叫遗稿。

就是在南方流布的多,因为这个是南方的,在嘉庆年间。一直到后来,入到净土藏里边有一本书,很有名,叫《净土十要》。《净土十要》有十部著作,是学净土的行者最要学习的,最关键的十部著作合成的一本书,但是里面没有《彻悟禅师语录》。为什么呢?因为《净土十要》是他之前的一位祖师爷编辑的,他是在清朝,那个是在明朝。但是我们现在看《净土十要》的时候,就能看到《彻悟禅师语录》,是什么呢?是印光法师出的这个主意,他说《彻悟禅师语录》,他说是净土宗的最上最要紧的开示,说如果说彻悟禅师在蕅益大师之前的话,蕅益大师就是编辑《净土十要》的这位祖师爷,说一定会把《彻悟禅师语录》给编到净土十要里边,现在我们又能把它编到《净土十要》里边,他说是一个大快人心的事。所以大家了解一下,这就叫做释名,释名第一个环节就讲完了。《彻悟禅师语录》大家有了一个背景性的了解,对吧?这我们就到此为止了。是以人和法加在一起立的名。

第二个,看到了吗?显体,就是《彻悟禅师语录》这一堆文字,这部论典是长什么样,说的什么,呈现的什么,怎么个面目。大家看,本论,我们就是把它称之为一部论典嘛。因为佛说的叫做经,菩萨祖师爷叫做论,所以《彻悟禅师语录》也是属于论典的一部分。本论以众生现前一念心性为体。首先大家要搞清楚,什么叫做体?因为它太抽象,什么是体,就是它自体本性,刚才讲了,什么样子我要一看究竟,要搞清楚你是个什么样,这就是它的体。可是说以众生现前一念心性为体,体倒是比较好理解,因为它简单易说。最难理解的是什么东西呢?而是心性。这是我们这三天的核心内容,就这两个字。什么叫做心性?本来我想说,本论以现前一念心性为体,为什么加了两个字,叫众生呢?其实还应该加一个字叫做佛,佛和众生是一样的,但是我为了让大家好现场体悟一下这个东西,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现前的心性,灵知灵觉的这个东西。希望大家能够随着我们的讲解,你能够反观得到,能够触摸得着。不要把它推得很远,也不要把它架得很高,就在现前当下的我们一念中就叫心性。你如果把这个内容今天听明白了,后面的内容就像破竹子一样,我们前面讲的,势如破竹。

那我们首先要告诉大家,其实不管讲什么经,以后有可能再讲经,如果你再遇到听我讲法,我讲其他经的时候还用五重玄义解释的话,那么我一定还是说,以大乘一念心性为体,或者以大乘真如实相为体,所有佛法都是一个样子。大家明白吧?为什么到庙里边有一个地方叫不二法门,如果你有二了,就不是佛法,就是凡夫了,不是佛。叫做一真法界。什么叫做二呢?不是二百五的二。就是有我相、人相,你看到了吗?我是一相,对吧。人相是你,你我之间有对待就出来两端了,这就叫执着,这就叫二。所以佛法叫做不二法门,就是你放下对待的执着。你到庙里面会有,佛顶山有一个月门上面就写这么一个叫不二法门,到观音殿那儿。这都是表法的,所以所有大乘的佛法都是以现前一念心性为它的本体本性,也就是它的模样,否则佛法就是二法,不是不二法。

那么我们今天用了一个称谓叫做一念心性,这个心性是指什么呢?到底是什么东西?大家能感觉得到吗?到底是什么?诵《地藏经》的时候诵过前面的那个偈子吧?觉林菩萨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心的唯心就是说的这个心性。但是第一点大家要确定,它不是物质的,你不要单方面地用物质来认识它,就以为这些东西都是叫做心性。但是我要告诉你它也不是思维的精神的,你也不要下意识地用思维去给它进行描绘和确定。它是我们现在,你看我们都有感觉吧,对不对。相似来讲,你不要去感,知道吧。因为你有感你就会生出来很多的自以为是的状态或者名词呀、概念呀、认识。只有觉,只有觉,统筹掌控现场的这个觉。

但是你不要再去分别现场是一个什么情况,坐着多少人,谁在讲,不要分别这个。你只管看着这一切,就是这个相似还不是这个东西,我为了让大家好理解,这个就是我们叫做心性。也就是他们现前不加做作的天然状态,我这么说,包括我,大家还是跟不上。为什么?因为我们一定会起心动念,我们这说你就依着这么解,我那么说你就依着那么听。但是你发现了没有,你依着我这么解依着那么听的时候,谁在把这个听懂或者解懂的,就是能懂的这个觉性,就这个叫一念心性。换句说吧,现在我们所有绝对的现实世界,就是这个心的呈现。我这么说能听明白吗?也就是任何物质的也罢,精神的也罢,同步所有的这些都在体现这个心性,它不能够超越这个心性。为什么理解不了,我给大家说一个误区。

就是我们在一听这个概念的时候,下意识地就是以我为承担,以我为主辐射,去扑向外面地去理解。你现在在理解这个的时候,你一定要客观地先把自己给放下,融到这个境界中来。然后把自己的意识冷眼抽身出来,使劲地反观一下,这就是心性。一切的现象都不能超越它,只能够体现它。真切的现实世界,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大家知道全是这个心的造作。就是被它拧巴成的,本身就是个心的体现。但凡有一法、一个人、一个事、一个因缘、一个物质、一个精神动的念头,所有的这一切全是心的范畴。但是我们为什么理解不透,因为我们太多时候就把这个心给安在肚子里面了,或者启动在脑海之中了。好,我们现在今天还有剩下的这点时间就把这个搞懂吧,今天搞懂了,回去预习明天的课程,明天是重中之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先要知道什么是心,看看《彻悟禅师语录》怎么解。大家看,第一个,什么是现前一念心性。我们现在还在讲它的心性体性啊。如心之一名心这个名字,这个概念,有肉团心,有缘虑心,有集起心,有坚实心这是他讲的这四种状况。这四种状况里边,大家看到了吧,肉团心,同外四大,无所知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讲我们肚子里边的这个心脏。

这个心脏,现在动不动就要搭桥还要支架。总以为所有的核心区,我们起心动念就在这动,如果这个心脏没了,人死了就不会起心动念了,它没有知觉知道吗。你看这里讲到的说,同外四大是什么意思呢,咱们的身体是不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组成的。地就是这个骨头呀,或者坚硬的东西,这叫地;水呢就是血液流淌起来;火呢就是温度,人的温度;风呢就是进进出出的呼吸。这个心脏也是这样的,那块肉就是地;中间的这个,有时候为什么要支架呢,就是因为血流不过去了,那就叫水;这个温度在的时候就叫火;呼通呼通地跳动的时候就叫风,所以它跟我们的身体是同步节奏,它没有任何知觉作用。这个不是我们现在讲的现前一念心性,它叫肉团心。

那么第二个部分,咱们看啊:缘虑心通于八识,以八种识皆能缘虑自分境故,此则是妄集起心。不要理解这就句话,没有关系,我告诉你什么意思,我们以第六意识为样板说一下。就是说你看它是八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还有两种是第七第八识,一共八识。它都会被外境所转,就像我们的第六意识一样,你看我们现在,每时每刻都是第六意识在起念作用,在思维,在认可,在了别,都是它在作用。只要你有这个作用,就叫缘虑心,缘嘛,攀援外面的境界的信息,吸收到自己的,好像是脑海,也好像是在心海,反正管它,就是会知觉的这个东西,然后进行种种分别,种种认可,这个就叫缘虑,考虑的虑。攀缘思虑。叫缘虑心,这个不是我们现在讲的心的体。这是第二个错误。

那么第三个错误是什么呢,大家相信轮回吗,不敢不点头吧?你都要皈依了,你说皈依的佛弟子,第五天的时候,我们尊贵的大和尚还有两位教授和羯磨阿阇梨要给大家来授皈依的时候,你再说我不相信因果轮回。这是皈依佛门首要的条件,大家知道轮回是怎么轮回的?谁在从中作祟,谁在推动,就是有一个概念叫做第八识,叫阿赖耶识,不知道你们听没听过。阿赖耶识它是干什么呢,我们这辈子所有造的行为,它都装在它那儿。然后死了以后它就脱离身体又去投胎转世。它借这个肉体的发挥,下辈子又开始活着为人一世,种种的遭遇,都是阿赖耶识在干的事儿,知道吧。这个唯约第八,以能集诸法种子,能起诸法现行故,此则真妄和合就是指的集起心。

什么叫做能集诸法种子,就是我们上辈子干的事,它都记在那儿。什么叫做能起诸法现行,就是下辈子的报应又来依着它记在那儿的账来显现,就是这个意思,明白吧。那为什么说它真妄和合呢,就是我们在凡夫的水平的时候,它是一个状态;等我们修行转到圣人的时候,它又是一个状态,但是其实这两个状态也是一个状态。就看你在迷还是在悟。这个叫做集起心。就是集攒在一起,启动你的轮回的力量。就已经到了这么个深邃的地步了,我们这儿讲的心,还不是这个心,大家知道吗?还不是这个心。

这个心叫做什么心呢,最后一个叫坚实心。坚是什么呢,它从来没有动过,从来没有动过就叫不变,知道吗。实是什么呢,它真实不虚,你怎么刺激,它就回馈给你一点都不造假的怎么作用,这就叫做随缘。所以大家应该听过一个词叫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就是我们说的这个乃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能搞清楚吗,搞不搞得清楚?因为我们有时候呀,粗说的话,可能我们体悟得不够,我们进一步来感受一下。现在我们割裂一下做个实验吧,大家现在都坐在哪里?普门讲堂对不对。我们就不管窗户外的,门外边的,就普门讲堂里边的这个场景,那么大家想想,假如果普门讲堂所有的这些场景,我们把它列为就是这个纯真心体的体现,知道吧。

它本来就是一个纯真心体。你现在你跟它说话,我讲大家在听,待会儿我们再一起腔,今天的法讲完了,一切的这些躁动或是什么,但是这个整个场景有变没有,有没有变?没有变。可是我们人还在其中起伏跌宕,我现在还在讲解,它不断地在这个缘法中在这样的起伏,随着因缘在起伏,这样的一个状态。可是我们往往啊,你看这样吧,我们就不要头上安头了。大家体悟一下,此时此刻普门讲堂,对不对?此时此刻普门讲堂,因为我们给大家讲了半天,说不能够起心动念,然后大家就以为说我要把自己捂死了才叫灵知不昧的这个心体。不是这样子哦,就是你对这个此时此刻了了分明,这是普门讲堂,只要你一念把它肯定了以后,这就是一念心体,知道吗,一念灵知的心体。

我们的妄想是从哪儿来的呢?我肯定这就是普门讲堂,然后我就一系列地喊着这是普门讲堂,这是普门讲堂。我坐在普门讲堂,法师告诉我们这是普门讲堂,后面所有的这个都属于第二念开始的妄想。排山倒海,一念又一念地不止息,这才叫妄想,懂吗,这才叫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但是不是说我们就完全不知道这是普门讲堂,你确定此时此刻这是普门讲堂,这就叫这一念心,就对了,就对了哦,不要再起心动念了。这是普门讲堂,就这个样子。所以说,那会儿修定法师给我们讲课的时候说,这个一念心体是什么样子呢?说取也取不得,舍也舍不得,不可得中这么得。你看我正面讲一会儿,反面讲一会儿,怎么都不对。就是从这儿推一把,从那儿推一把,觉得过到这儿了再把你推回来,过到那儿,但是我们就要掉到一个坑儿,这个坑儿你得自己掉。这就叫大彻大悟。

所以我们只要了解到,说什么呢,现前所有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乃至我们打的妄想,我们生的烦恼,所有的这一切都没有离开这一念心。它是现前的,这是第一个特点。我们有一个专业词叫现前,就是当下。为什么讲当下呢,大家想想我们常说,过去多么多么久远,未来还多么多么无限,过去未来离开当下了没有?有离开吗?我们现在说过去过去,过去在哪儿吗?立足于当下才能承载过去,这个过去哪来的呀?你要过到哪儿去?好像我们活了一辈子几十年,就活在这一念现前当下这一念中,知道吗。这一念出现了什么状况,就是我们过去一念心中所种的种子,没有离开这一念。无始以来轮回,也是这现前一念;尽未来际直到解脱也是这现前一念;将来我们往生西方靠的就是这现前一念;现在依然在六道中轮回,也是这现前一念。就所有的这些内容,全部是现前一念的内容。

它不能超越现前一念,只能体现现前一念,我再说一遍。有点眉目了吗,听懂了吗?能够稀里糊涂地有点眉目就行,就知足了,行吗?这就是我们说的:本论以现前一念心性为体。你要记住这个心性它是无处不在的,随意发挥的,全盘出现的。最好把自己忘了,这样理解得比较更加的客观。整个宇宙万法,全在这现前一念心性中。所以你看为什么说,我们无始以来迷失了本有真心,就是迷失了这个现前一念心性。无始以来,迷失了本有真心。什么叫做本有呢,本有就是本来就是呀。所以佛性就是说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也是说的现前一念。

你搞不清楚它是在哪儿,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它是什么样。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什么叫做唯业所感呢?就是过去世我们造的业,这一辈子开始体现。所以一开始就赞叹我们过去发了共同的心,立了共同的愿,有这个殊胜的因缘,这五天的法会聚在了一起。这就叫做一切境界,今天听法就是一个境界。唯业所感就是过去的愿力其实也是业力的一种。唯心所现就是此时此刻就表达成这么一个状态,这么一个场景了,还没有离开现前一念心。

但是呢,凡在有心,不能无境就是我们现在都是凡夫。我跟大家说,我师父常说:有苦有苦,只要你有执着、有分别、有求,就苦。所以大家说有求皆苦,有求皆苦,为什么天天来求观音菩萨?早上《普门品》里面也讲到,常念常恭敬观世音菩萨,想怎样就怎样。为什么?大家往往就错会了意思,这个求呢,不是让你执着所求之物,而是让你发这个能求之心。所以希望大家也能发起这个求法之心。

第二讲

今天是法会的第二天,依然由我来跟大家讲解《彻悟禅师语录》。那首先大家进入第二天呢,昨天一天的听闻和共修,心细的人就会发现,人的心念确实是无常的。就是你的心跟这个法相应的时候,它可以迅速地增进,一下子就是让你对受用也罢,或者回馈来的法喜充满,好像自己的心灵也罢,心性也罢,能够迅速地升华。但是它滑落得也快,你一不在道上,哪怕说你去回去吃顿饭,大家聊个闲天,有可能就依然如故。所以真正地能够在佛法上得到受用的人呢,他至少有这么一个心路历程:就是刚开始听的时候,或者是怎么也入不进去的时候,这都是常态,因为善根要启动这个因缘,它还是需要我们的一些努力和增进加行的。

慢慢慢慢地,听着好像有些感觉,甚至有很大的动力和激情,这也正常,因为每个人过去都有善根,都会显发。再接着一段相对又到了一个平稳期,甚至会进退之间,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还是正常,都是过程。什么时候对佛陀的教法,或者你自己所依的法门,能够有一个平稳的受持能力。刚才我们师父念到我今见闻得受持,一直这样能受持。然后每天也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修法的进行中,生活中修法的进行中。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不是一下子就能够修成就,修圆满,修清净的。依然也有烦恼,甚至还会业障,但是你心里还是明白着在往前走,不弃不离,跟佛法,这个时候呢才算是有点儿上道。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呢,就是非常需要我们对于佛法的理解力和见解力,这就是听法的功德。

所以今天我们依然如故,昨天讲了这个题的名目,叫《彻悟禅师语录》。接着我们又给大家介绍了说,既然要学他的语录,本来的前提条件是我们对这个语录要比较熟,或者是非常熟。现在看情况呢不太可能,那么我们就是把这个能够用五个版块给大家做一个介绍,也结了非常殊胜的因缘。

昨天我已经给大家介绍到说什么是心,还记得吧,什么是心?但是我也必须向诸位坦白,昨天呢只给我们介绍了一个照片。说句罪过的话,就跟相亲一样,只给你看了下照片。你还知道这个人走路的时候是什么样?坐下来是什么样?说话的时候是什么样?他的思想是什么样?还搞不清楚。所以这是我们今天要紧扣的内容。但是我特别再强调一下,就希望大家一定要把心凝聚起来,因为今天的这个内容呢有点排山倒海。昨天呢你走一下神,反正泛泛地说,诶,心回来了,又进来了。今天如果你走神走得厉害了,很可能今天就过去了,所以说从这点而言呢,大家要把心提起来,听法要用神来听。

那么我们昨天已经介绍了说,这个心就是离念灵知,纯真的心体,这是给大家一个固化的理解。那好,今天我们就要来看第二段了。如果你看得到大屏幕就看大屏幕,看不到大屏幕就拿出来自己的法本,每个人给大家发的都有这个法本,上面标记非常清楚。

今天我们要进入第二个什么叫现前一念心性?它的常态,也就是活灵活现这个人的样子,叫做不变随缘,反过来也可以说随缘不变,是它的一个常态。

那我们就依着这个法语来进行贯解。好一起来: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即其现处,当体即心。怎么理解这句话,一切境界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现实世界,大家不要把它想远了,想得玄了。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每天的吃喝拉撒,怎么来的?由业力驱动,在佛教里面业力的专业解释叫做造作,制造的造,作业的作。就是你一定是有所作为,有所启动这个刻意的东西,那么它就留下来烙印,在你的前生后世中,它进行一个贯穿。这一世所有的行为,包括你的思想,昨天讲到了依着阿赖耶识的转化,到下一世来变现你的遭遇和你所面对的境界。所以大家要知道,比如说,我们要理解这句话,再把它收缩一下,一切境界可以转化成现在的普门讲堂,唯业所感就转化成,都是我们过去的共业,召感的今天出现了这么一个场景。唯心所现,是我们现在每个人大家共振的灵知灵觉的这个心,这是一个我们的平台,共同显现出来的,就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当体即心,就是即前现处,正在我们现在感受这个世界,这个当下这个境界,这个普门讲堂的时候,全部都是我们昨天讲的心性的体现,当体就是心性。

这个能理解吗?因为我们容易出差错在哪里?理解这个。就是我们理解这个道理理解惯了呀,好像说现在的这个境界是由曾经的心念所变现的,它好像是有个过程,对不对?说我们过去世有,讲起来也是这样,过去世有这个业力,那么感召现在有这个境界。但是在这个下面有一个误区是什么呢?大家要知道这个是不对的,这个过程是不存在的。就是当下所有普门讲堂的一切境界,当体就是一念心性本身,你不要把这两个给拉开了。就我们现在承受的这个状态,这个就是这一念心性的本身它的样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看这八个字凡在有心,不能无境。什么叫做有呢?就是执着,就是分别。你只要对这个境界有一丝一毫的分别,说这是什么?这是桌子,这是椅子,这是人,人里面这是谁谁谁,这是居士,这是法师。所有的这些,有的铁定的这个概念出现的时候,这个境界就变成真实境。这个真实境一出现,那么它就有差别相,就有好,就有坏,就有舒服,就有痛苦,顺着自己就舒服,逆着自己就不爽。

所以由于对所有的境界的这种呈现,下面开始我们要引入一个概念叫做十法界,有听过没有十法界这个词?十法界说白了就是十种不同层面的世界呈现,有高级的,有低级的,最高的就是佛的境界,最低的就是无间地狱的境界。佛的境界就是最解脱,最自在的。无间地狱是最痛苦,最着相,最受捆绑的,不自在。

那我们现在人的世界在哪儿呢?在这个中间,不上不下,但是大家要知道人的优势也在这个中间,可上可下。所以我们现在听法就告诉你,你要往上走,这个道理就为这个服务的。那么在这十法界里,我们分别一下啊,如果从四六分成,你们听过四六分成,三七分成吧?四六分成,四个:阿罗汉的世界,辟支佛的世界,读地藏经你应该读过,又叫缘觉,还有菩萨的世界和佛的世界,这叫做四圣。那么六成的,从天到人,还有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牲,这叫六凡,明白吧。整个这十个世界层面,从高级到低级,这样一个全面的折射,由我们心折射出来的,这就叫十法界。所以你在哪一个法界取决于你的心投向哪个法界,它回馈回来什么质量的世界,就在这心的一念之间,大家不要忘了万念不离其心。好,这个就好解释了,先把十法界介绍一下。

那么我们下面来看:凡在有心,不能无境,不现佛境,便现九界之境。如果你的心体,就是现前一念心性,没有展示在佛的世界,那么你就在从菩萨到地狱这九个层面里,这是一九分成。

如果不现三乘之境,便现六凡之境,三乘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四圣里面前面不是讲过佛境了吗,那么就剩下声闻、缘觉和菩萨。罗汉是听佛讲法以后悟道的,所以他叫做声闻。缘觉是什么呢?他有时候这个人的根性非常好,他就爱琢磨人为什么会这样。但是他出现的时候,这个世界没有佛出世,他自己看见太阳为什么出来?东升西落。这个四季春夏秋冬为什么有花开花谢?为什么有潮涨潮落?为什么有春夏秋冬?他就观察这些无常变幻,慢慢慢慢就悟道了,看这个因缘,就叫缘觉。观因缘而觉悟的,这一类圣人又叫辟支佛。菩萨是干什么呢?不为自己,专为别人,救苦寻声,这就观音菩萨是典型代表。这三种圣人就叫三乘。所以你看这里讲到说不现三乘之境,便现六凡之境,就除了佛以外,如果你这个心投向到这三种没有圆满成佛的圣者中,那么你就在这三个世界;不在这三个世界,四圣与你就无缘了。

我们现在在哪里呢?就在六凡之境,六道轮回。那么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不现天人鬼畜之境,便现地狱境界。你看,你如果没生到天上,又没资格投生到人堆里面,连畜牲都当不了,鬼道你都没资格去,那么你就在无间地狱。因为你的业力是最恶最陋劣的,像杀父杀母,谤佛谤法,这一类的人就是五逆十恶,一定在无间地狱,它也是唯业所感,唯心所现的。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不要以为堕到地狱,就心比佛的质量差了好多,这一念心体,质量一模一样。只不过他把这个本来清清净净的一念心体他给用得陋劣了,没有发挥到极致。一副本来就是一样的牌,他给打到地狱里面去了,输成这样了,很惨。你把这个牌打好了,就在佛的境界。这一样的,修行就跟打牌一样,看你会不会。所以你看,便现地狱境界。这里其实把阿修罗,有时候包括在天人里面,有时候包括在鬼畜之道,都有阿修罗的这个众生。

那么我们再往下看:佛及三乘所现境界,虽有优降不同,要皆受享法乐而已。这就是我们要给大家讲到为什么极乐世界叫极乐,极乐是一个什么样的乐呢?不是我们觉得现在很痛苦,然后我要很舒服、很爽的乐。极乐是自在解脱,没有一点一点对外相的执着,完全逍遥解脱的一种生活状态,这叫做极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看,凡是解脱了的圣人,就四法界肯定已经了生脱死,不在六道轮回中了,所以他们主要每天享受的都是法乐,禅悦为食。大家有时候跟着过堂念的,不是说希望大家禅悦为食嘛。那么三界诸天所现之境这是指的天人,天人的世界他是干什么呢?但唯受用禅定五欲之乐五欲之乐就是,一种解释方式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很舒服,为什么?因为他的世界很庄严,色身非常高大,我们常说天衣无缝。

虽然色身高大,但是身体很轻盈,一个念头很可能就真的是十万八千。特别是在这个,我们说欲界以上的色界诸天开始,就叫禅定,叫初禅,二禅,三禅,因为他们的这里讲到的禅定五欲之乐是非常心地清净的。但是有一点跟大家说,这个禅,跟我们昨天讲的禅宗的禅不一样。为什么呢?他的这个禅只不过是心身比较沉静,清净一点而已,不是这种解脱的佛知见的禅,有点儿像咱们说的这个人稳,沉稳,不像那个人轻飘飘的,他坐下来给人感觉很沉稳,这个福报比较大的禅。所以说唯受用禅定五欲之乐,这是指的天人。

那么人道之境,苦乐相间,各随其业,多少不同,大家看到了,就是我们现在为什么人有三六九等差别相?虽然都是生而为人,但是由于每个人过去的善根福德不一样,他修的不一样,所以有的是富贵,有的是贫贱,在一个社会上有差别相。所以人是苦乐相间的,有时候这个事情不顺了,很懊恼。但是这个事情会过去,又迎来了鸿运当头的时候,就会觉得很舒服。很舒服,问题是好景不长,又会出现物极必反,乐极生悲,然后又是很悲哀,就不断地在这个无常法中,就这样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所以叫做苦乐相间,各随其业,多少不同。

那么到了鬼畜之境的时候,就苦多乐少了。饿鬼和畜牲来讲,那么畜牲一个是它愚痴,二一个,很多时候它的一辈子就面临的是最后的宰杀,被其他的生物给吃掉,有时候它也有一点点乐。像这个鬼道的众生,这个饿鬼也有乐。大家知道鬼道的众生乐是什么乐吗?是什么乐?像这个饿鬼道的众生啊,他的咽喉跟针一样细,肚子跟鼓一样大,他每天生活的最高理想就是我能吃点喝点。我们现在不能设想说,一个众生沦落到饿鬼道的时候,他所有的生活希望就是要想吃点喝点,然后还吃不着喝不着,这就叫苦多。乐少是什么?乐从哪儿来大家知道吗?普济寺,法雨寺,宝陀讲寺今天晚上有师父要放焰口,知道吧,一放焰口,牌位给他列起来,法界一切孤魂亡灵等等,只要牌位列到那儿了,护法就放他进到道场里面。

然后在这个主法,金刚上师的加持咒语作法下,观想下,把这个米呀,甘露水呀抛向整个法界,就给这些饿鬼来受用的,就是请他们吃点儿饭,喝点儿甘露水。开咽喉真言嘛,破地狱真言嘛,召请真言嘛,所有的这些咒语的加持力,他才有点乐,就是今天晚上能吃点喝点,这叫做救苦救难,知道吧。所以饿鬼道的众生,这就是他们的乐。观世音菩萨为了表这个法,还示现成一个焰口,就告诉我们这个情状。所以你看现在道场里面有时候超度佛事,就是这个功德。至于地狱,则纯一极苦,如果是地狱来讲,这就不用说了,大家诵《地藏经》去吧,一诵就明白了,苦到什么程度。

那么我们来知道,你看这里讲到除非你是一个无心不着相的圣人,如果你但凡有执着,你就不能脱离这个世界的束缚。这个世界是以我们心的水准而展开的,现在我们的水平展开到哪里了,展开到人的世界。所以我们目光短浅,所在乎的全部都是,我们讲到人世间的人事。很多时候我们,虽然这样给大家讲说有十法界,有六道轮回,但是我们的心量,很难立足于这个大背景下。为什么佛菩萨能够慈悲呢?就是他的视野是面向整个不如他的九法界的。所以他的这个慈悲心,看到特别是在六道轮回中的这些众生在里面翻滚,没有休止地翻滚,上上下下,他就激发出来这个慈悲心了。我们人的视野很短浅,有时候就需要这样从法上来相应,才能生起这个悲心。

所以大家发现了没有?一切的外境和内心都是在同步地依这个心的水准而展开的。整个十法界就代表了什么呢?就代表了宇宙的可能性,都是心的体现,就是这个条理,这个就叫随缘。十法界,如果你随不到佛界,你就随到九界;随不到四圣,你就随到六道轮回;随不到人天,你就随到三恶道去。就看你的这个心,缘份往哪儿随,造的什么业。但是大家发现了没有,就是不管你的心随到哪里,这个心有没有变过?心体没有动过?如如不动,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只有随缘的这个状态一直在随,从来没有变化,所以这就叫不变。这个很难理解,你如果一直用这个以我为主的意识心在去判断它的话就很难理解。你一定要把自己放下,摆平。

当然在佛教里你理解不了,还有一个绝招,今天我在这儿用一下。讲法呢有一个套路叫什么呢?叫做宗因喻。就我刚才和大家讲的是宗和因,第一句说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就是讲这个总的宗旨。后面白话了半天,讲的就是这个为什么这样,叫做因。好,现在还是听不懂,没有办法,只好干什么呢,再打个比喻,知道吧,叫做梦喻。如果你把这个比喻能够再听明白,那就知道说:当下全体都是的心的显现,任何一个世界一法都离不开心,而且万法本身就是心,心体本身。

我们来看这一段,这个心体就好比什么呢?大家来设想,如人梦中所见山川人物,皆依梦心所现,就好像打个比方说,我们现在所有现场这个就是一梦,是一个梦,对不对?那么能梦的这个人就是我们的这个一念心体,它入到这个梦里的时候,什么都能梦得见。里面我们做梦的时候有场景吧,有世界吧,甚至还有一些人遇得到,熟人,生人,不知道花花绿绿的,什么都能梦得到。但是不管你梦到哪里,这个梦境有多广多大,离开做梦人的这个心了没有?好,我现在告诉大家,这一念心体就好比做梦人的这个心,我们现在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就是这个人的梦,这个人的梦如果说小的话,就是我们普门讲堂这么大;说大的话,从极乐世界到无间地狱,到兜率天乃至东方琉璃国土,全部都在这一梦之中,所以叫做皆依梦心所现。

但是如果没有这个人做梦,有没有梦里的梦境呢?没有这个梦境,有没有能做梦的这个心呢?它这不是两半,是什么呢?是一体的。所以大家看故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最重要的在这一点全境即心,全心即境。就是我们给大家讲这么多,不断地在提醒:什么叫心,什么叫心?我们现在还是搞不清楚。你只要把心放下来,把这个作意、注意力放下来,就看现场这个,当体就是心的本身状态,这就是心。心就是境,境就是心;心就是世界,世界就是心;心就是天地万物,天地万物就是心。就叫全境即心,全心即境。就看你能不能把这个法彻底客观地给它摆平。好,这个就是给大家介绍说,这一念心性为体,这个心性我终于看到了活生生的心性了,它是怎么样的,全体的面貌就是这个样的。

下面我们就要进入另外一个环节,既然他是这个样子的,那么我们就能随着这个原理,看这个人能够让我们干什么。就是他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你可以在他工作的时候得到什么效果,这就越来越靠近,大家不要忘了我们在讲念佛求生西方的净土法门,现在我们就在往这个法上要靠,不要走远了。

下面开始,依此现前一念心性随业转业什么意思?就是既然这个心性它是在不变的情况下是随缘的,那我们现在当下,我们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代表这一念心性的可能性。大家要记住人不是有主观能动性吗,那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本身就是心的全体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利用这个本身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叫修行的契机开始出现。怎么出现呢?

大家来看,第一段: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所有的前因后果都是自作自受的。自作自受的时候,从自作到自受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你过去种了这个种子,你为什么这辈子其他人碰不到,偏偏就碰到他,为什么?因为你过去世就碰到他,前三生还是他,无量劫来就是他,所有有生之年他就要狭路相逢,虽然是个冤家还要结成夫妻,天天面对你,在这个缘,剪不断理还乱,这就是什么,过去有因。但是过去虽然有这个因,这辈子碰不到了,你们这个缘法不到的时候,见不着,那么这个事就成不了。除了因还要有缘,因缘聚合,前因后果就出现了,前生后世就流淌起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在这个心上,你看由心造的这个业,前面有因,这一辈子由心结合这个业再召感的因缘聚会,继续变的现行,再继续造业,这就叫心能造业。

那么现在,虽然这个心能造业,业的功能大的时候,就是我们造作的力量很大的时候,忘我地去做,那这辈子你的心很弱,你就随着这个业由着它摆弄你的心,无可奈何,这就叫已经定了的宿命。如果你说业由心造,业随心转,虽然它是业,它还不离我的这个心,你能把握住这个心的力量,把业的力量给盖住,那么怎么样呢?业就随心转了。明白吧?所以这就叫修行,为什么说我们修行跟自己的心做斗争?就看你的烦恼占上风,就是业;还是看你的智慧占上风,就是心。这两个相攻相斗的时候,哪个胜利,你是一个智慧还是一个愚痴,是迷是悟,是染是净,就在这个上面见分晓。

所以如果我们是凡夫,心不能转业的时候,怎么办?就被业给绑住了,即为业缚。那你就只能照着自己过去种的业,这辈子被动地去遭受一切的果报,没有办法,都是自作自受。那么如果你的心比较大,这个业被你看到了,听了佛法以后明白这个道理了,怎么样呢?如果业不随着心转,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 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能转,这个生命的轨道就变了;不能转,你就乖乖地受。转也罢,不转也罢,就是这现前一念的心还没有离开。

那我们再往下看,既然能转和不能转是怎样的一个分别呢?心何以能转业,心与道合,我们现在就告诉他,告诉大家,什么是成佛之道,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我们就告诉他最高妙的方法,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心与佛合,即能转业就是你可以把这个命运怎么样?就给改了。

那么业何以能缚心呢?就是你怎么被这个业给束缚住,改不了呢?因为你的心力依着人之常情而走。从来没有人告诉你佛法,你也不知道轮回是前因后果而导致的这个结合。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看到吗?任运作受,就是你过去也这么造,这辈子你在受果报的时候,你依然还会在这个果报的境界中继续造业,对不对?这就叫习气,就叫烦恼。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任运作受,即是业缚,前辈子被你的行为给框住了,这辈子呢,前辈子的行为遭了果报,你在这个果报中,又有对于心上的反应,好的事情你就想享受,马上就得意忘形;不好的事情你就生烦恼,马上就怨天尤人,这又是造作的业。在这种造作的业下面,来生还得去受,这就是因为即为业缚,被这个造作的心上的业给绑住了。

所以大家看到的,一切现前境界,就是这辈子的这些事;一切当来果报,就是我们将来所要面对的结局。将来的结局取决于你现在的业,现在的果报取决于过去的业。那么由此一卯扣一环来看,就是只要你当下念念有所作为,有所分别,有所造业,将来的果报就没完没了,一直轮回下去。所以这叫做皆唯业所感,唯心所现。

但是下面就出现了转机了,出现什么缺口啊?我们在造业的时候呀,有的力量很强,就是想法设法一定要把这事办了,这样的因种下去,将来感的果报就是一定要来受报,躲不过去的。还有一些业是什么呢,半推半就地造,不是很全情投入地造。我打个比方吧,就比如说诸位昨天今天两天听法,如果你这两天听得非常受用非常投入,全身心地把这个业,把这个业全部给造下去,等这个果报成熟的时候,你看那经典呀,听讲开示,你自己马上,有可能来生就成了一和尚,变成法师。为什么?猛烈,这就叫定业,一定会来报。如果你这两天听得,昨天就半听不听,今天还是这么讲,哎呀,一会儿说,没办法就听一下吧;一会儿说算了吧,我自己再想想。这听得什么呢?带听不带听,进退之间,半推半就,这个业就造得什么呢?不投入,有可能将来就感召不来智慧功德果报,这就叫不定业。造善法,也是如此,行恶事也是如此。

所以大家发现没?业和心的结合,这时候给我们提供了机会,怎么样?你看,一切当来果报,皆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就是你造了业了一定会感这个果报,以业能缚心故。但是如果你的心,用心上面的这个道理去,我们给大家讲的这个道理,去动这个事的话,就是起心动念去的话,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为什么没有一定呢?因为心上面随缘随的缘分的可能性太多了。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因果就在一念之间呢?你在倒霉的时候,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倒霉的前奏一定是你入到一个恶因缘的圈子里面,碰到不好的人,或者误入不好的事;你在行大运,鸿运当头,发财了,或者是升官了,一定是入到了一个向上的,要么是人际圈子,要么就是好事来了,遇到贵人了,或者是好的机缘,让你一下子福报显现了。

所以大家发现了没有?因为什么呀,就是心的缘分有好多种,就看你往哪里缘。不仅仅是说你这辈子缘到人了,你下辈子缘到天,这样的大缘,每一天你的心念往哪儿缘,都是念念刹那刹那不定的。所以为什么有句话叫做息心即息灾,大家听过这句话没有?息心就是把烦恼心息下来了,你这个灾就召感不来了,为什么?外因缘没有机会,结合不了啦。所以在这样的立足点来讲,前境来报皆无一定,因为什么呢?以心能转业故。所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个心有个什么好处呢?坏处就是它太机械化,就是让它干什么它就干什么,干完了就给你记在你的账上,将来得你去承担。好的情况也是这个,它只是负责来料加工,你给什么原料,它给出什么成品,那么就取决于我们给什么原料,这是我们的主动权。

所以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往下看,下面的一段,大家看不到大屏幕的,看你发的这个纸。我们下面看这一段,若人正当业能缚心,这就是指一个凡夫要遭遇果报。你看,前境来报一定之时,你造了因果,要感召果报了,佛教里经典讲到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就是你造的这个业,有的业是这辈子就受果报,前半生做的,后半生受,今年做的今年受,今天做的今天就受。你比如说,你今天蹭地一念恶心起来了,杀了个人,结果上午杀了,下午就被公安局抓住了,把你抓进公安局,要判死刑,马上就是要还这个果报,这就叫现报。那么还有一种业叫做什么呢?叫做来生才报,这辈子造的业还没有熟,那么就储藏在来生的时候呢,决定你下一辈子的命运。还有一些业呢是后报,就是这辈子你种了这个因,但是因为你心里的这个业太多了,各种各样的业,你不知道那个业的力量大先往外出来冒,很可能这个业,藏在角落里面永远没有机会,那就不知道第三生、第四生,或者无量生劫以后再说,都有可能。但是不管怎么样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一旦因缘结合会聚,一定要受报,永远都躲不过去。

所以在这样情况下,前境来报一定之时,本来这是一个定业,好像是一个定业,但是呢而忽发广大心,什么是广大心?就是今天听闻了佛法,读了佛经,法师给开示,一下子入心了以后,我要成佛,我要解脱,这一念动力一旦起来了以后,修真实行,马上勇猛精进,每天忏悔,拜佛,每天读诵大乘经典,每天念佛念得精进不懈。这样的话,你的心突然间就转头调向,知道吧。因为你本来要受那个果报的时候,突然间被你的这个佛法一刺激,转头调向,辐射出去,就不是原来的点儿了,前方就不是原来的情形了。是什么呢?就是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把这个命运给转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前境来报,定而不定,虽然本来是定业,马上就要去受报,结果呢被你一转,转走了。就把这个恶因缘给它拆开了,因缘聚不了了,把善因缘给它插进去,运命即刻就改。大家相信这个吗?这是正面来讲。

那么反面来讲,你看又心能转业,为什么呢?前境来报不定之时,本来你造的这个业呀,半推半就造的,虽然是一个恶业,可是这个恶的情况还不太大。你比如说,两个人是死对头,这个死对头怎么来的,大家读《无量寿经》里面讲到五恶五痛五烧就讲过,说这两个人呀,前辈子可能有一点口角而已,就是你遇到我,我遇到你,吵了一个小架,就这么个因缘然后就各走各的了。可是这个因种在那儿,来世再熟的时候,他们俩遇见的时候,这个恶的力量会成倍地生长,有可能就会什么呀,你见了我就动刀子而不是动口角。因为这个果报它是会异熟的,变异,它会增加这个力量。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前辈子就有点过节,然后这辈子又遇到一起,再利用外缘的引发,很可能到一起是为了什么事情产生了摩擦,不断地升级,这个时候,有可能是什么呀,本来是不定的报,有可能是吵一下嘴,有可能就是要动刀子。

可是呢,你在上边,突然间没有了正念,失去理智,这就叫做而大心忽退,实行有亏,就是你正在修行的时候,退了心了,这个时候怎么样,业障现前了。为什么我们说某某某突然间修行修得把业障给逼出来,称之为业障现前,就是这个原因。他退了心了,退了心了的时候,业障一现前,会怎么样呀?业能缚心,则前境来报,不定而定,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结果把它给恶化了。这段话能理解吗?这就是这一念心体,业和心,是业转心还是心转业,它的原理。

那好,我们做一个现实的一个引子吧。上午大家不是都在读《普门品》吗,有没有读呀?《普门品》里面讲观音菩萨寻声救苦怎么救的呀?救七难,是不是?说:若为大水所漂,念观音菩萨,水就退了;若为火所烧,火就烧不着了;有什么罗刹鬼国,你看咱们这个舟山渔船入海去求宝嘛,在经典里面讲到说,入海求宝能够得百倍千倍的利,就是这个成本低收获大,但是一旦这个船失事的时候,就是被黑风吹到罗刹鬼国,其实就是你的业报来了,要受这个报,也是要称念观世音菩萨,即刻就脱离这个险境;你没有儿没有女,只要你常念常恭敬观音菩萨,会怎么样?立刻就会有福德智慧之男,端正有相之女。这大家都读得历历在目,对不对?

那么大家要知道,这就是我们此处讲到的这个法,什么法呢?为什么在这个灾难来临之际,其实就是我们过去世造的业,因和缘要干什么呢,要会聚的时候,这个果报要来了,这个定业就决定要来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突然间,你起了一念完全对观音菩萨决定的信心,大家要知道这个为什么说佛法从恭敬虔诚中求呢,这个力量,恭敬和虔诚心的力量是非常大,因为它清净无染,知道吧?你看我们,我这个最有发言权了。在普济寺呀,每天我们去上早课,或者说,有时候到大殿里面去转转。全球的这个来,跟观音菩萨有缘的这些眷属们,来到这个毗卢宝殿来拜观音菩萨,大家去正法讲寺去看看,有五个字叫做慈眼视众生,对吧?这就是观音菩萨的功德,他发的这个心叫做慈眼视众生,所以他也是有这一念心体的,他造的这个业所召感的果报就是,一切众生的慈眼来视他。所以大家不信去看看,我就看到这个圆通宝殿的这尊毗卢观音,不管你是男女老少,天南海北来的人,只要你一进这个毗卢宝殿,一看到这尊观音菩萨,最次最次的人就咯噔地跪下,马上合掌磕头。磕头的时候呢,那个眼神我就看到,就是非常的单纯恭敬,很诚。

再过一点的,有的就是马上就痛哭流涕,就跟真的是这个浪子归乡一样,见到久别的亲人,就是对观音菩萨就如此的信赖,没有一丝一毫的这个隔阂。大家想想为什么?这也是观音菩萨过去修行所造的业,所发的愿,利用他的一念心体,所以人家的这一念心体所感的人,你想想这些人里面没有脾气暴躁的人吗?没有性格比较恶劣的人吗?都是善人吗?不可能吧。我觉得甚至还有十恶不赦的人,对不对?可是无一例外。为什么看观音菩萨的时候全部眼神都是一样,这就是观音菩萨修行的巨大的功德力。他的这个功德力就含藏在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里面。所以大家读《普门品》,为什么说持念观音菩萨的名号,跟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的功德正等无异,读到这一句了吗?

那么好,这就给大家讲这个原理。就是我们正在要受这个果报,危难之际的时候,突然间你正念一提,全身心地仰靠观音菩萨,这个力量非常大。再用自己的意识心,其实还是我们现前一念心体,再持诵观音菩萨的清净功德,这是他修行的功德,全部一股脑就给了你。念念这样地去干扰,投入观音菩萨的功德力量,念念地去干扰,念念地去改变这个轨道,所以马上就是前境来报的时候呢,我们的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心就能够转业。这个业力一转,你的命运轨道马上改变方向,体现在我们人的视野中,我们当下的这个场景里面就是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就这么简单的原理,就叫做寻声救苦,这个能听明白吧。刚才我们讲的这一段的道理,就在此处,跟早上大家共修的一模一样。

好,那么我们现在的情形,顾及到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大家来看。然,就是无可奈何,没办法了。什么呢?业乃造于已往,对不对?过去世已经把业造在那了,对吧?此则无可奈何,就随缘消旧业就可以了。不管来了好的事,坏的事,你不要太在乎,不要太上当,为什么?因为它是我们过去造的因,现在感的果。所幸的是什么呢?机会来了,发心与否,其机在我,这就是我们给大家讲法的功德就在此处。你能不能听进去,这个道理你受不受用,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把这个心发起来,这属于你的主动权。所以你看,其实造业、转业就在我们现前一念心上,不由别人的呀。因虽然在那里了,我们现在改这个缘就可以,我发心本来在轮回之中,现在我发心要解脱,要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往生西方,这就是其机在我,不由别人。告诉大家修行之法。

那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一段:如吾人即今发心念佛,求生极乐,或观依正或持名号。或观依正,就是你心里想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想念西方极乐世界的,像经典里面讲到的七宝池呀,八功德水呀,这个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等等这些,包括经典里面描绘的,这个到八功德水里面,洗一个澡会怎样怎样的,全部的殊胜功德,你尽情地去观想。或者一心一意地执持名号,这两个方法。念念相续,观念之极就是完全忘我地就以这个事为根本。大家发现了没有,在这样的状态的时候,我们的心是什么样子呢?心就没有杂染,不会造业了,只是一味地还是依着现前一念心体,全部投向什么呢,西方。全部投向西方。所有的内容都被西方极乐世界给占据撑满了。

那大家想想,一旦果报成熟的时候,你往哪里生呢?你想轮回都没门儿了,来不了了。为什么,跟娑婆世界没缘了呀。因为跟娑婆世界离开又离开,离之又离,出离心现前了。跟极乐世界是什么呢,则心与佛合,合之又合,合之其极,则心能转业。前境之娑婆,转为极乐本来在娑婆世界是一个苦海迷路人,突然间一念,被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了极乐自在者。胎狱之来报,本来要投胎转世,又不知道到哪儿,投到人胎里面还算好的了,知道吗。有可能到鱼肚子里面,马肚子里面,这个狗肚子里面,猫肚子里面,都有可能。那怎么办呢,转为莲胞,莲花化身。还是利用这一念心。

所以大家发现了没有,就是在因缘会聚,因缘会聚的这个原理上面。那我们造了那么多的业,善业也罢,恶业也罢,现在我们,大家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一个殊胜的因在那儿。这个因是最根本的,每个人都有这个因,就是天然之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过去我们造了那么多的因都在那儿,但是这个是根本因。如果你能让这个佛性开始显现,那么你就不断地给他制造佛缘。听法,听经闻法,学佛修行,精进不懈,全是佛缘。带着我们本有的这个佛因,佛性之因,不断地修行佛法,你说将来不成佛干什么呢?这就叫佛法,就叫成佛之道。所以第三个就是转给大家什么呀,依着现前一念心性,我们要学会随业转业。

听累了吧,好了,给大家稍微放松一下啊,开始讲故事了。讲了这么严谨的道理呀,你不要忘了,我们要把这些道理融化在自己的身心世界上。我讲经也算十多年了,最大的经验就是:说时似悟,对境又迷。头头是道怎么也用不到自己活灵活现的这个现前身心世界上,所以真正能够用在此处的,你是真的听进去了。所以我现在给跟大家讲一下,什么叫做被业给转了,什么叫做心能转业。我告诉诸位,在这个,就近来讲,普陀山原来我们的老方丈和尚叫做妙善长老,大家知道哈。在他之前还有一位老和尚叫做悟道老法师,听过吧,后来是新昌大佛寺的老方丈,特别庄严,两个耳朵就这么大,就跟阿弥陀佛似的。我拜见过一次他,在岱山的极乐寺,那个也是他寺院的下院。

老和尚在那儿,每天人去拜见的时候呢,他就这么窄这么长的一个条儿,什么也不写,就写南无阿弥陀佛,还给过我一个条儿。但是说起来惭愧,我那个时候呢,净土还没太入心呢。说老和尚这是这么吝啬,给这么窄个条儿,也不给写一副字。后来呢因为我跟他的一个小徒弟是同学,听到他种种的殊胜功德,这个神通显现,包括往生以后的种种瑞相呀,舍利呀,才知道说这是一位大德。

那么最近我还听过这位大德他当时修行过程中的一则公案,是我师父讲给我的,我今天也讲给大家听。因为老和尚嘛,他们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还有一些特殊的时代,对不对。大家知道特殊时代的时候,老和尚受了很多苦呀,什么苦呢?被骂作牛鬼蛇神,那会儿都看不起和尚的,躲得远远的。那么在那个情况下,有一次老和尚不知道是办一个什么证,类似于我们现在办证呢还是做什么事情,反正到一个公共场合。到了一个公共场合的时候呢,他坐在一个凳子上等着。诶,另外也来了几个当地的妇女,中年妇女,也要做这个事情,也在这儿等着。结果呢这几个女的,往这个长的凳子上这边儿一坐,老和尚就站起来了,知道吧。

站起来以后呢,把这几个女的就惹恼了,因为那个年代大家都不知道僧宝是个宝,都以为是寄生虫,知道吧。说你这个臭和尚,你看看这臭和尚,这个陈旧的思想,封建思想,他看不起我们女的,还不跟我们一个凳子上坐,你看我刚刚坐下去,他就站起来了,就把他骂了一通,知道吧。骂了一通呢,老和尚的徒弟就受不了了,就觉得说你竟然这样的来呵斥我师父,出家人你不恭敬倒也罢了,你还这么去用这个恶言相向,就准备给她理论两句。结果大家知道当时老和尚怎么说吗?老和尚说,你们愚痴呀,你们没听出来吗,她在赞叹我呀。说赞叹什么呢,她在赞叹我修行好呀,赞叹我持戒持得严谨呀。你看女众往这儿一坐,我觉得这个,我是个出家人,不合规矩,那我就让座就起来了嘛。

所以你看一样的事情,徒弟听起来好像什么呢,不抬举他师父,是不是,骂你这个臭和尚看不起我们女的。可是人家老和尚呢,他马上就转为法喜,转为道用了,他说这是赞叹我持戒严谨,没有过失。因为男众女众,男女有别嘛,何况他还是出家人。这个念头这就叫做什么呀,转念转心。诸位,我们也要学会这个转念转心。

我前段时间跟着师父去澳大利亚去弘法,一路要坐十几个小时,把我的腰又给坐坏了,这个腰病又给坐犯了。我这个性子也比较急,说这还要弘法,我连个侍者都当不了了,这个旅行箱都给提不动,废了,就很懊恼。后来最后想想说,我这是带着弘法心出来,遭了这么个遭遇,我说很可能这是过去的果报,由于我讲法的功德,提前给我召感出来了,赶紧受完了就了,马上这个心就舒服了。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不是说安慰自己,只要你的正念,佛法的正念在,即刻心就能转,业就能转。心一转业一转,我告诉大家,这个业障还消得快,还犯得轻,然后就这么过了,过了就还了债就了了嘛。了缘了缘嘛,吃苦了苦,这就叫转。所以你看修行就是要点点滴滴,这就叫依现前一念心性,随业转业。看你是随着它,那么就怨天尤人,还是主动去转。

当然像我们讲的老和尚呀,或者什么,这都属于什么呢?积功累德地转,真正等我们完全彻见这一念心性的无边功德的时候啊,大家要知道,是可以立竿见影地转。在经典里面讲到什么呢,就是登地的菩萨可以有什么功德啊,把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可以直接扔到十万亿佛土之外,知道吧。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看起来它就跟手掌里面放一个芒果一样,随便就扔到十万亿佛土之外,这就叫心能转境,知道吗。

释迦牟尼佛在讲法的时候呢,他的听法弟子说,说你天天给我们说净土,为什么我们跟佛在一起,我们看见的还是染土呢,还是娑婆世界,还是这么陋劣的,哪里有七宝呀?都是砖呀瓦呀木头。结果,当时释迦牟尼佛就用脚把地一跺,跺了一脚,整个娑婆世界就变现什么呀,他自己受用的清净国土,给所有的人就看见了。说,娑婆世界在我眼中,全是清净国土与极乐世界无二无别。为什么?因为他已经把这一念心呢应用自如了,想转就转,想好就好,想坏就坏,想染就染,想净就净。为什么,因为彻底空掉了,彻底净掉了。

所以大家读这个,在《无量寿经》里边呀有一段,非常华彩的乐章。就是讲完《无量寿经》以后,为了让与会的大众,全部能够生起真实的信心,结果呢,释迦牟尼佛就当时问阿难说,你想不想见西方三圣,想不想见阿弥陀佛?阿难说愿见,愿见彼佛妙相庄严,原话不一定是这样的,就大概这个意思。结果呢,释迦牟尼佛就直接把极乐世界现给阿难和与会的大众来看。当时描绘的说,阿弥陀佛就像须弥山一样,整个的这个光芒遍照,他的光一出来以后,所有的光芒都没有了,就像那个,形容像劫水一样,弥满世界,滉漾浩瀚,就是整个清一色的,全是阿弥陀佛的光。大家想想,这就叫转境。佛你看不但能把自己的境转了,而且给你听法众,你没这个能力,他可以加持你,替你转,从见娑婆世界,直接就转的见西方圣境,见西方三圣。大家不要听了以为这么恢弘的场景,还没有离开什么,现前一念心性。所以,说到此处,大家能够有点儿理解,为什么题目叫做马蹄无处避残红。

好,歇得差不多了啊,再把神提起来,我们要进入下一个环节了。既然提供了我们这样的一个机会,那么我们跟佛,难道说我们现在凡夫的心体是很染污很脏,佛的心体是很干净很智慧,那么难道我们是将来把我们的这个心给丢掉,把佛的那个心给拿来吗?超凡入圣是这么超的吗?转染成净是这么转的吗?我告诉大家,不是的。我们的这个现前一念的心性,跟佛的现前一念的心性是质量一模一样,一点儿都不少不差。佛的一念心性,跟我们的质量一模一样,他一点儿都不多。但是就是现在,我们把这个心性给什么呀,用坏了。用坏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想去依着这一念心性去转,就要开始什么呢,依此一念心性,感应道交了。怎么感应道交的呢,非常简单,大家来看,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概念,这就开始现在需要大家的心又跟上来,随文入观了。讲了两天了,现在都找不着一念心性在哪里,下面我们就开始先找着这一念心性,把它锁定。大家来看:最初迷真起妄,则一念妄动。末后返妄归真,则一念相应。是则起妄之后,归真之前,更有何法,能外此一念乎。听出来一个眉目了吗?我换一句话表达一下啊,我们刚生下来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谁?我,是不是?每个人刚生下来就是说,我就是从一九七五年四月二十出生的,对不对,我不知道我将来什么时候往生哈。

假设吧,今年二零一八年,我四十多了,再往多算少算算二十年吧,说二零三八年,宏海法师圆寂往生了。从我七五年出生,到,刚才说多少年,三八年往生,出生之后,往生之前,我们念念,有一念离得开我吗?离得开没有?离开过没有?一直都活我的幻相里。我们,大家都是从各地方,最近的从定海,舟山,最远的从北京上海,来到普陀山。不管你今天出去旅行,我们说,从北京坐上飞机飞到上海,从上海坐上飞机飞到纽约,你从这儿到那儿,上飞机之后,落飞机之前,你,有变过吗?还是我,所以大家想想,我们活在这个时间的流淌中,活在这个空间的转移里,有没有离开过我呀。始终就是我的现前一念的错觉,才以为时间在流淌,空间在转化。实际上,从来就是现前一念心性,没变过,活就活的这一念心,错以为是我。这个能理解吧,能理解我们再套这句话,你看啊,最初一妄就是我们常不是说,无量劫来一念无明,对不对?轮回到六道中了,三界内了。那么将来我们成佛了以后,彻底到了故乡风月了,再也不在六道轮回中了。

我们轮回之后,到成佛之前,离开过这现前一念心体没有?彻头彻尾就只有这现前一念心体。所以大家看:是则起妄之后,归真之前,更有何法,能外此一念乎?我们现在这么多的妄想,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么的纵横交错,其实就是这一念心而已。三千大千世界就这一念心,无边国土就这一念心。我们一辈子以为有个我,就这一念心,我们生生世世轮回,以为我在轮回,还是这一念心。我们做凡夫就是这一念心,我们将来成佛,也作阿弥陀佛,还是这一念心。所以首先我们要生起决定的信心,这个玩意儿太简单了,永远出不了这个手掌心,我只要锁定这一念心,就可以了。你要把这个信心建立起来。不要以为说,那我无量劫来造了那么多的业,还是这一念心。就跟你不知道给这个地方堆了多少柴火,只要你一句阿弥陀佛,点着了,这火就把它烧得干干净净,一火就烧光了,这就叫念一句阿弥陀佛,念念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还是这一念心,大家知道吧。

既然如此的话,好了,我们真的知道这一念心原来不过如此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来解一下,当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意味着这个心的状态进行怎样巨大的超越和转化。大家来看,今以此念到了第二段了,念于西方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净土这是我们现在发了信愿之心,开始就用这个现前一念,把它什么也不干了,只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带着信愿求生西方。大家注意啊,正当念时,西方依正在我心中,而我此心已在西方依正之内。如两镜交光,相含互照这句话能听得懂吗?我们来做一个现场实验啊。大家现在把我们的心调动起来,观想西方极乐世界,那儿就是西方。你想我们现在一念心,召感的是现前的普门讲堂,当我们一念南无阿弥陀佛,把心投射到西方的时候啊,这个时候,大家知道吧,西方依正就在我心中,就是我的这个心,所开的花,所结的果,不是现前的境界和娑婆世界的情景,是什么呀,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准确无误跟经典里面描绘一样的情形,已经成就了。

就在我们刚才一念想西方的时候,这一念,我们生活的就不是在娑婆了,知道吗,就是在西方了,刚才那一念。但是我们现在又回到娑婆了,因为只有一念。可是大家要知道就这一念,已经把刚才这一念心体已经占满了。所以等于说刚才我们已经往生了一下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念佛的时候呢,西方依正就在这个我的现前一念心体中,是不是这样子的?那么我念佛的时候,我的这个心就没有放在娑婆世界的这个国土了,放在西方依正之内了,就是这个心,不管怎样,都是显现的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娑婆世界)已经与我无关啦。所以如果我们真能够在念佛的时候,观照到说,就像两面镜子一样,我的心也是一面镜子对不对,极乐世界的这个场景也是一面镜子。阿弥陀佛的心也是镜子,娑婆世界也是镜子,那么我现在这边镜子影的是娑婆世界,我不影娑婆世界了,我照着极乐世界,就等于是说我们的心在念佛了一样,是不是?那么我们的这个镜子已经影出来的全部是西方国土和阿弥陀佛。

正当我的镜子影出来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呢,那么这个是不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已经全部就在我的这一面镜子之中出现了,是不是?所以大家要晓得,我们在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啊,我们的心已经就往生到西方了。所以我跟大家讲,如果你能够锁定这现前一念,知道是这么回事儿,念念这么念,知道这个巨大的功德有如此不可思议,念念如此念,天天如此念,尽形寿如此念,你说,极乐世界将来,能不能成就?所以我跟大家讲啊,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边说到,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但是我们一般都只能理解到说,我念佛念得好,我将来要往生。其实殊不知,正在我们现在,就是我们在但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只要你万缘放下,一念佛号提起来,南无阿弥陀佛,一念又一念,一念又一念,不断地念,每一念我们都在什么呢,都在见佛,每一念我们的心,全体就是佛,这就叫现前见。

可是,现前见,我们现在不知道。只不过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我们的这个根身器界呀,它是在密随心转,但是我们肉眼凡胎还感知不到。我们能够见的时候是什么呢,是到临命终的时候,因缘成熟了,念的这个积攒够了,所以这个时候呢,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异香扑鼻,天乐盈空,瑞相满堂,大家说他往生了。可是大家想想,他往生真的是在临终的时候才往生的吗?还是在今天开始,我要发愿往生的时候就已经往生了?这就叫现前见佛。临命终的时候叫做当来见佛。你念佛的时候,就这一念对不对,将来我们见佛的时候,还这一念心性;我们成佛的时候,还是这一念心性;我们度众生的时候,还是这一念心性,没有离开这一念心性。大家想想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呀让你去悟,就太难了,悟不到,你只要相信它就可以了,悟之最难,信之最易。我特别担心,我讲的你听不懂,能听得懂吗?能入进来吗?那我告诉大家,如果你能够终生受用,就等于说禅和子已经大彻大悟,参学的事儿,已经尘埃落定了。一切法就在这个法,因为一切心离不开这个心。就好像我们现在误以为,刚才讲到了,就比如说我们,打个不吉利的比喻,就像我们生病,大家想想,我们生病,是从生病开始生的病呢?还是直到病了以后才生的病?还是到检查出来,才知道我有病?是什么时候有的病?一念病在我们身体里边生的时候,我就病了。我一念心在念佛的时候,我就往生,就见佛,就成佛,知道吧。只不过我临终的时候,被阿弥陀佛接到西方,最后自己成佛,也成了阿弥陀佛了,到处去接引众生,也让他们往生西方,还是去成阿弥陀佛。这就等于说,直至检查出来,确定我病了的时候,啊,才病了。可是其实,所有的功德都起于我生病的那一刹那,就这个意思。这就叫做两镜交光,相含互照。

那么如果说,能够这样理解的话,大家想想,为什么阿弥陀佛他敢在发愿的时候,说了一句说:有人念佛,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临终的时候,我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说我要不跟所有的西方清净海众去接他,现在他前,我就不成佛。他为什么敢这么说呢?《阿弥陀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就告诉大家说: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敢这么说?大家明白了没有,就因为这一念心性。阿弥陀佛就是利用这一念心体,他知道它有这个作用,他就顺着这个心体的作用,发了一个四十八大愿,借着愿力的作用,必然要现在其前。所以他就打保票,一定会现在其前。释迦牟尼佛也是明白了这一念的心性,他知道阿弥陀佛对于这一念心性已经用到极致了,有了这个方便,所以他就拍着胸脯子做担保人,说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也是不离这一念心性。佛都敢做这样的保障了,我们自己也要敢做这样的保障,为什么?一定能够往生。

大家看下一段,来看,但此心性,乃生佛平等共有。众生,每一个众生,和十方三世诸佛,是平等共有的。不偏属佛,亦不偏属众生但是如果说,若以心属弥陀,则众生乃弥陀心中之众生,若以心属众生。则弥陀乃众生心中之弥陀,以弥陀心中之众生,念众生心中之弥陀,岂众生心中之弥陀,不应弥陀心中之众生耶,有没有绕进去?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要体验的。你看第一段,就是前几句话说,但此心性,乃生佛平等共有。我们现在现场也看一下,大家想,我们每个人现在的这个,不要说用思想来形容,就用觉性吧,是不是平等的?人间不是有一句话吗,跟你说句悄悄话,咱们把这事儿办了,什么样呀,你知我知。有没有?现在我讲法,我问一下大家,我说话的时候,我也知道我在说话,你也知道我在说话,我也听到我说的这个话是什么意思,你也听到我说的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我问大家,知道我说话,你也知道我说话这个知,是只有你的知和我的知吗?还是大家一个知?怪得很啊,我说话怎么传到你耳朵里面去的?

我问大家,听得懂听不懂?大家说,听得懂。你的听得懂怎么传到我耳朵里来的?你想过这个事儿没有,还是一念心体,马蹄无处避残红。这一念心体,就是我们交流的平台,你们知道吗,这一念心体也是我们见佛性的这个机缘。但是我们每天生活在其中,不知道。每天在用它,还不知道。现在我们既然知道它是这个样子的,要锁定离不开。而且在念佛的时候相互是什么呀,感应道交的。那么我们就要确定,只要我念佛,不可能见不着佛。为什么呢?你看,这一念心性,我们跟佛是平等的。但是如果站在我们的角度,这个时候我们用这个心来念我心中的南无阿弥陀佛嘛,还是这一念心,对不对?那么就说明这一念我的心,其中还有我心中的阿弥陀佛,对不对?如果说这一念心,站在阿弥陀佛的角度,就跟说这个知立足于你们的角度的时候,你们知道我在讲话,这个知立足于我的角度的时候呢,我知道你们在听我讲话。

这个心属于我们的时候,我们用我们的心,念我们心中的阿弥陀佛。这个心属于阿弥陀佛的时候,则众生乃弥陀心中之众生,就是我们也是阿弥陀佛心里面的我们。不管这个心在我们,还是在阿弥陀佛,我们和阿弥陀佛都在一个心中,能明白吗?既然在这一个心中,为什么一个心中的我们念一个心中的阿弥陀佛,那么一个心中的阿弥陀佛就会来接一个心中的我们,这是打了保票必定如此的事,绝不会错的,这就叫做感应道交。为什么,因为还是依着这一念心体。还是依着这一念心体。所以为什么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不知道这么给大家排云布雨地讲了半天,心里有点数就可以了。

后面我们再有最后一个往往容易出生的疑惑给大家摆平。什么呢,就是说既然都是这现前一念心性,那我们平常在佛法里面不是讲到说,这一念心性是不生不灭的,听过吧,它是不来不去的,它是如如不动的。既然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好像千里迢迢地去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不是大动吗?这不是从这儿到那儿吗?这不是有此有彼吗?对吧。那么又说这一念心性是不生不灭的,可是我们就娑婆世界死,要极乐世界生,这不是有生有灭吗?这就是我们对于生灭法只从道理上听,就有了矛盾对立。如果做一个现实中的实验,你就知道,生灭和不生不灭完全是一回事,也是这现前一念心体。

好,我们下面就看彻悟禅师怎么给我们把这个最难会通的道理给会通清楚了。这是最后一下子我们来学一下,依此一念心体论证不生不灭。这个是什么一个意思呢?大家来看,彻悟禅师是这样开示的,说往生西方是怎么个道理呢,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两句作一句看,则事理圆融,所谓合则双美也。若两句作两句看,则事理分张,所谓离之则两伤也这就是说这两句话呀,你不能把它掰开了看。因为我们有时候,执着了生则决定生,就受不了去则实不去了。为什么,说我们明明往生到西方,从娑婆去到极乐了嘛,你为什么说去则实不去呢?那么如果执着了去则实不去,就是当下就是极乐,我们自性就是弥陀,何苦那么远跑到西方十万亿佛土之外。这两种见解,都是错误的,大家知道吧。真正的是这两种见解要结合起来看,虽然有往生,可是不是真的千里迢迢的生,而是一念心体中,横超的生。虽然有千里迢迢的去,但是实际上没有去,为什么,因为就在我们现前一念心体之中。所以这两句话就合在一起来则双美,就是这个法就是圆融无碍的;如果你把它分开来看,就双伤,这个法你就掰成两半了,不是圆融无碍的。

所以你看就讲到说:若不合此两句作一句,便当演此两句作四句,谓生则决定生,生而无生,去则实不去,不去而去。这个法妙不妙,你怎么理解说生则决定生又说无生,明明去了嘛,又说实不去,不去又说去,这可怎么办呀。首先给大家讲,这句话的起源是有一个叫做,不是彻悟禅师说的,是有一个叫做天衣义怀禅师。他有一次就是问自己门下的弟子们说,如果说舍了娑婆世界去求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这不是取舍的分别心吗?这不是众生的妄想吗?那么如果说没有净土,此处就是净土的话,可是佛说了就在十万亿佛土之外,我就考考你们,怎么会通这两个法。

他就问门下的弟子。结果这些门下的弟子们就答不上来,他自己在那儿坐了半天,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叫做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大家能不能理解?能理解这句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能不能?哎呀,居然有的人也在点头,真的能吗?还敢点?哎呀,这是菩萨示现的哈。不管你懂不懂,我告诉大家,你尽管点头。为什么?因为说时迟那时快,这个法呀,根本没那么高妙,此时此刻这个人世间,娑婆世界就到处都是。

我打一个比方,现在最流行的,你们抢过红包吗?微信转过账没有?转过没有?收过红包没有?好了,这个法就发明了。所以为什么我们说现前一念心体,处处都在演这个无上甚深法,都是往生法,但是我们就找不着。你看啊,我们在微信转账的时候,我的手机给你的手机转,对不对。你说我这儿点一下,一点发出去了,这叫做什么呀,不去而去。为什么,因为我的红包这儿点一下发出去了,可是这个还在我手机呀,没有真的从我的手机挪了一个什么东西到你的手机,对不对。可是问题是你那儿嘭地就出现了,然后你手一点,马上就收到你的账号里面,这叫做什么呀,无生而生。可是虽然无生而生,生到你那儿了,生是出现了,因为真的我的钱到了你账号上了呀,这叫做什么呢,生则决定生。虽然我的钱到了你账号上了,可是问题是我也没有点钱给你呀,你也没有点钱收我的呀,你说就这么我一点你一点,就不知道怎么不可思议法你就把我的钱收走了。

这叫做去则实不去,因为我没有给你啊,但是你真的收到了。你能把这个法给我讲清楚吗?能不能讲清楚?讲不清楚,就现前分明的一个转账,抢红包法,我们都讲不清楚。为什么,因为一切法都不可思议,一念心体不可思议,众生的信心不可思议,诸佛菩萨的神通不可思议,我们的业力不可思议。那怎么办呢?只有什么呢,相信它。一念决定信心,成就一切不思议法。你不要以为我们这个手机转账法就不是由信心信出来的,你不相信手机能有这个功能,它会出现这个作用吗?你不相信这个能转钱,你会点吗?他不相信能收钱,能够收吗?可是一切的好像什么作用都没有的过程中,所有的作用都成了作用,这就叫做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虽然随缘随的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可是,我们依然不变就是这一念心体。这就叫做本论以众生现前一念心性为体,它就长这个样子,它就有这个作用,它就能让我们达到这个目标,它最后就让我们能够成就。所有的三藏十二部都是为这一念心体做注释的。这就叫显体。

那好了,我们也知道它叫这个名字,长这么个模样,那你光有模样不行呀,你好看没用啊,好看你又不能吃,也不能用,你得真修实干呀,你光说不练不行呀,那怎么办呢?

第三个要开始了,我们要知道,它是有职业的。你虽然这个现前一念心性这么明摆着,这么好,可是你如如不动地不去用,它的作用可不是白白给你显现的,知道吧。所以光知道道理还不行,你还要知道怎么干,这就是我们第三个概念:本论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宗。就这么干。所以大家要知道,真为生死就是让我们认清形势,面对现实。我们现在还在生死苦海中,虽然我们一念的心性跟佛是一样的,可是我们的行为还是众生的行为,还是贪嗔痴的行为,那我们就在这个上面要开始修行。发菩提心就是我们要有立场,要摆正姿势,佛弟子是干什么的,不是玩儿的,也不是让你就这么晃晃悠悠,是要成佛的,才能叫佛弟子,才能叫学佛人。那么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操作方法是什么?就是以深信愿,念阿弥陀佛。这就是《彻悟禅师语录》给我们带来的修行手段,明天开始就讲这个纲宗法要。

第三讲

今天呢,时间很快,一转眼,三天的听经的这个功德即将圆满。在佛教里面常讲到,功课里面讲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我们活一辈子,就是平均值按八十岁来算,二十岁以前呢是个小不点儿,家里大人也不把你当回事儿,自己也做不了主。六十岁以后呢,老了,要退出历史舞台了,生活质量也不咋地了。就中间纵然有四十年,你还有要生点儿病,遇点儿小灾小难,感情上也会受挫,亲情上也会离别,总归是不痛快的,也要占很大一部分。那么为了生活更加地有点儿质量,还要打拼、奋斗、付出,这个去为将来生活做准备。再加上这个每天晚上睡的床还要跟它结缘,要占掉我们近一半的时间。所以这一账一算盘子打下来,思来想去呀,好活的时光呀没几点儿,而且一晃就过。所以跟大家讲,这个人啊,为人一世,苦才是人生。

前两天呢给大家讲了这么,可以说是高超的见解吧,圆顿的见解。如果说从这个客气上来讲,确实有点儿为难大家,特别是在家的居士们。所以大家不管能不能,能听,入几分算几分,至少我们从缘起上已经启建了一个正知正见,把核心呢这个缘分给结下了。这个缘结下了以后,就一定会减少你有可能误入歧途,或者说被这个邪知邪见给转化的可能性。

但是我们今天开始要让大家明白一点什么呢?就是说理解力呀,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假如果哪怕你全听懂了,力量也很小。真正的力量来自哪里呢?信受力。对于佛法的信受力,每天我们都念我今见闻得受持,就是佛法讲的这个道理,一个你能受得了,如果你浅见或者福德不够,你受不了呀。你说今天开始就讲生死,生死一般常人看来就很不吉利。再一个你得把持得住,所有的生活中,你要按因果律来行,这是高人才能把持得住的境界。因为我们太多时候道理是这样,我们背道而行。

那今天开始我们就着重从信受力上来再进行一个分享。因为毕竟我们大家现在还是有情众生,都是从情感上来,每个人都有情感。所以前两天讲得比较理性,今天呢我们要偏向于宗教情怀了。在家出家,男众女众,称为四众弟子 。我们既然为佛弟子,向佛他老人家学习,诸佛菩萨这么慈悲济世,大祖师们如此苦修过来,他们的路是怎么走的,今天给我们展示一下。所以你看昨天讲到了说这个,现前一念心性为《彻悟禅师语录》里边表达的这个,显的这个本体。那么它到底它的本体明了了以后要开始怎么干呢?就是开始要讲: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彻悟禅师语录》的纲宗。你看,我们每做一个,五重玄义每讲一重,一定要给大家提出来这么多的语录里边的内容,进行讲解,这就是五大版块。

好,那我们今天来看第一段:真为生死。一共十六个字四句话,第一句话就是真为生死。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大家想想,什么叫做皆为戏论呢?就是白说。如果我们没有真为生死的这个生活态度,这个佛弟子的这个基本的出离心也罢,见解也罢,那么就等于说世俗的话说了,就不买账,领不了这个情。所有这三天再玄妙的佛法没有用,入不了心嘛。所以首先我们要今天开始要讲到这个直面生死,要发起这个,生死是怎么回事儿,我现在正在生死中,怎么能够了掉生死,要把心给发出来。你看我们前面讲到这一念心体,就要把这个爆发力把它驱动起来。《华严经》里面讲到说从初发心就成正觉,就是因为这最初的一念啊,一念心动,跟正在进行中和最后的结果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大家,你看我们修忏悔的时候,第一念就生起说往昔所造诸恶业。发四弘誓愿的时候,一念发心发出来说众生无边誓愿度。后天大家正受三皈五戒,这是我们这次最殊胜的法会,最后一场,那么大家一定会说,发心要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都叫做发心。你不发这个为生死的心,愿生西方想解脱成佛道的心,那这些话就没用嘛,不在这个道儿上,没有共同语言,三观不一样。

所以为什么你看,我们这里后面讲到说: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这是从人到人的轮回做一个提醒。我们所有的生命价值体现在哪里?你说我们为人一世,在这人世间走一遭,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对生死反而没有感觉。因为我们现在处于活着的世界,自以为是活着的世界。所以说对这个很少接触临近死亡的这种经验,甚至比较年轻的或者健康的人,认为死还很遥远。你学佛嘛我们也讲说,要欢喜自在,要这个轻安法喜。那当然要欢喜自在,但是不能目光短浅。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算我们这一生所有的内容,你很得意,春风得意地进行到底,但是最后还是难免一死,这是要早做打算。

所以这里,你看有时候我们去医院里边的重症病房,你去感受一下。那里所有的生活的提醒力就是有可能今天就死,或者明天就要死,不知哪一天死。所以我们对于世间的重苦无过生死,大家要有概念。一个是一定会死,这个死一定会来的,人人皆如此。二一个还有一点就是死期是不定的,大家要了解,不是每个人都能保障寿终正寝,每天我们都能听到这些天灾人祸。像这个冰雹一样降到谁家身上,谁就得承担。可是人人都在这个社会中,他家承担了,我们在议论纷纷,悲叹一下,可怜一声。有可能我们哪一天就成了别人的怜悯的对象,这个是不定的。那在这样的情况,大家要知道,死的时候,什么都顶不上事儿,什么都带不走,真的如此。在《普贤行愿品》里讲到说,象马车乘,什么珍宝奴婢,什么都带不走。

只有佛法能顶事。这个时候只有佛法作为这个正念,能引导着你往哪里死。大家要知道,既然我们害怕死,不想这样无休止地生死,那我们就要这一次死完了,要死到一个没有死的地方,就是极乐世界。所以说在这个世界里边出一胞胎,入一胞胎。就这个臭皮囊,上辈子也不知是男的还是女的,这辈子又投生转成男的或者是女的。上辈子活得已经很无奈悲苦了,这辈子呢更加地屋漏偏逢连阴雨。或者上辈子修一点儿福报,这辈子春风得意了,你福报大的时候造业也大,第三世造的业多了下堕得更快,这叫三世冤。反正不过就是这么一个轮回盘里的低级重复。

可是这是人到人的角度而言,大家不要忘了还有什么呢?六道轮回的可能性。大家往下看:况轮回未出,难免堕落。猪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钻。就是不能够保证你能够得人的,而且人或者生天的机遇很少,到三途的机会很多。就是我们去地狱饿鬼都是高速路,大家知道吧。开通的高速路,八个车道的,你尽管放开了马跑,非常快。那么此个人身,最为难得,最易打失。一念之差,便入恶趣,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为什么?因为你投生到人道呀,他是要福报力的呀。为什么来这次提供大家来受三皈五戒呀?五戒,杀盗淫妄酒,在家居士邪淫。这五条戒律里边,有一条你持圆满了,可以保下辈子的人身,要这么去修的。如果你的福报力不够,你悬浮在人道或者天道的这种储藏力不够的话,那么你将来就要下堕。

只能去,好一点儿的在畜生,再差一点儿的饿鬼,混得最背的无间地狱。所以大家有的如果你读过《楞严经》,你去看一下。《楞严经》里边讲到说我们造恶业堕到无间地狱里边以后,就把最恶的这些业首先在这个无间地狱,什么十八地狱,近边地狱,一样一样地从重到轻,一样一样地受。受着受着把地狱业消完了以后,开始上升了一点了,干什么去了?投生到饿鬼道了。

饿鬼道开始再把地狱业消完所剩的罪恶的业往完消,消消消消得差不多了,再从饿鬼道出来投生到畜生。畜生还从低级到高级,再这样去消,消消消消得好不容易得了一个人身,结果有可能你人身的福报还不够。刚从这个畜生道转到这个人道里边,要么盲聋喑哑,胳膊腿不全,要么寿命很短,一下就夭折了,甚至十月怀胎都生不出来就死掉了。为什么?你只能做那么久的人,福报不够呀,转生又堕下去了。这就是《地藏经》讲的旋出旋入,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大家看,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生死问题。但凡我们有一点点认知,那你就要考虑怎么办。这是第一点。

那么既然考虑到生死了,就要想方设法地找这个出路呀。第二句话叫发菩提心。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然我有生死,我求出离。就是我们想了生脱死,要往生。而一切众生皆在生死,皆应出离。大家去拜佛顶山,进了山门,检票口过了直接看到的就叫同登彼岸。我们发愿的时候说,我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什么呢?彼等与我本同一体,前两天一直给大家讲心性,在这个心性无差别中,我们和众生乃至佛,他是平等本同一体的。所有在我因缘中的一切众生,你看:皆是多生父母,未来诸佛。若不念普度,唯求自利,则于理有所亏,心有未安。这是告诉我们要什么呢?你不能光管自己,你得了佛法的利益,不能拉二胡自顾自,还要发大心,要度人。

特别是与自己有缘的,那什么是有缘?大家想过没有,我们可能觉得说,离我近的特别有缘,这是对的。离得远的就没缘吗?但凡比如说我们这一世活这一辈子啊,在我们的生命中出现的任何一个众生,高级点儿的我们说人,跟自己一样,最低级的哪怕厕所里的蛆虫,只要你能够看得见他,这就叫缘,否则不可能出现在你的视野里呀,不可能出现在我们这个唯心所现的世界中。只要你看得见,这就有缘。那么有缘而言,有到什么程度呀?现在你看我们看到说,哎呀这可能是过去世的父母,未来的诸佛。那未来诸佛嘛,我们还可能会觉得有点儿首肯,为什么呢?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过去父母,我一辈子就两个,一个父,一个母,哪怕我活得再生生世世多,怎么可能这么多的众生都做过我的父母呢?告诉大家,当真如此。

因为众生跟众生之间啊,现在科学上也研究出来了,叫量子纠缠理论,这不是现在一直在讲嘛。它发现了一个什么奥妙啊?就是一个,量子与量子之间,也是两个碰撞是以轮回的状态,就是相碰到一起,互相使力,就是因缘最近的时候。那我们一辈子最近的就是生自己的,自己生的嘛。那么最近了以后这个力量互相再一排斥,砰地一远,就要绕到一个轮回最距离远的时候,这又是一个轮回点。然后然后再依着轮回,再往近再往远,就不断地这样绕。所以大家想想,只要但凡出现在我们因缘中的任何一个众生,绝对就是过去父母,最近的因缘,这是真实不虚的。一点儿都不带夸张地说为了调动我们的这个慈悲心才这么说的,就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要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呢?最简单的就是我要成佛,要度众生。我要度众生是为了成佛。一定要有这个心。大家不要以为这个心这么说一下,特别难发呀。有机会去看一下,有一位省庵祖师写过《劝发菩提心文》,就列了十几条说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其中有一条就是为了我们一直在生死中。大家来看,你看如果说大心,就是菩提心不发的话,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你的心量太小了,你一直只能做人,你就不能跟佛有这个共同语言,有这个心心相印,这就叫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就是我们这两天一直给大家讲的,一念心性,你一直就悟不到。为什么?你的心量太小了呀,狭隘呀。

我们的眼里只有人,只有人的吃喝拉撒,只有人的这个成家立业,这个养老送终,就这点事儿。连六道都顾及不到,何况说整个十法界呢,心性打不开。那这样的话,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无一是处,只能做个人。所以大家想想,发菩提心有多重要。既然没有这个功德,那么无始恩爱何以解脱,大家想无始恩爱我们跟谁造的?跟自己有缘的众生造的呀,你跟自己有缘的众生造的恩爱,在一起造的,你现在就要一起同解同脱呀。你不度他,不用佛法来解来脱,那就相互纠缠没完没了。因为你还要遇到,过去的情缘,这辈子,为什么有一见钟情这件事呢,大家知道为什么?为什么你就死心踏地,就痴情女子负心汉呢?就因为有恩爱纠缠呀。

无始怨愆何以解释,解不开,释怀不了,为什么?因为你原来就是在一起造的这个孽缘,相互报怨,重一点的互相残杀,那你两个人不去依佛法来互相解,依然还是冤冤相报,生生世世何时了。积劫罪业难以忏除,因为造罪是怎么造的呢,一起成就的,相互做增上。为什么叫众生众生,你们想过这个词没有?众生是什么意思,就是大家除了我们这里讲到轮回中你一道一道地去生,有时候当人,有时候当畜生,有时候当饿鬼,这叫众生,众道去生嘛。一生又一生地去生也叫众生。还有一点是什么呢,大家生到一起来,相互结合,结伴而行,造业,这叫众生,知道吧。你一个人还造不来,一个巴掌拍不响呀,你造杀生得你把他杀了,你造偷盗你得偷人家的东西。所以一个人造不来这个业,相互造的这个业,但是如果你不自利利他,难以忏除。积劫善根难以成熟,那么摆脱这个大轮回盘这个共同成就,互为因缘,这个善根显发不出来。所以大家看到字字句句都是实情实景,没有一点点过分的话。

那在这样的情况下,随所修行,多诸障缘你修不出去嘛,告诉诸位,这个我可以吹牛,你看我比你们障缘少,知道为什么吗?没有老婆呀,没有儿女呀。出家有两条,一个要舍深恩,一个要舍重爱。深恩就是生自己的父母之恩,重爱就是夫妻之爱。你把这个抖落干净了,这辈子能利索点,知道吧。修道方便一些,干扰少了很多,特别是决定性的干扰少了很多。这个你必须佩服我。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多诸障缘,纵有所成。终堕偏小。就是纵然你很努力地去做,可是这个障碍太大了你没有办法。业障,愿消三障诸烦恼,其中一个就是报障。这个因果来了,你没有办法。你过去的这个情债来了你逃不脱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大家要着重地要想,不是在这会儿想,回去也要想。就说了半天哪怕你听进去一句,动了心入了耳,也能改变命运。这是头两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这两句说的是所有学佛修行的人必须以这个为前提,所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的通途。也就是公共课,都得过关。

那么选修课就是你如果说这辈子要修净土法门,就是后面的八个字: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跟大家讲,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三个条件,也只需要三个条件: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我念佛,依着信愿,发愿生到极乐世界,可以往生。就这么简单,就这一条线,信愿行是净土的三资粮。路上的资粮,干粮,够吃了,饿不死了,就能到那儿。所以叫深信切愿,持名妙行,这是一个勾索关系。那好我们来看彻悟禅师是怎么开示这个信的。

那今天我们跟大家讲信的话,首先第一点就提出来,我们不能够浅信,不能够半疑半信,我们讲究的是什么,要深信不疑。大家相信有极乐世界吗,有没有?我告诉你,也在他方国土里面,也有他们国土里面的众生,或者他们也在讲法,也在论道,说大家相信有娑婆世界吗?你说有没有?现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方向在哪里,在哪儿?在东嘛,有东有娑婆,为什么会没有西,没有极乐?就很简单的一个辩证,大家想想。虽然说如梦幻泡影,可是我们在娑婆世界活得如此的真切。那么极乐世界这个七宝池八功德水,这个七重行树罗网,那就是真真切切,黄金为地,七宝为池,就这么个世界。而且人家活的就是那种活法,我们现在还是这种活法。这就是苦乐的对比。

但是我们现在来看啊,我们今天看看禅师给我们的开示是这样子的,我们要相信净土法门的深信呀,它的功德在哪里?就是你看:净土信的殊胜功德。它的功德,一个它有横超的作用。本来我们修行的话自己在娑婆世界慢慢慢慢就这样修,像释迦牟尼佛,三大阿僧祇劫你就在这个世界里修,一生一世地修,很久远很久远。而且一隔生死,进也罢,进三步能够退两步。

那么在这个国土里修道是怎么修,我们先看第一段:夫见道而后修道,修道而后证道,此千圣同途,千古不易之定论也。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咱们这儿发心开始修,要成佛,先开始要见道。见道是什么意思,就是第一天给大家讲的要开悟,我们现在所有的修还在梦里面修,盲修瞎练地修,开悟了以后是什么意思呢,就等于说我们从人修到佛,等于说走第一个台阶到第一百个台阶,这样地去走。现在我们看上去在走,有可能没在这个台阶上,大家知道吧。什么时候叫做见道了,站在第一个台阶,然后才知道怎么走,这叫做见道。而后去走叫做修道,修道就是一步一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一个都不能少,九十个也不行,九十九个也不行,一直到一百个上面就叫做成佛了,这叫做证道。所有的,地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谁都绕不过去这个台阶,这条道,这是千古不易之定论。

然见道岂易言哉,就是可是你要去见这个道,就是开悟,不是那么容易的。跟大家讲,在唐宋时期呢开悟的人还很多,在唐宋时期这个大丛林里面,就是寺院里面,道场里面的住持和尚呀,法主和尚呀,首座和尚呀,尽开悟的。有的侍者都开悟了,看殿的都开悟了,扫厕所的都开悟了,高人林立。现在呢,现在如果我们听到说哪里说哪个老和尚开悟了,我告诉你,这个寺院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可是要知道,开悟了才是开始知道怎么修行了。所以说若依教乘,必大开圆解这叫做开悟了,从学教而言。若依宗门,必直透重关这叫开悟了。然后得论修道,否则便为盲修瞎练,不免撞墙磕壁,堕坑落堑矣你看,如果你没有开悟的话,你的这个法眼没开,就不算个修行人,都不懂得怎么修,大家知道吗?就是我们有一个次序叫信解行证。先开始听了佛法以后有一些相信,解的这个过程,这个阶段就是指的开悟的阶段;然后你再去修行,最后证到佛果。这四个次第。

但是我要跟大家说,净土就不一样了。怎么个不一样,大家来看,唯净土一门则不然,只要你听到《弥陀经》里面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你们知道净土法门又叫二有法门,就是你相信有土叫极乐,有佛正说法。这叫二有法门。那么知道这个情况以后,但发愿持名,即得往生。只要你发了愿力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这辈子就能去。就这么一个法,这么一个世界。但是为什么,太难信了,知道吧。难就难在它太容易修了,所以很难信。

为什么净土的资粮叫信愿行,我告诉大家,所有的修行都叫信解行证,可是净土资粮叫信愿行,它有一个什么关口给合并了呢?就是把一般通途修法常规修法中最难达到的一关,开悟,解,这个难度给并在哪里来了,并在这个信上来了。只要你相信,这个关就过了。所以为什么说净土法门绝对以相信是得度的首要的门槛,一定要相信。但是相信的这个要求又非常高。为什么?因为极乐世界跟我们现实世界差别太大,听起来简直就是触摸不到嘛,情景太隔得远了嘛。这是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在那儿是莲花化生,生出来就不死。大家想想,我们这儿红颜易老,极乐世界不衰不变,不生病的。咱们这儿一辈子活到一百岁就算高寿老人了,大家所有的媒体都去研究他们村的泉水好呢,还是他们这儿的水土好,不知道又开发出来保健产品又去赚钱去了。可是极乐世界呀光寿无量,就活得没完没了,直至成佛。你说这个差别,你怎么去相信?所以经典里面叫做人有信慧难,就是能够相信极乐世界是一种无上的智慧,可是有的人他天生就信,这就大福德的人,闻即信受。有的人慢慢慢慢给他讲,诶,半疑半信,听的时候有激情的时候,说,好,要往生。仔细想想又觉得离得很远,每个人的差别相不一样。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修法的高妙就是把解最难的一关并到信上来了,所以叫信愿行。这是第一个,我们要了解信的功德。

那我们这样的话就知道,有佛有净土,此乃佛心佛眼亲知亲见之境界,不是咱们凡夫肉眼凡胎看见的。不仅仅肉眼凡胎不能见,怎么呢,你看,非彼三乘贤圣所能知见也。就是净土法门的奥妙啊,我跟大家说,观音菩萨只能知其少分,一部分,就是只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或者药师如来乃至将来弥勒佛,他们全部成佛了以后才能够究竟圆满,心照不宣,乃至究竟,登地菩萨只能知少部分。像阿罗汉呀,辟支佛呀,昨天给大家讲的这些,门都没有,阿罗汉凭借自己的力量,他都没资格生到极乐世界,大家知道吧。但是凡夫凭这个信力,深信佛言,依此发愿持名,这就是什么呢,以佛知见为自己的知见,再不要去求开悟了,只要信了就比开悟都强。我说的这个要点大家听懂了吧,这就第一个,深信,你要这么信。因为我们是佛弟子呀,佛法不可思议,十方世界不可思议。那么我们有时候就是只能看到今天明天,这一生的事,来生的事我们都不知道,何况无量劫,何况十方三世的事。只能听过来人,信仰过来人,唯一可信仰的过来人就是佛,大圆满觉。这是第一个:深信净土信的殊胜功德。

那既然我们深信了以后呀,大家就要知道说,只要你信了以后,这个事就办了。第二点我们要相信,信是什么呢?是得度的基石,我们能不能成就,原始点就在信,你修得好不好,就看你是不是真的信,你最后有没有往生,就看你这辈子修的这个信,是一心不乱呢,还是半途而废呀,还是虚伪自欺欺人。

所以大家来看这一段:闻佛法已难,况闻弥陀名号净土法门犹难。净土法门呀,我们今天在普门讲堂现成地讲给大家听,在经典里面讲到,他方国土里面有一些大菩萨,就因为修行太难太难,走不下去了,听不到净土法门,退失了信心,退了道业,没有这个福报。难中之难无过此难,你能够听到净土法门。虽然我们讲到说要信愿行,可是你连净土的这个门都知不道,你怎么去信愿行呢?我们现在何幸而得难得之人身,在轮回中好不容易碰出头来了,这辈子成了人了。何幸而闻难闻之佛法,释迦牟尼佛出世呀,他不是天天都出世,年年都出世,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出世的呀。他两千多年前出一回世,到什么时候呢?到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才再有佛呀。那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还会灭的,到时候虽然娑婆世界还是人来人往,六道轮回,可是已经没有佛法了。大家依然在轮回,永远都没有这个过来人告诉他们,你们在轮回,完全不知道。

闻之而犹不肯信,不深为可惜也哉,就是听到了以后,你居然还不信,太可惜了。那么不信的我们也就不说了,不信姑置。就现在,我们来信了净土有什么要求,大家来看,即如信者,信而不愿,犹不信也,就是你说你相信极乐世界,你不发愿往生,说明你根本不信。你发愿说往生,可是呢,愿而无行,犹弗愿也,你不好好念佛,说明你的愿是假的,你说要往生,你不想往生。行而不猛,犹弗行也,就是你念佛念得晃晃悠悠,一天一两句,三五句,你一天没有三千五千一万声佛号,你都不能说你是在修净土法门,知道吗。但是这个是我们自己事,我们今天先讲这个理。

那么反过来看,行之所以不猛,就是念佛念得不好好念,由于你的愿力不够切,由愿不切,愿之所以不切是干什么呀,由于你的信不是真的。所以说总之生真信难。我们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谁都会念,到处都有。不知道释迦牟尼佛的,不知道佛教是讲什么道理,什么教都搞不清楚,佛教,基督教,道教都分不清楚的人,能知道阿弥陀佛。这是为什么呢?阿弥陀佛的愿力。可是我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真正要生起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是很难的,很难纯粹的。

后面讲到说,信果真矣,如果你的信真的是真的,那么愿自能切,愿果切矣,行自能猛,真切信愿,加以勇猛行力,决定得生净土,决定得见弥陀。既得生净土矣,旷大劫来生死业根,则从此永断,再也不要轮回了,一了百了。此一念真信所关系者,岂浅浅哉,你看,是不是活水源头,就是一个信字。就跟我们现在,你打一个比方吧,说一个人很穷,甚至是乞丐,他现在已经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一分钱都没有,日子过不下去了,你现在告诉他,哪儿哪儿哪儿放了一万块钱,你去取,我送给你。你说,他如果真的相信你送给他这一万块钱,那放着这一万块钱,这两个条件具足,他真的信了以后,你要不要告诉他你怎么走,你要告诉他吗?他保准自己打听清楚。你要不要买票上这个车,怎么走,到那怎么取,你要走快点,去的慢了人家就没了,你都不用嘱托,都是百米冲刺往那儿跑。为什么?就因为他信。我们对于净土念阿弥陀佛的质量,这个数量来讲,全部取决于信心。

那好,既然说到信心,信为得度之基,那么我们应该达到怎样的信呢?第三点讲信叫什么,仰信佛语永不疑。我们信什么呢,一直自称佛弟子,唯一可信的就是《弥陀经》里面讲到的,可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的,这个广长舌相说出来的金口圣言。你看,信什么呢,所谓深信者,信释迦如来梵音声相,决无诳语,佛绝不会打妄语。广长舌的这个果报就是无量劫来都没有说过谎话,所以才能有广长舌,不会骗我们的。弥陀世尊大慈悲心,决无虚愿这里这个字打错了,是虚愿。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他不是哄我们说我发,是真的发了四十八愿,就是接引每一位众生,量身定做的来接引你,要相信。且以念佛求生之因,必感见佛往生之果,就是既然相信因果,所有的法都是因果。那么你念佛,这个发愿求见佛,怎么会有不往生不见佛的果。如影随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往这儿信。

而且信了以后是怎么个信法呢,你看我们读《弥陀经》,大家有读过《弥陀经》的吧。《弥陀经》里面说,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对吧。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我们一般都把这个一心不乱呢,往往往行门上靠,当然是行门上就是你念佛念得一心不乱,这是对的。慢慢就会入定,得三昧。但是还有一种不乱叫做什么呀,就是闻说阿弥陀佛,就是听到有阿弥陀佛这个信心,信了以后再没有怀疑过,这也叫做一心不乱。你看这里有典故,下面说:以信心一法,为入道要门也,昔王仲回问于杨无为曰。这是两个人,两个同修,姓王的问这个姓杨的,说念佛如何得不间断去,他以为念阿弥陀佛怎么怎么样才能保证我这辈子往生,一定要达到什么程度。结果这个杨无为给他回答了一句什么呢,一信之后,更不再疑说信心的着力点修行的着手点在此处。深信释迦牟尼佛决无妄语,弥陀慈父决无虚愿。《弥陀经》里面六方广长舌作证明说,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决无二言,这叫信,深信佛语永不疑。你看这里讲到的说,王欣然而去,未久,杨梦仲回致谢,就是这个姓王的很高兴,他给开示了以后就走了,一信永不再疑,就死心念佛,最后往生了。往生了以后还给这个杨无为还托了个梦致谢,干什么呢?说谓因蒙指示,得大利益,今已生净土矣,就多亏你那会告我这么一句话,现在我已经往生净土,这叫信心。

深信讲过了以后,还有第二个就是切愿了,要发愿。为什么念佛的人回向的时候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或者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这个愿力我们来看啊,愿力大于业力心力。昨天我们讲到业力,在这一念心体中,昨天我们也讲了心力,到底是业缚心呢,还是心转业,就看谁的力量大。今天我们发现了,所有的力都不如我们发的往生西方的愿力大,力量大。怎么个大法呢?大家来看:业无自性,全依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你看,就看你的发心造了什么样的意识行为。这个昨天我们已经讲过了,大家明白了。故心力唯重,业力唯强,乃能牵生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看你这辈子你的这个心呀,用在哪儿的力量大,偏向于哪儿的爱好强,你这辈子干什么事干的多,等你临命终的时候呢,就干了这个事情的这个业力牵着你,利用你这个心体就往那走,你的心就往那发挥。

所以《地藏经》里面讲到说,什么烧山林木者,怎么样?就狂迷取死报,就看是,你心造这个业造的多嘛,就发狂发癫了。你网捕牲畜者,好钓鱼的,来生你的业力牵引着,哪怕你下辈子做人,你就感的骨肉分离报。就是这样,就看你往哪里报,你的心往哪用,他的报就往哪使。那么你下辈子做什么,你做人的话,你得五戒,杀盗淫妄酒你得持全了,这是做人的力量。如果你做畜生的话,你就可能是比较愚痴愚钝,不相信因果。或者你的淫欲心比较重,你看那雀鸽鸳鸯报,就是因为他的邪淫嘛,那么就这个力量牵引着他,就成了鸳鸯,成了鸽子了,成了好色之徒了,成了青楼女子了。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业力在牵着他这辈子这样的遭遇。

所以说,既然我们知道说心力唯重,业力唯强就决定你下辈子去哪儿,那么若以重心,而修净业,什么叫做重心呢?就我一定发愿要往生西方,决不在轮回中再来受苦。这里再怎么好,什么这一辈子因缘多好,妻儿老小多么恩深爱重,把心一横,要了生脱死。在这样的情况下,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唯西方是趋,大家想想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为什么?因为你每天就跟树一样,如大树大墙,你每天把大树往西方砍一斧子,每天把这个墙往西方推一把,你说这个墙这个树最后倒的时候会往东方倒吗?这就叫愿力大于业力大于心力,这就是为什么要发愿。可是告诉诸位,如果你不发愿就比较麻烦,因为你不发这个愿力,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他接引众生这个愿力,就跟在整个法界弥漫着一样,可是你这个信号不开,他是个磁铁你不是块铁,你不发往生西方的愿力,那么你是其他的东西,他吸引不到跟前,感应不到,道交不了。

昨天给大家讲的感应道交,为什么?因为虽然是一念心性,可是这个心性错开了。你还想着去兜率内院,还想着下辈子继续生而为人,那么这些心都属于不发愿往生的愿,就没办法对接,所以必须发愿。《弥陀经》里面三次都讲到说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你看只讲到一次信,就是让我们一信永不再疑了。但是讲了发三次愿,就是一次比一次劝的说,你一定要发愿,天天要发,念念要长养自己的这个愿心,你不要以为我说一次你就具足了这个功德了呀。人心,我们昨天讲的一会儿就滑下来了,上去的时候很难,下来的时候很容易。这就是愿力。

既然愿力,我们就要知道,愿力是一个什么状态呢,唯一的核心就叫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就是看到这个娑婆世界是个染土,大家知道吗。如果一个人厌离娑婆的这个心起来的话,这个出离心足了的话,你这个东西你不在乎了,你讨厌了要远离了,慢慢慢慢才接近于放下。你每天都这么珍重,每天都这么执着,这么精打细算巧做安排,你能讨厌它吗?所以我们就想,为什么,你看讲到说娑婆苦海苦海,一定要提醒大家意识到我们这儿的苦,要生起深深的厌离心。就跟在厕所里面蹲着掉在粪坑里面,我想出这个厕所。被关在牢里边我想赶紧获得释放。在娑婆呆着就要有这种心念,这叫做厌离娑婆。

关于这个心呀,我们也要认真地去学习一些净土宗的教典,特别是净土三经。有一个叫《观无量寿经》,大家有机会要看一下。我最担忧的就是说,大家这次法会呀,确实有的也比较是刚开始上道,那么来了也很殊胜,就这么一听以后就一晃而过,然后就灰飞烟灭了,没有继续下去。那我要告诉真的就福报太差了。你要借这个机缘,然后长养自己的这个学佛之心,慢慢就要循序渐进要渐入佳境,深深地入到这个法里边来。那唯一的就是什么呢,要读诵经典呀。我在这里讲也是照着释迦牟尼佛说的讲呀。大家要回去读经的时候,那就是等于说释迦牟尼佛给你开小灶,单独给你讲法呀,知道吗,那都是佛说的呀。当时在灵山祇树给孤独园里面讲的时候,都是一堆人,常随弟子都一千二百五十个在那儿听。

你自己读的时候就光给你一个人讲呀,知道吗。所以一定要多读经。《无量寿经》里面讲到,我们这个世界五恶、五痛、五烧,哎呀,讲得非常透彻。就比如说我们这个时代叫做饮苦食毒,说我们这个时代呀就是,不要说其他的关系了,父子至亲歧路各别,夫妻之间不相信任,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就是整个社会失去诚信。栩栩如生,在两千多年前就把现在讲透,这就是苦海。

那好,我们来看,但是我们对于这几个来讲,我们就不必说给你念了,其实这一堆字虽然多反而简单,是什么呢,都是故事。我们把第一句: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这说明什么意思,就是娑婆世界再好,我也不屑,不屑到什么程度啊,这里彻悟禅师讲得非常的,已经讲到极致了,大家知道吗。我们不读这些文字了,我给大家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讲的就是说,我们现在修净土修到什么程度啊,就是我就要往生,你的这个愿力要坚固到什么程度啊?哪怕说达摩祖师来了,昨天讲的达摩祖师,达摩祖师是谁呀,禅宗的祖师爷呀,西天东土二十八代祖师,是咱们东土禅宗的第一手,第一名。

六祖慧能大师见了还要追随六代才能追随到他,就这么厉害的人物。就这样的一位人物,如果说他到你跟前来了说,我先告诉你,你不要修净土了,我告诉你一个见性成佛最顿的最利的这个圆顿法,你现在把念佛的这个法给舍了,我把这个高妙的禅法教给你。你都不能信他,为什么啊?你要向达摩祖师,不是反对他啊,向他顶礼膜拜,说什么呢,说虽然您老人家是祖师爷,可是我已经信受了释迦牟尼佛说的净土法门,我不改初衷,我依然还修净土,发愿受持终身不渝。所以说你的禅法虽妙,我不改初衷。这就是第一段话讲的故事,大家感受到他的愿力之切了吗。就要离开娑婆世界。

第二段讲的故事就更出格了,是什么呢?说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的净土法门,现在释迦牟尼佛又化现在你身前来了。给你说什么呢,说你不要修净土了,这个净土法门是我原来在《弥陀经》里面虽然说了,它是我说的一个方便法门,是一个权巧的,不是真的。我现在更有殊胜的法门比那个还厉害,你不要念佛了,我给你讲这个法。释迦牟尼佛再来到我们面前,你都怎么样呀?依然还是向佛顶礼,说我已经先禀受了世尊您老人家的净土法门,现在呢一息尚存,决不更张。虽然如来有什么呢,有胜妙法,我还是不违本愿,还要修净土。你的愿力就要到这种金刚程度,才叫做切愿。大家想第二个为什么我们说,愿力的表达,说佛来了怎么都不认呢?就是这样的,愿力切到要不忘初心。为什么?因为净土法门是佛的初心说的,那么他再变现的考验你是佛的后心说的,我们要不忘初心。就任何法门再来诱惑你,任何境界再来转引你,决不更张,这叫做切愿。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后一段你看,就说虽然佛现身了,祖师爷现身了,你依然还不改初衷。到了这种地步了,那么有魔王呀,有外道呀,有这种小鬼小仙小妖的给你来蛊惑你,惑众,根本就没有办法。为什么?你的金刚愿心已经发在那儿了。这就叫做厌离娑婆,我满弥陀之愿,要厌离娑婆。

好,第二个,弥陀满我之愿是什么呢,是欣求极乐,就想着去西方,念念就知道想西方。那这里欣求极乐,又讲了几则故事,这些文字我们不必读,我就给大家讲这个故事,看人家对于极乐的向往度到什么程度?你看第一个叫做莹珂,这个主人翁叫做莹珂,是什么呢,他一开始是个和尚,这个和尚太修行不好了,酒也要喝肉也要吃,就这么个和尚,晃晃悠悠地当着和尚,突然有一天看到《净土圣贤录》,也就是《往生传》,里面呢记载了每一位有史以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和尚或者居士,记载得很多。他每看一个,哎呀就点头赞叹说真有这么好的事,突然间大心一发,就开始不再乱吃乱喝,开始念佛了。大家知道念了几天吗?念了七天而已,真的是若一日若七日。念到七天以后,他念到什么程度,就愿力切到就把佛能给召感来,佛给他说了,现身给他说,哎呀,你的阳寿还有十年,你好好念,十年以后,我来迎接你,绝对没有问题。可是你知道这个莹珂他说什么,说我不要说十年了,我连十天都不想活了。为什么?娑婆世界太苦了,我不断地要造业,活一天,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他就跟佛说了,说娑婆世界太浊恶了,容易打失正念,我想早点生净土,你快点来接。结果佛也没办法,他愿力太切了嘛。这个因缘一对接,一感应,说好吧,我三天后来接你。三天后,自在往生。这就叫愿力之切,欣求极乐。这看人家的这愿力。

还有一个,第二则就是讲到一个叫怀玉禅师的。怀玉禅师是什么情况呢,他念佛念得也是一天阿弥陀佛不断。念到有一天呢,西方三世佛菩萨满虚空中,现身了。现身了以后,里边出来一位,来接引他,但是,大家看过经典里面讲到的三辈九品,对吧。他有品位差别的,他这个接引的菩萨手里边拿的是什么呢,是银台,不是金台。这个怀玉禅师当时就很懊恼,说我这么念佛精进,发誓一定要金台往生,结果你现在居然给我来了个银台,我不想去。你看看人家的这愿力,都看不上。我有时候觉得说,就我这修行,边地疑城都不嫌。大家知道边地疑城吗,就是对于佛的智慧,这个广大的圆满的智慧,他没有决定的信心,这种人虽然往生了,他生在边地疑城,还在莲花里出不来,要过几百劫修行才能出来。但是到哪儿,他也算是往生到西方了,再不会到娑婆受苦了。可是人家怀玉禅师呢,就特别地难伺候,你是银台我都不愿意去,说我誓取金台,结果这个银台就隐去了。怀玉禅师继续精进念了二十一天,依然佛菩萨遍满虚空,出来是什么呀,手执金台,来迎接我。果不其然,然后就什么呀,安然往生。

东林寺有一个白莲旧社,大家听过没有,庐山东林寺,净土宗的祖庭。那是慧远大师当时一百二十三个人结的莲社,一百二十三个人共同相约,我们好好念佛,将来都要往生西方。结果,这一百二十三个人都有往生的瑞相。慧远大师往生的时候,给他的徒弟说,我一辈子三次都目睹阿弥陀佛现在其前,而且后面的水都是十四支水,有的往下流,有的往上流,就是微澜迴流,像经典里面描绘的,就那么殊胜。还有一个居士叫刘遗民,刘遗民也是这里边讲到的,刘遗民念佛念得,有一次念佛完了以后,念得入到三昧里边,佛就来了。佛现身了以后,这个刘遗民,大家想想,他的这个信愿还不太够,还有点怀疑,说这是不是阿弥陀佛真的来了,不是魔来扰乱我吧。

他就说,哎呀,如果你真的是佛,动了个念头,没说话,就你能不能用手来摸一下我的头?这个念头一动,佛的兜罗绵掌就来给他加持摸头。说你既然是阿弥陀佛,又提条件,说你既然是阿弥陀佛,你能不能用这个袈裟来盖一下我的身子?又用袈裟就去下来盖身子。最后,他还到极乐世界八功德水喝了一碗,浑身都喷香,回来娑婆世界还浑身散发香味儿。大家想想,阿弥陀佛叫做大愿王,我们每天唱赞弥陀佛大愿王,叫有愿必满。你不要光记着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不要忘了,他是一脉相承,是阿弥陀佛的首席徒弟,知道吗,观音菩萨。那么想还有十年的阳寿,不要了,我就要往生,就来接引;嫌这个银台没有面子,誓取金台,金台就来;想让摸顶就摸顶,想让盖身就盖身。大家想想,他们都是大根器的人,往生有把握的人,还如此的满愿。我们现在,如此的没本事,还一味地就要生,你说阿弥陀佛会不管吗。但凡能不到之处,就是我们的愿不够切,没有,感不到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所以,大家要相信,这才叫做弥陀满我之愿,欣求极乐。是你真的想去,他才能来呀。我们常说,我们就有时候,就要觉得就是,哎呀,就是真的跟望穿秋水,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归心似箭,这两个词配不到一起。

我跟大家说一件有趣的事儿,有一次,我记得那会儿有一回我去,在北京那会儿离五台山近,为什么说一切诸佛菩萨满愿呢,都是这个感应。离五台山近,拜了几天五台山回来,一个小徒弟开着车,他开着车,就回北京嘛。他还是宁波人,那会儿在北京读书。开着车呢,他路上打盹,困。困了以后呢,哎呀,说师父我能不能听点音乐?我说你这音乐又都是流行歌曲,咿哇哇的,吵得,我是师父呀,虽然其实原来我也挺爱听歌儿的,但是,那会儿不是得拿捏一下,说你不要,能不能放点佛曲呀。他说,没有佛曲,就听点流行歌曲呀,我困呀。我心里想,这都困了,万一出点事儿了这就不好了,那就忍着你就听,放点歌曲吧,说你就放吧,流行歌曲。哎呀,一放这个歌儿,很妙,大家知道吗,头一首歌词就说是,我的黑夜比白天多,什么我要一次爱个够,我不想这样活啦,就是这个意思。怎么就是我的黑夜比白天多,我不愿这样活。大家知道这个歌手叫庾澄庆,我后来知道,他唱的,台湾的。

诶,我就想想,这个歌唱的,就是好像我们众生就在六道轮回中,对不对,苦海里翻腾嘛,黑夜比白天多,就是苦多乐少呀。然后我不愿意这样活,要求出离呀。好了,他唱了一会儿不唱了。第二首,我不是在这里编排给大家说,实情实景,第二首紧接着就是《潇洒走一回》,说天地悠悠,过客匆匆,什么潮起潮落,何必这样呢,说放下吧,潇洒走一回。哎呀,我就当时想了,这就跟我们罗汉一样,这么自在。第三首叫《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人家观音菩萨就是发的这个心,我真正对菩萨的感应,那是真的是头一次,彻头彻髓地心动,一下子,我说,呀,原来菩萨情怀就是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真的是这样子。不要是菩萨了,我们的善知识,我们的师尊,你如果常在身边亲近,就是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我现在,那会儿我记得,净土刚刚入心,我还在北京,我天天那会儿善根显发得不行,到东林寺打了一个佛七,每天都觉得,我怎么会在这儿,我应该在西方呀。真的,这种情愫就自己往出来冒。然后,我打电话给我师父说,我说师父呀,我说我读佛学院,我这么多年,出家好几年了,我现在我想我要了生死了,我也能了生死。呀,我师父那头电话传过来说:哎呀,你说的这个,宏海呀,这个师父听了最高兴了!我现在还历历在目,这个声音依然在耳边,最高兴了!。当时就是非常,就是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结果是第三首。第四首就很微妙啦,唱的是什么呢?《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就是这里,望穿秋水,我念弥陀归心似箭,弥陀念我望穿秋水。你知道我在等你吗?这是替阿弥陀佛说的啊。咱们能够领这个情,这就叫做愿。这是我们对于愿力的,欣求极乐厌离娑婆的核心理解。而且愿力一定大于业力心力。大家要把愿给发出来,深信切愿。

深信切愿完了,那好,这就剩下什么,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为广大圆满之行了。大家来看,你看,说念佛好到什么程度、方便到什么程度啊,这一段开示特别重要。而且,我们编排是把它编排到这里,所有《彻悟禅师语录》里边的第一则开示就是这段,就讲念佛的。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这是什么意思?明心,昨天前天讲的一念心体,又开始用上了,就是要把这一念心体打开,不要收缩在我们的这个色身之内的这个方寸之间,我执,要打开,让它周遍。这就叫明心见性了,开悟了,所有释迦牟尼佛讲的法就是为了让你开悟。那么开悟了以后,你要修行呀,虽然开悟了,可是你还是个人,你得修成佛。所以,一切行门,让你去礼拜、念佛、诵经、忏悔、拜忏,等等这一切,就是为了净我们的这个心。这个大家能明白吗?什么意思啊?就比如说,我们的一念心性就跟黄金一样,对不对。那这个黄金,你把它做了脸盆做了垃圾桶,它还是黄金不会变,那么你把它做成佛像,它还是黄金不会变。明心就意味着,你意识到它是黄金了,可是问题是你现在还是个垃圾桶。净心就是意味着你已经知道它是黄金了,做了垃圾桶,现在你要让把这个垃圾桶熔化掉,再慢慢打磨成一尊金佛,供在最高处,显现出来他的全部功德,这就叫净心。这个听明白了吧。

好,那么我们来看: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你看,就跟说你钻木取火一样,你只管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只管钻,你不要考虑火什么时候生。自得心开,就是只要这个火到了这个沸点,着了,它就点着了,就开始悟了。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难道不是让你开悟的吗,这是一。第二: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在你一念心体中,念一句,你的心就清净一念。念念相续,你念念就是清净的。你看,他比喻说: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就是你把人修成佛,虽然佛性是一个,可是你从人变成佛,就用念佛来修,就足够了,这就叫做净心之要。

所以后面讲到说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也就是觉也靠佛号,行也靠佛号,觉行圆满,就靠佛号。举悟则信在其中,前面给大家讲了,信就把开悟给带了。举修则证在其中,正在念佛的时候,你就已经是佛了,是心是佛了。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所有的三藏十二部就是讲这个。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明白了吧,一句阿弥陀佛,又让你开悟,又让你成佛,就讲的这个道理。这是我们说的,持名就足够了。你千万不要说,一句阿弥陀佛还不够。过去,阿弥陀佛为了成就净土法门,修了无量劫,光设计就设计了五劫的时间,大家要知道。思维摄取五劫的时间,启建的净土法门,极乐世界。所有的修行功德,就含藏在南无阿弥陀佛里边,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能够消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忏悔也在里边,读诵也在里边,持咒也在里边,阿弥陀佛就是梵语,其实,就是最短的咒语。我们现在有时候觉得持咒还不知道多么高妙,说念佛就太过于简单。这是第一则,广大圆满之行。

第二点,我们再来看,以一句佛号为本命元辰,现证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大家来看,这就是劝我们怎么修呢,所谓执持名号者,即拳拳服膺之谓就是你牢记在心,谓牢持于心,而不暂忘也,稍或一念间断,则非执持也,这就讲到念佛了,念佛的最佳状态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念相应,念念相续,一个妄想都生不起来,一个妄想都打不进去,这是最好的境界,大家知道。你不要求说,哎呀念得要见瑞相,哪儿得个通,又看见点啥,全是邪知邪念。念佛的最佳状态,就是执持不间断。稍或一念夹杂,则非执持也这就需要我们平常花时间,自己开始慢慢去修,去练。不断地念,默念也行,出声念也行,绕佛念也行,打坐念也行,你自己想怎样怎样,但是你要念,念南无阿弥陀佛。

念念相续,无杂无间,是真精进。精进不已,则渐入一心不乱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任运自如,哪怕还有其他事儿,或者说着话,你的心都能够相续不断,叫一心不乱。

如果到了一心不乱,依然还精进不已,怎么样呀,大家来看,将见开智慧,发辩才,得神通,成念佛三昧,所有佛菩萨的功德,全体在你自性中,一念心体开发起来了,开始显现。什么叫做开智慧呢,其实就是开悟了,明心见性了。不但明心见性开悟自己了,所有他人的心性,你都已经开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发辩才,讲佛法呀,不要照着经典讲了,知道吗,不要非得坐在讲座上讲了,随时随地,讲的世间法都是佛法,这叫辩才无碍。而且谁也问不住你,谁也说不住你,这叫发辩才。得神通了,六神通呀。那就不用像我们这次法会,你还得报名呀,还得登记呀,还得去查一下,你到底有没有犯过失呀。哎呀,你坐在你们家里,一下子这个一念动,整个南海普陀,不要说这个人在这里聚的法会了,诸佛菩萨的加被,天龙八部的这个排云,层层密布,你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里面听法的在想什么,是在想真正在法上呢,还是在这会儿又念叨自己的小九九,起心动念生烦恼,开小差,你也看得清清楚楚,他心通。所以这些都不在话下,为什么?得了本,不愁末。就是你把主要的这个商品买回来以后,所有的这些神通呀、辩才呀、智慧都属于包装,带给你的,知道吧,你都不用管它,就得了,这叫念佛三昧。以至种种灵异瑞相,皆现前矣,最后他打了一个比方是什么呢,就好像一个蜡人,你要把它化掉,那么,靠近火的时候,一定是,蜡做的一个人,一定是薄的地方先把它化到,化得烧穿了嘛。所以说,应该生一心不乱,是我们净土的归宿,这是念佛要精进。

最后一点: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在因在缘决定往生。那文字我们不念了,给大家讲一下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真的把一句阿弥陀佛千念万念,年年日日月月地念。念得念熟了以后,大家发现了没有,我们昨天给大家讲,一个事物要出现,要因和缘会聚,对不对?现在,念到什么程度呢,念得我们因也是阿弥陀佛,是不是;缘也是阿弥陀佛,因为啥都没有了,就一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与阿弥陀佛会聚在一起,还是阿弥陀佛;因也是极乐世界,缘还是极乐世界,因缘一会聚,你不生极乐世界,往哪儿生嘛。你再想回娑婆世界,你都没门了呀,回不来了呀,这就叫做本命元辰,决定往生。为什么?在因在缘在决定,你看后面讲的:念果如是,不见弥陀,更见何人,不生净土,更生何处。相信这些法吧,这就是今天给大家讲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彻悟禅师语录》里边给我们提供的修行的纲宗,就是告诉我们,知道你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字,那还要让你怎么干,干什么,这叫告诉大家干什么。

后面有一点点时间我们就讲这个,这个就不太长了,大家贯一遍就可以了。就叫做第四点,叫论用。就是我们学习《彻悟禅师语录》呀,能给我们学佛的路程中,能不能够添把柴加把火,能不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能不能让我们突然间生起,哎呀,原来佛法如此!入门的感觉。我跟大家分享,以前有的大德居士信佛听法啊,听得他欢喜到什么程度呢,突然间心开意解到什么地方啊。他用了一个描绘是什么呢,他当时的原话我特别受用这句话,因为我也是如此。叫做譬如泛舟渔翁,误入桃园深处,能听得懂吗,就是摇个小破船,今天本来出去打鱼,弄几条鱼换点盐,换点吃的,过日子来着,就这么一个穷老汉。摇个小破船,泛舟渔翁,结果呢在这个上边摇着摇着,一不小心到了哪儿了,到了世外桃园了。有吃有喝都是现成的,与世无争,都是本分的。还用得着自己再去打点鱼,再去换点吃吗?不在这一回事上了,叫做误入桃园深处。这就叫做信愿持名为纲宗。

那我们今天既然有了纲宗,它起到什么用,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第四个,这个《彻悟禅师语录》学习了以后,我们要有一个见解,什么呢,以圆融宗教导归净土为用,为利用。用就是说让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就叫利用。头一天讲的时候告诉我们说,说你让我学什么叫论用,你得告诉我学了这个修了这个有什么好处。学了《彻悟禅师语录》让我们在认识上又深入了几分,这就是我们下面这一点点时间要给大家讲的内容。

那好,我们来看,既然是以圆融宗教导归净土为利用,大慨粗说一下就是说,宗是什么呢,教是什么?大家不要搞错了。因为我们现在还有个宗教局,大家就以为说我们是宗教场所,大家在搞宗教活动,不是这个广义上的啊。宗就是指的禅宗,直指人心的那个意思,不立文字的那个意思,第一天讲过。教就是指的教法,佛讲的这么多的经典,都属于教法。藏经楼上供的藏经,就叫教。宗和教合起来,就是释迦牟尼佛弘宗演教一代教法的内容,一代佛法的内容。那么宗是什么呢,如果让你去悟,就叫做宗。如果让你去学习,有次第地去了解、理解,就叫做教。能明白吧。但是宗和教呢,都属于什么呢,自力,用自己的力量去修,叫自力法门。而且也比较难,为什么呢?因为你得自己的力量往那儿走呀,没有任何借力,就等于说在陆地上一步一步地走呀,不像我们一上船,顺水扬帆就过来了。净土法门叫做他力法门,叫做易行道。虽然是两套法门,可是,我们今天要知道,宗教的难行道导归到净土的易行道来上,其实它就是一个道,就要明白这个理。这是我们学习《彻悟禅师语录》的作用。

导归到一个道是有一个什么效果,我先给大家要设定一下啊,你得达到这么一个效果。你最后发现净土法门呀,原来就是到处都是,念念都是,人人都在修。马蹄无处避残红,现在要开始揭晓谜底了,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净土法门的这个成功率高到什么地步,我们射箭,是对着什么的,对着靶子的,对吧。那么你眼神好一点的射中了,眼神不好的还射不中。但是,假如果这个靶子不是说立在那的个靶子,整个大地全是靶子,你射箭有射不中的机会出现吗?没有了。这就叫马蹄无处避残红。

好,我们先来看一下教,那教里边呢,我们都知道说,识得《华严经》才知道佛家的富贵。又有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所以彻悟禅师就挑了这三部经典来说明,如此圆顿大部头,究竟圆满的经典,经,其实都是在讲念佛法门。

你看,他讲到说,《华严经》虽然有四十一位菩萨的差别次第,慢慢的最后,可是呢,《华严经》里面有一品叫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让所有华藏世界海的菩萨全部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他认为《华严经》其实讲的是什么,末后一着讲的是念佛。

那么在《法华经》里边,你看,法华一经,从始至终,无非开示悟入佛知佛见,此非始终唯一念佛法门耶就是说,《法华经》是成佛的最圆顿的经典,跟《华严经》是并驾齐驱,一个是一开始说的,一个是最后涅槃前说的。那么《法华经》里面讲了一句话叫做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说学修这个《法华经》,学习这个法门,最后也有一段经文里面讲到说,将来一定能够生无量寿世界。阿弥陀佛的世界就是无量寿,极乐世界。所以他用这个代表经典来说到,说《法华经》最后还是讲的念佛法门。为什么,因为所有的核心就是为了开示悟入佛知见,就是让你念佛成佛。

那么从《楞严经》里边,你看他讲了什么,最初怎么怎么讲,最后怎么怎么讲,这我们就不管了啊,但是我们看一下,最最后是怎么讲的,说如果有人,这里有一句话,第四行叫身具四重,就是我们把最不应该犯的戒都给破了,杀生,杀了人了,犯了根本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么呢,本来我们的罪业应该瞬息一念间将来果报就是要他方阿鼻地狱,十方无间地狱里边去受这个地狱罪的,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然后如果能把《楞严经》在末法时代啊,给大家讲一遍,这个人的罪障,应念消灭。然后所应该受的地狱苦,全部转到什么呢,为安乐国,安乐国就是极乐世界的异名。所以,《楞严经》最后还是什么,彻始彻终唯一念佛法门,还是讲的念佛,这是从教而言。

从宗而言来讲,他说达摩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便了,见性是为了什么,见性就是为了成佛,那是不是在念佛?参禅的时候参念佛是谁,是不是在念佛?祖师爷们开示的时候,为了让大家放下所有的执着,真正悟到佛的境界,说不要跟我讲佛,佛的这个字我听都不想听,彻悟禅师说,这才叫做真念佛,还是念佛。所以大家看,不管宗门也罢,教下也罢,几乎修的无一不是在念佛,马蹄无处避残红。

好,我们再来看,最后导归净土是怎么导归的。告诉大家,你看他这里讲到说,总佛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半满权实,偏圆顿渐,种种法门,搞不清楚不要紧,你就把它理解为说,释迦牟尼佛讲的佛法,成佛之法,都在其中了,不管什么方法。怎么样呢,无非显示唯心自性,圆成无上妙觉而已。得非总一大念佛法门耶。就是佛法是什么法呀,是成佛之法,一切众生学佛为了什么,为了成佛呀。放在这个大视野下,整个学佛就是为了成佛,难道不是在念佛吗。所以这是从整个佛法来讲,都导归到(净土),其实你都在修净土。

后面一段就更出格了啊,我们跟大家说,不仅仅你修在修净土,你不修还在修净土;你信佛你也在修净土,你不信佛依然在修净土。只要你活着,只要你具足这一念心性,只要你的这一念心性永远都是随缘不变的,这个也是变不了的,那么你就依然已经一直就在修净土。

所以大家来看啊,你看,不唯宗教两门如是,即普天之下。士农工商,诸子百家这就是说所有社会上的整个这个组成部分,不管你是干什么的,但凡你是个人,怎么样呢?纵不欲念佛,不知佛者,亦不能出于念佛法门之外,大家怎么理解这句话,就是其实所有我们的事情的成就,全部都是以信愿行而成就的。你说你工作是不是这样的,你去应聘,你要相信这个地方有工作,你愿意去到那去应聘,然后人家答应了你去这工作了,最后你从这个公司得到了这个工作,是不是需要信愿行,是不是用的我们一念心体往那儿去圆,才圆成功了。大家想想既然如此,那我们现在来到了娑婆世界,是不是修成功的。你以为我们来娑婆世界容易吗,也是信愿行修成功的啊。人道是干什么的?我们这儿叫欲界。

欲界一个得吃东西,你看我们天天得吃东西,这就在信愿行,知道吗。只不过往生西方得念佛,来娑婆世界你要吃东西。所以你看现在我们娑婆世界修成就了,大家谁没有往生这个娑婆世界,这不是在这呢吗?已经修成就了呀。大家都是信愿行已经圆满了的人,娑婆世界修成就的。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娑婆世界是虽然修成就了,它是倒流地修了。现在我们要修圆满,修清净,要向上地修,往回修,不是往这儿修了。可是不管往极乐世界修或者往娑婆世界修,修成就的原理一模一样。不仅仅你修世界一样,你成家,你生儿育女,你今天做一顿饭,你到哪里下个馆子,跟谁去约会,全部还是在这个信愿行之中,离不开这一念现前心性。所以你看说,以彼去来动静咸率此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就是我们每天都在修净土,但是大家不知道。

所以我今天告诉大家,真正的净土法门,马蹄无处避残红。什么意思?你看,所谓一气不言含有象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这两天给大家讲的一念心体,连一句话都不用说,所有的万事万物,都在这一念心体中,这就叫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宇宙万法中,没有一法你能够逃脱这一念心体,无私就是这一念心体的比喻,所以叫万灵何处谢无私。每一个人都是这一念心体所成就,每一尊佛也是这一念心体所成就的,从无间地狱的众生到最后成就的诸佛,全是这一念心体所成就的,万灵何处谢无私。既然如此的话,夹路桃华风雨后,我们知道了啊,风雨飘摇把满地的桃花给打碎了,全部飘在这个泥泞的道路上了。

那么你马骑过来的时候,不管你的马蹄,提蹄的时候,下蹄的时候,起落都避不开一地上的残落的桃花红瓣。这就叫马蹄无处避残红。也就是这里讲到的去来动静咸率此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谜底揭晓了,大家听明白了吗。这就叫做净土法门,为什么叫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总一切法,持一切门,就叫净土法门,也叫心地法门。一切佛法就这个法,一切世间法就这个法,宇宙万法还是这个法,就叫马蹄无处避残红。我们这场法会,还是这个法,为什么?大家相信有普陀山琉璃世界啊,知道有这个法会在这个宝陀讲寺普门讲堂,你信了嘛;信了以后你就开始怎么啊,愿了呀,你填表,照照片,报名什么的,这都是愿力的体现啊;结果你不断地念念念,念叨说要来要来,今天终于来了,大家成就了,我们讲法功德圆满了,这就叫信愿行。

所以今天我们如果真的学到这个层面上的话,哎呀,大家要知道,净土法门大到什么程度?你修也得修,你不修也得修,就这么个门,这么个法。你知道你在修你在修,你不知道你在修你还在修,一样的勇猛,依然一样的精进,大家知道。所以我们现在让我们提倡以信愿行三资粮往生西方,这属于显修。你如果不知道这个横超法,好,那你依着佛陀的其他教法,自己在这吭哧吭哧地修,这叫做密修,知道吧。那么如果我们身为佛弟子,依然这样每天按照佛陀的教法去修,这叫做正着修,悟着修。所有的世间人都在修这个,不知道往生到哪里,有可能往生到地狱,有可能往生到畜生,饿鬼,反正每天都在修往生法,它属于什么呀,糊涂修,迷着修,但是没有一个不在修。这就叫马蹄无处避残红。

好了,最后几分钟,告诉大家第五个五重玄义就叫判教。这部《彻悟禅师语录》今天只算个引子哦,希望大家回去把它看全,传老说了是第一等精彩的文字。不管你是初机,你不要再又想着如何。昨天有一个居士很有意思,开玩笑说我是小白,就是说他还没有开始,一张白纸,学佛还没有怎么深入。把我吓了一跳,我说这样的人多不多,后来我想想管他多不多呢,我只管结缘,不求效果,就好了。缘已经放在这,你已经逃不脱了,为什么,马蹄无处避残红。所以我们这部《彻悟禅师语录》在三藏经论律中,它属于什么地位,属于论典。论典有什么呢?有宗经论和释经论。释经论是只针对一部经典进行解释,宗经论是对所有佛陀的经典总的来进行讲解,就叫宗经论。

《彻悟禅师语录》就叫宗经论。那么在这个菩萨藏和声闻藏是佛的教法里面,有的是小乘,有的是大乘,除了大乘就是小乘。现在我们这部论属于菩萨藏,是大乘佛法。要记住啊,讲的是大乘佛法。那么我们讲的净土法门,《彻悟禅师语录》开示的这个往生之法,在难行道和易行道中间,属于易行道而非难行道。它在三藏十二部教典中,就是这么一个地位。好了,完了。

非常高兴,在佛陀的开示中讲过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我因为给大家讲法,我这次还意外收获,我师父还特别给我写了三个字,叫做法布施。我不敢这样的,觉得法布施有点诚惶诚恐,我说法供养吧。我们说布施供养有财,有法,有无畏,我说法供养吧。跟大家结了这个清净的法缘,那么不管怎样呢,这三天算圆满下来了。我们结了无比殊胜的因缘,一个是把核心的心地法门这么过了一遍;二一个呢,我们利用心地法门把净土法门这么修了一回。那么以此三天圆满,一个是预祝接下来,特别是后天的法会是最隆重,希望大家这次能够得上品的三皈五戒,大家发真实心,求受戒法;二一个呢,希望这五天下来呢,作为我们学佛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一个殊胜的第一步。

愿这几天的功德,回向同生西方净土中。

谢谢诸位,阿弥陀佛。

更新于:2021-04-11 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