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说一说,关于什么样的人应当来学佛。因为好多时候,都会听到身边传达了,这样的一种声音和见解,说我年轻的时候还有什么事情要要圆满,还有什么事业要把它实现,然后等到我某时某刻,上了岁数了,退休了,不做事了,再去学佛。我想这是一种很大的误区,为什么呢?以至于你看现在有时候,对于佛教的这种传闻中,总是说什么样的人来学佛呢,说是妇女多,当然这个无可厚非。我一直在反思说,为什么学佛的佛弟子中女众居多呢?我想这一个是从社会分工上来讲,至少女众还是有相对的时间和家庭的依靠,所以有相对时间上的保障,和精力上的一些多余的时间,能够做这样的一个佛法护持工作。二一个呢,女众的这种天生的慈悲心,也就是说,比较容易怜悯他人的这样一种悲心母爱,基本上是跟佛陀讲的,佛法里面讲到的这种慈悲是一致的。似乎有这么样的一种理由吧。
那么其次就是说文化低的多,这我觉得倒是未必了,因为不管文化高低,这不在学佛的拣择之中。而是只不过是从,看他是否有善根来走进佛法,是否有因缘来一直相续的学修佛法。
那么第三个就是说的什么?就是老人多,这是最大的一个误区,好像我们现在学佛,就必须只有是老人才是天经地义的学佛,这就无形中给佛法的这种广博性,这种普世性,给它切割了一大块,使大家走入一个误区。所以我们要知道呀,其实在佛教里面最应该学佛的,正当是青年,社会最主流的力量都来学修佛法,那么佛法对于我们整个国家,这种民族的向上和和谐是非常有大的利益的,为什么?我想首先我们反思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呢?
就是有时候不理解佛法的人,都会觉得说,佛法里面的教理,最基本的不是讲,看破呀、苦、空、无常,那么会有一种人,就误以为这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这首先就是一个消极的认知见解,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我前些天,到一个地方讲《心经》的时候,不是有一句叫:度一切苦厄,当时我就剖析了一下说,我们在人世间,他根本上的境况是以苦为生活的真谛,就是大家都是处在一个受苦的状态中,比如说生、老、病、死。那我们现在的,可能年轻人来讲,为什么他觉得说这个与他无关呢,因为他生的时候已经忘却了,老了还觉得很久没有到来,现在正当年也没有生病,死亡还距离得很远,可是其实现在年轻人所受的苦,比较多的是,一个是求不得苦,就是看着可能别人拥有的,我们暂时得不到,去追求怎么也得不到,再一个就是爱别离和怨憎会,人际关系上,可能比较心仪的离得很远,但是比较相抵触的一个违缘,人际关系呢,它每天就缠绕,等等,反正人在世间呢,都是以苦为根本,就讲了这么一个道理。
当时就有这个年轻的小朋友,就上来跟我说到,说法师,你讲得确实挺好的,但是是否太过于消极了。今天我们就要告诉大家,这是一种错误的,也是一种,反而是一种消极的理解,为什么呢?因为你了解到苦,这是种智慧,那么我们依着这个苦的真相,我们真正的以高视野,广阔的心量,来看待这个人世间的时候,不管是芸芸众生相,或者是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生活层面中,我们都能够冷眼的,以智慧的心,来再进行,我怎样选择生活,和建立我健康,科学的人生观,当然我说的这个科学,不是我们通常的科学,而是以佛法的这种科学的信仰,来体现人生观。
所以说,有时候我们对于佛法的教义是一种误解,导致了他在一种消极的、被动的、无可奈何,人生已经花落去的时候,才在垂垂将老的时候去学佛,这是一个误区。特别是我们想想,为什么说青年要学佛呢,就是在佛的教法中,青年跟菩萨的心态是非常的相似的,你看菩萨叫什么呢?叫做觉有情,就是其实用自己的生命的年华,青春的年华,和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热忱,来做他生活的目标和进行中的这个行为,那么菩萨跟青年,他完全是可以吻合,可以同步的。
你看在菩萨修的法门里面,其实我们可以做这样的一个理解,所谓的菩萨修的法门,其实就是他应当这样去生活的一个面目,一个面貌。你比如说从专业来讲,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其实也是一个,另一方面,我们在佛法里面有一个叫八正道,这都属于说,应该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学习了以后,积极的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
你比如说从布施来讲,就是说要有一种付出精神,现在我们的社会就是索取的太多,不愿意付出,甚至把一个成功的标志,认为说索取得越多,积攒的越厚,然后占据为己有的时候呢,这才是一种成功者。这对于青年的一个人生观的导向,可能是不利的,甚至对于整体社会的进行中,它也是一个毒瘤,所以布施的这个生活状态,就显得非常积极向上。
你比如再说,持戒来讲,持戒其实就是一个自律的行为,那么我们的年轻人,在生活中,工作中,乃至同事的交往中,甚至男女朋友之间,如果始终能操守一种轨则,你比如说忠诚不去背叛,你比如说真诚不去欺骗,你比如说合作,而不是相互的去作为对方的障碍,而害怕别人比自己高以后,产生的嫉妒心等等这些,其实这都是戒律的精神。
你再比如说忍辱来讲,我们常说到年轻人年轻气盛,一下就火了,甚至你看现在有一种情况叫做路怒,就是开车的时候,大家稍微蹭一下刮一下,突然间下车,两个人就火冒三丈,一句话说不对,就敢去拿凶器了刀子了,这就是说什么,忍辱的精神,忍辱的这种常态。一个青年人,他常要调试自己,这种能够替对方着想,慢慢地培养这种宽广的胸怀,这样的一种能力的话,这就是忍辱的人生观所造就的。
那么再说到禅定,这是一种福德的体现,就是不要,小伙子,我们说毛头小伙子,那就是不稳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冷静的思维,都能够正确的选择这件事情的,操作也罢,掌控它的发展也罢,这也是青年人应该具足的,因为青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说菩萨的六度,恰恰是一个青年应该在他的身心世界,他的生命过往中,体现这样的一个,好的人生展现。
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在这样的一个物质也在很好的发展和维系的,这样的一种国运当中,一个青年人来学习佛法,能够更好的在我们这个当下的时代中,发挥他应有的作用,所以说佛法跟世间法永远没有离开,那我们很多时候,误会说佛法一定是逃世的,一定是年老的、落后的、消极的,这是一个根本的错误。特别是到了现在的时代来讲,我们应当把这种错误的见解,给它解开,给它拆散,让这个真实的,积极的佛法展露出来,而让我们去认知和走入。
那么如果真正能够进行到这样一种很好的,良性状态的时候,我们就不必说,觉得说哎呀,我学佛了,我是一个佛弟子,我知道很好,但是我害怕别人知道,甚至学佛的时候,皈依了三宝,还偷偷的藏着掖着,觉得这是一件在主流社会里面,为人所见不得人的事一样,这就显得很可悲。或者甚至我们一味的,对于佛法的这种追求中吧,他老是走入一个误区,以为不断的就是去求一个,某一个神奇、或者说一尊佛菩萨,就像一个神一样来保佑他,满足他无边无际的这种私欲,不可告人的这种追求,等等一些,这也是一个误区。
甚至大家一直还在所有的影视作品中,把僧人的形象,作为一种戏说乃至歪曲,不断地去误解,在这样高度的,媒体发达的情况下辗转相告,这也是现在我们很多时候,对于佛法认知上的一个偏见,很可悲的事情。特别是从僧人来讲,他是一个舍弃了自己的,所有的世间的这种青春年华也罢,轰轰烈烈的事业、爱情也罢,他能够走入到这个,清净的这样一个佛门,并回过身来再引领大家,共同来弘扬佛法的这种积极向上的能量。
我想这样的一个人生呢,确实是很稀有珍贵的。但是我们现在因为对于佛法的不了解,以为佛法一直是消极的,就认为你什么也不干、逃世到庙里边就这么闲着,吃着现成的,不为社会做贡献,也不负责社会的发展,甚至人类的繁衍等等,全部都是误区。
所以呢,希望今天在此也借这个因缘吧,不但我们的老年人正当学佛了,因为一辈子经的见的也多了,也应该看破了,放下了,真正走到佛门的智慧,甚至是年轻人更应该学佛了,以这个社会的主流的,这样的一种社会角色,那么来相依佛法,真正的佛法,抛开了迷信偏见的佛法,把它用做到我们整个的生活事业中,甚至乃至少年人也应当来学佛,在这样的一种智慧中,我们播种了一个信仰的种子。
那么播种了一个信仰的种子,依照我们信仰的体现,那么在他将来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有什么呢,这个正知正见,这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乃至上敬下和,以道德为标准来约束自己,尽形寿的生命过程,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现象,希望所有的有识之士,诸位的佛子们,一起来发愿回向,能够让我们的国家,呈现出来,这种在佛法的熏陶中,能够有一个,如同太阳出生一样,积极向上的一个佛法的弘扬,这样的一个新的局面。好,阿弥陀佛。
学佛不要贪名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真处来做。◎一九七七年三月十五日开示我们学佛的人,要脚踏实地修行,老老实实用功,不要贪图虚名。若是爱好假名,对修道是没有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2
▲炉瓶三事炉瓶三事也称炉瓶三式、炉瓶三色,是古人熏香时所用的一套香具,由三件组成,分别为:香炉、香盒、匙箸瓶。香炉用来焚香;香盒用来盛装香料;匙箸瓶包括瓶、香箸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21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咱们再说局限一点,当你做什么事,你把这个事情做好,完了把这个事情做好的功德,自己不贪恋、不执着,回向给众生,让他们得幸福。当然让我们这个心一下子给全人类全众生类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9
主持人:今天觉得挺高兴,因为您是我采访过的嘉宾当中,最长寿的一位!梦参老和尚 :我的脑壳里头没有长寿、短寿,我的思想也有没有所谓的要多活几年、怎么样工作,都没有。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她的词作清丽婉约,常以深闺女子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同时也反映出宋代熏香的繁荣景象,今天让我们一起
香道与文化时间:2024-11-17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编者按:自古以来,世人对佛教有很多误解。有些因为不懂佛教名相,望文生义,理解不当乃至南辕北辙,却以为这就是佛教;有些因为门户之见太深,不肯虚心理解佛教文化,也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佛学在我国非常的盛行,很多人都会去学佛、拜佛,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拜佛。学佛是为了利益众生、自利利他、离苦得乐的。拜佛是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是为了折服我们的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11
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常去佛教寺院的人,对寺院的大雄宝殿都不会陌生。那里是上香礼拜的必到所在。即便很少去寺院的人,也都听过大雄宝殿这四个字。不过,除了出家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7
问:上'师您好!现在很多人喜欢戴护身符,“男戴观音女戴佛”、“不同生肖需要戴不同的本命佛”的说法,有没有道理?阿旺嘉措金刚上'师:佛教没有这种说法,这可能是一些不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11-0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图/虫漏沉香)“虫漏”跟“生结”、“熟结”、“脱落”、“倒架”一样,都是野生沉香按形状分的一种类别,“虫漏”也叫“虫眼”,也有叫蚁沉,虫蚁最喜欢在香甜松软的沉
香道培训时间:2024-10-26
「瞻仰两足尊」:现在大家都瞻——目不暂瞬的望著佛;仰——抬起头来看佛。两足尊,什麽是两足?不是两只脚,在此当充足、满足讲,什麽充足了?福充足了;什麽满足了?慧满足了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学佛最大的毛病各位善知识,我们学佛主要不要在佛教里造罪业。如果造了罪业,这就是得不偿失;你在佛教里头,应该立功、立德、立言,不要造罪业。在佛教里头,一天到晚就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4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我们都知道大悲咒是非常殊胜的一个佛学经典,我们若是认真的念诵的话也是非常好的,不过我们修行的时候也是可以选择我们自己的修行方法,我们是可以去听大悲咒的,听大悲咒
大悲咒感应事迹时间:2024-10-15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黑曜石本命佛的寓意?黑曜石本命佛有什么寓意?大家都知道黑曜石本命佛是极其珍贵的宝石之一,更是资源非常稀缺的宝石之一,当我们看到每一块美丽又有魅力的开光本命佛时,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0
所谓丛林制度,原来专指禅宗的僧团制度,明、清之后,丛林制度则泛指所有的汉传佛教寺院制度。中国的丛林制度是由禅宗高僧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禅师所首创,从表面上看,丛林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3
明海大和尚:师父,我现在替营员向您提问题。在这几天活动中,大家也听了几次讲课,在佛学的讲座里面经常有这样的词“不要执着”,那么他们年轻人在学业、事业上,都有很多
佛答时间:2024-10-03
文:梦参长老你受了三归依,也知道这样修行,还要经常地护持三宝。我们一直护持三宝是干什么?我们道友都理解错了,以为就是拿钱、给红包,拿钱供养庙,或是帮助师父修庙,
佛答时间:2024-10-02
到文昌观看卫星上天,戴会文佛珠平安回家。海南会文政府、会文佛珠协会、会文佛珠交易市场唯一指定佛珠文化交流平台。 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寺庙烧香拜佛有些什么忌讳、禁忌,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6
问:作为本教信徒,在朝拜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时,诵什么经最好?答:诵什么经都可以。当然,针对性地去诵会更加殊胜。朝拜普陀山时诵大悲佛母仪轨和心咒。因为,普陀山是观音
生根师父答疑时间:2024-09-25
大家都知道,西藏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不止是因为雪山巍峨,圣湖剔透,这里的民众都信佛,所以无比虔诚。在西藏,你经常可以看到磕长头、转经的人。可是,你知道西藏佛文化是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5
佛拿这些个形容的,说你那烦恼很重,你二乘法没学,就说你防范没有,等于没有盔甲一样的,你上阵去打仗能行吗?说你连二乘法都没学,你有智慧吗?贪嗔痴烦恼苦恼满都俱足的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把财色关过了,修学佛法才算入门。古来大德经常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贪财的,一种好色的。很多人学法学了很久,信佛也信了很多年,始终不知道怎么样修道、怎么样入道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具众威仪」,威仪是规矩。规矩,佛门有佛门的仪规,世间有世间的规矩,但是现在这都没有了,现在学佛的人没有了,世间人也没有了。不但在中国没有了,现在外国也松了,不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2
这几天,有些同学在信息中见到世界一些地区流行「禽流感」。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态来面对这种瘟疫?慈悲。心清净慈悲,什么样的灾难都可化解。禽流感是怎么发生的?根本的业因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8
1 学佛第一个阶段的收获是法喜充满,这种法喜,不是受外面境界刺激,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2 法喜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不是外面五欲六尘的刺激。保持自己心清净,能与佛菩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8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第一次遇到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我说:“佛法好,我们每个人都晓得好,从什么地方能入得进去?”佛法真实的受用和利益,我们总希望很快地就能得到。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7
1 我们学佛,学什么?学佛的存心、学佛的大愿。佛的心,念念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佛的愿,希望一切众生破迷开悟。2 诸佛如来都是用真心,不用妄心。我们今天学佛,无非是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3
三宝是佛教术语,指佛宝(Buddha)、法宝(Dhama)、僧宝(Sangha)。(一)、佛宝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那么圆满佛道是什么呢?这又可分为两方面来说:1.佛身于无量阿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3
一、《六祖坛经》什么是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名为功德。内谦下是功、外行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3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的塑造佛教圣地的形象,很多人都认为佛祖是降生在印度。我们都知道,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而我们其实并没有深入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11
地藏王菩萨即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鹐沙。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那么地藏王的具体又是什么呢?下面
地藏王菩萨的故事时间:2024-09-10
基本解释:忿怒怨恨。瞋 : 瞋 chēn 睁大眼睛瞪人:瞋目叱之。同“嗔”。恚 : 恚 huì(四声) 恨,怒:恚恨。恚怒。恚望。恚愤。怒恚。《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太守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0
功德跟福德不一样,福德是世间法,功德是出世间法。功德跟福德是相同的,没有什么两样,用心不一样。留恋世间一切善行,善行都变成福德;如果念念求生净土,那你所修积的全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9
师徒两人,无事泡茶谈天,因情人节刚过,便聊起这个话题。徒:情人是什么人?师:情人是爱人、是仇人、是陌生人。徒:为何如此说?师:两人相爱时,是爱人;反目成仇时,是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8
学佛毕竟是一条长远的道路,多长?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要无量劫。可是我们只需要学一门,一门通了,门门都通了,好就好在这里。要怎么样通?得放下。我早年学佛,那时候刚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3
我们学佛人最重要的一点,就会有一个什麼藉口?就是什麼?「冤亲债主。」就完了,下边故事就没了。什麼「今天我妈说我了,跟我发脾气了业障现前!」就把自己堂而皇之地给避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1
学道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什么原因?不能忍,都被这一个字淘汰掉了;如果处处能忍,就成就。我们很明显看出,海贤老和尚这一生成就得力于什么?忍,他什么都能忍,什么都不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31
学咒要先正心诚意,若心不正学什么咒都是邪的,心正了学咒才有感应。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诵持默念少意言,示教利喜化大千;所作诸法悉究竟,不增不减到涅槃。”学咒要先正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31
香、灯、烛、花、果、水等供具的表法意义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寺院本来就是教学的场所,是专门研究从国外引进的佛学经典著作并实施佛学教育的。因此,寺院里几乎没有一样不可
布衣百姓时间:2024-08-30
我最近感觉在工作中、事业上,好多事情不太顺利、不太如愿,应该属于我的钱财、职务等,却得不到。这是为何呢?惟贤法师:要耐心等待,你不要急。在现有的状况下好好努力,
佛答时间: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