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之行第四
◎兰盆胜会
佛世,大目犍连事母至孝;母死出家,精进行道,得六神通。见亡母生饿鬼中,持饭往饷;饭化猛火,目连痛哭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之力所奈何,必假十方众僧威神之力。当于七月十五日一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为母设盂兰盆斋,供佛及僧,始克济拔。”
目连如教设斋,其母即以是日脱饿鬼苦,转更资荐,遂生天上。繇此,兰盆胜会,流通万世焉。
赞曰:“生养死葬,小孝也!生俾底豫,死俾流芳,大孝也;生导其正信,死荐其灵神,大孝之大孝也,目犍连以之。”
佛在世时,弟子大目连侍奉母亲极其孝顺,母亲死后就出家,精进地修行,后来证阿罗汉果,获得六神通(天眼、天耳、宿命、神足、他心、漏尽通),以神通见到母亲死后生饿鬼道中,饿渴无食,目连拿着饭菜要去给她吃,哪知道饭菜到口边就化为猛火。神通毕竟是无法转变业力,目连痛哭回去,把这件事告诉释迦佛。佛说:“你的母亲生前罪业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可以改变她的业报的,一定要藉十方出家众的威神功德力才有办法。你应该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是僧众结夏安居圆满、解夏的一天。这天每个人都任由他人检举自己的过失,以便忏悔及改进。三个月结夏下来,纵不禅定解脱,断惑证果,仍可灭罪增福,佛当然欣慰,所以这一天叫佛欢喜日,又叫僧自恣日——你为你的母亲设盂兰盆(此云救倒悬盆。此盆盛装供佛僧食物及用品以救亲魂沉暗道,载饥且渴,命似倒悬也)斋会,供养佛僧,才能救拔你的母亲啊。”
目连于是依照佛所教的方法敬设斋会。他的母亲就在那天脱离饿鬼道,而且转增福报,生于天上享受福乐。也因此盂兰盆胜会,得以流传万世。
赞语:“父母生前孝养他们,死后以礼埋葬他们,这是小孝;在生时让父母欢乐,父母死后能让父母的大名流芳于世,这是大孝;在生时能引导父母信佛,死后能超度他们的魂灵,这才是大孝中的大孝啊!目犍连这样,当得起大孝中的大孝了。”
◎母必亲供
齐道纪,习成实,造金藏论七卷。于邺城东郊讲演,往则荷担其母及经像等。语人曰:“母必亲供者,以福与登地菩萨等也。”衣着饮食,大小便利,躬自经理,不烦他人。有助之者,辄拒之曰:“吾母也,非尔母也;形骸之累,并吾身也,有身必苦,何以劳人?”道俗闻者多感化焉。
南朝齐朝邺下道纪法师,修习成实宗,着有金藏论七卷。在邺城东郊讲经,每次去讲经都挑着他的母亲和经典、佛像等等。告诉人家说:“我要亲自供养母亲,因为这个供养功德和供养登地菩萨一样。”他母亲的衣服、饮食、大小便都自己亲自为母料理,从不麻烦他人。有人要帮他忙,就拒绝说:“这是我的母亲,不是您的母亲啊;我们人的肢体,只不过是四大的假合,因为它才有许多累赘和痛苦,我也不例外。有身体就有痛苦,就让我来辛苦吧,何必劳动别人呢?”当时无论在家出家人,听了大都受到感化。
◎居丧不食
梁法云,阳羡人。七岁出家,为庄严寺宝亮弟子,隽朗英秀。于妙音寺开法华、净名二经,学者海辏。性诚孝,劳于色养;居母忧,毁瘠过礼,累日不食。
法师谓曰:“圣人制礼,贤者俯就,不肖者及,且毁不灭性尚出儒宗,况佛有至言‘欲报生恩,近则时奉颜仪,远则启发菩提以导神识。’直速思远理,使有成津,何可恣情,同于细近?”云乃割哀,微近粥。
赞曰:“曾子之母死,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即云公之居丧,虽曾子何加焉?语曰:‘释氏弃其亲’岂理也哉?”
南北朝梁朝杨都光宅寺法云法师,阳羡(江苏宜兴县)人,七岁出家,拜庄严寺宝亮法师为师,长得英俊清秀,才华出众。曾在妙音寺开讲法华经和维摩诘经,很多学人从四方聚集来听。云法师性至孝,服侍父母很殷勤。有一天母亲逝世了,悲哀过度,好几天没吃东西,瘦得不成人形。
法师告诉他:“圣人制订礼节规矩,贤能的人要压低理想去迁就合礼,不贤能的人就要勉强向上追进了。(同企,企望的意思。)儒家尚且有哀伤不得致命的规定(礼记丧服四制:‘毁不灭性,不以死伤生也。’),何况佛有至理名言说‘要报父母生养的大恩,浅近的就要竭力侍奉,博得父母的欢欣,长远的更要启发他们发菩提心,把他们的神识引入正法。’你应该从长远的一方面去着想,使她得以超度,怎能像一般世俗浅见之辈一样,一昧地悲哀绝食呢?”云法师听了这些话后,才吃点稀饭。
赞道:“曾子死了母亲,七天都不吃东西,也不喝水,像云法师死了母亲,守丧绝食,曾子也比不上啊!有人说:‘佛教徒都不顾自己的父母’,这句话能算对吗?”
◎泣血哀毁
隋智聚,住苏州虎丘东山寺。至德三年,丁母忧,泣血悲哀,几于毁灭。止东山精舍,善说不休,法轮常转。
隋朝吴郡虎丘山智聚法师,住持苏州虎丘山东山寺,陈后主至德三年,遭母丧,悲哀痛哭不已,几乎哀伤致于死。后来常住在东山精舍,善于讲经说法,经常开讲而不休息,一时佛法大盛。
◎荷担听学
隋敬脱,汲郡人。少出家,以孝行清直闻。其听学也,常施荷担,母置一头,经籍楮笔置一头;若当食时,坐母树下,入村乞食。
隋朝东都内慧日道场敬脱法师,汲郡人,年少就出家,因孝顺父母,清素正直出了名。他去听讲经,常挑了担子,把母亲放一头,经书纸笔放一头。吃饭时候,安置母亲坐在树下,自己进入村内乞食出来给母亲吃。
◎凿井报父
唐慧斌,兖州人,父朗在朝,年迫期颐,爱敬无繇,乃于汶水之阴,九逵之会,建义井一区,以报父恩。立碑铭之,有“殷忧暮景,见子无期;百年几日,对此长悲。”之句。
唐朝京师弘福寺慧斌法师,兖州人,父亲名朗,在朝为官,年纪很老快一百岁了,斌法师敬爱其父,觉得没什么好报答父亲的恩德。只好在汶水南面,都城大通道交会处,凿建一口井,供四方人使用,用此功德回向以报答父恩。并且树立一个碑铭来作纪念,有“我深深担忧您老人家垂暮之年,可能再没和我这做儿子的相见之日了,人生百年,瞬眼即过,对着这口井不禁要对世事无常、岁月无情感到无限的悲哀。”的感人句子。
◎礼塔救母
唐子邻,范氏子。母王氏,不信三宝,邻逃东都依广爱寺庆修律师出家。忽思亲归宁,父失明,母已故三载矣。因诣岳庙,敷坐具,诵法华,誓见岳帝,求母生处。其夜,岳帝召谓曰:“汝母禁狱,见受诸苦。”邻悲泣请免。帝曰:“可往山礼育王塔,庶可救也。”邻即诣塔,哀泣礼拜,至于四万,俄闻有呼邻声,望空中见母谢曰:“承汝之力,得生忉利天矣!”倏然不见。
赞曰:“目连感佛,教以供僧;子邻感神,教以礼塔。至孝通神明,讵不信夫?”
唐朝京师大安国寺子邻法师,父亲姓范,母亲姓王,他的母亲不信三宝,不让子邻师出家,邻师逃离家,到东都,依止广爱寺庆修律师出家。有一天忽然怀念双亲,乃回俗家探亲。这时他的父亲已两眼失明,母亲已逝世三年了。于是到东岳大帝庙,铺设坐具,诵法华经,发誓要见岳帝,求知母亲死后生到何方。那一天晚上,梦见岳帝告诉他说:“您母亲死后堕落地狱,现在受各种苦楚。”邻大师悲哭请求岳帝告诉他免除母难的方法。岳帝说:“您可到山阿育王寺,礼拜佛陀舍利塔,大概可以拯救她。”邻法师于是到山育王塔,哀泣礼拜,拜到四万拜,忽然有呼叫邻法师的声音,抬头仰望空中,看见母亲向他谢道:“承蒙你礼佛陀舍利塔的功德力,我得以往生忉利天了。”说完就不见了。
赞道:“目犍连孝心感动佛陀,教他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供僧救母;子邻法师孝心感动神明,教他礼塔以救母。至孝通于神明,能不相信吗?”
◎悟道报父
唐师备,姓谢氏。父以渔为业,堕水死;备因出家,欲报其父。芒鞋布衲,食才接气,与雪峰存禅师为友。峰以其苦行,呼为头陀。
尝携囊出岭,拟欲遍参,忽伤足流血,豁然而悟;遂不出岭,依峰咨决心要。峰尝称曰:“备头陀再来人也。”后忽梦父来谢云:“荷子出家,了明心地,已得生天,故来报耳。”
唐朝福州玄沙院师备宗一禅师,姓谢,他的父亲捕鱼为生,不幸掉到水里死了,备法师因此出家,来报答父亲养育的恩德。出家后修行极其清苦,一双草鞋,一件粗布僧衣,吃的东西仅够维持生命。和福州雪峰广福院义存禅师做朋友。峰禅师因为他苦行,称他为头陀。
有一天带着行李出山,想到各处行脚参访,走不多远忽然擦伤了脚,流了血,而豁然大悟,于是不下山,依止雪峰禅师请示切磋心法。峰禅师曾说:“备头陀是乘愿再来度化众生的菩萨啊!”后来有一天晚上忽然梦见父亲来相谢说:“因你出家,明心见性的功德的拔荐,我已得生天,所以来通报你这个好消息。”
◎股出家
唐鉴宗,湖州长城人,姓钱氏。父晟有疾,宗割股肉馈之,绐曰:“他畜之肉”;父病因愈,乃求出家。后谒盐官悟宗禅师,随众参请,顿彻心源。咸通中,止天目东峰径山,号径山第二祖。
唐朝杭州径山鉴宗法师,湖州长城人,姓钱氏。父亲钱晟生病,宗法师割自己的腿股肉煮给他吃,骗说是其它畜生的肉;父亲的病因此好了,于是要求父亲让他出家。后来去拜谒盐官悟宗禅师,随大众参学请示,顿悟本来面目。唐懿宗咸通年间,住在天目山东峰径山,人称径山第二祖。
◎织蒲供母
唐睦州陈尊宿,讳道明。初游方,契旨于黄蘖,住观音院,常余百众。后舍众入开元寺房,作蒲履,施道路,货履养母,人号陈蒲鞋云。
唐朝睦州龙兴寺陈尊宿(尊宿者,受比丘戒四十夏以上,尊称为尊宿),死后追封号道明法师,起先宿法师行脚各处参方,在黄蘖禅师处参学印证,了明心地。后住持观音禅院,常住常有百多人,后不再领众,入开元寺一个房子里,作蒲草鞋,摆在路旁卖,所得奉养母亲,人称为“陈蒲鞋”。
◎诚感父骨
后周道丕,长安贵胄里人,唐宗室也。七岁出家,十九值驾幸洛京,长安焚荡,乃负母入华山,安止岩穴,时谷涌贵,丕自辟谷,惟乞食供母。母问:“食未?”恐伤母意,必曰:“已斋。”
母曰:“汝父霍山战没,骨暴霜露,能收取归葬乎?”遂往霍山,拾聚白骨,昼夜诵经,咒之曰:“昔人精诚所感,滴血认骨。愿群骨中有转动者,即吾父遗骸也。”一心注想,目不轻舍。数日间,有髑髅从骨聚跃出,摇曳良久,丕踊抱持,赍归见母。是夜,母梦夫归,明晨骨至,人以为孝感所致。后应制论道,多居元席,朝野归重。
赞曰:“绝粒而饷母饥,诵经而获父骨,可谓大孝兼乎存殁,而至行超于古今者矣。呜呼!异哉!”
后周洛京福光寺道丕法师,长安贵胄里(皆贵族后裔所住地区)人,是唐朝皇族的宗亲。七岁出家,十九岁逢二太子(唐太宗)杀建成太子及三太子元吉,迁都洛阳,旧都长安兵乱焚毁荡尽,丕大师无家可归,于是背着母亲逃入华山,住在山洞里。当时米价高涨,丕法师自己不吃米谷类(胎息辟谷),只是乞食来供养母亲,母亲问他:“你吃过了没有?”他恐怕母亲担心,就说“已吃过了。”
有一天母亲对他说:“你父亲在霍山之役战死沙场,尸骨暴露在荒野,风霜夜露,能否想办法去捡回来埋葬呢?”丕法师于是到霍山,收集所有的白骨作一堆,对它们日夜诵经,并发愿说:“古人精诚所感,滴血认骨,(古代相传,至亲之血,共滴水中则相凝合,滴死者骨则渗入,否则不然。如六朝孙法宗寻求父骨,即用此法。)但愿群骨中,有转动的,就是我父亲的遗骨。”说罢眼睛一直注视着骨骸。几天后,有枯骨从骨堆中跳出来,摇晃很久,丕法师万分哀痛地抱住它,带回来见母亲。那天晚上,他的母亲梦见丈夫回来,隔天早上丕大师就带着灵骨回来了。大家都认为是至孝感动鬼神才能如此。后来应皇帝诏令去朝廷讲经论道,常居首席法师之位。无论在朝为官的,或是在野的百姓都归依敬重他。
赞曰:“自己不吃饭,让母亲得以吃饱,虔诚诵经而获得父亲的骸骨,可以说是大孝了。连在世及去世的父母都能兼顾尽孝;而他的孝行可算是古今少有啊。唉!实在是一个奇人!”
◎念佛度母
宋宗颐,襄阳人。父早丧,母陈氏携养于舅氏。少习儒业,年二十九,礼长芦秀禅师出家,参通玄理。迎母于方丈东室,劝母剪发。甘旨之外。勉进念佛,后无疾而终。制劝孝文行于世,号慈觉禅师。
赞曰:“颐公笃信净土,不惟自利,而兼利其母,使果得往生,贤于度母生天者多矣!沙门欲报其亲不可不知此。”
宋朝真定府洪济宗颐禅师,襄阳人。父亲很早就死了,母亲陈氏带着他投靠他舅舅家扶养。少年时修儒家的学问,二十九岁拜长芦法秀圆通禅师(即东京法云寺法秀圆通禅师)剃度出家,后来参研佛理,了明心地。把母亲接到自己方丈室的东侧一室,劝母亲落发,除奉养饮食外,勉励母亲念佛,后来他母亲没生病安祥地往生。颐禅师并着有“劝孝文”流通世面,人称慈觉禅师。
赞道:“颐公深信净土,不但自利,而且兼利他的母亲,如能真使母亲往生西方,比度母亲生天享乐更高明殊胜啊!出家人要报亲恩,不可不知道这件事。”
◎出家父母反拜
予作正讹集,谓反者还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还其礼。非反拜其子也。一僧忿然曰:“法华经言:大通智胜如来,既成佛已,其父轮王向之顶礼,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训。因刻之经末。”予合掌云:“汝号什么如来?”僧谢不敢。又问:“汝既未是如来,垂成正觉否?”僧又谢不敢。予谓曰:“既不敢,且待汝垂成正觉,更端坐十劫,实受大通如来位,纳父母拜未晚。汝今是僧,未是佛也。佛为僧立法,不为佛立法也。且世人谤佛无父无君,吾为此惧,正其讹谬,息世讥嫌,冀正法久住,汝何为不畏口业,甘心乎狮子虫也?悲乎!”
我写了一本书叫“正讹集”,里面有提到这反拜的“反”是“还”的意思。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还其礼。不是反而先拜他儿子啊!有一僧愤怒不平地说:“法华经说:大通智胜如来成佛后,他父亲转轮圣王向他顶礼。这是在家父母反拜出家子的例子,佛已有明显的训示,所以记载在经典后段。”我对他合掌说道:“您老人家名号叫什么如来?”这位僧忙说不敢当。我又问:“您既然还不是如来,那么快成正等正觉,近于成佛了吧!”他又连忙说不敢不敢,我说:“既然不敢,且等您快成正觉,更端坐十劫(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实实在在成了和大通如来相同的果位,才来接受父母的礼拜还不迟,且大通智胜佛,受拜时身涌虚空,就大有不受拜的意思了。您现在是僧,不是佛啊!佛立法是为僧而立的,不是为佛而立的。而且世俗的人毁谤佛教徒无父无君,我正担忧这件事,怕引起世人误会更厉害而加以辨正,以免世人毁谤佛教,祈望佛法能常久住世,您怎能不怕造口业,甘心作佛门的罪人呢?您这样正是‘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可悲啊!”
◎总论
世人病释氏无父,而释氏之孝亲反过于世人。传记所载,盖历有明征矣!今犹有嫉僧如蛇蝎者,则僧之罪也,甚可痛恨。其罪有三:安享十方之供养,而不念其亲者,一也;高坐舟车,而俾其亲牵挽如工仆者,二也;割爱出家,而别礼他男女以为父母者,三也。愿诸世人毋以此三不才僧,而病一切。
世人指责出家人不孝父母,而不知道佛教徒的孝顺比一般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有许多高僧传、圣贤录等都记载着孝亲的行为,历史上有许多事实的证明啊!今时仍有人痛恨厌恶出家人,像厌恶毒蛇毒蝎一样,这是出家人自己造成的啊!造成这个罪过的原因有三:安享十方的供养,而从不想到自己父母的饥寒,这是第一项;高适地坐着车船,而让双亲像工人仆役一样地拉车牵马绳子,这是第二件;截断亲情出了家,却认其他男女做父母的,这是第三件。希望世人不要以这三种不肖的出家人,以偏概全地来指责所有的僧尼。
缁门崇行录弁言莲池大师是一位精通三藏,解行并重的一代宗师,他老人家不但望重当时,而且泽及后世。他的着作有很多,皆精辟独到,博大融通,风靡当时。甚至有人假冒大师的
实修体会时间:2021-03-19
高尚之行第七◎避宠入山晋道恒,秦主姚兴逼以易服辅赞,屡辞不允。殆而获免,乃叹曰:“昔人有言:‘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于是窜影岩壑,草食味禅终身焉。
实修体会时间:2021-03-18
◎儭施不忆唐朝京师弘法寺静琳法师,京兆华原人,道行高超,道风远播后,信徒供养一天天地多起来。信徒供养的财物,都一并拿给侍者,也不再问多少;后来有一天想要拿钱去做
藏传法师时间:2016-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