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古代名医

其他文章 2021-03-21

古 代 名 医

扁鹊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他本姓秦,名越人,渤海郡莫(今河北省任丘)人。大约生

活于公元前5世纪。 他年轻时便跟从长桑君习医,学成后,长期在民间行医,足迹遍及当时的齐、赵

、卫、郑、秦诸国。他的医疗经验极其丰富,曾编撰过颇有价值的《扁鹊内经》9卷和《扁鹊外

经》12卷,可惜均已失传,这是祖国医学的极大损失。扁鹊精通望、闻、问、切四诊,尤以望诊和切

脉着称。医圣张仲景对其十分尊崇和赞誉。扁鹊曾望诊齐桓公的面色,认为他有病,“不治将深”

,但他不听劝告,拒绝医治,不久抱病死去。在切脉方面,扇鹊诊断赵简子就是其中一例。赵病“五

日不知人”,当时赵国大臣们十分惊慌。扁鹊切脉后云:“治血脉也”,认为并非死症。后来赵简子

果然痊愈。有有一次扁鹊路经虢国(今河南省陕县一带),听说虢太子暴死后正要准备埋葬。扁鹊了解

病情后,断定太子没有死,而是患了一种称之为“尸蹶”的病证(类似于现在的休克)。人们对扁鹊的

诊断开始时表示怀疑,经扁鹊针刺治疗后,太子很快苏醒,又经敷熨其两胁,太子便能坐起,人们惊

叹不已。以后又经过服药2O天,太子恢复健康。后世所谓的“起死回生”典故,即源于此处。可想扁

鹊若无高超的医术,岂敢承揽这桩风险之事。盛誉之下,扁鹊却从不以此炫耀声名,表现出他谦虚谨

慎的美德,足以垂范于后人。 扁鹊还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一生坚持与巫医巫神作斗争。每到

一处,他都向人们宣传科学思想,劝导人们信医匆信巫,以免枉送性命。扁鹊是一位内、外、妇、儿

各科兼长的医家,治病严肃认真,且能尊重民俗,根据各地群众的需要而行医。由于医德高尚,医术

超群,医技精湛,便遭到了当时身为秦国太医令李醯的妒忌,李醯竟然派人将扁鹊刺杀。李的罪恶行

径,一直为后世所唾骂。人民群众始终怀念扁鹊,至今河北、河南、陕西省等地,还保留着许多有关

扁鹊的纪念遗迹,当地群众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对扇鹊的怀念之情。

华佗

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毫县)人,生于公元2世纪初叶,死于公元208年以前。 年轻时,“游学徐

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

以外科着称。早在1700多年前,他就首创出“麻沸散”这一中药全身麻醉剂,并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

。进行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我国和全世界都是第一位。“麻沸散”的发明,对后世影响极大。在世

界麻醉学和外科手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外科医学的开山鼻祖。在内科方面,华佗巧妙地

运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如府吏倪寻、李延俱病头痛,久治

不愈。经他分别采用下法和汗法,二人头痛全消。在妇科方面他有很深的造诣,如诊断李将军妻之病

症时,华佗认为是伤于妊娠,属双胞胎,前儿产出而后儿末出,枯死宫内。其诊断之准确,令人佩服

。他还精通针灸,取穴不多,疗效卓着。华佗医德高尚,主动为人治病。一次,他路遇一“病咽塞”

患者,便立即“驻车往视”,让病人内服“蒜韭大酢”,病人服后,即吐一虫,病痛皆除。华佗医

风廉洁,许多患者康复后,前去感谢,他待如亲人,但拒绝收礼。他积极提倡开展合理的劳动和体育

锻炼,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使人健康长寿。他常教诲其弟子及其周围群众:“人体欲得劳动,但

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他在继承古代气功导

引的基础上,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创制了一套体操,名“五禽戏”,可

使头、身、腰、背、四肢等各部位及关节得到活动。这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健体操,开创了我国及世

界上医疗保健体操的先例。其弟子吴普坚持“五禽戏”锻炼,活到九十余岁仍“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其弟子樊阿操练“五禽戏”,竟“寿百余岁”。“五禽戏”影响颇深,历代依法锻炼者从不乏人

,至今仍有专门研究者。因此华佗和他的“五禽戏”在体育史上、养生学上都占有极高地位,“戏”

传八方,名震四海。 华佗不求高官厚禄,以民为重,以民为先,以医效民。他曾多次谢绝朝廷命他

做官的征召,长期坚持在民间行医,足迹遍及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深受群众的尊敬和爱

戴。晚年,他被曹操强令征召去许昌,专为朝廷官员治病。曹操患“头风”久治不愈,华佗为其行针

刺治疗,疼痛立止。曹操强留他做待医,华佗不肯,乃托故告假回家,拒绝返回朝廷,竟惨遭曹操杀

害。华佗临死之前,在狱中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书可以活人。”(此书可以治疗和治愈病人),

吏畏法不敢受,佗亦不强与,索火烧之。因此,华佗花费多年心血写成的珍贵医书,就这样一焚成灰

,未曾流传下来。

皇甫谧

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青年时代,即勤于学习,以着述为务,对经史各家均有研究,着有《

帝王企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等,表现了他在文、史方面的才

华。 在42岁至46岁时,他患风痹,肢体不遂,因而潜心钻研医学;手不释卷。魏晋朝廷曾几次请他

出仕,他坚辞不就,一心致力医学,尤以针灸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大。他汲取了《素问》、《灵枢》、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有关针灸的重要内容,总结了秦汉三国以来的针灸成就,融合了自己的临

证经验,于公元256-282年,写成了《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针灸甲乙经》或《甲乙经》,

是我国现存的最早针灸专着。全书12卷,128篇。书中叙述了人体生理、病理,重点介绍了腧穴,详

细论述了针灸操作方法,并把各种适应证按照临证需要排列出来。由于他在编纂过程中是“删其浮辞

,除其重复,论其精要”,故很切实用,易于掌握。该书影响久远,其它的着名针灸着作,都是在《

甲乙经》的基础上发挥发展而成。该书早已流传国外,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上有深远的影响

钱乙

(约公元1032一ll13年),字仲阳,山东郓州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是我国宋代着名的儿科大家。

他专攻儿科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儿科理论和临证经验。对其它各科,亦有所成就。钱乙的着作很多

,但惟有《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保存和流传下来,此书最能代表他的学术水平。在儿科方面,学有渊

源,又富有独到经验,且“其法简易精审,如指诸掌”。他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掌握得十分清楚

,提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观点,并根

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小儿的五脏辨证论治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推动了后世儿科理

论的发展。尤其对小儿惊痫发搐、慢惊、吐泻、疳症、肿胀等病症,钱乙的造诣颇深,疗效甚佳:如

宋神宗甥女患泄痢将殆,众医无策,请钱乙诊治而愈,乃授以翰林医学士。又如皇子仪国公病瘛苁,

国医未能治,再召钱乙诊治而愈,神宗又擢为太医丞。钱乙根据小儿特点,调剂制方,善用成药,书

中丸散膏方甚多,反映出儿科特色。他常常自制药品,自创新方,以组方严谨、药味少、剂量小、服

法方便、疗效显着而闻名于世。他制定的一些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异功散、各种香连丸等,至今仍

在临床广泛应用,是经得起千百年历史的考验的名方。

张仲景

(约公元150-219年),名机,南阳郡(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一说今南阳市)人,曾举孝廉,官至长沙

太守。 汉献帝年间,张氏家族在不足十年的时间,就有三分之二的人染疾而死,其中死于伤寒病者

竟占十分之七。严酷的现实,迫切需要解决伤寒病的防治问题,由此张仲景立志发愤,拜张伯祖学医

。他刻苦攻读《黄帝内经》,尤其对《素问·热论》等篇章下了极深的功夫,并且勤求古训,博采众

方。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远超其师,成为汉代成就最着、贡献最大、无人能及的大医家。后

世一致推祟其为“医圣”。张仲景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结合自己长期积累的医疗经验,写出了一部

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着-《伤寒杂病论》。

李时珍

(公元1518-1593年),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祖父为铃医,父李言

闻(号月池)也是当地名医。因当时医生的社会地位低下,李言闻不愿李时珍以医为业,而要他走科举

做官之路。李时珍14岁考中秀才,其后三次赴试均不第。23岁后便放弃科举而决心随父学医。由于他

刻苦钻研医理,用心吸取前人经验,并且善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加上对患者的高度责任心,所以仅

几年时间就声誉卓着,成为名医。30岁时,他诊断并治愈了楚王(朱英俭)儿子的“虫病”,使医名更

增,旋被楚王府聘请为“奉祠”,掌管“良医所”事务。后又被荐举到北京“太医院”任“院判”,

但由于他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任职一年后便托病辞归。李时珍在医疗实践中,发现以往的本草书

中存在着不少错误、重复或遗漏,深感关系到病家的健康和生命,决心重新编着一部新的本草专书。

他从34岁开始着手,“ 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

得处,辄着数言。”除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成就外,他还向药农、野老、樵夫、猎人、渔民等劳动群

众请教,亲身到深山旷野考察和收集各种药物标本,有的还亲自栽培、试服,以取得正确认识。经过

27年的辛勤努力,他参考了八百余种文献书籍,游遍了群山原野,以唐慎微《经史证类备要本草》为

基础,进行大量的整理、补充,并加进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经过三次大的修改,至公元1578年

他60岁时,终于编着完成一部内容丰富、论述广泛、影响深远的医药学巨着----《本草纲目》,全

书52卷。

这部珍贵的煌煌巨着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它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成果之大成。该书收载药

物一千八百余种,药图一千余幅,药方一万余首。对16世纪以前我国药物学进行了全面地总结,成为

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伪药、混同药,错误归类药等错误。它还开创

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李时珍所采用的“从贱至贵”原则,即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

基本符合进化论的观点,因而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

、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

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

、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尤其是“发明”这项

,主要是李时珍对药物观察、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新发现、新经验,这就更加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

他还批驳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解。譬如他通过科学的总结,批判了以往记载服食水银、雄黄等可以成仙

的说法,以及“草子可以变鱼”等一些反科学的见解。该书不仅对药物学作了详细论述,同时还对

人的生理病理、症状、预防以及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天文学、气象学等许多方面有着

广泛论述,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大大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书中还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有些

原书后来佚失了,但由于《本草纲目》予以摘录记载,使某些快书的资料得以保存流传下来。总之

,《本草纲目》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自1596年第一版刊行,屡经再版,泽被代代医家

,并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先后被译成日、朝、拉丁、英、法德等文版。鲁迅对该书曾高度评价为“

含有丰富的宝藏”、“实在是极可宝贵的”。1956年郭沫若对李时珍的题词中称他是“医中之圣”。

李时珍的名字及其业绩,将永载史册,与世长存。

孙思邈

(公元581-682年),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孙氏

自幼聪颖,喜好读书,勤学苦练,20岁精诸子百家学说,善言老庄,又好释典,兼通阴阳,推及医药

。隋、唐两代皇帝都召他做官,他却无心仕途,晚年从事医学着述,是文史医药全面均展、多才多艺

的杰出人物,尤以医学为最。孙思邈是因病治医,勤奋成家的。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他

的高尚医德,是大医精诚与高超医术两相结合的医德规范。他在学术界也树立了崇高的榜样,一直熏

陶着代代医家。 孙思邈把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他在其所着的《大医精诚》一书中写道:“凡大

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

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

虑吉凶,护借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夫大医之体……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

,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酝禄兼陈,看有若无。夫为医之法

,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

,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盲也。”上述的寥寥片语,已将孙思邈的高

尚医德情操,展示在人们面前。孙氏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

自己的两部着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两部书的成就在于:首先

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很深的研究,为后世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可靠的门径,尤其对广

义伤寒增加了更具体的内容。他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开后世以方

类证的先河。 《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

药齐备。一类是典籍资料,一类是民间单方验方。广泛吸收各方面之长,雅俗共赏,缓急相宜,时至

今日。很多内容仍起着指导作用,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确实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千金要方》

是对方剂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书中收集了从张仲景时代直至孙思邈的临床经验,历数百年的方剂成就

,在阅读仲景书方后,再读《千金方》,真能大开眼界,拓宽思路,特别是源流各异的方剂用药,显

示出孙思邈的博极医源和精湛医技。后人称《千金方》为方书之祖。《千金要方》在食疗、养生、

养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孙氏能寿逾百岁高龄,就是他在积极倡导这些方面的理论与其自身实践相

结合的效果。 孙思邈的辉煌成就,生前就受到了人们的崇敬。人称“药王”,“真人”,隋、唐两

代都很器重他,知名人士亦多对他以礼事之。他去世后,人们在其故居的鉴山畔,虞诚奉祀。乔世宁

序中云:“鉴山香火,于关中为盛,虽华岳吴镇弗逮焉。”孙思邈在日本也享有盛誉,尤其是日本名

医丹波康赖和小岛尚质等对他十分崇拜。

更新于:2021-03-21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