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代 名 医
扁鹊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他本姓秦,名越人,渤海郡莫(今河北省任丘)人。大约生
活于公元前5世纪。 他年轻时便跟从长桑君习医,学成后,长期在民间行医,足迹遍及当时的齐、赵
、卫、郑、秦诸国。他的医疗经验极其丰富,曾编撰过颇有价值的《扁鹊内经》9卷和《扁鹊外
经》12卷,可惜均已失传,这是祖国医学的极大损失。扁鹊精通望、闻、问、切四诊,尤以望诊和切
脉着称。医圣张仲景对其十分尊崇和赞誉。扁鹊曾望诊齐桓公的面色,认为他有病,“不治将深”
,但他不听劝告,拒绝医治,不久抱病死去。在切脉方面,扇鹊诊断赵简子就是其中一例。赵病“五
日不知人”,当时赵国大臣们十分惊慌。扁鹊切脉后云:“治血脉也”,认为并非死症。后来赵简子
果然痊愈。有有一次扁鹊路经虢国(今河南省陕县一带),听说虢太子暴死后正要准备埋葬。扁鹊了解
病情后,断定太子没有死,而是患了一种称之为“尸蹶”的病证(类似于现在的休克)。人们对扁鹊的
诊断开始时表示怀疑,经扁鹊针刺治疗后,太子很快苏醒,又经敷熨其两胁,太子便能坐起,人们惊
叹不已。以后又经过服药2O天,太子恢复健康。后世所谓的“起死回生”典故,即源于此处。可想扁
鹊若无高超的医术,岂敢承揽这桩风险之事。盛誉之下,扁鹊却从不以此炫耀声名,表现出他谦虚谨
慎的美德,足以垂范于后人。 扁鹊还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一生坚持与巫医巫神作斗争。每到
一处,他都向人们宣传科学思想,劝导人们信医匆信巫,以免枉送性命。扁鹊是一位内、外、妇、儿
各科兼长的医家,治病严肃认真,且能尊重民俗,根据各地群众的需要而行医。由于医德高尚,医术
超群,医技精湛,便遭到了当时身为秦国太医令李醯的妒忌,李醯竟然派人将扁鹊刺杀。李的罪恶行
径,一直为后世所唾骂。人民群众始终怀念扁鹊,至今河北、河南、陕西省等地,还保留着许多有关
扁鹊的纪念遗迹,当地群众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对扇鹊的怀念之情。
华佗
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毫县)人,生于公元2世纪初叶,死于公元208年以前。 年轻时,“游学徐
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
以外科着称。早在1700多年前,他就首创出“麻沸散”这一中药全身麻醉剂,并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
。进行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我国和全世界都是第一位。“麻沸散”的发明,对后世影响极大。在世
界麻醉学和外科手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外科医学的开山鼻祖。在内科方面,华佗巧妙地
运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如府吏倪寻、李延俱病头痛,久治
不愈。经他分别采用下法和汗法,二人头痛全消。在妇科方面他有很深的造诣,如诊断李将军妻之病
症时,华佗认为是伤于妊娠,属双胞胎,前儿产出而后儿末出,枯死宫内。其诊断之准确,令人佩服
。他还精通针灸,取穴不多,疗效卓着。华佗医德高尚,主动为人治病。一次,他路遇一“病咽塞”
患者,便立即“驻车往视”,让病人内服“蒜韭大酢”,病人服后,即吐一虫,病痛皆除。华佗医
风廉洁,许多患者康复后,前去感谢,他待如亲人,但拒绝收礼。他积极提倡开展合理的劳动和体育
锻炼,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使人健康长寿。他常教诲其弟子及其周围群众:“人体欲得劳动,但
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他在继承古代气功导
引的基础上,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创制了一套体操,名“五禽戏”,可
使头、身、腰、背、四肢等各部位及关节得到活动。这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健体操,开创了我国及世
界上医疗保健体操的先例。其弟子吴普坚持“五禽戏”锻炼,活到九十余岁仍“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其弟子樊阿操练“五禽戏”,竟“寿百余岁”。“五禽戏”影响颇深,历代依法锻炼者从不乏人
,至今仍有专门研究者。因此华佗和他的“五禽戏”在体育史上、养生学上都占有极高地位,“戏”
传八方,名震四海。 华佗不求高官厚禄,以民为重,以民为先,以医效民。他曾多次谢绝朝廷命他
做官的征召,长期坚持在民间行医,足迹遍及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深受群众的尊敬和爱
戴。晚年,他被曹操强令征召去许昌,专为朝廷官员治病。曹操患“头风”久治不愈,华佗为其行针
刺治疗,疼痛立止。曹操强留他做待医,华佗不肯,乃托故告假回家,拒绝返回朝廷,竟惨遭曹操杀
害。华佗临死之前,在狱中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书可以活人。”(此书可以治疗和治愈病人),
吏畏法不敢受,佗亦不强与,索火烧之。因此,华佗花费多年心血写成的珍贵医书,就这样一焚成灰
,未曾流传下来。
皇甫谧
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青年时代,即勤于学习,以着述为务,对经史各家均有研究,着有《
帝王企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等,表现了他在文、史方面的才
华。 在42岁至46岁时,他患风痹,肢体不遂,因而潜心钻研医学;手不释卷。魏晋朝廷曾几次请他
出仕,他坚辞不就,一心致力医学,尤以针灸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大。他汲取了《素问》、《灵枢》、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有关针灸的重要内容,总结了秦汉三国以来的针灸成就,融合了自己的临
证经验,于公元256-282年,写成了《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针灸甲乙经》或《甲乙经》,
是我国现存的最早针灸专着。全书12卷,128篇。书中叙述了人体生理、病理,重点介绍了腧穴,详
细论述了针灸操作方法,并把各种适应证按照临证需要排列出来。由于他在编纂过程中是“删其浮辞
,除其重复,论其精要”,故很切实用,易于掌握。该书影响久远,其它的着名针灸着作,都是在《
甲乙经》的基础上发挥发展而成。该书早已流传国外,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上有深远的影响
。
钱乙
(约公元1032一ll13年),字仲阳,山东郓州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是我国宋代着名的儿科大家。
他专攻儿科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儿科理论和临证经验。对其它各科,亦有所成就。钱乙的着作很多
,但惟有《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保存和流传下来,此书最能代表他的学术水平。在儿科方面,学有渊
源,又富有独到经验,且“其法简易精审,如指诸掌”。他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掌握得十分清楚
,提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观点,并根
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小儿的五脏辨证论治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推动了后世儿科理
论的发展。尤其对小儿惊痫发搐、慢惊、吐泻、疳症、肿胀等病症,钱乙的造诣颇深,疗效甚佳:如
宋神宗甥女患泄痢将殆,众医无策,请钱乙诊治而愈,乃授以翰林医学士。又如皇子仪国公病瘛苁,
国医未能治,再召钱乙诊治而愈,神宗又擢为太医丞。钱乙根据小儿特点,调剂制方,善用成药,书
中丸散膏方甚多,反映出儿科特色。他常常自制药品,自创新方,以组方严谨、药味少、剂量小、服
法方便、疗效显着而闻名于世。他制定的一些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异功散、各种香连丸等,至今仍
在临床广泛应用,是经得起千百年历史的考验的名方。
张仲景
(约公元150-219年),名机,南阳郡(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一说今南阳市)人,曾举孝廉,官至长沙
太守。 汉献帝年间,张氏家族在不足十年的时间,就有三分之二的人染疾而死,其中死于伤寒病者
竟占十分之七。严酷的现实,迫切需要解决伤寒病的防治问题,由此张仲景立志发愤,拜张伯祖学医
。他刻苦攻读《黄帝内经》,尤其对《素问·热论》等篇章下了极深的功夫,并且勤求古训,博采众
方。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远超其师,成为汉代成就最着、贡献最大、无人能及的大医家。后
世一致推祟其为“医圣”。张仲景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结合自己长期积累的医疗经验,写出了一部
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着-《伤寒杂病论》。
李时珍
(公元1518-1593年),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祖父为铃医,父李言
闻(号月池)也是当地名医。因当时医生的社会地位低下,李言闻不愿李时珍以医为业,而要他走科举
做官之路。李时珍14岁考中秀才,其后三次赴试均不第。23岁后便放弃科举而决心随父学医。由于他
刻苦钻研医理,用心吸取前人经验,并且善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加上对患者的高度责任心,所以仅
几年时间就声誉卓着,成为名医。30岁时,他诊断并治愈了楚王(朱英俭)儿子的“虫病”,使医名更
增,旋被楚王府聘请为“奉祠”,掌管“良医所”事务。后又被荐举到北京“太医院”任“院判”,
但由于他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任职一年后便托病辞归。李时珍在医疗实践中,发现以往的本草书
中存在着不少错误、重复或遗漏,深感关系到病家的健康和生命,决心重新编着一部新的本草专书。
他从34岁开始着手,“ 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
得处,辄着数言。”除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成就外,他还向药农、野老、樵夫、猎人、渔民等劳动群
众请教,亲身到深山旷野考察和收集各种药物标本,有的还亲自栽培、试服,以取得正确认识。经过
27年的辛勤努力,他参考了八百余种文献书籍,游遍了群山原野,以唐慎微《经史证类备要本草》为
基础,进行大量的整理、补充,并加进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经过三次大的修改,至公元1578年
他60岁时,终于编着完成一部内容丰富、论述广泛、影响深远的医药学巨着----《本草纲目》,全
书52卷。
这部珍贵的煌煌巨着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它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成果之大成。该书收载药
物一千八百余种,药图一千余幅,药方一万余首。对16世纪以前我国药物学进行了全面地总结,成为
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伪药、混同药,错误归类药等错误。它还开创
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李时珍所采用的“从贱至贵”原则,即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
基本符合进化论的观点,因而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
、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
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
、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尤其是“发明”这项
,主要是李时珍对药物观察、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新发现、新经验,这就更加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
他还批驳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解。譬如他通过科学的总结,批判了以往记载服食水银、雄黄等可以成仙
的说法,以及“草子可以变鱼”等一些反科学的见解。该书不仅对药物学作了详细论述,同时还对
人的生理病理、症状、预防以及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天文学、气象学等许多方面有着
广泛论述,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大大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书中还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有些
原书后来佚失了,但由于《本草纲目》予以摘录记载,使某些快书的资料得以保存流传下来。总之
,《本草纲目》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自1596年第一版刊行,屡经再版,泽被代代医家
,并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先后被译成日、朝、拉丁、英、法德等文版。鲁迅对该书曾高度评价为“
含有丰富的宝藏”、“实在是极可宝贵的”。1956年郭沫若对李时珍的题词中称他是“医中之圣”。
李时珍的名字及其业绩,将永载史册,与世长存。
孙思邈
(公元581-682年),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孙氏
自幼聪颖,喜好读书,勤学苦练,20岁精诸子百家学说,善言老庄,又好释典,兼通阴阳,推及医药
。隋、唐两代皇帝都召他做官,他却无心仕途,晚年从事医学着述,是文史医药全面均展、多才多艺
的杰出人物,尤以医学为最。孙思邈是因病治医,勤奋成家的。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他
的高尚医德,是大医精诚与高超医术两相结合的医德规范。他在学术界也树立了崇高的榜样,一直熏
陶着代代医家。 孙思邈把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他在其所着的《大医精诚》一书中写道:“凡大
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
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
虑吉凶,护借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夫大医之体……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
,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酝禄兼陈,看有若无。夫为医之法
,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
,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盲也。”上述的寥寥片语,已将孙思邈的高
尚医德情操,展示在人们面前。孙氏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
自己的两部着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两部书的成就在于:首先
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很深的研究,为后世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可靠的门径,尤其对广
义伤寒增加了更具体的内容。他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开后世以方
类证的先河。 《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
药齐备。一类是典籍资料,一类是民间单方验方。广泛吸收各方面之长,雅俗共赏,缓急相宜,时至
今日。很多内容仍起着指导作用,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确实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千金要方》
是对方剂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书中收集了从张仲景时代直至孙思邈的临床经验,历数百年的方剂成就
,在阅读仲景书方后,再读《千金方》,真能大开眼界,拓宽思路,特别是源流各异的方剂用药,显
示出孙思邈的博极医源和精湛医技。后人称《千金方》为方书之祖。《千金要方》在食疗、养生、
养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孙氏能寿逾百岁高龄,就是他在积极倡导这些方面的理论与其自身实践相
结合的效果。 孙思邈的辉煌成就,生前就受到了人们的崇敬。人称“药王”,“真人”,隋、唐两
代都很器重他,知名人士亦多对他以礼事之。他去世后,人们在其故居的鉴山畔,虞诚奉祀。乔世宁
序中云:“鉴山香火,于关中为盛,虽华岳吴镇弗逮焉。”孙思邈在日本也享有盛誉,尤其是日本名
医丹波康赖和小岛尚质等对他十分崇拜。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中印学会、国联同志会、国民外交协会,在中央图书馆欢迎新近返国之文化教育访印团顾一樵、吴俊升、吴文藻,沈宗濂氏,朱骝先氏主席。邀顾、吴、沈四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联合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特在今日推出《香道芳器古代香器专题展》,以百余件香器展品(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中国、香道、香
香道资讯时间:2024-10-26
我们讲过香文化的起源,发展,成长,繁荣,兴盛,也知道香文化随着朝代更替,以及战乱的洗礼,曾一度沉息,但未曾断绝,在盛世时期又将以全新的面貌现世。物极必反,盛极必
香道历史时间:2024-10-23
中华汉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里,不断吸收外来民族的营养,不断地在融会中壮大自己。历史证明,吸收外来文化最多、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佛教文化了。佛教文化的输入,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18
大家知道古代婚姻择吉日法吗?在古代,婚姻这样的头等大事都是由父母做主,俗话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作出的决定,子女往往只有听从的份。而到了现在,我国的经济不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2
择吉日结婚的由来在中国流传已久,在古代,男女成婚之前,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这个程序步骤称为六礼,在六礼中占有比较重要地位的步骤就是纳吉和请期,这就和结婚择吉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9
古代皇帝多信佛,所以是谁将佛教引入中原? 禅 那中国古代有很多皇帝崇信佛教,那么佛教最先由哪个皇帝引入中原的呢?他就是刘秀第四子刘庄,刘庄少年聪慧,几岁就可以作诗
图说故事时间:2023-10-01
序《金刚经》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名《般若三百颂》,与玄奘大师所译《大般若经》第577卷同一梵本。自古持诵者灵验极多,现代人工作繁忙,无暇广泛阅读,为此精
念佛感应时间:2023-09-26
索达吉堪布:古代的大修行人是如何做到安忍不动的?问:古代的大修行人是如何做到安忍不动的? 索达吉堪布: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在《信心铭》中说:“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修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5
毛宝以放龟免溺晋朝毛宝尚未成名时,有一次在途中遇见渔夫?带一只大白龟出售,毛宝心生怜悯,将它买来,放生江中。后来毛宝当大将军,镇守邾城。敌将石季龙率兵数万,大肆
戒杀放生时间:2023-08-04
大树仙人护栖怀鸟古时有一仙人,在深山修道,时常静坐在一棵大树下。屏除杂念,修习禅定。是时,正值冬天,气候非常寒冷,时近黄昏,有一只饥寒小鸟飞来,就栖息在仙人怀中
戒杀放生时间:2023-08-04
母鹿断肠许真君就是晋朝许逊,字敬之,汝南人。(今河南省汝南县)家住南昌,少年时代,喜武功,善射箭,爱好打猎。有一天到野外,射中一只小鹿,鹿母痛怜爱子,奋不顾身,冲
戒杀放生时间:2023-07-27
舍巨鳖厨婢愈疾程氏夫妇平素喜吃鳖肉。有一次偶然买回一只大鳖,吩咐厨婢宰割烹煮,当时夫妇有事暂时外出。厨婢心想:“由我亲手宰杀的鳖命,已经不可计数。今日我决定要释
戒杀放生时间:2023-07-27
蜈蚣听经明朝穆宗隆庆四年,莲池大师行脚止宿一寺,见人擒捉数条蜈蚣,用竹弓系住头尾,大师怜悯买来放生,但多数已经半死了,只有一条全活,急速逃生而去。后来有一夜,大
戒杀放生时间:2023-07-26
黄守愚:古代中国人过中国文化的“圣诞节”西历2006年以来,我就开始倡导建构新中国文化话语,恢复中国文化自信,提出了一系列主张,比如有人提出将“春节”改称“元旦”,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4
神雀还救 赵履干永乐九年,北京饥,下诏赈恤。乡民赵履干,家八口,饿几死。履干患背疽,不能往受赈,忽有十余人提米至,云:皇恩发赈,我辈闻君有病,特代领送至。又贻药
戒杀放生时间:2023-07-12
齿木(杨枝)齿木又名杨枝。它是原始佛教时期,出家人用以刷牙和刮舌的木片。它也是大乘比丘们所应该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唐代义净大师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说:每日旦朝,
佛教法器时间:2023-07-04
在古代禅林中有形式多样的斋供礼仪。这些斋供有供养诸佛菩萨和祖师大德,以表达恭敬供养的;也有祭奠亡僧,寄托哀思之情的;还有布施孤魂野鬼,以使众生离苦得乐的。这些斋
入门须知时间:2023-06-19
《缁门崇行录》这一部书专门记载古时候修行人品德的风范。他们那种修持和涵养工夫,读后真令人感动,而有高山仰止的感叹。例如:(一)朴实方面1、永嘉禅师不吃锄头种的菜
其他文章时间:2021-09-18
中国古代著名文人中,有许多人对佛教有深厚的情缘,还有部分文人成为虔诚的佛教徒。他们不仅自己诵经修持,而且还写出大量诗文来宣扬佛教真理劝人起信。其中的许多文人写的
其他文章时间:2021-09-04
古代的禅师在教化弟子时,当弟子产生妄想,失去正念的时候,禅师常常以不着边际的禅语,或者反问,抑或是棒喝等方式来斩断学徒的妄念,使他们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绝境下
觉醒法师时间:2021-03-30
尊师重道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论及到尊师重道的问题。如佛陀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谈到净业三福时说,为佛弟子当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其他文章时间:2021-03-23
广恩禅师:闭门绝食,念诵大悲咒。时值隆冬酷寒,霍氏的儿子在榛莽中获得二枚桃子,鲜洁可爱,献给法师吃下。从此,他诵咒更灵验,以至鸡啄香而燃,牛受戒而驯化,甘泉能从
其他文章时间:2021-03-21
《列子说符篇》记载赵国邯郸城民众在正月初一贡献斑鸠给赵简子,赵简子每每都会厚赏民众后,将斑鸠放生,以显示诸侯有好生之德。西汉时期在正月初一有放生鸟的习俗,传说这
其他文章时间:2021-01-30
古代高僧的德行典范《缁门崇行录》这一部书专门记载古时候修行人品德的风范。他们那种修持和涵养工夫,读后真令人感动,而有高山仰止的感叹。例如:(一)朴实方面1、永嘉禅
佛教故事时间:2014-02-14
翻开中国历代的高僧传记,我们会发现这些高僧都具有常人难以做到的德行。他们中有的以淡泊名利被人称颂;有的是惜福节俭受人爱戴;有的以严持戒律为人师表。他们之所以能成
佛学入门时间:2014-07-26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便与中华文化相互交融,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佛教融入中华文化的历史过程,离不开对其传播方式的反思。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迄今尚不明确
新闻资讯时间:2014-09-17
佛教传播略图(图片来源:资料图片)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便与中华文化相互交融,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佛教融入中华文化的历史过程,离不开对其传播方式的反思。佛教最
新闻资讯时间:2014-09-18
话说爱吃晚饭,是我们人类发生疾病的一个原因;也是许多疾病久治不愈的一个原因。许多人认为,晚间饿了就要吃东西;其实不然;晚间饿了不吃东西,才是正常的。1418年,明朝
其他文章时间:2014-11-28
道人重轻古所称道人,以世所重者彼轻之,世所轻者彼重之故也。世所重者何?富贵也;世所轻者何?身心也。今与世同其重轻,是得为道人乎哉?【译文】古时人们所称的道人是:
佛教故事时间:2014-12-09
过去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我们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就是一样的。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定为十六两为一斤呢?是
佛教故事时间:2015-01-17
如果对生命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佛法有了真实的了解,能勘破死亡的阴霾,穿越时空的限隔,对生死都能坦然面对,无所畏惧害怕的话,那么,死亡自然会成为一件美好的事。像汾阳
佛教故事时间:2015-05-13
编者按:一般人将出家说成“遁入空门”,又认为出家人悟入空性,不执著于物欲,应该“空无一物”才对。但事实又如何?出家人身边真的空无一物吗?其实不然,佛教经典规定,
佛学入门时间:2015-08-26
很多影视剧里都有这么一个桥段,古人犯了法或杀了人,就逃去出家当和尚避世逃脱法律的处罚,这种做法在古代真的有效吗?从流程上看,古代出家真有这么容易吗?和尚你想当就
佛学入门时间:2015-12-06
核心提示:中国古代法律之罪与佛教戒律判罪的关系颇为深刻,两者从多方面产生相互影响。比如,古代刑法原心定罪的观念,与以心态为判罪标准的佛教戒律判罪有着相似的理念。
新闻资讯时间:2015-12-12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自襁褓至幼年之时,其衣食住行皆依赖于母亲者多矣。故凡为人母者,应善加体察子女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好习惯令其长养之、保持之,坏习惯令其彻底
佛教故事时间:2015-12-24
问:古代的大修行人是如何做到安忍不动的?索达吉堪布: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在《信心铭》中说:“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修行人如能安住于平直的心性中,则一切业境泯然自尽,
藏传法师时间:2015-12-31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自襁褓至幼年之时,其衣食住行皆依赖于母亲者多矣。故凡为人母者,应善加体察子女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好习惯令其长养之、保持之,坏习惯令其彻底
佛教故事时间:2016-01-18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
佛教故事时间:2016-04-05
古代养生医论精华:《养生保命录》论好色之害(总)1.色淫之别远色编云:色,正色;妻妾谓之色;非妻妾谓之淫。妻妾之奉,虽非邪淫,亦宜能远,方始有节。节者,如竹木之节
其他文章时间:2016-04-05
前排左起:池丽梅教授、定源法师、圣凯法师、落合俊典教授、定明法师、法雨法师、能仁法师文:德光2016年9月17日,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校长落合俊典教授携日本鹤见大
新闻资讯时间:2016-09-18
2016年9月17日,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校长落合俊典教授携日本鹤见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池丽梅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定源法师等一行五人访问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受到北
新闻资讯时间:2016-09-19
《缁门崇行录》这一部书专门记载古时候修行人品德的风范。他们那种修持和涵养工夫,读后真令人感动,而有高山仰止的感叹。例如:(一)朴实方面1、永嘉禅师不吃锄头种的菜
佛教故事时间:2016-09-21
南无精进军佛【经典原文】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佛遗教经》【经文解释】睡觉
汉传法师时间:2016-10-12
虚云禅师(资料图)各位大概会觉得奇怪,死亡也能算是一件美好的事吗?其实仔细想想,如果对生命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佛法有了真实的了解,能勘破死亡的阴霾,穿越时空的限隔,
其他文章时间:2017-01-02
中国古代佛教典籍中记载的外星人(资料图)中国最早的疑似外星人形象出现在七千多年前的贺兰山岩画中。画上的人头戴圆形头盔,外穿密封宇航服。而在另一幅岩画上,画面左上方
佛学入门时间:2017-01-30
佛门里怎么过端午节?光阴似箭,眨眼又到端午节了。“端午”这个词,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而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节。我国传统文化中,
汉传法师时间:2017-05-28
求法 (资料图)公元399年,是玄奘大师西行前两百余年,法显大师就以65岁高龄,历时15年,穿过雪山,越过沙漠,渡过惊涛骇浪的大海……其实在东晋时代,参加西行求法的人虽然
汉传法师时间:2017-06-29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夜里跑到桥屋里躲雨,恰好碰到军卒押送犯人经过,这人听见枷锁的声响,心里特别害怕,畏缩在角落
汉传法师时间:2018-01-23
《列子·说符篇》记载赵国邯郸城民众在正月初一贡献斑鸠给赵简子,赵简子每每都会厚赏民众后,将斑鸠放生,以显示诸侯有好生之德。西汉时期在正月初一有放生鸟的习俗,传说
佛教故事时间: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