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广钦老和尚访问记

其他文章 2021-03-18

觉者风范:广钦老和尚访问记

章克范 着

◎名山禅窟礼谒高僧

又一次礼谒了素所崇仰的清净僧-台北县土城乡清源山上承天禅寺中的广钦老和尚。

这位高龄的老僧,曾以禅定功夫,不食烟火,只吃水果,故有“果子和尚”之雅号。如今,为了接引远来的香客、游客、洋客和满怀狐疑、意存问难的闲客,方便开示之余,也会偶而啜上几口薄薄的麦片汤。他的精神好极,眸子清明,听觉聪颖,步履安详,气韵生动,比往昔任何一次所见都好。他说已经三年未下山,但也不准备讲经。

安坐在地藏殿中不求闻达的广钦长老,他的盛名,却默默地正在韩国、美国、欧洲迅速传布,也在国内年轻的学子群中传布,因为他告诉他们:“佛法并未衰微,人心确在衰微。”

向来不问俗事只谈修持的高僧,这次却意外地以非常亲切的笑容来欢迎我们,并破例地与我们大谈僧事,使我们受宠若惊,猛然想起,这不是他一生行持的写照吗?对!这真是他吐属千凡寓意深切的箴言!

◎山花含笑鸟语迎人

三月九日清早,天色灰蒙蒙的,虽无雨意,也不见得会放晴歉稣购男瞧谌眨鞠朐诩移惚貌瑁列┓鹁鋈患瞧鹫ν碓肴谓倘笱У亩≌厍烤邮坑性迹ネ脸浅刑祆抡袄窆闱绽虾蜕校齑掖矣霉绲悖虺嫡揪径ァ?

到了公路西站,黑压压一片人潮,去登山的、郊游的、赏花的、钓鱼的,挤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在人丛中找到他,竟是西装毕挺,披挂齐全,如赴盛宴模样,原来他是初度晋谒,坚持一定恭敬诚信,不但事先沐浴,换着新装,也不杂饮食,拒进早点,使我惭愧不如。登上公车,居然那么凑巧,不但天气回暖,太阳也张着笑容,从厚厚的云层里钻出来了。

车到土城,徒步登山,山道幽静,鸟语迎人,花吐清香,树发新绿,使人俗虑顿消。到了半山亭,每隔数十公尺,路旁就有一块信众捐建的石碑,碑上刻着佛、菩萨的圣号,朝山的男女,已络绎于途,各怀虔诫,徐步向前,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参礼古刹的境况,颇有几分相似,所不同的只是此山开辟未久,少了几棵合围的古松,松涛清响无从领受罢了!

进入禅寺,山花含笑,林木苍翠,高僧住处,毕竟又有一番风光。先在大雄宝殿礼过佛,笔直向地藏殿行去,安坐在门口的老和尚,老远就向我们招呼,慈祥亲切,如迎远归游子,其发自内心的愉悦,为历来所仅见。

◎古佛风范不可忘记

他把我们让进殿左的沙发椅上坐定,愉快地为我们说开示,从山居的近况说到弘法利生的规范,整整为我们说了一个小时。

他说:“近年来经常有韩国、美国以及欧洲的学人或僧侣上山来参究佛法,他们既怀着诚心,也怀着疑心,经过简单的说明,莫不皆大欢喜,轻松愉快地回去。还有国内年轻的大、中学生们、老师们,信佛的虔诚,见解的深刻,也令人欢喜,这都是值得欣慰的事。他们无论用语言或文字,直接或间接去宣扬佛法,对社会都会发生良好的影响。”

叙过家常,话锋一转,他就对现在的僧团有了感触。他说:“社会环境在变,僧团的环境也在变。从前我们在丛林里的作法和现在的出家人的作法就大有差别。从前的出家人比较重视佛法,成天在行、住、坐、卧中办道,现在为环境所迫而出家的人多,因此,为自己的利益而奔忙的人也多,真正为佛法弘布而尽心的人就少了。”

接着,他就说明理由。他说:“佛法是出世间法,与世法毕竟有别,过去佛的风范犹在,我们不可忘记。遗憾的是现在的出家众不自觉地将政治也带到佛法中来,以观光、出售佛的雕像、塑像、画像来弘扬佛法,这样向工商业社会看齐的做法,就戒律来说是有抵触的,就是“不如法”。

◎戒律主要戒自己

于是,他以丛林规矩来作证,加强他的论点。他说:“丛林规矩.不论你是学禅、学净,还是学天台、学法相,都讲老实修行。现在大家多为生活忙,修行只是应应景而已。难道会看经、会穿袈裟就成了僧宝了。也有人拿起笔来能够写写,也归不到佛法这一边去,说起来也是遗憾!”他又感隈地指出:“从前的丛林,以救济灾荒与施舍穷困来与社会结缘,消灭苦难;今天台湾各道场的做法恰恰相反,大家尽在比赛谁个的斋饭做得好,以拉拢社会上有钱和有地位的人,这样成天在声色货利里打转,与佛法的距离就远了!”

谈到僧众与居士之间的关系,老和尚谦称僧团做得太少,没有产生领导作用。他举了两个例:第一个说法师们没有切实地去和居士们说明佛教的佛、菩萨与道教的神只有什么不同,到了今天,无论在城市或乡村,土地公、城隍爷、文昌帝君、关公、妈祖、赵公明、吕纯阳等,与佛菩萨供在一起的寺庙还多的是,实在不应该。其次说到戒律,出家人也多未深究。他说:“戒律主要在戒自已,不是光教人做,自己不做。”

◎佛法未衰兴衰由心

讲到这里,他才郑重地将国内外许多人问过他的这个重大问题的答案说出来:“佛法并未衰微,人心确在衰微!”他接着说明:“因为人心衰,所以社会风气乱,道德水准堕落,佛法自然不兴了。无世间法就无佛法,要佛法兴盛,就应该在人心上做工夫。”于是,他庄重地念出三句人人皆知的老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但是这三句话从他口中说出来,就有千钧之力,震得我们在座人的耳膜都嗡嗡作响!

接着,他为这三句话打个浅近的譬喻来作解释。他说:“现在的读书人,作兴到国外去留学,特别是到美国和欧洲去。这些西方国家,就是不重视伦理道德,只讲求科学技术,尽管技术学好了,还是皮毛,做人的道理没有学,纵然一个个都得了博士学位回来,于国家、于社会,严格说起来,并无多大用处!”

◎梦在六道不出娑婆

老和尚甚至将世界的祸乱与纷扰,也归咎到西方人的无知上去。他说:“他们[指西方人]以物质文明点缀了花花世界,却又以不能明礼尚义而使世界发生***,引生灾难!”因此,他说;“西方人不容易了解‘人身难得’这句话的道理,自然对‘众生[水陆四生胎卵湿化,九类蠢动,一切含灵]皆有佛性’更无从体会了。“我们的身体会坏,佛性却不会坏;众生虽有佛性,却天天在做梦,连吃三餐还是在做梦。梦在六道轮回,不出娑婆。要出娑婆,就须有缘得闻佛法,并照着它的道理去做。”

他说:“社会并不是照佛法组织起来的,但是娑婆世界向往佛法。因此,献身佛法的出家人,不可自己被社会染污,应该以自己的行愿去净化社会。出家人是为舍名利而出家,现在竟也有人在为名利而明争暗斗,真有失出家人的本分了!不从苦入道,不忍辱精进,竟跟社会上的人一样去搞派系,试问:这样怎么成得了人天师表?”

◎ 由苦入道行愿相继

一阵感叹的话说过,他又把话题转到过去佛、菩萨的修持上来。他说:“过去的佛、菩萨都是苦修的,有的修几生,有的修几多劫,生活淡泊,不妄造作,所以能开悟,了生死。现在的人多不想吃苦,也不相信佛、菩萨为佛法而舍命的道理,因此入道很难!”他说:“过去的佛、菩萨,各各愿力不同,如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药师佛有十二大愿…修行人应该效法佛、菩萨,每人至少发一个愿,永持勿失,直到成佛而后已。

上山的信众与游客越来越多,有的憩在殿内,有的站在殿外,老和尚看他们一双双带有祈求的眼光,知道还有许多问题待理,才以坚定的语气作结论:“佛法未衰,而是人衰!”接着,以鼓舞和嘉许的神情告诉大家:“在家居士近年来在护法上的成就颇能尽力,但是,还要精进,不可满足。只要真心学佛,不问在家出家,都可成佛。”

◎ 丛林修持不在言说

广钦老和尚的谈话,如江河倾泻,开口以后,就插不上嘴,只有道一师的口译,不断传述。真奇怪,往常听开示,多半靠译人,这回忽然耳根灵光起来,几乎可弄到七成左右,句口发自肺腑,切中时弊,令人感激莫名。但是他到底未曾谈到宗门的修法,而这正是年青学佛人所想知道的,于是我以恭敬恳切之心,请他说一说“时下修禅,是否禅、净双修最为逗机?”

他说:“禅非关色相,非关话头,(参话头是参佛)不在讲话,不在弄神,只求入定,能定就有禅。近百年来,学禅人多从念佛打基础,这确是一条路,但并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因此我不劝大家也走这一条路。”

礼谢出来,到斋堂用过午膳,就与丁兄折往后山的日月洞去。这是当年广钦老和尚的住处,现在传良法师在那儿安单。修持平实,接众谦和,是一个难得的龙象。回程路上,想起寺内清淡的斋供,大众安和的行止,高僧悠然的慈颜,山野宁静的幽风;谁说我们国内没有禅呢?

◎无处不自在的水果法师

四月九日下午一时,一行人又从台北出发,约经个把钟头,车行到土城乡,转爬弯曲的山路,汽车一档的吼声,声嘶力竭得今人听了真想下来步行。一个大弯后眼前一亮,承天寺已遥遥在望,大家开始指指点点,谈论着自己来过此地的历史。到了寺前,只见一大片新垦的黄泥地,原来是承天寺正重建中,在山边上临时搭的铁皮屋里,供奉着三尊佛,二条长凳,几张藤椅,布置简单而清爽。

屋里大藤椅上,一位老法师双手合抱,意态安详地生在那里,看到我们进来,面露微笑,点了点头,令人颇觉亲切.他就是人人称道的水果师…广钦老法师,大家到佛前礼座后,他要大家自已找椅子坐下。蓝老师首先说道:“我们是佛光山中国佛教研究院研究部的学生,今天特来参访,请师父给我们开示。”

“我觉得一个新出家的人,应修一段苦行,也就是要粗衣淡饭、勤劳作务,不管是拣柴火、挑水、种菜、煮饭等,你都要做,多做苦工,智慧就易开。一个初入门的人,要把心安住,最好的办法是一心念阿弥陀佛。”

老法师指着他的弟子并且说:“我平时教他们也是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

依严法师问道:“请问法师,修苦行是指做什么事情,才算修苦行呢?”

老法师答道:“一切都不计较,日常生活中不起分别心,就是修苦行。”大家觉得老法师答得很特别。

慧根师接着问:“请问老法师,对研究教理有何看法?”

老法师答道:“没有什么看法,我觉得很自然,你们以研究教理弘法,我以修行弘法,一样嘛!”

从智法师问:“请问老法师,你过去修行、闭关,遇到不顺利的时候,你如何对付?”

老法师答道:“要有信心,在自心深处要有一依止。”

又问:“闭关时,在吃的方面,是否要愈吃愈少呢?”

老法师答道:“不是的,要顺其自然,也就是要正常。要无所挂碍,要无我,才是闭关,如有‘我’、‘吃多少’的观念,那就不是修行,而是执着了。”

又问:“我闭关时,有时是不想吃,所以不吃。”

老法师答道:“故意不吃,火气会上升,不能修行,不想吃的念头起来了,那还是执着,不想吃,是有一个你不想吃。”

又问:“有时不吃,反而觉得很轻松安适?”

老法师答道:“那只能轻松几天,是暂时的现象。因为我们还未到一心不乱、一念不起的境界,所以,执意不吃,身体会虚弱下来。”一连串的问答,大家都在回想刚刚讲过的话,忽然慧智师开腔。

问:“听说老法师是吃水果度日,…”话未说完法师就答说:“现在没有吃水果,在民国卅六年[时法师五十五岁],我从大陆来到台湾,在山中修行,就从五十五岁开始到八十四岁,这中间都是吃水果,现在是方便,吃素食。”

又问:“请问法师为何会动念头要吃水果呢?”

答:“因为在山上没有东西吃,当然只有吃水果。”大家听了哄堂大笑,他的答话,完全出乎意料,“我不是故意要去吃水果,有时没有水果,喝水也是过了一天。”

从智法师问:“听说老法师当初是在山上迷路途,找不到东西吃,才吃水果 的?”

答:“对的,山上没东西吃,又没有天人来供养,只好找野果子来充饥。”

慧净师问:“光吃水果,身体能否支持得住了?”

答:“支持不住也要撑,有水果吃就不错了,那里还想得到支持得住或支持不住。”老法师做了一个表情引得大家又是哄然大笑。

蓝老师问:“您是否还每天坐禅?”

答:“我方便,现在每一项都有喔!包括吃饱睡觉,睡好了在竹椅上坐坐,想睡就睡、想吃就吃,无处不自在!”法师让人觉得风趣、亲切!

慧嵩师问:“打坐要从何学起?”

答:“从观自在学起。”又是一个特别的答覆。

又问:“您是否走禅宗路子?”

答:“不是,我偏净土,念南无阿弥陀佛。”

慧明师问:“请问老法师,念佛有何窍门?”

答:“无有一窍,但看己心。有的人不会念佛,要寿命长,求寿命长有何用?只是多一些时间去造业。会念佛的人,心与佛同,多一年寿命,就多一年的无量寿佛。”

慧根师问:“弘扬佛法,在现在这个时代,应以何种方式较为中肯?”

答:“唉!刚刚讲过了,你们是以读书弘法,我是以念佛弘法,都需要。”

从智法师问:“听说这里要重建大殿?”

答:“信徒们发心要建,就给他们建,我没有挂碍,我不会高兴,也不会嫌烦。”沈默了一会儿。

有人问:“开始打坐时,妄念很多,如何对治?”

答;“妄念多,就是业障。去妄念,念佛较易。另外俗缘要少,也很重要。”

蓝老师问:“有一种人信外道,但做人很好,请问他将来会到那一界?”

答:“这是你们的分别心,我的看法是看每一个人都一样,每一种宗教都有它某种程度的好处,都对社会有某种程度的利益。这不是你好、我不好的问题,而是层次上的问题。”

接着老法师反问:“度众生如何度?”这突来的一问,大家在心中来不及想好答案。他乃自代答;“这个‘度众生’真不容易,我们把慈悲心发出去,他要肯接受,才会受我们度,他不接受,就无法度,所以一切要自自然然的,要他看到我们欢喜。度众生要随缘而化、慈悲为怀,度众生是顺其自然的,所以这个‘缘’就很重要了。”

慧智师问:“请问老法师对了生死的看法?”

答:“了生死?喔!那谈何容易!不过,了生死有比较容易的办法,就是念佛啊,但不要以为念佛容易!一念疏忽,就会想睡的。”

有人问:“如念佛念到想睡时,怎么办?”

答:“想睡就睡呀!”

蔡月秀问:“有的人念佛要了生死,但有的菩萨要乘愿再来,您对这二种人 的看法有何不同?”

答:“我的想法是,各人的愿力不同。我请问:你们读书是否有一样的愿呢?”老法师很灵巧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蓝老师问:“修行到某种程度以后,对于往生西方是否能够自己知道?”

答:“只有到临死时才知。人人都可成佛,只是业感不同,故有早晚不同,人身难得,要努力修行。地狱、畜生,都是自己要去的,成佛作祖也是自己作的。要成佛,一定要经过人这一大劫,要把握机会,好好修行。”

依广师问:“念佛号是不也是执着?”

答:“执持名号不是执着,因执持佛号,可得正念。如有一点散心或名利之心,那就是执着。”

又问:“一直要念佛,一直要念,是不是执着?”

答:“这也不是执着,是精进。”

慧明师问:“有人说,念佛会着魔,请问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你有此念头,才会着魔,你心不专,才会着魔。”

常殷法师问:“念佛如有散乱心,怎么办?”

答:“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念,把全付精神投掷到六个字里去,就对了。”

依恒法师问:“如转生时,生在一个基督教的家里,那不是就不念佛了?”

答:“不会的,时候到了,他的愿力会促使他念佛。有愿力的种子,即可促使他念佛。”

蔡月秀同学问:“有人很有修行,但临终时,还要遭病或意外,您对这个问题有何看法,是否为定业难转?”

答:“可以说是‘定业难转’,也可以看作是‘乘愿还业’。”“有人会说,他那么有修行,难道不能以修行之力克服业力吗?”“我可以说,就是有修行,才会遇此苦难挫折,这正是他修行的功德,使事情在这一次就解决了。”

◎老法师强调要一心念佛。

宏意法师问:“在阿弥陀经上,有‘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之句 ,为何您说只“专心持佛号即可呢?”

答:“只要‘具足信心’,那福德因缘就一切具足了,现在的问题是你的信心,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心了。是相信的信心?是每日三、五万声佛号的信心?是将全付生命投注下去的信心?是一心不乱、一念不起的信心?.......你自己具备了那种信心?你自己应该知道,是否福德因缘具足了?”离开了承天寺,大家都有一个感觉,老法师和一般传说的有点不太一样。从他风趣的谈吐、无碍的辩才上,可以见到一位高僧的风范,不但增长了我们的见识,更激励了我们的信心。

★注:带业往生的问题,净空法师说:无量寿经中的三辈九品就是带业往生的最好证据。往生的品位是有三辈九品。不必再怀疑。

广钦老和尚的‘念佛三昧’

九年前,朱博士有个美国好莱坞的朋友金博士[Doctor King],到台湾来请教南老师有关佛法方面的问题。这位金博士年纪轻轻,卅来岁,基督教家庭出身,学的是音乐,对佛法特别有兴趣,铃木大拙等各家的禅学着作、大般若经。及若干小乘英译佛典都曾涉猎,并有在锡兰斯里兰卡某处习定一年多的经验,是一个受现代高等教育的西方佛教青年。

他在台期间也随众听南老师讲课,由朱博士当场传译,由于语言的隔阂,对于所讲内容的吸收颇感吃力。后来他要求朱博士有空带他去参访台湾地区的有道之士,朱博士当时很忙,抽不了身,便找上了我,要我带着这位到处寻师访道的老外,到外面去走走玩玩。我说我也不晓得那个是有道之士,帮不上忙啊!后来经不了再三的请托,推辞不掉,只好勉强应命。

我说,那看谁呢?朱博士说随便,再问金博士的意见,他说他喜欢修禅的和尚,在家出家二者都想见识见识。这下我可傻了眼,谁又知道谁会禅呢?

我问他:“你在西方基督教家庭长大,怎么也喜欢搞这一套啊?”他笑笑说:“我不知道,大概前生我喜欢玩这个吧?”我说:“你们美国人也讲前生?”他理直气壮地答道:“怎么不讲!”

大家就这样聊了聊,彼此有了认识。隔天,本来我想带他去拜谒印顺老法师,但以在嘉义太远而作罢,最后乃决定先去找在武昌街摆书摊的诗人周梦蝶,再上土城承天寺且参访广钦老和尚。结果金博士与诗人见面后,可说对机,也可说不对机,彼此并没有什么话讲,三人站在人潮川流不息的明星咖啡店前廊下,默然以对,不到半小时,便告辞走了。

金博士与我转搭公路局车往土城,下车后,改雇计程车上山,原先讲好他出计程车费,我说我也坐了,我出一半吧!他说,那刚才公路局的车费;他也要出一份。

上了山,到了大殿,看见老和尚坐在殿中一处的莲花垫上,我有一个老习惯,看了和尚喜欢拜,走到老和尚座前,恭恭敬敬地拜了下去,想不到这个年轻的老外也紧跟着我趴地一声拜了下去,老和尚只是坐在那儿,不作一声。

后来老和尚移到窗边的旧藤椅上去坐,我们跟了过去,他周围的几个尼师也围拢过来,准备要当翻译,我说我的闽南语还马马虎虎懂得一点,省得多费一道翻译手续。

我首先跟老和尚简单介绍了金博士的背景情况,说他这一回专学佛法,我特别带他来,师父您老人家给他开示。

老和尚听完话,便问金博士:“你几岁?”

我以最快的速度作传译,“卅五岁。”金博士答。

老和尚又问:“你有什么问题?”

“没有什么问题,我只是来看看。”金博士答。

老和尚再问:“佛法中你喜欢什么呢?”

“禅宗。”金博士答。

老和尚说:“净土也很好嘛!净土也是禅。”

停了一会见,大家没讲话,旁边的尼师端来几杯茶,我跟金博士各接过一杯饮用。

这时老和尚抓到了题目,又问:“你手拿着什么东西?”

“茶!”金博士答。

老和尚接着要金博士不要犹豫,马上回答他,能喝茶的是什么?

金博士如法答:“渴啊!”

我回禀老和尚说:“口乾啦!”

“不对!不对!”老和尚当头不客气地猛下一棒,弄得金博士很不好意思,回不了话。大家想想能喝的怎么会是“渴”呢?

老和尚看金博士不讲话,便安慰他说;“普通到我这儿来,我都让人念阿弥陀佛,什么也不谈。这次你来以前,我莫知你来,你走了,我也莫知你到那里去,现在你喝茶,我便问你喝茶。能喝茶的并不是渴,渴只是一种现象。”

说完,老和尚又将同样的话重覆了一遍,并说:“我听云居士说,你在锡兰下过功夫,我现在只是跟你开开玩笑而已。”

停了一下,金博士开了口,问说:他曾看佛学书籍中提到有个“念佛三昧”,到底有没有这回事了,老和尚是否得过这种境界?

老和尚这下又说:“你来以前,我莫知你来,你走了,我也莫知你到那里去,现在你问我问题,我凭我的记忆回答你。我在五十几年前,有一次情况我认为是念佛三昧,你以为怎样我不晓得。”

金博士一听,精神来了,说他喜欢听。我赶快从旁翻译道:“他请师父开示啦!”

老和尚说:“五十几年前,我在福州鼓山时,有一次随众在大殿行香念佛,大家随着木鱼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手结定印,边走边念,突然我那么一顿。……”

老和尚的话我逐句翻来,到了“那么一顿”这里,我头大了,勉强译成“ Once suddenly a stop”。老和尚马上对着我说:“你不要翻错啊!不是“停止”哦。”这时金博士看了老和尚“那么一顿”的身势与手势,表示他懂得老和尚的意思,而我也觉得我的翻译有误,惭愧莫名。

老和尚接着表示,当时“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先在大殿地面盘绕,然后再冉冉地回旋上升起来,老和尚讲到此处,边作缓缓盘旋手势,同时念佛,声音深沉而浑厚。他说当时没有什么寺庙建筑和其他人事物的感觉,只有源源不断的念佛声,由下至上一直绕转,尽虚空、遍法界尽是弥陀圣号我问老和尚:“此时师父行不行香?”

老和尚说,那时他也不晓得行不行香,也不晓得定在那里,光是“南无阿弥陀佛”而已,最后维那引罄一敲,功课圆满,大众各归寮房,他还是一样“南无阿弥陀佛”下去,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上殿过堂,完全融于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声中,鸟语花香,如此有三个月之久。

老和尚笑着说:“那真的很爽快!不过这只是我记忆中的体会,是不是念佛三昧,我给你作个参考,我觉得是个念佛三昧,你认为是不是那是你的事情了。”

老和尚这么不见外地坦诚相见,以个人实际的修持经验为来者解惑,金博士听了似乎大感受用,法喜充满,高兴得不得了。

这时围侍在旁边的尼师们怕老和尚累了,一直要他休息,我想这回上山已有收获,没有白跑,便起身告退,没想到我没拜,这位获尝法味的老外又趴地对老和尚恭恭敬敬地拜了下去。

我们出了殿外,由于时间还早,便在周围的栏杆边徘徊了一下,欣赏承天寺的翠绿山景。我告诉金博士说,对面有个日月洞,听说老和尚早前刚来台湾时,曾在洞里闭关,他可以从大殿这边一跃飞到那边,不知是真是假。我们两人正这么闲扯时,不经意一回头,老和尚竟跟在后面走了过来。

我赶快叫说:“师父,您怎么跑出来了!”

老和尚一脸笑得好开心说:“玩玩,玩玩嘛!”

那时老和尚已很少出门,我看到几个尼师站在大殿门口,很关切地望着这边,想是怕老和尚走远了,又有老和尚的吩咐,不便过来。

我一时兴来,便提起老和尚有关他飞越两山间的传闻。

老和尚答说:“莫啦!莫啦!不要乱讲。”

我又转头告诉金博士:“你今天的缘很好,老和尚平时很少出来。”又跟老和尚说:“我看师父是中意他。”

老和尚笑着说:“莫啦!莫啦!跟你们玩玩,玩玩。”

大家如此站在一起,不再讲话,我告诉金博士,这时正好一起念佛,便自个念了起来,金博士没本念,老和尚在旁边看看我,又看看他,大约有三分钟的样子,我看也差不多了,便再跟老和尚告辞,老和尚又送了我们几步路,被我劝止回去。

下山时,我们的计程车沿着曲折的山路蜿蜒而行,柔和的阳光在林间山边闪耀,我感觉整个身心非常畅快,金博士转过头来问我原本的中国文化是否也讲三昧呢?我没有什么学问,随便以破烂的英语,译了论语中“君子无终食[日]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及“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记载给他参考,他一听大为兴奋,说:“这应该就是一种三昧吧!”我笑笑说:“这是个大问题,我可就不知道?”

更新于:2021-03-18 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