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感谢佛陀的接引,让我们再度相聚在纪念馆;感谢佛陀的慈悲,让大家再次结此法缘。
从今天起,这三天中我所要讲的题目,第一天是: 从人的过去、现在到未来
明天,我要讲的是: 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后天,我要讲的是: 从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还灭
我们今天就先讲:从人的过去、现在到未来
一般人在生活中最关心的是现在;至于过去,由于对它茫然不知,因此很少去想到过去究竟怎样,而加以追溯;至于渺不可知的未来,也同样地很少想到。大家都只知道现在最要紧。
清朝咸丰年间,日本有一位著名的首相,名叫陆奥中光,他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得了不治之症;这个女孩子在临终之际,向她那身为首相的父亲提出一个问题,她说:
爸爸!我知道我就要死了。但是,就这样死去,我实在不甘心。尤其是,有一个问题我始终不知道,我更不甘愿这样死去。
你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来好了。父亲陆奥中光说。
于是,这个小女孩就问道:
爸爸!我究竟是从那儿来的呢?现在我即将死亡,死后我又到那儿去呢?
这位一向雄才大略、智足多谋的首相,经十二岁的小女儿这么一问,一时竟瞠目结舌,无法回答这个有关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去,生命绝对不是忽然产生的。那么,我们的生命究竟从何处来?将来又要往何处去呢?
生命的过去,就是每个人的历史。
我们在求学的期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每个阶段都学历史;由于有一部中华民族史,我们才知道自己原来是龙的传人。
如果我们能知道自己生命的历史,我们就能知道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不光是生命的过去,更大的价值是生命的未来,因为未来就是每个人的希望。
我们在播种之时,必然希望有所收获;太阳下山了,我们希望它明朝依旧爬上来。人,因为知道有未来的幸福可期,所以,现在无论怎样艰苦、怎样困难,对于现在他都能够甘之如饴。
有人说:现在最要紧,现在这样很好。也有人说:过去比现在更美好。其实我们应该这么说:未来比过去,比现在更辉煌。总之,我们不仅要认识现在,对于生命的过去和未来,都必须追溯和探讨。
有一些人,为了追溯自己的过去,于是扶乩、关亡、跳童来问过去的因果,只是为了要了解自己。
更有一些人,为了探讨自己的未来,于是去求神、问卜、算命、看相,以求预知那渺不可知的未来。
今天,我要和诸位谈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可以说是生命学。这生命学也可以说是不死之学,它告诉你如何去求得一个永恒的生命。我分四点来向各位说明。
一.生命的起源
每个人都有生命,但这个生命从那儿来的呢?
于是,历史学家就说:生命是从父母那儿来的。
但是,父母又从那儿来呢?
历史学家又说:父母当然是从祖父母那儿生养而来的。
那么,曾祖父母又从那儿来呢?
这样追溯下去,于是,历史学家就说:人类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
但是,猿猴又从那儿来呢?难道像传说中所说孙悟空是由石头里蹦出来的吗?如果我们追溯至此,人类历史学家也答不出来了。
如果我们问生物学家,他会告诉你人是从爬虫类动物进化而来的。你再追问爬虫类的来源,他会说是由微生物进化而来的。
那么,微生物是怎么来的呢?是细菌变来的。
细菌又是怎么来的?他会说是由细胞结合而成的。
那么细胞又是怎么来的呢?生物学家至此只得亮起了红灯。
至此物理学家就说了:人是从物质进化而来的。从某些固定的物质,譬如海水,或是从原子、分子进化来的,甚至从核子、中子而来。那么原子、分子、核子、中子又是怎么来的呢?
哲学家有这样的说法:生命是从生机化合物质来的,生机化合物质能产生感觉,由感觉而能吸收知识,而后才有思想。这和我国古人所说由气而来之说大同小异,亦即如易经所说,由生生不息之流而来。但是,这气、生生不息之流又从何而来呢?
宗教家对生命的来源有什么说法呢?
印度教说,人的生命是从梵天那儿来的:上等的婆罗门是从他的口里生出来的,次等的刹帝利则由其鼻子生出,等而下之的吠舍来自其肚脐,至于最下等的首陀罗,则来自梵天的脚下生的。但是,请问梵天是从那里来的?
我国的道教说,生命是阴阳两仪变化而来的。那么阴阳两仪从何处而来?
基督教说,生命是上帝创造的,那么请问上帝是谁创造的呢?
关于生命的起源,从以上任何宗教和学说追究起来,都很难有个圆满的结论。
那么,我们看看佛教对生命的起源有什么说法。
佛教说:生命是由因缘而来的!
所谓因缘,因:就是生命的根源,缘:就是生命赖以存续的条件。生命不是突然有的,也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由许多许多条件相互依存而产生的。
因缘说和一般的生命起源说不同。一般的生命起源说是直线式,因缘说是圆的。
常有人喜欢问一个问题:先有鸡或先有蛋?你若说先有鸡吧!但是没有蛋,用什么孵成鸡呢?你若说先有蛋,但是没有鸡,怎么生得出蛋呢?你先存一个先─后这种直线式的思想方式去想天下事物,是很难有结果的。
因缘说是圆的,譬如时钟,从○点开始走到十二点,走回原来的地方,在钟面上你很难看出它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走,什么时候结束,这种环形的时空观、人生观,这叫做无始无终。我们的生命,在过去是无始,在未来则是无终,因此我们的生命是无始无终的;换句话说,我们的生命是不死的。
因缘的主要定义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衣靠存在,而没有能独自存在的东西。譬如我们的日常生活,无论吃饭、穿衣、居家、坐车,都有赖于农人、工人、商人们的努力,才能解决我们的生活问题。我们的生存,要茶、要水、要住所、要别人的关心,那个人离得了别人,离得了因缘二字?如果一个人不能领悟到因缘的道理,他也就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
大智慧的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悟道,他悟到什么呢?那就是:因缘、缘起。
生命本来就没有什么起源,生命只是随着因缘而有所变化,随我们的业力而相续不断。下面,我们接着就要讲生命的转递。
二.生命的转递
人的一期生命不过数十寒暑,当一期生命结束后,又往何处去转生呢?有人以为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好像油尽灯枯一般;其实灯虽熄了,但电源还在,只要换上一个灯泡,电源一闭,灯仍会亮,所以我们认为人的生命结束后,或升天、或做人,或在其他五趣六道中流转;总之,这个形体消灭了,又有另一个形体复活。譬如以柴薪取火,柴薪一根根地烧完了,但火始终不断。我们的生命之火也是这样相续不断。
人死后转生他道,或为张三、或为李四,形体虽有不同,但其生命却和过去相续不断。
譬如一颗种子,放着不播种,它仍只是一颗种子;但是,只要将它放在条件充足的环境中:有土壤、阳光、水份和肥料,它仍会萌芽成长。
有人认为:人死了以后,来生应该还是个人。不错,人死后是有做人的可能,但不是绝对的。有人认为:人死后必定是鬼这是最大的谬误,因为人死后不一定做鬼,你看至亲如父母,死后却有一些儿女畏惧父母的尸体,以为父母死后就是鬼了,甚至诵经超度,也以为父母在地狱或鬼道中需要拔济,世上儿女最大的不孝,莫过于此了,为 什么要以为死去的亲人一定是做鬼去了呢?做鬼有做鬼的恶因,好人不但仍然可以做人,还可以做个更好的人,甚至还可以成为圣贤,成为诸佛菩萨。
我常喜欢拿换衣服来比喻人的死亡;一件衣服破旧了,就换一件新的;这个躯壳老朽了,当然要换一个新的身体。我也常以搬家来比喻生命的转递,这个房舍破旧了,就搬到新房子去住。问题是,你是否有足够的资本?如果你有钱,你可以换一件更美丽的衣裳,或是你可以搬到更豪华的高楼大厦去住。这资本就好比是人的功德;如果你没有资本,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积那么多的功德,就好比你把原来的衣服当了、把原来的房子卖了,那么你只好换一件更褴褛的衣服穿、更简陋的房子住了。
人死后,生命的转递是怎样的情况呢?在劝发菩提心文中提到,人的生命转递,有如乌龟脱壳一般。乌龟脱壳是非常疼痛的,人的生命即将由此体转到彼体也是如此。人将断气时的种种可怖,所谓风火交煎,神识于中溃乱;精血既竭,皮肉自外干枯。无一毛而不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也犹易;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从省庵大师的话中,可知生命转递情况的一斑。
当生命初出生时,也是一种痛苦。婴儿呱呱坠地的一刹那,受到世间寒风的侵袭,其痛苦有如千刀万箭刺身一般。婴儿来到世上的第一句话,不就是苦哇苦哇的哭声吗?
不过,也有人生命转递时不会有痛苦的情形,例如往生佛国净土,莲花化身,当然就不会痛苦了。另外一种如突然死亡:好比车祸,刹那之际轰地一声,他已粉身碎骨:但他并未察觉自己已经死亡。读者文摘杂志上曾记载过一篇文字,有些研究灵魂的专家们指出,人在遭到车祸意外死亡时,其本人并不自知,他看到了破碎的尸体和相撞的车子,但他并不以为那个尸体就是他本人。这时来了许多抢救及看热闹的人群,这个死人他在一旁也热心地插上一脚,告诉他周围的人说:我知道这桩车祸的发生情形……,但是没有人见到和知道他的存在 :所谓阴阳相隔,他看到没有理他,十分气恼别人的无礼,但是他喊得再大声也没有听到。所以神识或性灵的活动,就是离开了形体,也仍然可以活动。
当然,也有人知道自己死后将往生何处,例如在佛教里修证圣果的人,就可以预知未来,***活佛,佛临死前便知道自己来生将生于何处,呼图克图的尊号就是转世的意思。
人要转生,最快的只在一念之间,如弥陀经形容一个念佛净人,往生时就是于一念顷,即生彼国,次之要一个星期,再慢要十五天,最慢的要七七四十九天。
弥兰王曾问那先比丘,转生要多少时间?
那先比丘反问道:譬如一人欲生印度迦湿弥罗国,一人欲生梵天,请问谁快谁慢?
弥兰王回答说:当然生迦湿弥罗国快,生到梵天比较慢了。
那先比丘解释道:大王!你说错了,生在天上,或生在人间,其快慢都是一样。譬如两鸟栖枝,高低不同,但影子谁先着地,两鸟是一样的。往生他处,或七日,或七七日,或一念之间,就是这个道理。
转生天上,转生人间,或是转生地狱饿鬼畜生,各种情况不一,例如该坠入八热地狱的亡者,最初必觉奇寒无比,感受到冰冻霜雪之苦,渴望到有温暖的地方,于是就会坠入了八热地狱。反之,如果他是该坠入八寒地狱,最初必觉浑身如火炎炙烤,渴望清凉,于是即坠入八寒地狱。
假如他将转生人间,业感应生为男子,当父母在相爱之时,他将对母亲产喜爱,而对父亲生出嫉妒之心,那么出生时就成为男婴;反之,假如他将转生为女子,在父母相爱时,他将对父亲产生喜爱,想取母亲的地位而代之,那他出生时就会成为女婴。
讲到这里,想到迷中生命转递的经过,可说是极可耻、可悲的事。所以,佛教希望人人都能了生脱死,因为生死实在是痛苦之事。人在五趣、六道中轮回转递,并不见得一定是再做人。人能再转得人身的机会,《法华经》中举喻说,好像一只瞎眼的乌龟,漂流在茫茫大海中,这时大海中只有一块木板,这只乌龟想找到这块木板寄生,而又要能穿过那块木板的小孔,登上木板就是那般困难。因此经上说: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泥。
吾人如果能够明白生死转递不过如换房舍般的这个道理,自然在立身处事上能有所遵循的法则;因为,当吾人一期生命结束的时候,或者因油尽灯灭而死也好、或因意外事故而死也好,或因为身体机能发生故障以致于生命不能持续下去也好,都无关大碍。因为,不管身体如何变迁,其生命之火是永远不熄的,其生命之流也是永远不断的。
人的生与死的关系,就如同冰和水般互相转递,水可以凝结成冰,冰也可以溶化成水;死了以后可以再生,生了之后还是会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我们在生死轮转之中,其实我们的生命永远不死。耶稣教说:信上帝者得永生。其实不信上帝,人的生命本来都是永生的。
所以人生在世,既然知道生命是永恒的,那就应该修心养性。立功立德,因为,我们可以以今生累积的功德,让自己在来生中换得一个更美好的报身。生命转递的主要依据,就是我们自己所造的业力及功德。现在,我们继续谈到生命的维系。
三.生命的维系
我们的生命能从过去延续到未来,这期间,究竟有什么东西像一根线般地将它维系住呢?我们千万不要想我过去也不知道,管他!曾有个人,偷吃了别人一个椰子,主人将他告到警察局里去,说道:这个人偷吃了我的椰子。警察就问他:你为 什么要偷他的椰子吃呢?这个人回答得很妙,他说:我没有偷他的椰子。他的椰子是种在泥土里的那颗,我吃的是长在树上的那一颗。我吃的椰子和他的椰子有什么关系?
各位!你们可以想想看,树上的椰子虽然不是土里的椰子,但是,树上的椰子是从土里的椰子来的,如果没有土里的椰子,又怎么能有树上的椰子呢?所以,你不能说它们彼此之间没有关系。我们的生命亦然,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你不能说它们彼此之间没有关系。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木柴虽然一根一根地烧完了,但是生命之火却永不熄灭。那么究竟是 什么东西,犹如那木柴一样,把我们的生命都维系起来了呢?我们分几点来说明:
(一)识
第一是心识的力量。心识是生命的主体,是生命的根源。一般人喜欢谈心理、谈超意识、谈超灵觉、谈第六感,或者心有灵犀一点通、神通、灵感之类的,一般心理学只讲到心,我们现在要讲的,是比心还要更深入的识。
佛法将眼耳鼻舌身说为前五识,心解释为第六识,意是第七识,识才是真正生命所依的第八识。我们的第六识心领导著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从事种种活动,这前五识造下了种种业后,将由第七识传送给第八识,第八识叫阿赖耶识,又叫藏识,它将人所造的善业恶业全都贮藏了起来。这第八识是生命中的主人,八识规矩颂说:去后来先做主翁,人死时,眼耳鼻舌身皆不发生作用,但识要最后才会离去。人入胎时,眼耳鼻舌身均已长成,但要等到识发生作用,才能了解世间。
识是我们生命的主体,它是永不毁坏也永不遗失的,是一只无形的储藏库、保险箱。各位!在你的储藏库、保险箱中,你打算储藏些什么样的东西呢?等于你种的一块田,你要在田中播下 什么种子呢?
(二)中阴身
维系着我们生命的第二种东西,叫做中阴身,又叫中有身。
人生自百年以后,旧房子似的身体已毁,新房子似的躯体尚未迁入,中间这段过渡时期的生命的主体便是中阴身,或叫中有身。中阴身非精血和合而成,非血相连之躯,它介乎生死之间,所以叫中有,它是一个约一呎大小的形体,你可以说它是一团气或一片影子,大约就是这类东西。中阴身以识为依,以香为食,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它的归宿,亦即经云善寻当生之处。其归宿是否容易找到,还视其根器而定,如《涅槃经》说:
上根者转生,只在一念之间。
中根者转生,要十五天。
下根者转生,则要七七四十九天。
民间习俗中,有为鬼做超渡、头七、二七、七七等仪式,就是这个道理。
中阴身见男女交合,对未来的母亲生起强烈的爱念,出生后即为男孩;对父亲生起需求的爱意,出生后即为女孩。生男生女,中阴身的入胎出胎,就因此而形成。如果堕入地狱,中有自身先感受风寒霜雪的逼迫,见到热地狱的火焰,生起暖想爱触,以身投去,即会堕入八热地狱;若是为热浪盛火所逼害,见到寒气,欲想获得清凉,以身投入,即会堕入八寒地狱。
阴,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所合的报身;人,不知前生的所作所行诸事,就是因为隔了身体,所谓隔阴之迷。中阴身,可以说分开了前生与今世,但也连系了今世与前生。
(三)业
维系生命的第三个力量,就是业力。业力,有润生及发芽两种力量。譬如我们所播之种子,还要予以浇水、施肥才能生长,而这业力就是生命的水分及肥料。所以,有了业力,生命才能继续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身体所做的、口中说出的、心里所想的,都会成为业。身、口、意三业有善有恶、有好有坏,尽管业报各有不同,但有业就有报是不会讹错的。
人生于世,当然都会有善恶诸业,但人死转生,究竟先受何种业报?
有时是先从所造之最重业先受报应;有时随忆念受报;有时则先从习气受报,即我们平常的习惯。比方,本来我造了一个重业,该堕地狱;但是,我平常念阿弥陀佛念惯了,随时随地都念阿弥陀佛;你骂我,我说阿弥陀佛;你打我,我还是阿弥陀佛。念习惯了,甚至临死那一刹那,口中还是念阿弥陀佛,就由于这种念佛的习惯,使得我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忆念和习惯对于受生都是很重要的。
有人说:说什么善恶报应,根本没标准;好人反而遭遇不幸,倒是坏人往往一帆风顺。但是,各位!看人不要光凭一时,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报应中,有现世报、有来生报、有多生报;就如我们种的花草树木一样,有的是今年生、有的是来年生、有的则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才开花结果。
有这么一首偈,描写业力: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佛教另外还有一首三世因果偈,将人的前生、今生、来生的因果,作了一番阐释: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业,维系了我们的三世因果,维系了我们过去、现在、到未来的生命。
(四)十二因缘
维系我们生命的主要力量,除了识、中阴身及业之外,就是十二因缘了。
十二因缘,就是生命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所轮转的十二个程序。什么是十二因缘呢?
无明:因为缘生万法才生,缘灭万法亦灭,一切法无常无我,人们不知如是法的真实相,是为无明。无明是人与生俱来,没有别的法为无明之缘,所以又称做无始无明。无明是总覆一切缘生法的实相,亦即是愚痴之谓。
行:欲界是善不善的行业,色界无色界的禅定业系为行,行是能造作,能牵引三界的身口意三业的力量为行。性质虽通有,但现在造作潜果未熟之业曰有,现果已熟远推前业曰行,这是行与有区别。
识:识,通指个人精神统一的总体,由于识的了别,使境增明,使根增长,使思想等有所领导。
名色:名是受想行识的精神,色是物质的肉体,名色包括了主观的精神与客观的物质。名色亦即五蕴的异名。
六入: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的内六根,传达色声香味触法外六境的机能。
触:内六根与外六境相接触,主观上所起的感觉作用。亦即根、境、识三种和合曰触,苦乐感情,饥寒痛痒,都是由触觉所领导产生。
受:受,对不欢喜的境物人事生起苦痛感曰苦受,对欢喜的境物人事生起快感曰乐受,对不欢喜的境物人事生起克服各种苦感和乐感,名为不苦不乐受。
爱:爱,有爱财、爱情、爱命、爱生、爱执等,爱,又有欲爱、色爱、无色爱,总指对所欲境上渴爱之贪念也。爱为生死的根本,即无明之义,所谓贪爱名为母,无明则是父。贪爱增上则成取,以取为缘表现于行动者为有。
取:取有四义:一为于五欲或色声香味触等五尘起追求想曰欲取,二为于正理起谬解,如对五蕴生我见、边见、妄计取着曰见取,三为于生活不合规律而有许多禁戒曰戒取,四为于所爱事物起我和我所有执,如我执、我慢、我法、我语等曰我取。总之取是于所有事物上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一切的攀缘追求,因此引发三有业的活动。
有:有与业的意义相通,佛经常说到业有与生有之谓,身口意对周围环境,表现为喜的恶的活动曰业有,经过一度活动就会对招引自己的后果潜伏着一种力量曰生有,总之不忘因果曰有。
生:人从母胎呱呱堕地即谓生,色受想行识五蕴我的主体展开对外的活动发展,直至老死,此一期生命曰生。生的本义就必然具有无常逼恼之苦,生是人间的苦相,一切忧患艰难都随着生而俱来。
老死:人的有为法的生理机能衰退,最后呼吸停止,诸蕴因缘离散,无常变迁的事实终于到来,此即谓之老死,但此老死并非人的全部消灭,老死了色蕴,识却与无明和行天再另一期的生命流转了。
十二因缘中的无明和行,是过去二因;识、明色、六入、触、受,是现在五果;爱、取、有,是现在三因;生和老死是未来二果,十二因缘的道理,甚为玄妙。这里,我们以两个例子来譬喻十二因缘。第一,如城:十二因缘有如一座城墙,人为城墙所困,虽然有门,但是门口站有许多卫兵,不容易出去。人虽然本来可以跳出十二因缘的束缚,但由于贪、嗔、痴、我执、烦恼的牵引,因此不容易跳出十二因缘的流转。第二如树:十二因缘有如一株果树,果树的种子被种下后,萌芽、长大、开花、结果;果子落地后又长新株,又复萌芽、长大、开花、结果。新生的果实虽不是原来的种子,但是彼此之间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过去生、现在生、未来生,虽然身体在五趣六道中轮回不停,但是生命之流却是前后相续的,其主体是一致的。
四.生命的解脱
今天,我们谈生命的过去、现在到未来,最后要谈的,是生命的解脱。各位今天辛辛苦苦地到这儿来听佛学讲座,不像来听邓丽君唱歌那么轻松;我们不是来求耳目的声色之娱,我们是为了求得生命的解脱。
解脱者的生命是怎样的一种生命呢?他不用将解脱寄托于未来,也不妄想当下不病、不老、不死。生命的解脱,当下你就可以获得。在这里,我愿意提出四个要点供各位参考:
(一)生命的解脱,是没有忧悲苦恼的情绪:一个人的情绪,只要有忧悲苦恼,就不得解脱;我们只要对足以让我们忧悲苦恼的事淡然处之,那么我们就解脱了。
(二)生命的解脱是没有有无得失的念头:人总喜欢患得患失,有则欢喜,无则烦恼;得则高兴,失则悲伤;一心系于有无得失的人,是不能得到解脱的。
(三)生命的解脱,是没有拘束障碍的困难:这世间加诸我们身上的拘束、障碍,当然很多;以一个解脱者的心灵观之,无论是多大的拘束、障碍,他都不当作是一种困难。过去有一位寒山大师,他有一首诗,说得很好: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由他自干了; 他也省力气,我也省烦恼。
此外的再大拘束、障碍,都不会困扰一个解脱者的心灵。
(四)生命的解脱,是没有生老病死的感受:任何人都一样有生老病死;不信佛教有生老病死,信了佛教一样有生老病死。但是,信仰者和不信仰者,即解脱者和不解脱者对生老病死的感受不一样。没有信仰者 ,即没有解脱的人,对生则喜,面临老死时的那种惊惶、死怖、颠倒真是难以言喻;但对解脱者而言,他的感受就会生也不足喜,死也不足悲,生死都是同样的实相。
譬如过去有一位庞居士,全家信佛。有一天,庞居士及其夫人一起往生极乐世界了,消息传到正在耕田的儿子耳中,他手上还拿着一柄锄头,一听到这个消息,口中叫道:哎!他们怎么去得如此之快?我要去追他们!当下就立化往生了。你看!虽然是死亡,但这种死法岂不美哉!
从前有一位飞锡禅师,他跟同参们说道:人卧着死,你们看过没有?
同参们说:当然看过。
那么坐着死,你们可曾看过?
也曾看过同参们当下说出几个例子。
那么站着死,你们可曾听过?
同参们又举出了站着死的例子,譬如庞居士的儿子。
那么,头朝地,脚朝天,倒立着死呢?
同参道:这种死法,未所见闻。
飞锡禅师道:好!我死给们看。说完做个倒立姿势就死了。
你们看,在笑谈间解决了生死大事,这是何等的豁然、达观,这不正是解脱了吗?
今天我在这儿讲说从人的过去、现在到人的未来,我希望诸位能明白我人的:一.生命的起源,二.生命的转递,三.生命的维系,四.生命的解脱。
最后,我要奉送诸位四个重点,请诸位带回家去:
第一点:是将自己净化到美满幸福的世界里去。
第二点:是将自己净化到无人无我的世界里去。
第三点:是将自己净化到无量无边的世界里去。
第四点:是将自己净化到常乐我净的世界里去。
我们知道生命的主体是心,这心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明天,我们将继续谈心。亦即讲说: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存折喻:现在念的这句名号里边就有往生我们平时信受称名,信心如手,执持名号,名号里面的往生功德我们就拿到了,现在就得到了,所以叫「平生业成」。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林清玄大师写了一篇《沉香茶》,文字不到一千,却让我读了如大师喝沉香茶般久久回味。掩书静思仍意犹未尽,拿出保存了十几年的一把雕花檀香扇,轻拂轻煽,檀香气味淡淡的扑
沉香知识时间:2025-01-11
一个人不讲道德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甚至走向犯罪;一个家庭没有道德,就会家庭破裂甚至家破人亡;一个社会不讲道德就会导致社会犯罪率升高,恐怖暴力、离婚、赌博、奢侈腐败、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惟贤法师答:不矛盾。佛教讲五明,五明里面就有科学。《瑜伽师地论》讲:菩萨当于五明中求。五明中的内明是佛学,其它医方明、工巧明、声明、因明,都是世间上的,不过,要以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太虚大师的教导与当今佛学院教育—— 惟贤长老生前对重庆佛学院师生的最后开示【按】 2012年9月19日,受重庆佛学院领导委托,佛学院佛照法师、开智法师、延定法师、照仁法师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太虚大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释惟贤我于上世纪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一年在太虚大师创办的重庆汉藏教理院读书,亲自接受了大师的教育。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又曲开县赴重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黄念祖:万修万人去,但是现在许多佛弟子并没有去,为何?修行人只要能够听到这个法,能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必定可以往生。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是万修万人去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16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圆瑛大师文集—杂感圆瑛大师著洪启嵩、黄启霖主编世界提倡素食会十周纪念宁波佛教分部成立七周感言印光大师生西一周年感言印光大师西归二周年纪念印光大师往生三周年纪念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戊二 列上首名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此乃释疑。前说身、心、生、死,由于无明;又说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于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集团的恶止善行昔圣天对异道庶民立论曰:吾教以恶止善行为宗。而异道论敌无以难之。夫此岂御人以口哉?以人群事实所须,要不外此,诚凡下凡愚所共喻,圣中圣智所莫逾者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佛学的现实论──十九年十一月在四川大学外国文学院讲──一近代两大思潮之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二现实主义为近代思想主潮三佛学现实论与现实主义之异同四佛学之现实论五现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评道德学社丛书喧喧然耳道德学社、同善社之名久矣。同善社唯以延年却病诱人,以传其守窍──祇是守鼻梁尖、磕几百个头,别无他得──静坐之术,驾言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禅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自造──十四年十二月在苏州自造寺讲──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人民种族之庞杂,学术思想之纷歧,实不可一概而论!故今抽绎讲述数项于下,以窥一斑。一、有一类知识活泼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二十九年四月在星洲中正中学讲──中国平常人的观念,以为菩萨就是偶像的代名词,其实偶像很多不是菩苈,菩萨也不一定有偶像;立像不过表示恭敬的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中印学会、国联同志会、国民外交协会,在中央图书馆欢迎新近返国之文化教育访印团顾一樵、吴俊升、吴文藻,沈宗濂氏,朱骝先氏主席。邀顾、吴、沈四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鉴古叹今论者说明之亡于流寇与满州,实由于朝野上下之腐败招之:官府坏于胥吏;地方坏于乡绅;兵不教练而肆抢;将无学术而欺诈;贪鄙奢淫者,相望于社会;所谓清流名士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从中国的一般教育说到僧教育中国的教育较之日本及欧、美诸国,固然不普及而且低下得很,有急须推广开去和提高起来的需要。但若照二三十年来的教育样子继续办下去的话,不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斋余法语一今天这个聚餐会,是就这饭食之食,而成聚会之会,要知饭食之法相,为众缘所生,唯识所现,自性本空,本不生灭的──自性即真实性,普遍平等,本无差别──,今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反侵略要有坚强力量──三十年一月作──从民国二十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开始侵略以来,引起侵略国各种侵略行动,到去年可算已达到了侵略的最高潮;一如今年,转为侵略热焰的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戊四 阿难问增益己一 佛问信不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此为消灾周中第四,世尊与阿难互相问答以增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三 灭妒碍罪得解脱益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五 得戒清净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前二愿明慧与定,此明得戒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二 指陈效益庚一 获福益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此获福文略,下免难文稍广。由前建立药师七佛道场,七日七夜,斋戒沐浴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楞伽经义记(卷第一)太虚大师讲述十四年夏在宁波天童寺讲释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释题一 释经题甲 出题名1 别题(一) 出今本今所讲之四卷本,为藏中现存三译之最古者,乃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法源寺住持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去参加纪念会的人都佩戴一枚。这是国内第一次以佛像做徽章。事后道阶法师来普陀山,送给印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老子说:天道无亲,唯亲善人。一般人对这句话很难理解,现在我们用养育孩子来做比喻。很多人去堕胎,有个原因,怕养不起孩子。养一个孩子都很累,更何况再来一个。我们潜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问:迦叶身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名曰饮光。何故云色?若吞余色,应云饮色。何况色不可吞。以色对光,逾明显故。莲池大师答:由色有光。无金色者,光从何来?色不可吞,光独可吞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趺坐向西归净土,莲池浴体证无生枯肠欲断只呼天,痛惜禅人殒少年,数载名山参偈遍。归来念佛荷锄边;助兴梵刹同艰苦,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臂药王真供养,孔悲颜殁尚凄然。活到于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续问答有当问,而前问不及。自设为或问如左。问:《大本》、此经一体,既闻命矣。然《大本》三事,此经似无。一、因地六八大愿;二、愿后广修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损福行为:1. 【大慎】爸妈责备发怒, 子女生嗔恨是一过, 抵触顶撞是十过.2. 工作不竭忠尽力, 一事为一过3. 【大慎】不尊敬先贤和长辈, 一日为一过4. 【大慎】堕胎为二十过5.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我在少年时侯,见有前贤排斥佛教,遂以先入之言为主,也随着藐视佛法,这是无知啊。后来偶然在某戒坛经书流通处请得数卷佛经阅读,这才大吃一惊,不禁叹道:假如没有读到这些佛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救麂免难黄广文文登上记载:广西贵县西乡,有张某夫妇,一向爱好行善,尤其对物命,从不加以轻贱或伤害。有一天,猎人追杀一只麂,麂惊慌恐怖,躲入张某家中,张妇急忙用旧衣,掩盖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程氏夫妇平素喜吃鳖肉。有一次偶然买回一只大鳖,吩咐厨婢宰割烹煮,当时夫妇有事暂时外出。厨婢心想:由我亲手宰杀的鳖命,已经不可计数。今日我决定要释放这只大鳖,甘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钱梅溪孽报谈记载:钱梅溪的邻居薛庆官司,从事宰羊卖肉为业,家境相当富裕。薛庆官到了四十多岁时,忽然害了一场大病,疾病痊愈后,脸型突然变成羊脸形状。后来到安徽贩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慧能大师与中国禅宗蔡惠明慧能大师(六三八—七一三)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因他父亲被贬官岭南,就落户在广东新兴。他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创始人,世称禅宗六祖。据“续高僧传卷八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唐代天台宗高僧。俗姓戚,常州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县)人,其家世习儒学,幼年便超然有迈俗志。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他年十七岁,游浙东,寻师访道。至十八年(730),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3
十二祖红螺资福彻悟大师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人,俗姓马。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博览。二十二岁时因大病
净土大德故事时间:2024-10-22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真谛所译的《婆薮盘豆法师传》记载了瑜伽行派的两位大师无着(asanga)、世亲(vasubandhu)的家世生平以及修学弘化的经历,是一部珍贵的佛教史文献。本文依据《婆薮盘豆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无著大师以前,印度的佛法极为昌盛,后来因为外道的势力进入了印度,大规模迫害佛教徒,曾经三次摧毁佛教。因为佛教徒以慈悲忍辱为上,不与争战,所以很多佛教徒被杀,寺庙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6
现在已入秋,大家知道,秋天属燥,故要特别小心火灾,说到火灾,刚才我无意中读到一篇文章,才知历史上单房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灾悲剧竟是发生在广州:道光25年4月20日(18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5
与茅静远居士书曰:居士造桥事毕,可谓莫大之功,然居士之心,好善无倦,一善甫完,复作一善,美则美矣,其如生死大事何?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孳孳为善,所作善事如须弥山,皆生死业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1
当阳玉泉寺 智者大师的隐居之处玉泉寺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也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座落于绿树丛林的玉泉山东麓。东汉建安二十四年,普净禅师结茅玉泉山下,为玉泉寺
佛教建筑时间:2024-09-15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五、净心具足诸法吴汝钧上面讨论的一念心具足诸法,是就平常的一念心而言,而人的平常的一念心,总是倾向于染污方面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