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安: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我们要把佛法落实在人间的社会。把佛法送到每一个人的家庭里,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接触佛法的慈悲之光智慧之光。为人间带来温暖,让人人都能身安、心安、家安、业安,这个才是真正可靠且究竟的平安。
安身:在于生活的勤劳俭朴
人是应该工作,但光工作不等于人生,人生也不仅是为了物质的富裕而工作,更不仅是为了满足物欲的享受而勤劳地工作。乃是为了健康的身心以及感恩的奉献而工作。
勤劳努力除了让身体健康、心里平安,还多半会得到物质的报酬,但是有了物质的报酬,必须节制地使用,否则为了享受物欲,对身心又会产生不健康的行为,换句话说,也就是勤劳以后,应该要俭朴,所以勤劳、节俭这两个原则是身体健康的秘诀。同时,俭朴的结果,便会拥有很多福利,可以提供给他人,到那时候你将会是一个人人都喜欢、人人都赞叹的人。
安心:在于生活的少欲知足
少欲知足,就不会有强烈的欲望而贪得无厌,就能够安自己的心了。
安他人的心是一种菩萨行为,也是一种慈悲愿心,发起悲愿来福利众生,为他人谋求福利;否则仅仅少欲知足,不但不够积极,甚至还有可能是消极的。
上等人安心于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中等人安心于事,给他适量而较忙的工作,他就不会自寻烦恼,或为他人制造烦恼;下等人只知安心于名利物欲的追求。希望大家,至少能做到安心于事,而非做个追逐名利的下等人。
安家:在于家庭中的相爱和相助
家庭的温暖在于互相敬爱,家庭的可贵在于互相帮助。互助的意思,是让需要接受帮忙的人,能够得到帮助。帮助对方的时候,不要趾高气昂,不要认为自己是施恩者,别人应该感谢你;而是应该心存感谢,感谢他让你有机会来做奉献,有机会在为他服务之中获得成长。
安家的要领是互相尊敬、互相学习、互相体谅、彼此关怀、彼此感恩、彼此奉献。光在物质上把自己的家安顿好,不算是真正的安家;真正的安家,是要使得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各尽其力,各守其分。
安业:在于身口意三类行为的清净和精进
一般人所讲的安业,是指对他自己的职业、工作,要有安定和保障。可是若以身口意三类行为的清净与精进为范围,便已经将个人行为,以及工作都包含在内了。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安于身口意三业的本分,不要轻举妄动、没有准则,不胡言乱语、信口开河,也不要心猿意马、三心二意,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修养。
敬业乐群虽是老生常谈,但很不容易做到,纵然在平常做得事事成功,称心如意,一旦有一些波折、困扰、难题出现的时候,就会怀疑所做的工作,是为谁辛苦为谁忙?若出现了这些想法,就不是敬业乐群了。
敬业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认真;精进是努力不懈、全心投入。如果你的心力、体力、能力,样样都是持著保留的态度,就不叫敬业精进了。
对自己的任何行为,都应以利人便是利己的观点来考量,不为自己的利益而追求,但为他人的福利而努力,并且是以他人的远利与近利来考虑、来设想。不论在家中、在公司,乃至在任何场合,如果都能够用这样的心态来面对,相信你就会很有人缘,也会很得人心。
二、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
现代社会由于物质文明过度蓬勃、结构变化太快,造成人类价值观念混淆,以致于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需要,什么是贪求的想要,什么是实至名归的能要,什么是责任所在的应该要。因为无法厘清这四要:需要、想要、该要、能要的分际,所以大部份人都是跟著社会风气潮流而人云亦云,只要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而且现代人往往是:需要的东西不多,想要的东西太多。再加上不应该要的也要,不能够要的也要,结果想要得不到,便会导致人心不安定,社会问题丛生。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需要是什么?就是少了它就不能活,例如:阳光、空气、水分、起码的食物、御寒的衣服,避风遮雨的房子,在我们这个时代,基本的交通工具、电脑、电话也成为需要的,有这些必需品并不算是欲望。
欲望是什么呢?是除了必需品之外的奢侈品、装饰品,只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或撑场面用的东西。不过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位,为了配合当时的环境因缘,还是要有一定程度的庄严,那也可算是一种需要,但一定要有适度拿捏的分寸。
生命中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只是从主观的立场看,才觉得没有了他生命很空虚、很无奈,觉得活的没有意义,这纯粹是个人的价值判断。所以,如果只是讲需要,定义非常模糊,在衡量与想要间的差异时,应该分别从自我观点,以及总体客观的立场同时来考量。
能不能要?该不该要?
能要的意思是说,在个人能力范围许可下,以努力付出而获得所需要的东西,但若能力不足,就该让贤,不必强求。在我们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包括名、利、权、位、感情等,著实引人欣羡与渴求。但是在要想得到它时,必须仔细想想:自己的能力及付出是否实至名归?是否已经水到渠成,而不是过度强求?如果付出不够多,能力、因缘皆不具足,还希望能得到它,这便是贪图非分,只会增加痛苦与伤害。
至于该要、不该要,若时下年轻人流行的一句话: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而言,便是没有分清楚该要、不该要的份际。一般人的欲望无穷,喜欢的、想要的事物太多了,应该要自问该不该喜欢?该不该取得?例如名位财势,人人都喜欢,可是非分之名,是虚名;非分之财,是横财、不义之财,非分之位是虚位,这些都不应该要。当然,如果是实至名归,自是受之无愧,甚且是一种鼓励。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东西并不多,想要的东西非常多;需要的东西应该要,想要的东西不重要。
我们应该从心灵环保的角度出发,一方面保护我们的心不受环境的污染,增强对环境的免疫系统;一方面内心不会有妒忌、愤怒、猜忌、自私等种种不好的心念,使得环境变得更糟糕。并从中觉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清楚知道自己的需要,化解个人欲望的想要。在人生的过程中,若能清楚明白这四要,便能有明确的方向感,而且也会过得很平安。
三、四感:感恩,感谢,感化,感动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实践自助助人的修行呢?可从四感:感化、感动、感谢、感恩来著手。
感化:知惭愧、常忏悔
许多佛教徒都是拿经典来教化他人、感化他人,拿佛法的标准来要求别人。
佛法是来帮助我们修行的,不是拿来度量人的。可惜很多人不仅以佛法度量人,并且以世间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人,却不能以身作则,如此不但不能以佛法帮助自己,又怎能对别人有助益呢?
感化自己就是要常惭愧、常忏悔。惭愧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希望能够做得更好、更努力;忏悔是因为知道自己有做错的地方,提醒以后不要再犯错。
经典中告诉我们,修行大乘佛法的菩萨要到了八地以上,才成为无学;而小乘的菩萨也要证了阿罗汉果后,才是无学。无学,就是不再需要学习了,学习忏悔、惭愧。或许有人会说:菩萨怎么还会有过失?菩萨还需要惭愧吗?事实上,菩萨要常惭愧、忏悔,才会愈来愈精进、愈来愈清净、愈来愈能够感动人。
感动:智慧慈悲对人
有人会抱怨家庭里的成员不够好、不能满自己的愿;或觉得社会混乱,人心不安定。总认为别人都变好,自己就安全了;其他人都变得认真、负责,自己就幸福了,以此标准期待他人,认为只要别人都好,自己就有福报。但却忘了要求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满了别人的愿。
这个世界需要佛法,自己实践佛法是最可靠的,希望人家做到是不容易的。如果大家都能用智慧来处理事、以慈悲来对待人,自然能够产生力量感动他人。
感谢:顺逆因缘皆恩人
应该以感谢的心来接受顺、逆两种助缘。很多人只能够感谢对自己有利的人,例如做生意资本不够,有人愿意资助你,帮你把问题解决,这是贵人;或是遭受冤狱,有人出面帮你***,这人也是贵人。助我们一臂之力的是贵人,理当感谢;而以逆境激励我们成长的,也是贵人,也应该感谢。事实上,我们应该把所有我们遇到、见到的每个人都当做贵人、当成恩人,都是有利于我们的人,心中便能常保平安。
感恩:奉献回馈不求报
随时随地心存感恩,以财力、体力、智慧、心力来做一切的奉献。奉献的时候,态度是恭敬的,而不是以施舍心来付出,否则便会自以为是施恩者,产生自以为了不起的心态,认为自己做了很多的功德,而且一心期待对方回馈,这是不知惭愧:相反地,接受布施或服务的人,要把对方当成恩人,感谢其恩德。也就是彼此都存著奉献、供养、感恩、报恩的心,一方以感恩的心奉献,另一方以感恩的心来接受。
很多人嘴上说是奉献,其实心理是在做投资生意,今天给了些什么,明天就希望得一些回馈,事实上,这是投资生意,不是报恩,也不是奉献,真正的奉献是没有条件的。
四感就是要我们感化自己、感动他人、感谢顺逆缘、感恩奉献,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发广大愿心,如此就能够经得起苦难,而且不以苦难为苦难,同时又能够在苦难之中救济苦难,这就是自利利他、自助助人。
四、四福:知福、惜福、种福、培福
佛法的教义与修行观念是修福与修慧。同时运用慈悲来修福报,运用智慧修智慧,运用智慧培育福报,用福报来配合智慧。福报与智慧或慈悲与智慧,这两项如缺少一样,修行不会圆满。因此,福报圆满的人一定是智慧圆满,智慧圆满的人一定是福报圆满,这就是佛。我们尊称佛是两足尊就是指福报及智慧都圆满的人。
如能实践四福:知福、惜福、种福、培福,并且为别人祝福,就是有大福报的人。
知福:知足常乐,安贫乐道
知道自己有福报是很重要的。人活在世上,最起码都还有一口呼吸,有呼吸就等于拥有一切希望,人生充满一切的可能,因此呼吸是很可贵的。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若能知福,则更应该说我还有呼吸,当然满足了。
但是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知道这就是我们的福报。尤其现今的台湾社会丰衣足食,很多人是人在福中不知福,看到别人有的,也不管对方是如何努力获得的,就希望自己也拥有,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自害害人。如果我们能够知福,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乐。不过知足并不等于什么都不要,而是多也好,少也好,好到皆大欢喜,这才是真正的知足。
惜福:珍惜拥有,感恩图报
我们除了拥有呼吸外,还拥有很多东西,包括生命、财物等,在台湾即便再穷的人,至少身上也还有衣服穿,这也算是财物;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人际关系、人缘,这也是你所拥有的。
惜福,就是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一切资源。珍惜而不浪费、不糟蹋,尤其不要糟蹋身体,不要伤害名誉、品格,甚至理念、理想,进一步还要饮水思源、感恩图报,这就是惜福。
种福:成长自己,广种福田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来种福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田可种,例如自己的家人、邻居,以及社会上没有亲人照顾的穷人、病人,还有社会、国家的利益和一切众生的幸福,都是我们的福田。
知道要随时随地种福的人,是有福的人;为了要种福,必需要努力成长自己,在知识、人格、智慧,以及技能各方面都要增长,才能有更多的资源来种福田。
培福:享福非福,培植有福
培福就如同把今生得到的福报,种到田里边,它就可以长出更多、更多的福来。若能把全世界、全宇宙,所有十方一切众生,都当成是种福田的对象,不断的种福,那就是有大福报的人,最后就会和佛一样福德圆满。
业障的果报有时会让人误以为是福报。例如:见人养尊处优,站在佛法的角度来看不是福报,因为享福不是有福,惜福、培福,才真有福。
如果能应用佛法观念,世间的福报,不就是苦报的开始吗?福报享尽了,紧接著就是苦报的降临。如果我们现在能把握机会,无视于辛苦,不计较侮辱,且又能帮助别人解决苦难,更不为自己的明闻利养,不断地努力求进步,尽自己所能奉献给需要帮助的人,实际上这就是在求福、培福。
五、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生活中难免出现逆境,我经常劝勉大家,处理棘手的问题时,应该坦然地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也就是说,遇到任何困难、艰辛、不平的情况,都不逃避,因为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用智慧把责任担负起来,才能真正从困扰的问题中获得解脱。
面对烦恼的方法
如何面对问题?即是告诉自己:任何事物、现象的发生,都有它一定的原因。我们不须追究原因,也无暇追究原因,唯有面对它、改善它,才是最直接、最要紧的。
很多人都说,我是好人,为什么我还要遭受这么多的苦难?我们要知道,有物质之身就有果报、就有障碍,如同有山川大地,就有风雨云雾。大修行者也要受果报的,佛陀曾遭大石块击伤,也曾罹患重病。但是果报和障碍未必会招来烦恼,大修行者跟凡夫的差异就在于此。
凡夫被自身的遭遇所苦,信心就会退转;大修行者可以放下自我,不被烦恼所障。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智慧,清楚辨知烦恼的缘起,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因果必须配合因缘。对于任何情况,如果能够改善它,当即予以改善,若不能改善,便面对它接受它,绝不逃避,但是要尽力改善。逃避责任,逃避果报,是不合算的,改善情况才是最聪明的。
经过计划的事物也不一定完全可靠,也会发生意料之外的情况,这时候就应该要接受它,然后想办法处理它,因为,因缘就是如此。
所以,如果期待计画好的事在过程中发生问题,不必伤心也不必失望,应该继续努力,促成因缘,还是有成功的机会;如果经过详细的考虑,判断因缘不可能促成,那也只好放下它,这和未经努力就放弃是截然不同的。
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能作如此想,对一切人都会生起同情心与尊敬心。同情人家也是具缚的凡夫,尊敬人家也有独立的人格。
平常生活中,禅如何教人安心呢?禅的态度是:知道事实,面对事实,处理事实,然后就把它放下。无论遭遇任何状况,都不会认为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如果已经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不如意的事,能让它不发生是最好的;如果它一定要发生,担心又有什么用?担心、忧虑不仅帮不了忙,可能还会令情况变得更严重,唯有面对它才是最好的办法。
我常常遇到一些好像正被困在火海中的人,来向我求救。通常我会轻听他们的问题,知道他们所焦虑的什么,但不会将他们的焦虑,变成我自己的梦魇。
我给他们的建议有一个原则:对感情的问题,宜用理智来处理;对家族的问题,宜用伦理来处理;即使发生了不得了的大事,也应用时间来化解、淡化;如果真是无法避免的倒楣事,那只有面对它、接受它;能够面对它、接受它,就等于是在处理它,既然已经处理了,也就不必再为它担心,应该放下它了,不要老是想著:我怎么办?而是睡觉时照样睡觉,吃饭时照样吃饭,该怎么生活就怎样生活。
1. 为为善恶在一念间,修修福慧于方寸中。2.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小小善愿能救世界。3. 天地有作育大德,我岂无慈悲宏愿。4. 救度众生是提起,不住着相是放下。5. 漫天红尘心勿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4
热播剧《琅琊榜》收官2个月,热度不减反加温,据说即将登陆美国、韩国、新加坡,甚至是非洲等国的荧屏,开启海外霸屏圈粉。剧中饰演蒙大统领而人气口碑再获丰收的萌叔陈龙
素食名人时间:2023-08-21
人体内其实有多毒素存在,这些毒素来自人体消化和代谢过程中的副产物(不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废物质),而“排毒”就是这些废物质的正常代谢过程!人体的自然运作机制会藉由各种
循环系统时间:2023-08-18
1、在学佛道路上,你一定会有一些疑惑急于寻找答案,或是您已经找到的答案还不够圆满;2、在学佛道路上,也许有人向你请教学佛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许凭你现在的知识还无法很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时间:2023-08-11
作者简历民国十九年(1930)生于江苏南通农村张氏民国三十二年(1943)出家于南通狼山广教寺昭和五十年(1975)日本东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1977-1978年美国佛教会副会长兼大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时间:2023-08-11
有研究显示,喝咖啡有助缓解由于锻炼过度而引起的身体疼痛。由美国佐治亚大学奥康纳教授领导的研究组以不经常摄入咖啡因且不常锻炼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作最
运动系统时间:2023-07-24
运动时不够小心,不仅身体容易受伤,肠胃也会出来“作怪”。据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最新报道,四成人运动时都有过“烧心”的情况。为此,运动专家摩根·格里芬给出以下
运动系统时间:2023-07-24
1.雨中行——负氧离子大吸收选择在雨中走路不是为了追求浪漫,而是因为它特殊的健身功效。和晴天相比,下雨时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负氧离子,它们有“空气维生素”的美誉,令人
运动系统时间:2023-07-23
运动停止后,血液的流动和心率虽然会放慢,但仍会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渐渐趋于平稳,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如果这时立即就去洗澡,机体受到热水刺激后,会导致肌肉和皮肤的血
运动系统时间:2023-07-21
每次饮食中,加热食品或生食各占一半,或平均分担到三次正餐中。烤鱼搭配生菜,生鱼片搭配炒青菜。煮的食物太多时,可用海带及醋和水果来调配。不节食不运动 日常生活轻松
运动系统时间:2023-07-21
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是一个办公楼的白领,长期对着电脑工作,腰酸背痛,鼠标手等等的亚健康病症,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会有。可你知道吗?其实你大可不必去健身房,只要你能好
运动系统时间:2023-07-21
中老年人在每天早晨睡醒后,可以先闭目养神几分钟,然后在床上做一些小动作,这样对老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同时也对老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强各器官功能都有益处。下面
运动系统时间:2023-07-20
据人间通讯社台北消息,素食运动已成为台湾软实力!该社记者杜宪昌报道:第九届台北国际素食暨有机产品博览会5月10日于台北世贸一馆登场,展至13日。这次素博会规划八个主
素食资讯时间:2023-07-18
聖嚴法師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康、长寿、消灾、免难而持诵《普门品》、《药师经》、《大悲咒》或念观音菩萨及药师佛圣号;若为求西方的未来
答疑解惑时间:2023-07-18
来源:资料图 当你在剧烈的体育运动后,有时会感到腰腿或全身肌肉酸痛,疲惫不堪,有时还感到饥渴难耐。此时,一杯冰镇可乐,会不会成为你的最爱呢? 或许,在选择痛饮之前
运动系统时间:2023-07-14
据台湾媒体报道,11日台湾知名教授温启邦指出,研究发现按照吸烟、喝酒、超重、吃素及运动等生活指标,就可以预测未来中风的机率,完全吃素食也成为中风的危险指标。 研究
素食资讯时间:2023-07-10
据报道,本地环保人士和爱护动物人士,发起“每周四吃素”运动,如今已得到30多个机构和组织支持。这群志愿人士今早在福康宁公园举行小型嘉年华,积极向公众推广每周吃一天
素食环保时间:2023-07-08
有则寓言故事说,有位穷困的老僧,自知无福,希望透过培福让来生得到好果报。可是他没有物品可以布施,于是就把衣服脱了,坐在草丛里喂蚊子,藉此来培植福报。老僧死后,由
圣严法师时间:2022-02-20
真有亡灵吗?当然。 超度有用吗?是的。有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些怪异事,不过,先要探究清楚,如果不是空穴来风,便可以用佛法来开导这些灵体。碰到怪异现象时,先要查明真相
圣严法师时间:2022-02-19
我有幸见到圣严法师,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佛法、不谙规矩,见到师父竟然跟他握起手来。后来发现所有佛教徒都是以双手合十来打招呼我应该很专心地跪下磕头再站起来,跪下磕头
林青霞时间:2022-02-19
作者简介:李丰,细胞病理权威、台大医院主治医师、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病理科副教授。1999年退休。她在30年成功抗癌过程中,有很多的方法、理念,我们作为健康的朋友值得学
其他文章时间:2021-08-20
问:我已很能接受‘无我’、‘无常’及‘一切唯心,万心唯识’的观点,但总觉得在内心深处,仍有一个模模糊糊、似有似无的‘我’在,不论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动念,或在修行之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19
圣严法师在俗时遇鬼的故事摘自:归程·圣严法师自传我们通信连的营房,是建在金山乡的公墓边上,正因为我们跟公墓做了邻居,所以发生了几桩怪事。有一晚,大家睡得很
佛教故事时间:2014-02-14
问:最近家庭暴力问题很受重视,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烦恼。但是多数人劝合不劝离,都说夫妻是相互欠债,所以要多忍耐。真是这样吗?圣严法师答:不对,把家庭暴力说成是前世因
其他文章时间:2014-02-14
问:有的人和情人分手,会带着刀子去谈判,想要杀人:「既然我不能得到你,也不让别人得到你。」爱情怎么会变成这样恐怖?为什么谈恋爱变成这么高风险?原来很美的事,都不
其他文章时间:2014-02-14
问:劈腿族是爱情国度新名词,以前叫脚踏两条船,但现在船不只两条,有些人还可以同时和许多人交往,脚下踏的「船」,多到可以组舰队。法师对劈腿族有何建议呢?圣严法师答
其他文章时间:2014-02-14
问:为什么相爱的人,反而会相互伤害?圣严法师答:人的恩怨瞋爱都是并行的;如果只有爱,没有其他的情绪,就不是普通人了。一般的人,愈是对爱的执着太深、太强,就会愈希
其他文章时间:2014-02-14
「爱」本是一种值得歌颂的高贵情操,人间也因为有爱而充满了欣欣向荣的生机。但是近几年来,国内却经常发生情杀的悲剧,这是因为人们不明白爱的真谛。爱可以分为「自私的爱
其他文章时间:2014-02-14
1.断所有情缘每个人在无始以来的轮回中,到底有多少情缘存在?答案每人不同。一般人若有愿早脱三界了断情缘,最好是出家。出家发愿守戒,情缘现前时佛力会助他(她)消除(
其他文章时间:2014-02-14
如何才能心安平安呢?圣严法师表示,现在社会普遍有种不安定感,这种不安定感是由每一个人所形成的。所谓平安,有心理的、生活和生命的平安。如果心不安,很容易就被环境牵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问:日本有年轻人透过自杀网站相约自杀,而台湾也有自杀网站,既然人生是苦海,为什么人不能自杀?圣严法师答:许多人不知为何而活,不知道为什么有了生命以后,一出生就要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圣严法师教人对付生气有一套:把意念放在丹田或脚底、数呼吸、念佛号都是,但要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这个世间,要不生气,很难!太多的牵扯、相左、冲突、逆叛、离道&hel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有理不一定走遍天下」、「爱他往往反而伤害他」,在善变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现代人如何能关心别人而不束缚他?如何才能是非分明不伤人?在今天这个时代里,社会上处处充满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有位女居士因为吸-毒被关,出狱后来向我学禅,她边哭边向佛发誓说,如在吸-毒就不是人。结果她后来就把禅堂当成菸毒勒戒所,只要毒瘾一犯就来打禅七。看她几次这样来来去去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佛陀说,人生如梦幻。尤其当生命充满著欢喜和快乐的时候,要把它当成是场梦,何其困难。没有人想从美梦中醒来,更不消说视生命如虚幻了。如何分辨自己是在梦中还是清醒的呢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有智慧的人是没有烦恼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调伏自己的心念。发现自己在失望、生气、悲伤、嫉妒、怨恨时,要立刻设法化解这些情绪;发现自己在计较、比较、贡高我慢时,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我们做事情要有效率,但并不是急著追求效率,面对工作的态度是「要赶不要急」。在可利用的时间之内,衡量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以这种心情来处理事情,就不会有太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在佛法上要报的恩有四种:一是三宝恩,二是国家恩,三是父母恩,四是众生恩。第一种是三宝恩其实三宝恩是无法报的,而三宝本身也不需要我们报恩,只是我们以报恩为目标来修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我常用一句话来勉励志愿者,也勉励自己:「尽心、尽力、尽可能学习;不勉强、不挑剔、不可能失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事情,不论是需要我们动手、动脚或动嘴,都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谦虚是非常重要的事,譬如在《易经》的六十四卦里,每一卦都有凶有吉,唯有「谦」卦没有凶,只有吉,是最好的一卦。因为谦能够让,让就能够虚,虚才能够容,也就是能够包容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做学问,虽然可为自己,但其并不是专为了自己;一般人,虽不专做学问,但其并不会得不到学问。 所以,凡是一个人,尽可能地要养成一种读书的习惯,否则便是一个(知识)营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在人际关系和个人修养方面,很多人都以为「圆融」是和「正直」对立的,其实不是如此。「圆融」是非常不容易达到的境界,而且「圆融」应该是要从「正直」出发。「圆融」要是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有次德山宣鉴禅师病了,有人问他:「老和尚,连你都会生病,那还有谁不生病的?」德山说:「有啊!有不生病的人。」那人又追问:「不生病的是怎么样的人呢?」德山就表演给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现代人是非常忙碌的,除了街头的流浪汉,以及好逸恶劳的人之外,大家都在忙碌过日子。忙碌的原因是什么?多数人只是为了个人糊口,少数有理想抱负的人。不仅是为目前,也为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不论我们在公司担当何种职务,都要顾及整体,而且要对事不对人;如果老是不喜欢这个人、不喜欢那个人,将会寸步难行。我们主要目的是处理事情,而事情需要人来做,所以一定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什么是「二边」?好、坏是二边;你、我是二边;众生与佛陀、烦恼与菩提也是二边;以及《六祖坛经》里所举的三十六对都是二边。一般人都希望自己是个有智慧的人,不是愚痴的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有人问我,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抽出时间来修行?就我来说,每次回到台湾,经常忙到从早到晚都没有私人的时间。在忙碌的一天中,我会尝试找些零碎时间来打坐、放松、静心。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人不一定生性多疑,多半是因为曾经上过当,所以才疑神疑鬼。若父母就经常哄骗孩子,孩子自然也学会骗人,因此让人误以为人天生好像就是多疑的。有的人被骗了以后,还是继续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有一天,我在上课时说:「如果能放下自我中心,放下分别执著,就不会被烦恼困扰,这样你就是有智慧、有福德的人了!」有位学生问:「应该如何放下呢?」我说:「只要你不认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