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戒与念佛的关系
1、三学为学佛修净之根本
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要。故《观无量寿佛经》开示净业三福:一则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则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则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初、二多属戒学,三则三学圆具。具此三福,则净业大成,往生上品。故于《净土五经》后,附《华严经·净行品》及《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以期净业行者,于律仪戒之执身不作,进而得定共戒之制心不起及道共戒之超情离念,断惑证真。然纵得定共、道共二种实益,犹当兢兢业业,执持律仪戒,以为自利利他、维持法道之轨范。则空解脱人,无由以大乘借口,而因之以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也。(《净土五经·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跋》)
2、受戒必当持戒
佛法法门无量,无一不以戒为基址,净土为归宿者。……在家人以五戒为根本。五戒前之杀、盗、淫、妄四条,乃性戒,无论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但未受戒者犯之,则按事论罪过。受戒者犯之,则于事上论罪之外,又有犯戒一层罪过。酒戒乃名遮戒,以佛遮止,不许人喝。未受戒者喝,无罪过。若喝而妄为,则在所为之事上论罪。故虽未受戒,亦不宜喝。若受戒者喝,则止得犯戒之罪耳。然既发心皈依三宝,固当五戒全持。佛大慈悲,虽有一二三四随人意受之例。然此系有势不能持之事,不可以此自宽。(《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复王雨夕、雪夕居士书》)
3、持戒为了生死第一要道
此所以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而即欲度脱。众生由不了悟,不肯修习善法,以致长劫轮回生死,莫之能出。如来于是广设方便,随机启迪。冀其返妄归真,背尘合觉。法门虽多,戒、定、慧三,摄无不尽。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而三者之中,唯戒最要。以能持戒,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其行与佛近,其心必不至与佛相远也。故如来于梵网经,为众生保证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又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是持戒一法,乃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第一要道也。(《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陈了常优婆夷往生事迹兼佛性发隐》)
4、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夫宏阐净土,何以首列《梵网》?良以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欲净其心,非持佛净戒不可。果能持戒,则贪、瞋、痴心,不发现行。戒、定、慧道,彻底圆彰。恒沙功德,无量妙义,不求自得,具现心中。所谓戒为法界,一切法趣戒,是趣不过。况又加以真信切愿,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则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相冥相契。现生固已心佛不二,临终不生净土,将何生乎。纵令根机陋劣,未能如是。而以严持佛戒之清净身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迨至临终,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即使带业往生,固已永脱轮回,高超三界。常时亲炙弥陀,自可速证法身。况已业尽情空者哉?其有自诩高明,藐视戒律,及与净土,谓自性清净,有何善恶持犯自他净秽。但任天真,即如如佛。从兹口口谈空,步步行有。听其言,则高出九天之上。察其行,则卑入九地之下。生为法门之败种,死作泥犁之主人。较彼带业往生者,尚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况上焉者乎?其有欲现生亲得实益,临终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自可不虚所望矣。(《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疏注节要〉跋》)
二、如何受戒方为如法
1、白衣可受部分戒
青楼女子所作下贱,果能信仰于佛,常生惭愧,常念佛号,求生西方,尚可蒙佛接引,直登九品,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佛种种方便引诱众生,种出世因,故于五戒任彼受一二三四及全。何以令不全受?以彼或有势不能守故,如屠户不能持杀戒,尚可持余四戒。娼女不能持邪淫戒,酒保不能持酒戒等。佛之深恩厚德,如天普覆,如地普载,不以一眚弃其本具之佛性。世之自高自大者,见人一短,即有千长亦不以为然,佛则不如是。
《龙舒净土文》,有普劝门一卷,详说所以然。凡列名有三十多,内有屠户、渔人、做酒者,即在风尘青楼女子者,皆言如能改业固为最善。如不能改,当生惭愧,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果能信愿真切,亦可高登九品,何止不堕地狱等乎?若不生惭愧,亦不修持,以此为荣,只以拜一师为事,则不堕与否,非光所敢决断。(《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二》)
2、自誓受戒法则(戒女子出家)
女人出门,大有妨碍,况用度艰难,更为不便。受戒一事,若男子出家为僧,必须入堂习仪,方知丛林规矩,为僧仪则,则游方行脚,了无妨阻。否则十方丛林,莫由住止。若在家女人,家资丰厚,身能自主,诣寺受戒,亦非不可。至于身家穷困,何必如此。但于佛前恳切至诚,忏悔罪业一七日,自誓受戒。至第七日,对佛唱言:我弟子福贤,誓受五戒,为满分优婆夷(优婆夷,此云近事女,谓既受五戒,堪事佛故。满分者,五戒全持也),尽形寿不杀生,尽形寿不偷盗,尽形寿不淫欲(若有夫女,则曰不邪淫),尽形寿不妄语,尽形寿不饮酒。如是三语,即为得戒。但自志心受持,功德并无优劣。切勿谓自誓受戒者,为不如法。此系《梵网经》中如来圣训。
普陀秋不传戒。传戒在于正月上旬开堂,至二月十九圆满。然祈安住修持净业,不可奔驰跋涉。倘或执著不改,便为不识好恶。妨自己之清修,负老僧之忠言。我欲汝即生成就道业,断不至障汝法缘。汝但谛思,自知取捨。至于不能出家,即欲捨命,此念虽烈,此心实痴。今之尼僧,谁堪为师。住持庵庙,强暴实多。汝既是女,上士则难为御侮,为避嫌故。下愚则竭力夤缘,欲造业故。汝只知出家为尼之解脱,不知出家为尼之障碍。故不辞烦琐,剀切言之。
汝将谓舍命便解脱乎?不知识随业牵,又复受生。驴女马女,亦未可知。欲复得人女之身,恐未有此之大幸。纵令复得人女,或得为男,或为人王、天王,安保其能遇佛法而信受也。又安保其于佛法中,又复遇此即生了脱之净土法门也。纵令能遇,何若今生忍耐住世,报尽即生西方之为愈也。汝从生已来,有如此为汝筹画者否?倘或不依吾言,即为忘恩负义,则将来之苦,当更甚于今日无量无边倍矣。把手牵他行不得,直须自肯始相应。可听与否,祈自裁度。并祈以此告福莲贞女知之。(《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与徐福贤女居士书》)
3、佛前自誓受戒无须见好相
佛法广大犹如大海,随人根性而为受持。若欲受戒,有可受处,固宜以师僧受。若无其人,则向佛忏悔自誓受。所云见好相,谈何容易。恐今人无此善根,或因不明心地,以躁妄心求,则著魔者多,得益者少矣。今之稍有行持者,动言见种种境界。此境界,皆是妄心所感。若是圣境界现,虽他人不得而知,而其人当必大有心行转变之征。若仍然照旧,则非圣境,乃魔境也。不可不知。
凡一切人,皆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乃三世诸佛之略戒经,人人皆宜持,人人不可犯。持则有功德,犯则有罪过。持之及极,便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乃至成佛。彼发心受戒,无师可授。当志诚恳切佛前忏悔一七日,于佛前自誓受戒即已。固无须云好相。亦无须云已发心未发心。今之时机,非佛世之时机。然为往生西方受戒,当须真实受持。若徒求其名,则成戏弄,罪过实非浅鲜。(《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答缘净居士问》)
三、在家居士应如何守戒
1、持戒重根本,枝末随方俗
法门秋晚,讹谬甚多。但能生正信心,持诸净戒,则根本已得。其余枝末,悉皆从宽。若一味依古,则今人既不深悉佛制,今时所行,一一皆不可依,便成拒人入佛法之言论矣。 若一一皆依佛制,今之僧人,皆属白衣道人,未必皆能合法合律,况在家二众乎。又佛制亦有随方俗所立之例,即如今日之僧衣,亦非佛国僧衣之制。然行之既久,固当为法。又佛制僧皆露顶,跣足。露顶夏则悉依,冬则能依者,便无有几。跣足,则更难见其人矣。是以不宜固执枝末以论,当从本源而修,则有利益。若一一要悉准佛昔日原制。则今日之经,皆不应受持。必取贝叶梵文者以受持,则方为不背佛法矣。(《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复李觐丹居士书八》)
2、居士则不必完全断淫(但当节欲)
如来说法,悉顺人情,不强人以所难。如受优婆塞戒者,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或具受之,悉随人意。即如淫戒,出家则须全断,在家则唯制邪淫。以男女居室,大伦所关,故不为制。然既受佛戒,必须节欲。若不为宗祀,唯图快乐,虽不犯戒,亦有大过,不过比邪淫为轻减耳。菩萨处俗既有妻室,虽无欲念,亦当俯顺人情,时行夫妇之事。以凡夫不能无情,若欲绝不与相亲,则或出怨恨,致起毁谤佛法之衅。不但不能增长善根,或致造谤业,堕落恶道。
以故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乃曲顺人情,巧设方便之大慈悲也。但当节欲,不必绝欲,一季一亲,庶不致妻有怨望之苦,于汝修持亦无碍,且可以诱令修持净业。当云,若不修行净业,即永与绝交,彼自会勉而行之。至于生子与否,固不须论。以汝兄弟子甚多,岂必自己有子,方为不绝先祖之嗣哉。良以夫妇相处,殆有夙缘。不能使其种善根,忍令致彼堕恶道乎?诗云: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孥。
孔子曰:父母其顺矣乎?汝一意修行,断绝欲事,彼或长时怨望,或致抑郁而死。汝果上品上生,固无大碍。否则于亲有拂意之咎,于妻成怨对之人,亦属大累。较稍开欲事之累,深之多多矣。光为僧人,断不劝人造业。人既以身从汝,当尽夫妇之道。此实修行要义,伦常至情。祈发菩提之心,摄彼不知欲为苦本者,同生无欲之极乐世界,庶可不负夙生有缘,今为夫妇矣。(《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复周群铮居士书》)
3、过中不食量力而为
八关斋,以过中不食为体。今人体弱多病,而且打七念佛,乃精进行道,非息心坐禅者可比,似不必执著。否则或恐受病。又南方打七,吃点心度数过多。不但不能心归一致,且令食不易消。当以多食为戒,两粥两饭斯可矣。所言先日持八关斋,亦非确论。先日持,岂七中不宜持乎。须知念佛一法,事理甚深。吾人量力而为,不须强人以难,致人无奋发之思,则为得之。天下事,理有定而法随机,目可更而纲不改,乃可望其有成焉。墨守成规,妄立新章,皆难收效。祈善裁度之,庶可亲获三昧矣。(《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罗铿端居士书二》)
4、戒食五辛
荤,正指葱韭薤蒜之物,故从草。《梵网经》明五辛:大蒜、葱(即韭)、慈葱(即葱)、兰葱(即小蒜,薤即是此)。荤物,此方只有四种。西域加兴渠,故名五辛。亦名五荤。有外道以芫荽为荤者,又有以红萝葡为荤者,皆属妄作。此五荤,本是菜类,以其臭秽,故不许食。食之诵经念佛,皆无大利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复康寄遥居士书二》)
5、戒食蛋类
鸡卵之食否,聚讼已久。然明理之人,决不以食为是。好食者,巧为辩论,实则自彰其愚。何以故,有谓有雄之卵,有生不可食。无雄之卵,不会生雏,可食。若如所说,则活物不可食,死物即可食,有是理乎?此种邪见,聪明人多会起,不知皆是为口腹而炫己智,致明理之人所怜悯也。晋支道林博学善辩,与其师论鸡卵之可食否。彼以善辩,其师不能屈。其师没后,现形于前,手持鸡卵,掷地雏出。道林惭谢,师与卵雏俱灭。此晋时所决断者。(佛法初入中国,大小分弘。大乘一切肉均不食,小乘则食三净肉、五净肉。三净者,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己杀,加自死、鸟残。鸟残者,鸟兽所食之余也,为五净也。至梁武帝时,悉依大乘,永废小乘。道林乃高僧,乃依小乘为论耳。)(《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真净居士书》)
四、如何真修净业
1、凡夫应行凡夫行
如歌利王之割截身体,后为最初得度之憍陈如。此种如太虚量之大菩提心,何可以凡夫小知小见测量。须知未得法忍之凡夫,心中当慕菩萨之道,其行事当依凡夫常理。否则便于住持法道,或有妨碍。若未证无生法忍,即不住持法道,亦不宜学菩萨之捨头目髓脑等。以自力不足,不堪忍受,若自若他,俱无所益。凡夫须按凡夫能行者行之,则可矣。(《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黄智海居士书》)
2、常想一死字
接手书,知治习之心,唯勤唯切。而消习之效,未得未见。其故何也。盖以生死心不切,而只将此超凡入圣,消除惑业,成就净念,作口头活计,故无实效也。倘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法门更为难闻。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闻最难闻之净土法门。敢将有限光阴,为声色货利消耗殆尽。令其仍旧虚生浪死,仍复沉沦六道,求出无期者乎。直须将一个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凡不宜贪恋之境现前,则知此吾之镬汤炉炭也。则断不至如飞蛾赴火,自取烧身矣。凡分所应为之事,则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则断不至当仁固让,见义不为矣。如是则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岂必屏绝尘缘,方堪修道乎。盖心有所主,不随境转,则即尘劳为解脱。(《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复宁波某居士书》)
3、真修净业
然今之学者,每每专说假话,不修实行。意拟沽名邀誉以求体面,并非真实自省寡过而作是言也。此名自暴自弃,名大妄语,名不知惭愧。若非此等,则为圣贤之徒。若带此气,则是下流坯,乃法之罪人,佛之逆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直心直行,方与佛合。又自既修持净业(谓改过迁善及念佛,即生即愿往生西方),亦当教一切相识者,亦修净业。宜依龙舒文普劝门,令其随分随力,种此不思议善根。然既欲教人,须由亲及疏。妻妾子女,忍不令得此利益乎。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世出世自行化他,莫不如是。
汝专求往生,晨朝十念外,凡行住坐卧,语默动静,著衣吃饭,屙屎放尿,一切时,一切处,皆当以六字洪名,置之心口之间。但于如法时处,声默随宜。若大小便睡眠,则只许默念,切勿出声。默则功德齐等,声则不恭。睡则又加伤气,不可不知。须知西方极乐世界,莫说凡夫不能到,即小乘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议境界故也。小圣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独為特别法门於一代时教中,独為特别法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弘法,所说的一切法门、一切经教,唯独净土法门堪称特别法门。别的法门,你不修戒定慧、没有达到断惑证真,肯定不能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501、临终助念的重要作用是什么?临终蒙善知识开导,令生信心。又为助念佛号,令彼随大众音声,或出声念,或心中默念。果能如法助念,无一切破坏正念等事,亦可往生。以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春,大师去宁波阿育王寺拜佛舍利。当时已经有三艘火轮船轮渡可以每天往返,交通比较方便。大师坐船,当天就到了阿育王寺,办好挂单手续,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协助化闻请藏经,南下安单法雨寺光绪十九年(1893年),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到北京请大藏经。大藏经是朝廷组织刻印的,请大藏经也要向朝廷申请,经过皇帝批准颁赐才能得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法源寺住持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去参加纪念会的人都佩戴一枚。这是国内第一次以佛像做徽章。事后道阶法师来普陀山,送给印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南五台距长安县城20公里,由五座山峰组成,俗称五台,即大台(又称观音台)、文殊台、 清凉台、灵应台、舍身台。每当天清气朗时,登上西安古城城垣便可看见南五台。这里山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印光大师讲故事 之 往生篇《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著名实业家张謇是通过他的门生江谦(江易园)与印光大师结缘的。1925年,通过门生江谦的介绍,张謇给印光大师来了一封信表示敬仰之意。大师回信劝张先生念佛,信中说:今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老子说:天道无亲,唯亲善人。一般人对这句话很难理解,现在我们用养育孩子来做比喻。很多人去堕胎,有个原因,怕养不起孩子。养一个孩子都很累,更何况再来一个。我们潜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大师为近代之高僧,众所钦仰。其一生之盛德,非短时间所能叙述。今先略述大师之生平,次略举盛德四端,仅能于大师种种盛德中,粗陈其少分而已。一、略述大师之生平大师为陕西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2
虚云老和尚: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问:迦叶身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名曰饮光。何故云色?若吞余色,应云饮色。何况色不可吞。以色对光,逾明显故。莲池大师答:由色有光。无金色者,光从何来?色不可吞,光独可吞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趺坐向西归净土,莲池浴体证无生枯肠欲断只呼天,痛惜禅人殒少年,数载名山参偈遍。归来念佛荷锄边;助兴梵刹同艰苦,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臂药王真供养,孔悲颜殁尚凄然。活到于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续问答有当问,而前问不及。自设为或问如左。问:《大本》、此经一体,既闻命矣。然《大本》三事,此经似无。一、因地六八大愿;二、愿后广修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损福行为:1. 【大慎】爸妈责备发怒, 子女生嗔恨是一过, 抵触顶撞是十过.2. 工作不竭忠尽力, 一事为一过3. 【大慎】不尊敬先贤和长辈, 一日为一过4. 【大慎】堕胎为二十过5.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我在少年时侯,见有前贤排斥佛教,遂以先入之言为主,也随着藐视佛法,这是无知啊。后来偶然在某戒坛经书流通处请得数卷佛经阅读,这才大吃一惊,不禁叹道:假如没有读到这些佛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救麂免难黄广文文登上记载:广西贵县西乡,有张某夫妇,一向爱好行善,尤其对物命,从不加以轻贱或伤害。有一天,猎人追杀一只麂,麂惊慌恐怖,躲入张某家中,张妇急忙用旧衣,掩盖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程氏夫妇平素喜吃鳖肉。有一次偶然买回一只大鳖,吩咐厨婢宰割烹煮,当时夫妇有事暂时外出。厨婢心想:由我亲手宰杀的鳖命,已经不可计数。今日我决定要释放这只大鳖,甘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钱梅溪孽报谈记载:钱梅溪的邻居薛庆官司,从事宰羊卖肉为业,家境相当富裕。薛庆官到了四十多岁时,忽然害了一场大病,疾病痊愈后,脸型突然变成羊脸形状。后来到安徽贩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人之修福造业,总不出六根三业。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属身业,后意根属心,即意业。三业者,一、身业。有三:即杀生、偷盗、邪淫。此三种事,罪业极重。 学佛之人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8
慧能大师与中国禅宗蔡惠明慧能大师(六三八—七一三)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因他父亲被贬官岭南,就落户在广东新兴。他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创始人,世称禅宗六祖。据“续高僧传卷八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唐代天台宗高僧。俗姓戚,常州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县)人,其家世习儒学,幼年便超然有迈俗志。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他年十七岁,游浙东,寻师访道。至十八年(730),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3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你一念楞严咒,无论怎么样重的罪都消灭了。本来破戒是不可补救的,但是你若能念楞严咒,则能恢复你戒根清净。但是能念,不是就念一念,一定要得到诵咒三昧。这个咒就是从你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钟茂森:散心念佛的福善都不可计量,何况净念相继 你这里讲,希望用禅来开智慧,用密法来增加福报,蕅益大师说不用了,你果然能信愿持名,这一句阿弥陀佛,每一句佛号,一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5
十二祖红螺资福彻悟大师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人,俗姓马。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博览。二十二岁时因大病
净土大德故事时间:2024-10-22
有些人老埋怨:“你看那个人作恶多端,但是人家现在就有钱花,花也花不完。你说我一天辛辛苦苦,又善良又做好事,一天穷得当当当!”实际那个作恶多端的人,他以前修的善业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真谛所译的《婆薮盘豆法师传》记载了瑜伽行派的两位大师无着(asanga)、世亲(vasubandhu)的家世生平以及修学弘化的经历,是一部珍贵的佛教史文献。本文依据《婆薮盘豆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这只猫为报恩在寺庙跪拜4年,吃斋念佛不杀生。▼猫咪作为新一代的萌宠,以它呆萌的外表俘虏了很多人类的心。主人都会为它们准备小鱼干,罐头,天天大鱼大肉享受着,然而今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11
双溪寺的三坛大戒已近尾声,传戒过程顺利如仪,求戒的戒子们都很欢喜。这天得戒和尚印海定律师对戒子们开示:“诸位戒子,此次传戒法会即将圆满,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
因果轮回时间:2024-10-11
念佛精进 西方莲开 (刘宋 悟性尼)南北朝刘宋时,比丘尼悟性,住庐山,笃志念佛,求生西方。一天忽然听见空中有音乐声,对旁边的人说:"我已得中品往生了,并且亲见同志中念佛精进
释门法戒录时间:2024-10-09
无著大师以前,印度的佛法极为昌盛,后来因为外道的势力进入了印度,大规模迫害佛教徒,曾经三次摧毁佛教。因为佛教徒以慈悲忍辱为上,不与争战,所以很多佛教徒被杀,寺庙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6
听一位师兄讲她妈妈,学都没有上,但是会背诵早晚课。背诵《阿弥陀经》,一字不漏。然后讲起她妈妈,很像小孩子一样,常常需要她哄一哄,赞美几句,她妈妈念佛就更起劲。人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0-05
现在已入秋,大家知道,秋天属燥,故要特别小心火灾,说到火灾,刚才我无意中读到一篇文章,才知历史上单房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灾悲剧竟是发生在广州:道光25年4月20日(18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5
有一天,我向金山活佛笑说:“佛教的法门很多,为什么只老实教人念‘阿弥陀佛’?何以不开示别的法门?”他答的话真有趣:“现在世界上的人,他们的心眼多,说多了它会漏掉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3
怕什么东西?炮火连天,兵荒马乱,有人吓出了毛病,整天心神不定,一会儿急着看医生,一分钟都等不及;一会儿医生开了方子却不肯服药,医生请了一个又一个。印光大师笑他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2
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 | 文 三只眼读史弥勒佛的道场在梵净山,此山有“天下众名岳之宗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02
罗梓生居士生西记罗梓生居士,福建闽侯人,弟兄三人,排行最小。幼读诗书,八岁丧父,他侍奉母亲,善待兄弟,成年后参军。由于他忠厚老实,俭朴廉洁,从不自欺欺人,赢得军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2
与茅静远居士书曰:居士造桥事毕,可谓莫大之功,然居士之心,好善无倦,一善甫完,复作一善,美则美矣,其如生死大事何?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孳孳为善,所作善事如须弥山,皆生死业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1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一千天,三年,三年一天不断,这个就难了。念一千圣号很容易,那你一个小时都不到,但是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7
禅是修开悟的,听经也修开悟,为什么?你听这个经文,字字句句都是自性,都是真心,真心流出来的言语文字,它跟世间法不一样。听多了,听的时候不要去想它,只一味的去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4
念佛精要张尚德一、念佛即是信佛、依佛、归到佛。二、念佛必须坚信佛。释迦牟尼佛说:小草、微尘中都有亿万佛,所以念的虽然是阿弥陀佛,实际上是与一切佛合而为一的,这称作感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呷绒多吉上师 开示连载(406):因果是不虚的,但很多人都不相信因果。为什么呢?他觉得看不见,看见了也认为不存在因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有些人看见某一个人一辈子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黄念祖:念佛关键在于不忘底下是夏老师的话,这一段很重要啊。“念到成片,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都是证。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苦乐忙闲老有这一句,就是证。这是证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忠臣孝子念佛一声,声音直达三界李家村有位农妇,每天早晚两次往田间送饭,总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忽左忽右地跟随着她。问和她一路送饭的农妇们,大家都说没看见。这位农妇为
孝顺父母时间:2024-09-16